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学习策略

推荐相关《自主学习案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们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要改变过去的那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倾向,但不是完全否定接受式,因为接受式和发现式都是中小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但在实际的教与学的过程中,这种自主学习却大多成了接受式的变式,并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大多数做法是: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自学——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评价。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什么是自主学习呢?

第一,问题必须是学生自己的问题。要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老师的问题强化给学生,说成是学生的问题,让他们自主学习,这不是自主学习。当然教师可以预设一些问题,但预设的问题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

第二,自主学习必须有选择性。我们课堂上大多数的“自主学习”并没有给学生以选择性,这也不是自主学习。我们可以根

据学生实际把学习内容分解为几个部分,确定学习的目标、明确学习的内容、指导学习方法、限定学习时间以及学习效果的检测方式,但学习过程设计要具有多层次性,给学生创造思维碰撞的机会和时间,

第三,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在许多“自主学习”安排中,不给学生搭建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平台,完全由教师判断优劣,学生为教师回答问题,这也背离了自主学习的根本原则,因而不是自主学习。教师的职责是学生在回答一个问题之后,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正确的要给予有效的强化,错误的要得到有效的纠治,片面的要得到有效的弥补。

自主学习策略的核心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其着眼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学"。因此这类教学策略的具体形式虽然也是多种多样,但始终有一条红线贯穿始终,这就是“自主探索、自主发现”。所以通常也把这类教学策略称之为"自主学习策略"或是"发现式"教学策略。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首创精神为例,孔子创造的“启发式教学”就是一个典范。他只有八个字:“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按宋代朱熹的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可见,“愤”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通时的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指导,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这就是“启”。“悱”是学

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然后才能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发”。孔子的启发式教学虽然只有八个字,但它不仅生动地表现出孔子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完整过程,而且还深刻地揭示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将会顺序出现两种矛盾的心理状态,或者说两种不同的思维矛盾,以及这两种矛盾的正确处理方法。由教师或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由学生自己去思考,等到学生处于“愤”的心理状态,即遇到思维过程中的第一种矛盾而又无法解决时,教师才去点拨一下。然后又让学生自己继续去认真思考,等到学生进入“悱”的心理状态,即遇到思维过程中的第二种矛盾且无法解决时,教师又再点拨一下,从而使学生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孔子的启发式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主动地位,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探索,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只是从旁边加以点拨,起指导和促进作用。有更深刻的认知心理学基础,更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首创精神,更有利于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因而在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中我们应当采用的是孔子的启发式。

认识了自主学习,但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无所适从,感到很茫然,学生已习惯了“被教师牵着走”。他们没有自主学

习,自我评价和自觉反思的习惯,在没有教师“牵”的情况下,就会不知所措。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一、培养学生制定、调整、修改和执行学习计划的习惯。根据自己的水平、能力,制订明确的学习计划,每天每个时间段完成哪些学习任务,怎么完成要心中有数,并能根据情绪随时调整、修改,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坚决避免盲目性、随机性,甚至因为学习的犹豫造成大量时间浪费或者低效学习。

第二、培养学生善于求助的学习习惯。善于利用工具书、参考资料,善于向同学、老师请教。

第三、培养学生善于寻疑、质疑、释疑、解疑的习惯和方法。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能发现遇到的疑难,并能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是善于学习的重要表现。提出来问题,并能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是深入学习的明显特征。

第四、培养学生自我反馈、自我评价的学习习惯。一是对学习效果的检查,即学会了什么,可以口头表述,可以文字描述;二是对学习方法的总结,即会学了什么。从中总结自己学习的经验教训,不断学习科学方法,改进自己的学法。

第五、培养学生从心理因素用功夫的习惯。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着重培养自己的自信力、注意力、观察力、持久力、记忆力、理解力和创造力。

自信力,有必胜的信心达到和完成学习目的和计划。为完成任务想千法设百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注意力,精力集中专注,一心一意做好一件事,心无旁骛。坚决避免做此事想彼事,三心不得二用。

观察力,提倡眼到、耳到、手到、口到、心到,其中最主要是心到。观察时多思索,从不同的角度、广度、深度来发现事物的特征或问题的所在。

持久力,长期坚持做同一件事情,如每天练一页钢楷、写一篇日记。或坚持把一件事做完做好,克服一切干扰,静得下心,沉得住气。

记忆力,是指学习中巩固知识和战胜遗忘的能力。记忆力包括五个指标:记忆的速度,记忆时间的长短,记忆储存量的大小、记忆的准确度和选择必须记忆信息的能力。限时记忆、及时记忆、反复记忆都是训练记忆力的有效方法。

理解力,是指学习中认识到知识的内在联系,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力。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只有正确理解,才能灵活运用。

创造力,是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通过思维和想象的加工,产生新思想的过程。探索知识的价值,在于勇于思考,富于想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