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
七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
三、处理好规范化与个体差异的关系
技术规范又称技术规格。在训练学中,特指依据科学原理而建立的、人们在进行 技术训练时所必须遵从的模式化要求。 在技术训练的初级阶段或少儿训练中,强调技术的规范化也是非常必要的。与此 同时,我们还应重视技术的个体差异,使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 技术规范是一种理性的动作模式,是将许多优秀运动员的共同特征集中起来进行 的最有代表性的描述。在一个特定的时间中,某个运动员是不太可能同时具备所有这 些特征,一名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很难完全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因此,技术规范作为 一种理论抽象,只能为技术训练提供一些准则,为训练指明一个基本方向,而不可能 深入到每名运动员的技术细节中去。 在技术训练中除必须要求运动员按技术规格进行练习外,还应注意运动员的个人 特点。由于运动员之间存在着差异,在掌握技术过程中往往在某些方面看起来不符合 技术规范,但对其本人来说是合理并有效的。
三、动作要素与技术结构 (一)动作要素
动作要素包括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时间、动作速度、动作速率、动 作力量和动作节奏等。
1、身体姿势 、
指在动作过程中,身体或身体各部分所处的状态及身体各部位在空间所处的 位置关系。可分为开始姿势、动作进行过程中的姿势和结束姿势。
2、动作轨迹 、
指在做动作时,身体或身体某部分所移动的路线。包括轨迹形状(直线、曲线、 弧线等)、轨迹方向(前后、左右、上下六个基本方向及各种旋转与环绕等)和轨迹 幅度(长度、角度)。
二、运动技术原理
不同项目的运动技术,须全部或部分服从以下科学原理
(一)生物学原理
1、生物学原理 、
目前一般认为,运动技术形成的生理机制,是运动条件反射暂时性神经联系, 是以大脑皮质运动为基础的,因此,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的生物本质的建立运动条 件反射。
0497 运动训练学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课程名称:运动训练学课程代码:0497前言目录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第一节竞技体育引论第二节运动训练学及其理论体系第三节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第二章运动训练的科学管理第一节运动训练的管理体系第二节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管理第三节高等院校及职业俱乐部优秀运动员的管理第四节竞技体育后备队伍的训练管理第三章运动员选材第一节运动员选材概述第二节运动员选材的生物学基础第三节运动员科学选材的实施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第一节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第二节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第三节集群组训与区别对待原则第四节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第五节导向激励与有效控制原则第五章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第一节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概述第二节运动训练方法的演进第三节运动训练方法体系与应用第四节运动训练手段体系与应用第六章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第一节运动员体能训练概述第二节身体形态及其训练第三节力量素质及其训练第四节速度素质及其训练第五节耐力素质及其训练第七章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第一节运动技术与运动员技术能力第二节协调能力是技术能力的重要基础第三节技术训练常用方法第四节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第五节运动项群技术训练要点第八章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第一节竞技战术与运动员战术能力第二节战术训练方法第三节战术方案的制定第四节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第九章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第一节运动员心理能力及其训练第二节运动员智能及其训练第三节运动员心理训练与智能训练的相关问题第十章运动员多年训练计划与组织第一节运动训练过程与运动训练计划第二节运动员的多年训练过程第三节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第四节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第十一章运动员年度训练计划与组织第一节年度训练中的周期安排第二节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构成模式第三节年度训练过程中比赛系列及负荷的动态变化第四节赛前中短期集训的训练安排第五节年度训练计划表第十二章周、课训练计划与组织第一节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第二节训练课的计划的制定第十三章参赛的准备、进行与总结第一节参赛准备第二节教练员的赛场指挥第三节运动员参赛行为的自我控制第四节参赛总结第十四章项群训练理论第一节项群训练理论总论第二节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征一、课题性质与特点(一)课程性质和特点《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的科学,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段)的必修课程。
运动训练学7、8章
“千招会不如一招熟”, 所谓特长技术,是往往对比赛的胜负起着决定 性的作用的技术。 特长技术训练与全面基本技术训练相结合。运 动员的特长技术是全面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全面技术是发挥特长技术的保证,特长与全面的 技战术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威力。特长技术付诸 于实践,并非就是绝对的实效,因要同不同技术 特点、体能特点的对手对抗,所以结合全面技术 才能扬长避短,克敌制胜。
肌肉协调 肌肉协调是指肌肉的适宜与合理的用力。它 包括参与工作的肌肉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用力大 小、用力速度及用力的先后顺序。从整体上讲, 用力的大小取决于参与工作的肌肉和肌纤维的 数量。用力的速度和用力的时间程序是肌肉紧 张和放松的相互配合。换言之,完成动作时协 调性的表现形式是在时间上需要同时配合的协 调肌快速收缩、对抗肌快速放松,在时间空间 上需要先后配合,肌肉完成依次地收缩和放松。 乒乓球技术中的正手快拉、快攻和快点台内球 时,前臂不会快速发力,多半是由于对抗肌没 有及时放松而影响了协同肌的收缩速度,就是 我们说的爆发力不好。
2、技术结构(难点)
(1)动作基本结构:基本 环节-时间顺序-技术 链 (2)组合结构:多类动作 的组合-非周期性项目
(三)运动技术的基本特征 (难点)
1、运动技术与体育动作的不可分割性
这是运动技术与其他技术的最显著特 征,因为运动技术只能通过运动员身体 动作来体现。
2、运动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性
(2)感知觉能力:专项知觉:球感、水感、 速度感、器械感(这也是有神经系统参与 的) (3)动作技能的储存数量(须采取辩证观点 分析) (4)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 (5)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
2、客体因素 (1)竞赛规则:规则就是规律-体操 (2)技术环境:人群环境
(3)器材设备与场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
第七章 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
九、重视运动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具体意义 1、直接提高运动成绩 2、引进制胜因素或提高制胜因素单个 水平或因素间的组合水平。 3、有效地制约现有技术 4、更大限度地发挥人体潜能
第五节 运动技术评价
一、运动技术评价的目的任务和基本标准 (一)目的任务 1、运动技术评价:对于运动技术的掌握或完成状态予以描述 和评定的活动。 2、目的任务:帮助运动员尽快掌握动作,提高技术质量,探 寻新技术和论证创新技术的可行性及科学性, 从而达到运动水平的提高。 (二)基本标准 实效性(结果)评价和合理性、经济性(过程)评价是运动技 术评价的两大基本标准。 二、运动技术评价的指标 (一)生物学与社会学指标 (二)质量与数量指标 1、质量:用内外两组指标进行评价。 内部指标:指技术动作是否合理和经济。 外部指标:指技术动作是否“实效”。
(二)技术结构 技术结构包括:动作基本结构和技术组合 1、动作基本结构:由动作基本环节和环节之 间的顺序构成,称技术微 观结构。 2、技术组合:由若干的技术动作连结组成的 集合。
第二节 影响运动技术的因素
(一)人体结构力学特征 (二)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与 协调能力 (三)感知觉能力 (四)动作技能的储存数量 (五)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 (六)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
三、运动技术评价常用的方法 (一)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 1、定性评价:是对运动技术质的特征所进行的评价。以观察法 为主要手段, 观察角度:客观性:保证获取的关于运动员技术情况的信息是可 靠的。 系统性:必须按运动计划顺序进行,保证观察的全面性。 精确性:排除错觉、幻觉及任何主观因素的影响,发现 相似事物中的微笑差异,使观察结果符合实际。 观察途径:现场直接观察、评价。 借助录象技术在间接观察中进行评价。
2、定量评价:对于运动技术的量的特征所进行的评价。 主要依靠各种仪器设备,对运动员的运动技术的各种生 物学特征(生物力学特征)进行定量描述与评价。 具体方法:理论模式分析:把运动中的复杂人体,进行 一系列简化性假设,建立起技术动作的数学或生物学模型, 使用生物力学或经典力学的方法对技术动作进行分析评价。 实测: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对进行中的技术动作直接检测, 获取技术评价必须的人体运动学、动力学、形态学和功能解 剖学等参数。 (三)多维测试与综合评价 多维测试:运用多种手段、尤其是现代化科技手段,从多 种角度运动技术进行测试。
运动训练学试题汇编.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知识点:(一)竞技体育的构成判断题:1、竞技体育包括运动选材、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三方面。
2、竞技体育管理也是竞技体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3、竞技体育是以娱乐为主要目的游戏发展起来的。
单选题:4、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既是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又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的最重要途径?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体育管理5、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体育管理6、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最重要的?A.运动训练 B.运动选材C.运动训练 D.运动管理多选题:7、竞技体育由哪几部分构成?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教育学因素8、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有那些?、A.生物学因素B.个性心理因素C.社会学因 D.教育学因素(二)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判断题:1、竞技体育中的“竞”是指比赛和竞争,“技”是指运动技艺。
2、竞争性是竞技体育赖以存在的基础。
3、竞技体育是只有很少的人参与的社会行为。
单选题:4、在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中,哪一个是竞技体育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最本质特点?A.竞争性B.公平性C.规范性D.公开性5.竞技体育主要是由哪些人组成的群体行为?A.教练员B.运动员C.裁判员D.球迷和观众6.下列四种选项中,有一项不属于竞技体育社会功能的选项。
A.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生理潜力B.振奋民族精神C.丰富人们的文化和精神生活D.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多选题:7.下列哪些选项属于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A.竞争性 B.规范性 C.公平性 D.观赏性8.为了保证竞技运动中的公平性,要求参加者共同遵循哪两个主要方面的行为规范?A.比赛项目B.比赛规程C.比赛规则D.比赛安排二、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知识点:(一)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及内容判断题:1.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是运动训练活动的目的。
运动训练学考研重点笔记
运动训练学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名词解释: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员选材:运动员选材是竞技运动的开始,是挑选具有良好运动天赋及竞技潜力的儿童少年或后备力量参加运动员的起始性工作,是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将有潜质的运动员选拔出来从事运动训练的竞技体育活动。
3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社会的媒介。
4运动训练(07,10):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5运动训练学(06,11):研究和阐明运动训练规律,有效的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综合应用性学科。
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05):田麦久和他的同事将运动项目的类属聚合命名为“项群”,揭示具有共同特点的项群训练基本规律的理论。
第三章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1运动成绩(04,06,07):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这一评定既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也包括竞赛的胜负和名次。
2竞技能力(08):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的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中。
3竞技水平(05):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是运动成绩的构成部分。
4运动能力: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
在竞技运动的即称为竞技能力。
5竞技能力结构模型:依据运动员竞技能力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方式的具体特征与功能建立的反映竞技能力构成同性的模型。
是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概述,归纳,抽象。
反映着竞技能力内部各要素之间关系的本质特征。
6竞技能力结构:运动员竞技能力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
第七章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
协调能力
神经 协调 能力
神经过程兴奋与抑制的转换能力; 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感觉器官的感受性。
肌肉 协调 能力
肌肉紧张与放松的合理性; 用力程度的适宜性; 肌肉间的配合性。
运动 协调 能力
时、空间的感知力; 身体运动中的平衡性
3/3/2020
运动训练学
22
学习
态度
力学
环境
知识
条件
感觉 能力
智力 能力
肌肉纤维
动作幅度取决于人体关节的结构
动作大速度取决于肌肉的结构(纤维结构)
3/3/2020
运动训练学
27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与协调能力
运动单位募集和激活率(=肌肉间的协调) 在中枢神经系统(CNS)内的兴奋—抑制
周期(=肌肉内的协调) 动作电位传播速度 反射神经支配
3/3/2020
运动训练学
28
Skeletal muscle plasticity
Hypertrop hy
(strength training)
Contraction Fast-to-slow fibre conversion
(endurance
training)
3/3/2020
运动训练学
29
协调能力
是身体统合神经、肌肉系统产生正确、和谐、优雅 的活动的能力。 神经活动过程的灵活性主要指运动 神经中枢兴奋与抑制之间快速的转换能力以及神经 与肌肉之间的协调。人体部位各种形式的快速运动, 都是神经中枢活动高度协调的表现。
3/3/2020
运动训练学
20
依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分类
大类
《运动训练学》课程笔记
《运动训练学》课程笔记《运动训练学》第一章运动训练学导言课程笔记在本章中,我们被引入到《运动训练学》的核心概念及其学科价值。
作为一本深入探讨运动训练规律和有效组织方法的科学书籍,它不仅涵盖了基础理论问题,还包括了广泛的应用实例,如专业竞技训练、大众健身指导和体育教学。
1. 运动训练学的定义与学科定位-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及其有效组织方法的科学,它旨在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整体健康水平。
这一学科不仅关注于技术层面的提升,还涉及到心理、战术以及健康管理的综合培养。
2. 学科的发展历程- 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随着体育科学的发展,运动训练学开始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
至今,它已成为体育科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不断吸收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促进其理论与实践的深化。
3. 当前的研究现状与问题- 当前,运动训练学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脱节、科学训练方法的普及程度不高等。
- 运动训练学的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需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科学化训练方法的普及率,以及增强对运动损伤预防和康复训练的研究。
4. 运动训练学的学科任务与研究方向- 该学科的根本任务是揭示运动训练的基本规律,提出有效的训练方法和组织措施,以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
- 未来的研究将更加侧重于如何科技支持下的训练方法创新,以及如何在日益增加的赛事和训练要求中找到平衡点,保证运动员的健康与持续发展。
5. 运动训练学的实践意义- 对于专业运动员来说,科学的训练是提高性能、赢得比赛的关键;对于普通人群,运动训练学提供了科学健身的方法,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 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和应用能够帮助专业运动员提升竞技表现,同时也为普通人群提供了科学的健身指导,促进健康和福祉《运动训练学》第二章运动训练的辩证协同原则课程笔记本章深入探讨了运动训练中应当遵循的一系列辩证协同原则。
这些原则是为了确保训练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最大限度地提升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同时保障其健康和持续发展。
第七章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
第七章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班级人数时间教学任务与要求:了解运动技术及其影响因素;正确理解运动技术训练的含义和结构;掌握各种技术训练的方法在实践中的正确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什么是运动技术和运动技术能力?影响运动技术的因素有哪些?技术训练方法有哪些。
难点:如何正确理解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在训练实践中正确应用。
教学步骤第一节运动技术与运动员技术能力一、运动技术的定义及基本特征(一)定义运动技术即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
各个运动项目的各种动作,都有着符合人体运动力学基本原理的标准技术及规范的技术要求;但对每名运动员来说,又必须依据个体的生理学特点,选择和掌握具有个人特征的运动技术,才能更为有效地参与运动竞技。
(二)基本特征1、运动技术与体育动作的不可分割性2、运动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性3、运动技术相对稳定与即时应变的统一性4、运动技术的个体差异性二、运动技术原理不同项目的运动技术,须全部或部分服从以下科学原理。
(一)生物学原理1、生理学原理目前一般认为,运动技术形成的生理机制,是运动条件反射暂时性神经联系,是以大脑皮质运动为基础的,因此,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的生理学本质就是建立运动条件反射。
2、生物力学原理运动生物力学认为,运动技术的生物力学原理就是以下基本要素合理适宜匹配的结果,即:身体姿位,关节角度;身体及肢体的位移、运动时间、速度及加速度;用力大小及方向,用力的稳定性及动态力的变化速率;人体各环节的相互配合形式与方式;增大动力的利用率及减少阻力的技巧。
(二)心理学原理运动技术的心理学机制,目前已受到人们广泛关注。
如运动技术学习与形成所需要的心理能力等,认知心理的形成与发展,表象的形成与运用都对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社会学原理运动技术服从的社会学原理主要是美学原理。
“运动美”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技术美、动作美。
在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类项群技术训练中,对技术美的要求尤为严格。
运动员技术能力及训练
第三节 技术训练常用方法
选择技术训练方法应遵循下列要求: 1、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目标) 2、多层面的综合性(采用多种训练方法 与手段) 3、常用的方法与特殊方法相结合
2、运动技术不断发展的必 然性
3、运动技术相对稳定与即时应变的统一性
索尔斯克比倒挂金钩
4、运动技术的个体差异性
李玲蔚
张宁
二、运动技术原理
(一)生物学原理 1、生理学原理
目前一般认为,运动技术形成的生理机制,是运动条件反射暂时性的神经联系, 是以大脑皮质运动为基础的。因此,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的生理学本质就是建立运 动条件反射。
运用完整法与分解法时应注意: 对于比较复杂的技术动作,可采用先分解后完整的练习。 少儿初学者善于模仿,对一些不是很复杂的动作,可先完整练习后再分解练习。 一般来讲,运动技术水平提高,分解练习的比例相应越大一些(此时,运动员具有高
度的分化抑制,技术动作各个环节的概念也十分清楚,一般不会因分解练习而影响技术 动作的完整性。)
运动技术的心理学机制。目前已受 到人们广泛关注。如运动技术学习与 形成所需要的心理能力等,认知心理 的形成与发展,表象的形成与运用都 对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有着重要的作 用。
(三)社会学原理
运动技术服从的社会学原理主要是 美学原理。“运动美”从某种意义上 讲,就是技术美、动作美。在技能主 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技术训练中,对 技术美的要求尤为严格。
“先分解后完整”或“先完整后分解”都不是固定的学习训练程序,教练员应根据技术动 作的难度、结构(组成环节的多少)及运动员年龄和心理特征等来确定采用什么方法。
运动训练学(田麦久、刘大庆)(体院通用教材12版)
速度性
耐力性
技能主导类 难美性
技心能主导类 准确性
技战能主导类 隔网对抗性
同场对抗性
格斗对抗性
轮换攻防对抗性
运动项目举例 跳跃,投掷,举重,跳跃滑雪 短跑,短距离游泳、滑冰、自行车,雪橇 中长距离走跑、速滑、游泳,越野滑雪、长距离自行车,划船,铁人三项 体操、艺术体操,跳水,花样滑冰、花样游泳,冰舞,武术,单板滑雪等 射击,射箭,弓弩,高尔夫球,台球 乒乓球,羽毛球,网球,高尔夫球,毽球,藤球 足球,手球,冰球,水球,曲棍球,篮球,橄榄球 摔跤,柔道,拳击,击剑,武术,空手道 棒球,垒球,板球,冰壶,台球
《运动训练学》
《运动训练学》(田麦久、刘大庆主编) 2012版体院通用教材
授课专业: 运动训练 (学时64-96学时) 李广文 副教授 北体高访学者 2020.08
2012版全国体院通用教材(竞技体育学系列教材)
第二篇 运动员竞技能力 与其训练
第四章 运动员体能与训练 第五章 运动员技术能力与训练 第六章 运动员战术能力与训练 第七章 运动员心理能力及其训练 第八章 运动员知识能力及其培养
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快 速发展
三、竞技体育中的运动训练
▪ (一)竞技体育:
▪ 概念: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 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 竞技体育的基本构成: ▪ 竞技体育是一种具有高度社会性的实践活动,竞技体育包含运动员选材 运动训
练 竞技参赛 竞技体育管理4个组成部分。 ▪ 即选材、训练、竞赛、管理,管理贯穿于所有进程中。
▪ 《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内容是一般训练理论。
2、项群理论:
▪ 项群、项群训练理论: ▪ 将一组具有相似经济特征及训练要求的竞技项目成
《运动训练学》复习大纲
山东省第五届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运动训练学》复习大纲教材:《运动训练学》;主编:田麦久;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一、竞技体育引论二、运动训练学及其理论体系三、运动成绩与运动员竞技能力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一、比赛需要与竞技准备原则二、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三、整体推进与区别对待原则四、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五、导向激励与有效控制原则第五章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一、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概述二、运动训练方法的演进体系三、运动训练方法体系与应用四、运动训练手段体系与应用第六章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一、运动员体能训练概述二、身体形态及其训练三、力量素质及其训练四、速度素质及其训练五、耐力素质及其训练第七章运动员技术能力及训练一、运动技术与运动员技术能力二、协调能力是技术能力的重要基础三、技术训练常用方法四、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五、运动项群技术训练要点第八章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一、竞技战术与运动员战术能力二、战术训练方法三、战术方案的制定四、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第十章多年训练过程的计划与组织一、运动训练过程与运动训练计划二、运动员的多年训练过程三、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四、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第十一章运动员年度训练过程的计划与组织一、年度训练中的周期安排二、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构成模式三、年度训练过程中的比赛系列及负荷的动态变化四、赛前中短期集训的训练安排五、年度训练计划表第十四章项群训练理论一、项群训练理论总论二、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征。
第七章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
第七章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第七章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一、名词解释1.技术风格2.特长技术3。
运动技术评价4,运动技术5.动作轨迹6.动作速率8.技术规范9.动作基本结构10.技术组合l 1.协调能力12.技术环境二、填空题1.动作要素包括、、、、、和等七个方面。
2.技术训练常用的方法有、、和。
3.影响运动技术的主要因素、、、、和。
5.教练员和运动员为完成技术训练任务必须采用有效的训练。
技术训练是否成功,训练效果是否显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训练方法的和。
6.所谓技术流派,指不只一个运动队,而是若干运动队都具有。
7.技术系统是技术风格的,技术风格是技术系统特征的。
运动员技术风格的不同,实质上是源于技术系统的不同,不同的技术系统必然表现出不同的技术风格。
8.影响技术风格的因素:、和。
9.技术学习是技术训练过程的,它将对整个技术训练过程产生重大影响,因而,教练员、运动员有必要掌握技术学习的有关理论。
10.运动技术的发展有两种形式:和。
11、和是运动技术评价的两大基本标准。
12.运动技术评价的指标:和。
13.影响运动技术的客体因素:,和。
14.运动技术必须以为表现形式,而身体动作表现则以作为基础。
15.进行运动技术训练时,应当沿着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和的顺序进行练习。
16.训练内容的安排和训练方法手段的选择,都要服从“学习、提高、巩固,、、的一般性程序。
按照这种方式进行技术训练,有利于运动员打牢基础,稳步前进。
17.协调能力是指运动员机体、、协同配合完成技术动作的能力,协调能力是形成运动技术的重要基础。
’18.运动技术评价常用方法:、和判断题三、判断题(注:判别每题的正误,并将答案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用“+”、错误用“一”表示)1.运动技术是以人体结构力学特征为基础的,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
( )2.跳远项目的动作要素包括助跑、踏跳、腾空和落地四个环节构成。
( )3.乒乓球、网球等是隔网对抗性项目,手指肌群等小肌群的感知觉能力对技术动作的影响不大。
第七章 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
指运动员在头脑中对过去完成得正确技术动作的回忆与再现、唤 醒临场感觉的方法。
四、减难法与加难法
• 减难法使指在技术训练中,以低于专项要求的难度进行训练的方 法
• 加难法使指在技术训练中,以高于专项要求的难度进行训练的方 法。
第四节 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一)处理好基本技术和高难技术的关系
能力准备、环节安排及心理辅助手段的使用。 • 练习进行的具体措施和教法安排 • 练习后的教学措施:强化原则的应用、反馈原理的应用、
分析与归因问题、技术迁移的规律、技术的保持和巩固。 • 社会及练习中所产生的各种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从一定的角度看,技术训练的过程实质就是运动 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系更流畅;技能类项群,掌握好固定组合和变异组 合 • 表现难美项群,提高各技术动作间的组合水平
(九)重视运动技术的创新
(一)运动技术的发展有两种形式:渐进式和飞跃式 技术创新属飞跃式,建立新技术会引起整个技术体系的振荡,破坏原有的
技术结构。 (二)技术创新的意义:
• 直接提高成绩 • 引进制胜因素或提高制胜因素单个水平或因素间的组合水平,新技术
二、运动技术原理 (一)生物学原理
1. 生理学原理 2. 生物力学原理
(二)心理学原理 (三)社会学原理
三、动作要素与程中和结束姿势 2、动作轨迹:轨迹形状,方向,幅度 3、动作时间:动作总时间和各部分操作时间 4、动作速度:平均速度、瞬间速度、初速度、末速度、角速度和加速度 5、动作力量:内力和外力 6、动作速率 7、动作节奏:用力大小、时间间隔、动作幅度大小、动作快慢
• 器材设备与场地
• 动作技能的储存数量
• 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一)处理好基本技术与高难技术的关系 (二)处理好特长技术与全面技术的关系 (三)处理好规范化与个体差异的关系 (四)处理好循序渐进与难点先行的关系 (五)处理好合理的内部机制与正确的外部形态的关系 (六)抓好技术风格的培养 (七)处理好“学习”与“训练”的关系: (八)改善动作基本结构,提高技术组合水平 (九)重视运动技术创新与新技术的发展预见工作
2.技术结构
技术结构包括动作基本结构和技术组合两层含义。 (1)动作基本结构:由动作基本环节和环节之间的顺序构
成。 如何改善动作基本结构?
(2)技术组合:由若干独立的技术动作联接组成的集合。 多类动作的组合-非周期性项目
(三)运动技术的基本特征
1.运动技术与运动员人体的不可分割性 2.运动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性 3.运动技术相对稳定与即时应变的统一性 4.运动技术的个体差异性
3.特长技术与全面技术的关系
(1)突出特长技术 (2)全面发展 (3)二者有机结合
(六)抓好技术风格的培养
1.技术风格释义 是指某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区别
于其它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的、较为 成熟和定型化了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
2.影响技术风格的因素
特长技术; 气质类型; 种族特征。
(二)处理好特长技术与全面技术的关系
1.特长技术
是指运动员所掌握的技术“群”中那些对其 获取优异运动成绩有决定意义的、能够展示个人 特点或优势、使用概率和(或)得分概率相对较 高的技术。
2.确定特长技术应考虑的因素
◆运动员(队)整体打法及场上位置的特定要求; ◆ 运动员完成的最为出色的技术动作或技术类别; ◆ 技术群中带有关键性作用的技术; ◆个人特点及使用的特殊器械。
(一)影响动作技术的因素 1.主体因素
(1)人体结构力学特征 (2)感知觉能力 (3)动作技能的储存数量 (4)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 (5)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
2.客体因素
(1)竞赛规则:直接制约着运动技术的发展方 向和发展速度。
(2)技术环境:周边群体的整体技术水平。 (3)器材设备与场地:
(二)运动技术评价
1.简述运动技术的定义及其构成。 2.简述影响技术训练的因素。 3.在运动技术训练中,如何处理好特长技术与全面
技术的关系? 4.结合所学专项,思考该专项运动技术训练的要点。
1.运动技术评价的目的任务和基本标准
运动技术评价是指对于运动技术的掌握或完成状态予以描述 和评定的活动。
(1)目的任务: 旨在帮助运动员尽快掌握动作,提高技术质量,探寻新技术 和论证创新技术的可行性及科学性,从而达到促进其运动水平提 高的目的。 (2)基本标准:实效性评价和合理性、经济性评价是运动技 术评价的两大基本标准。
2.运动技术评价的指标
(1)生物学与社会学指标: (2)数量与质量指标:
内部指标和外部指标
3.运动技术评价常用方法
(1)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2)运动学评价与动力学评价相结合 (3)多维测试与综合评价
四、技术训练常用方法
直观法与语言法 完整法与分解法 想象法与表象法 减难法与加难法
(九)运动技术创新的意义
1.直接提高运动成绩。 2.引进制胜因素或提高制胜因素单个水平及因素间 组合水平。
制胜因素:把对某一专项运动成绩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称之 为制胜因素。
3.有效制约现有运动技术 4.满足战术发展的需要 5.更有效地发挥人体潜能。 6.构成运动项目竞争战略的主要因素。
思考练习题:
第一节 运动技术与运动员技术能力
一、运动技术的定义、构成及其基本特征
(一)运动技术的定义
运动技术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也是决定运 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因素。
如何理解运动技术?
(二)运动技术的构成
1.动作要素 身体姿势 动作轨迹 动作时间 动作速度
动作速率 动作力量 动作节奏
关系:互相密切关联,同寓于某一动作之中,某一要素 的改变会能力及其训练
本章内容
第一节 运动技术与运动员技术能力 第二节 协调能力是技术能力的重要基础 第三节 技术训练常用方法 第四节 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第五节 运动项群技术训练要点
教学要求
了解运动员运动技术的基本结构、技术训 练的常用方法、运动项群技术训练要点;
掌握运动技术的定义与基本特征,影响运 动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运动技术评价,运动 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二、运动技术原理
不同项目的运动技术须全部或部分服从以下科学原理 (一)生物学原理:
1.生理学原理:运动技术形成的生理学机制-建立运动条件反射 2.生物力学原理:动力学-机械学 (二)心理学原理:技能形成与心理的关系--认知-反馈 (三)社会学原理:美学原理
肌肉纤维
三、运动员技术能力的决定因素及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