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营造技术试卷八 答案

合集下载

高级造林工考试题库(含答案)

高级造林工考试题库(含答案)

一、填空题1、根据人工林发挥的不同效益,可将人工林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即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

2、我国在造林工作中提出了适地适树、细致整地、良种壮苗,合理结构、精心种植和抚育保护等造林基本技术措施。

3、引起森林火灾的火源主要有生产火、生活火和自然火。

4、地形图的字头方向常为北,右为东,左为西。

5、造林的方式有植苗造林、分殖造林和播种造林等,广东以植苗造林方式为主。

6、种植点的行状配置中有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等,营造防护林时以用三角形方式配置为好。

7、幼林松土除草的技术要求是三不伤、二净、一培土,三不伤指不伤根、不伤皮、不伤梢,二净指草根除净、石块拣净,一培土指把疏松的土壤培到幼树根部。

8、天然林或人工林经过采伐、火烧、或自然灾害而消失后,在这些迹地上以自然力或人为的方法重新恢复森林的过程称为森林更新。

依靠自然力恢复的称为自然更新;由人为方式恢复则称为人工更新;由自然力结合人工方式恢复的称为人工促进自然更新。

9、衡量适地适树的指标有主观指标和数量指标,主观指标主要指成活、成林、生长稳定、有一定的产量(产投比较高)。

数量指标主要有平均材积生长量和立地指数。

10、“五个林业”是指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文化林业、创新林业和和谐林业。

11、造林地的整理包括造林地的清理和整地两个方面,整地是对土壤的翻垦。

12.造林质量检查验收的内容有施工作业检查、幼林检查验收和造林工程的竣工验收。

13、速生丰产林的两项重要指标是时间指标和质量指标。

14、很多树种都有众多的地理种源,在广东范围内杉木最好的种源在乐昌;马尾松最好的种源在高州、信宜。

15.种皮具蜡质的种子(如相思类种子)常用高温法催芽,种皮厚且坚硬的种子可用浓硫酸处理法催芽或机械破壳法催芽。

16.在培育容器苗时,发芽率高,发芽快的种子可直播法,发芽率较低或发芽慢或微粒种子多用牙苗插播法。

17.去掉原来不符合培育目的要求的低价值林分,重新造林,使之成为符合造林目的要求的林分的过程称为林分改造。

森林营造技术

森林营造技术

《森林营造技术》参考答案ShenTengchao2012年12月17日说明:森林营造技术课后习题答案配套书籍为《森林营造技术》(张余田,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年),此答案仅供选择此书读者参考。

目录绪论 (1)第1单元人工林营造基本理论 (2)第2单元造林施工技术 (4)第3单元幼林抚育管理 (7)第5单元主要林种营造技术 (9)第6单元特殊生态环境造林技术 (221)第7单元造林工程项目管理 (263)第8单元营造林工程项目监理 (316)绪论一、名词解释:森林营造技术:研究人工林营造和培育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二、填空1.《森林营造技术》课程是高职高专林业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它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

2.该课程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与专业性强的特点,它以生态学原理和方法为基础,肩负着林产品物质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双重任务。

3.《森林营造技术》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项技能。

故学习方法上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三、简答1.联系实际谈谈学习《森林营造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在扩大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质量,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现在,我国林业进入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国家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根本和切入点,“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相继实施,把植树造林放在了突出的重要位置。

我国建立的六大生态工程建设都与森林营造技术有着密切联系。

因此,大力开展营造林事业,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土生态安全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森林营造技术》有何特点?它与本专业其它学科有何联系?高职高专林业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属于栽培学范畴。

该课程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与专业性强的特点;以有关部门植物、土壤、气象、树木、生态、植物生理、林木病理、昆虫、森林计测、林木遗传育种及林木种苗方面知识等为其基础。

3.谈谈如何才能学好《森林营造技术》?《森林营造技术》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项技能,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地区性。

森林营造技术习题及参考答案

森林营造技术习题及参考答案

森林营造技术习题及参考答案森林营造技术习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种树种适合作为造林树种?() A. 落叶松 B. 苹果树C. 柏树D. 杨树答案:C 解析:柏树是一种适应性强、生长快、耐干旱、耐瘠薄的一种树种,适合作为造林树种。

2、以下哪一种方法是进行森林营造的常用方法?() A. 原生林改造 B. 次生林改造 C. 人工林营造 D. 混交林营造答案:C 解析:人工林营造是森林营造的常用方法,可以通过选择适宜的树种、确定造林密度和栽培方式等手段营造出高质量的森林。

3、下列哪一种因素对森林的生长和发育影响最大?() A. 气候 B. 土壤 C. 海拔 D. 光照答案:A 解析:气候是影响森林生长和发育最重要的因素,包括温度、降雨量、光照等,这些因素决定了森林的类型和分布。

二、简答题4、简述森林营造的技术流程。

答案:森林营造的技术流程包括以下步骤:首先,确定造林地点和树种;其次,进行整地、设置栽培床和栽培穴;然后,选择合适的栽培季节进行播种或植苗;最后,进行抚育管理和维护。

41、简述森林营造的优点和缺点。

答案:森林营造的优点包括提供木材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等。

缺点包括投资大、栽培周期长、对技术要求高等。

411、简述不同类型森林的营造技术要点。

答案:不同类型的森林营造技术要点不同。

对于针叶林,应选择适应性强、耐旱、耐寒的树种,如松、柏等,采用较大的栽培密度,以获得较高的木材产量。

对于阔叶林,应选择适应性强、耐瘠薄、生长快、观赏价值高的树种,如杨、柳等,适当调整栽培密度,以促进林木生长和木材质量提高。

对于混交林,应选择多种适宜的树种进行混交,以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同时,应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确定栽培方式和配置方式,以达到最佳的造林效果。

三、论述题7、论述如何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答案:为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科学规划和管理是关键。

首先,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选择适宜的树种,并确定合理的造林密度和栽培方式。

森林营造技术课程导入自测题答案

森林营造技术课程导入自测题答案

《森林营造技术》课程导入部分自测题一、名词解释:人工造林:是在宜林的荒山、荒地及其他无林地上通过人工植树或播种营造森林的过程。

人工更新:是在各种森林迹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或林冠下、林中空地上通过人工植树或播种恢复森林的过程。

人工林:是通过人工造林或人工更新形成的森林。

林种:根据造林目的和人工林所产生的效益,可以把森林划分为不同的种类,简称林种。

适地适树:是指将树木栽在最适宜它生长的地方,使造林树种的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林地的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和管理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或高效益。

人工林结构:是指组成林分的林木群体各组成成分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格局,即组成林分的树种、比例、密度、配置、林层、根系等在时间和空间上一定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状况。

二、填空题:1.《森林营造技术》课程是高职高专林业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它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

2.该课程具有(综合性)、(地域性)与(实践性)的特点,它以生态学原理和方法为基础,肩负着林产品物质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双重任务。

3.《森林营造技术》即是一门(课程),也是一项(技能)。

故学习方法上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4.我国《森林法》将森林划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五大林种。

5.造林有(适地适树)、(细致整地)、(良种壮苗)、(合理结构)、(科学种植)和(抚育保护)6项技术措施。

三、选择题:1.风景林属于( D )。

A.用材林B.防护林C.经济林D.特用林2.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属于( D )A.用材林B.防护林C.经济林D.特用林3.适地适树的主要途径是( D )A.选地适树或选树适地B.改地适树C.改树适地D.A+B+C四、判断题:1.与天然林相比,我国的人工林普遍生长快、产量高和林分稳定。

(√)2.我国森林的生产力水平较高。

(×)3.营造高生产力的森林应普遍采用播种造林。

森林营造技术习题及参考答案2

森林营造技术习题及参考答案2

森林营造技术习题及参考答案2问答题参考答案1、简述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的途径和主要方法。

答: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的主要途径有植被因子途径、环境因子途径、综合多因子途径等,其中植被因子途径可以林木生长效果的地位级、地位指数,植被组成、结构等特征,植被演替等进行划分;环境因子途径那么以气候与林木生长、地形与林木生长、土壤与林木生长等方面进行划分;综合多因子途径那么综合环境条件、植被条件和林木生长状况等多因子为依据,对立地条件进行分类,如詹昭宁等人的《中国森林立地分类系统》。

2、以用材林为例,分析适地适树的标准。

答:用材林适地适树的一般标准应到达成活、成林、成材、林分生长稳定;其数量化标准有立地指数、平均材积生长量、生物量、立地期望值等。

不同树种,不同立地其数量化标准不同,应据实际情况确定。

3、简述人工林幼林抚育管理的主要措施。

答:人工幼林抚育管理的措施有松土除草、水肥管理、幼林管理、幼林保护、幼林补植、造林检查验收、造林技术建档等。

其中主要措施有:⑴松土除草:包含松土和除草两方面,是幼林土壤管理最重要的措施,应科学确定其时间、次数、方法、深度等;⑵水肥管理:指幼林浇灌、排水和施肥,浇灌和排水可据具体情况选用;幼林施肥是幼林管理重要的措施,应遵循施肥根本原那么,依据树种特性、幼树生长发育规律、林地环境条件等科学确定施肥时间、肥料种类、方法、施肥量;⑶幼林除蘖、修枝等工作;⑷预防火灾、防治病虫鸟兽等幼林保护工作;⑸造林补植和检查验收等。

4、以造林作业设计实习为例,表达怎样正确选择设计造林树种?答:造林树种选择应遵循林学、生态学、生物学、可行性的根本原那么。

因此应在立地条件划分的根底之上,进行比照分析,判断不同立地上的适生树种;其次比拟培育目标,确定主要造林树种;再次根据种苗来源,栽培技术等因素,最后确定造林树种;最后对同一地区,在选出主要造林树种的同时,还要选出次要造林树种。

并做到重点与一般相结合、择优选用、因树因地制宜、考虑经营目的科学选择造林树种。

(完整版)森林营造技术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完整版)森林营造技术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森林营造技术作业学号姓名单位一、判断题1、 2-3 个因子划分立地的方法叫主导因子法。

( × )2 、薪炭林不能算一个单独的林种。

( × )3 、改地适树是适地适树的主要途径。

( × )4 、整地深度是所有整地技术规格中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 √ )5 、春季造林的成活率检查验收应在当年夏季进行。

( × )6 、造林地一切自然因子的综合称为立地条件。

( × )7 、阳性树种多具有抗旱能力。

( × )8 、母树林属于经济林。

( × )9 、较差立地树木生长不良不宜营造混交林。

( √ )10、行间混交适用于种间矛盾较大的主要树种和主要树种混交。

( × )11、营造高生产力的森林应普遍采用播种造林。

(×)12、选择造林树种时,首先应考虑社会需求。

(×)13、伴生树种的树高不能超过主要树种。

( × )14、营造速生丰产林必须选择同时具备速生丰产优质性的树种。

( √)15、立地条件好,林木生长快,造林密度宜大。

( × )16、单纯林比混交林能充分利用林地的立地条件。

( × )17、种子园属于特种用途林。

( √ )18、决定树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土壤。

( × )19、播种造林技术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适宜在任何造林地采用。

( × )20、林地上林木的上层树高称为立地指数。

( × )21、薪炭林与煤炭石油相比,是一种污染少、无限量、能再生的能源。

( √ )22、两个配合和谐的树种混交时,其种间各生长阶段变化少,没有矛盾。

( × )23、沙地造林,最好提前整地。

( × )24、水土保持林属于特种用途林。

( × )25、决定树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 × )26、与天然林相比,我国的人工林普遍生长快、产量高和林分稳定。

森林培育试题与答案

森林培育试题与答案

名词解释0 森林培育学; 是研究森林培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是林学的主要二级学科。

1、立地条件立地条件是影响森林形成与生长发育的各种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包括气候、土壤、生物等因子。

2、自然整枝幼林郁闭后,处于树冠基部的枝条因光照不足逐渐枯落的现象。

3、适地适树立地条件与树种特性相互适应,充分发挥生产潜力的原则。

4、造林密度是指单位面积的造林地上栽植点和播种穴的数量.以单位公顷若干株表示。

5、自然稀疏森林随着年龄的增加,部分生长落后的林木死亡,导致林木株数减少的现象.6、种植点配置指种植点在造林地上的间距及其排列方法。

7、森林培育指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按既定培育目标,遵照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8、森林主伐对成熟林分或部分成熟林木进行的采伐.而后采取适宜的更新方式,是采伐迹地的已更新,森林资源得到可持续发展利用,生态环境能够维持和改善的一整套技术措施。

9、矮林以无性更新方式形成的轮伐期较短的用材木。

10、混交比例指树种在混交林中所占的比例大小。

11、立地类型生态学上相近的丘地进行组合成的单位.12、树种组成构成林分的树种成分及其比例。

14、乔林用种子生长起来的森林。

15、林缘效应在两个森林群落的交叉地带,在交错区内,林木的数目及其密度有增大的趋势的现象。

16、林木分化在森林生长发育过程中,同一树种邻近的相同年龄的植株在形态上和生活能力方面的差异,称为林木分化.17、中林在一块林地上,即以无性繁殖方法在下层培育小径材式薪炭树,又在上层培育大径乔木的经营方式。

18、平茬指苗木(包括乔木和灌木)在移植2—3年后,从根颈出全部裁剪截去上面的枝条,使之重新发出通直而粗壮的主干来。

19、森林更新森林主伐以后,为了保证木材的不断再生产和防护效能的继续发挥,在其迹地上借助于自然力或人力迅速地恢复森林的过程.20、合理密度在植物种群的不同时期单位面积上生产力最高的密度。

21、人工林指采伐迹地进行人工造林形成的森林,林冠下人工更新造林形成的森林以及低价值次生林人工改造形成的森林统称为人工林。

森林培育学习题及答案

森林培育学习题及答案

绪论一、概念1、森林培育学(森林培育是通过树木和森林利用太阳能和其它物质进行生物转化,生产人类所需的食物、工业原料、生物能源等的一种生产过程,同时创造并保护人类和生物生存所需环境的生产过程。

)2、森林培育(森林培育学(Silviculture)是研究营造和培育森林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二、简述题1、森林培育学的内容良种生产,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森林主伐更新2.、森林培育的对象人工林和天然林3、森林的三大效益经济效益:既森林生产木材和林副产品所产生的效益生态效益:主要是指森林在改善环境方面所带来的效益社会效益:森林对社会产生的效益。

包括提供就业机会,对人类精神产生的效益三、论述题1. 论述未来森林培育工作发展的趋势。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球的普及,林业也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注重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以木材生产和森林多功能发挥相协调的森林经营模式将普遍的被探讨,为此,森林培育将更注重森林的多目标(木材和非林产品的生产、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系统可持续能力、保持水土的能力、森林服务功能、更新的影响等)。

一些可持续经营模式将被提出,如森林的生态系统经营模式、新林业模式、接近自然的林业、生态林业等。

另外在具体经营技术上一些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技术也将逐渐的被替代,如化肥、农药、除草剂等。

2)森林培育将更加集约化随着经济的发展木材等林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森林培育技术也将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目前在发达的国家短轮伐期工业人工林培育技术已经基本建立,如桉树(轮伐期3-10年,年生长量可达60-90m3/hm2)等。

新的培育体系主要注重遗传控制(无性系造林)、立地控制、密度控制、地力维持等技术,在短期内可收获大量木材。

我国目前也在进行该方面的研究。

3)森林培育出现定向化趋势为了发挥森林的更大效益,在森林培育上将实行分类经营和定向培育。

对一个区域来讲,森林被划分成商品林和公益林。

对于商品林又分成纸浆林、建筑用材林、单板用材林等。

造林工考试试卷及答案

造林工考试试卷及答案

造林工考试试卷及答案一、单选题(共7题,共13分)1. 育肥猪, 3 月龄,口、鼻流白色泡沫,颈部发红肿胀,张口呼吸,(江南博哥)常作犬坐姿势,急性死亡。

剖检见颈部皮下呈胶冻状,肺脏水肿、出血.预防该病的措施是A.疫苗免疫B.使用抗生素C.使用抗血清D.疫苗免疫E.禁猫A B C D E正确答案:A2. ( ) 在沙地是主导因子之一A.土壤质地B.土层厚度C.坡向D.地下水位正确答案:D3. ( ) 在营造水土保持林时,最好选用混交类型A.乔木B.乔灌C.综合性D.主伴正确答案:B4. ( ) 在土层薄、坡度陡山区应采用整地方法。

A.块状B.反坡梯田C.水平阶D.鱼鳞坑正确答案:D5. 造林整地最重要的技术指标是( )A.破土面宽度B.破土面长度C.整地深度D.破土面断面形式正确答案:D6. 植苗造林的苗木能否成活的最主要的是与 ( ) 有密切关系。

A.苗木大小C.能否维持苗木本身的水分平衡D.苗木种类正确答案:C7. 幼苗除草松土的年限,一般应进行到( )为止A.幼林全面郁闭B.高生长速生期C.材积生长速生期D.壮龄期正确答案:A二、多选题(共10题,共30分)8. 造林(更新)工是从事( )幼林抚育作业的工种A.整地B. 造林C.补植D.采伐。

正确答案:ABC9. 按起源分,森林分为()两大类A.人工林B.集约林C.天然林D.天然次生林正确答案:AC10. 森林的三大效益是()A.社会效益B.集体效益、C.经济效益D.生态效益正确答案:ACD11. 森林的生态效益有()等A.保持水土,B.涵养水源C.净化空气D.防风固沙正确答案:ABCD12. 森林的经济效益分()两大类。

A.直接经济效益B.间接经济效益D.果药正确答案:AB13. 森林的社会效益有()、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等A.旅游休养的最佳场所B.重要的教学基地C.科研基地D.文艺创作的源泉。

正确答案:ABCD14. 森林的间接经济效益主要来自于遮阳和防风带来的能源节省()等A.防火、贮水保土和净化环境所带来的损失减少,B.绿地所带来的财富增值C.环境改善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森林营造技术习题集

森林营造技术习题集

《森林营造技术》习题集张玉芹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习题一一、名词解释:1、森林营造技术2、森林生产力3、造林4、人工造林5、人工更新6、适地适树7、林分密度8、林种9、幼林抚育管理10、植苗造林二、填空题1、《森林营造技术》课程具有、、、的特点。

4、山地划分立地条件类型的主要依据、、。

5、用材林树种选择的条件是、、、。

6、用材林适地适树的质量标准是、、、__________。

7、造林地的清理方法有、、、_____________。

8、油松植苗造林要求、、、_________。

9、根据造林检查,成活率在时进行补植造林,成活率不足时重造。

8、幼林松土除草的注意事项是、、。

三、选择题3、农田防护林树种选择的主要条件是。

a.树冠大b.抗风能力强c.根蘖能力强d.材质好4、核桃是。

a.喜肥树种b.中性树种c.耐瘠树种d.耐荫树种5、现有一片人工营造的杨树林,计划在若干年后培育为工业原料林,但现阶段每年通过抚育可获取一定量的薪材,该林分应划分为。

a. 薪炭林b. 用材林c. 用材林和薪炭林d. 用材林或薪炭林6、下列树种中能在贫瘠土壤上正常生长的树种是。

a. 杉木b. 泡桐c.马尾松d.毛竹7、植苗造林一般不宜太深,其栽植深度一般应比原土印深多少厘米_。

a.5-6b.3-10 c . 2-3 d.7-98、在干旱瘠薄的造林地上水是影响林木生长的_。

a. 次要因素b. 因素之一c.较重要的因素d.决定因素9、为提高造林成活率,植苗造林要做到随取随运随栽,其道理。

a. 保持水分平衡b. 减少成本c.不误时间10、混交林中树种间相互作用的实质是一种_______ _。

a. 偏利关系b. 共生关系c. 生态关系11、混交林主要树种的比例一般要________ _。

a.小于伴生树种.b.大于伴生树种c.等于伴生树种d.不考虑比例四、判断题( )1、大苗、大穴、深栽即“两大一深栽植法是国内外营造速分林的基本经验。

( )2、风景林是以防护为主要目的林种。

森林营造技术习题集

森林营造技术习题集

《森林营造技术》习题集张玉芹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习题一一、名词解释:1、森林营造技术2、森林生产力3、造林4、人工造林5、人工更新6、适地适树7、林分密度8、林种9、幼林抚育管理10、植苗造林二、填空题1、《森林营造技术》课程具有、、、的特点。

4、山地划分立地条件类型的主要依据、、。

5、用材林树种选择的条件是、、、。

6、用材林适地适树的质量标准是、、、__________。

7、造林地的清理方法有、、、_____________。

8、油松植苗造林要求、、、_________。

9、根据造林检查,成活率在时进行补植造林,成活率不足时重造。

8、幼林松土除草的注意事项是、、。

三、选择题3、农田防护林树种选择的主要条件是。

a.树冠大b.抗风能力强c.根蘖能力强d.材质好4、核桃是。

a.喜肥树种b.中性树种c.耐瘠树种d.耐荫树种5、现有一片人工营造的杨树林,计划在若干年后培育为工业原料林,但现阶段每年通过抚育可获取一定量的薪材,该林分应划分为。

a. 薪炭林b. 用材林c. 用材林和薪炭林d. 用材林或薪炭林6、下列树种中能在贫瘠土壤上正常生长的树种是。

a. 杉木b. 泡桐c.马尾松d.毛竹7、植苗造林一般不宜太深,其栽植深度一般应比原土印深多少厘米_。

a.5-6b.3-10 c . 2-3 d.7-98、在干旱瘠薄的造林地上水是影响林木生长的_。

a. 次要因素b. 因素之一c.较重要的因素d.决定因素9、为提高造林成活率,植苗造林要做到随取随运随栽,其道理。

a. 保持水分平衡b. 减少成本c.不误时间10、混交林中树种间相互作用的实质是一种_______ _。

a. 偏利关系b. 共生关系c. 生态关系11、混交林主要树种的比例一般要________ _。

a.小于伴生树种.b.大于伴生树种c.等于伴生树种d.不考虑比例四、判断题( )1、大苗、大穴、深栽即“两大一深栽植法是国内外营造速分林的基本经验。

( )2、风景林是以防护为主要目的林种。

森林营造技术习题及参考答案2

森林营造技术习题及参考答案2
6、什么是合理密度?森林培育过程中怎样调控合理密度?
答:
合理密度指在一定的立地条件和栽培技术措施下,个体得到充分发育,群体取得最高效益的林分密度。森林培育过程中首先可据林种(经营目的)、树种特性、立地条件、经营条件、经济条件等具体情况科学设计和确定造林密度,在初植密度确定的前提下,根据林分生长的不同年龄阶段采用抚育措施科学调节各生长发育阶段的林分密度,使林分始终有一个合理密度,确保单株个体生长发育健壮,而群体数量最大。
12、以实训为例,说明划分森林立地类型及评价立地质量的方法步骤。
答:
⑴应做好划分森林立地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业务培训、人员组织、工具材料准备、资料收集、踏查调查地等);⑵进行外业调查工作:
调查小班的土壤、植被、地貌各项因子,其中应重点调查土壤各因子;⑶进行内业统计整理:
整理汇总各类外业资料、数据,并根据福建省森林立地分类标准划分小班立地类型;⑷据小班立地类型和立地质量等级表评价小班立地质量等级。
20、如何评定造林质量?
答:
评定造林质量应据造林检查验收所调查的造林面积、造林成活率、造林施工质量、未成林健康质量、混交林比例等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据人工造林评定指标评定造林合格面积和合格率,造林综合合格面积和造林综合合格率,并据评定结果提出造林整改措施,及时进行造林整改。
21、适地适树的方法步骤?
了解造林地特性;了解造林树种特性;分析地树关系,确定适生树种;确定适地适树方案
答:
适地适树的途径可以归纳为三条:
(1)选树适地或选地适树:
即根据某种造林地的立地条件选择适合的造林树种,如在干旱地选择耐旱树种;或者是确定了某一个造林树种后选择适合的造林地,如给喜水肥的树种选水肥条件好的造林地。
(2)改树适地:

森林营造技术试卷十 答案

森林营造技术试卷十 答案

森林营造技术 第1页,共4页森林营造技术第2页,共4页《森林营造技术》试卷十答案一、名词解释:10%1、森林营造技术:研究人工林营造和培育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2、人工造林:在宜林的荒山、荒地及其它无林地上通过人工植树或播种营造森林的过程。

3、树种生态学特性:指树种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与适应范围。

4、幼林抚育管理:在幼林郁闭之前,对林地及林木进行的各项管理措施。

5、工程造林:指的是把普通的植树造林纳入国家的基本建设规划,运用现代的科学管理方法和先进的造林技术,按国家的基本建设程序进行植树造林。

二、填空题20%(每空格0.5分)1.森林营造技术课程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与专业性强的特点。

2、成材的数量指标有 平均材积生长量 和 某树种在各种立地条件下的立地指数 。

3、人工林建设的程序是 项目的确立 、 方案决策 、 总体规划设计 、 年度施工设计 和 工程管理 。

4、《中国森林立地分类》提出的立地分类系统有 立地区域 、 立地区 、立地亚区 、 立地类型小区 、 立地类型组 和立地类型 。

5、确定造林密度应综合考虑 树种特性 、 经营目的 、 立地条件 、 造林技术 和 经济因素 等因素。

6、穴植法造林的技术要求: 穴大根舒 、 深浅适宜 、 根土密接 。

7、山地带状整地的方法包括 水平阶 、 水平沟 、 水平带状 、 反坡梯田、撩壕整地。

8、幼林生物灾害控制,必须认真贯彻“ 预防为主 , 综合治理 ”的方针。

9、农林复合经营的基本特点 复合性 、 系统性 、 集约性 、 等级性 。

10、造林规划设计按其细致程度和控制顺序可分为 造林规划 、 造林调查设计 及造林作业 (施工)设计,。

11、速生丰产林的两项重要指标是 时间指标 、 产量指标 。

三、选择题15%(每题1分,把正确答案代码填写在横线上)1、护路林是 A 。

A .防护林 B. 特种用途林C. 用材林 D. 经济林2、灌木地是指造林地上灌木的覆盖度占总盖度的 D %以上的荒山坡地。

森林营造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森林营造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森林营造技术课后习题答案配套书籍为《森林营造技术》(张余田,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年),此答案仅供选择此书读者参考。

目录绪论............................................. 1 第1单元人工林营造基本理论...................... 1 第2单元造林施工技术............................ 4 第3单元幼林抚育管理............................ 7 第5单元主要林种营造技术........................ 9 第6单元特殊生态环境造林技术.................. 111 第7单元造林工程项目管理...................... 133 第8单元营造林工程项目监理.. (166)第1页,共18页绪论一、名词解释:森林营造技术:研究人工林营造和培育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二、填空1.《森林营造技术》课程是高职高专林业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它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

2.该课程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与专业性强的特点,它以生态学原理和方法为基础,肩负着林产品物质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双重任务。

3.《森林营造技术》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项技能。

故学习方法上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三、简答1.联系实际谈谈学习《森林营造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在扩大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质量,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现在,我国林业进入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国家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根本和切入点,“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相继实施,把植树造林放在了突出的重要位置。

我国建立的六大生态工程建设都与森林营造技术有着密切联系。

因此,大力开展营造林事业,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土生态安全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森林营造技术》有何特点?它与本专业其它学科有何联系?高职高专林业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属于栽培学范畴。

《森林营造技术》试卷答案

《森林营造技术》试卷答案

《森林营造技术》期末试卷 第1页,共4页 《森林营造技术》期末试卷 第2页,共4页新疆阿勒泰畜牧兽医职业学校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卷《森林营造技术》注意:1、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2、闭卷作答;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1、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其中主要树种的株数或断面积或蓄积量占总株数或总断面积或总蓄积量的80%(含)以下的森林。

2、造林地:是实施造林作业的地段,也称宜林地。

3、植苗造林:也称植树造林或栽植造林,即将苗木栽植在造林地上,使其生长成林的方法。

二、填空题(每个句子中有一个或两个空儿,请在空白处填写恰当的答案。

每空 1分,共20分) 1、森林划分为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防护林、特殊用途林。

2、种植点行状配置主要有正方形配置、长方形配置、三角形配置。

3、森林立地的物理环境因子是 气候 、 地形 、 土壤 、 水文 、人为活动。

4、造林地的清理方法有 割除清理 、 烧除清理 、 堆积清理 、 化学清理 。

5、混交方法有 株间混交 、 行间混交 、 带状混交 、 块状混交 、 星状混交 。

三、不定项选择题(本题正确答案可能是一个或是多个选项,请根据题意选出正确答案。

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B )1、农田防护林应选择的主要树种是( )。

A.树冠大B.抗风能力强C.根蘖能力强D.材质好( A )2、植苗造林一般不宜太深,其栽植深度小苗应比原土印深多少厘米( )。

A.1-3 B.3-10 C.10-15 D.15-20 ( B )3、为提高造林成活率,要做到随取随运随栽,其道理( )。

A.减少成本 B.保持水分平衡 C.不误时间 D.提高效率 ( D )4、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属于( )。

A 、用材林B 、防护林C 、经济林D 、特用林 ( A )5、需要补植造林的幼林地造林成活率范围是( )。

A. 40-85% B.≤40% C.≥85% D. ≥90% ( A )6、人工幼林的土壤管理措施中,( )是最主要的一项工作。

(完整版)林业基础知识相关试题与答案

(完整版)林业基础知识相关试题与答案

97《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管理办法》规定的测报对象是什么?答《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测报对象是指对森林、林木、林木种苗造成危害的害虫、病害、害草、害鼠等有害生物及其对森林造成的灾害。

98、行政许可法中规定哪些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答《行政许可法》第十二条规定:“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主要有六类:(一)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动,需要按照法定条件予以批准的事项;(二)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需要赋予特定权利的事项;(三)提供公众服务并且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职业、行业,需要确定具备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者特殊技能等资格、资质的事项;(四)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产品、物品,需要按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通过检验、检测、检疫等方式进行审定的事项;(五)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等,需要确定主体资格的事项;(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其他事项。

”99. 为了有效的保护森林资源,我国《森林法》规定了哪些经济性措施?答(1)林业基金制度。

用于林区的造林、育林、护林。

(2)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

用于防护林的特种用途林的造林、育林、护林。

(3)征收森林植被恢复费。

用于恢复因占用的征用而减少的森林植被。

(4)国家财政援助。

国家对集体和个人造林、育林给予经济扶持或长期贷款。

(5)针对煤炭、造纸等部门产品的收费。

从煤炭、木浆纸张等森林产品中提取资源产品费,专门用于营造坑木、造纸等用材林。

100. 某村村民杨某盗伐幼树8株。

县林业局派人进行了处理,责令其赔偿损失,补种80株树木,并处罚款400元。

杨某不服,遂向人民法院起诉。

该案中杨某承担的是什么性质的法律责任?县林业局适用的法律根据是什么?当事人能否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并作出判决?林业有关名词解释林业: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营造林工试题库——森林管护(高级)

营造林工试题库——森林管护(高级)

答案:B
B.小地老虎幼虫
25.喷完波尔多液后,要停( )才能施用石硫合剂。
A .7—15 天 B.15—30 天 C .1 周 D.1 个月后
答案:B
3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通保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资,配料不置试仅技卷可术要以是求解指,决机对吊组电顶在气层进设配行备置继进不电行规保空范护载高与中带资负料荷试下卷高问总中题体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中卷下,安与要全过加,度强并工看且作护尽下关可都于能可管地以路缩正高小常中故工资障作料高;试中对卷资于连料继接试电管卷保口破护处坏进理范行高围整中,核资或对料者定试对值卷某,弯些审扁异核度常与固高校定中对盒资图位料纸置试,.卷保编工护写况层复进防杂行腐设自跨备动接与处地装理线置,弯高尤曲中其半资要径料避标试免高卷错等调误,试高要方中求案资技,料术编试交写5、卷底重电保。要气护管设设装线备备置敷4高、调动设中电试作技资气高,术料课中并3中试、件资且包卷管中料拒含试路调试绝线验敷试卷动槽方设技作、案技术,管以术来架及避等系免多统不项启必方动要式方高,案中为;资解对料决整试高套卷中启突语动然文过停电程机气中。课高因件中此中资,管料电壁试力薄卷高、电中接气资口设料不备试严进卷等行保问调护题试装,工置合作调理并试利且技用进术管行,线过要敷关求设运电技行力术高保。中护线资装缆料置敷试做设卷到原技准则术确:指灵在导活分。。线对对盒于于处调差,试动当过保不程护同中装电高置压中高回资中路料资交试料叉卷试时技卷,术调应问试采题技用,术金作是属为指隔调发板试电进人机行员一隔,变开需压处要器理在组;事在同前发一掌生线握内槽图部内 纸故,资障强料时电、,回设需路备要须制进同造行时厂外切家部断出电习具源题高高电中中源资资,料料线试试缆卷卷敷试切设验除完报从毕告而,与采要相用进关高行技中检术资查资料和料试检,卷测并主处且要理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营造技术 第1页,共4页森林营造技术第2页,共4页《森林营造技术》试卷八答案一、名词解释:10%1、造林:在无林地、无立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和有林地上通过人工措施而形成、恢复和改善森林、林木、灌木林的过程,是在造林地上进行的播种造林、植苗造林和分殖造林的总称。

2、森林立地:指某一森林地段上的植被与其环境的总和,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

3、生态公益林: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态、社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为主体功能,主要提供公益性、社会性产品或服务的森林、林木、林地。

4、造林技术档案:是造林施工的历史记录,一般以小班为单位建立。

是掌握情况、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改进技术和经营工作的可靠依据。

5、天然林资源保护:狭义地说,天然林保护是保护天然林林分不被破坏,维持其林分的结构与生产力,并使其资源得以发展。

广义地讲,是对天然林与可以恢复天然林的地段进行科学经营,使现有天然林具有更完善的生态结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生产力与生物多样性得以提高,使迹地得以天然更新或按适地适树原则建立较好的天然或人工群落。

二、填空题20%(每空0.5分)1、人工林中商品林指 用材林 、 经济林 、 薪炭林 ,生态公益林指 防护林 、 特用林 。

2、林业两大体系指 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 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 。

3、行状配置有 长方形 、 正方形 、 正三角形 、 品字形 配置四种类型。

4、防护林适地适树的一般标准是 成活 、 成林 、 具有防护效益 、 具有一定稳定性 。

5、人工林建设的程序是 项目的确立、 方案决策 、 总体规划设计、年度施工设计 和 工程管理。

6、造林地的立地因子有 气候 、 地形、 土壤 、 水文 、 植被 和 人为因子 。

7、混交方法有 株间混交 、 行间混交 、 带状混交 、 块状混交 、 星状混交 。

8、四旁地指的是路旁 、 村旁 、 宅旁 、 水旁 。

9、竹子的地下茎可分为 单轴散生型 、 合轴丛生型 、 混生型 等三种类型。

10、当生态公益林混交林比例在__30%___(不含)以下时,综合造林合格率为零。

三、选择题15%(每题1分,把正确答案代码填写在横线上) 1.水源涵养林属 b 。

a 、用材林b 、防护林c 、经济林d 、特用林 2.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属于 d 。

a 、用材林b 、防护林c 、经济林d 、特用林3、在林分生长过程中,对五大生活因子起再分配作用的立地因子是 d 。

a. 降水量 b. 土壤理化性质 c. 地质地貌 d. 地形4、判定地位级的方法是 d 。

a.分析土壤肥力b.比较林木粗度c.比较蓄积量d.比较林木高度 5、在江河上游集水区,以涵养水源为主要目的营造的森林称 b 。

a.水土保持林 b.水源涵养林 c.防风固沙林 d.农田防护林 6、在山地划分立地类型所采用的方法是 a 。

a 、主导因子法 b 、生活因子法7、下列混交类型中,抗火灾能力最强的是 b 。

a 、针针混交b 、阔阔混交c 、针叶落叶阔叶混交d 、针叶常绿阔叶混交 8、适地适树的主要途径是 a 。

a 、选地适树或选树适地b 、改地适权树c 、改树适地d 、a +b +c 9、植苗造林一般不宜太深,其栽植深度小苗应比原土印深多少厘米 _。

a.1-3 b.3-10 c.10-15 d.15-20 10、在干旱瘠薄的造林地上水是影响林木生长的 d _。

a.因素之一b.次要因素c.较重要的因素d.决定因素11、在人工林的培育过程中,对处于幼林郁闭前阶段的林分应采用____ d_____管理措施。

a.促进栽植苗木的成活 b.抚育采伐 c.施肥及松土除草 d.以上a 、b 、c12、造林采用样地法检查成活率,成片造林面积为10公顷,样地面积应占造林面积___ b _____。

a.4% b.3% c.2% d.1% 13、植苗造林成活的关键是___ c_ ____。

a 、整地质量b 、造林季节的选择c 、苗木体内水分平衡d 、抚育管理 14、为提高造林成活率,要做到随取随运随栽,其道理 b 。

a.减少成本 b.保持水分平衡 c.不误时间15、人工幼林的土壤管理措施中,_____a__ _ 是最主要的一项工作。

a.松土除草 b.灌溉与排水 c.施肥 d.林农间作 四、判断题10%[在题后()对的打“√”,错的打“×”]1. 选择造林树种时,首先应考虑社会需求。

( × )2.林业区划规划的林种是一个大范围的林种框架,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发展与主要林种相配合的其他林种。

( √ )森林营造技术第3页,共4页森林营造技术第4页,共4页3、选地适树或选树适地是适地适树的主要途径。

( √ )4、我国森林的现实生产力水平较高。

( × )5、春季造林的成活率检查验收应在当年秋季或第二年春季进行。

( √ )6、造林地一切自然因子的综合称为立地条件。

( × )7、带状混交和块状混交适用于种间矛盾比较尖锐的树种混交。

( √ )8、薪炭林与煤炭石油相比,是一种污染少、无限量、能再生的能源。

单位 ( √ )9、为了抵抗不良的立地环境,保持水土和进行林粮间作,宜采用群状配置形式。

( √ )10、单纯林比混交林能充分利用林地的立地条件。

( × )五、思考题31%1、简述提高人工林生产力的途径与措施。

8%答:提高人工林生产力的途径包括下面三个方面:应使其个体遗传基础优良;设计并调控人工林的合理群体结构;创造人工林生长适宜的外界环境。

提高人工林生产力的措施有以下六个方面:良种壮苗、适地适树、合理结构、细致整地、认真种植、抚育保护。

2、以穴植法为例,分析植苗造林过程和技术要点。

8%答:⑴按苗木规格挖好栽植穴,做到底平、壁直不呈锅底状,心表土分开放,草根石块捡净。

⑵选调本地或优良产区优良品种的Ⅰ、Ⅱ级壮苗,据不同造林目的选择合适的苗龄,并做好苗木保护处理。

⑶栽植上做到“三埋两踩一提苗”,确保穴大根舒、深浅适度、根土密接、方向正确。

⑹据不同地区、不同树种做到适时栽植。

3、以造林作业设计实习为例,叙述怎样正确选择设计造林树种?8%答:造林树种选择应遵循林学、生态学、生物学、可行性的基本原则。

因此应在立地条件划分的基础之上,进行对比分析,判断不同立地上的适生树种;其次比较培育目标,确定主要造林树种;再次根据种苗来源,栽培技术等因素,最后确定造林树种;最后对同一地区,在选出主要造林树种的同时,还要选出次要造林树种。

并做到重点与一般相结合、择优选用、因树因地制宜、考虑经营目的科学选择造林树种。

4、简述人工林幼林抚育管理的意义及主要措施?7%答:人工幼林抚育管理的措施有松土除草、水肥管理、幼林管理、幼林保护、幼林补植、造林检查验收、造林技术建档等。

其中主要措施有:⑴松土除草:包含松土和除草两方面,是幼林土壤管理最重要的措施,应科学确定其时间、次数、方法、深度等;⑵水肥管理:指幼林浇灌、排水和施肥,浇灌和排水可据具体情况选用;幼林施肥是幼林管理重要的措施,应遵循施肥基本原则,依据树种特性、幼树生长发育规律、林地环境条件等科学确定施肥时间、肥料种类、方法、施肥量;⑶幼林除蘖、修枝等工作;⑷预防火灾、防治病虫鸟兽等幼林保护工作;⑸造林补植和检查验收等。

六、论述题14%论述造林实践中怎样做到适地适树。

答:适地适树是造林树种选择的最基本原则,在造林实践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做到适地适树。

⑴充分了解造林地特性:要做到适地适树必须先了解造林地的特性,生产中可通过立地分类,将造林地划分成若干种反映当地实际环境条件的立地条件类型,分立地类型归纳、描述各立地类型的地形特点、土壤特点、植被特点,了解、掌握造林地的特性。

⑵了解造林树种特性:树种特性包括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适地适树考虑的是树种的生态学特性。

自然界树种千千万万,不同树种的生态特性是不一样的, 适应范围也不相同,因此,了解树种生态学特性很重要,可用文献法和调查分析法了解造林树种的生态特性。

⑶还应分析地和树关系,从而确定正确的适生树种。

首先,分析树种对气候因子的要求;其次,分析树种对土壤因子的要求;再次,分析树种对地形因子的要求。

⑷最后确定适地适树方案:通过地树分析,在一个经营单位内,同一种立地条件可能有几个适宜树种,同一个树种也可能适用于几种立地条件,不同树种的适应性大小和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也有较大差异,应将造林目的与适地适树的要求结合起来综合考虑,确定适地适树的方案,即确定哪些是主要造林树种,哪些是次要造林树种,并确定发展的比例。

主要造林树种应是最适生、最高产、经济价值又最大的树种;而次要造林树种则是哪些经济价值很高但要求条件过于苛刻,或适应性很强但经济价值稍低的树种,或是其它能适应特殊立地条件的树种。

每个经营单位根据经营方针、林种比例及立地条件特点,选定为主要造林树种的只是少数几个最适合树种。

但是必须注意,在一个经营单位内,树种不能太单调,要把速生树种和珍贵树种、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对立地条件要求严格的树种和广域性树种适当地搭配起来,确定各树种适宜的发展比例,使树种选择方案既能发挥多种立地条件的综合生产潜力,又能满足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多方面的要求,并发挥良好的生态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