第一章 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矿业权评估基本理论知识

矿业权评估基本理论知识
(二)矿业权市场
矿业权评估是根据要求旳程序和措施对矿业权价值进行评价和估算旳估价征询行为,是矿业权市场旳主要构成部分。 矿业权评估对象是探矿权和采矿权。
(三)矿业权评估
第二章、矿业权评估措施和参数
矿产勘查旳目旳是寻找有意义旳矿产地,是一种高风险旳投资行为。矿产勘查过程是对预期找矿目旳旳了解认识过程。一般说,工程程度越高,认识旳可靠性越大,与此紧密有关旳采矿风险也就越小。按照《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23),固体矿产勘查可划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4个阶段。不同工程旳探矿权评估必须选择符合实际旳措施,以提升评估成果旳精确性。
矿业权评估征询
《矿业权评估基本理论知识》
主 要 内 容
第一章 基本概念
探矿权,是指在依法取得旳勘查许可证要求旳范围内,勘查矿产资源旳权利; 采矿权,是指在依法取得旳采矿许可证要求旳范围内,开采矿产资源和取得所开采旳矿产品旳权利。 探矿权和采矿权统称矿业权。
(一)矿 业 权
矿业权市场是矿业权交易旳场合,涉及矿业权交易行为和经济关系旳总和,能够是有形旳,也能够是无形旳。主体涉及市场管理者、矿业权交易当事人及有关中介组织;客体是矿业权。
0.5-0.9
2
目旳矿种产品市场供需平衡。评估对象所在地还有矿业活动和矿业权交易活动但均不活跃
1.0
3
目旳矿种产品市场不不小于求。评估对象所在地矿业活动活跃、矿业权交易活动频繁,竟争剧烈
1.1-1.2
Ⅶ、基础设施条件显示
1
目旳矿种要求旳基础设施条件差
0.5-0.9
2
目旳矿种要求旳基础设施条件基本具有
第一节 成本途径评估措施和参数
(4)参数选用地质要素评序法与勘查成本-效使用方法旳相同之处是均以勘查成本现值作为价值估算旳基础,勘查成本现值经过修正后反应评估对象旳价值,而地质要素评序法中勘查成本经过两次修正。所以地质要素评序法旳基础成本中旳参数与勘查成本参数选用相同。要点简介“调整系数a”。调整系数a是由价值指数累乘计算得出。价值指数按七类地质要素评判,每类地质要素根据资料显示旳情况分为不同级别,每个级别相应不同旳价值指数。

2024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全套

2024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全套

2024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全套【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实验技能。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第二章:化学实验第三章:物质的量第四章: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第五章: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第六章:无机物的结构与性质第七章: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第八章:化学反应原理第九章:化学与生活【教学过程】一、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1.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理解化学基本原理。

2.教学重点: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3.教学难点:物质分类的理解化学反应类型的区分4.教学过程: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讲解:介绍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及变化,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实例,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第二章:化学实验1.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2.教学重点: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基本实验操作实验数据处理3.教学难点:实验操作的熟练度实验数据的处理4.教学过程:讲解:介绍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基本实验操作及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演示:演示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了解实验过程。

实践: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第三章:物质的量1.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理解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2.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的计算3.教学难点:物质的量与质量、体积的关系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4.教学过程: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物质的量的概念。

讲解:介绍物质的量的定义、单位及计算方法。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实例,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第四章: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1.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教学重点: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结构3.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记忆4.教学过程: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元素周期律的概念。

电路的基本原理(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原理(第一章)

参考方向 实际方向
若 P = UI 0
a +
b U_ R
“吸收功率” I (负载)
若 P = UIa 0
I
+ + “发出功率”
-
U_ b
(电源)
(2)当U和I参考方向选择不一致的前提下
若 P = UI 0
a +
b U_ R
“吸收功率” I (负载)
若 P = UI 0
I
+
-
+
U_
“发出功率” (电源)
中间环节:连接电源和负载的部分,其传输和分 配电能的作用。例如:输电线路
举例:(电子电路,即信号电路)
放 大 器
电源 (信号源) 中间环节
负载
电路的作用之二:传递和处理信号。
1.2 电路模型
I
电 池
灯 泡
+ E
_
+
RU
_
电源
负载
理想电路元件:在一定条件下,突出其主要电磁性能, 忽略次要因素,将实际电路元件理想化
对任何节点,在任一瞬间,流入节点的电流等于 由节点流出的电流。或者说,在任一瞬间,一个节
点上电流的代数和为 0。 即: I =0

I2
I1 I3 I2 I4
I1
I3
或:
I4
I I I I 0
1
3
2
4
克氏电流定律的依据:电流的连续性
克氏电流定律的扩展
电流定律还可以扩展到电路的任意封闭面。
例 I1 A
I
a
+
RO
+
U
E_
-
b
I=0

西安交大-计算机系统结构复习提纲(可打印)

西安交大-计算机系统结构复习提纲(可打印)
二、基本原理
1. 开发 ILP 的两种方法 硬件动态,软件静态
2. 流水线中的调度策略 集中式调度、分布式调度 动态调度——乱序 Tomasulo 算法 分布式检测:重命名(换名)
3. 动态分支预测 针对控制相关,由硬件处理, 分支历史表 BHT——历史状态, 分支目标缓冲器 BTB——历史目标地址
5. 指令结构功能设计 CISC 机:三个目标优化 (也反映了编译,操作系统和系统结构的关系) 面向目标程序、面向高级语言、面向操作系统
RISC 机: 导致 RISC 机产生的缘由; (2-8 定理;控制器负责;不易纠错修改) 设计 RISC 机遵循的基本原则;
三、计算与设计
1. 指令格式设计 2. 指令格式的优化
延迟转移技术(延迟槽) 9. 流水线中的中断处理
不精确断点、精确断点 10. 向量处理机
向量数据表示,向量指令 向量处理方式
三、计算与设计
1. 时空图 2. 性能分析 3. 非线性流水线最小平均启动时间
第四章:指令级并行
一、基本概念——名词
超标量,超流水,动态调度,静态调度,超长指令字,保留站,Tomasulo 算法,ILP,BHT, BTB,ROB,前瞻执行(先执行再确认)
计算机系统结构是机器语言程序员或编译程序编写者所看到的外特性。所谓外特性,就 是计算机的概念性结构和功能特性。
(还有一个系统结构定义,这是由于存在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计 算机结构) 2. 计算机系统结构、组成与实现的三者关系:
系统结构——存在某个部件 计算机组成——罗技实现,门一级实现 计算机实现——物理实现,器件一级实现
第三章:流水线技术
一、基本概念——名词
先行控制,流水线,单功能流水线,标量流水线,重定向,分支预取,专用通道,无冲突调 度方法,冲突向量,启动距离,性能分析,时空图,缓冲技术,预处理等

《化工原理》基本概念、主要公式

《化工原理》基本概念、主要公式

第四章
基本概念:
非球形颗粒的当量直径 形状系数 分布函数 频率函数 颗粒群平均直径的基准
床层比表面 床层空隙率 数学模型法的主要步骤 架桥现象 过滤速率基本方程 过滤常数及影响因素 洗涤速率 过滤机的生产能力 τopt
叶滤机 板框压滤机 回转真空过滤机 加快过滤速率的途径
重要公式:
物料衡算: 三个去向: 滤液V ,滤饼中固体V饼(1 − ε),滤饼中液体V饼ε
mx 2 )
y2 − mx 2
吸收因数法
N OG
=
1 1 − mG
ln[(1 −
mG )
L
y1 y2
− mx 2 − mx 2
+
mG ]
L
L
最小液气比
L (G )min
=
y1 − y2 x1e − x2
物料衡算式 G( y1 − y2 ) = L( x1 − x2 )
第九章
基本概念:
蒸馏的目的及基本依据 主要操作费用 双组份汽液平衡自由度 泡点 露点 非理想物系
多组分精馏流程方案选择 关键组分 清晰分割法 全回流近似法 捷算法步骤 重要公式:
相平衡常数 相平衡方程
KA
=
yA xA
y = αx 1 + (α − 1)x
物料衡算
F = D+W
Fx f = DxD + WxW
4
轻组分回收率 默弗里板效率
q 线方程
ηA
=
Dx D Fx f
E mV
=
yn − yn+1 y *n − yn+1
重要公式: 斯托克斯沉降公式
ut
=
d
2 p

工程热力学第一章 基本概念

工程热力学第一章 基本概念
27
补充习题:
一容器被一刚性壁分为两部分,如图所示。 压力表D读数为175kPa,C读数为110kPa,如 大气压为97kPa,试求表A的读值。
气体初态p1=0.5MPa,v1=0.172m³/kg,按pv= 常数的规律,可逆膨胀到p1=0.1MPa,试求膨 胀工。
1-6 功和热量
一、功(work)的定义和可逆过程的功
指导改善
————>实际循环 2.分析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的偏离程度,找出实际损失 的部位、大小、原因及改进方法。
35
三、动力循环(正循环)(power cycle; direct cycle )
输出净功;
在p-v图及T-s图上顺时针进行;
膨胀线在压缩线上方;吸热线在放热线上方。
36
动力循环:工质连续不断地将高温热源取得的热量 一部分转换成对外的净工。
研究目的:合理安排循环,提高热效率。
蒸汽动力循环
蒸汽动力循环是正循环,以蒸汽为工质,将蒸汽的热能 在动力装置中转换为机械功的循环。
蒸汽的卡诺循环
1.工作原理
朗肯循环
正循环中热转换工的经济性指标
循环热效率: t
t w q10 q1q1q2
1q2 q1
其中: q1——工质从热源吸收的热量 q2——工质向冷源放出的热量 w0——循环所做的净工 w0=q1-q2
1.刚性绝热气缸-活塞系统,B侧设有电热丝
红线内 ——闭口绝热系
黄线内不包含电热丝 ——闭口系
黄线内包含电热丝 ——闭口绝热系
蓝线内
——孤立系
11
1-2 工质的热力学状态和基本状态参数
一、热力学状态和状态参数
热力学状态(state of thermodynamic system) —系统宏观物理状况的综合

大一管理学各章知识点总结

大一管理学各章知识点总结

大一管理学各章知识点总结管理学是现代社会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涵盖了组织管理、领导理论、决策分析等诸多领域,为学生提供了理解和应用管理原理的基础知识。

在大一学习管理学课程时,我们需要掌握各章知识点,下面将对大一管理学各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章: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本章主要介绍了管理的定义、管理活动的特点以及管理的基本原理。

在学习本章时,我们需要了解管理的概念和管理活动的基本特征,同时还需要掌握管理的四个基本原理,即目标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协调性。

第二章:管理的基本功能及其环境在本章中,我们将学习管理的四个基本功能,即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此外,我们还需了解管理环境对管理活动的影响,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第三章:组织的构成与类型本章主要介绍了组织的构成要素和组织的类型分类。

在学习本章时,我们需要掌握组织的构成要素,包括组织的目标、工作任务和人员等。

同时,我们还需了解不同类型的组织,如功能型组织、事业型组织和矩阵型组织等。

第四章:领导理论与风格在本章中,我们将学习领导的基本概念和领导的类型。

此外,我们还需了解不同的领导理论,如特质理论、行为理论和情境理论等。

同时,掌握各种领导风格对组织的影响也是重要的知识点。

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模型本章主要介绍了决策的基本概念和决策的过程。

同时,我们还需了解不同的决策模型,包括理性决策模型、行政决策模型和政治决策模型等。

第六章:组织设计与结构在本章中,我们将学习组织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组织结构的类型。

此外,了解组织设计的原则、目标以及一些常用的组织结构形式也是必要的。

第七章:职权与权力本章主要介绍了职权和权力的概念,以及权力的来源和权力的运用。

在学习本章时,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权力,如职权、专业权力和社会权力等。

第八章:激励理论与实践在本章中,我们将学习激励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激励的类型。

同时,了解激励理论的发展历程和激励实践的方法也是重要的知识点。

第九章:沟通与沟通技巧本章主要介绍了沟通的基本概念和沟通的类型。

第二次课 第一章 基本概念

第二次课 第一章 基本概念

无温差-热的平衡 热力平衡状态 无压差-力的平衡 化学平衡 平衡的本质:不存在不平衡势差 为什么要引入平衡概念?? 如果系统平衡,可用一组确切的参数(压力 p,温度T)来描述
Ï思考题
1)平衡状态与均匀状态之间的关系?
平衡状态是相对时间而言的 均匀状态是相对空间而言的
— 平衡可不均匀 均匀并非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的必须条件
吸气 工作物质:
压缩
燃烧、 膨胀
排气
高温燃气 能量转换: 燃料化学能 燃气热能 排入大气 机械能
2)涡扇发动机
压缩
燃烧
膨胀
排气
工作物质: 高温燃气
3)蒸汽轮机
锅炉:燃烧,形成过热蒸汽,化学能转换为热能 汽轮机:膨胀,对外做功,热能转换为机械能 冷凝器:乏汽对环境放热,冷凝为水 水泵:对水进行加压,送入锅炉
mc BT 2
2
3 B k 2
k 为波尔兹曼常数 c 为分子移动的均方根速度
c) 温标: 温度的数值表示法。 建立温标的三个要素: ① 选择温度的固定点,规定其数值; ② 确定温度标尺的分度方法和单位; ③ 选择某随温度变化的物性作为温度测量的 依据。
摄氏温标: 瑞典天文 学 家 摄尔 修斯 ( Celsius ) 于 1742 年 建 立 。用 摄 氏 温 标 确 定的 温度 称 为 摄 氏 温度 ,用 符号t 表示,单位为℃ 。 在标准大气压下,纯水的冰点温度为0 ℃ ,纯 水的沸点温度为100 ℃,纯水的三相点(固、液、 汽三相平衡共存的状态点)温度为0.01℃ 。 选 择 水 银 的 体 积 作 为 温度 测 量的 物性 , 认 为 其 随温度线性变化,并将0 ℃ 和100 ℃温度下的体积 差均分100份,每份对应1 ℃。
对工质的要求: 1)膨胀性 2)流动性 3)热容量 4)稳定性,安全性 5)对环境友善 6)价廉,易大量获取 例如:空气、燃气、水蒸气、氨蒸气等。 物质三态中 气态最适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可发生微小的相对转动
屋架与柱不能有相对位移 但可发生微小的相对转动
铰结点

现浇

刚结点
刚性
相互为 固定约束
判断
刚结点 (现浇 式)或 铰结点 (装配
式)
支座
铰结点
1.1.2结构计算简图的形成
计算简图中常用的有三种:固定铰支座、可动铰支座、固定端支座。


固定铰
支座
固定端 支座
固定端支座
固定 铰支座
结点:杆件与杆件之间的 支座:结构与基础或支承
联结点
物之间的连接处
木梁
木屋架
预埋螺栓
区别: 结点:受到的不全是垂直压力 支座:全部接受结构的垂直压力
1.1.2结构计算简图的形成
构件之间的联结处为结点。在计算简图中,通常将结点
简化为铰结点或刚结点。
木梁 木屋架

屋架与柱不能有相对位移
铰结点
点 预埋螺栓
大小: F1 =F2
二力平衡(F1,F2 ) F2
完整表述:
1.3.2 作用和反作用公理 分别作用在
前提:作用在两个刚体上
两个刚体上,
力的个数:两个
力的要求:等值、反向、共线
图示:
FF21′
总是大小相 等、方向相 反、且作用 在同一直线
上。
F1
大小: F1 =F2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F1,F1´ )
大小:F1 =F2=F3
插入: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利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也可以将一个力分解为作用
于同一点的两个分力。在工程中,常将力F沿互相垂直的两
个方向分解,得到水平分力Fx和垂直分力Fy,这种分解称为
正交分解。
Fy
F
α
Fx=Fcosα Fy=Fsinα
Fx
1.4.4 力的三角形法则
平边四边形法则可以简化,用一个力三角形表示。
固定铰支座
可动 铰支座
1.1.2结构计算简图的形成
荷 载
荷载
按分布 情况分
集中荷载和分布荷载
按作用 时间分
按作用 性质分
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 (恒载和活载)
静力荷载和动力荷载
1.1.2结构计算简图的形成
荷 (1)集中荷载 载
力集中作用与一点
轮压P1和P2
次梁传给主梁的力
集中荷载
集中荷载
1.1.2结构计算简图的形成
(2)梁不可能在水平方向 发生整体移动;
(3)梁热胀冷缩,水平方向 可自由伸缩。
简化: (1)梁以其轴线来代替, 把荷载直接加在轴线上;
(2)在梁的左端,设置一 个固定铰链支座;
(3)在梁的右端,设置一 个可动铰支座。
1.1.3结构构件简化的例子
阳台
1.2 力的概念 1.2.1 力
•力的概念: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
2
10KN 10m 2m 0.5KN / m10m10m 2m
2 155KN
M1< M2
说明:展板会绕A点向左倾倒
1.6 力偶 前提:力作用于一个物体上
力偶概念
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平行的 两个力叫做力偶。并记作(F,F )。
1.6 力偶
力偶三要素
d
力偶作用面 :组成力偶的两个 力所在的平面。
1 .2.4.1 刚体的本质
•刚体不存在,为理想模型
•在力的作用下,组成刚体的所有质点间的距离始终 保持不变
1 .2.4.2 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1、均匀连续性 2、各向同性 3、微变形
与刚体 的区别
1 .2.4.3 变形固体
杆件为变形固体,是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
1 .2.4.4 变形固体的类型
F2 F1
F1
FR A
FR
O F2
FR
F1
A
F2
练习
1、请分析受力图后,指出哪些是互为二力平衡的力? 哪些是互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绘制下图的力三角形。
回忆:线段投影
回忆:三角函数
1.4 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y
b
FB
Fy a
A
x
O
a Fx b
1.4.1 Fx 和Fy 的计算公式
Fx=±Fcosα Fy=±Fsinα
x
O
F3=20N
F4=15N
巩固练习
已知:F1=2000N,F2=150N, F3=200N, F4=100N, 各力的方向如图所示。试计算下图4个力的合力。
1.4.3 合力投影定理
合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等于它的各个分力在同
一坐标轴上投影的代数和,称为合力投影定理。
y F1
F2
O
x
y F
Fx Fx
顺时针为负 _
1.6 力偶
力偶的性质
力偶在坐标轴上的投影等于零。 求合力时力偶不计算。
y
F
dF
力偶的图示方法:
o
x
d
M Fd
M Fd
1.7 约束与约束力
约束与约束反力的概念
在空间能够任意运动的物体,称为自由体。受到周围其 他物体限制而不能任意运动的物体,称为非自由体。
称为平面汇交力系。
平面汇交力系 平面力系 平面平行力系
平面一般力系
在平面力系中,各力的 作用线都互相平行,称
为平面平行力系。
在平面力系中,各力的作用 线既不完全平行,也不完全 相交,称为平面一般力系。
1.2.3 平衡
•平衡: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插入: 柔体与刚体
1 .2.4 刚体
•刚体:是指在任何情况下,形状和体积都不发生变 形的物体。
授课教师: 陈靖晖
《工程力学》 ——产生原因
如果该课程没学好,后果是 什么?
结构组成
课程内容梗概 强度
刚度
1.75m
基本概念及 基本原理
强度问题——抵抗破坏
刚度问题——变形大小、抵抗变形
力系的合成 稳定问题——突然破坏(保持原有平
与平衡
衡形式的能力)
课程内容梗概
拉伸与压缩 剪切 扭转 弯曲
y
b Fy
FB
a A x
O a Fx b
方位角α的确定:力作用线与X轴之间的锐角(≤90°)
练习:标注图中4个力的方位角α,分别用α1、 α2、α3、 α4在下图中表示。
y
F1
F2
x
O
F3
F4
回忆:直角三角形
α=?
1.4.2合力计算方法
当已知力的投影Fx和Fy的 大小,则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为:
OFy
Fx
x Fy
Fy
Fn
F3
分力
分力投影
F1x、F2x、……Fnx F1y、F2y、……Fny合力源自Fx 合力投影Fy
F Fx2 Fy2 arctan Fy
Fx
1.5 力距
抗力臂
支 点 施力臂
F
W
施力
抗力
1.5 力距
当力F作用在乒乓球的下侧时:
转动
C FC
平移
问题?
如何度量力的转动效应?
纵横向 划分
纵向刚架
横向刚架
1.1.2 结构计算简图的形成




中轴线
要点: 1、以中轴线代替杆件 2、虚线转化为粗实线 3、粗实线的长度以实际结构 构件的长度相等
1.1.2结构计算简图的形成
杆 件
构 计算简图

件 用轴线代替 件
杆件之间联结用结点表示 杆长用结点间的距离表示
荷载的作用点移至轴线上
1.5.1 力距
F↑,d↑
转动效应↑
力的转动效应取决于:
力F的大小
矩心
O点到力F作用线的垂直距离d O
力臂d
F
力矩
力F与力臂d的乘积Fd,称为力F对 O点的力矩,简称力矩,用MO(F)。
M O (F ) Fd 逆正顺负
力矩正负号表示转动方向:逆时针为正 + 顺时针为负 -
力矩的单位:N·m 或KN·m
1.5.1 力距
合力矩定理
合力F对某一点O之矩,等于其分力Fi(i=1~n)对同
一点之矩的代数和。
MO(F) MO(F1) MO(F2) MO(Fn) MO(Fi )
力矩计算方法
当力臂易求时,按力矩定义计算 当力臂难求时,用合力矩定理计算
计算力矩
插入:倾覆
插入:倾覆
1.5.2 抗倾覆的稳定性校核条件
M1> M2
说明:M1:抗倾力矩;M2:倾覆力矩
M2
M1
1.5.3 抗倾覆的稳定性校核计算
1.5.3 抗倾覆的稳定性校核计算
b
F 已知:一块展板的高度为a=10m,
宽度为b=0.5m;展板支座的高
a W1
q 度为c=2m, ,宽度为d=0.2m,展板 重量为W1=1000KN,展板支座重
d
c W2 A
量为W2=500KN,风的作用力为 集中力F=10KN和分布力 q=0.5KN/m。试问广告展板是 否会绕A点倾倒。
1.5.3 抗倾覆的稳定性校核计算
b a W1
F 解:
M1 W1 d W 2 d
2
2
1000KN 0.2m 500KN 0.2m
q
2
2
150KN
d c W2
A
M 2 F a c q a a c
荷(2)分布荷载

连续作用
密集程度
力在构件内部或表面上连续作用 分布集度
分布 荷载
体分布荷载 面分布荷载 线分布荷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