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单元测试试题:单元检测(二)
历史人教版高中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一专题二周测试卷
选修一专题一、二周测卷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它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高潮时代的产物B.它反映了对资本主义理性王国的失望C.当时资本主义内部矛盾和弊病开始暴露D.它是资本主义社会充分发展的产物2.下列对应项中不正确的是()A.舒伯特——“歌曲之王” B.德拉克洛瓦——“浪漫主义的狮子”C.高尔基——“俄国革命的镜子” D.凡·高——“扑向太阳的画家”3.贝多芬为献给拿破仑而作的一首名曲是() A.《第三交响曲》 B.《第五交响曲》 C.《第六交响曲》 D.《第九交响曲》4.公元前8~公元前6世纪雅典推行贵族政治,关于贵族统治在政治上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占据首席执政官的地位②执政官一直是终身任职③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形同虚设④贵族把持了最高决策机关元老院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5.公元前6世纪雅典的一个年收入150麦斗的平民,它可以 ( ) ①参加公民大会②当选“四百人会议”的成员③当选为陪审员④在战争中提供骑兵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6.雅典共和国时期,人们根据社会上不同人群的生活主要区域给予不同的称号,下列对应准确的是 ( ) A.“平原派”一贵族,“山地派”一平民,“海岸派”一工商业奴隶主B.“山地派”一贵族,“平原派”一平民,“海岸派”一工商业奴隶主C.“海岸派”一贵族,“山地派”一平民,“平原派”一工商业奴隶主D.“平原派”一贵族,“海岸派”一平民,“山地派”一工商业奴隶主7.梭伦改革的历史局限有 ( ) ①下层公民没有享有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利②确立了雅典的奴隶制民主制③氏族制度的残余仍得以存续④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③④8.假设李三是秦国的商人,他会遇到哪些事情 ( ) ①做生意时买卖公平、童叟无欺,获得政府奖励白银十两②从齐国贩卖纺织品到秦,在秦国被课以重税③在市场上出售纺织品没有明码标价而被重罚④生意亏本致家境贫寒,家人被政府罚为奴婢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9.最能体现商鞅变法性质的措施是 ( ) A.改变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 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废除“世卿世禄制” D.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土地私有制10.“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
2023秋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练习:专题2测评
战国时代是中国社会的重要转型期。
在国家体制转型过程中,制度的变迁与创新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同时也为体制转型创造了有利的制度环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今当世之用事者,若欲为上圣,举法之谓也。
背法而治,此任重道远而无马、牛,济大川而无舡楫也。
今夫人众兵强,此帝王之大资也,苟非明法以守之也,与危亡为邻。
故明主察法,境内之民无辟淫之心,游处之士迫于战阵,万民疾于耕战。
有以知其然也。
——《商君书·弱民》材料二商鞅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坚定不移地对现存制度进行变革与创新,从而促进了战国时代的历史进程,改变了国家制度,创新了新兴地主阶级国家体制中各项政治、经济制度,反映了时代的潮流。
……商鞅变法的基本精神是摧毁秦国贵族领主这一利益集团的世袭制,建立便于地主阶级发展的新制度,进而确立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商鞅把“田里不鬻”的旧制改为“为田开阡陌封疆”的新制,目的是打开地界,重新丈量土地,按亩征税,均平赋税负担,进而达到“赋税平”。
——摘编自叶行昆《论商鞅变法与制度创新》(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为制度创新创造的“制度环境”,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列出商鞅创新“国家体制中各项政治、经济制度”的表现及目的。
【答案】(1)制度环境:厉行法治。
原因:实行法治可以统一民众思想,实现富国强兵。
(2)政治表现: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军功爵制;目的是建立君主专制。
经济表现: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
【解析】(1)第一小问,据材料一“背法而治”“苟非明法以守之也,与危亡为邻。
故明主察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得出厉行法治;第二小问,据材料一“境内之民无辟淫之心,游处之士迫于战阵,万民疾于耕战”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实行法治可以统一民众思想,实现富国强兵。
(2)可分别从政治、经济角度出发,概括归纳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表现及目的。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人教版高中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选修1单元测试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1——4单元测试题姓名学号班级(考试时间 100 分钟满分100分)本卷考查范围:专题一——专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梭伦改革以前,雅典公民分为()A.奴隶主和奴隶B.贵族和平民 C.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 D.农民和手工业者2.梭伦改革前,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贵族与平民的对立 B.贵族与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C.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D.贵族与平民、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3.梭伦改革后三足鼎立的多元社会格局是指()①贵族奴隶主②工商奴隶主③平民④债务奴隶主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④4.春秋战国时期改革运动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C.百家争鸣的出现 D.新兴地主阶级的强烈要求8.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相当大的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A .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B .各诸侯国为争霸注重生产C .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 .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关系减轻9.下图是秦墓出土的武士斗兽纹铜镜,表现了商鞅变法后秦人形成的 ( )A .法治意识B .重农精神C .娱乐意识D .尚武精神10.商鞅变法的历史功绩不包括( )A .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B .确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C .打击了血缘宗法制度D .促进了经济的繁荣11.《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 .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B .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 .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 .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12.郭沫若认为:东周列国社会制度的变革到春秋末年以后才达到质变阶段。
能说明的史实是( )A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B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C .战国初,各国纷纷变法,废除奴隶制D .秦朝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3.北魏孝文帝“汉化政策”的采用,反映了当时( )A .鲜卑与汉族之间的相互影响达到新高度B .鲜卑与汉族地主的合作形成了新统治集团C .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逐渐消失D .强大的民族必然代替落后的民族16.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内迁各族最重要的影响是()A.学会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B.加速向封建生产关系的转化C.生产生活比较稳定 D.学会了汉族的文字和风俗17.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过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实际上是少数民族() A.内迁的过程 B.汉化的过程 C.农业化的过程 D.封建化的过程斗争18.下图是北魏时期的画像砖《汉人胡食图》,此图集中表明()A.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B.汉族被内迁的少数民族同化了C.北魏统治者采取强硬措施要求汉族胡化D.少数民族也有先进的生产力和文化19.造成“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这一社会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和发展B.北宋统治者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C.地主占有土地的手段繁多D.国家财政入不敷出20.下列关于“澶渊之盟”的分析与认识,正确的有()①它是北宋与西夏签订的和议书②它是牺牲人民利益换取和平的产物③是北宋在胜利的情况下签订的和议书④从此,北宋对辽采取被动防御的方针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 D.③④21.北宋中期,“三冗”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①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增设官僚机构以分化各级官员的权力②形成庞大的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增加③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和高额赔款④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逃避税收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22.“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范仲淹字希文)。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第1—3单元测试卷
历史选修一单元测试卷(1--3单元)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6小题,共52.0分)1.亚里士多德指出:“不允许以人身自由作担保的借贷是梭伦改革措施中最具民主色彩的地方。
”这是因为该措施A. 奠定了共和制的阶级基础B. 实现了平民对政权的控制C. 消除了奴隶主对平民的剥削D. 有利于保持公民群体的稳定2.梭伦说:“我给予了一般人民以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又有财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
”下列改革措施最能体现他的这一观点的是()A. 废除债奴制,各部落在五百人议事会里轮流执政B. 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公民大会,财产越多者权利越大C. 每部落各选一名将军组成十将军委员会,实行“陶片放逐法”D. 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向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3.梭伦改革后A. 贵族仍比平民享有更多的政治权利B. 平民比贵族享有更多的政治权利C. 工商业奴隶主的政治权利减少D. 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得以从根本上解决4.打破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局面的关键性措施是A. 颁布“解负令”B. 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C.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D. 设立公民陪审法庭5.“这样,在制度中便加入了一个全新的因素--私有财产。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
”这里恩格斯的论述针对的是古希腊改革中()A. 财产等级制B. “解负令”C. “陶片放逐法”D. 行政选区的重划6.梭伦改革财产等级制度重新分配了国家的政治权利,依据是()A. 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的道路B. 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的行列C. 平民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行列D. 贵族阶层被排挤出国家政权之外7.“那奥林匹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色的土地……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
”此处主要指梭伦实行的哪项改革措施()A. .就任执政官B. .颁布“解负令”C. .发展工商业D. -改革政权机构8.无论在古代还是在后世,梭伦素有雅典“民主之父”之称。
【原创精品】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一单元
【原创精品】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一单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深刻根源是A.法家政治改革的影响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C.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D.各国君主为巩固统治支持变法[来源:学,科,网]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与春秋时期的变法运动相比,其最大特点是A.客观上瓦解了井田制B.事实上承认了土地私有C.瓦解了西周所形成的分封制D.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3.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实数收税。
这一税制改革A.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体现B.加速了土地兼并的进程C.促使土地所有制逐步发生变革D.成就了鲁国的霸主地位4.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完成长征。
吴起镇的得名与古代著名改革家吴起相关,在吴起镇至今还有吴起的雕像。
下列有关吴起变法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改革侧重于政治方面B.与李悝变法侧重点相同C.取得一定成效D.促使楚国成为强国的重要原因5.战国初期,魏国李悝首倡“尽地力之教”,实施平抑米价的平籴法,以免谷贱伤农;同时制定《法经》六篇,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以盗法为《法经》首篇。
材料反映的主要社会问题是A.私有制开始确立,盗贼现象普遍B.小农经济脆弱,农民破产沦为盗贼C.商人不满平籴法,转而沦为盗贼D.礼乐制度崩溃6.《容斋随笔》说:“七国虎争天下,莫不招致四方游士。
然六国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国人。
独秦不然……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诸人之力也。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任用外来人才是秦国统一全国的原因之一B.秦国对人才的待遇高于其他六国C.战国时人才不能自由流动D.秦国只任用外来人才7.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重要时期,其根本性的变化是。
A.社会经济的变化B.统治方式的变化C.社会性质的变化D.思想文化的变化8.“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A.社会动荡变革B.争霸战争频繁C.思想文化繁荣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9.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
人民版高中历史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名师精编同步测试2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同步测试21.戊戌变法损害了顽固派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阻挠。
下列措施直接触犯顽固势力利益的是()①裁撤冗员②取消旗人特权③废除八股④裁汰旧军⑤设立京师大学堂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③⑤D.②③④⑤2.日俄之所以会通过自上而下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是因为①两国封建势力都较为强大②两国都没有出现革命形势③两国资本主义都较弱④两国统治者都把发展资本主义放在首位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3.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
这主要反映了日本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4.(2011年4月潍坊四县高二质检19题)1895年,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其标志是()A.强学会的成立 B.《中外纪闻》创办 C.“公车上书” D.保国会成立5.明治政府建立的新式军队,主要“新”在A.实行义务兵役制B.仿照欧美建立近代化常备军C.保留了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D.所有的军人都接受武士道教育6.(2011年11月北京西城区期中43题)与早期维新派相比,康梁维新派的特点在于A.主张实行“君民共主”的政治制度B.对洋务运动有所批评C.出版书刊,宣传维新思想D.开展了有一定群众基础的政治运动7.与同时期的中国相比,日本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是A.天皇拥有实权B.资本主义发展充分C.武装倒幕成功D.民族危机没有中国严重8.下列关于十二月党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一批受到西欧民主思想影响的贵族B.主张建立共和国C.发动了起义但是被镇压D.失败后转变为革命民主主义者9.倒幕运动中,下级武士之所以能成为领导力量,主要是因为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B.下级武士已经成为资产阶级C.封建专制统治异常稳定D.日本有尚武传统,武士有号召力10.《大日本帝国宪法》在制定的过程中,主要参照了下列哪一国家的宪法A.英国B.法国C.普鲁士D.德国11.下列关于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状况,表述错误的是A.轻工业和重工业发展都很迅速B.在政府保护下,产生了垄断组织C.财阀资本比较突出D.在19世纪末超过了西方列强12.最能体现明治维新性质的改革措施是A.废藩置县B.“殖产兴业”C.提倡“文明开化”D.努力发展教育13.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
人教版历史选修1复习:模块综合检测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模块综合检测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恩格斯曾描述道:“在阿提卡的田地上到处都竖立着抵押柱,上面写着这块地已经以多少钱抵押给某某人了……不仅如此,如果出卖土地所得的钱不够还债,或者债务没有抵押保证,那么债务人便不得不把自己的子女出卖到国外去做奴隶,以偿还债务。
”这一现象的废止得益于()A.梭伦改革B.克利斯提尼改革C.伯利克里改革D.雅典民主的确立2.右图是商鞅入秦给秦孝公讲述治国策略的场景,秦孝公听得津津有味,一连几天都不厌烦……你认为商鞅说的哪一点最能引起秦孝公的注意()A.大王,治理国家,就要实行仁政,体恤人民,靠武力和强硬不行,要以德服人B.大王,你要治理天下,就要学习古代圣人尧、舜、禹的仁义之道C.大王,治理天下就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D.大王,治理国家就要推行富国强兵的改革,明法度达到“以刑去刑”3.“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
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战国策·秦策一》)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当时谁的利益()A.新兴地主B.立功将士C.没落贵族D.富裕农民4.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国力昌盛,但二人实行的某些措施却截然相反,其中“措施却截然相反”的方面有()①农业政策②工商业政策③政治措施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5.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文帝”“孝武帝”“孝明帝”等。
这充分反映出()A.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B.鲜卑族具有尊宗敬祖的优秀传统C.北魏统治者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D.只有讲求孝道才能巩固封建统治6.北魏孝文帝改革在历史上影响深远,和商鞅变法相比,不同点是商鞅变法() A.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B.为统一奠定了基础C.制度创新,并为后世沿用D.倡导严刑峻法7.“(太和)十有八年(公元494年)……革衣服之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单元质量检测(一)XXX改革(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在一堂关于“雅典民主政治形成原因”的课堂讨论中,四位同学的发言中最接近体制因素的表述是()A.雅典的“五百人会议”扩大了雅典的民主基础B.雅典港湾众多,工商业发达C.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D.雅典注重对公民参政素质的培养解析:选C题干中的“体制因素”是关键词,符合这一限制条件的只有C项。
A.雅典民主政治高度发展的结果B.贵族对平民实行盘剥的结果C.雅典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D.是雅典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3.XXX革新前夕,雅典贵族进行了一场辩论,下列说法吻合当时社会近况的是()A.辩论背景:平民反抗激烈,贵族统治危机B.辩论各方:奴隶主贵族、工商业奴隶主、下层平民C.辩论内容:是否发展海外贸易D.辩论成效:取消了贵族专权解析:选A本题首要考察学生分析判断题目的能力。
关键信息是“梭伦革新前夕”“雅典贵族”“辩论”,辩论是在社会冲突尖锐、贵族统治危急的前提下进行的,故A项精确。
4.XXX在《雅典政制》一书中写道:“(XXX)制定了一些新的法律。
XXX法律写在牌子上……所有的人都要发誓遵守法律。
……这些法律要实行百年不变。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①梭伦用立法的形式进行革新②梭伦的法治具有广泛性和稳定性③梭伦要求解除债务奴役④雅典城邦已经实现了高度繁荣的民主A.①②C.③④B.②③D.①④解析:选A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阅读史料的能力。
从材料中的信息可以判断①②正确。
③在材料中未体现,④表述错误。
5.XXX等译著《西方文明史》称:“XXX以智慧和公正著称,他用取消债务的方式解救贫困者,又以成立新政府并赋予富裕者以巨大政治权利的办法平息富人的不满。
XXX甚至使XXX引进了新的民主准绳……”XXX在革新中引入的“民主准绳”体现在()①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②公民大会有权选举国家公职人员③组成“四百人会议”④所有公民都可通过抽签选举成为陪审员A.①②③④C.②③④B.①②③D.①②④解析:选C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是“用取消债务的方式解救贫困者”,不属于“民主准绳”,故①错误;公民大会有权选举国家公职人员,组成“四百人会议”,所有公民都可通过抽签选举成为陪审员,都属于XXX革新引进的民主准绳,故②③④精确,C项吻合题意。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选修1 第一套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训练卷(二)
2019-2020学年选修一第一套训练卷历 史 (二)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本卷共六道大题,共计90分。
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曹操平定袁绍后,开始管建邺北城。
将全城分为南北两部分。
其中北区为宫殿、苑囿、官署和贵族居住区,宫城建在城的北部中央,官署集中在宫城前的司马门外,南区为衙署和里坊等。
位于全城中部、由文昌殿南伸的南北向大道,经过宫城南门,直通南垣中央城门中阳门,构成了全城的中轴线。
曹丕废汉献帝建立魏以后,在东汉洛阳城废墟上重建都城。
营建了正殿太极殿、皇帝寝殿式乾殿和皇后主殿阳殿(显阳殿)三组主殿,呈南北纵列的格局。
太极殿和阳殿两侧皆有配殿,为东西三殿并列的建筑形式,同时宫城内还有两条南北轴线通往主殿区和朝堂官署区,集中体现了“建中立极”“面朝后寝”的帝都制度。
曹魏新建的洛阳宫将中国古代都城形制由汉代多宫制转变到单一城形制的时间,提前到了三国曹魏时期。
曹魏洛阳城正殿“太极殿”的称谓被后世广泛使用,后世多个朝代的都城正殿均以此命名。
伴随多民族文化融合及经济贸易的繁荣发展,北魏洛阳都城出现了规范的里坊制和外郭城,形成了宫城、内城和外郭城三重城圈组成的都城形制结构。
此后,汉与各少数民族建立的多个政权,为了显示自己的正统地位,其所建都城和宫殿都极力模仿魏晋洛阳城。
——据张杰、张清俐《曹魏都城形制影响深远》等(1)根据材料,概括曹魏都城形制改革的目的和改革后都城形制的特点。
(8分)(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曹魏都城形制改革的影响。
高中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综合测试题(二)-新人教版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教版)综合测试题(二)(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30题,共45分)1.梭伦改革的“解负令”反映了改革前 ( )A.君主制与民主制的矛盾B.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C.平民与贵族的矛盾D.君主与平民的矛盾2.梭伦改革中稳定平民阶层,为雅典民主政治打下牢固阶级基础的改革措施是A.颁布“解负令” B.废除债务奴隶C.鼓励发展工商业 D.划分公民等级3.管仲改革中“相地而衰征”的实质是 ( )A.封建地租剥削 B.承认土地私有C.建立地主阶级统治 D.确立封建制度4.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确立鲜卑族封建经济基础的改革措施是 ( )A.均田制 B.三长制C.傣禄制 D.定姓族5.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争议最大的是 ( )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均输法④市易法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②④6.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触动大地主、大官僚利益而遭到反对B.用人不当,危害百姓,人民反对C.政令不达,许多地方官不执行新法D.保守派司马光当政,坚决反对新法7.“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
行之二岁,秦旧俗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 ( )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人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8.过度削弱地方权力,往往导致国力的衰微。
为纠正这一弊端的改革是 ( )A.商鞅变法 B.王莽改制C.王安石变法 D.张居正改革9.王安石变法中哪一措施与唐代的“庸”相似 ( )A.青苗法 B.募役法C.方田均税法 D.保甲法10.使孝文帝对汉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最终推动其进行汉化改革的是 ( )A.拓跋琏 B.道武帝c.冯太后 D.拓跋宏11.奥斯曼帝国对埃及进行统治是通过 ( )lA.素丹亲自统治B.派遣总督管理c.利用残存的马木路克管理D.总督与残存的马木路克一起管理埃及12.1861年农奴制改革 ( )A.是一次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B.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c.从根本上维护了农奴的利益D.平息了农民的反抗斗争13.阿里正式废除包税制是在 ( )A.1809年 B.1811年c.1814年 D.1815年14.德川家族对日本的统治是通过 ( )A.幕府的形式 B.控制天皇c.控制大名 D.通过外国势力15.关于农奴制改革后农奴权利的表述,正确的是 (A.农民无偿得到一块份地B.农民不再受到村社的管理c.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D.自法令颁布之日起,农民即可以赎买份地16.拉开宗教改革序幕的是 ( )A.公布《九十五条论纲》 B.德方《圣经》出版C.路德焚毁教皇令 D.《至尊法案》通过17.宗教改革中最能体现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是( )A.路德宗 B.加尔文宗c.英国国教 D.法国国教18.下列对宗教改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宗教改革运动发端于德意志B.宗教改革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c.加尔文教和英国民族教会居合法地位D.宗教改革运动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19.19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在对克里米亚战争前夕俄国时局的预测中说:“……我们不是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
高考历史总复习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
第四部分选修部分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考点整合一目了然考点一商鞅变法1.背景(1)时代特征①经济: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商业日趋活跃。
②政治: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③军事:由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到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
④文化:打破“学在官府”局面,出现“百家争鸣”。
(2)各国改革①春秋时期:齐国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鲁国实行“初税亩”。
②战国时期:魏国李悝改革,楚国吴起变法。
2.措施(1)经济: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2)政治: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县制;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废除“世卿世禄制”;制定秦律。
(3)军事: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4)思想:“燔诗书而明法令”。
(5)风俗: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制。
3.特点(1)全面性: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司法、文化、习俗等方面。
(2)彻底性: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制”,从法律上确立封建制度。
(3)长期性: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8年。
(4)严厉性:采取了严厉手段,打击旧贵族,加强思想控制,保证新法得以推行。
(5)进步性: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建立了地主阶级专政,壮大了秦国的国力,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影响(1)进步性①对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为秦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②对后世: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及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2)局限性①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
②存在旧制度、文化和习俗的残余。
考点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1)必要性:北魏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
(2)可能性:北魏的崛起与黄河流域的统一,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冯太后和孝文帝的个人作用。
2.内容(1)制度创新:俸禄制、均田制、租调制、三长制。
(2)迁都洛阳:巧设计减少阻力,体现政治家的策略。
(3)移风易俗: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与汉族通婚,改籍贯。
(4)加速政权封建化:尊儒办学,恢复汉族礼乐制度,采纳汉族封建政治制度。
高二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二次月考试卷
高二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二次月考试卷本套试题分两卷:一、选择题(50分)二、非选择题(50分);考试时间:80分钟一、选择题(50分)1.梭伦改革前,雅典出现了许多“六一汉”。
这种现象是()A.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B.贵族剥削平民的结果C.海外贸易繁荣的成果D.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2.雅典新兴工商业奴隶主要求分享政治权利的根本原因是()A.工商业者队伍的壮大B.贵族专权局面的出现C.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D.平民反抗斗争的强烈3.公元前8~前6世纪,“平原派”获取收入的主要手段是()①放高利贷②收地租③奴役债务奴隶④发展海外贸易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4.梭伦改革颁布“解负令”的主要影响不包括()A.解除了债务奴隶制对平民的威胁B.因欠债为奴的平民重新获得土地C.所有居民成为享有公民权的居民D.贵族失去了扩张势力的物质基础5.梭伦改革带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主要因为()A.改革措施不符合历史潮流B.梭伦对民主政治认识不足C.梭伦改革触犯了贵族利益D.指导思想带有折中色彩6.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制的目的是()A.增加国家赋税收入B.确立贵族土地私有制C.增加地主租税收入D.确立国家土地所有制7.战国时期,各国统治者纷纷进行变法改革的直接动力是()A.生产力的迅速发展B.确立封建专制统治C.争取兼并战争胜利D.阶级斗争异常尖锐8.战国时商鞅变法的历史条件主要有()①秦是相对落后的国家②国君希望变法图强③秦贵族赞同变法主张④变法形成潮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9.商鞅变法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之一是()A.推出了“尽地力”的农业政策B.实行“相地而衰征”的赋税制度C.推行“平籴法”,稳定粮食价格D.正式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10.下列对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把官爵和军功结合起来B.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C.杜绝了贵族晋爵的机会D.沉重打击了贵族的特权11.北魏统治者重用崔浩等汉族儒生反映的主要问题是()A.崔浩等人是卖国投敌的汉奸B.北魏统治者利用汉人打汉人C.鲜卑族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D.鲜卑族与汉族已经融为一体12.北魏孝文帝改革迫在眉睫的主要依据有()①豪强地主隐瞒赋税②农民负担沉重③汉族与鲜卑族矛盾冲突④农民起义不断发生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3.北魏孝文帝决定把都城迁到洛阳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寻求汉族地主阶级的合作B.实现统一全国的宏伟抱负C.回避北方强敌柔然的骚扰D.解决都城粮食供应的困难14.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
2019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单元质量检测(二) 商鞅变法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战国初期,魏国李悝首倡“尽地力之教”,实施平抑米价的平籴法,以免谷贱伤农;同时制定《法经》六篇,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以盗法为《法经》首篇。
材料反映的主要社会问题是()A.私有制开始确立,盗贼现象普遍B.小农经济脆弱,农民破产沦为盗贼C.商人不满平籴法,转而沦为盗贼D.重农抑商政策,导致礼乐制度崩溃解析:选B结合两则材料可以判断农民因谷贱破产沦为盗贼,所以以盗法为《法经》首篇,故选B项。
其他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2.公元前594年,鲁国推行“初税亩”,同一年梭伦当选为雅典执政官,也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对这两次改革认识正确的是()A.都推动了两国社会形态的更替B.都打破了贵族垄断仕途的局面C.都有利于新的社会阶层力量的发展D.都促进了中西文明的交流融合解析:选C“初税亩”客观上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成长,梭伦改革倾向于发展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力量,故C正确。
3.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地图,其中在③所示位置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商鞅变法B.焚书坑儒C.迁都洛邑D.陈桥兵变解析:选A根据材料,地图显示了韩赵魏三个国家,可以推测所反映的时空为战国时期,而③为秦国所属地区,故A项正确。
4.史书记载,“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
后来“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
行之二岁,秦俗日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这种变化()A.有利于秦国推行残酷的连坐法B.加快了小农经济在秦国确立的进程C.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解析:选B“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这样做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增加政府的税收和兵源,有利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即小农经济在秦国的确立,故选B项。
A、C、D三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5.战国时期被“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冲击的制度是()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井田制D.世卿世禄制解析:选D世卿世禄制属于贵族世代享受特权制度,军功授爵冲击了他们的特权,故D正确。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改革与回眸练习(二)(附答案)
福建省晋江市毓英中学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改革与回眸练习(二)1、材料一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微,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占居了支配地位,罗马教皇终于确立了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
14—16世纪,在西欧随着商品生产与交换的繁荣,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和发展,同时资产阶级开始兴起,他们反对教诲和贵族的特权,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批判了中世纪教会的蒙昧、禁欲说教与封建的等级特权制度,宣传了个人自由、平等与欲望,提倡竟争进取精神与科学的求知的理念。
西欧资本主义进入原始积累时期以后,无论是国内发展还是海外掠夺,都需要有强大的国家作支撑。
英国、法国等逐渐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各国强化王权道路上的一大障碍。
材料二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身,正如……所写的:“义人等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思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人的得救与否,不是靠斋戒、忏悔、赎罪,而是完全由上帝预订,人的意志无法改变。
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是”选民”与“弃民”的标志。
——加尔文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归纳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出现的主要因素。
(4分)(2)依据材料二,分别指出两人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其共同点是什么?(3分)(3)你认为谁的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为什么?(3分)(4)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
(2分)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读图:材料二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导致了基督教世界中信仰体系的大分化和大组合。
虽然各地、各个宗教派别有所不同,但总的说来,是世界性的宗教帝国让位于地方化、民族化的宗教组织;有形的宗教仪式崇拜,让位于无形的精神信仰崇拜。
选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请回答:(1)史学界有句俗语:“中世纪的欧洲是黑暗的欧洲”,请结合材料一中图片提供的信息,加以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检测(二)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2018·南昌高二检测)“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
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王朝软弱无力”指中央集权制度建立B.“经济变革”指土地私有制逐步代替井田制C.“多事”指“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封建主”指新兴的地主阶级答案 B解析“经济变革”指的是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土地私有制逐步代替了井田制,从而推动了中国社会进程,故选B。
2.吴起在楚国变法时重用有才能的人,赏罚严明;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
这些措施()A.彻底摧毁了贵族势力B.贵族子弟失去了参政资格C.沉重打击了贵族特权D.导致新兴地主与贵族对立答案 C解析由“重用有才能的人,赏罚严明”“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可知用人依据才能和军功,故本题选C;其他三项说法错误。
3.(2017·黄山高二检测)公元前594年,鲁国推行“初税亩”,同一年梭伦当选为雅典执政官,也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对这两次改革认识正确的是()A.都推动了两国社会形态的更替B.都打破了贵族垄断仕途的局面C.都有利于新的社会阶层力量的发展D.都促进了中西文明的交流融合答案 C解析“初税亩”客观上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成长,梭伦改革倾向于发展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力量,故C正确。
4.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 A.奖励军功B.奖励耕织C.焚烧诗书D.连坐法和告奸制度答案 D解析秦国实行连坐法和告奸制度,加强了人们的防范心理。
因此,D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5.“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
行之二岁,秦旧俗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D.有利于刺激士兵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答案 C解析“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的效果是增加户口数,从而达到提高政府赋税收入的目的。
6.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
那时各诸侯国会盟,拒绝邀请秦国参加。
公元前343年,周天子派人送礼给秦孝公,各诸侯国也都派人来称赞。
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秦国最先进行了变法改革B.秦国的社会风尚为之一新C.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强国D.各国害怕秦发动兼并战争答案 C解析公元前361年,诸侯会盟拒绝秦孝公参加,是因为秦国弱小;公元前343年的变化,说明秦国通过商鞅变法走向富强。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第7题25分,第8题18分,第9题18分,第10题15分,共76分)7.(2017·海口高二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公元前422年,刚过“而立”之年的李悝被魏文侯任命为相国,主持变法。
李悝在魏文侯的支持下,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主张,对魏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改革,揭开了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序幕。
李悝变法方案,首先以法律形式公开宣布废除自商周以来一千多年的奴隶制世卿世禄制度,一大批新兴地主阶级的“士”进入国家统治机构,上升为统治阶级。
该措施为建立封建官僚制奠定了基础。
李悝变法还制定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统一法律——《法经》。
这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部法典,是集先秦法制的大成者,它不仅为李悝变法提供了法律保障,而且成为后世法典之蓝本。
李悝变法还以法律形式宣布在魏国废除井田制,在魏国首先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开战国时期确认土地私有制之先河,确立了小农经济,巩固地主阶级的经济基础。
——摘编自尚志迈《李悝变法的意义及启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李悝变法的背景及特点。
(1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悝变法的影响。
(10分)答案(1)背景: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力量壮大,要求进行政治变革;激烈的兼并战争,使各诸侯国掀起改革浪潮;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士”阶层的兴起;思想上,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特点:以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为基础;以立法的方式推行;内容较为全面。
(2)影响:成为后世立法的典范;确立了小农经济,维护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增强了竞争意识,为其他诸侯国的改革树立了典范。
(答出三点即可)解析第(1)问“背景”结合所学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征,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分析即可;“特点”依据材料中“对魏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改革”(全面深刻)“李悝变法方案,首先以法律形式公开宣布……《法经》”(重视立法)“在魏国首先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巩固地主阶级的经济基础”(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等信息综合分析作答。
第(2)问“影响”依据材料中《法经》的地位和影响、李悝变法的影响综合分析作答。
8.(2018·内江高二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春秋到战国,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动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商鞅带着李悝的《法经》到秦国见秦孝公,建议孝公顺应当时形势,变法图强。
以甘龙、杜挚为代表的一些守旧派竭力反对改革。
他们说“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顽固地主张“法古”和“循礼”。
商鞅根据历史事实加以驳斥,指出三代以来礼、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见历史是进化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只有顺应历史潮流,“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才能使国家富强,成就霸王大业。
秦孝公对商鞅的意见很欣赏,任命他为左庶长,开始推行变法。
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商鞅连续出兵魏国,夺取大片土地。
——摘编自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第二册(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社会背景和目的。
(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变法的社会效果。
(8分)答案(1)背景:社会大变动;变法顺应历史潮流;守旧派竭力反对改革。
目的:使国家富强,成就霸王大业。
(2)效果:人民乐业;军人勇于战斗;社会安定;秦国逐渐强大。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从春秋到战国,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动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顺应当时形势”“以甘龙、杜挚为代表的一些守旧派竭力反对改革”等信息分析作答;第二小问“目的”依据“能使国家富强,成就霸王大业”分析作答;第(2)问“效果”结合“秦民大说(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夺取大片土地”等信息和所学知识综合分析作答。
9.(2018·苏北四市模拟)秦自商鞅变法逐渐形成了小家庭制度,在中国古代家庭发展史上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秦自商鞅变法后,确立了最小型个体小家庭结构形态,而且,这种小家庭成为社会上普遍支配形式,是秦家庭组织最基本形态。
不仅劳动者,即在官僚、富庶人家亦普遍建立起个体小家庭。
这种家庭,就血统世系而言,一般为两代结构,很少有涉及祖孙三代者;就其成员间亲属关系而论,多是以一对夫妻为核心,及其未成年或虽已成年而未婚子女构成;就人数而言,通常为五口之家。
——张金光《商鞅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1)据材料一,归纳商鞅变法的措施,并分析其对家庭制度的影响。
(8分)(2)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后秦国小家庭特征。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小家庭制度形成的时代背景。
(10分)答案(1)措施:强制推行小家庭制度(或分异令);奖励耕织。
影响:有利于小家庭的形成。
(2)特征:人口少;关系简单;亲缘密切。
背景:诸侯争霸;铁犁牛耕;土地私有。
10.(2017·九江高二检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新兴的知识分子阶层作为一支独立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在这场伟大而深刻的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充当了变革的舆论制造者和鼓吹者,二是充当了变革的设计者,三是充当了变革的实践者……——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材料二图一商鞅舌战图图二梭伦改革前的激烈辩论材料三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
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
……全国划为3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
……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材料四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
……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
……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
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知识分子阶层登上历史舞台的原因。
请列举材料一中三个观点的代表人物(如充当了变革的设计者)。
(5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图一商鞅“舌战”的是哪部分人。
假设当时雅典的主要政治派别都参加了图二的激烈辩论,他们各自有何主张?(6分)(3)概括材料三、四两次改革内容所涉及的共同问题。
(4分)答案(1)原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生产力显著提高,社会经济发展;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私学出现,学术环境宽松。
代表人物:充当了变革的舆论制造者和鼓吹者——孔子、孟子提出“德治”“仁政”等学说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充当了变革的设计者——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为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充当了变革的实践者——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井田制;奖励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秦国实力逐渐强大。
(2)图一:守旧的奴隶主贵族。
图二:平原派:主张维护贵族寡头政治;山地派:主张实行激进的民主政治;海岸派:主张实行温和的改革。
(3)共同之处:等级的划分;官吏的任免;对工商业的态度等。
解析第(1)问原因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工具的改进、百家争鸣思想、社会处于大变革角度认识;由变革鼓吹者联系课本中儒家学说,由变革实践者联系法家思想,由变革实践者联系商鞅变法;第(2)问“舌战图”从商鞅变法的对象角度分析;图二从梭伦改革的对象角度分析;第(3)问从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内容相同点角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