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力》教案

合集下载

物理中学八年级力学教案

物理中学八年级力学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力学与物体运动的关系,了解力的概念和分类。

2.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及力的平衡与力的合成。

3.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力的定义、单位和分类。

2.力的合成及力的平衡的概念与应用。

3.运用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力的合成及力的平衡的应用。

2.运用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力的概念与分类1.导入(10分钟)通过观察学生推、拉、挤、托等的动作,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

2.讲解(20分钟)a)力的概念:力是使物体发生形状、体积、速度、方向等改变的物理量。

b)力的分类: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c)力的单位:牛顿(N)。

d)力由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之间相互作用产生。

3.实例分析(20分钟)通过图示实例,让学生分析各种力的作用效果及分类。

4.练习与讨论(10分钟)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力的概念与分类。

第二课时:力的合成与力的平衡1.导入(10分钟)通过运动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力的合成与力的平衡的概念。

2.讲解(20分钟)a)力的合成:将几个力按一定方向和大小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力的操作。

b)力的平衡:多个力对物体作用,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3.实例分析(20分钟)通过图示实例,让学生分析力的合成和力的平衡的应用。

4.练习与讨论(10分钟)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力的合成和力的平衡的概念与应用。

第三课时: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导入(10分钟)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讲解(20分钟)通过实例,讲解力在斜面、滑雪场、乘风飞行等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实例分析(20分钟)通过图示实例,让学生运用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练习与讨论(10分钟)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并布置课后作业。

作业内容可以包括选择题、解决实际问题等。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力的概念和分类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力的作用效果及力的平衡与力的合成的概念与应用。

人教版2020年春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弹力》《重力》共3课时教案

人教版2020年春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弹力》《重力》共3课时教案

《第一节力》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知道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4、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力的概念,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橡皮泥、弹簧、磁体、铁块、钢球、平板、小车、旱冰鞋、斜面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大家能列举语文中关于力的词语吗?那物理中的力有什么含义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节力》。

(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1.力的作用效果学生探究活动:实验器材:橡皮筋、弹簧、乒乓球。

体会对这些器材施加力时,这些器材有什么变化?结合课本里的插图,让学生讨论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形状)(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补充一些常见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力的大小: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500N。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即力的三要素)学生探究活动:(1)用不同大小的力去拉弹簧,观察弹簧是否不同。

(2)用不同方向的力弹击乒乓球,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是否不同。

(3)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一端固定在桌面上的钢尺,每次手的位置离桌面的距离都不同,观察钢尺的形状改变是否不同。

引导学生从实验总结得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都会影响到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线段的末端画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度可以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练习:画出木块受到的水平向右的拉力。

4.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活动:(1)拉开弹簧时,是否感觉到弹簧也在拉自己的手?(2)乒乓球打在桌面上,有没有被弹起?(3)观察书本图,能得到什么启示?(4)游泳分析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施加力的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初中物理力教案范文

初中物理力教案范文

初中物理力教案范文教案名称:力的概念与力的计算教学目标:1.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造成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或形状变化的原因。

2.能够运用力的公式计算力的大小。

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观察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的理解。

2.力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1.力的计算方法的运用。

2.深入理解力的概念。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拉力机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入话题:请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力的例子,并讨论力的作用和影响。

2.显示问题:什么是力?力是如何产生的?二、理论讲解(15分钟)1.力的概念:力是使物体发生运动、产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作用。

2.力的计算方法:使用力的公式,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测量得到。

常用力的单位是牛顿(N)。

力的公式:F=m×a,其中F表示力的大小,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三、实验探究(20分钟)1.实验一:测量重力教师向学生演示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并让学生亲自操作测量几个不同物体的重力。

实验记录:学生记录不同物体的质量和对应的重力大小。

2.实验二:使用拉力机测量力的大小教师向学生演示如何使用拉力机测量物体受力的大小,并让学生亲自操作测量几个不同的拉力。

实验记录:学生记录不同拉力大小对应的力的大小。

四、讨论与总结(15分钟)1.提问:根据实验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学生回答问题,并讨论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3.教师总结: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发现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有关。

根据力的公式F=m×a,当物体质量一定时,力的大小与加速度成正比;当物体质量不变时,力的大小与加速度成反比。

五、拓展应用(15分钟)1.应用实例:出示一些力的计算题目,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计算力的大小。

2.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题目,并互相交换答案进行订正。

六、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复述,并概括力的概念与力的计算方法。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力》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力》教案

《1.力》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能分析简单情况下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知道力的两种作用效果;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分析、演示、讲解、讨论与分析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二、教学重点力的概念三、教学难点力的概念以及物体间力的相互性。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物理学中的许多概念来自于生产、生活。

人们对力的认识也是从日常生活中开始的。

那么,什么是力?它又是如何作用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进入今天的学习!(二)进行新课: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1、认识力演示实验:手握握力计、折弯铜条、棒击小球、弹簧拉钩码。

以上实验可用投影仪展示,以利于学生观察。

引导学生记录,分析情况。

提问:以上实验都有哪些特点?你们还能举出哪些这样的例子?观察老师演示实验,观察投影仪展示试验情况。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果:以上实验都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它们有的外形发生了变化,有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学生再举出一些力的作用的例子:运动员举重、踢足球、拉车、折树枝……通过观看实验与学生讨论发言,使学生明白: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学生明白力的概念。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老师做实验:(1) 弹簧拉钩码。

多媒体放映:(2) 小车撞击绷紧的橡皮筋。

(3) 两人站在冰上,一人用力推另一人。

带领学生讨论、分析。

提问:谁是施力物体?谁是受力物体?观看实验:弹簧拉钩码时自身也被拉长;小车撞击橡皮筋时自身运动方向改变;一人推另一人自身也被向后推。

分析:当弹簧是施力物体时,钩码是受力物体,反之,当钩码是施力物体时,弹簧是受力物体。

其他也是这样。

老师通过大量实例使学生明白:两物体发生力的作用时,每一个物体即是受力物,同时又是施力物。

它们的力是相互的,是成对出现的。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说课稿

《力》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_____号,我说课的题目是《力》,下面我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2013年新人教版的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1节。

这节课是力学的起点,本册教材各章节内容都属于力学,都是这节内容的分支和延伸,所以本节是学习力的基础,是学生形成“力”概念的最关键部分。

2、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②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③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过程与方法:①从与力有关的日常生活现象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

②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所产生作用效果。

③学生通过亲自实验,体验并认识物件间力的作用相互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并渗透科学人文主义思想。

②通过学生参与实验活动,促进学生合作与交流。

3、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对力的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及的三要素。

(2)难点:物体间力的作用相互性。

4、教具准备:白板、多媒体电脑、课件;橡皮泥、弹簧、硬塑料瓶、细玻璃管、磁铁、铁块、钢球、斜面、平板、小车。

二、说学情从认知特点上来看,学生从未接触过力学的知识,虽然学习兴趣浓厚,愿意观察周围的事物,但是很难将观察到的现象联系到物理知识层面来。

学生存在相异构想,阻碍了他们认知正确的力的概念,难于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相互性,另外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存在表述的困难。

从知识与技能储备上来看,学生虽然从未接触过力学知识,但是对生活中的力学场景很熟悉,在小学科学课中学习过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为本节课学习力的相互作用做了铺垫。

并且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知道学习新的物理量要研究哪些内容。

所以教师应多创设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来让学生认识力。

三、说教法、学法教法:采用讲授法、实验法为一体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力图让学生在教师演示实验和自己动手实验中,从生活现象中认识力,感受力,并且最终通过小组活动自主得到力的相关知识的呈现方式,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进行有意义教学。

八年级物理《力》教案设计

八年级物理《力》教案设计

课题:第七章第一节《力》
王光明
(说明:学生课前利用学案提前预习)
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认识力的作用效果;用示意图描述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归纳概括表述力的概念,感受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让学生学会用实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培养实验探究的意识。

3.通过动手体验感受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归纳出力的三要素,保持对力现象的好奇,领略力现象的美妙与和谐;会画力的示意图,体会这种将抽象问题、复杂问题形象化、简单化的方法。

4.利用生活经验,体会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使学生对自然有亲切感。

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会画力的示意图。

难点:体会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方法:问题引领、探究、启发、讲解相结合。

板书设计:
第十二章第四节力
一、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二、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五、。

八年级物理下册《力》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下册《力》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下册《力》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下册《力》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具体问题中能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可以引起物体的形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力的知识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揭示学科特点,能用身边一些简单的学习用具通过实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体会物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力的概念;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

三、教学难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突破难点方法:列举大量事例,精心设计实验,使学生对难点问题有深刻的感性认识。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1、引入课题:“力”字的含义是非常广泛的,在日常生活中有智力、生产力、体力等解释。

在物理学中,力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表示的是力量,其主要研究自然、生活、生产中的力的现象。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有关力的知识。

2、力是什么?a、请学生列举自然、生活、生产中有关力的事例。

我们日常生活中做什么事的时候需要用力?〔教师举例总结如:马拉车,人推木箱,压路机压路等〕其它物体之间是否也产生力的作用呢?〔让学生举例老师分析〕不接触的物体之间是否也存在力的作用呢?太阳对地球的引力,地球对月亮的引力。

〔教师有选择地板书〕b、分析上述事例,得出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举例帮助学生进一步分析这一句话的深刻含义,及会区分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例如:一本书放在桌面上,那么书对桌面有一个向下的压力,同时桌面对书有一个向上的支持力:〕3、在上述事例的根底上,进一步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a、教师演示力的作用效果弹簧测力计受拉力伸长、受压力缩短。

b、学生上台演示力的作用效果。

鼓励学生使用身边的学习用具做实验,例如:直尺,练习本,橡皮等,引导学生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1《力》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1《力》教案

第七章力第1节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现象归纳出力的概念2. 通过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3.掌握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4.通过实验感受力作用的相互性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观察能力情感目标:采用直观手段丰富感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力的概念的建立2.教学难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实验器材教师:气球2个、多媒体课件、乒乓球学生:橡皮筋2条、尺子1把、手边器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从生活到物理)师:将气球吹大并放开,观察现象,问:气球为什么会向上飞?生:思考、回答二、探究新知(一)归纳概括力的概念列举生活中有力的事例,并将典型事例展示在PPT上,思考共同点、认识力的概念。

如:渔翁拉渔网推土机推土压路机压路运动员踢球磁铁排斥磁铁学生完成活动一的内容。

(一)认识什么是力?1、分析比较图课件中几幅表现力的图片中有什么共同点?(展开让学生思考) 。

2、通过这些力的实例归纳“力”的概念。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讨论,小组间交流得出这些事例中的共同点,教师进一步引导得出力的概念:力是物理对物理的作用。

对于“作用”教师可根据实际进行必要的直接讲授,像推、拉、压、举、提等动作都是作用。

在分析比较几幅图的共同点前可先让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强调至少要有几个物体?(2)只有人才能产生力吗?(3)不接触的两个物体能产生力吗?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讲解施力物体、受力物体,不接触的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加深了对力的概念的力理解。

3、学生阅读课本掌握:力的符号F、单位牛顿(N)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二)力的作用效果1.让学生设计一些物体对物体作用的实验完成课堂学习活动卡上的活动二的内容学生利用桌上的提供实验器材进行探究活动,然后“小组设计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分组展示、组间交流、师生共同总结”。

活动:发现力有哪些作用效果?2.设计一些物体对物体作用的实验。

八年级物理《力》教案

八年级物理《力》教案

八年级物理《力》教案八年级物理《力》教案5篇物理学涉及到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和现象,通过学习物理学,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增强科学素养。

下面给大家分享八年级物理《力》教案,欢迎阅读!八年级物理《力》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分解的含义。

并能够根据力的效果分解力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力的分解,会用力的分解的方法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观察、实验能力;以及利用身边材料自己制作实验器材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经历力的分解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研究过程中的作用。

2、通过经历力的分解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习,了解物理规律与数学规律之间存在和谐美,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

3、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能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培养团队精神。

设计意图为什么要实施力的分解?如何依据力的作用效果实施分解?这既是本课节教学的内容,更是该课节教学的重心!很多交换四认为只要教会学生正交分解就可以了,而根据力的效果分解没有必要,所以觉得这一节根本不需要教。

其实本节内容是一个很好的科学探究的材料。

本人对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如下:受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的启发,按照伽利略探究的思路:“猜想――验证”,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的猜想――实验探究得出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探究出把一个理分解应该根据力的效果来分解。

同时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本节课通过自己挖掘生活中的很多材料,设计了一些很有趣而且效果非常好实验让学生动手做,亲身去体验和发现力的分解应该根据什么来分解。

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做实验并不是一定要有专门的实验室,实验的条件完全可以自己去创造,从而激发学生做实验的兴趣。

初中物理力及其作用教案

初中物理力及其作用教案

初中物理力及其作用教案知识与技能:1. 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单位、作用效果、三要素和力的作用相互性;2. 理解弹力的概念,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并了解其原理;3. 理解重力的概念、方向,掌握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力的作用效果;2. 运用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形成力的概念;3. 运用观察分析法,探讨力的作用相互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初步形成科学世界观,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2. 培养好奇心,激发探索自然的兴趣;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人沟通交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力的概念、单位、作用效果、三要素和力的作用相互性;2. 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3. 重力的概念、方向,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形成力的概念,寻求现象的共性,形成对力的清晰认识;2. 理解力的作用相互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投影仪展示漂亮的“力”字,请同学们欣赏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顺势引出力的含义,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知识梳理:学生自学教材,完成相关考点的学习。

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精讲与点拨。

3. 典型事例分析:教师提出典型事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取规律。

例如:用手拍桌子,手会感觉到疼,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用力捏空易拉罐,易拉罐变形,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4.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力的作用效果。

实验器材:小磁铁、塑料瓶、剪刀、纸、魔术棒等。

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力的作用效果,探讨力的作用相互性。

5. 知识巩固: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在湖水中划船时,使船前进的动力是什么?A. 桨对水的推力B. 水直接对船的推力C. 人对船的推力D. 水对桨的推力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力的概念、作用效果、三要素和力的作用相互性。

引导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初中物理力的简要教案

初中物理力的简要教案

教案:初中物理——力的概念与作用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掌握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理解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学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提高学生的图形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 难点:力的三要素的内涵及其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观察分析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力的作用规律。

2.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力的作用效果。

3. 启发式提问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深入理解力的概念。

4. 类比法:通过类比,帮助学生理解力的相互性。

5. 讲解与练习相结合:在讲解的基础上,及时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投影仪展示力的字词,引导学生关注力的概念。

(2)提问: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力的作用吗?力的作用有什么特点?2. 新课讲解:(1)讲解力的概念,强调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介绍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讲解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讲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举例说明。

3. 实验环节:(1)安排学生进行力的作用实验,如拉弹簧、抛物体等。

(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力的作用规律。

4. 课堂练习:(1)布置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的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第1节《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第1节《力》教学设计

第七章第1节《力》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力的概念,力的单位,力的三要素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知道,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重点: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力的概念,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课型与教学方法:新授课。

方法:先学后教、适当点拨,自主学习,学生实验教学资源的利用及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案、检测题,弹簧,磁铁,气球,橡皮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时间2分钟)二.学习目标1:掌握感受力作用的效果2:力的三要素3:用示意图表示力4:认识物体间力作用是相互的活动一:观察教材图片,完成下列问题。

1、上述事例中有那些共同的地方?2、在力的现象中会涉及哪几个物体?3.发生力的作用时两个物体是否必须接触吗?二.先学后教活动二:自学课本第126页的内容并自己根据现有器材演示,完成下列问题。

(时间5分钟)(1) 用图----所示的器材做实验。

思考问题:小钢球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球时,会发生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看课文图12.4-2乙、丙,交流图中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由此得出:力可以(3)用力拉和压弹簧,看看弹簧的形状(长度)发生了什么变化?_______________(4)学生看课本图12.4-2甲,交流图中在射箭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

由此得出:力可以练一练:如图所示表示力的作用效果中,其中图(a )表示力可以使物体;图(b )主要表示力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

由此得出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活动三:阅读课本42页你能说说力的单位及符号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托起一个鸡蛋的力大约为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人教版【精选5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人教版【精选5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人教版篇1教学目标1、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并了解力的概念,并乐于探究身边的力现象。

2、通过实验感受力作用的相互性,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力的概念。

难点:力作用的相互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资料:足球比赛的片断录像。

实验器材:哑铃、弹簧、旱冰鞋、皮球(两个)。

教学设计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导入新课请一位学生到教室前面表演举哑铃。

从肌肉的紧张引出力的概念。

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演示一些力的现象。

进行新课一、力的概念教师给学生要探究的下列几个问题:1、人们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力?2、其他物体对物体是否施加力?3、两物体之间不相互接触是否也能产生力的作用?4、这里所说的作用应怎样理解?教师要学生列举事例进行回答,找出这些问题的共性,进行概括、归纳、总结出力的概念。

师生评估、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图5-1中的6幅图,找出其共同点。

教师点评。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创设情景:用一个皮球去挤压另一个皮球。

提问:根据这一现象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

2、指导学生实验。

实验可参照教材p77图5-2所示进行,也可用别的物体来做。

3、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演示实验:请一位穿溜冰鞋的同学推墙。

让学生解释所发生的现象,进一步加深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

5、让学生列举生活及生产中人们利用力的相互作用的实例。

6、让学生列举力的作用相互的危害性。

三、力的作用效果提出问题:力的作用可以产生哪些效果?1、学生拉弹簧。

让观察形状怎样变化。

2、教师放一段足球比赛的录象片断。

看足球的运动情况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人教版篇2教学目标:1、探究光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特点,认识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自然界中最快的,记住真空中的光速。

2、通过各种光现象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光现象与生活和自然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物理《力》教案范文

物理《力》教案范文

如何提高学生理解物理力学知识?这是每位物理老师面临的挑战。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讨论如何制定一份完整有效的物理《力》教案,以确保学生能够轻松理解物理力学知识。

一、引入在制定教案的第一步中,老师需要有一段引人入胜的开局来引导学生对学习兴趣的建立。

对于力学的介绍,可以选择引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如车辆的行驶,人体的运动等,以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力的概念。

二、学习目标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对于教案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

目标包含学生将要学习的物理知识、目标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等方面。

学习目标需要明确、具体、可列举并与大纲相符合。

三、核心概念教案需要重点围绕核心概念来编写。

对于力学来说,核心概念应该包括力、重力、牛顿三定律、摩擦力等。

教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引入这些概念,例如通过图示或实验等方式来进行讲解,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核心概念。

四、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基于学生的不同水平,老师可以选择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例如,问题解决、小组合作学习、实验和演示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力学知识。

我认为在教学时应该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发现物理世界的差异,从而促进他们理解和记忆力学知识。

五、练习和作业教案的结尾需要提供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对知识的巩固和拓展。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习题或课堂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的运用所学知识。

通过这样的方式,老师不仅能够检测学习成绩,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结论:物理《力》教案的设计需要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核心概念,以及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

当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并完成学习任务时,他们会更好的理解力的概念,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物理课程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力》复习课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力》复习课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力》复习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力》的复习课。

教材的章节和详细内容包括: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包括推、拉、提、压等。

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3.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4.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5. 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碍力。

6. 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合成是指两个或多个力共同作用于一个物体时,它们的共同效果;力的分解是指一个力作用于一个物体时,它可以被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力的效果。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

2. 掌握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

3. 学会运用力的合成和分解解释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合成和分解的运用。

2. 教学重点: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实物模型等。

2. 学具:笔记本、练习本、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提桶水、推车等,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效果。

2. 知识回顾:复习力的概念、作用效果、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

3. 例题讲解:运用力的合成和分解解释实际问题,如两个人共同提一桶水,如何用力才能更省力?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力的合成和分解解决实际问题,如两个人如何用力拉一辆车才能更容易地移动?5. 力的合成和分解:讲解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如何运用力的合成和分解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重力弹力摩擦力力的合成和分解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1)用力推门,门会打开。

(力的作用效果)(2)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重力的方向)(3)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

(摩擦力的产生条件)2. 题目:运用力的合成和分解解释下列实际问题。

【精选】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优秀教案

【精选】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优秀教案

第七章力7.1力【学习目标】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力的概念和知道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相关现象。

【重点难点】1.力的示意图画法。

2.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释相关现象。

学习内容一:力和力的作用效果学习指导:阅读课本P2、P3文字内容和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能说出力的两种作用效果。

【自学检测】1.我们常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认识和描述力,如:用力捏橡皮泥,橡皮泥的形状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有力的作用时至少存在两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的物体叫施力物体,承受力的作用的物体叫受力物体。

3.物理学中,力用符号F表示,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用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__1__N。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一、演示P3实验后请同学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甲和图乙你看到小球的状态发生怎样的变化?答:图甲小球的速度由慢变快,图乙小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

2.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答:因为受到力的作用。

二、1.用磁铁靠近一悬挂起来的小铁球(不要接触)。

观察到的现象:小球会(“会”或“不会”)被磁铁吸引。

说明:不接触的两个物体也有(“有”或“没有”)力的作用。

2.下面的两物体间一定有力的作用吗?观察下图,能证明甲乙两物体间一定有力的作用的是(BC)总结: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在什么情况下才会产生力的作用?【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精讲点拨】1.力的作用效果是:①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3.力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如:常见的推、拉、提、压……属于接触力,磁力﹑星体之间的引力……属于非接触力。

4.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有力的作用,接触力产生的条件:两物体要接触且相互挤压。

5.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也可以有力的作用。

【核心素养目标】7.1 力 教案 -2023_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核心素养目标】7.1 力 教案 -2023_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力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掌握力的概念及表达方式,力的相互作用和力的作用效果。

2.科学思维通过实验示范体会力的作用效果,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科学探究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相互作用,并结合生活解释有关现象。

通过拓展问题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单位。

【难点】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相互作用。

三、教学分析力学在物理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物理学及其他学科研究的典范。

本节所学知识是力学的基础,为以后学“弹力”、“重力”、“压强”、“浮力”等打好基础,是所需的预备性知识。

本节内容由“力”、“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五部分构成。

教科书引导学生经历感知力、描述力和分析力的认识过程,从而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力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讲解(一)导入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在足球比赛中,如果没有运动员的作用,球会自己飞进球门吗继续追问:这反映了物体之间怎样的相互作用?由此引入新课《力》(二)新课讲授1.力的概念及表达形式提出问题(结合实例):我们所说的力是如何作用到足球上的?如果没有运动员去踢球,我们的球还会受到力的作用吗?通过人提水,马拉车的图片让同学们体会人对物体力的作用,物体对物体力的作用,然后让同学回答足球的运动是需要运动员去踢的,两者缺一不可。

教师总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分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教师提问物理上力的表达符号和定量描述的单位是什么引导同学联系单词Force得出表达符号为F,联系力学家牛顿Newton单位为N,并补充托起两个鸡蛋的力量大约为1N2.力的相互作用提出问题(回顾旧知):已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分为实力和受力物体,那么实力和受力物体可以相互转换吗?带领同学们做拍手的动作,引导同学思考两只手互为实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进一步举例鸡蛋碰石头,提问同学石头有没有受到鸡蛋的力,如果石头也受力了,那么为什么鸡蛋碎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以上现象存在的共同地方:物体——作用——物体。

引入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推、拉、挤、打击、吸引、举、排斥等等都是对这些作用的具体描绘。

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进一步引入实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的概念。

师:手拍桌面时,手给桌面一个力,对这个力而言,哪个施力?哪个受力?手托一本物理课本与托两本物理课本,哪个力大?要知道具体数值是否需要一个标准?从而引入力的符号和单位。

【新课教学】一一力的作用效果
指导学生用手捏橡皮泥、拉弹簧、弯曲刻度尺,观察这些物体受力后有什么变化归纳总结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板书】一、力的作用效果
【板书】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师:重新回顾高尔夫球的运动从静止到运动,手投粉笔使粉笔
从静止到运动。

师:手推小车,观察运动速度、运动方向的改变。

师:观察这
些物体受力后有什么变化归纳总结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板书】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新课教学】一一力的大小、方向、作
用点
师:我们看到了这些力的作用效果,那么这些作用
效果又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师:我们打开门时,应向哪个方向用力?拉哪个位置比较省
力?力大了容易开,还是力小了容易开?请三名学生体验打开
教室门。

师:我们发现力的作用效果受到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影响,习
惯上把这三方面称作力的三要素。

【板书】二、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占
八、、
【新课教学】一一力的示意图
师:刚刚我们讲的力的三要素比较抽象,怎样才能直观的把它
们表示出来。

【板书】三、力的示意图
师:理解了力的概念,并且学习了力的三要素,怎么将力用一
个简单的图表示出来呢?。

让学生到讲台,画人沿水平方向拉木箱时,拉力的
点对力的影响。

合三要素
请同学上讲台画实让学生体验
里的示意图,巩固验通过物理模
重点知识点内容。

演型将抽象问。

示题形象化,体
学生观看视频和会这种物理
学生们自己举例,启方法。

发挥想象力,深入发趣味视频作
对重要知识点的式为新课引出,
理解
讲充分调动学
授生们的积极
法性,并为课程
相内容埋下伏
结笔。

合经典实验再
讨现
论将抽象的概
与念融入实际
讲的生活中。

授回应上课初
结提出的问题,
合使教学环节
创更加完整。

设总结知识的
情同时,为下一
境节课埋下伏
引笔。

入总结,加强学
新生对知识点


的记忆与掌
握。

解复习课上学
法习的重点知
与识,帮助同学
视们更加深刻



的理解难点知
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