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学期语文 第9讲 记叙文阅读--结合情节,概括人物特点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讲义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生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讲义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生版+解析)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了解识记作者常识,识记重要词语,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2.品味语言,把握描写方法,抓住景物特点,体会写景的妙处。

3.学习通过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刻画人物的手法,理解“先生”形象。

4.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

1.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

3.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4.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知识点01 了解默读,疏通文脉。

【即学即练1】(一)、说说浏览特点?并思考怎样才能提高默读的速度?参考示例:浏览意思是大略地看,快速地简单看一下。

我国传统的读书法,它与精读相辅相成。

浏览大致分为扫描式和跳读式两种。

扫描式,要求在阅读中一目数行,迅速扫视,摘取字里行间的重要信息,如读前言、目录、结束语等。

跳读式,根据一定的目的或某种需要,舍弃一部分不读,只快速阅读相关的部分,如读标题、图表、与主题相关的关键词语等,以用于查找相关资料。

默读要做到心到和眼到,有利于聚精会神地品味、揣摩,领略文章的内容。

还要要做到不发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还要注意逐渐提高默读速度。

最后要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关注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段中的关键句,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二)、说说本文标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何作用?本文运用了怎样顺序?参考示例:作用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写了鲁迅先生少年时代的成长历程,从充满乐趣的百草园到枯燥乏味的三味书屋。

作者用两个地名,其实是写两个地方的不同生活,百草园目标导航是童年不读书的时候玩耍的地方,在那个地方,作者保留了童年最好的记忆。

无忧无虑的生活,天真烂漫,不受私塾老师老师的约束,不受封建礼教的限制。

而三味书屋则是一个处处受约束的地方,私塾先生的管束,读书的沉闷,都与童年生活的百草园形成强烈的对比。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笔记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笔记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笔记知识点第一部分:课文阅读
本节课主要讲了“逃家”的故事。

故事主人公小光因为与父母产生矛盾,选择离家出走。

在外面流浪了一段时间后,他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过错,回到了家中。

主要思想:勇敢、爱、责任。

第二部分:词语解析
1. 伪装:假扮、伪装
2. 凌晨:清晨、早晨
3. 颤栗:发抖、战栗
4. 烦闷:烦躁、郁闷
第三部分:重点语句
1. 小光在外面流浪的时候,感到很孤独。

2. 在自己走失的时候,小光终于理解了父母的心情。

3. 爱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坚持。

第四部分:思考题目
1. 你认为小光为什么选择逃家?
2. 你觉得小光的行为正确吗?为什么?
3. 你从小光的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以上就是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笔记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9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考点精析:人物分析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9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考点精析:人物分析

考点精析:人物分析
1.考点名称:
人物分析题
2.考点讲解
这一类题型答题的核心是结合具体文章进行分析,切忌架空文章来答题,不能远离文本,应以文解文分析人物形象,从正面描写(外面、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入手,借助侧面描写,补充人物性格。

要求学生读懂文章,读懂人物,能够理解作者对文中人物的情感。

3.例题印证及解析
例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的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是一个严厉,知识渊博,仁慈,古板的人。

【解析】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宿儒,但他对“怪哉”这虫的问题是怎么回事,却不作回答,而且是脸上还带着怒色。

先生有一条戒尺,但不常用,有罚跪的规则也不常用,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罚跪的规则但不用,描写出了先生严格而不厉害的形象,表现先生对他的学生管理中的开明思想,在鲁迅眼里,先生实际上是可亲、可敬的,在当时来说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4.类题答题技巧
①概括人物形象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②结合具体描写方法分析形象。

七年级语文上册阅读考点精讲记叙文记叙文概括内容课

七年级语文上册阅读考点精讲记叙文记叙文概括内容课

事情的经 过
在第7自然段点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事情的结 果
写“我”爱幼,更尊老,母亲听从儿子,更爱孙子, 决定走小路。
精品pp
解析:解答此题,先找文章的六要素,时间是初春的时候,地点是 田野,人物是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事情的起因是母亲 老了,身体不好需要多出来走走。经过是散步的乐趣,以及散步过 程中路线上的分歧。结果是“我”爱幼,更尊老,母亲听从儿子, 更爱孙子,决定走小路。把这六要素综合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初春时分,母亲需要锻炼身体,我们一家出来散步,在 散步路线上产生了分歧,“我”爱幼,更尊老,母亲听从儿子,更 爱孙子,决定走小路。
事件
人物
2.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 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 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精品pp
事情的起 因
4….这…南方初春的田野时间,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
2 — 8自然段具体写一家人散步的情景。
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补上“中举人”的起因,及中举后的表现, 然后稍加整理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范进是个老秀才,头发都白了才终于中举,他因为不堪刺激 居然疯了, 被他岳父几个耳光才打得醒过来。
学会从课题入手,也就悟到了“概括”与“具体”之间的关系了。
精品pp
三.段意合并法。 在阅读过程中,合并那些内容集中的自然
精品pp
四.关键语句提炼法。 在阅读过程中,必须注意对理解文
章内容有帮助的关键词;同时更要注 意文章一些特殊句子,如抒情句、议 论句、修辞句等,它们往往与文章中 心内容要点密切相关。
精品pp
具体分析
1.抒情句。通常此类句子都是直接抒发作者或者故事主人公的感情的。 如《我的老师》里,“在一个孩子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 么伟大呀!” 2.议论句。通常这类句子都是用来表达作者的观点,或者整篇文章的立场的。 如《济南的冬天》里,“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 宝地。”这句话在文章当中就是概括全文的作用。 3. 修辞句。主要指反问句、设问句、排比句,通常作者使用这些修辞手法都 是为了强调或者突出文章中心的,意义深远。如:《秋天的怀念》里的排比: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 正开得烂漫。”这是全篇文章的关键语句,是“作者对生命的渴望与眷恋”。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记叙文阅读专题考点五:分析人物,概括形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记叙文阅读专题考点五:分析人物,概括形象

考点五:分析人物,概括形象考点突破设问形式1.××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2.请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或形象特点)。

3.你如何理解××这个人物形象?4.小说在刻画“我”这个形象时,突出了“我”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解题技巧1.基本思路首先,通读全文,找出描写该人物的内容,包括人物言行和事件,分析人物言行和事件。

正所谓什么人做什么事,什么人说什么话,人物会在自身表现中,显露其性格特点、思想品格。

而对人物形象的概括,既包括对人物的性格特点的概括,也包括对人物的思想品格的概括,要区分开二者,由浅入深地概括其次,抓取关键词句,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

行文中,作者总会情不自禁地把人物的某些特点直接用文字点出来,同学们可以直接借用这些词句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

最后,分析环境描写,其他人物的评价或反应等,谋求从侧面突破,多角度解读该人物形象,力争完备地概括出人物的形象特点。

2.答题方法(1)事件提炼法:人物总要做事,通过文章所写的与该人物有关的事件,概括人物形象。

(2)言行提炼法:文章中有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的描写,从这些描写的文字中,也可以提炼出人物的形象特点。

(3)提关键词句法:文章中有些总领句、过渡句、段落中心句,以及开头段、结尾段中的某些关键词句,可以直接点明该人物的性格特点,这些关键词句可以直接拿来用。

(4)侧面解读法:有时候环境描写、其他人物的评价或反应,也是对题目中要求分析的人物的一种烘托。

可以通过分析环境描写、其他人物的评价或反应,提炼出该人物的形象特点。

3.答题模式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基本思路:XX是一个具有什么性格特点、什么样的思想品质、什么样的职业身份或影响力的人。

(根据题目要求的不同,可以只答性格特点或结合具体情况分析)经典例题(2018新疆乌鲁木齐中考,14)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我念出了那张纸片佚名上高中的时候,学校搞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要参与课题研究,每个人都要提交想法。

七年级秋季班(上册)教案第9课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含答案)

七年级秋季班(上册)教案第9课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含答案)

第9课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课堂小结。

概括主要内容答题公式:主要人物+时间地点+做的事+结果如何二、例题指引。

1.《散步》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涉及到哪几个人?2. 认真阅读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概述课文主要内容。

3.《皇帝的新装》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力求做到简洁概括)参考答案:1.一家三代四口,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

“我”,母亲、儿子、妻子。

2.“我”和小朋友们在游戏中,不经意地爬上了一堵垂直的峭壁,下不来,“我”很恐惧,伏在岩石上不敢动弹。

暮色中父亲引导“我”一步一步地走下悬崖。

在解决这些困难中,我”逐步树立了信心,直至信心大增,直至克服了困难。

3.描述了一个昏庸无能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讥刺统洽阶级的虚伪、愚蠢、自欺欺人的丑行。

三、阅读提升。

(一)这一份人生答卷一冰小春是一个农村孩子,他的学习成绩不怎么好,这也不能怪他。

他家的生活条件差,放学后还要放羊、割麦……这是没办法的事。

初中毕业,他的选择只能是回到父辈的生活内容中去,面朝黄土背朝天,大不了,出去打几年工,回来还是照旧。

除了皱纹逐渐增加,他的日子将一成不变。

毕业之际,班主任对每一个同学都作了一个中肯的评价,老师说小春的体育不错,比如长跑、跳高等等。

老师希望自己的话能够给学生将来的命运带来转机,但是并没有多少家长和学生把他的褒奖和鼓励放在心上。

惟独小春的母亲记在了心里。

回到家她对小春的父亲说:“老师夸咱娃体育好,咱就送娃去考体校吧。

考上了,就有公家粮吃了。

”父亲一听说有公家粮吃,也来了兴致,他也同意,可是钱呢?去考试,得有报名费、考试费、路费,还有食宿费。

父亲拿出家里的所有积蓄,才凑了三百元,只怕刚够车费。

小春说:“三百,够了!”到了省城,找到体校,考试已经开始了。

小春几乎是拼命完成的考试,可是成绩很一般。

体校的老师对他说:“你没有考上,回去吧。

”见他默默收拾自己简单行装的狼狈样子,老师很想安慰他,就问他:“你的家是哪里的?”小春说出了家乡的名字,老师又问:“那地方够远的,车票买好了吗?你有座位吗?”小春摇了摇头:“我走回家!”“走回家?”老师大吃一惊。

七年级上册语文9课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语文9课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语文9课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语文共有9个主题,其中第9课是《千里之外》。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简要介绍本课的知识点。

1. 《千里之外》的写作背景
本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少年因为与父母吵架,离家出走并最
终到达北京的故事。

故事情节并不是作者亲身经历,而是基于杂
志上的一篇报道。

文章背景则是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社会,正值市场经济的兴起时期,因此也有一些与当时社会背景相
关的描写。

2. 人物描写
文章中塑造了两个主要人物——少年和北京的女孩。

少年叛逆、鲁莽、独立,而女孩则是聪明、温柔、大方。

这些人物形象都与
当时青少年的一些特点相符,也很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3. 风景描写
《千里之外》主要描写了整个中国的自然风光,以及北京的城
市形态、文化景观等方面的描写。

作者巧妙地将少年身处的环境
和他的心境相应结合,营造了一种独特的氛围,让读者更为深刻
地体验到故事情感。

4. 语言运用
本课中的语言运用独特,是文章最大的亮点之一。

作者运用了
丰富的比喻手法、强烈的感性色彩,配合情感的高度体现,营造
出一种独特而强烈的氛围。

同时,文章的语言简洁明了,富有韵
律感,给人以强烈的感官体验。

5. 阅读体会
《千里之外》是一篇特别独特的语文课文,文章的创意、结构、语言等方面都很值得品味。

在阅读时,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文章
所传递的情感,而且可以体验到民族文化的深度内涵,这都是习
得语言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成分。

此外,此文也可以引导读者反
思自身行为,以及对亲情、友情的理解和关注。

【精品】七年级语文上册记叙文阅读—结合情节,概括人物特点课后练习二(含详解)新人教版

【精品】七年级语文上册记叙文阅读—结合情节,概括人物特点课后练习二(含详解)新人教版

记述文阅读——联合情节, 归纳人物特色题 1:会跳舞的向日葵暖和的童年的家令我永久怀恋,家里有爸妈,两个弟弟,我特别想谈谈爸爸和我的故事。

每个儿童都会惹出无数麻烦,我想我能够平安全安地成长成材真是不简单。

我以前特别调皮。

记适当时家里住在一楼,有门有窗,但是爸妈上班去了,我就定一个规定,禁止从门出入,还把门锁死了,我和弟弟出入都是走窗户,也不是好好地爬出爬进,窗户底下用各样席子卷起来,做成地道,还有圈套。

爸爸知道后对我们“抓大放小” ,说儿童都贪玩,只需我们安全,互相友善,诚实,其余的就包含了。

我从认字起,爸爸就给我买书刊,我关注的第一本文学书是爸爸在阅读的《红岩》,当时书名上的字我还识不全,就念成了“红山石” ,他人都笑了,而爸爸浅笑着说:“她聪慧,大体的意思并无错。

”此后我阅读了一些书,爸爸问我书里的情形,我都乐于表达事件,描述人事,素来不会串起来,也素来没有表达不清的时候,爸爸老是惊喜地聆听着,而后说:“不错。

”有一阵我爱看相关公主的书,童话和民间故事都爱,只需里面提到公主。

有一次,我突然想造一座暂时宫殿,在里面扮成公主。

这类事无法在家里做,由于弟弟们会打岔和捣蛋,我和相同想做公主的同学去我家楼上的小伙伴家,在大房间中划出一块,作为宫殿的一隅,把露台上的花一盆一盆搬进来,给公主赏花用,又把高背的椅子列成两队,给公主的侍女们坐,而后在床上部署楼台亭阁。

床显得太高,于是又搬木方剂搭台阶。

其实已经弄得初具规模了,又想部署个荷花池,这样才多几分雅趣。

含辛茹苦搬来大木盆,往里放上塑胶荷叶,浇上两大桶水时,突然发现木盆漏水了,瞬间之间,水漫开来。

房间里全浸了水,走路能踩出水花。

我突发奇想,说干脆多放些水,做个龙宫内的公主。

为了这弘大的目标,我们一桶一桶往里提水,可水一直积不起来,像有个吞水怪似的。

正在疑惑,就听楼下的弟弟们狂呼起来,本来,水全渗下楼去,我们家闹起了水灾。

即便这样,爸爸也不过封我为“捣蛋公主”,并无多说什么,他还持续给我买漂亮的公主书。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9课《王几何》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9课《王几何》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9课《王几何》编制人:适用对象:七年级课程目标:知识:1、熟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字词的掌握;文章感情的体会。

难点为:感知王几何老师的形象特点。

3、学习刻画人物的写法。

感知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3、体会笔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王老师的敬佩之情。

深入人物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

方法: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2、使用情境教学法,朗读感受法,质疑探究法,讨论分析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学习方式。

3、反复诵读,注重感悟。

情感: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老师对儿童起到了终生的影响作用,他们不但学识渊博、为人正直,而且爱憎分明,对真善美执着地追求。

理解种种细节安排中饱含的师恩真情。

知识点:【课程标准】(一)、了解课文的出处、笔者及有关文学常识。

(二)、积累本单元的生字和词语,掌握字音、字形,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

(三)、三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深入探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深入体味文中对教师尊敬和怀念的情感。

(四)、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五)、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能抓住文章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六)、注意摘录材料,积累语言,强化随时动手摘抄的习惯,同时培养筛选信息的水平。

(七)、继续练习朗读,提高朗读水平。

考试点:一、2009—2014年河南省中招语文考试双向细目表二、部分省份中考模拟题1、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在那个做什么事都严肃认真、呆板教条的年代,这样的稀奇事,不是太离谱了吗?()他脸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笑的双手发抖的同学们,一个个变得笨手笨脚,画的全是鸡蛋、鸭蛋、苹果、梨和丑陋的三脚架。

()2、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描写方法。

须臾,一个方头大耳、矮胖结实的中年人夹着一本厚书和一个大圆规、一个大三角板挤进门,眨眼功夫就站到了讲上。

()全班同学再也忍不住了,大家弯腰,摇头,挤眉,弄眼,一起哄堂大笑!()“上几届有的同学说:‘王老师你画的那圆圈有啥了不起?我们也会画’!”()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完整word版)七年级记叙文阅读系列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故事情节)

(完整word版)七年级记叙文阅读系列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故事情节)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系列训练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故事情节)(整理/罗化清)【考点解读】概括是形成概念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情节概括是中考经常考查的一类题型,通过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梳理、简明扼要地表述,以考查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

常见题型有: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

文章围绕“××”叙述了哪几件事。

3。

简要概括某段(或某段到某段)的内容。

4.请以“××"为线索,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5.根据本文的故事情节,在下面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6.联系全文,说说“××"的原因。

【技法点拨】一、一般技法1.要素整合法。

记叙文有记叙的“六要素”,即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找出来后用简洁的语言将这些要素联结起来。

此法适用于概括全文或部分段落的主要内容.2.关键词分析法。

所谓关键词分析法,就是通过分析文中的关键词来把握文章内容或语段大意的方法。

因为关键词通常是对内容的高度概括,抓住了它也就把握住了文义。

3.标题归纳法。

所谓标题归纳法,就是用精炼的文字浓缩较大的篇幅,做到言简意赅。

此法可用于归纳文章的故事情节或并列叙述的几件事.二、适用套路“概括文章故事情节(复述故事情节)”的方法:①理清故事情节和行文思路;②抓住表明情感变化的词句;③注意文章的情感线索.套路一:情节=主要人物+事件(故事的意义).本套路主要应对一句话概括情节,或者字数要求在20字以内的试题。

答题技巧:可按以下方式组织语言:谁(在何时何地)+干什么+结果怎么样,或:什么(事物)+怎么样。

注意表达的准确和简洁。

首先,先找到故事的主语—-人物,这是概括情节的起点,也是能正确答题的关键。

如果对故事主语不能明确判断,可以关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文章线索,二是文章标题。

其次是判断事件-—也就是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或者围绕主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套路二:情节=主要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七年级上册语文人物形象总结

七年级上册语文人物形象总结

七年级上册语文人物形象总结1. 形象特点。

1. 形象特点。

- 老舍在文中是一个善于感受城市独特韵味的作家形象。

他对济南冬天的描写充满了温情,把济南冬天的山、水描写得如诗如画。

例如“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里老舍将济南当作一个有生命的个体,体现出他对济南这座城市的热爱与眷恋。

他的文字细腻而生动,展现出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对生活环境深入的感知能力。

1. 形象特点。

- 刘湛秋是一个对雨有着独特情感和细腻感知的文人形象。

他描绘了雨在四季中的不同形态和韵味,无论是春雨的温柔、夏雨的热烈、秋雨的沉静还是冬雨的冷峻,他都能精准地捕捉到雨的特点并赋予其情感。

如“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写春雨中的树,体现出他对雨的热爱,他像是一个与雨有着心灵对话的朋友,能把雨的各种姿态通过优美的文字传达给读者。

1. 形象特点。

- 莫怀戚在文中是一个重视家庭伦理、富有责任感的家庭成员形象。

文章通过描写一家四口在田野上散步的小事,展现出家庭中的亲情关系。

他在文中面临着“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选择,这一选择体现了他对母亲的孝顺和对儿子的疼爱。

他是家庭关系中的调和者,在家庭中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反映出他珍视家庭、懂得家庭中相互关爱的重要性的品质。

1. 童年鲁迅形象特点。

- 在百草园中的鲁迅是一个天真好奇、充满童趣的孩子形象。

他对百草园中的一切都充满了兴趣,无论是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还是鸣蝉、黄蜂等小动物,他都能从中找到乐趣。

他会在泥墙根一带听油蛉低唱,看斑蝥喷出烟雾,还会在冬天的百草园捕鸟,这些活动都展现出他活泼好动、对大自然充满探索欲望的特点。

2. 在三味书屋中的鲁迅形象特点。

- 在三味书屋中,鲁迅是一个勤奋好学但又不失活泼天性的学生形象。

他在先生的教导下读书、习字、对课,规规矩矩地接受传统教育。

他也会在课堂上偷偷地画画,在课间和同学们到后园去折腊梅花、寻蝉蜕等,这说明他虽然受到封建教育的束缚,但仍然保留着孩子的天性,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9课《王几何》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9课《王几何》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9课《王几何》编制人:适用对象:七年级课程目标:知识:1、熟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字词的掌握;文章感情的体会。

难点为:感知王几何老师的形象特点。

3、学习刻画人物的写法。

感知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3、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王老师的敬佩之情。

深入人物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

方法: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2、使用情境教学法,朗读感受法,质疑探究法,讨论分析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学习方式。

3、反复诵读,注重感悟。

情感: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老师对儿童起到了终生的影响作用,他们不但学识渊博、为人正直,而且爱憎分明,对真善美执着地追求。

理解种种细节安排中饱含的师恩真情。

知识点:【课程标准】(一)、了解课文的出处、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二)、积累本单元的生字和词语,掌握字音、字形,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

(三)、三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深入探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深入体味文中对教师尊敬和怀念的情感。

(四)、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五)、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能抓住文章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六)、注意摘录材料,积累语言,强化随时动手摘抄的习惯,同时培养筛选信息的水平。

(七)、继续练习朗读,提升朗读水平。

考试点:一、2009—2014年河南省中招语文考试双向细目表二、部分省份中考模拟题1、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在那个做什么事都严肃认真、呆板教条的年代,这样的稀奇事,不是太离谱了吗?()他脸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笑的双手发抖的同学们,一个个变得笨手笨脚,画的全是鸡蛋、鸭蛋、苹果、梨和丑陋的三脚架。

()2、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描写方法。

须臾,一个方头大耳、矮胖结实的中年人夹着一本厚书和一个大圆规、一个大三角板挤进门,眨眼功夫就站到了讲上。

()全班同学再也忍不住了,大家弯腰,摇头,挤眉,弄眼,一起哄堂大笑!()“上几届有的同学说:‘王老师你画的那圆圈有啥了不起?我们也会画’!”()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王几何》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王几何》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王几何》教案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

把握人物形象特点。

勾画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句子,了解其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王几何》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王几何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基本内容。

2.勾画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句子,了解其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3.深入人物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

学习重点:勾画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句子,了解其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学习难点:深入人物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知识准备作者简介。

(二)预习指导1.默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和重要词语,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疏通字词。

2.读课文2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四) 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须臾斜翘屏息静听绰号叛逆持之以恒嘈杂2.解释词语。

屏息静听:叛逆:呆板:洗耳恭听:持之以恒:鸦雀无声:二、合作探究(一) 学始于疑1.快速浏览全文,说说本文主要写的是谁?王几何本来叫什么名字?“王几何”这个绰号是怎么来的?2.本文主要写了王几何的一件什么事?请用一句话简要回答。

3.本文描写的是一节充满笑声的数学课,说说这节课上令人发笑的源头有哪些?4.王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的绝活是什么?他这样做的用意何在?(用原文语句回答)文章中的这段描写,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二)质疑探究探究点1:描写方法及作用问题1: “一个方头大耳、矮胖结实的中年人夹着一本厚书和一个大圆规、一个大三角板挤进门,眨眼功夫就站到了讲台上。

”这句话主要采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句中的“挤”、“眨眼功夫”有何表达作用?问题2: “矮胖老师站在讲台上,双目含笑,右嘴角微微斜翘,胖脸上一副得意洋洋的表情”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问题3: “这就是那些老同学给我取的绰号。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描述了作者童年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经历。

一、课文基本内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最初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后被收入《朝花夕拾》。

这篇散文共分两部分,前半部分主要描述了作者在百草园的生活,包括他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听长妈妈讲故事、雪地捕鸟等童年趣事;后半部分则介绍了作者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经历,以及他对老师寿镜吾的尊敬和对旧式教育的不满。

这篇散文通过对作者童年生活的回忆,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

文章语言简洁明快,富有感染力,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七年级语文第九课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第九课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第九课知识点七年级语文第九课是一篇叫做《闻一多先生讲“诗经”》的文章。

这篇文章主要通过闻一多先生的口述引入,向读者介绍了诗经的一些背景知识和魅力所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这篇文章的知识点。

一、文章主旨本文主要介绍了闻一多先生讲授诗经时所表现出的情感和对诗经的热爱之情,并通过介绍诗经的背景知识和特点,进一步展现了诗经的艺术魅力。

二、文学寄托本文的文学寄托主要表现在对闻一多先生的塑造上,通过描绘他的形象和语言,既刻画出了闻一多先生的学识渊博和对诗经的热爱之情,又展示出他的语言魅力和人格魅力,在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诗经的特点和艺术价值本文详细介绍了诗经的来源和特点,比如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包含了许多早期民间歌谣和宫廷歌舞。

此外,诗经的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瑰宝之一,具有开拓诗歌表现手法和探索人类情感世界的价值。

四、语言的诗意表现本文充分发挥了语言表达在文学中的作用,通过闻一多先生语言的表现和诗经的丰富形象,展示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长沙。

之子于彭城。

”等优美诗句的韵律之美,让读者在语言的诗意中感受到诗歌艺术的真谛。

五、诗经与现代阅读本文还对如何正确地阅读诗经和诗歌作出了一些指导。

作为一种古老而饱含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合理、正确地理解和欣赏它,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综上所述,七年级语文第九课主要介绍了闻一多先生讲授诗经的情境,通过对诗经的介绍,传达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对于加深学生对诗经的了解和认识,对于提高阅读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七年级上第九课语文知识点

七年级上第九课语文知识点

七年级上第九课语文知识点七年级上第九课是一篇讲述时间的散文,主要以描述新华书店的老板钟先生与顾客阿娇之间的对话为主线,通过他们的对话,向读者展示了时间的流转和人生的变化。

文章一开篇,就通过描写大钟的叙述,给读者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场景。

大钟是钟先生的外号,他是新华书店的老板。

他描述了自己经营书店的经历以及对时间的观察。

他说,时间就像一个大钟,每天在书店里走动,指针一次一次地向前移动。

这种描写非常生动形象,读者不难将自己代入到这个宁静的书店场景中,感受时间的流转。

而阿娇是钟先生的顾客,每个星期二都会来书店看书。

她是一位退休的理发师,她曾经喜欢和朋友聊天,看书,但现在因为年岁的增长,她感到时间过得很快。

大钟告诉她,时间的流逝正是人生的变化,每个人在时间的长河中都会慢慢老去。

他用一种平和的口吻告诉她,老去是每个人都会面对的事实,没有什么可怕的。

这里我想谈一下兴趣这个话题。

大钟告诉阿娇,时间会改变人们的兴趣爱好,年轻时喜欢的事情渐渐地变得索然无味。

这个观点非常现实,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

小时候喜欢玩玩具,长大后喜欢玩手游;喜欢读童话,长大后喜欢读名著。

我们的兴趣爱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情。

除了兴趣的改变,钟先生还告诉阿娇,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身体也会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是外貌还是体力,都会随着年岁的增长而变化。

而这不是什么可悲的事情,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个过程。

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接受现实,珍惜每一个年龄段。

在这篇散文中,作者通过描写书店老板和顾客之间的对话,以及他们对时间流逝和人生变化的观察和体验,向读者展示了时间的魅力和人生的真谛。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更好地思考时间的流逝对我们的影响,以及如何面对人生中不可避免的变化。

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时间是公正的,人人都会面对这个无法改变的事实。

因此,我们要学会珍惜时间,珍惜每一个阶段的人生。

尽管会有变化,但我们依然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来拥抱变化,并欣赏时间所赐予我们的美好。

江苏省大丰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9讲 记叙文阅读 结合情节,概括人物特点提高讲义2 新人教版

江苏省大丰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9讲 记叙文阅读 结合情节,概括人物特点提高讲义2 新人教版

第9讲记叙文阅读——结合情节,概括人物特点题一:旧餐桌上的美好时光凯瑟琳·比恩一天下午,我正在厨房做饭,16岁的儿子安东尼以最快的速度冲了进来,我警惕地抬起头。

安东尼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最近我们每次见面气氛都很紧张,争吵随时一触即发。

这次他又会有什么问题?音乐?朋友?我觉得自己快要崩溃了。

“妈妈,比利·寇根有一条银色的裤子,我也要一条。

”“为什么?”我搞不懂他的这种追星行为。

“妈妈,比利·寇根是‘碎南瓜’乐队的主唱。

‘碎南瓜’是我最喜欢的乐队。

”他瞪大眼睛看着我,似乎在跟一个外星人讲话。

这些天来,我俩正为了这个“碎南瓜”乐队闹得不开心。

安东尼跟我说好话,央求我,我全都置若罔闻。

看到我不为所动,他一屁股坐下来,把脸扭到了一边。

“你到哪儿去买?”我没好气地说,“可能全城都没有卖的。

”“那我就自己做,但你要借钱给我。

”“忘了它吧,儿子。

这辈子你大概就只穿一次。

”我断然拒绝。

但是,我心底有一个声音在说:“这有什么,凯瑟琳?就一条裤子嘛。

”然而,我最终还是近乎顽固地拒绝了。

令我想不到的是,第二天下午安东尼提着一个白色的大包走进家门,看着他把那个大包扔到桌子上,我知道我将要输掉这场战争了。

“一米布6美元98美分,”他嘻嘻笑着说,“我向朋友借的钱。

”原来,安东尼不但买了布料,连做衣服所需要的别针、纸样、衬布、拉链等也全都买齐了。

“妈妈,现在,我该怎么做呢?”他迫不及待地问。

安东尼13岁时,在他的强烈要求下,我教过他缝纫,那时,我还是他心中的偶像。

学会缝纫后,他自己亲手缝制过一条当时流行的裤子。

“你只需要告诉我怎样开始就行了,妈妈。

”他的眼睛盯着我。

我暗暗叹了一口气,不情愿地在旧餐桌上铺开了那块闪闪发亮的银色布料,然后,我们一起摊开那几张纸样。

“我想把拉链露在外面,不要盖边。

”他说。

“这个我可不会做。

你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安东尼耸耸肩,自己就做起来了,而且速度还不慢。

第二天中午,他就开始缝裤兜了。

大丰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9讲 记叙文阅读 结合情节,概括人物特点提高讲义1 新人教版

大丰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9讲 记叙文阅读 结合情节,概括人物特点提高讲义1 新人教版

第9讲记叙文阅读——结合情节,概括人物特点课前一开心某哲学系老师在期中考时只考了一题申论题:“什么是勇气?”就当大家拼了命在想怎么写时,有个同学交卷了!不过,他只写了五个字:“这就是勇气。

”到了期末考,老师依然是只考一题:“这就是题目,请作答."大家依然不会写,不过那位同学还是很快就交卷了。

他写了:“这就是答案,请给分。

”老师气不过,传唤了那位同学:“我有两道题目问你,你若答出第一题,就可不必答第二题。

"同学:“嗯。

"老师:“你的头发有几根?"同学:“一亿两千万三千六百零一根。

”老师(!?):“你怎么知道?”同学:“这一题我不用回答。

”知识梳理1、阅读思路:分析标题→明确内容→理清结构→把握主题→人物特点2、典型例题:(1)结合全文,具体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请结合具体情节,举例说明主人公的性格特征.3、方法:抽取细节,概括内容,具体分析人物特点(1)提取文章中直接交代的人物特点.(2)辨识描写,分析人物特点。

(3)分析在事件中呈现出的人物特点。

4、积累有关概括人物形象的词语:平凡、朴实、纯真、善良、可爱、沉着、冷静、乐观、稳重、害羞、幽默、谨慎、正直、勇敢、从容、耐心、踏实、谦虚、勤俭、敬业、诚实、热心、执著、洒脱、豪放、老实、狡猾、泼辣、孤独、悲伤、胆小、圆滑、暴躁、势利、郁郁寡欢、寡言少语、循规蹈矩、……爱孩子5、答题思路:①提取出文章明确呈现的人物特点;②揣摩事件,分析体现出的人物特点;③依据中心筛选、合并、理清关系;④按照回答题干——概括内容——总结的思路具体答题。

金题精讲题一:阅读文章,回答问题.戏缘①我爱戏,爱得如醉如痴。

这种爱好,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②我的父亲艺术造诣甚深。

不仅画儿画得好,而且戏也唱得好,京胡也拉得好。

我们家是个大家庭,几重的四合院幽深幽深,晚饭后,父亲常坐在石榴树前拉胡琴自娱。

那琴声脆亮流畅,美妙动听,达到一种至臻至妙的境界。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9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考点精析:人物分析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9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考点精析:人物分析

考点精析:人物分析
1.考点名称:
人物分析题
2.考点讲解
这一类题型答题的核心是结合具体文章进行分析,切忌架空文章来答题,不能远离文本,应以文解文分析人物形象,从正面描写(外面、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入手,借助侧面描写,补充人物性格。

要求学生读懂文章,读懂人物,能够理解作者对文中人物的情感。

3.例题印证及解析
例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的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是一个严厉,知识渊博,仁慈,古板的人。

【解析】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宿儒,但他对“怪哉”这虫的问题是怎么回事,却不作回答,而且是脸上还带着怒色。

先生有一条戒尺,但不常用,有罚跪的规则也不常用,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罚跪的规则但不用,描写出了先生严格而不厉害的形象,表现先生对他的学生管理中的开明思想,在鲁迅眼里,先生实际上是可亲、可敬的,在当时来说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4.类题答题技巧
①概括人物形象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②结合具体描写方法分析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讲记叙文阅读——结合情节,概括人物特点课前一开心某哲学系老师在期中考时只考了一题申论题:“什么是勇气?”就当大家拼了命在想怎么写时,有个同学交卷了!不过,他只写了五个字:“这就是勇气。

”到了期末考,老师依然是只考一题:“这就是题目,请作答。

”大家依然不会写,不过那位同学还是很快就交卷了。

他写了:“这就是答案,请给分。

”老师气不过,传唤了那位同学:“我有两道题目问你,你若答出第一题,就可不必答第二题。

”同学:“嗯。

”老师:“你的头发有几根?”同学:“一亿两千万三千六百零一根。

”老师(!?):“你怎么知道?”同学:“这一题我不用回答。

”知识梳理1、阅读思路:分析标题→明确内容→理清结构→把握主题→人物特点2、典型例题:(1)结合全文,具体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请结合具体情节,举例说明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3、方法:抽取细节,概括内容,具体分析人物特点(1)提取文章中直接交代的人物特点。

(2)辨识描写,分析人物特点。

(3)分析在事件中呈现出的人物特点。

4、积累有关概括人物形象的词语:平凡、朴实、纯真、善良、可爱、沉着、冷静、乐观、稳重、害羞、幽默、谨慎、正直、勇敢、从容、耐心、踏实、谦虚、勤俭、敬业、诚实、热心、执著、洒脱、豪放、老实、狡猾、泼辣、孤独、悲伤、胆小、圆滑、暴躁、势利、郁郁寡欢、寡言少语、循规蹈矩、……爱孩子5、答题思路:①提取出文章明确呈现的人物特点;②揣摩事件,分析体现出的人物特点;③依据中心筛选、合并、理清关系;④按照回答题干——概括内容——总结的思路具体答题。

金题精讲题一: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戏缘①我爱戏,爱得如醉如痴。

这种爱好,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

②我的父亲艺术造诣甚深。

不仅画儿画得好,而且戏也唱得好,京胡也拉得好。

我们家是个大家庭,几重的四合院幽深幽深,晚饭后,父亲常坐在石榴树前拉胡琴自娱。

那琴声脆亮流畅,美妙动听,达到一种至臻至妙的境界。

几位兄长亦各充角色,生旦净末丑霎时凑全,“家庭自乐班”就此开场,热热闹闹一直唱到月上中天。

我在其中充任裹乱的角色,所以不太受欢迎,往往开戏不久,就被母亲哄进屋去“睡觉”,躺在床上,听着外面悠扬的乐曲,我的心一阵阵发痒。

③听父亲说谭富英唱腔酣畅痛快,当今名角中他喜欢谭富英。

我说那我就当谭富英。

父亲就教我唱他的《捉放曹》,他教的是陈宫见曹操杀死吕家数口后的大段唱词“听他言吓得我心惊胆怕,背转身自埋怨我自己作差。

”我唱不好,父亲说是生吞活剥走过场,又说这两句西皮慢三板并不是谁都能把谭老板那“云遮月”的韵味儿唱出来的,叶家门里除了我四哥,谁都不行。

四哥对母亲说:“丫丫这模样演刘媒婆不用化妆。

”我不知刘媒婆为何许人,想必与父亲喜欢的谭富英一样,是个娇美俊俏的花花娘子。

每日跟父亲学唱“听他言”,并自报家门系谭派正宗。

逢到我唱兄长们便撇嘴起哄,说刘媒婆的“痰”派的确唱得无与伦比,一遍跟一遍毫不相同,比天桥的绝活还绝。

父亲的琴拉得一丝不苟,并不因了我的稚嫩而稍有疏忽,我便也唱得极努力,信心不为兄长们的讽刺与挖苦所动,父亲说过,学戏与做人事理相通,凡事都得用心,不能投机取巧。

④一日随父母去吉祥剧院看戏,听说里面有谭富英,有刘媒婆,我就在台上那转来转去花花绿绿的男女中寻找。

父亲告诉我刘媒婆是那个脸上有黑痣穿肥短衫的。

肥短衫是个又丑又老的婆儿,扯着公鸭嗓,挤眉弄眼很不中看。

我很生气,敢情憧憬了许久的刘媒婆竟是这般嘴脸,当下我眼里便含了泪。

第二折是《捉放曹》,一个戴黑胡子的男人出场,唱出我熟悉的“听他言吓得我心惊胆怕”,我才知道这就是父亲喜欢的谭富英,数日来我效仿的竟不是什么美娘子而是这么个半大老头子,窝窝囊囊地追着个大白脸,该睡觉的时候不睡觉,一个人站那里傻唱……想象与现实的错位对我是个沉重的打击,一种失望的悲哀终于使我失却了看下去的愿望,我将身子缩进座位,盖着大衣,在“背转身自埋怨我自己作差”的慢板中昏昏睡去……⑤八九岁时,中国戏曲学校招生,我决计去报名。

那时父亲已去世,便与母亲商量,她不答应。

一气之下我在墙上拿大顶抗议,声称不答应就决不下来。

母亲不睬我,也不让大家睬我,人们从我身边过来过去,任我头朝下用胳膊支撑着身体,竟没有一个肯为我说句话的。

我下不来台,开始寻事,喊着七哥的小名开骂。

七哥过来,揪着我的两腿把我摔在砖地上,使我一颗门牙脱落。

我嚎啕不止。

母亲说我们不懂事,说着掉下了眼泪。

七哥在母亲的泪水中认了错,我也在母亲的泪水中绝了唱戏的念头。

这一念之差是否使中国京剧界失了一个角儿,我不知道。

⑥“文革”时都唱样板戏,我也进了文艺宣传队,人们赞赏我这一口脆亮京白,就让我演阿庆嫂。

有小时的戏曲功底,那大段的二黄慢板“风声紧雨意浓走低云暗”唱下来也很自如,自我感觉颇为不错。

给兄长们写信,以期得到祝贺,然而却如同当年在墙上拿大顶一样。

没得到一个人的反响。

演出在即,队长找我谈话。

无商量余地让我演沙奶奶,我则只好由青衣改唱老旦。

临上戏前,队长又让我改演革命群众……后来,我得知这一串的更改是因了我的家庭出身和社会关系时,便离开了宣传队,自此再不唱戏,连口也懒得张了,紧接着是一场大病,嗓音被彻底摧毁,由此唱戏的一颗心终究是冷了。

⑦至今,我还是爱看戏,爱看谭富英、梅兰芳后代传人们演的戏。

从那些艺术家们的精湛表演中,体味到中国古老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体味到昔日无数个甜酸苦涩的梦。

请仔细阅读选文第③段,说说从“我”的学戏经历中可以看出“我”哪些特点。

题二: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三件不能让母亲知道的往事①我是个乡下孩子。

母亲是土生土长的乡下人,没什么文化。

但没文化的母亲对孩子的爱并不会因为愚昧、不科学的原因而比有文化的母亲少一分,只不过有的时候会以“特别”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已。

②念高三那年的一个周末,母亲第一次搭别人的车来到县城的一中。

在递给我两罐咸菜后,又兴奋地塞给我一盒包装得挺漂亮的营养液。

我惊讶地问母亲:“咱家那么困难,买它干什么?”母亲很认真地说:“听人家说,这东西补脑子,喝了它,准能考上大学。

”我摩挲着那盒营养液嘟嚷着:“那么贵,又借钱了吧?”母亲一笑:“没有!是用手镯换的。

”那只漂亮的银手镯是外祖母传给母亲的,是贫穷的母亲最贵重的东西了。

多年来一直舍不得戴,压在箱底。

③母亲走后,我打开一小瓶营养液,慢慢地喝下了那浑浊的液体,没想到我当天晚上便被送进医院。

原来母亲带来的那盒营养液是伪劣产品。

回到学校,我把它全扔了。

④当我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母亲欣然道:“那营养液还真没白喝呀,当初你爸还怕人家骗咱呢。

”我使劲儿点着头。

⑤一个炎炎夏日,正读大学的我收到一个来自家里的包裹单。

我急匆匆赶到邮局取邮包,未及打开那里三层外三层包裹得格外严实的小纸箱,一股浓浓的馊味已扑面而来。

屏着呼吸打开才发现里面装的是5个煮熟的鸡蛋,经过千里迢迢的邮途,早已变质发臭。

心里禁不住埋怨:也不动动脑子,这么大的城市,什么样的鸡蛋吃不到?大热天的,还那么老远从乡下寄,肯定要坏的。

⑥很快,母亲让邻居代写的信飞至。

原来,前些日子家乡正流行一种说法,说母亲买5个鸡蛋,煮熟了送给儿女吃,就能保儿女的平安。

母亲在信中还一再嘱咐,让我一定要一口气吃掉那5个熟鸡蛋……⑦读信的那一刻,我的心暖融融的,仿佛母亲就站在面前,慈祥地看着我吃下了5个鸡蛋。

放暑假回家,母亲问我鸡蛋是否坏了,我笑着说:“没有,我一口气都吃了。

”于是,我看到母亲一脸的幸福,阳光般灿烂。

⑧毕业后,我写信告诉母亲我交女朋友了。

母亲十分欢喜,很快寄来了一条红围巾。

当我拿给女友时,她不屑地说:“多土啊,你看现在谁还围它?”女友说得没错。

城里的女孩子,几乎没有一个围这种围巾的。

⑨后来,我跟女友的关系越来越淡,最后只得分手。

那日,我问她:“那条红围巾呢?”“那破玩意儿我早扔了,你要,我可以再给你买一条。

”我当然没有要一条。

只是心里充满悲哀,为母亲那条无辜的红围巾。

⑩后来当我和妻恋爱时,我送她的第一件礼物,就是跟母亲那条一模一样的红围巾,并告诉她是母亲买的。

妻很珍惜。

⑪后来,母亲曾自豪地跟很多人说:“一条红围巾,一下子就帮儿子拴住了一个好媳妇……”看着母亲那一脸的喜悦,我当然不能告诉母亲,这个媳妇不是用她那条红围巾给“拴住”的……⑫不过这有什么关系呢,我只要知道母亲是爱我的,而我能给予母亲的最大安慰就是——让母亲知道正是这爱成就了儿子的人生幸福。

所以这三件事的真相我决定永远不告诉母亲。

结合全文,具体说说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题三: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距离①当我来到继父家时,我知道我打量那个家的目光是敌意的,我与那个家是有距离的。

那陌生的屋檐下挂着,惨白惨白而寒意逼人的冰凌,融化了的冰水不时地顺着瓦檐滴到墙上,发出沉重的响声。

墙用石灰新刷过,隐约还露出凌乱的稻草。

②为了不影响我读书,继父把我安置在条件最好的西厢房,自己和母亲住到了阴湿的东厢房。

他还特意到供销社买了一盏台灯放在我的书桌上。

每天晚上,他都拿着一本从书店买来的新书,坐在我对面,陪着我学习。

他只是安安静静地坐着,偶尔翻一下书。

还有几个月就中考了,每晚我都看书到很晚,然而不论多晚,他都会一直陪着我,直到替我关上灯。

我知道,干一天农活下来是很累的,而且我很不愿意他坐在我对面,我便对母亲说:“叫他以后晚上不要再到我房间里来。

”母亲嘴唇动了动,没有说话,眼睛红红的。

那天晚上,我无意中听到他对母亲说:“晚上学习辛苦,有个人陪伴,精神点!”③以后我便没介意他陪着我看书,只是他又放了一张桌子在我房里,跟我书桌的距离正好足台灯光线的边缘。

每天晚上,他依然陪着我一块看书,只是更安静了,翻书声也更小了。

偶尔声音稍大一点,他便像做了错事的孩子一样,惊恐地抬起头看看我,见我没在意,才会继续安心地看书。

就这样,直到中考前,他陪着我翻掉了厚厚十几本书。

④考试那天,他执意要骑车送我去,我没说什么。

坐在后座上,看着他汗流浃背的样子,我觉得我们的距离已经缩短了。

考试结束那天,他又骑了三十多里路来接我,却一点没问我考得怎样,就像来的时候一样,默默地骑着车,但我知道,我跟他的距离更近了。

⑤发录取通知书那天,我正在别人家玩。

当我飞奔回到家门口时,他正和邮递员面对面站着。

邮递员让他签收,他望了望我,又望了望邮递员,接过笔,在邮递员指的地方,打了一个钩,说:“我不识字,不会签名!”然后又禁不住自己的喜悦,朝着周围的村民笑了。

这时我的大脑一片空白:“什么,他不识字,可他,却……”一种难言之情涌上心头,我泪流满面跪在他面前,失声喊道:“爸——”他依然只是笑,却带着几许酸楚、几许欣慰。

⑥夏日的阳光照着家门,我再次打量这个家时,我觉得已经与这个家没有距离了。

结合具体情节,概括文中继父这一人物的主要特点。

每课一积累我一直以为比星星更高的是他的面子和骄傲。

可是,那天我终于知道,比星星更高的是他在九天之上的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