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农民工文化生活 促进农民工融入城镇
乡村振兴与农民工市民化
乡村振兴与农民工市民化近年来,乡村振兴和农民工市民化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乡村振兴是指通过加强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推动农村社会进步,实现农村全面发展和农民全面进步的一系列综合性工作。
农民工市民化则是指将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使他们在城市中享受与城市居民相当的各项权益和利益。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分析乡村振兴与农民工市民化的关系。
一、乡村振兴对农民工市民化的推动作用乡村振兴是为了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而进行的综合性工作,对农民工市民化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乡村振兴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农民工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城市工作。
其次,乡村振兴可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吸引农民工回乡就业。
再次,乡村振兴可以鼓励农民工创业,推动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为农村人口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二、农民工市民化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农民工市民化也对乡村振兴起到了促进作用。
首先,农民工市民化可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农村和城市的交流与合作。
农民工通过市民化的过程,会将他们在城市中获得的经验和技术带回农村,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其次,农民工市民化可以改善农村劳动力结构,促进农村人口的流动和分配,使得乡村人口更加合理地利用自己的人力资源。
再次,农民工市民化可以提升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三、乡村振兴与农民工市民化的关系乡村振兴和农民工市民化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乡村振兴需要农民工的参与和努力,只有农民工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建设中,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而农民工市民化也需要乡村振兴的支持和保障,只有通过乡村振兴,才能为农民工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
四、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与农民工市民化的关系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包括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乡村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等。
这些措施与农民工市民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可以提供更好的就业条件和生活环境,吸引农民工回乡就业。
对农民工城市生活融入问题思考
对农民工城市生活融入问题的思考摘要: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变农民工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政策模式,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
农民工融入城市是劳动力价值的内在要求;是政策关怀的具体化;是道路的必然选择;是城市公共管理的客观要求。
然而,目前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仍然面临一方面是户籍身份制度的限制,另一方面是社会排斥的影响。
关键词:农民工;城市生活;融入中图分类号:c9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0-01党的十八大报告确立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解决农民工如何融入城市生活问题,是重要任务之一,同时也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手段。
一、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必然性1.农民工融入城市是劳动力价值的内在要求当前中国农民工就业的独特之处在于劳动力价值的低廉性,这种低廉性是由于劳动者就业环境与生存环境的脱离造成的。
这种脱离降低了劳动力成本,用以支付生活资料的费用无需由雇主支付费。
在很大程度上,农民工纯粹变成了雇主赚钱的工具。
所以必须要转变廉价劳动力是优势的观念,一定要提高劳动力价值。
那么要提高农民工的劳动力价值只靠农民工自己是很难完成的,必须把进城的农民工市民化。
2.农民工融入城市是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在谈论农民工问题时,很多研究者都把农民工现象看作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种进步,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力量。
中国实现城市化道路绝不可能是单一的模式,而是多元化的发展模式。
在这个多元化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已经成为一支推动城市化发展的主导力量。
解决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从长远来看就是解决中国城市化进程和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
3.农民工融入城市是城市公共管理的客观要求应当看到,农民工进入城市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为城市公共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其中,农民工犯罪就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
有关部门调查,城市犯罪中的民工成分已显著上升,对城市社会秩序和公共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
浅析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问题与对策
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问题与对策引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寻求就业和改善生活。
然而,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本文将浅析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分析1. 文化隔阂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在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社交圈子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导致了文化隔阂的存在。
农民工常常感到被排斥、被歧视,与城市居民的交流和融入困难重重。
2. 住房问题农民工在城市中面临较大的住房困难。
由于经济压力,农民工普遍选择集中居住、分租房屋等方式,导致租房条件差、居住环境不佳。
此外,一些城市对外来人口的限制也给农民工的住房问题增加了困难。
3. 教育问题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的教育问题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
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子女常常无法享受城市公立教育资源,被迫选择就读于农民工子弟学校,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4. 就业歧视由于缺乏城市户籍、受教育程度较低等原因,农民工在城市就业市场中面临着歧视。
他们往往只能从事体力劳动、低技能岗位,工资待遇较低,职业发展空间有限。
对策建议1. 加强文化交流与教育加强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的文化交流,通过开展文化艺术活动、志愿者活动等方式,增进相互了解与尊重,减少文化隔阂。
同时,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要重视,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打破户籍限制,让他们有机会接触更好的教育。
2. 改善住房条件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的住房保障力度,推动建设更多适合农民工居住的廉租房、公租房等。
同时,要松绑一些城市对外来人口的限制政策,鼓励农民工购买和租赁合适的住房。
3. 扩大就业机会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力度,提高其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增强其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同时,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4. 加强法律保护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打击就业歧视行为,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建立健全的劳动法律法规和劳动争议解决机制,让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享有平等的权益和待遇。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与适应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与适应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和就业机会。
然而,农民工在城市中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适应困境。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与适应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城市融入问题1.经济融入由于农民工多数来自农村和小城镇,他们缺乏城市工作经验和技能。
在面临激烈的城市竞争时,他们往往容易被排斥或者利用。
他们的薪酬和福利待遇也常常低于城市居民。
解决方案:政府可以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计划,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技能水平。
同时,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保护农民工的权益,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公平的工资和福利待遇。
2.社会融入农民工迁居到城市后,由于语言、文化和生活习惯的不同,他们面临社会融入的困难。
他们与城市居民之间存在着差距和隔阂,很难融入城市的社会网络。
解决方案:鼓励城市居民和农民工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减少对农民工的歧视和偏见。
同时,建立社会组织和平台,为农民工提供社会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
二、城市适应问题1.生活环境适应农民工在城市中面临着新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如居住条件、交通、饮食等方面的转变,很多农民工在适应过程中遇到困难。
解决方案: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力度,提供更好的住房和生活条件。
此外,加强对农民工的基本生活常识和技能的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
2.心理适应农民工在城市中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孤独感。
他们离开家人和亲人,没有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长期的工作强度和生活紧张也容易导致心理问题。
解决方案: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帮助农民工缓解心理压力和孤独感。
同时,建立农民工之间的互助和支持网络,让他们能够在城市中感受到归属感和温暖。
总结: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和适应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政府、社会组织和城市居民都需要发挥积极的作用,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帮助农民工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实现自身发展和幸福感的提升。
只有充分解决农民工的融入和适应问题,才能让城市变得更加和谐和繁荣。
农民工面城市居民与农民工的融合
农民工面城市居民与农民工的融合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民工在城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既是城市建设的参与者,也是城市居民的一部分。
然而,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存在着许多融合问题。
本文将从就业、教育、社会交往等方面探讨农民工面城市居民与农民工的融合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就业融合农民工面对的首要问题是就业,如何在城市中获得稳定的工作是他们面临的一大难题。
在城镇与农村之间存在着用工需求与人才供给的差异,农民工有时很难找到适合的工作。
因此,城市居民可以通过提供一些就业机会来促进农民工的融入。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民工就业的扶持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招收更多的农民工,并给予相关的培训和技能提升,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城市工作。
二、教育融合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教育体系中融入的问题也是一个重要议题。
由于家庭的经济条件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农民工子女常常面临着接受良好教育的困难。
城市居民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帮助农民工子女融入城市教育。
例如,可以设立专门的教育基金,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奖学金和助学金,帮助他们继续接受高等教育。
同时,城市学校可以加强与农村学校的合作交流,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支持,为农民工子女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三、社会交往融合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社会交往也是他们融入城市的重要一环。
他们与城市居民之间的交往往受到城市居民的歧视和偏见。
要解决这个问题,城市居民应该积极改变对农民工的看法,理解和尊重他们的劳动和贡献。
政府可以开展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防止歧视和不公平待遇的发生。
同时,可以建立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的交流平台,促进双方的沟通和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
四、福利保障融合农民工在城市中享受福利保障的问题也是融合的重要方面。
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往往无法享受到城市居民的福利待遇。
这就需要城市居民和政府共同努力,推动相关的政策改革,实现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福利保障的一体化。
政府可以通过放宽农民工落户条件,逐步取消户籍制度的限制,让农民工在城市中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同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
农民工面的社会融入问题
农民工面的社会融入问题概述:农民工是指那些在城市从事各类临时、短期就业的农村劳动者。
他们来自农村地区,为了生计,来到城市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
然而,农民工在城市中面临诸多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社会融入。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面的社会融入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农民工面临的社会融入问题:1. 就业歧视:农民工往往从事体力劳动,他们的技能和学历不如城市居民,容易遭受就业歧视。
他们往往只能从事低薪、劳动强度大的工作。
2. 社会地位低下:由于工资低、生活条件差,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社会地位较低。
他们缺乏社会认同感,面临社会排斥和孤立。
3. 社会福利缺乏:农民工在城市中享受不到同等的社会福利待遇。
他们在就医、教育等方面面临许多困难。
4. 文化差异:农民工来自农村,他们和城市居民在文化、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这给他们的社会融入带来阻碍。
导致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的原因:1. 经济结构转型缺乏配套政策: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农村地区的农民纷纷外出务工。
然而,转型过程中缺乏完善的农民工政策,导致他们在城市中面临诸多问题。
2. 社会观念和文化认同的差异:农民工和城市居民在社会观念和文化认同上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导致了彼此之间的隔阂,阻碍了农民工的社会融入。
3. 教育问题:农民工的教育水平普遍较低,这使得他们在城市中遇到的困难更加复杂。
缺乏良好的教育背景使得他们在就业、融入城市社会等方面面临挑战。
解决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的方案:1. 完善政策法规:政府需要制定更加完善的农民工政策,推动农民工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权益,提升他们的生活水平。
2. 加强职业培训: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机会,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增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农民工的社会地位。
3. 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通过广泛的宣传活动,增进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了解和认同,减少就业歧视和社会排斥。
4. 加强城乡互联互通: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机制,促进城市和农村的互联互通,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工作和发展机会。
农民工积极融入城镇社会的成功案例
农民工积极融入城镇社会的成功案例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农民工在融入城镇社会、适应城市生活方面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然而,也有许多农民工通过努力和智慧,成功地融入了城镇社会,成为了城市的一员。
本文将介绍一些农民工积极融入城镇社会的成功案例,希望能够给其他农民工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案例一:李明(化名)李明是一位来自湖南农村的农民工。
他在来到城市后,通过参加技能培训,学习了电焊技术。
他在工作中认真负责,技术精湛,很快就获得了同事和上司的认可。
在工作之余,他积极参加社区活动,与邻居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他还利用业余时间自学计算机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凭借自己的努力和能力,李明很快获得了晋升,并成为了一家大型企业的技术骨干。
他的成功案例鼓舞了身边的其他农民工,许多人纷纷效仿他,通过学习和努力,逐渐融入城市社会。
案例二:张丽(化名)张丽是一位来自河北农村的农民工。
她在来到城市后,通过参加社区的义工活动,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她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学习了一些社区管理和服务方面的知识,并积极参与社区的管理工作。
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贡献,逐渐获得了社区居民的认可和尊重。
她还参加了一些培训班,提升了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素质。
最终,她成功地从一名普通农民工转变为社区工作人员,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和帮助。
张丽的成功案例激励了身边的其他农民工,许多人都开始参与社区活动,积极融入城市社会。
案例三:王志强(化名)王志强是一位来自山东农村的农民工。
他在来到城市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勤奋,获得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然而,他并没有满足于此,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一些管理知识,并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渐提升了自己的管理能力。
他在工作中表现出色,被公司认可并委以重任。
他还积极参加一些行业的学术交流和培训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最终,他成功地从一名普通农民工晋升为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
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综述
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综述农民工是指在城市从事非农工作的农村劳动者。
他们是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重要力量,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参与者。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民工在城市中的数量不断增加,但他们在城市中的融入问题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从多个角度探讨农民工在城市中的融入问题,以期为今后的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一、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概念和意义农民工城市融入是指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生活、工作和社会关系等各个方面与城市居民之间融合的程度。
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问题是当前城市化进程中一个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它影响着城市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研究旨在探讨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地位、权益和社会参与程度,以及促进他们融入城市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因素涉及个体因素、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制度政策因素等多个层面。
个体因素包括农民工自身的文化素质、教育水平、职业技能和社会网络等因素。
家庭因素主要包括农民工的家庭背景、家庭关系和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涉及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态度、城市中的社会文化环境和社会服务资源等方面。
制度政策因素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社会保障制度等因素。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影响着农民工在城市中的融入程度。
目前,关于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些研究关注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工作和就业问题,探讨他们的职业发展路径、工资待遇和就业权益保障等方面。
一些研究关注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社会融入和文化适应问题,探讨他们在城市中的社会关系网络、生活习惯和文化认同等方面。
还有一些研究关注农民工在城市中的权益保障和社会保障问题,探讨他们在城市中的医疗保障、住房保障和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困境和需求。
还有一些研究关注农民工在城市中的政策支持和社会参与问题,探讨相关政策措施的有效性和社会组织对农民工的帮助等方面。
针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问题,需要从制度上进行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完善。
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解决方案
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解决方案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农民工成为了城市中一个重要的人群。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生活方面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促进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律保护和权益保障。
在城市生活中,农民工常常面临着劳动权益受损、工资拖欠等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同时,加强对用工单位的监管,严厉打击违法用工行为,杜绝拖欠工资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其次,我们应该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
农民工大多数是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作,他们的技能水平相对较低。
为了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我们应该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机会,帮助他们学习新的技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同时,政府可以通过开展技能比赛、设立奖励机制等方式,激励农民工积极参与技能培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
第三,我们可以建立更多的农民工之家和服务中心。
农民工之家是一个为农民工提供住宿、就业信息、法律援助等综合服务的地方。
通过建立更多的农民工之家和服务中心,可以方便农民工获取各种信息和帮助,提高他们的融入感。
同时,这些机构还可以组织一些文体活动,丰富农民工的业余生活,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鼓励企业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工作。
企业可以通过提供合理的薪资待遇、良好的工作环境等方式,吸引和留住农民工。
社会各界可以组织一些志愿者活动,为农民工提供帮助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城市的温暖和关爱。
最后,政府在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方面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民工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农民工了解到他们在城市中的权益和机会。
政府还可以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措施,为农民工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
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农民工问题的调研力度,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总之,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农民工的社会融入与城市化进程
农民工的社会融入与城市化进程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
在这一过程中,农民工作为主要劳动力,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农民工要实现真正的社会融入,并融入城市化进程,仍面临诸多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职业技能培训与提升农民工多以劳动密集型工作为主,技术含量相对较低。
要实现社会融入和城市化进程,他们需要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和提升。
政府可以加大培训投入,提供更多的技能培训机会,帮助农民工掌握更多的实用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实现社会融入。
二、享有合理的社会保障农民工作为城市劳动力,应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同的社会保障待遇。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的保障力度,确保他们能够享有基本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
同时,也要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维护,建立健全的劳动法律法规,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三、改善居住条件农民工在城市中普遍面临住房问题。
政府可以通过建设廉租房、保障性住房等方式,为农民工提供合适的居住条件。
同时,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工的居住环境,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并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
四、加强教育投入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是影响他们社会融入的重要因素。
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推动农民工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
此外,也可建立农民工子女特殊教育机构,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助力他们顺利进入城市化进程。
五、改善社会融入环境为了推动农民工的社会融入,我们需要改善社会融入环境,并树立包容、尊重的价值观。
社会上应关注和尊重农民工的权益,消除对其的偏见和歧视,打造一个公平、和谐的社会氛围。
此外,鼓励农民工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拓宽社交圈子,增进与城市居民的互动。
总之,农民工的社会融入与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的关怀和支持力度,提供更多机会和条件,让他们能够在城市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实现自身价值,促进农村和城市的有机结合,实现社会融合的目标。
加快实现农民工融入城镇步伐
升态势 , 而且“ 家庭化” 趋势明显 。如长
春市朝 阳区长久路派出所所辖的一个 区 域 中 , 有 3 0 多户 , 中外来 户就有 共 00 其
城市” 转变 , 寻求谋生 ” 寻求平等” 由“ 向“ 转变。让农民工融人城镇就是要 以吸纳
农 民并使之 向市民转变 为 目标 , 让农 民
五” 期问就 已开始不断努力 , 目前 , 实现 农 民工融入城镇的基本条件在我省已经
初 步具备 , 主要体现在 三个方面 : 一是 在空间上的转换 , 农业劳动力 向非农业 劳动力的转移 , 民工流动 的数量越来 农
越多 。大 多数农 民工尤其是 8 后的农 0
民工都在 第二 、 产业 的岗位上就 业 。 三
农 民工是一个特殊 的群体 , 形成 于 我 国经 济社会 转 型时期 。改革 开放 以 来, 这个“ 特殊群体” 为我 国的经济发展 、 城市建设 、 乡一体化 的进程做 出了巨 城 大的贡献 。 目前 , 我省 已进入城 乡一体 化加快推进 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 , 加 快农 民工融人城镇的步伐是实现城镇化
“0 ” 9 后 新生代农 民工 已经超过 1 亿人 , 并且成为产业工人的主力。新生代农 民 工代表着农 民工 的主流 , 他们 的思想观 念、 知识文化等都在 向城市 的发展方 向
努力 , 由以前的“ 城乡双 向流动” 融入 向“
目标的关键 , 既是推进城镇化进程 的重 中 之重 , 是 推进 城 乡一 体化 的瞄 准 也
二是关爱农 民工的政策有利于农 民工融
入到城镇。三是农民工子女入学受教育
问题逐 渐得到解决 , 使大量 的农 民工都 能安心工作 , 没有后顾之忧。
一
、
农 民工融入城镇是客观现实 需
当代中国农民工文化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当代中国农民工文化生活状况调查报告引言:中国农民工是指从农村迁徙到城市从事非农劳动的农业劳动力。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民工群体逐渐成为中国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民工的文化生活状况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通过对当代中国农民工文化生活状况的调查,探讨农民工在城市中的文化困境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与对策。
一、农民工文化生活状况的现状分析1.1 工作时间过长,脱离文化社交农民工大多从事体力劳动,工作时间长且辛苦,常常需要在厂房、工地等艰苦环境中工作,导致他们很少有时间和机会参与文化社交活动。
他们的生活重心主要放在工作上,难以真正融入城市文化生活。
1.2 文化娱乐活动资源匮乏农民工多数来自农村,他们在城市生活中缺乏文化、娱乐等多样化的资源。
相较于城市居民,他们的周末和休假时间通常被用于休息或返乡,难以参与到文化娱乐活动中。
1.3 文化教育水平的限制由于教育的差异和缺乏机会,农民工的文化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这导致他们在城市文化生活中经常感到自己与城市居民之间的差距,因而缺乏自信和积极投入其中。
二、农民工文化生活状况的问题解析2.1 缺乏参与决策的机会农民工在城市中的文化生活中常常缺乏发言权和参与决策的机会。
他们往往是群体性的集体利益代表,但在决策中往往被忽视或较少参与,导致他们的文化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
2.2 文化消费水平普遍较低农民工由于经济上的限制,文化消费水平普遍较低。
他们的收入主要用于维系生计和家庭支出,只能将文化消费作为次要的需求。
这也意味着他们更少有机会接触到高品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2.3 城乡差距在文化领域的延续农民工从农村迁徙到城市,他们所面临的城乡差距在文化领域尤为突出。
城市地区相对于农村更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应的文化参与机会也更多。
这使得农民工更加感受到自身与城市居民在文化生活中的差距和隔阂。
三、改善农民工文化生活状况的建议与对策3.1 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为了改善农民工的文化生活状况,有必要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
关于推进全省农民工 融入城镇社会的建议
体化 的户籍 管理 制度
对 在 中 小 城 镇 实 现 稳 定 就 业 创 业
使 他 们成 为科 技文 化 素 质较 高 、熟 练 掌 握一 门技能 的产 业 工 人 ,真 正适 应
时代发 展的需 要 。
而又 放弃 农 村责 任地 的农 民工 取消 准 入 门槛 : 在 大 、 对 中城 市 实现 稳定 就 业 创业 且具 备 中 、高技 能 水平 的农 民工 放宽 准入 门槛 ; 在稳 定 就业 前 提下 , 农
方面 , 纳入地方 党政 和社 会政治 团体 工 作 目标任 务 , 统筹 规划 , 协调 布局 , 面 全 推进 。 要逐 步实现农 民工公共 服务 的统
一
市人 均住 房 面积 的住 房 ,或 单位 提 供 相应 面 积廉 租公 寓 的准许 转 入 城镇 户 L :农 民工与 城市 居 民建 立 法定 婚 姻 I 关 系准 予落户 。
分散 管理体 制, 立统 一 高效 的协调 管 建
理体 制 ,加强 农 民丁 输 出地 与输 入 地 政府 间 的衔接 与 协作 提 高 转移 的组 织化 和有 序化 程 度 。要加 大 鼓励 农 民
养和道德情操。蹈
世 纪 行2 1 0 0年第 2期
地 带 , 于 建造农 民工经 济适 用 房 . 用 让 口 湖 Nhomakorabea 北 省
,
农 民 T 有 个 相 对 稳 定 的 住 所 。 四 是 在 推 进 农 村 土 地 流 转 的 同 时 ,着 手 研 究
农 宅 的市场 化 问题 ,解 决 农 民工 因农 工返 乡 就 业 和 创 业政 策扶 持 力 度 . 培 育与完 善 农 民 T劳 动 力 市场 ,将 农 民 T 就业 和失 业 登记 、 劳动 合 同签 订 、 就 业 援助 、技 能 提升 等工 作 纳入 政 府相 关 部 门 的工 作 内容 。企 业 要为 农 民 工 提 供更 多 的再 培训 、 教 育机 会 , 过 再 通 提 高农 民工 素质 实 现稳 定 就业 。要 把 农 民工 创业 纳入 各 级党 委政 府 工作 的 重 要议 事 日程 , 资 金 上 、 目上 、 在 项 创 业 环境 上 给予大 力 支持 。着 力 研究 和 解决 农 民 _ 异地 创业 小 额无 息 担保 贷 r 宅 闲置而 又无 力在城镇 安家 问题 。
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机遇与挑战
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机遇与挑战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民工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他们为城市建设和服务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面临着融入城市生活的机遇与挑战。
本文将从就业机会、社会融入、文化冲突以及权益保障等方面探讨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现状和问题。
首先,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机遇主要体现在就业机会的增加。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农民工在城市建设、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找到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他们通过劳动力的转移,实现了从农村到城市的跨越,提升了自身收入和生活水平。
此外,一些城市政府也积极出台政策,鼓励农民工创业就业,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支持。
然而,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首先是社会融入的问题。
由于来自农村的文化背景和城市的差异,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往往面临着难以适应的困境。
他们可能面临的问题包括语言沟通困难、社交交往障碍以及身份认同问题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他们与城市居民的交流和融洽,也影响着他们在城市中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其次,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还面临着文化冲突的挑战。
农民工来自农村,他们的价值观、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城市居民有所不同。
在城市生活中,他们可能面临着与城市居民的文化冲突,例如就餐习惯、居住环境、娱乐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这些文化冲突不仅给农民工自身带来困扰,也给城市居民带来了一定的不适感,增加了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难度。
最后,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挑战还包括权益保障的问题。
由于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地位和待遇相对较低,他们往往面临着工资拖欠、劳动权益受损等问题。
一些雇主对农民工的权益保护意识不强,导致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这不仅给农民工带来了经济上的困扰,也影响了他们对城市生活的认同感和融入感。
针对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
首先,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律法规宣传和培训,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权益保护能力。
其次,加强城市与农村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减少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的适应困难。
文化部、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国总工会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
文化部、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国总工会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文化部(已撤销),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华全国总工会•【公布日期】2016.03.17•【文号】文公共发〔2016〕2号•【施行日期】2016.03.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农民工工作正文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文公共发〔2016〕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农民工工作议事协调机构办公室、总工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农民工工作议事协调机构办公室、工会,文化部各直属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办发〔2015〕2号)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意见》(国发〔2014〕40号)精神,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为农民工文化服务工作,切实保障农民工基本文化权益,促进农民工社会融合,现提出如下意见:一、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文化服务工作的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支撑,以整合服务资源、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能为主线,着力保障农民工基本文化权益,着力强化为农民工文化服务能力,着力发挥文化促进农民工社会融合作用,有序推进、逐步实现有条件有意愿的农民工市民化,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农民工。
(二)基本原则坚持正确导向,发挥引领作用。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促进农民工群体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明确政府主导,注重以人为本。
将为农民工文化服务工作作为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推动落实常住地政府的主体责任,保障农民工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当前我国城市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城市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分析【摘要】当前我国城市农民工的生活状况是经济融合层次低、政治融合边缘化、文化归属感缺失、社会关系网狭隘。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户籍管理制度为原则的城乡二元分割制度是根本原因,城市居民及社会团体对农民工的歧视是直接诱因,城市农民工自身文化水平、行为习惯的局限性是重要原因。
因而,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促其本质上的城市融合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城市农民工;社会融入;户籍改制;策略研究20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众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涌入城市,形成了壮观的民工潮。
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形成了壮观的民工潮。
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这一趋势,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逆转,并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遗憾的是,在较长一段时间里,社会大众都未能足够重视农民工群体,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人们日益关注农民工,关注城市农民工的城市融合程度。
一、当前我国城市农民工社会融入现状一般来说,农民工的社会融入是指农民工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融入主流社会时,能够获得正常的政治、经济、文化、公共服务等社会资源的动态过程及状态[1]。
城市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已不再是一个抽象概念,而是要坚持以社会实践为根本基础,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各种不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参与度及介入度。
(一)经济层面城市农民工的城市融合主要从就业——收入——消费三个环节来分析比较。
首先,就业是劳动者获得维持本人及家庭成员基本生活资料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新生代农民工养家的主要方式。
然而,传统二元的经济模式所派生出的二级结构模式,对于农民工的就业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尽管当前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但是与城市同龄人相比仍然在知识储备及劳动技能方面处于劣势,并极大的制约了其工作竞争能力。
其次,农民工的收入与消费大多集中在二元劳动力市场,这就决定了农民工的收入水平低的特点。
有数据调查显示,我国十大省市中被调查的农民工月收入平均仅为749元。
农民工问题与社会融合
农民工问题与社会融合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成为其繁荣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农民工问题也逐渐引起社会关注。
农民工的生活和就业状况,以及他们与城市居民之间的融合问题,都是我们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中国,农民工人口居多,他们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许多农民工却面临诸多困境,比如低工资、无法获得公平的待遇、缺乏社会保障和福利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加剧了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也影响了农民工的社会融入。
首先,农民工的融合问题源于他们的就业状况。
由于缺乏技能和教育背景,农民工往往只能从事低技能、低薪水的工作。
他们的劳动力市场地位相对较低,工作条件恶劣,社会地位不够稳固。
这使得农民工在城市中难以实现平等的竞争和发展机会,导致了他们与城市居民之间的融合问题。
其次,住房问题也是农民工融合困难的重要原因。
由于房价高涨,许多农民工只能居住在城市的边缘地带或者简陋的集体宿舍。
这使得他们与城市居民之间的接触有限,缺乏社会互动的机会。
而且,这些住房条件恶劣,没有适当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使得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生活质量低下。
此外,教育问题也是农民工的融合难题之一。
许多农民工的子女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他们往往只能就读于农民工子弟学校或者城市中的一些较为贫困的学校。
这导致了农民工子女的学业发展受到限制,他们与城市孩子之间的教育差距日益加大,进一步加剧了社会融合问题的困境。
为解决农民工问题与促进社会融合,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律保障和权益保护。
建立更加公平的劳动市场,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待遇,确保他们享有同等的权益和福利,消除劳动阶层之间的差距。
其次,加大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和教育支持,提高他们的竞争力和职业发展机会。
这不仅有利于解决农民工个人发展问题,还有助于促进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人才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关注,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与城市孩子共同成长。
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创新途径
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创新途径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大量农民工流向城市,为城市发展和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依然存在一系列难题,如低收入、文化差异、社会地位不稳等。
为了寻求创新途径,促进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农民工收入水平首先,提高农民工的收入水平是促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的关键。
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力度,推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工作,确保农民工获得合理的工资待遇,提高其生活质量。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倡导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提升农民工的专业技能水平,提高他们的用工价值,从而获得更高的工资收入。
二、消除文化差异,促进交流融合文化差异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一大障碍。
为了促进农民工融入,我们需要推动城乡文化交流,让城市居民了解和尊重农民工的文化背景,避免歧视和误解的产生。
同时,可以组织各类文化活动,让农民工参与其中,增加他们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感,促进他们与城市居民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三、构建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加大社保政策的落实力度,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确保农民工享有与城市居民相当的社会保障待遇。
此外,还可以提供更加便捷和公平的社会服务,如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就医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减少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的困难和不便。
四、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农民工法律意识加强对农民工法律意识的宣传教育是解决农民工融入问题的重要举措。
政府可以通过组织法律知识培训、媒体宣传等方式,向农民工普及相关法律法规,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
同时,要建立健全农民工维权机制,加强对农民工维权的支持和保护,确保他们在城市社会中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五、加强农民工组织建设,增强凝聚力农民工组织具有促进农民工自我发展和互助合作的作用。
政府应加强对农民工组织的引导和支持,帮助他们规范运作,发挥更大的作用。
农民工组织可以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职业培训、就业推荐等服务,增强农民工的凝聚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和发展利益。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之路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之路农民工是指从农村地区来到城市从事非农工作的劳动者。
他们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在城市中的融入程度不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之路,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和建议。
一、就业机会的拓宽农民工来到城市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因此,拓宽就业机会是实现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重要一步。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产业扶持力度,鼓励农民工在家乡创业就业,减少他们来到城市的需求。
同时,城市也应加大对农民工的就业援助力度,提供更多的岗位机会和培训机会,帮助他们提高技能,增加就业竞争力。
二、社会保障的完善农民工在城市中面临着缺乏社会保障的问题。
为了促进他们的融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政策支持。
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险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等,保障农民工在城市中享有与城市居民相等的社会保障待遇。
此外,还应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打击非法用工和欠薪等现象,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三、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农民工的子女在城市中接受教育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子女常常面临着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无法享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教育机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民工子女的上学率和教育质量。
同时,可以采取措施鼓励城市学校接收农民工子女,促进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四、社会融入的帮助与支持农民工在城市中的融入还需要得到社会的帮助与支持。
社会各界可以积极参与到农民工的融入过程中,提供帮助和支持。
例如,可以成立志愿者组织,为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心理辅导等服务;可以开展培训活动,提高农民工的技能水平;可以组织文化交流活动,促进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的交流与了解。
五、消除歧视与偏见农民工在城市中还常常面临着歧视与偏见。
为了促进他们的融入,我们需要共同努力,消除这些不公平现象。
从广义上来说,需要加强社会教育,培养公民意识和公平意识。
农民工面的文化娱乐与休闲生活
农民工面的文化娱乐与休闲生活近年来,农民工面临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娱乐与休闲生活挑战。
随着农民工群体的增加,他们的文化消费需求也日益增长。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面临的文化娱乐和休闲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农民工面临的一个挑战是娱乐资源的匮乏。
由于多数农民工聚居在城市的工地附近,工地周围的娱乐设施相对有限。
他们往往只能在附近的小商店购买一些零食或玩具。
这导致了他们的娱乐选择相当有限,无法满足他们丰富多样的娱乐需求。
其次,农民工的休闲时间也受到限制。
由于他们通常要长时间工作,每天只有有限的时间可以用于休息和娱乐。
这意味着他们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去参加各种文化活动或者寻找一些有意义的休闲娱乐方式。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民工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立更多的娱乐设施,如公园、图书馆、剧院等,以满足农民工的文化娱乐需求。
此外,政府还可以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到农民工的文化娱乐中,提供更多的文化活动和娱乐项目。
其次,农民工个人也可以主动参与文化娱乐和休闲活动。
他们可以组织自己的娱乐团队或者俱乐部,在工地周围寻找合适的场地,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
同时,他们可以借助互联网和手机应用程序来获取更多的娱乐资源,如观看电影、听音乐、玩游戏等。
这样,他们就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下,开展更多有意义的文化娱乐和休闲活动。
此外,农民工还可以利用节假日或者休息日参加一些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
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可以组织一些特殊的文化节日活动,为农民工提供一些娱乐和休闲的机会。
同时,他们还可以积极参与周边社区的文化活动,如社区戏剧、音乐会等。
这样,农民工就能够在享受文化娱乐的同时,融入城市社区,增加自己的社交圈子。
最后,农民工也可以通过教育和培训来提升自己的文化艺术素养。
一些企业和社会组织可以举办一些文化培训班,如书法、绘画、音乐等,来帮助农民工了解更多的艺术知识和技巧。
通过参加这些培训班,农民工能够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善农民工文化生活促进农民工融入城镇作者:杜景莲
来源:《企业文明》2015年第10期
据2014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7395亿人,其中外出务工农民工1.6821亿,本地农民工1.0574万人,农民工数量还有逐年递增趋势。
数量庞大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对城市现代文明是个巨大的冲击。
农民工精神层面的权益缺失则不容易被发现,从而使得这一重要的“精神权益保护”在很长一段时间处于荒芜状态。
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长期处于真空状态,农民工长期生活在城市主流文化之外。
农民工文化生活现状
文化生活的极度匮乏与单调。
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呈现三个特点:一是用于文化消费的时间少,睡觉、聊天、打牌赌钱、闲逛是他们打发空闲时间的主要方式。
二是农民工的文化生活仅限于花钱少或免费的有限项目,并主要集中在看电视、玩手机、上网、打牌等上面,其中又以看电视和玩手机为主,总体上呈简单随意、廉价免费的特点。
三是兴趣品位不高,文化消费多属于消遣娱乐型,主要集中在消遣娱乐、影视节目等上面,对有关科技、文学等的关注很少。
四是本地农民工仍保留着原有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文化生活相对传统。
有着显著的农村传统文化的烙印。
农民工身上具有农村传统文化的烙印,具有农民的深层次文化背景和特质。
这个特质既有积极的一面:如勤劳朴实、任劳任怨、注重亲情、讲究孝道、知足常乐、知恩图报。
也有消极的一面:一是小农思想严重。
小富即安不思进取,小进则满不求跨越。
二是缺少文明意识。
由于农村相对城市来说,经济条件比较落后,文化教育相对薄弱,使得农民工养成许多不文明的生活习惯。
普遍缺乏缺少法律意识,多数是法盲,在遇到正当权益受到侵犯时较难采取法律途径讨回公道。
三是具有群体特征。
由于城市的排斥,农民工有很强的血缘、亲缘和地缘等传统意识,喜欢在企业中结集“同乡会”等自发性的非正式组织以同舟共济。
遭遇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激烈冲突。
表面看来,农民工与城市的冲突是一个个农民工个体的冲突,其实深层次是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
农民工身上所体现的传统和守成与城里人所推崇的开放和创新往往会产生巨大的冲突。
农民工震惊于城市的现代文明,羡慕城市生活,希望能早日融入其中。
但是由于普遍缺乏善待农民工的社会氛围,农民工的人格缺乏基本的尊重和保护。
农民工从事着市民不愿意做的脏、累、差的工作,却又受到市民的冷漠和歧视。
农民工虽然置身于城市,但是与城里人生活在两个相对独立的圈子里,茫然、自卑和对外界的敌对情绪,加深了农民工的逆反心理和苦闷情绪,导致农民工心理失衡和行为失范。
农民工对城市和国民经济作出巨大的贡献,而自己付出了骨肉分离、亲情缺失、流离失所、遭受不公正待遇的巨大代价。
这与构建小康社会、共享文明成果的愿望是相背离的,是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相违背的。
农民工应该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现象,而不能是个长期现象,必须改善农民工文化生活,促进农民工融入城镇。
改善农民工文化生活
建立农民工文化建设的长期保障机制。
一是建立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农民工工会,提升农民工政治地位,让农民工拥有话语权。
在城市建立市(县)、区及企业三级农民工工会。
对于国有企业或比较正规的私营企业,将农民工直接纳入到企业的工会组织,对农民工进行统一管理。
在区(街道)设分会,负责对辖区的农民工进行管理。
在市(县)建立专门的农民工工会组织,对全市(县)的农民工实行统一的管理和监督。
二是逐步提高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在各级党代会、人大和工会代表大会及企业职代会中的比例,增加其参政议政、权益表达、参与决策管理的渠道和机会。
三是畅通农民工利益诉求渠道,保障农民工参与管理社会事务的民主政治权利。
四是注重在优秀农民工中发展党员,逐年增加新生代农民工在劳动模范、高级技工技师以及有其他突出贡献者中的比例,使农民工深层次的文化需求得到保障和体现。
建立一套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企业为主体的文化供给模式。
将农民工文化生活纳入政府公共文化管理范围,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农民工文化生活服务体系。
政府、社会各部门和用工单位应为农民工提供基本的文化产品。
大力鼓励、支持社会力量投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使相关的服务部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力争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政府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管理,严格劳动合同法,缩短农民工工作时间,提高8小时以外工时工资,保障农民工文化消费时间,让任意延长农民工劳动时间的企业付出额外负担。
让农民工在参与管理、参加培训、参加企业文化活动中、享受与正式职工一样的待遇。
弘扬传统文化,激发农民工群体的正能量。
一是发现、挖掘和培养农民工文艺骨干,组建农民工文艺志愿者队伍,将他们的文艺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展示出来。
二是弘扬传统文化,以农民工身上所具有的勤劳朴实、尊老爱幼、恪守伦理道德的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弘扬传统文化,挖掘地方特色民俗,在城市文明中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要素。
三是开展做文明新市民活动,引导新生代农民工按照现代城市文明要求规范自身行为,提高文化素质,培养、提升农民工对城市的归属感、认同感,使之融入城市生活。
(作者单位:中电投河北电力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