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题解析版
事实上,自非典后,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机制已多次经受住考验,并在实战中不断完善。国家卫计委卫生应急办主任许树强曾表示,中国经过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和埃博拉疫情等重要阶段的洗礼,应急能力已大大提升,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它具有如下一些特点:一是突发性。突发性指事件的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情况,都难以准确把握;对事件起因、规模、事态变化等,也不能事先确定。二是复杂性,主要指造成原因复杂。有自然因素造成的,如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有人为因素造成的,如战争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三是传播的广泛性,某些传染病可能毫无国界地广泛传播。
文学创作扎根人民生活之中,获得的不仅是艺术审美上的突破,同时也是历史的回声,这是伟大时代文学作品走向经典化的历史使命与必然要求。现实主义网络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化原创力的一种体现,只有扎根于现实的泥土,以通俗化、大众化的方式观照伟大时代,讲述中国故事,反映人民心声,才能切实担负起传递时代精神与道德理想的责任。
D.现实主义网络文学能够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原创力,应该传递时代精神与道德理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论证近年来网络文学积极关注现实这中心论点。
B.文章在论证观点时,多采用举例论证 方式,例证翔实,使文章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普通班,含解析) 新版 新人教版
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普通班,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道统、治统与现代转型之艰叶帆何谓“道统”与“治统”?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有言:“天下所极重而不可窃者二:天子之位也,是谓治统;圣人之教也,是谓道统。
”简单来说,“道统”主要指尧、舜、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孔子、孟子这些圣人的思想传统,也就是后来的儒家思想传统。
“治统”主要指政治统治的传统,体现为政治统治的继承性。
历代帝王庙里的一个个天子,皇皇二十四史,都体现出这种“治统”。
作为“道统”的儒家思想传统,虽然在历史上也曾遭到其他思想的挑战,但在几千年的传统社会里基本上属于“天下所极重”的思想。
儒家思想自有其真理的闪光点和恒久的魅力,但历代帝王看重的是它所宣扬的仁义道德等对封建专制统治合法性的诠释,倚重的是它所宣扬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对封建专制统治秩序的巩固,从而形成“天下以道而治”的共识。
因此,历代帝王都把“继道统”作为巩固自己统治的重中之重,即使是曾对“道统”比较陌生的少数民族统治者,入主中原后也很快就明白“道统”事关统治的合法性与稳固性。
顺治皇帝曰“继道统而新治统”,康熙皇帝更是强调“万世道统之传,即万世治统之所系也”。
几千年来,一个个封建王朝依据“道统”不断更迭,但封建专制的政治体制一直传承着,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治统”。
封建王朝的更迭是“新治统”,每个封建王朝以前朝覆亡为鉴,不断改进治理之术也是一种“新治统”。
不过,以“继道统”为基础的“新治统”,其“新”是极其有限的。
一个新王朝替代前朝,不会去否定其封建专制制度,而是认为前朝统治失德离道,所以天命转移。
不去否定封建专制制度的“新治统”,只能表现为对治理之术细枝末节的修修补补,实践中则是封建专制统治在总体上不断强化。
中国历史上,“道统”与“治统”相互交织,相互强化,决定着传统社会的基本面,也使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极为顽固。
[精品]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新 版 新人教版
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每题3分,共9分)在信息化时代,体能与机械能不再成为生产的主要动力,智能成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权威性标准,而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广泛运用则进一步将这种决定性与权威性推向顶峰。
信息是什么?通常的意思是音讯消息及其内容和意义。
从本质上讲,信息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事物现象,但是它必须通过主体的主观认知才能被反映和揭示。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来看,信息与人的关系实质上就是人的意识与客观世界之间的沟通。
客观世界所包含的各种信息通过与人的感官的相互作用进入人的意识,并在人的大脑中进行加工和处理,被翻译成人与人之间可以交流的语言再现出来。
人类语言成为这种被意识到的信息存在的唯一載体。
因此,信息与人的关系的本质可以表述为,人是信息的主宰者,信息为人所控制,为人服务。
然而,这种关系在信息化社会遭遇了或正在遭遇颠覆性的挑战。
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说,人们,包括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信息化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莫定了基础。
有了这样的共识,人们放松而理所当然地沉醉于数字化信息带给我们的奇妙、自由、淋漓的快感。
而恰恰是这种人对信息逐渐形成并且巩固的心理依赖,将信息与人的本质关系置于了深刻的矛盾之中。
如前所述,现实中的信息必须以人类语言作为自己的唯一载体。
信息化时代诞生了一种特殊的语言,这种语言就是用以再现被人脑加工处理后的信息,并使之能够被认识、被理解、被获取、被保存、被利用以及被再造的计算机语言。
计算机语言虽然也是人类创造,并且也逐渐被广泛使用,但是其背后支撑它的强大的计算机技术却掌握在少部分专业人士手中,公众被远远地甩到了高科技发展的边缘,他们只能按照少数人事先设定的程序和规则在仅有的范围内去选择,成为数字化产品的被动接受者。
数字化信息及其技术形态越多地深入到我们的生活,我们就越严密地被少数人的思维所控制,且这种控制最终会表现为信息对人的控制。
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_1
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且用2B铅笔把对应的准考证号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另发的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基于生态环境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推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的维护和生态问题的治理,形成全社会协同效应,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逐步实现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使得生态治理被提升到更高的战略高度。
生态治理不仅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更需要人民群众的内在认同与积极参与。
广大人民群众是社会建设的主体和实践者,其环保认知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生态治理能否顺利推进。
不可否认,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于周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尤其对于环境污染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但现实中人们对于环保认知的深度、广度和准确度还有所不足。
生态文明价值观整体呈积极良好态势,但多数人更关注一些负面环保问题,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于国家、社会和他人一般拥有较高的环保期望,但自我行为约束意识较差,对于一些“环境不友好”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早已习以为常,这些都是当前提升人民群众生态环保认知不可回避的问题。
人民群众应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国家环保事业。
但调查中发现,人们在一些行为习惯性方面,仍然表现为生态行为能力较弱的状况,个体生态行为习惯的养成更多与自我需求相关,虽认知面广,但参与程度较低,行为跟进的广度不够,主动参与环保行动和环境监督的意愿不强,环保自觉性还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知识积累(20分)1.从六书的角度看,《诗经·采薇》中“采薇采薇,薇亦作止”中的“采”字属于以下汉字构型法的哪一种?(3分)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2.中国古代的书籍叫“简册”,其中“简”是用于书写的狭长竹木片,若干“简”编连起来就成为“简册”。
简册是怎样书写的?(3分)A.用毛笔写B.用刀刻字C.先用毛笔写再用刀刻D.用火烤字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其中“逝者”指的是什么?(3分)A.失去的人B.消逝的时光C.流淌的水D.消逝的友情4.下列哪一项比喻不尽恰当?(3分)A.日记:心的轨迹,撷取生活七色阳光的水滴。
B.词典:知识的海,学问的帆,书山上跋涉的樵夫。
C.笑容:你是美的姐妹,你是艺术家的娇儿,你是碧空中那一抹烂漫的云彩。
D.浪花:一朵浪花,一个跳荡的音符;一排浪花,一组激昂的旋律;一江浪花,一个欢乐的生命。
5.名篇名句默写(8分)⑴在《论语》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贾谊在《过秦论》一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描写了秦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⑶《琵琶行》中,在琵琶女精彩绝伦的弹奏后,写听者深感震撼,周遭静寂无言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而白居易听罢琵琶女的诉说,想自己被贬境况,发出“______________”的感叹,表达感同身受、羁旅寥落之感。
⑷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一句直接点明阿房宫占地广阔,而“______________”则指出阿房宫是依着山势走向修建的。
二、课外阅读(50分)(一)古代诗文阅读(24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12分)书善最堂卷后(明)刘基⑴武林陈舜中以“善最”名其堂,介其友富君子明求予言。
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新 版 新人教版
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每题3分,共9分)在信息化时代,体能与机械能不再成为生产的主要动力,智能成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权威性标准,而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广泛运用则进一步将这种决定性与权威性推向顶峰。
信息是什么?通常的意思是音讯消息及其内容和意义。
从本质上讲,信息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事物现象,但是它必须通过主体的主观认知才能被反映和揭示。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来看,信息与人的关系实质上就是人的意识与客观世界之间的沟通。
客观世界所包含的各种信息通过与人的感官的相互作用进入人的意识,并在人的大脑中进行加工和处理,被翻译成人与人之间可以交流的语言再现出来。
人类语言成为这种被意识到的信息存在的唯一載体。
因此,信息与人的关系的本质可以表述为,人是信息的主宰者,信息为人所控制,为人服务。
然而,这种关系在信息化社会遭遇了或正在遭遇颠覆性的挑战。
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说,人们,包括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信息化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莫定了基础。
有了这样的共识,人们放松而理所当然地沉醉于数字化信息带给我们的奇妙、自由、淋漓的快感。
而恰恰是这种人对信息逐渐形成并且巩固的心理依赖,将信息与人的本质关系置于了深刻的矛盾之中。
如前所述,现实中的信息必须以人类语言作为自己的唯一载体。
信息化时代诞生了一种特殊的语言,这种语言就是用以再现被人脑加工处理后的信息,并使之能够被认识、被理解、被获取、被保存、被利用以及被再造的计算机语言。
计算机语言虽然也是人类创造,并且也逐渐被广泛使用,但是其背后支撑它的强大的计算机技术却掌握在少部分专业人士手中,公众被远远地甩到了高科技发展的边缘,他们只能按照少数人事先设定的程序和规则在仅有的范围内去选择,成为数字化产品的被动接受者。
数字化信息及其技术形态越多地深入到我们的生活,我们就越严密地被少数人的思维所控制,且这种控制最终会表现为信息对人的控制。
-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
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开学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 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 分。
考试用时150 分钟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此题共 3 小题, 9 分)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3 题。
增加古诗文背诵不是负担是捷径①新订正的高中课程标准增加了古诗文的背诵篇目,由过去的14 篇增加到了72 篇。
有声音说,这为学生增加了很大负担。
其实假如概览以前的语文教育经验,背诵其实不可以以负担论之,反而有审美享受的作用,甚至能够算一种学习的“捷径”。
② 从现代语文教育自己看,背诵篇目增加的幅度很大,但若与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及民国期间的私塾教育对比,则要求背诵的篇目仍旧是极少的。
传统语文教育中,学子需要也能够背诵数十万字。
唐宋以来,为参加科举考试,考生一定将《论语》《孟子》《书经》《仪礼》《左传》等 40 多万字的文籍所有精读熟背。
有些人甚至背诵的更多,如顾炎武、戴震都能够将十三经全文背诵,甚至连“注”都能背诵下来。
民国期间的一些学者,接受的是传统教育,他们也都有优异的背诵功夫。
国学大师姜亮夫曾谈到,他在清华国学院时,同乐会上梁启超、王国维即兴表演节目是背诵古代文学作品,梁启超背诵一大段《桃花扇》,而王国维则立即背诵了《西京赋》。
③传统教育在背诵方面累积了丰富的经验。
这起码包含以下几点:④ 多感官参加背诵活动过程。
传统语文教课中,朗诵自己即是多感官参加的活动,需要同时动用眼、口、耳、脑,甚至还加上头、身体的动作。
这有助于提升背诵的效率。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早就指出:“参加接受某种印象或是一组印象的感觉器官越多,那么,这些印象就会越坚固地在我们的机械的和神经的记忆中扎根,同时也就会越真切地保留在记忆之中,此后回想起来也会更为简单。
”所以,假如一个教师想使学生牢切记着什么东西,那么他就应该注意尽可能让小孩更多的感觉器官,如眼、耳、口、肌肉运动的感觉来参加识记。
2019-2020年高二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语文廖松艳秦勇明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或填涂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
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主观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开车会成为穷人的标志吗在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风行英伦之时,如果说将来富人多是瘦子,穷人多是胖子,谁都会觉得是异想天开。
如今呢,在发达国家,穷人的肥胖症最为严重。
走进富人区,则苗条的人明显多起来。
可见,未来往往在我们的想象之外。
那么,在现今这个开法拉利炫富的时代,如果说日后开车的多是穷人,富人反而很少开车出行——这种预言,是否会像贫富的胖瘦一样兑现呢?展望汽车的前程:目前地球上有十亿多辆汽车。
仅xx一年,就增加了6000余万辆新车。
预计到xx,世界汽车拥有量可能翻一番。
不过,未来汽车拥有量的增长,将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的汽车拥有量已经到顶,甚至有可能下降。
根据对人口社会学的初步分析,我们能够推断出这些现象是一个长期的趋势,而非一时经济波动所造成的短期失常。
在发达国家,1945年左右出生的人,大部分都开车的。
如今开车的退休老人比任何时代都多。
六十几岁的英国人中,79%有驾照。
美国60—64岁这个年龄层的人中,90%以上开车。
比任何年龄段的比例都高,他们是最痴迷汽车的一代。
然而,也恰恰是正在退场的一代。
新一代的年轻人考驾照的年龄普遍偏晚。
驾照拿得晚的人,一般开车比较少。
英国一项研究显示,快三十岁时领到驾照的,比起年轻十岁就开始开车的人来,开车要少30%。
[精品]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2019高二上学期开学语文测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笔墨的超越①毛笔、墨是中国书法和绘画的主要工具,原本并无奇特之处,不过分别是由兽毛与熏烧的烟灰制作而成的。
但是,在中国的书画艺术史上,它们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②汉代蔡邕说:“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的确,毛笔是中国书画成为艺术的关键因素之一。
“墨分五色”,足以展现万类的缤纷,更是中国艺术家的常识。
毛笔的锥体造型,具有“锋出八面”的能力;墨与水的调和,经过宣纸的洇化,可产生变幻莫测的效果。
③笔墨的造型过程一般不可重复,书法和绘画,虽是静态地呈现在纸上,却可以在人们心中唤起强烈的动感。
沈尹默说,在欣赏书法时,“不但可以接触到五光十色的神采,而且还会感到音乐般轻重疾徐的节奏”。
原本的“墨色”,居然可使人感受到“五光十色”;原本静止的文字,居然可以使人感受到“音乐的节奏”!中国的书法与绘画艺术,因笔墨的性能,具有了独特的表现能力与艺术魅力。
简单的书写或皴擦、普通的黑白两色,竟然以简驭繁、以静寓动,胜过了许多复杂的艺术。
宗白华认为:“中国音乐衰落,而书法却取代了音乐成为一种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
” 其中或有溢美之词,但也足见中国人对笔墨艺术的特殊感情。
④这种特殊感情的形成,不仅由于笔墨造型能力的超妙和奇特。
⑤笔墨与文人长相厮守,须臾不离,年深日久,似乎也具有了特殊的性灵。
因此,笔可以“歌”,墨可以“舞”,“妙笔”可以“生花”,笔底可走“龙蛇”,甚至文人也被称为“墨客”——工具与人,达成了性灵的相通。
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里,笔墨成为文人精神生活重要的呈现手段之一。
相传锺繇说过:“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
”笔迹界破空间。
成为人们传达美的手段,于是乎有了中国书法和绘画的文人传统。
⑥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对调笔用墨,有一系列的规范。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题解析版
D.戏剧艺术强调二度创作,这种创作的前提条件是文学基础要扎实,否则,二度创作越多,越会 让作品的缺陷完全暴露出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舞台剧受时间、空间与篇幅所限需要快捷、直白地塑造人物性格,而人物性格的塑造要靠独白、对白等来完成。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需要学生认真阅读文本,找出文本中相关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等描写摇摇 走了进来,一见了宝玉,便笑道:‘嗳哟,我来的不巧了!’宝玉等忙起身笑让坐,宝钗因笑道:‘这话怎么说?’黛玉笑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可知,黛玉到了梨香院后发现宝玉也在,并且和宝钗有说有笑,怀疑二人过于亲密,因而心生醋意,因此故意说“我来的不巧”这样的话讽刺二人。
C. “黛玉磕着瓜子儿,只抿着嘴笑”一句属动作和神态描写,一个“笑”字写出了黛玉对众人劝宝玉不要喝冷酒时表现的冷眼旁观,表现出她的嫉妒心理。
D. 节选的这一部分文字,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的手法,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通过各自的语言便能凸显出来,如从宝钗劝宝玉、说黛玉的话中可见其明理和圆通。
5. 林黛玉到梨香院,一看到宝玉,就说“我来的不巧了”,黛玉是觉得自己打搅了宝玉吗?请简要分析。
说话时,宝玉已是三杯过去。李嬷嬷又上来拦阻。宝玉正在心甜意洽之时,和宝黛姊妹说说笑笑的,那肯不吃。宝玉只得屈意央告:“好妈妈,我再吃两钟就不吃了。”李嬷嬷道:“你可仔细老爷今儿在家,提防着问你的书!”宝玉听了这话,便心中大不自在,慢慢的放下酒,垂了头。黛玉先忙的说:“别扫大家的兴!舅舅若叫你,只说姨妈留着呢。这个妈妈,他吃了酒,又拿我们来醒脾了!”一面悄推宝玉,使他赌气;一面悄悄的咕哝说:“别理那老货,咱们只管乐咱们的。”那李嬷嬷不知黛玉的意思,因说道:“林姐儿,你不要助着他了。你倒劝劝他,只怕他还听些。”林黛玉冷笑道:“我为什么助他?我也不犯着劝他。你这妈妈太小心了,往常老太太又给他酒吃,如今在姨妈这里多吃一口,料也不妨事。必定姨妈这里是外人,不当在这里的也未可定。”李嬷嬷听了,又是急,又是笑,说道:“真真这林姐儿,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尖。你——这算了什么。”宝钗也忍不住笑着,把黛玉腮上一拧,说道:“真真这个颦丫头的一张嘴,叫人恨又不是,喜欢又不是。”薛姨妈一面又说:“别怕,别怕,我的儿!来这里没好的你吃,别把这点子东西唬的存在心里,倒叫我不安。只管放心吃,都有我呢。越发吃了晚饭去,便醉了,就跟着我睡罢。”因命:“再烫热酒来!姨妈陪你吃两杯,可就吃饭罢。”宝玉听了,方又鼓起兴来。
【人教版】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2019高二上学期开学语文测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笔墨的超越①毛笔、墨是中国书法和绘画的主要工具,原本并无奇特之处,不过分别是由兽毛与熏烧的烟灰制作而成的。
但是,在中国的书画艺术史上,它们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②汉代蔡邕说:“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的确,毛笔是中国书画成为艺术的关键因素之一。
“墨分五色”,足以展现万类的缤纷,更是中国艺术家的常识。
毛笔的锥体造型,具有“锋出八面”的能力;墨与水的调和,经过宣纸的洇化,可产生变幻莫测的效果。
③笔墨的造型过程一般不可重复,书法和绘画,虽是静态地呈现在纸上,却可以在人们心中唤起强烈的动感。
沈尹默说,在欣赏书法时,“不但可以接触到五光十色的神采,而且还会感到音乐般轻重疾徐的节奏”。
原本的“墨色”,居然可使人感受到“五光十色”;原本静止的文字,居然可以使人感受到“音乐的节奏”!中国的书法与绘画艺术,因笔墨的性能,具有了独特的表现能力与艺术魅力。
简单的书写或皴擦、普通的黑白两色,竟然以简驭繁、以静寓动,胜过了许多复杂的艺术。
宗白华认为:“中国音乐衰落,而书法却取代了音乐成为一种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
” 其中或有溢美之词,但也足见中国人对笔墨艺术的特殊感情。
④这种特殊感情的形成,不仅由于笔墨造型能力的超妙和奇特。
⑤笔墨与文人长相厮守,须臾不离,年深日久,似乎也具有了特殊的性灵。
因此,笔可以“歌”,墨可以“舞”,“妙笔”可以“生花”,笔底可走“龙蛇”,甚至文人也被称为“墨客”——工具与人,达成了性灵的相通。
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里,笔墨成为文人精神生活重要的呈现手段之一。
相传锺繇说过:“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
”笔迹界破空间。
成为人们传达美的手段,于是乎有了中国书法和绘画的文人传统。
⑥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对调笔用墨,有一系列的规范。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卷
广元市万达中学2019年秋高2018级入学考试语文试卷命题:审题:考试时间:150 分钟;总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所谓名著,通常是指文学艺术中的经典之作。
这些作品,按哲人的说法,都是“不可企及的高峰”。
当然,这并不是说,它们在社会认识和艺术表现上已达到了顶峰,只是因为这些名著往往代表着一个时代文艺发展的最高水平。
作家、艺术家以完美的艺术形式,把他们所处时代的辉煌与罪恶,他们特有的情感体验,都深深地镌刻在文艺的纪念碑上了。
因此,那个时代虽然一去不复返了,但其完美的艺术表达和特有的情感体验,以及他们对那个时代认识的独特视角,却永远不能被取代、重复和超越。
《红楼梦》之所以成为世界文学名著,就是因为曹雪芹以其如椽之笔,通过描绘一个家族的兴衰,把他生活的那个时代和他深刻的生命体验,无与伦比地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于是,《红楼梦》成了一座纪念碑,一座中国小说史乃至世界小说艺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后人不仅从中得到了很多历史的、审美的认识,而且对它包含的文化意蕴,至今也说不尽,道不完。
像《红楼梦》这样的经典名著,在世界文学史中是可以陈列满满一个艺廊的。
我国的古典诗文,从诗三百、楚辞,到李、杜,到龚自珍,小说从“四大奇书”,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外国的名著,从荷马史诗到莎士比亚的戏剧,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到托尔斯泰的《复活》,再到卡夫卡的《变形记》……几乎都是一座座永难挖掘尽的精神矿藏,其历史的深度和文化反思的力度,特别是他们永恒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底蕴,值得我们和我们的后人反复品味。
名著需要重读。
这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经过时间的淘洗和历史的严格筛选,其本身的存在证明了它们的不朽,因而需要反复阅读;也不仅仅因为随着我们人生阅历的积累和文学修养的不断提高,而需要获得新的情感体验与生活感悟。
我这里所说的重读名著,乃是从文化历史发展阶段着眼的。
2020高二语文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1
【2019最新】精选高二语文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1(本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案请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抵制韩流”看消费型民族主义梁文道①韩剧风猛烈吹袭大陆后,就有很多人看不过去要出来说话,这种事我们大可以引为茶余饭后的闲谈话题,一笑置之。
但是我们也应认真思索,为什么我们可以这么轻易地把爱韩剧就等于汉奸、看国产片就等于爱国的逻辑理直气壮地宣之于口,而且竟还有市场?很多人之所以能够不假思索地说出这种话,是因为近年有一股更大的潮流,这股潮流就是“消费型民族主义”。
②首先,我们要注意它与抵制日货的理路不尽相同。
不管你同意与否,提倡抵制日货的人至少还试图搬出一套罢买日货可以打击日本商界然后日本企业会抱怨日本政府外交政策的推理。
“消费型民族主义”却是诉诸感情直觉,要大家以抵制某产品的方式直接表达爱国情怀。
当然,实际操作起来,“消费型民族主义”又会和抵制日货运动相混杂,成为后者的指导精神。
③其次,“消费型民族主义”不是一种经济政策上的保护主义。
奉行保护主义的国家如韩国,会硬性规定电影院每年要有一定日数放映韩片,以保证电影生产数量的稳定,以阻挡外来电影带来的竞争压力,目的是扶持自己国家的特定产业。
保护政策好还是不好,各有各的观点,但它起码也是套言之成理的说法。
“消费型民族主义”着眼的却不是这么深层次的产业发展问题,它只不过是一种浮浅的情绪表达和标签。
④“消费型民族主义”的出现,靠的是两种逻辑。
一个是民族主义本身的空洞,另一个是市场营销的文化转向。
什么叫民族主义的空洞呢?难道民族主义不是很强大很澎湃的一种意识形态吗?的确,它是的。
但它之所以强大,之所以能够把一切事物都纳在民族旗号下,按照研究民族主义的人类学家安德森的说法,正是因为它的内涵是空的。
举个例子,由于没有人能够肯定到底某物的民族性是什么,所以我们才能把一件衣服说成是很有民族性的,一部汽车是很民族的,甚至连一种动物也是很能代表某民族的(尽管他在血统上和这一民族无关,也不是这一民族培育出来的品种),没有什么不可以被命名为很民族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开学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增加古诗文背诵不是负担是捷径①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增加了古诗文的背诵篇目,由过去的14篇增加到了72篇。
有声音说,这为学生增加了很大负担。
其实如果概览之前的语文教育经验,背诵并不能以负担论之,反而有审美享受的作用,甚至可以算一种学习的“捷径”。
②从现代语文教育本身看,背诵篇目增加的幅度很大,但若与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及民国时期的私塾教育相比,则要求背诵的篇目仍然是很少的。
传统语文教育中,学子需要也能够背诵数十万字。
唐宋以来,为参加科举考试,考生必须将《论语》《孟子》《书经》《仪礼》《左传》等40多万字的典籍全部精读熟背。
有些人甚至背诵的更多,如顾炎武、戴震都能够将十三经全文背诵,甚至连“注”都能背诵下来。
民国时期的一些学者,接受的是传统教育,他们也都有出色的背诵功夫。
国学大师姜亮夫曾谈到,他在清华国学院时,同乐会上梁启超、王国维即兴表演节目是背诵古代文学作品,梁启超背诵一大段《桃花扇》,而王国维则当即背诵了《西京赋》。
③传统教育在背诵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这至少包括如下几点:④多感官参加背诵活动过程。
传统语文教学中,朗读本身即是多感官参加的活动,需要同时动用眼、口、耳、脑,甚至还加上头、身体的动作。
这有助于提高背诵的效率。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早就指出:“参与接受某种印象或是一组印象的感觉器官越多,那么,这些印象就会越牢固地在我们的机械的和神经的记忆中扎根,同时也就会越真实地保存在记忆之中,以后回忆起来也会更加容易。
”因此,如果一个教师想使学生牢牢记住什么东西,那么他就应该注意尽可能让儿童更多的感觉器官,如眼、耳、口、肌肉运动的感觉来参加识记。
⑤最大限度发挥儿童时期听觉记忆的作用。
背诵诗文,需要“从娃娃抓起”。
少年的一个特点是对声音非常敏感,这使他们能够通过“听”而轻松地记住那些语言优美的古诗文。
美学家朱光潜回忆自己的学习经历时说:“五经之中,我幼时全读的是《书经》《左传》。
《诗经》我没正式地读,家塾里有人常在读,我听了多遍,就能成诵大半。
于今我记得最熟的经书,除《论语》外,就是听会的一套《诗经》。
”语言学家赵元任回忆儿时的学习情景时也说:“晚上念诗我们都觉得比白天念书轻松一点儿,我觉着也好玩一点儿。
我念的是《唐诗三百首》。
我哥哥跟姊妹们另外还念《千家诗》跟别的诗集。
他们念的诗,我就是没念也渐渐地背得出来了。
”他们都是通过“听”而记住了这些作品。
⑥重视最初的记忆。
中国传统语文教学,背诵的量是逐渐加大的。
最初的记忆量很小,而且要求学生必须做到滚瓜烂熟,能够不假思索地背诵出来。
这些已经滚瓜烂熟的记忆内容,在学生的记忆中深深扎根,成为后来背诵相关内容的巩固基础。
心理学家对此也早有研究,如乌申斯基就说:“儿童在学习中所学到的这些最早的形象在他们的记忆中扎根越深,那么,以后的形象也就能够越容易和越巩固地为他们所记住,自然,如果在最早的和以后的形象之间有联系的话。
”中国传统语文教育有一大特点:老师对学生最初的背诵要求非常严格,必须是记得非常牢靠。
每一次都是要求学生扎扎实实地背诵下来一些句子,这些句子作为“最早的形象”,“在他们的记忆中扎根”,将成为后来背诵的基础。
⑦从这个视角看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就更能明白,增加古诗文背诵恰是为了长远的“轻松”打基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增加了不少古诗文的背诵篇目,作者认为加大古诗文背诵的力度不是负担而是捷径。
B、此次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虽然大幅度增加了古诗文背诵篇目,但与我国自有教育以来就要求考生必须把40多万字的典籍全部精读熟背相比,还是很少的。
C、教师要有意识去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朗读活动,这样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背诵效率。
D、“背诵诗文,需要‘从娃娃抓起’、“要重视最初的记忆”,这些都是传统教育在背诵方面探索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文章举顾炎武、戴震、梁启超、王国维的事例意在说明我国传统教育对背诵很重视,学生背诵水平高。
B、文章第四自然段引用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的话强调教师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背诵活动,这样做有助于提高背诵效率。
C、朱光潜、赵元任的学习经历都有力说明儿童时期的“听觉”记忆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儿童只有通过“听”,才能背诵优美古诗文。
D、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如果最初的记忆与后来的形象有关联,最初的东西记得越牢固,以后的形象就会越容易记住。
3、下列对原文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高中课程标准增加的古诗文背诵篇目越多,学生长远的学习就越轻松。
B、参与背诵活动的感觉器官越多,背诵的效率就越高。
C、儿童时期听觉记忆的作用发挥得越大,儿童的背诵潜能就发掘得越深。
D、最初的记忆越牢靠,往后记忆的基础就越牢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且说宝钗,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凤姐等并巧姐,大姐,香菱与众丫鬟们在园内玩耍,独不见林黛玉。
迎春因说道:“林妹妹怎么不见?好个懒丫头!这会子还睡觉不成?”宝钗道:“你们等着,我去闹了他来。
”说着便丢下了众人,一直往潇湘馆来。
正走着,只见文官等十二个女孩子也来了,上来问了好,说了一回闲话。
宝钗回身指道:“他们都在那里呢,你们找他们去罢。
我叫林姑娘去就来。
”说着便逶迤往潇湘馆来。
忽然抬头见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想: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林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
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
罢了,倒是回来的妙。
想毕抽身回来。
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
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
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
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
宝钗也无心扑了,刚欲回来,只听滴翠亭里边嘁嘁喳喳有人说话。
原来这亭子四面俱是游廊曲桥,盖造在池中水上,四面雕镂槅子糊着纸。
宝钗在亭外听见说话,便煞住脚往里细听,只听说道:“你瞧瞧这手帕子,果然是你丢的那块,你就拿着,要不是,就还芸二爷去。
”又有一人说话:“可不是我那块!拿来给我罢。
”又听道:“你拿什么谢我呢?难道白寻了来不成。
”又答道:“我既许了谢你,自然不哄你。
”又听说道:“我寻了来给你,自然谢我,但只是拣的人,你就不拿什么谢他?”又回道:“你别胡说。
他是个爷们家,拣了我的东西,自然该还的。
我拿什么谢他呢?”又听说道:“你不谢他,我怎么回他呢?况且他再三再四的和我说了,若没谢的,不许我给你呢。
”半晌,又听答道:“也罢,拿我这个给他,算谢他的罢。
──你要告诉别人呢?须说个誓来。
”又听说道:“我要告诉一个人,就长一个疔,日后不得好死!”又听说道:“嗳呀!咱们只顾说话,看有人来悄悄在外头听见。
不如把这槅子都推开了,便是有人见咱们在这里,他们只当我们说顽话呢。
若走到跟前,咱们也看的见,就别说了。
”宝钗在外面听见这话,心中吃惊,想道:“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
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
况才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红儿的言语。
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
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
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
”犹未想完,只听“咯吱”一声,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
那亭内的红玉坠儿刚一推窗,只听宝钗如此说着往前赶,两个人都唬怔了。
宝钗反向他二人笑道:“你们把林姑娘藏在那里了?”坠儿道:“何曾见林姑娘了。
”宝钗道:“我才在河那边看着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儿的。
我要悄悄的唬他一跳,还没有走到跟前,他倒看见我了,朝东一绕就不见了。
别是藏在这里头了。
”一面说一面故意进去寻了一寻,抽身就走,口内说道:“一定是又钻在山子洞里去了。
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了。
”一面说一面走,心中又好笑:这件事算遮过去了,不知他二人是怎样。
(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七回)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形象地呈现了人物活动的场面,渲染了园内热闹的气氛,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不可多得的仕女画。
B、文中对蝴蝶飞舞时的形态描写十分逼真,不仅为文章增添了绘画美,而且很自然地引出了宝钗扑蝶的场景。
C、“宝钗便煞佳脚往里细听”,一个“便”字表明宝钗想要偷听丫鬟们的对话,真实而生动,富有神韵。
D、本选段以宝钗的行踪为线索,情节相对简单,但跌宕起伏,很有波澜性,读来有一种曲折回环之美。
5、文中运用哪些方法刻画了宝钗的什么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6、请探究文中设置“宝钗扑蝶”情节的作用。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据多家媒体报道,多项研究显示近年来全世界的蜜蜂数量减少,甚至存在灭绝风险,蜜蜂数量锐减已是一个全球性的大问题。
在坊间传闻中,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蜜蜂消失后,人类只能活四年。
”这个假托爱因斯坦的说法虽然已被证实确实为“假托”,但却从一定程度上昭示了蜜蜂的特殊性。
在人类发现蔗糖和甜菜糖之前,是蜜蜂生产的蜂蜜开拓了人类舌头味蕾上最初的甜。
假如蜜蜂灭绝了,首先人类可能再享受不到蜂蜜的美味了。
其次,除了玉米,小麦、大米等风媒作物以外,全球约30%的农作物都依赖虫媒授粉,如果传粉昆虫消失,虫媒作物的产量就会显著下降,有些甚至会出现减产甚至绝收的危机,人口数量持续暴增的人类将面临严重的饥荒。
有研究表明,相比人工授粉,昆虫授粉可以使大多数作物的产量质量都得到提高。
而相比苍蝇、黄蜂、甲虫这些授粉昆虫,能够大规模家养的蜜蜂在授粉上更高效更专业。
(摘编自《假如蜜蜂灭绝人类只能活四年?》2018 年4月3日《中国妇女报》)材料二蜂蜜的主要成份是果糖和葡萄糖,在自然界中是非常珍贵的能量来源,是许多动物都无法拒绝的诱感,通过法国及西班牙岩画上的证据推测,人类大约从旧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在野外获得蜂蜜了。
为了获得秘密的蜂蜜来源,古埃及人最早对蜜蜂进行驯养。
作为最早被人类驯养的昆虫之一,西方蜜蜂随着人类活动被带到世界各地。
目前除南极洲外,每个大陆均有西方蜜蜂分布。
但毕竟西方蜜蜂对于许多地区来说是一种人为引入的外来物种。
由于它们强大的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一些本土的野生蜜蜂种群因此受到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