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六年制一年级数学下册-我们身上的小尺子教案
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 厘米、米的认识教案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教学内容:教材100—101页教学提示:让学生课前测量身上不同部位的长度,加深谜语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在活动中巩固用各种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经历合作测量身体上一些不部位长度的活动过程,加深对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在活动中巩固用各种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应用身上的小尺子进行测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身上的小尺子进行测量。
难点:运用身上的小尺子进行测量,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尺子学生准备:尺子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活动一:谈话导入,引出问题师:当你需要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的时候,你的身边没有现成的测量工具,你准备怎么办呢?你知不知道在你的身上也藏有许多这样的工具呢?它们虽然没有尺子测量得准确,但是在很多时候也能帮我们的忙呢!生:我知道,我们前天学习的时候知道了,我的小手指的宽大约是1cm,要是没有尺子,我可以用我的小手指来量。
生:我还知道,我的两手平伸,稍微向里面一点,就是一米。
师:你身上还有别的尺子吗?刚才那个同学用小指的宽度来测量,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其实,你自己的身高也是一个很好的尺子呀!下面,我们就来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的尺子好吗?师:现在我来布置任务,请你量出自己的身高、脚长、拳头一周的长度、一拃长和双手平伸时两指尖的距离,可以自己量,也可以找同学合作。
(二)探究新知活动二:分组测量,做好记录。
学生按照表格要求分组活动。
单位:厘米1号同学2号同学3号同学4号同学拳头一周的长度脚长一庹长(两臂伸开)一拃长身高学生在测量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及方法,如:在测量伸开手臂的长度时,被测量的学生的双臂要伸直,十指要伸开;测量身高时,头不能抬太高,也不能太低;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拉直等。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教案)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教案:我们身上的小尺子——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身上的小尺子”的含义,理解身体部位可以作为测量工具。
2. 培养学生运用身体部位进行简单测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身上的小尺子:手指、手掌、脚步等身体部位的测量方法。
2. 测量身边的物品:书本、桌子、椅子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用身体部位进行测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地运用身体部位进行测量,以及如何将测量结果转换为标准单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一个关于身体部位测量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讲解新课(1)介绍“身上的小尺子”:手指、手掌、脚步等身体部位的测量方法。
(2)讲解如何运用身体部位测量身边的物品,如书本、桌子、椅子等。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身体部位的测量结果转换为标准单位?3.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测量身边的物品。
(2)小组讨论:如何将测量结果转换为标准单位?4.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身体部位测量方法及转换标准单位的重要性。
(2)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运用身体部位测量家里的物品,并尝试将测量结果转换为标准单位。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运用身体部位进行测量。
2. 学生能将测量结果转换为标准单位。
3.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表现出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3. 教师应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身体部位测量方法,还学会了将测量结果转换为标准单位。
同时,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讲解新课”部分中的“如何将身体部位的测量结果转换为标准单位”。
这个细节是教学难点,也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一年级数学下册《我们身上的小尺子》优秀教学案例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实例,向学生介绍身体尺子的概念和用途。
- “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小尺子,可以用来测量周围的物体。”
- “我们可以用脚步来测量距离,用手指来测量宽度,等等。”
2.讲解身体尺子的使用方法,如:如何用脚步测量距离,如何用手指测量长度等。
2.设计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合作任务,让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3.教师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中收获成长。
(四)反思与评价
1.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 “请大家用身体尺子测量一下家里的桌子、椅子等物品,记录下测量结果。”
2.布置思考题,让学生思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何改进身体尺子的测量方法,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3.教师在课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点评,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设计
本案例将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融入教学设计中,以学生熟悉的校园环境和身体尺子为背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这种设计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他们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5.实践性与思考性并重的作业设计
本案例的作业设计既注重实践性,又具有思考性。通过让学生运用身体尺子进行实际测量,并思考如何改进测量方法,促使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探究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目标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第4课时《实践活动——我们身上的小尺子》教案
实践活动——我们身上的“小尺子”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数学下册 100、101 页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1.通过估一估、量一量,学会测量身体部分的长度,知道自己身体上的“小尺子”的长度,并会使用身体上的“小尺子”对物体进行长度测量和估计。
2.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度量意识。
3.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探究方法、发现规律、综合应用的探究过程。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自己身上的“小尺子”的长度,并会用它们测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能够灵活选择身体上的“小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软尺、卷尺、直尺、题卡;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1.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要用到哪些测量工具呢?(米尺、直尺、软尺…)2.揭示课题:老师有一项特殊的本领,不用测量工具就可以测出物体的长度,你们相信吗?(当场试一下)知道老师是用什么方式测量的吗?其实,我们身上有许多比较固定的长度,这些较为固定的长度也可以看做一把把的“小尺子”,用这些“小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非常方便。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
(板题: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1.找一找,认一认——初步感知身体上的“小尺子”(1)上节课我们测量出了一拃的长度,还记得怎样测量的吗?学生说后课件出示:一拃:手指用力张开后,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间的距离。
(大家伸出一拃,看看什么样子的,同桌学生再来比一比谁的一拃大一些)用拃做尺子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在你们的身上还有这样的尺子吗?分别在哪里呢?找找看。
预设学生回答:庹、身高、拃、指宽、手掌宽、臂长和步长。
(板书:一拃、一庹、一步、一脚)(2)你知道一拃、一庹、一步、一脚是怎么规定的吗?我们来看一看:课件出示:一庹:两臂左右平伸,两个中指指尖间的距离。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教案)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教案:我们身上的“小尺子”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身体上的“小尺子”,即身体部位的长度可以作为测量工具。
2. 培养学生运用身体部位进行测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身体部位的长度作为测量工具的认识。
2. 运用身体部位进行测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1. 身体部位长度的准确性。
2. 测量方法的一致性。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学生自带直尺或测量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身体,提问:“我们的身体上有哪些部位可以作为测量工具呢?”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们的身体上有手指、手掌、脚掌等部位可以作为测量工具。
二、新课内容1. 讲解身体部位的长度作为测量工具的原理。
a. 以手指为例,讲解手指的长度可以作为测量工具。
b. 以手掌为例,讲解手掌的长度可以作为测量工具。
c. 以脚掌为例,讲解脚掌的长度可以作为测量工具。
2. 讲解运用身体部位进行测量的方法。
a. 以手指为例,讲解如何用手指进行测量。
b. 以手掌为例,讲解如何用手掌进行测量。
c. 以脚掌为例,讲解如何用脚掌进行测量。
3. 强调测量方法的一致性。
a. 讲解在进行测量时,要保持身体部位的放松状态,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b. 讲解在进行测量时,要确保身体部位与被测量物体的接触面充分贴合,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三、课堂实践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身体部位作为测量工具。
2. 每组学生用选定的身体部位测量教室内的物品,如桌子、椅子、窗户等。
3. 学生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交流分享。
四、总结与反思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答问题:“我们身体上的‘小尺子’有哪些?如何运用身体部位进行测量?”2. 教师点评学生的回答,并进行补充讲解。
3. 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实践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延伸:1. 学生回家后,用身体部位测量家中的物品,并记录测量结果。
2. 家长参与,帮助学生进行测量,并指导学生记录测量结果。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 教学背景一年级学生是数学学习的起点,数学是一种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强、把握规律性的科学。
数学教育是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和科学精神为指导思想的教育。
所以,我们应该在数学教学中穿插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本次教学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小尺子的使用方法,并且将小尺子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能够通过小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等重要数据。
二.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练掌握小尺子的使用方法;2.理解小尺子测量长度、宽度等数据的基本概念;3.初步了解长度单位“厘米”、“分米”和“米”的基本概念。
能力目标1.能够使用小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等重要数据;2.能够将测量结果用标准长度单位进行准确表述;3.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强现实意义的活用能力。
情感目标1.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2.提高学生认识数学的意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意义;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自学能力。
1.小尺子的使用方法1.掌握小尺子的构成:小尺子可以精确地测量一些日常生活中物体的尺寸大小,小尺子一般由铝合金、不锈钢、塑料等材质制造,其外形如图所示:2.掌握小尺子的正确使用方法:正确使用小尺子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把小尺子垂直于被测物体;–小尺子的刻度必须对准被测物体的两端;–用小拇指持住小尺子,以避免小尺子发生图形偏差;–注意读数时的距离、方向等问题,要确保准确度和精确性2. 小尺子测量长度数据的基本概念1.掌握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等长度单位的基本概念和换算方法;2.掌握使用小尺子进行长度测量时的基本知识,例如点线间距、精确读数等。
3.举例说明测量实际长度时,应注意测量的方法和读数的方法。
3. 小尺子测量宽度数据的基本概念1.掌握宽度的基本概念:在二维图形上,两端平行线段的称之为“宽度”;2.掌握使用小尺子进行宽度测量时的基本知识,例如点线间距、精确读数等;3.举例说明测量实际宽度时,应注意测量的方法和读数的方法。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我们身上的小尺子》教案及教学反思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我们身上的小尺子》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身上常见的小尺子,如手指、鞋码等的计数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能在实际情境中掌握摸底数学量和轻重远近概念。
•能进行简单的问题求解。
2. 情感与态度目标•学生对物体的大小、轻重、远近等概念加深了认识,对测量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身上常见的小尺子计数单位和换算。
•摸底数学量和轻重远近概念的掌握。
2.教学难点•换算小尺子的计数单位。
三、教学过程1. 前期准备1.教师向学生讲解一个关于测量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2. 正式教学1.课堂上,教师首先介绍身上常见的小尺子,如手指、鞋码等,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了解这些小尺子的计数单位。
2.接下来,教师通过放映ppt,向学生介绍不同的小尺子之间的换算方法,并示范操作,让学生跟着做,巩固知识点。
3.接着,让学生拿起不同大小的物体,进行摸底操作,感受物体的大小、重量、远近等因素,巩固轻重远近的概念和摸底数学量的掌握。
4.最后,教师以头发、鞋子等为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简单问题求解,巩固所学知识点。
3. 总结反思1.教师询问学生对于今天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让学生进行回答。
2.教师总结本堂课的主要内容,与学生们进行互动,交流并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反思。
四、教学评估1. 测验评估课后安排一次小测验,以检测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是否理解。
2. 知识表现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五、教学反思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我们身上的小尺子》一课,是一节针对小学生数学学科的教育课程。
本着“知识与道德双重培养”的教学理念,本节课注重知识的普及与情感的培养,让学生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到学科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在教学策略上,本节课采用了讲解和引导学生发现两种不同的方式。
教学设计1: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教学目标1.经历合作测量身体上一些部位长度的活动过程,加深对“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在活动中巩固各种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
2.运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应用身上的“小尺子”进行测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1.运用测量工具测量身上的“小尺子”,巩固测量长度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
2.能够灵活运用身上的“小尺子”对物体进行测量。
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难点:能够灵活运用身上的“小尺子”对物体进行测量。
并能计算出被测物体大约长度。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表格、尺子学生准备:以小组为单位:一把学生尺,一把米尺,一把卷尺教学过程一、思维大碰撞(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师生谈话: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除此以外,我们还学会了用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但是如果我们身边没有现成的测量工具,你会想到用哪些方法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呢?2.小组内交流,你所能想到的方法。
预设(1)我们可以用“拃”作尺子来测量。
(2)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身高作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高度。
(3)我们还可以用脚来测量。
3.教师补充:其实我们身上的尺子除了“拃”、身高、脚以外还有许多小尺子,比如:步长、拳头的周长、一“庹”长(tuǒ)(教师指认读“庹”,出示课件并解释“庹”。
“庹”:两臂左右平伸,两手之间的距离。
)教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真聪明,想出这么多的办法。
我们身上有许多比较固定的长度,这些比较固定的长度我们可以看作我们身上的一把把“小尺子”。
灵活运用这些“小尺子”,就能测量物体的长度。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如何使用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教师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由一年级旧知识引出,让孩子们用迁移的方法找出新的身体“小尺子”,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让孩子们充分交流,使思维产生碰撞,迸发出火花,认识身上的“小尺子”,从而明确主题。
一年级数学下册《我们身上的小尺子》教案、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内容:通过谜语“身上带着小尺子,走遍天下都不怕”引起学生对小尺子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过程设计:
-教师出示谜语,让学生猜测谜底,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身上带着小尺子就不怕呢?小尺子有什么作用?
3.数据处理与分析:指导学生如何整理和解读测量数据,培养数据分析能力。
-设想一:引导学生用图表记录测量结果,通过比较、分析,发现身体部位长度之间的关系。
-设想二: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测量心得,互相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情感态度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使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结合课本内容,讲解长度单位换算,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厘米和毫米的转换方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相互交流测量方法和心得,提高合作能力。
过程设计: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
-小组内讨论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分享测量心得。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小组讨论,给予必要的提示和建议,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通过讨论,学生初步认识到小尺子的测量功能,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讲解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示范使用小尺子进行测量,引导学生掌握测量和结构,让学生了解厘米和毫米的关系。
-示例测量物体,如课本的长度,并演示如何正确读取测量数据。
-引导学生关注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保持尺子平稳、对齐等。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我们身体上的尺教案
我们身体上的尺教案教案标题:我们身体上的尺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人体各部位的基本位置和功能。
2. 学生能够使用适当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描述身体上的尺。
3.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对身体尺度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身体各部位的基本位置和功能。
2. 身体尺度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 图片或模型,展示人体各个部位的名称和位置。
2. 卡片或图片,展示不同尺度的物体,如手指、手掌、脚等。
3. 活动材料,如绳子、尺子等。
教学过程:引入:1.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身体,提问并讨论身体上的各个部位以及它们的功能。
2. 展示图片或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并描述人体各部位的基本位置和功能。
探究活动:1. 分发卡片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不同尺度的物体,如手指、手掌、脚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哪些身体部位可以用来测量不同尺度的物体。
3.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使用绳子或尺子来测量不同尺度的物体,并记录测量结果。
4. 学生通过小组分享,讨论不同尺度的物体可以使用哪些身体部位来测量,并总结归纳。
拓展活动:1. 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物体,使用自己的身体部位来测量它的尺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2. 学生互相交流并比较测量结果,讨论使用不同身体部位测量的差异。
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身体部位的尺度会有差异,如手指和手掌的尺度差异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总结:1. 回顾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发现和讨论,总结不同身体部位的尺度差异。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使用不同尺度的身体部位进行测量。
3.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使用合适的身体部位来测量不同尺度的物体。
评估:1. 观察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的记录和总结,评估他们对身体尺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身体上的尺度差异,并记录下来。
2. 引导学生进行更复杂的测量活动,如使用身体部位测量房间的尺寸或其他物体的体积等。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_《我们身上的“小尺子”》_数学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下册100、101页实践活动内容。
【教材简析】本实践活动是在第二册认识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开展的。
旨在让学生通过合作测量,记录和了解人身体的有关数据,并利用人体的部位简单估算测量物体的长度,感受人体上的数学,形成初步的研究与探究意识。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把课堂上学过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自主探究空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现、主动反思,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提升数学素养。
【教学目标】1.学生在认识米和厘米的基础上,测量身体部分的长度,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感受人体上的数学,经历用身体对物体长度测量、估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2. 学生初步经历提出问题、制定方案、实施方案、汇报反思的实践探究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 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快乐,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应用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难点】学生初步经历提出问题、制定方案、实施方案、汇报反思的实践探究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找一找——明确主题(2分)谈话:同学们,测量物体的长度我们使用什么工具?预设:尺子谈话:可如果我的身边没有尺子,你有办法测量或者估计出物体的长度吗?预设:可以一拃一拃的量、可以用两臂去量、可以用身高去比……小结:了不起,想出这么多的办法,我们身上有许多比较固定的长度,这些较为固定的长度也可以看做一把把的“小尺子”,帮助我们测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板课:我们身上的“小尺子”)【设计意图:由一年级的旧知识引出,让孩子用迁移的方法找出新的身体“小尺子”,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让孩子们充分交流,使思维产生碰撞,迸发出火花,认识身体上的“小尺子”,从而明确主题。
】二、量一量——汇报方案,开展探究1.汇报方案(5分)谈话:课前给大家布置了任务,要求每个同学讨论测量身体中某些部位的长度,谁想跟大家说说,你都测量了哪里?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板书本节课要测量的内容,指导测量方法。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我们身上的小尺子青岛版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教学内容:教材100—101页教学提示:让学生课前测量身上不同部位的长度,加深谜语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在活动中巩固用各种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经历合作测量身体上一些不部位长度的活动过程,加深对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在活动中巩固用各种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应用身上的小尺子进行测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身上的小尺子进行测量。
难点:运用身上的小尺子进行测量,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尺子学生准备:尺子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活动一:谈话导入,引出问题师:当你需要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的时候,你的身边没有现成的测量工具,你准备怎么办呢?你知不知道在你的身上也藏有许多这样的工具呢?它们虽然没有尺子测量得准确,但是在很多时候也能帮我们的忙呢!生:我知道,我们前天学习的时候知道了,我的小手指的宽大约是1cm,要是没有尺子,我可以用我的小手指来量。
生:我还知道,我的两手平伸,稍微向里面一点,就是一米。
师:你身上还有别的尺子吗?刚才那个同学用小指的宽度来测量,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其实,你自己的身高也是一个很好的尺子呀!下面,我们就来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的尺子好吗?师:现在我来布置任务,请你量出自己的身高、脚长、拳头一周的长度、一拃长和双手平伸时两指尖的距离,可以自己量,也可以找同学合作。
(二)探究新知活动二:分组测量,做好记录。
学生按照表格要求分组活动。
单位:厘米1号同学2号同学3号同学4号同学拳头一周的长度脚长一庹长(两臂伸开)一拃长身高学生在测量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及方法,如:在测量伸开手臂的长度时,被测量的学生的双臂要伸直,十指要伸开;测量身高时,头不能抬太高,也不能太低;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拉直等。
我们身上的尺教案
我们身上的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身体上的尺,即手指、脚趾、步幅等自然测量工具。
2. 培养学生运用身体尺进行测量和估测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测量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手指和脚趾的测量2. 步幅的测量3. 身高的测量4. 体重的测量5. 其他身体尺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身体尺的使用方法和测量技巧。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身体尺进行实际测量和估测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身体尺的定义、用途和测量方法。
2. 演示法:展示身体尺的使用示范。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操作测量。
4. 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和分享测量心得。
五、教学准备1. 教具:身体尺、测量工具(如尺子、体重秤等)。
2. 材料:学生分组活动的器材。
3. 场地:宽敞的教室或户外场地。
一、手指和脚趾的测量1. 讲解手指和脚趾的测量方法及应用。
2. 学生分组进行手指和脚趾的测量,记录数据。
3. 分析数据,引导学生发现手指和脚趾长度与身高、体型等方面的关系。
二、步幅的测量1. 讲解步幅的测量方法及应用。
2. 学生分组进行步幅的测量,记录数据。
3. 分析数据,引导学生发现步幅与身高、体型等方面的关系。
三、身高的测量1. 讲解身高的测量方法及应用。
2. 学生分组进行身高的测量,记录数据。
3. 分析数据,引导学生发现身高与年龄、性别等方面的关系。
四、体重的测量1. 讲解体重的测量方法及应用。
2. 学生分组进行体重的测量,记录数据。
3. 分析数据,引导学生发现体重与年龄、身高等方面的关系。
五、其他身体尺的应用1. 介绍其他身体尺,如手臂、腿部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其他身体尺的测量,记录数据。
3. 分析数据,引导学生发现身体尺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六、身体尺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1. 讲解身体尺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房间长度、宽度、高度的测量。
2. 学生分组,利用身体尺进行实际测量,如测量教室的长宽高。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综合实践我们身上的小尺子|青岛版(五四学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综合实践我们身上的小尺子|青岛版(五四学制)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综合实践我们身上的小尺子|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具体是第六章“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本章节的主要内容有:认识身体上的长度单位,如手指、脚丫等;学会用身体上的小尺子测量物体长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认识并使用身体上的小尺子进行测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熟练使用身体上的小尺子进行测量。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认识身体上的长度单位,并能够用它们进行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学PPT、实物模型、测量工具。
学具:学生自带的手指、脚丫等身体部位,测量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自己的手指和脚丫,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2. 教授:讲解手指、脚丫等身体部位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并能够使用它们进行测量。
3. 实践:让学生分组,使用手指、脚丫等身体部位作为测量工具,测量教室内的物体长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我们身上的小尺子手指脚丫测量方法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手指和脚丫测量自己的身高,并记录下来。
答案:学生身高(以厘米为单位)。
2. 请学生用手指和脚丫测量教室内的课桌长度,并记录下来。
答案:课桌长度(以厘米为单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使用身体上的小尺子进行测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但在实践环节,部分学生对测量工具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除了手指和脚丫,我们身上还有哪些部位可以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如何测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究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关于让学生理解并熟练使用身体上的小尺子进行测量这一难点,我认为关键在于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身体部位可以作为长度单位的现实意义。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教案)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尺子的作用和种类;
2.能够运用尺子进行准确测量;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4.提高学生的数字意识和计数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运用尺子进行准确测量的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尺子的单位是长度并能够正确估测长度。
教学准备
1.尺子、各种物品(如文具、食品、玩具等);
2.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1.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预习本节课所要学的知识;
2.引导学生了解尺子的作用和种类。
学习(25分钟)
1.展示不同种类的尺子,让学生猜测尺子的用途,并让学生自己拿起尺子测量物品;
2.教师提供一些小任务,要求学生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如:测量教室门的高度,测量同桌的书的长度等;
3.强调尺子的单位是长度,讲解长度的概念和单位,并让学生根据尺子的刻度认识长度单位;
4.通过测量不同物品,让学生感受长度的差异。
温故知新(10分钟)
1.教师出题,让学生回答长度的计量单位并能够正确转换;
2.复习上一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尺子的认识。
巩固(10分钟)
1.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提出问题,然后进行交流、讨论;
2.让学生自行选择材料进行测量,然后交换数据,比较谁的数据更准确。
课堂小结(5分钟)
1.强调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2.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3.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1.练习测量小任务;
2.家庭环境中找出并测量不同长度的物品,并记录下来;
3.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参考资料
无。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教案)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教案)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了解身边常见的小尺子的单位,并能正确使用小尺子进行简单的测量;2.通过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思维方式,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个性化教学,发现潜在的优秀生,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熟练使用小尺子进行简单的测量,并理解小尺子的单位。
•难点:将测量结果转化为数字,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教学内容1.引入新知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例如:“当我们做作业的时候经常用到小尺子,你们知道小尺子有什么样的单位吗?我们如何使用小尺子进行测量呢?”•演示使用小尺子的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
例如:用小尺子测量小球的直径和环保袋的长度,并让学生观察小尺子的单位及读数方式。
2.体验实践•让学生自带小尺子,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测量不同的物品,并记录下数据。
•让学生在小组内比较测量数据,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和整理,让学生初步认识数据的意义和价值。
3.梳理知识•通过比较不同物品的读数,梳理出小尺子的基本单位和倍数。
•讲解小尺子常见的单位换算,让学生了解多种不同小尺子之间的单位换算方法。
4.拓展思维•提供多种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引导学生逐渐增加难度,以拓展学生的思维。
•帮助学生理解小尺子的作用,并且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四、教学方法•情境引入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和教师讲解的方式,让学生清晰地理解小尺子的使用方法。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和总结测量数据。
•练习法:通过大量的实践和练习,巩固知识点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拓展法:通过多种难度的练习,帮助学生拓展思维,进行知识的综合运用。
五、教学评估•通过课后的练习题确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并通过分组进行测验和考试,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巩固。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8.3 综合与实践(我们身上的“小尺子”)-青岛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8.3 综合与实践(我们身上的“小尺子”)-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身边的日常计量工具,掌握测量体积、长度的方法。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综合素质。
3.发现身边的数学,提高观察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测量长度、体积的方法,认识日常生活中的计量工具。
2.教学难点: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并解决。
如何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身边的“小尺子”,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设计1. 教学内容计量工具、长度、体积的测量。
2. 教学活动设计活动1:认识日常计量工具(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并找到身边的计量工具。
2.利用图片或实物,与学生一起认识常用计量工具。
3.学生通过观察、询问、发现,进一步了解计量工具的用途和特点。
活动2:认识长度及其测量方法(20分钟)1.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拿到一条尺子,并进行长度的测量练习。
2.学生使用刻度尺以及其他测量工具,实际进行长度的测量,学习测量方法。
3.老师提供一些简单实际问题,让学生将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活动3:认识体积及其测量方法(20分钟)1.学生观察一些简单物体,比如一本书、一个盒子,并观察学习物体的体积。
2.学生掌握测量体积的方法,并将所学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学生分组进行“量体验瓶”活动,比赛哪个小组更准确填写瓶体积。
活动4:实际运用(20分钟)1.学生在课堂上结合实际问题,应用所学测量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组成小组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教师提供“购买材料”的问题,要求学生将所学测量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让学生体验计量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3.教学后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身边计量工具与日常生活测量的方法,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观察能力和应用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组织各种课堂活动,让学生可以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充分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好地提高。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我们身上的“小尺子”-青岛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我们身上的“小尺子”青岛版教案:我们身上的“小尺子”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36页的内容,这部分主要是让我们认识身体上的长度单位,把身体的某个部分长度作为“小尺子”,测量一些日常物品的长度。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自己身体上的长度单位,并能够用它们来测量物体长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身体上的长度单位,学会用它们测量物体长度。
难点:理解并掌握身体长度单位与实际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绳子、尺子、书本、铅笔。
学具:学生自带的铅笔、尺子、书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尺子和书本,量一量书本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2. 讲解长度单位:介绍身体上的长度单位,例如手指、脚趾等,让学生明白这些都是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3. 示范测量:用绳子和尺子测量教室里的桌子、椅子等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4. 学生实践: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品,用身体上的“小尺子”测量其长度,并记录下来。
5. 分享与交流:邀请几组学生分享他们的测量结果,并讨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答案。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我们身上的“小尺子”手指脚趾七、作业设计1. 请用你身上的“小尺子”测量家里某个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答案:略2. 思考一下,除了手指和脚趾,我们身上还有哪些部位可以作为“小尺子”呢?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实践测量,他们能够理解并掌握身体上的长度单位,并能够用它们来测量物体长度。
但在实践中,有些学生对于身体长度单位与实际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一下,除了用身体上的“小尺子”测量长度,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测量长度呢?例如,用步长来测量教室的长度。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尺子和书本,量一量书本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我们身体上的“尺”》教案
《我们身体上的“尺”》教案主备人: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巩固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逐步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
3、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测量身体各部分的长度,了解它们之间的奇妙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对多组数据的整理分析,感受人体的数学。
教学过程:一、认识各种各样的尺。
1、请学生介绍一下课前准备的尺。
2、着重介绍学生尺、米尺和卷尺。
二、认识自己身上的尺。
1、提问:如果要量一量一拃多长,你觉得用什么尺量?一步呢?一庹呢?2、学生分组合作测量,再汇报测量结果。
3、介绍:根据所测量的一拃、一庹、一步、一脚的长度,我们可以利用它们来老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三、用学生尺量。
1、用学生尺量一量一张长方形纸。
(1)学生量一量,并填在书上。
在量时先找到什么?(0刻度)(2)反馈测量的数据(3)组织讨论:通过测量你发现了什么?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2、这张长方形纸任意折一次,再打开,用学生尺量一量折痕大约有多少厘米?学生量好,汇报各自测量的结果。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怎样折?折痕最长?大约多少厘米?你用什么尺量的?3、想一想,这么一张长方形纸,如果用米尺或卷尺来量方便吗?为什么?说明:根据所要测量的物体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四、想办法量。
1、学校的篮球场很大,如果要测量出它的长,你觉得用哪种尺量比较好?为什么?2、如果给你一根3米长的绳子,你会用绳子量篮球场的长度吗?小组讨论:具体的方案。
按方案到球场去测量。
想一想如何能在球架下面量出球架的高?运用所学的知识,认识的测量工具,还可以量出球场上哪些线段的长度?五、全课总结。
课后反思:[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教案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何利用身上的“小尺子”进行测量。
前置基础:我们身上的”小尺子”在学生认识了“厘米”和“米”,并会简单的测量的基础上开展的,学生已经通过实际操作形成了1厘米和1米的长度表象,完成了对线段,厘米和米的认识。
同时还有找找“周围的数”、“趣味拼摆”等实践活动中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
后继地位:本次活动既复习巩固测量方法,又通过对自己身体各部分长度的测量,为后面学习“毫米”“分米”和“千米”做铺垫。
学生分析:这部分内容是结合厘米和米的认识安排的一次综合与实践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尺”有着广泛的作用,帮助学生感受“身体尺”的实际应用价值,初步积累测量和估计的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1.经历合作测量身体上一些部位长度的活动过程,加深对“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在活动中巩固用各种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
2.通过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用身上的“小尺子”进行测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了解“身体尺”,用“身体尺”测量长度教学难点:学会用“身体尺”测量长度。
教师自我分析:我们这一团队有两人在四十五岁左右,实践经验比较丰富,微机学到了高级,能自己制作课件并能灵活的运用多媒体进行授课。
其中一人二十多岁,驾驭课堂的能力比较强,能熟练的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
教学环境分析:在本学期的数学问题研究活动中,我们区以数学“综合与实践”知识领域为主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因此,我们选择了《我们身上的“小尺子”》这一课题。
教学策略方法:1.通过谈话导入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提出新问题,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产生活动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教学内容:教材100—101页教学提示:让学生课前测量身上不同部位的长度,加深谜语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在活动中巩固用各种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经历合作测量身体上一些不部位长度的活动过程,加深对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在活动中巩固用各种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应用身上的小尺子进行测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身上的小尺子进行测量。
难点:运用身上的小尺子进行测量,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尺子学生准备:尺子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活动一:谈话导入,引出问题师:当你需要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的时候,你的身边没有现成的测量工具,你准备怎么办呢?你知不知道在你的身上也藏有许多这样的工具呢?它们虽然没有尺子测量得准确,但是在很多时候也能帮我们的忙呢!生:我知道,我们前天学习的时候知道了,我的小手指的宽大约是1cm,要是没有尺子,我可以用我的小手指来量。
生:我还知道,我的两手平伸,稍微向里面一点,就是一米。
师:你身上还有别的尺子吗?刚才那个同学用小指的宽度来测量,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其实,你自己的身高也是一个很好的尺子呀!下面,我们就来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的尺子好吗?师:现在我来布置任务,请你量出自己的身高、脚长、拳头一周的长度、一拃长和双手平伸时两指尖的距离,可以自己量,也可以找同学合作。
(二)探究新知活动二:分组测量,做好记录。
学生按照表格要求分组活动。
单位:厘米1号同学2号同学3号同学4号同学拳头一周的长度脚长一庹长(两臂伸开)一拃长身高学生在测量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及方法,如:在测量伸开手臂的长度时,被测量的学生的双臂要伸直,十指要伸开;测量身高时,头不能抬太高,也不能太低;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拉直等。
(三)巩固新知:活动三:用拃、庹等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学生分组活动测量教室内物体的长度。
并汇报交流。
如:黑板的长度、课桌的长度、同学的身高等。
学生交流:1、黑板的长度是4米80厘米,我量了4庹,一庹是1米20厘米,4庹就是4米80厘米,大约5米。
2:我估计××同学的身高是1m30cm,因为我刚才量的我的身高是1m20cm,他比我高一些,我觉得他应该是1m30cm。
3:我估计××同学的身高是1m28cm,因为我刚才量我自己的身高就是这个,我觉得我们两个一样高。
......4:我估计××同学的腰围是50cm,因为我刚才量了我双手平伸时两指尖的距离和我的身高差不多,是1m20cm,现在,我一只胳膊就能将他的腰围住,说明他的腰围跟我的胳膊的长短差不多,我看最多也就50cm吧。
等等5、我估计一下我们的教室长度大约是10米。
我先测量出我的一步大约是50厘米,从这一头到那一头我走了20步。
等等活动四:活动小结,学生谈感受。
师:通过这些活动,使你想到了什么?你会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正确的估计吗?生:老师,我发现我的估计能力越来越高了,我估计的结果也越来越准确了,我看,要想估计准确就需要多练习。
生:我觉得记住几个标准很重要,比如我记住我的身高,我在估计的时候就和自己的身高相比,估计得就比较准确了。
师小结:你们说得真是太好了,知识和能力就是这样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练习积累起来的。
希望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多做练习,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四)达标反馈(1)选一选。
拃步①教室的长度用()估测比较合适。
②课桌的长用()估测比较合适。
③文具盒的长用()估测比较合适。
(2)填一填床长约2( ) 跳绳长约200()楼房高15()(3)帮小明改日记。
今天,我在参加200厘米的赛跑中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老师奖给我一本长20米,宽16厘米的硬皮本。
我高兴地向前一下蹦了100米,不料撞到一棵高5厘米的树上。
(五)课堂小结;谈一谈你的收获。
认识厘米教学片段一、创设情境,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就满足你们的心愿!请看大屏幕。
(播放动画:从前,有个叫阿福的人,他想做一件新上衣,于是,来到一家裁缝店。
师傅说:“欢迎,欢迎,我来给你量一量,徒弟,你来记!一拃、两拃、三拃,身长三拃;袖长……”量完之后,师傅有事要出门,就让徒弟来做。
徒弟边做边量:身长三拃,一拃、两拃、三拃……过了两天,阿福高高兴兴地来取新上衣,穿上一看:“啊!这衣服太小了!”师傅连忙走过来,量了量阿福的新上衣,然后对徒弟说:“告诉你身长三拃,怎么做成了两拃?!”徒弟怎么也想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呢?)师:是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把你想的说给同桌听。
生1:徒弟没有认真做。
生2:徒弟没有用尺子量。
生3: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我们看书上的同学是怎么说的。
出示女孩说的话:他俩的拃不一样长。
(生齐读)师:看来她和我们的想法是一致的。
再看小男孩是怎么说的。
一起读男孩的话(用同一个人的拃量就好了)师:读后你知道了什么?生:用师傅的拃量师傅做,用徒弟的拃量徒弟做,就好了。
师:是呀,这样做阿福就能穿上合适的新衣服了。
[反思:本环节利用孩子们喜欢的动画导入,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发现问题,产生认知冲突。
紧接着引导他们在对故事的思考,并从中体会到统一计量单位的必要性。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1、认识尺子(1)初步感知师:小博士又告诉我们什么呢?请看:(出示小博士的图案和文字:测量物体的长度通常用尺子。
)师:一起读!通过读,你知道了什么?生:测量物体的长度通常用尺子。
师:这儿就有一幅放大的尺子图,(出示尺子图)师:认真观察:尺子上都有什么?(小组内说一说)。
(2)小组汇报交流,梳理总结。
生1:有数。
师:有哪些数?一起读。
生一起读:0、1、2、3、4、5、6、7、8、……生2:有许多长、短不一样的线。
师:对!这些长、短不一样的小竖线,都是刻度线。
这条刻度线下面写着0,它表示0刻度。
师:你认为0刻度在尺子表示什么?生3:表示0厘米生4:表示从0开始量师:对!0在尺子上表示起点。
(板书:0刻度-----起点)生5:尺子上还有两个英文字母CM.。
师:请继续看大屏幕。
师:一起读。
师:通过读你知道了什么?生6: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
师:说的真完整!师:对,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
板书:厘米CM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厘米的认识。
(板书课题)[反思:认识尺子这一环节,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的观察和阅读完成,少了一些老师教的痕迹,多了一些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除了cm两个字母学生不认识,其余内容一气呵成。
]2、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1)认识1厘米。
师:那1厘米有多长呢?(板书:1厘米)(出示下图)师:从哪到哪是1厘米呢?谁能指给大家看?(找两生到前面去指。
)生1:从0到1是1厘米。
生2:从5到6是1厘米。
师:下面请你从学具盒里拿出一把尺子,边指边说从几到几也是1厘米?生3:从2到3是1厘米。
生4:从10到11是1厘米。
生5:从7到8是1厘米。
师:把你找到的一起说给老师听!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
(2)体验1厘米的长度,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A、从小棒中找1厘米。
师:请你从学具盒里找到长度是1厘米的小棒,举起来让大家看。
师:这根小棒的长度是几厘米?(一起说)生:1厘米。
师:看来大家都找对了,那就伸出一个胜利的手势,向自己表示祝贺吧!(生欢呼)B、用自己的方法表示1厘米。
师:你能用手势表示出1厘米有多长吗?试一试!举起来让老师看。
请放下!师:同学们真能干!表示得都很接近!C、找生活中的1厘米。
师:小电脑又给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呢?齐读。
师:小电脑要让我们干什么?生:让我们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师:真是会审题的孩子!我们先看小明有什么发现?一起读。
师:小明发现了什么?生:他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师:认真观察这幅图,(出示小明在尺子上比的图)小明是怎样知道他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的?生:他是在尺子上比的。
师:谁还有补充吗?生:他食指的宽度在0和1之间。
师:真是会观察的孩子!把掌声送给他!师:你食指的宽度大约是几厘米呢?请在尺子上比比看!生齐说:1厘米。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同桌先互相说一说。
生1:钉子长1厘米。
师: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反思:学生说的不一定是图钉,当时应该反问一句:“你说的钉子有多长?能用手势比给大家看吗?”给发言学生一个补充完善的机会。
)生2:我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生3:小蚂蚁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还有许多小手高举着)师:把你找到的一起大声说给老师听!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会听课,而且还善于观察!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长度都大约是1厘米。
请看:(出示图片,老师解说:透明胶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计算器上按键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橡皮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大门牙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反思: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这一重点环节,我安排了六次活动:找大屏幕尺子上的1厘米、找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找出长度是1厘米的小棒、用手势比出1厘米、找生活中的1厘米、欣赏生活中的1厘米。
通过找一找、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使学生经历了“充分感知-丰富表象-领悟内涵”的过程,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了1厘米的长度观念,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突出了活动的重点。
从活动的效果来看,学生1厘米概念的建立是比较准确的。
]3、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厘米,从哪到哪是2厘米呢?(自己在尺子上找一找吧。
)生1:从0到2是2厘米生2:从5到7是2厘米生3:从8到10是1厘米。
师:同学们找的非常好!除了找出1厘米和2厘米,在尺子上你还能找到几厘米呢?(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吧。
)生:我找到了4厘米,从0到4是4厘米。
生:我找了5厘米,从0到5是5厘米。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尺子,老师带来了关于尺子的小资料,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播放配音小资料:古时候,我国是用市尺作为长度单位,英国用英尺作为长度单位。
长度单位不一样,买卖物品时就出现不同的意见,造成了交易的不方便。
为了便于交流,世界上规定了统一的长度单位,并且做成了米尺。
因此,世界各国统一用米尺来量物体的长度。
同学们,我们用的直尺就是米尺的一部分。
)师:同学们,我们用的直尺是什么尺子的一部分?生:米尺。
[反思:通过认识几厘米,使学生对厘米这一常见的长度单位有了更进一步认识。
“米尺的由来”这一小资料的引入,使学生再次认识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学生对这一内容很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