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升的认识说课稿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认识容量和升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认识容量和升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认识容量和升苏教版一、引入大家好,我是XX,今天我将给大家带来的主题是《认识容量和升》。

在学习容量和升这个知识点前,先请大家回忆一下上一节课所学习的内容,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呢?(请学生们回答),是的,我们学习了量的比较,也就是讨论物品的大小关系。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就是对于物品容量的讨论。

二、概述容量是描述物体内可装物质的大小的属性,我们买饮料会看包装上的“几毫升/几升”,这个就是容量。

升是我们计量容量的单位,1升指的是1dm³的体积。

三、重点1. 认识容量孩子们,你们拿着一瓶500ml的饮料和一瓶2L的饮料,你们觉得哪个饮料的容量大呢?(请学生们回答)。

是的,当我们讨论用来存放同一种物体的容器时,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容器的大小来判断容器的容量大小。

同样地,当我们讨论容器内放不同物体的容量时,我们就需要学会如何量容量了。

2. 认识升升是我们计量容量的单位,1升指的是1dm³的体积。

升的使用,需要我们掌握以下几点:1.量杯的使用:我们需要取出一个量杯,用量杯测量。

数数看,每次可以倒几个量杯?2.数量单位的转换:例如,2000ml等于几升?这就需要我们掌握换算方法,2000除以1000等于多少升呢?(请学生们回答)3. 认识升的使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使用到升单位来量物品的体积。

例如:家长煮饭,做菜需要用到多少升的水?又例如:商家运输物品时,需要知道物品占多少升的体积,如何去测量呢?四、总结容量和升这个知识点实际上涉及到了很多日常生活,而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轻松易懂,易于理解的。

如果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有任何的疑问或者困难,都可以随时在课堂上提出来,我和其他同学一起来帮助大家分析、解决。

(教案)第一单元 认识升-四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案)第一单元 认识升-四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案)第一单元认识升-四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教案课程名称:认识升年级:四年级教材版本:苏教版课时数:3课时教学内容:1. 了解升的概念2. 学习升与倍数的关系3. 掌握升的换算方法教学目标:1. 了解升的定义,并能正确使用升这个单位来计量物体的容积。

2. 通过实际举例子,让学生理解升和倍数的关系。

3. 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换算方法,进行容积计算和问题求解。

教学重点:1. 升的概念和定义的引入。

2. 升与倍数的关系的讲解。

3. 升的换算方法的讲解。

教学难点:1. 升与四舍五入的关系不容易理解,需要通过练习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

2. 学生对升的认识不深入,需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感受升的概念。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白板、笔记本电脑。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教师引入认识升的概念,向学生介绍升是一个容积单位,并和其他化学实验和平时使用的量杯进行对比,逐步让学生了解升的概念。

2. 让学生通过看图和判断其升数,慢慢掌握升的概念,教师解释其大概意思。

3. 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感受不同物品所占的容积,从而理解升的概念。

第二课时:1. 通过声音传播、温度变化等情景示范,教师引入升与倍数的关系。

2. 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解升与倍数的关系,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给予肯定和指导并教给他们一个口诀。

3. 让学生尝试使用倍数和升进行转换和计算,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升与倍数的关系。

第三课时:1. 通过一系列问题和实例,引导学生掌握升的换算方法。

2. 教师讲解升和四舍五入的关系,让学生明白在实际操作中,升的数量需要做出相应调整。

3. 让学生通过升与倍数的互相转换,解决一些实际的容积问题,并互相讨论和检查答案。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的教授,学生们逐渐理解并掌握升的概念、升与倍数的关系以及升的换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照片展示、实验、情景示范等,旨在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和掌握技能。

(教案)第一单元 认识升-四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案)第一单元 认识升-四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案:第一单元认识升-四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升的基本概念,理解升与毫升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升进行容量计量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升的概念及与毫升的换算关系。

2. 容量计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升的计量方法及操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升的概念、升与毫升的换算关系、容量计量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升与毫升的换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升量杯、毫升量筒、水、粉笔等。

2. 学具:学生用升量杯、毫升量筒、水、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容量计量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教师出示升量杯和毫升量筒,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教师讲解升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升与毫升的换算关系。

3. 实践操作:(1)教师示范如何使用升量杯和毫升量筒进行容量计量。

(2)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互相交流、讨论,加深对升与毫升换算关系的理解。

4. 案例分析:(1)教师呈现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升进行计量。

(2)学生讨论、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验证。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升与毫升的换算关系。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6. 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升与毫升的换算。

(2)观察生活中的容量计量问题,尝试运用升进行计量。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升的基本概念和升与毫升的换算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的细节:实践操作实践操作是数学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对于容量计量这样的实际应用知识。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1、认识升》教案2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1、认识升》教案2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1、认识升》教案2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1、认识升》这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升这一单位,掌握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能运用升为单位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体积单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面积、重量等单位的认识,对数学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体积单位的认识,特别是升这一单位,可能会感到比较抽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建立升的形象,理解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升这一单位,掌握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能运用升为单位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升这一单位,掌握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运用升为单位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升、毫升的实物或模型,PPT课件,练习题。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升容器,用于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饮料瓶、油桶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容器的容量单位,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升这一单位。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呈现升与毫升的换算关系,让学生初步感知升与毫升之间的联系。

同时,教师进行直观演示,让学生观察升与毫升的实物模型,帮助学生建立升的形象。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用准备好的升容器进行倒水、测量等操作,亲身体验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年级上数学说课稿-认识容量和升-苏教版

四年级上数学说课稿-认识容量和升-苏教版

四年级上数学说课稿:认识容量和升(苏教版)一、教学背景本课是四年级上册数学中的《认识容量和升》的一课,属于容量和体积的内容,是培养学生对物品的容量概念的基础。

本节课也是第一次引入了“升”作为量纲,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换算,学习更为系统。

二、教学目标1.学会认识和区分“升”、“毫升”等量纲单位的容量概念和转化方法,培养换算能力;2.了解和认识不同物品的容量大小;3.学会使用标准量具测量物品的容量。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认识和学习不同物品的容量;2.了解“升”、“毫升”等量纲单位的容量概念和转化方法;3.学会使用标准量具测量物品的容量。

2. 教学难点1.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升”作为量纲的换算;2.让学生对不同容器的容积和物品的容量有更深入的认知。

四、教学准备1.教师需要准备好量杯、计量器等专业量具;2.确保教学用具齐全,清晰、精准的示范物品,以增加学生主动学习和体验;3.设计精准和生动的教学案例,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主要通过设计生动、直观和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们产生兴趣和关注点。

例如,让学生猜测能装多少水的杯子,或让学生猜测2个不同容器的容积大小。

2. 展示(5分钟)教师在展示物品和量杯等专业工具上,必须要使用标准、精确的物品和工具,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容量的概念。

通过实用展示容积的大小、容器和量杯的使用等生动的教学案例,帮助学生识别容积大小的概念。

3. 讲解(20分钟)3.1 认识容积容积是物品所占据的空间的大小。

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发现不同物品的大小和容积大小的概念。

3.2 学习升的概念升是容积的量纲单位,苏教版通过生动且详细的讲解,让学生了解1升水等于1000毫升水,继而引导学生进行量纲的换算。

这里教师可以用量杯来展示,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3 学习容器的容量学习不同容器的容量是认识容积和升最基本的必要内容,此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查询、展示各种不同的容器和量具来实现。

(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认识升-四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认识升-四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学设计)第一单元:认识升-四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1. 教学目标•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数学中的升的概念;•能够正确绘制并标识升的形状;•能够正确读写升的各种表示方法。

2. 教学内容1.什么是升?2.升的形状3.升的表示方法3. 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1.通过幼儿园的经验带出“量”的概念;2.引出升量特点,如方便、使用广泛等。

3.2 讲解升的概念1.通过图和手写定义,让学生明确升的概念;2.再加上一些生活场景,让学生感知升的作用,并与同学一起讨论。

3.3 辨认升的形状1.通过观察器物,先通过眼睛看到升的特征,并分别标识;2.通过实物对比讲解升的形状,让学生对于升的值有一个更具体的表现;3.让学生一个个说出升的形状和特征,然后进行分类和归纳。

3.4 学习升的表示方法1.运用生动形象的图形来表示升的概念;2.在黑板上让学生练习升的表示方法,掌握水平线与垂直线的运用方法;3.让学生在本子上反复练习,掌握好升的表示方法并做好标注。

3.5 按层级检测1.让学生按照学过的内容自己画出升的图形并标注,让老师自评分;2.带着学生看齐标准答案,对比评判。

3.6 课后预习利用课桌上的习题册,让学生在家再次熟悉本节课的内容,并在课堂上检查。

4. 教学方式1.教师引导式教学;2.小组合作互动式教学;3.个人自主探究式教学。

5. 教学评估1.经验性评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学习状态,及时进行调整;2.成果性评估:学生在课后完成作业和考试。

6. 教学反思1.本课核心在于升的基本概念和形状,特别是在形状层面,需要再多花些时间,引导学生能够精细分辨每一种不同的形状;2.必须将显而易见的升与难以识别的升的特征一起分辨和讨论,让给学生一个全面的认识;3.应该加强学生的习题总数、提高学生的习题分数,培养学生的习题概念和运算能力。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1-1《认识容量和升》说课稿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1-1《认识容量和升》说课稿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1-1《认识容量和升》说课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1-1《认识容量和升》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容量和升的概念,理解容量的单位,以及能够进行简单的容量单位换算。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容量的大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计量观念。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空间观念,他们能够理解生活中的一些容量概念,如水杯、饭碗的大小。

但是,学生对容量的计量单位升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生活情境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容量和升的概念,理解容量的单位,能够进行简单的容量单位换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计量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容量和升的概念,理解容量的单位。

2.难点:能够进行简单的容量单位换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量杯、水。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煮饭时需要知道需要多少水,引出容量和升的概念。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模型,让学生了解容量的概念,并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容量的变化。

3.巩固新知:通过量杯和水,让学生进行实际的容量测量和单位换算,巩固对容量和升的理解。

4.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情景需要用到容量和升的知识,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容量和升的概念及单位换算。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认识容量和升•容量: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升:容量的单位•单位换算:1升 = 1立方分米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课时《认识升》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课时《认识升》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课时《认识升》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课时《认识升》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体积单位“升”的概念和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升的定义,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并能够运用升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以生活情境为背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升的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计量单位的知识,对生活中的体积单位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升的概念以及与其他体积单位的换算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时选择合适的容器等,还需要将数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升的概念,掌握升与其他体积单位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升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计量观念,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升的概念,升与其他体积单位的换算关系。

2.教学难点:运用升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相结合。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入升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升的意义;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探索升与其他体积单位的换算关系;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情境,如购物时选择合适的容器,引入升的概念。

让学生观察、思考,从而理解升的意义。

2.新课导入:介绍升的定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掌握升与其他体积单位的换算关系。

3.实例讲解:通过实例,让学生运用升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购买物品的体积,选择合适的容器等。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课时《认识升》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课时《认识升》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课时《认识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升》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体积单位“升”,并掌握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升的概念,能够熟练地进行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为后续的体积和容积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计量单位的知识,他们对长度、面积等计量单位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体积单位和体积的换算,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建立体积单位的概念,并理解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升的概念,掌握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熟练地进行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升的概念,掌握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升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升、毫升的实物模型,计算器,多媒体课件。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一支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饮料瓶、水桶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的容量单位是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瓶”、“桶”等,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单位不够准确,需要一个统一的单位来表示容量。

由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升。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升的概念和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同时,教师出示一些实例,如1升水是多少毫升,500毫升水是多少升等,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上册《升的认识》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上册《升的认识》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可以用字母“L”表示。 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的容量为1升。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学生在生活中对物体的轻重已经有所体验,教师以此为基础创设学生熟悉 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 己身边。通过活动使学生从不同的层次认识了容量这一新的概念,同时产生 认识容量单位的需求,进一步加深对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认识。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较强,喜欢动手、动脑,有很强的好 奇心和探索欲望,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综合思考能力。因此掌握必要的 学习方法,培养集中注意的能力,有计划的提高注意品质,进一步激发 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说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升,初步建立升的概念。 2、学生经历活动过程,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 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升的认识》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 级上册《升的认识》的课文内容。下面我将从说教材、 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 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 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升的认识》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课文内容。针对课程标准,认 真挖掘教材资源,紧紧把握住教学目标,把重点放在通过在具体情境中 感受并认识容量及容量单位升。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努力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学 有所获的空间。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升的认识-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升的认识-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升的认识-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升的概念,知道1升等于1000毫升。

2. 培养学生运用升和毫升进行容积测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升的概念及单位换算2. 容积测量方法3. 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1. 升的概念及单位换算2. 容积测量方法四、教学难点1. 升与毫升的换算2. 容积测量方法的灵活运用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容积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升的认识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介绍升的概念,让学生知道1升等于1000毫升。

(2)讲解升与毫升的换算方法,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换算。

3. 活动探究(1)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容积,引导学生运用升和毫升进行测量。

(2)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容积测量方法。

4. 巩固练习(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升的概念及单位换算、容积测量方法等重点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与升的认识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过程紧凑,旨在培养学生的升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活动探究”环节中的容积测量方法。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将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升的认识,并学会如何使用升和毫升来测量物体的容积。

这一过程对于学生理解升的概念、掌握单位换算方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至关重要。

容积测量方法的详细补充和说明1. 实验材料准备在进行容积测量之前,教师应准备适量的实验材料,如不同大小的容器、量筒、水、记号笔等。

1.1认识升(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1.1认识升(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1.1认识升(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教案:1.1 认识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1页至第3页。

主要学习了升的概念、升与毫升的换算以及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升的概念,了解升与毫升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升与毫升的换算。

教学重点:掌握升的概念,能够运用升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升、量筒、水。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一瓶500毫升的矿泉水,提问:“这瓶矿泉水是多少升?”学生回答:“它是0.5升。

”(2)教师再展示一瓶2升的饮料,提问:“这瓶饮料是多少毫升?”学生回答:“它是2000毫升。

”2.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例题:一瓶饮料是3升,喝掉了1升,还剩多少升?解题过程:3升 1升 = 2升。

答案:还剩2升。

(2)教师出示例题:一瓶牛奶是400毫升,换算成升是多少?解题过程:400毫升÷ 1000 = 0.4升。

答案:是0.4升。

3. 随堂练习(1)一瓶果汁是2.5升,换算成毫升是多少?解题过程:2.5升× 1000 = 2500毫升。

答案:是2500毫升。

(2)小明喝掉了一瓶500毫升的矿泉水,他还剩下多少毫升的水?解题过程:500毫升÷ 1000 = 0.5升,0.5升× 1000 = 500毫升。

答案:他还剩下500毫升的水。

4.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升的概念,掌握了升与毫升的换算关系,并能够运用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升的概念1升 = 1000毫升换算关系:升÷ 1000 = 毫升,毫升× 1000 = 升实际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容积问题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第1页至第3页的练习题。

2. 家长协助孩子观察家里的饮水量、牛奶量等,记录下来,并换算成升。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01《升的认识》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01《升的认识》说课稿

《升的认识》说课稿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怀辰学校陈海峰组长一、教材分析:“空间与图形”领域测量部分的内容,教材设计了两个数学活动,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升和毫升,是因为这两个计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广,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尽量早些教学升和毫升,既方便学生生活,又为以后教学体积积累了感性材料。

二、学情分析: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几乎每天都要接触与“升和毫升”有关的事物,如早餐喝的牛奶、服用的液体药、饮用的矿泉水、各种饮料等,学生既有学习知识的生活经验,又有学习知识的现实需要。

在学生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升和毫升,既可以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能力。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经历了解容量概念和认识测量工具,以及认识"升"和"毫升"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容量的含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升"和"毫升"怎样用字母表示;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

(这同时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积极参与"玩水"活动,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和数学活动经验。

四、教学流程(一)、检查导入认识容量:1.老师取两个大小明显有区别的容器,问:这两个容器,哪个可以装得更多?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学生用“容量”来说一说,指出:这个容器所能装的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

2.拿两个差不多大的容器,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容量比较大,如何验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操作,可以两个容器互相注水比较。

3.议一议:小红家水壶装满后可以倒5杯,小明家水壶可以装满后可以倒4杯。

你认为哪家的水壶更大?为什么?在学生说理的基础上,得出: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

因为倒的杯子可能有大有小,用它来比是不合适的。

小学数学《认识升》说课稿

小学数学《认识升》说课稿

小学数学《认识升》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升》。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今天我将贯彻这一理念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认识升》。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直观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这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质量、时间、面积等计量单位以及它们之间进率的基础上,认识的又一类量,对丰富学生认识量及其计量单位是十分有益的。

本节课的学习,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多的生活经验。

二、说学情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要成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

本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也能做出简单的逻辑推理,而且在生活中也为本节课积累了很多经验。

所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进行讲授。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等活动,初步认识容量的含义,认识容量单位升,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在认识容量及其计量单位“升”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观察、比较、估计的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操作和实验等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

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容量单位升,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

教学难点是:感知1升有多大。

五、说教法和学法数学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节课我准备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使教法和学法和谐地统一在“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教育目标之中。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认识升》二次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认识升》二次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认识升》二次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认识升》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认识升这个计量单位,了解升的定义、换算关系以及应用。

为本单元学习其他体积单位做铺垫。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升的概念,认识升与毫升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升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计量单位的知识,他们对长度、面积、重量等计量单位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体积单位,尤其是升这个单位,学生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物演示、图片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升的概念和应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升的概念,认识升与毫升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升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升的概念,认识升与毫升的换算关系。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升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升,了解升的应用。

2.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实物等教具,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物,如水杯、油桶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体可以用什么单位来计量它们的体积。

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认识升。

2.教学新课:讲解升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升的概念。

并通过图片、实物等教具,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

3.互动交流: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升与毫升的换算关系。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换算公式:1升=1000毫升。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1.1认识升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1.1认识升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1.1认识升|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理解升的概念。

2.让学生能够运用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理解升的概念。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课件、画板、笔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练习册等。

四、教学过程1.引入在上课前,准备了一张白纸和一个球,让学生来当“小助手”。

然后,教师开始抛球,让学生用手接住球,并以最快的速度把球放到讲台上。

这时,教师停下来,问学生:“你们知道,球为什么会往下落吗?”让学生自由发挥,回答问题。

2.概念解释接下来,教师会向学生解释升的概念。

教师要讲解:升是一种物理现象,是因为地球引力的作用,物体在失去支持力后自然地上升。

对于这个概念,教师可以用图示,让学生理解。

3.拓展应用接下来,教师会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升的概念。

教师会给出一些题目,让学生通过题目来加深对升的理解。

例如:有一个球,如果我们把它放到地上,那么它会升起来吗?如果我们把它放到水里,那么它会升起来吗?这个时候,学生可以通过举手回答来进行互动交流。

4.错误案例解析在讲解中,教师会提到一些可能会误导学生的错误案例,例如:热气球能升起来,因为它里面的气体比外面的气体轻。

此时,教师会解释这是错误的,因为气体和固体、液体不一样,热气球升起来是因为热气球内的空气温度高于外部气温,导致空气体积扩大,从而让整个气球上升。

五、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升地球引力概念物体失去支持力后自然上升实例球在地上会上升,但在水里则不会六、教学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升”的概念。

升是一种物理现象,是因为地球引力的作用,物体在失去支持力后自然地上升。

教师通过实际操作和错误案例解析的方式,增强了学生对升的理解。

七、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册上的题目。

2.看一看家里有哪些东西能升起来,将其列出来。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认识升》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认识升》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认识升》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认识升》是本学期的第一节数学课,也是本单元的第一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认识升的概念,理解升与毫升的关系,能够熟练地进行单位换算。

教材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升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他们对长度、面积等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升这一单位,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升的概念,引导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升的概念,理解升与毫升的关系,能够熟练地进行单位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升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升的概念,理解升与毫升的关系,能够熟练地进行单位换算。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升与毫升的关系,能够进行单位换算。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升的概念,理解升与毫升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长度、面积等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导入:介绍升的概念,让学生初步认识升。

3.实例讲解: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升的概念,如:1升水是多少毫升?500毫升水是多少升?4.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践,用量筒测量不同容量的液体,并进行单位换算。

5.总结升与毫升的关系,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单位换算。

6.练习环节: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1.1 认识升(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1.1  认识升(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1.1 认识升(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升的概念,理解升与毫升的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升的概念及与毫升的关系2. 升的简单换算3. 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升的概念及与毫升的关系,升的简单换算。

2. 教学难点: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升量杯、毫升量筒、水、粉笔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升量杯、毫升量筒、水、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体积单位,如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认识升通过观察升量杯,让学生了解升的概念,明确升是体积单位,用于表示液体的容量。

(2)升与毫升的关系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发现1升等于1000毫升,理解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关系。

(3)升的简单换算引导学生运用升与毫升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如1.5升等于多少毫升等。

3. 实践应用(1)小组合作,测量不同容器的容量,用升和毫升表示。

(2)联系生活,举例说明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买饮料、计量液体等。

4. 巩固拓展(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升的知识。

(2)拓展思考:除了升和毫升,还有哪些体积单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5. 课堂小结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升的概念、与毫升的关系以及换算方法。

6. 布置作业(1)课后练习题。

(2)观察生活中的升现象,与家长分享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以上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实践应用”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对升的概念、与毫升的关系以及换算方法进行实际操作和应用的过程,对于巩固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1.2 认识容量和升|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1.2 认识容量和升|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1.2 认识容量和升|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认识容量单位“升”,了解“升”的大小;2.能够正确使用容量单位“升”进行计量。

二、教学重难点1.认识容量单位“升”的概念和大小;2.掌握容量单位“升”的计量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量杯、瓶子、书籍;2.教学素材:容器、水、奶、饮料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举例子来导入新知识,比如:“同学们,你们一定都喝过瓶装饮料吧?那么,你们知道瓶装饮料是用什么单位来计量的吗?”然后引出我们今天要讲解的内容,即容量单位“升”。

2. 讲解容量单位“升”首先,我们要告诉学生,“升”是一个容积单位,它表示容器内可装入的液体体积大小。

接着,我们要让学生了解“升”的大小,指出:“一升(1L)的水,大约相当于我们在学校吃午餐时的那个饮料瓶的大小。

”“而一个桶一般是20升,一瓶矿泉水大约是0.5升。

”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对“升”的概念和大小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3. 观察和实践接下来,我们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更加深入地了解“升”。

1.观察让学生拿出自己的水杯,并观察杯子内的刻度。

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到“杯”是一个容积单位。

2.实践将水倒入量杯中,指导学生如何使用量杯来计量容量。

对于不同的容器,要让学生知道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量杯来计量。

同样,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实践其他计量方法,例如:•用瓶子来衡量容量,了解瓶子内的液体容量;•用书或其他物品来计算容量,例如一本书有多少不同大小的“杯量”装水,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容量单位,也可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4. 练习和总结在学生对“升”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后,我们应该让学生进行相关训练。

这些训练可以来自于教材,也可以通过自己编写题目进行。

例如,我们可以编写如下题目:“一瓶汽水大约是0.5升,请问5瓶汽水有多少升?”通过这样的题目,让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其计算能力。

最后,在结束本节课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对今天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自己编写一些关于容量计算的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1 认识容量和升∣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1 认识容量和升∣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1 认识容量和升∣苏教版一、导入老师带领学生们观察身边的物品,问学生们是否知道这些物品的大小。

接着,老师拿出不同大小的水杯,让学生们猜测这些水杯分别能装多少水。

通过实际测量,了解水杯的容量大小。

二、新课1. 容量的概念容量,是指物体所能包容的物质量或物体的大小。

如杯子、桶等都有它们的容量大小。

在数学中,容量的单位为升或毫升。

2. 认识升升是量容量的单位,是比较大的容量单位。

1升等于1000毫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升作为容量单位,比如说,一瓶牛奶的容量是1升,一桶水的容量是5升。

3. 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加深入地认识容量和升。

(1)探究不同容量的水杯让学生自己喝水,并注意观察不同容量的水杯能装多少水。

(2)辨认不同容量的液体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辨认各种容器中的液体是哪些物品的溶液,比如说,辨认出是盐水还是白开水。

(3)测量液体容量将不同容量的水杯倒满水,测量水的容量大小,记录下实验数据。

三、巩固练习安排一些练习题,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容量和升的知识。

(1)已知一个饮料瓶的容量是800毫升,问:这个瓶子的容量是多少升?(2)一个水壶的容量是2升250毫升,那么它的容量是多少毫升?(3)若一个杯子的容量是330毫升,那么这个杯子的容量相当于几升几毫升?四、拓展延伸在日常生活中,容量和升的知识很常见,比如说,购买水果时,需要知道购买多少斤;购买牛奶时,需要知道购买多少升;做蛋糕时,需要按照配方中所需的容量来添加原料。

通过学习容量和升的知识,可以更好地掌握日常生活中的计量知识。

五、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容量和升的概念及其单位,通过实际操作探究了不同容量的液体和测量液体容量的方法。

在练习题中我们进一步掌握了升和毫升的换算方法。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加运用,掌握好容量和升的知识,成为一名合格的小调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升的认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空间与图形”领域测量部分的内容,教材设计了两个数学活动,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升和毫升,是因为这两个计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广,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尽量早些教学升和毫升,既方便学生生活,又为以后教学体积积累了感性材料。

二、学情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几乎每天都要接触与“升和毫升”有关的事物,如早餐喝的牛奶、服用的液体药、饮用的矿泉水、各种饮料等,学生既有学习知识的生活经验,又有学习知识的现实需要。

在学生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升和毫升,既可以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能力。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经历了解容量概念和认识测量工具,以及认识"升"和"毫升"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容量的含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升"和"毫升"怎样用字母表示;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

(这同时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积极参与"玩水"活动,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和数学活动经验。

四、教学流程
(一)、检查导入认识容量:
1.老师取两个大小明显有区别的容器,问:这两个容器,哪个可以装得更多?
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学生用“容量”来说一说,指出:这个容器所能装的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

2.拿两个差不多大的容器,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容量比较大,如何验证?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操作,可以两个容器互相注水比较。

3.议一议:小红家水壶装满后可以倒5杯,小明家水壶可以装满后可以倒4
杯。

你认为哪家的水壶更大?为什么?
在学生说理的基础上,得出: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

因为倒的杯子可能有大有小,用它来比是不合适的。

(二)、合作探究认识“1升”
1.出示例2情景图。

你们认识这些物品吗?知道物品后面的几升代表什么意思吗?
(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做单位。

升可以用字母“L”表示。


2.那么1升有多少呢?我们可以用量杯来量出1升水。

师操作用量杯量出1升水,让学生观察。

继续操作:教师取出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将刚才量出的1升水倒正方体,让学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说一说这个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多少?猜一猜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验证过程中提问:为什么要从里面量?而不从外面量?
3.继续感受1升水多少。

(1)教学“试一试”
先让学生估计下1升水大约能倒满几个纸杯,再验证下(5个)。

(2)再看一看,教室里的这桶纯净水有多少升呢?这桶水你拎得动么?介绍:成人一天一般要喝1到1.5升水,孩子要喝1升水,那你知道1升水大约是这样的几杯呢?想一想,你每天的水喝够了么?
(三)、展示点拨
1.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观察,同桌交流。

指名回答,说明如何比较。

2.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同桌之间说一说。

集体订正。

说说今天的学习,让你明白了哪些知识?
六、板书设计
升的认识
容量:容器所盛液体的多少
容量单位:升毫升
测量容量工具:量杯
五、教学效果分析
容量是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学生又是在没有认识体积的基础初次接触,所以课堂上我尽量采用直观教学,每节课都搜集了各种容器,做了大量的准备,教学时我也改变了以往数学课的模式,用大量的实验操作来代替空洞的说教。

学生对我这种实验式的数学课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不说,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估计能力都得到了很好地锻炼。

从这个角度思考,我这样教学符合课改理念,是完全可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