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一、隋朝:繁盛一时1、隋朝建立:581年,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2、大运河的开通:开通皇帝:隋炀帝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中心:洛阳,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分成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地位: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作用: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二、唐朝:繁荣而开放1、著名皇帝:唐高祖:李渊,618年建立唐朝,都城:长安唐太宗:李世民,年号贞观,史称“贞观之治”武则天:改国号为周,史称“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唐玄宗:前期,年号开元,初期统治称为开元之治,后创造了唐朝最鼎盛时期,“开元盛世”。

2、民族关系——唐朝时,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吐蕃(藏族)和唐朝“和同为一家”。

3、对外交往(双向交流,高度开放)日本:遣唐使、鉴真东渡,传播唐朝文化;天竺:玄奘西游,学习佛法,把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

新罗:物产居进口首位4、科举制:(1)诞生:隋炀帝(设置进士科)。

(2)完善: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武则天创设殿试、武举,唐玄宗将诗赋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

(3)作用: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对统治者最有利)科举制僵化于明朝(八股取士),废除于清朝末年(1905年)5、隋唐文化赵州桥:隋朝,李春诗歌:李白(诗仙)杜甫(诗圣)白居易书法:颜真卿、柳公权(颜筋柳骨)绘画:阎立本、吴道子(画圣)世界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一、民族政权的并立1、辽:契丹族、阿保机2、北宋、汉族、赵匡胤(陈桥兵变)3、西夏:党项族、元昊4、南宋:汉族、赵构5、金:女真,阿骨打6、元:蒙古族、忽必烈澶渊之盟:北宋与辽,抗金英雄:岳飞抗元英雄:文天祥二、经济重心的南移1、原因:北人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的社会秩序比较安定2、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宋3、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南方商业繁荣:开封和杭州的繁华。

初一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初一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初一下册历史复习提纲一、复习目标1.回顾课本内容,整理重要知识点2.掌握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及其发展过程3.对历史人物、地理位置等有一定的了解4.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便于回顾和巩固知识点二、历史事件1.秦朝的建立与统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秦始皇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兵马俑的发现与意义2.西汉的兴起与繁荣-汉高祖刘邦的政策-汉武帝的与内外扩张-西汉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科技发展3.东汉与三国时期-汉光武帝的政策-郭嘉、诸葛亮等重要人物-三国鼎立的形成与发展-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变化4.北魏、南朝与隋朝-北魏的建立、统治和民族融合-南朝宋、南梁、南陈的建立与发展-隋朝杨坚的政策和统一中国5.唐朝的辉煌-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就-玄武门之变及其影响-唐朝的科技发展和对外关系6.五代十国与宋朝的建立-五代时期的动乱与分裂-阮、后、刘、杨四姓的统治-宋朝的建立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7.南宋和元朝的兴起-钓鱼城之战与南宋的建立-元朝的建立和统治-蒙古族的历史及对中国的影响8.明朝的建立与发展-明朝的统治者及其政策-明朝的疆域扩展与国际关系-明朝的文化、科技及其对世界的影响9.清朝的建立与后期的动荡-满清的入关及其政治制度-乾隆时期的疆域扩张与-鸦片战争及其他不平等条约十、历史人物1.夏商周周文化中的重要人物2.秦始皇、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孙权、刘备、曹操等人物3.北魏的拓跋氏、尉迟姓和司马姓的重要人物4.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元太祖成吉思汗、明太祖朱元璋等人物十一、地理位置1.中国各个朝代的疆域变化及其地理位置2.郑和下西洋的航线和目的地3.中亚和西亚的地理位置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三、复习方法1.复习历史事件时,按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回顾2.对于关键的人物、政策等,分别做一个小结4.培养记忆和归纳整理的能力,进行知识点的回顾和巩固四、复习技巧1.将重要的知识点记在笔记本上,方便日后回顾和复习2.制作复习卡片,将知识点分成不同的类别,方便归类和记忆3.利用配图和图表等形式进行记忆,提高复习效果4.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将复习时间分配到不同的知识点上,避免盲目复习。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第一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隋朝建立者:杨坚(隋文帝) 建立时间:581年年号:开皇统一:589年意义:是继秦汉之后,又一次统一。

隋朝实现统一的条件:客观上:①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②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③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

主观上:①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②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大运河开凿原因:为大大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

开凿时间:隋炀帝时期开凿的用时六年。

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抵诼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开凿大运河的影响(意义、作用):①大运河通航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②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③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④此后,历朝对运河不断疏浚、改造,使它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隋朝灭亡的原因:统治者推行暴政,导致农民起义,最后被推翻。

唐朝建立者:李渊(唐高祖,开国皇帝)建立时间:618年都城:长安李世民(唐太宗)上台时间:626年,627年改年号“贞观”。

魏征著名谏臣,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贞观新政主要内容:①在赋役制度方面,唐朝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使人身关系束缚逐渐松弛;②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③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在历史上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唐太宗统治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

第三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武则天原为唐高宗的妃子,兼通文史,多谋善断,受到高宗的宠爱和倚重。

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的统治史称“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①统治前期,重用酷吏,借此打破大族控制大局、垄断高官的局面;②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以此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③大力发展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科举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武则天还创立了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④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最重要的一点)。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一)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二、贞观之治:人物:唐太宗措施: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轻傜薄赋,发展生产;任用贤才(房玄龄谋杜如晦断);善于纳谏(魏征)。

表现: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武则天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

其统治时期有“贞观遗风”之称。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二)灿烂的宋元文化1、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

2、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毕升发明。

它经济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欧洲的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四百年。

3、指南针:战国的“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南宋时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4、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5、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6、沈括:北宋时期的科学家。

成就有《梦溪笔谈》、创制“十二气历”。

7、郭守敬:元朝时的著名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成就有《授时历》和主持开凿通惠河。

8、《资治通鉴》:作者北宋的司马光,体例是编年体通史。

内容的时间跨度从战国到五代。

9、词:宋朝的主要文学形式。

著名的词人有:苏轼、李清照和辛弃疾。

其中:北宋苏轼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两宋之交李清照词风格委婉,清新自然;南宋辛弃疾词经常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伤。

10、元曲:元杂剧和散曲组成。

元杂剧作家最有名的是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

11、绘画:北宋张择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图》;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赵孟頫,他的作品被称为“神品”(《秋郊饮马图》)。

七下历史复习提纲

七下历史复习提纲

七下历史复习提纲一、文明的发展1.文明的起源和特征2.旧石器时代的人类3.新石器时代的人类4.农业革命和城市的兴起5.文明的七大河流6.文明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二、古代文明的兴起1.古埃及文明a.尼罗河文明的起源b.法老王的统治和金字塔的建造c.古埃及的文化和宗教2.古巴比伦文明a.两河流域文明的兴起b.君主制和法律的出现c.《吉尔伽美什史诗》的重要性3.古印度文明a.印度河流域文明的起源b.婆罗门教和佛教对印度社会的影响c.孔雀王朝的兴起和繁荣4.古中国文明a.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b.商朝的兴起和商都遗址的发现c.周朝的分封制和《周礼》的制定d.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和思想家三、希腊罗马古典文明1.古希腊文明a.希腊城邦的兴起和特点b.希腊神话和奥林匹克运动会c.希腊哲学家和科学家的贡献2.古罗马文明a.罗马城的建立和扩张b.罗马法律和斗兽场c.公元前476年的西罗马帝国灭亡四、伊斯兰文明1.伊斯兰教的起源和信仰2.阿拉伯帝国的兴起和贡献3.伊斯兰科学和哲学的发展4.伊斯兰文明对其他文明的传播和影响五、中国古代科技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2.古代中国的造船技术和海上贸易3.秦始皇的修建和兵器发展4.汉朝的科技成就和丝绸之路的开辟六、世界的大航海时代1.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推动力2.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航海事业3.哥伦布和麦哲伦的航海探险4.大航海时代对世界的影响七、工业革命和现代化1.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影响2.世界工业的扩散和变革3.工业革命对农业和城市发展的影响4.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化的发展八、近现代历史1.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2.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兴起3.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影响4.冷战时期的国际格局和对立5.当代世界的发展趋势和挑战以上是七下历史复习的提纲,可以根据各个主题展开详细的学习和复习,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一.隋朝的统治:1.建立:581年,杨坚建隋,定都长安。

2.统一:589年,隋灭陈朝,统一南北。

3.隋能够统一南北的原因:长期的分裂与动荡,使人民渴望统一;南北朝时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经济的发展,为统一创造了条件;隋文帝的文治武功使隋朝经济和军事力量迅速增强;陈的统治者荒淫奢侈、腐败无能。

4.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缢死,隋灭亡。

5.大运河的开凿:⑴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⑵开凿时间:605-610年。

⑶三点: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⑷四段:大运河从北往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⑸五河: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⑹全长:两千多公里。

⑺作用: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文化的交流。

⑻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6.评价大运河的开凿: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同时运河的通航也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

但隋炀帝滥用民力,也造成百姓的困苦。

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对后世最重要的贡献。

二.“贞观之治”:1.含义: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科技文化繁盛,民族关系相对融洽,对外交往频繁,国力逐渐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2.原因:①政治上,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善于用人、重视纳谏(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沿用和发展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增加宰相人数,合并州县,精简机构;②文化上,发展科举,重视教育;③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④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

三.开元盛世:1.贞观遗风:武则天当权时期,重用人才,发展生产,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础,史称其统治有“贞观遗风”。

2.开元盛世:⑴含义: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比较稳定,经济繁荣发展,科技文化繁盛,民族关系融洽,对外交往频繁,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七下历史复习提纲

七下历史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第一课、开运河,创科举一、隋朝统一南北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废北周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杨坚就是隋文帝。

2、统一南北:589年,隋朝灭掉南方的陈,南北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二、大运河的开凿1、大运河的开凿: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达余杭,全长2000多千米,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这里要重点记住大运河图片)三、科举制的创立1、科举制的创立:隋文帝时,改革选拔官吏的办法,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开创科举的先河。

隋炀帝又创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2、作用:科举制打破的门第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的做官参政的机会;选拔官吏的权利也从地方集中到了中央,为统治者吸收、笼络人才扩宽了道路。

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以后各朝都相继沿用,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第二课、贞观之治一、玄武门之变1、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二、轻徭薄赋三、知人善任,重视纳谏1、唐太宗的用人观:“致安之本,惟在得人”。

2、重用的人才:富有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房谋杜断);敢于直言的魏征和能征善战的大将李靖、李勣等。

四、加强中央权力1、措施:①沿用三省六部制②增加宰相人数③合并州县,精简机构五、完善科举制六、贞观之治1、局面: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强盛。

2、原因: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知人善任、重视纳束,加强中央权力,完善科举制,大兴教育。

第三课、开元盛世一、女皇武则天1、荣誉: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

2、在位时的措施:①重视人才②创立武举③创立“自荐”求官制度④重视农业生产⑤大修寺院3、作用:在她当权的半个世纪中,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础,史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

二、开元盛世1、出现的原因: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政绩卓越。

他选拔德才兼备的姚崇、宋璟、张九龄等为相,大力发展生产。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时期)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2、隋的统一:589年,统一南北3、隋朝统一全国的意义: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

继秦汉以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4、●大运河:(这是隋朝对历史最大的贡献)①开凿:隋炀帝②三点:中心是洛阳,最北端是涿郡(今北京)最南端是余杭(今杭州)③四段: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④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⑤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⑥作用:大大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5、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6、唐太宗统治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

7、贞观新政主要内容:①经济:在赋役制度方面,唐朝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②政治: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③法律: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形成《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在历史上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8、唐太宗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魏征,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9、“三省六部”制:是隋朝创立的,唐朝完善。

“三省”是互为牵制的平行机构,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政令执行。

中书省长官起草一份诏令,接下来交门下省审议,最后交尚书省执行。

尚书省下设有六部;10、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

武则天颁布《姓氏录》,将武氏列为一等,主要是为了巩固统治。

11、武则天统治时期改革措施(1)大力发展生产,(2)重用有才能的人。

武则天在历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12、唐朝的全盛局面出现在唐玄宗在位时期,他统治前期的年号是开元,因而唐玄宗统治的前期被称为“开元盛世“。

13、历史上唐朝三个强盛时期依顺序为唐太宗时的“贞观之治”;武则天时的“贞观遗风”;唐玄宗时的“开元盛世”。

14、唐朝发明的筒车主要用于灌溉。

曲辕犁主要用于翻土。

15、●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1、公元581年,杨坚(就是隋文帝)建立隋朝。

2、大运河的开通:①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②在位的皇帝:隋炀帝。

③时间:605年起。

④规模: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天的北京),南至余杭(今天的杭州)⑤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P4图重点),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⑥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二课“贞观之治”1、唐朝建立的时间618年、人物李渊(就是唐高祖),都城长安。

2、李世民(就是唐太宗),年号贞观,人称他的统治是“贞观之治”。

3、唐太宗时期最著名的谏臣魏征,他还任命房玄龄和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4、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5、人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三课“开元盛世”1、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人称他的统治是“开元之治”或“开元盛世”。

2、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灌溉工具筒车。

3、唐朝的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珍品。

4、唐都长安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是商业区。

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1、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是在隋炀帝时。

2、科举制的完善是在唐朝,完善科举制的人物有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3、科举制主要的考试科目是进士、明经两科。

进士科考中第一的称为状元。

4、武则天时开创了殿试和武举5、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

6、科举制的影响:①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有真才实学的人可以做官;②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③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大大有利于诗歌的繁荣;④科举制影响深远。

第五课“合同为一家”1、唐太宗时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因此各族尊奉他为“天可汗”。

2、吐蕃是藏族的祖先,主要生活于青藏高原。

3、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入吐蕃的作用(意义):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4、公元8世纪,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七下历史复习提纲

七下历史复习提纲

七下历史复习提纲一、古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1.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文明•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文明特点•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活动•旧石器时代的人类进化与发展2. 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文明•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文明特点•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活动•新石器时代的人类进化与发展3. 早期农业文明的兴起•早期农业文明的特点和条件•早期农业文明的典型代表•早期农业文明的发展与影响二、古代中国的初步形成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特点•夏、商、周三代的君权制度•夏、商、周三代的官制与社会组织2. 周朝的分封制度•周朝的分封制度的出现背景•周朝的分封制度的内容•周朝的分封制度的影响3. 春秋时期的政治变革•春秋时期的政治变革背景•春秋时期的政治变革的内容•春秋时期的政治变革的影响三、古代中国的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1. 秦朝的统一•秦朝的统一背景•秦朝的统一过程•秦朝的统一对中国历史的影响2. 汉朝的兴起与发展•汉朝的兴起背景•汉朝的兴起过程•汉朝的兴起对中国历史的影响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革•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革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革的内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四、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1. 埃及文明的兴起与发展•埃及文明的兴起背景•埃及文明的社会组织和政治制度•埃及文明的科技与文化成就2. 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发展背景•印度河流域文明的社会组织和政治制度•印度河流域文明的科技与文化成就3.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形成•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形成背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社会组织和政治制度•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科技与文化成就以上是对七下历史复习提纲的概括,更详细的内容可以根据提纲展开,以帮助复习七下历史知识。

初一下册历史复习提纲(优质5篇)

初一下册历史复习提纲(优质5篇)

初一下册历史复习提纲(优质5篇)1.初一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第1篇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二、贞观之治:(“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1、治国思想: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

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被唐太宗比喻为镜子)2、唐太宗治国措施:①政治:完善三生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完善科举制度(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官吏政绩。

②经济:减轻人民的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③军事: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3、唐太宗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统治。

4、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5、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

]唐太宗亲眼目睹隋朝的覆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体现了唐太宗重视君民关系的治国思想.三、武则天的统治: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1、措施:①政治上: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②经济上: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

2、影响: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四、开元盛世(“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统治措施:①政治上: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②经济上:发展经济,改革税制;③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时期都出现了繁荣盛世局面,共同原因:国家统一安定,统治者勤于政事,重用人才,重视发展农业,重视吏治等。

启示:政治清明稳定,社会就会发展,否则社会经济就会遭到破坏。

统治者怎样做才能使国家富强?要爱惜百姓、提倡节俭、注重经济发展、重用人才、保持社会安定等。

初一级下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2.初一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第2篇一、带着情感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好的学习习惯,能让我们在复习七年级历史中游刃有余、事半功倍;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欢迎大家阅读!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一)1、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1)时间、地点、内容──见课本。

(2)第一届政协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在当时起到了的作用。

(3)第一届政协会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原因:①《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奋起抗日。

②以这首歌曲为国歌,能够时刻激励中国人民居安思危,继承传统,奋发图强。

2、开国大典:(时间、主要仪式)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影响:(1)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2)开辟了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结束。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3)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争取斗争胜利的信心。

4、西藏和平解放:(1)时间:1951年。

(2)历史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5、抗美援朝:(1)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①美国侵略朝鲜,轰炸中国边境城市,侵犯了中国主权,严重威胁着中国安全;②美国派太平洋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公然干涉中国内政。

③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朝唇齿相依,唇亡齿寒。

(2)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①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②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③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英勇奋斗。

(3)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和平环境,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

证明西方侵略者靠武力征服中国的时代过去了,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为保卫祖国而抵抗帝国主义者的决心和信心。

(4)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

①英雄们的主要事迹(见课本。

初一下历史复习提纲

初一下历史复习提纲

初一下历史复习提纲篇1:初一下历史复习提纲初一下历史复习提纲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2、隋朝的统一时间:589年思考:想想为什么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后,隋朝能实现重新统一?(1)隋朝: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发展;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2)陈朝: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陈后主骄傲自大隋朝能实现重新统一的意义(影响、作用)(隋朝在中国历史中的作用)(1)结束了西晋灭亡以来近三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同秦朝)(2)开创了一系列的新制度(3)开凿了举世闻名的大型水利工程——大运河(4)为隋唐时期的空前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承上启下)二、“开皇之治”隋文帝的统治措施: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1、开凿的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

空白(图)3、意义:(1)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创造力(2)大大加强了南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3)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4、评价:积极方面:意义消极方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

5、从东汉末年到隋统一前近4,是大一统国家形成以来时间最长的分裂时间。

6、苏伊士运河:大大缩短了欧洲、美洲、印度洋沿岸和大西洋西岸各国间的航程。

巴拿马运河:大大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程。

7、比较秦朝与隋朝的相同之处:(1)都结束了我国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全国统一。

(2)都制定了许多重要制度,在历产生了重大影响(3)都兴建了重要工程(4)都只有2个皇帝,存在时间很短(5)都因为,引起人民的反抗8、隋朝的灭亡:是因为隋炀帝的,大运河只是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第1课隋朝的统一一、隋文帝统一南北1、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朝灭南朝的陈,实现南北统一。

⑴隋实现重新统一的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⑵意义: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2、隋文帝的改革措施政治上:中央设立三省六部制;地方实行州县两级制。

经济上:清理户口,整理户籍;继续推行均田制;轻摇薄赋。

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二、大运河的开凿(1)开凿目的: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3)中心:这条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南抵余杭,全程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4)南北四段和连接水系:这条大运河由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水、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5)作用、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与交流。

三、李渊灭隋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死。

李渊父子在太原起兵,迅速占领长安。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第2课“贞观之治”一、“贞观之治”1、唐朝开放的民族政策很成功,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

2、唐太宗重用贤才,虚心纳谏。

房玄龄长于谋略,杜如晦善于断决大事,唐太宗就任用他们做宰相。

魏征为人刚正,敢于直谏,他前后进谏200多次,深受太宗器重。

3、唐太宗的统治措施:①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地方官的素质。

②经济上:继续推行均田制,奖励垦荒,轻徭薄赋。

历史七下复习提纲

历史七下复习提纲

历史七下复习提纲一、积极变革的近代中国1.中国近代史的划分-近代中国的起始点: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逐渐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百年耻辱和近代化思潮-百年耻辱:1840年至1949年中国社会遭受的一系列外国侵略和国内割地割权的屈辱史称为百年耻辱-近代化思潮:中国近代化的思潮主要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等3.辛亥革命及其意义-辛亥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伟大革命-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为中国工人农民和民族资产阶级争取平等地位创造了条件二、民主革命的中国1.新文化运动与民主思潮-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五四运动前后,反对旧文化和旧思想的思潮盛行,以新文化为旗帜兴起的一场变革-民主思潮:对于民主、科学、自由、平等等西方理念的强烈追求,形成了一股推动中国民主革命的思潮2.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传入:马克思主义思想由欧洲传入中国,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工人运动逐渐与农民运动结合起来,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强大动力3.北伐战争与国民政府的建立-北伐战争: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推翻北洋政府,建立了国民政府三、抗日战争与新中国的诞生1.卢沟桥事变与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卢沟桥事变:1937年,日本军队在卢沟桥一带制造事端,引发了全面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共同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八年抗战的艰苦斗争-八年抗战:1937年至1945年,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战-三大战役:淞沪会战、武汉保卫战、长沙会战等,为中国战胜日本侵略者奠定了基础3.新中国的诞生-解放战争的胜利:1945年日本投降,解放战争胜利,中国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四、中国共产党的革命道路1.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发展-党的创建:1921年党的一大,在秘密会议上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从最初的几十名党员到现在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发展历程2.党的基本路线与思想建设大讨论-基本路线: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相结合的基本路线-思想建设大讨论:1957年,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一场全国范围内的思想讨论,推动了党内民主和思想解放的进一步发展3.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放:1978年中国共产党发起开放,实行经济体制和开放政策,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共产党确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致力于实现现代化的全面建设五、新世纪的中国1.经济腾飞与社会进步-经济腾飞: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社会进步:教育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社会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2.“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话语权的增强-“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对外开放合作、共谋发展,将中国话语权提升到了国际舞台上3.反腐败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反腐败斗争: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反腐败工作,采取一系列严厉措施,成功打击腐败现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夯实了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社会全面发展。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知识提纲整理)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知识提纲整理)

背诵题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的统一1.581年,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年灭掉南方的割据政权陈朝,统一全国。

2.隋统一后措施: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二:开通大运河1.开通大运河的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起下令开凿大运河。

2.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3.开通运河的影响: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隋文帝即位后,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3.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四:隋朝的灭亡1.隋炀帝残暴的统治导致了大规模农民起义。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2.科举制创立的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 300多年。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建立和“贞观之治”1.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中,原镇守太原的隋朝官僚李渊趁机起兵。

618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3.贞观时期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经济上: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发展农业。

军事:唐太宗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

二:女皇武则天1.武则天改国号为周,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历史七下期复习提纲全集

历史七下期复习提纲全集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隋朝(581年——618年)一、建国:1、统一条件:南北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大融合2、建立:公元581年,杨坚建立隋朝,589年统一全国3、统一的影响:589年灭陈,结束了自西晋以来的分裂割据状态,重建全国大一统局面。

二、隋朝大工程:南北大运河(修建开始于隋文帝杨坚统治时期,历经两代君主)1、内容: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北京),南至余杭(杭州)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2、大运河分为四段(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连接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看课本4页的示意图)3、影响:①积极:沟通了南北交通,促进了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对巩固统一有积极作用②消极后果:征发劳役过重过急,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

三、隋朝的覆灭1、原因:隋炀帝杨广的骄奢淫逸,滥用民力(表现:营建洛阳、开凿运河、三游江都、三征高丽),最终导致农民起义。

2、覆灭:617年,太原留守李渊反隋,攻入长安。

618年,江都兵变,隋炀帝被杀,隋朝灭亡。

618年,李渊称帝,定都长安,建立唐朝。

四、隋唐政治格局(影响深远的制度)1、三省六部制(隋朝建立,唐朝沿用)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六部:尚书省下设,吏、礼、兵、刑、户、工六部。

2、科举制(隋代开创、唐朝完善,清末废除)(1)秦汉主要通过推举来选拔人才。

魏晋以来主要以门第高低为依据。

隋唐时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主要科目是明经和进士。

(2)意义(作用):①用人之权归中央,并扩大帝制政治的统治基础。

②消解可能产生威胁中央集权统治的离心因素。

五、隋朝和秦朝的比较(参看课本7页的表格)唐朝(618年——907年)一、建国:公元618年,李渊(唐高祖)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二、发展:(一)唐太宗李世民(年号“贞观”)1、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提出“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2、巩固统治的措施:(1)知人善任(“房谋杜断”),虚心纳谏(魏征)(2)重视农业,轻徭薄赋(3)精简机构,加强国防(4)改善民族关系(5)开放对外交流3、出现了“贞观之治”(表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为政宽容、对外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时期。

七下历史复习提纲

七下历史复习提纲

七下历史复习提纲一、古代的非洲•非洲的地理特点•古代非洲人的生活方式•埃及文明的兴起和发展•西非的古国家:加纳、马里、锡金二、古代的美洲•美洲的地理特点•奥尔梅克文明的兴起和衰落•玛雅文明的繁荣与灭亡•阿兹特克帝国的崛起和覆灭三、古代的中国•中国的地理特点•先民的迁徙与部落联盟•夏、商、西周三代的政治与经济•东周时期的分裂与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秦朝的统一和统治者秦始皇•秦朝统一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化•西汉的兴起和汉武帝的扩张战争•东汉时期的黄巾起义和三国鼎立四、古代的印度•印度的地理特点•印度的种姓制度和宗教•摩揭陀王朝的兴起和阿育王的统一制度•部分的笈多王朝和长暂的外来统治•印度教的发展和佛教的兴起五、古代的希腊•希腊的地理特点•米诺斯文明的兴起和巴尔干半岛的殖民扩张•古希腊城邦的兴起和民主制度•古希腊的奴隶制度和雅典民主的特点•古希腊的科学、艺术和哲学成就•马其顿王国的崛起和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六、古代的罗马•罗马的地理特点•罗马城的建立和成长•罗马帝国的扩张和统一•罗马法的发展和影响•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传播和迫害•西罗马帝国的衰落和东罗马帝国的延续七、古代的东亚•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中国唐宋时期的繁荣与开放•日本和朝鲜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蒙古帝国的兴起和征服•元朝的统治和元朝始祖忽必烈•朱元璋建立明朝和明成祖的统治八、古代的阿拉伯•阿拉伯的地理特点•阿拉伯帝国的兴起和穆罕默德的创立•阿拉伯帝国的繁荣和伊斯兰教的快速传播•阿巴斯王朝的进一步扩张和文化繁荣•西班牙穆斯林王国的兴起和繁荣以上为七下历史复习提纲,包含了古代的非洲、美洲、中国、印度、希腊、罗马、东亚和阿拉伯等地区的历史要点。

通过复习这些内容,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古代世界的发展和演变。

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现代世界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1单元隋唐时期(581-907年)特点:繁荣与开放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2、隋朝的统一:时间:589年隋朝统一的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

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

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二、“开皇之治”隋文帝的统治措施: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他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1、目的:加强南北的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2、时间:605—610年隋炀帝3、规模: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杭州),北达涿郡(北京),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

全长2000多公里,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4、评价:积极:它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消极:加重了人民负担,加速了隋朝灭亡。

5.现在运河的价值:济宁以南还可航运,修建南水北调工程。

四、隋朝灭亡:二世而亡,共37年(581—618)隋炀帝暴政,引发农民起义,618年,隋炀帝在江都(扬州)被杀,隋朝灭亡五、隋朝在历史上的贡献:统一全国;创立科举制;开凿大运河。

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二、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措施:1、吸取隋亡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以隋为鉴,以民为本) 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经济措施 3、注意“戒奢从简”;4、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政治措施5、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房谋杜断”___________、最有名的谏臣______)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1、时间、人物、朝代都城
2、少数民族的首领与政权
契丹族契丹阿保机
581年杨坚隋朝长安党项族西夏元昊
618年李渊唐朝长安女真族金阿骨打
960年赵匡胤北宋东京
1127年赵构南宋临安3、重要城市及相关内容
1206年铁木真蒙古国斡难河畔冰裂纹瓷器浙江哥窑
1271年忽必烈元朝大都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临安
1368年朱元璋明朝南京闻名世界的宋朝大商港广州
1636年皇太极清朝北京北宋都城东京
4、作者与作品
5、作品及地位
《过零丁洋》文天祥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梦溪笔谈》沈括我国第一部以农民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水浒传》
《资治通鉴》司马光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
《窦娥冤》关汉卿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红楼梦》
6、重要城市及地位
7、朝代、都城及古今地名
明代的丝织业中心:苏州唐朝长安西安
清代后来居上的丝织业中心:南京北宋东京开封
明清全国的制瓷业中心:景德镇南宋临安杭州
8、年代与事件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618年隋朝灭亡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澳门居住589年陈朝被灭
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907年唐朝灭亡
1368年明军攻占大都,结束元朝在全国的统治605年开通大运河
9、人物历史上的称呼与人物的代表作10、人物与相关事件
诗仙吴道子《早发白帝城》张玄素敢于直言,进谏二百多次
诗圣李白“三吏”、“三别”唐太宗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画圣杜甫《送子天王图》魏征反对唐太宗在洛阳修建宫殿
武则天任用“房谋杜断”
11、容易忽视的政权的建立12、容易忽视的事件与人物
10世纪初北宋建立设殿阁大学士乾隆帝
960年南宋灭亡转战东南沿海抗倭明太祖1206年契丹国建立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皇太极1276年蒙古国建立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戚继光
三.重要问题的回答
1、简述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1)北宋时辽宋议和,订立澶渊之盟;宋与西夏连年交战后议和,西夏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2)南宋时,宋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

2、简述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

(1)南方农业有较大发展。

水稻跃居宋朝粮食作物首位。

棉花种植地推广到长江流域。

茶树栽培也有很大发展。

(2)南方手工业兴旺。

丝织业胜过北方。

棉织业在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宋朝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

(3)南方手工业繁荣,有开封、杭州等商业都市,有广州、泉州等外贸商港,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3、宋太祖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1)宋太祖即位后,解除了石守信等大将的兵权。

(2)宋太祖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军权,收归中央,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4、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历史意义(作用)是什么?
(1)目的:为了加强和海外各国的联系。

(2)意义: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航海家。

(3)作用: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5、简述《尼布楚条约》的签订的历史意义。

《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领土。

6、隋唐时期,我国取得的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成就哪些?
(1)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修建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2)唐都长安规划整齐,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3)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
(4)唐朝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7、清朝前期对外实行什么政策?清政府为什么要实行这种政策?实行些政策造成的危害是什么?
(1)清朝前期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

(2)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第一,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要地位,统治者认为天朝的物产丰盈,无须同外国互通无关;第二,害怕外国商人和沿海人民往来会滋扰生事,威胁其统治。

(3)闭关锁国造成的危害是: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清政府看不到世国界形势发展变化,不能同外国进行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交流,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了。

8、简要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
(2)加上自然条件的优越性,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

9、明朝前期加强君主专权制的措施:
(1)政治方面:①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②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③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加强对臣民的监督;④迁都北京,加强对北方的控制;⑤执行削藩政策。

(2)文化方面:采取八股取士,从思想上控制知识分子。

四、简单的列举题,要做到识记
1、列举唐朝三位著名的诗人及代表作:
李白《蜀道难》杜甫“三吏”“三别”白居易《新乐府》
2、列举北宋时少数民族政权和都城:契丹,都城上京;党项,都城兴庆;金,都城会宁。

3、列举17世纪我国进行反侵略的历史事件:
郑成功收复台湾、戚继光抗击倭寇、第一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第二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4、列举明朝三位著名的科学家及其著作:
李时珍《本草纲目》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光启《农政全书》
五、材料题的分析与技巧掌握
1、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这句话是谁说的?
(2)唐太宗对君与民的关系做何比喻?两者关系怎么样?
答案:唐太宗;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

水能够承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

(3)他为何会产生这一认识?
答案:因为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训,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

(4)为此,在他执政后,采取了哪些缓和君民关系的措施?
答案:重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提倡节俭,革除弊政;重用人才,虚心纳谏。

2、“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1)“机户”指什么人?“机工”指什么人?
答案:早期的资本家;早期的雇用工人。

(2)“机户”和“机工”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答案:雇用与被雇用的关系,是资产阶级生产关系性质。

(3)材料中的现象出现在何时何地?
答案:出现在明朝中后期苏州和松江一带地区。

3、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产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材料中的“天朝”和“外夷”分别指什么?
答案:天朝指清朝;外夷指外国。

(2)这句话是谁说的?答案:乾隆帝说的
(3)这夺段话反映了清朝统治者什么思想?
(4)据此清朝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
答案:压制打击工商业发展的保守思想;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一、政权建立
参考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中国历代王朝表
二、大运河的开凿(隋大运河示意图)
1、目的:方便南北交通,有利全国统治。

2、内容:北起涿郡,南至余杭,中心洛阳。

由北到南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3、作用: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

它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至今还在发挥作用。

三、隋唐科举制
1、背景:隋以前是以门第高低作为选官标准,有真才实学但门第不高的人被挡在执政者行列之外。

2、内容: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

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明经考记忆儒家经书的能力,进士主要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

3、影响:便于在全社会选拔人才,为士子创造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使人才不断更新,给社会以革新气象和创新精神,推动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民族关系出现新局面。

四、评价唐太宗
唐太宗是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他在位期间,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恢复和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完善科举制;注意加强与周边少数民族的联系。

唐太宗的统治促成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关系和睦、中外交往频繁、国力强盛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为大唐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贞观之治:A:原因:隋亡教训。

B:内容:赋役;政治——三省六部制;法律——《唐律疏议》(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考试——科举制。

五、了解武则天的基本史实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本是唐高宗的皇后。

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武则天统治时期,发展农业生产,选拔人才,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进一步为大唐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基础。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史称有“贞观遗风”。

但她又是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

六、开元盛世
“开元”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

在贞观之治和武则天业绩的基础上,唐玄宗重用贤才,整顿吏治,锐意改革,因而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强盛,最终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唐玄宗统治前期被称为“开元盛世”。

唐朝经济繁荣:农业(曲辕犁、筒车),手工业,人口,疆域。

唐朝茶叶成为中原地区与少数民族贸易的主要物资;妇女可以在公开场合参加各种社交和文娱活动;外国人也能在唐朝参加科举考试并能当官。

七、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事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