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孩子心灵之门的三把金钥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启孩子心灵之门的三把金钥匙》

首先,我们应该确立这样一个观点:爱是最好的教育。几乎每一个教育家都表述过这样的观点,我在这里不做赘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不爱孩子的老师,她不可能成为一个好老师。关键是怎样爱。爱是一个很空泛的词语。那么如何去爱?难道爱就是关心孩子的学习,当孩子有了不会的问题,我们利用休息时间给他辅导?难道就是关心孩子的身体,当孩子感冒了,你格外留意孩子的状况,叮嘱他按时吃药?就是当孩子便在裤子里,你为他清洗衣裤吗?这些当然都是爱。但这些都是最简单的爱。做了这些,不能说你就是一个优秀的老师。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爱孩子?真正的好老师应该懂得去精心地呵护孩子的心灵。所以,我今天和大家交流的话题就是“开启孩子心灵之门的三把金钥匙”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

一位伟人也曾说过:“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走进孩子的心灵,怎样呵护和唤醒孩子的的心灵呢?

一、第一把金钥匙——理解(孩子有两种渴望和需要我们必须理解)

(一)每个孩子内心里都有被肯定的渴望。

没有人天生不想做好孩子,即使再顽皮的孩子,即使他缺乏自我约束力,缺乏坚持力,做事虎头蛇尾,学习成绩也很差,但是内心里都有一种渴望,渴望在哪一个方面能得到老师家长的赞扬。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初二的学生,因为从小没有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所以一直以来学习成绩都很差,他的父亲是一个很有名望的企业老总,他曾经说:“我能很好的管理好我的员工,可是我就是管不了我的孩子。”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他有太多的挫折感,他对孩子几乎绝望了,有一次他们家族搞聚会,孩子的叔叔伯伯、堂兄堂弟都在,这时候孩子当着全家人的面说出了这样一句话:“爸爸,你知道吗?这次我数学考试考了79分。”孩子为什么要在这个场合去说这样的一句话,他无非是想让所有的亲人看到他的进步,孩子内心里曾遭受过太多的学习挫折感,尽管这个成绩对很多孩子来说并不是好成绩,但是对于这个孩子来说他已经努力了,已经相当了不起了。他多么想听到父亲夸赞他的话,可是父亲说的是什么呢?他说:“亏你还

说的出口,我的脸都被你丢尽了。”这句话说出后,孩子从此再没有跟父亲说上一句话,后来孩子离家出走了,因为这个孩子本身就是一个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如果当时父亲能这样说:“哎呀,这真是一个不错的消息,我的孩子也很棒。再加把劲儿,给爸爸一个更大的惊喜。”如果父亲能说出这样的一番话,后来出现的就决不会是这样的一种情况。

每个孩子都有被肯定的渴望,有一次,我留下我班一个孩子辅导,我就叫他小锴吧,辅导完后,我给他送到车站,按照惯例,我每次给他送上车前,都会打电话告诉他奶奶到车站去接。这次,就在我准备打电话的时候,孩子却在旁边对我说了这样一句话:“老师,你把那件事告诉奶奶?”我叫孩子说糊涂了,“哪件事啊?”我问。“就是语文课上的那件事。”噢,语文课,我笑了,我想起来了,语文课上我表扬他学会动脑筋了,我的这么一句不经意的话,孩子却把它放在心里,想让我再跟他奶奶说一遍,我当时想逗逗她,我说:“不行,现在还不是时候,等你进步更大的时候,我再对奶奶说。”你猜他怎么说:“别,老师你就说吧,等我明天连本带利还你。”很有意思。这件事说明了什么?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种被肯定的渴望,

尤其是那些学困生、个别生,长期以来,他们从老师口中得到的都是对他的一些负面评价,渐渐的他们就开始感觉自己没有优点,一无是处,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让每一个孩子来找找他们身上的优点和缺点,一些所谓的好孩子会给自己列出一大堆优点,而缺点可能只是一小条,而学困生、个别生呢?他们往往给自己列出一大堆缺点,而优点可能只有一小条,甚至写不出自己的优点。事实上他没有优点吗?这就像天上的一颗颗星星一样,猛一看没有,因为昏暗,离我们很远,但是仔细看,星星都存在,都在那闪着光芒,这些星星就像孩子的优点,这些孩子自己看优点就像看星星一样,猛一看看不到,但是他确实存在着很多优点,教师必须放大他的优点,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优点,懂得欣赏自己的优点,接纳自己的不足,对于问题学生,欣赏优点,是他改变很多行为的最基本的促动力。

今年,我接了一个新班,在与前任班主任老师的交流中,我最先认识了一个孩子,他叫瑞康。这是班级中最让老师头疼的一个孩子,在全学年有名。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课堂上不听课总在下面玩或者画画什么的。这还没有什么,自习课上同学可遭了秧,他会拿着纸球到处乱扔,一会儿扔到这个孩子的头上,一会儿又扔到那个孩子的头上,让后看着自己的恶作剧幸灾乐祸,老师和同学都拿他没有办法,只好让他单独坐到黑板前面。即使这样,只要老师不在教室,老师就会把他领走,走到哪领到哪。因为身体比较胖,动作的协调性很差,不会做操,不会走步,老师只好让他站到排尾。而站在排尾,

他对自己的要求更加放松,左摇右晃,与整个队伍极不协调。就是这么一个孩子。接班以后呢?我首先把他放在黑板前面的桌椅撤下来,让他做到同学们中间,因为我认为孩子长期坐在那里,不但不会改变他的行为,而且会给孩子一个信号——我就是一个坏孩子,这样一来,他内心里渴望做好孩子的愿望就会被磨灭,他只能表现的更加肆无忌惮。然后我就默默的观察他,我很快的就发现,其实他的表现并不像我听到的情况那么糟糕,他聪明,细心,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在迎新班会上,因为我给班级换了一个流水桶,我请孩子比较以前的流水桶和现在的有什么区别,大多孩子都说以前的脏、破旧,现在的干净、漂亮。而只有他说,以前的流水桶是铁皮的,现在的流水桶是不锈钢的,现在的桶盖是完整的,而以前的是分两半的,其中有一半可以掀起来。你看他的发言,说明他是一个很细心的孩子,也很善于把他观察到的表达出来。可是他的这些优点都被他以往的不良行为给遮盖住了,甚至连他自己也不清楚在他的身上还有这么多闪亮的东西,因为他一直是处于自己是一个坏孩子的自我意识中。我想我的工作就是帮助他把表层行为底下这些闪亮的东西发掘出来,使他重新认识自己。于是,我就采用正面评价的方式往他的脑海里灌输他是一个好孩子的思想,课堂上,他发言了,我就表扬他,甚至言过其实,比如:词语找的真准啊!想法真独特啊!等等;看到他自学课静静的自学,我会趴到他耳边悄悄地说:“你自学的真认真,你最棒了!”就在我的这种表扬和鼓励中,他真的变了。现在,你再也看不到他拿着纸球乱扔同学的行为了,也看不到那个在队尾晃荡的孩子了,因为他在开学第一天,就回归了原位,虽然他现在依然不太会走步,不太会做操,但是他所有的动作都认真了,你常常会因为他在队伍里笨笨的但又很认真的样子而感动。课堂表现也特别好,举手发言特别积极。两个星期前,轮到我们班级升旗,他和我们班级的另外四名同学参加了国旗下演讲,非常成功,教他的课任老师都向我夸她,没想到瑞康也能站在全校同学的面前演讲,而且那么出色。前两天我进行了一个单元测试,他居然是我们班级唯一的一个9分。可以说这个孩子的转变就是因为他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欣赏,他内心里渴望被肯定的愿望得到了满足。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小心的呵护学生内心里渴望被肯定的种子,应该用各种各样的办法让这个种子长得更高、发芽、开花。

(二)每个孩子的内心里都有被关注的需要。

有一个日本小学生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教室里放三碗米饭,每天孩子上学的时候,对第一碗米饭说“我爱你!你太美了!”第二碗米饭完全没有得到任何关注。第三碗米饭得到的话语是:“你丑死了,没人要理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