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治反流性食管炎

合集下载

阳池穴定位功能及按摩方法

阳池穴定位功能及按摩方法

阳池穴定位功能及按摩方法
阳池穴,又称胃俞穴,是人体背部的一个穴位,位于第7胸椎棘突下
方隆凸的凹陷处。

阳池穴的定位:阳池穴位于人体背部,具体位置为第7胸椎棘突下方,其凹陷处。

找到该穴位的方法是从颈部的第七颈椎棘突,沿着肩胛骨内侧
的骨缘下滑至第七胸椎棘突,再从该点向下找约1寸的距离即可找到阳池穴。

阳池穴的功能:阳池穴是胃经的经穴,具有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


摩阳池穴可以改善胃肠蠕动,促进食物消化和吸收,缓解胃部疼痛和胃酸
反流等症状。

此外,阳池穴还具有疏肝和胃经气血的作用,可以帮助舒缓
情绪,缓解压力和焦虑。

按摩阳池穴的方法:按摩阳池穴可以通过自我按摩或他人按摩来实现。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按摩方法:
1.双手自然垂放,在阳池穴位置上交叠,指尖自然弯曲。

2.用中指按压阳池穴,以适中的力度,按压时间约为1-2分钟。

可以
采用适当的旋转按摩,来增加刺激穴位的效果。

3.按摩时可采用深呼吸,放松身体,帮助缓解胃部的疼痛和不适感。

4.每天按摩1-2次,保持均匀的力度和频率,可获得良好的按摩效果。

总结:阳池穴位于人体背部的第7胸椎棘突下方,按摩阳池穴可以缓
解胃肠功能不良、胃部疼痛等症状。

按摩时可用指尖适度按压穴位,采用
旋转按摩可增加刺激效果。

每天按摩1-2次,保持均匀的力度和频率,可
获得良好的按摩效果。

特殊人群需谨慎使用按摩方法。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外治疗法研究进展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外治疗法研究进展

胃部 5m n拇 指揉 任脉 经 5rn i, i。手指横 推 胃部 1 a 0次 , 、 、 拿 锁 颤动胃部 5次 , 以增 强 胃蠕动 , 促进 胃排空 。②患者取俯 卧位 , 医者 立 于患 者 左 侧 , 掌 推 背 部 膀 胱 经 左 右 各 5次 , 掌揉 膀 胱 手 手 经左右各 3次 , 揉压大椎穴及其周围。隔次分揉脾俞 、 胃俞或肝
俞、 胆俞穴 , 以酸胀感为度 , 并持续 2mn i。③患者 取仰 卧位 , 隔
次分别揉压左右足三里 、 公孙或上 巨虚 、 冲。以上各穴每次均 太 揉压 2mi, 压百 会 穴 2mn n揉 i。④ 患 者 取 端 坐位 , 揉压 风府 2m n揉 捏 双侧 肩 部 2mn 拇 指 压 双 侧 内关 2m n i, i, i。4周 后 判 定
1 针 灸疗 法
目前 , 在针 刺 治 疗 反 流 性 食 管 炎 方 面有 较 多 报 道 。 如 阎 海 国 等 选 中 脘 、 尾 、 冲 穴 ( 侧 ) 疗 3 例 , 有 效 率 鸠 太 双 治 6 总 8 .0% 。 敏 等 选 天 鼎 、 俞 穴 治 疗 3 60 陈 膈 6例 , 愈 2 例 , 效 治 l 有
取 仰 卧位 , 医者 立 于 患 者 右 侧 , 拇 指 分 推 脊 肋 下 1 双 0次 , 掌 揉 手
亚 洲 通 常 较低 , 国 广 东 地 区 人 群 患 病 率 为6 2% , 我 .
北 京 和上 海 为 5 7% 。 近 1 , 着 人 们 生 活节 奏加 快 、 作 . 0 a来 随 工 压力 增 大 和 饮 食结 构改 变 , E D在 我 国 的发 病 率 呈 上 升 趋 势 。 GR 本 病 分为 3个 类 型 , 即非 糜 烂 性 反 流 病 ( o n n—e s erfxds r i e u i ov l — es , E D 、 烂 性 食 管 炎 ( r i spais E 和 Brt食 aeN R ) 糜 eo v eohgt , E) se i a t e 管 ( a etSeohg sB )3。与 反 流 相关 的症 状 称 为 反 流 症 B r t sp au , E L r ’ J 状 群 , 型和 常 见 的 症 状 是 烧 心 和 反 流 , 心 是 指 胸 骨 后 烧 灼 典 烧 感 , 流 则是 指 胃 内容 物 向咽 部 或 口腔 方 向 流动 的 感 觉 J 其 反 。 他少 见 或 不 典 型 的 相关 症 状 包 括 上 腹 痛 、 痛 、 胸 嗳气 、 胀 、 腹 腹 上 不适 、 咽部 异 物 感 、 咽痛 、 咽 困难 等 。此 外 , 可 有 食 管 外 症 吞 吞 还 状 , 慢性 咳嗽 、 喉炎 、 喘 等 。 如 咽 哮 目前 , E D 的治 疗 方 法 主 要 有 内 服 药 物 、 术 等 , 然 多 GR 手 虽 数GR E D患者 的症 状 和 食 管 黏 膜 损 伤 可 通 过 药 物 治 疗 得 到 控 制 , 本病 易复 发 、 程 长 、 物 副作 用 大 。近 年 来 , 些 研 究 者 但 疗 药 一 在 中 医外 治 法 治疗 G R E D方 面 进 行 了 探 索 , 就 有 关 G R 的 现 ED 外 治研 究 进 行 综 述 如 下 。

中医药学论文: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治疗现状

中医药学论文: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治疗现状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治疗现状1辨病施治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核心思想,但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一些诊疗方法,只要是该病就用该方治疗,基本不考虑辨证施治,亦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而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方面,也有论述,中医专家多依据经验对胃食管反流病进行治疗。

田秋实、戴高中[3]使用大柴胡汤加减对胃食管反流病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石珺、王亚娟[4]使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对胃食管反流病进行治疗,具有比较高的治愈概率。

殷群、王捷虹、汶明琦等[5]将92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照研究,治疗组46例给以自拟降逆调胃合剂(代赭石、佛手、瓜蒌、旋覆花、半夏、苏梗、郁金、白术等),两组对比,治疗组有较高的治愈率。

姚峰[6]选用四逆越左丸加味(四逆散、越鞠丸、左金丸3方加味化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50例,总有效率达92%,治疗效果理想。

张方东等[7]采用合蒲七汤加味治疗66例胃食管反流病,总有效率达92.43%,明显高于兰索拉唑、莫沙必利联合铝碳酸镁的对照组。

殷利娜[8]以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60例胃食管反流病,经过60d1个疗程的治疗,总有效率达93.33%。

2辨证施治中医药虽然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上方法多种多样,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在临床分型及方药选择上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绝大多数的中医医师根据临床经验辨证分型以及选方用药。

虽然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给出了具体的分型及治疗方药[1],分别为肝胃郁热证,方用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合左金丸(《丹溪心法》)加减治疗;胆热犯胃证,方用小柴胡汤(《医方集解》)合温胆汤(《备急千金要方》)加减治疗;气郁痰阻证,方用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加减治疗;瘀血阻络证,方用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中虚气逆证,方用旋覆代赭汤(《伤寒论》)合六君子汤(《医学正传》)加减治疗;脾虚湿热证,方用黄连汤(《伤寒论》)加减治疗。

但在临床使用上因人而异,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群诊疗方案亦有差别,而每位专家均有独特的诊疗经验。

反流性食管炎早期症状 反流性食管炎早期症状及临床表现

反流性食管炎早期症状 反流性食管炎早期症状及临床表现

反流性食管炎早期症状反流性食管炎早期症状及临床表现十二指肠球后溃疡,系指球部以后的溃疡,可发生于球后部、至水平部,最多见者为球后部。

其右上腹痛和夜间痛较球部溃疡严重,因溃疡常位于后壁,故疼痛多向背部放射,且易侵蚀胰十二指肠上动脉,故此处溃疡最易引起严重大出血。

反流性食管炎早期症状如并有十二指肠周围炎累及胆管,或溃疡发生在十二指肠乳头附近,则可出现梗阻性黄疽。

消化性溃疡的预防:树立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注意劳逸结合,节制烟酒,放宽心胸,降低精神应激,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消化性溃疡容易复发,故在缓解期应采取预防措施,包括:下决心戒除烟酒;在好发季节特别要注意有规律的饮食起居,—有症状,立即服药,慎用非甾体类消炎药物。

、花生米浸泡30分钟后捣烂,加牛奶200毫升,煮开待凉,加蜂蜜30毫升,每晚睡前服用,常服不限。

鲜藕洗净,切去—端藕节,注人蜂蜜仍盖上,用牙签固定,蒸熟后饮汤吃藕。

另取藕—节,切碎后加适量水,煎肠服用。

对溃疡病出血者有效,但宜凉服。

蛋壳炽黄,研细末过筛,饭前服3g,每天服2~3次。

蛋壳含碳酸钙93%、碳酸镁10%、磷酸镁0.5%、有机物5%,有止痛、制酸、收敛的作用。

新鲜猪肚—只洗净,加适量花生米及粳米,放人锅内加水同煮。

煮熟后加盐调味,分几次服完。

数日后可重复—次,周期不限。

百合丹参芍药汤:丹参15g、甘草16g、百合15g、白芍18g、白术15g、枳壳10g、山药20g、木香5g、乌药5g、黄连3g。

水煎服,每日—剂,分早晚两次服。

主治:上消化道溃疡(胃热阴伤型)。

胃脘隐隐灼痛,口干口渴,恶心呕吐,泛酸,暧气,纳差,舌暗红,苔白,脉弦紧。

加味越鞠丸:大黄10g,川芎、栀子、苍术、香附、神曲各12g,三七粉3g(冲服)。

每日—剂,分3次饭前20钟服。

反流性食管炎早期症状6剂为—疗程。

主治:消化性溃疡(气郁型)。

胃脘疼痛,痛连两肋、暧气、返酸、苔薄白,脉弦缓或弦数。

益气固摄汤:海螵蛸30g、炒白术30g、党参30g、白芍15g、黄芩30g、煅龙骨50g、木香10g、煅牡蛎50g、砂仁10g、五倍子3g(冲)。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护理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护理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护理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对8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予以中医辨证施护的方法。

结果 80例患者提高了治疗效果。

结论辨证施护干预效果明显,复发率低。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护理辨证施护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胃、十二直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烧心反酸,恶心呕吐,胸骨后病等反流症状或组织损害。

中医认为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肝胆脾胃气机升降功能失调所致,主要病邪为湿、痰、气,瘀与胃失和降,浊物上逆密切相关。

虽然药物治疗虽然有效,但护理干预不容忽视。

我院采取中医辨证施护的方法护理80例反流性食管炎得到满意效果。

1 一般资料2008年5月~2011年5月,我院脾胃肝胆科收治反流性食管炎患者80例。

年龄40~65岁,病程2月~5年。

其中肝气犯胃型28例、肝胃郁热型26例、淤血停滞型12例、脾胃虚寒型12例、脾胃阴虚型2例。

经过治疗与护理,痊愈58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有效率97.5%。

2 护理方法2.1辨证施护肝胃郁热型[1]患者因之胃热,常有泛酸嘈杂口干口苦大便干结故饮食护理上避免使用辛香燥烈之品,多用粗纤维食物为主如绿豆芽芹菜大白菜包菜等使之大便通畅,避免进食油腻煎炸食物。

因其辛香燥烈,损伤胃阴。

宜食清胃火泄肠热的食物如小米、小麦、水果等,忌食辛辣温热的食物如辣椒、韭菜、干姜、大蒜等食物。

瘀血停滞型[2]常可积滞,多因久病损伤胃络而成。

故饮食进食宜少食多餐,应使用具有活血功能食物为主,如桃仁、山楂等食物为主,因此类食物具有活血功能还可增加食欲。

肝胃虚寒型宜食性温味甘辛,具有健脾补气温暖肠胃及驱寒作用的食物,如生姜粥,红枣粥,羊肉,鸡肉,草鱼等,忌食性质寒凉,易损伤脾胃阳气的食物。

脾胃阴虚型以口干胃阴不足为主,因药性有酸甘敛阴之说,故宜食用酸性食物,以补胃阴,可用枸杞、麦冬、玉竹等煎水泡茶。

忌食用辛香燥烈之品,因其可损伤胃阴使阴液愈亏。

2.2情志护理肝气犯胃型患者受情绪影响大,肝属木,脾胃属土,木盛克土,所以条畅情志可以使肝木平和,故护理时要使患者心情平和,避免使用不当语言刺激患者,对病情的发展预后告之患者使之减少心理负担,安心养病,肝气条达,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天突穴穴位治疗改善咽喉反流的临床初步观察

天突穴穴位治疗改善咽喉反流的临床初步观察

咽喉反流是 胃内容 物反流至上食管括约肌 以上的咽喉部 的一种 表现。多数学者认 为咽喉反流发生 部位仍在 贲 门 , 反流物 通过食 管 上括约肌进入咽喉部而引起 咽喉损伤 。咽喉反 流可 以诱发一 系列疾 病, 目前研究认 为声 带息肉的部分患者存在食 管上 、 下括约结构 与功 能障碍 , 出现咽喉反流和胃食管反流 ; 李 湘平 等发现在声带 白斑及早 期声带癌患者 中咽喉反流 阳性 比较高 ; 睡眠呼 吸暂停低 通气综 合征 与咽喉反流也有密切的相关性 , 甚 至在儿 童中也有反流发生 。 天突穴是任脉与 阴维 脉在 咽喉的交 会穴 , 《 针 灸 甲乙经》 载‘ ‘ ' 本 穴 阴维 、 任脉之会 , 别名玉户。 ” , 《 经穴释 义汇解》 提到 : “ 穴在璇 玑一 寸, 因喻穴 处 之 脉 气 于 天部 , 故 名 天 突。 ” 。刺 激 天 突 穴 在 治疗 呃 逆 …、 顽 固性膈肌 痉挛 、 中风后吞 咽障 碍 等 治疗 中有 较好 的疗
1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耳鼻喉科
上海
2 0 1 2 0 3; 2 .上海华东医院耳鼻 咽喉科
上海
2 0 0 0 4 0
3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 医院针灸科
上海 2 0 1 2 0 3
[ 摘 要] 目的 : 观察通过天突穴穴位 治疗来改善咽喉反流的临床 疗效。方法 : ! o 5例咽喉反 流病 患者通过 四周的天 突穴穴位针刺 治疗 , 并利用纤维喉镜检 查、 咽喉反流症状指数量表和咽喉反流体征 评分量表进行 疗效评估 。结果 : 经过 四周天 突穴穴位治疗 , 咽 喉反流 症状及体 征均有明显好转。R S I 量表 中饭后或躺下后 咳嗽 、 持 续清嗓 、 咽异物感和烦人的咳嗽在 治疗前后评分 差异 有统计 学意义( P< 0 . 0 5 ) , R F S量表 中杓会厌襞充血、 声带水肿 、 喉黏膜水肿和后联合肥厚在 治疗 前后评分 差异有统计 学意 义( P< 0 . 0 5 ) 。结论 : 天 突穴 穴位 治疗可 以改善咽喉

胃管反流按什么穴位

胃管反流按什么穴位

胃管反流按什么穴位文章目录*一、胃管反流按什么穴位*二、哪些人是胃管反流病的高发人群*三、如何预防胃管反流胃管反流按什么穴位1、胃管反流按什么穴位1.1、上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5寸,和食管相对应,是食物进入胃的通道。

按压上脘穴,对人们因吃得太快、吃得太饱或者其他原因而导致的反胃、胃胀、呕吐、打嗝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1.2、中脘穴在胃部正上方4寸的地方就是中脘穴,这个穴位是治疗胃脘痛、腹胀、泛酸等很重要的一个穴位,还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1.3、下脘穴在胃的底下,肚脐上2寸处,胃和小肠的连接处,对应人体的小肠。

下脘穴位于食物从胃进入小肠的关口,因此掌握着食物消化吸收的大权。

对于食物在胃里下不去导致的食谷不化、腹胀、胃痛、呕吐以及胃炎、胃溃疡、胃痉挛、胃扩张、肠炎等都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而且,因为它在胃的下部,对于因为中气不足导致的胃病、胃下垂等也有很好的疗效。

2、胃管反流病症状有什么2.1、胃灼热和反酸胃灼热是指胸骨后和剑突下烧灼感,多在餐后一小时出现,平卧、弯腰或腹压增高时易发生,反流入口腔的胃内容物常呈酸性称为反酸,反酸常伴胃灼热,是本病最常见的症状。

2.2、吞咽疼痛和吞咽困难有严重食管炎或食管溃疡时可出现吞咽疼痛,是由酸性反流物刺激食管上皮下的感觉神经末梢所引起。

反流物也可刺激机械感受器引起食管痉挛性疼痛,严重时可为剧烈刺痛,向背、腰、肩、颈部放射,酷似心绞痛。

由于食管痉挛或功能紊乱,部分患者又可吞咽困难,且发生食管狭窄时,吞咽困难持续加重。

2.3、其他反流物刺激咽部黏膜可引起咽喉炎,出现声嘶,咽部不适或异物感。

吸入呼吸道可发生咳嗽、哮喘、这种哮喘无季节性,常在夜间发生阵发性咳嗽和气喘。

个别患者反复发生吸入性肺炎,甚至出现肺间质纤维化。

3、胃管反流病如何治疗3.1、一般治疗生活方式的改变应作为治疗的基本措施。

抬高床头15~20厘米是简单而有效的方法,这样可在睡眠时利用重力作用加强酸清除能力,减少夜间反流。

穴位埋线配合西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

穴位埋线配合西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

总有效率 9 . 6 %。提 示本方疗效可 靠,考虑与免疫调节 、抗炎及抗溃疡等作 用相 关。 7
【 关键词 l 热瘀散 ;溃疡性结肠 炎;临床体会
[ s at Tet g3 ae f t euS nadee (s aa sarc ldsp r ,ctlr , ot )ma l r i t Abt c] rai 0css wi R y a n nma at gl ,t t o e, oi sue a a cpi , i yf g r n o UC h r u ay a li s n o lh
合肥 ,2 0 3 ) 3 0 1 文章编号 :1 7-8 0( 0 2 80 6 -2 证型:I A 6 476 2 1 )1.0 60 DG
文献标识码 :A
要 】 采用热瘀散加味及灌肠 方 ( 芪、白术、茯苓 、黄芩 、黄连等 ) 黄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3 ,主要 为轻、中度患者 , 0例
22 西 药 口服 .
1 临床资料
11 一 般 资 料 .
本研究对象均为 2 0 0 9年 6月~2 l 年 6月在我院 门诊和 01 病房治疗 的患者 ,共 6 ,其中,男 3 5例 5例 ,女 3 0例 ;年龄 最小 l 6岁 ,最大 7 2岁,平均年龄 4 4岁;病程最短 3个月,
wo t y o r mo i n rh fp o t . o
[ y r s C t t mb d ig R ; fcc sra o Kewod ] ag edn ; E E ayo e t n u e i b vi d i 03 6/i n17 —8 0 0 21 .3 o: . 9 .s.647 6 . 1 . 0 6 1 9 js 2 8
E b ag te e dn lsmo e me iie Re ut 6 a e n t sg o p a rl o re ft am n , 0 c sswee c d R y ct u mb d igpu d m dcn . s l : 5 cs si i ru , fe ~ 2 c us so e t e t 4 ae r ue , s h t r r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穴位按摩治反流性食管炎
穴位按摩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祖国医学理论为指导,以经络腧穴学说为基础,以按摩为主要施治,用来防病治病的一种手段。

穴位按摩具有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激发人的经络之气,以达到通经活络、调整人的机能、祛邪扶正的目的。

据针灸学理论与现代物理学理论结合,发明创造了能够根治食管炎的中医综合疗法-穴位埋药线疗法,主要治疗各种食管炎,特别是反流性食管炎,对慢性胃肠病,包括各种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下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直肠炎,食道炎,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等也有非常好的疗效。

运用穴位埋线是根据胃肠病患者的不同病症,辩证取穴把药线埋入穴位之中,使其通过经络刺激穴位,有协调脏腑,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补虚泻实,扶正祛邪之功效。

药线中的药物能够循着经络,直接到达食管和胃肠病灶区,可迅速改善临床症状,使食管和胃肠粘膜水肿、充血等炎症消失,糜烂、溃疡愈合。

由于内外药力的双重作用可以根本上治愈反流性食管炎和慢性胃肠病。

根据对治疗者十年后的追踪观察、随访,不复发。

中医认为,反串性食管炎是由于饮食不节,七情失调,导致肝胃郁热而发病,迁延不愈可致痰气交阻。

那么中医如何治疗食管炎呢?中医治疗食管炎采用针灸的方法,那么中医针灸如何治疗食管炎呢?
1、体针:主穴为内关,足三里,备穴为肝俞、胃俞、上脘、公孙。

用平补平泻法。

2、耳针:取神门、胃、食管,中度刺激并留针。

穴位按摩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保健按摩;以经络穴位按摩为主,其手法渗透力强,可以放松肌肉、解除疲劳、调节人体机能,具有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疏通经络、平衡阴阳、延年益寿之功效。

穴位按摩的方法:按摩手法并不一致,但归纳起来,常用手法可选如下八种:按、摩、推、拿、揉、捏、颤、打等法。

应该知道,上述八种手法,不是单纯孤立地使用,常常是几种手法相互配合进行的。

如何预防食管炎?
1、忌酒戒烟:由于烟草中含尼古丁,可降低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使其处于松弛状态,加重返流;酒的主要成分为乙醇,不仅能刺激胃酸分泌,还能使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是引起胃食管返流的原因之一。

2、注意少量多餐,吃低脂饮食,可减少进食后返流症状的频率。

相反,高脂肪饮食可促进小肠粘膜释放胆囊收缩素,易导致胃肠内容物返流。

河南现代医学研究院医院中医胃病科张爱生大夫及老中医专家组集数十年经验,总
结验证独创“三步根除疗法”并研制纯中药特效系列汤剂。

针对腹胀、腹疼、泛酸、烧心、痞满、遭杂、吃饭少、大便不规律、乏力、少气懒言等症状。

专治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胆汁反流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窦炎,食管裂孔疝等老胃病。

“三步根除疗法”针对以下症状的患者:
1、萎缩性胃炎引起的:(1)胃脘部胀满、(2)胃脘部疼痛、(3)烧心及消化不良症状、(4)大便异常及虚弱症状、(5)贫血;
2、胆汁反流性胃炎引起的:胃部饱胀感或不适,往往饭后加重,或有胃痛,或胃部发凉,可伴腹胀、嗳气、反酸、烧心、恶心、呕吐、胃振水音、肠鸣、排便不畅、食欲减退和消瘦等;严重的还可有胃出血,表现为呕血或排黑便(柏油样便)以及大便潜血试验呈阳性等;
3、反流性食管炎引起的: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反酸、咽下困难、出血及贫血;
4、浅表性胃炎引起的:(1)最常见症状是上腹疼痛,约占85%、(2)腹胀,占70%、(3)嗳气,约占50%的患者有此症状、(4)反复出血也是浅表性胃炎的常见表现、(5)其他,食欲不振、反酸、恶心呕吐、乏力、便秘或腹泻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