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检查方法(精)
口腔x线检查口腔X线拍摄方法及判读
在目前的临床之中运用X片可进行更好的诊断。
下颌的X线片的拍摄一般比较简单只要让球头对准要进行诊断的牙齿拍摄都易取得良好的拍片效果。
下颌的第三磨牙的拍摄只要找到下颌角,然后让球头对准拍摄即可。
下颌时牙片横放贴在牙槽脊,边缘要露出颌面10mm,下颌牙片的放置一般是(1-2-1-2)一张。
两侧3各单独一张。
(4-5-4-5)各一张。
(6-7-6-7)各一张。
上颌同样的放置。
当然如果有第三磨牙的话就是(6-8-6-8)。
上颌牙片的拍摄是难点尤其是上颌的磨牙的拍摄很多初学者很是困惑。
我在此讲下各人的经验:(6-7-6-7)球头放在颧骨的下缘部位(4-5-4-5)对准颧骨前方。
(3—3)投射在侧鼻翼1-1对准鼻尖点。
2-2投射在鼻尖和侧鼻翼的中点处。
书本上要求前牙区投射时牙片要竖放,但是常出现影像拉长现象。
(我各人认为横放更好些并且一般都能拍到1-2-1-2的影像)投照前牙时牙片要超出切缘7mm。
(医.学全.在线)出现影像拉长的原因:x线的中心线和牙体长轴和牙片之间的假想分角线<90°缩短的原因:x线的中心线和牙体长轴和牙片之间的假想分角线>90°。
注意:如x线片看到牙槽嵴高度虽已降低,但吸收的边缘整齐,骨嵴顶端致密呈白线状,骨小梁致密且排列整齐,则表明牙槽骨的破坏已停止或修复。
投射时候球头中线和牙片距离20mm。
投照上颌影像球头向足侧倾斜,投照上颌影像球头向头侧倾斜。
牙片的分类:根尖片,牙合片,牙合翼片。
根尖片的使用在临床上使用更为普遍。
正常牙片牙片又称根尖片,它可以显示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等牙体硬组织、牙髓软组织和牙周膜、牙槽骨、牙龈等牙周组织的组织结构情况。
正常牙片的组织结构情况如下:1.牙釉质被覆在牙冠的牙本质表面,属人体中钙化程度最高的组织,X线片上影像密度最高。
牙釉质在后牙牙合面、前牙切缘最厚,由牙合面和切缘向侧方至牙颈部逐渐变薄,终止于牙颈部。
2.牙本质矿物质含量较釉质少,x线影像的密度稍低于牙釉质。
X线摄影检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
X线摄影检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X线摄影检查技术是医学影像学中常用的一种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和无创性,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广泛使用。
为了保证X线摄影检查的质量,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下面将介绍X线摄影检查技术及质量控制的要点。
一、X线摄影检查技术要点1.准备工作在进行X线摄影检查之前,应对患者进行询问、解释和征得同意,明确检查部位和目的。
同时需要确认患者是否有可能怀孕,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机器设备使用的X线设备应符合相关的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标准,具有良好的性能和稳定性。
同时需要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和检修,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
3.技术操作(1)检查姿势:根据检查部位和目的,选择合适的检查姿势,保证患者的舒适度和检查效果。
(2)曝光因素:选择合适的曝光参数,如管电压、电流、曝光时间等,保证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
(3)技术安全:在进行X线摄影检查时,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防护衣、手套和保护屏等,保护操作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4.图像处理获取到的图像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和调整,如调整亮度、对比度、锐度等,以提高图像的质量和准确性。
1.定期校准X线设备需要定期进行校准,包括曝光量和图像质量的校准。
校准的目的是保证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提高图像的质量和准确性。
2.定期质量评估定期对进行X线摄影检查的设备进行质量评估,包括评估图像的对比度、清晰度、噪声等指标。
评估的结果能够及时发现设备的问题和不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改进。
3.定期设备维护定期对X线设备进行维护,包括清洁设备表面、检查设备的机械部分是否正常运转、检查连接线是否松动等。
定期的维护能够保持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减少故障和异常情况的发生。
4.人员培训和持续教育总结起来,X线摄影检查技术及质量控制的要点包括准备工作的规范、机器设备的选用和维护、技术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图像处理的合理性以及质量控制的定期校准、质量评估、设备维护和人员培训。
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能够提高X线摄影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诊断提供更精准的参考。
胸部X线检查技术(透视、胸部摄影)(X线检查技术课件)
光时间不超过0.1秒,使心影清晰。
6. 两侧肺部密度相比悬殊的患者,可用高kV 技术摄影。
7. 明确摄影目的,肺片主要观察肺纹理和肺 实质影像。心片主要观察心血管形态。
8. 成像野大小12×15英寸或14×17英寸,小儿 视具体情况酌减。
二、透视操作技术
一般取站立位,先从正位开始,先观察胸部全貌,然后 按顺序逐一观察,对所发现的病变作重点观察。
1.平静呼吸时,观察两侧胸廓是否对称;两侧肺 野、肺纹理及透光度;肺门的大小、密度和位置。 两侧肋膈角是否锐利;两侧横膈形态、位置及运动 情况;纵隔的轮廓及位置有无改变;心脏大血管有 无异常。 2.深呼吸时,观察肺通气有无障碍,纵隔有无移 动及横膈运动等情况。
·
3.标准影像显示
胸部侧位影像,肺 部、膈肌及前后胸壁 ,胸骨及胸椎呈侧位 像。膈肌前高后低, 从颈部到气管分叉部 ,能连续追踪到气管 影像。
(六)站立胸部前凸(前弓)位
摄影目的 为胸部正、侧位的补充位置,主要用于显示肺
尖、锁骨下区及右肺中叶的病变。 照射野选择
12×15英寸或14×17英寸 摄影距离
标准影像显示 为胸部正位影像,两胸锁 关节对称,上部四个胸椎 清晰可见,肩胛骨投影于 肺野之外,肺门阴影结构 可辨,肺纹理清晰可见, 乳腺和左心影内可见肺纹 理,膈肌包括完全且边缘 清晰,肋膈角锐利,心脏 纵隔边缘清晰锐利。
肺尖 上腔静脉
肺门
乳头 横膈
胸部后前位
主动脉弓 肺动脉
左心室 心尖
(二)仰卧胸部前后位
体外金属物体对影像的影 响
(一)站立胸部后前位
摄影目的 观察胸廓、肺部、纵隔及膈肌的病变,
X线检查体位介绍(精)
X线检查介绍髋关节髋关节正位用于观察股骨头、颈、大小粗隆及股骨上端的骨质病变和髋关节有无关节炎、关节结核、脱臼等病变的情况。
髋关节侧位用于观察股骨头、颈、股骨上端的骨移位和脱臼情况。
髋关节蛙形位用于观察两侧股骨颈的骨质或脱臼情况。
1.2 头颅颅骨后前位用于观察颅骨的骨质、对称性、骨板厚度及颅内的情况。
颅骨前后位用于观察患者处于昏迷状态而不能采用后前位时的颅骨情况。
颅骨侧位用于观察颅骨的骨质、骨缝及蝶鞍的形态和大小情况。
颅底颌顶位用于观察颅底诸骨的形态和骨质、各孔大小、颧骨弓等的情况。
汤氏位用于枕骨及顶骨后部、颞骨岩部、枕骨大孔及鞍背床突等的情况。
蝶鞍侧位用于观察蝶鞍、蝶窦的情况,常用于垂体病变侵及蝶鞍骨质或改变其形态。
乳突许氏位用于观察鼓室、鼓窦、乳突蜂房、乙状窦和听骨的情况,需摄双侧。
乳突梅氏位用于观察内外耳道、鼓窦及岩骨、下凳骨髁状突等的情况。
颞骨茎突前后位用于观察茎突长度及形态的情况。
眼眶后前位用于观察眼眶的形态、大小及异物定位的情况。
1.3 面颅鼻骨侧位用于观察鼻骨的骨折情况。
颧弓位用于观察颧弓上下方向的影像、常用于了解骨折情况。
下颌骨侧位用于观察下颌骨的骨质和形态情况。
下颌骨体部正位用于观察下颌骨体部及升支的情况。
下颌骨正位用于观察下颌骨升支及颞颌关节的正位情况。
颞颌关节侧位用于观察颞颌关节的骨质以及关节腔及其功能情况。
副鼻窦柯氏位用于观察额窦、筛窦、眼眶、眶上裂等的情况。
副鼻窦瓦氏位用于观察上颌窦、额窦、前及后组筛窦、上颌骨等的骨质和形态情况。
颅面部摄影注意事项:凡能影响 X 线穿透之物如发夹、耳环、项链、眼镜、活动假牙和其它装饰物品等必须除去。
1.3脊柱摄影脊柱的解剖脊柱共由二十六块骨组成。
其中颈椎 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一块和尾骨一块。
骶骨和必、尾骨在幼年时分为9块,至成人时上方5块联结形成骶骨,下方4块联结形成尾骨。
1.3.1颈椎摄影第一和第二颈椎前后位:摄影目的用于观察寰椎和枢椎正位情况第三至第七颈椎前后位:摄片目的用于观察第三至第七颈椎的正位情况全部颈椎正位:摄片目的用于同时观察全部颈椎的正位情况。
放射科X线检查技术操作规范
放射科X线检查技术操作规范一、X线检查的特点与临床应用(一)X线检查的特点X线检查是一种临床广泛应用的、无创伤的了解人体内部器官、病变的诊断方法。
它具有以下特点:1.可直视人体内组织器官和病灶不仅可以看到诸如心、肺、骨骼、消化道等体内组织器官,还可以看到病变形态特点、位置、大小、毗邻关系等。
2.具有无创伤观察活体器官的功能X线检查能在不改变或破坏机体完整的情况下,对活体器官的形态与功能进行观察,对其解剖和生理进行研究。
如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消化道系统、胆道系统等的X线造影检查。
近年来,DSA›CT、CR、DR等数字X线检查的发展,更加拓展了X线检查的临床检查范围。
X线检查影像的全面数字化,将为医院的阁像管理与通讯传输系统(PACS)及远程会诊的实现做出贡献。
3.X线检查是有辐射损伤的检查方法X线检查必须遵循放射实践正当化和辐射防护最优化的要求。
(一)X线检查的应用范围X线检查可以应用于人体的各个系统。
但其选择应考虑以下原则:①受检查部位应具有对比条件;②检查必须安全,不危及病人生命,不发生严重后果;③根据病情、临床需要及适应证选择最恰当的检查方法,采取最优首选检查制。
(三)X线检查的限度1.病变密度的限制如脓胸、血胸在X线检查中无法定性鉴别,密度一致。
2.病变反应时间的限制某些疾病症状早于X线征象的出现。
如大叶肺炎、急性骨髓炎等。
3.病变部位的限制多数位于体表部位或一般视诊所及的部位,如皮肤、外耳等,临床检查优于X线检查。
4.发育方面的限制人体某些部位的检查与年龄发育有关。
如鼻旁窦在新生儿尚未发育,无X线检查价值。
(四)X线检查方法X线检查方法分三大类,普通X线检查(透视与摄影)、X线造影检查和X线特殊检查。
1.X线透视检查优点是可转动病人体位,改变观察方向;了解器官的动态变化;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费用低;可立即得出结论。
缺点是影像对比度、清晰度差,难以分辨密度或厚度差异较小的器官,以及密度或厚度较大的部位;缺乏客观记录也是重要缺点。
医用X线机的故障分类与检修方法
医用X线机的故障分类与检修方法为了顺利地排除故障,恢复X射线机的正常运行,需要熟悉机器的结构及设计数据,熟悉各类故障的特点及产生原因,按照检修原则、注意事项合理地运用检修方法,这是做好检修工作的重要保证。
一、X射线机故障的分类X射线机的故障通常可分为机械故障和电器故障两大类。
(一)机械故障即机械部件所发生的故障。
如机械转动件失灵或卡死;机械精度改变;机件弯曲、变形、破碎及断裂;机械连接固定件松动或松脱等。
后两种故障不仅影响机械的正常运行,还很可能造成机器损坏,甚至出现危险,应特别注意检查和及时维修。
(二)电路故障1.按故障性质分可分为开路故障;短路故障;元件老化、损坏故障。
2.按故障所在电路的性质分可分为低压电路故障;高压电路故障。
X射线机检修时,应先根据故障现象判断是高压电路故障,还是低压电路故障,而后进行逐级检查,以减少试验次数,缩短检查时间,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故障发生的原因及故障特征(一)故障产生的原因X射线机产生故障的原因主要有正常损耗、使用不当、维护不当和维修不及时、调整不当、机器质量不佳、电源的影响等几项。
故障产生的原因虽然很多,但归纳起来,是三个要素在起决定作用,即操作者、环境和设备本身。
操作上的规范程度,环境的好坏,以及设备的质量决定故障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二)故障特征X射线机发生故障的程度不同,特征就不同。
熟悉故障的特征及表现形式,对于故障的判断和查找是很有帮助的。
1.突发且现象持续有些故障突然发生后,现象明确。
例如X射线机高压部分绝缘材料被击穿时,会出现电流突然显著增大,这个现象始终持续,只是程度会逐渐加强。
上述的高压故障,应尽可能少作试验,以免扩大故障,造成更大损失。
2.偶发且时有时无有些故障是偶然发生的,表现为时有时无,没有规律性。
这通常是由于接触不良造成的故障现象。
3.规律性有些故障是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发生的,表现为有一定的规律性。
例如X射线机低千伏时工作正常,但到某千伏以上时管头就发生放电,降低条件后又能正常工作,这表明管套内的绝缘油耐压不够,需要更换。
放射科头部X线摄影检查技术操作规程
放射科头部X线摄影检查技术操作规程一、头部(一)适应证1.头颜先天性疾病。
2.颅骨疾病:炎症、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3.外伤。
4.颅内疾病:钙化性颅内占位,如脑膜瘤、海绵状血管瘤、松果体瘤、结核、寄生虫感染等。
5. 颅内压增高症。
(二)禁忌证无。
(三)注意事项1.患者俯卧有困难,也可以采用仰卧位摄影。
2.如疑有颅骨病变,必要时加摄头颅切线位摄片。
3.使用滤线栅,摄影距离为100cm。
(四)操作方法1.头颅正位(1)患者俯卧于摄影床上,两臂置于头部两旁。
(2)头部正中矢状面与台面垂直并与暗盒中线重叠。
(3)听毗线与台面垂直,即两侧耳垂根部与台面呈等距离,下颌稍内收。
(4)颅顶部位于照射野的上缘下3cm,下缘包括部分下颌骨。
(5)中心线通过枕外隆凸,经眉间垂直射入暗盒(或影像接收器)1/2 中心。
2.头颅侧位(1)患者俯卧于摄影床上,头侧转,被检侧紧贴床面。
对侧前胸抬起,肘部弯曲,用前臂支撑身体。
(2)头颅矢状面与床面平行,瞳间线与床面垂直,下颌稍内收。
(3)照射野上缘超出头顶,下缘包括部分下颌骨。
(4)中心线对准蝶鞍,即外耳孔前、上方各2.5em处,与暗盒(或影像接收器)垂直射入。
二、内听道(一)适应证1.内听道性先天性疾病。
2.内听道炎症、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3.听神经瘤引起的内听道扩大。
(二)禁忌证无。
(三)并发症无。
(四)注意事项患者一般不需做准备。
(五)操作方法1.患者取俯卧位,听毗线与正中矢状面均与台面垂直。
2.照射野横向中线对准外毗部,纵向中线对准台面中线。
3.中心线与台面垂直,经两外耳孔连线与正中矢状面交点上方1cm处射入照射野中心。
三、头倾汤氏位(一)适应证1.枕骨和颞骨岩部的病变。
2.听神经瘤引起的内听道扩大。
(二)禁忌证无。
(三)注意事项若重点观察枕骨及枕骨大孔,中心线需倾斜 45°。
(四)操作方法1.患者仰卧于摄影床上,两臂置于身旁。
2.头正中矢状面与台西垂直并与照射野中线重叠。
影像检查技术—X线检查
(2)气管:含气而呈低密度; (3)食管:含气时易显示,不含气时呈点状
软组织密度;
(4)淋巴结:直径≤10mm,不显影或为点状。
CT平扫 CT增强
学习目标
熟悉心脏大血管的影像检查方法 及其优势
辨认心脏大血管在胸片上的投影
骨干: • 骨膜 • 骨皮质 • 松质骨 • 骨髓腔
长骨X线表现
长骨X线表现
骨端: 未成年分干骺端和骨骺。 成年后骨骺线闭合。
儿童骨骼的生长
6M
1Y
2Y
3Y
4Y
关节X线表现
由骨端、关节软骨、关节腔和关节囊等构成。
关节MRI表现
MRI可清晰地显示关节各结构。
T1WI
T2WI
正常肱骨
正常肘关节
应用:心肌病变。
35
一、检查方法
五、超声检查:可实时观察心脏大血管的形态 结构与搏动,又能显示心血管内的血流状态。
优势:实时显示心脏、血管的解剖结构和血流 状态。费用低。
应用:心血管疾病的首选和主要检查技术。
36
二、正常心脏大血管X线表现
1. 后前位
右心缘——升主动脉、右心房 左心缘——主动脉弓、肺动脉主干、左心室
X线检查
特殊检查 断层摄影(Tomography)
自CT广泛应用以来,已很 少应用。
X线检查
支气管造影
经导管注入造影剂 使支气管显影。但患 者有一定的痛苦,自 HRCT应用以来,已 较少应用。
X线检查
血管造影 :主要有肺动脉造影和支气管 动脉造影,用于检查肺血管性疾病及不 明原因的咯血。
37
胸部疾病的X线检查方法
胸部疾病的X线检查方法
胸部疾病的种类繁多,X线片是其最常用的检查方法。
主要分为:胸部摄片、胸部透视、特殊检查(高千伏摄影)及造影检查。
一、胸部摄影
其常见的体位包括正位(P-A位A-P位)、侧位(左右侧)、斜位、前弓位。
优点:射线较透视少;有永久记录,便于复查。
缺点:不能动态观察。
1、正位
2、侧位
3.斜位片:常用来显示肋骨腋段的骨折。
4.前弓位:主要用于显示肺尖部及锁骨、肋骨重叠的病变。
二、胸部透视
多作为胸部摄片的补充检查,对比度不及胸片。
优点:方法简单;多体位、动态观察。
缺点:不易发现细小病变;没有永久记录。
三、特殊检查(高千伏摄影)
高千伏摄影,是用120kV以上的管电压产生的能量较大的X线,获得在较小密度值范围内显示层次丰富的X线照片影像的一种摄影方法。
由于DR、CT及MR的应用,现应用已不多。
特点:电压≥120kv、5-7mAs;减少胸壁、软组织及肋骨对肺部病变的干扰。
四、造影检查
血管造影主要有肺动脉及支气管动脉造影,用于检查肺动脉瘤、肺动静脉瘘、肺动脉发育不良及不明原因的咯血。
呼吸系统X线诊断 (2)
右中叶肺炎实变期 图片
大叶性肺炎
CT:支气管气像
CT:支气管气像
常见疾病
3. 支气管肺炎
[病因] 有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及链球菌。 [病理] 小支气管粘膜发生充血,水肿及渗 出,并累及呼吸性支气管、肺泡及肺泡周 围。
[临床表现] 多见于婴幼儿,老年人及极度衰 弱的患者,主要症状为发热,伴咳嗽。
X线表现
• 位置:一侧或两侧上肺。 • 厚壁空洞:呈形状不规则的厚壁,周围
见广泛的纤维索条阴影。 • 下肺见支气管播散病灶。 • 继发改变:肺容积缩小、肺门上提,纵
隔移位,肋间隙变窄,代偿性肺气肿, 支气管扩张,局部胸膜肥厚、粘连。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五)胸膜炎
[病 理]: 分干性胸膜炎和渗出胸膜炎,前者以少量 纤维素渗出,后者以渗出液为主,多为浆 液性,偶为血性。
[发病机制]:结核杆菌多次少量进入血流 播散至肺部所致。 [临床表现]:症状较轻,反复发热或低热, 盗汗,乏力,消瘦等。
X线表现
•病灶分布不均,上中肺野多见,下肺野少; •病灶大小不一致 •病灶密度不同,病灶新旧不一
亚急性和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图片
(三)继发型肺结核
[发病机制]:继发型肺结核,多为已静止的 原发病灶的重新活动,偶发外源性再感染。 [病理]:病变区出现渗出、增生、纤维化、钙 化等多种性质病变。 [临床表现]:低热、乏力、咳嗽、咳血、盗汗。
X线能明确积液存在,难以区分液体性质。
胸腔积液
大量
中量
少量
包裹性积液
叶间积液
胸部病变的基本X线征象
(九)气胸及液气胸
(pneumothorax and hydropneumothorax)
(十)胸膜肥厚、粘连、钙化
x线检查(摄影)主要流程及注意事项
x线检查(摄影)主要流程及注意事项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X线检查(摄影)主要流程及注意事项X线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影像检查方法,通过使用X射线来观察人体内部的情况。
X线检查方法
X线检查方法肺与纵隔的X线检查方法有透视、摄影、体层摄影及支气管造影等。
对某些与血管有关的病变可用血管造影。
许多胸部病变可借胸部平片结合透视及体层摄影作出诊断。
普通检查(一)透视胸部透视,方法简单、经济、应用广泛。
透视时应明确检查目的和要求,并参考病史和过去的胸片或透视报告。
除去体表影响透视的衣物、膏药及发卡等。
一般取立位,根据病情可用半卧位或卧位。
应对肺野、肋膈角、肺门、纵隔及心脏大血管等作全面观察。
让患者深呼吸,以观察肺野透明度、膈动度及病变形态的改变等。
(二)摄影常用摄影位置如下:1.后前位是常规胸部摄影位置,取立位,病人胸前壁靠片,X线自背部射入。
应包括全部肺野、胸廓、肋膈角和下颈部。
好的胸片应清晰显示两侧肺纹理的细微结构,透过气管能看清第1~4胸椎,下部胸椎与心脏重叠,隐约可见。
2.侧位患侧胸壁靠片。
侧位胸片可帮助确定病变在肺或纵隔内的位置,并能从侧面观察病变的形态。
3.前后位适用于不能站立的患者,取仰卧位,X线自前方射入。
4.前弓位用于显示肺尖部及与锁骨、肋骨重迭的病变。
5.侧卧水平方向后前位用于观察胸内液体及气体在变换体位时的表现,并可根据液面长度确定空洞或空腔的范围。
造影检查(一)静脉肾盂肾炎造影1 泌尿系造影前准备一般在造影前三天,就应该禁食产气的食物,如奶类、豆制品、面食、糖类等。
造影前一天晚上,将医生开的泻药--番泻叶如同泡茶一样引用,最好多喝几杯,有便随时排出。
其目的是为了将肠道内的残渣排出,清洁肠道。
检查前还应做碘过敏试验。
造影前12小时内禁止饮水,当日早晨不能进早餐,而这里讲的早餐是滴水不进。
肠道内的气体主要是吞入的,吞咽东西和讲话都会使气体进入肠道。
因此,要少讲话,多走动,以利于气体的排出。
造影前需排尿、排便,使肠道、膀胱空虚。
2,常规检查步骤:常规拍腹部仰卧位平片(KUB),准备好腹部压迫带,静脉注射20ml 造影剂(76复方泛影葡胺,最大剂量不超过40ml,现在一般选择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同时腹部加压(具体压力因人而异),注射完后保留静脉通道并开始计时(保留静脉通道是为了万一出现过敏反应好急救),分别于15,25,35分钟拍片,尤其注意拍肾区,解压后马上再拍KUB,每次拍片注意让患者一定憋好气,尤其最后一张,为了保险起见,最后可以连续拍摄好几张,检查完毕后嘱患者多饮水.3,适应证:(1).肾脏、输尿管及膀胱结核、肿瘤等。
X线检查技术
脊柱骨
脊柱骨:脊柱的范围大,部位深, 椎体数目多,有生理弯曲存在。摄 影时要注意:①矫正生理弯曲,尽 量减少影像失真;②除第1、2颈椎 外,其他颈椎、胸椎、 腰椎、骶骨
前后位、侧位的位置摆法基本相同, 中心线均取所摄位置的中心;
③下部脊柱摄影前要清除肠内容物及 排尿;④脊柱多采用前后位和侧位, 必要时须加摄斜位片。如外伤、脊椎 病等;⑤拍摄脊柱片时必须深吸气后 曝光;⑥必须用滤线设备吸收散射线。
另外,头颅骨摄影时要用滤线栅,吸收 散射线,提高摄影效果。由于新的检查 技术的出现(CT、MR),使许多传统 的头颅位置不用或少用,如:颌下顶位、 眼眶位、鼻骨、颞骨、乳突、鼻窦的一 些摄影和位置等,本节不再述。
头颅后前位
病人取俯卧位。两肘弯曲,头部正中面 对台面中线,听眦线与台面垂直,该位 置可在眼眶内显示双侧的颞骨岩部和内 听道。
第1和第2颈椎前后位
病人取仰卧位。此位置能从口腔 中显示寰椎、枢椎和寰枢关节及 齿状突影像。
第3至第7颈椎前后位
病人取仰卧位。
颈椎侧位
病人取立位。颈部长轴与暗盒长 轴平行,头部向后仰。中心线对 准第4颈椎。
胸椎前后位
病人取仰卧位。身体正中面 对台面中线。中心线对准胸 骨角—剑突联线中点。
膀胱前后位
病人以仰卧位。身体正中面对台面 中线。暗盒上缘与髂骨嵴相齐,下 缘超过耻有联合下缘。中心线对准 暗盒中心。
膀胱左、右斜位
病人取仰卧位。身体正中面对台面中 线。然后将身体向左或向右倾斜,使 躯干与台面成45°。暗盒上缘与髂骨 嵴相齐,下缘超出耻骨联合下缘。中 心线对准暗盒中心。
膀胱侧位
摄影位置方法简单,但应用最广, 至今仍是不可缺少的检查方法。常 规位置是胸部后前位、侧位,心脏 大血管的后前位、侧位和左右前斜 位。
放射诊断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X线检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放射诊断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X线检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三、X线检查方法(一)普通检查是应用身体的自然对比进行透视或照相。
此法简单易行,应用最广,是X线诊断的基本方法。
1.透视(Fluoroscopy)使X线透过人体被检查部位并在荧光屏上形成影像,称为透视。
透视一般在暗室内进行,检查前必须做好暗适应,带深色眼镜并有暗室内适应一段时间。
透视的优点是经济,操作简便,能看到心脏、横膈及胃肠等活动情况,同时还可转动患者体位,作多方面观察,以显示病变及其特征,便于分析病变的性质,多用于胸部及胃肠检查。
缺点是荧光影象较暗。
细微病变(如粟粒型肺结核等)和密度、厚度较大的部位(如头颅、脊椎等)看不太清楚,而且,透视仅有书写记录,患者下次复查时不易做精确的比较。
2.照相(Radiography)亦称摄影。
X线透过人体被检查的部位并在胶片上形成影像,称为X线照相,胶片曝光后须经显影、定影、水洗及晾干(或烤干)等步骤,操作复杂,费用较贵。
照片所见影像比透视清楚,适用于头颅、脊椎及腹部等部位检查。
照片还可留作永久记录,便于分析对比、集体讨论和复查比较。
但照片不能显示脏器活动状态。
一张照片只反映一个体位(体位即照相位置)的X线征象,根据病情和部位,有时需要选定多个投照体位。
照相体位:X线检查时,患者位于胶片(或荧光板、影像增强器、下同)与球之间,身体位置与胶片、球管的关系,称为体位。
体位的名称,通常按两种方法命名:(1)按X线进行的方向命名:X线玩管位于检查部位的后面,胶片位于其前面,X线由后向前投照,故称为后前位。
反之,X线由前向后投照,则称为前后位。
(2)按接近胶片的部位命名:某些部位检查时(例如心脏、脊椎等),须作斜位检查。
以胸部为例,使旋转成右肩前方贴近胶片,则称为右前斜位;反之,如左肩前方贴近胶片,则称为左前斜位。
侧位投照亦然,依被检部位的某一侧贴近胶片命名,例如左例位和右侧位等。
(二)特殊缩影1.断层缩影(Photofluorography)是在暗箱装置内,用快速照相机把荧光屏上的影像摄成70mm或100mm的缩小照片。
胸部x线检查方法是什么
胸部x线检查方法是什么
说到身体检查是很多人不陌生的,进行身体检查的时候,需要注意要对检查方法进行了解,这样检查身体才会知道该如何做,尤其是对一些特殊检查方式,都是不能随意进行,要配合医生的做法,胸部x线检查方法如何呢,对这样的检查方法是很多人不了解的,下面就详细介绍下。
胸部x线检查方法:
(1)排粪造影:模拟排粪过程,研究肛门、直肠、盆底在排
粪时动静态变化的影像。
通过对肛直角、直肠前突、直肠压迹、“搁架征”等在钡剂充盈后的表现形态,用于出口梗阻型便秘的诊断;
(2)结肠传输试验:利用不透X线的标志物,口服后,定时
拍摄平片,追踪观察标志物在结肠内运行的时间、部位,判断结肠内容物运行的速度及受阻部位的一种诊断方法,用于慢传输型便秘的诊断;
(3)腹部立位平片:可以观察肠管有无胀气,腹腔内有无气液平面,明确有无肠梗阻等情况;
(4)钡灌肠:从肛门插进一个肛管、灌入钡剂,必要时再灌入少量气体,然后通过X线检查,检查的部位包括直肠、结肠、回盲部以及末段回肠,主要是用来诊断结肠病变的一种方法,如结肠瘤、息肉、炎症、结核、肠梗阻等病变。
总之,X线检查通过常规透视、拍片、各种体腔管首的造影等多种方法,涉及人体各部位。
它既能给病变定位和定性,又能了解病变的大小、数量和范围。
只要合理应用各种X线检查并与临床病史、体征及其他检查很好结合,就可能达到确诊目的。
在对胸部x线检查方法认识后,进行胸部x线检查的时候,需要注意检查如果出现异常情况,要立即停止进行,避免对自身身体造成损害,同时胸部x线检查后,对不了解的地方,要进行详细咨询,这样才会知道自身该如何做最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篇五官第一章眼第一节 X线检查方法一、平片检查1.普通摄影(1)眼眶20°后前位(眼眶正位)或23°后前位(柯氏位)显示眶窝及眶壁结构,并可观察附近鼻窦及前颅凹底部。
(2)眼眶侧位:显示眶窝、眶顶及眶底,并可观察蝶窦及蝶鞍。
(3)53°后前斜位(视神经孔位)显示视神经孔、眶上裂、眶顶、眶内壁、同侧额窦及后组筛窦。
2.体层摄影可较清晰显示眶壁结构。
一般可采用正位(冠状面)、侧位(矢状面)及53°后前斜位(视神经孔位)体层摄影。
二、造影检查1.眼眶肌圆锥造影可分为气体和阳性碘剂对比剂两种。
(1)空气眼眶造影:按一般球后穿刺方法,常规消毒、局麻后,从眶下缘中、外1/3交界处向眶窝后上内方穿刺,先用过滤空气2~3ml注入球筋膜囊内,再进针深3~4cm,达肌圆锥内,若抽吸无回血即注入空气10~15ml。
退针时,向肌圆锥外注入2~3ml空气,然后拔针。
(2)阳性对比剂眼眶造影:常用有机碘制剂,如泛影葡胺等,用普鲁卡因稀释,浓度宜控制在20%左右。
常规球后穿刺,注入3~5ml对比剂,向肌圆锥内注入3~5ml对比剂,勿使对比剂溢出肌圆锥,以免妨碍对肌圆锥影像的观察。
上述检查于注射完毕拔针后,应立即摄眼眶正位和侧位片。
此造影方法用于眶内肿物的定位。
有眼部急性或慢性炎症、眼球穿通伤者忌用眼眶肌圆锥造影。
造影反应一般较轻。
如眼部肿胀、疼痛、结膜下出血、视力障碍等,可密切观察或对症处理。
2.眼眶血管造影眼眶血管造影分为眼动脉和眶静脉造影两种方法,用于眼球突出的病因鉴别,对于血管性病变的诊断更有价值。
眶内急性炎症时忌用。
眼动脉造影采用颈内动脉造影显示眼动脉,用于眼动脉瘤、海绵窦动静脉瘘等血管疾病。
眶静脉造影可经内眦或额静脉穿刺,或经面静脉切开插管,快速注入60%泛影葡胺8~l0ml(用穿刺法应压迫同侧额静脉),立即摄正位或华氏位片和侧位片。
3.泪囊造影用以观察泪道和泪囊的形态大小、行径和通畅情况,主要用于泪囊及鼻泪管慢性炎症、瘘道及肿瘤诊断。
泪道急性炎症忌用。
其方法是常规消毒、局麻后,用泪道针向上或下泪小管内注入1~2.5ml对比剂,对比剂用碘油、碘苯酯或有机碘水。
未插泪道针的另一泪小管插入泪点扩张器,以防返流。
充盈5分钟和15分钟后分别摄眼眶正位和侧位片。
第二节眼部正常X线表现一、眼眶平片1.眶壁正位片上,眶窝形似四方形,两侧对称。
眶上壁(眶顶):由额骨眶缘及水平部和蝶骨小翼组成。
呈弧形上突之骨壁。
外上部呈新月形,为泪腺窝影。
眶顶部呈不规则多弧状,为颅腔侧脑回压迹。
内上方与额窦毗邻。
蝶骨小翼呈边缘规则锐利的长三角形致密影,底朝内,尖向外上方。
眶上孔多显示不清。
眶内壁:由上颌骨额突、泪骨、筛骨纸板和蝶骨体等组成。
呈2~3条细薄而锐利的线状影。
眶下壁:又称上颌窦顶壁。
由下颌骨、颧骨和腭骨组成。
眶下缘呈弧线状致密影。
其中部可见扁圆形或半圆形影,为眶下神经管轴向投影。
眶外壁:由颧骨额突和额骨颧突组成,呈弓形影,可见额颧缝。
外侧壁后部为蝶骨大翼与相邻颞骨外板轴向投影,在眼眶外半部,自上方斜向下内方形成一致密线影,与眶窝重叠,为无名线(眶斜线)。
2.眶窝密度眶窝密度均匀,两侧对称。
晶体或玻璃体退行性变时偶可钙化。
3.视神经孔53°后前斜位上,投影于眼眶的外下象限,眶上裂的内上方,与眶上裂仅以薄骨板相隔,呈圆形或卵圆形透明影,边缘骨皮质线光整。
视神孔内邻蝶窦、筛窦,其上方为蝶骨小翼,外下为眶上裂。
视神经孔分甲、乙两径线,其内上缘至外下缘最大间距为甲径,长约4~8mm;同甲径垂直的孔径为乙径,长约4~5mm。
两侧视神经孔形态大小基本相同。
视神经孔内的视神经与眼动脉间的结缔组织膜可完全或部分钙化,而呈双孔型或葫芦状。
有时视神经孔与眶上裂间骨板可缺如。
蝶骨小翼或前床突气化之气房影易与视神经孔混淆。
4.眶上裂20°后前位片于蝶骨大、小翼间多显示为三角形透明影,其边缘完整锐利,两侧眶上裂多对称。
5.眶下裂中心线头侧倾斜20°头颅后前位片,可显示两侧眶下裂,呈眶外壁与底壁间之透明影,为由上内斜向下外的窄三角形透明影,边缘清楚,两侧形状可不对称。
二、造影正常X线表现1.阳性对比剂眼眶造影表现肌肉圆锥内注入对比剂,弥散于圆锥内脂肪组织中,而肌肉与视神经分别由肌膜和视神经膜包绕,无对比剂充盈。
(1)正位像:注入对比剂量较大,肌肉圆锥呈类圆形致密影,居眼眶中心;对比剂量少,则致密影之上、下、内、外缘出现光滑弧形压迹,为四条直肌轴位像。
肌肉圆锥致密影中心偏内侧示直径约4mm 圆形透明影,为视神经轴位像。
(2)侧位像:充盈对比剂的肌肉圆锥呈横置锥形致密影,前方的基底呈后凸弧形,为眼球后缘;锥尖在后方,显影较淡。
体层摄影显示较清楚。
若为眼眶气体造影,上述眼窝结构形成相反的透明度和致密度。
2.眼眶静脉造影正常X线表现(1)正位像:眼上静脉呈内侧边缺如的平行四边形。
第一二段夹角为50°~60°,第二三段夹角为110°,此因该静脉先向外、上、后行,继而向下、外、后行,然后向内、下、后行,经眶上裂入颅,汇入海绵窦。
(2)侧位像:眼上静脉靠近眶顶,几近平行,前段突向上,后段微曲向下,后端止于海绵窦。
3.眼动脉造影正常X线表现(1)前后位像:眼动脉居眶窝内侧或内上方,向外上迂曲。
(2)侧位像:眼动脉自颈内动脉虹吸部分出后,先稍向前上,随之向前下折转或近水平方向前行,继而向上弯曲前行,末段迂曲。
眼动脉经视神经管下部入眶后,其分支有视网膜中央动脉、肌支、睫状后动脉、眼上动脉及筛后、筛前动脉。
4.泪道造影正常X线表现泪小管呈细线状。
泪囊呈长豆形或瓜子状,上宽下窄,长10~12mm,宽4~7mm。
鼻泪管为线状,宽2mm以下,可稍迂曲,因管腔内瓣或黏膜皱襞,管壁可不规则。
第三节眼部异常X线表现一、眼眶平片异常X线表现1.眼窝形状、大小改变(1)眶窝普遍增大:通常为眶内生长缓慢的占位性病变如肿瘤等,引起眶内压长期增高所致。
X线表现为眶窝增大.轮廓变圆,眶壁骨质吸收。
(2)眶窝局限性增大:邻近眶壁的眶内占位病变可致邻近眶壁外膨,如泪腺病变可引起泪腺窝增大,向外膨出。
(3)眶窝小:见于无眼球、小眼球或婴儿期眼球摘除术后。
眶壁骨增生性病变或眶周病变向眶内延伸或突出,如骨瘤、骨纤维结构不良或额、筛窦粘液囊肿等,也可致眶窝缩小。
2.眶壁骨改变(1)眶壁骨密度减低:①普遍性骨密度减低,多与眶窝明显增大并存;②局限性骨密度减低(骨破坏或骨缺损),可由眶内肿瘤、眶周病变、邻近眶窝之颅内疾病及眶骨转移瘤所引起。
(2)眶壁骨密度增高:普遍性骨密度增高,如骨纤维结构不良,伴眶窝变小;局限性骨密度增高,于眶骨骨瘤、蝶骨嵴脑膜瘤、眶骨骨膜炎等病变时可出现。
3.眶窝软组织密度改变(1)眶窝软组织密度增高:多见于眶内肿瘤。
眼球肿瘤或眼球增大、眶内出血、水肿,均可致眶窝软组织密度增高。
(2)眶窝软组织密度减低:见于无眼球、小眼球。
(3)眶内钙化:静脉曲张、血管瘤、血管畸形可见到静脉石或血管壁、血栓钙化。
眶内肿瘤如视网膜母细胞瘤、泪腺混合瘤、视神经胶质瘤等可发生钙化。
4.视神经孔改变(1)视神经孔扩大:其内径大于7mm或两侧比较径线相差大于1mm,提示视神经孔扩大。
肿瘤压迫所致之扩大,多为圆形,边缘锐利且有边缘骨质吸收。
眶内压或颅内压长期增高也可引起视神经孔扩大。
(2)视神经孔狭窄:少见,可见于先天发育异常。
视神经孔缺如见于先天性无眼畸形。
骨增生性病变如畸形性骨炎、石骨症、蝶骨嵴脑膜瘤及骨纤维结构不良等,可致视神经孔狭窄。
5.眶上裂改变(1)眶上裂增大与破坏:发生于眶内的眶尖区肿瘤可出现此征象,眶上裂边缘出现骨吸收或骨破坏。
后组筛窦黏液囊肿或肿瘤、垂体瘤或鞍区脑膜瘤均可引起眶上裂增大和破坏。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或海绵窦动静脉瘘也可致眶上裂扩大。
(2)眶上裂缩小:常与骨质增生病变如骨纤维结构不良、蝶骨嵴脑膜瘤等并存。
二、造影异常X线表现1.阳性对比剂眼眶造影异常X线表现(1)肌肉圆锥内充盈缺损:提示肿瘤形态、大小,表明肿瘤位于肌肉圆锥内。
若视神经区出现充盈缺损,且见不到正常视神经,则是视神经肿瘤的证据。
(2)肌肉圆锥变形:肌肉圆锥边缘受压、变形、轮廓不整,且与眶壁间距加大,为肌肉圆锥外肿瘤的表现。
2.眼眶静脉造影异常X线表现(1)静脉变形移位:依眼上静脉的移位方向及形态和角度的改变,可判断病变位置。
(2)静脉管径改变:静脉曲张或动静脉瘘示眶静脉扩张迂曲。
肿瘤压迫可致局部静脉变细、狭窄或闭塞、中断。
(3)病理血管:可显示眶内肿瘤病理血管及血管畸形异常血管。
3.眼动脉造影异常X线表现(1)眼动脉变形移位:此为眶内占位病变的诊断依据之一。
(2)眼动脉管径改变:眼动脉受压变细或闭塞;肿瘤供血动脉可增粗。
(3)病理血管:良性肿瘤可显示成熟细小血管;恶性肿瘤可出现粗细不一、形态不整的新生血管;血管畸形则可见粗大迂曲异常血管。
4.泪道造影异常X线表现主要显示泪囊扩张或狭小;泪囊内充盈缺损;鼻泪管扩张、狭窄或闭塞等异常征象。
第四节眼部常见疾病X线诊断一、眼部肿瘤眼部肿瘤较常见,良性肿瘤多于恶性肿瘤,并多为单侧病变,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单侧眼球突出。
眼部肿瘤分为眶内肿瘤、眶周与眶壁肿瘤以及颅内肿瘤眶内延伸三类。
(一)眶内肿瘤及囊肿可为原发或转移性眶窝内肿瘤,也可为各种囊肿。
依解剖部位分为眼睑及眼球表面肿瘤、眼球内肿瘤、泪器肿瘤和眶内其他组织结构的肿瘤。
其他可致单侧突眼的非肿瘤性病变,如炎性假瘤、血管性病变等,其临床与X线表现与肿瘤相似,故通常与眶内肿瘤一并叙述。
1.临床表现眶内肿瘤及其他占位性病变,主要表现单侧眼球突出或伴移位,并有眶部胀痛、眼球运动障碍、视力减退和眼底受压改变。
有时可触及包块。
2.X线表现(1)平片:眶内肿瘤平片阳性率较高,但具有定位和定性诊断价值的征象较少。
①眶窝软组织密度增高和眶窝普遍性增大:此征象可作为眶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依据,但无定位和定性价值;②眶壁局限性骨改变和眶内病理性钙化;③眶壁局限性骨改变包括眶窝局限性扩大或破坏以及眶内病理性钙化,具有定位诊断意义,甚至有定性诊断价值;③眶上裂及视神经孔扩大、变形:见于球后或眶尖区以及累及视神经的肿瘤。
泪腺肿瘤可显示泪腺窝局限性向外膨出,边缘清楚并可有骨硬化,此为良性肿瘤征象;泪腺窝骨破坏,边缘不规则且模糊,则是恶性肿瘤的表现。
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多起于眶骨骨膜下或眼睑。
邻近眶骨局限性外膨或骨缺损,边缘光整且有硬化。
视神经胶质瘤及视神经鞘脑膜瘤可致视神经孔扩大,边缘清楚。
视神经鞘脑膜瘤累及眶壁可引起局部骨增生硬化或伴骨破坏。
视交叉胶质瘤可向两侧眶内延伸,故可出现两侧视神经孔扩大。
视网膜母细胞瘤为最常见的眼球肿瘤,多见于3岁以下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