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评课】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时分的认识》观课报告
小学数学_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时、分的认识教学内容:青岛版六三制三年级上册第71-73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时间单位时、分,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知道1时=60分,会看钟表,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指示的时刻。
2.经历观察、操作等探索活动,初步体验时、分的实际意义,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
在用时间描述生活现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
3.结合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使学生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重点:认识钟面上的时刻,掌握时、分之间的关系。
难点:正确读出钟面的时刻。
教具准备:自制钟表(刻度、时针、分针、表盘)、课件教学过程一、主动体验,引导提升1.认识时间单位分师:同学们你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吗?生:厘米和米师:那计量时间的单位有哪些呢?板书:时间单位师:你们知道有哪些时间单位呢?生:时、分板书:时分师:那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时分的知识,首先我们就先来认识时间单位“分”。
那1分钟会有多长呢?你们知道吗?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1分钟有多长吧!生:60秒师:那60秒多长呢?感受过吗?学生沉默(1)让学生静静等待一分钟师:请同学们听我指令:说开始,你们就闭上眼睛,静静的等待一分钟。
师:一分钟已经过去了,你有什么感受?生:很长师:一分钟已经过去了,它再也不会回来了。
但是我们可以把它记录下来。
师:同学们你看老师是怎么记录的?生:用小格子(2)让学生做点事情感受一分钟师:刚才我们的1分钟什么都没有做,那如果做点事情这一分钟还会和刚才的感觉一样吗?老师为大家准备了1张口算题卡,请同学们拿出来,我说开始大家就开始做。
师: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
师:开始学生做题师:停!你感觉这1分钟和刚才的1分钟一样吗?生:静静地等待时会感觉长一些,心里紧张就感觉1分钟过得好快。
师:这一分钟走了也不会再回来了。
我们也把它记录下来。
师:我们也把这宝贵 1分钟记录下来。
2.感受身边的1分钟师:课件出示学生身边1分钟的价值师: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洗一次脸大约用1分钟,叠一次被子也大约用1分钟。
时,分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教案:时、分的认识年级:三年级科目:数学教材版本:青岛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时、分的基本概念,知道1小时=60分。
2. 培养学生观察钟表的能力,学会看懂钟表。
3.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1. 时、分的基本概念2. 1小时=60分3. 观察钟表,学会看懂钟表4. 时间观念的培养教学重点:时、分的基本概念,1小时=60分教学难点:观察钟表,学会看懂钟表教学准备:钟表模型,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个钟表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平时是怎么看时间的呢?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钟表是用来表示时间的工具,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钟表的指针来知道现在的时间。
二、新课内容1. 时、分的基本概念教师出示一个钟表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讲解:(1)钟表上有两个指针,短的指针叫时针,长的指针叫分针。
(2)时针指向哪个数字,就表示现在是几时;分针指向哪个数字,就表示现在是几分。
2. 1小时=60分教师讲解:我们知道,时针走一个数字,分针正好走一圈,也就是60个数字。
所以,1小时等于60分。
3. 观察钟表,学会看懂钟表教师出示几个不同的钟表时间,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这些钟表上的时间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看懂钟表的方法是先看时针指向哪个数字,就是几时;再看分针指向哪个数字,就是几分。
4. 时间观念的培养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时间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我们应该怎样珍惜时间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要合理安排时间,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不浪费每一分钟。
三、巩固练习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时、分的基本概念,1小时=60分,观察钟表的方法和时间观念的培养。
五、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一些关于时、分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完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钟表模型,讲解时、分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学会看懂钟表,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时分的认识》观课报告
《时分的认识》观课报告“时分”是在学生对时钟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时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并且还是比较抽象的知识。
在认识时间方面由于知识点较多较凌乱,很多孩子对于认识时间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因此在教学中高老师注重做到以下几点:一、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激发学生兴趣在一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并会看整时,所以,高老师先帮助学生唤醒沉睡的记忆,提问:“关于钟面,你都了解些什么?”教师简洁的问语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争先恐后地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时间的知识,比如钟面上有12个数字,有时针、分针以及整时的认读方法等等。
在短短的两三分钟的询问中,教师把握了多数学生的知识基础,确定了教学的起点,完成了对教学预案的调整,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于是,高老师趁热打铁,引入新知,通过再次让学生观察钟面,找出了钟面上的知识: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
在“认识时分的关系”和“准确读写时间”这两个难点时,有的学生已经知道1时=60分,1分=60秒,于是高老师借助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有了更直观的印象。
有的已经会用两种方式写时间,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尝试自己书写时间,再请有不同写法的孩子板演,并说明写法。
二、做好学生的引导者,留给学生探究的空间课标中指出: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不是一种告诉。
在探究新知的整个过程中,我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做好学生的引导者。
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和提出质疑:“钟面上有几个小格,你是怎么数的?等等,让学生自主认识了时针分针及钟面上的数字和数格的好方法。
同时在观察与回答问题中自主感悟新知,建立了时间的模型。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学习了知识就要学会运用。
毕竟,课堂只有短短的40分钟,能留给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
所以,我还给学生布置了一道生活作业,让学生当一回小老师,回到家里以后拿出自己家里的钟,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让学生对钟面有更为深刻地认识。
小学数学_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时分的认识》是小学阶段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庆元旦——时分秒的认识》中信息窗一《时分的认识》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的范畴。
教材分析: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会读整时、半时和大约几时,本课将在此基础上认识时分。
本单元学习将为后续学习24时计时法以及年、月、日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不容忽视。
而且,学习这部分知识,对于培养学生形成时间观念,养成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
青岛版教材的这种编排体系,从现实生活中的情景图入手,通过观察,提出问题,进而进行合作探索,通过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一系列的活动来认识时、分,有效地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部分知识对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形成时间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将时分放在一起,是为了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更好的认知时间,为以后学习秒的知识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钟表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学生都熟悉,也已经学会了整时、半时、大约几时了,但是要准确的读出钟面的时间对学生来说是难点。
本次前测选取了本校三年级二个班80名学生作为调查和访谈对象,结果分析如下:百分之93.75%的学生知道钟面上有12个数,72.5%的学生认知钟面上的两根针,并能区分时针和分针的特点,但有27.5%的学生不能准确区分时针和分针。
显然学生对于钟面是有一定认识的,但对于钟面上的小格仅仅有3.75%的学生注意到了。
因此,在实际教学时需要加强对钟面上两根针的名称识别,注意认识钟面上的小格。
一年级已经学过整时、半时和大约几时,值得关注的是学生对“几时”只关注了时针而忽略了分针的位置,这种认识是不够全面的。
这一有缺陷的经验对学生学习几时几分会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在实际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对整时的经验,在引导学生关注时针位置的同时,重视关注分针的位置,对认识时间形成全面的认识。
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喜欢观察和动手操作,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课上我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学生自己制作钟表,知道钟面上有12个小格、60个大格,知道1小时=60分,知道指针是怎样转动的。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时分的认识青岛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时分的认识青岛版〔1〕教材剖析教材的位置与作用:本节内容是在先生二年级初步看法了钟表的基础上教学的。
教材以联欢会的方式出现,内容是经过图中各个钟表显示的时辰正确认读不是整时的时辰,会用电子表计时法,并经过一系列效果的处置引发先生对时分知识的学习。
它是继二年级«看法钟表»之后的又一节课,也是先生在小学阶段看法时间的重要一课。
〔2〕学情剖析三年级的先生猎奇心强,生动好动,求知欲强,喜欢观察和入手操作,但是有意留意的时间较短,针对这一特点,我留意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增强先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停止有效的学习,坚持他们的学习愿望和兴味,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艺〔1〕进一步看法时间单位时、分,初步树立时、分的时间观念。
〔2〕知道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1时=60分。
2.进程与方法结合详细情境,让先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体验、实际中去自动建构新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先生珍惜时间,遵守时间,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气。
〔4〕重点、难点重点:看法时间单位,树立时间观念,记住时、分进率。
难点:了解时分进率〔5〕教法、学法说教法 1.充沛激活先生已有阅历展开教学。
关于钟表的看法,先生已有一定的知识阅历和生活阅历,有的甚至不教都懂了。
2.让先生在亲身体验中了解笼统的数学概念。
比如对1分、1时体验。
3.增强先生的入手实际,自主探求,协作交流。
4.结合生活实践,教育先生珍惜、合理应用时间。
学法:自主探求、亲身体验是新课程倡议的学习方式。
本课先生经过填一填、数一数、拨一拨、说一说、看一看、议一议等活动中去亲身体验、感受、收获新知、了解概念。
〔6〕说教学进程依据以上的理念,结合本课特点,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1、热情引趣,导入新课。
2、操作体验,获取新知。
3、实际运用,稳固新知。
4、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一)热情引趣,导入新课。
小学数学观摩课-《时分的认识》听课心得体会评课稿
小学数学观摩课:《时分的认识》听课心得体会评课稿听课反思一、老师擅长创设情境。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标明确,能为教学服务。
例如:宋芹老师讲的《时分的认识》,课始先猜了一个谜语,提高了同学的新奇心、激发了求知欲,进而促进其思维。
老师创设的情境要真正为教学服务,假如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那就是一种假的教学情境。
在这四节课里,上课的老师都能依据学校生的特点为同学创设充斥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
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生新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同学感到真实、新颖、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同学学习爱好,让同学满怀热忱地投入学习。
老师是教学的引路人,不断地揭示知识的新冲突,让同学用数学思想去思索问题,解决问题。
使他们在质疑中思索,在思索**到知识。
第二、老师所创设的师生互动环节引人入胜,氛围融洽。
在数学教学中,依据同学的心理进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转变了,从而也培育了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
尤其是在听课过程中,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些数学老师教学方法的别出心裁,我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之间是如此的默契……看到每个老师都细心的设计每一堂课,从板书、图片、内容,那种工作立场与热忱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在他们的课堂上很少有见到不学习的孩子,由于他们都深深地被老师的课所吸引着。
充分表达了“老师以同学为主体,同学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的教学理念。
第三、教学课件制作精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本次参与赛课的老师所制作的课件大部分都是用幻灯片制作的,无论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还是从视听效果上,都特别富有创意,如花似锦,引人入胜,而且大多数都引用了视频型的文件,既形象又生动。
充分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更有利于同学对所学知识得坚固掌控.。
每堂课细细的听下来后,感觉每位授课老师都挖空心事的作了周密而细致的预备,所以每堂课都有很闪光的亮点供我们参考、学习、借鉴,当然有比较就会有鉴别。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时分的认识》观课报告
《时分的认识》观课报告《认识时分》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会看几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很不容易被理解,解连俊在教学这节课的时间,很好地利用了课件,利用钟面的模型,让学生在实际观察中掌握概念和知识。
听了这节课后,具体我有以下几点感受: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
课一开始就通过一个小谜语的活动,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随后几个环节,教师先让学生认识钟面,特别是认识了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间又有5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还通过课件一一让学生去数一数。
使学生通过具体的观察、操作,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更全面地认识了钟面,并且也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然后再引导学生认识时分,使学生知道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随后通过让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走动,得出结论:1时=60分。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板书非常清晰,同时,教师特别注重课件和模型的演示,让学生去观察,在观察、思考中理解。
二.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的。
”根据这一理念,王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好了学具———闹钟,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和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表达能力。
三.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与灵魂,相对数学知识这条明线来说,较少得到教师的重视,较容易被教师忽视。
然而解老师的这堂课很好在关注了这方面。
这堂课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里已较为成熟。
教者在这一堂课里并没有过分的追求技能的机械化熟练,而是通过活动,辩论向学生渗透数学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像这样子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为目标的教学,长期下去,学生将终身受益。
《时分的认识》效果分析
《时分的认识》效果分析《时分的认识》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信息窗1的教学内容,一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能认读整时和半时,对时间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等。
这节课是“时分的认识”第一课时,要掌握的知识很多,而时间单位具有抽象性,时间进率具有复杂性,低年级学生掌握这些知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学中我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学生接受。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力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映和体现新课标。
1、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时先创设了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从猜物游戏开始,并从已有知识出发,来学习本节课的知识。
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接着引导学生观察钟面,回忆旧知,通过“你发现了什么?”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从而进入新知的学习。
再通过听音乐、游戏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分钟的时间,使学生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时间观念。
2、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中发展。
数学教学是师生间、生生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前提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课教学,采用同桌学习,小组交流的形式,注意师生、生生间的互动。
在教学每一个大格都有5个小格时,钟面上有多少小格时,都放手让学生数,在相互交流中发现这一特点。
又如在探究时和分之间的关系时,学生通过自己的尝试、探索发现规律,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沉浸在探索的乐趣中,思维得到发展。
3、注重了知识的铺垫与渗透。
数学知识是前后连贯的。
有的是一节课知识的联系,有的是学段之间的联系。
在本课教学中注重了这一方面。
例如在数大格和小格的环节,引导学生数的方法,为后面认识钟表上几分打下基础。
4、渗透情感教育,通过调查作息时间,讲述疫情期间医护工作者的故事,使学生知道时间的重要性。
在本节课中也有一些不足:1、在教学分针走一圈是多长时间时,学生大都是用12ⅹ5=60的方法得知1分钟60分钟,少数同学5个5个的数。
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三上 4.1时、分的认识 教案
《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应用创新点:1利用口算软件进行1分钟练习。
在平板上利用软件让学生来进行口算练习,目的有两个:(1)建立时间观念,实现高效的练习。
低年级的学生没有时间观念,做题拖拖拉拉,可能会用时比较长,对于口算速度的提高不利,而用软件,有明确的时间限制,可以让学生充分建立时间观念,高效率完成,比书面练习的形式更加有效!同时软件自动完成对错检验,并进行统计,学生对自己的口算成绩一目了然,也省去了老师批阅的时间,可以大大减轻老师的工作量。
(2)进行1分钟的体验。
本课学习第一个绿点是使学生建立对1分钟的感性认识,所以,这个环节的练习一举两得。
平台,将可拨动的钟表推送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拨表练习,在拨的过程中,学生会找到分针的具体位置和时针的大体位置,这是对认识钟表的提升。
同时,同桌合作,我拨你说,生生影响,进一步消化知识,巩固知识,突破教学重难点。
达到了本课教学的第一个目标。
3在达标练习环节,第一个练习,通过forclass电子课堂系统,将“随堂练”,推送到学生的电脑上,学生独立完成并提交,教师通过forclass课堂系统教师端,根据详情统计,了解每道题的错题人数、错题人员,有针对性的进行了分析和讲解,大大提高了反馈的效率,从学生的做答情况来看,学习目标已达成。
教材分析:《时分的认识》是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一年级下学期时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能认读整时,对时间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等。
这节课是“认识时、分”的第一课时,要掌握的知识很多,而时间单位具有抽象性,时间进率具有复杂性,低年级学生掌握这些知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材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学生接受。
这部分知识学习之后,将为学习“年、月、日”的知识打下基础,养成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对于二年级学生(本课例上课年级为二年级)来说,已有整时、半时和大约几时的认识基础,由于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用到时间,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在教学时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抓住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充分交流,并在实际观察、操作中,掌握本课重点知识的学习。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时分的认识》优秀教学案例
(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时钟的实物或图片,认识时钟的各个部分,了解其运行规律。
(2)操作法:通过动手拨动时钟,使学生亲身体验时针、分针、秒针的运动,加深对时间概念的理解。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
1.正确读取时钟上的时与分;
2.理解时与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3.运用时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时间知识,为日常生活和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方面: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时钟的构造,掌握时针、分针、秒针的运行规律,并学会读取时钟上的时与分。同时,学生将学会时与分之间的换算方法,为日常生活中对时间的把握打下基础。
此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图片等,形象地展示时钟的运行规律,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时间的流逝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针对本章节内容,可以设计以下问题:
1.时针、分针、秒针分别代表什么?
2.如何读取时钟上的时与分?
3.时与分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4.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合理安排时间?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的重要手段。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
1.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观察时钟的心得,共同探讨时钟的读取和计算方法,总结时与分的关系。
2.实践活动:组织小组进行时钟制作或模拟时钟的运行,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时间知识的理解。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各小组的学习进度,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中收获知识和技能。
小学数学_《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1分、1时的时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帮助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初步建立1时、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钟表、答题纸、小组合作材料。
四、教学过程:(一)谜语、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今天咱们的课堂上来了一位新朋友,想知道他是谁吗?(课件出示谜语)钟表有什么作用?(生答)师:下面我们来看看亮亮是怎样安排他一天的作息时间的。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幅图画,看看亮亮在什么时间在干什么?选择一幅说一说。
(生答)师: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可以熟练地认读整时,半时,但是这在生活中是远远不够的。
生活中常常需要我们能够准确地认读钟面上的任一时刻。
所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了解钟面,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时分的认识。
(板书课题)(二)初步认识钟面1、师:下面请同学们观察钟面,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钟面上都有什么?2、下面请同学们继续观察钟面(出示课件)数一数: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每个大格又分成几个小格。
算一算: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想一想:时针走一大是几个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几分?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这些题目,做完之后再在小组内交流。
(三)学习新知1、师: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课件)每个大格又分成5个小格。
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
刚才我们是用数的方法知道的,有谁是用算的方法得出来的?下面我们看,时针走一大格是一小时,也就是时针从12走到1是一小时。
提问:时针从1走到2是几小时?谁来说说时针从几走到几也是1小时?小结:也就是说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
时,分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时,分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当我站在三年级的讲台上,看着那一双双期待的眼睛,我知道,我即将开始的时,分的认识的教学,将会是他们在数学旅程中的一个新的起点。
我们的教学内容来自于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具体章节是“时,分的认识”。
我们将一起学习如何读懂时钟的时分表示,如何将时间转换为时分表示,以及如何进行时间的加减运算。
我的教学目标是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时,分的概念,能够独立读取和转换时间,能够进行简单的时间加减运算,更重要的是,能够理解时间的重要性,懂得珍惜时间。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遇到一些难点和重点。
重点是让学生们掌握时,分的读写和转换方法,难点则是让他们理解并能够运用时间进行加减运算。
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我会准备一些教具和学具,如时钟模型,时间卡片等。
同时,我也会设计一些有趣的课堂活动,如时间接龙游戏,时间转换比赛等,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例如,我会让学生们看看现在的时间,然后想象一下,如果现在是8点,他们要等多久才能吃到他们最喜欢的糖果。
这样,学生们就能够直观地理解时间的概念。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设计一些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们记忆和理解时,分的读写和转换方法,以及时间的加减运算规则。
在作业设计上,我会布置一些有关时,分的认识的练习题,让学生们能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我会让他们读取和转换一些时间,进行一些时间的加减运算等。
我会进行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思考我的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们是否掌握了所需的知识,同时,我也会尝试拓展他们的思维,让他们思考时间对于他们的意义,以及如何珍惜和利用时间。
通过这样的教学,我相信,学生们将能够掌握时,分的认识,他们的数学能力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而我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也将继续激励我,为学生们提供更优质的教学。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时,分的概念理解和转换: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时,分的概念是学习本节课的基础。
《分与时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分与时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钟和小时的概念,知道1小时=60分钟。
2. 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分钟和小时之间的换算。
3.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他们珍惜时间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分钟和小时的概念2. 分钟和小时之间的换算3. 时间观念的培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钟和小时的概念及其换算2. 教学难点:时间观念的培养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场景,如上课、吃饭、睡觉等,让学生说说这些活动大概需要多长时间,从而引出时间单位分钟和小时。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观察钟表,说出钟表的组成部分,引导他们发现钟表有时针、分针和秒针。
(2)讲解分钟和小时的概念,让学生知道1小时=60分钟。
(3)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分钟和小时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一节课、一场电影等。
3. 换算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时间,让学生进行分钟和小时之间的换算,如1小时20分钟、2小时30分钟等。
(2)学生互相出题,进行换算练习,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4. 时间观念的培养(1)让学生说说自己一天的时间安排,如起床、上学、放学、睡觉等。
(2)引导学生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学会珍惜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5. 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分钟和小时的概念及其换算。
(2)布置一些与时间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分钟和小时的概念及其换算,培养了他们的时间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确保他们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语言要简洁明了,让学生容易理解。
2. 举例要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时间就在我们身边。
3. 练习要有针对性,让学生在练习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青岛版三上数学《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
青岛版三上数学《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在一年级下册,学生已对时钟有了初步的了解,“时、分的认识”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并且还是比较抽象的知识。
在设计教学时,我注重做到了以下几点:一、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学习了整时和几时半,内容比较简单,在教学时运用了知识的迁移,创设了学生比较熟悉的“庆元旦”活动场景导入新课,庆元旦的活动场景学生熟悉,并且联欢会开始的时间又是学生以学习过的几时半,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
在得知联欢会开始的时间之后,又出示了另外几个演出时间不是整时或几时半的节目,学生很想知道具体的演出时间,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很自然的就带到了新授知识当中。
二、创设探索与交流的空间,培养合作探究能力教学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以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学生通过“看一看”“拨一拨”“写一写”等操作活动,观察认识钟面,突破了“认识时分的关系”及“准确读写时间”的难点。
学生在操作中交流,在交流中感悟,在感悟中建立了时间的模型。
在活动中,教师做到了活动的引导和组织,能体现学生活动的主体性,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为学生创设合作的机会,如:同桌合作“一人拨钟,一人读写时间”,同桌互说。
这些有趣的合作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机会。
学生经历了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三、注重德育渗透,加强思想教育这节课有着丰富的德育渗透素材,挖掘教材本身蕴藏着德育素材,揭示其内在的思想性,有的放矢地向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这节课无时无处不设计到珍惜时间的教育。
在教学中,我向学生发出邀请,想让他们来体会“1分钟有多长”和1分钟内你能做哪些有意义的事情等等。
一分钟过去了,他们争先恐后的向我汇报,有的学生说一分钟,我写了8个汉字,一分钟我做20道数学口算题,一分钟我背了5首古诗等。
小学数学_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正确读、写钟面的时刻,学生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会用两种方法表示时间,并注意0占位的问题。
3、感受时间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时刻,会认读分针在各个数上的时刻。
教学难点:知道1时=60分,会看分针在各个数上的时刻。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实物钟表、钟面模型(同桌两人一个)练习纸教学过程:一、听音乐导入:(播放<时间歌>)师:同学们,这首儿歌好听吗?从中,你得到了哪些和时间有关的信息?谁能说一说?大家说的很好。
这首歌告诉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
时间都是由一分一秒组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时分的认识》。
板书课题:时、分的认识二、大家仔细观察你手里的表,看看表面都有什么?谁能说一说。
(数字表针大格小格)大家说的全不全呐?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三、教学时间单位1、认识钟面师:仔细观察钟面,同桌合作数一数。
钟面上有几大格?每大格有几小格?一共有几小格?生汇报:12大格、每大格有5小格,一共有60小格。
小结:通过发现和验证,我们知道了钟面上有12大格、每大格有5小格,共有60小格。
2、认识分针师:分针走一小格是多长时间?(课件演示)3小格呐?5小格呐?师:分针从12走到1是几分钟?为什么?师:每大格有5小格,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走5小格就是5分钟。
师:分针走一大格是几分钟?2大格呐?......12大格呐?分针正好走了一圈。
走一圈是60分钟。
体验一分钟的长短3、(1)谈话:刚才我们观察了钟面,认识了时和分的关系,现在我们来放松一下,你来感觉一下一分钟有多长?提问:你感觉一分钟怎么样?看看你一分钟能写多少个字?一分钟能背几首诗?小结:一分钟能做这么多的事情,我们一定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分钟,做个珍惜时间的人。
4、认识时针师:时针走一个大格是多长时间?钟表演示.时针从12走到1是1小时,从1走到2 也是1小时。
小学数学_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时、分的认识[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信息窗一(71~72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时间单位时、分,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知道1时=60分,初步体验时分的实际意义,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
2.会看钟表,能正确读出并写出钟面上指示的时刻。
3.结合具体实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时分之间的关系,知道1时=60分,初步体验时分的实际意义,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会看钟表,能正确读出并写出钟面上指示的时刻。
[教学准备]教具:钟表模型,闹钟、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一)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认识了整时和整时半,敢不敢接受挑战?在钟表模型上拨一拨6时、12时、5时半、11时半,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拨的?(时针、分针的位置)(二)同学们掌握得真不错,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2张图片,请看,同学们在干什么?元旦联欢会就要开始了(出示情境图中的钟面,图1),谁来说说开始的时刻?你是怎么读的?晚会上的节目很精彩,有快板、相声、独唱,它们分别是几时几分开始的呢?还是我们之前学过的整时和整时半吗?那究竟是多少呢?今天我们来进一步认识时、分。
(板书:时、分的认识)图1【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
此环节的设计,有利于唤醒学生对时间的原有认知,为新知的引入奠定基础。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一)认识钟面有时,为了更精确的知道时间,仅仅认识“整时”是不够的,因此,人们又将“时”划分为更小的时间单位“分”,认识分首先要认识钟面,下面,同学们拿出手中的模型一,仔细观察,在小组内说一说,完成学习任务单第一部分的问题。
(1)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了()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
师:哪一小组先来说说你们的发现?根据学生发现课件出示图2: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这么多小格你是怎么数的?)师:有没有什么办法比较快的数出来?预设1:5个5个地数。
小学数学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电教时分的认识 教案槐淑静
小学数学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山东省高密市第二实验小学教学背景学生学习“时分的认识”的知识基础是:初步认识钟面,知道几时和几时半。
本课进一步学习的知识点是: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知道1时=60分,并能正确说出钟面上的时刻。
通过本课的学习,促进学生对时间单位形成感性认识,懂得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同时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学习意识。
教学课题时分的认识教材分析《时分的认识》是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第89页的教学内容,课本中的情境图是以“元旦”联欢会为主题,为了使本课的教学内容能够更切合生活实际,我把“元旦”联欢会主题改为“六一”联欢会主题,用钟面的形式呈现了联欢会及各个节目开始的时刻,引发学生提出关于时刻的问题,引入对时、分的学习。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自主互助小组操作交流,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你高兴吗?那你想怎么度过这一天呢?(生畅谈……)老师这里有一场“六一”联欢会,我们一起来欣赏好吗?课件1课件2师:看了图画,你想知道什么呢?生:说……(只要学生说得不错,老师就给予肯定:你说得不错,如果学生说得不对,就说: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时间的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准确的读出钟面上的时刻,有没有信心?)板书课题:时分的认识二、构建新知1、认识钟面课件3(点击:出现钟表面)过渡语:同学们,关于钟面你都知道了什么呢?(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钟表,然后把你知道的在小组里交流交流,约2分钟)汇报:12个数字,时针,分针,12个大格,60个下格板书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了钟面上的知识,现在我们来看大屏幕,点击课件4点击分别说:12个数字、时针、分针、12个大格、60个小格过渡语:同学们,钟面上知识真多,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时针与分针,学习如何根据时针与分针在钟面上的位置,来判定它是几时几分。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时分的认识》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时分的认识》教案庆元旦——时、分的认识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时分的认识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直观认识、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进一步认识钟面及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并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和在钟面上拨出时刻。
2.、在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活动中,经历和体验时间单位,初步学会用时、分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3.数学学习活动中,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过程。
4.养成珍惜时间及良好的作息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说出钟面所指的时间,掌握1时=60分。
难点: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指示的非整时的时间。
教法学法主要采用自主探索式学习,合作学习,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具学具教具:有时针、分针的教具钟面,幻灯片。
学具:带有时针、分针的学具钟面。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提出目标师:元旦到了,同学们都在准备庆元旦,今天老师带同学们一起去晚会现场观看精彩的节目好吗?(幻灯片出示:庆元旦联欢会的场景及表示联欢会开始时刻的钟表)同学们晚会开始了,谁能告诉老师现在的时刻?生:8时半。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在进一步解释说明的过程中复习读时刻的方法)生:时针指在8和9之间,分针指在6就是8时半。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为了更好的演出,大家早就在做准备了,谁来告诉老师这个时刻。
(幻灯片出示钟面显示5时)生:5时,时针指在5,分针指在12就是5时。
师:同学们你们真是很棒,这是我们前面学习过的正时和半时。
那么我们一起去看精彩的节目吧。
(幻灯片出示第一个节目及播出时间的钟表)你们知道这又是什么时刻吗?(学生猜想)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进一步学习的时、分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1.进一步认识钟面,知道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
师: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钟面,和你们小组成员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钟面上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每大格中间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第七单元《庆元日时分秒的认识》信息窗一《时分的认识》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设计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时分知识。例如,在讲解时分关系时,可以提问:“为什么一个小时有60分钟?”“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这是为什么?”等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互相解答,共同提高。
b.如何快速准确地读取时钟上的时间?
c.在生活中,我们如何运用时分知识来安排时间?
3.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总结归纳
1.教师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总结时分知识的关键点。
2.教师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补充遗漏的知识点,强化重点知识。
3.结合课堂学习,强调时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醒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生活和学习。
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第七单元《庆元日时分秒的认识》信息窗一《时分的认识》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当代小学教育中,时间概念的培养对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第七单元《庆元日时分秒的认识》信息窗一《时分的认识》一课,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理解时分的关系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本教学案例立足于学生生活实际,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资源和互动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探索时分的世界,培养其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5.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2.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勇于探究、善于思考,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3.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让学生在探索时分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和实用性。
青岛版小学数学《时、分、秒的认识》说课稿
《时、分、秒的认识》说课稿今天我研说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时、分、秒的认识”,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进行解读。
说课标包括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说教材包括教材的编写特点、编写体例、内容结构、知识与技能的立体整合;说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第一部分“说课标”(一)(先说)课程目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课程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总目标:知识技能目标、数学思考目标、问题解决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
同时,又把九年义务教育的学习时间划分为三个学段。
三年级处于第一学段,下面我就从这四个方面解读本单元的课程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知道1时=60分,1分=60秒。
2. 初步体验时、分、秒的实际意义,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
数学思考目标:1.会看钟表,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指示的时刻,并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2.会独立思考,表达想法。
问题解决目标:1.在经历用时间描述生活现象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
2.知道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1.能在他人帮助下,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感受生活与时间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再说)内容标准下面,我就来阐述本单元的内容标准: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掌握时、分、秒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会看钟表,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指示的时刻。
二、第二部分“说教材”(一)(先说)编写特点本册教材内容更加生活化,知识衔接更紧凑,过程更具探索性,本单元的编写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方面)素材选取现实、有趣。
元旦联欢会是孩子们喜欢的一个活动。
本单元以“庆元旦”这个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为素材,通过三幅情境图引出一系列有关时间的问题,从而完成对时、分、秒的认识。
(第二方面)引导学生在感兴趣的数学活动中,认识时、分、秒的含义。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分的认识》观课报告
《认识时分》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会看几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很不容易被理解,解连俊在教学这节课的时间,很好地利用了课件,利用钟面的模型,让学生在实际观察中掌握概念和知识。
听了这节课后,具体我有以下几点感受: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
课一开始就通过一个小谜语的活动,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随后几个环节,教师先让学生认识钟面,特别是认识了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间又有5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还通过课件一一让学生去数一数。
使学生通过具体的观察、操作,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更全面地认识了钟面,并且也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然后再引导学生认识时分,使学生知道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随后通过让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走动,得出结论:1时=60分。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板书非常清晰,同时,教师特别注重课件和模型的演示,让学生去观察,在观察、思考中理解。
二.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的。
”根据这一理念,王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好了学具———闹钟,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和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表达能力。
三.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与灵魂,相对数学知识这条明线来说,较少得到教师的重视,较容易被教师忽视。
然而解老师的这堂课很好在关注了这方面。
这堂课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里已较为成熟。
教者在这一堂课里并没有过分的追求技能的机械化熟练,而是通过活动,辩论向
学生渗透数学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像这样子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为目标的教学,长期下去,学生将终身受益。
四.课堂上教师充满激情。
其实,每次听解连俊的课,都有同样的感受,就是在课堂上,教师非常有激情,语言抑扬顿挫,能用眼睛和每个学生交流。
相信在解连俊的课堂上,每个学生的注意力肯定都被老师吸引过去了,这往往是我的课堂上所欠缺的地方。
每次听完解连俊的课,总感到还有很多的地方是自己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地方是该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