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训练一(含答案)
高二语文试卷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附参考答案)
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 匪我愆.(qiān)期盛.(chéng)以锦囊洎.(jì)牧以谗诛尔卜尔筮.(shì)B.以三矢赐.(sì)庄宗无食桑葚.(shèn)身死国灭,为.(wèi)天下笑渐车帷裳.(chánq)C. 修我戈.(ɡē)矛静女其娈.(1uán)洵.(xún)美且异方其系.(xì)燕父子以组D. 帝高阳之苗裔.(yì) 摄.(shè)提贞于孟陬惟庚寅.(yín)吾以降扈江离与辟芷.(zhǐ)2.下列加点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A.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率:大概匪我愆.(拖延)期B. 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本来静女其娈.(修长的样子)C.此三者,吾遗恨.也恨:遗憾修我戈矛..(古代的长柄武器)D.原.庄宗所以得天下原:推究根源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适:贬职3.下列各句加点的词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火尚足以明.也②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③逸豫可以亡.身④且庸人尚羞.之⑤将军身披坚.执锐.⑥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⑦素善.留侯张良⑧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⑨函.梁君臣之首A.①⑦/②⑨/③/⑧/④/⑤⑥B.①⑥/②⑨/③/⑦/④⑤/⑧C.①⑦/②⑧/③④/⑨/⑤⑥D.①⑦/②/③④/⑨/⑤⑥/⑧4.下列各组句子中均有“相”,哪一组的意义和用法均不相同( )A. 枝枝相覆盖B. 及时相遣归叶叶相交通相见常日稀C. 会不相从许D. 还必相迎取出郭相扶将誓不相隔卿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自可断来.信.B.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高二(上)语文月考试卷(含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题。
合欢树史铁生①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
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
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
"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
"我听得很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把她气得够呛。
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
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
②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
为了我的腿,母亲的头上开始有了白发。
尽管医院已明说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但母亲不死心,她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钱买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服用,让我洗、敷、熏、炙。
"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
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
可母亲仍不放弃,直到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这对于瘫痪病人实在太悬了。
后来母亲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
"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但又抱了新的希望。
"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
她到处去给我借书。
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一样锲而不舍。
③三十岁时,我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母亲却已不在人世。
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④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
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
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母亲为什么早早地走了呢?迷迷糊糊中,我似乎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老天爷可怜她,就召她回去了。
"这让我心里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⑤几年前,老街坊们就提醒过我:"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听了心里一阵抖。
黑龙江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0-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
黑龙江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0-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二2020—2022学年度上学期月考高二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
(每题2分,共22分)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A.膏腴(yú)藩篱(fān)崤山(yáo)蒙恬(tián)B.逡巡(qūn)锋镝(dí)蹑足(niè)墨翟(zhái)C.谪戍(zhé)鞭笞(chī)黔首(qián)囊括(náng)D.隳名城(huī)户牖(yǒu)棘矜(jí)赢粮(yín)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乃中《经首》之会中:合乎B.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批:劈、击C.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委:卸落D.嘻,善哉!技盖至此乎?盖:大概3、下列哪一项不含通假字()A.蒙故业,因遗策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D.百有余年4.下列加线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⑤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⑥蚓无爪牙之利A.全不相同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C.全都相同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B.朝歌夜弦,为秦宫人C.骊山北构而西折D.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6、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③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7、下列句中的“尔”字,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B.子路率尔而对曰C.鼓瑟希,铿尔D.夫子莞尔而笑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暴秦之欲无厌厌:满足B.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结交C.始速祸焉速:快速D.李牧连却之却:使……退却9、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吾其还也B.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而告以成功C.世言晋王之将终也抑本其成败之迹D.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而皆背晋以归梁10.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开发高效低耗无污染的新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月考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月考试题及答案到了逼近高二语文月考的日子,做好每份语文月考试题,能有效的检查出你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二语文上册月考试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月考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3题“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和”与“同”是先秦时期两个重要的哲学概念。
和同之辨早在西周末年《国语》、《左传》中就有明确记载。
孔子有关和同之辨的理论,是对前人学说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和而不同”是孔子理想人格的一个重要标准。
和与同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原则性和差异性。
承认差异,有差异性的统一才是“和”。
“和而不同”,被公认是典型的中国哲学智慧。
“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一个时代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是文化发展和繁荣的必不可少的保证,也是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处理好各种文化关系的理论依据。
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正是“和而不同”、海纳百川的文化心态的历史体现。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的文化理想。
但是孔子并未一味求“同”于周礼,而是在对三代文化的“损益”、“因革”有着清醒认识的基础上,采取了取其所长、择善而从的态度。
整个儒学的发展史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
战国中后期以来,儒学的所谓的“驳杂不纯”的特征就日渐明显。
汉代以后所谓的“独尊”的儒学,也是儒、道、墨、法、阴阳等等诸子思想的结合体。
实质上,自汉代开始,阳儒阴法或者说儒显道隐,一直是中国文化发展的特征,而其他诸子学说,也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脉脉潜流,从而成为中国文化的不竭源泉。
“和而不同”还表现在中华文化在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上。
汉代以来,随着中国本土道教的产生以及印度佛教的东来,在中国逐步形成了儒、释、道三教鼎立以至三教融合的局面。
高二上册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
高二上册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高二的学生想要在语文月考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不仅要努力用功还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我们可以通过语文试卷积累解题技巧。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二上册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二上册语文月考试卷一、课内阅读(9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就:接近B.猥以微贱,当侍东宫当:应当C.绝云气,负青天绝:直上穿过D.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伐:夸耀2.下列各项中,“见”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B. 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C. 皆好辞而以赋见称D.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3.下列各句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A.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为什么心神不定还想怎么样呢?B.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为什么要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再向南呢?C.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令尹子兰)终于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D.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生活贫穷反而更加坚强,不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
二. 课外阅读(19分)孙冲字升伯,赵州平棘人。
举明经,历古田青阳尉、盐山丽水主簿。
尝并丧父母去官,有司循五代故事,必六年乃听调,冲援古制,以书干宰相,不纳。
后举进士,登甲科。
授将作监丞,历通判晋、绛、保州,坐与保州守争事,降监吉州酒,累迁太常博士。
河决棣州,知天雄军寇准请徙州治河,命冲往按视。
还言:“徙州动民,亦未免治堤,不若塞河为便。
”遂以冲知棣州,自秋至春,凡四决,冲皆塞之,就除殿中侍御史。
准为枢密使,卒徙州阳信。
而冲坐守护河堤过严,民输送往来堤上者辄榜之,为使者论奏,徙知襄州。
冲复上疏论徙州非便,著《河书》以献。
会京西蝗,真宗遣中使督捕,至襄,怒冲不出迎,乃奏蝗唯襄为甚,而州将日置酒,无恤民意。
帝怒,命即州置狱。
冲得属县言岁稔状,驰驿上之。
时使者犹未还,帝悟,为追使者笞之。
以侍御史为京西转运。
塞滑州决河,权知滑州。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 理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影响。
“和” 强调和谐、协调、平衡,既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和” 体现为一种包容、宽厚的态度。
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强调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尊重他人的观点和差异,又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个性。
这种“和而不同” 的理念,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不同思想之间的交流与融合,避免冲突和对抗。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和” 则意味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强调人类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律,与自然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
这种理念对于我们今天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和” 的理念还体现在社会治理方面。
中国古代的统治者们往往追求“政通人和” 的理想境界,通过推行仁政、德治等方式,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现代社会,“和” 的理念也可以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借鉴。
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促进公平正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式,营造一个和谐、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和” 理念只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不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B. 孔子提出的“君子和而不同”,意味着在人际交往中要完全放弃自己的观点。
C. 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人类应该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体现了“和” 的理念。
D.“和” 的理念在现代社会已经没有任何价值,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借鉴。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文章从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治理三个方面,论述了“和” 理念的内涵和影响。
2021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文 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含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21分,每小题3分)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
屋后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
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 ① ) 得动。
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③)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③)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④)背着北风而行。
那雪正下得紧。
1.下列汉字依次①—④填入语段中括号内,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震毡zhān曳迤逦yǐ lǐB.振毡zhān拽迤逦yǐ lǐC.振毡zhān拽迤逦yí lǐ D.震毡zhēn曳迤逦yí lǐ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写文章也要有创新精神,若只是拾人牙慧,因袭前人言论,而不能独辟蹊径、师.心自用...的话,是不能写出好文章的。
B.中国的传统家庭中父亲常常扮演“严父”的角色,他们对儿女耳提面命,言传身教。
儿女们对于父亲的教诲即使有不满,可却之不恭....,也只能洗耳恭听了。
C.她终于认识了自己,战胜了自我。
在新的学年里,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驾齐驱....,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
D. 席卷全国的审计风暴,并非杀鸡骇猴....的表面文章,而是廉政建设的大手笔。
3.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只有词人内在的心声借助内在的气韵才能将它们糅合成一件艺术品,这件精品既是咏物词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标记,又是词人悲郁情怀的凝聚、物化。
B.建筑选址如果没有办法完全远离室外噪声,我们就需要采取隔声屏障、通风隔声窗等措施提高小区和建筑本身的保护性能。
C.这些跨越了70余年的老教材之所以还能散发魅力,就是因为其中渗透着公平、正义、自由等最基本的社会价值观,处处体现生命间的微妙关系。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艺术生产领域,只有中国油画这种艺术形式最典型地包容着它的国际性形式和它需要表达的民族记忆的冲突,作为一种来自西方的艺术形式,油画从材质、观念、方法上都积淀着西方的历史记忆和历史经验,当它被用来塑造中国的形象和承载中国的记忆时,它会以何种方式“出场”呢?从中国油画发展史来看,在革命意识形态占据支配地位之前,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中国油画艺术正经历着和西方大致相同的发展进程:从古典写实的再现的艺术逐步过渡到抽象的意象的表现的艺术。
但这些不同的艺术表现方法都力图和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与艺术形式衔接起来,都力图表达中国的民族记忆。
革命胜利以后,从西方传承过来的艺术进程被中断,取而代之的是苏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格局下所形成的艺术,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的绘画传统和苏联的革命现实主义被移植到中国,形成了在中国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写实主义油画。
和所有的具有古典写实背景的艺术形式一样,中国的写实主义油画充分地表达了一个特定时期的中国民族记忆,它叙述和再现了在这个时期所发生的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着力宣扬这个时期一直倡导的革命意识形态;至“文革”时期,写实主义艺术蜕变为“革命”的艺术,一种观念的艺术,艺术纯粹为观念而存在,艺术本身却被消解了。
具有反讽意义的是,正是写实主义油画的这种观念性,为后来的中国流行艺术的蓬勃兴起,提供了适宜的温床和可以利用的材料。
在中国的写实主义艺术长期一统天下的格局下,流行艺术从波澜不兴到蔚为大观,成为当下足以和前者并驾齐驱的一股最重要的艺术力量,原因何在?按西方艺术史的变迁规律来看,流行文化的兴起是西方艺术在古典写实时代终结之后历经印象主义、现代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不同的艺术发展阶段后,由美国的文化霸权所扶持起来的一种话语形态,它力图通过消解艺术和生活的界限来消解艺术的神圣性,进而消解具有几千年文化积累的艺术欧洲的中心地位;它倡导的是一种平民化的艺术,主张艺术是通俗的、可复制的、可批量生产的;它实际上又重新确立了观念对艺术的崇高地位,艺术的任何形式在流行艺术那里都成了图解某种观念的符号和工具。
甘肃武威第十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上册
甘肃武威第十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二上册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二语文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赍发(jī) 迤逦(yǐlǐ)肉袒(tǎn)列观(guān)B.恁地(nèn)酒馔(zhuàn)尴尬(gāngà)昭然(zhāo)C.孱头(chàn)蹩进(bié)冠冕(guān)徘徊(huí)D.提防(tí) 仓廒(áo)央浼(měi)省亲(xǐng)2.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求人可使报秦者报:报告B.相如因持璧却立却:后退几步C.武帝嘉其义嘉:赞许D.果引张胜引:牵攀,招供。
3.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B、传以示美人及左右C、臣等不肖,请辞去D、素与副张胜相知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C.引赵使者蔺相如/左右或欲引相如去D.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5.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6.下列句子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A.子卿尚复谁为乎B.何以知之C.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D.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7.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B.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C.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D.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8.下面对《拿来主义》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比的鲜明和反衬的强烈,是本文写作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比如开头大谈“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好像绕了一个大圈子,其实正好和“拿来主义”形成鲜明的对照。
宁夏银川二中2020-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一)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 人教版高二
宁夏银川二中2020-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一)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人教版高二银川二中2020-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月考一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22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
古人说,欲灭其国者,必先灭其史。
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
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清末民初以来,在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下,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汉字产生了怀疑。
“汉字落后”论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声称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
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比如20世纪80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
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面临外语教育的挑战。
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
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
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战。
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的场合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
在古人眼中曼妙婀娜、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
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
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
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
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要算《礼记》了。
《礼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
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
”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
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
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廌(zhì)、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的《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
高二语文上册月考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默寡言(沉默)B. 豁然开朗(豁然)C. 雕梁画栋(雕梁)D. 震耳欲聋(震耳)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改变。
B.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提倡使用环保产品,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
C. 由于缺乏锻炼,他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好,这次生病主要是因为抵抗力下降。
D. 在这次比赛中,我们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离不开教练的辛勤教导和队友们的共同努力。
3. 下列诗句中,对仗工整的一项是()A.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B.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C.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是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B.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主要讲述了梁山好汉起义的故事。
C.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主要描写了唐僧师徒取经的历程。
D.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5.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古代的五行分别是金、木、水、火、土,其中土为五行之首。
B. 中国古代的十进制计数法,以十为一组,每十个一组。
C. 中国古代的十二生肖,分别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D. 中国古代的二十四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6. 下列关于语言表达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在口语表达中,应该避免使用复杂的句子结构。
B. 在书面表达中,应该尽量使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
C. 在演讲中,应该注意语速、语调和语气,以增强表达效果。
D. 在写作中,应该尽量使用华丽、冗长的词汇。
7. 下列关于文学鉴赏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鉴赏文学作品时,应该只关注作品的主题思想。
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试卷及答案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试卷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3题网络文化乱象治理该下猛药了近几年来,文化乱象日益严重。
其中,网络文化中的垃圾是最为恶劣的,所造成的社会问题也是最为严重的,给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相当的危害,特别是对成千上万青少年的毒害,如果再不及时采取措施,必然对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形成釜底抽薪的危机,着实不能掉以轻心。
历史早已证明,文化混乱即会导致思想混乱,思想混乱定将引发行为混乱。
去年一年之中,不良网络文化乱象所带来的思想、行为乱象真是惊人的不可思议:青少年因为网瘾而辍学、退学、离家出走、暴力犯罪甚至自残自杀;有些孩子为了上网玩游戏而不惜欺骗、打骂以至伤害、杀害自己的亲生父母;还有父母竟然由于网瘾问题而亲手残杀甚至肢解自己的孩子!而且,现在已经不只是孩子们受影响了,不少成人也因为网瘾、网恋、网婚、网上同居、网络赌博等造成种种家庭悲剧,甚至犯罪;还有行政领导干部、公务员在上班时沉迷网络游戏或网上聊天而被处罚或开除公职的。
另一种普遍的网络文化乱象,就是不少网民可以在网上毫无顾忌地胡言乱语、肆意污蔑、恶性侮辱、破口漫骂。
由于缺乏实质性的监管约束,他们不用负任何责任。
更糟糕的是,有些已经形成群体性的乱象,相互鼓噪。
加上网络的便捷性、互动性、隐蔽性及无处不在的广泛性,如果这样的恶性群体在网上膨胀发展的话,将来造成的负面社会影响难以估计,切切不可低估。
有人打着发展网络的旗号,实际上是在扭曲网络的健康发展方向,一步步地牺牲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来充填自己的荷包。
电脑、网络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技发明,把人类带进了信息时代。
但是,现在的网络被严重地娱乐化、游戏化、低俗化,网络从高科技的工具退化为使人们玩物丧志并进而危害社会的玩具。
不良的网络信息和不健康的网络游戏泛滥成灾,大量网民上网主要是受这些迷乱网络文化的影响。
这种网络文化现象是不正常的失衡表现,它所带来的负面社会问题早已令人痛苦地证实了这一点。
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全国百强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精品】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对待自然的态度和方法上,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现代派艺术各有所侧重,不尽相同,这可以从花卉的描绘上做比较。
在中国传统绘画领域里,花卉题材和山水题材占了极大的比重,取得了较高成就,这在世界艺术史上是十分独特的。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大概与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看重自然,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处这一人文哲学精神有关。
被称为西方“画圣”的荷兰现代派画家凡·高在西洋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名作《向日葵》被认为是稀世珍宝,画作通体呈黄色,像一团狂热的火焰,反映了画家燃烧的心灵。
它不仅色彩热烈,画中花瓣的线条也呈现出烫灼般的颤抖,的确有一股跳荡的猛烈的心灵之火在烧炙着每一个观画者的感官。
凡·高开辟了以画家的主观心灵为源泉的作画风格,但单以主观心灵的色彩来观照和变化自然对象,导致个体性太强,画家的主观压倒和排挤了自然的客观,画作虽然独特,但缺乏和谐,凡·高的带有病态色彩的精神,更会给他的表现对象带来一定的损害,投合了现代西方富有阶层寻求怪异刺激的欣赏趣味。
反观中国画家的几幅花卉作品,比如齐白石的《牵牛花》,张大千的《荷花图》,虚谷的《松鼠戏竹图》,每幅作品都是形神飞动,气韵盎然,仿佛一首首有形的诗,一曲曲无声的乐,和谐温馨,使我们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自有一股浩瀚的宇宙清气,一片昂扬的生命节律,流溢心田,舒心无比。
中国画家的这种创作方法是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契合,把一种人格和理想境界具象化地渗透于特定的对象之中,是一种意象的创造形态,而不是再现的形象形态,是升华了对象自身的根本特征而不是任意以画家的主观来扭曲变形。
在创作的精神上,中国画家总是执着地追求一种以提高和完善人性自身为目的的人文精神,而不像西方现代派画家那样片面张扬独立于自然和社会、以个体为中心的个人主观精神。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卷I(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书之为物,不仅仅是冷冰冰的墨迹和纸张,它有体温,渗透着昔者或彼者的生命体验和智慧表达。
正是有这种书中生命的存在,我们才有根据相信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
”因为书中不同的生命方式,搜索着和激发着与之对应的人的生命潜能,读书也就成了在字里行间发现自我、丰富自我、调节自我的心理过程。
当书触动你的生命感觉时,我建议你做好读书笔记。
记笔记是人和书的生命对证。
你读到哪点最有感觉,你觉得哪点最有价值,你感到哪点最为重要,你感到哪点最为可疑,都不妨记录下来。
一字一句地记,可以加强你的印象和记忆;分门别类地记,可以积累你的知识和清理思路;提要钩玄地记,可以在提要中把提要领,在钩玄中深化对意义的理解。
张之洞讲:“读十遍,不如写一遍。
”这也可以用在做笔记上。
笔记本子有个A、B面,最初的记录最后只写一面,然后在继续读书时发现同类问题,写在另一面,跟它对照,比较其间的同和异。
积累多了,你对这问题,就有各种各样的角度、层次上的材料,然后就可以梳理它的渊源流变,或解释它的多重意义了。
比如读王国维的一段话,觉得耐人寻味,就写在一面,以后不知道哪天读到《道德经》上相似的意思,又记在另一面。
如果发现别的书上也有类似的话,再把它积累下来,相互参证,就可能发现它们之间的传承关系,以及在不同语境中意义的微妙差异。
历史学家吴晗说过:“要想学问大,就要多读、多抄、多写,一个人想要在学业上有所建树,一定得坚持这样做卡片、摘记。
”唐弢先生也认为,大凡读书,一定要做读书笔记,不要自恃年轻时记忆力好,就不做笔记,如果那样,书读多了容易混杂,年纪大后记忆衰退,就难免要吃亏。
唐弢先生晚年写鲁迅传的时候,想找一个材料,鲁迅曾经说过他的父亲喝醉时老打他母亲。
高二语文上册月考试卷人教版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悠然自得(yōu)比翼双飞(bǐ)B. 振聋发聩(kuì)恍若隔世(huǎng)C. 饱经风霜(bǎo)草菅人命(jiān)D. 气贯长虹(guàn)沆瀣一气(hà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在这次比赛中,他不仅表现出色,而且还赢得了大家的尊敬。
B. 由于天气原因,原定的会议不得不推迟举行。
C. 这位作家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被誉为当代文学的代表人物。
D. 我们应该认真分析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而不是互相推诿责任。
3.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声音像春雷一样震撼人心。
B. 她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C. 他的智慧像大海一样深邃。
D. 他的决心像钢铁一样坚定。
4. 下列各句中,表达效果最差的一项是()A. 他是一个非常勤奋的学生,每天都坚持努力学习。
B. 她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让人听了感到十分舒服。
C. 他的眼神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
D. 这本书内容丰富,读起来非常枯燥无味。
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主要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
B.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主要讲述了宋江等108位好汉的反抗封建统治的故事。
C.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辛历程。
D.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主要讲述了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的故事。
6. 下列关于古诗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杜甫的《春望》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深切忧虑。
B. 李白的《将进酒》表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C.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描绘了诗人登高远眺的壮丽景象。
D. 白居易的《琵琶行》反映了唐代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
7. 下列关于现代文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一篇散文,描写了荷塘月色的美丽景色。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高二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高二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 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从一朵晶莹、素洁的雪花开始,从一声纯净、温暖的童声开始,从一株昂扬、葱绿的春芽开始,2022年北京冬奥会来到了我们身边。
北京冬奧的背后,凝结着无数参与者的心血汗水。
他们之中,有一位用自已独特的方式,为北京冬奥记录着、见证着、歌哭着,她就是长篇纪实文学《中国冬奥》(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1月出版)作者孙晶岩。
孙晶岩从2017年中国申办冬奥成功开始,历时5年,走访国内外多个城市,面对面采访200余位与冬奥会相关的各界人士,全景记录了北京冬奥会从酝酿、中办到筹备充满曲折与挑战的历程。
作品通过丰富真实的事例和人物,立体、生动地书写了京冀两地三大冬奥赛区的建设奇迹,更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孙晶岩坚持“报告文学要有宏大视野”的创作理念。
她创作《中国冬奥》的初衷和记录冬奥筹备历程的重点,是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有活力、有实力的中国形象,是希望能真实记录冰雪运动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促进。
正是作者的家国情怀,使整部作品呈现出文学反映时代重大进程的及时性和前瞻性。
通过这本书,我们能感受到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有中国国力的支撑、有冰雪产业的发展、有与世界的融合。
从这部《中国冬奥》中可以看出作家对“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理念的躬身实践。
孙晶岩说:“报告文学是行走的艺术,一定要用脚板子跑出来,要讲究文学性,刻画主人公的精气神,弘扬真善美。
”为创作这部作品,她在大雪纷飞的冬天,凌晨5点就起床赶往建设工地采访:在零下20摄氏度的夜间,与张家口赛区的建设者们一起感受壮观的雪场造雪:坐着绿皮火车,穿过漫长一夜去冰雪基地采访,见到艰苦简陋的训练环境,为教练员、运动员的精神感动落泪。
甘肃永登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
甘肃永登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二永登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测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列小题。
驿传制度是我国古代以“传命”为主旨,融通信、交通、馆舍三位于一体的命令上传下达机制。
驿传制度伴随着国家政治及交通的发展而产生并逐渐发展。
到了唐代,驿传制度更为严密和完善。
树立起新的制度典范。
对唐王朝产生了深远影响。
《全唐诗》中有大量与驿传相关的作品,我们可以从中探析唐代驿传制度的相关内容与特点。
唐王朝“东西长九千五百一十里。
南北宽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旧唐书》卷三八)。
统治者为了对辽阔的疆域实现有效统治。
在中央统一管辖之下建立了各级地方政权及各级交通组织,与此相适应,形成了较完整的文书驿传网。
较之于前代。
唐代驿馆的数量有了较大的扩充。
韩愈在《酬裴十六功曹巡府西驿途中见寄》中写道“四海日富庶,道途隘蹄轮,府西三百里,候馆同鱼鳞。
”用“鱼鳞”来形容唐代驿站的数目繁多,可谓确切而形象。
此外,从王周《路次覆盆驿》“曾上青泥蜀道难,架空成路入云寒,如何却向巴东去,三十六盘云外盘”中可以知道,唐代在最为偏远的地区也设置有驿道和驿站,就诗中所提到的驿站驿馆名称而言,我们很容易发现唐代关于水驿、陆驿、水陆兼办驿的驿传设置。
例如,韩琮的《题商山店》商山驿是为陆驿;王建的《汴路水驿》提到的是为水驿;而武元衡《题嘉陵驿》写道:“悠悠风施绕山川,山驿空濛雨似烟,路半嘉陵头已白,蜀门西上更青天。
”可以看出,嘉陵驿属于水陆兼办驿。
不少唐代诗人初仕阶段都曾担任县级职官,主持驿传,并留诗以纪。
“云别青山马踏尘,负才难觅作闲人,莫言馆驿无公事,诗酒能消一半春。
”(赵嘏《赠馆驿刘巡官》)诗中看来,驿中生活十分清闲,甚至可谓百无聊赖,。
但这只是对于驿长而言,下层驿使的工作与生活却是另一番景象。
驿使的职责主要有三:一是迎接使客;二是管理驿厅,安顿食宿;三是传送文书,其中最为艰辛的必是舟车劳苦传送文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训练(一)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一个没有英雄的历史是寂寞的无声的历史,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孱弱的民族。
中国人的民族性格是在特定的经济生产方式和制度下的文化的凝结,而文化精华又与广大人民哺育了中国历史的和现实的杰出人物。
他们堪称民族的脊梁,国家的栋梁。
中华民族历史和现实中的人物,就是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人格化,也是中国人民的杰出的儿子。
他们既是文化和人民的产儿,又是具有文化传承和民族激励力量的样板。
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轴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不能否认传统文化中存在的糟粕需要批判,人民中受其影响而产生的落后的东西需要不断改进。
我们不赞美三寸金莲,不能赞美纳妾等一切与近代文明相悖的东西。
但也应该相信没有永恒不变的中国人,没有永恒不变的民族性格。
在旧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下形成的中国人的某些缺点会发生变化。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阿Q是旧式农民形象,而不是中国农民永恒的形象。
没有天性丑陋的中国人。
任何对国民性和所谓民族劣根性的抨击,最终若不指向旧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只停留在文化层面,则是难中腠里的。
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具有世代延续的价值。
可是如果没有高度发达的先进生产力、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先进的政治制度,传统文化是不能单独发生作用的。
中国鸦片战争以后一百多年的民族屈辱史已证明了这一点。
当时的孔子只是孔庙中的圣人,当时的经典只能是藏书楼里的典籍。
当年黑格尔十分轻视孔子的思想,说《论语》“里面所讲的是一种常识道德,这种常识道德我们在哪里都找得到,在哪一个民族都找得到,可能还要好些,这是些毫无出色之点的东西”。
而当今世界对孔子则是一片赞扬,与黑格尔时代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这种变化是当代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发生根本性变化的结果。
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不能画等号,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也不能画等号。
我们应该深入经典,走出经典,面对现代,放眼世界;要由我们的时代和实践来决定继承什么遗产和拒绝什么遗产,以及如何继承我们的文化遗产,而不应以当代作为传统的注脚。
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应该着重它的基本精神,通过过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使之当代化、科学化,而且要在实践中贯彻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
这样才能培育出既具有传统美德又具有时代精神的中国人,孕育出具有社会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杰出人物──社会主义时代“双百”式的英雄人物。
(摘编自陈先达《文化自信中的传统与当代》)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中的中国人,都是人民的儿子,是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具体体现。
B. 对一切与近代文明相悖的东西,我们要从文化层面进行深刻地批判,使之不断改进。
C. 中国农民不会永恒不变地保持“阿Q”式的旧式形象,因为中国人的天性是美好的。
D. 文化继承要去粗取精、面向当代、面向世界,这样才能培育出新时代的杰出人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作者紧扣文化、人以及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分析指出了民族性格不是一成不变的。
B. 对中国文化的相关论述,体现了辩证、联系、发展的科学思维,有说服力和启发性。
C. 把黑格尔对《论语》的评价与当今世界对孔子的赞扬作对比,突出了黑格尔的错误。
D. 最后一段针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主要论述继承什么、如何继承以及重要意义等内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中国传统文化既有精粹,也有糟粕,它和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B. 如果构成人的本质的社会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那么国民的性格形象也会发生变化。
C. 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在国际上的地位越高,这个国家的文化就越容易被世界普遍接受。
D. 对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有鉴别,有扬弃,使之成为涵养时代英雄人物的源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 题。
材料一(光明网):中国拥有3000 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0 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
但令人尴尬的是,这400 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
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
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
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
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
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0.3-0.4 毫米。
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
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一场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
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
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
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阵地。
材料二(央视新闻客户端):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
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
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
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
”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大概45 岁左右,她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那种专注仔细。
现在中国企业的员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种差距,你就很难培养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
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踏实实的精神,心无旁骛、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
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
”材料三(新浪网):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太原主持会议时指出,“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
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
这都需要调整结构。
”事实上,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
有专家分析认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
一方面是技术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的低端产品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
这也正是当下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
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从理念入手,从人入手。
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
良好素质的技术工人,不应仅仅是掌握制造技术,而且还应该是有责任心的匠人,是能够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的匠人。
但是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技术工人重视不够,导致这部分人才严重缺失。
显然,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从制造业重塑人力基因入手。
企业首先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起一种超越世俗商业利益的成就动机。
同时,整个社会要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技术工人的技能培养,畅通其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善其工作环境。
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二用日本制笔企业一个女工做记录的事例和中国员工的现状作对比,旨在表明中国企业的员工在工匠精神方面尚有欠缺。
B.材料一报道了中国3000 多家制笔企业曾经面临的尴尬局面,同时指出这局面已改变,这些企业已能够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
C.材料三引用总理的话,说明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特殊类高质量钢材仍需进口的问题,突出了中国制造业调整结构的必要性。
D.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但我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还需解决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践行工匠精神。
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一项是(3分)A.在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看来,我国现阶段制笔行业与国外的差距,不在技术上,而是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
B.笔头分为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圆珠笔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对笔尖的加工精度和材料性能要求极高,而此前中国制造达不到这些要求。
C.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如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做到极致;专注仔细,耐心踏实,心无旁鹜;责任心强,而且能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
D.我国圆珠笔制造业的新突破启示我们,只要科研人员能够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努力贯彻“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6.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并谈一谈发展对策。
(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7~9 题。
画像老舍前些日子,方二哥在公园里开过“个展”,有字有画,画又分中画西画两部。
第一天到会参观的有三千多人,气晕了多一半,当时死了四五十位。
据我看,方二哥的字确是不坏,因为墨色很黑,而且缺着笔划的字也还不算多。
可是方二哥自己偏说他的画好。
在“个展”中,中画的杰作--他自己规定的--是一张人物。
松树底下坐着俩老头儿。
确是松树,因为他题的是“松声琴韵”。
他题的是松,我要是说像榆树,不是找着打架吗?所以我一看见标题就承认了那是松树:为朋友的面子有时候也得叫良心藏起一会儿去。
对于那俩老头儿,我可是没法不言语了。
方二哥的俩老头儿是一顺边坐着,大小一样,衣装一样,方向一样,活像是先画了一个,然后又照描了一个。
“这是怎么个讲究?”我问他。
“这?俩老头儿鼓琴!”他毫不迟疑的回答。
“为什么一模一样?”我问的是。
“怎么?不许一模一样吗?”他的眼里已然冒着点火。
“那么你不会画一个向左,一个向右?”“讲究画成一样!这是艺术!”他冷笑着。
我不敢再问了,他这是艺术。
又去看西画。
他还跟着我。
虽然他不很满意我刚才的质问,可究竟是老朋友,不好登时大发脾气。
再说,我已承认了他这是艺术。
西画的杰作,他指给我,是油画的几颗鸡冠花,花下有几个黑球。
不知为什么标签。
上只写了鸡冠花,而没管那些黑球。
要不是先看了标签,要命我也想不起鸡冠花来--一些红道子夹着蓝道子,我最初以为是阴丹士林布衫上洒了狗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