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复习策略
【精】散文阅读复习策略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
散文阅读题型
《白鹿原奏响一支老腔》( 年北京卷)
22.文中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老腔的艺 术魅力。请举两例并加以分析。
赵季平:著名作曲家与老腔演员很熟悉,并 给予老腔高度的评价,写出了
老腔的艺术价值。 濮存昕:节目主持人出人意外地走到台前击 凳高吼,融入表演,突出了老
②第一次看过老腔表演之后,感到震撼。 ⑴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8.
③再看老腔表演时,怀疑其中是否掺杂了乡 7.
哈尔滨三中吕宝昌 那亲切的音节声调,是一股直透心底的清凉水流。
情带来的偏爱。 ⑵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①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
④最后认识到自己被老腔征服完全是因为老
散文阅读题型
《在母语的屋檐下》( 年天津)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文中引用英语mother tongue,是为了引出 “妈妈的舌头”这一形
象说法,强调母语的温馨可亲。 B.作者用“羽毛上的光色一样的波动”“青瓷 上的釉彩一般的韵味”
来形容母语的微妙和玄奥,是说母语宜于意 会,难以言传。
考纲要求(一)
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 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 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 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 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 B ⑴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⑴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⑵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整理版)

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题型一:“词语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有什么意蕴?解题方法:考查词句含意的往往是:1、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2、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3、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
解题时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再联系前后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
「规范答题」1.标明句子出处。
2.找出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
3.去掉喻体成分,概括为平实准确的语言即可。
抓关键词+分解句子+整合答案(结合主旨)题型二:人称类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A.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小说除外——小说中“我”未必就是作者本人,一些散文也是如此),加强见闻和感受的真实性。
B.第二人称:以对面交流的形式,加强了互动效果,亲切(有亲和力),强化了抒情作用,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C.第三人称:作者从旁叙述,增强了客观性,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题型三:分析作品结构语段在文中的结构作用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从全文看,××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分析作品结构,考查某句(段)话或某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方法:结构作用(专用术语):(1)文首:①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②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烘托情感;③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照应后文。
(3)文末:①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②收缩全文(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题型四:鉴赏艺术手法类。
题型表述方式通常为:1.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2.作者是如何写“……”?3.“……”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妙处)?4.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的艺术手法和作用或表达效果。
5.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
答题模式:手法+分析+艺术效果(注意叠词:)+表达感情方法: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4.1 散文阅读 分析材料安排及其结构用意-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素材

主标题:分析材料安排及其结构用意副标题:把握好结构安排,才能更好地答题哦!关键词:命题形式,解题方略,典型示例难度:4重要程度:4内容:一、命题形式:高考对于“分析材料安排及其结构用意题”主要有以下的考查形式:1.为什么作者在文章中写×××(事或物)?2.文章要表现的不是×××,却又从×××写起,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简要分析。
3.作者为何用了很多笔墨写×××?4.作者在写某一事(物)时插入了×××(事或物),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二、解题方略:要有意识地运用以下答题模式续表三、典型示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论诚意朱自清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
从前论人的诚伪,大概就品性而言。
品性一半是生成,一半是教养;品性的表现出于自然,是整个儿的为人。
说一个人是诚实的君子或诈伪的小人,是就他的行迹总算帐。
君子大概总是君子,小人大概总是小人。
不过一个社会里,这种定型的君子和小人并不太多,一般常人都浮沉在这两界之间。
所谓浮沉,是说这些人自己不能把握住自己,不免有作伪的时候。
还有一层,这些人对人对事有时候自觉地加减他们的诚意,去适应那局势。
这就是态度。
态度不一定反映出品性来,一个诚实的朋友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也会撒个谎什么的。
态度出于必要,出于处世的或社交的必要,常人是免不了这种必要的。
这是“世故人情”的一个项目。
有时候可以原谅,有时甚至可以容许。
但是一般人似乎太严格了一些,照他们的看法,不诚恳无诚意的人就未免太多。
而年轻人看社会上的人和事,除了他们自己以外差不多尽是虚伪的。
这样用“虚伪”那个词,又似乎太宽泛了一些。
这些跟老先生们开口闭口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同样犯了笼统的毛病。
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
诚实的品性确是不可多得,但人孰无过,不论哪方面,完人或圣贤总是很少的。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复习策略和教学有效性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复习策略和教学有效性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是高中学生备战高考的重要功课之一,作为语文科目的一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复习策略和教学有效性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复习策略和教学有效性,帮助学生和教师更好地应对这一重要考试。
一、复习策略1. 完整阅读原著复习文学类文本,首先要对原著有一个完整的了解。
这包括对小说、诗歌、散文等各种文学形式的原著进行全面地阅读,了解其中的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的内容。
只有对原著有了解,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学类文本的内涵和含义。
2. 多角度分析在复习文学类文本的过程中,要多角度地进行分析。
不仅要从文学的角度出发,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语言特色等方面的内容,还要从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了解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问题,这样才能够全面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3. 多维度比较在复习文学类文本的过程中,要进行多维度的比较。
可以比较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比较不同作者的同一主题的作品,比较不同文学形式的作品等,从中找出共同点和差异点,深化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认识。
4. 进行读后感分析在复习文学类文本的过程中,要进行读后感的分析。
读后感不仅是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更是对作品内涵和意义的把握。
通过对读后感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作品的核心思想和艺术特色。
5. 制定复习计划在复习文学类文本的过程中,要有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
要结合自己的时间、能力和目标,合理安排每天的复习任务,并适时地进行调整和修正。
只有有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复习文学类文本的工作。
二、教学有效性1. 选材丰富多样在教学文学类文本的过程中,要选取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
不仅要包括古代和现代的作品,还要包括不同文学形式的作品,如小说、诗歌、散文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欲望。
2. 重视文本解读在教学文学类文本的过程中,要重视文本的解读。
要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为目标,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分析作品的结构、语言、意义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把握。
高考语文散文鉴赏答题规范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散文鉴赏答题规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散文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培养学生准确理解散文内容,把握散文主旨的能力。
3. 使学生熟悉高考语文散文鉴赏题的答题规范,提高答题得分率。
二、教学内容1. 散文的基本特点:真实、生动、细腻、意蕴深厚。
2. 散文的鉴赏方法:抓关键词、抓中心句、抓修辞手法、抓结构层次。
3. 高考语文散文鉴赏题答题规范:审题、定位、答题、分点作答。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散文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散文鉴赏题的答题规范。
2. 难点:如何准确理解散文内容,把握散文主旨,以及答题时的语言组织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举例介绍散文的特点,引发学生对散文的兴趣。
2. 讲解散文的基本特点:真实、生动、细腻、意蕴深厚,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作品体会这些特点。
3. 讲解散文的鉴赏方法:抓关键词、抓中心句、抓修辞手法、抓结构层次,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4. 讲解高考语文散文鉴赏题答题规范:审题、定位、答题、分点作答,强调答题要点和语言组织。
5. 课堂练习:提供一篇散文,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鉴赏,并按照答题规范进行练习。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散文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复习散文鉴赏题的答题规范,并进行相关练习。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具体散文作品进行讲解和练习。
2. 运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答题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答题规范和鉴赏能力。
3. 期末考试:设置散文鉴赏题,评估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散文作品集:提供一系列散文作品,用于教学和实践。
2. 答题规范指导手册:为学生提供详细的答题规范和技巧。
3. 在线学习资源:推荐学生访问一些优质的在线散文鉴赏学习平台,丰富学习资料。
高考语文复习 专题4 散文类文本阅读 分点突破1 分析行文脉络和文章结构17

我看得呆了,循了那挑灯的手望去,恍恍的灯影下,只见是一个穿猩红 雪衫的姑娘。许是那衣衫太红,那灯光太朦胧了,我看不清姑娘的眉眼儿, 只见她那笑盈盈的脸蛋儿,被身上那件红衫,手中的那盏红灯,映照成了一 团艳艳的红云……
2.圈——圈点勾画,抓住关键 在阅读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圈画重点词句。 (1)关联词可以清楚地显示作者的思维路径。 (2)指示语、概括语、情态语等可以提示写作对象、内容以及文章的 情感基调等,往往能揭示文章的层次。 (3)文章的开头、结尾,每一段的起始句、收束句,这些地方往往被作 者安排上中心句,以起到总领或收束的作用。明确了这些语句,整体思路 和结构也就变得清晰了。
汴京城名不虚传,而汴京人也果有奇术异能!你看那一盏盏巧夺天工 的彩灯,真个是收尽了祥云五色荧煌炫转,那千百盏争奇斗俏的灯,一一地 当街密密地排列开来,交相辉映,金光四射。近近地看,真是千姿百态,大放 光华,直教人眼花缭乱;远远地望,只见高高低低,五颜六色,飞旋流转,闪闪 烁烁,道它是银河垂地,一点也不夸张。不信的话,此时你抬头望望中天,平 日如练的素月,也悄然失色,端端地消淡了很多光华。
⑮可是我要说,你还是忘不了天湖啊!那天外世界的干净,那自然原 始的真朴,那对生命本质的贴近,多么深厚,多么坦然;多么沉静,多么空 灵;多么神秘,多么纯粹。寻阅一次,就会成为生命链条上的一个链扣。 无须想起,不会忘记。没有痛苦,不思喜悦;没有哀伤,不求幸福……所有 的只是那亲爱之中的本真的渴望,所有的只是那深不可测的生命的悲壮和 交响……
3.标——标示段意,显露脉络 在找出中心句后,分析综合每一个自然段表达的意思,给每一个段落 来一个总结,用一句简明扼要的话标示出文段的段意。这样做的目的是把 成百上千字的文章浓缩成几句话,显露出文章内在的脉络。 4.通——通读全段,概括大意 无明显总领或总结性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段,找出概括性语句或 关键词语,分析并概括段意。这些都没有时,要考虑句间的关系,先划分层 次,概括出各层意思,再综合考虑。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4.1散文阅读散文物象的作用

主标题:如何分析物象的作用副标题:物象的作用在复习时常被忽略,导致得分偏低,要注意哦!关键词:主体物象,次要物象,典型示例难度:3重要程度:3内容:一、如何分析主体物象的作用主体物象(又名“中心物象”)和作者的感情有直接关联,或贯串全文,或直接点明中心。
分析其作用,一般要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1)内容主旨作用。
主体物象是散文主旨之所在,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主要载体,分析其作用,首先看其在表达主旨方面的作用。
一般而言,写物的散文要找志,写景的散文要析情。
(2)艺术构思作用。
它可以是全文的线索,把众多材料组织穿串在一起;或起着象征、衬托的作用。
二、如何分析次要物象的作用对次要物象作用的考查,应从文章结构形式、内容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主要形象的彰显意义等方面作多角度思考。
(1)对文章结构具体分析的思考角度:开头结尾的策划,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穿,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
(2)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的思考角度:①对内容的充实作用,②对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③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3)对主要形象的彰显意义:对比、衬托、类比、虚实相生,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三、典型示例:(2013·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牛铃叮当李清明①水乡多水牛。
……④漫长的农耕时代,水牛一直被视为农家的命根子。
从牛犊学会走路的那天起,它的脖子上便被精心挂上一串铜制的铃铛。
农忙季节,水牛可用于犁田、耙田;农闲时分,水牛能帮助拉磨,碾压菜籽、稻谷,以便得到食油、大米。
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村里就购买了东方红牌拖拉机,还配备了犁、耙等成套的耕田机械。
没承想几吨重的“铁牛”开进农田却经常陷进淤泥中,有时淹得只看见顶部的烟囱,最后还得用十头八头水牛合力,才能“拖拉”出来。
……⑥与水牛朝夕相处,我们也摸透了它温和、驯良的习性。
只要你往牛头前一站,哪怕它正在吞食草料,也会赶紧把头一低,让你攀住牛角,爬到它背上。
待你坐好,水牛还不忘摆动头角,“嗯呀——嗯呀”撒娇般地叫唤几声,牛铃也会“叮当——叮当”地响个不停。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复习(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散文阅读复习(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把握散文基本特点与类型, 掌握各类散文阅读方法及其命题类型;2、熟悉规范的答题模式, 熟练掌握解题方法技巧。
复习重点:阅读方法, 命题类型, 答题方法技巧。
一、考情解读《考纲》要求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层级B, ”感受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D。
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美。
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 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 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 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 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 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
散文的语言有鲜明的特征, 富有表现力, 所以, 这个考点也是每年必考的内容。
体会品味语句的妙处, 不能孤立的看, 要联系上下文, 联系文章的主题, 才能看出语句的丰富内涵, 要注意把握形象化语句的抽象含义。
阅读散文要学会鉴赏散文语言的表现力, 散文大家朱自清选字炼句十分精妙, 他在散文《绿》中写梅雨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 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这里的“踞”和“浮”写出了梅雨亭灵动的态势, 一幅生动的画面便跃然于读者眼前。
散文的语言散中见整, 清新自然, 不刻意雕饰而不乏文采, 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蕴。
它是作者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之一。
从历年各地高考题来看, 命题者主要从以下两大角度进行考查:一是词句的含意;二是词句的表达艺术。
题型主要包括分析结构思路, 内容要点概括, 理解词义、句意, 鉴赏形象、技巧, 探究。
二、散文的基本知识1、散文基本特征:(1)情感浓烈, 选材广泛(富有抒情性, 形散而神不散);(2)真实自然, 富于美感(写真人真事, 可以艺术加工, 表达方式多样);(3)以小见大, 纸短韵长(哲理性)。
2、散文的分类(传统的分类:据内容和性质分)⑴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叙事散文对人和事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叙述(突出特色)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 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 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 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 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纲要求(一)
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 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 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 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 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 B ⑴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⑴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⑵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F。
散文阅读题型
《在母语的屋檐下》(2016年天津)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中引用英语mother tongue,是为了引出“妈妈的舌头”这一形 象说法,强调母语的温馨可亲。
B.作者用“羽毛上的光色一样的波动”“青瓷上的釉彩一般的韵味” 来形容母语的微妙和玄奥,是说母语宜于意会,难以言传。
烟”“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等,丰富了作品的文学意蕴。
【考点】考查艺术手法,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D。
散文阅读题型
《在母语的屋檐下》(2016年天津)
16.作者回忆童年迷路的经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①内容上,用孩子迷路比喻游子离开母语,强调母语给人带来的庇护感和安全感。 ②结构上,呼应题目“屋檐”,引出下面的议论。
散文阅读知识
4.结语作用
①总结全文,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
②卒章显志,或含蓄地表明主旨 (借助象征性景物描写)。
③升华情感,深化主题。
5.线索作用
①在文中多次出现,贯穿全文。 ②层层递进,逐层深入。
③把感情推向高潮 (线索类型:中心事件、感情、具体事物、时空变化。)
6.景物描写
①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1.标题作用
①可能成为线索,便于梳理结构思路。 ②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和多层含义,表达感情、态度,。 ③可能有象征意味、寓意深刻,揭示主旨、哲理。 ④可能运用表达技巧,能吸引读者。
2.开头作用
①总领全文。 ②引出下文的情节或引出话题。 ③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 ④开篇点题,营造气氛,奠定的感情基调。 ⑤制造悬念或埋下伏笔,吸引读者。
11.语言特色
①风格:含蓄明快、文雅通俗、生动朴实、富丽素淡、简洁繁复。 ②特点:精炼、准确、形象、丰富。
散文阅读知识
12.表现手法
①对比——特点鲜明,反差强烈。 ②衬托——突出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形象、主次分明。 ③象征——形象含蓄,寓意深远,引发联想,感染力强。 ④想象——突破时空束缚,自由创造新形象,以抒发特定情感。 ⑤抑扬——在行文的反差中,突出事物特点;行文跌宕,曲折含蓄。 ⑥讽刺——从反面或用反语来讽喻事理,更鲜明地表达主题。
第三人称 : ①直接表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 ②以旁观者身份客观叙述,便于反映更广阔画面和丰富内容。
散文阅读知识
9.表达方式
①顺叙:清晰地呈现事情的来龙去脉。 ②倒叙:增强文章生动性,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可以避免叙述
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③插叙: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题旨鲜明)。 ④补叙:增强文章的审美效果)。 ⑤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 ⑥间接抒情: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⑦渲染:营造氛围,情景相生,深化主题。
C.文中引用阿里巴巴的故事,旨在说明封存在语言中的文化基因如 珠宝般珍贵。
D.文中列举“昼夜不舍的流水”“亘古沉默的荒野”“一颗从眼角 滑落的泪珠”等意象,意在说明,只有用母语才能准确言说它们 的内在情韵。
E.文章融记叙、议论、抒情为一体,引经据典,华美而不失厚重, 有较深的文化意蕴。
散文阅读知识
散文阅读知识
3.句段作用
①首 句(段)——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埋下伏笔。 ②尾 句(段)——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耐人寻味。 ③转承句(段)——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④中心句(段)——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⑤点睛句(段)——点明中心,统领下文;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⑥情感句(段)——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⑦矛盾句(段)——看似矛盾而寓意却深刻,表现深刻内涵、见解。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筛选概括题,抓住关键词语组织答案。“变化过程”常分为几个阶段,这 要把握全文,找出对认识老腔的不同反应,关键词是“没听过”“神秘”“震 撼”“懊丧自责”“偏爱”等。
散文阅读题型
《白鹿原奏响一支老腔》(2016年北京卷)
22.文中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老腔的艺术魅力。请举两例并加以分析。 赵季平:著名作曲家与老腔演员很熟悉,并给予老腔高度的评价,写出了 老腔的艺术价值。 濮存昕:节目主持人出人意外地走到台前击凳高吼,融入表演,突出了老 腔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观 众:观众在看老腔表演过程中经久不息的掌声与喝彩声,表现了老 腔演出带给观众的精神享受。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查艺术手法中侧面描写的特点。侧面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 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即间接刻画描绘描写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本文是 通过他人的反映来表现出老腔演奏的艺术影响力和震撼力。所以答题时可以选 择不同的角度即赵季平、濮存昕、观众。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考查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赏析文中画线的文字。(5分)
就像对于一尾悠然游弋的鱼儿,水的环抱和裹挟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去意 识和诘问的。但一当因某种缘故离开了那个环境,就会感受到置身盛夏沙漠中般 的窒息。被拘禁于全然陌生的语言中,一个人也仿佛涸辙之鲋,最渴望母语的濡 沫。那亲切的音节声调,是一股直透心底的清凉水流。
【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阐述的是老腔的艺术魅力,从老腔与白鹿原和《白鹿原》的关系入手。
散文阅读题型
《白鹿原奏响一支老腔》(2016年北京卷)
24. 文章第四段运用了多种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老腔的感受。请 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赏析。
①联想。从老腔的强调联想到关中大地特有的生活,点出了老腔源于关中大 地、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特点。
高考语文全国卷
散文阅读复习策略
课标要求
1.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 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努力探索作品中蕴藏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作品所涉及的 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2.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评价,是阅读与鉴赏评价的重点。要重 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特别是对艺术形象的感悟和文本 价值的独到理解,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的解读。
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揭示出人和母语之间生死难离的关系,使事理具象 化,生动形象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层级为鉴赏评价D。
散文阅读题型
《在母语的屋檐下》(2016年天津)
18. 作者深情地诠释了母语的多重意义,请结合全文加 以概括。(8分)
①母语可以拉近彼此关系。 ②母语最早打通人与世界的联系。 ③母语可以自由地抒情状物。 ④母语包蕴文化基因,守卫民族文化。 ⑤母语给人以家的归宿感。 ⑥各民族用自己的母语创造了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化,生动形象。 【考点】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传说: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丰富文章内容;引 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
事件:引出下文的议论或抒情,在结构上往往具有承上启下的 过渡作用。内容上具有深化主题或启迪作用。
史实: 反思历史,以古证今或借古讽今。具有例证的作用。 诗句: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丰富文章内容;
A.作者产生神秘感的原因是看见演唱老腔的是白发白眉老汉等一群关中农民。 B.演员以木砖连续敲击长条板凳发出的响声经常掩盖了观众的掌声与叫好声。 C.朋友为小说《白鹿原》没有写老腔的笔墨而感到遗憾,作者对此深有同感。 D.老腔从宋代唱到现在,从乡野唱到音乐厅,说明这种表演形式一直很流行。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②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暗示社会环境,起象征、暗示作用。
③烘托叙写对象的某种特征。
④为下文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散文阅读知识
7.引文作用
(表达思想情感,对当前语段或全文的作用,丰富文章内容或富有诗意, 增强感染力,增加权威性、文学性、历史性、文化性。
穿插性材料对主体性材料起着补充、丰富、拓展的作用,行文更活泼, 曲折有致,丰富或深化主旨。)
散文阅读题型
《白鹿原奏响一支老腔》(2016年北京卷)
21.作者对老腔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全文作简要说明。 ①开始不知道,不了解,后产生神秘感。 ②第一次看过老腔表演之后,感到震撼。 ③再看老腔表演时,怀疑其中是否掺杂了乡情带来的偏爱。 ④最后认识到自己被老腔征服完全是因为老腔自身强大的艺术魅力。
散文阅读知识
10.修辞手法
①比喻——形象生动。 ②比拟——人格化、物象化,富有情趣,表意丰富。 ③借代——突出形象特点,具体生动,含蓄简洁。 ④夸张——揭示本质,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⑤对偶——语言简练整齐,意义凝炼含蓄。 ⑥排比——增强气势,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强化情感。 ⑦反复——增强语势,强化某种意思或某种情感。 ⑧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⑨反问——加强语气语势,强化感情;加深读者印象,起强化作用。
散文阅读题型
《白鹿原奏响一支老腔》(2016年北京卷)
19.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太斩劲了:非常给力
B.气韵弥漫:韵味充满(作品)
C.乡党:志同道合的同乡 D.哗然:因惊讶和赞赏而沸腾
【考点】考查重点为结合语境理解文中的词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B。
2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