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白皮书
智能网联汽车

智能网联汽车一、定义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智能网联汽车定义为,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X(人、车、路、后台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的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和执行等功能,可实现安全、舒适、节能、高效行驶,并最终可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这就是我们联合国内专家得出的定义,这里我们称之为ICV。
对于智能网联汽车的分级,欧洲、美国也各有各的分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出五级,一级叫驾驶资源辅助阶段DA,第二级是部分自动化阶段PA,第三级是有条件自动化阶段CA,第四阶段是高度自动化阶段HA,最后阶段就是完全的自动化叫FA,这个和英文缩写也是对应的。
研究表明,先进驾驶辅助(ADAS)、车-车/车-路协同(V2X)、高度自动驾驶等车辆智能化、网联化技术,可减少汽车交通安全事故50%~80%,提升交通通行效率10%-30%,同时极大的提高驾驶舒适性。
“车联网”与“网联车”等概念辨析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发展大潮的到来,“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等概念被反复提及。
“车联网”与“智能网联汽车”的准确定义是什么?他们与“智能汽车”、“智能交通”的相关关系又是如何?在本文的开篇,有必要对上述概念进行一些梳理。
车联网(Internet of Vehicles)概念引申自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实际上是一个国人自创的名词,与其意义对应的英文词汇包括Connected Vehicles、Vehicle Networking等。
国内曾经将“车联网”与“远程信息服务”(Telematics)等同,将车辆看作一个简单的信息收发节点,只看到了车联网在提供信息服务领域的作用,这是对车联网的片面理解。
实际上,现代汽车电子电器系统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复杂的车内网络系统,同时在车与车、车与路侧设施、甚至车与行人及非机动车之间也可以通过专用短距离通信构成移动自组织车际网络。
2023-智能网联汽车产品测试评价白皮书-1

智能网联汽车产品测试评价白皮书随着智能互联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网联汽车成为了未来汽车行业的一大趋势。
然而,新技术的应用也给汽车行业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如何保障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便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已经联合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产品测试评价白皮书》,这份白皮书提供了一系列测试评价方案,从而更好地保证智能网联汽车的质量。
第一步:测试评价流程白皮书中确定了智能网联汽车产品测试评价的流程,包括产品类型确认、测试策略制定、产品测试实施、测试数据分析与处理、测试结果评价。
通过以上流程,可以全面系统地对智能网联汽车产品进行测试,从而保证它的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
第二步:测试项目在测试实施阶段,白皮书确定了智能网联汽车测试所需的各项测试项目,主要包括通信性能测试、驾驶辅助性能测试、安全性能和可靠性测试等。
这些测试项目可以评估智能网联汽车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驾驶体验。
第三步:测试评价指标为了更准确地评价智能网联汽车的各项性能指标,白皮书特别列出了测试评价指标,包括通信性能、车辆控制性能、驾驶辅助性能、安全性能和可靠性等多个方面。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测试人员更全面地评估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质量。
第四步:测试评价标准最后,在对智能网联汽车进行测试评价的过程中,白皮书中也对测试评价标准进行了详细规定。
这些标准主要是从汽车技术、质量和用户需求等多个方面出发,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制造商、测试机构和用户提供了统一的测试评价标准,从而保证了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总之,《智能网联汽车产品测试评价白皮书》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测试评价方案,为保障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信在未来的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这份白皮书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实用类文本阅读:智能网联汽车(有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材料一:智能网联汽车是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车、路、人、云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可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行驶,并最终可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智能网联汽车包括智能化与网联化两个层面。
智能化方面,国际上通常采用L1—L5五个等级的分级方法。
L1级是指系统执行转向和加减速中的某一项操作,其他驾驶操作都由人完成;L2级是指系统同时执行转向和加减速操作,其他驾驶操作都由人完成;L3级是指在部分工况下,系统完成所有驾驶操作,但根据系统请求,驾驶员需要提供适当的干预;L4级是指系统完成所有驾驶操作,特定环境下系统会向驾驶员提出响应请求,驾驶员可以对系统请求不进行响应:L5级就是完全的无人驾驶状态。
智能网联汽车将大幅度降低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提高交通效率,节约能源和减少排放,解放驾驶员,改善社会环境,提高经济效率。
智能网联汽车对驱动国家创新发展也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9年3月28日)材料二:2018年10月18到21日,“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在京举行,诸多互联网巨头高管马化腾首先谈到腾讯近日宣布的拥抱产业互联网的战略转型,其中汽车产业是一大重点。
在上月获得北京自动驾驶车辆路测牌照后,腾讯希望未来为实现人与各种车载服务的智能连接提供更多开放合作平台。
李彦宏表示,百度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战略布局已久,2013年已成立自动驾驶研发团队改革汽车产业。
2018年7月,阿波龙迷你巴士,即无人驾驶巴士车落地后,“安全第一”仍是重点强调的铁律。
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结合汽车发展历史谈到了汽车的出现改变了城市形态。
相比之下,王坚认为当前人们更需要注重道路基础设施的变革,并利用汽车智能解决汽车带来的城市资源消耗问题。
他希望智能网联汽车出现后,结合杭州城市大脑案例和经验,能够高效挖掘城市道路等资源,降低资源消耗,提高出行效率。
自动驾驶安全第一白皮书_自动驾驶可靠性领域

层面需要统一的法律框架 可为自动驾驶系统规范提供基础法律框架 这将为国家公路交通安 全管理局 NHTSA 制定新的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 FMVSS 提供基础
各国政府都有需求分析各自的汽车立法现状 以理解需要根据自动驾驶系统调整的领域 这样将促进和实现不同级别的自动驾驶系统的大规模量产 特别是促进对近期可量产的 SAE L3 和 L4 级技术的安全监管
14
此 本出版物试图将该标准扩展至 L3 和 L4 应用 上述标准相互补充 可主要用于定义自动 驾驶系统的设计风险 使工程团队设计出各种安全机制并增强自动驾驶系统的预期功能 以降 低所识别的风险
现有标准并没有解决自动驾驶系统中一些最棘手的问题 例如人工智能的安全保障 相关 的算法来自于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领域 参见附录 B 人为因素和心理学 以及作为自动驾 驶系统输入的传感器的技术能力等 尽管如此 应分析与安全相关的用例 以确保必要的安全 水平 这些分析系统地评估了预期用途和可预见的误用可能产生的危害的功能说明 除了安全 的设计和开发过程 系统评估还从验证到确认逐步迭代 包括专家评估 安全分析和试验 根 据其范围的不同 这一过程可采用多种标准
可靠性的系统开发
基于可靠性的系统能力
要素
能力的目的 原则对照 <->能力
通用示例 能力对照<->要素
图2: 可靠性的系统开发
通用体系结构
将要素连接到通用逻辑体系结构
12
2�1 由可靠性推导自动驾驶能力要求
由可靠性推导自动驾驶能力时 首先概述了适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的各国的法律框架 以确 定在 12 条原则以外的能力要求 这些能力同时涵盖了功能安全和应对人为因素的 SOTIF 安 保性作用于逻辑和技术架构 并为这两者提供输入要求 由于目前没有关于汽车信息安全的立 法或国际标准 因此本节提供了有关信息安全方法和措施的建议
智能网联汽车(车联网)知识考试卷(含答案)【可编辑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智能网联汽车(车联网)知识考试卷II一、填空题(每空0.5,共50分)1.智能网联汽车,是搭载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人、路、云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实现安全、舒适、节能、高效行驶,并最终可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2.V2X设备包括2大部件,分别为OBU(车载单元)和RSU(路侧单元),前者安装在车端,后者安装在路侧。
3.我国汽车工程学会牵头制定的LTE-V2X标准定义了5大类V2X消息,分别是BSM 、RSM、RS I、SPAT 、MAP。
4.在大多数的车联网应用场景中,通常需要通过多种技术的融合来实现精准定位,包括GNSS定位、无线电定位、惯性测量单元、传感器以及高精度地图等。
5.GNSS定位是自动驾驶最基本的定位方法。
6.车联网主要涉及三大业务应用,包括交通安全类、交通效率类和信息服务类应用。
7.目前室外的定位技术以实时动态差分技术(RTK定位)为主;在室外空旷无遮挡环境下可以达到厘米级定位。
8.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 GNSS)包括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分别是:全球定位系统(GPS)、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伽利略系统(GALILEO)和北斗系统(BDS)9.车联网中常见的结构数据序列化格式包括Protocol Buffer 和XML、JSON 等。
10.C-V2X 和DSRC是目前业界主流的两种车联网标准。
11.C-V2X两种制式。
12.C-V2X在接入控制和资源调度方面,支持两种资源调度方式,分别为:基站调度方式(mode3)和终端自主资源选择方式(mode4)。
13.3GPP Rel-15标准中对LTE-V2X直通链路进行了增强,增加了包括多载波操作、高阶调制(64QAM)、发送分集和时延缩减等新技术特性。
14.为促进智能网联汽车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满足车联网等使用无线电频率的需要,2018年工信部发布规定,我国C-V2X直连通信使用的频段范围5905 MHz ~5925 MHz。
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技术风险识别分析和解决措施

能智造与信息技术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技术风险识别分析和解决措施王思涵李溳杨陆峰(沙龙智行科技有限公司北京100000)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智能网联汽车信息系统安全技术风险识别、分析和解决建议展开深入研究,阐述了智能网联汽车可能面临潜在的信息安全风险,针对其风险,进行信息系统安全技术风险评估,并提出核心的信息安全合规建议。
由于诸如《汽车整车信息安全试验方法技术要求》《智能网联汽车整车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识别》等智能网联汽车相关国家标准和汽车行业标准仍在制定中,因此,本文的主要作用是支持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技术研发和应用、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测试规范制定,同时,在信标委和汽标委的相关标准发布之前,为企业提供相关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汽车信息安全合规风险评估汽车数据安全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22)03(b)-0110-03在新兴技术与产业融合创新中,智能网联汽车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且汽车已经不再是孤立的单元,逐渐成为各个系统的重要载体和节点,尤其是智能交通系统、智慧能源系统和智慧城市系统,一定程度上将其视为可移动智能网络终端。
在人工智能和信息通信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出现各种智能网联汽车与外界交互的手段。
比起传统汽车几乎完全封闭的通信环境,智能网联汽车在向互联网敞开大门的同时,实现大量的网联增值服务,极大可能出现人身伤亡、财产损失、企业名誉受损、国家重要数据泄露等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因此,高度重视智能网汽车信息系统安全问题,充分识别到各种可能发生的信息安全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护势在必行。
1智能网联汽车面临的信息安全威胁和风险1.1信息安全定义以及信息安全、功能安全、硬件安全的区别和关系首先,需要清楚信息安全、功能安全以及硬件安全的区别和关系。
ISO26262将功能安全定义为避免因电气/电子故障而导致的不合理风险,其中,硬件安全是功能安全保护对象的一部分。
协同创新 推进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

协同创新推进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
杨顺;秦义勇
【期刊名称】《上海信息化》
【年(卷),期】2024()1
【摘要】近年来,随着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世界各国纷纷加
速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及应用落地。
我国高度重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
自2016年启动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建设以来,北京、上海、深圳、重庆、广州、无锡等地政府因地制宜推出相关政策、展开实践探索,迄今已累计开放超过2
万公里测试道路,发放测试牌照超过3000张。
然而面对政策法规滞后于行业发展、核心零部件长期依赖进口、关键开发工具被国外垄断及自动驾驶车辆路权、人机共驾伦理等方面的问题,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应如何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建设应
用场景、建立核心优势?
【总页数】5页(P23-27)
【作者】杨顺;秦义勇
【作者单位】上海淞泓智能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重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河南省智能汽车产业r——对河南省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建议
2.人工智能时代的智能网联汽车法律规制——评《智能网联
汽车协同决策与规划技术》3.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发布《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白皮书》4.以车路协同和互联互通为先导抓手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关键技术

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关键技术摘要:随着我国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是当今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无论是传统的汽车公司,还是新兴的高技术公司,都在顺应时代的发展,加速行业的发展。
在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文章首先介绍了近年来国内的智能网联车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安全措施。
希望今后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能够快速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关键技术引言: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汽车工业逐步融入到了电子、信息、安全等领域,从而促进了汽车的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汽车的功能和性能得到了进一步地改善,从而使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
但是,凡事都有好有坏,人们在享受到智能网联汽车带来的便利和高效率的同时,也面临着信息安全方面的问题。
所以,有必要将目前的信息安全问题与智能网联车辆的相关研究者联系起来,并对其进行深入地探讨,以完善其技术,确保其在驾驶过程中的安全性。
1.智能网联汽车面临的安全隐患尽管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趋势与时代潮流相一致,但是它在发展的过程中却有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那就是安全问题。
汽车是一种交通工具,它在日常运行中会遇到许多复杂的情况,这些情况会影响到车辆的网络信息的交流与共享,从而对车辆的操纵造成极大的干扰。
同时,在数据交换与共享过程中,系统也会被入侵,并破坏正常的操作程序。
比如,如果黑客入侵了车辆的控制系统,那么就会造成车辆的减速、刹车、发动机熄火、刹车等问题。
此外,在目前的智能网联车辆应用中,可以实现对车辆的远程非物理接触,实现对车辆的运行和停车进行全方位地遥控。
这意味着,黑客可以在没有钥匙的情况下,打开车门,打开后备箱,打开后视镜。
所以,目前的智能网联车辆在信息安全方面的保护还不够充分,使得车辆的自动安全行驶只是一种幻想,并不能保证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安全性。
具体安全问题如下:1.1车辆自身安全问题它的核心内容包括:应用程序、密钥安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白皮书(2016)》
顾问委员会
主任
李骏
委员
张进华 李克强 公维洁 李 斌 阚志刚 谢 飞 王 兆 李红建 刘法旺 陈晓东
编写贵珍 卢佐华 秦洪懋 吴新开 罗璎珞 刘 丁 彭建芬 李 磊 叶林华 刘建行 许 庆 胡满江 孙海鹏 冀浩杰 王朋成 周云水
前言
5.2 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30 5.2.1 网络传输安全 .........................................................................................30 5.2.2 网络边界安全 .........................................................................................32
智能网联汽车的未来发展态势十分明确,那么如何才能解决日益凸显的便捷性 与安全性之间的矛盾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作为物联网重要节点之一的智能网联汽车,具有十分显著的终端设备属性。智 能网联汽车内部包含了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融合了现代通信与网 络技术,能够实现车与 X(车、路、人、云等)的智能信息交换、共享,能够感知 周边复杂环境即时做出智能决策,帮助驾驶人员达成对智能网联汽车自身的协同控 制,并最终可替代人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的自动化智能驾驶。
早在 2015 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 2025》里,就已经将无人驾驶汽车作为 汽车产业未来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十三五”规划中更是提出要积极发展智 能网联汽车的目标。2017 年 4 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科技部联合印发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到 2020 年,要培育 形成若干家进入世界前十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智能网联汽车与国际同步发展;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车骨干企业在全球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智能网联 汽车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5.1 车辆安全防护技术 ............................................................................................26 5.1.1 可信操作系统安全 .................................................................................26 5.1.2 固件安全 .................................................................................................27 5.1.3 数据安全 .................................................................................................28 5.1.4 密钥安全 .................................................................................................29 5.1.5 FOTA ........................................................................................................30
目录
一、国内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 1 1.1 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发展态势 ......................................................................1 1.2 国内外车企信息安全现状 ..................................................................................2 1.3 国内外汽车信息安全标准规范现状 ..................................................................3
自从 1886 年第一辆汽车诞生以来,便捷性与安全性之间的矛盾就在愈演愈 烈。2015 年 7 月,“白帽黑客”查理·米勒(Charlie Miller)和克里斯·瓦拉塞克 (Chris Valasek)演示了如何通过入侵克莱斯勒公司 Uconnect 车载系统,以远程指令 方式“劫持”正在行驶中的 Jeep 自由光,并最终导致其“翻车”。一连串对智能网 联汽车的攻击破解,使得人们对其安全性画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而在 2017 年上 映的《速度与激情 8》里,黑客通过入侵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系统,控制上千辆 无人汽车组成了一支庞大的“僵尸车”军团,其超强的破坏能力不仅令人印象深 刻,更加速了人们对于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问题的深入审视。
有调查数据显示,2015 年中国乘用车销量达 2114.6 万台,预计到 2020 年销量 将达 2773.3 万台。2015 年中国智能驾驶乘用车渗透率为 15%,预计到 2019 年这一 数据将上升至 50%。而 2015 年中国智能驾驶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 353 亿元人民 币,预计到 2020 年中国智能驾驶市场规模将超过千亿人民币大关。
本白皮书将综合分析国内外智能网联汽车安全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解析智能 网联汽车所面临的安全威胁,提出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方法论,构建智能网联汽 车安全保障体系。并深入探讨智能网联汽车关键安全防护技术,绘制典型智能网联
汽车攻击路径图。希望白皮书的编撰能够为车联网与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发展提供 科学决策依据,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健康成长。
5.3 云平台安全防护技术 ........................................................................................33 5.3.1 云平台安全 .............................................................................................33
二、智能网联汽车面临的信息安全威胁和挑战 ............................................................. 6 2.1 车载终端节点层安全威胁分析 ..........................................................................7 2.1.1 终端节点层安全威胁 ...............................................................................7 2.1.2 车内网络传输安全威胁 ......................................................................... 11 2.1.3 车载终端架构安全威胁 .........................................................................12 2.2 网络传输安全威胁 ............................................................................................12 2.3 云平台安全威胁 ................................................................................................14 2.4 外部互联生态安全威胁 ....................................................................................15 2.4.1 移动 App 安全威胁 ................................................................................15 2.4.2 充电桩信息安全威胁 .............................................................................15 2.5 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威胁总结分析 ............................................................16
于 2017 年 6 月 1 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要求智能网联 汽车制造厂商、车联网运营商“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网络安全、稳 定运行,有效应对网络安全事件,防范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网络数据的完整 性、保密性和可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