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西初级中学数学三角形填空选择单元培优测试卷

合集下载

三角形填空选择单元达标训练题(Word版 含答案)

三角形填空选择单元达标训练题(Word版 含答案)

三角形填空选择单元达标训练题(Word版含答案)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1.如图,BE平分∠ABC,CE平分外角∠ACD,若∠A=42°,则∠E=_____°.【答案】21°【解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解:由题意得:∠E=∠ECD−∠EBC=12∠ACD−12∠ABC=12∠A=21°.故答案为21°.2.如图,△AEF是直角三角形,∠AEF=900,B为AE上一点,BG⊥AE于点B,GF∥BE,且AD=BD=BF,∠BFG=600,则∠AFG的度数是___________。

【答案】20°【解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知∠A=∠AFG,∠EBF=∠BFG=600,然后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BDF=2∠A,∠A+∠AFB=3∠A=∠EBF,因此可得∠AFG=20°.故答案为:20°.3.如图,将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则图中∠COB=____.【答案】105°.【解析】【分析】先根据直角三角形的特殊角可知:∠ECD=45°,∠BDC=60°,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如图,∠ECD=45°,∠BDC=60°,∴∠COB=∠ECD+∠BDC=45°+60°=105°.故答案为:105°.【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掌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4.一机器人以0.3m/s的速度在平地上按下图中的步骤行走,那么该机器人从开始到停止所需时间为__s.【答案】160.【解析】试题分析:该机器人所经过的路径是一个正多边形,利用360°除以45°,即可求得正多边形的边数,即可求得周长,利用周长除以速度即可求得所需时间.试题解析:360÷45=8,则所走的路程是:6×8=48m,则所用时间是:48÷0.3=160s.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5.等腰三角形一边长是10cm,一边长是6cm,则它的周长是_____cm或_____cm.【答案】22cm,26cm【解析】【分析】题目给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10cm和6cm,而没有明确腰、底分别是多少,所以要进行讨论,还要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详解】(1)当腰是6cm时,周长=6+6+10=22cm;(2)当腰长为10cm时,周长=10+10+6=26cm,所以其周长是22cm或26cm.故答案为:22,26.【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进行解答,这点非常重要,也是解题的关键.6.若(a﹣4)2+|b﹣9|=0,则以a、b为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答案】22【解析】【分析】先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式求出a、b再根据等腰三角形和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情况讨论求解即可.【详解】解:根据题意得,a-4=0,b-9=0,解得a=4,b=9,①若a=4是腰长,则底边为9,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4、4、9,不能组成三角形,②若b=9是腰长,则底边为4,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9、9、4,能组成三角形,周长=9+9+4=2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非负数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非负数的非负性质和三角形三边关系.7.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5,则它的周长是____________【答案】11或13【解析】【分析】题目给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3和5,而没有明确腰、底分别是多少,所以要进行讨论,还要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详解】解:有两种情况:①腰长为3,底边长为5,三边为:3,3,5可构成三角形,周长=3+3+5=11;②腰长为5,底边长为3,三边为:5,5,3可构成三角形,周长=5+5+3=13.故答案为:11或13.【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进行解答,这点非常重要,也是解题的关键.8.如图,△ABC中,∠A = 40°,∠B = 72°,CE平分∠ACB,CD⊥AB于D,DF⊥CE,则∠CDF =_________度.【答案】74°【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首先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得∠ACB的度数,以及∠BCD的度数,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BCE的度数,则∠ECD可以求解,然后在△CDF中,利用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CDF的度数.∵∠A=40°,∠B=70°,∴∠ACB=180°﹣∠A﹣∠B=70°.∵CE平分∠ACB,∠ACB=35°.∵CD⊥AB于D,∴∠CDA=90°,∠ACD=180°﹣∠A﹣∴∠ACE=12∠CDA=50°.∴∠ECD=∠ACD﹣∠ACE=15°.∵DF⊥CE,∴∠CFD=90°,∴∠CDF=180°﹣∠CFD﹣∠DCF=75°.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9.如图,△ABC中,∠B与∠C的平分线交于点O,过O作EF∥BC交AB、AC于E、F,若△ABC的周长比△AEF的周长大12cm,O到AB的距离为4cm,△OBC的面积_____cm2.cm.【答案】242【解析】【分析】由BE=EO可证得EF∥BC,从而可得∠FOC=∠OCF,即得OF=CF;可知△AEF等于AB+AC,所以根据题中的条件可得出BC及O到BC的距离,从而能求出△OBC的面积.【详解】∵BE=EO,∴∠EBO=∠EOB=∠OBC,∴EF∥BC,∴∠FOC=∠OCB=∠OCF,∴OF=CF;△AEF等于AB+AC,又∵△ABC的周长比△AEF的周长大12cm,∴可得BC=12cm,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O到BC的距离为4cm,∴S△OBC=1×12×4=24cm2.2考点:1.三角形的面积;2.三角形三边关系.10.如图所示,将△ABC 沿着DE 翻折,若∠1+∠2=80°,则∠B =_____度.【答案】40.【解析】【分析】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和四边形的内角和即可求得.【详解】∵△ABC 沿着DE 翻折,∴∠1+2∠BED =180°,∠2+2∠BDE =180°,∴∠1+∠2+2(∠BED +∠BDE )=360°,而∠1+∠2=80°,∠B +∠BED +∠BDE =180°,∴80°+2(180°﹣∠B )=360°,∴∠B =40°.故答案为:40°.【点睛】本题考查图形的折叠变化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关键是要理解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只是位置变化.二、八年级数学三角形选择题(难)11.如图,ABC ∆中,100ABC ∠=︒,且AEF AFE ∠=∠,CFD CDF ∠=∠,则EFD ∠ 的度数为( )A .80°B .60°C .40°D .20°【答案】C【解析】【分析】 连接FB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和外角知识,进行角度计算即可.【详解】解:如图连接FB ,∵AEF AFE ∠=∠,CFD CDF ∠=∠,∴AEF AFE EFB EBF ∠=∠=∠+∠,CFD CDF BFD FBD ∠=∠=∠+∠∴AFE CFD EFB EBF BFD FBD ∠+∠=∠+∠+∠+∠,即AFE CFD EFD EBD ∠+∠=∠+∠,又∵180AFE EFD DFC ∠+∠+∠=︒,∴2180EFD EBD ∠+∠=︒,∵100ABC ∠=︒,∴180100=402EFD ︒-︒∠=︒,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和外角定义,掌握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三角形一个外角等于不相邻两内角之和是解题关键.12.如图,在ABC ∆中,点D 在BC 上,点O 在AD 上,如果3AOB S ∆=,2BOD S ∆=,1ACO S ∆=,那么COD S ∆=( )A .13B .12C .32D .23【答案】D【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结合3AOB S ∆=,2BOD S ∆=求出AO 与DO 的比,再根据1ACO S ∆=,即可求得COD S ∆的值.【详解】∵3AOB S ∆=,2BOD S ∆=,且AD 边上的高相同,∴AO :DO=3:2.∵△ACO 和△COD 中,AD 边上的高相同,∴S △AOC :S △COD = AO :DO=3:2,∵1ACO S ∆=,∴COD S ∆=23.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及等积变换,利用同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3.已知△ABC 的两条高分别为4和12,第三条高也为整数,则第三条高所有可能值为( )A .3和4B .1和2C .2和3D .4和5 【答案】D【解析】【分析】先设长度为4、12的高分别是a 、b 边上的,边c 上的高为h ,△ABC 的面积是S ,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可求a=24S ;b=212S ;c=2S h,结合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可得关于h 的不等式,解不等式即可.【详解】设长度为4、12的高分别是a ,b 边上的,边c 上的高为h ,△ABC 的面积是S ,那么a=24S ;b=212S ;c=2S h∵a-b <c <a+b , ∴24S -212S <c <24S +212S , 即 3S <2S h <23S , 解得3<h <6,∴h=4或h=5,故选D.主要考查三角形三边关系;利用三角形面积的表示方法得到相关等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4.如图P 为ABC ∆内一点,070,BAC ∠=0120,BPC ∠=BD 是ABP ∠的平分线,CE 是ACP ∠的平分线,BD 与CE 交于F ,则BFC ∠=( )A .085B .090C .095D .0100【答案】C【解析】 ∵070,BAC ∠= 0120,BPC ∠=∴∠ABC+∠ACB=110°,∠PBC+∠PCB=60°,∴∠ABP+∠ACP=(∠ABC+∠ACB)-(∠PBC+∠PCB)=110°-60°=50°,∵BD 是ABP ∠的平分线,CE 是ACP ∠的平分线,∴∠FBP+∠FCP=12 (∠ABP+∠ACP)=00150252⨯=; ∴∠FBC+∠FCB=∠FBP+∠FCP+∠PBC+∠PCB=25°+60°=85°,∴BFC ∠=180°-(∠FBC+∠FCB )=180°-85°=95°.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角平分线的定义,根据图形正确找出角与角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5.如图,直线a ∥b ,若∠1=50°,∠3=95°,则∠2的度数为( )A .35°B .40°C .45°D .55°【答案】C【解析】【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得到∠4的度数,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出∠2的度数.【详解】解:如图,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3=∠1+∠4,∴∠4=∠3-∠1=95°-50°=45°,∵a∥b,∴∠2=∠4=45°.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熟记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16.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2cm,3cm,5cm B.5cm,6cm,10cmC.1cm,1cm,3cm D.3cm,4cm,9cm【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对各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即可.【详解】A.∵2+3=5,∴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B.∵5+6=11>10,∴能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正确;C.∵1+1=2<3,∴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D.∵3+4=7<9,∴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熟知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7.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3倍,则这个多边形是()A.六边形B.七边形C.八边形D.九边形【答案】C【解析】解:设多边形的边数是n,根据题意得,(n﹣2)•180°=3×360°,解得n=8,∴这个多边形为八边形.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与外角和定理,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要注意“八”不能用阿拉伯数字写.18.下列多边形中,不能够单独铺满地面的是()A.正三角形B.正方形C.正五边形D.正六边形【答案】C【解析】【分析】由镶嵌的条件知,在一个顶点处各个内角和为360°.【详解】∵正三角形的内角=180°÷3=60°,360°÷60°=6,即6个正三角形可以铺满地面一个点,∴正三角形可以铺满地面;∵正方形的内角=360°÷4=90°,360°÷90°=4,即4个正方形可以铺满地面一个点,∴正方形可以铺满地面;∵正五边形的内角=180°-360°÷5=108°,360°÷108°≈3.3,∴正五边形不能铺满地面;∵正六边形的内角=180°-360°÷6=120°,360°÷120°=3,即3个正六边形可以铺满地面一个点,∴正六边形可以铺满地面.故选C.【点睛】几何图形镶嵌成平面的关键是:围绕一点拼在一起的多边形的内角加在一起恰好组成一个周角.19.长度分别为2,7,x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一个三角形,的值可以是()A.4B.5C.6D.9【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判断x的取值范围,进而可得答案.【详解】解: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得7-2<x<7+2,即5<x<9.因此,本题的第三边应满足5<x<9,把各项代入不等式符合的即为答案.4,5,9都不符合不等式5<x<9,只有6符合不等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属于基础题型,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解题的关键.20.一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为540°,则这个正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等于()A.108°B.90°C.72°D.60°【答案】C【解析】【分析】首先设此多边形为n边形,根据题意得:180(n-2)=540,即可求得n=5,再由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即可求得答案.【详解】解:设此多边形为n边形,根据题意得:180(n-2)=540,解得:n=5,∴这个正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等于:3605=72°.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知识.注意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2)•180°,外角和等于360°.。

上海市西初级中学小升初数学期末试卷培优测试卷

上海市西初级中学小升初数学期末试卷培优测试卷

上海市西初级中学小升初数学期末试卷培优测试卷一、选择题1.把底面周长是18.84厘米、高是1分米的圆柱切成若干等份,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的长方体。

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圆柱的表面积增加了( )平方厘米。

A .6B .3C .30D .602.李爷爷今年收了360千克大枣,比刘爷爷少收120千克,刘爷爷的大枣是李爷爷的百分之几?正确的算式是( ).A .()360120360-÷B .()360360120÷+C .()360120360+÷D .()360120120+÷ 3.一个三角形的一个内的角有40︒,其余两个内角度数的比是3∶2,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A .直角B .锐角C .钝角 4.用5千克棉花的 和1千克铁的 相比较,结果是( ).A .5千克棉花的 重B .1千克铁的 重C .一样重D .无法比较 5.观察立体图形 ,从右面看到的形状是( )A .B .C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把7.8%的百分号去掉,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B .45的分数单位比34的分数单位大 C .真分数一定比假分数小D .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7.把一根2米长的圆柱木料锯成3段,表面积增加0.18平方米,这根木料原来的体积是( )立方米。

A .0.06B .0.12C .0.098.福利种子店对某种子进行促销:购买5千克以内按2元/千克销售,超过5千克时,超出部分按八折销售.下面四个图中的(B )为购买种子数(千克)与所付钱数(元)的关系图.( )A .B .C .D . 9.如图所示,图①中的多边形(边数为12)是由等边三角形“扩展”而来的,图②中的多边形是由正方形“扩展”而来的,……,以此类推,则由正n 边行“扩展”而来的多边形的边数为( )。

A .()1n n -B .()1n n +C .()()11n n +-D .22n +二、填空题10.地球上海洋的总面积约是三亿六千二百万平方千米,这个数写作(________)平方千米,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________)亿平方千米。

三角形填空选择单元培优测试卷

三角形填空选择单元培优测试卷

三角形填空选择单元培优测试卷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1.如图,AB∥CD,点P为CD上一点,∠EBA、∠EPC的角平分线于点F,已知∠F=40°,则∠E=_____度.【答案】80【解析】【详解】如图,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可知∠FMA=12∠CPE=∠F+∠1,∠ANE=∠E+2∠1=∠CPE=2∠FMA,即∠E=2∠F=2×40°=80°.故答案为80.2.如图,△AEF是直角三角形,∠AEF=900,B为AE上一点,BG⊥AE于点B,GF∥BE,且AD=BD=BF,∠BFG=600,则∠AFG的度数是___________。

【答案】20°【解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知∠A=∠AFG,∠EBF=∠BFG=600,然后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BDF=2∠A,∠A+∠AFB=3∠A=∠EBF,因此可得∠AFG=20°.故答案为:20°.3.一机器人以0.3m/s的速度在平地上按下图中的步骤行走,那么该机器人从开始到停止所需时间为__s.【答案】160.【解析】试题分析:该机器人所经过的路径是一个正多边形,利用360°除以45°,即可求得正多边形的边数,即可求得周长,利用周长除以速度即可求得所需时间.试题解析:360÷45=8,则所走的路程是:6×8=48m,则所用时间是:48÷0.3=160s.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4.如图,将一张三角形纸片 ABC 的一角折叠,使点 A 落在△ABC 外的 A'处,折痕为DE.如果∠A=α,∠CEA′=β,∠BDA'=γ,那么α,β,γ 三个角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 .【答案】γ=2α+β.【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得:∠BDA'=∠A+∠AFD,∠AFD=∠A'+∠CEA',代入已知可得结论.【详解】由折叠得:∠A=∠A',∵∠BDA'=∠A+∠AFD,∠AFD=∠A'+∠CEA',∵∠A=α,∠CEA′=β,∠BDA'=γ,∴∠BDA'=γ=α+α+β=2α+β,故答案为:γ=2α+β.【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关键.5.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x+1,2x+3,9,则x=________.【答案】3【解析】①当x+1=2x+3时,解得x=−2(不合题意,舍去);②当x+1=9时,解得x=8,则等腰三角形的三边为:9、19、9,因为9+9=18<19,不能构成三角形,故舍去;③当2x+3=9时,解得x=3,则等腰三角形的三边为:4、9、9,能构成三角形。

上海上海中学数学三角形填空选择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海上海中学数学三角形填空选择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海上海中学数学三角形填空选择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1.已知如图,BQ平分∠ABP,CQ平分∠ACP,∠BAC=α,∠BPC=β,则∠BQC=_________.(用α,β表示)【答案】12(α+β).【解析】【分析】连接BC,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3=12∠ABP,∠4=12∠ACP,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到∠1+∠2=180°-β,2(∠3+∠4)+(∠1+∠2)=180°-α,求出∠3+∠4=12(β-α),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连接BC,∵BQ平分∠ABP,CQ平分∠ACP,∴∠3=12∠ABP,∠4=12∠ACP,∵∠1+∠2=180°-β,2(∠3+∠4)+(∠1+∠2)=180°-α,∴∠3+∠4=12(β-α),∵∠BQC=180°-(∠1+∠2)-(∠3+∠4)=180°-(180°-β)-12(β-α),即:∠BQC=12(α+β).故答案为:12(α+β).【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角平分线的定义,连接BC构造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2.若△ABC 三条边长为a ,b ,c ,化简:|a -b -c |-|a +c -b |=__________.【答案】2b-2a【解析】【分析】 【详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a ﹣b ﹣c <0,c +a ﹣b >0,∴原式=﹣(a ﹣b ﹣c )﹣(a +c ﹣b )=﹣a +b +c ﹣a ﹣c +b =2b ﹣2a .故答案为2b ﹣2a【点睛】本题考查了绝对值得化简和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一个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本身,零的绝对值还是零,一个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据此解答即可.3.如图,在∆ABC 中, ∠A =80︒, ∠ABC 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A 1,得∠A 1; ∠A 1BC 与∠A 1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 2,得∠A 2;……; ∠A 7BC 与∠A 7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 8,得∠A 8,则∠A 8的度数为_________..【答案】516【解析】【分析】 利用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求∠A 1=12∠A ,再依此类推得,∠A 2=212∠A ,……,∠A 8= 812∠A ,即可求解. 【详解】解: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得:∠ACD=∠A+∠ABC.又∵∠ABC 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A 1, ∴1111222A ABC A ABC ∠+∠=∠+∠ ∴∠A 1=12∠A 依此类推得,∠A 2= 212∠A ,……,∠A 8= 812∠A=180256⨯=516故答案为5 16.【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外角、角平分线的性质,解答的关键是弄清楚角之间的关系..4.一个多边形内角和是一个四边形内角和的4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_________【答案】10【解析】【分析】【详解】解:本题根据题意可得:(n-2)×180°=4×360°,解得:n=10.故答案为:10 .考点: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5.如图,把△ABC纸片沿DE折叠,当点A落在四边形BCDE内时,∠A与∠1+∠2之间有始终不变的关系是__________.【答案】2∠A=∠1+∠2【解析】【分析】根据∠1与∠AED的2倍和∠2与∠ADE的2倍都组成平角,结合△AED的内角和为180°可求出答案.【详解】∵△ABC纸片沿DE折叠,∴∠1+2∠AED=180°,∠2+2∠ADE=180°,∴∠AED=12(180°−∠1),∠ADE=12(180°−∠2),∴∠AED+∠ADE=12(180°−∠1)+12(180°−∠2)=180°−12(∠1+∠2)∴△ADE中,∠A=180°−(∠AED+∠ADE)=180°−[180°−12(∠1+∠2)]=12(∠1+∠2),即2∠A=∠1+∠2.故答案为:2∠A=∠1+∠2.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及图形翻折变换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6.两个完全相同的正五边形都有一边在直线l上,且有一个公共顶点O,其摆放方式如图所示,则∠AOB等于 ______ 度.【答案】108°【解析】【分析】如图,易得△OCD为等腰三角形,根据正五边形内角度数可求出∠OCD,然后求出顶角∠COD,再用360°减去∠AOC、∠BOD、∠COD即可【详解】∵五边形是正五边形,∴每一个内角都是108°,∴∠OCD=∠ODC=180°-108°=72°,∴∠COD=36°,∴∠AOB=360°-108°-108°-36°=108°.故答案为108°【点睛】本题考查正多边形的内角计算,分析出△OCD是等腰三角形,然后求出顶角是关键.7.如图,△ABC中,∠A = 40°,∠B = 72°,CE平分∠ACB,CD⊥AB于D,DF⊥CE,则∠CDF =_________度.【答案】74°【解析】【分析】试题分析:首先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得∠ACB 的度数,以及∠BCD 的度数,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BCE 的度数,则∠ECD 可以求解,然后在△CDF 中,利用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CDF 的度数.∵∠A=40°,∠B=70°, ∴∠ACB=180°﹣∠A ﹣∠B=70°. ∵CE 平分∠ACB ,∴∠ACE=12∠ACB=35°. ∵CD ⊥AB 于D , ∴∠CDA=90°, ∠ACD=180°﹣∠A ﹣∠CDA=50°. ∴∠ECD=∠ACD ﹣∠ACE=15°. ∵DF ⊥CE , ∴∠CFD=90°, ∴∠CDF=180°﹣∠CFD ﹣∠DCF=75°.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8.如图,Rt △ABC 中,∠ACB =90°,∠A =50°,将其折叠,使点A 落在边CB 上A ′处,折痕为CD ,则∠A ′DB 的度数为_____.【答案】10°【解析】【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B ,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可得∠CA′D=∠A ,然后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ACB =90°,∠A =50°,∴∠B =90°﹣50°=40°,∵折叠后点A 落在边CB 上A ′处,∴∠CA ′D =∠A =50°,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A ′DB =∠CA ′D ﹣∠B =50°﹣40°=10°.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翻折前后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9.如图所示,请将12A ∠∠∠、、用“>”排列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1A ∠∠∠>>【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判断即可.【详解】解: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得,∠2>∠1,∠1>∠A∴∠2>∠1>∠A ,故答案为:∠2>∠1>∠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掌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和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已知长方形纸片的一条边经过直角三角形纸片的直角顶点,若长方形纸片的一组对边与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相交成∠1,∠2,则∠2-∠1=____.【答案】90°【解析】【分析】【详解】 如图:∵∠2+∠3=180°,∴∠3=180°﹣∠2.∵直尺的两边互相平行,∴∠4=∠3,∴∠4=180°﹣∠2.∵∠4+∠1=90°,∴180°﹣∠2+∠1=90°,即∠2﹣∠1=90°.故答案为90°.二、八年级数学三角形选择题(难)11.在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探究过程中,主要运用的数学思想是()A.化归思想B.分类讨论C.方程思想D.数形结合思想【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2)·180(n≥3)且n为整数)的推导过程即可解答.【详解】解: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2)·180(n≥3)且n为整数),该公式推导的基本方法是从n 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引出(n-3)条对角线,将n边形分割为(n-2)个三角形,这(n-2)个三角形的所有内角之和正好是n边形的内角和,体现了化归思想.故答案为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在数学的学习过程应用的数学思想,弄清推导过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2.如图,在△ABC中,点D是BC边上的一点,E,F分别是AD,BE的中点,连结CE,CF,若S△CEF=5,则△ABC的面积为()A.15 B.20 C.25 D.30【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利用中线分的三角形的两个图形面积相等,便可找到答案【详解】解:根据等底同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可得∵F是BE的中点,S△CFE=S△CFB=5,∴S△CEB=S△CEF+S△CBF=10,∵E是AD的中点,∴S△AEB=S△DBE,S△AEC=S△DEC,∵S△CEB=S△BDE+S△CDE∴S△BDE+S△CDE=10∴S△AEB+S△AEC=10∴S△ABC=S△BDE+S△CDE+S△AEB+S△AEC=20故选:B.【点睛】熟悉三角形中线的拓展性质:分其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是相等的,这样便可在实际问题当中家以应用.13.如图,ABC的面积为1.分别倍长(延长一倍)AB,BC,CA得到111A B C.再分别倍长A1B1,B1C1,C1A1得到222A B C.…… 按此规律,倍长2018次后得到的201820182018A B C的面积为()A.20176B.20186C.20187D.20188【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可得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然后求出第一次倍长后△A1B1C1的面积是△ABC的面积的7倍,依此类推写出即可.详解:连接AB1、BC1、CA1,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A1BC、△A1B1C、△AB1C、△AB1C1、△ABC1、△A1BC1、△ABC的面积都相等,所以,S△A1B1C1=7S△ABC,同理S△A2B2C2=7S△A1B1C1=72S△ABC,依此类推,S△AnBnCn=7n S△ABC.∵△ABC 的面积为1,∴S△AnBnCn=7n,∴S△A2018B2018C2018=72018.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求出一次倍长后所得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原三角形的面积的7倍是解题的关键.14.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是边AC,AB的中点,BD,CE相交于点O,连接O在AO上取一点F,使得OF=12AF若S△ABC =12,则四边形OCDF的面积为()A .2B .83C .3D .103【答案】B【解析】【分析】 重心定理:三角形的三条边的中线交于一点,该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重心和三角形任意两个顶点组成的3个三角形面积相等.【详解】解:∵点D 、E 分别是边AC,AB 的中点,∴O 为△ABC 的重心,∴13AOC S=ABC S =4, ∴12DOC DOA S S ==AOC S =2,∵OF=12AF , ∴13DOF S =AOD S =23, ∴S 阴=DOC S +DOF S =83.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重心及重心定理,熟练掌握相关定理是解题关键.15.如图,△ABC 中,E 是 AC 的中点,延长 BC 至 D ,使 BC :CD =3:2,以 CE ,CD 为邻边做▱CDFE ,连接 AF,BE,BF ,若△ABC 的面积为 9,则阴影部分面积是( )A .6B .4C .3D .2【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结合三角形面积去解答.【详解】解:在ABC 中,E 是 AC 的中点,S ABC 9=, BC :CD =3:2▱CDFE 中,CD=EF1S BCE 4.52S ABC ∴== 设BCE 的高为1h , ABC 的高为2.h11S BCE 4.52BC h ∴=⨯⨯= 13h =12:1:2h h =26h ∴=S AEF S EFB s ∴=+阴()2111122EF h h EF h =⨯⨯-+⨯⨯ 212EF h =⨯⨯ 1262=⨯⨯ 6.=【点睛】此题重点考察学生对三角形中位线和面积的理解,熟练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16.已知:如图,ABC ∆三条内角平分线交于点D ,CE ⊥BD 交BD 的延长线于E ,则∠DCE=( )A .12BAC ∠ B .12CBA ∠ C .12ACB ∠ D .CDE ∠ 【答案】A【解析】【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推导出DCE ∠与BAC ∠的关系.【详解】由题意知,ECD BDC 90∠∠=-︒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BAC 180ABC ACB ∠∠∠=︒-+DBC DCB 180BDC ∠∠∠+=︒-∵点D 是ΔABC 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ABC 2DBC ∠∠= ACB 2DCB ∠∠=()BAC 180ABC ACB ∠∠∠=︒-+()1802DBC DCB ∠∠=︒-+()1802180BDC ∠=︒-︒-2BDC 180∠=-︒1BAC BDC 902∠∠=-︒ ∴1ECD BAC 2∠∠=故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17.如图,在△ABC 中,点M 、N 是∠ABC 与∠ACB 三等分线的交点.若∠A =60°,则∠BMN 的度数为( )A .45°B .50°C .60°D .65°【答案】B【解析】分析:过点N 作NG ⊥BC 于G ,NE ⊥BM 于E ,NF ⊥CM 于F ,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NE=NG=NF ,再根据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判断出MN 平分∠BMC ,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求出∠ABC+∠ACB ,再根据角的三等分求出∠MBC+∠MCB 的度数,然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MC 的度数,从而得解. 详解:如图,过点N 作NG ⊥BC 于G ,NE ⊥BM 于E ,NF ⊥CM 于F ,∵∠ABC 的三等分线与∠ACB 的三等分线分别交于点M 、N ,∴BN 平分∠MBC ,CN 平分∠MCB ,∴NE=NG ,NF=NG ,∴NE=NF ,∴MN 平分∠BMC ,∴∠BMN=12∠BMC , ∵∠A=60°, ∴∠ABC+∠ACB=180°−∠A=180°−60°=120°,根据三等分,∠MBC+∠MCB=23 (∠ABC+∠ACB)=2 3×120°=80°. 在△BMC 中,∠BMC=180°−(∠MBC+∠MCB)=180°−80°=100°. ∴∠BMN=12×100°=50°;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熟记性质和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18.如图将直尺与含30°角的三角尺摆放在一起,若120∠=︒,则2∠的度数是( )A .30B .40︒C .50︒D .60︒【答案】C【解析】【分析】 先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出∠BEF 的度数,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2的度数.【详解】如图,∵∠BEF 是△AEF 的外角,∠1=20︒,∠F=30︒,∴∠BEF=∠1+∠F=50︒,∵AB∥CD,∴∠2=∠BEF=50︒,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三角形外角的性质.19.已知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等于40,那么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为()A.6 B.7 C.8 D.9【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正多边形的外角和以及一个外角的度数,即可求得边数.【详解】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等于40,且外角和为360,÷=,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360409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熟练掌握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度是解题的关键.20.如图,将一张含有30角的三角形纸片的两个顶点叠放在矩形的两条对边上,若∠的大小为()∠=,则1244α-A.14B.16C.90α-D.44【答案】A【解析】分析:依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2=∠3=44°,再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3=∠1+30°,进而得出结论.详解:如图,∵矩形的对边平行,∴∠2=∠3=44°,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3=∠1+30°,∴∠1=44°﹣30°=14°.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性质的运用,解题时注意: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三角形填空选择单元培优测试卷

三角形填空选择单元培优测试卷

三角形填空选择单元培优测试卷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1.小明在用计算器计算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时,得出的结果为2005°,小芳立即判断他的结构是错误的,小明仔细地复算了一遍,果然发现自己把一个角的度数输入了两遍.你认为正确的内角和应该是________.【答案】1980【解析】【详解】解: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多加的角度为α,则(n-2)×180°=2005°-α,当n=13时,α=25°,此时(13-2)×180°=1980°,α=25°故答案为1980.2.如图,在△ABC中,BD、BE分别是△ABC的高线和角平分线,点F在CA的延长线上,FH⊥BE交BD于点G,交BC于点H.下列结论:①∠DBE=∠F;②∠BEF=1 2(∠BAF+∠C);③∠FGD=∠ABE+∠C;④∠F=12(∠BAC﹣∠C);其中正确的是_____.【答案】①②③④【解析】【分析】①根据BD⊥FD,FH⊥BE和∠FGD=∠BGH,证明结论正确;②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证明结论正确;③根据垂直的定义和同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证明结论正确;④证明∠DBE=∠BAC-∠C,根据①的结论,证明结论正确.【详解】解:①∵BD⊥FD,∴∠FGD+∠F=90°,∵FH⊥BE,∴∠BGH+∠DBE=90°,∵∠FGD=∠BGH,∴∠DBE=∠F,故①正确;②∵BE平分∠ABC,∴∠ABE=∠CBE,∠BEF=∠CBE+∠C,∴2∠BEF=∠ABC+2∠C,∠BAF=∠ABC+∠C,∴2∠BEF=∠BAF+∠C,∴∠BEF=12(∠BAF+∠C),故②正确;③∵∠AEB=∠EBC+∠C,∵∠ABE=∠EBC,∴∠AEB=∠ABE+∠C,∵BD⊥FC,FH⊥BE,∴∠FGD=90︒-∠DFH,∠AEB=90︒-∠DFH,∴∠FGD=∠AEB∴∠FGD=∠ABE+∠C.故③正确;④∠ABD=90°-∠BAC,∠DBE=∠ABE-∠ABD=∠ABE-90°+∠BAC=∠CBD-∠DBE-90°+∠BAC,∵∠CBD=90°-∠C,∴∠DBE=∠BAC-∠C-∠DBE,由①得,∠DBE=∠F,∴∠F=∠BAC-∠C-∠DBE,∴∠F=12(∠BAC-∠C);故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③④.【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正确运用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的概念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B分别在x轴的正半轴、y轴的正半轴上移动,点M在第二象限,且MA平分∠BAO,做射线MB,若∠1=∠2,则∠M的度数是_______。

上海数学三角形填空选择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上海数学三角形填空选择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上海数学三角形填空选择单元测试卷(解析版)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1.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BD平分∠ABC,∠BAC=64°,∠BCD+∠DCA=180°,那么∠BDC为_________度.【答案】32【解析】【分析】过C点作∠ACE=∠CBD,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以及等量关系可得∠ECD=∠BDC,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BD=∠CBD,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以及等量关系可得∠BDC的度数.【详解】过C点作∠ACE=∠CBD,∵∠BCD+∠DCA=180°,∠BCD+∠CBD+∠BDC=180°,∴∠ECD=∠BDC,∵对角线BD平分∠ABC,∴∠ABD=∠CBD,∴∠ABD=∠ACE,∴∠BAC=∠CEB=64°,∴∠BDC=12∠CEB=32°.故答案为:32.【点睛】此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与外角,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外角的和.2.△ABC的两边长为4和3,则第三边上的中线长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答案】17 22m<<【解析】【分析】作出草图,延长AD到E,使DE=AD,连接CE,利用“边角边”证明△ABD和△ECD全等,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CE=AB,再根据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求出AE的取值范围,便不难得出m的取值范围.【详解】解:如图,延长AD到E,使DE=AD,连接CE,∵AD是△ABC的中线,∴BD=CD,在△ABD和△ECD中,AD DEADB EDCBD CD=⎧⎪∠=∠⎨⎪=⎩,∴△ABD≌△ECD(SAS),∴CE=AB,∵AB=3,AC=4,∴4-3<AE<4+3,即1<AE<7,∴1722m<<.故答案为:1722m<<.【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倍长中线法构造全等三角形和三边关系,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倍长中线法构造全等三角形.3.一个多边形内角和是一个四边形内角和的4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_________【答案】10【解析】【分析】【详解】解:本题根据题意可得:(n-2)×180°=4×360°,解得:n=10.故答案为:10 .考点: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4.如图所示,∠1+∠2+∠3+∠4+∠5+∠6=__________度.【答案】360 °【解析】如图所示,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1+∠5=∠8,∠4+∠6=∠7,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可得∠2+∠3+∠7+∠8=360°,即可得∠1+∠2+∠3+∠4+∠5+∠6=360°.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1)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2)四边形内角和定理:四边形内角和为360°.5.如图,李明从A点出发沿直线前进5米到达B点后向左旋转的角度为α,再沿直线前进5米,到达点C后,又向左旋转α角度,照这样走下去,第一次回到出发地点时,他共走了45米,则每次旋转的角度α为_____.【答案】40 .【解析】【分析】根据共走了45米,每次前进5米且左转的角度相同,则可计算出该正多边形的边数,再根据外角和计算左转的角度.【详解】连续左转后形成的正多边形边数为:4559÷=,则左转的角度是360940︒÷=︒.故答案是:40︒.【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外角计算,正确理解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是关键.6.如图,把△ABC纸片沿DE折叠,当点A落在四边形BCDE内时,∠A与∠1+∠2之间有始终不变的关系是__________.【答案】2∠A=∠1+∠2【解析】【分析】根据∠1与∠AED的2倍和∠2与∠ADE的2倍都组成平角,结合△AED的内角和为180°可求出答案.【详解】∵△ABC纸片沿DE折叠,∴∠1+2∠AED=180°,∠2+2∠ADE=180°,∴∠AED=12(180°−∠1),∠ADE=12(180°−∠2),∴∠AED+∠ADE=12(180°−∠1)+12(180°−∠2)=180°−12(∠1+∠2)∴△ADE中,∠A=180°−(∠AED+∠ADE)=180°−[180°−12(∠1+∠2)]=12(∠1+∠2),即2∠A=∠1+∠2.故答案为:2∠A=∠1+∠2.【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及图形翻折变换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7.如图,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50°,BD垂直平分AE,垂足为D,则∠EBC 的度数为_____.【答案】100°【解析】【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BE BA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50E A ∠=∠=︒,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BD 垂直平分AE ,∴BE BA =,∴50E A ∠=∠=︒,∴100EBC E A ∠=∠+∠=︒,故答案为100°.【点睛】考查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8.如图,小亮从A 点出发前进5m ,向右转15°,再前进5m ,又向右转15°…,这样一直走下去,他第一次回到出发点A 时,一共走了______m .【答案】120.【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小亮所走的路线为正多边形,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小亮从A 点出发最后回到出发点A 时正好走了一个正多边形,∴该正多边形的边数为n=360°÷15°=24,则一共走了24×5=120米,故答案为:12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任何一个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用外角和求正多边形的边数可直接用360°除以一个外角度数.9.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 3,1﹣2a ,8,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答案】﹣5<a <﹣2.【解析】【分析】根据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即可求a的取值范围,再将a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即可.【详解】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得8-3<1-2a<8+3,即-5<a<-2.即a的取值范围是-5<a<-2.【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三角形三边关系,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题关键是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列出不等式.10.将两张三角形纸片如图摆放,量得∠1+∠2+∠3+∠4=220°,则∠5=__.【答案】40°【解析】【分析】直接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6+∠7的度数,进而得出答案.【详解】如图所示:∠1+∠2+∠6=180°,∠3+∠4+∠7=180°,∵∠1+∠2+∠3+∠4=220°,∴∠1+∠2+∠6+∠3+∠4+∠7=360°,∴∠6+∠7=140°,∴∠5=180°-(∠6+∠7)=40°.故答案为40°.【点睛】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正确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解题关键.二、八年级数学三角形选择题(难)11.已知△ABC,(1)如图①,若P点是∠ABC和∠ACB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则∠P=90°+12∠A;(2)如图②,若P点是∠ABC和外角∠ACE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则∠P=90°-∠A;(3)如图③,若P点是外角∠CBF和∠BCE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则∠P=90°-12∠A.上述说法正确的个数是()A.0个B.1个C.2个D.3个【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之间的关系计算.【详解】解:(1)∵若P点是∠ABC和∠ACB的角平分线的交点,∴∠ABP=∠PBC,∠ACP=∠PCB∵∠A=180°-∠ABC-∠ACB=180°-2(∠PBC+∠PCB)∠P=180°-(∠PBC+∠PCB)∴∠P=90°+12∠A;故(1)的结论正确;(2)∵∠A=∠ACB-∠ABC=2∠PCE-2∠PBC=2(∠PCE-∠PBC)∠P=∠PCE-∠PBC∴2∠P=∠A故(2)的结论是错误.(3)∠P=180°-(∠PBC+∠PCB)=180°-12(∠FBC+∠ECB)=180°-12(∠A+∠ACB+∠A+∠ABC)=180°-12(∠A+180°)=90°-12∠A.故(3)的结论正确.正确的为:(1)(3).故选:C【点睛】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之间的关系.(1)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2)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求角的度数常常要用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隐含的条件.12.如图,ABC ∆中,100ABC ∠=︒,且AEF AFE ∠=∠,CFD CDF ∠=∠,则EFD ∠ 的度数为( )A .80°B .60°C .40°D .20°【答案】C【解析】【分析】 连接FB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和外角知识,进行角度计算即可.【详解】解:如图连接FB ,∵AEF AFE ∠=∠,CFD CDF ∠=∠,∴AEF AFE EFB EBF ∠=∠=∠+∠,CFD CDF BFD FBD ∠=∠=∠+∠∴AFE CFD EFB EBF BFD FBD ∠+∠=∠+∠+∠+∠,即AFE CFD EFD EBD ∠+∠=∠+∠,又∵180AFE EFD DFC ∠+∠+∠=︒,∴2180EFD EBD ∠+∠=︒,∵100ABC ∠=︒,∴180100=402EFD ︒-︒∠=︒,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和外角定义,掌握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三角形一个外角等于不相邻两内角之和是解题关键.13.如图,AB⊥BC,AE平分∠BAD交BC于点E,AE⊥DE,∠1+∠2=90°,M、N分别是BA、CD延长线上的点,∠EAM和∠EDN的平分线交于点F,∠F的度数为()A.120°B.135°C.150°D.不能确定【答案】B【解析】【分析】先根据∠1+∠2=90°得出∠EAM+∠EDN的度数,再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EAF+∠EDF的度数,根据AE⊥DE可得出∠3+∠4的度数,进而可得出∠FAD+∠FDA的度数,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2=90°,∴∠EAM+∠EDN=360°-90°=270°.∵∠EAM和∠EDN的平分线交于点F,∴∠EAF+∠EDF=12×270°=135°.∵AE⊥DE,∴∠3+∠4=90°,∴∠FAD+∠FDA=135°-90°=45°,∴∠F=180°-(∠FAD+∠FDA)=180-45°=135°.故选B.【点睛】本题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4.如图,在△ABC中,点D是BC边上的一点,E,F分别是AD,BE的中点,连结CE,CF,若S△CEF=5,则△ABC的面积为()A.15 B.20 C.25 D.30【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利用中线分的三角形的两个图形面积相等,便可找到答案【详解】解:根据等底同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可得∵F是BE的中点,S△CFE=S△CFB=5,∴S△CEB=S△CEF+S△CBF=10,∵E是AD的中点,∴S△AEB=S△DBE,S△AEC=S△DEC,∵S△CEB=S△BDE+S△CDE∴S△BDE+S△CDE=10∴S△AEB+S△AEC=10∴S△ABC=S△BDE+S△CDE+S△AEB+S△AEC=20故选:B.【点睛】熟悉三角形中线的拓展性质:分其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是相等的,这样便可在实际问题当中家以应用.15.如图,三角形ABC中,AB=AC,D,E分别为边AB,AC上的点,DM平分∠BDE,EN平分∠DEC,若∠DMN=110°,则∠DEA=()A.40°B.50°C.60°D.70°【答案】A【解析】【分析】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C,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BDM=∠EDM,∠CEN=∠DEN,根据外角的性质得∠B=∠DMN-∠BDM,∠C=∠ENM-∠CEN,整理可得∠DMN+∠DEN=∠EDM+∠ENM,再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可得∠DMN+∠DEN=∠EDM+∠ENM=180°,则∠DEN=70°,故∠DEA=40°.【详解】解:∵AB=AC,∴∠B=∠C,又∵DM平分∠BDE,EN平分∠DEC,∴∠BDM=∠EDM,∠CEN=∠DEN,∵∠B=∠DMN-∠BDM=∠DMN-∠EDM,∠C=∠ENM-∠CEN=∠ENM-∠DEN,∴∠DMN-∠EDM=∠ENM-∠DEN,即∠DMN+∠DEN=∠EDM+∠ENM,∵四边形DMNE内角和为360°,∴∠DMN+∠DEN=∠EDM+∠ENM=180°,∴∠DEN=70°,则∠DEA=180°-2∠DEN=40°.故选A.16.如图,是由相同的花盆按一定的规律组成的形如正多边形的图案,其中第1个图形一共有6个花盆,第2个图形一共有12个花盆,第3个图形一共有20个花盆,…则第8个图形中花盆的个数为()A.56 B.64 C.72 D.90【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找出规律得到第n个图形中花盆的个数为:(n+1)(n+2),然后将n=7代入求解即可.【详解】第1个图形的花盆个数为:(1+1)(1+2);第2个图形的花盆个数为:(2+1)(2+2)=12;第3个图形的花盆个数为:(3+1)(3+2)=20;,第n个图形的花盆个数为:(n+1)(n+2);则第7个图形中花盆的个数为:(7+1)(7+2)=72.故选:C.本题考查图形规律题,解此题的关键在于根据题中图形找到规律.17.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3,点P为等边三角形内任意一点,则点P到三边的距离之和为( )A.B.C.D.不能确定【答案】B【解析】如图,∵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3,∴高线AH=3×333 =S△ABC=1111••••2222BC AH AB PD BC PE AC PF ==+∴1111 3?3?3?3? 2222AH PD PE PF ⨯=⨯+⨯+⨯∴PD+PE+PF=AH=33即点P到三角形三边距离之和为33.故选B.18.如图,把△ABC纸片沿DE折叠,当点A落在四边形BCDE内部时,则∠A与∠1+∠2之间有一种数量关系始终保持不变.请试着找一找这个规律,你发现的规律是()A.∠A=∠1+∠2 B.2∠A=∠1+∠2C.3∠A=2∠1+∠2 D.3∠A=2(∠1+∠2)【答案】B【解析】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平角的定义及翻折的性质,就可求出2∠A=∠1+∠2这一始终保持不变的性质.【详解】∵在四边形ADA′E中,∠A+∠A′+∠ADA′+∠AEA′=360°,则2∠A+(180°-∠2)+(180°-∠1)=360°,∴可得2∠A=∠1+∠2.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四边形的内角和及翻折的性质特点,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记翻折的性质.的度数19.如图,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1=30°,∠2=50°,则3等于()A.50°B.30°C.20°D.15°【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平行和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2=∠4=∠1+∠3,代入数据即可求∠3.【详解】如图所示,∵AB∥CD∴∠2=∠4=∠1+∠3=50°,∴∠3=∠4-30°=20°,故选C.20.如图,△ABC的角平分线CD、BE相交于F,∠A=90°,EG∥BC,且CG⊥EG于G,下列结论:①∠CEG=2∠DCB;②∠DFB=∠CGE;③∠ADC=∠GCD;④CA平分∠BCG;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1B.2C.3D.4【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角平分线、垂直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依次判断即可得出答案.【详解】①∵EG∥BC,∴∠CEG=∠ACB.又∵CD是△ABC的角平分线,∴∠CEG=∠ACB=2∠DCB,故正确;④无法证明CA平分∠BCG,故错误;③∵∠A=90°,∴∠ADC+∠ACD=90°.∵CD平分∠ACB,∴∠ACD=∠BCD,∴∠ADC+∠BCD=90°.∵EG∥BC,且CG⊥EG,∴∠GCB=90°,即∠GCD+∠BCD=90°,∴∠ADC=∠GCD,故正确;②∵∠EBC+∠ACB=∠AEB,∠DCB+∠ABC=∠ADC,∴∠AEB+∠ADC=90°+(∠ABC+∠ACB)=135°,∴∠DFE=360°﹣135°﹣90°=135°,∴∠DFB=45°=∠CGE,∴∠CGE=2∠DFB,∴∠DFB=∠CGE,故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知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上海市西初级中学小升初数学期末试卷培优测试卷

上海市西初级中学小升初数学期末试卷培优测试卷

上海市西初级中学小升初数学期末试卷培优测试卷一、选择题1.两个长2cm、宽和高都是1cm的长方体,如图堆放在墙角,()露在外面的面积和其他不相等.A.B.C.D.2.把一段圆柱形钢材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切掉的部分重12千克,求原钢材重多少千克?正确的算式是()A.12÷B.12×3 C.12÷D.12×23.用72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直角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的比是3:4:5,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A.360 B.216 C.2704.5千克的17和1千克的57相比较,结果是()。

A.5千克的17重B.1千克的57重C.一样重D.无法比较5.一个立体图形,从右面看到的形状是,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

搭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多可以有()个小立方体。

A.5 B.6 C.7 D.86.根据下图,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鸭的只数比鹅少14B.鸭与鹅的只数之比是3∶4C.鹅与鸭的只数之比是5∶4 D.如果鹅有100只,鸭有75只7.有下列四个说法:①0的倒数是0;②《中学生作文》的单价一定,总价与订阅的数量成反比例关系;③周长相等的两个圆面积相等;④圆锥的高是圆柱的高的3倍,它们的体积一定相等,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 )。

A .1 个B .2 个C .3 个D .4 个8.研究表明,儿童的负重最好不要超过自身体重的15%,淘气的体重是40kg ,书包重5kg ,他的书包超重了吗?( )。

A .超重B .不超重C .无法判断9.某市规定每户每月用水量不超过6吨时,每吨价格为2.5元;当用水量超过6吨时,超过的部分每吨价格为3元。

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每月水费与用水量关系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10.在括号里填合适的数。

34时=(________)分 500平方分米=(________)平方米 18千克=(________)克 (________)立方分米=7升40毫升 11.( )∶40=0.375=()12=18÷( )=( )%。

三角形填空选择(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三角形填空选择(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三角形填空选择(培优篇)(Word 版 含解析)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1.将等边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如果∠1=40°,∠2=50°,那么∠ 3的度数等于______________.【答案】12°【解析】等边三角形的内角的度数是60°,正方形的内角度数是90°,正五边形的内角的度数是108°,则∠3=360°-60°-90°-108°-∠1-∠2=12°.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多边形的内角,熟知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各内角的度数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如图,ABC 中,点D 在AC 的延长线上,E 、F 分别在边AC 和AB 上,BFE ∠与B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若ABC ∠=70°FEC ∠=80°,则P ∠=______.【答案】85°【解析】【分析】根据四边形内角和等于360°,在四边形FECB 中∠B +∠BFE +∠FEC +∠BCE =360°,结合角平分线的定义计算即可得∠1-∠2=15°;再在四边形EFPC 中求出∠1-∠2+∠P =110°即可解答.【详解】解:∵∠BFE =2∠1,∠BCD =2∠2,又∵∠BFE +∠ABC +∠FEC +∠BCE =360°,ABC ∠=70°,FEC ∠=80°,∴2∠1+(180°-2∠2)+70°+80°=360°,∴∠1-∠2=15°;∵在四边形EFPC 中,∠PFE +∠FEC +∠P +∠PCE =360°,∴∠1+80°+(180°-∠2)+∠P =360°,∴∠1-∠2+∠P =100°,∴∠P =85°,故答案为:85°.【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四边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掌握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和四边形内角和等于360°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在∆ABC 中, ∠A =80︒, ∠ABC 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A 1,得∠A 1; ∠A 1BC 与∠A 1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 2,得∠A 2;……; ∠A 7BC 与∠A 7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 8,得∠A 8,则∠A 8的度数为_________. .【答案】516 【解析】【分析】 利用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求∠A 1=12∠A ,再依此类推得,∠A 2=212∠A ,……,∠A 8= 812∠A ,即可求解. 【详解】解: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得:∠ACD=∠A+∠ABC.又∵∠ABC 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A 1,∴1111222A ABC A ABC ∠+∠=∠+∠ ∴∠A 1=12∠A 依此类推得,∠A 2=212∠A ,……,∠A 8= 812∠A=180256⨯=516 故答案为516. 【点睛】 本题考查三角形外角、角平分线的性质,解答的关键是弄清楚角之间的关系..4.如图,将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则图中∠COB=____.【答案】105°.【解析】【分析】先根据直角三角形的特殊角可知:∠ECD=45°,∠BDC=60°,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如图,∠ECD=45°,∠BDC=60°,∴∠COB=∠ECD+∠BDC=45°+60°=105°.故答案为:105°.【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掌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5.若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是45°,则该正多边形的边数是_________.【答案】8;【解析】【分析】根据多边形外角和是360度,正多边形的各个内角相等,各个外角也相等,直接用360°÷45°可求得边数.【详解】∵多边形外角和是360度,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是45°,∴360°÷45°=8即该正多边形的边数是8.【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外角和是360度和正多边形的性质(正多边形的各个内角相等,各个外角也相等).6.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cm和9cm,则它的周长为__cm.【答案】22【解析】【分析】底边可能是4,也可能是9,分类讨论,去掉不合条件的,然后可求周长.【详解】试题解析:①当腰是4cm,底边是9cm时:不满足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因此舍去.②当底边是4cm,腰长是9cm时,能构成三角形,则其周长=4+9+9=22cm.故填22.【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进行解答.7.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5,则它的周长是____________【答案】11或13【解析】【分析】题目给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3和5,而没有明确腰、底分别是多少,所以要进行讨论,还要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详解】解:有两种情况:①腰长为3,底边长为5,三边为:3,3,5可构成三角形,周长=3+3+5=11;②腰长为5,底边长为3,三边为:5,5,3可构成三角形,周长=5+5+3=13.故答案为:11或13.【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进行解答,这点非常重要,也是解题的关键.8.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为3、8、a,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答案】5<a<11【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差小于第三边可得8-3<a<8+3,再解即可.【详解】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8-3<a<8+3,解得:5<a <11,故答案为:5<a<11.【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关键是掌握第三边的范围是:大于已知的两边的差,而小于两边的和.9.如图,Rt△ABC中,∠ACB=90°,∠A=50°,将其折叠,使点A落在边CB上A′处,折痕为CD,则∠A′DB的度数为_____.【答案】10°【解析】【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B,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可得∠CA′D=∠A,然后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ACB=90°,∠A=50°,∴∠B=90°﹣50°=40°,∵折叠后点A落在边CB上A′处,∴∠CA′D=∠A=50°,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A′DB=∠CA′D﹣∠B=50°﹣40°=10°.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翻折前后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10.如图,小新从A点出发,沿直线前进50米后向左转30°,再沿直线前进50米,又向左转30°,…照这样下去,小新第一次回到出发地A点时,一共走了__米.【答案】600【解析】【分析】【详解】解:根据题意可知:小新从A点出发,沿直线前进50米后向左转30º,再沿直线前进50米,又向左转30º,……照这样下去,小新第一次回到出发地A点时,小新走的路线围成一个正多边形,且这个多边形的外角等于30º,所以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12,小新一共走了12×50=600米,故答案为:600.二、八年级数学三角形选择题(难)11.如图,∠ABC =∠ACB ,BD 、CD 分别平分△ABC 的内角∠ABC 、外角∠ACP ,BE平分外角∠MBC 交 DC 的延长线于点 E ,以下结论:①∠BDE =12∠BAC ;② DB⊥BE ;③∠BDC +∠ACB= 90︒;④∠BAC + 2∠BEC = 180︒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1 个B.2 个C.3 个D.4 个【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判断即可.【详解】① ∵BD、CD分别平分△ABC的内角∠ABC、外角∠ACP,∴∠ACP=2∠DCP,∠ABC=2∠DBC,又∵∠ACP=∠BAC+∠ABC,∠DCP=∠DBC+∠BDC,∴∠BAC=2∠BDE,∴∠BDE =12∠BAC∴①正确;②∵BD、BE分别平分△ABC的内角∠ABC、外角∠MBC,∴∠DBE=∠DBC+∠EBC=12∠ABC+12∠MBC=12×180°=90°,∴EB⊥DB,故②正确,③∵∠DCP=∠BDC+∠CBD,2∠DCP=∠BAC+2∠DBC,∴2(∠BDC+∠CBD)=∠BAC+2∠DBC,∴∠BDC=12∠BAC,∵∠BAC+2∠ACB=180°,∴12∠BAC+∠ACB=90°,∴∠BDC+∠ACB=90°,故③正确,④∵∠BEC=180°−12 (∠MBC+∠NCB) =180°−12 (∠BAC+∠ACB+∠BAC+∠ABC) =180°−12(180°+∠BAC) ∴∠BEC=90°−12∠BAC, ∴∠BAC+2∠BEC=180°,故④正确,即正确的有4个,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各性质定理12.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a -1,4,则化简|a -3|+|a -7|的结果为( )A .2a -10B .10-2aC .4D .-4【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a -1,4,则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a-1>4-2,a-1<2+4即a >3,a<7.所以a -3>0,a-7<0. |a -3|+|a -7|=a-3+(7-a )=4.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考生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上海市西初级中学数学轴对称填空选择单元培优测试卷

上海市西初级中学数学轴对称填空选择单元培优测试卷

上海市西初级中学数学轴对称填空选择单元培优测试卷一、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填空题(难)1.如图,在ABC 中,点A 的坐标为()0,1,点B 的坐标为()0,4,点C 的坐标为()4,3,点D 在第二象限,且ABD 与ABC 全等,点D 的坐标是______.【答案】(-4,2)或(-4,3)【解析】【分析】【详解】把点C 向下平移1个单位得到点D (4,2),这时△ABD 与△ABC 全等,分别作点C ,D 关于y 轴的对称点(-4,3)和(-4,2),所得到的△ABD 与△ABC 全等.故答案为(-4,2)或(-4,3).2.已知:如图,△ABC 和△DEC 都是等边三角形,D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AD 与BE 相交于点P ,AC 、BE 相交于点M ,AD ,CE 相交于点N ,则下列五个结论:①AD =BE ;②AP =BM ;③∠APM =60°;④△CMN 是等边三角形;⑤连接CP ,则CP 平分∠BPD ,其中,正确的是_____.(填写序号)【答案】①③④⑤.【解析】【分析】①根据△ACD ≌△BCE (SAS )即可证明AD =BE ;②根据△ACN ≌△BCM (ASA )即可证明AN =BM ,从而判断AP ≠BM ;③根据∠CBE +∠CDA =60°即可求出∠APM =60°;④根据△ACN ≌△BCM 及∠MCN =60°可知△CMN 为等边三角形;⑤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详解】①∵△ABC 和△CDE 都是等边三角形∴CA =CB ,CD =CE ,∠ACB =60°,∠DCE =60°∴∠ACE =60°∴∠ACD=∠BCE=120°在△ACD和△BCE中CA CBACD BCECD CE=⎧⎪∠=∠⎨⎪=⎩∴△ACD≌△BCE(SAS)∴AD=BE;②∵△ACD≌△BCE∴∠CAD=∠CBE在△ACN和△BCM中ACN BCMCA CBCAN CBM∠=∠⎧⎪=⎨⎪∠=∠⎩∴△ACN≌△BCM(ASA)∴AN=BM;③∵∠CAD+∠CDA=60°而∠CAD=∠CBE∴∠CBE+∠CDA=60°∴∠BPD=120°∴∠APM=60°;④∵△ACN≌△BCM∴CN=BM而∠MCN=60°∴△CMN为等边三角形;⑤过C点作CH⊥BE于H,CQ⊥AD于Q,如图∵△ACD≌△BCE∴CQ=CH∴CP平分∠BPD.故答案为:①③④⑤.【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的灵活运用,角的计算及角平分线的判定,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方法,角平分线的判定及相关辅助线的作法是解决本题的关键.3.在Rt△ABC中,∠C=90°,∠A的平分线AD分对边BD,DC的长度比为3:2,且BC=20cm,则点D到AB的距离是_____cm.【答案】8【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过点D作DE⊥AB于点E,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DE=CD,根据角平分线AD分对边BC为BD:DC=3:2,且BC=10cm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如图所示,过点D作DE⊥AB于点E,∵AD是∠BAC的平分线,∠C=90°,∴DE=CD.∵BD:DC=3:2,且BC=10cm,∴CD=20×25=8(cm).故答案为:8.【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知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4.如图,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点D,E分别在边BC,AC上,且BD=CE,若BE交AD于点F,则∠AFE的大小为_____(度).【答案】60【解析】【分析】根据△ABC为等边三角形得到AB=BC,∠ABD=∠BCE=60°,再利用BD=CE证得△ABD≌△BCE,得到∠BAD=∠CBE,再利用内角和外角的关系即可得到∠AFE=60°.【详解】∵△ABC 为等边三角形,点D ,E 分别在边BC ,AC 上,且BD =CE ,∴AB =BC ,∠ABD =∠BCE =60°,在△ABD 和△BCE 中,AB BC ABD BCE BD CE =⎧⎪∠∠⎨⎪=⎩=,∴△ABD ≌△BCE (SAS ),∴∠BAD =∠CBE ,∵∠ABF +∠CBE =∠ABC =60°,∴∠ABF +∠BAD =60°,∵∠AFE =∠ABF +∠BAD ,∴∠AFE =60°,故答案为:60.【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题中证明三角形全等后得到∠BAD =∠CBE ,再利用外角和内角的关系求∠AFE 是解题的关键.5.如图,已知点(,0)A a 在x 轴正半轴上,点(0,)B b 在y 轴的正半轴上,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 为斜边BC 上的中点.若2OD =,则a b +=________.【答案】2【解析】【分析】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P 与BC 的关系,根据垂线的性质,可得答案【详解】如图:作CP ⊥x 轴于点P ,由余角的性质,得∠OBA=∠PAC ,在Rt △OBA 和Rt △PAC 中,OBA PAC AOB CPA BA AC ∠∠⎧⎪∠∠⎨⎪⎩===,Rt △OBA ≌Rt △PAC (AAS ),∴AP=OB=b ,PC=OA=a .由线段的和差,得OP=OA+AP=a+b ,即C 点坐标是(a+b ,a ),由B (0,b ),C (a+b ,a ),D 是BC 的中点,得D (2a b +,2a b +), ∴OD=2a b +() ∴22a b +()=2, ∴a+b=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解题主要①利用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②利用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③利用了线段中点的性质.6.在△ABC 中,∠ABC =60°,∠ACB =70°,若点O 到三边的距离相等,则∠BOC =_____°.【答案】115或65或22.5【解析】【分析】先画出符合的图形,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逐个求出即可.【详解】解:①如图,∵点O 到三边的距离相等,∴点O是△ABC的三角的平分线的交点,∵∠ABC=60°,∠ACB=70°,∴∠OBC=12∠ABC=30°,1OCB2∠=∠ACB=35°,∴∠BOC=180°﹣∠OBC﹣∠OCB=115°;②如图,∵∠ABC=60°,∠ACB=70°,∴∠EBC=180°﹣∠ABC=120°,∠FCB=180°﹣∠ACB=110°,∵点O到三边的距离相等,∴O是∠EBC和∠FCB的角平分线的交点,∴∠OBC=12∠EBC=60°,1OCB2∠=∠FCB=55°,∴∠BOC=180°﹣∠OBC﹣∠OCB=65°;③如图,∵∠ABC=60°,∠ACB=75°,∴∠A=180°﹣∠ABC﹣∠ACB=45°,∵点O到三边的距离相等,∴O是∠EBA和∠ACB的角平分线的交点,∴∠OBA=12∠EBA=12×(180°﹣60°)=60°,1OCB2∠=∠ACB=37.5°,∴∠BOC=180°﹣(∠OBA+∠ABC+∠OCB)=180°﹣(60°﹣60°﹣37.5°)=22.5°;如图,此时∠BOC=22.5°,故答案为:115或65或22.5.【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分情况讨论.7.如图,ABC ∆中,090,,102ACB AC BC AB ∠===,点G 为AC 中点,连接BG ,CE BG ⊥于F ,交AB 于E ,连接GE ,点H 为AB 中点,连接FH ,以下结论:①ACE ABG ∠=∠;②5CF =;③AGE CGB ∠=∠;④FH 平分BFE ∠。

上海市西中学数学三角形填空选择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上海市西中学数学三角形填空选择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A.11B.12C.13D.14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第三边大于两边之差,而小于两边之和”,求得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再根据第三边是整数,从而求得周长最大时,对应的第三边的长.
【详解】
解:设第三边为a,
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4-3<a<4+3,
即1<a<7,
∵a为整数,
∴a的最大值为6,


故答案选A.
【点睛】
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12.如图,在△ABC中,点M、N是∠ABC与∠ACB三等分线的交点.若∠A=60°,则∠BMN的度数为( )
A.45°B.50°C.60°D.65°
【答案】B
【解析】
分析:过点N作NG⊥BC于G,NE⊥BM于E,NF⊥CM于F,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NE=NG=NF,再根据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判断出MN平分∠BMC,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求出∠ABC+∠ACB,再根据角的三等分求出∠MBC+∠MCB的度数,然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MC的度数,从而得解.
故答案为108°
【点睛】
本题考查正多边形的内角计算,分析出△OCD是等腰三角形,然后求出顶角是关键.
10.如图,小亮从A点出发前进5m,向右转15°,再前进5m,又向右转15°…,这样一直走下去,他第一次回到出发点A时,一共走了______m.
【答案】120.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小亮所走的路线为正多边形,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
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n,根据题意得:
(n﹣2)•180°=1800°

上海西延安中学数学三角形填空选择单元培优测试卷

上海西延安中学数学三角形填空选择单元培优测试卷

上海西延安中学数学三角形填空选择单元培优测试卷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1.在ABC 中,BAC α∠=,边AB 的垂直平分线交边BC 于点D ,边AC 的垂直平分线交边BC 于点E ,连结AD ,AE ,则DAE ∠的度数为______.(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答案】2α﹣180°或180°﹣2α【解析】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先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B =∠BAD ,∠C =∠CAE ,进而得到∠BAD +∠CAE =∠B +∠C =180°-a ,再根据角的和差关系进行计算即可. 解:有两种情况:①如图所示,当∠BAC ⩾90°时,∵DM 垂直平分AB ,∴DA =DB ,∴∠B =∠BAD ,同理可得,∠C =∠CAE ,∴∠BAD +∠CAE =∠B +∠C =180°−α,∴∠DAE =∠BAC −(∠BAD +∠CAE )=α−(180°−α)=2α−180°;②如图所示,当∠BAC <90°时,∵DM 垂直平分AB ,∴DA =DB ,∴∠B =∠BAD ,同理可得,∠C =∠CAE ,∴∠BAD +∠CAE =∠B +∠C =180°−α,∴∠DAE =∠BAD +∠CAE −∠BAC =180°−α−α=180°−2α.故答案为2α−180°或180°−2α.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根据题意准确画出符合题意的两种图形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C 在直线BE 上,∠=︒,∠A m ABC 与ACE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1A ,则1A =_____︒;若再作11A BE A CE ∠∠、的平分线,交于点2A ;再作22A BE A CE ∠∠、的平分线,交于点3A ;依此类推,10A ∠= _________︒.【答案】(2m ) (1024m ) 【解析】【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和“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求出规律,直接利用规律解题.【详解】解:∵∠A 1=∠A 1CE-∠A 1BC=12∠ACE-12∠ABC=12(∠ACE-∠ABC )=12∠A=2m °. 依此类推∠A 2=224m m ︒︒=,∠A 3=328m m ︒︒=,…,∠A 10=1021024m m ︒︒=. 故答案为:()2m ;()1024m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之间的关系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3.如图,△AEF 是直角三角形,∠AEF=900,B 为AE 上一点,BG⊥AE 于点B ,GF∥BE,且AD =BD =BF ,∠BFG=600,则∠AFG 的度数是___________。

上海市西初级中学数学全等三角形单元培优测试卷

上海市西初级中学数学全等三角形单元培优测试卷

上海市西初级中学数学全等三角形单元培优测试卷一、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填空题(难)1.如图,在ABC 中,AB AC >,按以下步骤作图:分别以点B 和点C 为圆心,大于BC 一半长为半径作画弧,两弧相交于点M 和点N ,过点M N 、作直线交AB 于点D ,连接CD ,若10AB =,6AC =,则ADC 的周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6【解析】【分析】利用基本作图可以判定MN 垂直平分BC ,则DC=DB ,然后利用等线段代换得到ACD ∆的周长=AB+AC ,再把10AB =,6AC =代入计算即可.【详解】解:由作法得MN 垂直平分BC ,则DC=DB ,10616ACD C CD AC AD DB AD AC AB AC ∆=++=++=+=+=故答案为:16.【点睛】本题考查了基本作图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是本题的关键.2.如图,在ABC ∆中,点D 是BC 的中点,点E 是AD 上一点,BE AC =.若70C ∠=︒,50DAC ∠=︒ 则EBD ∠的度数为______.【答案】10︒【解析】【分析】延长AD 到F 使DF AD =,连接BF ,通过ACD FDB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AD BFD ∠=∠,AC BF =, 等量代换得BF BE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F BEF ∠=∠,即可得到BEF CAD ∠=∠,进而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解答即可得.【详解】如图,延长AD 到F ,使DF AD =,连接BF :∵D 是BC 的中点∴BD CD =又∵ADC FDB ∠=∠,AD DF =∴ACD FDB ≅∴AC BF =, CAD F ∠=∠,C DBF ∠=∠∵AC BE =, 70C ︒∠=, 50CAD ︒∠=∴BE BF =, 70DBF ︒∠=∴50BEF F ︒∠=∠=∴180180505080EBF F BEF ︒︒︒︒︒∠=-∠-∠=--=∴807010EBD EBF DBF ︒︒︒∠=∠-∠=-=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在于通过倍长中线法构造全等三角形.3.如图,在Rt ABC △中,AC BC =,D 是线段AB 上一个动点,把ACD 沿直线CD 折叠,点A 落在同一平面内的A '处,当A D '平行于Rt ABC △的直角边时,ADC ∠的大小为________.【答案】112.5︒或67.5︒【解析】【分析】当A D '平行于Rt ABC △的直角边时,有两种情况,一是当A D BC '时,二是当A D AC '时,两种情况根据折叠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角度的计算即可.【详解】 如图1,当点D 在线段AB 上,且A DBC '时,45A DB B '∠=∠=︒, 45180ADC A DC '∴∠+∠-=︒︒,解得112.5A DC ADC '∠=∠=︒.图1如图2,当A D AC '时,45A DB A '∠=∠=︒,45180ADC A DC '∴∠+∠+=︒︒,解得67.5A DC ADC '∠=∠=︒.图2【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掌握折叠的性质是解题关键.4.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点()8,8B -,点()2,0C -,若动点P 从坐标原点出发,沿y 轴正方向匀速运动,运动速度为1/cm s ,设点P 运动时间为t 秒,当BCP ∆是以BC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时,直接写出t 的所有值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秒或46秒或14秒【解析】【分析】分两种情况:PC 为腰或BP 为腰.分别作出符合条件的图形,计算出OP 的长度,即可求出t 的值.【详解】解:如图所示,过点B 作BD ⊥x 轴于点D ,作BE ⊥y 轴于点E ,分别以点B 和点C 为圆心,以BC 长为半径画弧交y 轴正半轴于点F ,点H 和点G∵点B (-8,8),点C (-2,0),∴DC=6cm ,BD=8cm ,由勾股定理得:BC=10cm∴在直角三角形COG 中,OC=2cm ,CG=BC=10cm ,∴2210246(cm)-=,当点P 运动到点F 或点H 时,BE=8cm ,BH=BF=10cm ,∴EF=EH=6cm∴OP=OF=8-6=2(cm )或OP=OH=8+6=14(cm ),故答案为:2秒,6秒或14秒.【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勾股定理和等腰三角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应用,通过作图找出要求的点的位置,利用勾股定理来求解是本题的关键.5.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90ACB ∠=︒,4AC BC ==,D 为BC 中点,E 为AC 边上一动点,连接DE ,以DE 为边并在DE 的右侧作等边DEF ∆,连接BF ,则BF 的最小值为______.【答案】3【解析】【分析】由60°联想旋转全等,转换动长为定点到定线的长,构建等边三角形BDG ,利用△BDF ≌△GDE ,转换BF=GE ,然后即可求得其最小值.【详解】以BD 为边作等边三角形BDG ,连接GE ,如图所示:∵等边三角形BDG ,等边三角形DEF∴∠BDG=∠EDF=60°,BD=GD=BG ,DE=DF=EF∴∠BDG+∠GFD=∠EDF+∠GFD ,即∠BDF=∠GDE∴△BDF ≌△GDE (SAS )∴BF=GE当GE ⊥AC 时,GE 有最小值,如图所示GE′,作DH ⊥GE′∴BF=GE= CD+12DG=2+1=3 故答案为:3.【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关键是由60°联想旋转全等,转换动长为定点到定线的长.6.如图,已知,点E 是线段AB 的中点,点C 在线段BD 上,8BD =,2DC =,线段AC 交线段DE 于点F ,若AF BD =,则AC =__________.【答案】10.【解析】【分析】延长DE 至G ,使EG=DE ,连接AG ,证明BDE AGE ∆≅∆,而后证明AFG ∆、CDF ∆是等腰三角形,即可求出CF 的长,于是可求AC 的长.【详解】解:如图,延长DE 至G ,使EG=DE ,连接AG,∵点E 是线段AB 的中点,∴AE=BE,∴在BDE ∆和AGE ∆中,BE AE BED AEGDE EG =⎧⎪∠=∠⎨⎪=⎩, ∴BDE AGE ∆≅∆,∴AG=BD, BDE AGE ∠=∠,∵AF=BD=8,∴AG=AF,∴AFG AGE ∠=∠∵AFG DFC ∠=∠,∴BDE DFC ∠=∠,∴FC=DC,∴FC=2,∴AC=AF+FC=8+2=10.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能利用中点条件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在第一个△A 1BC 中,∠B =30°,A 1B =CB ,在边A 1B 上任取一D ,延长CA 2到A 2,使A 1A 2=A 1D ,得到第2个△A 1A 2D ,在边A 2B 上任取一点E ,延长A 1A 2到A 3,使A 2A 3=A 2E ,得到第三个△A 2A 3E ,…按此做法继续下去,第n 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是_____度.【答案】1752n - 【解析】【分析】先根据∠B =30°,AB =A 1B 求出∠BA 1C 的度数,在由A 1A 2=A 1D 根据内角和外角的关系求出∠DA 2A 1的度数,同理求出∠EA 3A 2=754,∠FA 4A 3=758,即可得到第n 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1752n . 【详解】 ∵在△ABA 1中,∠B =30°,AB =A 1B , ∴∠BA 1C =1802B ︒-∠=75°, ∵A 1A 2=A 1D ,∠BA 1C 是△A 1A 2D 的外角, ∴∠DA 2A 1=12∠BA 1C =12×75°=37.5°; 同理可得,∠EA 3A 2=754,∠FA 4A 3=758, ∴第n 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1752n . 故答案为1752n -. 【点睛】此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利用等边对等角求出等腰三角形底角的度数.8.如图,△ABC中,AB=AC=12厘米,BC=9厘米,点D为AB的中点,如果点P在线段BC 上以v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

上海市西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三角形》检测卷(有答案解析)

上海市西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三角形》检测卷(有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已知实数x 、y 满足|x -4|+ 8y -=0,则以x 、y 的值为两边长的等腰三角形周长是( ) A .20或16 B .20C .16D .182.下列每组数分别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不能用它们搭成三角形的是( )A .1cm ,2cm ,3cmB .2cm ,3cm ,4cmC .3cm ,4cm ,5cmD .5cm ,6cm ,7cm3.用若干根等长的小木棍搭建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搭建1个等边三角形最少需要3根小木棍,搭建2个等边三角形最少需要5根小木棍,搭建4个等边三角形最少需要小木棍的根数是( ) A .12B .10C .9D .64.内角和为720°的多边形是( ). A .三角形B .四边形C .五边形D .六边形5.已知,D 是ABC ∠的边BC 上一点,//DE BA ,CBE ∠和CDE ∠的平分线交于点F ,若F α∠=,则ABE ∠的大小为( )A .αB .52α C .2αD .32α6.用下列长度的三根木棒首尾相接,能做成三角形框架的是( ) A .2,2,4B .3,4,5C .1,2,3D .2,3,67.如图,线段BE 是ABC 的高的是( )A .B .C .D .8.如图,,AD CE 分别是ABC 的中线与角平分线,若,40B ACB BAC ∠=∠∠=︒,则ACE∠的度数是()A.20︒B.35︒C.40︒D.70︒9.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4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A.10 B.8 C.6 D.410.如图,在五边形ABCDE中,AB∥CD,∠A=135°,∠C=60°,∠D=150°,则∠E的大小为()A.60°B.65°C.70°D.75°11.将下列长度的三根木棒首尾顺次连接,不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4、5、6 B.3、4、5 C.2、3、4 D.1、2、312.如图,小明从点A出发沿直线前进9米到达点,B向左转45后又沿直线前进9米到达点C,再向左转45后沿直线前进9米到达点D……照这样走下去,小明第一次回到出发点A时所走的路程为()A.72米B.80米C.100米D.64米二、填空题13.如果一个多边形所有内角和与外角和共为2520°,那么从这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共有_________条对角线14.多边形每一个内角都等于108°,多边形一个顶点可引的对角线的条数是________条. 15.设三角形三内角的度数分别为,,x y z ︒︒︒,如果其中一个角的度数是另一个角的度数的2倍、那我们称数对(,)()y z y z <是x 的和谐数对,当150x =时,对应的和谐数对有一个,它为(10,20);当66x =时,对应的和谐数对有二个,它们是__________.当对应的和谐数对(,)y z 有三个时,请写出此时x 的范围_______.16.如图,在ABC 中,已知66ABC ∠=︒,54ACB ∠=︒,BE 是AC 上的高,CF 是AB 上的高,H 是BE 和CF 的交点,EHF ∠的度数是________.17.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它的外角和的3倍还多180°,则它是___________边形,从该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引__________条对角线.18.如图,∠BAK +∠B +∠C +∠CDE +∠E +∠F +∠MGN +∠H +∠K =________.19.若线段AM ,AN 分别是ABC ∆的高线和中线,则线段AM ,AN 的大小关系是AM _______AN (用“≤”,“≥”或“=”填空).20.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之比为2:3:5,那这个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____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ABC 中,∠ABC 的角平分线与外角∠ACD 的平分线交于A 1.(1)∵BA 1、CA 1是∠ABC 与∠ACD 的平分线, ∴∠A 1BD =12∠ABD ,∠A 1CD =12∠ACD , ∴∠A 1CD ﹣∠A 1BD =12(∠ACD ﹣∠ABD ), ∵∠A 1CD ﹣∠A 1BD = ,∠ACD ﹣∠ABD =∠ , ∴∠A 1= .(2)如图2,四边形ABCD 中,∠F 为∠ABC 的角平分线及外角∠DCE 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构成的角,若∠A +∠D =230°,求∠F 的度数.(3)如图3,△ABC 中,∠ABC 的角平分线与外角∠ACD 的平分线交于A 1,若E 为BA 延长线上一动点,连接EC ,∠AEC 与∠ACE 的角平分线交于Q ,当E 滑动时有下面两个结论:①∠Q +∠A 1的值为定值; ②∠Q ﹣∠A 1的值为定值,其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写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出其值.22.如图,在五边形ABCDE 中,∠A+∠B+∠E=310°,CF 平分∠DCB ,FC 的延长线与五边形ABCDE 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P ,求∠P 的度数23.如图,AF ,AD 分别是ABC 的高和角平分线,且34B ∠=︒,76C ∠=︒,求DAF ∠的度数.24.已知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CE 是AB 边上的高,AD ,CE 相交于点P ,BCE 40,APC 123∠∠=︒=︒,求ADC ∠和ACB ∠的度数.25.如图,BM 是ABC 的中线,AB =5cm ,BC =3cm ,那么ABM 与BCM 的周长的差是多少?26.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等于40°,求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分析】根据绝对值与二次根式的非负性即可求出x与y的值.由于没有说明x与y是腰长还是底边长,故需要分类讨论.【详解】由题意可知:x-4=0,y-8=0,∴x=4,y=8,当腰长为4,底边长为8时,∵4+4=8,∴不能围成三角形,当腰长为8,底边长为4时,∵4+8>8,∴能围成三角形,∴周长为:8+8+4=20,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以及三角形三边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非负性的意义,以及三角形三边关系,本题属于基础题型.2.A解析:A【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即两短边的和大于最长的边,即可作出判断.【详解】解:A、1+2=3,故以这三根木棒不能构成三角形,符合题意;B、2+3>4,故以这三根木棒能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C、3+4>5,故以这三根木棒可以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D、5+6>7,故以这三根木棒能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关键是掌握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判断能否组成三角形的方法是看两个较小的和是否大于第三边.3.D解析:D【分析】要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通过对图形观察,思考,得出需要小木棍的根数,然后图形对比,选出最少需要小木棍的根数.【详解】图1没有共用部分,要6根小木棍,图2有共用部分,可以减少小木棍根数,仿照图2得到图3,要7根小木棍,同法搭建的图4,要9根小木棍,如按图5摆放,外围大的等边三角形,可以得到5个等边三角形,要9根小木棍,如按图6摆成三棱锥(西面体)就可以得到4个等边三角形,∴搭建4个等边三角形最少需要小木棍6根.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的是组成图形的边的条数,解答此题需要灵活利用立体空间思维解答.4.D解析:D【分析】根据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方法(n-2)•180°,即可求出边数.【详解】解:依题意有(n-2)•180°=720°, 解得n=6. 该多边形为六边形,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利用多边形的内角和计算公式正确计算是解题关键.5.C解析:C 【分析】先利用角平分线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2BED α∠=,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即可得出ABE ∠的大小. 【详解】 解:如下图所示,∵CBE ∠和CDE ∠的平分线交于点F , ∴21,22C CBE DE ∠∠==∠∠, ∵12F ∠+∠=∠,F α∠=, ∴21α∠-∠=,∵EBD BED EDC ∠+∠=∠,∴22212ED D C BE EBD α∠∠-∠=∠-==∠, ∵//DE BA ,∴2ABE BED α∠==∠,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角平分线有关的计算.正确理解三角形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是解题关键.6.B解析:B 【分析】根据构成三角形的条件,分别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解:A 、224+=,不能构成三角形,故A 错误; B 、345+>,能构成三角形,故B 正确; C 、123+=,不能构成三角形,故C 错误; D 、236+<,不能构成三角形,故D 错误;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了构成三角形的条件,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构成三角形的条件进行判断.7.D解析:D 【分析】根据高的画法知,过点B 作AC 边上的高,垂足为E ,其中线段BE 是△ABC 的高,再结合图形进行判断. 【详解】A 选项中,BE ⊥BC ,BE 与AC 不垂直,此选项错误;B 选项中,BE ⊥AB ,BE 与AC 不垂直,此选项错误; C 选项中,BE ⊥AB ,BE 与AC 不垂直,此选项错误;D 选项中,BE ⊥AC ,∴线段BE 是△ABC 的高,此选项正确. 故选:D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高是指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对边作垂线,连接顶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8.B解析:B 【分析】由,40B ACB BAC ∠=∠∠=︒,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解ACB ∠,结合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定义,从而可得答案. 【详解】 解:,B ACB ∠=∠40BAC ∠=︒,18040702B ACB ︒-︒∴∠=∠==︒, CE 是ABC 角平分线,1352ACE ACB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9.A解析:A【分析】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根据内角和公式以及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即可列出关于n的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该多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依题意得:(n-2)×180°=360°×4,解得:n=10,∴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10.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内角与外角,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得出方程(n-2)×180°=360°×4.10.D解析:D【分析】先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求出五边形的内角和,根据AB∥CD得到∠B+∠C=180°,即可求出∠E的大小.【详解】解:由五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得(5-2)×180°=540°,∵AB∥CD,∴∠B+∠C=180°,∴∠E=540°-∠A-∠B-∠C-∠D=540°-135°-180°-150°=75°.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是解题关键.11.D解析:D【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进行分析即可.【详解】D、4+5>6,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B、3+4>5,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A、2+3>4,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D、1+2=3,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在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判定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时并不一定要列出三个不等式,只要两条较短的线段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即可判定这三条线段能构成一个三角形.12.A解析:A【分析】根据题意,小明走过的路程是正多边形,先用360°除以45°求出边数,然后再乘以9米即可.【详解】解:∵小明每次都是沿直线前进9米后向左转45度,∴他走过的图形是正多边形,∴边数n=360°÷45°=8,∴他第一次回到出发点A时,一共走了8×9=72(m).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正多边形的边数的求法,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根据题意判断出小明走过的图形是正多边形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3.11【分析】先根据题意求出多边形的边数再根据从n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共有(n-3)条对角线即可解答【详解】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有(n-2)•180+360=2520解得:n=1414-3=11即从这个多解析:11【分析】先根据题意求出多边形的边数,再根据从n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共有(n-3)条对角线即可解答.【详解】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有(n-2)•180+360=2520,解得:n=14,14-3=11,即从这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共有11条对角线,故答案为11.【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多边形的对角线,得到多边形的边数是解本题的关键.14.2【分析】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是108°则每个外角是72°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这个多边形的每个外角相等因而用360°除以外角的度数就得到外角的个数外角的个数就是多边形的边数再根据从n边形的一个顶解析:2【分析】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是108°,则每个外角是72°.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这个多边形的每个外角相等,因而用360°除以外角的度数,就得到外角的个数,外角的个数就是多边形的边数.再根据从n 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引出(n−3)条对角线,连接这个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一个多边形分割成(n−2)个三角形,依此作答.【详解】根据题意得:360°÷(180°−108°)=360°÷72°=5,那么它的边数是五,从它的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共有5−3=2条,故答案为:2.【点睛】此题考查了多边形内角与外角,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求多边形的边数是常用的一种方法,需要熟记.另外需要记住从n 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引出(n−3)条对角线,把这个多边形分割成(n−2)个三角形.15.(3876)(3381)【分析】根据和谐数对的定义求出当x=66时的两组数对;再分当时当时当时三种情况讨论从而得出结论【详解】解:当时180-66=114则114÷3=3838×2=76此时和谐数对解析:(38,76),(33,81) 060x ︒<<︒【分析】根据“和谐数对”的定义求出当x=66时的两组数对;再分当060x ︒<<︒时,当60120x ︒<︒时,当120180x ︒<︒时,三种情况讨论,从而得出结论.【详解】解:当66x =时,180-66=114,则114÷3=38,38×2=76,此时和谐数对为(38,76),或66÷2=33,114-33=81,此时和谐数对为(33,81),若对应的和谐数对(,)y z 有三个,当060x ︒<<︒时,它的和谐数对有(1803,2)x x ︒-,3(,180)22x x ︒-,180(3x ︒-,2(180))3x ︒-; 当60120x ︒<︒时,它的和谐数对有3(,180)22x x ︒-,180(3x ︒-,2(180))3x ︒-, 当120180x ︒<︒时,它的和谐数对有180(3x ︒-,2(180))3x ︒-, ∴对应的和谐数对(,)y z 有三个时,此时x 的范围是060x ︒<<︒,故答案为:(38,76),(33,81);060x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解答问题.16.120°【分析】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的度数再根据CF是AB上的高得出∠ACF的度数再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ABC=66°∠ACB=54°∴∠A=60°∵CF是AB上解析:120°【分析】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的度数,再根据CF是AB上的高得出∠ACF的度数,再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ABC=66°,∠ACB=54°,∴∠A=60°,∵CF是AB上的高,∴在△ACF中,∠ACF=180°-∠AFC-∠A=30°,在△CEH中,∠ACF=30°,∠CEH=90°,∴∠EHF=∠ACF+∠CEH=30°+90°=120°.故答案为12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的高线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7.九六【分析】设边数为n建立方程即可n边形一个顶点引的对角线为(n-3)条【详解】解: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解得:n=9对角线条数为n-3=6故答案为:9;6【点睛】本题考查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关系以解析:九六【分析】设边数为n,建立方程即可,n边形一个顶点引的对角线为(n-3)条.【详解】解: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n-•=⨯+(2)1803603180解得:n=9对角线条数为n-3=6故答案为:9;6【点睛】本题考查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关系,以及对角线的条数,属于基础题.18.540°【分析】连接AGGD先根据∠H+∠K=∠HGA+∠KAG∠E+∠F=∠EDG+∠FGD最后根据多边形的面积公式解答即可【详解】解:连接AGGD∵∠H+∠K+∠HMK=180°∠HGA+∠KA解析:540°【分析】连接AG、GD,先根据∠H+∠K=∠HGA+∠KAG, ∠E+∠F=∠EDG+∠FGD,最后根据多边形的面积公式解答即可.【详解】解:连接AG、GD,∵∠H+∠K+∠HMK=180°,∠HGA+∠KAG +∠AMG=180°,∠HMK=∠AMG∴∠H+∠K=∠HGA+∠KAG;同理:∠E+∠F=∠EDG+∠FGD∴∠BAK+∠B+∠C+∠CDE+∠E+∠F+∠MGN+∠H+∠K=∠BAK+∠B+∠C+∠CDE+∠EDG+∠FGD+∠MGN+∠HGA+∠KAG=五边形的内角和=(5-2)×180°=540°故答案为54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多边形内角和定理,根据题意正确作出辅助线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19.;【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得到AM⊥BC根据垂线段最短判断【详解】解:如图∵线段AM是△ABC边BC上的高∴AM⊥BC由垂线段最短可知AN≥AM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中线和高的概念掌握垂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得到AM⊥BC,根据垂线段最短判断.【详解】解:如图,∵线段AM是△ABC边BC上的高,∴AM⊥BC,由垂线段最短可知,AN≥AM,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中线和高的概念,掌握垂线段最短是解题的关键.20.直角【分析】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2:3:5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可求出三个内角分别是36°54°90°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详解】解:设三角分别为2x3x5解析:直角【分析】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2:3:5,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可求出三个内角分别是36°,54°,90°.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详解】解:设三角分别为2x,3x,5x,依题意得2x+3x+5x=180°,解得x=18°.故三个角的度数分别为36°,54°,90°.故答案为:直角.【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熟练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1)∠A1,A,12∠A;(2)25°;(3)①的结论是正确的,且这个定值为180°.【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1BD=12∠ABC,∠A1CD=12∠ACD,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可得∠ACD=∠A+∠ABC,∠A1CD=∠A1BC+∠A1,则可得出答案;(2)先根据四边形内角和等于360°,得出∠ABC+∠DCB=360°﹣(∠A+∠D),根据内角与外角的关系和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ABC+(180°﹣∠DCE)=2∠FBC+(180°﹣2∠DCF)=180°﹣2(∠DCF﹣∠FBC)=180°﹣2∠F,从而得出结论;(3)依然要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求解,易知2∠A1=∠AEC+∠ACE=2(∠QEC+∠QCE),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表示出∠QEC+∠QCE,即可得到∠A1和∠Q的关系.【详解】解:(1)∵BA1是∠ABC的平分线,CA1是∠ACD的平分线,∴∠A1BD=12∠ABD,∠A1CD=12∠ACD,∴∠A1CD﹣∠A1BD=12(∠ACD﹣∠ABD),∵∠A1CD﹣∠A1BD=∠A1,∠ACD﹣∠ABD=∠A,∴∠A1=12∠A.故答案为:∠A1,A,12∠A;(2)∵∠ABC+∠DCB=360°﹣(∠A+∠D),∵∠ABC+(180°﹣∠DCE)=2∠FBC+(180°﹣2∠DCF)=180°﹣2(∠DCF﹣∠FBC)=180°﹣2∠F,∴360°﹣(∠A+∠D)=180°﹣2∠F,2∠F=∠A+∠D﹣180°,∴∠F=12(∠A+∠D)﹣90°,∵∠A+∠D=230°,∴∠F=25°;(3)△ABC中,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知:∠BAC=∠AEC+∠ACE=2(∠QEC+∠QCE);即:2∠A1=2(180°﹣∠Q),化简得:∠A1+∠Q=180°,因此①的结论是正确的,且这个定值为180°.【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定理,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解题的关键.22.∠P=25°.【分析】延长ED,BC相交于点G.由四边形内角和可求∠G=50°,由三角形外角性质可求∠P度数.【详解】解:延长ED,BC相交于点G.在四边形ABGE中,∵∠G=360°-(∠A+∠B+∠E)=50°,∴∠P=∠FCD-∠CDP=12(∠DCB-∠CDG)=12∠G=12×50°=25°.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角平分线性质,外角的性质,熟练运用外角的性质是本题的关键.23.21︒【分析】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BAC 的度数;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推论以及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即可求出∠FAC 的度数,再由DAF DAC FAC =-∠∠∠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AF 是ABC 的高,∴90AFC ∠=︒,∴90907614FAC C ∠=︒-∠=︒-︒=︒,∵180BAC B C ∠+∠+∠=︒,∴180180763470BAC B C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11703522DAC BAC ==⨯︒=∠∠︒, ∴21DAF DAC FA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知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4.∠ADC 83=︒,∠ACB 64=︒.【分析】由CE 是AB 边上的高,可得∠AEC=90︒,再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得∠ADC ,∠EAP ,∠B 的度数,再根据AD 是ABC 的平分线,可得∠BAC 的度数,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ACB 的度数.【详解】∵CE 是AB 边上的高,∴CE ⊥AB ,即∠AEC=90︒,∵∠APC=∠BCE+∠ADC=123︒,∠BCE=40︒,∴∠ADC=123︒-4083︒=︒,∵∠APC=∠AEP+∠EAP=123︒,∴∠EAP=1239033︒-︒=︒,∵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BAC=2∠EAP=23366⨯︒=︒,∵∠ADC=∠BAD+∠B ,∴∠B=833350︒-︒=︒,∵∠B+∠BAC+∠ACB=180︒,∴∠ACB=180665064︒-︒-︒=︒,即∠ADC 83=︒,∠ACB 64=︒.【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高线,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熟记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25.2cm .【分析】先根据中线的定义得出MA =MC ,再求出两三角形的周长差即可.【详解】解:∵BM 是△ABC 的中线,∴MA =MC ,∴△ABM 的周长﹣△BCM 的周长=AB+BM+MA ﹣BC ﹣CM ﹣BM=AB ﹣BC=5﹣3=2(cm ).答:△ABM 与△BCM 的周长是差是2cm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中线,熟知三角形中线的定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6.1260︒【分析】先利用外角和360度除以每个外角的度数求出边数,再利用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计算得出答案.【详解】 解: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36040=9(条), ∴180(92)1260︒⨯-=︒,∴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260︒.【点睛】此题考查多边形的角度计算,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多边形的内角和计算公式,根据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等于40°求出多边形的边数是解题的关键.。

上海市西初级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三角形》检测题(答案解析)

上海市西初级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三角形》检测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可以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1,2,4B .5,6,11C .3,3,3D .4,8,122.如图,在ABC 中,AB 边上的高为( )A .CGB .BFC .BED .AD3.将一副三角板的直角顶点重合按如图所示方式放置,得到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①13∠=∠;②180BAE CAD ∠+∠=︒; ③若//BC AD ,则230∠=︒; ④若150CAD ∠=︒,则4C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4.用若干根等长的小木棍搭建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搭建1个等边三角形最少需要3根小木棍,搭建2个等边三角形最少需要5根小木棍,搭建4个等边三角形最少需要小木棍的根数是( ) A .12B .10C .9D .65.如图,在ABC 中,B C ∠=∠,D 为BC 边上的一点,点E 在AC 边上,ADE AED ∠=∠,若10CDE ∠=︒,则BAD ∠的度数为( )A .20°B .15°C .10°D .30° 6.下列长度的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 .2,3,5B .4,6,11C .5,8,10D .4,8,4 7.在△ABC 中,∠A =x °,∠B =(2x +10)°,∠C 的外角大小(x +40)°,则x 的值等于( ) A .15B .20C .30D .408.长度分别为2,3,4,5的四根细木棒首尾相连,围成一个三角形(木棒允许连接,但不允许折断),得到的三角形的最长边长为( ) A .8B .5C .6D .79.以下列长度的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 .2cm ,3cm ,6cmB .3cm ,4cm ,8cmC .5cm ,6cm ,10cmD .5cm ,6cm ,11cm10.设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a 五边形的外角和等于,b 则a 与b 的关系是( ) A .a b = B .120a b =+ C .180b a =+︒ D .360b a =+︒ 11.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 .1,2,3B .2,3,4C .2,5,8D .6,3,3 12.如图,盖房子时,在窗框没有安装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使其不变形,这种做法的根据是( )A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 .长方形的对称性C .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D .三角形的稳定性二、填空题13.如图,C 为∠AOB 的边OA 上一点,过点C 作CD ∥OB 交∠AOB 的平分线OE 于点F ,作CH ⊥OB 交BO 的延长线于点H ,若∠EFD =α,现有以下结论:①∠COF =α;②∠AOH =180°﹣2α;③CH ⊥CD ;④∠OCH =2α﹣90°.其中正确的是__(填序号).14.已知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m ,n ,k ,且m 、n 满足2|9|(5)0n m -+-=,则这个三角形最长边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15.如图,ACD ∠是ABC 的外角,ABC ∠的平分线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1A ,1A BC ∠的平分线与1A CD ∠的平分线交于点2A ,…,1n A BC -∠的平分线与1n A CD -∠的平分线交于点n A ,设=A θ∠,则2=A ∠___________,=n A ∠___________.16.如图,AD 、AE 分别是ABC 的高和角平分线,且76B ∠=︒,36C ∠=︒,则DAE ∠的度数为_________.17.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的比是1∶2∶3,这个三角形是_________________三角形.(填锐角、直角或钝角)18.一副分别含有30°和45°的直角三角板,拼成如图,则BFD ∠的度数是______.19.如图,在ABC ∆中,BD 平分ABC ∠,AE BD ⊥.若30ABC ∠=︒,50C ∠=︒,则CAE ∠的度数为_______︒.20.如图,在ABC 中,E 、D 、F 分别是AD 、BF 、CE 的中点,若DEF 的面积是1,则ABCS=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在每个小正方形边长为1的方格纸中,△ABC 的顶点都在方格纸格点上.将△ABC 向左平移2格,再向上平移4格. (1)请在图中画出平移后的△A ′B ′C ′; (2)在图中画出△ABC 的高CD ,中线BE ;(3)在图中能使S △ABC =S △PBC 的格点P 的个数有 个(点P 异于点A ).22.如图,ABC 中,AD 平分BAC ∠,P 为AD 延长线上一点,PE BC ⊥于点E ,若70C ∠=︒,24B ∠=︒,求P ∠的度数.23.如图,在ABC 中,A ACB ∠=∠,CD 为ABC 的角平分线,CE 是ABC 的高.(1)若15DCB ∠=︒,求CBD ∠的度数; (2)若36DCE ∠=︒,求ACB ∠的度数.24.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它的外角和的3倍还多180度. (1)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2)求这个多边形的对角线的总条数.25.如果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3倍还多180°,那么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多少. 26.阅读材料在平面中,我们把大于180︒且小于360︒的角称为优角.如果两个角相加等于360︒,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组角,简称互组.(1)若1∠,2∠互为组角,且1135∠=︒,则2∠=______. 习惯上,我们把有一个内角大于180︒的四边形俗称为镖形.(2)如图,在镖形ABCD 中,优角BCD ∠与钝角BCD ∠互为组角,试探索内角A ∠,B ,D ∠与钝角BCD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至少用两种以上的方法说明理由.【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C 解析:C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进行分析. 【详解】解:A 、1+2<4,不能构成三角形; B 、5+6=11,不能构成三角形; C 、3+3>3,能构成三角形; D 、8+4=12,不能构成三角形.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能否组成三角形的简便方法是看较小的两个数的和是否大于最大的数.2.A解析:A 【分析】在ABC 中,过C 点向AB 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是AB 上的高,由此可得答案.【详解】解:ABC 中,AB 边上的高为:.CG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高的含义,掌握钝角三角形的高是解题的关键.3.C解析:C 【分析】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判断①,利用角的和差与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判断②,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先求解CAD ∠,再利用结论②可判断③,由150CAD ∠=︒,先求解230∠=︒, 如图,记,AB DE 交于,G 再求解90AGE ∠=︒, 再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求解4∠, 从而可判断④. 【详解】 解:90BAC DAE ∠=∠=︒, 122390∴∠+∠=∠+∠=︒,13∴∠=∠,故①符合题意, 19090180BAE CAD BAE DAE BAC DAE ∠+∠=∠+∠+∠=∠+∠=︒+︒=︒,故②符合题意; //,BC AD180C CAD ∴∠+∠=︒, 45C ∠=︒, 135CAD ∴∠=︒,218018013545CAD ∴∠=︒-∠=︒-︒=︒, 故③不符合题意; 150180CAD BAE CAD ∠=︒∠+∠=︒,, 30BAE ∴∠=︒, 如图,记,AB DE 交于,G60E ∠=︒,180306090AGE ∴∠=︒-︒-︒=︒,45,B C ∠=∠=︒4904545.AGE B ∴∠=∠-∠=︒-︒=︒ 4.C ∴∠=∠ 故④符合题意,综上:符合题意的有①②④.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角的和差,余角与补角,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4.D解析:D【分析】要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通过对图形观察,思考,得出需要小木棍的根数,然后图形对比,选出最少需要小木棍的根数.【详解】图1没有共用部分,要6根小木棍,图2有共用部分,可以减少小木棍根数,仿照图2得到图3,要7根小木棍,同法搭建的图4,要9根小木棍,如按图5摆放,外围大的等边三角形,可以得到5个等边三角形,要9根小木棍,如按图6摆成三棱锥(西面体)就可以得到4个等边三角形,∴搭建4个等边三角形最少需要小木棍6根.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的是组成图形的边的条数,解答此题需要灵活利用立体空间思维解答.5.A解析:A【分析】先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出∠ADC=∠B+∠BAD,∠AED=∠C+∠EDC,再根据∠B=∠C,∠ADE=∠AED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ADC 是△ABD 的外角, ∴∠ADC=∠B+∠BAD ,∴∠ADE=∠ADC-∠CDE=∠B+∠BAD-∠CDE ∵∠AED 是△CDE 的外角, ∴∠AED=∠C+∠EDC , ∵∠ADE=∠AED ,∴∠B+∠BAD-∠CDE=∠C+∠EDC , ∵∠B=∠C , ∴∠BAD=2∠EDC , ∵10CDE ∠=︒ ∴∠BAD=20°;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知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之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解答此题的关键.6.C解析:C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进行分析. 【详解】解:A 、2+3=5,不能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 B 、4+6<11,不能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 C 、5+8>10,能组成三角形,符合题意; D 、4+4=8,不能够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点睛】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能否组成三角形的简便方法是看较小的两个数的和是否大于第三个数.7.A解析:A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解:∵∠C 的外角=∠A+∠B , ∴x+40=2x+10+x , 解得x=15.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熟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解题的关键.8.C解析:C【分析】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列举出所围成三角形的不同情况,通过比较得到结论.【详解】解:①长度分别为5、4、5,能构成三角形,且最长边为5;②长度分别为2、7、5,不能构成三角形;③长度分别为2、3、9,不能构成三角形;④长度分别为7、3、4,不能构成三角形;⑤长度分别为3、5、6,能构成三角形,且最长边为6;⑥长度分别为2、4、8,不能构成三角形;综上所述,得到三角形的最长边长为6.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利用了三角形中三边的关系求解.注意分类讨论,不重不漏.9.C解析:C【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解答.【详解】A、∵2+3<6,∴以此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B、3+4<8,∴以此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C、∵5+6>10,∴以此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D、∵5+6=11,∴以此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0.A解析:A【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与多边形外角和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a,∴a=(4-2)•180°=360°.∵五边形的外角和等于b,∴b=360°,∴a=b.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熟知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1.B解析:B【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即两条较短的边的长大于最长的边即可.【详解】A、1+2=3,不能构成三角形,A错误;B、2+3=5>4可以构成三角形,B正确;C、2+5=7<8,不能构成三角形,C错误;D、3+3=6,不能构成三角形,D错误.故答案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比较简单,熟记三边关系定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2.D解析:D【分析】在窗框未安装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则分成了两个三角形,据此即可判断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详解】在窗框未安装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则分成了两个三角形,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D正确.故答案选D.【点睛】本题比较简单主要考查三角形稳定性的实际应用,通常要使一些图形具有稳定的结构,往往是将其转化为三角形而获得.二、填空题13.①②③④【分析】分别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邻补角的定义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进行判断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CD∥OB∠EFD=α∴∠EOB=∠EFD=α∵OE平分∠AOB∴∠COF=∠EO解析:①②③④【分析】分别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邻补角的定义,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进行判断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CD ∥OB ,∠EFD =α,∴∠EOB =∠EFD =α,∵OE 平分∠AOB ,∴∠COF =∠EOB =α,故①正确;∠AOB =2α,∵∠AOB +∠AOH =180°,∴∠AOH =180°﹣2α,故②正确;∵CD ∥OB ,CH ⊥OB ,∴CH ⊥CD ,故③正确;∴∠HCO +∠HOC =90°,∠AOB +∠HOC =180°,∴∠OCH =2α﹣90°,故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③④.【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邻补角的定义,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等知识,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是解题关键.14.【分析】根据求出mn 的长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求出k 的取值范围再根据k 为最长边进一步即可确定k 的取值【详解】解:由题意得n-9=0m-5=0解得m=5n=9∵mnk 为三角形的三边长∴∵k 为三角形的最长边解析:914k ≤<【分析】根据2|9|(5)0n m -+-=求出m 、n 的长,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求出k 的取值范围,再根据k 为最长边进一步即可确定k 的取值.【详解】解:由题意得n-9=0,m-5=0,解得 m=5,n=9,∵m ,n ,k ,为三角形的三边长,∴414k ≤<,∵k 为三角形的最长边,∴914k ≤<.故答案为:914k ≤<【点睛】本题考查了绝对值、偶次方的非负性,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根据题意求出m 、n 的长是解题关键,确定k 的取值范围时要注意k 为最长边这一条件.15.【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得∠ACD=∠A+∠ABC ∠A1CD=∠A1+∠A1BC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1BC=∠ABC ∠A1CD=∠ACD 整理得到∠A1=∠A 同理可得∠A2=∠A1从而判断解析:4θ 2nθ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得∠ACD=∠A+∠ABC ,∠A 1CD=∠A 1+∠A 1BC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 1BC=12∠ABC ,∠A 1CD=12∠ACD ,整理得到∠A 1=12∠A ,同理可得∠A 2=12∠A 1,从而判断出后一个角是前一个角的12,然后表示出∠A n 即可得答案. 【详解】∵ACD ∠是ABC 的外角,∠A 1CD 是△A 1BC 的外角,∴∠ACD=∠A+∠ABC ,∠A 1CD=∠A 1+∠A 1BC ,∵ABC ∠的平分线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1A ,∴∠A 1BC=12∠ABC ,∠A 1CD=12∠ACD , ∴∠A 1=12∠A , 同理可得∠A 2=12∠A 1=14∠A , ∵∠A=θ,∴∠A 2=4θ, 同理:∠A 3=12∠A 2=382θθ=, ∠A 4=12∠A 3=4162θθ= ……∴∠A n =2n θ. 故答案为:4θ,2n θ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及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熟记性质并准确识图,求出后一个角是前一个角的12是解题的关键. 16.20°【分析】根据高线的定义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分别得出∠BAD=14°∠CAD=54°进而得出∠DAE 的度数进而得出答案【详解】∵ADAE 分别是△ABC 的高和角平分线且∠B=76°∠C=36°∴∠B解析:20°【分析】根据高线的定义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分别得出∠BAD=14°,∠CAD=54°,进而得出∠DAE 的度数,进而得出答案.【详解】∵AD ,AE 分别是△ABC 的高和角平分线,且∠B=76°,∠C=36°,∴∠BAC=180763668︒-︒-︒=︒,∠BAD=9076︒-︒=14°,∠CAD=9036︒-︒=54°,∴∠BAE=12∠BAC=12×68°=34°, ∴∠DAE=34°-14°=20°.故答案为:20°.【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高线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BAD 和∠CAD 的度数是解题关键. 17.直角【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已知求出这个三角形的最大内角的度数即可得出答案【详解】180°÷(1+2+3)×3=180°÷6×3=30°×3=90°答:这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是直角故答案为:直角解析:直角【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已知求出这个三角形的最大内角的度数,即可得出答案.【详解】180°÷(1+2+3)×3=180°÷6×3=30°×3=90°,答:这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是直角.故答案为:直角.【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能求出这个三角形的最大内角的度数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18.15°【分析】先根据直角三角板的性质得出∠B 及∠CDE 的度数再由补角的定义得出∠BDF 的度数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图中是一副直角三角板∴∠B=45°∠CDE=60°∴∠BDF解析:15°【分析】先根据直角三角板的性质得出∠B 及∠CDE 的度数,再由补角的定义得出∠BDF 的度数,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图中是一副直角三角板,∴∠B=45°,∠CDE=60°,∴∠BDF=180°-60°=120°,∴∠BFD=180°-45°-120°=15°.故答案为:15°.【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知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9.25【分析】依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到∠DBC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到∠CAE的度数【详解】解:∵∠ABC=30°BD平分∠ABC∴∠DBC=∠ABC=×30°=15°又∵AE⊥BD∴∠解析:25【分析】依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到∠DBC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到∠CAE 的度数.【详解】解:∵∠ABC=30°,BD平分∠ABC,∴∠DBC=12∠ABC=12×30°=15°,又∵AE⊥BD,∴∠BEA=90°-15°=75°,∵∠AEB是△ACE的外角,∴∠CAE=∠AEB-∠C=75°-50°=25°,故答案为:25.【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掌握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7【分析】连接CDBEAF由三角形中线等分三角形的面积求得S△AEC=2S△DEFS△ABD=2S△DEFS△BFC=2S△DEF由S△ABC=S△AEC+S△ABD+S△BFC+S△DEF即可得出解析:7【分析】连接CD,BE,AF,由三角形中线等分三角形的面积,求得S△AEC=2S△DEF,S△ABD=2S△DEF,S△BFC=2S△DEF,由S△ABC=S△AEC+S△ABD+S△BFC+S△DEF即可得出结果.【详解】解:连接CD,BE,AF,如图所示:∵AE=ED,由三角形中线等分三角形的面积,可得S△AEF=S△DEF,同理S△AEF=S△AFC,∴S△AEC=2S△DEF;同理可得:S△ABD=2S△DEF,S△BFC=2S△DEF,∴△ABC=S△AEC+S△ABD+S△BFC+S△DEF=2S△DEF+2S△DEF+2S△DEF+S△DEF=7S△DEF=7cm2,故答案为:7.【点睛】本题是面积及等积变换综合题目,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及等积变换,解答关键是通过作辅助线,运用三角形中线等分三角形的面积得出结果.三、解答题21.(1)见解析;(2)见解析;(3)4.【分析】(1)利用网格特点和平移的性质,分别画出点A、B、C的对应点A'、B'、C'即可;(2)利用网格特点,作CD⊥AB于D,找出AC的中点可得到BE;(3)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过点A作出BC的平行线进而得出符合题意的点.【详解】(1)如图所示:△A′B′C′即为所求;(2)如图所示:CD即为所求;(3)如图所示:能使S△PBC=S△ABC的格点P的个数有4个.故答案为:4.【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移变换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的高,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P点位置是解题关键.22.23°【分析】在△ABC中,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出∠BAC的度数,结合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出⊥即∠CAD的度数,在△ACD中,利用三角形外角定理可求出∠CDP的度数,结合PE BC∠=∠-∠即可求得∠P的度数.∠=︒及三角形外角定理,从而得出P CDP PED90PED【详解】解:在ABC 中,70C ∠=︒,24B ∠=︒,∴180702486BAC ∠=︒-︒-︒=︒,∵AD 平分BAC ∠,∴43CAD ∠=︒,∴4370113CDP CAD C ∠=∠+∠=︒+︒=︒,∵PE BC ⊥,即90PED ∠=︒,∴1139023P CDP PE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利用三角形外角定理及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CDP 的度数是解题的关键.23.(1)120°;(2)36°.【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CB ,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2)设∠A=∠ACB=x ,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CDE ,然后利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方程求解即可.【详解】(1)∵CD 为△ABC 的角平分线,∴∠ACB=2∠DCB=2×15°=30°,∵∠A=∠ACB ,∴∠CBD=180°-∠A-∠ACB=180°-30°-30°=120°;(2)设∠A=∠ACB=x ,∵CE 是△ABC 的高,∠DCE=36°,∴∠CDE=90°-36°=54°,∵CD 为△ABC 的角平分线,∴∠ACD=12∠ACB=12x ,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CDE=∠A+∠ACD , ∴1542x x +=︒, 解得x =36°,即∠ACB=36°.【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熟记各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 24.(1)9;(2)27【分析】(1)利用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根据内角和与外角和的关系及多边形内角和公式求出边数即可得答案;(2)根据多边形对角线条数公式计算即可得答案.【详解】(1)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内角和比它的外角和的3倍还多180度,∴此多边形的内角和为360°×3+180°=1260°,∴(n-2)×180°=1260,解得:n=9,答: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9.(2)由(1)可知此多边形为9边形,∴从一个顶点可引出对角线9-3=6(条),∴这个多边形的对角线的总条数为6×9÷2=27(条),答:这个多边形的对角线的总条数为27条.【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多边形的对角线,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多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的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25.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9【分析】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外角和的3倍多180°,而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则内角和是1260度.n边形的内角和可以表示成(n−2)•180°,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n,就得到方程,从而求出边数.【详解】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根据题意,得(n−2)•180=360×3+180,解得:n=9.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9.【点睛】此题考查了多边形内角与外角,此题要结合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寻求等量关系,构建方程即可求解.26.(1)225°;(2)钝角∠BCD=∠A+∠B+∠D,理由见解析.【分析】(1)根据互为组角的定义可知∠2=360°-∠1,代入数据计算即可;(2)理由①:根据四边形内角和定理可得∠A+∠B+优角∠BCD+∠D=360°,根据周角的定义可得优角∠BCD+钝角∠BCD=360°´,再利用等式的性质得出钝角∠BCD=∠A+∠B+∠D;理由②:连接AC并延长,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1、∠2互为组角,且∠1=135°,∴∠2=360°-∠1=225°,故答案为:225°;(2)钝角∠BCD=∠A+∠B+∠D.理由如下:理由①:∵在四边形ABCD中,∠A+∠B+优角∠BCD+∠D=360°,又∵优角∠BCD+钝角∠BCD=360°´,∴钝角∠BCD=∠A+∠B+∠D;理由②:如下图,连接AC并延长,∵∠BAC+∠B=∠BCE,∠DAC+∠D=∠DCE(三角形外角的性质),∴钝角∠BCD=∠BCE+∠DCE=∠BAC+∠B+∠DAC+∠D=∠A+∠B+∠D.【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外角,四边形内角和.能正确作出辅助线,将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是理由②的关键.。

上海市西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提高卷(培优练)

上海市西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提高卷(培优练)
A. 米B. 米C. 米D. 米
15.如图,王师傅用六根木条钉成一个六边形木框,要使它不变形,至少还要再钉上________根木条()
A.2B.3C.4D.5
二、填空题
16.如图,C为∠AOB的边OA上一点,过点C作CD∥OB交∠AOB的平分线OE于点F,作CH⊥OB交BO的延长线于点H,若∠EFD=α,现有以下结论:①∠COF=α;②∠AOH=180°﹣2α;③CH⊥CD;④∠OCH=2α﹣90°.其中正确的是__(填序号).
25.如图,线段 , , 两两相交于点 , , ,分别连接 , , .则 ____.
26.如图, 的面积是2, 是 边上的中线, , .则 的面积为_________.
三、解答题
27.如图1,△ABC中,AD是∠BAC的角平分线,AE⊥BC于点E.
(1)若∠C=80°,∠B=40°,求∠DAE的度数;
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D.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内角
4.将一副三角板的直角顶点重合按如图所示方式放置,得到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① ;
② ;
③若 ,则 ;
④若 ,则 .
A.1个B.2个C.3个D.4个
5.如图, , , ,则 的度数为()
A.10°B.20°C.30°D.40°
6.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之比为4:1,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一、选择题
1.如图,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B. C. D.
2.已知实数x、y满足|x-4|+ =0,则以x、y的值为两边长的等腰三角形周长是()
A.20或16B.20C.16D.18
3.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 )
A.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B.在同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上海西郊学校数学三角形填空选择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海西郊学校数学三角形填空选择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海西郊学校数学三角形填空选择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1.如图,△ABC 中,点D 、E 、F 分别在三边上,E 是AC 的中点,AD 、BE 、CF 交于一点G ,BD=2DC ,S △GEC =3,S △GDC =4,则△ABC 的面积是_____.【答案】30【解析】【分析】由于BD =2DC ,那么结合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S △ABD =2S △ACD ,而S △ABC =S △ABD +S △ACD ,可得出S △ABC =3S △ACD ,而E 是AC 中点,故有S △AGE =S △CGE ,于是可求S △ACD ,从而易求S △ABC .【详解】解:∵BD =2DC ,∴S △ABD =2S △ACD ,∴S △ABC =3S △ACD .∵E 是AC 的中点,∴S △AGE =S △CGE .又∵S △GEC =3,S △GDC =4,∴S △ACD =S △AGE +S △CGE +S △CGD =3+3+4=10,∴S △ABC =3S △ACD =3×10=30. 故答案为3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之间的面积加减计算.注意同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面积相等、同高的三角形底相等.2.如图,ABC ∆的面积为1,第一次操作:分别延长AB ,BC ,CA 至点111,,A B C ,使111,,A B AB B C BC C A CA ===,顺次连接111,,A B C ,得到111A B C ∆;第二次操作:分别延长111111,,A B B C C A 至点222,,A B C ,使2111A B A B =,2111B C B C =,2111C A C A =,顺次连接222,,A B C ,得到222A B C ∆,…;按此规律,要使得到的三角形的面积超过2020,最少需经过__________次操作.【答案】4【解析】【分析】连接111,,AC B A C B ,根据两个三角形等底同高可得111111111,C A B C AB A B C A BC B C A B CA ABC S S S S S S S ======从而得出第一次操作:11177A B C ABC S S ∆∆==<2020;同理可得第二次操作22211127749A B C A B C S S ∆∆===<2020……直至第四次操作4443334772401A B C A B C S S ∆∆===>2020,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连接111,,AC B A C B∵111,,A B AB B C BC C A CA ===根据等底同高可得:111111111,,C A B C AB ABC A B C A BC ABC B C A B CA ABC S S S S SS S S S ====== ∴111111111,C A B C AB A B C A BC B C A B CA ABC S S S S S S S ======∴第一次操作:11177A B C ABC S S ∆∆==<2020同理可得第二次操作22211127749A B C A B C S S ∆∆===<2020第三次操作333222377343A B C A B C S S ∆∆===<2020第四次操作4443334772401A B C A B C S S ∆∆===>2020故要使得到的三角形的面积超过2020,最少需经过4次操作,故答案为:4.【点睛】此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面积关系和探索规律,掌握两个三角形等底同高时,面积相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3.如图,已知AB ∥DE ,∠ABC=80°,∠CDE=140°,则∠BCD=_____.【答案】40°【解析】试题分析:延长DE 交BC 于F 点,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知∠ABC=BFD ∠=80°,由此可得100DFC ∠=︒,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可得BCD ∠=EDC ∠-FD C ∠=40°.故答案为:40°.4.已知a ,b ,c 是△ABC 的三边长,a ,b 满足|a ﹣7|+(b ﹣1)2=0,c 为奇数,则c=_____.【答案】7【解析】【分析】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式求出a 、b 的值,再根据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求出c 的取值范围,再根据c 是奇数求出c 的值.【详解】∵a ,b 满足|a ﹣7|+(b ﹣1)2=0,∴a ﹣7=0,b ﹣1=0,解得a=7,b=1,∵7﹣1=6,7+1=8,∴68c <<,又∵c 为奇数,∴c=7,故答案为7.【点睛】本题考查非负数的性质:偶次方,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明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5.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5,则它的周长是____________【答案】11或13【解析】【分析】题目给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3和5,而没有明确腰、底分别是多少,所以要进行讨论,还要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详解】解:有两种情况:①腰长为3,底边长为5,三边为:3,3,5可构成三角形,周长=3+3+5=11;②腰长为5,底边长为3,三边为:5,5,3可构成三角形,周长=5+5+3=13.故答案为:11或13.【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进行解答,这点非常重要,也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A 、B 、C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 =50°,BD 垂直平分AE ,垂足为D ,则∠EBC 的度数为_____.【答案】100°【解析】【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BE BA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50E A ∠=∠=︒,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BD 垂直平分AE ,∴BE BA =,∴50E A ∠=∠=︒,∴100EBC E A ∠=∠+∠=︒,故答案为100°.【点睛】考查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7.图1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窗格,其中冰裂纹图案象征着坚冰出现裂纹并开始消溶,形状无一定规则,代表一种自然和谐美.图2是从图1冰裂纹窗格图案中提取的由五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则∠1+∠2+∠3+∠4+∠5= 度.【答案】360°.【解析】【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解答即可.【详解】由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可知,∠1+∠2+∠3+∠4+∠5=360°,故答案为36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掌握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是解题的关键.8.如图,△ABC中,∠A = 40°,∠B = 72°,CE平分∠ACB,CD⊥AB于D,DF⊥CE,则∠CDF =_________度.【答案】74°【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首先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得∠ACB的度数,以及∠BCD的度数,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BCE的度数,则∠ECD可以求解,然后在△CDF中,利用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CDF的度数.∵∠A=40°,∠B=70°,∴∠ACB=180°﹣∠A﹣∠B=70°.∵CE平分∠ACB,∠ACB=35°.∵CD⊥AB于D,∴∠CDA=90°,∠ACD=180°﹣∠A﹣∴∠ACE=12∠CDA=50°.∴∠ECD=∠ACD﹣∠ACE=15°.∵DF⊥CE,∴∠CFD=90°,∴∠CDF=180°﹣∠CFD﹣∠DCF=75°.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9.如图所示,将△ABC沿着DE翻折,若∠1+∠2=80°,则∠B=_____度.【答案】40.【解析】【分析】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和四边形的内角和即可求得.【详解】∵△ABC沿着DE翻折,∴∠1+2∠BED=180°,∠2+2∠BDE=180°,∴∠1+∠2+2(∠BED+∠BDE)=360°,而∠1+∠2=80°,∠B+∠BED+∠BDE=180°,∴80°+2(180°﹣∠B)=360°,∴∠B=40°.故答案为:40°.【点睛】本题考查图形的折叠变化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关键是要理解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只是位置变化.∠__________.10.如图,五边形ABCDE的每一个内角都相等,则外角CBF=【答案】72︒【解析】【分析】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度,依此列出算式计算即可求解.【详解】360°÷5=72°.故外角∠CBF等于72°.故答案为:72︒.【点睛】此题考查了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关键是熟悉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度的知识点.二、八年级数学三角形选择题(难)11.如图,∠ABC =∠ACB ,BD 、CD 分别平分△ABC 的内角∠ABC 、外角∠ACP ,BE平分外角∠MBC 交 DC 的延长线于点 E ,以下结论:①∠BDE =12∠BAC ;② DB⊥BE ;③∠BDC +∠ACB= 90︒;④∠BAC + 2∠BEC = 180︒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1 个B.2 个C.3 个D.4 个【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判断即可.【详解】① ∵BD、CD分别平分△ABC的内角∠ABC、外角∠ACP,∴∠ACP=2∠DCP,∠ABC=2∠DBC,又∵∠ACP=∠BAC+∠ABC,∠DCP=∠DBC+∠BDC,∴∠BAC=2∠BDE,∴∠BDE =12∠BAC∴①正确;②∵BD、BE分别平分△ABC的内角∠ABC、外角∠MBC,∴∠DBE=∠DBC+∠EBC=12∠ABC+12∠MBC=12×180°=90°,∴EB⊥DB,故②正确,③∵∠DCP=∠BDC+∠CBD,2∠DCP=∠BAC+2∠DBC,∴2(∠BDC+∠CBD)=∠BAC+2∠DBC,∴∠BDC=12∠BAC,∵∠BAC+2∠ACB=180°,∴12∠BAC+∠ACB=90°,∴∠BDC+∠ACB=90°,故③正确,④∵∠BEC=180°−12(∠MBC+∠NCB)=180°−12(∠BAC+∠ACB+∠BAC+∠ABC)=180°−12(180°+∠BAC)∴∠BEC=90°−12∠BAC,∴∠BAC+2∠BEC=180°,故④正确,即正确的有4个,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各性质定理12.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a-1,4,则化简|a-3|+|a-7|的结果为()A.2a-10B.10-2aC.4D.-4【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a-1,4,则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a-1>4-2,a-1<2+4即a>3,a<7.所以a-3>0,a-7<0. |a-3|+|a-7|=a-3+(7-a)=4.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考生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三角形填空选择单元培优测试卷

三角形填空选择单元培优测试卷

三角形填空选择单元培优测试卷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1.如图,ABC 中,点D 在AC 的延长线上,E 、F 分别在边AC 和AB 上,BFE ∠与B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若ABC ∠=70°FEC ∠=80°,则P ∠=______.【答案】85°【解析】【分析】根据四边形内角和等于360°,在四边形FECB 中∠B +∠BFE +∠FEC +∠BCE =360°,结合角平分线的定义计算即可得∠1-∠2=15°;再在四边形EFPC 中求出∠1-∠2+∠P =110°即可解答.【详解】解:∵∠BFE =2∠1,∠BCD =2∠2,又∵∠BFE +∠ABC +∠FEC +∠BCE =360°,ABC ∠=70°,FEC ∠=80°,∴2∠1+(180°-2∠2)+70°+80°=360°,∴∠1-∠2=15°;∵在四边形EFPC 中,∠PFE +∠FEC +∠P +∠PCE =360°,∴∠1+80°+(180°-∠2)+∠P =360°,∴∠1-∠2+∠P =100°,∴∠P =85°,故答案为:85°.【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四边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掌握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和四边形内角和等于360°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在△ABC 中,∠B=50°,三角形的外角∠DAC 和∠ACF 的平分线交于点E ,则∠AEC =_______°.【答案】65【解析】如图,∵AE平分∠DAC,CE平分∠ACF,∴∠1=12∠DAC,∠2=12∠ACF,∴∠1+∠2=12(∠DAC+∠ACF),又∵∠DAC+∠ACF=(180°-∠BAC)+(180°-∠ACB)=360°-(∠BAC+∠ACB),且∠BAC+∠ACB=180°-∠ABC=180°-50°=130°,∴∠1+∠2=12(360°-130°)=115°,∴在△ACE中,∠E=180°-(∠1+∠2)=180°-115°=65°.3.如图,在△ABC中,∠C=46°,将△ABC沿着直线l折叠,点C落在点D的位置,则∠1﹣∠2的度数是_____.【答案】92°.【解析】【分析】由折叠的性质得到∠D=∠C,再利用外角性质即可求出所求角的度数.【详解】由折叠的性质得:∠C'=∠C=46°,根据外角性质得:∠1=∠3+∠C,∠3=∠2+∠C',则∠1=∠2+∠C+∠C'=∠2+2∠C=∠2+92°,则∠1﹣∠2=92°.故答案为:92°.【点睛】考查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4.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x+1,2x+3,9,则x=________.【答案】3【解析】①当x+1=2x+3时,解得x=−2(不合题意,舍去);②当x+1=9时,解得x=8,则等腰三角形的三边为:9、19、9,因为9+9=18<19,不能构成三角形,故舍去;③当2x+3=9时,解得x=3,则等腰三角形的三边为:4、9、9,能构成三角形。

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选择单元培优测试卷

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选择单元培优测试卷

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选择单元培优测试卷 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 1.如图,在△ABC 中,∠C =90°,BC =8cm ,AC =6cm ,点E 是BC 的中点,动点P 从A 点出发,先以每秒2cm 的速度沿A →C 运动,然后以1cm /s 的速度沿C →B 运动.若设点P 运动的时间是t 秒,那么当t =___________________,△APE 的面积等于6.【答案】1.5或5或9【解析】【分析】分为两种情况讨论:当点P 在AC 上时:当点P 在BC 上时,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即可.【详解】如图1,当点P 在AC 上.∵△ABC 中,∠C =90°,BC =8cm ,AC =6cm ,点E 是BC 的中点,∴CE =4,AP =2t .∵△APE 的面积等于6,∴S △APE =12AP •CE =12AP ×4=6.∵AP =3,∴t =1.5. 如图2,当点P 在BC 上.则t >3∵E 是DC 的中点,∴BE =CE =4. ∵PE ()43=7-PE t t =-- ,∴S =12EP •AC =12•EP ×6=6,∴EP =2,∴t =5或t =9. 总上所述,当t =1.5或5或9时,△APE 的面积会等于6.故答案为1.5或5或9.【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运用,解答时灵活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是关键.2.如图,平面内有五个点,以其中任意三个点为顶点画三角形,最多可以画_____个三角形.【答案】10【解析】【分析】以平面内的五个点为顶点画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定义,我们在平面中依次选取三个点画出图形即可解答.【详解】解:如图所示,以其中任意三个点为顶点画三角形,最多可以画10个三角形,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几何图形的个数,我们根据三角形的定义,在画图的时候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保证不重复不遗漏.3.如图,AB∥CD,点P为CD上一点,∠EBA、∠EPC的角平分线于点F,已知∠F=40°,则∠E=_____度.【答案】80【解析】【详解】如图,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可知∠FMA=12∠CPE=∠F+∠1,∠ANE=∠E+2∠1=∠CPE=2∠FMA,即∠E=2∠F=2×40°=80°.故答案为80.4.一机器人以0.3m/s的速度在平地上按下图中的步骤行走,那么该机器人从开始到停止所需时间为__s.【答案】160.【解析】试题分析:该机器人所经过的路径是一个正多边形,利用360°除以45°,即可求得正多边形的边数,即可求得周长,利用周长除以速度即可求得所需时间.试题解析:360÷45=8,则所走的路程是:6×8=48m,则所用时间是:48÷0.3=160s.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5.如图,在△ABC中,∠B和∠C的平分线交于点O,若∠A=50°,则∠BOC=_____.【答案】115°.【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出∠ABC+∠ACB=130°,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概念得出∠OBC+∠OCB,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BOC的度数.【详解】解;∵∠A=50°,∴∠ABC+∠ACB=180°﹣50°=130°,∵∠B和∠C的平分线交于点O,∴∠OBC=12∠ABC,∠OCB=12∠ACB,∴∠OBC+∠OCB=12×(∠ABC+∠ACB)=12×130°=65°,∴∠BOC=180°﹣(∠OBC+∠OCB)=115°,故答案为:115°.【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概念,关键是求出∠OBC+∠OCB 的度数.6.有公共顶点A,B的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按如图所示位置摆放,连接AC交正六边形于点D,则∠ADE的度数为()A.144°B.84°C.74°D.54°【答案】B【解析】正五边形的内角是∠ABC=()521805-⨯=108°,∵AB=BC,∴∠CAB=36°,正六边形的内角是∠ABE=∠E=()621806-⨯=120°,∵∠ADE+∠E+∠ABE+∠CAB=360°,∴∠ADE=360°–120°–120°–36°=84°,故选B.7.∠A=65º,∠B=75º,将纸片一角折叠,使点C•落在△ABC外,若∠2=20º,则∠1的度数为 _______.【答案】100°【解析】【分析】先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出∠C=180°-∠A-∠B=180°-65°-75°=40°;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C′=∠C=40°,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外角性质得∠3+∠2+∠5+∠C′=180°,∠5=∠4+∠C=∠4+40°,即可得到∠3+∠4=80°,然后利用平角的定义即可求出∠1.【详解】如图,∵∠A=65°,∠B=75°,∴∠C=180°-∠A-∠B=180°-65°-75°=40°;又∵将三角形纸片的一角折叠,使点C落在△ABC外,∴∠C′=∠C=40°,而∠3+∠2+∠5+∠C′=180°,∠5=∠4+∠C=∠4+40°,∠2=20°,∴∠3+20°+∠4+40°+40°=180°,∴∠3+∠4=80°,∴∠1=180°-80°=100°.故答案是:100°.【点睛】考查了折叠前后两图形全等,即对应角相等,对应线段相等.也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外角性质.8.如图,已知△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点E在线段BD上,且AE平分∠BAC,若∠B=40°,∠C=78°,则∠EAD=____°.【答案】19°.【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BAC,再由AE平分∠BAC,可求得∠EAC,最后由∠ADC=90°,∠C=78°,可求得∠DAC,即∠EAD可求.【详解】解:∵∠B=40°,∠C=78°∴∠BAC=180°-∠B-∠C=62°∵AE平分∠BAC,∴∠EAC=1312BAC∠=,∵AD是BC边上的高∴∠ADC=90°∴∠DAC=90°-78°=12°∴∠EAD=∠EAC-∠DAC=19°故答案为:19°.【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角平分线性质.9.如图,AB ∥CD ,∠ABE =66°,∠D =54°,则∠E =____度.【答案】12【解析】【分析】利用三角形的外角与内角的关系及平行线的性质可直接解答.【详解】∵ AB ∥CD ,∴ ∠BFC =∠ABE =66°.在△EFD 中,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得到∠BFC =∠E +∠D , ∴ ∠E =∠BFC -∠D =12°.故答案是:12.【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与内角的关系及平行线的性质,比较简单.10.如图所示,请将12A ∠∠∠、、用“>”排列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1A ∠∠∠>>【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判断即可.【详解】解: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得,∠2>∠1,∠1>∠A∴∠2>∠1>∠A ,故答案为:∠2>∠1>∠A.【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掌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和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是解题的关键.二、八年级数学三角形选择题(难)11.已知,如图,AB∥CD,则图中α、β、γ三个角之间的数量关系为()A.α-β+γ=180°B.α+β-γ=180° C.α+β+γ=360° D.α-β-γ=90°【答案】B【解析】【分析】延长CD交AE于点F,利用平行证得β=∠AFD;再利用三角形外角定理及平角定义即可得到答案.【详解】如图,延长CD交AE于点F∵AB∥CD∴β=∠AFD∵∠FDE+α=180°∴∠FDE=180°-α∵γ+∠FDE=∠ADF∴γ+180°-α=β∴α+β-γ=180°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相关性质定理是解题关键.12.马小虎在计算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时,由于粗心少算了2个内角,其和等于830,则该多边形的边数是( )A.7B.8C.7或8D.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分析】n边形的内角和是(n-2)•180°,即为180°的(n-2)倍,多边形的内角一定大于0度,小于180度,因而多边形中,除去2个内角外,其余内角和与180度的商加上2,以后所得的数值,比这个数值大1或2的整数就是多边形的边数.【详解】设少加的2个内角和为x度,边数为n.则(n-2)×180=830+x,即(n-2)×180=4×180+110+x,因此x=70,n=7或x=250,n=8.故该多边形的边数是7或8.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正确理解多边形内角的大小的特点,以及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3.能够铺满地面的正多边形组合是()A.正三角形和正五边形B.正方形和正六边形C.正方形和正五边形D.正五边形和正十边形【答案】D【解析】【分析】正多边形的组合能否铺满地面,关键是要看位于同一顶点处的几个角之和能否为360°.若能,则说明能铺满;反之,则说明不能铺满.【详解】解:A、正五边形和正三边形内角分别为108°、60°,由于60m+108n=360,得m=6-95 n,显然n取任何正整数时,m不能得正整数,故不能铺满,故此选项错误;B、正方形、正六边形内角分别为90°、120°,不能构成360°的周角,故不能铺满,故此选项错误;C、正方形、正五边形内角分别为90°、108°,当90n+108m=360,显然n取任何正整数时,m不能得正整数,故不能铺满,故此选项错误;D、正五边形和正十边形内角分别为108、144,两个正五边形与一个正十边形能铺满地面,故此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镶嵌,两种或两种以上几何图形镶嵌成平面的关键是:围绕一点拼在一起的多边形的内角加在一起恰好组成一个周角.需注意正多边形内角度数=180°-360°÷边数.14.如图,三角形ABC 内的线段,BD CE 相交于点O ,已知OB OD =,2OC OE =.若BOC ∆的面积=2,则四边形AEOD 的面积等于( )A .4B .5C .6D .7【答案】D【解析】【分析】 连接AO ,利用等高不等底的三角形面积比等于底长的比,可求出△COD 与△BOE 的面积.列出关于△AOE 与△AOD 的面积的方程即可求出四边形AEOD 的面积.【详解】连接OA ,∵OB=OD ,∴S △BOC =S △COD =2,∵OC=2OE ,∴S △BOE =12S △BOC =1, ∵OB=OD ,∴S △AOB =S △AOD ,∴S △BOE +S △AOE =S △AOD ,即:1+S △AOE =S △AOD ①,∵OC=2OE ,∴S △AOC =2S △AOE ,∴S △AOD +S △COD =2S △AOE ,即:S △AOD +2=2S △AOE ②,联立①和②:解得:S △AOE =3,S △AOD =4, S 四边形AEOD =S △AOE +S △AOD =7,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面积问题,涉及方程组的解法,注意灵活运用等高不等底的三角形面积比等于底长的比这一结论.15.已知△ABC 的两条高分别为4和12,第三条高也为整数,则第三条高所有可能值为( )A .3和4B .1和2C .2和3D .4和5 【答案】D【解析】【分析】先设长度为4、12的高分别是a 、b 边上的,边c 上的高为h ,△ABC 的面积是S ,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可求a=24S ;b=212S ;c=2S h,结合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可得关于h 的不等式,解不等式即可.【详解】设长度为4、12的高分别是a ,b 边上的,边c 上的高为h ,△ABC 的面积是S ,那么a=24S ;b=212S ;c=2S h∵a-b <c <a+b , ∴24S -212S <c <24S +212S , 即 3S <2S h <23S , 解得3<h <6,∴h=4或h=5,故选D.【点睛】主要考查三角形三边关系;利用三角形面积的表示方法得到相关等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6.如图:在△ABC 中,G 是它的重心,AG ⊥CD ,如果32BG AC ⋅=,则△AGC 的面积的最大值是( )A .3B .8C .43D .6【答案】B分析:延长BG交AC于D.由重心的性质得到BG=2GD,D为AC的中点,再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到AC=2GD,即有BG=AC,从而得到AC、GD的长.当GD⊥AC时,△AGC的面积的最大,最大值为:12AC•GD,即可得出结论.详解:延长BG交AC于D.∵G是△ABC的重心,∴BG=2GD,D为AC的中点.∵AG⊥CG,∴△AGC是直角三角形,∴AC=2GD,∴BG=AC.∵BG•AC=32,∴AC=32=42,GD=22.当GD⊥AC时,.△AGC的面积的最大,最大值为:12AC•GD=142222⨯⨯=8.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重心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知三角形的重心到顶点的距离等于它到对边中点距离的2倍.17.如图,在长方形网格中,每个小长方形的长为2,宽为1,A、B两点在网格格点上,若点C也在网格格点上,以A、B、C为顶点的三角形面积为2,则满足条件的点C个数是()A.2 B.4 C.3 D.5【答案】B【解析】如图,满足条件的点C共有4个.故选B.18.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且第三边长为整数,这样的三角形的周长最大值是( )A.11 B.12 C.13 D.14【答案】C【解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第三边大于两边之差,而小于两边之和”,求得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再根据第三边是整数,从而求得周长最大时,对应的第三边的长.【详解】解:设第三边为a,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4-3<a<4+3,即1<a<7,∵a为整数,∴a的最大值为6,则三角形的最大周长为3+4+6=13.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根据三边关系得出第三边的取值范围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9.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均为108º,则这个多边形是()A.七边形 B.六边形 C.五边形 D.四边形【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因为这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为108°,所以它的每一个外角都为72°,所以它的边数=360÷72=5(边).考点:⒈多边形的内角和;⒉多边形的外角和.20.如图,在△ABC中,过点A作射线AD∥BC,点D不与点A重合,且AD≠BC,连结BD 交AC于点O,连结CD,设△ABO、△ADO、△CDO和△BCO的面积分别为和,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C.D.【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同底等高判断△ABD和△ACD的面积相等,即可得到,即,同理可得△ABC和△BCD的面积相等,即.【详解】∵△ABD和△ACD同底等高,,,即△ABC和△DBC同底等高,∴∴故A,B,C正确,D错误.故选:D.【点睛】考查三角形的面积,掌握同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是解题的关键.。

上海市西初级中学小升初数学期末试卷培优测试卷

上海市西初级中学小升初数学期末试卷培优测试卷

上海市西初级中学小升初数学期末试卷培优测试卷一、选择题1.四个棱长为1cm 的正方体拼成如图的长方体,表面积减少了( )2cm 。

A .4B .6C .8D .16 2.今年植树500棵,比去年多植了50棵,今年比去年多植百分之几,正确的算式是( )。

A .50÷500B .(500-50)÷500C .50÷(500-50) 3.三角形的3个顶点A 、B 、C 用数对表示分别是(2,1)、(2,4)、(4,5),那么这个三角形定是( )三角形。

A .锐角B .直角C .钝角D .等腰4.买了3支铅笔比买1支圆珠笔多花0.5元,每支圆珠笔3.4元,如果设每支铅笔为x 元,下面方程正确的是( )。

A .x -3.4=0.5B .3x -3.4=0.5C .3x +0.5=3.4D .x -3.4×3=0.55.观察如图,与字母B 和字母F 相对的面分别是( )。

A .C 、DB .A 、EC .D 、E D .A 、E6.下面各句话中,表述错误的是( )。

A .三个奇数的和一定是奇数B .2020年的第一季度共有91天C .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少50%D .在﹣1、0、3、﹣2、﹣0.1这几个数中,最小的数是﹣0.17.a 是奇数,b 是偶数。

下面式子的结果是奇数的是( )。

A .3a b +B .2a b +C .()2a b +D .3ab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真分数的倒数都大于1,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1。

B .加工101个零件,全部合格,合格率是101%。

C .一件商品,先降价20%,再提价20%,现价和原价一样。

D .树叶长和宽的比值越大,树叶越狭长。

9.一个铁丝恰好围成一个圆,展开后将这个铁丝又折成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圆与正方形关系的正确说法是( )。

A .周长相等,面积变大B .周长相等,面积变小C .周长变大,面积相等D .周长变小,面积相等二、填空题10.3.2时=(______)时(______)分 5千克80克=(______)千克11.37的分数单位是(________),再加上(________)个这样的单位就是最小的质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西初级中学数学三角形填空选择单元培优测试卷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1.如图,△ABC中,点D、E、F分别在三边上,E是AC的中点,AD、BE、CF交于一点G,BD=2DC,S△GEC=3,S△GDC=4,则△ABC的面积是_____.【答案】30【解析】【分析】由于BD=2DC,那么结合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S△ABD=2S△ACD,而S△ABC=S△ABD+S△ACD,可得出S△ABC=3S△ACD,而E是AC中点,故有S△AGE=S△CGE,于是可求S△ACD,从而易求S△ABC.【详解】解:∵BD=2DC,∴S△ABD=2S△ACD,∴S△ABC=3S△ACD.∵E是AC的中点,∴S△AGE=S△CGE.又∵S△GEC=3,S△GDC=4,∴S△ACD=S△AGE+S△CGE+S△CGD=3+3+4=10,∴S△ABC=3S△ACD=3×10=30.故答案为3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之间的面积加减计算.注意同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面积相等、同高的三角形底相等.∠=,边AB的垂直平分线交边BC于点D,边AC的垂直平分线2.在ABC中,BACα∠的度数为______.(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交边BC于点E,连结AD,AE,则DAE【答案】2α﹣180°或180°﹣2α【解析】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先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B=∠BAD,∠C=∠CAE,进而得到∠BAD+∠CAE=∠B+∠C=180°-a,再根据角的和差关系进行计算即可.解:有两种情况:①如图所示,当∠BAC⩾90°时,∵DM垂直平分AB,∴DA=DB,∴∠B=∠BAD,同理可得,∠C=∠CAE,∴∠BAD+∠CAE=∠B+∠C=180°−α,∴∠DAE=∠BAC−(∠BAD+∠CAE)=α−(180°−α)=2α−180°;②如图所示,当∠BAC<90°时,∵DM垂直平分AB,∴DA=DB,∴∠B=∠BAD,同理可得,∠C=∠CAE,∴∠BAD+∠CAE=∠B+∠C=180°−α,∴∠DAE=∠BAD+∠CAE−∠BAC=180°−α−α=180°−2α.故答案为2α−180°或180°−2α.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根据题意准确画出符合题意的两种图形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板XYZ放置在△ABC上,三角板XYZ的两条直角边XY、XZ改变位置,但始终满足经过B、C两点.如果△ABC中,∠A=52°,则∠ABX+∠ACX=_________________.【解析】∠A=52°,∴∠ABC+∠ACB=128°,∠XBC+∠XCB=90°,∴∠ABX+∠ACX=128°-90°=38°.4.如图,AD是△ABC的中线,CE是△ACD的中线,S△ACE=3cm2,则S△ABC=_____cm2.【答案】12cm2.【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ACE的面积是△ACD的面积的一半,△ACD的面积是△ABC 的面积的一半.【详解】解:∵CE是△ACD的中线,∴S△ACD=2S△ACE=6cm2.∵AD是△ABC的中线,∴S△ABC=2S△ACD=12cm2.故答案为12cm2.【点睛】此题主要是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的面积分成了相等的两部分.5.若(a﹣4)2+|b﹣9|=0,则以a、b为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答案】22【解析】【分析】先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式求出a、b再根据等腰三角形和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情况讨论求解即可.【详解】解:根据题意得,a-4=0,b-9=0,解得a=4,b=9,①若a=4是腰长,则底边为9,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4、4、9,不能组成三角形,②若b=9是腰长,则底边为4,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9、9、4,能组成三角形,周长【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非负数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非负数的非负性质和三角形三边关系.6.如果一个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它的外角和的3倍,则n=______.【答案】8【解析】【分析】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公式180°(n-2)和外角和为360°可得方程180(n-2)=360×3,再解方程即可.【详解】解:由题意得:180(n-2)=360×3,解得:n=8,故答案为:8.【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要结合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与外角和的关系来寻求等量关系,构建方程即可求解.7.如图,直线a∥b,∠l=60°,∠2=40°,则∠3=______.【答案】80°.【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4,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即可.【详解】∵a∥b,∴∠4=∠l=60°,∴∠3=180°-∠4-∠2=80°,故答案为8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掌握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8.如图,Rt△ABC中,∠ACB=90°,∠A=50°,将其折叠,使点A落在边CB上A′处,折痕为CD,则∠A′DB的度数为_____.【答案】10°【解析】【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B,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可得∠CA′D=∠A,然后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ACB=90°,∠A=50°,∴∠B=90°﹣50°=40°,∵折叠后点A落在边CB上A′处,∴∠CA′D=∠A=50°,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A′DB=∠CA′D﹣∠B=50°﹣40°=10°.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翻折前后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9.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 3,1﹣2a,8,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答案】﹣5<a<﹣2.【解析】【分析】根据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即可求a的取值范围,再将a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即可.【详解】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得8-3<1-2a<8+3,即-5<a<-2.即a的取值范围是-5<a<-2.【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三角形三边关系,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题关键是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列出不等式.10.如图,已知长方形纸片的一条边经过直角三角形纸片的直角顶点,若长方形纸片的一组对边与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相交成∠1,∠2,则∠2-∠1=____.【答案】90°【解析】【分析】【详解】如图:∵∠2+∠3=180°,∴∠3=180°﹣∠2.∵直尺的两边互相平行,∴∠4=∠3,∴∠4=180°﹣∠2.∵∠4+∠1=90°,∴180°﹣∠2+∠1=90°,即∠2﹣∠1=90°.故答案为90°.二、八年级数学三角形选择题(难)11.如图,三角形ABC 内的线段,BD CE 相交于点O ,已知OB OD =,2OC OE =.若BOC ∆的面积=2,则四边形AEOD 的面积等于( )A .4B .5C .6D .7【答案】D【解析】【分析】 连接AO ,利用等高不等底的三角形面积比等于底长的比,可求出△COD 与△BOE 的面积.列出关于△AOE与△AOD的面积的方程即可求出四边形AEOD的面积.【详解】连接OA,∵OB=OD,∴S△BOC=S△COD=2,∵OC=2OE,∴S△BOE=12S△BOC=1,∵OB=OD,∴S△AOB=S△AOD,∴S△BOE+S△AOE=S△AOD,即:1+S△AOE=S△AOD①,∵OC=2OE,∴S△AOC=2S△AOE,∴S△AOD+S△COD=2S△AOE,即:S△AOD+2=2S△AOE②,联立①和②:解得:S△AOE=3,S△AOD=4,S四边形AEOD=S△AOE+S△AOD=7,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面积问题,涉及方程组的解法,注意灵活运用等高不等底的三角形面积比等于底长的比这一结论.12.如图,把△ABC纸片沿DE折叠,当点A在四边形BCDE的外部时,记∠AEB为∠1,∠ADC为∠2,则∠A、∠1与∠2的数量关系,结论正确的是()A.∠1=∠2+∠A B.∠1=2∠A+∠2C.∠1=2∠2+2∠A D.2∠1=∠2+∠A【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如图在∆ABC 中,∠A+∠B+∠C=180°,折叠之后在∆ADF 中,∠A+∠2+∠3=180°,∴∠B+∠C=∠2+∠3,∠3=180°-∠A -∠2,又在四边形BCFE 中∠B+∠C+∠1+∠3=360°,∴∠2+∠3+∠1+∠3=360°∴∠2+∠1+2∠3=∠2+∠1+2(180°-∠A -∠2)=360°,∴∠2+∠1-2∠A -2∠2=0,∴∠1=2∠A+∠2.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三角形内角和,四边形内角和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的理解及掌握。

在求∠A、∠1与∠2的数量关系时,,用到了等量代换的思想,进行角与角之间的转换。

13.已知:如图,ABC ∆三条内角平分线交于点D ,CE ⊥BD 交BD 的延长线于E ,则∠DCE=( )A .12BAC ∠ B .12CBA ∠ C .12ACB ∠ D .CDE ∠ 【答案】A【解析】【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推导出DCE ∠与BAC ∠的关系.【详解】 由题意知,ECD BDC 90∠∠=-︒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BAC 180ABC ACB ∠∠∠=︒-+DBC DCB 180BDC ∠∠∠+=︒-∵点D 是ΔABC 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ABC 2DBC ∠∠= ACB 2DCB ∠∠=()BAC 180ABC ACB ∠∠∠=︒-+()1802DBC DCB ∠∠=︒-+()1802180BDC ∠=︒-︒-2BDC 180∠=-︒1BAC BDC 902∠∠=-︒ ∴1ECD BAC 2∠∠= 故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14.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条ABCD 沿EF 折叠,C 、D 两点落到'C 、'D 处.已知20DAC ∠=,且''//C D AC ,则AEF ∠的度数为( )A .20B .35C .50D .70【答案】B【解析】【分析】 依据C'D'//AC ,即可得到∠AHG=∠C′=90°,进而得出AGH 70∠=,由折叠可得,CFE GFE ∠∠=,由AD//BC ,可得CFE GEF ∠∠=,依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得到1AEF GFE AGH 352∠∠∠===.【详解】如图,C'D'//AC ,,又DAC 20∠=,AGH 70∠∴=,由折叠可得,CFE GFE ∠∠=,由AD//BC ,可得CFE GEF ∠∠=,1AEF GFE AGH 352∠∠∠∴===,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性质的运用,解题时注意: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5.如图,△ABC中,角平分线AD、BE、CF相交于点H,过H点作HG⊥AC,垂足为G,那么∠AHE和∠CHG的大小关系为()A.∠AHE>∠CHG B.∠AHE<∠CHG C.∠AHE=∠CHG D.不一定【答案】C【解析】【分析】先根据AD、BE、CF为△ABC的角平分线可设∠BAD=∠CAD=x,∠ABE=∠CBE=y,∠BCF=∠ACF=z,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2x+2y+2z=180°即x+y+z=90°在△AHB中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知∠AHE=x+y=90°﹣z,在△CHG中,∠CHG=90°﹣z,故可得出结论.【详解】∵AD、BE、CF为△ABC的角平分线∴可设∠BAD=∠CAD=x,∠ABE=∠CBE=y,∠BCF=∠ACF=z,∴2x+2y+2z=180°即x+y+z=90°,∵在△AHB中,∠AHE=x+y=90°﹣z,在△CHG中,∠CHG=90°﹣z,∴∠AHE=∠CHG,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180°,三角形的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6.适合下列条件的△ABC中, 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①111345a b c,,;===②6a=,∠A=45°;③∠A=32°, ∠B=58°;④72425a b c ===,,;⑤22 4.a b c ===,,⑥::3:4:5a b c =⑦::12:13:15A B C ∠∠∠=⑹5,25,5a b c ===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答案】C【解析】 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分别求出各边的平方,然后计算判断:222111+345≠()()(),故①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当a=6,∠A=45°时,②不足以判定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可由∠A+∠B=90°,可知③是直角三角形;根据72=49,242=576,252=625,可知72+242=252,故④能够成直角三角形;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2+2=4可知⑤不能构成三角形;令a=3x ,b=4x ,c=5x ,可知a 2+b 2=c 2,故⑥能够成直角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可知⑦不等构成直角三角形;由a 2=5,b 2=20,c 2=25,可知a 2+b 2=c 2,故⑧能够成直角三角形.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判定,解题关键是根据角的关系,两锐角互余,和边的关系,即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直接求解判断即可,比较简单.17.如图P 为ABC ∆内一点,070,BAC ∠=0120,BPC ∠=BD 是ABP ∠的平分线,CE 是ACP ∠的平分线,BD 与CE 交于F ,则BFC ∠=( )A .085B .090C .095D .0100【答案】C【解析】 ∵070,BAC ∠= 0120,BPC ∠=∴∠ABC+∠ACB=110°,∠PBC+∠PCB=60°,∴∠ABP+∠ACP=(∠ABC+∠ACB)-(∠PBC+∠PCB)=110°-60°=50°,∵BD 是ABP ∠的平分线,CE 是ACP ∠的平分线,∴∠FBP+∠FCP=12 (∠ABP+∠ACP)=00150252⨯=; ∴∠FBC+∠FCB=∠FBP+∠FCP+∠PBC+∠PCB=25°+60°=85°,∴BFC ∠=180°-(∠FBC+∠FCB )=180°-85°=95°.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角平分线的定义,根据图形正确找出角与角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8.如图,将一张三角形纸片ABC 的一角折叠,使点A 落在ABC ∆处的'A 处,折痕为DE .如果A α∠=,'CEA β∠=,'BDA γ∠=,那么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A .2γαβ=+B .2γαβ=+C .γαβ=+D .180γαβ=--【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得:∠BDA'=∠A+∠AFD ,∠AFD=∠A'+∠CEA',代入已知可得结论. 详解:由折叠得:∠A=∠A',∵∠BDA'=∠A+∠AFD ,∠AFD=∠A'+∠CEA',∵∠A=α,∠CEA′=β,∠BDA'=γ,∴∠BDA'=γ=α+α+β=2α+β,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关键.19.一个多边形内角和是90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 )A .7B .6C .5D .4【答案】A【解析】【分析】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由此列方程求n的值即可.【详解】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n-2)180°=900°,解得n=7.故答案为:A.【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熟练掌握该知识点是本题解题的关键.20.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90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A.6 B.7 C.8 D.9【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和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900°,列出方程,解出即可.【详解】解: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有(n-2)180°=900°,解得:n=7,∴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7.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内角和,熟练掌握内角和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