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寒食》原文及翻译赏析

《寒食》原文及翻译赏析

《寒食》原文及翻译赏析《寒食》原文及翻译赏析《寒食》原文及翻译赏析1寒食宋代:赵鼎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

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

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

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参考释义即使冷冷清清开着几扇柴门的村落里,也还是要插几根杨柳枝条,标志出每年的节令。

寒食的传统虽然没有传到遥远的广东,但清明上坟奠祭祖先的礼仪还是和中原一样。

时至今日,汉唐两代的王陵巨冢,已经没有人前去祭祀;而山边溪间的小路上仍生长着许多梨花。

世代更替,非人力所能左右,不如喝上他一杯醉卧在青苔上,莫管关城门的号角声是否响起来。

赏析诗中的“粤人国”,本指广东,因秦末赵佗曾建南越国,封为南越王。

赵鼎曾被贬至潮州,因此此处“粤人国”应指潮州。

赵鼎在潮州五年,即绍兴十至十四年(1140-1144),至潮州时是绍兴十年闰六月,故此诗应为绍兴十一年至十四年期间所写。

此诗虽题为《寒食》,但写的是从寒食到清明。

前两联写的是当时民间风俗。

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三《祭扫》记其时江南风俗:“清明前三日为寒食节,都成人家皆插柳满檐,虽小坊曲幽,亦青青可爱。

……从人家上冢者……南北两山之间,车马纷然,而野冢者尤多”从此诗可得知,南宋时潮州民间在寒食节也有插柳的习俗,即使偏僻村落也不例外,只是没有禁烟寒食,而清明节却像东汉末襄阳隐士庞德公一样携带女儿上山扫墓(即“上冢”)。

后两联在记事中寄寓抒情。

颈联写所见:汉唐帝王的陵墓连粗粝的麦饭也没有人祭拜,而山溪野径之间开满梨花。

尾联写所感所闻:我还是开怀畅饮吧,醉后卧倒在青苔之上,不必去管城头上傍晚吹起的军号。

通过清明郊游,作者悟得了不少哲理:权贵、富贵不过是短暂的、无常的,而人间确实永恒的、常新的。

我还是得醉且醉吧,天下世事我不能管,也不必去管。

这种心态看似消极,但却是作者当时处于贬谪逆境中的苦闷、痛楚心情的反应。

其实,赵鼎是不屈的。

他在由潮州移吉阳军的谢表中曾说:“白首何归,怅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秦桧见了,说:“此老倔强犹昔!”《寒食》原文及翻译赏析2《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一首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意思

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意思

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意思唐代: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意思与赏析:-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这两句说的是春天的长安城里呀,没有一个地方不飞舞着落花。

“春城”就是春天的长安城,这里把长安描绘得充满生机。

寒食节的时候,春风把皇宫里的柳丝都吹得倾斜了呢。

寒食节按习俗是禁火的,只能吃冷食。

这两句诗一开篇就给我们展现出一幅长安城里落花飞舞、杨柳随风轻摆的画面,特别美。

-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到了傍晚的时候,皇宫里就开始传蜡烛了。

为啥呢?因为寒食节禁火,但是皇宫里却可以例外,而且还把火种传给那些“五侯家”。

这里的“五侯”在古代是指天子宠幸的大臣之类的。

这就有点讽刺意味了,普通老百姓都得老老实实遵守禁火的规定,吃冷食,而那些权贵们却能享受特殊待遇,得到皇宫里传出来的火种,还能点起蜡烛,那蜡烛的轻烟就飘散在他们的家里。

这诗就像是在暗暗地批评这种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呢。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意思与赏析:-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迢迢”就是遥远的意思,遥远的牵牛星啊,明亮的织女星。

这就像一个故事的开头,先把两位主角给介绍出来了,而且还强调了他们一个远在天边,一个明亮闪耀。

-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说织女纤细洁白的手啊,在那里摆弄着织布机,发出“札札”的声音。

这就描绘出织女在做织布这个事儿,你可以想象一下织女那好看的手在织布机上忙碌的样子。

-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可是呢,她一整天也织不出一匹布来,为啥呢?因为她哭得眼泪像下雨一样啊。

这就很容易理解了,织女心里肯定是有很多忧愁的,她思念着牵牛星呢,所以心思根本不在织布上。

-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银河看起来又清澈又浅,那牵牛星和织女星之间的距离又能有多远呢?这就像是织女在心里琢磨,感觉自己离牵牛星好像没多远,但是却不能在一起。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1《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一首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寒食》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

这是一首讽刺诗,描绘寒食节景象,讽刺宦者的得宠。

首二句写仲春景色;后二句暗寓讽喻之情。

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

诗不直接讽刺,而只描摹生活上的特权阶层,含蓄蕴藉,入木三分。

据《本事诗》记载,此诗在当时得到唐德宗赏识,成为一时佳话,流传天下。

原文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1、寒食:清明前一日谓之寒食,即禁烟节,汉制此日宫中钻新火燃烛以散予贵戚之臣。

2、御柳:御苑之柳,旧俗每于寒食折柳插门。

3、斜:音“霞”。

古音为“霞”,今读为“霞”或“协”均可,如“入竹万竿斜”、“远上寒山石径斜”。

4、汉宫:以汉代唐,下句同。

5、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6、五侯:汉成帝时,封他的舅舅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他们被人们称为五侯。

翻译暮春的长安城里漫天舞着杨花,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宫中的柳树。

黄昏开始宫里颂赐新蜡烛,率先飘进五大侯爵的宫里。

赏析从诗歌的内容上来看,这是一首政治讽喻诗,作者借后汉的朝政故事来讽剌唐肃宗、代宗朝宦官专权的事实。

起始两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出了春日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色。

“无处”写出了花开得又多又广,“飞花”是写花开的盛况。

时值春日,长安城到处是飞花柳絮,一派缤纷绚烂的景象。

“东风”指春风,“御柳斜”是状摹宫苑杨柳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摆姿态。

“斜”字用得巧妙,生动地写出了柳枝的摇曳之姿。

这两句为我们展示了寒食节京城白天的景色。

这里的景色由大而小,由全城而人宫苑,由全局到局部,描写细致、深人。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两句是写宫苑傍晚的景象。

《寒食》原文及译文

《寒食》原文及译文

《寒食》原文及译文《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咱们先来看看这首诗的原文: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接下来,咱们一起聊聊这首诗的译文哈。

“春城无处不飞花”,这一句说的是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就好像整个城都被花给包围了。

想象一下,走在长安的大街小巷,春风一吹,那花瓣就像雪花一样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多美呀!我记得有一次春天,我去一个古城游玩,那漫天飞舞的花瓣,真的让我感觉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花瓣落在我的肩头,落在地上,就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彩色的地毯。

“寒食东风御柳斜”,意思是在寒食节这天,东风吹拂着皇宫里的柳树,柳枝随风倾斜。

这画面是不是很有诗意?就好像那柳树也在享受着春风的抚摸,轻轻摆动着身姿。

我曾经在一个公园里看到过类似的场景,一排排柳树在微风中摇曳,那嫩绿的柳枝就像姑娘的长发一样柔顺,让人心生欢喜。

“日暮汉宫传蜡烛”,到了傍晚,皇宫里忙着赏赐蜡烛,给王侯贵戚。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过年的时候,家里长辈会给孩子们分糖果,那场面也是热闹又温馨。

“轻烟散入五侯家”,蜡烛的轻烟飘散到王侯贵戚的家中。

这轻烟仿佛带着一种神秘的气息,悄悄地溜进了那些富贵人家。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京城的景色和寒食节的风俗,含蓄地讽刺了当时的王侯贵族的特权。

韩翃用他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咱们读这首诗,仿佛能穿越时空,看到那个繁华的长安城,感受到那个特殊节日的氛围。

怎么样,朋友们,对于《寒食》这首诗的原文和译文,是不是有了更清晰的理解啦?。

唐代韩翃描述天气古诗词鉴赏《寒食》

唐代韩翃描述天气古诗词鉴赏《寒食》

唐代韩翃描述天气古诗词鉴赏《寒食》冬季是四季之一,秋春之间的季节。

天文学上认为是从12月至3月,中国习惯指立冬到立春的三个月时间,也指农历“十、十一(冬)、十二(腊)月”一共三个月。

接下来小编会给大家分享一首关于天气的古诗词鉴赏。

【寒食】唐代: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寒食】创作背景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

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

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

有意见认为此诗正是因此而发。

【寒食】人物介绍韩翃,唐代诗人。

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

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

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

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寒食】译文及注释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注释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的燃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寒食】赏析“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

“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

“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

“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

春意浓郁,笼罩全城。

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寒食全诗及意思翻译赏析

寒食全诗及意思翻译赏析

寒食全诗及意思翻译赏析寒食全诗及意思翻译赏析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寒食全诗及意思翻译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译文]寒食节这一天,长安城里到处花在飞舞,皇宫的御苑里春风也吹拂着柳絮。

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官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暮春时候长安处处飘絮又飞花,寒食节日风吹皇家花园柳枝斜。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译文1:暮春时节,长安城里漫天飞舞着杨花,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官中的柳树(袅袅东风中柳絮飞舞)。

黄昏开始宫里颂赐新蜡烛,轻烟先升起在皇帝贵戚家。

译文2:暮春时候长安处处飘絮又飞花,寒食节日风吹皇家花园柳枝斜。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译文3:春天京城到处飞舞着扬花,寒食节东风吹得柳枝轻斜。

傍晚宫中传递出点燃的蜡烛,淡淡的烟气散入了显贵人家。

[赏析]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

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为游玩的好日子,宋人就说过:“人间佳节唯寒食。

”(邵雍)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

唐代诗人窦叔向有《寒食日恩赐火》诗纪其实:“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

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

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

”正可与韩翃这一首诗参照。

此诗只注重寒食景象的描绘,并无一字涉及评议。

第一句就展示出寒食节长安的迷人风光。

把春日的长安称为“春城”,不但造语新颖,富于美感;而且两字有阴平阳平的音调变化,谐和悦耳。

处处“飞花”,不但写出春天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而且确切地表现出寒食的暮春景象。

《寒食》韩翃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寒食》韩翃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寒食》韩翃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

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作品原文: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①,寒食东风御柳斜②。

日暮汉宫传蜡烛③,轻烟散入五侯家④。

词句注释:①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②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③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④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白话译文: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创作背景:寒食是中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

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

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勤政为民。

唐代诗人窦叔向有《寒食日恩赐火》诗纪其实:“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

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

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

”正可与韩翃这一首诗参照。

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对此都极为愤慨。

有意见认为此诗正是因此而发。

作品鉴赏:寒食春深,景物宜人,故诗中前二句先写景。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一首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寒食》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

这是一首讽刺诗,描绘寒食节景象,讽刺宦者的得宠。

首二句写仲春景色;后二句暗寓讽喻之情。

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

诗不直接讽刺,而只描摹生活上的特权阶层,含蓄蕴藉,入木三分。

据《本事诗》记载,此诗在当时得到唐德宗赏识,成为一时佳话,流传天下。

原文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1、寒食:清明前一日谓之寒食,即禁烟节,汉制此日宫中钻新火燃烛以散予贵戚之臣。

2、御柳:御苑之柳,旧俗每于寒食折柳插门。

3、斜:音“霞”。

古音为“霞”,今读为“霞”或“协”均可,如“入竹万竿斜”、“远上寒山石径斜”。

4、汉宫:以汉代唐,下句同。

5、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6、五侯:汉成帝时,封他的舅舅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他们被人们称为五侯。

翻译暮春的长安城里漫天舞着杨花,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宫中的柳树。

黄昏开始宫里颂赐新蜡烛,率先飘进五大侯爵的宫里。

赏析从诗歌的内容上来看,这是一首政治讽喻诗,作者借后汉的朝政故事来讽剌唐肃宗、代宗朝宦官专权的事实。

起始两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出了春日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色。

“无处”写出了花开得又多又广,“飞花”是写花开的盛况。

时值春日,长安城到处是飞花柳絮,一派缤纷绚烂的景象。

“东风”指春风,“御柳斜”是状摹宫苑杨柳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摆姿态。

“斜”字用得巧妙,生动地写出了柳枝的摇曳之姿。

这两句为我们展示了寒食节京城白天的景色。

这里的景色由大而小,由全城而人宫苑,由全局到局部,描写细致、深人。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两句是写宫苑傍晚的景象。

天黑时分,宫苑里皇帝恩赐给宦官的蜡烛正在一支支地传送着。

寒石古诗原文

寒石古诗原文

寒食/ 寒食日即事【作者】韩翃【朝代】唐译文对照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注释:①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②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③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④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寒食》是唐代诗人孟云卿在寒食节时候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写于他飘零贫困流落江南的时候。

时值江南的繁花开满枝头的寒食节前夕,诗人思念家乡亲人,心情愈加悲伤。

进而写到社会现实贫困人家没有开火做饭,认识到这不仅仅是因为寒食节的原因。

该诗表现了诗人在寒食节来临之前的思乡之情,以及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

开头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

“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

“飞花”即花瓣纷纷飘落,点明暮春季节。

“无处不”,用双重否定构成肯定,进而写出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

第二句“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写皇宫园林中的风光。

“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树。

当时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清明这天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恩宠。

所以人在无限的春光中特地剪取随东风飘拂的“御柳”。

【诗歌鉴赏】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歌鉴赏】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歌鉴赏】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出处】
唐·韩?&middot,
伤感文章
;《寒食》
【原作】[提供]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名句赏析】
城:指长安。

寒食,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两天,古人在这个节日里,前后禁火三日,
只吃冷食,所以称为寒食节。

御柳:宫苑中的柳树。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暮春的长安城里
漫天舞着杨花,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宫中的柳树。

第一句就展示出寒食节长安的迷人风光。

把春日的长安称为“春城”,不但造语新颖,富于美感;而且两字有阴平阳平的音调变化,谐和悦耳。

处处“飞花”,不但写出春天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而且确切地表现出寒食
的暮春景象。

暮春时节,袅袅东风中柳絮飞舞,落红无数。

不说“处处”而说“无处不”,以双重否定构成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

“春城无处不飞花”写的是整
个长安,下一句则专写皇城风光。

既然整个长安充满春意,热闹繁华,皇宫的情景也就可
以想见了。

与第一句一样,这里并未直接写到游春盛况,而剪取无限风光中风拂“御柳”
一个镜头。

当时的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所以特别写到柳。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寒食古诗意思及注释

寒食古诗意思及注释

寒食古诗,除了要会读,会写,也是要懂意思,明白诗人讲了什么。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寒食古诗意思及注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寒食古诗原文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古诗翻译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寒食古诗注释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的燃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侯,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寒食古诗赏析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的节日,在清明前两天,是从春秋时传下来的,是晋文公为了怀念抱木焚死的介子推而定的。

据孟棨《本事诗》记载:德宗时制诰缺乏人才,中书省提名请求御批,德宗批复说:“与韩翃”,当时有两个韩翃,于是中书省又以两人的名字同时进呈。

德宗便批与写“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韩翃。

这虽是一段佳话,但足见《寒食》这首诗的广泛流传和受到的赏识。

这是一首讽刺诗,但诗人的笔法巧妙含蓄。

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

实际上,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作者怀着强烈的不满,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宦官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对此都极为愤慨。

本诗正是因此而发。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这两句描写春日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色。

“无处”指花开既多又广、“飞花”写花开的盛况,时值春日,长安城到处是飞花柳絮,一派缤纷绚烂的景象。

“东风”指春风,“御柳斜”是状摹宫苑杨柳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摆姿态。

“斜”字用得妙,生动地写出了柳枝的摇曳之神。

唐代韩翃《寒食》全诗译文及鉴赏

唐代韩翃《寒食》全诗译文及鉴赏

唐代韩翃《寒食》全诗译文及鉴赏有唐代韩翃所创作的《寒食》这首诗,作者善于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

虽然写得很含蓄,但有了历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会情况的印证,读者还是能了解诗的主题的。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寒食》的赏析,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寒食》唐代: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译文及注释《寒食》译文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寒食》注释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的燃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寒食》赏析“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

“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

“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

“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

春意浓郁,笼罩全城。

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

“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

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

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

一个“飞”字,蕴意深远。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韩翃《寒食》全诗翻译赏析

韩翃《寒食》全诗翻译赏析

韩翃《寒食》全诗翻译赏析韩翃《寒食》全诗翻译赏析导读:《寒食》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日暮”就是傍晚。

“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

“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

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

《寒食》是一首讽刺诗,这首诗善于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

虽然写得很含蓄,但有了历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会情况的印证。

寒食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词语解释】春城:春天的长安城。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燃烛。

1、寒食:清明前一日谓之寒食,即禁烟节,汉制此日宫中钻新火燃烛以散予贵戚之臣。

2、御柳:御苑之柳,旧俗每于寒食折柳插门。

3、蜡烛:《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4、五侯:汉成帝时,封他的舅舅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他们被人们称为五侯。

5、斜:音“霞”。

译文一:暮春的长安城里漫天舞着杨花,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宫中的柳树。

黄昏开始宫里颂赐新蜡烛,率先升起在皇帝贵戚家。

二:春天的长安城中,热闹繁华,处处飞花,寒食节东风吹拂着御柳。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五侯的家中。

【赏析】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在清明前两天,是从春秋时传下来的,是晋文公为了怀念抱木焚死的介子推而定的。

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为游玩的好日子。

寒食节那天,韩翃在长安街头漫游,被眼前的暮春景色迷住了,一直到暮色降临。

晚上,皇宫里闪出一团团烛光,一片亮亮堂堂。

而宫外却是一片漆黑,埋在深深的暮色里。

韩翃感慨万分,想到杨贵妃和她的哥哥,倚仗皇帝的恩宠,作威作福,提笔写下《寒食》。

这首诗写了寒食节京城里的融融春意,并讽刺了皇帝的偏宠。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1一、原文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译文及注释:二、译文一条清澈溪流穿过桃李花林,水波荡漾着绿蒲滋润着白芷。

溪流旁边总共只有几户人家,落花多半都漂流在东流水里。

踢出的皮球屡屡高出飞鸟上,荡起的秋千争相飞出绿杨林。

年轻人分开日子每天来游玩,全不需要等候到清明和上巳。

三、注释1.寒食:即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或二日。

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故称“寒食”。

2.一道:一条。

穿:穿过。

3.演漾:荡漾。

涵:沉浸。

白芷:一种可入药的香草。

4.凡:总共,一共。

5.蹴(cù)踘(jū):同“蹴鞠”,亦称“打毬”,即古代踢球的游戏。

蹴,踢。

踘,皮制球,球内充塞以柔软的东西。

古时有在寒食蹴鞠的习俗,参见《荆楚岁时记》。

6.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为古代游戏用具,相传是春秋齐桓公时期从北方山戎传入。

《太平御览》卷三引《古今艺术图》云:“寒食秋千,本北方山戎之戏,以习轻越者也。

”7.分日:安排好日期,计划好如何玩。

一说犹逐日,意为一天天、每天。

又说指春分之日。

8.清明:节气名。

在夏历三月初,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春分之后谷雨之前。

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淮南子·天文》:“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

上巳:节日名。

古代以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节,有在流水边洗濯祓除、去除灾病的习俗。

魏晋以后固定为夏历三月三日。

四、赏析此诗开头两句,写一道清澈的溪流,穿过桃李花丛;而溪水边荡漾的水草和被水滋润的白芷,安逸而柔静。

古代习俗,三月上巳桃花水下时,王公以下,携眷聚于水畔洗濯,驱除不祥。

注释赏析《寒食[唐]韩翃》诗词意思解释

注释赏析《寒食[唐]韩翃》诗词意思解释

注释赏析《寒食[唐]韩翃》诗词意思解释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汉宫:此指唐代皇宫。

五侯:用汉代五人一起封侯典。

泛指贵族之家。

京城里万紫千红的鲜花到处开放,皇家水池边的百年御柳在春风吹拂下摇曳多姿。

只见一队队人马从宫里走出来,原来他们正把皇帝赐予的象征新火的蜡烛分送到各个贵戚大臣家里。

绝句的长处在截取生活场景的“横断面”,通过典型意象或场景来表达中心意思。

本诗即抓住“赐新火”这一寒食节特定的景象,极具代表性。

前两句写景为这一特定场面作了极好的背景烘托。

可谓裁剪有法。

禁体不事雕琢语,富贵闲雅自见。

《批点唐诗正声》。

韩翃《寒食》全诗鉴赏详解《寒食》唐诗赏析

韩翃《寒食》全诗鉴赏详解《寒食》唐诗赏析

韩翃《寒食》全诗鉴赏详解《寒食》唐诗赏析《寒食》由韩翃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是一首讽刺诗。

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

诗是讥讽宦者的得宠。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古诗吧。

《寒食》作者: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注解】寒食:古代的节令之一,在清明前两日。

每年冬至以后的一百零五天,大概是清明节的前两天为寒食节。

据左传所载,晋文公火烧森林求介之推,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为了悼念他,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长安。

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宫。

五侯:后汉桓帝在一天之中封了五个得宠的宦官为侯,世称五侯。

《寒食》【韵译】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斜。

黄昏时,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寒食》【评析】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

天宝进士。

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原有诗集,后散佚,明人辑有《韩君平集》。

寒食春深,景物宜人,故诗中前二句先写景。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

“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

“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

“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

春意浓郁,笼罩全城。

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

“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

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

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

寒食日即事全文注释赏析

寒食日即事全文注释赏析

寒食日即事唐代: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注释①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②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③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④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赏析开头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

“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

“飞花”即花瓣纷纷飘落,点明暮春季节。

“无处不”,用双重否定构成肯定,进而写出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

第二句“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写皇宫园林中的风光。

“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树。

当时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清明这天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恩宠。

所以诗人在无限的春光中特地剪取随东风飘拂的“御柳”。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日暮”就是傍晚。

“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

“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

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

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

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

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这首诗善于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

虽然写得很含蓄,但有了历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会情况的印证,读者还是能了解诗的主题的。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荐】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荐】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荐】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荐】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唐代·韩翃《寒食》译文及注释译文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注释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的燃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侯,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赏析“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

“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

“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也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

“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处型画面。

春意浓郁,笼罩全城。

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也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

“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

也是处型的暮春景色。

不说“落花”而说“飞花”,也是明写花而暗写风。

一个“飞”字,蕴意深远。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也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也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

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

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

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皇家。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出自唐代韩翃的《寒食》。

该诗原文为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首诗的释义为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这是一首讽刺诗,但诗人的笔法巧妙含蓄。

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

实际上,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作者怀着强烈的不满,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宦官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对此都极为愤慨。

本诗正是因此而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翻译赏析
《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韩翎。

古诗全文如下: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前言】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

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注释】
①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②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③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④斜:读,与“花”“家”押韵。

⑤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⑥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⑦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翻译】
暮春的长安城里漫天舞着杨花,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宫中的柳树。

黄昏开始宫里颂赐新蜡烛,率先升起在皇帝贵戚家。

【鉴赏】
这是一首讽刺诗,但诗人的笔法巧妙含蓄。

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

实际上,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作者怀着强烈的不满,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宦官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对此都极为愤慨。

本诗正是因此而发。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这两句描写春日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色。

“无处”指花开既多又广、“飞花”写花开的盛况,时值春日,长安城到处是飞花柳絮,一派缤纷绚烂的景象。

“东风”指春风,“御柳斜”是状摹宫苑杨柳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摆姿态。

“斜”字用得妙,生动地写出了柳枝的摇曳之神。

这是寒食节京城的白天景色。

景色由大而小,由全城而入宫苑。

下面接着写宫苑傍晚的景象。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是写天黑时分,宫苑里传送着一支支由皇帝恩赐给宦官的蜡烛。

蜡烛燃烧通明,升腾起淡淡的烟雾,袅袅娜娜地萦绕在宦官家,到处弥漫着威福恩加的气势!使人如见他们那种炙手可热、得意洋洋的骄横神态。

在封建习俗的统治下,
不要说全城百姓,就连那些不是宠臣的朝官之家,在禁止烟火的寒食之夜,恐怕也都是漆黑一片。

唯独这些宦官之家,烛火通明,烟雾缭绕。

由一斑而见全豹,仅此一点,足见这些宦官平日如何弄权倚势,欺压贤良。

作者在这里仅用两句诗,写了一件传蜡烛的事情,就对皇帝的厚待亲信宦官,宦官的可恶可憎的面目暴露无遗,达到了辛辣讽刺的目的。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