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弹力弹簧测力计作业设计新版教科版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3节《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的形变产生的,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量与外力的大小有关。
2、知道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规则和方法。
3、会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学会测量力的大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测力计的构造,并结合物理原理,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物理的乐趣,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学会使用测力计是这一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是这一节的难点。
教学用具:弹簧、各种弹簧测力计、头发。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观察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借助课本插图导入。
二、新课教师指导学生观察10页7-3-2插图:跳水,弹簧。
(一)弹力学生观察实验,对弹力有了初步认识。
学生自己动手利用尺子做实验,对弹力进一步了解。
老师引导学生得出弹力概念。
回忆力的作用效果,悟出发生形变的物体会对施力物体产生作用力,即弹力。
(二)弹簧测力计及其使用老师引导学生做实验。
学生实验:拉伸弹簧,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
说明弹簧测力计原理: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学生知道弹簧测力计原理。
教师展示弹簧测力计,请学生观察,介绍弹簧测力计结构: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弹簧测力计使用说明书。
学生活动:学生自学后小组讨论。
小组代表总结。
老师补充讲解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及其注意事项:1、如何调零;2、测量范围;3、测量方法(伸长方向与测量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
老师引导学生做实验,并对学生进行指导、纠正。
学生实验:1、2组学生做此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钩码重量;3、4、5组学生做此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自己的一根头发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并与同学进行比较。
(三)探究:相互作用力的关系引导学生做教材12页图7-3-7实验。
5个小组学生做书上实验,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对拔河、牛拉车进行分析。
学生分析讨论、总结: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受力物体反过来也肯定会给施力物体一个力。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七章第三节弹力弹簧测力计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七章第三节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设计意图:我设计这节课的思路是通过引入弹力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应用。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弹力的产生和作用,以及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
2. 让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实验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弹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如何准确测量力的大小。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绳子、钩子。
学具:记录本、笔。
活动过程:一、引入(5分钟)1. 通过展示弹簧玩具,引导学生思考弹簧的弹力是如何产生的。
2. 向学生解释弹力的概念,即当弹簧被拉伸或压缩时,产生的力称为弹力。
二、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原理,即当弹簧受到力的作用时,其伸长或压缩的长度与力的大小成正比。
2. 解释弹簧测力计的刻度表示的是力的大小,以及如何读取测量结果。
三、示范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0分钟)1. 示范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包括将测力计固定在水平面上,将待测量的物体挂在钩子上,并观察刻度读数。
2.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尝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
1.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中的测量结果,讨论如何准确测量力的大小。
2. 讲解弹簧测力计的难点,如如何准确读取刻度,以及如何避免测量误差。
活动重难点:重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如何准确测量力的大小。
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如何准确读取刻度,以及如何避免测量误差。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这节课中,我通过引入弹簧玩具和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让学生能够理解弹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以及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
在实践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尝试测量不同力的大小,并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
通过讲解弹簧测力计的难点,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如何准确读取刻度,以及如何避免测量误差。
7.3《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7.3《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
主要内容包括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弹力的产生条件及其作用效果,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并能够运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弹力的概念,掌握弹力的产生条件及其作用效果。
2. 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绳子、钩码等。
2. 学具:笔记本、尺子、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弹力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弹力的产生条件及其作用效果。
2. 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介绍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解释弹簧的弹性变形与受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3. 演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现场演示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包括调零、测量、读数等步骤。
4. 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并记录数据。
六、板书设计1. 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条件、作用效果。
2. 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调零、测量、读数等步骤。
4. 弹簧测力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不同力的大小,并填写在实验报告中。
2. 答案: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不同力的大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弹簧测力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工程、医学等,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的讲解是一个重点环节,同时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这是因为,虽然弹簧测力计是一种常见的测量工具,但学生可能对其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不够了解,从而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出现错误。
新教科版物理教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第三节弹力力的测量
教案:新教科版物理教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第三节弹力力的测量一、教学内容1. 弹力的概念:介绍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 弹力的产生条件: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并发生形变。
3. 弹力的大小:通过弹簧测力计测量弹力的大小。
4. 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5. 弹力的作用点:作用在物体形变的部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 培养学生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力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弹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弹力的产生条件、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理解。
2. 重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和测量弹力的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绳子、挂钩等。
2. 学具:学生手册、笔记本、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弹簧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形变情况。
2. 讲解弹力的概念:向学生解释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称为弹力。
3. 演示弹力的产生条件:通过实验展示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并发生形变时弹力的产生。
4. 讲解弹力的大小:介绍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测量弹力的大小。
5. 讲解弹力的方向:解释弹力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6. 讲解弹力的作用点:引导学生观察并确定弹力的作用点。
7. 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力的大小,并记录数据。
六、板书设计1. 弹力的概念2. 弹力的产生条件3. 弹力的大小(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4. 弹力的方向5. 弹力的作用点七、作业设计1. 题目: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并记录数据。
答案:根据实验数据,记录不同力的大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弹簧门、弹簧床等,并鼓励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制作。
重点和难点解析: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和测量弹力的技巧在新教科版物理教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第三节弹力力的测量中,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和测量弹力的技巧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3节《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
a.指导学生正确收集实验数据。
b.运用图表、计算等方法,从数据中提炼规律。
c.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弹力与弹性形变的关系。
5.合作探究:
a.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
b.各组汇报,总结实验成果。
c.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学会合作、提高探究能力。
6.知识拓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a.介绍胡克定律,拓宽知识面。
b.强调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1.采用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展示弹簧门、弹簧床等日常生活中的弹力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弹力的产生原理,进而引入弹簧测力计的学习。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验操作。在讲解弹簧测力计原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弹力的产生和测量。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提高实验准确性。
3.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培养他们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关注弹簧的弹性限度、摩擦力等因素,探讨如何减小误差。
3.教师提问:弹力是如何产生的?它与弹簧测力计有什么关系?
师生共同探讨,引出弹簧测力计的学习。
(二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2.教师通过实物展示,介绍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组成部分,如弹簧、挂钩、刻度盘等。
3.讲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强调注意事项,如避免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保持测力计水平等。
2.强调实验操作规范、数据分析方法以及合作探究能力的重要性。
2023-2024学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7.3弹力弹簧测力计
教案:20232024学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7.3 弹力弹簧测力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具体内容如下:1. 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条件;2. 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及其使用方法;3. 弹簧测力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2. 使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和使用方法;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条件;2. 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和使用方法;3. 弹簧测力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弹簧测力计;2. 各种力的作用实例;3. 学生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各种力的作用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效果,引出弹力的概念。
2. 讲解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条件:解释弹力的定义,阐述弹力产生的条件。
3. 介绍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演示其制作过程。
4. 教授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示范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5. 应用实例:让学生运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实际物体的力,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堂练习:设计有关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条件;2. 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4. 弹簧测力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条件;2. 根据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设计一个简易的弹簧测力计;3.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一个有关弹簧测力计的应用实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探究有关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现象,提高其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一、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1. 弹簧的弹性特性:弹簧具有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发生形变,去除外力后又能够恢复原状的特性。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3节《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3节《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这节课程,旨在通过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和体验弹力的概念,并掌握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基本方法。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性教学,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和学习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相关知识。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弹力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弹簧测力计进行简单的力的测量。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能够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并能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并能够正确使用它进行力的测量。
教学重点是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和理解弹力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包括弹簧测力计、弹簧、钩码等。
学具包括记录本和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力的游戏,让孩子们体验到力的存在和作用。
2. 讲解:向孩子们介绍弹力的概念,并解释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3. 实践: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的难点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并能够正确使用它进行力的测量。
活动的重点是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和理解弹力的概念。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孩子们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相关知识。
同时,我也会根据孩子们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让他们能够更深入地学习和理解这方面的知识。
这就是我设计的这节课的教学方案。
我相信,通过实践活动和有趣的游戏,孩子们一定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相关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活动的设计我选择了实践性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和学习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相关知识。
这种方法的原因在于,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例如,通过拉弹簧并观察其伸长的程度,孩子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弹力的存在。
2023-2024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7.3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
教案:20232024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7.3弹力弹簧测力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第7章第3节《弹力弹簧测力计》。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弹力的概念:弹力是指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恢复力。
2.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的弹性变形来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
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
2. 让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能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
3. 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 教学重点:弹力的概念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力的示意图、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笔记本、笔、测量工具(如尺子、天平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用手拉伸弹簧,感受弹力的存在。
2. 讲解弹力的概念:解释弹力是由于物体的形变而产生的恢复力。
3. 介绍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的弹性变形来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
4. 演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
5. 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
6. 讲解力的示意图:用力的示意图来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
7. 课堂练习: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力的示意图。
六、板书设计1. 弹力的概念2.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七、作业设计1. 题目: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力的示意图,并标注力的大小和方向。
答案: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力的示意图,并标注力的大小和方向。
2. 题目:简述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答案: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包括:要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确保被测力不超过量程;要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如果不在零刻度线上,需要进行调零;要确保弹簧测力计的轴线与力的方向一致,避免因摩擦而影响测量结果。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3. 弹力 弹簧测力计课程教学设计
课题第三节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学目标1.在常见的力现象中,知道哪些是弹力;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3.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实际过程,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方法(重点、难点的突破方法)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方法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资料:跳水运动员跳水的录象片段实验器材:弹簧、橡皮筋、硬纸板、刻度尺、弹簧测力计、钩码集体教学设计个人教学说明教师活动(及要求)学生活动(及要求)设计意图*引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跳水运动员在跳板上跳水的比赛录象新课学习一、弹力1.提出问题:跳水运动员为什么要向下压跳板?2.要同学们根据自己日常所见、所用的物体,找一找哪些物体能够恢复原状?哪些物体不能恢复原状?3.给出弹力的概念。
因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二、弹簧测力计1.使学生认识弹簧测力计,知道组成,并能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弹簧测力计(1) 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是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2) 弹簧测力计的构造提环、弹簧、指针、刻度盘、秤钩指导学生将各部分的名称填在书上。
(3)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2.学生列举出生活及生产中见到过的弹簧测力计。
3.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1) 了解测力计的量程,使用时不能测量超过量程的力(2) 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3) 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欣赏画面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感悟出弹力的概念观察弹簧测力计回答:1、弹簧测力计的作用2、弹簧测力计的构造3、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回答并填写。
4、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留意生活,使学生的思维从课堂走向生活。
通过写使用说明书,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住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感受1N、5N、10N力的大小。
1、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1)弹性形变当物体发生形变后,撤去外力能够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称为弹性形变。
八年级物理下册7_3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新版教科版
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要求一、知识与技术1.了解什么是弹力。
2.明白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会正确利用弹簧测力计。
4.培育学生的观看能力和初步分析归纳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二、进程与方式经历实验分析进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讨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正确把握利用弹簧测力计的规那么和方式,会测量力的大小。
二、教学难点明白弹力是由于物体的形变产生的,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量与外力的大小有关。
教学进程情景导入播放视频:蹦床、蹦极、撑竿跳高、跳水等场景。
试探:撑杆跳高、跳板跳水竞赛中,运动员如何才能取得好成绩?蹦极中的选手什么缘故下落到最低点后又会上升?今天咱们就来探讨其中的隐秘。
教学活动一、弹力介绍:跳水,蹦床,蹦极,射箭…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活动1:找一名学生演示用橡皮筋将粉笔头弹出去。
试探:不让橡皮筋发生形变,能把粉笔头弹出去吗?当使橡皮筋、弹簧、气球发生弹性形变的同时,你的手有何感觉?这又说明了什么呢?归纳总结: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形变就必然会产生弹力。
对支持面的压力、物体受到的支持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
活动2:掏出废旧圆珠笔里的小弹簧,先用较小的力拉,再用较大的力拉,观看发生形变的转变。
观看后一种情形下,撤去力后弹簧还能恢恢复状吗?引出弹性限度概念。
总结:弹簧的弹性有必然的限度,超过那个限度,物体就不能恢复到原状。
弹力产生的条件:(1)物体发生弹性形变;(2)物体相互接触。
二、测力计及其利用1.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叫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原理: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构造:弹簧、指针、挂钩、刻度盘、吊环。
3.观看并利用弹簧测力计试探:依照物体的形变与外力的大小的对应关系,可否制造一个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出示弹簧测力计,让学生明白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学生用试探、观看、实验、讨论等方式熟悉弹簧测力计,明白其用途、原理、结构。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3 弹力 弹簧测力计 学案设计
7.3 弹力弹簧测力计【预习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弹力;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2.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二:预习方法通过已掌握的知识对本节课知识进行链接。
三:预习练习(1)回顾旧知:1.力的三要素是、、2.力是,力不能离开而孤立存在。
如马拉车,马对车施加,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同时,车对马施加一个方向的力,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2、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是,这是为了纪念物理学家。
(2)探究新知:1.联系生活实际,我们发现,压弯直尺、拉伸橡皮筋、压缩弹簧等,撤走力的作用,直尺、橡皮筋和弹簧出现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物理学中把物体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这种特性称作弹性,这种物体的形变称作弹性形变。
)2.什么是弹力?弹力大小与有关;弹力的方向(恢复原状的方向即与外力的方向_____________。
)实验室中常用的测量力的工具是,构造,工作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1)(2)(3)例题1、关于弹力说法不正确的是()A.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它所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的作用B.平时所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就其性质而言都是弹力C.在一定范围内,同一物体发生的弹性形变越大,弹力就越大D.两个物体不接触也有可能产生弹力2、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发现指针在零刻度线以上,用这个测力计测出一个力是10N,测该力的大小实际是() A.大于10N B.等于10N C.小于10N D.无法判断3、重力约为3N的物体可能是()A.一个鸡蛋B.一枚图钉C.物理课本D.一只母鸡4、有一把弹簧秤,秤钩上不施加力时,指针不是指在零刻度位置,而是指在0.2N的位置,此时用手拉弹簧秤秤钩,使弹簧秤的示数为4N,则手拉弹簧的力是()A.4.2N B.4N C.3.8N D.无法判断5、如图所示,已知A物体重6N,B物体重10N,则A、B都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为()A.6N B.10N C.2N D.16N6、一根弹簧原长10cm,在它的下端挂0.98N的钩码时,弹簧长度为12cm。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3.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3. 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方法,能够运用测力计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难点和重点。
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方法,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弹簧测力计、绳子、重物等。
我通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弹力现象,如弹簧门、弹簧床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弹力的概念和特点。
然后,我向学生介绍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我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测力计的结构和原理,解释测力计是如何工作的。
接着,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测力计,并使用它来测量一些物体的重力。
上完这节课之后,我进行了课后反思。
我觉得这节课的设计和教学目标是明确的,学生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但是,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在教学中,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我可以增加一些拓展延伸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弹力和测力计的相关知识。
我觉得这节课的设计和教学是成功的,学生也能够从中受益。
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面的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方法,是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对于第一个重点,理解和掌握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方法,我认为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因为只有当学生了解了测力计的结构和原理,才能够正确地使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重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直观的教学方式,通过展示和讲解测力计的结构和原理,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同时,我还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测力计,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测力计的理解和掌握。
对于第二个重点,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我认为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八年级物理下册73弹力弹簧测力计学案新版教科版
第三节弹力弹簧测力计【学习目标】1.体验弹性、塑性,明白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2.探讨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的关系。
3.会正确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记号笔将行为动词画上记号。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提示:弹力是接触力,要彼此接触。
但彼此接触的物体间没必要然有弹力,必需彼此挤压。
知识链接:1.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发生形变的方向相反(从施力物体指向受力物体)。
2.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均属弹力,是同一种性质的力。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窗们必然看过跳水运动员在跳板上使劲跳起,向下压弯跳板,然后高高跃起,在空中做出各类漂亮的动作,再落入水中的画面。
请同窗们想一想看,为何跳水运动员要使劲向下压弯跳板呢?若是在平地上,咱们能够跳得那么高吗?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弹力自主阅读教材P10内容,完成1-2题:1.举例说明什么叫弹性?什么叫塑性?答:物体受力后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能恢复到原状的特性,叫弹性;物体变形后,撤去外力,物体不能恢恢复状的特性叫塑性。
2.实验:拉橡皮筋、拉弹簧,感受什么叫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答:拉橡皮筋、拉弹簧时,手会感觉到有一种来自橡皮筋或弹簧的力的作用,这种因为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两物体必需接触,发生形变。
知识模块二弹簧测力计自主阅读教材P10-12内容,完成3-5题:3.实验室常常利用的测力工具是什么?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它的构造是什么?答:实验室常常利用的测力工具是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所受拉力成正比;构造:弹簧、指针、刻度板、拉环和挂钩。
4.观看桌上的弹簧测力计,为它写一份利用说明书。
答:利用前:观看量程,观看分度值,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零刻线,利用前,还要把挂钩来回拉动几次;使历时:拉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
各小组长将各知识模块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展现到黑板上,寻求小组间合作探讨,一路解决。
教科版八年级下物理第七章力第三节弹力弹簧测力计
课题内容教科版八年级下物理第七章<力>第三节 <弹力弹簧测力计 > 讲课日期1、认识弹性、塑性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知识与技术2、研究弹簧的伸长跟遇到拉力的关系。
教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
学1、经历弹性、塑性的体验,研究弹簧的伸长跟遇到拉力的关系。
目过程与方法2、培育理论联系实质的能力,学会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理论服务于实践的能力标感情态度与1、培育学生生勇于研究自然现象、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表现物理根源于价值观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1、弹簧的伸长跟遇到拉力关系。
教课要点2、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课难点1、弹力的观点及产生的条件。
教课方法讲解法体验法实验法察看法对照法研究过程教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企图环节复习教师演示:学生察看后,回答下列问题经过学生活动来感觉力都改引入老师分别用手捏气球和橡皮不一样:气球不受力时能恢复变物体的形状,但不受力时弹性泥,让学生察看现象,为何原状。
橡皮泥不受力时不可以恢形状复恢不同引入物体特与塑会发生这类现象。
而后松手后,还原状。
性:弹性和塑性(弹性形变性再让学生察看现象。
比较现象和塑性形变)有什么不一样?物体学生活动一:学生回答:培育学生从物理知识走向社会生弹性学生回忆生活,哪些地方用到活,物理知识根源于生活。
与塑物体的塑性或弹性呢?请举例性在说明?老师增补:(视频)生活拉力器、弹弓、撑弹簧秤、摩中应托车的减震器等用学生活动二:学生活动谈感觉经过自己的体验感觉弹力产1、让学生用手刚接触弹簧,谈生条件及弹力的方向。
谈手有没有受力的感觉?再让学生用手拉弹簧或压弹簧,谈谈手的有没有受力感觉?两次对照说明这个力产生的原由是弹什么呢?感觉力方向有什么不同呢?力2、老师演示实验::学生察看回答下列问题:经过力的作用成效,小车的实验:把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长1、小车在两次和弹簧接触时运动状态改变来认识小车受产木板的一端,让小车恰好接触小车的运动状态能否改变?到了弹力。
7.3《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7.3《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主要包括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弹力的定义及测量方法。
2. 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其科学探究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实验器材(如小球、细线等)。
2. 学具:教科书、笔记本、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弹力现象,如拉开弹簧门、拉伸弹簧等。
2. 概念讲解:介绍弹力的定义,解释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 示例演示:教师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引导学生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4.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5. 应用拓展:讨论弹簧测力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物体重量、检测弹簧弹性等。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弹力的概念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7. 作业布置:设计相关的作业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 弹力的定义。
2. 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请简述弹力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答案:弹力是物体因形变而产生的力,测量弹力通常使用弹簧测力计。
2. 题目二:请说明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答案: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弹簧的弹性变形程度来测量力的大小的,弹簧的弹性变形程度与受到的力成正比。
2020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新版教科版
3.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能正确使用弹力测力计。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力测力计的结构。
2.通过自制弹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学习物理知识、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教学准备:弹弓、钢尺、钢锯条、拉力器、弹簧、木板、钩码、铁架台、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出示玩具弓箭或弹弓)这是同学们小时候玩过的玩具。
拉橡皮筋,橡皮筋变长,发生形变,松手后,橡皮筋又恢复了原状。
请同学们利用你身边的东西试一试,看还有哪些物体有类似橡皮筋的特性。
播放视频:物体的弹性——前面介绍形变的部分通过观看视频,这些例子中物体的共同特性是什么?受力时会发生形变。
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我们把物质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
大家有没有发现有些物质表现的是和弹性不一样的特性呢?玩橡皮泥时,橡皮泥变形后就不能恢复原状。
玩泥巴时也是一样,撤去外力泥巴也不会变回原来的样子。
像橡皮泥和泥巴这样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塑性。
二、进行新课1.弹力刚才同学们在弯钢尺、拉橡皮筋(或弹簧)时,有什么感觉呢?我拉弹簧时,感觉到它对手也有力的作用。
我们把这种力就叫做弹力(elastic force),弹力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施力物体是谁呢?请动手做一做,然后讨论。
我们不拉弹簧也不压弹簧时,弹簧对手就没有作用力,如果用手去压或拉弹簧时,弹簧的形状改变,对手就会有力的作用,所以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只要你对别的物体施力,物体肯定也会对你有力的作用,所以我认为物体不发生形变也会有力的作用。
请同学们一起来观察下面的实验。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3.弹力弹簧测力计学案设计
执教时间年月日(第周礼拜)累计节7.3 弹力弹簧测力计共 1 节,本节是课题课型新授1 节教课知道弹力产生的原由及什么是弹力。
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会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目标掌握一对相互作使劲的特色,会判断两个力是不是一对相互作使劲。
教课用弹簧测力计测力器械准备要点弹簧教课判断两个力是不是一对相互作使劲弹簧测力计难点木块教学程序教课调控一、课前反应(学生阅读教材)二、自学商讨1、弹力(1)联系生活实质,我们发现,压弯直尺、拉伸橡皮筋、压缩弹簧等,撤走力的作用,直尺、橡皮筋和弹簧都能 ___________ 。
(2 )弹力产生原由:物体受力发生时,要恢复,就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 3)手使胶泥或橡皮泥发生形变时,恢还原状。
因此胶泥和橡皮泥敌手力的作用。
弹力的定义:物体因为发生形变,要恢还原状,就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的作用,这类力叫弹力。
2.用弹簧测力计丈量力(1 )用大小不一样的力拉弹簧(注意:不行用太鼎力)得出结论:外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
弹簧测力计制作的原理:在必定范围内,弹簧遇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越。
(2 ).弹簧测力计使用1察看弹簧测力计的和。
2校零:检查指针能否指在刻度处,若不在应。
3丈量时,要使弹簧测力伸长力方向沿。
练习 1、如下图是某次测力时的弹簧秤表示图。
其量程力是 ______N ,最小刻度值(分度值)为______N ,指针地点表示力的大小为 ______N教学程序教课调控3.相关弹簧秤的使用,错误的选项是()A .每个弹簧秤都有丈量的最大值。
B.丈量后应检查指针可否答还原零位。
C.丈量时要防备弹簧与底板摩擦。
D.丈量时弹簧秤要保持竖直地点。
3.实验研究:一对相互作使劲的关系取 A 、 B 两个弹簧测力计,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让它们相互钩挂在一同,1用两只手分别向左、右两边拉。
2用左手向左拉测力计 A 。
3 将 B 固定,用一只手向左拉测力计 A 。
同时察看两个弹簧测力计所显示的拉力大小。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力3弹力弹簧测力计作业设计(新版)教科版
3.弹力弹簧测力计一、单选题1. 如图所示的四个力中,不属于弹力的是()A. 跳板对运动员的支持力B. 弦对箭的推力C. 熊猫对竹子的拉力D. 地球对月球的吸引力2. 如图所示的装置,G A=5牛,G B=8牛,则弹簧秤的示数为()A. 0牛B. 5牛C. 8牛D. 3牛3. 有一弹簧秤放在水平桌面上,两位同学各拉该秤和一端,使弹簧秤在桌面上静止,秤的示数为5N,忽略秤与桌面间的摩擦,则这两位同学所用的力是()A. 均为5NB. 均为10NC. 均为2.5ND. 分别为5N和10N4. 如图所示,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块秒表的重力时,使测力计内弹簧伸长的力是A. 秒表的重力B. 秒表和测力计的总重力C. 秒表对弹簧的拉力D. 弹簧对秒表的拉力5. 李华同学在使用弹簧测力计前没有注意校零,指针指在0.2N处,他测量时指针的示数为3.6N,则实际拉力的大小为()A. 3.8 NB. 3.6 NC. 3.4 ND. 无法确定6. 如图,用F1和F2分别作用在测力计的圆环和挂钩上,稳定后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示数如图所示,则F1的大小为()A. 0NB. 6NC. 3ND. 无法确定7. A、B、C三个弹簧测力计在一条直线上互拉,B在中间,A、C的示数都为10N,则B的示数为()A. 10NB. 20NC. 0ND. 无法确定8. 某同学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前,发现指针指在0.1N的位置上,为了使测量准确,他提出了以下调整方法,其中正确的是()A. 必须将指针拨到“0”刻度线,若不能使指针对准零刻度线,该弹簧测力计已不能使用B. 仍可以直接测出拉力,然后再减去0.1NC. 仍可以直接测出拉力数值,因为实验时误差不可避免D. 必须换一个弹簧测力计测量,该弹簧测力计已不能使用9. 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它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某同学在研究“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的关系”时,他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0,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砝码后测出弹簧伸长后的长度L,把L-L0作为弹簧的伸长量x ,这样操作,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最后画出的弹簧所受拉力F与弹簧的伸长量x的图线可能是下图所示图线中的哪一个( )A. B.C.D.10. 小明用在水平方向完成校“0”的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重10N的物体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A. 大于10NB. 等于10NC. 小于10ND. 无法判断二、多选题11. 关于弹力,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两物体相互接触,就一定会产生相互作用的弹力B. 两物体不接触,就一定没有相互作用的弹力C. 两物体有弹力作用,物体不一定发生了弹性形变D. 只有弹簧才能产生弹力三、填空题12. 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__N.13. 在跳板跳这一动目中,运动员在向下压跳板的过程中(如图),跳板由于发生________(选填“弹性”或“塑性”)形变,从而产生 ________(选填“向上”或“向下”)的弹力.14. 如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__N.15. 小雨同学在研究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时,通过测量得到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弹簧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的关系式为:F=________.四、解答题16. 如图所示,弹簧秤的示数各为多少?五、实验探究题17. 小明观察发现,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由此他猜想弹簧的伸长量与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为了验证猜想,小明决定进行实验.(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如图l中所示的一根两头带钩的弹簧、若干相同的钩码(每个钩码重力已知)、铁架台以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________ .进行实验后小明记录数据如表,表中数据明显错误的是第________ 次实验.(2)去除错误的一组数据,在如图中作出弹簧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图线____________.(3)由图象可验证小明的猜想是________ 的(填“正确”或“错误”).六、综合题18. 在研究弹簧的伸长与外力的关系的实验中,将弹簧水平放置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竖直向下施加外力F,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用记录的外力F与弹簧的伸长量x作出的F﹣x图线如图所示.(1)该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2)由图可知,该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1N,弹簧的伸长增加________ cm.参考答案1.D2.B3.A4.C5.C6.C7.A8.B9.C 10.A 11.ACD 12.2.0 13. 弹性向上 14.4.6 15.20(N/cm)x 16.5N 5N17. (1) 刻度尺 (2) 4 (3). (4)正确18. (1) 弹簧在竖直悬挂自然下垂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已有一定量的伸长 (2) 20。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3节 弹力 力的测量学案
第七章第3节弹力力的测量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弹力。
2.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教学重难点力的测量原理和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1.弹簧测力计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形变〕。
2.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可以从弹簧测力计上读出待测力的大小。
3.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观察量程,分度值,和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使用时应防止摩擦,测重力时应保持静止。
课前热身:试一试,你一定行!1.物体由于发生___________而受到的力叫弹力。
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________有关。
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_______〔选填“一致〞或“相反〞〕。
产生弹力的两个条件是两个物体_________;物体发生____________。
弹力的种类:拉力、压力、支持力、推力等。
2.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叫做____________,它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在使用测力计时有“三看〞:即看___________、看_________、看___________。
测量时要使测力计弹簧伸长的方向与受力方向_________,弹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
3.两个物体之间的一对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________,方向________,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如:人行走时,人的脚给地面往后的力,于是脚就获得了一个地面给人的大小________的,向______的力,使人能往前走。
课堂探究:亮出你的观点,秀出你的个性,展示你的风采!探究1:弹力产生的条件。
器材:弹簧、橡皮筋、刻度尺等。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2:测力计原理器材:弹簧、刻度尺、钩码。
学生活动:猜测并设计实验验证。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稳固提升:教材12页“自我评价〞1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弹力弹簧测力计
一、单选题
1. 如图所示的四个力中,不属于弹力的是()
A. 跳板对运动员的支持力
B. 弦对箭的推力
C. 熊猫对竹子的拉力
D. 地球对月球的吸引力
2. 如图所示的装置,G A=5牛,G B=8牛,则弹簧秤的示数为()
A. 0牛
B. 5牛
C. 8牛
D. 3牛
3. 有一弹簧秤放在水平桌面上,两位同学各拉该秤和一端,使弹簧秤在桌面上静止,秤的示数为5N,忽略秤与桌面间的摩擦,则这两位同学所用的力是()
A. 均为5N
B. 均为10N
C. 均为2.5N
D. 分别为5N和10N
4. 如图所示,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块秒表的重力时,使测力计内弹簧伸长的力是
A. 秒表的重力
B. 秒表和测力计的总重力
C. 秒表对弹簧的拉力
D. 弹簧对秒表的拉力
5. 李华同学在使用弹簧测力计前没有注意校零,指针指在0.2N处,他测量时指针的示数为3.6N,则实际拉力的大小为()
A. 3.8 N
B. 3.6 N
C. 3.4 N
D. 无法确定
6. 如图,用F1和F2分别作用在测力计的圆环和挂钩上,稳定后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示数如图所示,则F1的大小为()
A. 0N
B. 6N
C. 3N
D. 无法确定
7. A、B、C三个弹簧测力计在一条直线上互拉,B在中间,A、C的示数都为10N,则B的示
数为()
A. 10N
B. 20N
C. 0N
D. 无法确定
8. 某同学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前,发现指针指在0.1N的位置上,为了使测量准确,他提出了以下调整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A. 必须将指针拨到“0”刻度线,若不能使指针对准零刻度线,该弹簧测力计已不能使用
B. 仍可以直接测出拉力,然后再减去0.1N
C. 仍可以直接测出拉力数值,因为实验时误差不可避免
D. 必须换一个弹簧测力计测量,该弹簧测力计已不能使用
9. 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它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某同学在研究“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的关系”时,他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0,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砝码后测出弹簧伸长后的长度L,把L-L0作为弹
簧的伸长量x ,这样操作,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最后画出的弹簧所受拉力F与弹簧的伸长量x的图线可能是下图所示图线中的哪一个( )
A. B.
C.
D.
10. 小明用在水平方向完成校“0”的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重10N的物体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A. 大于10N
B. 等于10N
C. 小于10N
D. 无法判断
二、多选题
11. 关于弹力,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两物体相互接触,就一定会产生相互作用的弹力
B. 两物体不接触,就一定没有相互作用的弹力
C. 两物体有弹力作用,物体不一定发生了弹性形变
D. 只有弹簧才能产生弹力
三、填空题
12. 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__N.
13. 在跳板跳这一动目中,运动员在向下压跳板的过程中(如图),跳板由于发生________(选填“弹性”或“塑性”)形变,从而产生 ________(选填“向上”或“向下”)的弹力.
14. 如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__N.
15. 小雨同学在研究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时,通过测量得到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弹簧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的关系式为:F=________.
四、解答题
16. 如图所示,弹簧秤的示数各为多少?
五、实验探究题
17. 小明观察发现,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由此他猜想弹簧的伸长量与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为了验证猜想,小明决定进行实验.
(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如图l中所示的一根两头带钩的弹簧、若干相同的钩码(每个钩码重力已知)、铁架台以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________ .进行实验后小明记录数据如表,表中数据明显错误的是第________ 次实验.
(2)去除错误的一组数据,在如图中作出弹簧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图线____________.
(3)由图象可验证小明的猜想是________ 的(填“正确”或“错误”).
六、综合题
18. 在研究弹簧的伸长与外力的关系的实验中,将弹簧水平放置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竖直向下施加外力F,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用记录的外力F与弹簧的伸长量x作出的F﹣x图线如图所示.
(1)该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
(2)由图可知,该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1N,弹簧的伸长增加________ cm.
参考答案
1.D
2.B
3.A
4.C
5.C
6.C
7.A
8.B
9.C 10.A 11.ACD 12.2.0 13. 弹性向上 14.4.6 15.20(N/cm)x 16.5N 5N
17. (1) 刻度尺 (2) 4 (3). (4)
正确
18. (1) 弹簧在竖直悬挂自然下垂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已有一定量的伸长 (2)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