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的职业暴露和职业防护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防护与应急处理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防护与应急处理职业暴露的风险识别职业暴露的风险存在于医疗工作的各个环节,主要包括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暴露。
生物性暴露:最常见的生物性暴露风险是感染性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这些疾病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
化学性暴露:医疗环境中使用的各种消毒剂、药物以及实验室化学品都可能成为化学性暴露的来源。
物理性暴露:包括针刺伤、辐射、噪音和暴力等。
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为了有效防护职业暴露,医护人员应采取以下措施:个人防护:根据工作需要,正确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
标准化操作:严格遵守医疗操作规程,减少不必要的暴露风险。
环境控制: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和安全,定期进行消毒和监测。
培训教育: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职业安全健康培训,提高其对职业暴露的认识和防护能力。
职业暴露的应急处理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应立即采取以下应急处理措施:局部处理:对于针刺伤等局部暴露,应立即挤压伤口,尽可能挤出污染的血液,用肥皂水和清水清洗,然后进行消毒。
报告与评估:及时向所在科室和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报告暴露事件,进行风险评估。
预防性治疗:根据暴露的类型和风险程度,遵医嘱进行相应的预防性治疗,如疫苗接种、抗病毒药物等。
跟踪监测:定期进行血液检测和其他相关检查,监测暴露后的健康状况。
职业暴露的预防策略为了从源头上预防职业暴露,医院和医护人员应共同努力: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框架,包括暴露预防、应急处理、跟踪监测等环节。
安全文化建设:在医院内部营造重视职业安全的文化氛围,鼓励医护人员主动上报职业暴露事件。
技术创新:采用安全型医疗设备和技术,减少职业暴露的风险。
心理健康支持:为医护人员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帮助其应对职业暴露带来的心理压力。
通过上述的综合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保障其职业安全和健康,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提升医疗服务的整体质量。
以下是一个详细的案例分析:案例分析在某综合医院,一名护士在为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时,不慎被针头刺伤。
护士职业防护策略预防职业暴露与安全措施
护士职业防护策略预防职业暴露与安全措施一、引言护士作为医疗团队中的主要成员,承担着重要的护理工作,而在职业过程中,他们也面临着一些潜在的危险和职业暴露的风险。
为了保护护士的职业健康和安全,制定和执行一系列的职业防护策略,以预防职业暴露和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二、职业暴露现状护士在工作中经常和病原体、化学药品以及其他危险性因素接触,比如血液、体液等。
因此,职业暴露现象时有发生,而职业暴露不仅可能影响到护士本人的健康,还有可能造成护士传播疾病等情况,对患者和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三、职业防护策略为了预防职业暴露,护士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职业防护策略,以降低暴露的风险。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职业防护策略:1. 掌握个人保护知识:护士应该了解常见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并学会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比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并且定期接受相关培训,提高职业防护意识和技能。
2. 规范操作流程:规范的操作流程可以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护士应该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工作,比如正确佩戴手套、正确处理医疗废物等。
此外,注意手卫生和接触患者前后的适当洗手是非常重要的。
3. 工作场所管理:医疗机构应制定相关的管理政策和制度,明确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并提供相应的设施和装备,以确保护士的安全。
此外,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卫生消毒,清除安全隐患也是必要的。
四、安全措施除了职业防护策略外,护士还可以采取一些安全措施,以提高工作的安全性。
1. 合理分配工作量:合理的工作量分配是保护护士身体健康的关键。
护士在工作过程中需要不断地站立、行走等,容易导致疲劳和姿势不当等问题。
因此,医疗机构应该合理安排工作量,减轻护士的负担。
2. 提供必要的安全装备:医疗机构应提供必要的安全装备,如可以减少工作中的危险因素的设备、工具等,确保护士的工作环境安全。
3. 心理健康关怀:职业暴露和工作压力可能给护士带来心理上的负担。
医疗机构应重视对护士的心理健康关怀,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助护士应对工作中的挑战和压力。
护士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
03
护士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
物理防护
减少接触辐射
通过合理安排工作流程、使用防护工具等方式,减少护士接触辐 射的机会,如使用防护眼镜、手套等。
避免锐器伤
严禁直接接触锐器,如针头、剪刀等,如需接触,应使用安全盒或 戴手套,确保安全。
减少噪音干扰
保持工作场所安静,使用隔音设备或采取其他措施,减少噪音对护 士听力的影响。
接种疫苗
鼓励护士接种疫苗,提高免疫力,预防传染性疾 病的传播。
遵循卫生规范
严格执行卫生规范,勤洗手、戴手套、穿隔离衣 等,以减少病菌的传播和感染。
隔离措施
对于疑似传染病患者,应采取隔离措施,避免直 接接触,确保护士的健康安全。
心理社会防护
提供培训和支持
01
为护士提供心理健康培训和支持,帮助他们应对工作压力和困
化学防护
使用防护用品
针对接触化学药品的护士,应使用防护用品,如防护手套、口罩、 护目镜等,以减少化学药品对皮肤和呼吸系统的危害。
定期更换药品
对于长期接触化学药品的护士,应定期更换药品,以减少药品对身 体的积累和危害。
通风设备
在工作场所设置通风设备,保持空气流通,减少化学药品对空气的污 染。
生物防护
护士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
汇报人: 2023-12-15
目录
• 护士职业暴露概述 • 护士职业暴露的危害 • 护士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 • 护士职业暴露的应急处理 • 护士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 • 护士职业暴露的研究与发展趋
势
01
护士职业暴露概述
定义与类型
定义
护士职业暴露是指护士在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通 过眼、口、鼻、皮肤、血液等途径,接触到有毒、有害物质 ,或携带病原微生物,或遭受物理、化学等不良因素影响, 从而对护士自身健康造成损害的情况。
护士的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
护士的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护士的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护士面临的职业暴露护士执行的典型职责是面对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生理评估,以及病人的健康状况和病史的综合管理和护理。
然而,执行这些职责的护士也会接触到一些潜在的可能对其自身健康造成风险的职业暴露因素。
这些职业暴露因素不仅可能威胁到护士的健康,而且可能会在护士从事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对其他医护人员、病人和公众造成危害,从而给病人的安全和医院的卫生带来潜在威胁。
护士职业暴露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生化暴露也被称为职业性剧烈的劳动,护士在日常工作中会接触到大量有毒的物质,如药物、消毒剂、灭菌剂等,所以护士有可能接触到物理和化学的有害成分,引起多种健康问题。
二、生物暴露护士从事护理工作,在接触病人时有可能会感染传染性疾病,如艾滋病、结核病和传染性肝炎等。
三、空气暴露护士在医院内执行典型任务,可能会接触到空气污染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因此,在医院外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防止空气污染对护士的健康造成危害。
四、辐射暴露护士的日常工作要求可能会接触到X射线或其他形式的辐射暴露,而且长期暴露可能会引起许多慢性疾病,因此,在接触X射线时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防止护士受到伤害。
护士防护措施一、建立完善的职业健康保护体系建立完善的职业健康保护体系,使护士在从事护理工作时,获得全面充分的职业健康保护,从而做好保护自身健康的工作。
二、建立高效的安全控制体系建立有效的安全控制体系,在使用药物、消毒剂、灭菌剂等产品时实施有效的、合理的、安全的操作措施,以防止职业暴露产生的危害。
三、采用有效的人身防护采用有效的人身防护技术,采用个体防护装备(如口罩、护目镜、手套、安全帽、工作服等),以防止病人、乙类废物、血液和体液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害、化学物质和其他有毒物质对护士的危害。
四、采取有效的环境控制措施采取有效的环境控制措施,改善和控制医院的室内环境,通过加强洁净以及定期维护室内空气、换气、净化和检测方法,以防止和控制病人、室内空气和其他空气污染物的传播,维护护士的安全和健康。
常见护理职业暴露及预防措施
清洗消毒:立即用肥皂和清
02 水清洗暴露部位,并用消毒
液进行消毒
预防感染:根据暴露情况,
04 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接
种疫苗、服用预防性药物等
报告与记录
01
及时报告:发 现职业暴露后, 立即向相关部 门报告
02
详细记录:记 录暴露的时间、 地点、原因、 暴露源等信息
03
记录处理措施: 记录采取的处 理措施,如清 洗、消毒、接 种疫苗等
康损害。
04
化学性暴露是 指护理人员接 触化学物质, 如消毒剂、药 物等,导致中 毒、过敏等健
康损害。
05
物理性暴露是 指护理人员接 触物理因素, 如辐射、噪音 等,导致损伤、 疲劳等健康损
害。
常见职业暴露类型
针刺伤:护士在注射、 输液、抽血等操作过程
中被针头刺伤
锐器伤:护士在处理废 弃针头、注射器等锐器
职业性眼病:可能导致医护人员眼 03 睛干涩、疲劳、视力下降等眼病
职业性听力损失:可能导致医护人 04 员听力下降、耳鸣等听力损失
预防措施
加强个人防护
01
勤洗手,保持手部 卫生
02
03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及时发现并处理职
业暴露风险
04
佩戴口罩、手套、 护目镜等个人防护
用品
避免直接接触患者 血液、体液等
加强防护措施:正确使用防护 03 设备,降低职业暴露风险
提高安全意识:增强护理人员 04 的安全意识,预防职业暴露
暴露后的处理
紧急处理措施
立即停止接触:立即停止与
患者的接触,避免进一步暴
01
露
报告:立即报告上级领导或
相关部门,寻求专业指导和 03
护士职业暴露风险与防范
护士职业暴露风险与防范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服务的不断提高,护士作为医疗服务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承担了重要的职责。
然而,护士职业暴露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护士职业暴露的风险主要来自于职业接触的感染源、医疗器械使用不当、手术过程中暴露和接触化学物质等,在其职业生涯中这些风险可能会带来对健康的不良影响。
因此,护士需要针对职业暴露风险进行必要的防范和应对。
一、职业感染防范护士在工作中与各种感染源接触,如体液、血液、排泄物和呕吐物等。
长时间接触这些物质,容易导致职业暴露。
为防止风险的发生,护士应严格执行操作规范,配戴好手套、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防护用品。
1.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护士处理以及与患者或可能携带传染病的人员接触时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
例如,穿戴防护服、手套和护目镜。
当处理患者呕吐、排泄物等时,特别需要穿戴手套。
当与患者接触液体、血液时,应穿戴防护服、水龙头衣、靴套等。
2.注重有序操作对于一些传染病患者,应注重先洗手然后再开始操作。
而在操作后要洗手,且要用肥皂。
洗手前、洗手后及操作后都应注意洗手,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3.加强消毒针对床铺、手术室等器材、设备也需要进行消毒消毒和清洁或使用一次性的器具。
在临床操作前,需要对器材进行消毒和清洁,保证患者为病人在医院生活更加安全舒适。
二、手术过程中的风险在手术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配合医生进行协同作业,需要面对共同的手术暴露危险,如操作尖锐器械、使用化学药品和外科手术烟雾等,因此需要做好以下预防措施:1.佩戴必要的防护用品要穿戴好手套、口罩、防护眼镜、外科帽、防护衣和靴套等防护装备,并确保防护装备覆盖面积充足,防止污染和接触感染。
2.加强好区域流程要通过严密的伺候,将手术室稳定在无菌状态。
手术前,消毒手术室、针对手术区域的液体、毛巾等工具都提到无菌状态并单独封装,手术过程中也需要及时更换无菌器械和工具,保证病患顺利的接受手术。
三、化学物品职业暴露的防范在临床工作过程中,护士接触各种化学物质,如麻醉药物和药品。
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和防护
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和防护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开展诊疗护理时意外被含有致病微生物的血液、体液污染皮肤或粘膜,或被含有致病的血液、体液污染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护士工作有一定的特殊性,每天都有可能接触侵入性治疗及护理操作,相应也提高了职业暴露的风险。
目前,很多护士未正确认识职业暴露的危险,难以有效防护工作中接触到的不同污染源,显著加重了职业暴露的危险性,直接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
因此,分析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和如何防护变得至关重要。
一、护士执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有哪些?1、生物性感染因素在医院场所短期内高度集中大量的患者,病原生物也大量聚集在一起,护士职业的独特性导致其在各种操作中不断重复接触患者的体液、血液和分泌物等,比普通人更易感染疾病。
对护士来讲血源性病原的危险性更强,其在皮肤暴露或粘膜暴露中进行传播,超过80%来自针刺伤。
2、化学性因素各种消毒剂、清洁剂、固定剂、废气、污染气体与有毒化学物等均属于化学性因素。
基于灭菌消毒的特殊要求,护士需要长期工作在有这些化学性因素的环境,如戊二醛、环氧乙烷、甲醛等,人体的皮肤、粘膜、呼吸道、神经系统等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症状较轻的是刺激皮肤而出现接触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症状较重的则可能引起中毒或癌症。
此外,护士与有毒化疗药物长期接触也会加重造血功能障碍。
3、物理性因素锐器和针刺伤、粉尘、X线、噪音、同位素等都是物理性因素。
人体长时间生活在噪音环境内听觉系统会严重受损,血管也容易受到伤害,无形增加血管平滑肌刺激缩血管物质的敏感性,血管收缩升高血压;机体在蓄积及放射线、同位素的共同作用下致癌或致畸;呼吸道吸入不洁粉尘造成呼吸道疾病。
4、社会及心理因素社会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之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及酗酒、吸烟等均提高了护士工作的风险等级和紧张性。
患者的过激言行使护士精神压力过大,日常工作中患者死亡打击,这些都让护士更易出现失眠、易怒、疲倦感等非正常心理反应。
护士 职业暴露与防护
二 基本概念
1、职业暴露:是指由于职业关系处于
危险因素中,从而有可能损害健康或 危及生命的一种情况。 2、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 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 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
基本概念
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
业暴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又分 感染性职业暴露、放射性职业暴 露、化学性职业暴露及其他职业 暴露。
职业暴露的途径
和治疗中致放射性皮炎、溃疡、皮肤
癌,消毒病室时致紫外线性眼炎、皮 肤红斑等。 (4)锐器伤 如缝针、刀片、碎玻璃、 穿刺针、安培、剪刀等,最常见、危 害最大的是感染乙肝病毒、丙肝病毒 和艾滋病毒。
职业暴露的途径 (5)噪音 主要来源于仪器设备 的机械声、报警声,电话铃声、 病人呻吟声、物品/机器移动的 声音等,可导致听力、神经系统 等损害。
职业暴露防护
9、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加强锻炼
提高身体素质、保持正确的劳动姿 势、科学使用劳动保护具、合理安 排工作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 习惯、合理疏导压力、积极参加教 育与培训、培养积极乐观的精神、 创造健康的职业环境等。
职业暴露防护
10、做好环境控制:环境区域的消
毒、用后器具、各种标本、医疗废 弃物的处理等。 11、加强医务人员健康管理:建立 健康档案,定期体检并接种相应的 疫苗。建立损伤后登记报告制度,
职业暴露的途径
4、心理、社会因素:
人际关系 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影响着护士的 身心状态,频繁的夜班致生活缺 乏规律、食欲下降、健康透支等。
五 职业暴露防护
1、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在进行有可能
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治疗和护理操 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 手套后应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的 消毒。如果手部皮肤发生破损时,必 须戴双层手套。在进行侵袭性诊疗、 技术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1、职业暴露防护措施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工作过程中,意外被客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黏膜,或者被含有病原微生物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情况。
医务人员对所有客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进行操作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客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1.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口罩、防护眼镜:1.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诊疗和护理操作时戴双层手套。
1.4护理人员在进行静脉采血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注意防针头针刺伤。
1.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放入利器盒内。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的针头裸露放置。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
2、发生职业暴露后处理措施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2.1 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2 如有伤中,应当在伤中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捏住伤口近心端轻轻挤压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中的局部挤压。
2.3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75%酒精或安尔碘进行消毒。
被暴露的粘膜,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
2.4 建立锐器伤登记报告制度,一旦发生锐器伤,立即报告各分院护理主任负责填写锐器伤报告单,并上报护理部备案。
2.5 被HBV阳性客人血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测,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ug、5ug、5ug(按0月1月6月间隔)2.6 被HIV阳性客人血液污染的锐器刺伤,立即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并于2h内前往卫生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评估和确定,医疗卫生机构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对其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
护士的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
加强个人卫生: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 洗澡、换衣服等
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护 理操作,避免职业暴露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 理职业暴露问题
正确使用防护用品: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如口罩、手套、防护服等
加强心理调适:加强心理调适,保持良好 的心理状态,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建立完善的防护制度
04
护士的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的 效果评估
章节副标题
评估指标的确定
职业暴露风险: 评估护士在工作 中可能接触到的 职业暴露风险
防护措施效果: 评估防护措施在 实际工作中的效 果
健康影响:评估 职业暴露对护士 健康的影响
防护措施的改进: 根据评估结果, 提出改进防护措 施的建议
评估方法的选取
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问卷,了解 护士对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的认知 和满意度
添加标题
制定报告流程:明确报告内容、流 程和时限,确保信息及时传递
加强监管:对监测和报告制度的执 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制度有 效执行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控制体系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 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和处置 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 定期进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检查和评估
手套:选择合 适的尺寸,佩 戴时确保完全
覆盖手部
防护服:选择 合适的尺寸, 穿着时确保完
全覆盖身体
护目镜:佩戴 时确保完全覆 盖眼睛,避免 直接接触眼睛
鞋套:选择合 适的尺寸,穿 着时确保完全
覆盖鞋子
洗手液:使用 前检查是否过 期,使用时确 保完全覆盖手
部
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
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了解职业暴露的风险, 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一、职业暴露情况1.体液暴露:手术室护士可能在手术过程中与病人的血液、尿液、呕吐物等体液接触,存在感染病原体的风险。
2.高频切割器产生的烟雾:手术室护士在使用高频电刀等切割器械时,会产生烟雾,其中含有毒性物质和致癌物质。
3.辐射暴露:部分手术需要使用X光机或其他辐射设备进行引导,手术室护士可能会暴露在辐射之中。
二、防护措施1.个人防护装备:(1)穿戴手术衣:手术室护士需要穿戴无菌的手术衣,以防止感染病菌的传播。
(2)戴帽子和口罩:戴帽子可以保护头发不落入手术场,口罩可以防止呼吸道飞沫污染手术场的洁净。
(3)戴手套:手术室护士需要经常戴手套,特别是与体液接触时,戴非粉尘手套以防过敏反应。
(4)佩戴护目镜:护目镜可以防止血液等液体溅入眼睛,保护眼睛不受到感染。
(5)佩戴防护鞋套:防护鞋套可以保护护士的鞋子不受体液污染。
2.感染控制:(1)正确洗手:手术室护士需要遵循正确洗手的步骤,重点清洁手指和指甲,可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
(2)规范操作:手术室护士需要在手术中遵循严格的操作规范,减少感染的机会,注意术前术后的无菌操作。
(3)避免交叉感染:手术室护士应避免将污染物接触到手术器械和干净的物品上,严格按照一次性使用产品标准进行操作。
3.烟雾管理:(1)充分通风:手术室护士应保持手术室良好的通风,及时排除手术过程中产生的烟雾。
(2)使用烟雾吸入器:手术室护士可通过使用烟雾吸入器将烟雾收集和过滤,减少对护士的暴露。
4.辐射防护:(1)距离保护:手术室护士应尽量与放射源保持一定的距离,减少辐射暴露。
(2)使用防护措施:手术室护士应佩戴屏蔽服、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减少辐射的伤害。
手术室护士是医院重要的职业群体,他们的工作环境和任务要求他们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安全和健康。
以上提及的防护措施只是一部分,手术室护士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掌握最新的防护知识,严格遵守防护措施,确保自己的职业安全。
护士的职业暴露和职业防护
起皮肤粘膜损伤 , 更危 险的是 引起血源性疾病 的传播 。 由于近年来 经血 液传播的传染病如 艾滋 病、 各种肝炎等发病率 呈上升趋势 , 因此 器械 伤 所 造成的职 业暴露而 引发血液 感染和病 毒感染 的潜在威胁 日趋严 重 ,
对医务工作 者的健康 构成 了极 大的威胁 。 1 3 化 学性 因素 .
【 图分 类 号 】R l 中 4 7
【 献 标 识 】A 文
【 章编 号 】 1 7 — 7 22 0 )5a一 l 3 0 文 6 4 0 4 (0 90 () o 0 — 2
护理人 员因工作性 质 、 工作环 境的 特殊性 , 常暴露 于各 种现 存 常 的或潜 在的危险 因素 中, 易造 成突发的或慢性 的职 业危害 , 容 成为职业 暴露 的高 危人群 。 加强 护士的 自我 防护不 仅可 以避 免遭受 疾病侵 袭 , 同时也避 免 了交 叉感染的发 生 。 经观 察发现护 理人 员的职业危 害分为 4 即生物 因素 、 学 因素 、 类 化 物理 因素 、 理 因素 , 文就 护理 人 员发 心 本
生职业 暴露 的原 。
差异有 显著性 。 14 心 理社 会性 因素 . 工作 紧张 、 班 、 倒 心理 压 力超 负荷 等 。 由于 护士 工作 长期 面对 患
病、 意外伤 害 以及死 亡 , 这些 忧伤情 绪都 会影 响护士 的精神状 况和生 活 态度 ; 着对 护理 服务 要求 的提 高 , 随 加上 恶性 事件 以及 酗酒 、 吸毒
现
代
护
理
CI OE N EI L HAFRI D A N GM C
墨固
护士 的 职业 暴 露 和 职业 防护
吕凤 鸳 方兴 (. 1浙江 省金 华市金 东 区孝顺镇 o, ]生 院 0b 浙江 金华 313 ; 2浙江 省金 华市金 东 区东孝街 道卫 生院 20 5 . 浙 江金华 310 ) 200
护士的职业暴露与防护课件
职业暴露的类型
血液暴露
通过血液传播病毒或其他微生 物,如通过注射器或手术操作 不小心感染。
呼吸道暴露
通过咳嗽、打喷嚏、口腔分泌 物和分娩等,或者是经空气传 染(如飞沫传播)的微生物。
皮肤及黏膜暴露
通过伤口、溅入眼睛或嘴里的 血液、体液或污染物等途径, 感染病原体。
职业暴露的原因及其危害
医院感染
频繁与各种疾病患者接触,加之治疗环境不 佳,容易感染诸如乙肝和结核等病原体。
护士的职业暴露与防护课 件
作为护理工作者,职业暴露一直是一项严峻的挑战。本课件将帮助您了解护 士职业暴露的多个方面以及如何保护自己和患者免受伤害。
职业暴露的定义
1 个人暴露
直接接触感染源,如患者、医疗废物和感染患者处置时接触的器具。
2 环境暴露
没有直接接触感染源,但身处感染源周围,空气传播则是最典型的环境暴露。
训和注意职业健康,以维持身体健康。
3
学习职业暴露事件的报告
4
学习公司的职业暴露政策、程序和报 告流程。护士要了解所有相关文件,
了解何时报告,如何报告。
洗手和穿戴防护服、手套等
密切关注和遵守医院的卫生规定,正 确佩戴口罩、手套、防护眼镜和防护 服。
预防和减少交叉感染
涉及清洁器具、衣物和环境的方面, 要用高温消毒或化学消毒方法,以预 防和减少交叉感染。
应对应急事件
4
制整个机构,培训是至关重要的。
制定和实施应急响应计划,以应对任 何可能的职业暴露事件。
职业暴露的未来发展和趋势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范围内疾病的持续爆发,护士面临的职业暴露的挑战将继续增多。 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创新,以保护护士的健康和安全。
检查
护士职业暴露及防护
护理职业的危害因素
• 生物性感染 • 化学性感染 • 物理性因素 • 心理问题
生物性感染危害
生物性感染的最主要有4种病原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乙型肝炎病毒(HBV) 丙型肝炎病毒(HCV) 梅毒(梅毒螺旋体TP)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HIV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职业暴露后存在着感染HIV的危险性,但实际感染HIV的机 率是很低的。有研究资料表明:针刺皮肤破损: 0.33%
粘膜接触: 0.09%(CI 0.06-0.5%) 职业暴露后是否感染取决于接触的性质、接触物的多 少、在接触物中所含的HIV浓度等。
体液中的HIV
血液 18,000
精液 11,000
阴道 分泌液
7,000
羊水 4,000
唾液 1
每毫升中HIV病毒颗粒平均数
职业暴露于HIV后的预防性用药评估表
污染源状况
暴露后的监测
立即抽取被暴露者的血样作HIV抗体本底检测, 以排除是否有既往HIV感染;
“窗口期”
人体感染HIV后,一般需要2周的时间才能产 生抗体。“窗口期”是指人体感染HIV后到外周 血液中能够检测出HIV抗体的这段时间,一般为 2周-3个月,少数人可到4个月或5个月,很少超 过6个月。
乙型肝炎病毒(HBV)
血源性传播 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性传播 母婴传播 昆虫叮咬传播
梅毒(梅毒螺旋体TP)
梅毒传播途径 性接触传播:这是主要的传染途径; 血液传播; 胎盘传播; 其他:接吻,哺乳;接触有传染性损害病人的日常用品
暴露后随访
HIV: 暴露后4周,8周,3月,6月查抗 HIV HBV:3月、6月后检测抗-HBs HCV:暴露后4-6月内复查 anti-HCV 和 ALT 梅毒:停药后1个月、3个月进行血清检测USR
护士职业暴露风险与防范
职业暴露的应急处理
01
立即报告:发现职业暴露 后,立即向医院报告
02
紧急处理:立即进行伤口处 理,如清洗、消毒、包扎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3
预防感染:注射疫苗、服 用预防药物等
04
心理疏导:对暴露人员进行 心理疏导,减轻心理压力
05
跟踪观察:对暴露人员进行 跟踪观察,确保身体健康
职业暴露的法律法规
护士职业暴露的法律法规包括《护士条例》、《职业病 防治法》等
05
02
血液、体液暴露: 护士在护理过程 中可能接触到患 者的血液、体液 等
04
生物暴露:护士 在护理过程中可 能接触到病原微 生物,如病毒、 细菌等
职业暴露的危害
感染疾病:护士在护理过程中
A
可能感染各种疾病,如艾滋病、
肝炎等
职业伤害:护士在护理过程中
B
可能受到各种职业伤害,如针
刺伤、化学物质伤害等
职业暴露的预 防措施包括加 强个人防护、 规范操作流程、 定期进行健康 检查等。
01
02
03
04
职业暴露的风险来源
针刺伤:护士在 注射、输液、抽 血等操作过程中 可能被针头刺伤
01
药物暴露:护士 在给药过程中可 能接触到有毒、 有害的药物
03
物理暴露:护士 在护理过程中可 能接触到辐射、 噪音等物理因素
护士职业暴露的法律法规要求护士在执业过程中遵守相 关法律法规,防止职业暴露
护士职业暴露的法律法规规定了护士在发生职业暴露时 应采取的措施,包括报告、隔离、治疗等
护士职业暴露的法律法规还规定了医疗机构在发生职业 暴露时应采取的措施,包括报告、隔离、治疗等
职业暴露的典型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3完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 制定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与具体措施以及发生职业暴露上报制度及补救措施等, 2004年卫生部已下发了《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使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对HIV职业暴露的预防及暴露后的处理有了依据。总之,职业防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目前我们应尽快地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教育规范,将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列入护理及医学院校的教材及课程设置中,加强管理,实施有效的防护措施,广大医务工作者积极参与,确保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5 防护措施
5.1增强职业防护意识,加强管理应在护理院校开设护士职业防护课程,以培养护生的安全防护意识和方法[15]。加强临床护士的防护培训,改变护士的不安全行为。对医务工作者进行教育已被多数国家认为是减少职业暴露的主要措施,美国CDC已将该工作作为强制执行的项目推荐给全美所有医院[12]。毛秀英[24]在北京9所护士学校所做试验的结果显示,接受过培训(如何防范针刺伤)的学生发生针刺伤的比例是19.53%,没有接受过教育的学生这一比例则高达53.88%。这就证明,不断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十分必要。定期进行在职教育,严格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可预防职业危险事件的发生。
2.2.2 锐器伤 针刺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事故,不仅引起皮肤粘膜损伤,更危险的是引起血源性疾病的传播。由于近年来经血液传播的传染病如艾滋病、各种肝炎等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此器械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液感染和病毒感染的潜在威胁日趋严重。对医务工作者的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5]。
2.3 化学性因素 包括细胞毒性药物、化学消毒剂。护士每天都要接触大量化学消毒剂,含氯消毒剂对皮肤有轻度损害,强烈的气味对呼吸道刺激大[5];戊二醛在医院中使用是引起职业性哮喘的原因之一[6]。另Smitt等[7]对不同职业人群手部皮炎检出度的调查表明,对照组人群皮炎检出率男性为5.2%,女性为10.6%;而外科护士手部皮炎检出率男性为29.4%,女性为32%。
4 国内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和职业防护现状
4.1 职业防护知识缺乏,医院管理层防护意识淡薄 临床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普遍较弱,对普遍性预防原则的了解不够。调查表明[13],国内护士学校普遍未设置职业安全防护教育课程,也没有相应教材;陶新学等[14]调查显示,只有28.5%的临床护理人员得到相关的培训,而有97.5%的临床护理人员认为自己有必要参加相关的培训。徐辉等[15]调查26所护士学院校发现98.6%护士上岗前没有接授过系统的针刺伤的防护培训教育。护理人员在被针刺伤的当时,约86%的人采取一般的消毒措施(碘酒加酒精),能较规范处理的仅占4%左右,有0.33%的护士未做任何处理[16];毛秀英等[17]调查临床护士针刺伤后向上级汇报的仅为10.2%;调查报道显示[18]40.36%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因没有使用防护用品所致。护士防护知识的缺乏是影响护士防护意识的一个重要因素。
3 国外(护士)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职业防护现状
国际职业安全和健康学会(NIOSH)提供[11]:美国每年大约有60~80万专业人员被针头刺伤,通过血液传播,引起严重的或潜在的致命感染,如乙肝、丙肝病毒和人体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针对如何解除医护人员后顾之忧这一问题,以美国为例,1987年美国疾病管理及预防中心颁布了《全面性防护措施》;美国职业安全卫生署在1991年已经规定,医院必须上报医护人员血液暴露及针刺伤发生的情况。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国家都制定了刺伤发生后的处理流程,而对职业暴露、职业安全进行了控制与管理。在美国,由于医务界研究人员和广大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该国于2000年通过了预防针刺伤方面的法案,把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问题上升到法律的高度。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已将持续的职业安全防护教育作为强制执行的项目推荐
在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有学者对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问题作了专门研究。职业暴露是指因职业原因暴露在某种危险因素中,有感染或引发某种疾病的潜在危险。实验室、医护、预防保健人员以及有关的监管工作人员,被认为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而护理人员位于职业暴露高危人群之首。在职业暴露中,针刺伤发生的几率最高,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所谓针刺伤是指一种由医疗利器如注射器针头、缝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部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损伤。
2.4心理社会性因素工作紧张、倒班、心理压力超负荷等。由于护士工作长期面对患病、意外伤害以及死亡,这些忧伤情绪都会影响护士的精神状况和生活态度;随着对护理服务要求的提高,加上恶性事件以及酗酒、吸毒等社会问题,增加了护士工作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工作紧张感。过度的压力会造成心理、生理上的损害。
2.5 医务人员相关因素 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程度、个人防护意识、职业暴露的频率、防护措施、安全用具、预防接种等。
2 护士面临的职业危险
2.1生物性因素 包括各种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及呼吸道传播的疾病。医院是各种微生物聚集的场所,病人的呕吐物和排泄物是病房环境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主要通过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传播疾病,经血液传播疾病特别是艾滋病、乙肝、丙肝感染是医护人员生物性职业危害的主要种类[2]。
2.2物理性因素
2.2.1 辐射损伤 护士工作中有受到辐射、触电、烫伤、噪声等危害的可能,尤其是护理参与实施放射诊治患者的过程中,受到放射线的危害最为严重,由于大多数护士不具备放射防护的知识,得不到很好的自我防护,易受损伤[3]。有报道[4]从事放射性诊断和治疗的医务人员因接触放射线而致恶性肿瘤、白血病、不良生殖结果及放射病者比例较高。
4.3 针刺伤情况严重
4.3.1 针刺伤发生率高 毛秀英等[17]调查432名实习护士10个月实习期间发生锐器损伤的占93.3%,被污染物刺伤的占37.72%;传染病医院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为86.7%[23]。
4.3.2 医疗废物处理不规范 如任小英调查[16]注射后针头处理(收废弃针、毁形浸泡、取下针头及重套针帽)所致针头刺伤占刺伤总数的62.68%;毛秀英调查[24]432名实习护士发生针刺伤不同环节的刺伤率分别为操作前占25.6%,操作中占20.0%,操作后占54.4%;王红红报道[2]护生实习6个月就有72.6%的人被刺伤,其中79.4%的是被用过的针头刺伤。
护士的职业暴露和职业防护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已成为评价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而2002~2003年6月,我国出现了大规模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暴发流行,医务人员首先受到本地区第一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感染冲击,卫生部正式公布的医务人员感染率为18.38%的暴发流行,把医院感染推到了一个重要地位,医务人员的职业风险性与职业保健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已列入了2006年出台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第十五条。显而易见,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问题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在临床工作中,临床护士因与患者和污染物品直接接触的机会较多,发生职业暴露的几率也较大[1]。近年来,国内外进行了一系列的职业危害和职业防护的研究,笔者就其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4.2 护理人员职业危害严重 我国乙肝表面抗原的携带率为9.75%,丙肝感染率约为3%[19],有关专家最新评估中国艾滋病感染者是65万人[20],近几年来以30%的速度递增,检测发现的HIV感染者及患者由2002年的40560例增加到2005年6月底的14.1万人,其中艾滋病患者7.5万人,累计死亡7375人,并且正由特殊人群(吸毒等)向普通人群扩散[21]。医护人员职业感染的危险性逐日增加,面临重大的危害性。调查显示[22],由于ICU护士长期处于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中,腰部受力多,搬运患者频繁,加上不正确的姿势,腰痛发生率为7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