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一章第一节知识点
2014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各章知识点汇总
2014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各章知识点汇总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教育学概述一、教育的概念及其本质属性:1.教育的概念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泛指凡是能够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它包括有计划的和偶然的、有组织的和无组织的、外在的灌输和自发的感化的总和。
它表现为对儿童的抚育和预防外来有害现象的侵害;使儿童与周围世界建立初步的联系;以人与人交往的有力的工具语言武装儿童;向青年一代传授并用某种形式使他们掌握生产经验和生产技能与技巧;向青年一代的头脑中灌输某种思想体系,并形成一定的行为规范。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狭义的教育强调教育活动的组织性、计划性和专业性,目的就是要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有专业的师资和专门的场地,并且有一套系统的教育与教学组织的规范。
教育学研究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即狭义的教育。
2.教育的本质属性从本质属性来说,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社会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或者说是培养人的过程。
一方面,从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变化来看,教育是发展,是生长,是对生活、环境的适应,是经验的积累与重新组合,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另一方面,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教育就是向下一代传递民族的传统文化,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建设人才。
教育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活动的统一,其中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促进受教育者身身心的发展。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
1.教育者教育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
教育者是指影响受教育者的知识、技能、思想、品德、身心等方面发展变化的人。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尤其是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领路人。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①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著作——《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背·选】②最早分别解释“教”“育”的著作——许慎《说文解字》2.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背·简/辨】广义的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
【理解】3.教育的构成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内容)。
【理解】4.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是教育有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背·选/简】5.教育的社会属性:【理解·选】①永恒性:【例: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教育与人类共始终。
】②历史性:【每个时期的教育特点不同;例:新中国成立时的教育不同于现在的教育。
】③社会性:【例:人类的教育活动具有社会性是与动物的教育活动的区别。
】④相对独立性:【例: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6.教育的起源与发展:【背·选择题/考点:某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下列哪个选项?】生物起源说——人类教育源于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利托尔诺(法)桑代克(美)沛西·能(英)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孟禄(美)劳动起源说——米丁斯基、凯洛夫(苏联)7.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背·选择题/考点:斯巴达和雅典是高频考点】①古中国——六艺:礼、乐、射、御、书、数②斯巴达——培养体格强壮的军人和武士③雅典——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封建社会:【理解·选/不是高频考点历年没考过】①中国——四书五经四书:大学、论语、中庸、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②西方——教会学校和骑士学校。
8.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口诀:两生三没)【背·简】两生:①为了生产和生活;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国家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
国家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第一章教育基础1.小学教育特点4:对象特别的义务全面基础教育教育对象特别性(生理、感知水平低、形象经历、道德感含糊、);基础性(社会、个体进展的基础,课程内容);义务性(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青年实施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免费学校教育);全面性(各方面充分进展,保证其德智体美劳方面最大程度和谐进展)2.小学教师劳动特点6遵守系统、给学生做示范的复杂长期工作,(还需要离开学校、加班、备课)复杂性(教育目的全面、任务多样、对象差异)制造性(因材施教、教学上别断更新、教育机制)劳动时刻的连续性和空间的广延性(利用课余时刻备课、批改作业;校内外、家访等)系统性(由教育的系统性以及人的身心进展的延续性决定)3.课程打算(教学打算)是依照教育目的和别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内容要紧包括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以及学周安排。
4.教育目的是对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要求,是教育的核心咨询题妨碍教育目的制定的因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人的身心进展特点与需要;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5.教育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妨碍三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教育者是教育妨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挑选和施加教育妨碍的对象,教育妨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6.学校治理三要素:治理者、对象、手段;工作核心是教学治理;领导体制是校长负责制7.8.教育观看法(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举行系统感知和考察)教育调查法(搜集、整理、分析相关资料,揭示事物本质规律,寻求解决咨询题的方案)系统抽样(依照预定规则、每部分抽取1个样本)分层抽样(按某一属性分类,按比例举行随机抽样)等距抽样(编号后分成个数相同的组)整群抽样(随机分组,抽取群体)多级抽样(抽取若干群,在群中随机抽取样本)教育实验法(操纵或创设一定条件,验证假设,探讨条件和教育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前实验(缺乏假设、操纵措施、无对比组)真实验(彻底操纵、效度高)准实验(在现成的教学班级内举行、无随机分派,别能操纵误差)9.学校文化核心是:精神(观念)文化10.新课程标准的核心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进展”小学时期以综合课程为主、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何必修课程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6: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挑选性;紧密课程内容与日子和时代的联系;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与素养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实行三级课程治理制度11.教师专业进展三时期:进展最后成为专家型教师关注生存时期(搞好关系)关注情境时期(提高学生成绩)关注学生时期(思考个不差异、学生需求)12.教师专业进展的途径: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微格教学(小型课堂教学)举行特意训练(日回忆、新材料、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周月回忆)反思教学经验(波斯纳:经验+反思=成长)13.教学研究的基本步骤7:确定研究课题;查阅、阅读文献;提出研究假设;制定研究打算、设计研究方案;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做出结论;撰写成文。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点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点(一):小学生心理教育1.相关概念心理开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开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开展过程。
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这一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人格又称个性,通常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2.心理开展阶段的划分及各阶段心理开展的主要特征(1)心理开展阶段的划分我国心理学家通常按照个体在一段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将个体的心理开展划分为8个阶段。
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岁至6、7岁);童年期(6、7岁至ll.12岁);少年期(11、12岁至l4、15岁);青年期(14、15岁至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2)童年期和少年期的主要心理特征童年期,又称学龄初期。
这是一个人一生开展的根底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正确的时期。
少年期,又称学龄中期。
这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学生的心理开展有四个根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3.皮亚杰的认识开展阶段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开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2)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是单向思维,具有不可逆性,以自我为中心。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这一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
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是多维思维、具有可逆性、自我中心、可进行具体逻辑推理。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本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其思维开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
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
教师资格考试知识点集锦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归纳《综合素质》知识点第一章:职业理念一、教育观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3、素质教育的要求:(1)德育为先(2)能力为重(3)全面发展4、如何开展素质教育(1)素质教育目的融入各教育环节;(落实到每一堂课,乃至教学的每一个环节)(2)构建对接社会现实的课程体系;(与生活、生产实际和社会发展相联系的学科内容)(3)启迪学生自主学习;(全方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充分发挥教师的正能量;(5)创新素质教育教学模式;(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二、学生观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2、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3、为什么人要全面发展? (基本内容)(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2)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3)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4)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5)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6)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4、什么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5、“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1)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满足人的生存需要;(2)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满足人的发展需要;(3)人与人的关系:在维护公平正义的前提下优质优酬、兼顾公平。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最全整理,都在这里了!
⼩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必背知识点最全整理,都在这⾥了!⼩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必背知识点整理(最全)第⼀章教育基础⼩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第⼀节⼩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第⼀节1. ⼩学教育的特点⼩学教育的特点包括:(1)教育对象具有特殊性;(2)⼩学教育的义务性;(3)⼩学教育的基础性;(4)⼩学教育的全⾯性。
第三节教育学基础知识2. 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个要素。
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相互影响。
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的桥梁,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的中介。
3. 教育的相对独⽴性的表现教育的相对独⽴性主要表现在三个⽅⾯:(1)教育具有继承性。
(2)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表现为:(1)阶级性;(2)道统性;(3)专制性;(4)刻板性;(5)象征性;(6)宗教性。
5. 简述学校产⽣的基本条件。
(1)社会⽣产⼒⽔平有了⼀定程度的提⾼,能为社会提供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
使社会上有⼀部分⼈可以脱离⽣产劳动和体⼒劳动专门从事教与学的活动。
(2)脑⼒劳动与体⼒劳动有了明显的分⼯,出现了专门从事科学⽂化活动知识分⼦,使⼈类间接经验有了相当数量和程度的积累,为学校的产⽣提供了必要的教学内容。
(3)⽂字的出现,有了记载和传递间接经验的⼯具,使教育发⽣了根本性的变化。
6. 教育与社会⽣产⼒的相互关系⽣产⼒对教育的制约作⽤:(1)⽣产⼒⽔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产⼒⽔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产⼒⽔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段。
教育对⽣产⼒的促进作⽤:(1)教育再⽣产劳动⼒;(2)教育再⽣产科学知识。
7.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者受教育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三色笔记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霸三色笔记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题型题量分值占比题型题量分值占比单项选择题204026.6%简答题33020%材料分析题24026.6%教学设计14026.6%总计26150目录第一部分教育学/1知识点一《学记》与《论语》/1知识点二古希腊三哲/2知识点三教育学家/2知识点四教育的构成要素/4知识点五教育的属性/4知识点六教育起源说/4知识点七教育的发展/5知识点八教育发展历程/6知识点九教育与社会的发展/7知识点十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8知识点十一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9知识点十二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9知识点十三教育目的论/9知识点十四西方现代学制类型/11知识点十五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11知识点十六课程类型/11知识点十七课程理论/14知识点十八课程内容的层次结构/14知识点十九新课程改革的目标/14知识点二十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5知识点二十一教学原则/15知识点二十二教学方法/17知识点二十三教学评价的分类/19知识点二十四德育原则/19知识点二十五德育方法/20知识点二十六班级管理的内容/21知识点二十七班级管理的模式/21第二部分心理学/23知识点一感觉规律/23知识点二知觉的基本特性/23知识点三注意的分类/24知识点四注意的品质/25知识点五记忆的种类/25知识点六遗忘规律/25知识点七想象的分类/26知识点八动机冲突/26知识点九情绪的分类/26知识点十小学生情绪的特点/27知识点十一智力理论/27知识点十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27知识点十三学习动机理论/28知识点十四学习迁移的分类/29知识点十五学习策略的分类/31知识点十六学习理论/32知识点十七社会学习理论的强化/32知识点十八知识学习的方式/33知识点十九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33知识点二十创造性的基本特征/34知识点二十一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34知识点二十二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34知识点二十三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对偶故事法)/35知识点二十四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两难故事法)/35知识点二十五品德的心理结构/36知识点二十六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36知识点二十七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36第一部分教育学第一部分教育学知识点一《学记》与《论语》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霸三色笔记知识点二古希腊三哲知识点三教育学家第一部分教育学(2)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3)学校即社会(4)从做中始人、进步教育代表人物)学卢梭(1)提倡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认为教育的任务应该使儿童“归于自然”(2)自然教育的最终培养目标是培养“自然人”(3)“消极教育《爱弥儿》”裴斯泰洛齐(慈爱的儿童之父)(1)主张教育遵循自然,使儿童自然发展(2)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3)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于实践的教育《林哈德和葛笃德》家洛克(1)提出“白板说”(2)倡导“绅士教育《教育漫话》”斯宾塞(1)“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科学知识最有价值(2)教育的任务:为完美生活做准《教育论》备《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马卡连柯》“集体教育”“平行影响”赞科夫(1)“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达到最理想的发展水平”(2)发展性教学理《教学与发展》论布鲁纳《教育过程》“结构教学论”“发现法”瓦·根舍因“范例教学”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全面和谐发展思想布鲁姆“三维目标”: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教育目标分类学》域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霸三色笔记知识点四教育的构成要素知识点五教育的属性知识点六教育起源说第一部分教育学米丁斯基凯洛劳动起源说夫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倡导的起源学说知识点七教育的发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霸三色笔记(2)建立了完善的学校教育系统——学制(3)创立了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度(4)教育内容结构日益丰富,大量增加了自然科学和工业技术方面的课程内容(5)教育的阶级性依然存在现代教育(1)重视早期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普及义务教育和延长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双轨并行且相互渗透(4)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多元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教育向终身化发展(6)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知识点八教育发展历程第一部分教育学古印度婆罗门教育、佛教教育斯巴达:重视军事体操和道德训练,内容单一、方法严古希腊厉尚武雅典:在西方最早形成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丰富、方法灵活崇文培养僧侣和统治人才,学习“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和“四学”(算数、几何、天文、音乐教会学校(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西欧中世纪))骑士“七技”即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骑士学校诗知识点九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霸三色笔记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教育与文化(1)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文化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立文化影响着教育内容的选择文化影响着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文化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力量(2)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作用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教育具有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教育与人口(1)人口状况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人口的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和教育投入人口的结构影响教育结构人口的质量影响教育质量(2)教育对人口问题的影响教育可以控制人口数量教育可以优化人口结构教育可以提高人口质量知识点十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第一部分教育学区别:内发论强调内在的因素和力量,外铄论强调外在的因素和力量知识点十一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知识点十二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不平衡性知识点十三教育目的论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霸三色笔记第一部分教育学知识点十四西方现代学制类型知识点十五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知识点十六课程类型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霸三色笔记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打破了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是以活动为中心组织的课程组织方式分科课程单科形式,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2.教育的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征,也是关于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3.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①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
②违背了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③第一个正式提出的,开始转向科学解释。
④代表人物:法国的利托尔诺,英国的沛西·能。
4.教育产生的原因教育产生的根本原因——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5.教育的历史发展★★中国最早的教育形态出现在——夏朝;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六艺:礼(礼—政治、历史和以孝为本的伦理道德教育)、乐、射、御、书、数。
二、教育学的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孔子教育思想主要集中在《论语》中:1.孔子关于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庶、富、教”2.教育对象:主张“有教无类”3.教育内容:《诗》《书》《礼》《易》《乐》《春秋》——孔子整理修订偏重社会人事、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
4.论教学的原则与方法①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世界最早启发)②因材施教:③学、思、行结合: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④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记》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教学原则:1.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尊师重道: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3.藏息相辅:课内外相结合: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4.豫(预防)时(及时)孙(不陵节而施谓之孙、循序渐进、学不躐等)摩(观摩)5.启发诱导: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6.长善救失:(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产婆术、助产术、问答法(西方最早启发)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夸美纽斯(近代教育学之父)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该书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高中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高中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教育: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4个特点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具有继承性、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研究教育学的意义:1.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增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自觉性。
2.有助于掌握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有助于了解教育历史,传承思想遗产。
4.有助于了解教师职业及其工作环境。
《学记》是中国古代、世界上最早一篇特地著作教诲,教学问题的论著。
XXX“产婆术”/柏拉图“寓进修于游戏”/XXX“教诲遵循自然”昆体良西方最早教诲理论著作《雄辩术道理》(论演说家的教诲/培养),仿照-理论-练三阶段。
XXX首次把教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XXX“教诲学之父”《大教学论》标志教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称教师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遵循人的自然发展,“泛智教诲”,教学原则: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牢固性、自觉性。
XXX《爱弥儿》倡导儿童本位和自然教诲。
XXX教诲学作为课程在大学教授。
XXX“教诲史上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教诲心理学化”自然主义教诲,情感教诲,爱的教诲,第一位将“教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付诸实践。
XXX“白板说”和绅士教诲。
XXX“现代教诲之父”《普通教诲学》出版标志规范教诲学建立。
提出“四阶段教学”明了-XXX-系统-方法。
他的学生XXX五段教学预备-提示-比较-总括-应用。
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1.教育的概念,本质2.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内涵(教育,教育内容,学校教育)3.广义的教育4.狭义的教育5.教育包括3点6.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理解)7.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1. 教育的发展(教育制度化、教育成为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标志)二、学校教育制度1.学制(一)从历史维度看—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1.教育的演变过程2.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3.教育制度的发展过程4.前制度化教育(1)制度化教育的形成—主要标志是()1.()的出现,开启了()的新阶段2.制度化教育的形成时间()(2)制度化教育的含义—指向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系统1.制度化教育主要指()2.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3.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3)制度化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1.随着()的出现,制度化教育趋于成熟。
2.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3.建构()的理想正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
4.非制度化教育代表人物:()的非正规教育思想、()的非学校化观念。
(二)从现实维度看—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6点,应用)二、教育的历史发展(二)教育的过程1.古代教育(1)古代东方国家的学校教育形态1.我国学校教育始于()初期。
()是教育从社会生活中独立、分化出来的一大标志。
( )是奴隶社会里经济发展、政治发展和文化发展的综合产物。
2. a.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以明人伦。
”b. ( )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 )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形成了( )即:( )(古代德育)、( )、( )、( )、(( )、( ))(小艺)。
比较:孔子六艺( )c.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大兴,( )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小学教育的义务性小学教育的全面性学校管理的基本要素:管理者管理手段管理对象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教学工作管理(核心)教务行政管理总务工作学校管理的过程: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学校管理的原则与方法:原则:1.方向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 3.民主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 5.规范性原则6.系统性原则7.效益型原则8.动态性原则方法:1.行政管理原则2.法律原则 3.思想教育原则4.经济方法 5.学术方法学校组织结构的主要职能部门:1.校长办公室(对外联络、信访、人事保卫、文件收发归档、报表统计)2.教务处(教学组织、教育科研、学籍管理、课程资源管理)3.政教处(德育思想政治)4.总务处(后勤提供经费物质保障)5.教研室(基层教学实验)6.年级组⏹(重点)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的由来:《孟子尽心上》教育主要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狭义教育: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主导作用)、受教育者(主体)、教育影响(活动中介)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a.继承性b.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c. 教育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的功能:按对象分:个体发展功能社会发展功能(人口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按作用分:正向功能负向功能按呈现方式分:显性功能(计划性)隐性功能(非预期的)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法利托尔诺美桑代克英沛西·能(本能生利息)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 美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心理仿孟禄)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米凯爱劳动)教育的发展:1.原始社会a.具有一定的目的性b.没有阶级性,教育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c.手段主要是言传身教,没有文字和书本d.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e.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教育内容贫乏f.教育直接为生产和生活服务,没有从生产劳动中脱离出来2.古代教育奴隶社会中国夏朝——痒序校西周——国学乡学“学在官府政教合一”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古埃及宗教教育古希腊斯巴达——尚武教育雅典——崇文教育3.封建社会中国春秋战国——官学衰私学兴显学盛行隋唐——实行分科教学科举制宋朝——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清朝——学堂中体西用1905废除科举西方教会学校骑士学校特点:1.阶级性2.道统性3.专制性 4.刻板性5.象征性6.宗教性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校终身发展的一生2.教育的全民化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且必须接受一定的教育3.教育的民主化一方面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4.教育的多元化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现代教育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教育学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教育学的发展●萌芽阶段中国《学记》世界第一部教育文献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诱导)“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墨子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道家道法自然西方苏格拉底产婆术讽刺—定义—助产术柏拉图《理想国》“寓学习与游戏”最早提倡者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原则”昆体良西方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将学习过程概况为“模仿——理论——练习”三阶段●创立阶段培根——实验科学家鼻祖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归纳法”特点:教育问题成为专门的研究领域形成了专门的教育概念或概念体系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产生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代表人物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卢梭——《爱弥儿》倡导自然教育儿童本位教育观康德——最终将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裴斯泰洛齐——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付诸实施的教育家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科学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标志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教育性教育原则(没有无教育的教学,没有无教学的教育)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现代教育学代表人物《民主主义与教育》新三中心论(儿童经验活动)“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无目的论陶行知——人民教育家《中国教育改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理论●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流浪儿童和违法者改造中国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教育理论为指导的教育著作当代教育理论的发展赞可夫——《教育与发展》“以最好的效果使学生达到最高的发展水平”发展性教育理论五条教学原则 a.高难度 B.高速度 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D理解学习过程E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布鲁纳——美强调学科结构提出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倡导发现教学法瓦根舍因——德创立范例教学理论皮亚杰——瑞士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智力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教育思想“活的教育学”布鲁姆——提出掌握学习理论⏹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a.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b.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c.制约教育内容和手段●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a.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舒尔茨人力资源理论)b.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二)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a.决定教育的领导权b.决定着受教育权c.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a.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培养人才)b.教育促进民主c.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三)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1.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a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b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c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a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b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c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2.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3.学校文化学校精神文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知识点归纳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小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一、小学教育概述(一)小学教育的概念现代教育学定义“小学”为学龄儿童(6-12岁)接受初等教育所设的学校,属于基础教育的一部分,现分为初级小学、高级小学、完全小学、中心小学以及实验小学五种类型。
我国传统教育阶段的划分只有小学和大学两级,小学也称蒙学。
蒙学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着重儿童认知和行为处事的训练。
(二)小学教育的任务根本任务:打好基础二、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发展据记载,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一)古代的小学教育(先秦至鸦片战争)特点:1、具有鲜明的等级性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的管制、灌输来进行,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二)近现代的小学教育(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四个标志性事件1、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
2、南洋公学外院是中国近代意义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1897年,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
)3、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癸卯学制》,该学制第一次系统构建了以小学堂、中学堂、大学堂为主干的学校教育体系。
将小学正式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
(清政府1904年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设立了初等小学堂,学制五年,人学对象为7岁儿童,同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实行义务教育的开始。
)4、到了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改小学堂为小学校。
四个学制1、壬寅学制,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2、癸卯学制,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近代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3、壬子癸丑学制,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并改学堂为学校,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4、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的六三三学制。
它是我国小学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影响一直持续到1949年。
(三)当代的小学教育1、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志着我国的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由来: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2、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教育三合力或者教育的基本形态):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主导),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3、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1.1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发挥了主导作用1.2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学习的主体1.3教育影响:是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或中介,它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教育内容: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以及相关的电视影像资料、报刊等教育手段:讲授法、演示法等4、教育的属性(单选、辨析)4.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比如:父母教育子女要孝敬老人。
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及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考点:有目的——说明偶然习得的行为不属于教育。
培养人——说明动物界不存在教育社会活动——教育是在后天的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先天本能不属于教育。
比如:婴儿吸奶属于先天本能,它不属于教育;4.2教育的社会属性(6种)✧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持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例如:自有人生,便有教育✧历史性:教育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人类社会的不同时期,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不同,教育也就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内容和形式。
例如:汉代崇尚儒家思想,独尊儒术;秦代崇尚法家思想,焚书坑儒。
✧继承性:是指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前后相继,后一历史时期的教育是对前一历史时期教育的继承和发展。
例如:“长善救失”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并未因为时代的变迁而过时。
✧长期性:是指在人才培养的周期上,时间比较长,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相对独立性:教育虽然会受到政治、经济的影响,但是也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和政治经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可能超前,也可能滞后。
《教育知识与能力》超全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五节教育制度(一)
教育制度(二)
第六节教育目的(一)
教育目的(二)
第七节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第二章中学课程
第一节课程概述
第二节课程组织
第三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第三章中学教学
第一节教学概述
第二节教学过程(一)
教学过程(二)
教学过程(三)
第三节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与趋势
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第一节认知过程(一)
认知过程(二)
认知过程(三)
第二节学习理论
第三节学习心理(一)
学习心理(二)
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
第一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第二节中学生的情绪发展
第三节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一)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二)
第四节中学生的身心发展
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
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第二节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
第七章中学德育
第一节中学生品德心理与发展
第二节道德发展理论
第三节德育工作
第四节中学德育过程
第四节中学德育原则、途径与方法
第八章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第一节群体与群体规范
第二节班级与班级管理(一)
班级与班级管理(二)
第三节班主任工作
第四节课外活动
第五节学校人际关系
第六节学校人际沟通
第七节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协调
第八节教师心理(一)
教师心理(二)。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教学知识点全括总结
第一节教学概述一、教学的内涵1.教学的定义: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在我国,教学是以知识的传授为基础的,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2.教学的特点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2)教学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活动组成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3.教学的意义1)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2)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径3)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4.教学的任务(1)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1)形式教育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形式教育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
代表人物有英国洛克和瑞士的裴斯泰洛齐。
2)实质教育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需进行特别的培养,实质教育以联想主义心理学为基础。
代表人物有德国的赫尔巴特和英国的斯宾塞。
(2)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首要任务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5)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其他任务的实现都是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和基础上进行的5.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关系1)教学与教育: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除了教学,学校还可以通过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进行教育。
2)教学与智育:智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通过教学这条途径来实现。
但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教学不仅是智育的实施途径,也是德美体劳教育的实施途径。
3)教学与上课: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教学包括上课,还有备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反馈、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价等一系列环节。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我们不仅需要学生的知识掌握,还需要重视他们的能力培养。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一、教育教学知识教育教学知识是教师职业的基础,包括学科知识、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和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等。
这些知识是教师进行教学实践的基础,帮助教师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学科知识是教师最基本的知识储备,它包括学科的基础知识、学科的发展历程、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等。
这些知识帮助教师理解课程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教育理论知识能帮助教师理解教育的本质和目的,了解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教育心理学知识能帮助教师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心理发展,从而更好地指导和激励学生。
教育法律法规知识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底线,它规定了教师的职责和权利,保障了学生的权益。
二、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职业的核心,它包括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课堂管理能力、学生评价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等。
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是教师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它包括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活动和评价教学效果等。
课堂管理能力是教师必备的能力之一,它包括维护课堂秩序、处理课堂问题、促进课堂互动等。
学生评价能力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特点,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自我发展能力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关键,它包括自我反思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自我研究能力和自我创新能力等。
三、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重要性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它们是教师履行教育职责的基础,帮助教师理解和应对复杂的教育教学问题。
它们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帮助教师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它们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帮助教师持续进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在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新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归纳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小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一、小学教育概述(一)小学教育的概念现代教育学定义“小学”为学龄儿童(6-12岁)接受初等教育所设的学校,属于基础教育的一部分,现分为初级小学、高级小学、完全小学、中心小学以及实验小学五种类型。
我国传统教育阶段的划分只有小学和大学两级,小学也称蒙学。
蒙学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着重儿童认知和行为处事的训练。
(二)小学教育的任务根本任务:打好基础二、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发展据记载,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一)古代的小学教育(先秦至鸦片战争)特点:1、具有鲜明的等级性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的管制、灌输来进行,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二)近现代的小学教育(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四个标志性事件1、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
2、南洋公学外院是中国近代意义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1897年,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
)3、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癸卯学制》,该学制第一次系统构建了以小学堂、中学堂、大学堂为主干的学校教育体系。
将小学正式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
(清政府1904年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设立了初等小学堂,学制五年,人学对象为7岁儿童,同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实行义务教育的开始。
)4、到了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改小学堂为小学校。
四个学制1、壬寅学制,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2、癸卯学制,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近代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3、壬子癸丑学制,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并改学堂为学校,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4、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的六三三学制。
它是我国小学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影响一直持续到1949年。
(三)当代的小学教育1、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志着我国的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点整理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要点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基本形式、属性和基本要素(一)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能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还年的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二)教育的本质1、教育的本质特点: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三方面特点:①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②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
③在教育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关系。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教育媒介)。
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这一对矛盾是教育中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
三、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
我国朱熹也持这种观点。
2、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和沛西·能是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他们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
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3、心理起源说★:美国教育学家孟禄提出心理起源说,他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同样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否定了教育活动的目的性和意识性,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4、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持这观点的学者主要集中在我国和苏联。
四、教育的基本形态1、非形式化的教育形式化的教育2、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3、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五、教育的发展历史(一)原始社会的教育(1)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2)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名副其实的“生活教育”(3)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二)古代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教育一般指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
1.奴隶社会教育(1)中国①夏的教育夏代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学校的设置,一类是“序”;一类是“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第一节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1,我们的学校产生于1000多年的夏朝,校名称:庠、序。
2,在斯巴达,教育是国家事业,完全由国家控制。
尚武精神,是实用性的国家导向的军事教育,教育成为斯巴达治国和维持统治的主要工具。
其教育目的:训练良好的公民,培养合格的军人。
雅典的教育则是一种身心统一的和谐发展的教育。
追求身体美与心灵美的结合。
反对专业和职业化的训练。
同时,雅典人还认为教育自己的孩子是每个公民对国家的职责。
其教育目的:培养身心和谐,既美且善的公民
3,由教育发展史可知,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八股文。
孔子的教育思想包括”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兼爱”是墨家思想,“教学相长”是《学记》提出的.
苏格拉底提倡争辩的教学法,教学过程分为三步: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
库姆斯等人的陈述非正规教育的概念、伊里奇所主张非学校化观念他们都是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
传统教育强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一般被称为“旧三中心论”。
9,1.教育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近代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
3.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壬寅学制”及葵卯学制。
4.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的、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
5.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改变的不仅是教育形式,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
6.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卢梭。
7.《教育漫话》是英国近代教育家洛克的教育代表作。
8.在我国首次规定中小学实行六三三制的学制是在1922年。
9.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
10.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是杜威。
10, 1,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以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许多多专业课程和机构。
2,教育学: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3,狭义教育:狭义的教育就是学校教育。
所谓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移动。
4.教育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
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
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自由化。
5.“白板说”: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
11,学习教育学有什么价值?
(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12,简述《学记》中的教学思想
《学记》中的教育思想主要有:(1)主张启发式教学:主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失去自信;向学生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
(2)强调教学要循序渐进。
13,古代教育的特征?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1)阶级性;(2)道统性;(3)专制性;(4)刻板性;(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14,简述现在教育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15,有些教师说,他们没有学过教育学,但一样办了几十年教育,还有些教师说,孔子没有学过教育学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万世师表。
你认为上述观点正确吗?运用所学原理进行分析
该观点是错误的。
这些教师认为没有教育理论,一样可以有教育实践,他们忽略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正确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2)教育理论对教育工作者意义重大。
从理论功能上讲,它有助于解释教育实践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从实践意义上讲,它有助于树立科学教育观,提高教育质量,为学习其他相关学科奠定理论基础,缺少理论的指导,实践难以取得成效;(3)孔子是一位实践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它不仅拥有丰富的教育经验,而且还善于总结经验并上升到理论高度。
“温故知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都是他总结经验后提出的教学理论,这些理论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
16,20世纪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哪些新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
终身教育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2)教育的全民化。
全民教育是近十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使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的运动,这一运动对发展中国家有特别重要的意义;(3)教育的民主化。
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及追求教育的自由化;(4)教育的多元化。
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
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的多元;(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它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