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京津琼)高考地理复习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17讲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19年高中新人教版地理1.2《人口的空间变化》优质课教案(新必修2).

2019年高中新人教版地理1.2《人口的空间变化》优质课教案(新必修2).

2019年高中新人教版地理1.2《人口的空间变化》优质课教案(新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能力目标1.通过有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结合实例,学会案例分析的方法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两大板块,每一板块内部又分为二战前后和改革开放前后为时间界线。

这种空间和时间的差异性,构成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各个环节中加强总结和比较。

利用多媒体采取比较法列出两幅表格,让学生比较二战前后和改革开放前后人口迁移的路线、特点、原因。

从案例分析不同的国家由于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也各相同。

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影响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各有不同。

本节课有丰富多样的阅读资料和形式,可相互穿插灵活运用于教学中,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人口迁移的类型(流向、成因、意义);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教学难点:人口迁移的原因以及作用教学方法:讲授法和比较法教具准备: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自制图表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假如现在给你一个机会重新选择住地,你会选择什么地方?学生在七嘴八舌中各抒己见。

老师总结,出于多种原因,有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人们的住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以及生产力的发展,会发生空间移动,这就是人口迁移。

本节课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一、人口的迁移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定义所谓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空间移动人口迁移三大要素居住地变更时间限制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去理解:第一,人们总是不断地进行空间移动,但不能把所有的空间移动都当做人口迁移,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和"长期"变化的运动,才被当做人口迁移。

高一人教版必修2地理第第一章人口的变化学案

高一人教版必修2地理第第一章人口的变化学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备课人:李杰雄第一节人口的数目变化第 1课时课前自学[学习目标 ](1)认识世界人口增添特色||。

( 2)理解世界人口数目变化的地域差异||。

[预习指导 ]( 1)读“ 10 万年以来的人口增添”和“100 年来世界人口的增添”图||,说出人口增添的特点及主要原由 ||。

(2)读“各大洲和地域人口数目的增添”图||,认识世界人口增添的地域差异性及主要原由||。

(3)认识人口增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讲堂学习[精讲点拨 ]人口增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人口增添过快:(1)缺点:(比较:人口的增添要适合 ||,要和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和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

)①影响经济发展:减缓经济发展速度||,影响人均收入的提高||,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②带来众多社会问题:就业压力大、教育医疗压力大、交通拥堵、住宅紧张、社会治安状况差;③资源和环境压力大||。

( 2)解决举措:①采纳控制人口过快的增添的政策;(治标)②加快经济的发展;③提高公民素质||。

2.人口增添过慢:(人口老龄化)( 1)影响:①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②医疗等社会福利压力大;③国防兵员不足||。

(2)解决举措:①采纳鼓舞人口增添的政策;②采纳外国移民;③成立完美的社会保障系统;④形成尊老爱老的社会风俗[例题分析 ]【例】.读世界人口增添图||,回答以下问题||。

(1)与 1920 年前后对比较 ||,世界人口增添发生的变化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2)发达国家人口增添状况带来的不良结果是_____________【考察目标】此题考察了《课程标准》中的“剖析不一样人口增添模式的主要特色及地域散布”等内容 ||。

要修业生能够运用人口资料及图表获守信息||,剖析、归纳、归纳和解决问题||。

【试题剖析】( 1)工业革命前 ||,因为生产力水平低下||,世界人口增添迟缓;工业革命后||,跟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进步入加快阶段||,特别是“二战”后 ||,因为科技进步||,人口快速增添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2人口的空间变化与合理容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三必修1地理教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2人口的空间变化与合理容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三必修1地理教案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上节内容的延伸,是引起一个地区人口变化又一原因。

对于人口的空间变化,在当今社会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学生对该部分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本节知识内容教学难度不大。

教材主要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什么是人口迁移?通过活动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及其意义。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辨别,教师在讲授该部分内容时,应该强调两者所具备条件上的差异以及多列举身边的例子加以区别理解。

总之,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人口迁移的有关知识有一个更深、更好的理解;同时,也能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情分析】该节内容对于学生来讲比较容易理解。

学生可以联系身边的例子和现象,帮助其对人口迁移现象的判别及其产生原因的掌握。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及其意义。

(2)重点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能力目标通过该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利用资料或图表,结合自己所学理论分析当今世界某个区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

3.情感目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发展观,全面认识人口的发展理论,使自己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重点】1.能辨别人口迁移及人口流动现象;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难点】正确理解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提问式、探究式、启发式【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时安排】2课时一、人口的迁移学生活动:请学生阅读课文P8该部分的第一自然段并思考:什么是人口迁移?人口迁移应满足什么条件?周围有哪些现象属于人口迁移?【教师归纳】1.概念: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变化。

满足条件:①居住地的改变;②改变居住地持续的时间(通常1年以上);③必须跨越一定的行政界限。

举例:①读书或分配工作离开家乡的大学生、到中国来工作的外国人等。

②展示图片要知道这些饮食习惯和景区是在广东梅州,然后根据自己的了解,得出客家人是北方迁移于此的;再阅读课文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及其满足的条件。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特征及原理的分析与综合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和我国新中国成立以后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

2.利用比较法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迁移具有不同的特点。

3.小组互动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人口迁移是人类活动的一种现象,它客观上促进了民族的融合、经济的发展。

2.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发展观。

二、教学重点1.国际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和移民的流向。

2.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和移民的流向。

三、教学难点人口迁移的原因。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及课件。

五、课时安排建议用时第1课时。

六、教学过程材料导入1979年以前,深圳市只是一个拥有2万人口的小镇,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后,全国各地的人口源源不断地迁入,人口迅速增长,至2014年深圳市总人口1077.89万,其中户籍人口332.21万,外来人口745.68万,占总人口的69.2%。

思考:深圳市的人口增长如此之快的原因是什么?生回答师总结:人口增长除了人口的自然增长还包括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讲授新课一、人口的迁移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判断人口迁移的条件:居住地变更:必须改变居住地时间:时间持续性(永久性或长期性,一般在1年以上)空间移位: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区分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叫作人口迁移;而暂时离开居住地的人口位置变动叫作人口流动。

2.分类1)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2)按迁移方向划分:农村→农村、农村→城市、城市→农村、城市→城市(由农村→城市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3.国际人口迁移: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高考地理一轮 第17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容量精品教学案 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 第17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容量精品教学案 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第17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容量精品教学案新人教版【考点整合】【要点热点探究】探究点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地区人口增长状况及原因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许多发展中国家政治上赢得独立,积极发展民族经济,医疗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在保持人口高出生率的同时,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欧洲、北美洲等发达国家由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原因,人口出生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过短暂回升后,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下降,目前多已接近零增长,有些欧洲国家甚至呈负增长说明:①同一地区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不仅与自然增长率有关,还与人口基数有关;不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的多少不仅与人口基数有关,也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关。

②人口大国的人口增长状况在左右着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目前世界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主要来自于发展中国家。

例1 据图判断表示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状况的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命题意图:本题以图的形式来考查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解析:发达国家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从而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从图中可以看出,③点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接近且在较低水平上,因此③属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答案:C探究点二人口增长模式1.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所处历史阶段原始型高高低原始社会时期传统型高低高农业社会、产业革命时期现代型低低低现代社会时期2.不同地区,人口增长模式比较地区代表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备注欧洲〈发达国家〉欧洲和北美现代型20世纪50年代后,发达国家的人口出生率不断降低,到70年代中期,以欧洲和北美为代表的发达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不足1%,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现代型中国〈发展中国家〉 亚非拉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死亡率已降至与发达国家相当的水平,但人口的出生率仍较高整个世界讲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绝大多数3.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型和判断方法:人口再生产的转型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

(全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章 人口的变化 第17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师用书(必修2)-人教版高三

(全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章 人口的变化 第17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师用书(必修2)-人教版高三

第17讲人口的空间变化[最新考纲]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思维导图][考纲解读]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知道世界人口迁移和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

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及人口迁移的效应,学会分析某时期或某地区的人口迁移案例。

考点一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人口迁移(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X围内发生改变。

(2)类型: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

(3)国际人口迁移①19世纪以前:由旧大陆到新大陆。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4)国内人口迁移①古代:受脆弱的农业经济、频繁的战争、自然灾害的影响而迁移。

②新中国成立以来: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易混辨析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的主要区别两者的共同点都是人口的空间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有没有“永久性”或“长期性”变更定居地。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因素影响举例气候通过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而对人口迁移产生影响美国老年人口由东北部“冷冻地带”向西部、南部“阳光地带”迁移水其分布及变化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塔里木盆地中绿洲地区的人口移动土壤通过影响农业生产发展而对人口迁移产生影响农业社会人们为寻找新土地而迁移矿产资源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发生人口迁移伯明翰、某某、某某由于矿产资源开采而吸引人口移入自然灾害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后,饥荒或生态恶化迫使人们“背井离乡”西非的环境难民(2)社会经济因素因素影响举例经济因素(主导) 经济发展水平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更高的生活水平;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孔雀东南飞”体现了人口向东南沿海的集中迁移交通通信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减小了迁移难度近几个世纪以来人口迁移高潮社会因素文化教育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和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大学生的求学、“科技移民”婚姻家庭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口迁移起着重要的作用军人家属的从军某某某某信仰不同,导致大规模人口迁移印巴分治时期,两国间的人口迁移;二战后,犹太人从欧洲迁入巴勒斯坦地区(3)政治因素因素影响事例国家政策决定人口迁移能否正常、合理进行“上山下乡”、三峡移民战争造成人们无家可归,流落到邻近的国家阿富汗难民涌向巴基斯坦;我国历史上人口重心的南移政治变化政治独立;国家解体“二战”后东欧一些国家重新划定国界,人口互相迁入、迁出思维建模影响人口迁移的推力和拉力因素分析分析要素满分术语推力拉力气候环境污染气候宜人水水资源短缺水源丰富土壤(土地) 人多地少;土地退化地广人稀;土壤肥沃矿产资源枯竭资源丰富经济经济水平低;产业衰落经济水平高;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交通距离近;交通便利社会教育水平低;生活条件差,某某迫害文化教育水平高;理想的生活条件政治战乱社会环境稳定拓展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与人口迁移(流动)的影响因素相近,只是思考角度不同。

高一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教案

高一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教案

高一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教案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能据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

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

2.使学生掌握人口增长三种模式的名称和特点,能利用人口资料或图表,判断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3.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

4.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读图的要领,提高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资料的分析,理解世界各国公众对目前已十分庞大,并且还在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的关注。

2.利用相应的文字资料和练习题阐明人口自然增长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及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3.利用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引导学生概括世界人口变化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完成读图思考。

4.讲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借助图表、案例分析和讨论,认识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差异,启发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深入阐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

2.进一步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发展观。

教学重点高一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教案1.人口迁移的地理范围(国际、国内)。

2.人口迁移流向(迁出国家,地区,迁入国家、地区)。

3.人口迁移的原因。

教学难点人口迁移的原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人口迁移地图或动画一、人口的迁移1、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三要素:居住地变更、时间上长期性(1年以上)、市空间位置变化是否跨越行政界限2、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时期特点迁出地区迁入地区原因意义19世纪以前以集团型、大批量移民为主旧大陆(亚非欧)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欧洲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西欧、北美、西亚、北非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3、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迁移和人口数量增减。

高三一轮复习人教版地理必修二1.1 人口的数量变化 教案

高三一轮复习人教版地理必修二1.1 人口的数量变化 教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一、教材分析本章内容是从人地关系的角度讲述有关人口地理学的基础知识。

在人与地理环境这对矛盾中,人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通过学习本单元,可以培养学生协调人地关系的意识,为本模块其它章节和“城乡规划”等选修模块的学习打下基础。

3、本章总体教学目标:⑴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⑵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⑶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⑷形成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4、本单元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分析重点:⑴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⑵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⑶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在人与地理环境这对矛盾中,人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人口的增长和迁移对地理环境会造成直接或间接影响。

难点:⑴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本章教材中的表格数据、图像及文字资料;以及中图版教材、地图册、影像资料2.多媒体视频资料,如城市的发展与城市化的相关内容等。

3.《中国国家地理》等相关杂志4.《人文地理学》王恩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5.《中国文化地理概述》胡兆量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 6.相关网站:四、学时建议本单元总学时约6学时,其中第一节2学时,第二节2学时,第三节1学时,问题研究1学时。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课标要求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学习目标1.根据相关数字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2.利用地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3.利用人口资料或图表,判断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4.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及影响因素;5.结合资料或图表说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人口增长模式及其特点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教学内容安排知识结构:教学思路:教学资源建议1.本节教材中的表格数据、图像及文字资料;以及中图版教材、地图册、影像资料2.《中国国家地理》等相关杂志3.《人文地理学》王恩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4.《中国文化地理概述》胡兆量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 5.相关网站:教法与学法策略1.人口的自然增长(1)读图分析讲授法:利用教材中的图像材料,指导学生分析,或讲授人口自然增长★(2)读图探究法及社会调查法:指导学生读图或在社区家庭做调查,探究人口的自然增长的现状及规律。

2020版地理新导学大一轮鲁教新高考鲁京津琼讲义:第二册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17讲含解析

2020版地理新导学大一轮鲁教新高考鲁京津琼讲义:第二册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17讲含解析

第17讲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考点一 人口增长特点1.人口的自然增长(1)总趋势:人口数量不断增长。

(2)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

(3)时间差异①10万年来,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呈加快的趋势。

②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

(4)空间差异温馨提示 人口增长中的“增长”仅指人口数量的变化,不一定是正增长,也可以是零增长或者负增长。

综合思维 区域人口增长分析 区域人口增长=机械增长+自然增长。

区域自然增长:年净增人口数量=人口基数×自然增长率。

区域机械增长:年净增人口数量=人口基数×机械增长率。

只考虑自然或机械增长率一种因素时,自然(或机械)增长率大于0时,人口增长,但数值最大时人口不是最多,小于0时人口减少,但数值最小时人口不是最少;当自然(或机械)增长率为零时,人口最多或最少。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构成指标: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2)类型、特点与转变过程补充点拨 (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至出生率下降到一定水平结束。

(2)现代型中的人口死亡率并不都是较低的,在进入现代型的一些国家或地区中,由于老年人口比重大而引起的老年人口死亡率一般较高。

3.不同类型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成因人口增 原始型传统型 现代型综合思维 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 (1)根据生产力水平判断(2)根据国家类型判断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传统型,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已经属于现代型;发达国家多属于现代型。

(3)根据数值特征判断考向一人口增长及时空分布差异1.(2016·天津文综)读图,完成下题。

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答案 D解析根据该省人口数量的增长变化图可知,该省人口增长由快变慢,故其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应是由高逐渐降低,且1990年至2000年降低较快。

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如图为“上海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变化图”。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17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17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

第17讲人口的空间变化[课程内容]结合资料,说出人口迁移的含义,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思维导图]考点一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X围内发生改变。

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

(2)国际人口迁移19世纪前“二战”后特点①旧大陆—新大陆②已开发国家—未开发国家①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②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方向①欧洲—美洲、大洋洲②非洲—美洲③中、日、印等国家—南亚、美洲①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北美、西欧等发达国家②20世纪70年代以来,迁入石油产区(西亚)原因①地理大发现与新航路的开辟②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某某义扩X①各国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②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地区差异性影响①开发了新大陆②传播了工业文明③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①缓和迁出国国内人口压力,增加侨汇流入,但人才流失②增加迁入国廉价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但造成社会压力和不安定因素(3)国内人口迁移时期影响因素迁移特点流向古代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大批迁移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当代1949年到改革开放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地迁移,规模较小,频率较低由东部迁往西北和东北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改革开放政策迁移的流量增大,流向变化多样,自发迁移流量增大经济欠发达→经济发达;内地→沿海;山区→平原;农村→城市影响因素举例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灾害洪水、地震、火山爆发等导致的大规模人口迁移;西非环境难民气候美国老年人口向“阳光地带”迁移淡水早期逐水草而居的人口迁移;塔里木绿洲中人口迁移土壤农业社会人们为寻找新土地而迁移矿产资源伯明翰、某某、某某由于矿产资源开采而吸引人口移入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经济发展“孔雀东南飞”体现了我国人口向东南沿海的集中迁移交通和通信近几个世纪以来人口迁移高潮文化教育大学生的求学、“科技移民”婚姻家庭军人家属的随军;少年儿童随父母迁移政治因素国家政策三峡移民;“上山下乡”社会变革一战和二战后,东欧一些国家重新划定国界,人口互相迁入、迁出战争阿富汗难民涌向巴基斯坦;欧洲难民问题某某犹太人从欧洲迁入以色列个人动机和需求生活需求变化职业需求变化补充点拨美国的人口迁移人口迁移迁移时间迁移原因迁移特点第一次19世纪中期南北战争人口大规模西移第二次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口由乡村大量流入城市第三次20世纪20~60年代农业危机、自然灾害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第四次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环境恶化、资源开发东北部人口迁往南部和西部考向一人口迁移的特点及类型(2018·全国文综Ⅰ)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7讲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新人教版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7讲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新人教版

常住人口减少。
考点互动探究
(2)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 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①服务设施齐全 业 A.①③ B.①④ ③适宜就业机会多 ( ) 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 ④生态环境较好 D.②④ C.②③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上海
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的过程中, 一些产业向周边中小城市转移。周边中小 城市承接产业转移,增加了就业机会,所以 吸引了外来常住人口的流入。
战以后
洲等
考点互动探究
2.当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新形式
形式 迁移人 科技移民 高素质人才 寻求更好的学习、生 活、工作条件 主要由发展中国家迁 往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在人才、 经济上蒙受双重损失 廉价劳动力 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发 达国家和地区劳动力不足 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或部分 富裕的石油输出国 缓解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劳动力不足 劳务输出 国际难民迁移 战争难民、政治难民 战乱、种族冲突、政治 迫害 流向和平国家或者能给 难民提供避难条件的国家 给移入国的政治、经济、
活动。
集团性、大批 的移民为主。由欧洲迁移到北 (4)19 世纪以前 , 国际人口迁移的总特点是以 _____________
美洲、南美洲、大洋洲。
发展中国家 流 向 (5)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战 以 后 , 国 际 人 口 迁 移 表 现 出 新 的 特 点 : 人 口 从 _____________ 发达国家 _____________, 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人口迁入地
口类型
原因
方向
影响
问题,同时缓解流出国的就业压力,利 社会生活和生态环境带来
于流出国赚取外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考点一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人口迁移概念及国内外人口迁移(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

(2)国际人口迁移(3)国内人口迁移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实例补充点拨美国的人口迁移考向一人口迁移的特点及类型(2018·全国文综Ⅰ)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

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2.该直辖市是( )A.北京市B.天津市C.上海市D.重庆市答案 1.C 2.D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该直辖市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说明外来务工人口少于外出务工人口,A错;据材料信息无法推断老年人口变化,B错;由图可知,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差距略有缩小,说明人口迁出回落,劳动力需求数量有所增加,C对;图中无法判断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D错。

第2题,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均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为人口的迁入区,常住人口数量大于户籍人口数量,且三市的人口都没有超过3000万,而重庆市为人口迁出区,户籍人口数量大于常住人口数量。

故选D。

(2015·北京文综)下图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

由于迁出人口比例较高,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比例最高,从而成为2014年全国最受异地牵挂的城市。

读图,回答第3题。

3.据图可推断,甲地人口迁出比例( )A.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B.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高C.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D.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高答案 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人口迁出比例南方比北方高,沿海城市比内陆城市高,故A、D 项错误;甲地迁往重庆市的人口比例并不高,故B项错误;甲地人口迁出比例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故C项正确。

考向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2016·全国文综Ⅲ)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

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

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

据此完成4~5题。

4.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A.产业转型升级B.食品价格大增C.环境质量下降D.交通拥堵加重5.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①服务设施齐全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③适宜就业机会多④生态环境较好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 4.A 5.C解析第4题,根据题干材料知,上海市人口需求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这是产业升级的结果。

第5题,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说明这些中小城市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多,就业机会多。

与上海相比,周边中小城市的服务设施较差,且生态环境不是目前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6.(2017·天津文综)读材料,回答问题。

义乌市是著名的国际商贸之都,目前外来人口约占常住人口的37%。

说明义乌市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

请回答两项。

答案商贸发达(商品集散地);就业岗位多(收入高);生活水平高(服务设施完善)。

解析浙江省义乌市是著名的国际商贸之都,人口迁移的社会经济原因主要从商贸活动、就业机会及经济收入、生活水平等方面进行分析。

考点二人口迁移的影响1.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进程。

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

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思维建模分析人口迁移影响的思路(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的影响和对迁入地的影响。

(3)从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影响。

考向一人口迁移的影响如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

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

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题。

1.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答案 B解析我国2005~2010年人口迁移以乡村向城市迁移为主,故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提高,迁出地区由于乡村人口迁出,人口总量减少,城市化水平也有所提高。

文字材料信息显示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延缓了迁入地区的老龄化进程,加剧了迁出地区的老龄化水平。

故B 项正确。

(2019·山东潍坊中学高三调研)“棒棒工”是对重庆市一个特定劳动群体的称呼。

他们爬坡上坎,以棍棒、绳索为劳动工具,帮人搬运货物,为千家万户提供便利。

下图为“1960~2020年重庆市棒棒工人口数量及年龄结构变化图(含预测)”。

据此完成2~3题。

2.早期影响重庆市棒棒工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河流D.植被3.造成2000年以来重庆市“棒棒工”从业人口变化的主要社会原因是( )A.农村人口数量减少B.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的改善C.城市人口老龄化D.城市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答案 2.A 3.D解析第2题,由材料可知该地的“棒棒工”主要是为人们“爬坡上坎”搬运货物的,因为该地地形崎岖、坡坎众多,给人们的日常货运增加了困难,因此选A项。

第3题,由图示可知“棒棒工”从业人员的年龄由青壮年逐渐转为老年人口。

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条件有所改善,城市对棒棒工的需求减少,因此青壮年多就业于其他行业;而在农村地区,交通状况变化较小,多是老年人在从事该行业,D项正确。

考向二空巢家庭等人口热点现象(2019·郑州一中调研)2016年10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

报告指出,2015年年末,我国流动人口数量达2.47亿人,占总人口的18%,相当于每六个人中就有一个是流动人口。

预计到2020年我国仍有2亿以上的流动人口。

读图回答4~5题。

4.关于现阶段我国流动人口呈现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规模大,以“90后”为主B.流动时间短,季节性返乡规模大C.北京、上海吸纳跨省流入人口的趋势进一步增强D.以个体流动为主,家庭化流动未成趋势5.阻碍流动人口子女随迁的因素是( )A.城市教育水平较高B.城市教育费用较高C.城市生活条件较好D.户籍地居住条件较差答案 4.C 5.B2015年9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座谈会,在会上总理指出要通过新型城镇化建设,逐步减少大规模人口“候鸟式”迁徙。

每年农民工在年前大量离开,到年后大量回城,这种“候鸟式”迁徙,已经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

据此完成6~7题。

6.大量数据显示2014年春节前从成都到北京的旅客增多,原因最可能是( )A.成都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京B.大量在成都打工的北京人回家过年C.成都过年消费水平比北京高D.成都老年人前往北京的孩子家过年7.2015年春运期间邻近省区和省区内短距离迁徙人口大幅增加,原因有( )A.春节旅客多,长途旅行不安全B.城市群崛起,就近就业的劳动力增多C.春运压力大,就近换乘其他交通工具D.冬季气温低,短途旅游更适宜答案 6.D 7.B解析第6题,前些年是大量在北京打工的成都青年,过春节要返回家乡,即从北京返回成都;近几年,在北京的年轻人不再返回成都,而是成都的老年人前往北京的孩子家过年,造成从成都到北京的旅客增多,故选D。

第7题,春运期间邻近省区和省区内短距离迁徙人口大幅增加与城市群崛起,就近就业的劳动力增多有关,故选B。

人口抚养比是指被抚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可分为少儿(0~14岁)抚养比、老年(65岁及以上)抚养比。

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1982~2007年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读图,完成(1)~(2)题。

(1)该城市抚养压力最大的年份是( )A.1982年B.1992年C.2002年D.2007年(2)由图可知,该城市1982~2007年( )A.少儿抚养比持续升高B.总抚养比持续升高C.外来青壮年大量涌入D.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答案(1)A (2)C“四步法”判读平面三角坐标图(1)做轴: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上图中的①②③。

(2)划线:过图中标出的点,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条射线。

(3)读数:读出上述射线与三个坐标轴交点的数值,即为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

图中待求点的三个坐标,0~14岁约为28%、15~64岁约为55%、65岁及以上约为17%。

(4)验证:将读出的三个数据求和,如果得数为100%,则读数正确。

下图中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A.①B.②C.③D.④2.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图中国家②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实行计划生育B.鼓励生育C.采取移民政策D.鼓励人员出国答案 1.C 2.A解析第1题,在三角坐标图中,c表示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其中国家③高达20%,老龄化问题最严重,故选C。

第2题,a表示0~14岁的未成年人口所占总人口比重,图中国家②的0~14岁人口比重达60%,说明该国人口增长迅速,必须采取(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

图甲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某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变动示意图”,图乙是“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根据图甲所示的人口变化趋势判断,今后该国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A.鼓励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B.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C.继续保持较低的人口生育水平D.减少劳务人员输出4.在图乙中,①②③④四点所示的人口年龄构成情况与图甲所示国家1995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相符合的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 3.B 4.B解析第3题,结合图甲可知,该国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降低,人口保持负增长状态,人口老龄化问题突显,所以该国今后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采取措施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