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课程之设计与理念

合集下载

海洋系列美术主题课程设计

海洋系列美术主题课程设计

海洋系列美术主题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海洋生态的基本知识,掌握海洋生物、船只等元素的绘画技巧。

2. 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美术技法表现海洋的美丽和神秘,如水彩、油画棒等。

3. 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运用,通过色彩搭配表现海洋的意境。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绘画技巧创作出具有个人风格的海洋主题美术作品。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想象和创作,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学生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一幅大型的海洋主题美术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增强对海洋环境的保护意识,树立绿色环保的观念。

2. 学生能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3. 学生能够学会尊重和借鉴他人的创作思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以美术学科为主,结合海洋生态知识,通过观察、实践和创作,培养学生对海洋主题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创作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海洋生态,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绘画技法和色彩搭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海洋主题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感受海洋的美丽和神秘,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

- 教材章节:美术鉴赏与创作2. 海洋生态知识讲解:介绍海洋生物、船只等元素的特点,为学生创作提供素材。

- 教材章节:自然科学与美术3. 绘画技巧教学:- 水彩画技法:学习水彩画的干、湿画法,掌握色彩的过渡和渲染。

- 教材章节:水彩画技法- 油画棒技法:学习油画棒的涂抹、叠加和刮擦等技法,表现海洋的肌理。

- 教材章节:油画棒技法4. 色彩搭配教学:学习色彩的对比和调和,运用色彩表现海洋的意境。

- 教材章节:色彩搭配与应用5. 创作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创作,运用所学绘画技巧和色彩搭配,完成一幅海洋主题美术作品。

保护海洋主题课程设计

保护海洋主题课程设计

保护海洋主题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 学生能了解海洋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其对海洋生物和人类的影响。

3. 学生掌握至少三种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搜集和分析有关海洋保护资料的能力。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出具体的海洋保护行动计划。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升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和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

2. 学生能树立环保责任感,积极参与海洋保护活动。

3.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认识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程,以科学探究和社会实践为主要教学方式。

学生特点:五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对环保问题有一定的认识,但缺乏深入了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均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海洋生态系统基础知识:包括海洋生态系统的定义、组成、特点及功能,涉及课本第三章相关内容。

2. 海洋生物多样性:介绍海洋生物的种类、分布以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结合课本第四章内容。

3. 海洋污染及其影响:分析海洋污染的主要来源、污染物的传播途径以及对海洋生物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参考课本第五章相关内容。

4.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方法:讲解海洋保护的政策法规、技术创新以及公众参与等方面的措施,以课本第六章为基础。

教学大纲:第一课时:导入海洋生态系统基础知识,让学生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第二课时:学习海洋生物多样性,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第三课时:探讨海洋污染问题,让学生了解污染物的来源、传播途径及危害。

第四课时:介绍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参与海洋保护。

幼儿园海洋主题课程设计

幼儿园海洋主题课程设计

幼儿园海洋主题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认知海洋的基本生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及生活习性;2. 学生能够掌握海洋环境对生物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海洋环境的意义;3. 学生能够描述海洋中的简单自然现象,如潮汐、海浪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讨论、操作等多种方式,培养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2. 学生能够运用绘画、手工等艺术形式,表达对海洋生物和环境的认识;3. 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小组合作,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海洋生物和自然环境产生兴趣,培养关爱海洋生物和环境的情感;2. 学生在探索海洋知识的过程中,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增强自信心;3. 学生通过学习海洋主题课程,提高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以幼儿园教学大纲为基础,结合海洋主题,设计富有教育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

学生特点:幼儿园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未知事物,善于运用多种感官学习,但在注意力、合作能力方面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教师需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关注个体差异,鼓励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同时,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海洋生物:包括鱼类、贝类、海藻等基本生物,介绍它们的特点、生活习性和外貌特征,结合教材插图,让学生直观了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2. 海洋环境保护:讲解海洋环境对生物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海洋环境的意义,学习简单的环保行为,如垃圾分类、减少塑料使用等。

3. 海洋自然现象:介绍潮汐、海浪等基本自然现象,让学生了解海洋的神秘与变化。

4. 艺术表达: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让学生创作与海洋生物和环境相关的作品,激发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5. 小组合作活动:设计一系列小组合作任务,如制作海洋生物模型、开展海洋环境调查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认识海洋生物(鱼类、贝类、海藻)第二周:海洋环境保护第三周:海洋自然现象(潮汐、海浪)第四周:艺术表达(绘画、手工)第五周:小组合作活动(制作模型、环境调查)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教学内容紧密围绕幼儿园教学大纲,结合教材中关于海洋生物、环境保护、自然现象等章节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以大海为主题的课程设计

以大海为主题的课程设计

以大海为主题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大海的基本地理知识,描述大海的特征及其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学生能够掌握与大海相关的生物、气候和环境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解释海洋现象。

3. 学生能够回顾和复述我国海洋资源的分布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资料搜集、观察、分析等途径,培养信息处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提高沟通协调、团队协作的能力。

3. 学生运用创意思维和艺术手法,创作与大海相关的作品,提升表达和创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大海的热爱和尊重,认识到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 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关注我国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信、合作、探究的精神,激发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本课程设计以大海为主题,结合学生所在年级的知识深度,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海洋知识,提高实践技能,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课程目标,结合教材以下章节内容进行组织:1. 海洋地理知识:介绍大海的基本概念、海洋与陆地的关系、世界主要海洋及其特点。

重点解析我国海域的地理位置、海底地形和气候特点。

2. 海洋生物与生态环境:讲解海洋生物的分类、特点及生物链结构,探讨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分析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强调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3. 海洋资源利用与保护:介绍我国海洋资源的分布、开发与利用情况,讨论海洋资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分析海洋资源过度开发所导致的问题,提出保护海洋资源的措施。

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一课时:海洋地理知识导入,让学生了解大海的基本概念和世界主要海洋。

第二课时:深入讲解我国海域特点,探讨海洋生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第三课时:分析海洋资源利用现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海洋科普课程设计

海洋科普课程设计

海洋科普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海洋的基本知识,包括海洋的形成、结构、生物、资源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海洋的形成和结构;•认识海洋中的生物及其生态系统;•掌握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了解海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观察、描述等方法研究海洋生物;•能够运用、分析等方法了解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能够运用阅读、讨论等方法探索海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海洋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关爱海洋、保护海洋的意识;•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资源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海洋的形成与结构:介绍海洋的起源、发展,以及海洋的地理结构;2.海洋生物与生态系统:介绍海洋生物的分类、特征,以及海洋生态系统的构成和功能;3.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介绍海洋资源的种类、利用,以及海洋资源的保护措施;4.海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介绍海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人类如何应对海洋带来的挑战。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系统地传授海洋知识;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海洋问题的看法和思考;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海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4.实验法:学生进行海洋生物观察、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海洋科普教材;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海洋科普书籍,丰富学生的阅读材料;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展示海洋知识;4.实验设备:准备显微镜、标本等实验设备,便于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实验操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3.考试:安排期中、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运用能力;4.实践报告:要求学生完成与海洋相关的实践报告,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幼儿园海洋运动课程设计

幼儿园海洋运动课程设计

幼儿园海洋运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幼儿了解海洋中常见的生物,如鱼类、海藻、海星等,并认识它们的基本特征。

2. 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海洋运动动作,如游泳、潜水、浮潜等,并了解这些运动的基本技巧。

3. 引导幼儿认识海洋环境,了解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培养幼儿保护海洋的意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幼儿在水中自如地进行基本动作,如浮潜、潜水,提高幼儿的水性。

2. 培养幼儿团队合作能力,通过海洋运动游戏,使幼儿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

3. 培养幼儿观察力和表达能力,让幼儿在观察海洋生物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幼儿对海洋运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

2.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珍惜海洋资源的情感,增强幼儿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3. 引导幼儿在海洋运动中,学会尊重和关心同伴,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海洋生物认知:介绍海洋中常见的生物,如鱼类、海藻、海星等,让幼儿认识它们的外形、生活习性等基本特征。

教学内容安排:第1-2课时,结合课本第3章内容,进行观察、讨论和分享。

2. 海洋运动技巧:教授基本的海洋运动动作,如游泳、潜水、浮潜等,让幼儿掌握这些运动的基本技巧。

教学内容安排:第3-4课时,结合课本第4章内容,进行实践操作和分组练习。

3. 海洋环境保护:让幼儿了解海洋环境的重要性,培养保护海洋的意识。

教学内容安排:第5课时,结合课本第5章内容,进行环保主题教育活动。

4. 团队合作游戏:设计一系列海洋运动游戏,培养幼儿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第6课时,结合课本第6章内容,进行团队合作游戏活动。

5. 观察与表达:让幼儿在观察海洋生物过程中,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内容安排:第7课时,结合课本第7章内容,进行观察、描述和分享活动。

6. 情感态度培养: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珍惜海洋资源的情感。

教学内容安排:贯穿整个课程,结合各章节内容,进行情感态度培养。

小学海洋项目课程设计

小学海洋项目课程设计

小学海洋项目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小学海洋项目,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海洋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海洋意识,提高学生对海洋资源的保护意识。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研究海洋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整理分析信息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感情,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海洋的基本概念、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

具体的教学内容如下:1.海洋的基本概念:介绍海洋的定义、特点、分布等。

2.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介绍海洋生物的分类、特征、生活习性等。

3.海洋资源的利用:介绍海洋资源的种类、利用方式、开发前景等。

4.海洋资源的保护:介绍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保护措施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的教学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讲解海洋的基本概念、知识,使学生掌握海洋的基本知识。

2.讨论法:学生针对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海洋环境保护案例,使学生了解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4.实验法:学生进行海洋生物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符合课程标准的教材,为学生提供权威、系统的海洋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运用图片、视频等形式,生动展示海洋的奥秘。

4.实验设备:准备海洋生物观察、实验所需的设备器材,保障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在小学海洋项目课程中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取多种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海洋五大领域课程设计

海洋五大领域课程设计

海洋五大领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海洋五大领域的概念、范围及特点,掌握各领域的生物、地理及环境知识。

2. 掌握海洋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基本原则,了解我国海洋资源现状及政策。

3. 了解海洋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海洋数据收集、分析的基本技能。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生物等多学科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包括观察、实验、调查、数据分析等。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及批判性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 增强学生对海洋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海洋事业的情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地理、生物等多学科知识,以项目式学习为主。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和发现,对实践活动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上设定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海洋领域的概念与划分- 了解海洋领域的定义,掌握五大领域(沿岸带、大陆架、公海、深海和极地)的特点及范围。

- 教材章节:第一章 海洋与海洋领域2. 海洋生物多样性- 学习海洋生物的分类、分布及生态习性。

- 教材章节:第二章 海洋生物多样性3. 海洋资源利用与保护- 掌握海洋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利用方式,了解海洋资源保护的原则和措施。

- 教材章节:第三章 海洋资源的利用与保护4. 海洋环境问题及治理- 分析海洋环境的主要问题,了解国内外海洋治理的政策和措施。

- 教材章节:第四章 海洋环境问题及其治理5. 海洋科学研究方法- 学习海洋科学调查、观测和实验方法,掌握数据收集、分析和处理的基本技能。

- 教材章节:第五章 海洋科学研究方法6. 海洋科学项目实践- 开展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结合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探索海洋奇迹:海底世界主题课程设计

幼儿园探索海洋奇迹:海底世界主题课程设计

幼儿园探索海洋奇迹:海底世界主题课程设计一、引言海洋是地球上最神奇和神秘的领域之一。

海底世界主题课程设计可以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帮助他们了解海洋生物和环境。

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幼儿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海洋世界,培养爱护海洋的意识,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知识面和认知能力。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对海洋世界的兴趣。

2. 让幼儿了解海洋生物和环境,培养爱护海洋的意识。

3. 促进幼儿语言表达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4. 丰富幼儿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

三、课程内容1. 海洋生物介绍- 通过图片、玩具或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幼儿介绍海洋中的各种生物,如海龟、海星、海洋鱼和海豚等。

让幼儿了解它们的特点、生活习性和重要性,激发他们对海洋生物的兴趣。

2. 海洋环境探索- 利用沙盘、仿真海洋生物玩具等教具,模拟海洋环境,让幼儿亲自体验和探索海底世界。

通过观察和亲身体验,让幼儿了解海洋环境中的植物、珊瑚礁和岩石等,增强他们对海底世界的认识。

3. 海洋艺术创作- 组织海洋主题的手工制作活动,例如制作海洋动物面具、海底世界拼贴画和海洋生物玩偶等。

通过参与艺术创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加深他们对海洋世界的理解。

4. 海洋游戏与故事- 设计海洋主题的游戏和故事,如海洋宝藏寻找游戏和海洋生物冒险故事等。

通过游戏和故事,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参与度,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海底世界。

四、总结与回顾海洋世界主题课程设计既可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又可以扩展幼儿的知识面和认知能力。

通过海洋主题课程的学习,幼儿不仅能够了解海洋生物和环境,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爱护海洋的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海洋主题的课程还可以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和社交能力的发展,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海洋世界主题课程设计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五、观点和理解本人认为,海洋世界主题课程设计对幼儿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综合实践教学设计(3篇)

海洋综合实践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科技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海洋综合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海洋意识、海洋素养和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海洋综合实践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海洋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增强海洋环保意识,为我国海洋事业培养合格人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海洋基本知识,了解海洋资源、海洋环境、海洋生态系统等方面的基本概念。

(2)使学生熟悉海洋调查、监测、保护等方面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1)增强学生的海洋意识,激发学生对海洋事业的热爱。

(2)培养学生关爱海洋、保护海洋的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内容1. 海洋基本知识(1)海洋概述:海洋的形成、分布、类型、特点等。

(2)海洋资源:海洋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

(3)海洋环境:海洋生态系统、海洋污染、海洋保护等。

2. 海洋调查与监测(1)海洋调查方法:海洋水文调查、海洋生物调查、海洋化学调查等。

(2)海洋监测技术:卫星遥感、声学监测、水质监测等。

3. 海洋保护与治理(1)海洋污染治理:海洋污染物来源、治理方法、案例分析等。

(2)海洋生态系统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生态修复等。

4. 海洋科技创新与应用(1)海洋科技发展趋势:海洋生物技术、海洋工程技术、海洋资源开发等。

(2)海洋科技创新实例:海洋生物基因工程、海洋能源开发、海洋环境监测等。

四、教学实施1. 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海洋基本知识、调查方法、监测技术等。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实验法:开展海洋调查、监测、保护等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海洋能课程设计

海洋能课程设计

海洋能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海洋能的基本概念,掌握海洋能的分类和特点。

2. 学生能了解我国海洋能资源的分布情况,认识到海洋能开发的重要性。

3. 学生掌握海洋能转换的基本原理,了解目前海洋能开发利用的技术及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海洋能开发利用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措施。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简单的海洋能利用方案,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物理等跨学科知识,综合分析海洋能开发对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海洋资源的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 增强学生对我国海洋事业的热爱,激发为祖国海洋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

3.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勤于实践的精神,提高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设计,结合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海洋能知识体系,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其环保意识和爱国情怀。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海洋能基本概念:介绍海洋能的定义、分类及特点,涉及课本第二章第一节内容。

- 潮汐能- 波浪能- 海流能- 温差能- 盐差能2. 我国海洋能资源分布:分析我国海洋能资源的地理分布,结合课本第二章第二节内容。

- 海域划分- 各类海洋能资源分布特点3. 海洋能转换原理:讲解海洋能转换的基本原理,参照课本第二章第三节内容。

- 能量转换过程- 转换效率及影响因素4. 海洋能开发利用技术及发展趋势:介绍目前海洋能开发利用的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涉及课本第二章第四节内容。

- 开发利用技术- 技术发展趋势- 我国在海洋能开发利用方面的进展5. 海洋能利用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典型海洋能利用案例,结合课本第二章第五节内容。

- 案例介绍- 优缺点分析- 改进措施6. 海洋能开发对环境和社会经济影响:探讨海洋能开发对环境、社会经济的影响,参照课本第二章第六节内容。

海洋主题的课程设计理念

海洋主题的课程设计理念

海洋主题的课程设计理念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海洋的基本知识,包括海洋的形成、结构、生物、资源等方面。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能够描述海洋的基本特征,解释海洋生物的适应机制,了解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技能目标则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海洋现象,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在于培养学生对海洋的热爱和保护意识,使其能够主动关注海洋环境问题,积极参与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我们选择和了以下教学内容:第一章,海洋的起源和特点;第二章,海洋生物及其适应机制;第三章,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四章,海洋环境保护。

教学大纲将按照这四章的内容进行安排,每个章节都会有相应的教学活动和作业,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海洋知识。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对于海洋的基本概念和知识,我们将采用讲授法进行系统介绍;对于海洋生物的适应机制等具体问题,我们将采用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对于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实践性较强的内容,我们将学生进行实验和实地考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以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教材方面,我们将采用国内权威的海洋学教材,保证学生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海洋知识;参考书则包括一些经典的海洋学研究著作,供学生深入阅读和探究;多媒体资料则包括海洋生物的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海洋现象;实验设备则包括显微镜、海底地形模型等,让学生能够亲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等,占总评的20%;作业则包括课后练习和小论文等,占总评的30%;考试则包括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占总评的50%。

海洋教育特色课程设计

海洋教育特色课程设计

海洋教育特色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海洋生物多样性及海洋资源的基本知识。

2. 学生能了解我国海洋资源的分布特点,认识到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的重要性。

3. 学生掌握海洋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了解海洋污染的类型及危害。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观察、分析海洋生物和海洋环境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数据等分析我国海洋资源的利用状况,提出合理的开发与保护建议。

3.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海洋环境保护活动,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海洋生物和海洋环境的关爱之情,树立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

2. 学生认识到海洋资源的有限性,培养珍惜资源、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

3. 学生通过学习海洋知识,增强国家海洋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4. 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本课程针对小学五年级学生特点,结合海洋教育特色,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激发学生对海洋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其关爱海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海洋生态系统:介绍海洋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使学生了解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

2. 海洋生物多样性:讲解海洋生物的种类、分布及保护意义,通过观察图片、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各种海洋生物。

3. 海洋资源:分析我国海洋资源的分布、利用状况,讨论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的重要性。

4. 海洋环境保护:介绍海洋污染的类型、危害及防治措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5. 实践活动:设计海洋生物观察、海洋资源调查、海洋环境保护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具体教学安排如下:第一课时:海洋生态系统及海洋生物多样性第二课时:我国海洋资源及其利用第三课时:海洋环境保护及实践活动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关联,按照课程目标科学、系统地组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对海洋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海洋文化课程设计

海洋文化课程设计

海洋文化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海洋文化的基本概念,掌握海洋生物、海洋资源、海洋环境等核心知识。

2. 学生能了解我国海洋文化的特点,认识到海洋在我国历史、地理、经济等方面的重要性。

3. 学生能掌握基本的海洋地理知识,了解世界主要海洋国家的海洋文化。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搜集、整理、分析海洋文化相关资料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进行海洋地理知识的观察、分析和判断。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海洋文化的兴趣,增强保护海洋环境和珍惜海洋资源的意识。

2. 学生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念,认识到海洋是人类的共同财产,倡导和平、合作、共赢的海洋发展理念。

3. 学生通过学习海洋文化,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本课程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传授海洋文化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达成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奠定扎实的海洋文化基础,激发他们对海洋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海洋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海洋生物的奥秘- 了解海洋生物的基本特征、分类及生活习性。

- 学习海洋生物资源的特点、分布与应用。

- 探讨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义及措施。

2. 海洋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研究海洋资源的种类、分布及开发状况。

- 分析海洋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过度捕捞、海洋污染等。

- 探讨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策略。

3. 海洋环境与文化- 学习海洋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等。

- 了解我国海洋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世界海洋文化中的地位。

- 探究海洋环境保护与海洋文化传承的关系。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和教材章节进行安排,共计10课时。

幼儿园海洋保护主题课程方案:呵护蓝色家园

幼儿园海洋保护主题课程方案:呵护蓝色家园

幼儿园海洋保护主题课程方案:呵护蓝色家园在当今社会,地球的海洋生态环境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海洋污染、过度捕捞、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凸显,其中不乏着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所造成的恶劣影响。

为了引导下一代关注海洋环境、热爱自然、保护海洋,幼儿园也逐渐着手开展海洋保护主题课程,呵护蓝色家园。

本文将就如何制定幼儿园海洋保护主题课程方案进行探讨,为幼儿园教师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一、课程目标1. 培养幼儿对海洋环境的关注和热爱;2. 培养幼儿保护海洋的意识和行动力;3. 增强幼儿对海洋保护的知识和理解。

二、课程内容1. 了解海洋环境幼儿应该从基础的认知开始,了解海洋环境的基本概念、特点和重要性。

通过观察海洋生物、海洋地理等方式,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海洋环境,激发对海洋的好奇心和热爱。

2. 认识海洋生物在海洋保护主题课程中,引导幼儿了解各类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保护现状和重要性。

通过课堂互动、海洋动物模型制作等多种方式,增加幼儿对海洋生物的了解和关心。

3. 认识海洋污染针对海洋污染问题,让幼儿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出发,了解海洋污染对生物和环境的危害,引导幼儿形成对海洋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责任感。

4. 保护海洋的方式通过展示海洋环境保护的方式和案例,引导幼儿思考及时行动,如何保护海洋环境,让保护海洋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

5. 实践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海洋生物观察、海滩清洁等,让幼儿亲身参与到海洋环境保护中来,从而深刻体会保护海洋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式1. 观察引导通过引导观察海洋生物、海洋污染现象等,让幼儿主动参与探索,引导他们由浅入深地了解海洋环境保护。

2. 游戏互动设计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体验和实践海洋保护知识,潜移默化地接受保护海洋的理念。

3. 生活实践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如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等,让幼儿从小事做起,逐渐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和意识。

四、个人观点海洋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而幼儿正是未来海洋保护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小学生海洋特色课程设计

小学生海洋特色课程设计

小学生海洋特色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海洋基本知识,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海洋资源的重要性。

2. 学生能理解海洋与气候、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保护海洋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保护海洋的宣传标语和海报,提升表达和创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海洋资源的情感,树立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意识。

2. 学生通过学习海洋知识,增强国家海洋意识,培养爱国情怀。

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合作精神,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小学生海洋特色课程,结合学科知识,注重实践性与趣味性,旨在培养学生的海洋意识和科学素养。

学生特点: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阶段,对海洋知识有一定的兴趣,但需要激发和引导。

教学要求:教师应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分层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海洋基础知识:介绍海洋的形成、分类、地理分布等,涉及课本中海洋地理章节内容。

- 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生物多样性- 海洋资源的利用与保护2. 海洋与气候、环境的关系:探讨海洋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破坏,涉及课本中环境保护章节内容。

- 海洋与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海洋环境保护的措施3. 科学探究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 海洋生物观察- 海洋资源调查- 海洋污染实验4. 海洋保护宣传设计与制作: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宣传标语和海报,提高学生的表达和创作能力。

- 保护海洋的宣传标语设计- 海洋保护海报制作5. 团队合作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海洋保护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和人际沟通能力。

大班大海课程设计意图

大班大海课程设计意图

大班大海课程设计意图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大班学生了解和认识大海,培养他们对海洋生物和海洋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说出大海的基本特点,如海洋的分布、海洋生物的种类和特点、海洋环境的变化等。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海洋生物和海洋环境的奥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养成保护海洋环境、关爱海洋生物的意识,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海洋的基本概念:介绍海洋的定义、分布、特点等。

2.海洋生物:介绍海洋生物的分类、特点、生活习性等。

3.海洋环境:介绍海洋环境的变化、影响因素等。

4.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介绍海洋资源的种类、利用方式以及保护措施。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海洋的基本概念、知识,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

2.讨论法:分组讨论海洋生物和海洋环境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海洋资源利用和保护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4.实验法:学生进行海洋生物观察、实验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符合课程要求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或搜集与课程相关的多媒体资料,如图片、视频等,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4.实验设备:准备必要的实验设备,如显微镜、实验材料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海洋的奥秘。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评估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研学海洋课程设计

研学海洋课程设计

研学海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海洋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了解其主要生物组成和相互关系。

2. 学生能够描述海洋资源的种类和分布,理解海洋资源利用与保护的重要性。

3. 学生能够解释海洋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调查等方法,收集和分析海洋生态数据,提高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报告等形式,展示对海洋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研究成果,提升表达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树立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的影响,养成关爱海洋、珍惜资源的责任感。

2. 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参与研学活动,体验探索海洋的乐趣,增强对自然科学的热爱。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研学海洋课程,结合学生年级特点,注重实践性和探究性,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对自然科学充满好奇,但需加强对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的教育。

教学要求: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关注海洋环境问题,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环保意识。

同时,注重课程目标的分解与落实,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海洋生态系统:介绍海洋生态系统的概念、结构和功能,以课本第三章第一节为基础,涵盖海洋生物多样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等内容。

2. 海洋资源:讲解海洋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利用,参考课本第三章第二节,涉及渔业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和海洋能源等。

3. 海洋污染与防治:分析海洋污染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以课本第四章第一节为依据,包括海洋垃圾、石油泄漏、赤潮等现象。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介绍海洋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第二课时:学习海洋生物多样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等内容,进行观察和分析实践。

第三课时:了解海洋资源的种类、分布,探讨海洋资源利用与保护的重要性。

第四课时:研究海洋污染的成因、危害,学习防治措施,提高环保意识。

海洋研学课程设计

海洋研学课程设计

海洋研学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海洋生物多样性及海洋资源的知识。

2. 学生能描述海洋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对海洋生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3. 学生了解我国海洋领土及海洋权益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实地观察、实验操作,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海洋保护行动计划,提高实践创新能力。

3. 学生学会利用网络、图书等资源,收集、整理、分析关于海洋的知识,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海洋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2. 学生通过学习,增强对我国海洋领土和资源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研学课程,结合室内理论教学和室外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好奇心强,对实践活动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课本知识,设计富有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均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 海洋生态与生物多样性- 教材章节:第三章“海洋生物世界”- 内容列举:海洋生物的分类、特点及相互关系;海洋食物链和食物网;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现状。

2. 海洋污染与保护- 教材章节:第四章“海洋环境保护”- 内容列举:海洋污染的主要来源;海洋污染对生物和人类的影响;海洋保护措施及案例分析。

3. 我国海洋领土与权益- 教材章节:第五章“我国的海洋权益”- 内容列举:我国海洋领土范围;海洋权益的重要性;维护海洋权益的途径和举措。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海洋生态与生物多样性第二课时:海洋污染与保护第三课时:我国海洋领土与权益教学进度:1. 第一周:完成第一课时的学习,进行室外实践活动,观察海洋生物,了解生物多样性。

海洋主题课程设计

海洋主题课程设计

海洋主题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海洋生物多样性及海洋资源的重要性。

2. 学生能描述海洋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对海洋生物的影响,了解海洋保护的基本措施。

3. 学生能掌握我国海洋地理概况,了解我国海洋资源的分布及利用状况。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提升对海洋知识的探究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海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进行团队合作,开展海洋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提高沟通和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海洋环境的关爱和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2. 学生通过学习海洋知识,增强对国家海洋权益的认识,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地理、生物、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知识,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标。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对海洋主题感兴趣,但需要引导和激发。

教学要求:注重实践性、探究性、合作性,结合学生特点,设计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海洋生态系统:介绍海洋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生物多样性、食物链与食物网,重点讨论海洋生物的适应性与生存策略。

教材章节:《生物》六年级上册“生态系统”2. 海洋资源与利用:讲解海洋资源的种类、分布及利用现状,探讨可持续利用的方法。

教材章节:《地理》六年级上册“我国的海洋资源”3. 海洋污染与保护:分析海洋污染的主要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以实例说明海洋保护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环境科学》六年级上册“海洋污染与防治”4. 我国海洋地理概况:介绍我国海洋地理位置、特点及主要海洋功能区。

教材章节:《地理》六年级上册“我国的海洋地理概况”5. 海洋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调查访问等实践活动,提高对海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課程之設計與思考
海洋教育
一、基於人與人間的關懷與尊重,人對環境的關懷、尊重;人對文
化的尊重是人類價值的走向,也是各國教育的重點目標。

「中小學學生基本知能」與「中小學生能力指標」宜考量上述教育內涵。

二、「以生命為本的價值觀、以台灣為本的國際觀、以海洋為本的
地球觀」建議能實際展現在基本知能、能力指標的設定。

三、海洋教育相關基本知能、能力指標設定,應該是以回應海洋教
育目標而設定。

海洋教育目標,以世界各國的標的大致有下列:
1.海洋之於環境的角色與重要性的理解。

2.海洋之於經濟的角色與重要性的理解。

3.海洋之於國防的角色與重要性的理解。

4.海洋之於“人”、“人文素養”的重要性的理解與培養、建構。

5.海洋專業人才培育。

海洋課程設計之思考
1.海洋之於環境:海洋對於自然環境的重要性與科學原理。

(一)海洋之於宇宙、全球環境
a.何謂海洋。

b.海洋的形成、分佈。

c.認識全球洋流、生態系。

d.海洋與大氣(概含風、雨、溫度、濕度…)。

e.海洋與環境變遷(暖化問題、聖嬰現象、反聖嬰現象…)。

f.海域污染極其相關國際事物處理案例介紹。

g.保育生物、生態保護區、生態保留區…等知識。

(二)海洋之於台灣環境、生態、文化
a.台灣地形、河流、沿岸洋流。

b.台灣海岸地形。

c.台灣氣候與台灣海域洋流關係。

d.台灣環境的變化與全球海洋、人類經濟活動的關係。

e.台灣海域及鄰近洋流相關性國家之環境與文化關連性、差
異性之認識。

f.台灣的生態保護區、生態保留區。

2.海洋之於經濟:人類的海洋經濟、產業發展、潛力與未來趨勢。

(一)海洋之於全球經濟活動
a.何謂海洋經濟。

b.海洋經濟、產業類型。

c.世界各國海洋經濟發展之理解與比較。

d.世界各國之海洋經濟、產業策略標的之理解與比較。

e.海洋經濟之全球競爭機制的理解。

f.何謂科技、科技產業;海洋科技產業、海洋知識經濟體
科技與海洋經濟的發展。

(二)海洋之於台灣經濟的重要性
a.台灣海洋經濟及其發展的認識。

b.台灣海洋產業類型及其發展之認識。

c.台灣的海洋科技產業,現有與未來的可能性。

d.台灣海洋經濟、產業發展的可能性與策略。

e.台灣在全球海洋經濟競爭力的理解與策略思考。

3.海洋之於國防:
(一)海洋之於全球的國防保衛與戰爭
1.海域、海域權、領空權,陸地權之認識。

2.全球各國爭議性之海域、領空、地權問題,與理由之認
識。

3.海域經濟、海權爭議問題之認識,解決方案之思考。

4.全球未來之爭議與競爭點之思考。

5.海上、海下的國防科技武器之認識。

6.海洋科技與國防;海洋生物與國防科技;水下科技、潛
水艇,防災科技〈海嘯之預估…〉。

(二)海洋之於台灣的國家安全
a.海洋隔絕下的島國生存安全、戰爭下的保衛策略,舉歷
史實例。

b.海域與國防安全國。

c.海上、海下交通工具與台灣國防相關性的理解與思考。

4.海洋之於“人”、“人文素養”
海洋之於人類的價值認知、人文素養的培育,與自我的建構。

a.海洋生命的認知、理解。

b.海洋之美的認知、理解,美學、藝術創作、欣賞。

c.海洋之於人的感情的抒發與寄情,詩詞、文學欣賞、創作。

d.海洋之於健全體魄的培育。

水上運動培育獨立、自主能力
與堅忍精神;鍛鍊身體;認識海流與安全相關性。

e.海洋之於台灣文化的認識,具海洋文化族群的介紹。

其文
化之認識與差異比較,及台灣文化組成的認識與思考。

f.各國海洋文化之比較。

g.台灣文化型塑的思考。

5.海洋專業人才培育:
海洋專業發展之啟發、誘導及專業教育所需基礎教育之養成。

(一)海洋科學
國小、國中、高中,依序趣味性、啟發性、知識性增加、比
例增加、訂定基本知能與能力指標。

(二)海洋生物科學
國小、國中、高中,依序趣味性、啟發性、知識性增加、比
例增加、訂定基本知能與能力指標。

海洋教育必須能充分掌握國際脈動與全球科技脈動,並能確立台灣的海洋教育標的。

分級設計範例
海洋教育國小三年級課表 - 海洋政策研究財團研擬
海洋教育國小四年級課表 - 海洋政策研究財團研擬
擬研團

究研策政
洋海-表

級年五小

育教洋海
海洋教育國小六年級課表 - 海洋政策研究財團研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