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组织与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试题库
《公共事业管理》试题库(思考习题及参考答案)试题类型及分值说明;一、单项选择题 (计10 分,每题1分)二、填空题 (计30 分,每空1分)三、名词解释题 (计10分,每题2分)四、简答题 (计30分,每题6分)五、论述题 (计20分,每题10分)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准公共物品:就是指部分就是为了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物品。
2.准公共事务:就是生产准公共物品的活动,就是指涉及部分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与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其产品具有部分的“非排她性”。
3.公共事业管理:就是指公共事业组织在一定的环境与条件下,动员与运用有效资源,采取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等方式对社会准公共事务进行协调,实现提高生活质量,保证社会利益目标的活动过程。
B二、填空选择1、公共事业管理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公共性或公益性。
(选)*三、简要说明1.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行政管理、企业管理有什么联系与区别?答: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之间就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之间在内容与管理主体等方面有交叉,原因就是前者就是从管理对象与范围进行学科建构的,而后者则就是从管理主体入手形成学科的;由于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在管理主体、目标与对象上有本质的不同,因而两者的区别十分明显。
2.公共事业管理学的学科特点?答:1跨学科与专业化的统一;2学术性与应用性的统一;3实证性与规范性的统一;4公共性与管理性的统一。
3、公共事业管理的学习与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答:公共事业管理有自己确定的研究对象,并以此为逻辑起点形成了学科体系。
公共事业管理通常的研究方法就是实践抽象法、实体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与实验法。
4.当前学习与研究公共事业管理有什么意义?A1答:当前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就是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
开展对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与学习,能直接促进我国科学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形成,并极大地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公共事业管理 二 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第二章 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第二节 非政府组织扩充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三、非政府组织的特征
不由政府主导
不以营利为目的
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 维护社会公益、服务社会;维护组织内成员利益,服 务成员 具有规范的组织形式
非政府性 非营利性
第二章 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本章教学重点:
➢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非政府组织扩充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概况 ➢中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类型及其特点 ➢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区别和联系
第二章 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第一节 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一、市场管理公共事业的局限 政府成为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因 为存在市场失灵。
指政府和营利的企
指政府管理概念
一业、之外非的政一府切社组会织的概念在广义定义的
里的民间组织,
组织,即事业单位
外延上去掉企
包括在民政部门
非、政社会府团组体织和民(办Non-Go事v业er单nm位内en部tal Organ登iz记a的tio社n团s,和N民GOs)
的定非义企大业单致位有三种: 的社团
办非企业单位
第二章 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第二节 非政府组织扩充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二、与非政府组织相近的几个概念 4、志愿者组织(Voluntary Organization,VO)
是公民在不计报酬、自愿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为他人服 务的过程中自发组织起来的民间组织。
在内涵与外延上与非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基本一致,但 更强调组织的志愿性,使用时还是要进行区分
➢保持社会经济的稳定增长 ➢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本文将介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中常见课程,旨在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提供参考和指导。
第一章绪论1.1 课程简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等多个领域,是培养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重要学科之一。
本课程旨在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内容,包括公共事业管理的概念、理论、方法和实践等方面。
1.2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2)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实际操作和应用;3)熟悉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4)具备管理和组织能力。
第二章公共事业管理概论2.1 公共事业管理概念本部分主要介绍公共事业管理的概念、内涵、特征和发展趋势等方面。
学生需要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本质和特点,明确公共部门作为管理主体的重要意义,了解公共事业管理与其他管理学科的关系。
2.2 公共事业管理理论本部分主要介绍公共事业管理的相关理论及其内涵,包括公共管理理论、公共政策理论、治理理论等方面。
学生需要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理论的相关概念、内容和应用,加深对公共管理的认识和理解。
2.3 公共事业管理方法本部分主要介绍公共事业管理的常见方法和工具,如计划、组织、控制、协调、评估等。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方法和工具的应用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
第三章政策制定与实施3.1 政策制定过程本部分主要介绍政策制定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以及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学生需要了解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主要特点和影响因素,加深对政策制定过程的认识。
3.2 政策实施过程本部分主要介绍政策实施的相关内容和方法,以及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学生需要了解政策实施的主要特点和影响因素,加深对政策实施过程的认识。
第四章公共部门管理4.1 公共部门组织结构本部分主要介绍公共部门组织结构的构成和管理,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类型公共部门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掌握公共部门的管理方法和技能。
公共事业管理 之 第二章公共事业管理的理论基础
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非排他性与非竞争 性。
(二)公共产品的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是公共产品在生产与消费过程中附加给外部环境 的额外的成本或效益,而生产者或消费者本人却未支付这 部分成本,或没有享受到这部分收益;
就结构实体来说,公共事业管理系统包括 管理主体系统和管理客体系统。
思考、交流:
看了相关理论之后你的思考?
个人理性的选择导致集体的非理性结局。
《麦吉的礼物》:
新婚不久的吉姆和德儿,很是穷困潦倒。除了德儿那一 头美丽的金色长发,吉姆那一只祖传的金怀表,便再也没 有什么东西可以让他们引以为傲了。虽然生活很累很苦, 他们却彼此相爱至深。每个人关心对方都胜过关心自己。 为了促进对方的利益,他们愿意奉献和牺牲自己的一切;
只要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出现不一致时,就会存在某种外 部效应;
外部效应按照其对外部的影响分为两大类,即正外部效应 和负外部效应;
正外部效应也称为收益的外部化,如教育。 负外部效应是指某些产品的生产或消费会使生产者或消费者以外
的社会成员遭受损失却无法得到补偿,也称为成本的外部化,比 如环境污染、拥挤的公路或桥梁。
结论:
要让社会避免陷入集体非理性的困境,有 必要建立一套协调个体选择的制度安排。
集体行动逻辑
1965年,曼瑟尔·奥尔森(Mancur Olson)出版《集 体行动的逻辑》一书,运用经济学关于经济人及其行 为的假定,论证了个人理性不是集体理性实现的充分 条件这一著名论点;
他反驳了其他集团理论关于具有相同利益的个人组成 的集团总是会试图增进集团的共同利益的论点;
做法:要遵循八项原则:清晰界定边界、占用和供 应规则与当地条件保持一致、集体选择的安排、监督、 分级制裁、冲突解决机制、对组织权的最低限度的认 可、分权制企业。
《公共事业管理》试题库思考习题及参考答案
This worldnot accidentally, onlyhas thenecessity《公共事业管理》试题库(思考习题及参考答案)试题类型及分值说明;一、单项选择题 (计10 分,每题1分)二、填空题(计30 分,每空1分)三、名词解释题 (计10分,每题2分)四、简答题 (计30分,每题6分)五、论述题 (计20分,每题10分)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准公共物品:是指部分是为了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物品。
2.准公共事务:是生产准公共物品的活动,是指涉及部分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其产品具有部分的“非排他性”。
3.公共事业管理:是指公共事业组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采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式对社会准公共事务进行协调,实现提高生活质量,保证社会利益目标的活动过程。
B二、填空选择1. 公共事业管理最突出的特征是公共性或公益性。
(选)*三、简要说明1.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行政管理、企业管理有什么联系与区别?答: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之间在内容和管理主体等方面有交叉,原因是前者是从管理对象和范围进行学科建构的,而后者则是从管理主体入手形成学科的;由于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在管理主体、目标和对象上有本质的不同,因而两者的区别十分明显。
2.公共事业管理学的学科特点?答:1跨学科和专业化的统一;2学术性和应用性的统一;3实证性与规范性的统一;4公共性与管理性的统一。
3. 公共事业管理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答:公共事业管理有自己确定的研究对象,并以此为逻辑起点形成了学科体系。
公共事业管理通常的研究方法是实践抽象法、实体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实验法。
4.当前学习和研究公共事业管理有什么意义?A1答:当前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是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
开展对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和学习,能直接促进我国科学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形成,并极大地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基础】绪论第二章公共事业管理1
【关键字】基础第一章绪论(本章节的内容是整个公共事业管理体系的基础和精髓)第一节物品和事务一、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并能够辨别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一)判定公共物品的两大特性: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非排他性指个人消费某一物品时并不排斥其他人消费该物品(非排他性,技术上无法将不为之付费的人排除在该物品的受益范围之内)非竞争性指个人消费某一物品时并不影响其他人消费该物品的数量和质量(非竞争性,一个人使用某件物品并不妨碍其他人同时使用该物品)纯公共物品一般不能通过市场机制有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有政府来提供。
例子:国防,马路,海上灯塔等,利益完全分割的,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分享(二)准公共物品是在公共物品的根底上新引入的研究本课程的概念,主要是指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表现的不充分,或者只体现二者其中一个特性的某些特殊物品。
(例子)高等教育,收费的高速公路等,都不能完全的实现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首先二者都是要有一定的收费标准的,也就是说不付费无法享受到正常的服务,因此不能表现完全的非排他。
收费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是否排他的一个标准。
二、公共事务,私人事务和准公共事务事务是物品形成的描述,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界定。
因此可以把提供公共物品,私人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的活动称为公共事务,私人事务和准公共事务。
三、社会公共事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公共需求的增加,人们对于政府的分配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的效率越来越不满,要求政府提高效率,导致政府职能的转变,从原有的单纯的政治管理和政治统治为主导的政治职能开始向经济职能,尤其是满足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的狭义的社会公共事务的转移。
广义的社会公共事务分为政治事务,经济事务和狭义的社会公共事务。
政治事务是以国家政权为核心的公共事务,包括阶级、政党、政府、国防、外交、民族、宗教、利益集团等活动。
在现代社会,各阶级、社会阶层、利益集团等社会政治力量,成立各类政党,通过取得或建立国家政权,统治和管理各类活动。
第二章 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与体制《公共事业管理》PPT课件
第五节 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
• 二、中国传统事业管理制度的简要回顾
– 1.人事制度
• (1)编制管理制度。 • (2)用工制度。 • (3)工资制度。 • (4)考核与培训制度。
– 2.财务制度 – 3.社会保障制度
第五节 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
• 三、中国传统事业管理制度的特征与弊端 • 1.制度功能偏失
第五节 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
• 四、中国公共事业管理制度的变迁
– 3.政治因素作用下事业管理制度的变迁
事业单位人员扩张来自两个关键性政治因素, • 一是行政化编制的扩展导致的人数的增多。 • 二是行政改革与国有企业改革后的冗员,其中相当多地
部分流到了事业单位。
– 政府为改革选择战略,制定政策,从上而下地推 动事业体制改革进程,这在制度经济学中称为强 制性制度变迁。
第四节 公共事业物品有效供给的制度边界
• 一、信息成本与制度边界
– 当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边际信息成本恒为零或始 终接近于零时,从理论上说,政府提供公共服务 的范围便可以无所不包,即能够在广度上和深度 上包括城市全部公共服务的供给,形成完全的政 府一元化供给模式。
– 而在存在着信息成本或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政 府搜寻信息的成本和监督成本都很高,采取政府 一元化供给模式就是代价极高、效率极低的一种 选择。
公共事业管理
第二章 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与体制
第一节 界定公共事业管理范围的标准
一、界定公共事业管理范围的标准
1.组织性质
2.产品特征 3.需求类型
第一节 界定公共事业管理范围的标准
• 二、公共事业管理范围界定标准的客观依据
– 1.需要、产品与组织标准的成本——收益导向性 – 2.需要、产品与组织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联系 – 3.需要、产品与组织的组合可以反映时代特征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二章
第二章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一、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系统(一)主体的概念要研究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问题,必须首先揭示主体概念的科学含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主体是能动地从事着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人,是能将自身之外的客体自觉地作为实践和认识的对象,并在对象身上展示自身内在本质力量的人。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主体问题的基本观点,公共事业管理主体指在公共事业管理中起主导、支配和决定公共事业发展方向和性质的组织。
由于我国公共事业管理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对它的研究现状还处于探索阶段,对公共事业管理范围的界定还比较模糊,因此在对其主体的界定问题上也还存在较大的分歧。
(二)关于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探讨第三部门是公共管理主体的观点,在国外没有公共事业管理这一概念,但国外在政府和市场之间有一个中间层,活跃在这一领域并起主导作用的是第三部门。
第三部门自20世纪70年代在国外开始出现后,就以极快的速度超前发展。
在国外由于第三部门具有比政府公共部门更灵活、更好的创新机制和更为广泛的参与基础,所以它能够使公民的参与需要得到满足,环节社会突出问题的压力,并起到制度创新的作用,还能解决一些政府解决不了的问题,从而避免“政府失灵”现象的产生。
同时由于第三部门具有非营利性、社会志愿的特点,所以它能够通过社会福利服务这种利他行动来促进社会伦理的完善,增进社会的信任基础,解决市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从而避免“市场失灵”现象的产生。
第三部门的活动既不基于一种强制性的规范,也不以交换服务或商品来获得利润,其显著特征是非营利性、志愿性和专业性。
第三部门的兴起,在政府与公民之间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一方面它传导政府政策,另一方面又反映民众的诉求。
第三部门的出现改变了社会的二元结构,使社会朝着“国家-市场-志愿组织”的三元结构发展,显示了其强大的社会功能,因而成为公共事业管理主体。
公共组织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的观点,国内部分学者认为,现代社会的公共事业管理主体,是在一定环境中产生的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系统。
公共事业管理第二章课后习题
公共事业管理第二章课后习题第二章组织与公共事业管理复习思考题1.政府组织有何特征和体制优势?现代意义的政府组织一般指执行国家权力,进行政治统治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关。
首先,政府是由社会公共需要而产生的,因此具有公共的性质。
即具有公共性的特征。
其次,强制性是政府公共权力得以成立并运行的基本保证,因而作为拥有公共权力的政府,其行为的强制性特征总是显而易见的。
再次,作为行使公共权力的政府组织,其功能涉及社会的所有领域和所有个体,因而具有普遍性。
再是执行性。
执行性是指政府组织执行立法机构制定的各项法律,根据立法机构的授权,出台具体的政策、措施管理科教文卫体等公共事务。
最后是规范性。
政府体制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的总和。
政府虽不是万能的,不能包办一切,但在社会事务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第一,政府为社会提供有效的制度。
第二,政府提供公共物品,解决外部问题、信息不对称问题和垄断问题。
第三,政府能够较好的解决社会问题,促进和保障社会公平。
第四,政府能够依靠其强制性的特点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第五,在一些情况下,政府可凭借其强大的资源汲取能力、社会动员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应对紧急事件。
2.政府失灵有哪些具体表现?第一,由于政府的主观发展努力同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要求有差距,民众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在有些情况下政府的努力同民众的努力相抵触。
导致政府难以制定并执行符合民意的公共政策。
第二,政府的权利集中化趋势、体制僵化和官僚化趋势往往导致政府体制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新问题和突出问题反应迟钝。
第三,政府活动易滋生寻租行为,出现不公正现象,造成其在经济上的特权,阻碍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
第四,政府在解决垄断和外部性问题时难免对市场机制造成破坏,因而产生新的问题。
此外,政府的调节功能是有限的。
3. 事业组织有何优势和局限性?事业组织是依照一定的规则或有关政策、法规、法律,以独立、公正为原则,并凭借其特有的功能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的公共组织。
《公共事业管理》思考习题及参考答案要点_5
《公共事业管理》思考习题及参考答案要点_5《公共事业管理》思考习题及参考答案要点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准公共物品:是指部分是为了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物品。
2.准公共事务:是生产准公共物品的活动,是指涉及部分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其产品具有部分的“非排他性”。
3.公共事业管理:是指公共事业组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采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式对社会准公共事务进行协调,实现提高生活质量,保证社会利益目标的活动过程。
二、填空选择1. 公共事业管理最突出的特征是公共性或公益性。
三、简要说明1.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行政管理、企业管理有什么联系与区别?答: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之间在内容和管理主体等方面有交叉,原因是前者是从管理对象和范围进行学科建构的,而后者则是从管理主体入手形成学科的;由于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在管理主体、目标和对象上有本质的不同,因而两者的区别十分明显。
2.公共事业管理学的学科特点?答:1跨学科和专业化的统一;2学术性和应用性的统一;3实证性与规范性的统一;4公共性与管理性的统一。
3. 公共事业管理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答:公共事业管理有自己确定的研究对象,并以此为逻辑起点形成了学科体系。
公共事业管理通常的研究方法是实践抽象法、实体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实验法。
4.当前学习和研究公共事业管理有什么意义?答:当前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是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
开展对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和学习,能直接促进我国科学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形成,并极大地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第二章公共事业管理主体一.名词解释1.组织:是特定的群体为了共同的目标,按照特定的原则通过组织设计,使得相关资源有机组合,并以特定结构运行的结合体。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各章主要内容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各章主要内容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公共事业的内涵的特征一、公共性、公共需要、公共问题、公共事务及特征公共性、公共需要、公共问题与公共事务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公共性是一定的社会或地区的公有、公用、共供和共享的。
公共需要是社会共同体具有的共同性、共享性的需要。
公共事务具有公共性、劳务性、非营利性和阶级(阶层)性四个特征二、我国传统的“事业"及其发展我国传统“事业"的基本含义事业,是我国特有的与全体人民整体利益有关的以科、教、文、卫、体等为基本内容的行业或部门,及其相应的管理体系。
事业在本质上属于一种社会公共事务的范畴,而且是非政治、非经济的事务,即狭义的社会事务,反映的是一定条件下我国社会公共事务的发展水平。
公共事业,是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基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管理活动。
三、公共产品理论公共产品理论是经济学理论。
公共产品理论与公共事务理论所描述的对象是一致的,但其研究和阐述问题的角度不同,现代公共产品理论主要是通过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等概念和范畴对社会中不同属性的产品进行把握,从而明确公共事务范畴的。
(一)公共产品理论的几个基本内容l.公共产品的基本概念公共产品也称为公共商品、公共物品或公共品就是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或劳务。
什么是公共消费需要呢?人的活动具有两重性,即个体性和社会性。
前者是指作为个体的人,需要一定的产品来满足其私人需要,如衣、食、住、行等,而后者则是指作为社会的人,他的生存依赖于社会环境,如国防、治安、城市道路、卫生等,这是人们生活中不能缺少的。
这种与每个人的利益密切相关,但每个人又不能享受其消费独占权的,且是作为一定社会所共有的保证居民基本生活的需要就是公共需要。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根据满足需要的不同,把整个产品世界分为两类:一类是私人产品,即满足私人需要或私人消费需要的产品,另一类是公共产品,即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产品。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第一章结论1.公共需要的特征:1.公共需要是社会成员在生产、工作、生活和发展过程中的共同需要;2.公共需要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3.公共需要是发展变化的;4.公共需要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2.公共事业的含义:特指那些面向全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发经济和社会生活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并且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社会活动。
3.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和特征: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特征:基本目标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各种公共需要;具有一定的强制性;非营利性;服务性。
4.公共事业管理的职能和手段:职能:(计划、组织、协调、控制)职能,计划是公共事业管理的首要职能;手段:(法律、行政、经济、宣传和教育、技术)手段。
法律手段是指通过制定和实施法律规范及类似法律性质的各种社会规范调关系,对社会各方面事务进行控制、指导和监督的管理方法。
法律手段具有阶级性和利益性、规范性和约束性、权威性和强制性、概括性和明确性、稳定性和平等性,能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行为规范;行政手段是指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力,运用命令、指示、政策、规定、条例等直接对管理对象发生影响的管理方法。
行政手段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垂直性、直接性。
经济手段是政府依据客观经济规律,运用价值工具、物质利益去影响人们行为的管理方法。
经济手段特点:利益性、调节性、间接性和非强制性。
经济手段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等,可分为宏观经济(财政、金融手段)和微观经济(工资、资金和罚款)手段两方面。
宣传教育手段是指通过对被管理者进行灌输和说服教育,启发其觉悟,从而使其自觉地按照管理者的意志行动的管理方法。
特点: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鲜明的阶级性、启发性和间接性、广泛性和多样性、长期性和反复性。
作用表现:可确保社会主义方向;能够保证正确贯彻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有助于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实现管理上标有利于其他管理手段充分发挥作用。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娄成武版)各章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绪论1、公共需要的特点:客观性、社会性、多样性2、通常人们把具有非排他性、不具有非竞争性的产品称为公共资源,将具有非竞争性、不具有非排他性的产品称为俱乐部产品。
3、公共物品分为:纯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拥挤性公共物品(道路、桥梁)、价格排他性公共物品(公园、文化遗产)4、公共物品:是指完全是为了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物品,或者说是满足全体社会成员需要的物品。
5、准公共物品:指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点中的一个,另一个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或者虽然两个特点都不完全具备但却具有较大外部收益的产品。
6、准公共产品的特点:①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的不充分性;②外部性7、准公共产品的分类:①拥挤性准公共物品;②价格排他性准公共物品8、公共事务:是生产公共物品的活动,是指涉及全体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其产品具有完全的“非排他性”,可以直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9、准公共事务的特点:公益性中介性、非营利中介性10、公共事业:是指由特定的社会组织及其成员以满足社会群体需要和社会公共需要为目的,向社会提供准公共物品和某些公共物品,为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和公众生活创造有利条件而进行的活动或事物。
11、公共事业的特点:公众性、公用性、公益性、非营利性12、社会公共事业:指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那些社会事务。
13、社会公共事业的特征:公共性、劳务性、非营利性、阶级性14、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区别:①管理目的不同(公益性/盈利性);②管理的运行轨道不同(整个过程受到法律的限制/主要在利益轨道上进行);③物质资源来源不同(收入及政府补助/所获取的利益);④绩效评估不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15、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区别:①管理主体不同(公共事业组织/政府机关);②管理方式不同(在国家政策应倒下提供技术和辅助性服务/等级制);③管理的直接性和间接性不同(直接性管理/间接性管理);④阶级性不同(反映长期历史发展对社会管理的客观要求/反映特定阶段统治阶级的特殊要求)。
公共事业管理第2章-公共事业管理主体中的事业单位
贰 事业机构的编制管理
事业机构编制管理的概念 就是运用科学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研究、处 理和解决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下国家各种事业单位 的整体布局、设置形式、职责任务和人员配置等 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
贰 事业机构的编制管理
编制管理的作用 第一,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平衡协调发展提供有 效服务。(技术、知识发展) 第二,为管好行政机构编制提供必要的保证。 (编制挤占问题) 第三,提高事业经费的使用绩效。 第四,保证事业单位自身的健康发展。
肆 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人事的具体内容 岗位设置:管理、专业技术、工勤技能、特设 招聘和竞聘:人员竞聘主要包括公开招聘、签订聘 用合同、定期考核、解聘辞聘等制度。事业单位内 部产生岗位人选可以采取竞聘上岗的方式 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单位内部竞选上岗 合同:聘用期限一般不低于3年,试用期为12个月 连续工作满10年,且距离退休不足10年的,可以订 立聘用至退休的合同
壹 事业单位的概念与特征
惩罚性收费:违反交通规则的罚款、违反治安管理 条例的罚款,对经营假冒伪劣商品的罚款 资源性收费:土地使用费、采矿权使用费、探矿权 使用费
壹 事业单位的概念与特征
事业性收费是事业单位为居民和企、事业单位提供 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服务性劳动所收取的费用。
①医疗收费;②教育收费,包括大中专学校的学费,中、小学的学 杂费、学校招生报名费、文化技术培训费等;③科技服务费,如 技术转让费、技术咨询费、气象服务费等;④检验检疫费,如进 出口商品检验费、产品质量检验费、动植物及其他产品检疫费等; ⑤调解服务费,如律师服务费、公证费、海事调解费等;⑥代理 费,如专利代理费、商标代理费、签证代办费等;⑦基础设施使 用费,如公路养路费、航道养护费、等;⑧资源使用费,如渔业 资源增殖保护费、无线电资源占用费等。⑨建设性收费,如景点 参观门票、水源使用费
第二章公共事业管理主体
第三,在提供公共服务和承担公共责任上 区别于政府。
▪ 非营利性,即不以营利为目的,或组织的 存在目的不是积累财富或创造利润,而是 实现社会的公共利益,组织的利润不能分 配给所有者和管理者: 其资产不属于任何个人;组织利润不得 分红;当组织解散或破产时,其剩余资产 只能转交给其他公共部门继续用于公益或 互益目的。
寻租涉及两个方面的行为主体:一是寻求 政府特别优惠的市场经济主体;二是掌握 分配政治资源和经济资源的政府官员。
寻租行为的类型: ▪ 政府经济管制中的寻租(价格管制) ▪ 通过关税和配额的寻租 ▪ 通过政府特许权的寻租 ▪ 政府定货 ▪ “贿选”
返回
3、政府失灵导致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 时的限制表现在:
“盈利”、 “赢利”与“营利” 概念的 区别:
▪ “赢利”指赚得利润(make profit),或赚 得了利润(profit),强调结果;
▪ “盈利”强调得到的利润(profit)或较多 的 利润(many profits),强调果实;
▪ “营”突出的是谋求某种目的, “营利” 是指以利润为目的(seek profits, for profits),强调过程及目的。
另一种含义是同主流的或精英的文化、阶层相对 应的弱势阶层。比如一些不太受到重视的民间、 小市民的文化、习俗或活动等。例如在台湾民进 党的行动纲领中,有一条是这样表述的:“文化 鼓励草根文化,维护文化财产及民间技艺,加强 巡回展览演奏,平衡城乡文化发展。”
2、公共事业组织的局限性,即“志愿失灵”
▪ 筹款不足 ▪ 非独立性 ▪ 志愿活动的狭隘性 ▪ 志愿组织的家长作风 ▪ 志愿组织的能力不足 ▪ 结构不合理(功能结构、服务对象结构)
政府-公共事业组织的合作模式中的 负面影响 :
07022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自考考试大纲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程代码:07022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1. 课程性质公共事业管理属于现代管理学的范畴,是公共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应用性学科。
2. 课程特点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核心的课程,主要从理论上阐述公共事业和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范畴、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和管理方法等,强调公共管理理论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应用。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1. 课程目标学生牢固地掌握公共事业和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概念,把握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特点、基本规律和原则,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过程及发展趋势,较好地较熟练地认识和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一般方法和技术,并对公共事业管理各个部门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 基本要求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公共事业管理理念,认识和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应对问题的无视能力,培养学生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兴趣,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其它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三、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关系1.《管理学原理》、《公共管理学》、《非政府组织管理》是《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的先导课程。
2.《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领域管理诸如《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管理原理》、《新闻事业管理》的基础课程。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公共事业管理职能,了解公共需要、公共事业管理职能,把握政府在公共事业管理上的基本职能。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重点知识1. 识记:公共需要、公共事业、公共物品2. 理解:公共需要的特征公共事业的含义公共事业管理的职能3. 应用:研究公共事业管理的意义(二)次重点知识1. 识记:公共事务、事业单位、公共性、非营利性2. 理解:公共事业的特征公共事业与公共事务的联系与区别3. 应用:政府在公共事业管理上的基本职能(三)一般知识1. 识记:事业、教育事业、卫生事业2. 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内容3. 应用:公共事业管理的手段第二章组织与公共事业管理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组织的分类以及政府组织体制,掌握事业组织体制和市场组织体制的职能优势及局限性。
管理体制与组织第二章
二、非政府组织与公共事业管理
• 非政府组织概述 • 非政府组织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 当代中国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非政府组织
非政府组织概述
• (一)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 1. 国家与社会关系思想中的国家、社会的基本内涵 • 国家是指在一定领土范围内通过合法垄断暴力的使用权而对其居民进
– 亚里士多德的自然论 – 霍布斯、洛克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 摩尔根的社会分工论 • -马克思主义
• 政府的概念
• 就是国家进行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机关,是国家表示意志、发布命 令和处理事务的机关,实际上是国家代理组织和官吏的总称。
• 广义的政府是指行使国家权力的所有机关,包括立法、行政、司法机 关;
型的例子是计划经济。 • 市场是一个自发形成,分散决策、自由竞争的组织体系。市场方式即
是市场经济。
对政府与市场基本关系的认识:
• 取长补短。 – 市场与政府各有长短,必须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把市场机制和政 府作用结合起来,在市场能够起作用的资源配置及 利益调节领域, 政府不要介入,以利于充分发挥市场作 用;而在市场缺陷或市场 失灵的地方,应发挥政府的干预 作用。
(三)公共事业管理的市场模式
• 1、存在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 • 2、特点——在政府的主导下,多元主体参与公共事业产品生产和提
供。政府、市 场和社会共同负责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 和提供,政府 与市场和社会分权,政府 不再垄断公共服务的供给过程,市场和社会 对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提供的参与是直接而非间接的。 • 3、理论依据——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
• 政府基本职能具有下述特性:
• 第一,整体性。阶级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相互渗透,相互支撑, 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管理资料
公共权力的基本形式
公共权力的强制性权力形式,即要求强制绝对服从的权力。这是人 类社会文明进化的结果,更是公共权力实现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有效 控制的必要条件。因为社会中个人和集团的利益的复杂的多元化的, 充满着矛盾和斗争,为此,公共权力只有具有防止他人或集团为达到 其目的而诉诸强制力的能力,才能实现其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促进社 会发展的基本职能。公共权力的强制力是保障社会规范的效力,实现 公共权力主体目的的手段。 但必须指出的是,公共权力的强制性并不意味着权力主体可以随心所 欲地支配权力客体。其原因在于:由于公共权力是基于社会共同需要 产生的,所以强制力并不是使公共权力合法化的力量,同时,强制力 的使用必须具有价值合理性,即只有当惩罚行为的结果不仅符合社会 整体利益,从根本上也符合每个社会成员的利益时,这种强制性力量 的使用才是合理的。使用强制力的目的是要使破坏社会公共秩序的社 会成员为自己的行为付出必要的代价,同时对其他社会成员表明违反 社会公认准则的行为的后果以及遵从的价值,强化社会成员对社会秩 序的认同。因此,公共权力使用强制力的合理性离不开它的准确性和 有效性。通过一定的制度和程序设计保证公共权力在使用强制力过程 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已成为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之 一。
12
Hale Waihona Puke 管理资料 其三,综合性。这一综合性表现在下述方面:一是在权力 的类别上,公共权力是政治权力、经济权力、文化权力等 的综合,权力作用遍及社会政治、经济和社会(狭义)领 域,其中,政治权力处于中心地位;二是从权力主体配置 看,公共权力的有诸多的权力形式,主要表现为国家权力 (行政权力)、政党权力、社团权力等,这些形式的权力 综合而成公共权力;三是公共权力是个人权力的综合,任 何社会都是通过个体的社会化和政治参与综合而形成公共 权力。 其四、约束性。公共权力的强制性权力和非强制性权力两 种基本形式都要求社会成员对公共组织的管理予以服从, 体现了这种约束性。强制性权力以国家机器的支持来实现 对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的约束,而非强制性权力则是以人 们对公共管理传统、公共道德的遵守,以及对契约的自愿 服从来实现对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的约束。
2
管理资料
公共组织的概念、类型、特征 特征: 第一,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 公共组织的建立的目的与动机,是在推进社会的 公共利益,因而追求全社会的公平、公正,以及 行为的公开就必然成为其一切活动和措施的基本 准则。公共组织依据这一基本准则来为全体公众 服务,并以服务的质量好坏来评判组织工作并取 得公众的拥护和支持。而私营组织的目标和动机 则在于追求 ” 个人利益”,具体体现为利润,其 活动与决策的基本点是市场价格。
10
管理资料
公共权力的非强制力形式,即通过说明、引导等方式使 社会成员服从的能力。在利益多元的社会中管理社会公共 事务离不开强制性权力,如政治事务的管理离不开强制性 权力,在根本上体现为一种政治统治,经济事务方面对市 场基本规则的维护离不开强制力,在人口、环境保护和海 洋资源等管理中离不开强制力,等等。但是,由于一方面 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涉及到最为广大的社会公众,且目 的在于增进公共利益,管理手段必须与目的相适应,另一 方面社会事务和经济事务也是公共事务的基本内容,而管 理的方式必须与对象的属性相符合,加之现代社会中的和 平环境中非强制性权力也是管理政治事务行之有效的方式, 因此,非强制性权力形式在现代公共权力运作中的一种基 本形式并日益占居主导地位。常见的公共权力的非强制性 运作方式主要有提出公共规范、颁布特定的法定义务、树 立各种榜样、价值导向、仲裁和调解、间接干预市场等。 这些公共权力的非强制性权力的使用涉及政治的、经济的 和社会的领域。
11
管理资料
公共权力的特征
其一,社会性。这一社会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公 共权力源于社会共同生活的需要,公共权力的客体是社会 公共事务,权力的运作涉及社会全体公众,运作权力的最 终目的是增进社会公共利益;另一方面,任何一个社会的 存在必须依托公共权力,没有一定的公共权力的维持,社 会公共秩序就难以维持,社会必然瓦解。 其二,政治性。当进入阶级社会,氏族公共权力发生演变 并以国家的形式表现出来后,公共权力便被打上了阶级的 烙印,带有政治性。这一政治性不仅直接表现在政治性事 务的管理中,尤其是私有制社会中常常因统治阶级的掠夺 而异化,脱离公益目的,为少数统治阶级服务,从而在阶 级社会中阶级斗争往往表现为对公共权力争夺的政治斗争, 还表现在在任何社会中,经济性和社会性的公共事务的管 理的最终结果都不可避免地带有政治意义。
7
管理资料
第六,具有一定的独占性
公共组织的独占性是指公共组织在进行公共事务的管理中具有一定的 垄断性。这一独占性主要表现在: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公共组织可 以通过政治权威或公共权力的行使而生产公共物品或服务,不许私人 加入竞争,从而形成一种独占公共物品生产或服务的局面。在市场经 济条件下,虽然如在崇尚自由经济的国家中,政府可以放松管制,允 许并还在鼓励私人企业进入公共物品生产和服务领域,但一方面由于 公共物品涉及到社会公共利益,政府必须在总体上对这一物品的生产 进行必须的控制,另方面由于公共物品的无排他性和无竞争性,很少 有私人企业愿意赔本去生产,加之往往一些公共项目或工程又具有相 当的规模,非私人组织所能承担,只能由政府组织来负责,因而公共 组织尤其是政府就成为公共物品唯一的生产者,客观上没有竞争,相 当程度上变成了为这一领域的独占者。如何在公共物品生产和服务领 域引入竞争,增加公共物品的数量并提高质量和服务水平,正是当代 各国政府在着力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8
管理资料
从公共组织定义中引申讲解:公共权力
在公共事业活动中,公共组织是凭借公共权力来 生产和提供公共事业产品,公共权力是公共组织 实施公共事业管理的基础。 公共权力的内涵:用于处理社会公共事物的权力 公共权力的基本形式和特征: 基本形式:强制性权力和非强制性权力 特征:社会性、综合性、约束性、政治性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管理资料
第2章 组织与公共事业管理
重点问题
●政府体制、事业体制、市场体制的职能优势和局限性 ●政府组织、事业组织、市场组织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责任
●政府体制、市场体制和事业体制的互补替代关系
1
管理资料
公共组织的概念、类型、特征 公共组织:是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的组织,它 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经过公共权力的授权,负 有公共责任,以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管理公共 事务为基本职能。 通俗理解为: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致力于协 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以服务社会大众,提高公 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 类型:公共组织和非公共组织。 政府组织是典型的公共组织,作为市场主 体的企业是典型的非公共组织。
5
管理资料
第四,具有政治性 社会公共事务分为政治的、经济的和社会的事务,是关系 社会全体公众利益的,也是关系到整个社会大局的事务。 因此,公共组织在进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中,不仅政治 方面的事务具有政治性、如国防、公共安全、民族问题等 等,就是经济和社会方面的事务,由于其具有其全局性的 特点,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安定与发展,其后果也在相当程 度上带有政治性。就公共组织的管理者来说,其高层关于 公共政策等的制定本身就是一个政策制定过程,就是其中 低层管理人员以其专业标准处理的公务问题,其结果也不 可避免地带有政治上的影响。就此而论,公共组织本质上 是政治性的组织。相比较而言,私营组织的活动虽然也不 能不受政治环境的影响,但其活动的目标是利润,其活动 结果的衡量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效益,因而在其活动中较 为忽略政治,而不必像公共组织一样面对全国性或地方性 的政治利益团体以及各种相互制衡的权力关系。
6
管理资料
第五,其目标形式上清楚但实际中模糊,且组织行为结 果评判较困难 公共组织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作为组织目标,这是十分清 楚的,但由于公共利益大多是抽象的,加之人们对公共、 公共利益以及多大范围内的或什么样的共同利益可以作为 社会公共利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因而公共组织的这一目 标在实际中又是模糊不清的,往往似乎只是公共组织人员 提醒自己负有公共责任以及必须为大多数人服务的一种象 征符号而已。相应的,公共组织的活动的结果是否达到组 织的基本目标,公共组织人员是否公正公开、顺应和体恤 民意等,也就较难有准确量化的指标进行评判。比较来说, 企业组织最重要的目标是创造企业利润,员工的绩效是以 其对组织所创造的利润的多少进行衡量的,而且由于利润 是以价值的表现形式价格来进行测量的,因此企业组织的 行为结果的评判较之公共组织清楚明确得多。
15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管理资料
2.1政府组织与公共事业管理
2.1.1政府组织的概念和特征
政府组织的特征:
公共性
规模性
强制性
特征
执行性
普遍性
16
管理资料
政府组织的特征:
公共性:即政府组织公共权力的行使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公 共利益,政府的所有活动都要尽可能的开辟公众参与的渠 道,其最终成果也要接受公众的检验。 强制性:即政府组织具有公民赋予的一部分管理公共事务 的公共权力,政府会强制公民做某些事情或要求公民遵守 一定的规则以维系社会的正常秩序。但这种权力的行使必 须受到法律约束。 普遍性:作为行使公共权力的政府组织,其功能涉及社会 的所有领域和所有个体。 执行性:政府组织执行立法机构制定的各项法律,根据立 法机构的授权,出台具体的政策、措施管理科教文卫体等 公共事务。 规模性:政府组织作为一个管理者,自身结构体系庞大, 人员众多,可以集中力量进行一些规模性活动。
13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管理资料
2.1政府组织与公共事业管理
2.1.1政府组织的概念和特征
政府:拥有公共权力,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 供公共物品,为公共利益服务的公共组织。 通俗的说,政府,就是国家进行阶级统治和 社会管理的机关,是国家表示意志、发布命令和 处理事务的机关,实际上是国家代理组织和官吏 的总称。 广义上的政府: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 狭义上的政府:国家行政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