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养殖与非洲猪瘟生物安全防控技术:第六章:科学采样与诊断检测

合集下载

非洲猪瘟诊断及综合防控技术

非洲猪瘟诊断及综合防控技术

非洲猪瘟诊断及综合防控技术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能使猪的死亡率达到90%以上,对猪产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目前,亚洲地区多个国家(包括中国)都爆发了ASF疫情,所以ASF的快速诊断和高效防控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ASF诊断和综合防控技术。

一、ASF的诊断技术1、临床诊断ASF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猪体表出现暗红色斑块、黯呈及皮肤坏疽等,因此,一些简单的临床表现也可作为ASF的指标。

2、实验室检测(1)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测是ASF诊断的最初的方法之一,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简单免疫过滤法(SIFT)、免疫电泳法等。

这些方法基于ASFV感染引起的抗体产生和抗原-抗体反应,可用于疫情监测和检测ASF的确诊和流行病学研究。

(2)分子生物学检测:PCR是ASF诊断的“金标准”,它是一种高度特异且敏感的技术,基于ASFV的核酸分子检测。

PCR方法可以用于AFPV水平的检测和定量,检测时间短、检测结果可靠,是ASF 检测的首选方法。

ASF的治疗手段非常有限,因此在发生ASF疫情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控才是保障养猪产业不受损失的最有效途径。

防控手段主要包括:1、加强猪场内部管理在猪场内部要加强各种管理工作,如保持良好的饮水和饲养条件,定期消毒杀菌,及时清理和处理污染的废料和粪便等等,这些都有助于阻止ASF的传播。

2、加强外部疫情监测亚洲地区多个国家已经爆发ASF疫情,因此对于那些与ASF流行区交通频繁的农业部门和企业,他们应该加强疫情监测,开展ASF病毒筛查、高危区域隔离等防控措施。

3、家禽与野生动物间的隔离家禽间、家禽与野生动物间的隔离是降低ASF传播风险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疫情期间,为了保证野生动物与猪的安全,应加强它们之间的隔离和安全防御。

结论:ASF是一种严重的瘟疫,给养猪产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猪场非洲猪瘟生物安全防控

猪场非洲猪瘟生物安全防控

猪场非洲猪瘟生物安全防控
非洲猪瘟(Africanswinefever,简称ASF)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传染性病害。

该病毒对猪的危害极大,可导致高死亡率、高传染性和多种病理变化。

目前,已经在我国多个省份爆发。

为了防止非洲猪瘟在猪场的传播,必须采取生物安全防控措施。

首先,猪场必须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并实施严格的防疫方案和预案,加强对工作人员和访客的教育,确保每位进入猪场的人员都了解非洲猪瘟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实行严格的猪只进场检疫制度,对病死猪、病猪和病区猪进行隔离处理。

其次,加强猪舍环境卫生管理。

猪舍日常清洁要彻底,消毒工作要做到位。

猪舍排泄物要及时清理,保证猪舍通风良好,避免病毒在猪舍内传播。

第三,注意猪只饲养管理。

猪只的饲养、喂养和健康管理要达到标准化、规范化要求。

加强猪只的饮水管理,保证猪只饮用的水源安全卫生。

定期对猪只进行健康检查,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隔离和处理。

最后,加强对猪场周边环境的管理。

猪场周边要清理垃圾,防止老鼠、蚊虫等传染病媒介的出现。

加强与周边养殖场、交通工具等的联防联控,做好疫情监测和信息报告工作。

为了保障非洲猪瘟生物安全防控,猪场需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提高疫情应急处置能力,确保猪场生产经营的顺利进
行。

非洲猪瘟诊断与检测技术要点

非洲猪瘟诊断与检测技术要点

非洲猪瘟检测与诊断技术要点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牵头编制2019年9月前言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1921年,ASF最初发现于肯尼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非洲、欧洲、南美洲流行。

2018年8月初我国爆发非洲猪瘟首起疫情以来,该疫病已蔓延全国23个省,给我国生猪养殖业和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

由于ASFV感染机制复杂,目前世界范围内至今尚无有效预防用非洲猪瘟疫苗,因此早期发现、精准检测是控制该病传播和发生的关键。

本文参考了OIE关于非洲猪瘟防控的文件、农业农村部发布相关文件和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相关技术手册,结合我们的研究成果,从非洲猪瘟早期发现、现场排查、精准检测三个方面的技术要点编写而成,主要面向从事非洲猪瘟现场排查和检测的一线防疫人员,提供了简明实用的相关操作技术与方法,为非洲猪瘟现场排查与检测等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编者牵头团队:上海兽医研究所猪呼吸道传染病团队负责人:马志永参加人:魏建超等参加团队: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猪烈性传染病创新团队负责人:仇华吉参加人:罗玉子等兰州兽医研究所外寄生虫与虫媒疫病团队负责人:刘志杰参加人:林密等兰牧药研究所中兽医与临床团队负责人:李建喜参加人:崔东安目录一、概述 (1)二、早期发现 (4)三、现场排查 (5)(一)准备工作 (6)1.人员准备 (6)2.车辆准备 (6)3.物品准备 (6)(二)进出养殖场要求 (7)1.抵达养殖场 (7)2.穿戴个人防护设备(在清洁区) (8)3.离场前准备 (8)4.离场后 (9)5.消毒剂的选择 (9)(三)临床诊断 (9)1.临床症状 (10)2.剖检病变 (11)3.鉴别诊断 (12)4.发现疑似病例的情况下应立即采取的行动 (13)(四)样品采集、包装与运输 (14)1.采样方法 (14)2.样品的记录、保存、包装和运送 (15)3.废弃物处理 (18)四、实验室诊断与确诊 (19)1.快速精准检测 (19)2.疫情确诊 (19)附件一: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 (20)附件二:国家非洲猪瘟参考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和区域实验室名单 (24)一、概述非洲猪瘟病毒(ASFV)是一种有囊膜的DNA病毒,是非洲猪瘟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属的唯一成员。

非洲猪瘟的监测与诊断技术

非洲猪瘟的监测与诊断技术

非洲猪瘟的监测与诊断技术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简称ASF)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对猪的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及时监测和准确诊断非洲猪瘟,科学家们开发出了一系列的监测与诊断技术。

本文将介绍非洲猪瘟的监测与诊断技术,并探讨其在防控非洲猪瘟中的作用。

一、病毒检测技术1. PCR技术聚合酶链反应(PCR)是一种常用的病毒检测技术,它通过特异性引物和酶的催化作用,扩增样本中的病毒核酸。

PCR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非洲猪瘟病毒的存在,且对病毒精确度高,检测时间短,是非洲猪瘟监测中的重要工具。

2. ELISA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一种常用的病毒抗体检测技术。

ELISA技术利用酶与病毒抗原或抗体结合的特异性反应,通过比色反应或荧光反应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非洲猪瘟病毒抗体。

ELISA技术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的特点,在非洲猪瘟的早期监测和诊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病理学检测技术1. 组织病理学检测组织病理学检测是通过对猪体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确定是否存在非洲猪瘟的一种技术。

该技术可通过显微镜观察病变组织的形态学改变,如出血、水肿、坏死等,进一步确定非洲猪瘟的病情。

2.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是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组织中的抗原结合来检测非洲猪瘟病毒的存在。

该技术具有高度特异性和灵敏度,可以帮助鉴定非洲猪瘟的病毒类型和分布范围。

三、流行病学调查技术1. 临床症状观察通过对猪群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非洲猪瘟的流行。

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包括发热、食欲减退、呕吐、腹泻、呼吸急促等。

准确观察和记录症状,能够帮助科学家对非洲猪瘟进行快速且准确的流行病学调查。

2. 血清学调查血清学调查通过对猪群的血清标本进行病毒抗体或病毒核酸的检测,了解猪群中非洲猪瘟的感染率和传播情况。

血清学调查是非洲猪瘟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帮助科学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病毒的扩散。

非洲猪瘟的样品采集

非洲猪瘟的样品采集

☆中国畜牧业非洲猪瘟防控专栏African swine fev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olumn非洲猪瘟的样品采集文I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非洲猪瘟(ASF)的任何实验室检测都始于样品采集:样品采集过程中重要的考虑因素是调查的目的,例如诊断、监测或无疫认证。

对哪些动物采样将取决于抽样的目的:例如,当调查疫情暴发(被动监测)时,应对针对患病和死亡动物,而在检查动物是否暴露于病原(主动监测)时,应对年龄最大的动物进行抽样,负责抽样(并进行临床检查)的人员在开展相关操作前应该接受过保定猪的技术培训(包括临床检查和取样)。

采样小组应根据采样动物的数量准备充足的采样设备.这些实用指南是针对现场和实验室团队制定的(译者:具体操作应首先符合我国相关规定)。

一、采样所需材料-般材料:标签和永久的记号笔;数据记录表、笔、写字板;盛放针和刀片的利器盒;高压灭菌处理袋。

个人保护设备(PPE要求将有所不同,例如监测与暴发调查):专用服装(防护服);橡胶靴;鞋套;手套;面罩;护目镜;洗手的消毒剂;清洗靴子的消毒剂:样品运输的材料:基本的容器/管/小瓶(防漏并标示清楚);吸水材料;能够耐受95KPa的.最好是塑料材质的容器或袋子,作为密封性的2次包装(即防漏)、用于储存每只动物样品的容器和采血管;冷藏箱(4°C),汽车电池驱动为优选,例如,填充有冷却材料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盒(例如冰、冷冻水瓶或适当的冷包装.如能使所需温保持长达数天的具有特殊冷凝胶的一些商品化冰袋);便携式-80°C冷冻箱/干冰/液氮罐(仅在距离设备齐全的实验室进行取样时才需要)。

在运输样品时,必须要始终保持上述“三重”安全结构的包装。

活体动物采样的材料:保定动物的材料(如套索、木板);清洁采样处所需的消毒剂和脱脂棉;采血用的不含抗凝剂的无菌采血管(10毫升)(红色盖子);采集抗凝血的含有EDTA的无菌采血管(10毫升)(紫色盖子);根据猪的大小和采样部位(颈静脉、耳缘静脉)选取真空采血管或10-20毫升真空针头注射器;滤纸/干血斑(DBS)卡。

生猪屠宰检疫中猪瘟检验检疫方式与处理方法

生猪屠宰检疫中猪瘟检验检疫方式与处理方法

生猪屠宰检疫中猪瘟检验检疫方式与处理方法【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生猪屠宰检疫中猪瘟检验检疫方式与处理方法。

在首先介绍了生猪屠宰检疫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详细阐述了生猪屠宰检疫流程、猪瘟检验方法、猪瘟检疫处理方法、猪瘟防控措施和猪瘟疫情监测。

通过对猪瘟检验和处理的讲解,可以有效遏制猪瘟的传播,保障猪肉质量和人民健康。

在总结了本文的重点内容,并展望了未来生猪屠宰检疫工作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生猪屠宰检疫中猪瘟的相关知识,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生猪屠宰检疫、猪瘟、检验方法、处理方法、防控措施、疫情监测、生猪、屠宰、检验、疫情、监测、流程、背景介绍、研究意义、总结、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生猪屠宰检疫是确保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和保障生猪养殖业稳定发展的重要环节。

猪瘟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容易造成猪只大规模感染和死亡,给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

对于生猪屠宰检疫中猪瘟的检验和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生猪养殖业发展迅速,但同时也面临着养殖密度高、交通便利等因素导致疫病传播速度加快的挑战。

生猪屠宰检疫需要对猪瘟进行有效的检验和处理,以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猪瘟的传染性极强,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引发疫情,并对人畜健康造成威胁。

加强生猪屠宰检疫中猪瘟的检验和处理,不仅是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需要,也是保障生猪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只有通过严格的检验和处理方法,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猪瘟疫情的传播,保障养殖业的良性发展。

1.2 研究意义研究猪瘟检验检疫方式与处理方法的意义在于提高生猪屠宰检疫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和健康。

猪瘟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通过深入研究猪瘟的检验检疫方式和处理方法,可以准确快速地诊断猪瘟,及时采取有效的隔离和灭病措施,遏制疫情扩散,保护人畜健康。

研究猪瘟的防控措施和疫情监测方法,可以帮助政府和养猪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疫情防控体系,提高应对猪瘟疫情的能力和水平。

生猪屠宰检疫中猪瘟检验检疫方式与处理方法

生猪屠宰检疫中猪瘟检验检疫方式与处理方法

生猪屠宰检疫中猪瘟检验检疫方式与处理方法1. 引言1.1 猪瘟病毒简介猪瘟病毒,又称非洲猪瘟病毒,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

这种病毒主要影响猪类动物,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和致死性,严重危害猪类养殖业。

猪瘟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气溶胶传播和污染性食物传播等途径传播。

病毒进入猪体后,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扩散,造成多系统损害,引起严重的胃肠道症状和呼吸系统症状。

猪瘟病毒具有较高的变异性和抗药性,使得其对传统疫苗治疗和控制手段产生一定的挑战。

在世界范围内,猪瘟病毒一直是畜牧业面临的头等重大危机之一。

对猪瘟病毒的检验和检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及时准确地检测和防控猪瘟病毒,才能有效地遏制疫情蔓延,保障猪类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2000字】1.2 猪瘟检验的重要性猪瘟是一种严重危害猪类的传染病,猪病毒性病害,有着发病快、传播快、死亡率高等特点。

由于猪瘟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一旦发生疫情很容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甚至引起社会动荡。

猪瘟检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猪瘟检验可以及时发现患有猪瘟的猪只,从而阻止其传播。

通过对潜在感染猪只进行检测,可以及时隔离和治疗,减少疫情的蔓延范围,降低疫情的危害程度,保护养猪业的积极健康发展。

猪瘟检验可以保障生猪产品的质量安全。

只有确保生猪没有患猪瘟,才能保证生猪及其产品的卫生安全,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通过严格的检验制度和流程,可以有效降低猪瘟病毒进入人类食物链的风险。

猪瘟检验的重要性不仅在于防控猪瘟疫情,更在于保障食品安全和公共健康。

加强猪瘟检验工作,有助于提升养猪业的健康水平,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猪瘟检疫的方式1. 临床观察:通过仔细观察猪只的体温、行为、食欲等情况来判断是否存在猪瘟病症。

病猪通常会出现发热、食欲下降、呕吐、腹泻等症状。

2. 实验室检测:利用PCR技术检测猪只体液中的猪瘟病毒DNA,以确认是否感染猪瘟。

还可以进行血清学检测,检测猪只体液中是否含有猪瘟病毒抗体。

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非洲猪瘟的检疫技术

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非洲猪瘟的检疫技术

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非洲猪瘟的检疫技术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猪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DNA病毒,是一种可导致猪高死亡率和严重经济损失的疾病。

近年来,非洲猪瘟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蔓延的趋势,对养殖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为了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疫情的蔓延,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的检疫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非洲猪瘟的检疫技术。

一、对进场猪只进行合格证明检查在生猪屠宰前,首先需要对猪只进行合格证明检查。

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猪只的来源、存栏时间、接触史、疫苗注射记录等情况。

对有可疑症状的猪只要进行隔离观察,对有疑似非洲猪瘟的猪只要立即报告。

二、入场检疫在生猪屠宰厂的入场区,需要设置检疫闸并配备专业的检疫人员。

来厂猪只必须进行临时检疫,包括对体温、呼吸、精神状态等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可能患病的猪只要立即进行隔离处理。

对于从疫区输送过来的猪只,更需要进行特别监管,确保不会带入非洲猪瘟病毒。

三、隔离检疫在生猪屠宰厂内,需要设置专门的隔离检疫区域。

对于有疑似非洲猪瘟病例的猪只要进行隔离观察,并及时采取应急防控措施。

要加强对隔离区的消毒和通风,确保环境的洁净。

四、消毒处理在生猪屠宰厂内,需要经常对各个区域进行消毒处理。

特别是对于有接触疫区猪只的工作人员,需要定期进行消毒测温,并配备好相应的防护用具。

对车辆、设备、工作区域等也需要进行消毒处理,确保病毒不会通过这些途径传播。

五、检疫技术人员培训生猪屠宰厂内的检疫技术人员需要定期接受培训,了解最新的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技术和知识。

特别是要加强对非洲猪瘟病毒的识别和判断,以便及时发现疫情并采取措施。

六、监测体系建立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需要建立健全的非洲猪瘟监测体系,包括建立疫情报告机制、加强对易感区的监测等。

只有及时发现病例并立即采取措施,才能最大程度地遏制疫情的传播。

七、人员防护在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工作人员的防护非常重要。

非洲猪瘟诊断及综合防控技术

非洲猪瘟诊断及综合防控技术

非洲猪瘟诊断及综合防控技术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感染猪科动物,对于猪类的养殖业来说是一种较大的威胁。

ASF病毒会引起猪体内多器官出血病变,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和疫苗。

对于ASF的诊断和综合防控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一、非洲猪瘟的诊断技术1. 临床症状诊断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高热、食欲下降、精神萎靡、呼吸急促、皮肤发绀、鼓胀、皮肤停止出血等,对于有以上症状的猪只,可以初步怀疑为非洲猪瘟,但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测来做出最终的诊断。

3. 免疫学诊断ELISA(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是一种常见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可以通过检测猪血清中的抗体水平来诊断非洲猪瘟的感染情况。

通过特定的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反应来测定血清中抗体的水平,从而判断猪只是否已经感染过ASF病毒。

二、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控技术1. 生物安全措施生物安全措施是预防非洲猪瘟传播的关键措施之一。

包括加强畜舍的通风换气,定期对畜舍进行消毒,严禁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养猪场区域,采取严格的防疫检疫措施等,以防止病毒的传播。

2. 疫苗研发目前尚无特效的非洲猪瘟病毒疫苗,但科研人员正在不断尝试和研发相关疫苗。

疫苗的研发将为非洲猪瘟的防控提供更为有力的手段,可以大大降低该病在猪群中的传播和致死率。

3. 临床治疗对于发现感染非洲猪瘟的猪只,应立即隔离并进行严格的治疗。

经验表明,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防控非洲猪瘟的关键,及时有效的临床治疗可以降低猪只的死亡率。

4. 健康监测定期对猪只进行健康监测是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监测包括猪只的生长情况、健康状况、食欲情况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以防止疫情的扩散。

非洲猪瘟的诊断与综合防控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临床症状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和免疫学诊断等方法,可以及时准确地诊断非洲猪瘟的感染情况。

非洲猪瘟的实验室检测与诊断技术

非洲猪瘟的实验室检测与诊断技术

非洲猪瘟的实验室检测与诊断技术非洲猪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猪传染病,对全球猪肉产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及时发现并控制非洲猪瘟的传播,实验室检测与诊断技术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非洲猪瘟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和诊断技术,并对其应用和发展进行探讨。

一、非洲猪瘟的实验室检测方法非洲猪瘟的实验室检测通常包括两种方法:病毒检测和抗体检测。

病毒检测主要通过PCR技术进行,PCR技术是一种基于核酸的检测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非洲猪瘟病毒的存在。

通过提取猪体组织或血液样本中的核酸,再通过PCR扩增和检测,可以得到非洲猪瘟病毒的阳性结果。

PCR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快速等优点,是目前非洲猪瘟的首选实验室检测方法之一。

另一种实验室检测方法是抗体检测,主要通过ELISA或ND抗体试验进行。

ELISA是一种基于酶标记的免疫学检测方法,通过检测猪体内的非洲猪瘟抗体来确定是否感染病毒。

ND抗体试验是一种血清学检测方法,通过检测血清样本中的中和抗体来判断是否感染非洲猪瘟。

这些抗体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经济实惠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实验室。

二、非洲猪瘟的诊断技术在实验室检测的基础上,非洲猪瘟的诊断技术主要包括病理学检查、临床症状观察和病原学鉴定。

病理学检查是通过对病死猪体进行解剖和组织学检查,来确定非洲猪瘟的病变特征。

病理学检查可以提供病变部位和类型的信息,对于非洲猪瘟的早期诊断和病情判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临床症状观察是通过观察感染猪的表现和症状来判断是否患有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包括发热、食欲减退、呼吸困难等,对于非洲猪瘟的诊断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病原学鉴定是通过实验室检测方法来鉴定病原体是否为非洲猪瘟病毒。

除了前面提到的病毒和抗体检测方法外,还可以通过核酸测序、电镜观察等方式来进一步确认非洲猪瘟的病原体。

病原学鉴定可以提供非洲猪瘟的病毒学信息,为病情评估和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三、实验室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实验室检测与诊断技术在非洲猪瘟的防控和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非洲猪瘟诊断及综合防控技术

非洲猪瘟诊断及综合防控技术

非洲猪瘟诊断及综合防控技术非洲猪瘟,又称非洲猪瘟疫情,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猪类传染病,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

该病毒主要感染猪类动物,引起的疾病严重,死亡率高,对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非洲猪瘟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尤其在亚洲和非洲地区,近年来更是造成了大规模的瘟疫,给养猪业和相关行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针对非洲猪瘟的诊断和防控技术十分重要,本文将从诊断和防控两个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非洲猪瘟的诊断1. 临床症状:非洲猪瘟感染的猪群会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烧、食欲减退、呼吸急促、咳嗽、呕吐、腹泻等症状。

严重的感染病例还会出现昏倒、惊厥、抽搐等症状。

部分猪只会出现生殖系统异常、呈现流产、胎儿畸形等情况。

2. 实验室检测:非洲猪瘟的确诊需要通过实验室的检测手段来确认,主要的检测方法包括病毒检测和血清抗体检测。

病毒检测主要采用PCR技术,通过提取猪体内的组织样本或血液样本,检测是否存在非洲猪瘟病毒的遗传物质。

PCR技术的敏感性高,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是否感染非洲猪瘟。

血清抗体检测则是通过检测猪的血清中是否含有非洲猪瘟病毒的抗体来确认感染情况。

这种方法是间接诊断法,主要是用于筛查具有免疫力的猪只,帮助饲养者和兽医确定病情。

3. 野外调查:针对非洲猪瘟的诊断也需要进行野外调查,收集疫情的临床资料和样本,进行综合分析确认感染情况,帮助确定病毒的传播途径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非洲猪瘟的诊断是非常关键的,在感染疫情出现时,需要快速并准确地进行确诊,为后续的防控和治疗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非洲猪瘟的防控技术1. 完善的养猪管理制度:养猪场应建立完善的进出场管理制度,保持场所的清洁卫生,防止疫情的传播。

控制猪只的密度,并进行定期的消毒和检疫工作,排除潜在的病毒感染源。

2. 病毒灭活和灭菌:在感染病例出现后,需要对猪场内的环境和设施进行严格的消毒和灭菌处理,杀灭病毒和细菌,减少疫情的蔓延和扩散。

3. 疫苗接种:目前对于非洲猪瘟尚无特效的药物治疗方法,因此预防接种成为了防控疫情的重要手段。

养猪场防控非洲猪瘟生物安全技术规范

养猪场防控非洲猪瘟生物安全技术规范

DB41/T 2064—2020 养猪场防控非洲猪瘟生物安全技术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养猪场防疫设施设备、投入品管理、日常管理、卫生消毒、饲养管理及无害化处理等防控非洲猪瘟的生物安全技术。

本文件适用于养猪场生物安全的建设与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3 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防疫设施设备4.1入场车辆消毒站距离场区3 km~5 km地方设置独立的出入场车辆清洗消毒站。

在消毒站对出入猪场的运输车辆进行全面的清洗消毒。

4.2车辆消毒设施场区入口和生产区入口设置可覆盖全车的车辆消毒设施;根据所用消毒剂有效期和消毒液污染程度更换消毒液。

4.3喷雾消毒通道场区入口设人员喷雾消毒通道,地板铺设消毒垫,消毒效果应保证体表全覆盖。

物品消毒间4.4设置在生产区门口,采用紫外线、臭氧、熏蒸、擦拭等方法对进入生产区的所有物品进行消毒。

消毒时应保证物品相互之间独立。

4.5淋浴更衣室应配备仅供场内使用清洁消毒后的工作服、鞋和帽子等。

4.6消毒车及高压水枪DB41/T 2064—2020猪舍应配备消毒车和高压水枪,各功能区专用。

4.7淋浴、隔离、消毒池(盆、垫)场区入口配备完善的淋浴设施及隔离房间,每栋猪舍门口配备脚踏消毒池(盆、垫)。

5 投入品管理5.1饲料及饲料添加剂5.1.1 对采购的饲料原料、饲料添加剂进行查验并记录。

5.1.2 严禁购买和使用以猪源性蛋白和禁止使用的猪血为原料生产的猪用饲料;严禁泔水饲喂生猪。

5.2饮水饮用水水质应符合相关文件要求且水源充足。

6 日常管理人员管理6.16.1.1 外来人员制定外来人员进入场区的管理制度和隔离、消毒、洗浴、更衣程序。

严控外来人员进入生产区。

猪场非洲猪瘟生物安全防控

猪场非洲猪瘟生物安全防控

猪场非洲猪瘟生物安全防控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
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对猪类的危害极大。

猪场生物安全防控对于
防止ASF的传播非常重要,以下是几点建议。

1. 保持猪场环境的整洁卫生。

猪场的卫生状况直接影响ASF的传播速度。

通过定期消毒、清洗、通风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病原体的滋
生和传播。

2. 控制猪场外来人员和车辆的进出。

研究表明,ASF主要通过带病的
猪和污染的车辆、人员等间接传播。

因此,应该严格限制猪场外来人
员和车辆的进出,确保所有人员和车辆都经过了消毒和检查。

3. 实施可视化管理。

猪场应该建立健全的记录系统,对猪舍、饲料、
饮水、猪只死亡率等进行实时监测。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该立即采取
相应措施,确保疫情得到及时控制。

4. 加强病毒检测和监测。

针对高风险地区的猪场,应该定期进行病毒
检测和监测。

一旦发现病例,应立即隔离患病猪只,并严格执行防护
措施,以避免病毒进一步扩散。

5. 加强员工和兽医知识的培训。

猪场的员工和兽医是病毒控制的重要
力量。

应该加强对于ASF的宣传和培训,确保每个人都能够识别病征、采取对策,以及正确处理病死猪只等相关问题。

综上所述,猪场生物安全防控对于预防ASF的传播至关重要。

猪场应
该定期加强疫情监测、加强病毒检测、加强员工与兽医知识培训等方
面的防控措施,保障猪场的安全和猪类的健康。

生猪屠宰非洲猪瘟防控方案

生猪屠宰非洲猪瘟防控方案

生猪屠宰环节非洲猪瘟防控方案1. 目的生猪屠宰场所人员组成复杂、生猪来源渠道多,可通过人员、车辆、生猪、产品等多种途径传入、传出非洲猪瘟病毒,是疫情交叉传播的重要(枢纽)环节。

为全面提升屠宰企业生物安全水平,降低非洲猪瘟传播风险,特制定本方案。

2. 关键风险点2.1 猪只疑似发病、处于潜伏期或机械携带非洲猪瘟病毒的供屠宰生猪,可将病毒带入屠宰场,导致系统性污染,并可通过车辆、人员、猪肉产品等多种途径向外传播病毒。

2.2 车辆运输过病死猪或去过高风险场所的内外部车辆(生猪运输车辆、生猪产品运输车辆、物资车、无害化处理车、私人车辆、收购血液罐车等),未经彻底清洗消毒进入屠宰加工场所时,可将病毒带入厂区,并可通过机械带毒方式将病毒扩散到养殖、市场、饲料生产经营等场所,导致系统性污染风险和次生疫情。

2.3 人员屠宰企业从业人员、代宰户、生猪承运人、生猪产品购买或收购人员、外来机械维修人员以及驻场官方兽医等,既可携带病毒进入厂区,也可将病毒携带到相关生产经营环节。

2.4水源屠宰企业周边被污染的河流、水源可传播病毒。

2.5生产及生活物资生产加工助剂、包装材料及生活用品被病毒污染时,未经消毒就进入厂区,也可导致病毒传入。

3. 建筑布局与设施生猪屠宰企业的建筑布局和设施应符合动物防疫、质量安全、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等相关要求。

3.1 总体布局3.1.1 应当划分生产区和非生产区,并有隔离设施。

3.1.2 厂区内净道、污道严格分开,不得交叉。

3.1.3主要道路和作业场所地面应当硬化、平整、易清洗消毒。

3.2 大门3.2.1 生猪入场口、废弃物运送和生猪产品出口应分别设置。

3.2.2厂区车辆出入口应设置与门同宽,池底长4米、深0.3米以上的消毒池。

3.2.3 出入口处应配置消毒喷雾器,或设置消毒通道对运输车辆喷雾消毒。

3.3 卸猪台3.3.1 卸猪台的布局与设施应当满足生产工艺流程和卫生要求。

3.3.2 卸猪台附近应设有运输车辆清洗消毒区,面积与屠宰规模相适应,应分为预清洗区、清洗区、消毒区;有方便车辆清洗消毒的水泥台面或者防腐蚀的金属架,应设有清洗消毒设备、自来水和热水管道、污水排放管道和集污设施。

非洲猪瘟检测技术及生物安全防控

非洲猪瘟检测技术及生物安全防控

非洲猪瘟检测技术及生物安全防控非洲猪瘟的危害是非常巨大的,不仅造成生猪大量死亡,还会使猪肉市场价格产生波动,影响物价的稳定。

在生猪养殖过程,养殖户为减少成本投入,常收集厨余垃圾饲喂生猪、逃避检疫、对生猪饲养环境消毒不彻底,都是养猪生产存在的安全问题,对生猪的品质产生不利影响。

养殖人员缺少必要的安全意识,对引发生猪安全的隐患和危害程度认识不清也是生猪养殖存在的安全问题。

因此,应该不断加强构建生物安全防控体系,提高养殖区域的安全水平。

1 非洲猪瘟对养猪业的影响1.1 引发猪肉价格波动我国的疫情防控要求,非洲猪瘟暴疫区,不能将猪肉流入其他地区,导致本地的猪肉生产过量,猪肉价格持续走低;而没有非洲猪瘟的地区,没有足够的猪肉供应,导致猪肉需求量不能满足,从而导致猪肉价格上涨。

非洲猪瘟发生初始阶段,人们为了储存猪肉将猪肉价格恶意抬高,使猪肉价格出现较大波动。

1.2 生猪流动受限在生猪运输过程中,运输车内空间拥挤,容易造成生猪之间的相互交叉感染,如果运输途中出现非洲猪瘟病猪,沿途产出的粪便和污染物,会沿途传播病毒,而且在运输的过程中生猪精神高度紧张,容易受到外界的惊吓、刺激或外界的特殊天气降低生猪抵抗力,从而增加生猪的感染风险。

所以,疫区生猪只能在本地流通,以防止非洲猪瘟疫情扩散。

但这种限制,也会使本地区猪肉滞销,由于其他地区猪肉供应不足的情况,使供需关系失衡。

1.3 导致生猪养殖企业向发达地区集中人们会担心疫情地区的猪肉出现安全问题,因此不再购买该地区的猪肉,致使该地区养猪市场陷入低迷的状态。

在肉猪养殖集中的区域,养殖设备比较发达,养殖技术相对成熟,抵抗非洲猪瘟的能力很强,因此许多的养殖企业将养猪场转移到集中区域进行管控。

而其他区域的养殖会因缺乏资金投入变得落后,而且养殖人员素质较低,养殖环境的卫生状况较快,抵抗疾病风险的能力变弱,造成养殖集中地区发展较快,其他地区的养殖发展相对缓慢。

1.4 导致养猪工艺发生变化非洲猪瘟发生的地区不受养殖规模的影响,在小型、中型、大型规模的养殖环境中均可以发生大规模传播,说明在生猪养殖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不科学的地方可降低生猪的抵抗能力,进而引发非洲猪瘟,所以疫情暴发过后,各大、中、小养殖场应做好自查自检工作,找出问题,改善,加强日常养猪管理,促进生猪养殖防控系统的建立。

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非洲猪瘟的检疫技术

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非洲猪瘟的检疫技术

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非洲猪瘟的检疫技术随着非洲猪瘟疫情的不断扩散和加剧,生猪屠宰检疫工作显得更加重要。

为了确保生猪屠宰过程中病毒不会传播和扩散,需要采用一系列科学有效的非洲猪瘟检疫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确保屠宰场所的干净卫生。

非洲猪瘟属于高传染性病毒,易在禽畜场所内通过空气、食物、水、饲料、器具、人员等途径传播。

因此,出现疫情前后,需要对屠宰场所及其周边环境进行清理消毒,并做好通风换气等措施,以确保场所的干净卫生。

第二,判定猪的健康状况。

在屠宰前,需要对将要屠宰的猪进行健康状况检查,发现有可能感染非洲猪瘟的猪需要立即隔离,防止病毒传染。

同时,如果发现猪的肉体状况存在问题,如有红斑、疱疹、发炎等病征,也需要做好隔离处理。

第三,选择健康猪进行屠宰。

除了在屠宰前进行健康检查外,还需要在采购猪的时候要选择健康的猪进行屠宰处理。

在选择猪的时候,应该结合疫情实际情况,选择疫情较为稳定地区的猪,以免病毒通过猪到达屠宰场。

第四,加强病毒检测。

在猪的屠宰中,需要对猪的鼻咽分泌物、喉部组织、淋巴结等部位进行病毒检测。

在检测和诊断过程中,应该采用多种检测方法,如PCR、ELISA等,以增加检测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第五,严格实行防疫隔离措施。

在屠宰过程中,需要对从疫情地区运来的猪进行隔离处理,避免病毒传染。

当发现任何有疑似病症的猪时,应该立即做好临时隔离,待检测结果出来后再决定是否进行屠宰。

总的来说,生猪屠宰后的检疫工作对于防止非洲猪瘟的传播和扩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检疫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判定猪的健康状况、选择健康猪进行屠宰、加强病毒检测、严格实行防疫隔离措施等。

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更好地保障生猪屠宰的安全和质量。

疑似非洲猪瘟病料的采集保存和送检

疑似非洲猪瘟病料的采集保存和送检

疑似非洲猪瘟病料的采集保存和送检非洲猪瘟是一种严重的猪传染病,对猪养殖业产生了很大的威胁。

为了及时控制非洲猪瘟的传播,我们需要对疑似非洲猪瘟样本进行采集、保存和送检,以确诊是否为非洲猪瘟病。

对于疑似非洲猪瘟病的猪只,我们需要选择健康的工作人员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具,包括口罩、手套和防护服,以避免病原体的传播。

我们需要准备好采集工具,包括采血针、采样管、标签等。

采集猪只的血液样本是为了检测非洲猪瘟病毒的存在。

我们可以在猪的颈部或耳根部位采集2~3ml的静脉血液,避免采集到太多的组织液。

采集完血液样本后,我们需要将血液转移到采样管中,并在管子上写上标签,标明采集日期、猪只的编号等相关信息。

然后,我们需要将采集的血液样本保存在室温下,并放置于不受阳光直射或高温的地方,以免样本变质。

为了确保样本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我们需要尽快将样本送到专业的实验室进行检测。

在送检前,我们需要与实验室联系,了解他们的运输要求和检测项目。

在运输样本时,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运输箱,并确保样本不会受到振动和温度变化的影响。

最好将样本用冰袋冷藏,并使用冷链运输,以确保样本的稳定性和防止病原体的繁殖。

到达实验室后,我们需要将样本交给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进行检测。

他们将对样本进行淘汰、提取DNA或RNA等进一步的检测工作。

根据检测结果,如果样本确实存在非洲猪瘟病毒,我们需要立即采取措施,隔离和治疗疾病猪只,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疑似非洲猪瘟病样本的采集、保存和送检是非常重要的,它涉及到疾病的控制和预防。

我们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确保样本的质量和可靠性。

只有通过准确的检测和及时的控制措施,我们才能有效地控制非洲猪瘟的传播。

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非洲猪瘟的检疫技术

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非洲猪瘟的检疫技术

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非洲猪瘟的检疫技术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起的猪类传染病,其特点是高病死率、易扩散和难以治愈。

为了防止ASF在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的传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检疫技术措施,确保生猪产品的安全性。

要加强对猪类生长环境的卫生管理。

生猪养殖场应充分消毒,保持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定期清理猪棚、猪圈和其他猪舍设施,破坏病毒的繁殖环境。

养殖人员要做好个人卫生工作,防止病菌通过人员、工具和设备等传播。

要加强生猪的健康监测。

对于疑似感染ASF的猪只,要及时进行隔离,并进行检疫排查。

对于已经感染的猪只,要及时处理,防止病毒进一步传播。

要定期对生猪进行体温监测和血液检测,确保生猪的健康状况。

要确保屠宰场的卫生和消毒。

屠宰场要定期进行全面的消毒工作,特别是对猪类屠宰区域和设备要进行严格的消毒,防止病毒通过屠宰工艺传播。

要做好生猪运输车辆的消毒工作,防止病毒通过运输途中传播。

要加强生猪产品的追溯管理和监测。

对于出栏的生猪,要进行标识和记录,建立追溯体系。

对屠宰的生猪产品,要进行样品采集和检测。

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疫情监测系统,对疫情进行及时、准确的监测和报告。

要加强人员的培训和宣传工作。

相关从业人员要接受专业的培训,掌握防控ASF的知识和技能。

要加强对养殖户和消费者的宣传,增加他们的防控意识,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针对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非洲猪瘟的检疫技术,应采取综合性的防控措施,包括加强环境卫生、健康监测、屠宰场消毒、产品追溯和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工作,最大限度地防止ASF的传播和蔓延,确保生猪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生猪屠宰企业非洲猪瘟检测制度

生猪屠宰企业非洲猪瘟检测制度

萧县生猪屠宰企业非洲猪瘟检测制度
一、规范样品采集
1、采样由经过培训、掌握采样技术的生猪屠宰厂(场)人员实施。

2、采样数量
所屠宰生猪应100%采集血液样品。

血样采集可在屠宰放血环节或待宰圈、生猪入场前进行,每批每头生猪釆集血液2ml。

可按不同来源地、屠宰批次等分批釆集,并填写“生猪屠宰企业非洲猪瘟检测采样记录表”。

3、用于检测的样品、备份留存的样品应统一用防水记号笔对应编号,清晰标记于釆样容器上,其编号要与生猪的检疫证明号码相对应。

4、釆集的样品应及时检测,备份留存样品应冷冻保存至少1个月以上。

5、釆样人员应做好生物安全防护。

二、严格样品检测
1、混样要求:釆用PCR方法检测的,同批每30-50头猪的血样混合。

混样后再从混样样品中抽取5ml作为备份留存,其余样品用于检测。

2、严格按照农业农村部第119号公告要求及相应配套试剂的使用说明进行检测,填写生猪屠宰企业非洲猪瘟自检报告。

3、做好检测过程的生物安全工作。

4、检测要求
(1)检测方法:应当使用农业农村部批准或经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比对符合要求的检测方法开展检测。

(2)检测工作严格按照检测试剂说明书进行。

(3)检测完毕,做好样品、废弃物、场地、个人防护用品的消毒和无害化处理。

(4)实验室应做好相关检测原始记录。

5、结果处理
及时将检测结果报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

一旦发现疑似阳性结果,应立即上报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并及时将阳性样品送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检测,确诊为非洲猪瘟核酸阳性的,立即按照相关规定开展处置和溯源追踪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科学采样与诊断检测
在非洲猪瘟的防控过程中,准确、快速、及时地诊断对尽早发现疫情,及时处理极其重要。

为确保能够从实验室检测中获得准确的诊断结果,在临床取样时应重点考虑动物发病的时间、治疗史、发病状态来选择最佳时机和最具代表性的动物进行采样。

其次,有效的样本采集后,如何使用正确的运输方式提交到实验室进行检测也会影响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临床兽医对诊断结果最大的贡献就是以最可靠的采集和运输方式向诊断实验室提供最合适的临床样本。

同时,实验室选择正确有效的检测方法对送检样品进行规范准确的检测是非洲猪瘟疫情确诊和阳性动物筛查的重中之重。

 样品的采集、运送与储存
我国要求对非洲猪瘟的诊断、报告与防控必须严格遵照《中
生猪养殖与非洲猪瘟生物安全防控技术
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非洲猪瘟防控应急预案》的要求执行。

疑似样品的采集、运送与保存必须符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样品的采集,运送和存储单位必须具备相应资格。

样品的采集、运送与存储关乎诊断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

实验室检验能否得出准确结果,与病料取材是否得当、保存是否得法和送检是否及时等有密切关系。

当有关单位或者个人怀疑发生非洲猪瘟疫情时,应及时向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病猪和病死猪的全血、组织、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均可能含有病毒。

内脏器官弥漫性出血症状明显,故在采集组织病料时需首先通过剖检观察器官组织的病理变化,结合生前各项临床症状进行初步诊断,采集的脏器应尽可能全面,如疫点周边有野猪分布,应联合林业部门同时采集野猪样品。

一、 样品的采集
1. 全血和血清
采样前提前准备好采血
所需器材,如注射器、真空
采血针和管、1.5mL离心管、
记号笔、样品袋、泡沫箱、
冰袋、白纸和笔。

抗凝血采集,从耳静脉图6-1 前腔静脉采血示范
第六章 科学采样与诊断检测
或前腔静脉采集血液(图6-1)。

用注射器吸取EDTA 抗凝剂(不可用肝素抗凝,易抑制后续PCR 反应),静脉采集血液5mL ,颠倒混匀后,注入无菌容器。

如条件允许,最好每份血液样品采集2管,以便留存充足的备份样品。

也可以用已经含有抗凝剂的真空采血器抽取血液。

血清分离,对非洲猪瘟进行血清学样品采集时,需对病猪,健康猪以及处于不同发病阶段的猪分别采集血清。

注射器(或真空采血针和管)采集全血3~5mL ,室温放置12~24h ,收集自然析出血清或离心分离血清,置于无菌容器中,封口,标识后放入加入冰袋的泡沫箱送检,见图6-2。

2. 口腔/鼻/血液拭子
采样前提前准备好无菌棉签、离心管、生理盐水、手套、记号笔。

离心管内加生理盐水或者PBS 适量,以没过棉签头为宜。

口腔拭子采集,将无菌棉拭子插入猪口腔中,5~10cm
深,
图6-2 血清分离
生猪养殖与非洲猪瘟生物安全防控技术
转动棉拭子顺时针和逆时针擦拭口腔数次,拿出棉拭子放到加有2~3mL生理盐水的离心管中,挤压几次,并折断木棒,盖上离心管管盖。

鼻拭子采集,将无菌棉拭子斜45°角插入猪鼻腔中线附近,5~10cm深,把鼻拭子贴着猪鼻腔周壁顺时针擦两到三圈,然后逆时针擦拭,然后换一个鼻孔重复这套动作,保证拭子看起来湿润。

拿出棉拭子放到加有2~3mL生理盐水的试管中,挤压几次,并折断木棒,盖上离心管管盖。

血拭子采集,用一次性注射器在猪只耳朵处扎一下,用无菌棉拭子反复擦拭流出来的血液,将棉拭子放到加有2~3mL 生理盐水的试管中,挤压几次,并折断木棒,盖上离心管管盖。

应该注意,采样前,务必保证采样管、无菌棉拭子、自封袋等物品处于干净清洁、未被污染的状态。

采集的每头猪的口腔液、鼻拭子、血液拭子,要分开装入采样管内;装有猪口腔液、鼻拭子、肛门拭子、全血的采样管,要分开装入自封袋内;自封袋密封严实后,标注相应信息,置于加冰袋的无菌容器内,标明动物编号。

3. 口腔液样本
根据猪群日龄不同,选不同直径全棉绳进行采集,保育猪可用直径1.3cm绳索,而生长育肥猪和生产公母猪口则选用直径1.6cm的绳索进行口腔腔液采集,悬挂处应远离饲槽和猪排便区。

棉绳上端固定,下垂高度与猪只的肩关节齐平,任猪咀嚼,30min后收取棉绳,刮取和挤压口腔液至自封袋(图6-3),然后装入EP管或其他容器。

一般认为≥1mL为有效采集量。

第六章 科学采样与诊断检测
图6-3 猪群口腔液的采集(Prickett et al., 2008)
采集完毕应立即取走绳索,避免猪群失去对绳索兴趣,不利于下次采集。

4. 粪便
以清洁玻棒或棉棒挑取新鲜粪便少许(约1g),置于无菌容器内,也可用棉拭子自直肠内直接蘸取或掏取。

5. 脾脏、淋巴结、肝脏、肺脏等实质器官
检测ASFV时,脾脏为首选器官,其次为淋巴结。

肉眼所见有病理变化或没有病理变化的脾脏、淋巴结都应在采集样品范围之内。

淋巴结可连同周围脂肪整个采取,其他器官可选病变明显部位与健康部位交界处,以无菌操作剪取直径1cm左右的组织样品,加入含100μg/mL青霉素和链霉素的PBS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