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艾灸治好了狐臭

用艾灸治好了狐臭

用艾灸治好了狐臭

主要与大汗腺的生理结构和功能有关,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法。治疗狐臭,用其他方法,在治疗的过程中,多是切除汗腺,激光疗法和冷冻疗法,且效果不会持久和稳定。我们用艾灸来治疗,属于一种全身性的调整方法,这个方法应该是最好的,最安全和最绿色的方法。这是整体的调整,在治疗其他疾病的同时,不经意间就治好了狐臭。

我原来想治疗妇科疾病的,灸的穴位有八髎、中脘、子宫、归来、足三里和三阴交,基本上都是每天灸没有什么特殊。结果一个礼拜不到,我就发现出汗后的狐臭没有了,但是我也没太注意,继续灸,到现在已经两个礼拜了,真的出去运动啊什么的腋下一点味道都没有

艾灸神阙的神奇功效

艾灸神阙的神奇功效 中医认为,脐中是一个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叫“神阙”。此穴被认为是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汇海,能司管人体诸经百脉。 趣闻透天机 明〃都穆的《都公谈纂》记载有这样一件趣闻:永乐年间,嘉兴人金晟任刑部主事。一次讨贼中,官府捕到强盗多人。令金感到惊奇的是:强盗的头目竟是一位“年百八二十五岁“的寿星,此人看上去却毫无老态,而“面如童子”。金初不信,于是拟文派人到犯人原籍调查取证,结果无误。金于是亲审该盗首,“问其以致寿之故”。犯人说:少时居荆山(今属湖南)时,听一异人告之:常以草灸其脐,令人多寿。于是自己长期操行此术,“遂知至此耳。” 类似的记载也见于其它古代医书中。如宋代《针灸资生经》载:“有人年老,面颜如童子者,盖每岁以鼠粪灸脐中一壮故也。”《清太医院选方》中载有一名为“毓麟固本膏”的贴脐方,传说慈禧太后曾以此膏摊贴来治疗肠胃功能失调症。 “脐”是什么? 脐,俗称肚脐眼。以现代医学的观点看,“脐”只是初生儿脐带脱落后遗留下的一个瘢痕组织;但中医认为,脐中是一个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叫“神阙”。此穴被认为是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汇海,能司管人体诸经百脉。当人体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通过刺激或施药于神阙穴,便有调整阴阳平衡、气血和畅的功能,收到祛邪治病之功效。 “灸脐”的作用

有趣的是,有科学家用“黄金律”来测量人体,结果惊奇地发现:从肚脐到脚的长度,与肚脐到头顶长度的比值,恰好等于0.618,就是说,肚脐正位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点”上。而现代科学研究表明,0.168在养生中起重要作用,所以“黄金分割点”应是调整人体功能的最佳作用点。实验研究也证明:通过药熨、艾灸等刺激,有助于调节人体神经系统及内分泌活动,尤其是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从而能起到扶正祛病、益寿延年之作用。 一般来说,灸脐注意事项有三:第一,脐部有损伤、炎症者及孕妇禁用;第二,刚吃完饭或空腹不宜灸脐;第三,艾灸不可离脐部太近,否则易烫伤。 相关链接:常用艾灸脐两法 第一法:艾炷直接灸。将燃烧的艾炷直接悬在脐中上方(1厘米左右)施灸,以觉得有温热感为度。每次灸15~30分钟,每日1次,连灸10次为1疗程。全年可不定时灸3~5个疗程,秋冬季施灸效果更佳。因体质素虚而出现的胃肠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疾病用此法防治效果较好。 第二法:神阙隔姜灸。把姜片上穿刺数孔,覆盖于脐上,点燃艾炷在姜片中啄灸,以感温热且舒适为度。每次灸15~20分钟,隔日1次,每月灸10次,冬至开始灸最好。此法对寒邪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诸症有预防作用。

30种艾灸反应和应对方案大全,附常见病灸感

30种艾灸反应和应对方案大全,附常见病灸感 艾灸就像一轮小太阳,当它逼近你的身体,源源不断的阳气就输入到你的体内,就像一位武功高手将自己的内力传递给你,可能你会觉得很舒服,也可能会感到不适。 不管出现什么样的情况,请你知道,你的身体其实在朝向好转的方向前进。 下面给大家详细解说每一种艾灸反应所代表的含义和处理方法。 1.灸后病重 解释:这很有可能是之前艾灸的时间或者灸量不够,或者身体太过虚弱所致。因为如果正气太过虚损,正气比较弱,这种情况下,相应的脏腑器官是没有办法与病邪做斗争,在艾火的温热刺激下,通过经络腧穴的传递,调整人体气机,一旦阳气提升之后,所在病灶正气增强,有能力与病邪抗争,这个时候才会出现灸感。 应对方案:当邪气排到体表时,可以在局部进行刮痧或者点刺放血让邪气及时排出来。 2.返病 有些人可能以前得过某种疾病,治疗好了,可能很多年都没有犯了,一般都会认为自己已经好了。但有可能病根还没有去除。所以,

艾灸一段时间,正气一足,以前的老毛病就犯了,我们也叫“勾病”,这就是艾灸在帮助身体去病根。 应对方案:注意休息,加强营养,继续艾灸。 3.染病 是艾灸的一种排病反应,本身身体就可能已经有了一些慢性病,但身体没有表现出来。现在正气足了,有能力和病邪做斗争,就会以疾病的形式显现出来。 应对方案:有专业的艾灸师对新病进行配穴应对,就能顺利地度过各种排病反应。 4.艾灸上火 解释:客观地说,艾灸上火是一种普遍现象,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上火,因为上火属于艾灸的一种瞑眩反应,即好转反应,也被称为排病反应,而艾灸后瞑眩反应有很多,比如说腹泻、症状加重等。 艾灸上火的原因还是有很多的。比如说灸的时间过长、灸量过大、配穴不合理、操作手法不合理……从体质上来说,阴虚体质、经络不痛的人更容易上火。 应对方案:解决的办法有两种,第一是要滋阴,第二要引火归元。可以滋阴,先吃点六味地黄丸,每天早晚吃一颗,然后再配合艾

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妙方

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妙方 *导读:中医辨治反流性食管炎的核心是根据症状表现而审证求机,因病变证机而选用方药。清胃凉血汤是笔者多年来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经验方,对治疗脾胃血热证具有良好效果,非此证不能应用。…… 反流性食管炎是食管黏膜糜烂、溃疡或组织损伤等,导致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以反酸、吃饭烧心等为主要症状的病变。引起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原因有食管屏障功能下降、下食管括约肌功能失调、食管清除能力降低,另外还有幽门螺旋菌感染、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心理因素等。中医辨治反流性食管炎的核心是根据症状表现而审证求机,因病变证机而选用方药。清胃凉血汤是笔者多年来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经验方,对治疗脾胃血热证具有良好效果,非此证不能应用。如李某,女,有慢性反流性食管炎多年,经常咽喉不利、反酸、吃饭烧心,曾多次经中西药治疗,疗效不佳。近因反流性食管炎急性发作而前来诊治。根据舌红,苔黄腻,脉细,辨为脾胃血热证,用清胃凉血汤6剂,吃饭烧心基本消失。又以前方治疗30余剂,诸证悉除。至今已年余,未再复发。 [辨证思路]脾胃血热证:胃脘灼热(烧心),或胃痛,或咳嗽,或胸胁满闷、反酸,或咽喉不利,或胸咽憋气,或胸骨灼热疼痛,舌红,苔黄,脉细或数。病变证机是脾胃郁热而迫血,血

为热扰而生酸,胃气不降而上逆,以此而变生为脾胃血热病理病证。 [治疗方法]清泻脾胃,凉血益阴。 [方药组成]黄连12克,栀子15克,生地15克,玄参12克,升麻15克,丹皮12克,当归10克,生甘草10克。 [服用方法]本方既可作汤剂,又可作散剂。汤剂每日1剂,具体用法是:将上药置于医用煎药锅中,加水约500毫升左右,浸泡药25分钟左右,煎煮约30分钟,取出药汁;再加水300毫升左右,再煎约15分钟,取药汁,合并2次药液,分早中晚3次服。散剂制法是:将上药研为细粉状,每次用3~9克,每日分早中晚3次服。 [用药要点]方中黄连清热泻火,栀子泻热凉血,生地、玄参清热凉血,丹皮凉血散瘀消肿,当归活血补血消肿,兼防寒药伤胃,升麻透散郁热,生甘草清热解毒。方中诸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加减用药]若夹瘀者,加赤芍、当归,以凉血散瘀,活血补血;若反酸甚者,加牡蛎、吴茱萸,以辛开苦降制酸;若咽喉不利者,加半夏、厚朴,以行气降逆化痰;若胸骨热痛者,加蒲公英、连翘以清热泻火解毒;若呕吐者,加竹茹、贝母,以清热降逆化痰等。 [注意事项]阳虚证、湿痰证者慎用本方。

十大艾灸后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对策

十大艾灸后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对策 一、艾灸后上火,表现为口干舌燥、牙龈红肿、头晕,咽痛等等,秋冬季艾灸更为易于上火。 产生上火的原因大概有,一.艾灸激发了人体的阳气,灸后体内阴阳暂时被打破,阳气上延,即表现为上火的症状,一般为正常现象。二.艾灸的时间过长也会产生上火的现象。劣质的 艾条,也可以致上火现象。故,在艾灸过程中,我们适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适当控制艾灸的火力和时间。 火力控制就是控制艾灸的壮数和艾灸的方式(直接灸、间接灸、温和灸等),重病、慢性病多用重火力,直接灸的方式,见效快,且效果持久;保健灸或轻微的疾病多用温和灸。根据自身体质及病灶的深浅,选择适当的灸具、火力,灵活掌握艾灸的时间。 其实在做保健灸过程中,没有特别强调一个穴位,一定要灸多长时间,凭感觉,如果感觉好,可以多灸一会儿;如果感觉差,可以少灸或不灸。艾灸是不能着急的,在艾灸过程中不要 给自己压力。一般来讲,每个穴位灸15~25分钟左右,有的用随身灸可灸至1个小时, 要因人而异,自己的感觉很重要,保健灸更随意些。 对于阴虚火旺的、热证的人在艾灸过程中,用泻的操作手法,达到以火渲火,以火泻火。比如:周楣生先生提倡的吹灸法,还有回旋灸和雀啄灸。这时我们在操作中不易用器具,器具灸大都是补的。 2、选择好的艾条,适当的艾烟是艾灸必须的,艾烟里的艾精油可以安神、杀菌消毒、渗透经络,走三阴,尤其对皮肤病、呼吸系统疾病是必须的。但是烟量过大会使人头晕、易于上火。如何选择艾条,可以查看我的另一篇博文:艾灸家庭保健中,如何选择艾条?。 3、灸后多喝温开水。艾灸可加速新陈代谢和体液循环(我们艾灸时,很多顾客中间要上好几次厕所),补充适当的水分很重要,以温开水为宜。 4、若有上火的感觉,可以灸下涌泉或泡脚,可以引火下行。或是根据上火现象,判断为哪条经上火,再艾灸此经络上的荥穴。 5、艾灸时,注意适当休息,调整生活作息,以清淡饮食为宜。 6、上火比较严重的,可以稍停灸一二天,待平复后再进行艾灸。上火不是很严重的,可以继续进行艾灸,通常再灸1~2天,上火现象也就自愈了。 二、艾灸后产生水汽,水泡、脓泡,这些都是身体向外排邪所致,这种现象不必担心,皮虽破了,但艾灸的效果却更好。泡破邪出,说明灸的有效果了。古时人艾灸,追求的就是有灸疮产生。水泡较小的,可以不用处理,待其自行复原。水泡较大,可以用针刺破,涂些紫药水防止其感染即可,且不可将泡皮剪除。同时也可以在灸疮上每天敷艾灸膏,促进脓的产生, 增强灸效。灸伤一般不用包扎。在灸疮痊愈之前疮处可能不断有水/脓排除(正常现象,不

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偏方

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偏方 反流性食管炎是因为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俗称“烧心病”,因为正常情况下胃酸只存在于胃中,当反流人食管时灼烧或刺激食管而产生“烧心感”。以下介绍一付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偏方,患有反流性食管炎的朋友不妨一试。 香附15克,枳实10克,炒白术12克,陈皮10克,清半夏10克,佩兰10克,茯苓15克,独活3克,竹茹10克,五倍子10克,元胡10克,生山楂10克,夜交藤15克,丹参15克,马齿苋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1次,连用7—14剂,可有效。 左金丸治“烧心”有奇效 在消化科门诊和住院病人中,经常见到“烧心”泛酸、呕恶口苦、胃脘胀痛、嘈杂似饥、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的病人,胃镜检查常有食管或胃黏膜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糜烂、溃疡,表面或附有黄绿色胆汁。这种情况,多属现代医学的反流性食管炎、胆汁反流性胃炎、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等,属于中医“胃脘痛”、“吐酸”、“反胃”、“嘈杂”等范畴。中医认为,此类疾病与肝胃有密切关系,其病机属肝失条达,郁而化火,横逆犯胃,肝胃不和。 面对这种情况,我在临床习用左金丸治疗,而且每能获得满意疗效。左金丸,又称回令丸,萸连丸,出自《丹溪心法》。方中黄连味苦性寒,入心、肝、胃、大肠经。功能清热泻火,燥湿解毒。主治热病邪入心经之高热,烦躁,谵妄或热盛迫血妄行之吐衄,湿热胸痞,泄泻,痢疾,心火亢盛之心烦失眠,胃热呕吐或消谷善饥,肝火目赤肿痛,以及热毒疮疡,疔毒走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聤耳,阴肿,痔血,湿疹,烫伤等。内服煎汤1.5克~3克;研末每次0.3克~0.6克,

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或熬膏,或浸汁用。吴茱萸性热,味辛苦。功能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主治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等。入煎剂内服1.5克~4.5克,外用适量。 左金丸是黄连和吴茱萸按6:1的比例入药,共为末,水泛为丸,每服3~6克,一日两次。温开水送服。亦可作汤剂,用量参考原方比例酌定。功能泻火,疏肝,和胃,止痛。主治肝失条达,郁而化火,横逆犯胃,肝胃不和所致的脘胁疼痛,口苦嘈杂,呕吐酸水,不喜热饮,舌红苔黄,脉象弦数等症。脾胃虚寒者忌用。《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火热当清,气逆当降,故治宜清泻肝火为主,兼以降逆止呕。方中重用黄连为君,既能清泻肝火,又可清泻胃热,一药两清肝胃,达到标本兼治。然气郁化火之证,纯用大苦大寒之黄连既恐郁结不开,又虑折伤中阳,故又少佐辛热之吴茱萸疏肝理气解郁,佐制黄连之寒,和胃下气降逆,引领黄连入肝。二药合用,辛开苦降,一清一温,肝胃同治,泻火而不至凉遏,降逆而不碍火郁,相反相成,使肝火得清,胃气得降,诸症自愈。《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卷4:“左金丸独用黄连为君,从实则泻子之法,以直折其上炎之势。吴茱萸从类相求,引热下行,并以辛燥开其肝郁,惩其扞格,故以为佐。然必本气实而土不虚者,庶可相宜。” 左金丸

艾灸三年体会

艾灸这三年 古典风韵 我是一个病人,6年前患上了比癌症还难治疗的月子病。从此踏上了漫漫求医路。一路上坎坎坷坷,跌跌撞撞,走进了中医的大门,学习了中医的各种疗法,历尽艰辛终于从病魔的泥沼中走了出来。回首往昔,艾灸给了我极大的帮助。话还得从我的第一次艾灸说起。 灸神阙穴 07年的3月27日。我们这里温度13—23度,早上上班我穿毛昵外套,棉裤换成了牛仔裤,左半身很不舒服,连以前毫无感觉的胯关节也有点不对劲了,中午赶紧换了棉衣才好些。因前天晚上肩疼,又去按摩了肩膀。 昨天晚上按照网友空中铁匠的方法,开始进行艾灸治疗。 艾灸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将大的生姜切成薄片(大约2mm厚),上面用牙签扎上很多小眼儿,放在肚脐眼上,然后将艾条点着放在生姜片上让它自己烧,就可以了。艾条是一元一根的那种,我切成8段,每段 大约2厘米。然后一个一个放在生姜上烧,感觉烧的时候肚脐眼那个地方很烫,我一共灸了6段,换了3片姜。共用了1个小时。做完这个之后,我很累,没有练小周天就睡觉了。 老天,接下来太可怕了。大约过了半小时,我浑身燥热,开始难受,一会越来越难受,形容不上来那种感觉,麻,困,关节不适,并且左半身外侧发凉,但全身又热的很。只好穿了棉衣,上身不盖被子睡觉。一直到半夜1点多。我吓坏了,打算天明去医院。过了一会,还很难受,我想穿上衣服起来跑步。 老公说可能是在排病,让我别瞎折腾。我躺在床上胡思乱想,好悲伤!真想和空中铁匠打电话。过了一个多小时,到快3点时,感觉没那么热了,困的感觉也好一点。有点饿,吃了点东西,睡了。后半夜还好。只是脖子出了很多汗,象流水一样。 第一次艾灸后,从没经历过这种情况,我有点害怕,不知道还该不该艾灸。咨询了几个水平较高的网友,建议说可能气血不够,补几天气血再灸。 过了5天,我决定再试一次。这次还是灸了6柱,感觉和第一次不同。灸时感觉艾的热度在全身涌走,特别是下半身,到最后2柱时右脚趾都出汗了。灸时双腿的6个关节困。 灸完后都10点了,睡了。睡的很好。11点多醒来身体动弹的时候感觉关节稍困,不动没事。又睡了,连前两天晚上睡觉燥热,发际、脖子、胸口出汗的现象也没有了,真舒服。一直到天亮。 那几天天气温少降,大概10---20度左右,我穿了薄毛衣,穿衣几乎和正常人一样了,没什么不舒服的感觉。这种感觉真是太好了,当然我还不能大意。 就这样,我开始认可并接受了艾灸。一有空就在神阙穴做隔姜灸。基本是每天晚上8点开始,艾灸8壮,用时2个小时,10点睡觉。每次在沙发上躺着就,边灸边看电视。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两个月过去了。我的身体对于艾灸也越来越敏感了。 每天的艾灸,一开始灸身体就开始反映.每次除了肚子响,周身发热,放屁之外,胃经和脾经总会跳几下,感觉他们真象个调皮的孩子,有时是膝盖处,有时是脚脖,有时是脚上. 平时不艾灸时,经络也会跳动,三焦,小肠,大肠,现在连膀胱经都会跳了,昨天背上跳,今天小腿后面跳.真有意思! 看来,我们对于身体的每一点付出都不会白费. 灸的久了,慢慢自己会总结出一些小窍门。这就是 灸的学问 艾灸已经2个多月了,以前总是每天用一根艾柱切8段,只灸肚脐,昨天在灸时我突然想到,平时灸完倒掉的艾灰中总是有8个没燃完的锥型,在它们最热时倒掉实在可惜。不如这样:用它们来灸肚子上的其他穴位,只不过多准备一片姜罢了。 具体做法: 1.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治疗最佳经验方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治疗最佳经验方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治疗最佳经验方 辨证分类1、肝胃不和证:胸骨后及胃脘部有灼热感或疼痛,胁胀痛,嗳气,呕吐酸水或苦水,大便不爽,苔薄白,脉弦。疏肝和胃。 2、痰气阻膈证:胸脘胀痛,伴有灼热感,嗳气,呕吐痰涎或酸水,苔白腻,脉弦滑。祛痰理气宽膈。 3、痰热结胸证:胸骨后灼热疼痛,甚者吞咽梗塞,呕吐苦水、酸水,或见咳嗽,吐粘痰,口渴,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数。清热化痰宽胸。 4、瘀滞化热证:胸脘胀闷、灼热、疼痛,甚者咽下困难或疼痛,呕吐酸水、苦水,或伴呕血,嗳气不畅,口渴,大便不爽,舌质青紫或见瘀斑,苔薄黄,脉弦涩或弦细数。理气化瘀、清热和胃。 5、胃热阴虚证:胸脘灼热疼痛,呕吐酸水、苦水,或有呕血,面赤颧红,五心烦热,形体消瘦,口干,大便秘结,舌红少苔,脉细数。清胃滋阴。辨证论治(1) 肝胃郁热: 主症:心窝灼热,口苦胁痛,时有泛酸,纳差,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泄热,行气和胃。

处方:化肝煎加减:青皮10g、浙贝母10g、白芍10g、丹皮10g 、栀子10g 、吴茱萸3g 、黄连3g 、白芨10g、郁金10g 、JUI楝10g 、甘草6g 。 (2) 痰气交阻: 主症:吞咽不利,呃逆,嗳气,泛吐痰涎食物,舌质偏红,苔薄腻,脉弦滑。 治法: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处方:半夏厚朴汤加减:法夏10g、厚朴10g 、茯苓10g、苏叶6g 、浙贝10g、陈皮10g、郁金10g、丹参15g 、甘草6g、生姜10g。 加减:上述证中,疼痛明显者可加九香虫、三七、木香;反酸明显者选加瓦楞子、乌贼骨。 针灸治疗(1) 体针:主穴为内关,足三里,备穴为肝俞、胃俞、上脘、公孙。用平补平泻法。 (2) 耳针:取神门、胃、食管,中度刺激并留针。单方验方 (1) 左金丸:5g,2次/日。适用于肝胃郁热者。 (2) 乌贼骨粉:3~5g,3次/日。饭前服用。 反流性食管炎- 自我保健措施 1、药物保健① 可用乌拉坦碱、吗丁啉或西沙必利每次1-2片,每日2-3次。以增加下端食管括约肌压力,加速食管和

神阙穴

神阙穴 文章目录*一、神阙穴的概述*二、神阙穴的取穴方法*三、神阙穴的解剖位置*四、神阙穴的疗法*五、神阙穴的配伍*六、神阙穴的功效与作用*七、文献摘要 神阙穴的概述 1、定义神阙(shén què),经穴名。出《外台秘要》。别称脐中、气舍、气合。属任脉。在脐中部,脐中央。穴下为皮肤、结缔组织、壁腹膜。浅层主要有第十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脐周静脉网。深层有第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分支。主治泄痢,绕脐腹痛,脱肛,五淋,妇人血冷不受胎,中风脱证等。 2、别名脐中、气舍、气合 3、出处《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脐一穴。《外台秘要》:脐中,神阙穴也,一名气舍。 4、主治疾病泄痢,绕脐腹痛,脱肛,五淋,妇人血冷不受胎,中风脱证,尸厥,角弓反张,风痫,水肿鼓胀,肠炎,痢疾,产后尿潴留。

5、穴位解析变化莫测为神,阙指要处,穴当脐孔,是处胎生之时,连系脐带以供胎儿之营养,故又命蒂。名之神阙,是因胎儿赖此宫阙,输送营养,灌注全身,遂使胎体逐渐发育,变化莫测,因名神阙。 神阙穴的取穴方法仰卧,于脐窝中点取穴。 神阙穴位于脐区,脐中央。仰卧取穴。 仰卧位,于肚脐正中取穴。 快速取穴:在脐区,肚脐中央即是神阙穴。 神阙穴的解剖位置在脐窝正中,深部为小肠;有腹壁下动、静脉;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神阙穴下为皮肤、结缔组织、壁腹膜。浅层主要有第十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脐周静脉网。深层有第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层次解剖:皮肤→结缔组织→壁腹膜。 神阙穴的疗法针刺方法 《证治准绳》:“按脐为神阙穴,禁针之所。” 禁刺。 艾灸方法 用温灸或隔盐灸。

神阙穴的配伍神阙穴配关元穴 (均灸)治泄泻 (《针灸资生经》;神阙穴配百会穴、膀胱俞穴治脱肛 (《针灸集成》;神阙穴配石门穴 (灸)治水肿、小便不利 (《腧穴学》)。 神阙穴配关元穴,有温补肾阳的作用,主治久泄不止,肠鸣腹痛。 神阙穴配百会穴、膀胱俞穴,有升阳举陷,回阳固脱的作用, 主治脱肛。 神阙穴配石门穴,有温阳利水,通经行气的作用,主治大腹水肿,小便不利。 神阙穴的功效与作用神阙穴具有温阳救逆、利水固脱的功效。 神阙穴有回阳固脱、健运脾胃等作用。 神阙穴位于脐中,乃人体生命之门,灸之温阳救逆、开窍醒神,用于治疗中风脱证、四肢厥冷、尸厥等。 脐位于上、下焦之枢,临近胃肠,所以神阙穴又有健脾和胃、理肠止泻之功,可治疗腹痛、水肿、久泻、脱肛等。 神阙穴属任脉,近于下焦,故可治疗小便不禁、产后尿闭、妇女不孕等。 神阙穴具有回阳固脱、健运脾阳的作用,施以灸法善治真阳 衰败之虚脱证及中焦虚汗之证。 针神阙穴有回阳救逆、开窍复苏、利水固脱之功。主治水肿,

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药方

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药方 胃食管反流凡临床发现不明原因反复呕吐、咽下困难、反复发作的慢性呼吸道感染、难治性哮喘、生长发育迟缓、反复出现窒息、呼吸暂停等症状时都应考虑到胃食管反流存在的可能性,必须针对不同情况,选择必要的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 根据胃食管反流病两大病理学基础:酸反流和胃动力异常。 1. 针对胃酸反流在辨证基础上,多选加左金丸、乌贝散及失笑散。 A. 左金丸取黄连之苦降,吴茱萸之辛开,专治肝经气分“火热郁结”之吞酸; B. 乌贝散取乌贼骨入肝活血,川贝母泄肝经郁热,并可化痰,专治肝经痰瘀之热; C. 失笑散则专入肝经活血化瘀,专治久治不愈之吞酸,是老中医之经验。合并食管糜烂、溃疡者,为热毒瘀结化腐之证,常在清热解毒基础上,加三七粉、珍珠粉去瘀生新、敛疮生肌。 2. 针对胃动力异常症见胃脘堵闷,进食后加重,食欲减退,嗳气(打嗝)频频,属于中医胃痞范畴,西医属于胃动力障碍者。根据改善胃脘胀满症状强度的大小,分为一、 二、三线药: A. 一线药:主要有枳实、苏梗、陈皮、刀豆子、旋覆花、代赭石等; B .二线药:主要有秦艽、威灵仙; C .三线药:主要为黑丑、白丑。 3. 分步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根据长期的临床观察与对比研究,结合反流性食管炎内镜下分级,配合与其对应的中医证型,分别予以对症治疗。其大致思路如下: A.I 期主要为肝胃不和,兼有郁热食后胃脘胀满,或累及两胁,嗳气等为主,可有口苦,胸骨后烧心,泛酸——肝失疏泄、胃气壅滞。舌暗或稍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细滑。内镜下分级:反流性食管炎属LA-A,LA-B 级治法:疏肝和胃、降逆抑酸方药:四逆散+香苏散+乌贝散;疗程:一般为8-12 周,以胃镜下黏膜愈合为标准 B. II 期主要为肝胃郁热,兼有血瘀阻络或肝胃阴虚肝胃郁热证:反复发作的胸骨后烧心、疼痛,或严重的胸中憋闷甚或有窒息感,口苦,烦躁,失眠,便秘,舌质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或弦滑数。 兼有瘀血阻络者,舌质暗有瘀斑,入夜发病,胸骨后疼痛且痛有定处;兼肝胃阴虚者,病程较长,口干较甚,舌质暗红,少苔。 内镜下分级:反流性食管炎属LA-C 级治法:清肝泄热,通腑降逆,及兼证的治疗方药:化肝煎:青皮、陈皮、芍药、牡丹皮、炒栀子、泽泻、浙贝母。兼证:胸骨后疼痛且夜晚发病或加重,舌质紫黯,有瘀点瘀斑,伴或不伴舌下络脉曲张及其他瘀血征象者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治疗最佳经验方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治疗 最佳经验方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治疗最佳经验方反流性食管炎中医治疗最佳经验方 辨证分类1、肝胃不和证:胸骨后及胃脘部有灼热感或疼痛,胁胀痛,嗳气,呕吐酸水或苦水,大便不爽,苔薄白,脉弦。疏肝和胃。 2、痰气阻膈证:胸脘胀痛,伴有灼热感,嗳气,呕吐痰涎或酸水,苔白腻,脉弦滑。祛痰理气宽膈。 3、痰热结胸证:胸骨后灼热疼痛,甚者吞咽梗塞,呕吐苦水、酸水,或见咳嗽,吐粘痰,口渴,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数。清热化痰宽胸。 4、瘀滞化热证:胸脘胀闷、灼热、疼痛,甚者咽下困难或疼痛,呕吐酸水、苦水,或伴呕血,嗳气不畅,口渴,大便不爽,舌质青紫或见瘀斑,苔薄黄,脉弦涩或弦细数。理气化瘀、清热和胃。 5、胃热阴虚证:胸脘灼热疼痛,呕吐酸水、苦水,或有呕血,面赤颧红,五心烦热,形体消瘦,口干,大便秘结,舌红少苔,脉细数。清胃滋阴。辨证论治(1)肝胃郁热: 主症:心窝灼热,口苦胁痛,时有泛酸,纳差,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泄热,行气和胃。 处方:化肝煎加减:青皮10g、浙贝母10g、白芍10g、丹皮10g、栀子10g、吴茱萸3g、黄连3g、白芨10g、郁金10g、JUI楝10g、甘草6g。 (2)痰气交阻:

主症:吞咽不利,呃逆,嗳气,泛吐痰涎食物,舌质偏红,苔薄腻,脉弦滑。 治法: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处方:半夏厚朴汤加减:法夏10g、厚朴10g、茯苓10g、苏叶6g、浙贝10g、陈皮10g、郁金10g、丹参15g、甘草6g、生姜10g。 加减:上述证中,疼痛明显者可加九香虫、三七、木香;反酸明显者选加瓦楞子、乌贼骨。 针灸治疗(1)体针:主穴为内关,足三里,备穴为肝俞、胃俞、上脘、公孙。用平补平泻法。 (2)耳针:取神门、胃、食管,中度刺激并留针。单方验方(1)左金丸:5g,2次/日。适用于肝胃郁热者。 (2)乌贼骨粉:3~5g,3次/日。饭前服用。 反流性食管炎- 自我保健措施 1、药物保健①可用乌拉坦碱、吗丁啉或西沙必利每次1-2片,每日2-3次。以增加下端食管括约肌压力,加速食管和胃的排空,减少反流。②口服制酸剂、消胆胺、藻朊酸和硫糖铝每次1克,每日3次,可缓解症状。③口服组胺H2受体阻断剂泰胃美,每次800毫克,早晚各1次。雷尼替丁每次150毫克,早晚各1次,法莫替丁每次40毫克,早晚各1次。酸泵阻断药洛塞克,每次20毫克,每日1次。能有效地抑制胃酸分泌,明显改善或控制症状,使糜烂和溃疡愈合。④避免应用使下端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的药物。包括黄体酮、茶碱、前列腺素E、抗胆碱药、β

常压神阙穴

常压神阙穴(肚脐眼)万病自会灭万病自灭非常方便,灵不灵试了就知道激发元气和元神,就要到它们居住的地方去找到它们,这个地方就是“神阙”。神阙是一个让人返老还童、起死回生的穴位。对于养生或疗病来说,每天压肚脐眼儿也是妙用无穷的一招。方法很简单:只要用手指压在肚脐眼上,不需要进行任何揉动,根据自己的舒适程度调整一下按压力度的大小就行了,如果感觉压得太紧,就放松一点,如果感到太松了没感觉,就压重一点。按压时要平心静气,把意念集中在肚脐眼儿上,数自己的呼吸,数到100次,压脐的时间就够了,每天压一次即可。有一位失眠患者,坚持了一段时间压脐后,打电话给周尔晋先生,问:“你说要自然呼吸100次,我只数到50次就睡着了,怎么办呢?”还有一位性功能障碍的患者,坚持每天晚上临睡前压脐,3个月后性功能就恢复了正常。肚脐眼儿就是神阙穴,在任脉上。阙,是君主所居住的宫城的门,“神阙”就是元神的门户。民国时期的针灸奇书《会元针灸学》上写道:上则天部,下则地部,中为人部,两旁有气穴、肓俞,上有水分、下腕,下有胞门、横户,脐居正中,如门之阙,神通先天。父母相交而成胎时,先生脐带如荷茎,系于母之命门,天一生水而生肾,状如未敷莲花,顺五行以相生,赖母气以相转,十月满胎,则神注入脐中而成人,故名神阙。这段文字说明了神阙穴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疗效。我们都知道,脐带是婴儿从母体吸取营养的唯一通道,是胎儿身上最先长出来的东西。有了脐带,然后再生肾,肾是水脏,所以是“天一生水”,是人体生长的开端。婴儿生下来后,这条吸收营养的通道就关闭了,而压脐等于重新启用这条通道。只不过,这时孩子不再是从母体吸取营养,而是从生命的源头上激发自身的潜能,它的作用在于激发人体的元神、元气。所谓元神和元气,就是指人在生命开端那一刻就有的神和气,它的力量是很强大的,不然不能发育成胎儿的生命。元神和元气一直伴着人走完生命的全程,而很多疾病都源于元气的衰弱,比如,精神萎靡不振,男女性功能不调,肠胃功能衰退,以及由气虚、气陷引起的内脏下垂、脱肛、子宫垂脱等,这些病都是慢性的,甚至可能伴随人一辈子,但只要重新激活元气和元神,任何病都能很快治愈。要激发元气和元神,就要到它们居住的地方去找到它们,这个地方就是“神阙”。神阙是一个返老还童、起死回生的穴位。古人十分重视用神阙穴来养生和治病。神阙穴可灸不可针,古时候的医生遇到有人中风不省人事,总会灸这个穴,有时甚至灸到100壮乃至几百壮。名医陈良甫说:“旧传有人年老而颜如童子者,盖每岁以鼠粪灸脐中神阙穴一壮故也。予尝患久溏利,一夕灸三七壮,则次日不如厕……足见经言主泻痢不止之验也。又予年逾壮,觉左手足无力,偶灸此而愈。”这段话告诉我们,灸神阙穴可以延缓衰老,治疗慢性腹泻,还可以治四肢无力。灸法也很简单,只要您在穴位上拿艾绒堆一个柱,在柱头点火,艾绒就会燃烧,等燃烧到肚脐眼儿稍有疼痛的时候,马上用手把艾绒按灭。这就算一壮。灸100壮则要重复上述动作100次。有时候,还可以在艾绒底下垫一片薄薄的鲜生姜,这即可以保护穴位的皮肤,又因为生姜的辛温之气可入人体,效果更佳。所以,大家如果要灸神阙,我建议最好垫一片生姜。更简单一点的,还可以直接用从药店买回的清艾条,点燃后在肚脐附近熏烤。坚持艾灸,不久,您会发现身体变得非常舒服。对于我的那些老病号,我总是嘱咐他们自己在家里灸神阙穴,还有一些虚寒体质的朋友,我更会把艾条送到他手里,让他回去后一定要用。歌曰:常灸神阙穴,万病自会灭。如果想采取更简单的方法,那就是压脐,效果也十分好。压脐操作虽然简单,但每一个步骤都是大有学问的。压脐的时候为什么要把意念集中在神阙穴上呢?人的意念其实就是“神”,就是神药,属于“心神”,平时,我们忙于应付身边的工作和生活,心神都是散乱的,元气元神就在这种散乱的状态中不断耗散。压脐的时候,把心神收拢,让它回到“神阙”,因为这里才是它的故乡,如此元气、元神在没有耗散的状态下才能激发出来。有人也许会说:“我无法集中意念,总是胡思乱想,怎么办呢?”有办法!当您在压脐时默数自己呼吸的时候,意念自然就慢慢集中了。所以,我们压脐的时候要尽量以呼吸计时。

神奇的艾灸,看似病情加重,却是身体好转

神奇的艾灸,看似病情加重,却是身体好转 艾灸5555 4天前 女性体质偏寒,而阳不足;这样身体就容易出现虚寒之证,比如:手脚冰凉、宫寒、胃寒....经络不通,身体处处淤堵.... 古话说得好:女人要热养。 也就是,女人热一点不要紧。饮食以温热为好,不要食寒凉之物;衣服要保暖,本来女人阳气弱,不足以固表,因此不要露颈肩、腰腹、小腿这些容易受风寒侵袭的部位。 艾灸与女人天生一对。 用艾灸的纯阳之热,温润女性的阴柔之体刚刚好! 因此,艾灸在短时间被大江南北的女性所接受和推崇。 很多艾友在艾灸后反馈:月经不准了、外阴瘙痒、腹部肚脐周围出红疹......还要继续艾灸吗?! 这些其实都是好转反应,遇到这些排病反应,千万要沉住气: 1、月经提前或推后:艾的作用最先走向的就是女性和男性的生殖系统,所以女性做艾灸的话,3个月之内为调整期,月经可能出现提前或推后。 2、出水泡、出红疹是体内的湿毒,血毒过多,越是这种现象越要灸。 3、脐下出水泡,是有妇科问题,水泡下还有红点是有炎症。脐周出水泡是肠道湿寒,严重的人会在脐周起一圈硬皮。 4、做完艾灸后下部瘙痒、分泌物增加或有血块:妇科不好、月经不调,调整经期中,会出现短暂乱经。 5,艾灸后子宫肌瘤或者卵巢囊肿变大了,这种情况会出现在艾灸初期,艾灸后身体血液循环加快了,而你这里又是瘀阻的,所以短时间会造成肌瘤“水肿”,继续艾灸就会消失。6、感觉热能到会阴,这是好的现象,说明对卵巢功能效果显著。 7、艾灸后身体出现麻酥酥的感觉,是经络窜感又叫得气,这是好的现象。 8、做完艾灸后,人的心情变得舒畅很多,心情很放松。非常好的感觉。 9、夏天要出大汗为佳。但冬天灸以全身微微出汗为佳,特别是额头、手心、足心要出热汗,出大汗者一定是身体比较虚的人。要加灸:合谷穴、复溜穴。 10、寒感,灸后会觉得冒凉风,寒性体质的人多会出现这种现象,要多灸。有的人艾灸时手心脚心出冷汗,也是寒感的一种,需要继续艾灸。 11、热感,腹腔发热到后腰往上走到百会,往下走到涌泉。经络通,效果好。 12、沉感,身体像压了一块大石头,这是正常现象,因为气血循环不畅经络不通。 13、同样的火力,艾灸某个部位时很烫,可能因为这个部位皮薄,或者经络瘀阻,热无法向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西医结合疗法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西医结合疗法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汤剂配合西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确诊的43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用中药汤剂结合西药治疗6个月,评价其症状缓解和胃镜下的病变改善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中西药结合治疗后的症状缓解总有效率为90.6%,胃镜下的病变改善总有效率为89%。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症状缓解明显,治愈率高。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中西医结合;旋复代赭汤加减;莫沙比利;奥美拉唑 反流性食管炎应属于中医的“噎嗝”“胸痛”“胃痛”“反酸”“噪杂”等范畴。胸骨后灼热疼痛,可并发食管消化性溃疡或狭窄。西医主要以抑酸,促胃动力等药物对症治疗,中医治疗以疏肝解郁,理气通降为主。中西医治疗该病显示了良好的前景,笔者以旋复代赭汤加减配合西药莫沙比利,奥美拉唑治疗收效满意,可总结如下。 1 病例介绍 1.1 临床资料:43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男33例,女10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5岁,病程短者4个月,最长30年。所有病例均经胃镜确诊并按反流性食管炎内镜诊断分级。1级内镜下见食管下段点状,条索状发红,糜烂,无融合。2级内镜下见食管下段糜烂,有融合,不弥散。3级病变广泛,全周性融合。 1.2 治疗方法:中药方药旋复代赭汤代赭石30g,旋复花15g,枳壳15g,茯苓15g,柴胡15g,陈皮10g,黄连5g,吴茱萸6g,沉香6g,大枣3枚。加减胸骨后疼痛明显者加桔梗15g,延胡索15g,若见泛酸甚者加制瓦楞子20g,乌贼骨20g以制酸。若见上腹饱胀者合桔梗15g,枳壳15g,香附15g顺气开郁和胃。若见咽中不适,如物梗阻者,多为痰瘀交结所致,宜加入桃仁10g,红花15g,厚朴15g,苏子10g,茯苓15g以活血化痰,理气开郁。每日一剂,水煎二次,于早午晚饭前空腹温服,二周为一疗程。 西药方药莫沙比利合用奥美拉唑。莫沙比利5mg/次,每日3次。奥美拉唑20mg/次,饭前口服。 2 结果

艾灸后的各种好转反应修订稿

艾灸后的各种好转反应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艾灸后的各种好转反应艾灸操作时顾客反应和灸后反应在艾灸操作过程中顾客会有很多反应也叫灸感。如酸、麻、胀、痒、热、痛、冷气外冒、出汗等顾客回家后还会有很多反应。在销售沟通过程中应该打好预防针。顾客灸时的各种反应(除以上正常灸感外)1、肚子咕咕响并有动的感觉——说明肠胃蠕动起来代谢加速是好转反应“灸贵通腑”。2、肚子胀感觉有气——说明肚子里有浊气一直排不出去在身体得到阳气后血液循环快代谢也快了肚子里的浊气在瞬间被聚集在体内但随着代谢的加快浊气会逐渐被排出去是好转反应。3、肚子痛或小腹痛——说明有炎症艾灸的药理成分刺激炎症炎症部位会暂时痛这是正邪相搏的反应灸完后很快就好。是好转反应。4、迷迷糊糊想睡觉——艾灸有安神的作用所以在做火龙灸时很多人有想睡觉的感觉。5、浑身很懒散很累不想动——说明身体得到阳气后阳气在体内循环起来体内的寒湿邪气在往外排因为也是一种看不见的运动所以会有浑身懒散很累不想动感觉。一般休息一晚上就会好而且会感觉浑身很轻松心情很愉悦。6、顾客在做的过程中没有感觉——这说明顾客体内的湿寒气很重阳气进入体内很困难随着体内的阳气不断增加顾客就有感觉这是正常反应。7、顾客在做的过程中一会儿有感觉一会儿没有感觉而且感觉不一样。—当体内的湿寒邪气很多时感觉就不会明显当体内的阳气循环起来时就会有温热感当阳气跟体内湿寒气正邪相搏时就会有风、凉、寒、痒等感觉。8、顾客手心脚心或灸的局部有水液渗出——说明体内的湿气被排出。9、顾客在做灸时浑身寒冷如同覆冰一样——说明体内的寒气很重在向外排寒气排完后就好了是好转反应。顾客灸后的各种反应1、顾客灸后回家多次便溏——说明顾客体内有宿便或者是便秘做艾灸后肠胃蠕动加速代谢加快体内的宿便逐渐往外排。2、顾客灸后腰酸背痛——说明顾客长时间经络不通气血不畅寒湿邪气很重做完火龙灸后经络被打通气血循环加快寒湿邪气往外排这时全身的经络和气血在艰难的运行过程中身体就会出现腰酸背痛反应当全身的经络和气血畅通后寒湿气

穴位按摩治反流性食管炎

穴位按摩治反流性食管炎 穴位按摩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祖国医学理论为指导,以经络腧穴学说为基础,以按摩为主要施治,用来防病治病的一种手段。穴位按摩具有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激发人的经络之气,以达到通经活络、调整人的机能、祛邪扶正的目的。 据针灸学理论与现代物理学理论结合,发明创造了能够根治食管炎的中医综合疗法-穴位埋药线疗法,主要治疗各种食管炎,特别是反流性食管炎,对慢性胃肠病,包括各种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下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直肠炎,食道炎,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等也有非常好的疗效。 运用穴位埋线是根据胃肠病患者的不同病症,辩证取穴把药线埋入穴位之中,使其通过经络刺激穴位,有协调脏腑,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补虚泻实,扶正祛邪之功效。药线中的药物能够循着经络,直接到达食管和胃肠病灶区,可迅速改善临床症状,使食管和胃肠粘膜水肿、充血等炎症消失,糜烂、溃疡愈合。由于内外药力的双重作用可以根本上治愈反流性食管炎和慢性胃肠病。根据对治疗者十年后的追踪观察、随访,不复发。 中医认为,反串性食管炎是由于饮食不节,七情失调,导致肝胃郁热而发病,迁延不愈可致痰气交阻。那么中医如何治疗食管炎呢?中医治疗食管炎采用针灸的方法,那么中医针灸如何治疗食管炎呢? 1、体针:主穴为内关,足三里,备穴为肝俞、胃俞、上脘、公孙。用平补平泻法。 2、耳针:取神门、胃、食管,中度刺激并留针。 穴位按摩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保健按摩;以经络穴位按摩为主,其手法渗透力强,可以放松肌肉、解除疲劳、调节人体机能,具有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疏通经络、平衡阴阳、延年益寿之功效。 穴位按摩的方法:按摩手法并不一致,但归纳起来,常用手法可选如下八种:按、摩、推、拿、揉、捏、颤、打等法。应该知道,上述八种手法,不是单纯孤立地使用,常常是几种手法相互配合进行的。 如何预防食管炎? 1、忌酒戒烟:由于烟草中含尼古丁,可降低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使其处于松弛状态,加重返流;酒的主要成分为乙醇,不仅能刺激胃酸分泌,还能使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是引起胃食管返流的原因之一。 2、注意少量多餐,吃低脂饮食,可减少进食后返流症状的频率。相反,高脂肪饮食可促进小肠粘膜释放胆囊收缩素,易导致胃肠内容物返流。 河南现代医学研究院医院中医胃病科张爱生大夫及老中医专家组集数十年经验,总

小孩艾灸肚脐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项

小孩艾灸肚脐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项 1、补益肝肾 2、调理脾胃 3、增强抵抗力 1、小孩保健艾灸效果极好,而且方法简单方便容易操作,小孩没有痛苦,无副作用,非常适用于家庭推广使用。 2、小孩保健艾灸可根据小孩不同的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施灸方法,一般要坚持1-6个月,直至小孩健壮为止。 4、最好在空气流通,清洁干燥的房间中进行。 5、对于还不会说话的小孩要密切观察,隔姜、蒜灸时,要轻轻移动姜片、蒜片,谨防烫伤。 1、艾炷直接灸 2、阙隔姜灸 1、温经散寒,行气活血 这是艾灸非常擅长的,我们常常用来调理各种气血瘀滞,受寒等等。现代书籍认为艾灸等调治400多种病,但是古人认为艾灸无病不治。已故的灸法大师周梅生老先生,在《灸绳》一书中写道,把灸法用的非常出神入化,包括刘翔的运动损伤,他认为在运动损伤这块,用艾灸的行气活血,效果会特别好。小孩崴脚,灸两次,就完全好了。还有些胳膊脱臼了,接好后,对着两侧灸一灸,一般灸完一次就不喊疼了。温经散寒,像感冒、受凉都可以用。 2、补脾益肾,扶阳固本

这个是从作用上来讲。艾本身就具有火的能量,在中医里火生土,土是脾胃,所以艾具有非常强的补益脾胃的功能,脾胃被称为后天 之本,我们所有吃进去的水谷,要化生为气血,才能被身体所用。 阳气是生命的根本,艾灸最大的功能是扶补阳气,主要是扶脾肾的阳气。肾是先天之本,它主管我们生长、生殖和发育,管着我们 的生老病死,脾胃就是我们的粮库。所以我们需要扶补先天后天之 阳气。 消肿散结的作用非常大,像风湿、小儿腮腺炎、扁桃腺等等就是运用艾的这种作用。 4、补益中气,升阳举陷 这也是灸法非常重要的功能。中气就是脾胃肝的气。 5、温通经络,除邪止痛 6、祛风解表,去湿逐寒 冬天和春天是特别容易伤风的时候,孩子容易流鼻涕、打喷嚏,这时候你就灸一会,大概10几分钟,孩子的鼻涕就流出来了,你就 会看到他脸就红扑扑的,手也暖了。 7、调整阴阳,平衡五脏 我们五脏每个脏器都有阴有阳,阳气主功用,阴为阳提供动力。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艾灸能调整我们的阴阳,平衡五脏。 8、防病保健,增强体质

艾灸后出现这种反应,是疾病将愈的征兆!

艾灸后出现这种反应,是疾病将愈的征兆! 艾灸后出现这种反应,是疾病将愈的征兆! 古艾媛艾灸 2017-07-01 10:18 有的人艾灸后,感觉病情加重了,或者出现了各种不舒服的反应。其实,很多时候,这些都是灸后的瞑眩反应,也叫排毒反应。 一、"瞑眩反应,也称排毒反应是指人的体质或身体机能由不好转好,或人体在排除毒素时身体的反应,所以又称为排毒反应或者调整反应古人说“若药不瞑眩,厥疾弗瘳。”意思是重病或久病之人,如果服完中药之后,没有出现不舒服的现象,那表示这个病不会好。很多灸友灸后也一样会产生这种反应,也有直接产生保健效果,但无明星瞑眩反应的情况。 二、"瞑眩反应产生的原因正气与病邪相斗,邪气不服输,正气不相让,发生争斗时,人会产生不舒服甚至病情似乎加重反应。一旦正气占了上风,邪气便自己退去。 大病、重病和久病,或者身体虚弱的,出现瞑眩反应的可能性会比较大。持续的时间,少则一时半刻,多则数月。当今中医治病少有暝眩反应,因为多数人都以治疗后舒不舒服,来衡量一位大夫的医术或者疗效。所以现代中医喜用滋阴药,即便不对症甚至是误治,但病人吃个半年一年的,也不会有什么明显不对。西医的大多数药物以及输液也是同一个道理。抗生素多为苦寒药,哪怕你是阴寒体质,一瓶输液水下去,你会舒服很多,只不过体质会越来越虚。 三、"暝眩反应和副作用的区别 一、"暝眩反应一般时间都很短,如果是误治或灸量过猛,出现不良症状的时间要长。 二、"瞑眩反应一般情况由重到轻,反应的程度可随着疾病的减轻而逐渐消失,而副作用则是由轻到重,甚至可以导致病情加重。怎样来判断身体不适症状不是身体恶化而是身体好转呢?关键要看自己是否精神旺盛,身体有劲了。

反流性食管炎及治疗

反流性食道炎的检查诊断与治疗 反流性食道炎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引起的食管下段粘膜炎性病变。 (1)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减低:正常人食道下段托约肌有一个高压区,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至食道。许多原因可使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减弱,包括食管裂孔疝,容易引起胃及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是造成食道粘膜炎性病变的主要原因。 (2)腹腔压力增高:如大量腹水、妊娠,造成腹压升高,易形成反流。 (3)食管蠕动障碍:正常情况下,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时,由于张力的作用引起食管继发性蠕动波,将反流物送回胃内。食管炎可使食管蠕动减慢,使反流物在食管内停留时间延长,加重了原有的食管炎,食管炎又减弱了食管下段括约肌的功能,加重反流,形成恶性循环。(4)吞咽热食、尖锐异物或咀嚼不充分的骨头,误食腐蚀剂等直接损伤食道黏膜引起炎症。兽医人员给犬、猫用胃导管灌药时,粗暴地使用胃导管,常可损伤食道黏膜引。 症状(1)上腹部或胸骨后疼痛烧灼感:为本病主要临床表现。疼痛在进食多时尤为明显,并与体位有关,严重者可放射到颈部、后背、胸部,有时酷似心绞痛症状。(2)反流:常于餐后、晚间睡觉前有酸性液体或食物从胃及食管反流到口咽部。另可有恶心、嗳气、打嗝、烧心、腹胀、吞咽时不适感等症状,严重者也可因食道糜烂引起消化道出血。 检查(1)纤维内镜:可见食道中下段粘膜充血、水肿、表面糜烂及浅小溃疡,有时可见狭窄。(2)食管钡餐检查:食管蠕动减弱,食管下段粘膜皱壁粗乱,有时可见小龛影及狭窄。(3)食道PH值测定:测定食管PH值,观测其反流情况。必要时可做24小时食道PH监测试验,了解食道PH昼夜节律变化。(4)食道压力测定:正常人安静时,食管下段括约肌有一定压力,有胃、食道反流的患者压力降低。(5)酸滴入试验:通过酸滴入试验,激发病人症状,作为诊断方法之一。 临床诊断 临床上有典型的症状及体征,内镜检查有典型反流性食道炎表现,必要时结合食道PH值监测、食管压力测定试验结果异常者可以确诊。必要时作心电图及其它心功能检查以与心绞痛等心脏病鉴别。 治疗护理 治疗原则是减少胃内容物反流,降低反流物的刺激性,改善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 (1)减少反流:由于反流易在夜间,病人处于水平位及头低脚高位时,所以应将床头抬高使床头至床尾有一个斜形坡度,这样即使反流也能较快消除。嘱病人睡前不再进食,晚餐与入睡的间隔应拉长,大于3小时。每餐后让病人处于直立位或餐后散步,借助重力促进食物排空。另外要忌食刺激性食物,避免剧烈运动。 (2)降低反流物的刺激性:降低反流物的刺激性可服用药物如:甲氰咪呱、雷尼替丁,能抑制、减少胃酸分泌。也可用洛赛克20mg每晚一次。另可用氢氧化铝凝胶10ml,每日3次口服,能减少胃酸的刺激。 (3)改善食管下段括约肌的功能:餐前15~30分钟服用胃复安或吗叮啉,可增加食管下段括约肌的压力,加速胃的排空,减少反流。也可用西沙必利(Cespside)这种新胃肠动力药。 (4)一般护理:本病一般预后良好。护士应帮助病人了解此病,使病人在平时生活中注意饮食及生活习惯。以减少复发,减轻症状。 在本病的诊断过程中,有时需要做一些实验室检查,这些检查都有严格的要求,如食道PH值测定,检查前48小时要停用所有的药物,当天要进食试验餐等。护士除了自己要了解所有检查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以外,也应使病人了解检查的意义及要求,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反流性食道炎治疗 1.内科治疗内科治疗的目的是减轻反流及减少胃分泌物的刺激及腐蚀。一般无主诉症状的滑动疝不需治疗。有轻度反流性食管炎症状或因年龄、合并其他疾病及不愿手术者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