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对古代小说的影响
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道教是植根于中国本土,发源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宗教。
它诞生之后,就对中国文化直接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封建社会的后期,中国文化随处可以见到道教影响的印迹。
在文学方面,道教的影响极为广泛。
许多收入《道藏》的神仙传记,如汉代刘向的《列仙传》、晋代葛洪的《神仙传》等,都是文笔优美的散文,是具有独特风格和价值的文学作品。
道教还深刻地影响到民间文学和文人的创作。
我国著名的几部古典小说,《西游记》的人物有以如来佛和玉皇大帝为首的佛、道两个系统;《水浒传》里有《张天师祈禳瘟疫》、《宋公明遇九天玄女》、《公孙胜斗法破高廉》等章回;《三国演义》有诸葛亮预断凶吉、呼风唤雨等情节;《红楼梦》有形影相随的一僧一道,无不反映出道教的影响。
道教还对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家艺术想象力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李白诗作中那种瞬息万变的丰富想象力,就同他对伸仙世界的向往有着明显的关系。
在艺术方面,广泛吸收各地民间音乐乃至西域音乐而发展起来的道教音乐,不仅涌现了像阿炳(《二泉映月》的作者)这样的著名音乐家,而且还保存了《玉音法事》、《大明御制玄教乐章》等许多乐谱,这些都是中国民族音乐的宝贵遗产。
在科学技术方面,许多炼丹家往往兼攻化学、药物学和医学,如晋代葛洪不仅著有《抱朴子内篇》,记载了他对炼丹过程中所观察到的化学变化的认识,还撰有《金匮药方》、《肘后备急方》、《神仙服食药方》等多种医药书籍。
孙思邈对医药的研究更为精深,被后人尊为“药王”。
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就是道教方士在炼制丹药中发明的。
不少道士还精通天文历算,据说祖冲之就可能是道家信徒。
道教讲究养生之道,保存并发展了气功,也对中国的人体科学作出了贡献。
此外,一些道士还发展了中国的拳术,如北宋张三丰就是武当内家拳的创造者。
道教与唐豪侠小说关系初探
心。”[2]道教创造神仙系统的思维方法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 女性成为“阴”的象征。可以说,老子思想为提升女性意
了一定的借鉴意义,给文学家进行创造想象以充分的启示, 识,提高女性地位起了理论上的先导作用。同样,在道教
这在唐豪侠小说中也有所体现。鲁迅曾评价说唐人“有意为 的理论中,女性亦是一个具有独立地位,享有独立人格意
小说”,“有意为小说”即“作意好奇”,在豪侠小说创作 志的重要角色。道教思想从阴阳和合的理论出发,以尊阳
中,作者往往通过大量的想象和虚构,对现实中的人物进行 而崇阴为基点,形成了“重阴阳,等男女”的鲜明特色。
典型化和想象的处理,刻画了许多富有传奇色彩的侠客。以 到了唐代,“道教地位的提高,道教文化的发达,无疑使
形象,也都不同程度地被进行过神仙化处理。
承嗣枕房取回其供神金盒,由于红线的这一次侠义行动,
唐豪侠小说中想象这一艺术手法还体现在对武技的 巧妙地制服了田承嗣的狂妄气焰,迫使他收敛其扩张的野
描写上。在唐之前的侠义小说中很少对武技进行描写,只 心,也使人民免受战乱的灾祸。这些女侠有胆有识,有情
是一笔带过,而唐豪侠小说开始在武技的渲染中塑造侠客 有义,堪与男性侠者相比。当时中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唐朝是我国古代任侠风气兴盛的时代,也是侠文学创作 寸,遂白日刺人于都市”;《兰陵老人》中的兰陵老人
的黄金时代。作为侠文学形式之一,也是唐传奇主要题材类 “拥短剑匕口,舞于中庭”;《义侠》中义侠持剑出门如
型之一的唐豪侠小说,为唐代文学增添了新的文学内涵和文 飞。……这些武技尤其是剑术的描写迥异于现实中的剑术
唐豪侠小说中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第一次将女性
这种社会思潮和风尚也渗透到唐豪侠小说创作之中。
作为作品的主人公。《太平广记》豪侠类小说24篇,其中
浅谈道教对唐朝文学——“唐传奇”的影响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浅谈道教对唐朝文学——“唐传奇”的影响任博麟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摘 要:唐传奇是在唐代形成的一种文言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里程碑,是与唐诗并立的文学高峰。
道教在唐代也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代,对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唐传奇的影响也是较为深远。
本文旨在探索道教的对“唐传奇”影响的因素,从而分析道教对唐传奇的影响。
关键词:唐传奇;道士[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9-064-01在唐朝,出于要抬高李氏皇室的社会地位的考虑,李唐王朝尊道教的始祖老子李耳为其始祖。
唐朝的皇帝便自称“朕之本系,起自柱下。
”所以,本就应该是“敦本之俗,畅于九有;尊祖之风,贻诸万叶”。
道教在唐代发展到了极致,“上有所好,下必甚之”,皇帝除外,统治阶级中的王公大臣、妃嫔公主、达官贵人都是热爱炼丹合药,盼望着可以羽化登仙的。
甚至,唐代公主出家为道士的也是屡见不鲜,睿宗的两个女儿出家为女冠,授金仙、玉真的封号,并建立了金仙、玉真二观。
甚至是杨贵妃也曾经被度为太真宫女道士。
因此,道教便成为了唐代的“国教”,最后还纳入了科举。
宗教,无论是粗具形态的原始宗教亦或是系统精密的成熟宗教,都对艺术如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等都会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中,无处不存在着宗教的影子。
唐代是道教发展的黄金时代,受到一整个朝代的崇信,因此道教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整个社会生活和文化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文人和道士交流的频繁以及谈玄之风的盛行,使得文人作品中出现了对神仙自适逍遥的羡慕,对长生不死的渴望,对羽化成仙的追求。
作为创作主体的文人,他们创作出的文艺始终或多或少会沾染上道教的色彩,因此研究唐文学,唐传奇就不可能不去考虑道教的因素。
一旦文学受到了道教的影响,便往往会出现道教的思维、情感、意象不断渗入文学领域的现象。
《西游记》中的道教元素
《西游记》中的道教元素《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以道教元素为基础,贯穿全书。
在它的世界中,神仙与妖魔、佛教与道教并存,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西游记》中的道教元素。
首先,道教在小说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道教修炼、道教神仙和道教思想。
在《西游记》中,道教修炼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这三位大弟子都是道教的信徒,他们通过修炼,获取了超凡脱俗的力量,成为了孙大圣、猪悟能和沙悟净。
这些力量包括石猴的身法、猪八戒的力气和沙僧的法力,都是道教修炼的成果。
另外,小说中还出现了许多道教神仙,如太上老君、通天教主和南极仙翁等,他们都具有超凡脱俗的力量,可以助人斩妖除魔。
这些道教神仙的形象丰富多彩,为小说增添了神秘感和趣味性。
此外,《西游记》中的道教思想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追求长生不老、超脱生死、领悟道法自然等都是小说的主题之一。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是一个集合了佛道二教精华的形象。
他修炼了数百年,终于获得了如来佛的指点,领悟了真经灭魔,从而能够拯救苍生、战胜妖魔。
而猪八戒是一个极具道家特点的形象,他本是天庭大将,但因为贪吃财色而被贬下凡间。
经过多年修炼,他最终成为了佛教的护法神——八戒,能够保佑人们平安、克服困难。
沙僧则是一个融合了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形象,他是个有着妖魔本性的天兵,通过修炼,最终成为了真实的法力高强的沙悟净。
这三位大弟子分别代表了佛、道、儒三家思想,共同为取经路上的师徒保驾护航。
另一方面,小说中还描绘了许多典型的道教仙山洞府和神仙道体。
比如如来召见孙悟空时,就设置了如来东海、如来菩提木、如来花果山等多处场景,这些都是典型的道教仙山洞府形象。
这些场景既象征着修炼者通过苦行练功、领悟道法自然,最终获得超凡脱俗的力量,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而神仙道体方面,则是展现了道教神仙的超凡能力和神通广大。
比如弼马温、袁守诚、赤松子等道教元素的神仙,在小说中都有着各自的神通和法术,可以施展神奇的能力,治病救人,铲除妖魔。
论西游记中的道教思想与影响
论西游记中的道教思想与影响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创作的文学巨著。
该小说通过描绘孙悟空等主要角色的冒险旅程,融入了丰富的道教思想,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西游记中的道教思想进行论述,并分析其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一、西游记中的道教思想西游记中弥漫着浓厚的道教思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修炼与成道:整个小说中,主要角色都在修炼的道路上奋力前行,他们通过各种修炼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修为。
孙悟空通过修炼九九八十一难,最终成为了“齐天大圣”;唐僧则通过坚持佛法和修炼道法,达到了成佛的目标。
这种修炼的过程体现了道家追求超越尘世的理念。
2.道家观念的体现:小说中的角色多次提到“道”,并表达了对道的向往和追求。
例如,孙悟空宣称“我本是个石猴,向四大滚滚草原,直追滚滚今古真英雄”,他的这番话直接体现了道家“随遇而安”的思想。
另外,小说中描写了不少道家修炼之法,如唐僧师徒乘坐云梯上天宫、取经之路中遇到八八六十四法等都体现了道家的奇幻与超越。
3.追求长生与无敌:西游记中的角色都希望获得长生不老和无敌于天下的力量。
这一追求基于道教的长生不老观念,体现了道家对永恒存在和超凡能力的渴望。
例如,孙悟空渴望学习长生之术,而唐僧则期待修成正果,超脱生死轮回。
二、西游记中道教思想的影响西游记中丰富的道教思想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对文学艺术的影响:西游记作为一部中国古代文学经典,表达了道家哲学思想和文化观念。
这些道家思想通过文学形式的表达,为后世作家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创作灵感,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繁荣发展。
2.对人生价值观的影响:西游记中的主要角色通过修炼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呈现了一种追求真理和自我完善的人生价值观。
这对于古代中国社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激发了人们对于个人修养和境界提升的追求。
3.对道教信仰的影响:西游记中广泛描绘了神仙、仙山和仙界的图景,并结合了道家修行之法。
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道教神秘主义文字观以及在此文字观影响下进行的写经活动,对文人的书法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从书法史的角度来看,书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成为独立艺术,道教的影响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代著名历史学者陈寅恪先生早就意识到道教对魏晋南北朝书法的影响。据陈先生考证,南朝的王、郗,北朝的崔、卢等以书法闻名的大家族都是奉道世家。王羲之写经换鹅的故事大家都熟知。
道教对古代科学技术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我们知道,道教重视人的生命,追求长生久视,故特别关注生命的养护和疾病的防治。俗话说:十道九医。许多高道都是医学名家。历代道士在继承中国传统医学的同时,结合自己的实践,在医药学方面卓有成就,并形成了颇具特色的"道医"形象和道教医学流派。著名的道医有东晋的葛洪、梁代的陶弘景和唐代和孙思邈等。尤其是孙思邈,在民间有着崇高的地位,被尊称为"药王"。
词起于唐,而盛于宋。词有词牌。不少词牌都与道教有关,如《临江仙》、《女冠子》、《望仙门》、《献仙音》、《潇湘神》等等,莫不与道教神仙故事有牵连。宋代不少填词大家如柳永、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等,都有以道教为题材的词作。
元曲中反映道教的内容更多些。当时还有专门描述神仙度人和得道飞升故事的"神仙道化剧"。这方面的杰出作家是马致远。在他现存的七种杂剧中,神仙道化剧就有四种,分别是《马丹阳三度任风子》、《西华山陈抟高卧》、《开坛阐教黄粱梦》和《半夜雷轰荐福碑》。
道教与国画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历代绘画名家,根据道教题材,创作了许多名画。如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曾绘有《列仙图》、《洛神赋》等。唐代著名画家如阎立本曾绘有《元始像》、《行化太上像》、《北帝像》等近20幅道画。吴道子则绘有《天尊像》、《列圣朝天图》等。宋真宗崇道,为营造玉清昭兴宫,征天下画家三千余人,以著名画家武宗元为首,作壁画饰于宫观中。现存武宗元的传世之作《朝元仙杖图》,即为壁画之底本。历代善画的道士亦比比皆是,如唐代的张素卿、元代的黄公望、张雨、倪瓒等,均为中国绘画史上的大家。举世闻名的山西芮城永乐宫壁画,场面浩大,人物众多,生动逼真,堪称中国美术史上的杰作。最近发现,陕西白云山白云观有壁画1000多幅。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道教元素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道教元素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其中充满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
道教作为中国独有的宗教之一,不仅渗透在思想、哲学和艺术中,也深深地融入了古代文学中。
本文将以道教元素为主题,探索中国古代文学中如何体现了道教的思想和理念。
首先,道教中的“道”是一个核心概念,是古代文学中常见的主题之一。
《道德经》中有云:“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这句话表明了道是无法被言说和理解的,只有通过个人体悟和内心体验才能够真正理解。
而在《红楼梦》这部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中,也出现了类似的思想。
作者曹雪芹通过描述贾宝玉和黛玉等人物对人生的思考和领悟,借用道教的“道”来诠释人生之谜。
这种对道的追求与道教的观念相契合。
因此,在古代文学中,道教的“道”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它开启了人们对于生命和宇宙的反思。
其次,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主题是超脱尘世的追求。
道教主张追求自由和无为而治。
《庄子》中即有“逍遥游”的故事,讲述无为而治的境界。
而在《西游记》中,道教元素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孙悟空作为主人公,一直追求自我的超越和对世俗束缚的逃离,最终成为了达到无上境界的“大圣”。
这种在文学作品中呈现出的追求高于物质、超越尘世的思想,与道教的追求相吻合。
它向人们传达了追求心灵自由和境界的价值观,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此外,道教的修炼和仙道观念也经常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得到反映。
在《金瓶梅》这部明代文学经典中,武松被塑造成了一个勇猛无比、法力高强的人物形象。
他通过修炼武艺和日积月累的努力,最终达到了超凡脱俗,与一众恶人斗智斗勇并最终替天酬恩。
而在《神雕侠侣》这部著名的武侠小说中,也体现了道教的修炼思想。
小龙女和杨过两位主人公,以修炼武功和参悟道法为目标,追求长生不老和达到仙境的境界。
通过描写这些主人公的修行过程和追求,作者金庸把道教的修炼思想自然融入其中,给读者带来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感受。
最后,古代文学中通过描写自然景观来体现道教的自然观和生态观。
《西游记》的道教元素
《西游记》的道教元素《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书中展现了各种各样的元素,其中包括了丰富的道教元素。
道教是中国的一个古老宗教,贯穿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在《西游记》中,作者吴承恩融入了许多道教思想和符号,使得这个史诗般的故事变得深刻而意味深长。
本文将探讨《西游记》中的道教元素,并分析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一、道教的背景和基本概念道教起源于古代中国,被认为是中国三大主要宗教之一,与佛教和儒教齐名。
道教的核心思想是“道”,强调顺应自然、追求无为而治。
道教也包括了许多神仙和神话传说,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八仙和三清道祖。
二、道教元素在《西游记》中的体现1. 师徒关系:《西游记》以师徒四人取经之旅为主线,其中孙悟空作为唐僧的大徒弟,代表了道教中的“天丹真人”。
他能瞬间化身诸般形象,使用法术,展现了道教中神通广大的神仙形象。
2. 道家修炼:僧人、妖怪和神仙们在小说中都以修炼为主要目标。
孙悟空通过修炼和炼丹获得了不朽之身和神通广大的能力。
他坚持了道教追求长生不老和成就神仙的理念。
3. 符咒和宝物:在《西游记》中,符咒和宝物被广泛使用。
符咒是道教中的常见元素,被用来辟邪和祈福。
孙悟空的金箍棒和其他宝物也源于道教的神话传说。
这些符咒和宝物赋予了主人强大的力量,体现了道教中超凡脱俗的特性。
4. 三清道祖:在《西游记》中,三个主要的关键角色都与道教中的三清道祖有关。
东华帝君、至尊宝和太上老君分别代表了道教中的三个道教神仙形象。
他们在小说中担任重要任务,既是师父又是拯救者,体现了道教中强大的神秘力量。
三、道教元素的作用1. 丰富故事情节:道教元素为小说提供了许多神奇的情节和令人惊叹的能力,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和六耳猕猴的神通广大,为小说增添了无限的动力。
2. 展示中国文化:《西游记》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其中的道教元素展示了中国古代宗教和信仰的一部分。
这些元素使读者更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丰富了小说的深度和内涵。
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doc
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内容摘要: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
在长达的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一直是官方提倡的带有宗教色彩的正统思想,道教在带有鲜明的民间宗教的色彩。
但与世界其他宗教不同的是,道教不是有教主所创立的宗教,二是广泛吸纳中国古代巫术、方仙道、黄老道等,由众多民间教团组织而成。
道教的成熟与佛教传入中国几乎同时而且几乎同步的在中国进行发展,经过佛、道、儒三者之间的碰撞、融合,最终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道教始终植根于中国社会,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孕育出来并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传统文化乃至今天的文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与传统科技、艺术、文学、医学及民俗文化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如鲁迅先生所说:“中国根底全在道教”(1)。
关键词:道教中国文化影响发展(一)对医学方面的影响道教的医学以内丹术为主要内容,内丹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丰富了中国传统医学的宝库。
(2)且在理论上就有两种贡献,一是对人体中的气气血气化经络等的探;,二是关于养命与养性的理论;三是道教医学道德观。
如孙思邈的医学代表作《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书名所以冠之以“千金”,是在于“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而求道的过程也就是行善与积德的过程。
在医疗方法方面,道教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探索出一整套方药、针灸、推拿、食疗等医术。
且在唐末五代开始兴起的内丹学既有助于深化对药物性质的认识,也推动了制药学的发展。
晋代以后,大部分膏药中都含有多种药物,并渐渐成为中医外科的主药。
除了医学方法之外,道教文化对中医养生思想也有深远影响,从“医道想通”就可看出,道教的教理教义都是围绕生命展开的,生命问题是道教思想的枢纽。
道教与中医养生学目标一致,道教文化必定影响中医养生学的发展,几千年来,道医道药直接影响着中医养生。
(二)对科学技术方面的影响科学即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
从科学的概括性定义,可以看出科学是世界观属于纯粹唯物的学术体系,但是在一般方法论上所反映的逻辑形式却是和哲学共通的。
魏晋南北朝道教与文学
魏晋南北朝道教与文学魏晋南北朝道教与文学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至58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多变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魏晋南北朝道教发展成为一股重要的宗教力量,并对当时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魏晋南北朝道教与文学的关系,从中揭示出道教对当时文学的塑造与启示。
道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宗教学说,起源于先秦时期。
它强调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修炼身心、追求长生不老。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逐渐发展壮大,并与当时的文化融合。
魏晋南北朝的文人士子们广泛涉猎道教经籍,大量采纳了道教的思想和哲学观念,并将其融入自己的创作中。
这对于当时文学的发展和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道教在文学中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主题内涵的转变:魏晋南北朝文学与以前文学相比,主题内涵发生了较大的转变。
以前的文学以歌颂帝王、讴歌功勋为主,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更多地关注人生、追求长生和修炼生命的主题。
道教追求长生不老的理念与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安息息相关,因此成为当时文学中炙手可热的主题之一。
2. 表现形式的创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表现形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创新。
诗歌成为当时主流的文学形式,诗人们通过诗歌表达对长生不老、修炼身心的追求。
例如,太山居士刘义庆创作的《世说新语》中,有大量描写道教修炼和修行的诗句。
这些诗句既表现了道教的思想,又展现了当时文人士子的追求和对人生真谛的探索。
3. 文人的文化身份: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追求道教修炼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追求,更是一种文化身份的象征。
参与道教修炼成为文人们的一种社会和文化身份的标志。
例如,文学家陶渊明即是一位著名的道教信徒,他在他的诗作中经常描写道教修炼和求道的场景。
他的诗作激励着当时的文人士子们追求道教的修炼和追求。
魏晋南北朝道教与文学的关系互为影响。
道教对当时文学的塑造和启示,带来了创新和突破,为当时文学的繁荣和发展贡献了重要的力量。
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中弥漫着道教的气息,道教的哲学观念和修炼的理念渗透到作品的方方面面。
《西游记》背后的道教哲学
《西游记》背后的道教哲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西游记》是一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经典之作。
而在这部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道教哲学思想。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西游记》背后的道教哲学。
一、虚无与无为的思想道家哲学主张虚无而无为,这一思想体现在《西游记》中的“空灵”和“无为而治”的表现上。
在小说中,孙悟空穿梭于各个神仙之间,他身上虽然具备强大的超能力,却不被天界束缚,自由自在。
这种自由无拘束的生活态度,正是道家追求虚无的境界。
而观音菩萨、如来佛祖也经常强调“无为而治”的原则,不主动干涉凡人的尘世事务,在《西游记》中也得到具体的体现。
二、人性的改造与修行《西游记》中的四位主角,唐僧、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各自代表着人性的不同方面。
他们都有各自的缺点和弱点,但通过经历西天取经之路,他们逐渐修炼改造自己的人性,并通过各种磨难和考验获得真正的成长。
这就体现了道家思想中,通过修行来改造人性。
例如,孙悟空在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之后,最终成为了斩妖除魔的大神仙。
他通过修行,改变了自己一开始顽劣的本性,成为正真有益于人类的存在。
这种改造和修行的思想,与道家所主张的“行到无行,言到无言”相一致。
通过正法修身,使自己的人性得以完善,最终实现超凡脱俗的境界。
三、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道家哲学追求长生不老,修炼成仙的理想在《西游记》中得到了充分表现。
唐僧带领着三位徒弟,一路经历各种艰险,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取得真经,使得人间可以开启修炼成仙之途。
这种思想也与道家哲学的长生不老相契合。
在西方极乐世界中,观音菩萨招待无数神仙,他们都是通过修行得到长生不老的机缘,并获得了超越尘俗生活的境界。
这充分反映了道教中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
总结起来,《西游记》背后的道教哲学体现在虚无与无为的思想、人性的改造与修行,以及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
这些道家思想的体现,使得《西游记》成为中国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也为读者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通过分析其中的道教哲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欣赏这部作品,并从中得到启示。
试论宗教文化影响下的唐前小说
九江 学 院 学 报 ( 社会科学版 ) Ju a o ui gU i rt Sc l c neE io ) orl f i a nv sy(o i i c dt n n J jn ei aS e i
( 总第 16期 ) 6
广泛 的影响 。
关键 词 : 宗教 文化
唐前 小说
影 பைடு நூலகம்
中图分类 号 : 2 7 4 文献标 识码 : 文章编 号 :6 3- 5 0 2 1 )3— 0 9一( s I 0 .1 A 17 4 8 (0 2 0 0 4 0)
一
、
宗教文 化 、史 官 文化与神 话历 史化
研 究 中 国古 代 小 说 当 然 应 从 上 古 神 话 说 起 。
作者简 介 :王平 (9 9一) 14 ,男,山东大学文 学与新 闻传播 学院教授 ,博 士生导师 ,研 究方 向为 中国古代 文学。
・
5 ・ O
九江学院学 报
21 0 2年第 3期
也就是 炎帝 ,在 这 些 记 载 中 他 带 有鲜 明 的 自然 神
人 的作用 和 地 位 。春 秋后 期 道 家 学 派 创 始 人 老 子 以天 道无 为 观 点 否定 了天 道 有 为 宗 教 观念 ,从 而 取消 了造 物 主 上帝 的地 位 。儒 家 学 派创 始 人 孔 子
尽管神话幻想 中隐含着宗教信仰 的因素 ,与作为 艺术 的小 说 并 不 完 全 相 同 ,但 在 发 生上 毕 竟 有 某 些 渊源关 系。从 口耳 相 传 到 文 字 记 载 ,不 仅 经 历 了漫长 的 岁 月 ,而 且 经 历 了文 化 的 变 迁 。 因 此 , 今天从 各 种古籍 中所 见 的上 古神 话 ,便 显得 繁 杂 、 零乱 ,甚 至 于相 互 矛 盾 。这 种 情 况 无 疑 给 研 究 工 作带来 了困难。但正是从这些 混乱的现象中,人 们有可 能发 现宗教文化 对上古神话 演变 的影 响 , 并进而 理清上 古 神话 演进 的轨迹 。 ( ) 上古 神话 与 卜筮宗教 文化 一 上古神 话 首先 是原 始 宗教 文 化 的产 物 ,是 “ 用想象和借助想象 以征服 自然 力,支配 自然力, 把 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 ¨ 。这一时期的神话主要反 映人 与 自然 的关 系 ,如 著 名 的 “ 古 开 天 辟 地 ” 盘 神话 。虽 然这 一 神话 在 《 五历 纪 》 和 《 运 历 三 五 年》 中记载不尽相 同,但其反映幻想中的 自然形 成却是一致 的。可惜 的是 ,像这类保持上古神话 最初面 目 者不过是凤毛麟角 ,因此也就特别宝贵。 随着夏 王 朝 的建 立 , 卜 宗 教 文 化 逐 渐 发展 筮 起 来 。它是 对 原 始 宗 教 文 化 的认 同和 继 承 。 山东 龙 山 文化遗 存 中 有 大 量 烧 灼 过 用作 占 卜的兽 骨 便 是 明证 。到了商 代 ,这种 文化 有 了进 一 步 的发 展 。
道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浅谈道教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道教是在中国本土生长起来的传统宗教,它是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它以道和德为教义的核心,吸收了道家哲学的部分内容,以神仙思想为其中心思想,精、气、神的理论是其思想的最高理论。
道教对中国古代文人的人格塑造,对中国古代的文艺思潮都有深远影响,更有甚者,道教的很多题材直接进入文学作品,成为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道教对中国古代文人的人格塑造所产生的影响道家与道教的精神做基础,道家与道教的戒条,也就是中国文化教人为善去恶的教育范本,它以天道好还,福善祸淫的因果律做根据,列举许多做人做事、待人接物的条规,由做人做事而直达上天成仙的成果,都以此为标准。
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在潜移默化中已经接受了这样的道德观念,于是也相信有一种超越自然力量的“道”存在于世间,而这个“道”在一般人那里就是“良心”,就是一种敬畏观念,而在知识分子那里,便成为一种道德行为规范。
在这样的基础上,一些文人进行文学创作也多半遵循这样一个观念,就是人在世应多行善事,行善事会有好的报应。
在道教观念的影响和塑造下,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的处世哲学也有较强的适应性,他们不仅能入世,也能出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但他们都能安然处之,道教主张轻功名,重生命,道教的主要经典《道德经》大抵以虚静无为、冲退自守为事,这种不与世争的观念使得中国古代文人在失意之时能够得到一种自我解脱,儒教使中国人处于工作状态,道教使中国人处于游戏状态,道教的自然主义,正是用来慰藉中国人受伤的心灵的止痛药膏。
在这种处世哲学下,中国文人能够适应时代的变化,在不同的心境下写出不同的作品,李白是这样,苏轼是这样,还有很多的文人都是这样,在一种淡泊的心态下也让他们的文学作品有了更多的风采。
道教对中国古代文学思潮的影响道教对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极大。
《庄子》则是一部浪漫主义的寓言哲理著作,寓言故事并非人世间所真正有的事情,一般都是作者通过现实生活中所残留的现象来想象而构成的虚拟世界,庄周在其幻想的国度里构建了自己“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的理想世界,其丰富瑰丽的想象开启了中国古代浪漫主义的大门。
《西游记》中的道教元素解读
西游记中的道教元素解读《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家吴承恩创作的神魔小说。
在这部小说中,除了佛教、儒家和神话传说等元素外,道教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本文将解读《西游记》中的道教元素,并探讨它们在故事中的意义。
1. 道教信仰背景道教起源于古代中国,主张追求长生不老和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
它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修炼灵魂的方法和技巧。
因此,在《西游记》中出现了许多与道教相关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 道教元素在剧情中的体现2.1 道士符咒八戒在拜师学艺时得到了一本符咒经书,可以利用符咒施展法术。
符咒是道士使用的一种秘密技能,可以驱邪遣怪、保护自身等。
正是通过这些符咒,八戒在任务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2 桃园结义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在桃花园结义,这种结义方式在道教中相当常见。
通过结义,他们建立了坚固的友谊、忠诚和信任关系。
2.3 道家仙府在小说中,有一些道家仙府出现。
这些仙府是一些修道者通过修炼而得到的居所,里面藏有许多宝贵的法宝和灵药。
例如,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和张果老的葫芦。
2.4 合欢山合欢山是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在《西游记》中被描绘成了一个超凡境界的所在。
它内部布置精美,并富有灵气。
主要有各种奇异花草树木和仙鹤等生物生长于此。
3. 道教元素对故事情节及角色发展的影响道教元素为《西游记》增添了神秘、奇幻与超自然色彩。
符咒技能提供了战斗与防御手段,使八戒等角色具备了更强大的能力。
桃园结义则强调了友谊、忠诚和信任的重要性,这也使得主角们能够相互支持,共同面对困难。
道家仙府和合欢山则为故事提供了奇妙的场景和机会,让角色可以追求长生不老的目标。
它们也是主角们修行的地方,通过修行他们逐渐成长,并最终实现自我完善。
总结在《西游记》中,道教元素贯穿于整个故事中。
它们为剧情提供了神秘奇幻的背景,并且对角色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通过解读道教元素,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西游记》及其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
古代文学与儒释道三教的交融
古代文学与儒释道三教的交融引言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它孕育了许多经典作品。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古代的三大重要哲学思想体系,这三教与古代文学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交融。
本文将探讨古代文学与儒释道三教的交融现象,以及这种交融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文学与儒家思想的交融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思想体系之一,它对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儒家的思想理念,例如《论语》等儒家经典作品被广泛引用,许多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也体现了儒家的品德标准。
古代文学作品反映了儒家思想的主题,如孝道、仁爱、忠诚等等。
儒家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也渗透到了古代文学中,使文学作品更具教育和道德的意义。
文学与佛教的交融佛教是中国古代另一大重要思想体系,它起源于印度,后传入中国。
古代文学中广泛体现了佛教的思想,例如一些古代诗歌中常常描绘佛教的理念,如超脱尘世、禅修等。
在一些古代小说中,也出现了佛教的人物和故事情节。
佛教的解脱思想和超越世俗的信仰给予了古代文学作品深刻的哲学内涵,使之更加富有思想性和审美意义。
文学与道教的交融道教是中国古代第三大思想体系,它注重自然和道的追求。
古代文学中的一些作品表现了道教的思想,如一些山水诗中描绘了大自然的壮美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古代文学作品中也出现了一些道教的仙人和道士,以及他们的修炼和神秘的力量。
道教的自然主义和修炼思想给予了古代文学作品独特的意境和艺术性。
三教交融对古代文学的影响三教的交融对古代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文学作品中充满了儒家的道德观念和人生智慧,佛教的超脱思想和宽容心态,以及道教的自然追求和无为而治的理念。
这种思想的交融使古代文学作品既有思想性和艺术性,又有教育性和道德性。
这种交融还使古代文学作品更贴近人民生活,更有价值和意义。
案例分析:《红楼梦》中的三教交融《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它展现了三教交融现象。
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影响因素
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影响因素“文学”一词源于汉语中“文艺”的结合,表达了对文学艺术的赞美和鉴赏。
古代文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和社会风貌,还表达了民族精神和文化追求。
在文学的发展历程中,有许多重要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的作用也塑造和定义了古代文学的风格和特色。
一、政治因素在古代,文学的发展受到政治因素的严重影响。
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以皇帝为最高统治者,文人常常与政治权力互动。
在明清两代,科举制度成为最重要的选拔文人的机制,因此文人需要在政治理论、实践和官场生涯等方面表现出色,才能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晋升。
这种政治竞争的环境,也促进了古代文学的多元化和繁荣发展。
二、宗教因素古代中国还存在着多种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例如道教、佛教、儒教等。
这些宗教文化对于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佛教寺院是文人的重要交际圈子,许多文学作品都与佛教有关,例如明代唐寅的《眉峰少女集》、康有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
此外,道教文化也影响了文学的风格,例如唐代的《庐山谣》和宋代的《太上感应篇》等,都受到了道教思想的影响。
三、社会因素古代中国社会形态多变,不同阶层和群体的生活、文化和心理状态也不同。
因此,古代文学作品的内容和风格也呈现多样性。
例如元曲是综合了唐宋元明时期的音乐、舞蹈、戏剧、文学等艺术形式的新创作,反映了当时无产阶级和中下层社会的生活片段和情感体验。
四、文学传统在古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文学传统成为重要的创作助力和风格应用。
文学传统包括文学体裁、文学风格和文学思想等。
例如唐代的诗歌创作依托传统的汉乐府和四声八调,形成了独特的诗歌风格;元曲则融合了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文学传统,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
文学传统可以为文学作品提供技法和表现方式的灵感,也正因为如此,古代文学作品多样化的风格和主题得以得以被不断丰富和提升。
总之,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影响因素千变万化,它既受到政治、宗教、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影响,也得到了文学传统的支持和创新。
《封神榜》的宗教与传说
《封神榜》的宗教与传说《封神榜》是中国文化中著名的神话小说之一,涉及到了众多的宗教和传说元素。
本文将从宗教的角度出发,探讨《封神榜》中所涉及的宗教信仰和传说故事,并分析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道教与《封神榜》《封神榜》中,道教的影响不可忽视。
道教是中国传统宗教之一,强调修炼与超凡入圣,追求长生不死。
在小说中,诸如道德真君、义正道长等角色即是代表了道教的信仰。
他们以道教的理念为基础,通过修炼和施展法术,对抗邪恶势力,保护人民的安宁。
这种体现了道教思想的宗教元素丰富了小说的故事情节,并对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佛教与《封神榜》佛教作为中国古代三大宗教之一,也在《封神榜》中有所体现。
小说中的太上老君、如来佛祖等角色均具有佛教特征,他们以慈悲为怀,力图解救人间众生。
佛教以修行和慈悲为核心教义,在小说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同时,佛教在小说中还涉及到轮回转世、因果报应等观念,使得故事更加丰富多彩。
三、传说与《封神榜》《封神榜》作为一部神话小说,自然少不了丰富的传说元素。
其中,包括众多神仙、妖魔鬼怪、神兽等形象在故事中上演。
比如哪吒、杨戬等都是中国传说中的著名角色,他们具有超凡入圣的力量,在小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传说元素为《封神榜》增添了神秘色彩,使得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四、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封神榜》中融合了宗教与传说的元素,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传承了中国古代宗教文化的精髓,将道教、佛教等信仰融入到故事情节中,使得人们更加了解和熟悉这些宗教。
其次,它也在一定程度上传承了中国古代传说的特点,让读者了解了众多的传说人物和传统价值观。
同时,它还通过故事情节传递了一些道德伦理的观念,使得读者能够从中汲取一些积极的价值观。
总结起来,《封神榜》既是一部以宗教与传说为主题的小说,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通过道教、佛教等信仰的融入,以及传说元素的故事发展,它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神奇动人的世界。
佛教与道教在西游记中的对比
佛教与道教在西游记中的对比佛教与道教在《西游记》中的对比《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不仅令人着迷的故事情节和精彩的人物形象,还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
而佛教和道教作为两大中国古代宗教,也在《西游记》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本文将从教义思想、修行方法以及对主要角色的影响等方面探讨佛教与道教在《西游记》中的对比。
一、教义思想的对比佛教强调解脱与超脱,执著与欲望是人类痛苦之源。
《西游记》中的佛教形象如如来佛祖、观音菩萨等,都是以高尚的品德和智慧来教化众生,帮助他们修行,超越尘世的束缚。
以如来佛祖为例,他展现了大慈大悲的形象,宽容接纳所有众生,无私地教导他们修行,提升灵性。
佛教思想在《西游记》中体现了追求真善美、慈悲为怀的价值观。
而道教则主张顺应自然,追求长生不老。
在《西游记》中,道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太上老君、太白金星等角色身上。
他们具有超凡入圣的神仙形象,通过修炼仙术和炼丹等方法,追求长生不老的目标。
道教的思想在小说中体现了追求自由自在、清心寡欲的理念。
二、修行方法的对比佛教强调禅定与慈悲,修行方法主要包括打坐、念经和布施等。
在《西游记》中,唐僧作为佛教徒,修行方法主要体现在持经念佛,如每到一处就念诵佛经,用慈悲之心对待众生。
这种修行方法对于唐僧来说是寻求解脱的途径,通过念佛和布施积攒功德,从而一步步接近成佛的境地。
道教修行方法注重炼丹炼气,以及呼吸调息和瑜伽等。
在《西游记》中,猪八戒、沙和尚作为道教徒,具有变化多端、轻功高强的特点,这是通过修行道法得到的。
道教修行方法追求的是长生不老,通过炼丹和吸收自然灵气提升自身的修为,以达到长生不老、成仙的目标。
三、对主要角色的影响佛教对主要角色如唐僧和孙悟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僧作为佛教徒,始终秉持慈悲为怀的品德,他的修行目标是成为一位真正的菩萨,普度众生。
孙悟空虽然最初是个淘气的猴子,但在《西游记》的旅程中,他受到了如来佛祖的教诲,最终修成正果,成为唐僧的护法,为保护唐僧一路取经付出了巨大努力。
中国古代文学与宗教思想交融
中国古代文学与宗教思想交融中国古代文学是一处充满智慧和情感的宝库,而宗教思想则是传承了千百年的信仰和哲学。
在中国古代,文学与宗教思想相辅相成,两者的交融更是促进了彼此的繁荣。
本文将从文学与宗教思想的交融关系、佛教与诗词、道教与小说等方面展开探讨。
古代中国文学与宗教思想的交融是一种内在的、深入人心的现象。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融入了大量的宗教哲学和思想,这种交融既表现在作者对宗教信仰的态度上,也表现在作品的主题、情节、意象等方面。
例如,佛教的进入使得中国文学与印度佛教思想相互渗透,创造了一批具有宗教意味的文学作品。
同样,道教的兴起也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不少作品中融入了道教的思想,展现了与佛教不同的宇宙观和生命观。
在古代中国文学中,佛教与诗词的交融尤为深刻。
佛教的禅机悟道与诗人的意境追求相契合,使得佛教诗成为中国文学的一朵奇葩。
著名的唐代诗人李白、王之涣等都曾在诗作中表达对佛教的崇拜和追求。
他们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同时也从佛教中汲取灵感,创作出了一大批富有宗教哲学意味的杰作。
佛教诗在艺术上注重内心表达,融入了禅宗的修行思想,以超越俗世、悟彼岸而追求心灵自由。
与佛教诗相比,道教与小说的交融更为广泛。
道教思想强调修炼心性、追求长生不老,这与小说创作中塑造英雄人物、讲述奇幻故事的特点相契合。
古代小说中的神仙、妖精,往往带有强烈的道教色彩。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聊斋志异》中的白素贞等形象便是道教思想的产物。
这些小说作品通过塑造形形色色的神仙人物,展现了道教的神秘与超自然力量,传达了人们对长生不老、仙境美好的向往。
同时,小说中亦不乏对道教教义和修行方法的表达,使得文学作品与道教思想相互交融。
在文学与宗教思想交融的背后,是古代中国人民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渴望。
文学将宗教思想融入作品,使其更加接地气、贴近人们的心灵需求。
这种交融不仅满足了人们对于文学艺术的审美追求,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接纳宗教思想。
《西游记》的神话元素与民族文化解析
西游记的神话元素与民族文化解析简介《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神话小说之一,是明代作家吴承恩所著的长篇小说。
故事以师徒四人(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西天取经为主线,描绘了一系列的奇幻冒险故事。
本文将从神话元素和民族文化两个方面对《西游记》进行解析。
神话元素分析1. 仙魔妖神在《西游记》中,有众多仙魔妖神的形象出现,如三界诸神、龙王、九尾狐等。
这些角色都来源于中国传统的神话故事。
其中,佛教中的菩萨、观音和道教中的仙人等形象尤为突出。
这些角色展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于超自然力量与世界秩序的想象和追求。
2. 五行八卦五行和八卦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也在《西游记》中被广泛运用。
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和土,代表了宇宙中的五种基本物质。
而八卦则是由阴阳、乾坤等八个基本卦象组成的图形符号。
在《西游记》中,五行和八卦常常被用来描述人物特征或者展现战斗场面。
3. 神话传说的创意应用《西游记》中不仅借鉴了中国传统神话故事,还创造了许多新的神话元素。
比如,猪八戒是因为犯下罪过而被贬为人形,孙悟空通过修炼变成了师父唐僧的护法等等。
这些创意应用丰富了故事情节,增强了作品的神秘感和趣味性。
民族文化解析1. 佛教与道教影响佛教和道教是中国古代主要的宗教信仰,对于《西游记》产生了深远影响。
小说中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正是受到佛教启发而展开冒险旅程。
在这一过程中,作者吴承恩通过描绘佛教教义和修行道路,展现了崇尚智慧和善良的人生追求。
2. 周易哲学的体现周易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典之一,也在《西游记》中留下了痕迹。
小说中大量运用了周易的卦象和八卦思想,并将其与人物性格、战斗技巧等紧密结合,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形象。
3. 其他民间传说与文化元素《西游记》还吸收了许多民间传说和文化元素。
比如,唐僧孙悟空等角色的形象被赋予了象征性意义,代表着勇气、智慧和信仰等精神品质。
此外,小说中涉及到的乡村风景、民族服饰等细节描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习俗和历史背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教对古代小说的影响
与其它宗教一样,道教代表了人们对自身能力的幻想和超越,反映了人们内心最深处一些不可能实现或不被社会现实容纳的愿望,这从一定程度上也解释了为什么在历史上众多无神论者对宗教已进行过无数次深刻批判后,在人类思维和科学技术相对昌明的今天,宗教仍然存在并且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
道教中的神仙思想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道经所描述的彼岸世界和神仙,衍生出不少神话故事。
道教神仙们那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状态刺激了作家的想象力,使得它们的作品总带有一定程度的浪漫主义色彩,而不同于佛教高层的是,道教的仙真们不那么高高在上,更加贴近现实,比如那些地仙、鬼仙,他们的行为往往就与现世的人一样,更容易为普遍民众接受,更容易被小说作者模仿。
道教小说的孕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神仙传说。
诸如《山海经》、《穆天子传》一类作品,已有不少神仙传说内容。
东汉时已有不少神仙故事在流传,所以才有王充《论衡》的问世。
随着道教的建立和道教活动的逐步展开,各种新的神仙传说、道教故事不断产生。
较早的有托名刘向的《列仙传》,继之有葛洪的《神仙传》,以及《三茅真君传》、《洞仙传》等,都是在这种气候下产生的。
两晋南北朝时期,以神仙鬼怪为内容的志怪小说甚为流行。
鲁迅评价说:“中国本信巫,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会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渐见流传。
凡此,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故自晋迄隋,特多鬼神志怪之书。
”研究志怪小说的起源和发展,不难发现它和宗教的密切关系。
中古社会宗教迷信的规模声势,影响都远超前世,神灵观念深入人心,其中以道教为甚,在民间社会最有市场。
道教集中国以往一切迷信之大成,把巫术、神仙、纬、卜筮、符咒说等等包容兼收,创造出诸多神仙,无时无处不在。
精怪神灵,层出不请,遍布人间,而道教法术,神通威灵,变化万端。
宗教迷信和神灵观念如此发达、深入人心,本身又如此繁复,这是必要造成大批先到股市的产生和流传,不仅前代产生的旧故事传说会得到传播的几回,而且新的故事传说也会大批产生,这样志怪小说就有了极为丰富的素材来源和各种题材内容。
魏晋之际在道教史上为开教时期,一些道教学者或深受仙道思想影响的文人,尝试整理以前出现的妖怪变化思想与故事传说,企图为这新型的宗教建构一套理论。
诸如张华的《博物志》、干宝的《搜神记》、刘敬叔的《异苑》、刘义庆的《幽明录》、王嘉的《拾遗记》、任防的《述异记》以及题名陶渊明的《搜神后记》等等。
仙道思想一方面是道士实践其养生术的哲学依据另一方面也提供林林总总的仙道故事传说。
这些代表人物诸如干宝、葛洪等,他们在浓厚的道教风尚中,具有方士、道士化的文人性格,因而他们能在道教发展的初期,搜集大量妖怪变化神话与故事传说,并以其奇特的卢纶边说仙道变化思想。
两晋南北朝的道教文学在小说中占着主导地位。
南北朝时期,有关神仙方面等道教内容的故事不断增添,丰富着中国古代文学的创作。
隋唐开始,中国小说进入重要发展阶段,在志怪小说的基础上出现了传奇小说。
一些道士和奉道文人借鉴传奇家之笔法,创作了道教传奇小说。
鲁迅先生指出:“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婉转,文辞华
艳,与六朝之粗陈更改者校,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始有意为小说。
”这一时期产生大量小说作品描写神仙道士。
例如李复言《续玄怪录》中的杜春子;谷神子《博异记》中的阴隐客;陈翰《异闻记》中的仆仆先生;李隐《潇湘录》中的益州老父等等。
此外,还有一些以梦幻或历史为题材的作品往往也通过各种故事情节来表现道教的思想观念。
诸如沈既济的《枕中记》、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以梦为框架,宣传荣华富贵乃虚幻不足求的道教人生观,穿插了道士催梦、解梦以及仙女下降奏乐的种种情节,故事的发展有起有伏,扑朔迷离。
再如唐无名氏《李林甫外传》写一丑陋道士劝李林甫当宰相“慎勿行阴贼”,当为阴德,广度世人,无枉杀人,如此则三百年后“白日上升矣”。
此浸透了道教关于“欲修仙道,先修人道”的观念。
唐代道士利用小说加强宣传与证实道教的创作也非常突出。
道教徒们为了宣扬道教思想,扩大神仙信仰在社会上的影响,为信徒们提供借鉴和学习的榜样,也非常注意搜集整理神仙人物故事,以广流传。
唐末道士杜光庭创作的《录异记》、《神仙感遇记》、《道教灵验记》、《仙传拾遗》等为信教徒们提供借鉴和学校的榜样。
道教在物质经济繁荣的唐代,已不再只是高谈清净,而是宣扬长生享乐,又有意渲染人神恋爱、神仙变化等故事情节,对文人构成强烈的吸引力。
唐传奇的荒唐之言、悠缪之说、凄艳之情、奇幻之境,多由此出。
宋元以至明清,道教发展一波三折,随着整个社会经济、文化变迁,其宣教作品也呈现出自己的特征。
元明清三代是道教小说的鼎盛时期。
作家们在这一历史时期中不仅继续创作道教志怪传奇作品,而且注意其通俗化工作,于是出现了为民众讲故事的“话本体”道教小说。
明清时期的话本小说,其思想内容中充满了善恶果报、多积阴德的道教伦理观念,塑造了好些行善积阴鸷的人物形象。
如冯梦龙的《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以及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与《二刻拍案惊奇》都是在这一时期出现。
明清之际还出现大批以道教生活为题材、以宣扬道教思想为宗旨的长篇章回体小说,这些小说多描写神魔相斗和以神人、仙人为题材,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
如《封神演义》、《吕仙飞剑记》、《七真传》、《韩湘子全传》、《三遂平妖传》等。
神魔小说以宣传神仙救世为基本主题,神仙救世观念的普及,正是道教宗教宣传的直接结果。
从道教的根本信仰——“道”演化而来的道教仙真所具有的救世济人特性,经道教仙传的宣传在世俗社会广为流传,并随着宋元以后到教室俗话去世的加强而最终成为中国民众意识中根深蒂固的观念。
这种观念也自然要通过小说创作形式表现出来。
《西游记》以神仙与鬼怪斗争的方式以及由此而构成的情节场面,也无不染有浓厚的中国固有的巫、方士的法术色彩。
至于菩提祖师传授给孙悟空的修炼秘诀中,大讲精、气、神,猪八戒讲“九转还丹”,沙僧谈“明堂肾水”,妖怪们挖空心思摄取唐僧的“元阳”以求长生等等,可以说几乎全是以道教思想为基础而作的创造性想象。
作者用创造性的想象力为现实社会留影,在不经意中,让道教思想贯穿其中,由此可见,道教对文学作品的渗透与影响是多么巨大。
至于由此衍化而出的《唐三藏西游释厄传》、《西游记传》一类“西游续书”则更有浓重的道教色彩。
“仙化可得,不死可学”是世俗人的永恒梦想。
那些拥有了,人世间极顶的权利与富贵的帝王缺少的大概也只有长生不死了,他们对于肉体升仙,白日飞升
的追求,使全社会形成了一股迷信长生久视的风气。
可以说,明中叶以后大量的神魔小说正是在这种社会风气浸染下产生的。
此外,以历史演义为主题的作品,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也带有浓重的道教色彩。
以言情题材为主的作品,如《红楼梦》等,亦不例外。
道教给中国文学增添了新的内容、表现方式,中国文学也给道教的传播提供了方便,扩大和深化了其影响。
道教推动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
一是《庄子》之文的典范作用,它形成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富于浪漫色彩与绮丽想象的源头。
二是道教信仰的神仙思想和创造神仙系统的思维方法,被文学借用来编制那些虚幻的世界。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那瑰丽、神奇、诡谲、充满想象力的文学作品中,总会有道教所提供的意象在那里熠熠生辉。
可以说,离开道教,就无法理解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特别是志怪、神魔小说以及某些武侠小说中富有浪漫色彩的创造性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