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鸭共育种养技术
无公害稻鸭共育技术
农家之友661998年以来,中国水稻所的科研人员在查阅国内外有关研究资料和吸收日本稻田养鸭技术的基础上,自主创新,经过深入试验研究和示范,提出了一项以水田为基础、种优质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以生产无公害高效益稻鸭产品为目标的大田畈、小群体、少饲喂稻鸭共育生态种养结合新技术。
该项技术利用家鸭在稻间野养,不断捕食害虫,吃(踩)杂草,耕耘和刺激水稻生育,能显著减轻稻田虫、草、病的危害,同时排泄物又是水稻的优良有机肥,使水稻健壮生育,具有明显的省肥省药省工、节本增收和保护环境的多重功效,生产出的稻米和鸭肉产品优质、无公害,每亩净增收节支200元以上。
该技术符合我国发展安全食品和生态农业的要求,应用前景广阔。
其技术要点如下:(一)培育壮秧和健雏选好稻、鸭品种,培育健壮的苗、雏,是共育成功的基础。
1.水稻方面(1)培育绿肥。
搞好绿肥后期培育管理,为共育本田备足有机肥,以便在稻鸭共育少施化肥条件下,有足够的养分供应,以保证水稻健壮生育。
(2)繁殖绿萍。
建立“桥梁田”,繁殖好绿萍,以便不断抛撒到共育田稻间作为鸭的辅助饲料。
(3)选择适宜品种,做好检疫。
因地制宜选择株高中上,株型集散适中,茎粗叶挺,分蘖较强,抗逆性好的优质晚稻新品种作为稻鸭共育的水稻品种,以有利于鸭在稻间活动。
(4)精选种子和消毒处理。
播种的种子要进行晒种、风选,有条件的用比重1.05的盐水或泥水选种,以利于培育壮秧,然后用浸种灵5000倍液浸种消毒,预防恶苗病。
(5)稀播育壮秧。
根据品种生育期长短,于5月~5日适当稀播,亩播种量杂交稻为7.5kg 左右,常规稻40kg 。
直播稻本田亩用种量杂交稻1.25kg ,常规稻3.5kg 。
(6)秧田管理。
通过浅湿水、巧施肥和轻度化学调控,育成适龄、根旺、茎粗、叶绿的带蘖矮壮秧,有利于达到插秧后返青快、分蘖早的目的,从而弥补鸭在稻间活动影响而造成的有效穗偏少的不足。
直播稻播后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扎根立苗,以后干干湿湿至二叶一心再灌浅水层促分蘖。
推广稻鸭共育技术 实现农民种养双赢
推广稻鸭共育技术实现农民种养双赢作者:李定珍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下半月》2013年第09期[中图分类号] F32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9-0024-01稻鸭共育是应用生态学原理,稻田给鸭子提供生活环境和食物来源,鸭子为水稻除草、除虫、疏株,并将粪便排放在稻田供水稻生长,达到稻鸭共生、节本增效、种养双赢的目的,而且生产的稻米属绿色无公害产品。
一、项目背景稻鸭共育技术是日本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研究成果,目前已在韩国、越南、菲律宾等亚洲产稻国家得到重视和发展,被称之为“亚洲共同的技术”。
我市于2003年在全省率先引进试验成功; 2004年示范推广扩大到安康市的汉阴、石泉、岚皋和汉中市汉台、城固等县区, 2005年示范推广区域达安康、汉中两市10县区,同年被省农技推广中心确定为陕南水稻优质无公害生产重点科技推广项目;2006年发展到陕南2市13县区150个乡镇21万余农户,2007~2008年,在陕南安康、汉中年推广面积均在17万亩以上。
实践证明,稻鸭共育具有:除草、除虫、控制病害、中耕松土、培肥地力,改善株型等优点,是实现节本增效,种养双赢,生产绿色无公害大米的有效途径,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
二、技术路线本着科学、实用、实效的原则,以高产、优质、无公害和农民增收为目的,以应用技术研究为主,坚持小区试验与大田调查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技术宣传、培训、指导与物资配套相结合,试验与示范推广相结合。
采取边引进、边示范、边推广的技术路线,提高技术普及率和到位率,加快成果转化步伐。
三、应用效果1.除虫防病利用鸭子喜欢吃昆虫和水生小动物的特点,可消灭稻田里的稻飞虱、叶蝉、稻椿象、稻象甲、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等多种害虫的卵块、幼虫、成虫。
根据田间调查,通过采用该技术,稻飞虱百兜虫量为0.41头,较常规减少91.5%,二化螟白穗率0.69%,稻纵卷叶螟束叶率1.13%,稻瘟病发病率0.45%,稻曲病发病率0.28%,基本达不到防治指标。
无公害稻鸭共育丰产技术
五 、适期栽养
适龄壮 秧移栽
后, 扎根返青快 , 一般 1 周内秧苗开 始分蘖 ,0天后雏鸭可放到稻田。 l 为
了使 放养 的鸭 子适 应性 更强 、 活率 成
更 高、 生长发育快 . 必须让孵 出的雏
③
维普资讯
养 囊 世 界 鸭 在室 内 驯 养 l 后 , 4灭 才能进 行 稻 鸭共 育
杀蛾类害虫。 因鸭子在稻棵间不断踩 踏, 稻鸭共育田块草害较常规稻 田显 著减轻。
九 、 鸭适 收 稻 稻穗 下 垂 时 , 在
加鸭的动物性饲料 , 绿萍还具有固氮
功能 , 老化腐烂后是水稻的优质有机
肥。 可用 4指规格尼纶丝网沿 田埂 围
隔, 一可防鸭外逃 , 二可防外敌侵害, 围栏的高度以 06~ . 米为宜 , 2 . 08 每 米左右插一根小竹竿支撑。 有些则可 利用放养稻 田四周的 自然河 、 、 塘 墙 等自 然屏障。
根、 粗茎 、 叶绿 。 鸭 掌握 在 “ 雏 谷浸种 , 蛋 起孵 ” 适 龄 育雏 时 间育雏 , 的 经 2 2 孵化 期 , 鸭 出壳 。 早 春 5 6天 雏 若
物)排泄和换羽等活动 , 、 不用中耕除 草, 不施化肥 、 农药养鸭种稻 。 采用这 种种养模式不仅省工节本, 而且生产
出 的 稻 米 、 肉等 均 属 于 无 公 害 产 鸭
气 温低 , 育雏室 内雏 鸭应保温饲养 在 饲养室 内摆 放浅底容器 , 内盛清 水, 供雏鸭戏水游玩 , 使其逐步适应
水性 。 驯养 至 孵 化 后 约 1 月 , 只 个 每
品。 现将无公害稻鸭共育丰产技术介
绍如下 :
一
、
菜等新鲜饲料盛入容器 , 用呼喊等声
稻鸭共作技术的原理是什么
、稻鸭共作技术的原理是什么?答:稻鸭共作就是在水稻栽后活棵至抽穗阶段将鸭子圈养在成片的水稻田中,共同生长发育。
稻田为鸭子的生长提供食物、水域、遮阴等生活条件,养育鸭子;鸭子的活动为水稻生长除草、灭虫、施肥、刺激、松土等,养护水稻。
两者互惠互利,相得益彰。
2、稻鸭共作对水稻生长的作用表现有哪些?答:(1)除草首先是采食,鸭子喜欢采食阔叶杂草,除了地上的绿色植株,还包括种子、地下块茎、块根,鸭子对禾本科杂草植株采食兴趣较差,但对其发芽或未发芽的草种子很喜爱。
其次是抑制,鸭子在稻田中活动形成持久的浑水,大大减少进入水层的光照和热量,抑制大部分杂草种子的萌发。
据我市实践,稻鸭共作田除草效果好于使用化学除草剂,仅有少量夹棵稗草。
(2)灭虫鸭子喜食稻田各种昆虫,对稻飞虱、稻叶蝉、稻象甲控制效果很好,在水稻拔节前对稻纵卷叶螟和螟虫的控制效果也很明显,非特大虫量情况下,齐穗前原则上可以不用药剂防治害虫。
(3)抑病稻鸭共作田株行距相对较大,稻株中下部通风光照条件好,鸭子活动增加稻株间空气流动和水中氧气含量,基部枯叶及时剥落,刺激稻株生长健壮、抗性增强,对纹枯病控制效果相当明显。
(4)施肥稻鸭共作期间,每只鸭食入精饲料5公斤以上,加上田间觅食,排泄粪便量达10公斤以上,每亩田放养15只鸭,排泄物中氮素700克以上、五氧化二磷1000克以上、氧化钾500克左右,对水稻生长有显著肥效。
2004年多数农户长粗肥和穗肥用量减少,平均每亩施氮16.99公斤,比常规田少28.55%。
(5)刺激鸭子在稻株间频繁活动,用嘴不停地在稻株上、水层中寻找食物,这种“按摩”能刺激水稻的生长和形态变化,表现为分蘖多、开张角度大、茎秆粗壮、植株变矮、根系发达、成穗率提高、穗型增大、抗病抗倒性强。
(6)增产据2004年多户实产平均,比常规田增产7公斤,没有减产的田块。
3、稻鸭共作对水稻生产有什么意义?答:(1)提高稻米品质用较少量的农药和化肥取得水稻高产,达到改善稻米品质的效果。
适合稻鸭共生技术鸭的品种及作用
适合稻鸭共生技术鸭的品种及作用摘要介绍了适合稻鸭共生技术鸭的品种及鸭子在稻鸭共生中的作用。
关键词稻鸭共生;品种;作用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就是按一定的密度栽插秧活棵后,将雏鸭一天24 h都放入稻田,通过提供动植物之间共生的良好环境,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在稻田里不间断的活动刺激水稻分蘖生长,产生中耕浑水增氧的效果,利用鸭粪作为高效有机肥料,以达到节省养鸭饲料,提高鸭肉品质,减少和不用无机化肥和农药,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出无公害、无农药残留的安全优质大米和鸭肉的目的。
1 适合稻鸭共生技术鸭的品种鸭起源于野鸭,由野鸭中的绿头鸭和斑嘴鸭驯养而来。
它的生物学特性主要表现为:嬉水性、杂食性、集群性、警惕性和夜行性等。
粗饲料、软体动物、昆虫、植物(植株、籽实、根、块茎)等鸭都喜食。
鸭的运动量大,食量也很大,一般可采食其体重5%~10%的食物。
鸭在田间为了觅食会到处乱-窜,只要田间有水的地方,鸭都会跑到,且善于在浅水淤泥中虑食。
鸭的品种按生产用途分为:肉用型,如北京鸭、樱桃谷鸭等;肉蛋兼用型,如高邮鸭、昆山鸭和建昌鸭等;蛋用型,如绍兴鸭,金定鸭、攸县鸭和巢湖麻鸭等。
按体型分大、中、小3种类型,肉鸭一般体型较大,当地杂交鸭、兼用型或蛋用鸭一般体型较小。
根据鸭子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来选择稻鸭共生技术中鸭子品种。
稻鸭共生种养技术强调的是水稻和鸭子两者要共生共长,互惠互利,所以应优先选用体型小、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生活力强、田间活动时间长、活动量大、嗜食野生生物和肉质优等役用功能较强的肉蛋兼用型、蛋用型或杂交鸭作为首选品种。
如江苏高邮鸭、江西红毛鸭、四川建昌鸭和浙江、湖南、江西、福建的麻鸭等;而体型过大的鸭品种,会吃秧或压倒、压死秧苗,而且体型大的肉鸭不善于运动,不适合在稻鸭共生技术中应用。
稻鸭共生对鸭子要求是中小体型、抗逆性好、生活力强、繁殖力强、善活动、喜食野生植物,同时能生产出高品质的鸭肉。
稻鸭共作的种、养技术
时, 在浅水池 或盆 中进行 , 下水后毛湿 、 对 不适应的鸭要及 时取 出烘干 ,下次再驯 , 到鸭子能够在水 中活动 自如 、出 直
关键 词 :水稻 ;鸭 ;共 作 ;种 养 技 术
稻鸭共作是 利用水稻与鸭这两个 不同门类的物种构建起
14 3 大 田围栏。围网选用定型铁栏 网, . 高度 17r左右, . n 然
后在拦 刚基部围2c x2c m m网 目的尼龙网, 高度 7 -8 m。 0 0c
1 5 鸭 放 养数 量 . 以 l ~ 1 / 6 为 宜 ,多 放 需 增 加饲 料 用 量 。 4 5只 6 7 m 1 6 鸭 下 田 时 间 .
上海农业 科技
21— 02 3
稻 鸭 共 作 的 种 、 养 技 术
殷 琴 朱 晓燕
刘晓霞 ( 江苏省姜堰 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2 50 ) 2 50 徐 平 ( 苏省 姜丰 种 业有 限公 司 ) 李 霞 ( 苏省姜 堰市农委 ) 江 江
摘 要 :稻鸭共作 是 利用水稻 与鸭这 两个不 同门类 的物 种构建起种 养复合 生态 系统 ,利用役 用鸭旺盛 的杂 食性 , 吃掉 稻田 内的杂 草和害 虫 ,可不用 化学药 剂除草治虫 ,为生 产有 机鸭 肉、稻 米探索 出一 种最有 效的种 养方式 。重点阐 述 了稻鸭 共作 的具体操 作流 程和基 础设 施要 求,介 绍了稻 鸭共作 的鸭饲养 技术 和水稻 栽培 技术 , 以供广 大农 户参考 。
小区 2 ~3 ,网高 7 m,每隔 3 立一根桩 ,将 0 0m 0c ~4m 网固定在桩上 , 鸭下田初期试放 。 供
探索稻鸭共作高效种养模式
探索稻鸭共作高效种养模式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农民们开始尝试各种新型的种养模式,其中就包括了稻鸭共作高效种养模式。
这种模式既可以提高农民们的收入,又可以保护环境,可谓是一举两得。
本文将探讨这种模式的具体实践及其优缺点。
一、稻鸭共作高效种养模式的实践稻鸭共作高效种养模式是一种将水稻和鸭子结合起来种养的模式。
这种模式的具体实践是将鸭子投放到水稻田里,在鸭子的帮助下,水稻可以得到更好地生长,同时,鸭子也可以从水稻中获取食物,这样可以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
在实践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农民需要做好以下几点:1.适量投放鸭子:在投放鸭子时,要避免投放过多,否则鸭子会频繁走动,会对水稻造成损伤。
根据田地的面积、水稻的生长情况和鸭子的数量进行适度的投放,一般来说每亩水稻放入一只鸭子比较合适。
2.适时投放鸭子:在投放鸭子时,要严格把握时机,一般在水稻灌浆期投放鸭子是比较合适的,这样不仅可以保证鸭子有足够的食物,而且对水稻成熟也有一定的好处。
3.定期清理鸭粪及鸭绒:在鸭子投放之后,由于它们的排泄物比较多,这些鸭粪会直接落入水稻田中。
为避免鸭粪对水稻造成污染,农民需要定期清理鸭粪。
鸭绒也需要清理,以免造成水稻秧苗缠绕。
二、稻鸭共作高效种养模式的优缺点1.优点(1)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在水稻生长过程中,通过鸭子的活动,不仅可以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防止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从而不需要使用大量的化肥农药。
(2)更好地利用土地:稻鸭共作高效种养模式不仅可以种水稻,还可以养鸭子,从而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3)提高农民的收入:通过增加鸭子的养殖量,农民可以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还可以通过销售富有特色的鸭肉、鸭蛋等产品,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
2.缺点(1)成本较高:稻鸭共作高效种养模式需要投入一定的饲料、清洁、饮水等成本,因此总体成本较高。
(2)需要科学管理:稻鸭共作高效种养模式需要科学管理,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管理,否则会导致鸭子数量失控,对水稻造成损害。
稻鸭共作生态种养技术要点的探究
稻鸭共作生态种养技术要点的探究稻鸭共作是一种生态种养模式,该模式将稻田和鸭类生态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互补性的生态系统,不仅有利于保持稻田生态系统的平衡,还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本文将主要探究稻鸭共作生态种养技术要点。
一、适宜品种的选择在稻鸭共作中,选择适宜品种显得格外重要。
首先要选用适合光照充足、温度适宜和湿度较高的稻种,如“台湾九号”等早熟稻品种。
其次,在选择鸭种时,应以适合稻田生态环境的品种为主,如应选择食草鸭、绿头鸭等品种,这些鸭种能够在稻田中很好地生存。
二、合理的放养密度稻鸭共作中,鸭只的放养密度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般来说,放养密度应根据稻田的面积、深浅程度、水的质量、养殖方式等因素来制定。
过高的放养密度会导致水质恶化、营养物循环破坏,从而降低稻田的生产能力。
而过低的放养密度则会引起鸭只和稻田的浪费,不能充分发挥节约劳动力、防治害虫和增加收益等优点。
一般来说,每亩稻田可以放养60-100只鸭。
三、科学的饲料管理在稻鸭共作中,饲料的管理及供给也十分重要。
因为饲料的营养价值和供给量直接关系到鸭只的生长发育和稻田的生产力。
所以,为了保证鸭只的健康和稻田的生产力,要科学地制定饲料的营养配比,并进行科学的管理。
一般来说,每只鸭一天的饲料摄入量应控制在80-100克左右。
在稻鸭共作中,水质的清洁管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稻田中的水应保持清洁,以維持稻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减少有害气体和细菌等生物的滋生。
因此,应定期进行清洗,及时更换水源,保持水的流动性和新鲜度。
五、细致的疾病防治稻鸭共作饲养中,疾病防治也是关键因素之一。
应定期进行防疫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一些疾病,避免疾病在鸭群中的传播,影响鸭只健康生长。
在饲养过程中,应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类影响鸭子健康的因素,如草料中混入金属物质等。
综上所述,稻鸭共作生态种养技术是一项常青农业技术,可取得稳定而且丰收的收成。
如何在水稻田里养鸭子稻鸭共育生态养殖技术介绍!
如何在水稻田里养鸭子稻鸭共育生态养殖技术介绍!稻鸭共育是一种集水稻种植和鸭子饲养为一体的生态养殖方式。
通过在水稻田里养殖鸭子,可以有效地解决水稻田间地过度利用、农药过量使用等问题,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稻鸭共育养殖技术,以及相关的管理技巧。
1.选种和养殖环境准备选用适宜的稻鸭共育品种,如爱鸭种、北京种等,这些品种对水稻田生长环境和气候适应性较好。
在水稻田里养鸭子需要合理规划饲养区域,每亩鸭舍可饲养15-20只鸭子,饲养区域内要设置遮阳网,以保证鸭子免受强烈的日光照射。
2.饲料管理稻鸭共育饲料主要有青饲料和饲料粉两部分。
青饲料主要指的是稻谷、水稻秸秆、水生植物等,这些都是鸭子喜欢的食物,可以使用农作物秸秆割碎作为饲料。
饲料粉则是以谷物粉、豆粉、鱼粉等为主要原料,根据鸭子的生长周期和饲养密度来投喂。
3.草药管理在水稻田饲养鸭子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减少农药使用。
在饲养区内适当设置一些草药植物,如茅草、苦草、柴胡等,这些草药对于鸭子的消化系统和身体健康起到很好的调理作用。
4.排泄物管理水稻田里养鸭子,鸭子的排泄物可以作为优质的有机肥料,提高稻田的肥力。
但排泄物过多会对水稻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定期清理饲养区内的鸭舍和粪便,避免积肥。
5.湿地和水分管理水稻田里养鸭子需要注意管理水分,鸭子喜欢在水中觅食,但苗期的稻田不能淹水,要保持浅水状态,待稻苗长大后可以适量增加水深。
在田间设置湿地带,可以利用湿地带的水生植物为鸭子提供食料,同时也可以降低水田中秧苗的病虫害。
6.气候和天气管理在养殖过程中需密切关注天气状况,避免暴雨、强风等极端天气对稻鸭造成伤害或冲走。
同时要根据不同季节调整饲养密度和投喂量,确保鸭子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
7.疫病防控稻鸭共育养殖可以有效降低鸭子罹患传染病的风险,但仍需要做好日常的疫病防控工作。
定期检查鸭子的健康状况,如鸭子出现异常行为、呼吸困难、食欲不振等症状,及时隔离治疗,避免疾病传播。
稻鸭共生技术中鸭饲养管理技术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就是在秧栽插活棵后,将雏 鸭一天 24 h 都放入稻田,营造稻鸭动植物之间共生的良好环 境; 利用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 利用鸭 在稻田里不间断的蹬踏、游走活动,刺激水稻分蘖生长,产生 中耕浑水的效果; 利用鸭的粪便排泄物作为稻田的有机肥 料。鸭子为水稻除虫、除草、施肥、中耕、刺激生长,稻田为鸭 子提供劳作、生活、休息的场所,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 得益彰。最后达到节省养鸭饲料,提高鸭肉品质,减少或不 使用有机化肥和农药,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出无公害、无农药 残留的安全优质大米和鸭肉的目的。 1 稻鸭共生中鸭子的生态效果
稻鸭共生的实质是,以水稻的优质安全生产为主,以鸭 子为水稻提供多项田间作业,能够同时生产优质稻米和优质 鸭肉的两种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因此,在稻鸭共生系统 中鸭子承担了多个生产活动,其产生的生态效果也是多方 面的。 1. 1 控制田间杂草 稻田杂草种类繁多,我国稻田杂草就 有 200 多种,其中危害严重的有 20 多种。杂草通常比稻株 发芽快,吸水和吸收营养较早,群体形成早,以不同方式干扰 水稻生长。鸭子与水稻的共作时间在 60 ~ 70 d,在此期间约 75% ~ 80% 的杂草群体出苗,对水稻危害大。但在鸭子的控 制下无法长大。鸭子首先是嘴脚并用采食,铲除不断孳生的 杂草、块茎及种子; 其次是鸭子的反复践踏活动将杂草及种 子踩入泥土,破坏杂草根系,使杂草难以正常生长; 第三是鸭 子的持续活动搅浑了田水,透光性降低阻碍了杂草的光合作 用,抑制其生长。实践证明,鸭子对稻田杂草的控草效果达 到 90% 以上,比常规稻作提高 40% 以上。 1. 2 防除水稻病虫 鸭子喜欢吃昆虫和水生小动物,能消 灭稻飞虱、稻叶蝉、稻象甲、福寿螺等。据调查,一只 400 ~ 450 g 的雏鸭,1 h 可采食 86 ~ 99 头害虫,种类达 14 种以上; 此外,鸭胃解剖表时,一只鸭捕食到的昆虫有 417 ~ 1 033 头, 鸭子的这种出色捕食能力是其他天敌难以企及的。由于鸭 子的不间断 活 动,除 虫 灭 草,吃 掉 水 稻 部 分 黄 叶,破 坏 了 稻 瘟、白叶枯、纹 枯 等 病 菌 的 生 长 环 境,有 效 地 控 制 了 病 害 寄 主,提高了植株的抗病性,较好地控制了灰飞虱、黑尾叶蝉、 纹枯病的发生。 1. 3 提高稻田肥力 鸭子的排泄物几乎全部排放到了稻 田,而且其排泄物是养分丰富的有机肥。据测定,1 只鸭子在
稻鸭共育技术及其优势分析
浅述稻鸭共育技术及其优势分析摘要:稻鸭共育是一项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综合经济效益显著的高效、增收技术,是我区域大力推广的生态农业新模式。
本文从技术的概述入手,对其技术梗概进行详细表述,最终对其优势进行综合分析,为促使该技术的迅速普及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稻鸭共育;概述;优势分析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1技术概述传统稻田养鸭就是在稻田里养鸭子,而稻鸭共育生产技术是在其基础上,延续、发展并使之逐渐成为生态、高效农业的一项集成技术,其采用鸭子全天候在稻田中生活栖息,不仅使鸭子发挥稻田除虫、食草,中耕浑水及鸭粪肥田等作用,而且可促进水稻健壮发育。
相反,稻田也为鸭子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稻田中如绿萍等杂草、害虫及部分水生小动物等均可成为鸭子成长中优质的天然饲料,营养全面、均衡的天然饲料源为鸭子提供了卓越的食物保障。
由此可见,以稻为主,以鸭为辅,两者间共育共长、双向互补,这种作用也为其成为区域推广项目提供了良好的科学基础。
经过近5年在我区域(前二道乡等地)稻鸭共育示范方的大力推广,目前已初具规模,示范面积累计约145公顷,辐射推广达300多公顷。
稻田养鸭地块水稻产量一般可增产5~10%,加之商品鸭的价值,每667m2可增效近300元,若将所节省的农药、除草剂等投入累加,每667m2还可增收60~80元。
许多食品加工企业和粮食加工、经营企业见到这种利润,外加稻田养鸭的噱头,都争先恐后与农户签订单,这样也有效改善了以往售粮难的窘况,为水稻产区农民增产、增收勾画出美好前景。
2技术梗概2.1稻、鸭品种的选择株型紧凑、分蘖势强、茎粗叶挺[1]、抗逆性佳的优质水稻品种优先考虑,而在鸭子的选择方面尤以中小体型、生活力强、抗逆性好的品种为主,麻鸭作为我区域重点推广的鸭品种。
2.2带蘖壮秧与健雏的培育依据水稻品种生育期长短适时稀播,精细耕作培育带蘖壮秧。
采用谷浸种,蛋起孵[1]的火候适时起孵鸭苗,细心喂养孵出的雏鸭并及时进行适水性驯化和疫苗注射。
稻鸭共生技术规程
稻鸭共生技术规程
稻鸭共生技术是一种农业种植技术,通过种植稻田同时养殖鸭子,相互共生,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
下面是稻鸭共生技术的一些规程:
1. 稻鸭配置比例:稻田面积与鸭子数量的比例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一般可采取每亩稻田养殖鸭子20~50只的配置比例。
2. 稻鸭饲养管理:确保鸭子的饲养条件良好,养殖环境要干净、通风良好,饲料要均衡营养。
定期清理鸭舍,防止疾病传播。
3. 环境保护:在养殖过程中应注意环境保护,避免农药的滥用,以免对鸭子和稻田产生不良影响。
合理利用有机肥料,减少化肥使用量。
4. 鸭子与稻田的互动:科学放养鸭子,让鸭子在稻田中自由觅食,其间可以起到除草、杀虫的作用,并可通过粪便起到施肥的作用,促进稻米的生长。
5. 控制鸭子的数量:合理控制鸭子的数量,避免鸭子过多造成稻田损害,并采取措施防止鸭子损食稻谷。
6. 种植适合的稻品种:选择适合与鸭子共生的稻品种,考虑稻谷的耐鸭性和鸭子的采食习性,以提高共生效果。
7. 定期监测:定期对共生稻田和鸭子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稻鸭共生技术规程的制定应根据具体的农田情况和鸭子的品种选择灵活调整,以确保实施效果。
同时,农民在实施稻鸭共生技术时,需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注重科学管理和经验总结,不断优化技术规程,提高稻鸭共生的效益。
北方稻田稻鸭共育技术
2 . 孵 鸭 的 时间 北 方春季天气凉 . 小 鸭 直 接 放 到 田问 容 易 北 , l = l : I 此 孵 鸭 后 在家 里 喂 养 , 孵鸭时间应早于放鸭时间 3 0天 以 上 , 东 1
县 适应 于 4月 2 5 F t 至 5月 1 O孵 化 鸭 雏 。
鸭雏 在 家 里 喂 养 时 一 定 要 准 备 一 个 有 水 的 地 方 , 让小 鸭
后能 卖 到 1 l ~ 1 3元 , 一 亩 鸭 的收 入 就 是 5 O元 。 养鸭 可 以不 施 农药节省 2 0元 左 右 .加 上 因 为是 绿 色 优 质 米 . 0 . 5千 克 稻 谷
插 秧缓 苗后 就 可 以放 鸭 。 但放 鸭 的 时 问 不 要过 早 北 方 地 区春 季 寒 冷 , 小 鸭 对雨 水敏 感 。 鸭 小抗 逆 能 力 筹 。 此为 了
成熟, 提 高 水 稻 的 千 粒 重 和 成熟 度 。
少, 不够鸭吃饱 时 , 适 当增 加 喂 食 的 次 数 , 加 一 些 菜 和 精 饲
人 工看 护 。
4 . 放 鸭 的数 量 春 季北 方 田间 杂 草 出 的 晚 , 长得 慢 。 因此 根 据 头 年 田间 出杂 草 的情 况 , 一 亩放 8 ~ 1 2只 。 草 多 或放 鸭 时 间 晚 , 田间 杂 草 出 的 多时 多 放 . 否 则 少 放 。放 鸭 时 公 鸭 和 母 鸭 的 比例 配 成 l : 4 . 以便 增 强 田间 的活 动 能 力 。 5 . 鸭 的 田问 喂 养
生 产 生 态 鸭 和绿 色 米 . 喂 鸭 的 食 料 不应 有 化 学 成 分和 激 素 类 的物 质 , 应 喂 自家混 配没 有 掺 杂 化 学 物 的 精 饲料 ) 。 早晨和 中 午一 般 不 喂 , 喂 多 了 鸭 子 就 吃 草少 . 活动少。 后 期 如 果 鸭大 草
有机稻田养鸭技术简介(附图)
有机稻田养鸭技术简介(附图) 有机稻田养鸭技术简介(附图)
稻鸭共育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先进实用技术,稻田养鸭,不仅可以减轻病虫草害,鸭粪还能肥田。
有机稻田养鸭每亩以体重半斤左右12~15只为宜。
放养模式是早出晚归,即白天放养在稻田,夜晚回归到鸭棚,可在田间边角处搭建简易鸭棚,每个鸭棚以容纳150~200只成年鸭为宜。
稻田周围最好能用大岗眼的鱼网进行围栏。
鸭的品种以半番鸭为好。
鸭子田间放养技术:于4月上旬统一购回鸭苗,先在室内经过大约30天左右的人工饲养,当鸭子长到半斤左右,5月中旬入田即早稻抛秧(或插秧)后15~20天,待水稻秧苗返青后。
鸭子放入大田后,每天可适当补充饲料,让鸭子处于半饥饿状态。
这样鸭子既不会挨饿又会外出觅食,抓虫吃草;疫病防治:鸭子下田前要集中打一次疫苗,鸭棚、喂料盒、盛水器等保持清洁,饲养鸭子用的喂料盒可用25%来苏尔消毒,鸭棚用2%生石灰水消毒;适时收鸭,于6月上中旬水稻抽穗灌浆后,稻穗开始下垂的乳熟期之前,将鸭子收回,此时,鸭子长到3~斤,可以上市出售。
22。
桦甸市稻鸭共育生态种养技术
桦甸市稻鸭共育生态种养技术桦甸市稻鸭共育生态种养技术的特点:节能高效、生态安全、环境友好。
该技术整合了水稻种植和鸭育养两个传统产业,通过充分利用稻田生态环境,达到降低投入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桦甸市稻鸭共育生态种养技术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方法。
一、选地准备1. 选择土质肥沃、排水良好的田地,并进行深耕。
2. 在土壤表面修筑好田埂,并设置好田间排水设施。
二、水稻种植1. 按照一般水稻种植的要求,进行耕种、播种、管理等工作。
2. 适时施肥、浇水、除草,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
三、鸭苗入圈1. 选择健康、无病无害的鸭苗。
2. 将鸭苗放入稻田中,进行自由放养。
3. 隔离鸭苗,避免和病菌接触。
四、田间管理1. 控制稻田水位,保证适宜的生态环境。
2. 定期清理稻田杂草,以减少鸭的食物来源。
3. 做好害虫防治工作,避免病虫害对水稻的危害。
4. 注意农药的使用,选择对鸭无害的农药。
五、散养鸭的管理1. 提供充足的饲料,保证鸭的正常生长。
2. 每天进行观察,及时发现病鸭并进行处理。
3. 定期给鸭注射疫苗,预防鸭病的发生。
4. 注意鸭的饮水供应,保证鸭的健康生长。
六、鸭苗的收购1. 在适当的时间,将成熟的鸭苗捕捉出圈。
2. 进行人工处理,如去毛杂、剪其爪喙等。
七、水稻的收割和鸭的捕捉1. 水稻成熟后,根据水稻的收割工艺进行收割。
2. 将鸭从稻田中捕捉出来并进行饲养或销售。
桦甸市稻鸭共育生态种养技术的特点是充分利用水稻田生态环境,实现水稻和鸭共生共育,形成了一种高效、生态、环境友好的生态种养模式。
该模式不仅节省了人力和物力资源,还能够提高水稻和鸭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的收益。
该技术还能够有效的控制害虫和杂草的繁殖,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证农产品的安全和环境的健康。
桦甸市稻鸭共育生态种养技术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积极的意义。
稻鸭共育实施方案
稻鸭共育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稻鸭共育是一种生态农业模式,通过在稻田中饲养鸭子,实现稻田与鸭子的互惠共生,既可以提高稻田的生产力,又可以充分利用鸭子的排泄物,减少化肥的使用,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稻鸭共育实施方案的制定,旨在推动这种生态农业模式的推广应用,促进农业生产的绿色发展。
二、实施方案。
1. 选址规划。
选择适宜的稻田作为稻鸭共育的试点,稻田应该有充足的水源和良好的排水条件,同时要考虑鸭子的饲养和活动空间。
2. 鸭种选择。
选择适合稻田环境的鸭种,如巨洋鸭、樱桃谷鸭等,这些鸭种对水质和水生植物的适应能力较强,适合在稻田中生活和觅食。
3. 饲养管理。
在稻田中设置合适的鸭舍和饲料点,保证鸭子的日常饲养和管理,同时要定期清理鸭舍和鸭粪,保持稻田的清洁。
4. 疾病防控。
定期对鸭子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鸭子的疾病,采取科学的防疫措施,确保鸭子的健康。
5. 稻田管理。
在稻田中合理施肥、浇水和除草,保证稻田的正常生长,同时要注意稻田和鸭子的相互配合,避免鸭子对稻田的破坏。
6. 生态效益评估。
对稻鸭共育模式的生态效益进行评估,包括对稻田产量、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土壤质量等方面进行监测和评估,为模式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三、推广应用。
1. 宣传推广。
通过农业展会、科普活动等方式,向农民和社会大众介绍稻鸭共育的理念和实施效果,提高大家对这种生态农业模式的认识和接受度。
2. 示范推广。
在一些农业示范基地或合作社建立稻鸭共育的示范项目,让更多的农民亲眼见到这种模式的效果,增强他们的信心和意愿。
3. 政策支持。
政府部门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对稻鸭共育模式给予一定的补贴和支持,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和尝试这种生态农业模式。
四、总结。
稻鸭共育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能够有效提高稻田的生产力,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对于推动农业的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实施方案的推广应用,能够让更多的农民受益,同时也为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贡献。
稻—野鸭复合生态种养技术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分析
e r n e f i e sa d r e ro r w h& d v l p n 。i c e s d r e yed b . 4% .wh c a e l me r f a l o s t l r n c o t o t y o tl i g e eo me t n r a e i il y9 0 c ih w s n a y6 t sp o t r i i
l2 试 验 设计 -
鸭苗及饲料 、种子 、化肥 、农药等购买费用 ,以及 机 耕 、劳力 等其 它直 接生 产成 本 。问接 生产 成本 包 括 :小 农具 购置 修理 费 、土地 承包 费 、管理 费 等 。
1 4 数 据处 理及 分 析 .
采用 E cl 0 3进行 数 据处 理 和 S S 10进 xe20 P S1.
关键词 : 水稻 ;种植 ;产量 ; 野鸭 ;经济效益 ;生态种养技术
中图 分 类 号 :s 1.4 5 10 8 文 献标 识 码 : A D :1.9 9 ji n 10 —2 0 2 1 .2 0 OI 0 3 6/.s . 0 15 8 .0 2 0 .5 s 文 章 编 号 :10 -2 0 (0 2 20 2 一4 0 1 8 2 1 )0 -17D 5
土壤类 型 为第 四纪 红 色粘 土发 育 的红 黄 泥水 稻土 , 土壤有机质 3 . 1g k ,全氮 15 / g 35 / g .2g k ,全磷 o9 .4
。
即财务 分析 ,指从 农 户 自身利 益 出发 ,用市 场 价 格计 算农 户 的经济 收支 状况 。财 务成 本包 括 直接 生 产成 本 、间接 生产 成本 。直 接 生产 成 本包 括 :野
自动记 录 ,记 录 间隔 为 1 n 5mi,测 量深 度 为 5c m。
稻鸭共生模式技术要点
由于该模式 具备 经济效 益 、 围网孔径要适宜 . 以 网 孔 拉 成 正 生态效益 、 社 会 效益 等 多重 效 益 . 方 形 时边 长 达 2 厘 米左 右为 佳 孔 因此 近 年来 备 受 关 注 在 实 际 应 径 过 小 . 用 网量 大 而 成 本 增 加 : 孔
易 卡在 网孔 中而 被 吊死 网幅 宽 1 _ 3 ~ 1 . 5 米 .长度 根 据 放 养 田块 所
需进 行 备料 。 三、 确保 栽 插密 度适 宜 肥 等 工 作 基 本 由鸭 完 成 . 农 户 则 准 备 工 作 完 成 后 .即 可 准 备 需 做 好 鸭 的饲 养 管 理 鸭下 田后 . 可让 其 在 田间 自由 插 秧 水 稻 秧 苗应 稀 植 . 方 便 鸭 子
穿行 。 一 般来 说 , 行 距2 7 ~ 3 0 厘米 . 采 食 .但 为 了保 证 雏 鸭早 期 生 长 株距 2 0 ~ 2 3 厘米 . 栽插 1 0 万 穴/ 亩. 发 育 的需 要 . 3 周 内每 日需 补 给 雏 ~ 3 次. 3 周 后 每 日或 基本 苗6 万 根/ 亩 机 插 秧 可适 当缩 鸭全 价 饲 料 2 减株 距 . 并每 隔 1 5 ~ 2 0 米拔 出1 条 隔 日补 一 些 成 鸭 配 合 饲 料 . 也 与 稻行垂直 的宽行 .供 鸭 子换行 活 可 补 充 一 些 农 副 产 品 的 下 脚 料 , 如秕 稻 、 次麦等 。 辅 助 饲 料 动. 以利 于 提 高 稻 谷产 量
如 此一 来 . 鸭子 、 水稻和 田 量 的 多 少 根 据 稻 田 内杂 草 、 水
区 就 形 成 了 一 个 独 立 的 生 态 系 生 动 物 的 数 量 . 以及 鸭 的 生 长情
统 水 稻植 株 位 于 生 态 系 统 的 上 况 来 判 断 部 . 为 鸭 子 提 供 遮 荫 隐 蔽 的 场 每 日喂 鸭 时 . 由于 田 块 面 积 所: 鸭子 处 于生 态 系统 的 中部 , 较大 . 呼喊非常吃力 . 可 采 用 声乐 可 同 时 捕 食 上 部 和 下 部 的 害 虫 喇 叭 驯 化 , 驯化 熟 练 后 . 只要 音 乐 放. 鸭 便 可迅 速 向饲 喂处 集 中。 四、 严格 遵循养殖 规程 实践 证 明 . 稻 鸭 共 生 模 式 具 在 插秧前 , 购入 鸭苗 ( 1 日龄 ) . 有 较 好 的经 济 效 益 . 值 得 推 广 与 并 进 行 必 要 的 育雏 和 驯 水 锻 炼 . 运 用 但是 . 绿 色食 品 的生 产 成 本
全程稻田养鸭新技术
全程稻田养鸭新技术全程稻田养鸭新技术就是利用水稻田的特殊环境。
在水稻无需治虫除草的前提下,及时放养两批以上肉鸭,形成与水稻共育的种养结合生态高效模式。
一、场地设置以1亩(水稻面积634平方米,鸭舍与活动场地33平方米)为例,先用塑料网片把1亩面积围成80-100厘米高的网墙,网眼大小以10日龄以上鸭钻不出为宜。
然后在稻田的任意一角划出33平方米空地,并用同样网片将四周围好,只留50厘米宽的小门朝向大田的中心位置,要使空旷地带能独立成场,并且整体高度不小于田埂。
场地填平围好后,取其中12平方米搭建简易鸭舍,确保不透风漏雨和防止老鼠等动物窜入,另外的21平方米用作鸭的活动场地。
二、品种选择宜选择体型较小、全生育期较短的西湖绿头野鸭或觅食力强的绍兴麻鸭。
水稻可用高株壮秆且抗倒的两优培九、协优9308、中浙优1号等。
三、稻鸭共育1、水稻培育。
如单季稻可于5月上旬育苗,6月上旬移栽。
大田移栽前每亩基施腐熟有机肥2000千克、三元复合肥12-18千克。
水稻整个生育期内不需施药治虫除草,只于移栽后的第五天。
每亩追施7.5千克尿素1次。
平时始终保持水层3-6厘米(收割前7天除外),以不露泥为好。
要在大田里放养一些螺蛳和较多的浮萍等繁殖生长速度快的水生动植物,使鸭有足够的饲料来源。
2、鸭的饲养。
于水稻移栽前2天,按每亩放养50只的标准。
购回雏鸭先放入田角的空旷围栏内精心饲养10天。
在水稻移栽后的第七天赶鸭下田,让其自由觅食稻田里的杂草害虫。
根据鸭需料量的多少适时进行补饲,一般在补饲时先把鸭赶入栏内,时间安排在下午3-5时,也可把谷实类饲料直接撒人大田一定面积内,让鸭在找食的同时松土促稻生长。
当鸭正式每天下田与稻共育后,应每天早上8时以前把鸭放下大田,晚上5时30分左右赶鸭回栏内活动,并及时让其进舍休息。
3、养殖茬口安排。
轻小型肉鸭饲育2个月即可达到上市的标准,一般单季稻田至少可养2批,双季稻田则起码也在3批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稻鸭共育种养技术
稻鸭共育是指将刚出壳十天左右的雏鸭放入稻田中,鸭子会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同时鸭子的运动也会刺激水稻生长,增加水中的含氧量,鸭粪便也能作为肥料,而稻田为鸭也提供了充足的水分以及食物,还有日常活动的场所,这样一种稻鸭相互促进的体系就叫做稻鸭共育。
那么稻鸭共育技术的要点是什么呢?又有什么注意事项呢?今天亲农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如何实现这种稻鸭共育的生态种养技术。
一、选育好鸭种
首先应选用适于稻间放养的吉安红毛鸭或山麻鸭,这2个品种均属中小型个体,放养稻间穿行灵活,且食量较大,耐粗饲,成本较低,露宿抗逆性强,适应性强。
公鸭生长快,肉质鲜嫩;母鸭产蛋率高。
其次要育好雏鸭,由于早春气温较低,应注意防寒保暖,同时要喂少量浸湿的碎米、碎玉米和细麦糠,并适量补充维生素和蛋白质。
一般在饲养室(棚)内摆放一些浅容器,内盛清水以提供雏鸭游玩锻炼,提高对水的适应能力。
饲养到20~25日龄,每只体重150g左右时可放到稻田中饲养。
二、放养时机
根据水稻生长情况掌握时机:一般以秧苗返青、开始分蘖时放鸭。
但要根据季节灵活掌握,夏秋季气温高时,雏鸭可小一些;早春或秋末气温低时,放牧的雏鸭要大一些。
稻子抽穗扬花后停止放鸭,以免伤害稻子。
此时,如果鸭主翼羽在3cm以上就可上市出售,如不到出售年龄,可转入江河湖泊里放牧。
从本地的实际情况看,除水稻生长期在稻田里可固定放鸭外,还可以充分利用草籽、春花、晚稻收割后的茬地放鸭。
三、放养密度
鸭在稻丛间的放养密度一般以180~225只/平方米为宜,最好以500只左右为一群,既有利于避免鸭群密集而踩伤前期稻苗,又能分布到圈定范围稻间各个角落去寻找食物,达到均匀控制田间害虫和杂草的
目的。
在放养雏鸭时最好在群里放养3~4只大其他鸭1~2周龄的幼鸭,以起到遇外敌时能预警,躲风雨返回时能领头的作用。
为了增强雏鸭的抗病能力,放养前每只鸭需注射鸭瘟、鸭病毒性肝炎等疫苗。
四、肥水管理
鸭属水禽,在稻间觅食活动期间,田面水层要浅,使鸭脚能踩到表土的水层,以利于鸭脚踩泥搅浑田水,起到中耕松土,促进水稻根、蘖生长发育的作用。
此外,可通过分片搁田的办法,解决水稻晒田的需要,即在一片稻田中,其中一半稻田内保持水层,把鸭赶进去,另一半排水搁田至达到要求为止。
或者把鸭赶到田边的河、塘内过渡3~4天。
为了不影响鸭在稻间觅食生长,最好在移栽水稻前一次性施足肥料,以施腐熟长效有机肥(枯饼750公斤/公顷)、复合肥(225千克/公顷)为主,追肥则以鸭排泄物和绿萍腐烂还田肥土代替。
五、病虫草害的防治
防治稻间害虫主要靠鸭捕食,但稻瘟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虫等疾病还须辅以高效的农药防治。
建议使用低毒、高效、低残留农药对水稻病虫害进行防治,喷药期间应注意及时收鸭离田,待安全间隔期后再放鸭。
有条件的地方最好使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生物农药对水稻和鸭均没有毒害,又符合A级绿色大米生产技术要求。
此外,可在4公顷左右稻间设1盏捕虫灯(灯下周围5米左右不种作物更好),以诱杀蛾类害虫。
由于鸭在稻间不断踩踏,杂草明显减少。
六、鸭的饲养管理
为提高鸭的成活率,防止夜晚天敌的侵害,特别是人为偷盗,以及便于鸭子转场放牧时的管理,鸭子宜集中在少数一些懂养鸭技术的专业户手中饲养,每天清晨将鸭子空腹赶入大田,到傍晚又将鸭子收回鸭棚。
傍晚收鸭回家,再适量增喂一些辅助饲料如碎米、米糠。
刚放养10天左右的雏鸭觅食能力差,早晚要添补一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辅助性饲料,以满足鸭早期生长发育的需要。
投入量要根据稻田内杂草、水生小动物的数量来定。
此种管理模式,既可减少稻田需围网、立竿、修建简易鸭棚的投入,又可提高养鸭的安全性,特别是提高养鸭农户的规模效益。
七. 注意事项
1.建议使用低毒、高效、低残留农药对水稻病虫害进行防治,尽量不使用农药。
2.田间鸭舍建造时应考虑防止鼠类侵害。
3.稻田施药期间应及时收鸭起田,待安全间隔期后再放鸭。
稻田施药安全间隔期内,鸭饮用水与稻田水应分开,防止鸭中毒和污染鸭产品。
4.发生过鸭瘟或带传染病的鸭走过的地方,以及被矿物油污染的水面、稻田不能放养鸭。
八、疫病防治
稻田养鸭是开放性饲养,容易感染疫病和传播疫病,应十分注重鸭的防疫工作。
1.鸭瘟
肉鸭7日龄时用鸡胚亿弱毒苗0.2~0.5毫升/羽肉注,7天后可产生抗体,并保护肉鸭至上市。
2.鸭病毒性肝炎
雏鸭1~3日龄时用鸡胚化弱毒苗0.5毫升/只颈皮下注射,2天后产生抗体,5天达到高水平。
3.鸭霍乱
鸭霍乱的疫苗为禽巴氏杆菌苗,如731弱毒菌苗,接种2日龄以上的鸭群,免疫期达3个半月。
禽霍乱氢氧化铝胶苗,用于2月龄以上的鸭,肌注2毫升/只,间隔10天再注射1次,免疫期3个月。
禽霍乱油乳剂灭活苗,用于2月龄以上的鸭,皮下注射1毫升/只,免疫期为6个月。
有报道用鸭巴氏杆菌A制成的疫苗,肌注2毫升/只,可产生4—5个月的免疫力。
以上就是亲农网为大家带来的比较详细的稻鸭共育技术的介绍,稻鸭共育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直播水稻时的杂草危害,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水稻后期倒伏,因此此项技术目前在我国发展态势很猛,但目前技术仍然不是很成熟,比如对土壤理化性质,稻田生物多样性方面的研究还是不够,农户可以结合当地特色,充分利用稻田生态结构,在此基础上再加生物环来扩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