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办研究生教育院校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论文]

合集下载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摘要: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所在。

本文结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特点,探索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着重讨论培养计划、课堂教学、专题研讨、企业实践以及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等环节的特点和实践策略,介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经验和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生教育;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根据2002—2010年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到2010年,全国在校研究生总数将达到硕士生120万,博士生15万,中国将成为名副其实的研究生教育大国[1-2]。

国家的信息化进程,带动了对计算机技术应用人才的需求,计算机技术应用人才需求量每年增加100万[3]。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人才资源库,而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计算机技术人才教育的核心所在。

针对浙江省区域经济的创新驱动和产业集聚等特征,近年来,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与机械工程学院进行了研究生联合指导培养方式的探索,依托浙江区域经济产学研合作,与中国科学院遥感研究所、地理研究所、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比利时鲁汶工程技术学院、瑞典布莱金厄工学院、IBM公司、杭州国家软件基地、杭州国家动画基地、杭州国家数字娱乐产业基地、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等在科研和联合培养研究生方面开展合作,结合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特点,提出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理念,进行了研究生创新能力教育模式实践探索,把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放在首位,努力培养能够引领、推动浙江乃至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算机技术精英人才。

1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常顺英研究员将研究生的创造性定义为:能够产生独特的、现实的、有社会价值产品的多种能力与优良人格特征的整合[4]。

它包括研究者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想象、创造性人格等,其中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因素。

没有创造性思维就产生不了创造性活动,更谈不上创造性成果,所以创造性的培养,关键在于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报告《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教师队伍是教育系统的中坚力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发展。

为了全面了解当前教师队伍的建设情况,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教学水平、师德师风、专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为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方式,结合实地观察,全面了解实际情况。

针对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教师,设计了不同的调研问卷和访谈提纲,以获取多方面的信息。

三、调研结果1. 教师队伍整体情况通过对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教师队伍整体规模适中,但仍存在一定比例的“中生代”教师,需要加强师资队伍的更新和补充。

2. 教学水平调研发现,大部分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但在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需要不断加强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与指导。

3. 师德师风在师德师风方面,大部分教师表现良好,但也有少数教师存在利用职权、违规收费等不良行为,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解决。

4. 专业发展调研显示,教师队伍对于专业发展的需求愈发迫切,需要更多的机会和平台来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四、建议与措施1. 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加强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激励政策。

2. 加强教师培训与指导,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3.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教师激励与约束机制,提高教师自律意识。

4. 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发展体系,为教师提供更多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五、结语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和教师本人共同努力。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希望能够为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措施,推动教师队伍建设迈上新的台阶,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研究生教育教学实践现状与问题分析

研究生教育教学实践现状与问题分析

研究生教育教学实践现状与问题分析研究生教育对于培养国家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在研究生扩招背景下,如何在数量增加的同时保证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质量,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以适应创新型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当前学界关注的一个难题。

本文以山东省JN大学为例对社会学专业的研究生教育教学实践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当前在研究生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

标签:研究生;教育教学;现状一、研究生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研究生教育也实现了历时性、跨越式的发展,无论在招生规模还是在招生类型上都有了很大的改革。

根据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数据的分析,从1995-2016年,我国研究生总共招收了660.8万人,2017年大约招生58万人,2018年大约招收了60万人,总计人数770.8万人,预计到2020年,这个数字还要有更大的突破。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的任务是提高质量。

在研究生扩招背景下,如何在数量增加的同时保证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质量,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以适应创新型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当前学界关注的一个难点问题。

本文以山东省JN大学社会学专业的研究生培养为例对研究生教育教学实践现状进行分析,以探讨当前在研究生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

山东省JN大学地处省会济南,属于省部共建学校,也是山东省重点建设大学。

其下属的二级学院社会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为山东省仅有的两个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之一,获得于2006年,并在2007年开始招生,迄今已经培养了10届毕业生。

从近三年学生的培养情况看,该校社会学专业的研究生有72%参加过校外学术交流活动,有34%参加过国际学术交流,研究生人均发表学术论文1.11篇,在基金立项和获奖方面的人数比例达100%。

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研究生创新研究能力如何提升的问题。

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3年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通知

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3年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通知

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3年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黑龙江省教育厅
•【公布日期】2013.09.09
•【字号】黑教研函[2013]385号
•【施行日期】2013.09.0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
正文
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3年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通知
(黑教研函〔2013〕385号)
各普通高等学校:
根据《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实施管理暂行办法》和省教育厅《关于申报2013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通知》(黑教研函〔2013〕154号)要求,经专家评审,共确定2013年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18项,其中哈尔滨工业大学高栋教授主持的《建立全面立体的博士生培养过程贯通管理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等31项获重点项目立项、东北林业大学陈广胜教授主持的《农林院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保荐机制及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等53项获一般项目立项、哈尔滨商业大学宁虹超主持的《研究生学术道德监督管理的法治化研究》等34项获指导项目立项。

现将评审通过的2013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名单下发给各有关高等学校,请各高校务必加强对项目开展的有效指导和经费的科学管理。

由于省里对上述项目的支持经费于明年才能拨付到学校,为了不影响教改项目的正常开
展,请各有关高校按照省里的资助标准给予先行支付。

附件:2013年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名单
黑龙江省教育厅
2013年9月9日附件。

研究生的导师培训总结报告

研究生的导师培训总结报告

研究生的导师培训总结报告1. 引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研究生教育作为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环节,其教育质量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实施者,其教学和科研能力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起着关键作用。

为了提高研究生导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各高校纷纷开展研究生导师培训活动。

本报告旨在总结本次研究生导师培训的主要内容、成效及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为今后研究生导师培训提供参考。

2. 培训内容本次研究生导师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培训邀请了教育教学专家,针对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趋势,讲解了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2 研究生教育政策与法规针对我国研究生教育政策与法规,培训专家进行了深入解读,帮助导师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研究生教育政策,以确保教育教学活动的合规性。

2.3 研究生招生与选拔培训邀请了招生与选拔方面的专家,分享了研究生招生与选拔的经验和策略,以提高研究生导师在招生与选拔过程中的专业素养。

2.4 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针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培训专家分享了科研项目的组织与管理经验,以及如何指导研究生开展科研工作,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2.5 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邀请了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为导师们讲解了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特点与问题,以及如何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研究生的全面发展。

3. 培训成效通过本次培训,研究生导师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3.1 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导师们对现代教育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多种教育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研究生课程的教学质量。

3.2 教育政策与法规理解导师们对我国研究生教育政策与法规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能够确保教育教学活动的合规性。

3.3 研究生招生与选拔导师们在研究生招生与选拔方面积累了更多经验,有助于选拔优秀研究生,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3.4 科研能力培养导师们掌握了科研项目组织与管理的方法,提高了指导研究生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有助于提升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教师教育科研团队建设规划

教师教育科研团队建设规划

教师教育科研团队建设规划引言:教师教育科研团队的建设对于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拟就教师教育科研团队建设规划进行探讨。

一、背景分析在教育改革进程中,教师的角色不断发生变化。

教师已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角色,而是要成为引导学生成长的引导者。

因此,建设教师教育科研团队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设定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教育科研团队需要设定明确的目标。

团队成员应该具备良好的教育素养和专业知识,能够研发并应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并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研究成果和教师培训服务。

三、人员选拔教师教育科研团队成员的选拔应坚持严格、公正的原则。

除了关注其专业背景和研究能力外,还应注重团队成员间的互补性和协作能力,以便能够形成一个具有高效协同作用的团队。

四、团队领导力团队的领导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领导者应该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和战略眼光,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的潜力和创造力,为团队提供方向和目标,并能够处理团队内部的冲突,保持团队的凝聚力。

五、合作机制教师教育科研团队需要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

团队成员应相互支持、相互尊重,共同完成研究项目。

同时,团队应与教师培训机构、学术机构等建立密切联系,为教育改革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参考。

六、资源支持教育科研团队建设离不开资源的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科研的投入,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和设施,并鼓励教育机构、企业等提供资源支持,以帮助教师教育科研团队开展工作。

七、培训与发展教师教育科研团队成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

团队应定期组织培训活动和研讨会,提供优质的学术交流平台,为团队成员提供更高级别的学术分享和专业发展机会。

八、成果评估团队成果的评估有助于激励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通过评估,可以发现团队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从而及时调整团队发展方向和策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九、宣传推广教师教育科研团队的好成果应该及时宣传和推广。

通过学术论文、教学案例和专业培训等多种形式,将团队研究成果推广到各个教育领域,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和水平。

【教育】2018年1-9月教育大事记

【教育】2018年1-9月教育大事记

一月一、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出炉1月15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有关情况。

首批入选课程以本科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为重点,其中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创新创业课以及思想政治课程,入选的课程质量高、共享范围广、应用效果好、示范性强,从整体上代表了当前我国在线开放课程的最高水平。

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积极参与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大规模应用惠及高校和社会学习者,示范引领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打造中国在线开放课程国际品牌。

教育部此次正式推出了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这在国际上是第一次,也是教育部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努力写好高等教育“奋进之笔”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17版)1月1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有关情况。

新的课程方案于2017年底印发,并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

新的课程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强化了课程有效实施的制度建设。

并在文本结构、内容及其实施要求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加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三、7部门联合印发《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近日,体育总局、教育部、中央文明办、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共青团中央7部门联合印发《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

《计划》提出到2020年,广大青少年体育参与意识普遍增强,体育锻炼习惯基本养成。

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形式更为多样、内容更为丰富,体质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家庭、学校、社区的联动效应持续增强,开展体育活动的保障条件更为完善,形成政府主导有力、部门协作顺畅,社会活力进一步增强的青少年体育工作新局面。

四、首批20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公布近日,教育部公布首批20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创建情况将作为重大教育改革试点、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一个重要观测指标,团队成员在申报“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等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新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新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高职院校发展迅猛, 规模扩张较 陕, 新教师引进成为新办高职院校保证师资数量的主要 手段。因此, 新教师对教学工作的适应性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而新教师多数为高
校应 届毕业 生 , 还有一 部分来 自企业 ,因为无职教 背景 , 以对职业教育认 识不深。在这种 隋况下 , 所
新 办 高 职院校师 资 队伍 建 设 的思 考 与实践
段丽华,高振强
( 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宁波 35 7 1 15)
摘 要:高职 院校在 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所需人 才的同时 ,自 身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师资队伍素质
有待提 高、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制约 了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和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因此 , 积极采取多种方 式强化培训、建设骨干教师梯队、健全师资队伍管理机制、建立内部激励机制等一系列措施便成为高职院校 尤其是新 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高职 ;师资 ;培训;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70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 —0 2 2 0 )0 —0 0 —04 08 67( 0 6 3 1 1 0
时提供 外出进修或 出国学习的机会 ,为学校的 内涵发展 、持续发展 做好积 淀 。 三 、青 年教师综合 能力尤其是双 师素质的提 高
( )充分持续地发挥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作用,以老带新 ,搞好传、帮、带 一
年轻的新教师 , 由于缺乏教学经验 ,对专业 定位 、社会需求 、知 识构成 以及教材 内容 的掌控能
维普资讯
12 0
宁波大学学报 ( 教育科学版 )
每个学期都应根据学校教学中发现的阶段性问题和教师成长的需要制订校本培训计划, 有针对性地 设计出培训主题,扎扎实实搞好培训 , 这种培训一个学期举办 3 期为宜 。从如何备课 、讲课 , - 4 到 如何成长 、成才 ;从如何搞好教研 ,到如何参与科研 … …内容丰 富 ,形式 多样 ,不拘 一格 。每期培

mpa研究生社会实践报告2篇(1)

mpa研究生社会实践报告2篇(1)

mpa研究生社会实践报告2篇MPA graduate students' social practice report汇报人:JinTai Collegempa研究生社会实践报告2篇前言:社会实践报告是进行社会实践后需要完成的报告,是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深入实际、深入社会,对完成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总结报告。

本文档根据社会实践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mpa研究生社会实践报告2、篇章2:mpa研究生社会实践报告篇章1:mpa研究生社会实践报告xxx大学20xx级MPA选择论文指导教师及MPA实践报告工作已经启动。

20xx级MPA共计36名学员,每位导师至多指导3名学生,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即为对应学生的实践报告指导教师。

采用“导师--MPA学员双向选择”的方式,具体步骤如下:第1步:MPA学员先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或感兴趣的问题确定论文写作意向,并行成电子文档,格式不限,篇幅在500~1000字左右。

实践报告及学位论文写作意向与MPA学生选择的专业方向可以不同,但是必须研究公共管理的相关问题。

对于在非公共管理部门工作的学生可研究自己感兴趣的公共管理问题,也可从自身工作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公共管理问题。

第2步:MPA教育中心将有意向指导MPA的导师基本信息、联系方式等公布给学员(见Q群文件),学员根据自己的写作意向,对照导师相关信息,自行与导师联系,在12月25日前完成第一轮选报导师工作。

第3步:MPA教育中心将学生第一轮选择论文指导教师的情况统计汇总后,如实反馈给导师。

导师在第一轮选报的学生中确定拟指导的学生,并将选择结果于12月30日前发至mpa@ ,回复邮件标题命名规则:“导师姓名:20xx级MPA学生1姓名、学生2姓名、学生3姓名”第4步:MPA教育中心协调未被选择的学生在第一轮报名不足三人的导师中进行第二轮选择,依次循环,直到所有的学生都分配到导师为止。

工科类院校导师团队制协同育人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工科类院校导师团队制协同育人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收稿时间]2023-07-03[基金项目]2022年青岛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与质量提升计划项目“‘科研项目为牵引,导师团队为保障’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Y032022-022);2022年青岛理工大学本科教学改革与研究面上项目“基于SMART 理念的物理类基础课程第二课堂教学的构建与实施”(W2022-039);2022年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项目“‘多维协同、知行并重、高阶开放’,基础学科应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Z2022003)。

[作者简介]辛培培(1990—),男,山东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原子分子光物理。

[摘要]在新时代新工科大背景下,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对研究生在提升知识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增强使命感及责任感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然而,单一导师制的常规培养模式存在导师专业领域局限性大、研究生培养质量稳定性差等问题。

文章从研究生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工科类高校导师团队制协同育人模式的培养理念,构建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理论框架,并探索其在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促进人才全面发展等方面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工科类院校;导师团队制;协同育人模式;研究生培养;创新能力[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3)23-0137-05November ,2023December ,2023University Education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重大战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的社会责任。

自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以来,绝大多数工科类院校积极求变,着力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主动适应行业产业转型升级要求,结合领域内人才需求情况并充分利用工科类院校的自身行业优势,积极培养德才兼具的高层次创新型专门人才[1-3]。

然而,目前国内多数高校仍然采用常规的单一导师制进行研究生培养。

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学科探素Disciplines Exploration 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郭亚平谢练武*卢丹青郭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04)摘要在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依托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生物化工、林产化学与化工等平台,从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制药与精细化工、材料化学与工程等学科方向出发,将研究生课程整合为“四层次一体化”体系,绿色化改进实验课程,研究生学位论文创新设计技能强化训练,创新创业教学团队与导师队伍能力提升,既注重与“林”相关学科交叉融合,又要突出本学科特色,构建了基于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的林业高校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研究生培养新模式并付诸实践。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化学工程与技术创新驱动研究生培养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20.10.030Reform and Practice of Postgraduate Training Mode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novation Driven DevelopmentGUO Yaping,XIE Lianwu,LU Danqing,GUO Xin(College of Science,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Technology,Changsha,Hunan410004)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relying on the first-level disciplin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biochemistry,forestry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starting from the disciplin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chemical technology,applied chemistry,pharmaceutical and fine chemicals,materials chemistry and engineering,Integrate graduate courses into a"four-level integration"system,improve green experimental courses,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inno­vative design skills for graduate dissertations,and enhance the ability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eaching teams and tu­tors.It not only pays attention to cross-integration with"forest"related disciplines,but also it is necessary to highligh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discipline,construct and put into practice a new mode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graduate tra­ining in forestry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Keywords postgraduate education;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innovation driven;postgraduate training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基于满意度评价视角的高校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例

基于满意度评价视角的高校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例

基于满意度评价视角的高校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例陈宜;刘冠;张文;王燕平【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发展从规模扩张向内涵提高的转变,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成为了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

满意度评价是研究生导师队伍评价体系的丰富和完善,体现了以研究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笔者通过调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对导师学术水平、道德水平、指导水平、指导频率等方面的满意度,并将其与全国平均数据进行比较,更加全面反映该校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总体指导现状。

针对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满意度评价为牵引,实行导师队伍动态化管理,实施全面的道德教育,对校外导师进行细分,健全以学生为中心的导师评价体系的建议。

%With the change from scale expansion to intensive develop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graduate tutors has become a key point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graduate education. The satisfaction evaluation is an expanded way of tutor evaluation system to adapt to the students-centered education. Based on the satisfaction indexes from the investigation of graduates of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this article analyzes tutors’ development in the aspects such as academic level, moral level, guiding quality, and guiding frequency, etc., and finds out the state quo of overall tutors in the graduate education of this university by comparing the data with that of the national average level. Looking in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is article proposes solutions such as the dynamic management of tutors, the all-sided moral education, the subdivision of off-campus tutor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utor evaluation system on the student-centered basis.【期刊名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35)004【总页数】6页(P95-100)【关键词】研究生;满意度;评价;导师队伍建设【作者】陈宜;刘冠;张文;王燕平【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院,陕西西安,710055;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院,陕西西安,710055;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院,陕西西安,710055;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院,陕西西安,7100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5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经济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与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提升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教师队伍建设指导方案

教师队伍建设指导方案

教师队伍建设指导方案1. 引言教师是教育事业中至关重要的一支力量,他们的能力和素质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提升。

因此,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紧迫任务之一。

2. 加强师范教育师范教育是培养优秀教师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该加强师范教育的质量监控,明确教师培养目标,并强化师范生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

3. 多元化教师培训途径除了师范教育外,还应提供多元化的教师培训途径,如专项培训、交流学习等,以满足不同教师的需求,并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

4. 建立激励机制制定合理的职称评定和薪酬体系,激励教师持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同时,加强教师的职业发展指导,鼓励他们参与教育科研活动和教育实践。

5. 加强内外部交流合作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借鉴其他地区和国家的经验和教训。

通过组织教师交流和参观学习活动,加强师资队伍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推动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

6. 强化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此外,注重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如心理素质、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等。

7. 推进教育信息化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和在线教育平台,以便教师进行自主学习和教学资源开发。

8. 加强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为教师提供各类专业书籍、期刊和学术论文,鼓励他们进行专业研究和学术交流。

同时,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支持,例如组织教学讲座、研讨会等。

9. 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增强师生间的互动和合作氛围。

10. 强化教育督导与评估加强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监督与评估,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及时的帮助与指导,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11. 推动教学方法和内容改革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实际动手能力。

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结合时代背景和学生需求,使之更符合现实和未来的发展。

西南政法大学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西南政法大学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西南政法大学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总结2010年,我校被确定为教育部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四年来,我校坚持以质量提升为核心,注重内涵式发展,通过培养模式创新和管理体制改革,有效解决了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式趋同、职业能力与实践能力不强、培养特色不突出、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质量提升乏力等问题,切实提高了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探索建立了一条适应我国法治建设与社会需求的高层次法律实务人才培养新路径。

具体成效总结如下:一、培养模式创新取得新突破(一)分类制定培养方案——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为突出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型、应用型特点,区别于学术型学位培养方式,我校紧贴社会需求与职业发展需要,分类设计了“公务员与行政法实务”、“涉外经贸法律实务”等9个方向培养方案。

每个培养方案各有侧重,对课程进行模块化设计,分为“专业基础课”、“特色方向课”和“法律职业技能特色训练项目”,新的培养方案教学目标清晰,更加契合行业需求和实务部门的实际需要。

(二)建设精英师资团队——注重教学与实践结合1.提升任课师资的实务经验学校以是否具有法律实务经验为筛选条件,专门组建了一支既具有深厚的法学理论造诣又有丰富的法律实务经验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任课教师队伍,相对固定的为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上课。

此外,我校一方面继续落实《西南政法大学专业技术人员赴实务部门挂职锻炼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选派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精通法学理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进行法学实践能力训练,加大“双师型”人才培养的力度,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发展特别是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师资力量的合理配置提供保障;另一方面聘请部分法律实务部门和机关优秀的专家学者担任我校法律硕士兼职教师。

以上举措有力地保障了我校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法律实务知识的渴求。

2.注重导师队伍的专兼结合学校根据法律硕士教育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实施集体导师和双导师相结合的指导培养模式,并按专业学位研究生类别分别实施:一是在职法律硕士培养环节中有条件地使用法律硕士双导师制;二是全日制法律硕士(非法学)培养环节中大规模使用双导师制;三是在法律硕士(法学)和政法招录体制改革试点班法律硕士培养方案中引入专业实践课导师与法律职业培训导师,与论文导师相结合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双导师制形式,三种方式为各类别法律硕士的各学习阶段提供了不同的导师进行针对性指导。

找准问题理清思路扎实工作奋力推进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找准问题理清思路扎实工作奋力推进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找准问题理清思路扎实工作奋力推进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刘晓华学科是大学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载体,学科水平代表着大学的办学水平。

而学位点的规模和层次则是学科水平的集中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有什么样的学位点就有什么样的大学。

我校自1998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至今开展研究生教育已有20年。

20年里,我校研究生教育规模从最初的2个招生专业发展到目前的120个专业(方向),成绩巨大。

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发展的道路依然是任重而道远。

站在新的起点上,肩负起新发展的新使命。

为此,我们要认真落实年度工作要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主动回应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我省发展动能转换的需求,以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和学位授权点建设为抓手,深入实施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推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再上新台阶。

一、我校学位点发展简要回顾自1998年,我校学位点在20年的发展过程里,共经过了9次增列,其中比较重要的节点有以下几个:1998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2005年,获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

2010年,获批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

2012年,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学位人才培养项目”。

2017年,获批立项博士建设单位;硕士点在硕士学位点数量上与省内同类院校持平。

目前学校有1个博士项目、1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5个独立二级学科硕士点(共计9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有1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含28个招生专业(领域)。

截至2017年9月,学校已累计招收各类硕士研究生6287人(其中学术学位研究生2865人,专业学位研究生3422人),招收博士研究生17人。

累计授予硕士学位4390人(其中学术学位的2179人,专业学位2211人);授予博士学位4人。

目前共有在校硕士研究生1897人(其中学术学位686人,专业学位1211人),博士生13人。

现有各类研究生导师300多人。

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已走过了20年的历程,成绩巨大。

研究生导师团队的建设方法与实践研究

研究生导师团队的建设方法与实践研究

University Education [收稿时间]2014-11-17[基金项目]河北联合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D1201。

[作者简介]崔传金(1982-),男,山东沂源人,河北联合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讲师,博士,从事测控技术与仪器学科的研究生教学管理、教学和科研等相关工作。

2015年8月August,2015University Education[摘要]研究生导师团队对研究生的培养和科学研究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有导师团队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分析导师团队的内涵,在现有的导师团队建设的基础上,从研究方向凝练,科研平台建设,导师梯队构建,学术氛围培养和管理制度制定等方面,建立一个优秀的导师团队。

通过逐渐加强导师团队建设工作,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关键词]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科研平台梯队结构管理制度[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5)08-0001-03研究生导师团队的建设方法与实践研究崔传金陈至坤张瑞成(河北联合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河北唐山063009)近几年,随着国内研究生的扩招和学科之间联系的加强,传统的“一对一”导师指导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研究生培养的需要,研究生的导师团队指导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1]因此,研究怎样建设一个优秀的导师团队有着很重要的实际意义。

目前,各高校的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多处于起步阶段,大多从引进学术带头人,提高导师团队中的个人能力,构建合理的导师梯队,建立导师团队的学术交流机制,建立导师团队的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

[2]这些研究虽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对导师团队的建设问题大多没有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研究,而且建设措施也不够具体。

[3]导师团队的建设是各高校面临的全新课题,是一个需要全面考虑的系统工程。

如何正确把握导师团队的内涵,如何利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来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导师团队意义重大。

[4]针对研究生数量的增加,电气工程学院多年前就开始注意导师团队的建设问题,特别是2011年以后开展了很多的研究与实践。

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改进——_以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

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改进——_以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

第14卷第3期V ol.14No.32023年6月CHUANGXIN YU CHUANGYE JIAOYU Jun. 2023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改进——以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陈志永,林高用,王德志,李周(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3)[摘要] 学位论文质量直接体现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以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系统介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改进成效。

从研究生培养环节的思政教育、学位授予标准修订、学位论文预审体系构建和学位论文督导模式构建等四个方面开展综合改革与实践,在中南大学的“学校—学院—学科方向—导师—学生”五位一体的研究生培养教育体系基础上,构建了一套以“课题组—学科方向—学院”为基本结构的学院级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

通过引入学科方向督导机制,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实施严格预审,对双盲评审结果不佳论文进行精准指导。

改革实施三年,取得明显成效,为工科类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督查督导提供了参考模式。

[关键词] 研究生学位论文;思政教育;预审;学位授予标准;督查督导[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23)03−0117−06一、引言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于2020年9月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应对全球人才竞争的基础布局。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各行各业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研究生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2020年2月18日,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为高等院校研究生的培养和学位论文评价体系改革指明了方向。

教师队伍建设调研工作计划

教师队伍建设调研工作计划

教师队伍建设调研工作计划
一、调研目的
为了全面了解当前教师队伍建设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有效的发展计划,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特制定本调研工作计划。

二、调研内容
1. 教师队伍规模和结构
2. 教师队伍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3. 教师队伍培训和发展机制
4. 学校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和保障
三、调研方法
1. 文件资料梳理:收集学校教师队伍构成情况、教学水平评估报告等相关文件资料。

2. 走访调研:走访教师代表,了解其工作情况、培训需求和发展期望。

3. 网上调研:通过网络问卷调研的形式,了解教师对建设现状的反馈意见。

四、调研时间
本次调研计划持续2个月,具体时间安排由负责小组商议确定。

五、调研成果
1. 形成调研报告,总结分析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2. 依据调研成果,制定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规划。

六、调研落实
1. 将调研成果向校领导汇报,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2. 落实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开展相关培训和支持政策。

七、调研验收
由相关部门负责对调研工作进行验收,评估调研成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指导下一步工作的开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办研究生教育院校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阐述了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有的作用,分析了目前新办研究生教育院校研究生导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应从导师遴选制度、优化导师队伍、加强导师培训、建立合理的导师考核制度等方面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的工作积极性,努力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新办研究生教育院校导师团队导师制度我校是新增硕士单位,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在导师队伍建设方面是开创性地工作。

随着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其中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尤为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而且,由于我国研究生教育体制中对研究生导师缺少应有的监督和激励机制,长期以来形成导师资格终身制,对确保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造成极大阻碍。

如何激发导师对研究生教育的责任感,保持研究生导师队伍的活力成为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我校研究生导师队伍整体素质现状,结合我校医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特点,从优化导师队伍、严格导师遴选程序、加强导师培训以及建立研究生导师动态评估和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建设方案,尝试用于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的评估,逐渐形成优胜劣汰、滚动建设的良性机制。

一、新办研究生教育院校研究生导师队伍现状分析随着我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导师队伍质量往往落后于研究生规模和质量的要求,出现了一些不利研究生培养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导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存在学历结构参差不齐、知识结构和能力不够完善的问题。

目前,我校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虽具有教授或副教授职称,但大多数硕士研究生导师的初始学历为本科起点,由于没有经过正规的研究生教育,没有系统地接受过科研方法及论文撰写的教育和培训,普遍存在欠缺理论知识、缺乏科研能力、知识面较窄、外语水平较低、学术视野受限、凭经验带学生的情况,不能给予学生过多的指导,学生只能根据理论课上学到的科研知识自己摸索,因此走了不少弯路,浪费了很多时间,最终也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2.“资历”定位的导师遴选制度与“平均主义”导向的招生指标分配制度,不利于科学学位研究生的培养。

“科研主导下的研究生培养”是研究生培养的核心内容,而在许多高校中导师的遴选与生源指标的分配并未能较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主要表现在:第一,在导师资格的确定上,副高和正高职称仍是高校教师获得硕士生导师资格的基本前提。

许多高校放宽了导师聘任的相关要求,职称和工作年限的权重大于导师的科研能力,而科研能力只是作为获取导师资格的一个附属条件。

第二,在招生指标的分配上,“平均主义”仍主导着研究生在不同导师间的分配。

首先,都是保证每位导师每年都能招到一位硕士生或博士生;其次,再将剩余指标按相关规定配置。

经平均分配后剩余的研究生数已为数不多,这显然不利于研究生培养与科研在源头上的良好结合。

第三,研究生的招生规模扩张与导师数量增长的不匹配已成为制约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在许多高校中,与研究生招生规模相比,导师大量短缺,各高校为满足师资配备简单数量上的对应而不断降低导师遴选资格,导师总体水平呈现下降趋势,整体表现为“质”与“量”的双重不足。

3.导师未能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师生关系淡化,师生之间缺乏沟通。

扩招导致导师与研究生比例失衡,个别导师因带教研究生的个数过多,时间精力不足,而疏于对研究生的指导,致使有些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真正进行有意义的科学研究活动。

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双肩挑”现象比较常见,很多研究生导师身兼行政职务,“官员学者”不可避免地有很多随机行政事务处理,减少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切磋的机会,师生关系淡化。

有些导师还存在对研究生认识上的偏见,他们认为研究生就是为自己干活,师生关系雇佣化,从而忽视了对研究生进行科研训练及生活上的交心。

4.缺乏完善教师的监督、考评管理制度。

许多高校仍未能健立导师的有效评估机制,仍在实行导师终身制,没有研究课题、研究经费和没有发表论文的导师仍具有招生资格;未能定期对导师的教学情况、科研情况、育人情况及教育成效等方面进行考评,导师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感,这些都不利于导师队伍建设的稳定性和长期性。

二、加强新办研究生教育院校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方案针对新办研究生教育院校导师队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分析发现,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应优化导师队伍的年龄、学历、学术结构,建立一支年轻化、高学历、临床能力强、学术能力突出的导师梯队。

结合我校实际,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方案。

1.严格导师遴选工作,强化标准,选聘分开,对导师队伍实行动态管理,确保导师质量。

我校研究生导师申报程序是个人申请、二级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推荐、校研究生学院复核后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进行审定。

个人申请需填写申请表,包括申请者基本情况、近三年科研情况及目前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发表的论文数、本人主讲的研究生课程、协助本人指导研究生的人员情况、本人曾协助其他导师指导研究生人员情况等内容。

其中,是否有科研经费是申报者的重要条件,导师3年总的科研经费应不少于5000元。

对于兼职及研究生培养基地的导师遴选本校导师更为严格,要求兼职导师必须具有硕士学位以上和正高职称,研究生培养基地的导师必须具有副高职称和硕士学位以上,以逐步实现建设高水平的导师队伍的目标。

除此之外,导师要为人师表,以自己的模范行为为学生作出表率。

明确二级学院在审核导师时的权利和义务,二级学院对本院的研究生导师申报者最了解,应审核填报资料的真实性,根据申报条件进行初筛,提高学校申报导师的成功率,使思想品德高尚、高学历、学术能力强的教师进入导师队伍。

在优化导师知识结构的同时,引进竞争机制,给导师施加学术上的压力,根据导师承担科研课题的数量和经费的多少确定带生名额。

打破导师终生制,按照“强化标准、选聘分开、择优上岗”的模式对导师队伍实行动态管理。

新教师导师一年一聘,总任期为3年。

每年对在岗的研究生导师就其科研水平、课题经费、科研成果、为人师表以及培养研究生就业率等方面进行审核,根据考核情况对导师进行选聘,对不合格的导师给予解聘。

建立动态的评价、考核和管理系统,实行真正有效的退出机制,促进导师群体素质的优化,增强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力度,将有助于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的提升。

2.筑巢引凤,人才强校。

围绕学科发展规划引进高层次人才,优化导师队伍,实施我校研究生教育的跨越发展。

桂林医学院于200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2007年,我校正式在病理与病理生理学、内科学、外科学3个专业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2个一级学科下属的22个二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

从此,桂林医学院在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道路上跨上一个新台阶。

但作为一所发展中的普通医学院校,桂林医学院与省内外一流大学相比,师资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尤其是大多数学科学术梯队不健全,人才断层现象较突出,缺少高水平、高层次的中青年学术学科带头人。

要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要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必须不断加强各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自2009年起,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导师队伍建设,把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列入到党政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采取“筑巢引凤”及“稳定、培养、引进”的方针,制定学校百名博士、教授引进工作方案,实施研究生教育“跨越式”发展战略,走人才强校之路。

近3年已基本完成百名博士、教授的人才引进工作,打造“八桂学者”,组建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科研氛围不断改善,科技人员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显著增强,科研项目、成果及获奖数量逐年提高,高层次人才为我校导师队伍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截至2011年9月,我校已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81人,比2007年增加94人。

我校拥有一支学历较高、科研能力较强的导师队伍,其中硕士以上学历占导师总人数的78%,具有正高职称占导师总人数的53.5%。

并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北京解放军302医院、解放军昆明陆军总院、南宁解放军303医院、陕西武警总队医院、右江民族医学院等单位聘请了一批质量较高的兼职指导教师,使我校硕士研究生导师的数量和质量同步提高,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而且,学校还着力培养自己的人才,鼓励中青年教师在职上硕士、博士、出国留学,成为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储备人才。

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有效措施,优化了我校导师队伍结构,也涌现出了一批学科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多位导师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优秀医生”等荣誉称号。

3.加强培训研究生导师,提高研究生导师的综合素质。

培训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通过培训,能使未经过研究生教育环节的导师及在国外获得学位的导师全面熟悉国家研究生教育的方针政策、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等,以便更好地完成研究生培养工作。

培训能使新增导师更快进入导师角色,也能使“老导师”及时获知研究生教育工作动态。

我校研究生导师培训的主要内容有:(1)举办导师培训班。

每年对导师进行短期培训。

通过培训可以提高研究生导师的综合素质,包括导师的师德修养、导师的学术诚信及导师的管理沟通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①研究生教育管理规章制度;②研究生培养流程、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③导师职责;④研究生教育管理者及优秀导师谈培养经验;⑤举办专题讲座;对导师提出要求,包括相关理论、技能及科研能力、教学能力和专业的前沿水平,以保障一定的培养质量。

(2)学历教育。

研究生导师队伍的整体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师学历和学位结构状况。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逐步扩大和对硕士、博士学位定位的进一步明确,博士学位理应成为我国高校教师学位结构的主流。

因此,我校不仅应提高新增导师的聘任门槛,也应为在职教师的深造创造条件,积极为教师提供机会和筹措资金用于教师公派出国、特培学习等,提高中青年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人数的比重,以期逐步改善研究生导师的学历学位状况。

(3)逐步实行“导师小组”制度和建立“联合培养”模式。

目前,我校的研究生培养工作实行的是“单一导师制”,由于导师自身知识结构、时间安排、课题研究等方面的限制,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我校培养的是科学学位的医学研究生,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尤其是临床医学专业的研究生,不仅要求带教导师的学术能力强,而且要求导师的临床实际工作能力要强。

采用导师组制度,由不同学科专业、不同知识层次、不同专业特长的指导教师组成研究生培养指导小组,有利于培养跨专业的人才,有利于形成和建立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2012年,我校在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点下自主设置临床药物治疗学二级学科,已获准招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