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用车车联网白皮书

合集下载

FTTR新一代家庭千兆全光组网白皮书

FTTR新一代家庭千兆全光组网白皮书

白皮书0711*******.1网线组网2.2无线组网2.3电力线组网2.4光纤组网2.5方案对比FTTR解决方案131414151516171718181818193.1FTTR方案的构成3.1.1主光猫3.1.2从光猫3.1.3家庭光网络3.1.4云端管理平台3.2FTTR方案的特点3.2.1高带宽:真千兆到房间3.2.2好体验:无缝漫游、无感知切换3.2.3智运维:网络可视可管3.3FTTR可成为家宽业务增长的重要推动力3.3.1FTTR为家宽业务建立起用户体验优势3.3.2FTTR是支撑家庭创新业务的重要网络基础034.3施工指南4.3.1暗管施工方案4.3.2明线施工方案(PVC透明防水贴)4.3.3光缆面板安装4.4验收指南2323242626FTTR商业模式与产业生态3737396.1后装与前装商业模式6.2产业生态建设总结与展望39FTTR实践案例27272933355.1大平层:某248㎡大平层FTTR改造实例5.2复式:某320㎡二层复式FTTR改造实例5.3别墅:某200㎡三层别墅FTTR改造实例050607通信网络是信息基础设施的根基,光纤宽带是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只有无线通信与光纤宽带并驾齐驱,5G与F5G协同,才能为大数据、云计算、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保驾护航。

目前,5G无线通信建设如火如荼,光纤宽带网络也进入F5G时代,呈现出全光联接、超高带宽、云网融合、智能化和极致体验等发展趋势。

放眼全球,光纤接入已成为固定宽带网络建设的主流,光纤到户渗透率全球平均水平已达到65%。

近年来,我国的光纤宽带发展持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据工信部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通信业经济运行情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数据基础设施新技术基础设施数据安全设施区块链人工智能融合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能源互联网车联网和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水利设施智慧环保设施智慧市政设施智慧医院智慧学校智慧健康养老基础设施卫星互联网光纤宽带和骨干网物联网5G 数据中心云计算/智能计算/边缘计算大数据基础设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1.3家庭网络问题影响体验,业务呼唤“真千兆”人们不断提升宽带套餐是为了获得更好的上网体验,包括更高的网络速率,更好的网络覆盖。

5G应用场景白皮书

5G应用场景白皮书

5G应用场景白皮书一、智能制造领域在智能制造中,5G 技术能够实现工业设备的智能化连接和控制。

通过 5G 网络,工厂内的机器人、数控机床、传感器等设备可以实时、高效地进行数据传输和交互。

这使得生产过程更加灵活和自动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例如,在汽车制造工厂中,5G 可以支持无人驾驶的运输车辆在车间内准确无误地运输零部件,同时能够对生产线上的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和故障预警。

一旦某个设备出现异常,相关数据会立即通过 5G 网络传输到控制中心,技术人员可以迅速采取措施进行维修,大大减少了生产中断的时间。

此外,5G 还能实现远程操控和虚拟工厂。

技术人员可以在千里之外通过 5G 网络对工厂内的设备进行精准操控,就如同在现场一样。

虚拟工厂则利用 5G 带来的高速数据传输,对整个生产流程进行模拟和优化,提前发现潜在问题,降低生产成本。

二、智能交通领域5G 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将极大地改善交通状况和出行体验。

首先,5G 支持车联网技术的发展,使车辆之间能够实时通信和共享信息。

车辆可以获取周边车辆的速度、位置、行驶方向等信息,从而提前做出预警和决策,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同时,车辆与道路基础设施之间的通信也变得更加顺畅,交通信号灯可以根据实时交通流量自动调整时长,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其次,5G 助力自动驾驶技术的实现。

自动驾驶车辆需要大量的数据来感知周围环境和做出决策,5G 的低延迟和高速率能够确保这些数据的快速传输和处理,使车辆能够及时响应各种复杂的路况。

再者,5G 还可以用于智能公交系统。

乘客可以通过手机实时获取公交车辆的位置和预计到达时间,合理安排出行。

公交公司也可以根据实时客流量数据,灵活调整车辆的发车频率和线路,提高公交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三、医疗健康领域在医疗健康领域,5G 技术为远程医疗、医疗物联网和医疗大数据等方面带来了新的突破。

远程医疗借助 5G 网络的高速和低延迟,专家可以远程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

中国5G发展和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2020年)

中国5G发展和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2020年)

前言中国经济已进入中速增长平台。

在国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要在“十四五”期间持续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必须充分释放前沿数字技术创新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带动作用。

在众多前沿数字技术中,5G以划时代的技术能力、广泛的应用前景以及对其他技术的带动作用,有望成为启动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关键支点。

与世界其他主要国家一样,中国深刻认识5G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技术产业创新上走在了世界前列。

2019年6月,中国颁发5G牌照,成为全球第一批进行5G商用的国家。

尽管2020年遭受新冠疫情冲击,中国5G产业发展仍逆势上扬。

在一年多的商用时间里,网络建设快速推进,手机终端加速渗透,融合应用开始落地,技术产业持续创新,多方面实现“从0到1”的突破,初步展现了其庞大的潜在市场空间和助力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巨大潜能。

5G将正式开启产业互联网变革的新篇章。

我们深切感受到,5G正在切实推动ICT产业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

在疫情加速数字化进程的大背景下,一方面5G的高知名度提高了产业用户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接受程度,吸引产业用户探索与之有关的行业级应用场景,另一方面,电信运营商、设备供应商、云服务供应商等正集结力量,以5G为驱动,推动基础设施的重构和变革,探索新的产业互联网产品和服务模式,在此基础上构造全新的产业生态体系。

与4G 产业生态限于移动通信领域不同,5G产业生态需要促进移动通信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

5G商用的进程不仅仅是应用的创新进程,还是元器件、终端、网络、平台甚至制度的联动创新进程,其创新的复杂度和难度要远高于4G,开启的创新空间广度和深度也将远远超过4G。

2020年,将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

未来2-3年5G产业发展将进入关键期。

这一时期,既是5G应用生态的培育期,也是各厂商积蓄实力、加速转型成长的重要窗口期。

产业转型之风已起,需产业界同仁齐心努力。

一、5G逆势增长,商用一年成绩可观2020年中国5G正式进入规模商用时期。

IMT-2020(5G)推进组C-V2X白皮书

IMT-2020(5G)推进组C-V2X白皮书

C-V2X概述国际C-V2X发展现状我国C-V2X发展基础与现状我国C-V2X产业发展倡议贡献单位P2 P9 P15 P28 P30目录IMT-2020(5G)推进组于2013年2月由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联合推动成立,组织架构基于原IMT-Advanced推进组,成员包括中国主要的运营商、制造商、高校和研究机构。

推进组是聚合中国产学研用力量、推动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研究和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主要平台。

1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5GAA5G 汽车协会(5G Automotive Association )CA证书授权(Certificate Authority )C-ITS合作智能交通系统(Cooperative-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缩略语ITS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 )LTE 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 )MEC 多接入边缘计算(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 )OBU 车载单元(On Board Unit )RSU 路侧单元(Road Side Unit )2IMT-2020(5G)推进组C -V 2X 白皮书1. C-V2X 内涵车用无线通信技术(V e h i c l e t oEverything, V2X)是将车辆与一切事物相连接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其中V代表车辆,X代表任何与车交互信息的对象,当前X主要包含车、人、交通路侧基础设施和网络。

V2X C-V2X 概述交互的信息模式包括:车与车之间(Vehicle to Vehicle,V2V)、车与路之间(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V2I)、车与人之间(Vehicle to Pedestrian, V2P)、车与网络之间(Vehicle toNetwork, V2N)的交互,如图1.1所示。

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信息通信)

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信息通信)
车载无线通信系统标准主要包含车载无线设备技术要 求和检测方法,车载窄带语音通信设备传输性能要求和测试 方法,车载无线通信接口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车载通信终 端与手持终端互联规范等。
3. 通信业务与应用技术标准
10
车联网产业相关的业务与应用包括效率出行类应用、主 动安全类应用、信息通信平台类应用、车载紧急救援应用、 信息共享和使用、基础数据和云服务等。通信业务与应用技 术标准主要规定具体服务产品和系统在联网以及互联互通 时对公共通信网的功能要求、性能要求以及对应的试验方法 等。例如,针对效率出行类制定智能运输系统中道路信息结 构化和交互数据集标准;针对主动安全类应用开展基于网联 式的主动安全通信性能和自动驾驶技术通信性能要求和测 试方法;针对信息通信平台制定车载服务平台接口技术要求 及测试方法、平台与车载终端信息交互(OTA 技术等)技 术要求及测试方法等标准;车载紧急救援通信系列标准主要 面向车辆遇到突发状况采取紧急救援是对通信网要求开展 的标准化,包括紧急救援应用通信功能模型、网络架构、通 信业务流程、接口、紧急信息采集、消息格式等内容,涉及 网络业务平台、承载网络及通信设备的功能和性能要求;信 息共享和使用包括车联网产业数据共享与开放相关要求等; 制定基础数据和云服务平台的参考架构、公共服务数据开放 共享与流通等。
1
一、 车联网产业(信息通信)标准体系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 党的十九大精神,加速推进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发挥 标准的基础性和引导性作用,促进车联网技术和产业发展, 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高度融合,以满足研发、测试、示范、 运行等需求,推动汽车网联化技术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带动整车制造、汽车电子等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建立跨行业、 跨领域、适应我国技术和产业发展需要的车联网信息通信标 准体系。 (二)基本原则 立足国情,统筹规划。结合我国信息通信技术和产业 发展的现状及特点,发挥政府主管部门在顶层设计、组织协 调和政策制定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制定政府引导和市场驱动 相结合的标准体系建设方案,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车联网信 息通信标准体系。 基础先立,急用先行。科学确定车联网信息通信标准 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加快基础、共性和关键技术标准的研 究制定;考虑行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应用需求,合理安排技术 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进度,加快推进急需标准项目的研究制定。

车联网应用,解决方案

车联网应用,解决方案

车联网应用,解决方案篇一:浅谈车联网技术发展与应用前景浅谈车联网技术发展与应用前景自20XX年国际电信联盟发表了《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年度报告,向世界宣告物联网时代即将到来。

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另一个新型概念——车联网应运而生。

在上海世博会通用汽车的“车联网——网联城市智能交通”专题论坛上,各界专家深入分析并论证了车联网相关技术的发展及其对未来城市交通模式的全新改变,广泛看好车联网的发展前景,认为车联网是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

1 车联网概述车联网的概念车联网是装载在车辆上的电子标签通过无线射频等识别技术,实现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所有车辆的属性信息和动、静态信息,进行提取和有效利用,并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所有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提供综合服务。

车联网将继互联网、物联网之后,成为未来智能城市的另一个标志。

车联网的特点“车联网”时代的智能汽车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车与车之间能够保持相对固定的距离,可以实现零碰撞;第二,车与车之间的组队是随机进行的,根据车主的目的地,通过GPS 定位和车辆之间的自动沟通,车与车之间可以临时组队或离队,提高交通效率。

2 车联网实现的条件具备一定的技术基础车联网是基于汽车标准信息源技术,而此项技术又是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开发的涉车信息资源的应用技术。

RFID 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

在实际应用中,就是通过车辆收集处理,并共享大量信息,让车与车、车与道路的行人和自行车,以及车与城市网络互相联结,从而实现更智能更安全的驾驶。

目前,我国已经实施了车辆射频电子标签自动识别系统。

上海世博会上汽集团——通用汽车馆展示了城市概念车EN-V车型,这款车的自动驾驶电气化,车联网概念将把人类带入零排放、零交通事故的未来汽车时代。

5G应用创新发展白皮书

5G应用创新发展白皮书

目录IMT-2020 (5G)推进组5G应用创新发展白皮书1 5G融合应用发展态势2 第二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项目洞察3 十大重点应用领域分析4 5G融合应用的挑战与发展建议5 主要贡献单位P1 P5 P15 P46P4815G融合应用发展态势1.1 全球多个国家加速推进5G应用全球5G应用整体处于初期阶段。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监测,截至9月30日,全球135家运营商共进行或即将进行的应用试验达到391项。

AR/VR、超高清视频传输(4K或8K)、固定无线接入是试验最多的三类应用。

在行业应用中,车联网、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受到广泛关注。

整体来看,全球5G 应用整体处于初期阶段,主要应用场景是增强型移动宽带业务,行业融合应用仍在验证和示范中。

美国家庭宽带成为最受关注的5G应用之一。

美国四大移动运营商全部商用5G,在若干个重点城市推出服务,覆盖城市重合度高,相继推出5G固定无线接入的服务;在工业互联网方面,AT&T正在探索基于4K视频的安全监测、AR/VR员工培训及定位服务;与此同时,美国也在尝试5G与VR/AR用于医疗领域,帮助临终患者减少慢性疼痛和焦虑等。

FCC通过采取一些举措促进5G技术向精准农业、远程医疗、智能交通等方面的创新步伐,如设立204亿美元的“乡村数字机遇基金”等。

韩国出台5G战略,引领5G用户发展。

韩国“5G+”战略选定五项核心服务和十大 “5G+”战略产业,其中五项核心服务是:沉浸式内容、智慧工厂、无人驾驶汽车、智慧城市、数字健康。

在商用进展方面,韩国运营商针对VR、AR、游戏推出基于5G的内容和平台活动。

截至2019Q3,韩国5G用户数超过300万,占据全球5G商用大部分市场份额。

韩国用户发展速度快主要得益于运营商加速建网,手机高额补贴,内容应用丰富,提速不提价。

欧盟5G应用涵盖工业互联网及其他多种应用场景。

欧盟于2018年4月成立工业互联与自动化5G联盟(5G-ACIA),旨在推动5G在工业生产领域的落地。

智能驾驶行业:智能驾驶计算芯片性能评测标准化白皮书

智能驾驶行业:智能驾驶计算芯片性能评测标准化白皮书

2023.9目录一、智能驾驶计算芯片产业现状 (3)1、国内外智能驾驶计算芯片发展情况 (3)2、智能驾驶计算芯片应用需求 (7)3、智能驾驶计算芯片标准需求 (8)二、智能驾驶计算芯片标准与评测 (9)1、智能驾驶计算芯片国内外政策和标准现状 (9)2、智能驾驶计算芯片性能评测标准 (11)3、智能驾驶计算芯片标准典型应用案例 (16)三、总结与展望 (28)四、参考文献 (29)一、智能驾驶计算芯片产业现状汽车产业正在被人工智能技术重构。

如同蒸汽机之于工业革命的意义,智能驾驶已经成为人类社会自发明汽车以来的一大颠覆性创新,持续推动汽车产品、整车市场格局和产业链变革,而数据和算力是驱动汽车智能化加速的两大动力。

关于智能驾驶发展的趋势,业内普遍认同的观点是:智能驾驶汽车将在2025年前后开始一轮爆发式增长。

智能驾驶汽车在传统驾驶的电子电气架构基础上,引入基于智能驾驶芯片的智能驾驶模块,搭载各类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了现代通信、网络和计算技术,使得车辆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从而大大提升驾驶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未来,汽车将从最常用的交通工具变成最大的智能终端,具备高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特征,传统汽车企业势必将重新定义和塑造自身的商业模式,传统汽车行业的市场也将向芯片厂商、互联网科技公司、造车新势力等逐步打开,生态格局不断走向开放。

1、国内外智能驾驶计算芯片发展情况——车载计算芯片成为行业竞争热点,国内外企业竞相发力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汽车市场的逐渐开放,作为汽车智能化的核心,智能驾驶芯片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日益瞩目,市场也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态势。

除了传统的汽车制造商,科技公司也开始在智能驾驶芯片市场布局。

例如,英伟达的智能驾驶芯片“Drive”已经被包括奔驰、特斯拉和沃尔沃在内的多家汽车制造商采用。

此外,谷歌旗下的Waymo、苹果、百度和滴滴也都在智能驾驶芯片领域进行了大量尝试。

《迈向5G-C-RAN:需求、架构与挑战》白皮书

《迈向5G-C-RAN:需求、架构与挑战》白皮书

迈向5G C-RAN:需求、架构与挑战Toward 5G C-RAN: Requirements, Architecture and Challenges目录前言 (1)1需求 (2)1.1灵活的无线资源管理需求 (2)1.2空口协调和站点协作需求 (2)1.3功能灵活部署及边缘计算的需求 (2)1.4增强网络自动化管理的需求 (3)25G C-RAN的概念 (4)2.1C-RAN的基本概念 (4)2.2C-RAN产业推进目标 (7)3关键技术的考虑 (9)3.1无线可编排技术 (9)3.2无线协议栈功能 (10)3.3虚拟层能力提升 (11)3.4设备形态的思考 (12)4总结 (14)缩略语 (15)参考文献 (17)致谢 (18)前言自从2009年,中国移动首次提出C-RAN概念,已有7年。

期间中国移动一直保持着每隔几年发布一个版本的C-RAN白皮书,向业界通报C-RAN进展并呼吁业界共同参与C-RAN的研发。

这期间,中国移动始终坚定不移地在推进C-RAN集中化部署和协作化技术在现网中的应用,并研究无线云网络,为最终实现无线通信网的“Open & Soft”的目标而奋斗。

自从中国移动的网络进入4G时代,前传网络对传输资源消耗过高而相对应传输资源有限的网络现实,使得C-RAN在中国移动网络的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其发展也相对迟缓。

而从2014年起,通过引入无源波分设备WDM(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ing)和CPRI(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压缩技术,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前传网络的光纤资源消耗过多的问题。

继而,在2015年至2016年年中,中国移动在一年的时间内发起了多省的C-RAN规模部署的验证工作。

通过福建、江苏、安徽三省的规模部署和长期运维验证,不仅证明了C-RAN组网方式在综合成本、无线协作化抗干扰、降低能耗等方面优势明显,也证明了C-RAN采用无源WDM(彩光)传输方案的10站以下的小规模集中,降低了对机房的配电、空间、可靠性等要求,通过长期运维,在运维难度、故障率等都未明显上升。

FTTR新一代家庭千兆全光组网白皮书

FTTR新一代家庭千兆全光组网白皮书

白皮书0711*******.1网线组网2.2无线组网2.3电力线组网2.4光纤组网2.5方案对比FTTR解决方案131414151516171718181818193.1FTTR方案的构成3.1.1主光猫3.1.2从光猫3.1.3家庭光网络3.1.4云端管理平台3.2FTTR方案的特点3.2.1高带宽:真千兆到房间3.2.2好体验:无缝漫游、无感知切换3.2.3智运维:网络可视可管3.3FTTR可成为家宽业务增长的重要推动力3.3.1FTTR为家宽业务建立起用户体验优势3.3.2FTTR是支撑家庭创新业务的重要网络基础034.3施工指南4.3.1暗管施工方案4.3.2明线施工方案(PVC透明防水贴)4.3.3光缆面板安装4.4验收指南2323242626FTTR商业模式与产业生态3737396.1后装与前装商业模式6.2产业生态建设总结与展望39FTTR实践案例27272933355.1大平层:某248㎡大平层FTTR改造实例5.2复式:某320㎡二层复式FTTR改造实例5.3别墅:某200㎡三层别墅FTTR改造实例050607通信网络是信息基础设施的根基,光纤宽带是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只有无线通信与光纤宽带并驾齐驱,5G与F5G协同,才能为大数据、云计算、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保驾护航。

目前,5G无线通信建设如火如荼,光纤宽带网络也进入F5G时代,呈现出全光联接、超高带宽、云网融合、智能化和极致体验等发展趋势。

放眼全球,光纤接入已成为固定宽带网络建设的主流,光纤到户渗透率全球平均水平已达到65%。

近年来,我国的光纤宽带发展持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据工信部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通信业经济运行情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数据基础设施新技术基础设施数据安全设施区块链人工智能融合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能源互联网车联网和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水利设施智慧环保设施智慧市政设施智慧医院智慧学校智慧健康养老基础设施卫星互联网光纤宽带和骨干网物联网5G 数据中心云计算/智能计算/边缘计算大数据基础设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1.3家庭网络问题影响体验,业务呼唤“真千兆”人们不断提升宽带套餐是为了获得更好的上网体验,包括更高的网络速率,更好的网络覆盖。

智能路侧单元白皮书

智能路侧单元白皮书

目录摘要 (2)1 背景介绍 (3)2 RSU架构及功能 (4)2.1 基本功能和架构 (4)2.2 业务功能 (5)2.3 管理功能 (7)3 基本要求 (8)3.1 安全要求 (8)3.2 通信要求 (8)3.3 软件要求 (9)3.4 硬件要求 (9)3.5 性能要求 (11)3.6 可扩展性 (11)4 RSU应用案例和解决方案 (11)4.1 智慧路况监测 (11)4.2 车路协同自动驾驶 (12)4.3 辅助车辆进行高精度定位导航 (12)5 展望 (13)摘要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服务性行业。

以5G和C-V2X为代表的车联网技术正逐渗透到交通运输行业中,促进行业变革和产业升级,实现智慧交通,满足人们对于安全出行、高效出行以及绿色出行的美好愿望。

目前基于车联网的技术标准规范已基本制定完成,产业链条初步完善,各地也涌现出一批车联网测试和示范基地,并开始探索车联网的运营和商业模式。

中国联通深度布局基于5G+C-V2X的智慧交通产业发展,聚焦“智慧道路+智能驾驶+智能管控”的车路协同一体化交通体系,通过技术创新、产品研发、业务推广以及产业合作,打造面向智能交通的车联网落地应用。

在此背景下,中国联通制定“车路+智慧交通”系列白皮书。

此白皮书为中国联通针对智能路侧单元制定的技术规范,期望能对车联网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1 背景介绍随着车联网业务的普及,V2X的车联网业务模式已经被广大车主所接受;通过运营商网络,车辆用户的基础通信、在线导航和在线娱乐的需求已经得到极大的满足;在此基础之上,对于车辆的自动控制驾驶能力的提升,道路交通环境的优化和节能减排的需求逐步上升为车辆用户当前急迫的行车需求。

目前车辆主要通过ADAS系统提升自身的感知能力,以适应行车道路的变化;但是受成本技术等限制,ADAS系统在恶劣天气等极端情况下的有效性将大幅下降。

基于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而来的LTE-V2X技术,增强了车与车之间以及车与道路基础设施之间的交互能力,可以提供比ADAS技术更为广阔的行车业务场景,并能配合ADAS技术提升行车道路感知的可靠性。

《中国IPv6发展状况》白皮书().doc

《中国IPv6发展状况》白皮书().doc

《中国IPv6发展状况》白皮书()中国中国IPv6发展发展状况状况推进IPv6规模部署专家委员会7月前言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未来五到十年我国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总体目标、路线图、时间表和重点任务,是加快推进我国IPv6规模部署、促进互联网演进升级和健康创新发展的行动指南。

《行动计划》发布以来,政府部门、中央企业、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企业、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科研机构等积极响应,纷纷制定具体的落地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加快IPv6升级改造,我国IPv6规模部署工作呈现加速发展态势。

为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我国IPv6发展情况,按照《行动计划》中“全面监测和深入分析互联网网络、应用、终端、用户、流量等IPv6发展情况”和“定期开展企业、行业、区域应用情况评测”的具体要求,推进IPv6规模部署专家委员会组织相关各方,研究制定了我国IPv6发展情况的监测指标和监测方法,初步构建了国家IPv6发展监测平台。

经过8个多月的试行监测和统计,逐步完善并形成了比较成熟的IPv6发展监测体系和监测报告。

本白皮书主要从用户数、流量、基础资源、云端、网络、终端、应用等7个维度对我国IPv6发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力求全面、准确反映我国IPv6发展状况,为持续有效推进IPv6规模部署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撑。

本白皮书在调查研究、数据采集、统计分析、编制发布过程中,得到了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的大力指导,得到了产学研用各方的大力支持,在此对给予指导和支持的部门及相关各方表示衷心的感谢!推进IPv6规模部署专家委员会7月目录摘摘要要1第一章第一章IPv6用户数用户数.3第二章第二章IPv6流量流量.6第三章第三章IPv6基础资源基础资源.7第四章第四章云端就绪度云端就绪度9第五章第五章网络就绪度网络就绪度.11第六章第六章终端就绪度终端就绪度13第七章第七章应用可用度应用可用度16附附录录IPv6监测指标体系监测指标体系.191摘要《行动计划》发布以来,我国IPv6规模部署工作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取得了积极进展。

车联网网联自动驾驶白皮书

车联网网联自动驾驶白皮书

车联网白皮书(网联自动驾驶分册)前言车联网是汽车、电子、信息通信、交通运输和交通管理等行业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是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汽车、交通等行业应用的重要体现。

自动驾驶是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发展的核心应用,也是车联网部署发展的核心服务。

我国在车联网技术创新、应用实践、产业生态构建等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将有利于探索实现一条具有我国特色的网联自动驾驶发展路径。

本文聚焦车联网支持实现自动驾驶应用,从“协同感知、协同决策、协同控制”等不同环节,重点研究分析网联需求、典型应用场景、体系架构和核心关键技术。

在此基础上,总结提炼网联自动驾驶发展面临的挑战,包括技术融合、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商业运营等方面。

最终以协同发展总结全文,希望我国能抓住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坚持网联自动驾驶的协同发展路径,影响形成全球广泛认同。

目录一、网联自动驾驶的内涵 (1)二、网联自动驾驶的需求及典型应用 (2)(一)单车智能自动驾驶发展现状 (2)1.单车智能自动驾驶应用尚未成熟 (2)2.单车智能自动驾驶仍面临诸多风险 (3)(二)单车智能自动驾驶的挑战和网联需求 (4)1.环境感知的挑战和网联需求 (4)2.计算决策的挑战和网联需求 (5)3.控制执行的挑战和网联需求 (6)(三)网联自动驾驶的典型应用 (7)三、网联自动驾驶的技术体系架构 (10)(一)网联自动驾驶的技术体系视图 (10)1.全局视图下的网联自动驾驶技术体系 (10)2.智能网联汽车视角下的网联自动驾驶技术体系 (12)3.信息通信视角下的网联自动驾驶技术体系 (13)4.交通与交管视角下的网联自动驾驶技术体系 (14)5.网联自动驾驶技术体系的三向视图 (15)(二)网联自动驾驶的协同关键技术 (17)1.车载视觉感知关键技术 (17)2.车载激光雷达感知关键技术 (18)3.车载毫米波雷达感知关键技术 (18)4.感知融合关键技术 (19)5.网联无线通信(C-V2X)关键技术 (19)6.多接入边缘计算(MEC)关键技术 (20)四、网联自动驾驶的挑战 (22)五、网联自动驾驶的协同发展政策现状和展望 (25)(一)美欧日等发达地区或国家持续布局自动驾驶 (25)1.美国政府、产业在网联路径选择上存在差异性考虑 (25)2.欧盟战略高度重视智能化和网联化的协同发展 (26)3.日韩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希望抢占商业化普及先机 (26)(二)我国协同发展环境加速形成 (27)1.协同发展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27)2.应用示范,助力网联自动驾驶技术与产业成熟 (29)(三)网联自动驾驶协同发展展望 (31)附录:缩略语 (34)图目录图1 基于智慧基础设施和边缘计算的不停车汇入 (9)图2 网联自动驾驶的体系架构 (11)图3 智能网联汽车视角下的网联自动驾驶技术体系 (12)图4 信息通信视角下的网联自动驾驶技术体系 (13)图5 交通与交管视角下的网联自动驾驶技术体系 (14)图6 网联自动驾驶技术体系的三向视图 (15)图7 MEC 与C-V2X 融合系统的多层系统架构 (21)表目录表1 网联自动驾驶的典型应用场景 (7)一、网联自动驾驶的内涵自动驾驶是车辆作为运载工具智能化、网联化发展的核心应用,也是车联网、智慧交通产业发展的核心应用服务。

物联网安全白皮书

物联网安全白皮书

物联网安全白皮书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高效。

然而,随着物联网设备的普及,物联网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因此,本文将介绍物联网安全白皮书,并阐述物联网安全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一、物联网安全的挑战1、设备安全性差物联网设备的安全性是物联网安全的基础。

然而,目前很多物联网设备的安全性非常差,存在很多漏洞和缺陷,容易被攻击者利用。

攻击者可以利用这些漏洞,控制物联网设备,进而进行恶意操作,如窃取数据、破坏系统等。

2、网络安全性低物联网设备之间需要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但是目前很多物联网网络的安全性非常低。

攻击者可以通过网络嗅探、中间人攻击等方式,获取物联网设备之间的通信数据,进而窃取数据或进行恶意操作。

3、数据安全性不足物联网设备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中可能包含用户的个人信息和敏感数据。

如果数据的安全性不足,攻击者可以通过窃取数据或进行数据篡改等方式,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或破坏数据的完整性。

二、物联网安全的应对策略1、加强设备安全性为了提高物联网设备的安全性,厂商应该加强设备的硬件和软件安全性。

例如,厂商可以在设备中加入安全芯片或加密模块,保证设备的身份认证和数据加密。

厂商还应该定期更新设备的固件和软件,修复已知的漏洞和缺陷。

2、提高网络安全性为了提高网络的安全性,用户应该选择可信的物联网平台和服务商,并使用安全的网络连接方式。

例如,用户可以使用VPN或SSL等加密连接方式,保证网络通信的安全性。

用户还可以使用防火墙、入侵检测和防御系统等安全设备,防止网络攻击和嗅探。

3、数据安全性保护为了保护数据的安全性,用户应该对数据进行加密和备份。

例如,用户可以使用对称加密或非对称加密等加密算法,保证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

用户还可以定期备份数据,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三、总结物联网安全是物联网发展的重要保障。

为了应对物联网安全的挑战,用户应该加强设备安全性、提高网络安全性并保护数据安全性。

中国移动中低速物联网业务白皮书

中国移动中低速物联网业务白皮书
5.1 加强业务研究,推动应用规模落地 5.2 立足产业发展,补齐产业短板 5.3 拓展商业模式,促进多方互利共赢
中国移动中低速物联网业务 白皮书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5 26 26
04
中国移动中低速物联网业务 白皮书
概述
01 概述
1.1 中低速物联网通信技术概述
根据Machina Research预测,2025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将达到270亿,其中,蜂窝物 联网的连接总规模有望超过50亿,而中低速物联网有望占据蜂窝物联网总体连接规模的 90%,承载绝大部分蜂窝物联网业务应用。为满足中低速物联网应用(下行10Mbps以 内,上行5Mbps以内)的发展需求,多种不同网络制式的物联网技术已经涌现并应用。
05
05 05
07
07 08 08 08 09 10 10 11 11
12
12 13 14 15 16
03
目录
04
典型应用案例
4.1 工业联网宝 4.2 纺织设备监控 4.3 智能断路器 4.4 智能POS机 4.5 二维码收款播报 4.6 共享充电宝 4.7 智能两轮电动车安全方案
05
总结及展望
中国移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通过加强网络覆盖、提升网络质量、增强终端和平台 核心能力、推动NB-IoT和LTE Cat.1模组价格降低、促进生态建设、完善客服保障等一系 列措施,全面实现中低速网络及服务领先。然而,受限于NB-IoT商用时间不长、LTE Cat.1网络服务刚起步,中低速物联网应用还未能遍地开花。当务之急是加深业界对中低速 物联网业务的认识,加速在垂直行业的应用落地。
编写组成员:(排名不分先后)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罗达、李宜铮、范晓晖、肖善鹏 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 龚勇、郑康伟、梁小华、潘丽华、孙茂、孙健、邱江、薛少杰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章雪萍、王国平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李兴伟、黄凯、汪志君 北京紫光展锐科技有限公司 谭舒、王静、李旭 翱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王鹏、冯子龙、刘俊伟 北京北科驿唐科技有限公司 曾永平、夏卫东 浙江正泰仪器仪表有限责任公司 丁振、柳宏宇、林子野 深圳猛犸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陈俊 广州致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王智、张培、唐晓阳 鑫美地(成都)科技有限公司 侯庆全、陈袁华 广云物联网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陈骏腾、庄树津 厦门四信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张志坤、陈敏、温海平 深圳搜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伍艳华 云码智能(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李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