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病理学》复习指导有答案讲解

合集下载

兽医病理学试题库和参考答案讲解

兽医病理学试题库和参考答案讲解

兽医病理学试题库和参考答案讲解《兽医病理学》题库一、判断题(请在正确的括号内划√,不正确的划×)(20分)1、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贯穿于疾病发展的始终。

( )2、结核病导致的干酪样坏死属于液化性坏死的一种类型。

( )3、凡是使动脉血流中断、血管阻塞的因素都可造成梗死。

( )4、增生是细胞体积增大,而肥大是细胞数量增多。

( )5、发生炎性水肿时,有大量的白细胞渗出。

( )6、良性肿瘤组织学特点,分化良好,无明显的异型性,可见核分裂相。

()7、体温升高就是发热。

()8、肺气肿是指肺组织含量异常减少而致体积过度膨大。

()9、休克是生命重要器官循环灌流量危急性锐减,使机体发生严重的机能代谢障碍和细胞损害的病理过程。

( )10、急性肾小球性肾炎通常以增生为主。

眼观肾体积肿大,被膜紧张,易剥离。

表面与切面光滑潮红,俗称“大红肾”。

( )11、蜡样坏死是特指心肌的坏死。

( )12、动脉性充血是指组织或器官因静脉回流受阻,血液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淤积,使局部组织血量增多。

()13、营养不良性钙化是指钙盐沉着在变性、坏死组织或病理性产物中的过程。

14、脓细胞是从血液中渗出的中性粒细胞。

()15、肿瘤的实质就是肿瘤细胞,它决定肿瘤的性质。

16、代谢性酸中毒是由于机体内固定酸生成过多或NaHCO3原发性减少,致血液pH值趋向低于正常。

()17、心脏在缺氧时出现的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和输出量增加提高全身供氧量,对急性缺氧有一定代偿意义。

()18、浮膜性纤维素性肠炎时,肠粘膜表面形成凝固性假膜,例如猪瘟。

( )19、疣性心内膜炎时,其疣状物是由纤维素、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构成。

()20、慢性出血性贫血时间久了,可引起缺铁性贫血,血液中有核RBC和小RBC增多。

()21、生物性致病因素的致病特点是有一定的潜伏期。

()22、栓塞仅指血栓随着血流运行堵塞血管的过程()。

23、转移性钙化是指钙盐沉着在变性、坏死组织或病理性产物中的过程。

《动物病理学》复习指导有答案讲解

《动物病理学》复习指导有答案讲解

第1章疾病概论[内容提要]1.疾病:指动物机体在一定条件下,与病因作用而发生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过程,表现为一系列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并引起各种症状、体征和生产能力的下降。

2.疾病的发生原因?病因,又称致病因素。

外因:1.生物性因素: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2.理化性因素:物理性因素。

化学性因素;3。

机械性因素:机械力的作用,如震荡、挫伤等内因:1.营养性因素2.免疫性因素 3.遗传性因素。

疾病发生的条件(诱因):身体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3.应激:也称应激反应,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外界环境或体内环境因素的强烈刺激或长期作用时,出现的以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异常增强为主要特点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第2章血液循环障碍[内容提要]1.充血:某器官或局部组织的血管内血液含量比正常增多的现象。

分:动脉性充血、静脉性充血。

2.出血:血液流出心脏或血管之外。

3.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粘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4.栓塞:在循环的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着血液流动并阻塞血管腔的过程。

5.梗死:由于动脉血流断绝,局部缺血而引起的坏死。

6.血栓形成、栓塞、梗死三者的联系?1)概念:1)血栓形成:①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②血液成分凝固;③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2)栓塞:①循环血液中;②异常物质随血液流动;③阻塞血管腔的过程。

3)梗死:①动脉阻塞;②侧支循环不能代偿;③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

(2)三者相互关系:血栓形成→血栓→栓塞→梗死第3、4章水代谢及酸碱平衡紊乱[内容提要]1.水肿:等渗性液体在细胞间隙积聚过多2.脱水: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液容量的明显减少3.酸中毒:如果NaHCO3/H2CO3值小于20:1,PH<7.44.水肿的发生机理?1、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引起细胞间液生成(1)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2)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3)毛细血管和微静脉通透性增高(4)淋巴回流受阻2、球--管失平衡导致钠、水在体内潴留1)肾小球滤过率降低2)肾小管对水、钠重吸收增加5.脱水的类型有哪些?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6.机体的酸碱平衡是如何调节的?1.血液缓冲系统调节2.肺脏的调节3.肾脏的调节4.组织细胞的调节第5章细胞和组织的损伤[内容提要]1.萎缩:已经发育到正常大小的器官、组织或细胞,由于物质代谢障碍而发生体积缩小和功能减退的过程2.变性:在细胞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各种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过多的形态变化3.坏死及其类型坏死:在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1、凝固性坏死2、液化性坏死3、脂肪坏死4、凋亡5、坏疽4.脂肪变性的原因和发生肌理?急性感染、中毒、缺氧、饥饿、营养物质缺乏1、中性脂肪合成过多2、脂蛋白合成障碍3、脂肪酸氧化障碍4、结构脂肪破坏5.脂肪变性病理变化有哪些?油腻感、虎斑心——口蹄疫、槟榔肝如何与水泡变性相区别?6.细胞坏死的标志及形态变化是什么?大片组织或成群细胞、细胞膜破损、细胞器肿胀内质网崩解、释放内容物第6章适应与修复[内容提要]1.代偿:在致病因素作用下,体内出现代谢、功能障碍或组织结构破坏时,机体通过相应器官的代谢改变、功能加强或形态结构变化来补偿的过程。

23206002 动物病理学答案

23206002 动物病理学答案

23206002 动物病理学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题)1. C2. C3. C4. D5. C6. D7. C8. D9. A10. D11. B12. C13. B14. C15. C16. A17. D18. C19. C20. D二、名词解释(每题1分,共20题)1. 病因(致病因素)--疾病发生是有原因的,引起疾病的原因,简称病因,又称为致病因素。

2. 诱因--能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称为诱因。

3. 急性期反应蛋白--在炎症、感染、组织损伤时血浆中某些物质其浓度迅速增高,称为急性期反应物,急性期反应物绝大部分是蛋白质,故又称为急性期反应蛋白。

4. 全身适应综合征--是指机体自稳态受威胁、扰乱后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为的适应性反应,当应激原持续作用于机体时,全身适应综合征表现为一动态的连续过程,并可最终导致机休适应能力的耗竭,疾病、甚至死亡,是对应激反应所导致的各种各样的机体损害和疾病的总称。

5. 产内生性致热原细胞--动物机体内能够产生和释放内生性致热原的细胞。

6. 生理性体温升高--在某些生理情况下(如剧烈运动、使役、妊娠期、某些应激等)也出现体温升高,因它们属生理性反应,也有学者称为非病理性发热。

7. 低张性缺氧--也称为呼吸性缺氧、乏氧性缺氧、低张性低氧血症。

由于动脉血氧分压明显降低,动脉血氧含量减少,导致组织供氧不足为主要特点的缺氧。

8. 发绀--缺氧时,血液中还原HB含量增加,当其达到或超过5g%时,可视黏膜或皮肤呈现紫兰色的现象。

9. 细胞水化--是指细胞内液积聚过多。

10. 脱水--是指由于水分丧失过多或/和摄入不足而引起体液容量减少,并出现一系列功能、代谢障碍的病理状况。

11. 酸碱平衡--正常情况下,尽管动物机体经常由肠道摄入一些酸性或碱性物质,并在代谢过程中,不断地产生酸性或碱性物质,机体通过各种调节功能,如缓冲系统,肺脏呼出CO2和肾脏排H+保Na+、排NH3保Na+等,使体液pH值稳定在正常范围内。

动物病理生理学复习资料

动物病理生理学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共20题,40分)1、引起心室舒张功能异常因素中,下列哪项错误(2.0)A、钠钙交换体与Ca2+ 亲和力下降B、 Ca2+ 复位加速C、心肌能量缺乏D、心室舒张势能减少E、心室僵硬度增大正确答案: B解析:2、下列何种原因引起的缺氧不属于循环性缺氧(2.0)A、休克B、心力衰竭C、肺动-静脉瘘D、动脉血栓形成E、静脉淤血正确答案: C解析:3、下列哪一项混合性酸碱失衡不可能出现(2.0)A、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C、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D、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E、代谢性碱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正确答案: B解析:4、所谓阴离子间隙是指(2.0)A、细胞内阴离子与阳离子之差B、细胞外阴离子与阳离子之差C、细胞内外的阴离子与阳离子之差D、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与未测定的阳离子之差E、血浆中未测定的阳离子与未测定的阴离子之差正确答案: D解析:5、细胞外液中的阳离子主要是(2.0)A、Na+B、K+C、Ca2+D、Mg2+E、Fe2+正确答案: A解析:6、反常性碱性尿常见于(2.0)A、乳酸酸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缺钾性碱中毒D、高钾性酸中毒E、呼吸性碱中毒正确答案: D解析:7、反映血浆中HCO3-实际含量的指标是(2.0)A、 SBB、 BBC、 BED、 ABE、 AG正确答案: D解析:8、下述情况何种易引起高渗性脱水(2.0)A、小儿消化不良,腹泻尚能饮水B、用利尿剂速尿大量利尿时C、用输注甘露醇利尿时D、沙漠迷路,水源断绝时E、大量输入5%葡萄糖时正确答案: D解析:9、反映全血或血浆中碱过多或碱缺失的指标是(2.0)A、 BEB、ABC、 PaCO2D、 SBE、 BB正确答案: A解析:10、下列引起慢性肾衰竭的原因中,哪项相对最常见(2.0)A、慢性肾盂肾炎B、肾结核C、多囊肾D、系统性红斑狼疮E、慢性肾小球肾炎正确答案: E解析:11、酸中毒对心肌收缩性的影响是(2.0)A、先增强后减弱B、先减弱后增强C、减弱D、增强E、不变正确答案: C解析:12、下列情况引起的体温升高中,属于过热的是(2.0)A、月经前期B、应激C、剧烈运动之后D、甲状腺功能亢进E、大叶性肺炎正确答案: D解析:13、全身水肿时水、钠潴留的基本机制是(2.0)A、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增高B、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C、淋巴回流受阻D、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E、球-管平衡失调正确答案: E解析:14、能够促进疾病或病理过程发生的因素为(2.0)A、疾病的病因B、疾病的内因C、疾病的外因D、疾病的诱因E、疾病的转归正确答案: D解析:15、严重高钾血症病人的死亡原因是(2.0)A、心搏骤停B、呼吸衰竭C、肾功能衰竭D、酸中毒E、碱中毒正确答案: A解析:16、下列哪项不属于ARF的发病机制(2.0)A、肾血管收缩B、肾内DICC、肾缺血-再灌注损伤D、原尿返流E、肾单位进行性肥大正确答案: E解析:17、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是(2.0)A、疾病的条件B、疾病的病因C、疾病的危险因素D、疾病的诱因E、疾病的外因正确答案: B解析:18、产生肾素依赖性高血压的主要机制是(2.0)A、钠水潴留B、外周阻力增加C、心输出量增加D、血液粘度增加E、扩血管物质减少正确答案: B解析:19、引起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是(2.0)A、急性肾小球肾炎B、异型输血C、全身性红斑狼疮D、泌尿道结石E、汞中毒正确答案: D解析:20、死腔样通气是指(2.0)A、部分肺泡血流不足B、部分肺泡通气不足C、部分肺泡通气不足而血流正常D、部分肺泡血流不足而通气正常E、生理死腔扩大正确答案: D解析:二、多选题(共5题,10分)1、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学说有(2.0)A、氨中毒学说B、矫枉失衡学说C、假性神经递质学说D、GABA增多学说E、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正确答案: ACDE解析:2、代谢性酸中毒时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抑制是由于(2.0)A、脑内ATP减少B、脑血管收缩C、脑脊液压力升高D、脑内γ-氨基丁酸增多E、脑内苯乙醇胺增多正确答案: AD解析:3、声带炎症时产生吸气性呼吸困难的机制是(2.0)A、吸气时胸内压降低B、吸气时气流经病灶部位引起气道内压降低C、吸气时气道内压明显低于大气压D、吸气时气道内压无明显变化E、吸气时气道内压大于气压正确答案: BC解析:4、心衰时患者出现乏力、失眠、嗜睡的病生基础是(2.0)A、肌肉血供减少、能量不足B、脑血流量下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C、能量代谢障碍、ATP不足D、酸中毒影响E、脑细胞水肿及结构破坏正确答案: ABCDE解析:5、休克难治期为不可逆期是因为(2.0)A、 DIC形成B、重要器官功能衰竭C、微血管麻痹D、动-静脉吻合支大量开放E、严重的细胞损伤正确答案: ABCE解析:三、判断题(共10题,20分)1、慢性肾功能不全可以导致心功能不全。

动物病理学试题及答案

动物病理学试题及答案

动物病理学试题及答案1. 试题题目一:请简要阐述动物病理学的定义和作用。

题目二:列举并解释动物病理学中常用的几个基本概念。

题目三:描述动物病理学中常见的病理反应类型,并举例说明。

题目四:简述动物病理学的分类和主要研究内容。

题目五:动物病理学在兽医学和人类医学中的应用及未来发展方向。

2. 答案动物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的病理变化及其发生机制的学科,对于诊断与治疗动物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它通过观察和研究动物器官、组织和细胞的异常变化,可以识别病因、判断病情和预测病程,为疾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常用的几个基本概念包括病变、病理过程、病理学改变和病理诊断。

病变指的是任何异常状态或改变,在病理学中表现为器官、组织或细胞结构、形态和功能的异常。

病理过程是指病变发展的过程,可以分为原发性病变、继发性病变和共生性病变。

病理学改变是指病变引起的病理学上的变化,包括病理学形态学改变和病理生理学改变。

病理诊断是通过对病变的观察和分析,确定疾病的名称和性质,为疾病的治疗和防控提供依据。

在动物病理学中,常见的病理反应类型包括炎症反应、坏死和凋亡、增生和增殖以及纤维化。

炎症反应是机体对损伤或感染的一种非特异性的防御反应,常见病理表现为组织红、肿、热、痛等。

坏死和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两种常见形式,坏死是一种被动的、不可逆的细胞死亡,而凋亡是一种主动的、可逆的细胞死亡。

增生和增殖是指组织或细胞在损伤或刺激后的增加,常见于损伤修复过程中。

纤维化是机体对严重和长期损伤的一种结构和功能恢复反应,表现为纤维组织的增生和沉积。

动物病理学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人兽共患病理学、实验动物病理学和兽医病理学。

其中,人兽共患病理学是研究人与动物共同患有的疾病的病理特征和发生机制,能为人类医学提供重要参考;实验动物病理学是采用动物模型开展疾病研究,为药物研发和治疗探索提供基础;兽医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的病理学特征和诊断方法,对于动物疾病的防控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川农1212动物病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川农1212动物病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川农1212动物病理学复习题及答案(总1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动物病理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坏疽:2、肉芽组织:3、梗死:4、吞噬作用:5、槟榔肝:6、发绀:7、肿瘤:8、休克:9、炎症介质:10、红色梗死:11、蜂窝织炎:12、水肿: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1个正确答案,错选不得分)1.家畜、家禽等动物疾病中最常见的致病因素是 ( )A.机械性因素 B.物理性因素 C.化学性因素 D.生物性因素2.胞浆内脂肪滴增多的病变是 ( )A.颗粒变性 B.水泡变性 C.脂肪变性 D.脂肪浸润3.发生于深在的开放性创伤(如阉割等)合并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感染时,易出现()A.干性坏疽 B.湿性坏疽 C.气性坏疽 D.干酪样坏死4.体内嘌呤代谢障碍,血液中尿酸增高,并伴有尿酸盐(钠)结晶沉着在体内一些器官组织而引起的疾病是 ( )A.钙化 B.结石形成 C.黄疸 D.痛风5.在皮肤、黏膜、浆膜,以及肝、肾等器官表面出现针尖大至高梁米粒大散在或弥漫性分布的病变是 ( )A.血肿 B.瘀点 C.瘀斑 D.出血性浸润6.关于萎缩,正确的选项是( )A.凡是比正常小的器官都是萎缩B.营养缺乏或血液供应断绝均可引起C.间质不减少,有时反而增生D.实质细胞体积变小,但数量不减少7.鸡发生马立克氏病后期出现的肢体肌肉的萎缩属于( )A.压迫性萎缩 B.神经性萎缩 C.废用性萎缩 D.缺血性萎缩8、脂肪变性的细胞最常见于()A.心 B.肝 C.脑 D.脾9、“西米脾”是指脾组织发生下列哪种病变的眼观表现()A.水肿 B.细胞肿胀 C.淀粉样变性 D.脂肪变性10、光镜下判定细胞是否坏死主要观察( B )A、线粒体肿胀B、细胞核固缩C、细胞浆浓缩D、间质胶原纤维肿胀11、干酪样坏死的本质是()A、液化性坏死B、彻底的凝固性坏死C、脂肪坏死D、干性坏疽12、能引起特异性增生性炎的病原菌的是( )A.葡萄球菌 B.大肠杆菌 C.链球菌 D.结核杆菌 E.炭疽杆菌13、病畜的循环血液内出现病原菌的现象是( )A.败血症 B.菌血症 C.病毒血症 D.毒血症14、猪瘟、猪副伤寒和鸡瘟等时的肠黏膜表面出现的不容易剥离的假膜是( )A.浆液性炎 B.纤维素性性炎 C.化脓性炎 D.出血性炎15.下列哪项不符合二期愈合的特点( )A.组织缺损大 B.创缘不齐 C.愈合时间长 D.留下微痕16.急性炎症的早期的化脓性炎灶中,主要的炎性细胞是( )A.嗜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巨噬细胞17.吞噬能力最强的炎性细胞是( )A.嗜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巨噬细胞18.“肺肉变“是指肺脏发生()A.化脓性炎 B.肺泡上皮化生 C.机化 D.纤维素性炎19.在病毒感染的炎症病变中,最常见的炎性细胞是()A.淋巴细胞 B.浆细胞 C.中性白细胞 D.巨噬细胞20.结核结节中的上皮样细胞是由下列哪种细胞演化而来的()A.中性白细胞 B.巨噬细胞 C.淋巴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21.禽霍乱时,肝脏表面出现的灰黄色针尖大病灶的病理本质为()A、脂肪变性B、坏死灶C、肉芽肿结节D、小的化脓灶22.鸡小肠粘膜面上出现岛屿状隆起、梭形、枣核状溃疡是发生()A.霍乱 B.禽流感 C.新城疫 D.鸡白痢23.光镜下,肉芽组织内可见()A.大量毛细血管 B.成纤维细胞 C.淋巴细胞 D.巨噬细胞24.下列病变中易出现心内膜炎的疾病有()A.慢性猪丹毒 B.猪瘟 C.猪链球菌病 D.猪慢性副伤寒25.下列疾病中有肠道明显的坏死性-纤维素性肠炎病变的有()A.猪瘟 B.猪副伤寒 C.鸡白痢 D.鸡新城疫26.下列疾病中有明显的纤维素性肝周炎的有()A.鸭传染性浆膜炎 B.鸭大肠杆菌病 C.禽霍乱 D.猪副伤寒27.下列疾病中表现出明显的变质性肝炎的有()A.猪副伤寒 B.仔猪黄痢 C.鸭病毒性肝炎 D.鸡组织滴虫病28、非化脓性脑炎不含有下列哪种变化()A.淋巴细胞浸润为主形成的“血管管套”现象 B.噬神经细胞现象和卫星现象C.脑膜增厚,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D.胶质细胞弥散性增生或形成胶质细胞结节29、肝细胞脂肪变性发生的原因有()A.脂蛋白合成减少B.中性脂肪合成过多C.脂肪酸氧化障碍D.脂肪异常沉积30、慢性肺淤血的病变有()A.肺毛细血管扩张淤血 B.肺泡腔内出现大量水肿液 C.肺泡隔上出现尘细胞 D.肺泡内有心衰细胞31、坏死对机体的影响大小与下列哪些项有关()A.坏死细胞的生理重要性 B.坏死细胞的数量 C.发生坏死器官的储备代偿能力 D.坏死细胞的再生能力32、化脓性炎的镜下变化主要为()A.有大量红细胞渗出 B.有大量中性白细胞浸润C.由巨噬细胞增生形成结节状病灶 D.有组织坏死、液化33、禽硒或/和维生素E缺乏的主要病型有()A.胰腺萎缩与纤维化 B.渗出性素质 C.桑葚心 D.脑软化34、蓄积于细胞质中的脂肪滴可被下列哪种染色方法染成橘红色()A.锇酸染色 B.H.E染色 C.苏丹Ⅲ染色 D.刚果红染色35、光镜下判定细胞是否坏死主要观察()。

《动物病理学》考试题参考答案

《动物病理学》考试题参考答案

《动物病理学》参考答案(共15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30分)1、血管套:非化脓性脑炎时在血管周围腔有浆液、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形成所谓血管的细胞套。

2、槟榔肝:肝小叶中央区因严重淤血呈暗红色,而肝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在肝的切面上出现红、黄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

3、虎斑心:慢性中毒、缺氧可引起心肌脂肪变,常累及左心室内膜下和乳头肌部位,脂肪变心肌呈黄色,与正常心肌的暗红色相间,形成黄红色斑纹。

4、内基氏小体::狂犬病时在大脑海马回、锥体细胞和小脑普肯野氏细胞等部位的神经细胞胞质内见圆形或椭圆形的嗜酸性小体。

5、痛风:体内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尿酸和尿酸盐晶体沉着于一定组织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常见于禽类。

6、肉芽肿:由渗出的单核细胞和以局部增生的巨噬细胞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7、变性:由于物质代谢障碍,而使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通常伴有功能低下8、大肝病:鸡白血病时,瘤细胞侵害肝、脾、肾,使器官增大几倍,黄灰色,质地脆弱易碎裂,肝肿大尤其显著,可充满腹腔3/4的容积,故俗称为“大肝病”。

9、肿瘤:指机体在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在基因水平条件下失去对其生长的基因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新生物常形成局部肿块。

10、假小叶:肝硬化时,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将肝小叶分割成大小不等类似肝小叶形状的小岛,没有中央静脉,或偏位,或有两个,有的把汇管区包围在内,称为假小叶。

11、凋亡:是指活体内单个细胞或小团细胞的死亡,死亡细胞的质膜不破裂,不引发死亡细胞的自溶,也不引起急性炎症反应。

12、卫星现象: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移至变性的神经细胞周围积聚,称为卫星现象。

13、泡沫细胞:小胶质细胞吞噬类脂质时不能将其消化,使细胞质呈空泡状,故称为泡沫细胞。

14、水肿:是指组织间隙内的体液增多。

15、假性肥大:在实质细胞萎缩的同时,间质成纤维细胞和脂肪细胞增生,造成器官和组织的体积增大。

《兽医病理学》复习确定版答案

《兽医病理学》复习确定版答案

《兽医病理学》复习参考题一、名词解释1. 兽医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形态(眼观、镜检)、机能和代谢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结局的科学。

2. 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条件下,与致病因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斗争过程,在这个斗争过程中,动物的生产力下降、适应能力降低。

3. 变性——是机体发生物质代谢障碍时的形态学表现,在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一些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的数量增多、部位改变。

4. 脂肪变性——指在变性的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的脂肪小滴。

5. 玻璃样变性——在某些慢性病理过程中,在间质或细胞内出现均匀一致的、半透明的、无结构的蛋白质样红染物质,这种现象称为玻璃样变6. 淀粉样变性——指淀粉样物质沉着于某些组织器官的网状纤维、血管壁和组织间的病理过程。

7. 坏死——指活的机体内局部组织细胞或器官的病理性死亡。

8. 干酪样坏死——死组织变成松软易碎、灰白色或灰黄色、似干酪或豆腐渣样物质。

如乳房结核、肺结核。

9. 坏疽——坏死组织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继发不同程度的腐败杆菌的感染,外观为灰褐色或黑色色彩的坏死灶,称为坏疽(gangrene) 。

10. 充血——是指由于局部组织或器官的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动脉血含量增多的现象,简称充血 ( hyperemia) 。

又称主动性充血(active hyperemia) 。

11. 淤血——当静脉血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内静脉血含量增多的现象称静脉性充血(venous hyperemia) ,简称淤血(congestion) 。

12. 发绀——可视粘膜呈蓝紫色的现象。

13. 槟榔肝(豆蔻肝) ——肝脏发生脂肪变性时,同时伴发淤血,这样肝脏切面形成暗红色的淤血区与黄褐色的脂变区相交错,好似槟榔或豆蔻样的花纹,故称“槟榔肝( 豆蔻肝)”。

14. 虎斑心——心肌脂变时,有时在左心室乳头肌处心内膜下,出现整齐排列的黄色条纹,与未发生变性的红色心肌相间,形成虎斑样的花纹,故称“虎斑心”。

09秋冬《动物病理》课程期末辅导

09秋冬《动物病理》课程期末辅导

1、痊愈——是指致病因素得到消除或其损伤作用停止,机体的机能和代谢恢复正常,损伤的组织得到完全修复,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动物的生产能力和经济价值也恢复正常。

2、死亡——是指动物生命的终止。

3、充血——由于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流入血量增多,使局部组织或器官内动脉血含量增多的病理过程,称为动脉性充血,简称充血。

4、淤血——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使局部组织或器官内静脉血含量增多的病理过程,称为静脉性充血,简称淤血。

5、出血——血液流出心脏或血管外的病理现象,称为出血。

6、梗死——局部组织或器官因动脉血液供应断绝,而发生组织坏死的病理过程,称为梗死。

7、水肿——组织间液在组织间隙过多蓄积的病理现象,称为水肿。

8、脱水——动物机体因水分的摄入不足或丧失过多,而致体内水分缺乏(体液异常减少)的病理过程,称为脱水。

9、高渗性脱水——又称缺水性脱水,失水大于失盐,水分的丢失多余盐类丧失的脱水。

10、低渗性脱水——又称缺盐性脱水,失钠大于失水,盐类的丢失多余水分丧失的脱水。

11、代谢性酸中毒——是由于体内的物质代谢障碍所引起的一种酸中毒。

12、呼吸性酸中毒——由于呼吸机能障碍,体内CO2排出受阻所引起的一种酸中毒。

13、萎缩——已经发育成熟的器官和组织,在各种病因的作用下发生体积缩小和功能减退的病理过程,称为萎缩。

14、变性——指细胞和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一类形态学变化,其表现为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过多。

15、颗粒变性——是以变性细胞体积肿大,胞浆内出现许多微细的蛋白颗粒为特征的变性。

16、脂变——是以变性的细胞胞浆为出现大小不等的脂肪滴为特征的一种变性,简称脂变。

17、凝固性坏死——组织坏死后,其组织蛋白由于受到凝固酶的作用而发生凝固,使坏死组织干燥,固缩,称凝固性坏死。

18、液化性坏死——组织坏死后,其组织蛋白质由于受到蛋白溶解酶的作用溶解液化,而致坏死组织变成液体状态,称液化性坏死。

畜牧兽医专业自考动物病理---复习资料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畜牧兽医专业自考动物病理---复习资料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动物病理---复习资料槟榔肝:是指肝脏由于慢性淤血发生脂肪变性时,淤血处明显成暗红色,而变性处为黄色,肝脏表面和切面形成红黄相间的眼观类似槟榔切面的纹理,故称之为槟榔肝。

虎斑心:心脏发生脂肪变性时,在心外内膜下和心肌切面可见灰黄色条纹斑点,与正常红色的心肌相间,呈虎斑纹,故称为虎斑心绒毛心:因心搏动而摩擦牵引,使沉积于心外膜的纤维素呈绒毛状,故称为绒毛心。

西米脾:局灶型的淀粉样变,淀粉样物质沉着于白髓部位的中央动脉壁与淋巴滤泡的网状纤维上,此时脾脏的切面出现半透明灰白色颗粒状病灶,外观如煮熟的西米,俗称西米脾。

火腿脾:眼观脾脏切面出现不规则的灰白色区,与残留的固有暗红色脾髓互相交织呈火腿样花纹,故称火腿脾。

充血:由于小动脉扩张,而流入局部器官或组织动脉血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动脉性充血,又称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

【分为生理性充血病理性充血(分为神经性充血、侧枝性充血和贫血性充血)】淤血:指小静脉和静脉毛细血管扩张、血流缓慢,使局部组织含静脉血量增多的现象,又称为被动性充血,简称为淤血【分为全身性淤血和局部性淤血】全身性淤血:主要原因是心力衰竭和胸内压升高。

常见于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气胸、胸水等。

局部性淤血:主要原因是局部静脉受压和静脉管腔阻塞梗死:指由于动脉血流断绝,局部缺血而引起的坏死贫血性梗死:梗死灶含血量少而呈灰白色,又称为白色梗死出血性梗死:梗死灶含血量多而呈暗红色,又称为红色梗死血栓形成:指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成份析出并凝集成固体物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固体物质称为血栓【血栓形成的三个条:1、心血管内膜损伤2、血流状态的改变3、血液性质的改变】【血栓形成的三个阶段及其形态1、血小板粘集和白色血栓形成(头部)2、血液旋涡和形成混合血栓(体部)3、血液凝固和形成红色血栓(尾部)】栓塞:指在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物质,随血液运行,并引起血管阻塞的过程。

引起心源性休克。

动物病理学重难点问答题及答案

动物病理学重难点问答题及答案

动物病理学重难点问答题及答案一、举例说明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1)组织细胞机制: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后可以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组织、细胞,造成某些细胞的功能、代谢障碍,使细胞的自稳调节紊乱,引起相应疾病或病理变化,称为组织机制。

(2)体液机制:某些致病因素或病理产物可引起体液的质和量变化,从而导致各种疾病或病理变化的发生,称为体液机制。

如严重腹泻体液量休克;激素分泌异常内分泌疾病。

(3)神经机制:某些致病因素或病理产物作用于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如感受器、传入纤维、中枢神经、传出纤维等),引起神经调节功能改变,而发生相应疾病或病理变化,称为神经机制。

(l)神经反射的作用如惊恐、紧张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血压上升高血压病。

(2)病因的直接作用如狂犬病(4)分子机制:致病因素或病理产物,引起生物大分子多聚体(蛋白质、核酸)与小分子物质的异常,反之,生物大分子与小分子物质的异常变化又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动物正常生命活动。

从分子水平研究疾病时各种形态、功能、代谢变化。

二、凋亡蛋白酶的全称,特征及在凋亡中的作用是什么?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含半胱氨酸的天门冬氨酸特异水解酶),简称半胱天冬蛋白酶。

①灭活细胞凋亡的抑制物②直接作用于细胞结构并使其解体,促使凋亡小体的形成③在凋亡级联反应中水解相关活性蛋白质,从而使该酶获得或丧失某种生物学功能三、细胞凋亡与坏死的区别凋亡与坏死的区别区别点凋亡坏死性质生理性或病理性,特异性病理性,非特异性诱导因素较弱刺激,非随机发生强列刺激,随机发生生化特点主动过程,有新蛋白合成,耗能被动过程,无新蛋白合成,不耗能形态学变化胞膜及细胞器相对完整,细胞皱缩,核固缩细胞肿胀,结构全面破坏、溶解DNA电泳DNA片段化,呈梯状条带弥漫性溶解,电泳呈均一的条带炎症反应无有凋亡小体有无基因调控有无四、举例说明细胞黏附分子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整合素家族:细胞于细胞之间黏附;细胞与ECM黏附,淋巴细胞归巢,白细胞与活化内皮细胞黏附。

兽医病理学复习要点

兽医病理学复习要点

兽医病理学复习要点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兽医病理学病理学第一单元动物病理学概论一、疾病的概念疾病是在一定条件下致病因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斗争过程。

在疾病过程中机体表现出各种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异常变化,以及各种相应的症状、体征和行为异常。

动物疾病包括以下基本特征:1、疾病是在正常生命活动基础上产生的一个新过程,与健康有质的区别;2、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由一定原因引起的,没有原因的疾病是不存在的。

3、任何疾病都是完整统一机体的反应,呈现一定的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这是疾病时产生各种症状和体征的内在基础。

4、任何疾病都包括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与转化。

5、疾病是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其不同的变化和一定的因果转化关系。

6、疾病时不仅动物的生命活动能力减弱,而且其生产性能、特别是经济价值降低,这是动物疾病的重要特征。

二、疾病的经过具有一定的阶段性,通常分为潜伏期(隐蔽期)、前驱期、临床经过期(症状明显期)、转归期(终结期)四个基本阶段。

三、疾病的转归是指疾病过程的发展趋向和结局。

疾病的转归一般可分为完全康复(痊愈)、不完全康复和死亡三种形式。

四、引起疾病的原因大致分为外因和内因两大类。

疾病发生的外因包括:生物性因素(包括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包括温度、光能、放射能、电流、机械性因素、大气压、噪音等)、营养性因素。

疾病发生的内因包括:防御功能及免疫功能降低、机体反应性改变、遗传因素、特异性免疫反应第二单元组织与细胞损伤一、变性变性是指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的数量显著增多,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一般而言,变性是可复性改变。

变性可分为两大类:即细胞变性(常见的有细胞肿胀、脂肪变性及玻璃样变性等)和细胞间质的变性(有黏液样变性、玻璃样变性、淀粉样变性及纤维素样变性等)。

1、细胞肿胀是指细胞内水分增多,胞体增大,胞浆内出现微细颗粒或大小不等的水泡。

动物病理学试题集与答案

动物病理学试题集与答案

动物病理学试题集与答案1、损伤与抗损伤是疾病发展的共同规律,两者的力量对比决定着疾病发展的方向。

2、疾病过程中因果转化规律是疾病发展的另一个共同规律,其中有一个主导环节决定着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3、疾病过程中,局部和整体的辨证关系也是一个重要的规律,需要在诊断和治疗中进行综合考虑。

血栓形成的过程包括三个步骤:血小板粘附、血小板聚集和血液凝固。

当血管内膜受到损伤时,血小板会粘附在损伤部位,释放出血小板激活因子,从而吸引更多的血小板聚集在一起形成血小板血栓。

接着,凝血酶原会被激活成凝血酶,促使纤维蛋白原转化成纤维蛋白,形成纤维蛋白血栓。

最后,血栓会逐渐收缩,并被纤维蛋白所代替,形成一个坚固的血栓。

2)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炎症、过敏等因素刺激内皮细胞,使其通透性增加,导致液体和蛋白质渗出到组织间隙。

2.淋巴回流障碍1)淋巴管阻塞:淋巴管本身受到炎症、肿瘤等因素的影响,或者淋巴结肿大压迫淋巴管,导致淋巴回流受阻。

2)淋巴管损伤:手术、放射治疗等因素损伤淋巴管,使其回流受阻。

3.肝、肾功能障碍1)肝功能障碍:肝脏合成白蛋白和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组织液生成增加。

2)肾功能障碍: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减弱,导致水钠潴留,组织液生成增加。

机理:水肿的形成是由于组织间隙液体积聚过多,超过了淋巴回流和吸收的能力,导致液体滞留在组织间隙,引起水肿。

1.缺氧:指机体组织细胞氧供不足或氧利用障碍,导致细胞代谢和功能障碍的状态。

2.氧含量:指单位容积血液中氧气的含量,通常用毫升氧气/升血计算。

二、选择题1.煤气中毒引起的缺氧属于(B)血液性缺氧。

2.亚硝酸钠中毒引起(D)组织中毒性缺氧。

三、判断题1.缺氧初期心跳加快。

(√)2.循环性缺氧时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变大。

(√)四、问答题缺氧会引起脑功能受损,因为脑是人体最耗氧的器官之一,缺氧会导致脑细胞缺氧死亡或代谢障碍,进而影响脑功能,表现为头晕、头痛、视力模糊、意识障碍等症状。

《兽医病理学》复习参考题:问答

《兽医病理学》复习参考题:问答

《兽医病理学》复习参考题六、问答题(含综合论述题和简要问答题):六、综合问答题和简要问答题:1、坏死的类型有哪些?各有何特点?答:①凝固性坏死——主要发生于水分较少的器官,坏死组织凝固、形成干燥而坚实、呈灰白色或灰黄色的凝固物质。

包括:贫血性梗死(坏死区灰白色、干燥,早期肿胀等,显微镜下:坏死初期,组织的结构轮廓仍保留)干酪样坏死(坏死组织变成松软易碎、灰白色或灰黄色、似干酪或豆腐渣样物质。

如乳房结核、肺结核。

)蜡样坏死(肌纤维肿胀、混浊、干燥、坚实、如石蜡样的结构。

镜检:肌纤维肿胀、断裂、横纹消失、着色不均或均质的红染物质。

)脂肪坏死(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凝固性坏死,常见于胰腺炎。

肉眼表现为不透明的白色斑块或结节。

)②液化性坏死——主要发生于富含水分的组织和磷脂类物质含量较多的器官,是由于坏死组织在蛋白分解酶的作用下,坏死组织溶解液化,脓肿,如脑软化,外观呈污褐色或绿色。

常发生于脑、脊髓。

③坏疽——坏死组织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不同程度的腐败杆菌的感染而形成黑褐色或黑色的坏死灶的特殊的病理变化。

病变部位眼观呈黑褐色或黑色,这是由于腐败菌分解坏死组织产生的硫化氢与血红蛋白分解出来的铁结合,形成黑色的硫化铁的结果。

包括:干性坏疽(坏死组织干涸皱缩,呈棕黑色,多发生于体表,尤其是四肢、耳缘边缘、尾尖等。

湿性坏疽(常发生于与外界相通的内脏器官(如子宫、肺、消化道)或皮肤)气性坏疽(由于坏死组织进一步感染产气荚膜杆菌或恶性水肿杆菌,见于深部创伤。

表现为坏死组织呈蜂窝状,呈污秽的棕黑色,按之有捻发音。

)2、描述肝淤血(或肺淤血)的病理变化。

答:肝淤血——急性肝淤血时,肝脏体积增大,被膜紧张,边缘钝圆,表面呈暗紫红色,质地较实。

切开时流出大量紫红色的血液,切面上大小静脉均扩张。

镜检,肝小叶的中央静脉及其周围的窦状隙扩张,充满红细胞,小叶间静脉也扩张,充满血液。

亚急性肝淤血较久时,由于淤血的肝组织伴发脂肪变性,故在切面可见到暗红色的於血区和土黄色的脂变区形成的红黄相间的网格状花纹,状如槟榔切面的花纹,故有“槟榔肝”之称。

动物病理学试题集与答案(2)

动物病理学试题集与答案(2)

动物病理学试题集与答案第一章疾病概论一、名词解释1疾病2因果转化规律二、填空题1生物性致病因素的共同特点是:、、、、 .2局部化脓菌感染时,如果机体反抗力强病变,如果机体反抗力弱可引起.3化学性致病因素的共同特点是:、、O三选择题1缺氧时主动脉弓、颈静脉窦化学感受器受到刺激引起呼吸加深加快,此机理属于〔〕.A.组织机理B.体液机理C.神经机理D.遗传机理2机体反响性包括〔〕.A.种属反响性B.个体反响性C.年龄反响性D.性别反响性四、判断题1所有损伤对机体有害,抗损伤对机体有利.五、问做题1疾病开展过程中的共同规律是什么?标准答案一、名词解释1疾病:在一定的条件下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而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矛盾斗争过程,在此过程中动物出现一系列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 这些变化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患病动物表现出不同病症和体症,使役水平下降和经济价值降低.2因果转化规律:疾病过程中第一原因引起某一个结果, 此结果变为另一原因又引起第二个结果,这种疾病过程中因和果交替出现的规律称为疾病过程的因果转化规律.二、填空题1有一定的选择性;有一定的特异性;有传染性和一定的持续性;侵入机体内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机体反响性及反抗力起着及重要作用2痊愈;脓毒败血症3化学性致病因素进入机体后常积蓄到一定量才引起发病;对组织器官选择性地毒害;在整个中毒过程中都起作用.三选择题1C 2 A、B、C、D四、判断题五、问做题1疾病开展过程中的共同规律是什么?1、损伤与抗损伤贯穿于疾病开展的全过程(1)一般情况下损伤对机体有害,抗损伤对机体有利,两者力量的比照决定着疾病开展的方向. 〔2〕损伤与抗损伤可以互相转化例如:细菌性痢疾的初期,腹泻是一种保护性反响〔抗损伤〕,继续腹泻引起脱水、酸中毒、休克. 2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规律及主导环节疾病过程中第一原因引起某一个结果,此结果变为另一原因又引起第二个结果,这种疾病过程中因和果交替出现的规律称为疾病过程的因果转化规律.主导环节:因果转化链上不是所有的环节对疾病的发生和开展都起同样作用,而有一个环节决定疾病的发生和开展,这个环节称为主导环节.3疾病过程中局部和整体的辨证关系在疾病开展过程中局部病变和全身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辨证关系,局部病变受全身的制约, 同时又影响全身.第二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一、名词解释1动脉性充血2静脉性充血3出血4血栓形成5梗死二、填空题1血栓形成的条件有、和.三、选择题1临床上铁锈色鼻液增多是〔〕引起的.A.慢性肝淤血B.慢性肾淤血C.心力衰竭D.慢性肠堵塞2充血类型有〔〕.A.神经性充血B.侧枝性充血C.贫血后充血D.出血后充血3当牛、羊瘤胃鼓气,马胃扩张以及腹腔大量积液时进行胃或腹腔穿刺治疗,如果放气或抽水速度快可引起腹部〔〕充血.A.神经性B.侧枝性C.贫血后D.遗传性4引起静脉性充血的原因有〔〕.A.局部静脉血液回流受阻B.心脏机能能障碍C.胸膜疾病D.小动脉扩张5属于渗出性出血的是〔〕.A.点状出血B.斑状出血C.益血D.出血性浸润四、问做题1渗出性出血的原因是什么?2血栓形成的过程是什么?标准答案一、名词解释1动脉性充血:由于局部组织或器官的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流入血量显着增多,而静脉血回流量正常,使组织或器官内含血量增多,称为动脉性充血.简称充血.2静脉性充血:静脉血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内静脉血量增多称为静脉性充血.3出血:由于小动脉血流受阻,流入局部组织器官的血量减少或完全断绝的现象.4血栓形成:在活体心脏或血管内血液成分中发生血小板粘集或血液凝固并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固体质块称为血栓.5梗死:由于局部组织的动脉血流断绝因缺血而发生的坏死.二、填空题心血管内膜损伤、血流状态改变、血液性质改变三、选择题1 C2 A、B、C3 C4 A、B、C5 A、B、D四、问做题1渗出性出血的原因是什么?(1)淤血和缺氧:淤血可引起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基底膜的缺氧以及酸性产物蓄积而使之变性,损伤从而造成通透性增高.(2)感染和中毒:猪瘟,炭疽/出血性败血病,马传染性贫血,神中毒等均可损伤毛细血管壁,而通透性增高.(3)炎症和过敏反响:可损伤毛细血管壁.(4)维生素C缺乏:血管基底膜粘合质形成缺乏,影响毛细血管壁结构的完整性.(5)血液性质的改变:如果血液中血小板或凝血因子缺乏,均可引起渗出性出血.2血栓形成的过程是什么?在病因作用下心血管内膜出现损伤内皮下的胶原纤维暴露后血小板,在胶原纤维上粘集,形成小丘状的血小板丘,小丘逐渐增大并混入少量的纤维蛋白和白细胞形成白色血栓.即血栓头部.血栓头部突入管腔内,使其前方血流变慢并出现旋涡, 旋涡处形成新的血小板丘,反复出现血小板丘并增多,-形成血小板梁(像珊瑚状)小梁间的血流逐渐变慢,局部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第三因子的浓度逐渐增高, 使纤维蛋白大量形成并在小梁之构成网状结构-网罗大量红细胞和少量白细胞, 于是形成红白相间的混合血栓. 血栓的体部.混合血栓完全阻塞管腔,导致血流停止,其后部血管腔内血液迅速凝固, 形成红色血栓.那么构成红色血栓.血栓尾部.第三章水肿、脱水和酸碱平衡障碍一、名词解释1水肿2脱水3代谢性酸中毒4呼吸性碱中毒二、选择题1局部小动脉痉挛、受压迫或阻塞可引起局部缺血,进一步导致〔〕.A.代谢性酸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代谢性碱中毒D.代谢性碱中毒2大面积烧伤时大量血浆丧失,引起〔〕脱水.A.高渗性B.低渗性C.等渗性D.混合性3属于肝淤血的原因是〔〕.A.右心衰竭B.左心衰竭C.血浆渗透压降低D.水、钠潴留4严重腹泻丧失大量肠液,引起〔〕脱水.A.高渗性B.低渗性C.等渗性D.混合性三、判断题1严重营养不良、肝病、肾病都引起水肿.〔〕2心功能不全可以引起肺水肿.〔〕3外呼吸性缺氧只能导致呼吸性酸中毒.〔〕4肝功能不全时,肝脏对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增强使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增强引起自身性水肿.〔〕四、问做题1水肿发生的原因和机理是什么?标准答案一、名词解释1水肿:体液在组织间隙积聚过多称为水肿.2脱水: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液丧失就称为脱水.3代谢性酸中毒:血浆N a HCO3原发性减少,血浆pH值正常值下界或降低,这种情况就称为代谢性酸中毒.4呼吸性碱中毒:血浆H2CO3含量原发性减少,血浆pH在正常值上界或升高时称为呼吸性碱中毒. 二、选择题1A 2 C 3 A 4 C三、判断题1对2对3错4错四、问做题1水肿发生的原因和机理是什么?2.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组织液生成大于回流〕〔1〕毛细血管血压升高:各种原因引起静脉回流受阻〔肿瘤压迫静脉,静脉内有血栓形成〕时毛细血管动脉端流入液体多而静脉端回流液体相对少.〔2〕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严重营养不良或肝病的时候白蛋白生成减少,或肾脏疾病时大量白蛋白随尿液排除体外而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回流减少,引起水肿.〔3〕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发生缺氧,酸中毒,炎症,变态反响时候一方面可以直接损伤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另一方面刺激机体产生组织胺, 5-羟色胺,激肽类生物活性物质可以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收缩,间隙变大,通透性增加,有利于发生水肿.〔4〕组织液渗透压升高:一方面见于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时白蛋白到组织间隙,使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升高, 另外也见于局部炎症, 此时大量组织细胞崩解, 钾离子等离子可以跑到细胞外使组织液晶体渗透压升高,有利于水肿.〔5〕淋巴回流受阻:〔正常组织液的1/10经淋巴管回流〕淋巴管阻塞或静脉压升高时引起淋巴液回流不畅, 这样局部组织液不能随淋巴液入血, 另外蛋白质也不能运走, 增加组织液胶体渗透压.3.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水钠潴留〕〔1〕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广泛的肾小球病变可严重影响肾小球的滤过.如急性肾小球肾炎由于炎性深出物和内皮细胞肿胀并增生〔肾小球完全或局部阻塞〕,阻碍了肾小球的滤过.在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例,那么由于肾小球严重纤维化而影响滤过.〔2〕肾小球重吸收增多:A:激素:抗利尿激素〔ADH保钠〕和醛固酮〔保钠,保水〕分泌增多时肾小球重吸收增多. B:肾血流重分布:家畜的肾单位有皮质肾单位和髓旁肾单位两种.皮质肾单位接近肾脏外表,它们的髓神较短,因此重吸收钠,水的作用较弱.髓旁肾单位靠近肾髓质,它们的髓神长,重吸收钠水的作用也比皮质肾单位强得多.正常时, 肾血流大局部通过皮质肾单位,只有少局部通过髓旁肾单位.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心力衰竭, 休克〕,可出现肾血流的重新分配,这时肾血流大局部分配到髓旁肾单位,使较多的钠,水被重吸收第四章缺氧一、名词解释1缺氧2氧含量二、选择题1煤气中毒引起的缺氧属于〔〕.A.外呼吸性缺氧B.血液性缺氧C.循环性缺氧D.组织中毒性缺氧2亚硝酸钠中毒引起〔〕.A.外呼吸性缺氧B.血液性缺氧C.循环性缺氧D.组织中毒性缺氧三、判断题1缺氧初期心跳加快.〔〕2循环性缺氧时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变大.〔〕四、问做题缺氧对脑功能有何影响?为什么?标准答案一、名词解释1缺氧:机体组织器官出现氧的供给缺乏,或利用氧的过程发生障碍称为缺氧.2氧含量:100ml血液内实际含的氧气毫升数,包括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气和溶解在血浆的氧气. 二、选择题 1 B 2 B 三、判断题1对2错四、问做题缺氧对脑功能有何影响?为什么?在缺氧初期动物大脑皮层抑制过程减弱,兴奋过程增强.所以临床上兴奋不安.随着时间的延长,大脑皮层兴奋转为抑制, 临床表现为反响迟钝,嗜睡, 最后呼吸中枢和心血管运动中枢麻痹而死亡.原因:1.ATP生成减少:缺氧使脑细胞糖代谢发生障碍,所以ATP生成减少/导致脑细胞膜钠泵运转失常.所以细胞内钠离子多钾离子少-影响神经细胞去极化和复极化过程. 也可以引起脑细胞肿胀.2.乙酰胆碱生成减少,缺氧时丙酮酸不能氧化脱竣与辅酶A生成,乙酰辅酶Ao第五章组织细胞损伤一、名词解释1萎缩2变性3坏死二、填空题1脂肪变性的细胞浆内出现,其边缘呈形.2坏死细胞的核主要病变、和.3蜡样坏死是组织的坏死.三、判断题1 “西米脾〞是脾细胞颗粒变性引起的.〔〕四、选择题1以下凋落与坏死的区别中正确的选项是〔〕.A.坏死是成片细胞死亡,而凋落是单个细胞死亡.B.坏死有程序性,而凋落没有程序性.C.坏死细胞膜完整性受破坏,而凋落细胞膜完整性不受破坏.D.坏死不伴有炎症反响,而凋落伴有炎症反响.2机体出现全身性萎缩时,最早发生萎缩的组织是〔〕.A脂肪组织B肌肉组织C疏松结缔组织D骨组织五、问做题1颗粒变性的机理是什么?标准答案一、名词解释1萎缩:是指已经发育成熟的组织由于物质代谢障碍出现体积缩小或功能减退现象称为萎缩.2变性:由于物质障碍机体某些组织的细胞内和间质中出现一些异常物质或虽是正常物质〔水分、蛋白质、糖类等〕但数量增多时称为变性.3坏死:动物机体局部组织和细胞的死亡.二、填空题1脂肪滴、整洁、圆2溶解、浓缩、破碎3肌肉三、判断题错四、选择题1A、B、C、D 2 A五、问做题1颗粒变性的机理是什么?正常情况下钠离子,水分的交换需要能量的过程主要靠膜钠泵来实现.在传染病、中毒、缺氧等因素作用下,首先细胞内酶系统发生障碍,使三竣循环不能正常-产生能量减少f膜钠泵功能下降-细胞内钠离子浓度增高-晶体渗透压升高-噬水性增强-大量水分进入细胞内f引起细胞肿大,线粒体肿大-颗粒变性. 另外:酶系统功能障碍-细胞内物质代谢障碍,中间产物〔乳酸、蛋白月东、酮体〕增多,胶体渗透压升高f噬水性增强.第六章适应与修复一、名词解释1化生2代偿3再生4肉芽组织5机化二、填空题1创伤愈合的根本过程、、.三、选择题1心脏长期收缩力增强加快而导致的肥大属于〔〕.A.代谢性代偿B.功能性代偿C.结构性代偿D.混合性代偿2机体内再生水平很强而且整个生理过程中发生再生作用的细胞是〔〕.A.腺上皮细胞B.血细胞C.被覆上皮细胞D.肌细胞3代偿形式有〔〕A.代谢性代偿B.功能性代偿C.结构性代偿D.混合性代偿四、判断题1肺肉变是纤维素性肺炎时渗出的纤维素化生的结果.〔〕五、问做题1骨组织的再生过程是什么?2肉芽组织的功能是什么?标准答案一、名词解释1化生:机体已经分化成熟的组织在生活环境改变或某病因作用下变成为另一种组织的过程.2代偿:在病因作用下机体可以出现代谢障碍,功能紊乱,结构破坏时机体可以通过相应组织器官的代谢,机能和结构的变化来补偿的过程.3再生:机体坏死组织细胞通过邻近或相应健康存在的细胞分裂增殖而修复的过程.4肉芽组织:由成纤维细胞和新生的毛细血管所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称为肉芽组织.5机化:疾病过程中体内一些不溶解的病理产物,例如坏死组织,血栓,炎症渗出物,血凝块以及其他一些异物〔铁钉,子弹片等〕被结缔组织取代的过程.如果病理产物,异物量过多或过硬不能被结缔组织完全取代而可以被包裹起来,叫包囊形成.二、填空题清理病理产物、增生肉芽组织、上皮细胞增生四、判断题错五、问做题1骨组织的再生过程是什么?根据损伤程度不同可分几种情况. A:损伤较轻只骨膜发生损伤时骨内外膜成骨细胞分裂增殖再生.B:严重损伤使发生骨折时骨组织的再生. I.血肿形成:骨折早期骨组织和附近的软组织破坏,血管破裂出血,形成血凝块,形成血肿.血肿周围形成炎性反响带. II.死骨吸收:骨折的断端就有坏死的骨组织逐渐被破骨细胞、巨噬细胞吞噬,溶解消化. III.骨痂形成:巨骨的成骨细胞、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形成骨性肉芽组织并逐渐向血肿生长取代血肿,使骨折两端连接形成纤维性骨痂. 纤维性骨痂里的成骨细胞逐渐变性,形成多突起的骨细胞,分泌骨基质〔骨粘蛋白,胶原纤维〕形成骨样组织,巨骨磷酸酶的作用下钙盐可以在基质中沉积, 由于钙盐的沉积骨样组织变硬.毛细血管生长在新生骨组织时,成骨细胞一方面融合被破骨细胞吞噬,这样局部骨组织形成骨髓腔,另一方面围绕血管并分裂增殖形成层状结构使骨组织质度变硬.这时的骨组织称为终期性骨痂. IV.新骨组织的改建:随着重力和肌肉拉力局部骨组织逐渐消失〔由于骨痂结构是不规那么〕, 另一局部骨组织进一步增殖形成能负重的骨组织. 2肉芽组织的功能是什么?〔1〕.反抗感染〔2〕.去除病理产物〔3〕.机化可以填补缺损第七章炎症一、名词解释1炎症二、填空题1炎症的根本病理过程是、、.2白细胞向炎灶移动的机理是、、.三、选择题1炎症的增生初期常出现的细胞有〔〕.A.纤维细胞B.巨噬细胞C.成纤维细胞D.上皮细胞2过敏性炎症和寄生虫病时,血液中的〔〕炎性细胞增多.A.嗜酸性粒细胞B.嗜碱性粒细胞C.嗜中性粒细胞D.淋巴细胞3化脓性炎症时血液中的〔〕炎性细胞增多.A.嗜酸性细胞B.嗜中性细胞C.嗜碱性细胞D.淋巴细胞4实质上属于巨噬细胞的是〔〕.A.多核异物性巨细胞B.多核巨细胞C.马立克氏细胞D.淋巴细胞四、判断题1炎症是机体的一种适应现象.2炎症渗出过程包括血液循环障碍、液体渗出和白细胞游出.〔〕3败血症是一种单独的传染性疾病. 五、问做题1炎症渗出液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2请描述白细胞向炎灶移动的过程.标准答案一、名词解释1炎症:指机体对各种致炎因素及其损伤作用所产生的一种具有防御意义的应答性反响.二、填空题1变质、渗出、增生2电荷作用、外表张力改变、化学趋向性三、选择题1 B2 A3 B4 A、B四、判断题1对2对3错五、问做题1炎症渗出液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①可以稀释毒素②渗出液里常常含有抗体,杀灭病原起积极作用③渗出的纤维素可以交织成网,阻止病原和病理产物④促进吞噬渗出液过多压迫发炎组织影响功能.2请描述白细胞向炎灶移动的过程.白细胞由血管内到血管外的过程也可分为三个步骤.①边移:白细胞从轴流进入边流,滚动并靠近血管壁的现象叫边移.边移是由选择素介导下炎症时IL-1, IL-6, TNF,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上E一选择素,并通过相应配体之间作用完成.②贴壁: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发生紧密贴附称为贴壁.这是由整合素介导下白细胞翻滚中产生的信号激活整合素. 其阻止白细胞翻滚.③白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周围发炎组织的过程称为游出. 游出的分子生物学根底还不清楚.有资料说明, ICAM -1 〔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LFA —1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相互反响可能起关键性作用.第八章发热一、名词解释1致热原性发热二、填空题1发热的开展过程包括、、.三、判断题1发热是产热大于散热的过程.〔〕2高渗性脱水导致的发热是致热原性发热.〔〕3持续长期发热导致机体消瘦.〔〕标准答案一、名词解释1致热原性发热:就是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升高,而引起的高水平的体温调节活动.二、填空题体温上升期、高热期、退热期三、判断题1错2错3对第九章肿瘤一、名词解释1肿瘤2癌3肉瘤二、填空题1具有高度异性型恶性肿瘤细胞核的特征是、、、、°2肿瘤组织中糖代谢以为主.三、判断题1肿瘤组织的蛋白质代谢只合成代谢增强,促进肿瘤组织的生长.〔〕标准答案一、名词解释1肿瘤:在致癌因素作用下机体某组织的细胞出现过度增殖而形成与正常组织互不协调的细胞群和新生物.2癌:由上皮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统称为:“癌〞.3肉瘤:间叶结缔组织发生恶性肿瘤统称为“肉瘤〞.二、填空题1细胞核与细胞浆的比例失调、细胞核染色变深、核仁增多,显现、核膜弯曲、出现病理分裂像2无氧酵解三、判断题错第十章心脏病理心脏功能不全的机理是什么?标准答案心脏功能不全机理是什么?〔一〕心脏结构的破坏心脏缺血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使大量的心肌纤维变性、坏死.一般情况下病因作用下酶系统先受到损害,参与合成的酶受到抑制,而参与分解代谢的酶仍然具有活性.如DNA 酶可分解DNA , RNA酶可分解RNA ,还有各种蛋白水解酶愤激心肌原纤维,出现各种坏死性病变,结构破坏呆滞心肌收缩力减弱.〔二〕心脏能量代谢障碍1能量产生障碍如心肌缺血,缺氧使ATP生成减少.2能量贮存障碍心肌细胞内酸中毒时线粒体内磷酸肌酸激酶〔CPK〕活性降低是贮能物质磷酸肌酸生成减少.3能量利用障碍在高血压和心脏瓣膜疾病时形成异常的肌球蛋白聚合体,不能够很好利用贮能物质,影响心脏收缩.〔三〕兴奋一一收缩偶联障碍Ca+心肌兴奋一一收缩偶联当中一个中介物,假设影响Ca2+的运转量和速度就影响这偶联过程.1肌浆网对Ca2+摄取,储存、释放障碍心功能不全时,肌浆网ATP酶活性降低,使心肌肌浆网对的Ca2+摄取、储存发生障碍, 故留神肌兴奋时,其向胞浆内释放Ca2+也减少.2Ca2+由细胞外内流受阻Ca2+内流受心肌膜3受体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限制.心功能不全时合成NE所需的酪氨酸羟化酶活性降低,故减少;又3受体密度明显降低,因此Ca2+内流受阻并影响兴〔一一收缩偶联过程.3Ca2+与肌钙蛋白结合障碍Ca2+与肌钙蛋白结合障碍不能完成收缩过程.H+与肌钙蛋白的亲和力远远高于Ca2+与肌钙蛋白的亲和力.酸中毒时H+竞争性抑制Ca2+与肌钙蛋白结合,使心肌收缩减弱.4Ca2+复位延缓心功不全时ATP生成减少,收缩以后不能迅速将心肌收缩时进入胞浆内的Ca2+泵出,致使Ca2+脱离肌钙蛋白速度变慢, Ca2+复位延缓.第H^一章造血系统病理一、名词解释i贫血二、选择题i急性大出血初期机体血液总量急速减少引起〔〕贫血.A.正色素性B.低色素性C,高色素性D.混合性2少量,反复长时间出血可引起〔〕贫血.A.低色素性B.正色素性C.高色素性D.混合性标准答案一、名词解释1贫血:外周血液中的红细胞总容量或单位容量血液内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值,称为贫血.二、选择题1 A2 A第十二章呼吸系统病理请表达纤维素性肺炎的分期及其病理变化?标准答案1、充血、水肿期: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肺泡里有大量浆液渗出,其中含有少量白细胞和脱落肺泡壁上皮细胞.眼观:体积肿大,质度开始变实,切面断流出带泡沫的液体,如果切一小块放水呈半沉状态.2、红色肝变期: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肺泡腔渗出大量纤维素,含有少量白细胞,多量红细胞.看到肺小叶边缘开始坏死,小叶间质增宽,间质里有大量浆液纤维素渗出, 含有白细胞,红细胞,间质淋巴管扩张,血管周围炎-血管壁发生炎症-内膜发生损伤-血栓.切一块放水沉下.3、灰色肝变期:肺泡壁充血不明显,肺泡腔内仍然有大量纤维素和白细胞,红细胞大局部已溶解,间质血管变化更明显.眼观:体积肿大质度变硬,灰黄色,切一块放水下沉,肺胸膜也有相似的变化,肺胸膜变厚,粗糙不平.4、消散期肺泡壁毛细血管逐渐恢复正常,肺泡腔内炎性渗出物溶解,逐渐消失,肺脏体积逐渐恢复.第十三章消化系统病理一、名词解释1肝硬化2黄疸二、填空题1胃液分泌过多导致胃内容物消化,临床上常出现.三、选择题1长期低盐饲喂可引起〔〕.A,胃液分泌过多B,胃液分泌过少C,肠液分泌过多D,肠液分泌过少标准答案一、名词解释1肝硬化: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肝细胞弥漫性坏死,继而出现大量结缔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使肝脏变形、变硬,称为肝硬变.2黄疸:由于胆红素障碍,血浆中胆红素含量多,使血浆、皮肤、粘膜、巩膜等黄染的一种病理变化称为黄疸.二、填空题过度、便秘三、选择题B。

动物病理参考答案

动物病理参考答案

动物病理参考答案动物病理参考答案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科学,而动物病理学则是研究动物身体组织和器官的异常变化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在动物病理学中,我们经常需要对一些常见的病理变化进行鉴别和分析。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常见的动物病理参考答案,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动物疾病的发生机制。

1. 肝脏病理变化肝脏是动物体内最重要的代谢器官之一,常常受到各种疾病的影响。

在病理学上,我们常见到的肝脏病理变化包括: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等。

肝细胞变性是指肝细胞内的代谢功能发生异常,通常由于酒精、药物或病毒感染等原因引起。

肝细胞坏死则是指肝细胞死亡,常见于急性肝炎或中毒等情况。

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则是肝脏组织的纤维化和硬化,常见于长期慢性肝炎或酒精性肝病。

2. 肺部病理变化肺是呼吸系统的重要器官,也是很容易受到疾病侵袭的部位。

在肺部病理学中,我们常见到的病理变化包括:肺炎、肺纤维化和肺癌等。

肺炎是指肺组织的感染和炎症反应,常见于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

肺纤维化是指肺组织的纤维增生和结缔组织增加,常见于长期慢性肺疾病或矽肺等职业病。

肺癌则是指肺组织中的恶性肿瘤,通常由吸烟、空气污染或遗传因素等引起。

3. 心脏病理变化心脏是动物体内的重要器官,也是很容易受到疾病侵袭的部位。

在心脏病理学中,我们常见到的病理变化包括:心肌细胞坏死、心肌肥厚和心脏瓣膜病变等。

心肌细胞坏死是指心肌细胞死亡,常见于心肌梗死或心肌炎等情况。

心肌肥厚是指心肌细胞增生和肥大,常见于高血压或心脏瓣膜病变。

心脏瓣膜病变是指心脏瓣膜的异常结构或功能,常见于风湿热或先天性心脏病。

4. 肾脏病理变化肾脏是动物体内的重要排泄器官,也是很容易受到疾病侵袭的部位。

在肾脏病理学中,我们常见到的病理变化包括:肾小球肾炎、肾小管坏死和肾功能衰竭等。

肾小球肾炎是指肾小球的炎症反应,常见于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肾小管坏死是指肾小管的坏死和功能丧失,常见于肾缺血或肾毒性物质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疾病概论[内容提要]1.疾病:指动物机体在一定条件下,与病因作用而发生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过程,表现为一系列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并引起各种症状、体征和生产能力的下降。

2.疾病的发生原因?病因,又称致病因素。

外因:1.生物性因素: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2.理化性因素:物理性因素。

化学性因素;3。

机械性因素:机械力的作用,如震荡、挫伤等内因:1.营养性因素2.免疫性因素 3.遗传性因素。

疾病发生的条件(诱因):身体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3.应激:也称应激反应,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外界环境或体内环境因素的强烈刺激或长期作用时,出现的以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异常增强为主要特点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第2章血液循环障碍[内容提要]1.充血:某器官或局部组织的血管内血液含量比正常增多的现象。

分:动脉性充血、静脉性充血。

2.出血:血液流出心脏或血管之外。

3.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粘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4.栓塞:在循环的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着血液流动并阻塞血管腔的过程。

5.梗死:由于动脉血流断绝,局部缺血而引起的坏死。

6.血栓形成、栓塞、梗死三者的联系?1)概念:1)血栓形成:①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②血液成分凝固;③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2)栓塞:①循环血液中;②异常物质随血液流动;③阻塞血管腔的过程。

3)梗死:①动脉阻塞;②侧支循环不能代偿;③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

(2)三者相互关系:血栓形成→血栓→栓塞→梗死第3、4章水代谢及酸碱平衡紊乱[内容提要]1.水肿:等渗性液体在细胞间隙积聚过多2.脱水: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液容量的明显减少3.酸中毒:如果NaHCO3/H2CO3值小于20:1,PH<7.44.水肿的发生机理?1、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引起细胞间液生成(1)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2)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3)毛细血管和微静脉通透性增高(4)淋巴回流受阻2、球--管失平衡导致钠、水在体内潴留1)肾小球滤过率降低2)肾小管对水、钠重吸收增加5.脱水的类型有哪些?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6.机体的酸碱平衡是如何调节的?1.血液缓冲系统调节2.肺脏的调节3.肾脏的调节4.组织细胞的调节第5章细胞和组织的损伤[内容提要]1.萎缩:已经发育到正常大小的器官、组织或细胞,由于物质代谢障碍而发生体积缩小和功能减退的过程2.变性:在细胞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各种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过多的形态变化3.坏死及其类型坏死:在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1、凝固性坏死2、液化性坏死3、脂肪坏死4、凋亡5、坏疽4.脂肪变性的原因和发生肌理?急性感染、中毒、缺氧、饥饿、营养物质缺乏1、中性脂肪合成过多2、脂蛋白合成障碍3、脂肪酸氧化障碍4、结构脂肪破坏5.脂肪变性病理变化有哪些?油腻感、虎斑心——口蹄疫、槟榔肝如何与水泡变性相区别?6.细胞坏死的标志及形态变化是什么?大片组织或成群细胞、细胞膜破损、细胞器肿胀内质网崩解、释放内容物第6章适应与修复[内容提要]1.代偿:在致病因素作用下,体内出现代谢、功能障碍或组织结构破坏时,机体通过相应器官的代谢改变、功能加强或形态结构变化来补偿的过程。

2.组织和器官的适应:是指在致病因素的作用、环境改变或功能变化时,体内相应组织或器官通过改变自身的代谢、功能和结构来协调的过程。

主要表现为:化生和肥大3.修复:指组织损伤后的重建过程,即机体对死亡的细胞、组织的修补性生长过程及对病理产物的改造过程4.再生:是体内死亡的细胞或组织由邻近健康细胞分裂增殖来修补的过程。

5.代偿有哪几种方式?(一)代谢性代偿——饥饿(分解脂肪)、缺氧(糖酵解)(二)功能性代偿——成对器官(肾),最常见形式(三)结构性代偿——体积增大(肥大)6.肉芽组织的结构特点。

肉芽组织:指富有新生毛细血管内皮和成纤维细胞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的新生幼稚结缔组织.(一)肉眼:体表损伤愈合过程中所形成的肉芽组织,其表面被覆有一薄层红黄色粘稠渗出物,渗出物下肉芽组织表面湿润,鲜红色,颗粒状,形似嫩肉,故名肉芽组织。

(二)肉芽组织的功能(1)抗御感染,保护创面,清除坏死物(2)机化血凝块、坏死组织及其它异物(3)填补伤口或其他缺损7.创伤的愈合过程。

主要过程——以病理产物的清除(炎症)和组织再生为主, 用肉芽组织来修补创口。

(一)直接愈合(第一期愈合)(二)间接愈合(第二期愈合)(三)痂下愈合第8章炎症[内容提要]1.炎症的概念和原因:炎症是动物机体对各种致炎因素及其所引起的损伤产生的防御性反应。

原因:(1)生物性因子:是最常见的外源性致炎因素,如细菌、病毒、真菌等。

(2)物理性因子:如高温的烧伤、烫伤,低温的冻伤,紫外线等。

(3)化学性因子:外源性化学物质如强酸、强碱、刺激性物质等内源性的化学毒性物质是指机体自身产生的一些致炎因子,主要包括组织坏死崩解产物如组织胺、肽类等。

(4)免疫性因子:对组织所造成的损伤最常见与各类型的过敏反应。

(5)机械性因子:各种机械力造成的扭伤、挫伤等。

2.炎症的本质:防御反应。

3.炎症的基本病理过程?早期为主:1.组织损伤(变质) 2.血管反应(渗出);后期为主: 3.细胞增生(增生)4.炎症的局部反应?(1)红炎症局部早期呈鲜红色,后渐显暗红色,是由于微血管扩张、淤血所致。

(2)肿主要是炎性渗出导致的组织(3)热主要是炎区充血、代谢旺盛的结果。

(4)痛主要是炎区肿胀、神经末梢受到压迫牵拉,以及炎症介质和某些炎性分解代谢产物对神经末梢的刺激。

(5)机能障碍是由于局部组织损伤、肿胀、疼痛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5.炎症的类型:发生速度和临床经过 1.急性、2.亚急性、 3.慢性;炎症的主要病理特点 1.变质性炎 2.渗出性炎 3.增生性炎6.渗出性炎症有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1)浆液性炎:以大量浆液渗出为特征。

(2)纤维素性炎:以渗出液中含有大量纤维素为特征。

(3)化脓性炎:以中性粒细胞大量渗出,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为特征。

(4)出血性炎:炎症灶内的血管壁损伤较重,致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红细胞。

(5)卡他性炎:粘膜发生的一种渗出性炎症。

粘膜组织发生渗出性物质时,渗出物溢出于粘膜表面。

7.什么是浮膜性炎症、固膜性炎症?(1)浮膜性炎症常发生在粘膜处,其特征是渗出的纤维素形成一层淡黄色、有弹性的膜状物被覆在炎灶表面,易于剥离,剥离后,被覆上皮一般仍保留,组织损伤较轻。

(2)固膜性炎症又称纤维素性坏死性炎。

常见于粘膜,它的特征是渗出的纤维素与坏死的粘膜组织牢固地结合在一起,不易剥离,剥离后粘膜组织便形成溃疡。

8.简述白细胞渗出的过程。

指血液中的白细胞在炎区内从血管内游出并向炎区中心积聚的过程,白细胞吞噬和降解病原微生物、免疫复合物及坏死组织碎片→重要防御环节;同时释放的酶类、炎症介质→加剧组织损伤。

边移-贴壁-游出9.渗出性炎症有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根据渗出物性质不同,可分为(一)浆液性炎特征是炎症区出现大量浆液性渗出物。

浆液中含3-5%的蛋白质(主要是白蛋白和球蛋白),同时混有白细胞和脱落细胞成分。

渗出液一般呈淡黄色,稍混浊(二)纤维素性炎以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纤维素为特征。

(三)化脓性炎以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而形成脓液为特征肉眼:脓汁的性状与感染菌的种类、畜别、部位等许多因素有关,脓汁一般呈黄色或黄绿色,有的呈乳白色(如兔),呈碱性反应;有的稀薄(如犬、兔的脓汁);有的粘稠(如鸡、牛的脓汁);有的呈干酪样(如禽的脓汁)镜检:脓汁由大量嗜中性白细胞(大多处于变性坏死状态)、坏死溶解组织和渗出的浆液组成。

(四)出血性炎以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红细胞为特征(五)卡他性炎发生于粘膜并在表面有大量渗出物溢出的一种炎症肉眼:粘膜表面附有大量稀薄透明的浆液渗出物,粘膜肿胀、增厚镜检:粘膜上皮破坏脱落,在残留的粘膜上皮层内杯状细胞增多,这是粘膜分泌亢进的标志。

粘膜固有层中毛细血管充血、出血、水肿及白细胞增多第9章败血症[内容提要]1.败血症: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在入侵局部组织和血液中持续繁殖并产生大量毒性产物,造成广泛的组织损伤,使机体处于严重中毒状态的全身性病理过程2.菌血症:细菌出现于血液循环中的现象。

是败血症的重要标志,但是菌血症并不等于败血症,有时为一过性的病毒血症:病毒粒子存在于循环血液中的现象3.毒血症:细菌毒素、毒性产物持续存在于血液中,引起全身中毒第13章肿瘤[内容提要]1.肿瘤概述: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易感细胞发生异常的反应性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

是指在某些内外因素的协同作用下,某些组织细胞发生了质的改变,演变为具有异常生长特性的新生细胞群。

常以肿块的形式表现出来2.描述肿瘤的组织结构。

由实质和间质两部分构成(一)肿瘤的实质指构成肿瘤的实质细胞,即肿瘤细胞(二)肿瘤的间质由结缔组织和血管组成,有时还含有淋巴管和神经纤维3.肿瘤组织的代谢有何特点?1.糖代谢糖:酵解为主2.蛋白质代谢:掠夺性生长3.核酸代谢4.无机盐代谢4.如何区分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良性恶性1.生长特性(1)生长方式膨胀性侵袭性生长(2)生长速度缓慢生长较快、无止境(3)边界与包膜清晰、常有不清、无包膜(4)质地与色泽正常差别较大(5)侵袭性一般不侵袭侵袭与蔓延(6)转移性不转移多有转移(7)复发完整切除常易复发2.组织学特点A.分化与异型性良好、无异型性不良、有异型性B.排列与极性规则、极性良好紊乱、不规则C.细胞数量稀散、较少丰富而致密D.核膜较薄增厚E.染色质细腻、较少深染、增多F.核仁不增多、不变大粗大、数量增多J.核分裂相不易见到核分裂相增多3.功能代谢代谢正常异常代谢4.对机体的影响不大较大、致死5.肿瘤是如何分类与命名的?1)良性肿瘤的命名(1)通常是在来源组织名称后加一个“瘤”字(2)根据生长形态命名:皮肤、粘膜上的形似乳头的良性瘤称乳头瘤。

(3)多种组织成分构成的良性肿瘤命名,如纤维腺瘤。

2)恶性肿瘤的命名(1)上皮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统称为“癌”癌之前一般冠以器官或组织的名称,如食管癌、腺癌。

(2)上皮组织以外的间叶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内皮组织、造血组织、脉管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统称为“肉瘤”(3)来自胚胎组织或神经组织的一些恶性肿瘤,通常在发生肿瘤的器官或组织的名称前面加上一个“成”字,后面加一个“瘤”字(或在组织名称之后加“母细胞瘤”字样)。

(4)有些肿瘤沿用习惯名称。

如黑色素瘤、白血病(5)部分恶性肿瘤因其组织来源不单一或不能肯定,所以既不能称癌,也不能称肉瘤,一般就在传统的名称之前加上“恶性”二字其它内容[内容提要]1.什么是心内膜炎?常见心内膜炎的发病机理?据病变特点分:(1)疣状性心内膜炎:发病机理:免疫性损伤,细菌蛋白→免疫反应→激活补体→局部损伤→内皮细胞损伤→形成血栓→疣状物→疣状物机化→椰菜花样赘生物(2)溃疡性心内膜炎:发病机理:坏死→溃疡2.急性炎性脾肿的病变特征是什么?常见:败血症过程,如炭疽、弓形体病、急性猪丹毒、猪急性副伤寒眼观:脾肿大2-3倍,被膜紧张,边缘钝圆,质地柔软,切面隆突,暗红色,结构模糊不清镜检:脾髓充满大量红细胞,脾实质细胞弥漫性坏死、崩解而明显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