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鸭共生雏鸭的饲养管理技术

合集下载

稻田生态养鸭的优势及技术要点(一)

稻田生态养鸭的优势及技术要点(一)

稻田生态养鸭的优势及技术要点(一)一、稻田生态养鸭的优势1.对水稻的好处让鸭子在稻田中长期生活,在水稻田中自由穿行、觅食,可以刺激水稻的生长,同时能为水稻除去杂苹和害虫。

鸭子排的粪便又是很好的农家肥料,能被水稻很好地吸收利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对土壤质量的改变和水稻的长势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从而节约了化肥、农药以及人力的支出,是个一举多得的养殖方法。

2.对鸭子的好处稻田生态养鸭方式为鸭子无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养殖场所,鸭子能在稻田的水面休息嬉戏,同时水稻还可以为鸭子遮阴避日,更为重要的是稻田为鸭子提供了昆虫、水生植物以及水生动物。

解决了鸭子部分食物尤其是动物活性蛋白质的来源,促进了鸭子健康生长。

从而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减少饲料投入,降低饲养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益,对生态也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稻田生态养鸭的技术要点1.搞好场地建设稻田生态养鸭虽然好处很多,操作也比较容易.但对拟作为养鸭场地的稻田要进行一些改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要添置养殖鸭子的围栏。

设置围栏的目的在于便于管理和防止鸭子逃窜。

建筑材料上要注意控制成本,提倡就地取材,可以因陋就简,木条、竹条、尼龙网、编织袋等都可以用。

围栏高度以50~60厘米为好,围栏间距要适中,以不让鸭子逃出为宜;二是要搭建栖架,供鸭子上岸休息使用。

通常在田埂上搭建,材料也要因地制宜,一般以木条、竹条为好。

栖架上最好有顶棚,可以遮阴避雨。

栖架要高出稻田20厘米左右。

搭建栖架的面积根据饲养鸭子数量确定,一般以每平方米6~7只为宜。

2.选好放养品种稻田养鸭的养殖环境和普通养鸭不同。

稻田养鸭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大,更接近于野生状态,因此,放养品种的选择要根据稻田养鸭的特点来确定。

一是要选择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的品种;二是要选择耐水性好、行动灵敏、浑水效果好的品种;三是要选择野食能力强,除虫、除草能力强的品种。

目前适合于稻田养殖的品种较多,国内优良的地方品种如绍兴鸭、金定鸭等中小型鸭都是较好的选择。

无公害稻鸭共育丰产技术

无公害稻鸭共育丰产技术
网 吊死 。
五 、适期栽养
适龄壮 秧移栽
后, 扎根返青快 , 一般 1 周内秧苗开 始分蘖 ,0天后雏鸭可放到稻田。 l 为
了使 放养 的鸭 子适 应性 更强 、 活率 成
更 高、 生长发育快 . 必须让孵 出的雏

维普资讯
养 囊 世 界 鸭 在室 内 驯 养 l 后 , 4灭 才能进 行 稻 鸭共 育
杀蛾类害虫。 因鸭子在稻棵间不断踩 踏, 稻鸭共育田块草害较常规稻 田显 著减轻。
九 、 鸭适 收 稻 稻穗 下 垂 时 , 在
加鸭的动物性饲料 , 绿萍还具有固氮
功能 , 老化腐烂后是水稻的优质有机
肥。 可用 4指规格尼纶丝网沿 田埂 围
隔, 一可防鸭外逃 , 二可防外敌侵害, 围栏的高度以 06~ . 米为宜 , 2 . 08 每 米左右插一根小竹竿支撑。 有些则可 利用放养稻 田四周的 自然河 、 、 塘 墙 等自 然屏障。
根、 粗茎 、 叶绿 。 鸭 掌握 在 “ 雏 谷浸种 , 蛋 起孵 ” 适 龄 育雏 时 间育雏 , 的 经 2 2 孵化 期 , 鸭 出壳 。 早 春 5 6天 雏 若
物)排泄和换羽等活动 , 、 不用中耕除 草, 不施化肥 、 农药养鸭种稻 。 采用这 种种养模式不仅省工节本, 而且生产
出 的 稻 米 、 肉等 均 属 于 无 公 害 产 鸭
气 温低 , 育雏室 内雏 鸭应保温饲养 在 饲养室 内摆 放浅底容器 , 内盛清 水, 供雏鸭戏水游玩 , 使其逐步适应
水性 。 驯养 至 孵 化 后 约 1 月 , 只 个 每
品。 现将无公害稻鸭共育丰产技术介
绍如下 :


菜等新鲜饲料盛入容器 , 用呼喊等声

稻鸭共生技术谨防肉毒梭菌毒素中毒病的发生

稻鸭共生技术谨防肉毒梭菌毒素中毒病的发生

稻鸭共生技术谨防肉毒梭菌毒素中毒病的发生稻鸭共生技术,即在水稻秧苗栽插活棵后把育雏鸭放养于稻田, 利用鸭是水禽,为水稻除草、捉虫、中耕浑水、刺激水稻生长等,直到水稻抽穗时, 再把稻田里的鸭子赶出上市。

可见,鸭子在此项技术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种植户并不是养殖户,缺乏相关的饲养知识,常会因为饲养管理不当,导致鸭子生病,阻碍稻鸭共生技术的顺利进行。

因此,我们在大力推广稻鸭共生技术的同时,还要谨防鸭子疾病的发生,而鸭肉毒梭菌毒素中毒因多群发性、发病突然、死亡率高,而且一发病却没有特效药救治,是日常养殖中应当重点预防的疾病。

1病原肉毒梭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土壤中的常在菌,其芽胞可以长期存活, 本菌存在于动物肠内容物、腐败尸体、污染的饲料等。

肉毒梭菌中毒病是由肉毒毒素进入机体后引起人和多种动物的一种以运动神经麻痹为特征的中毒性疾病。

该病在全世界均有分布,动物的发病大多数是由于食用了含有毒素的高蛋白腐败性饲料导致的。

肉毒梭菌本身并不引起任何疾病, 它是一种粗大杆菌,革兰氏阳性, 能形成芽胞,有鞭毛能运动,对营养要求并不苛刻,为腐物寄生型专性厌氧菌, 能在适宜的环境中产生并释放蛋白质外毒素。

肉毒梭菌毒素是迄今所知的几种毒性最强的毒素之一。

依据毒素的抗原性不同分成8型(A、B、Cα、Cβ、D、E、F、G)。

禽鸟类肉毒梭菌中毒主要由c型引起,但也有A型或E型引起的,而C型菌毒素对禽鸟类有致病性,是神经毒素中最强的一种,属于无蛋白质分解性肉毒梭菌。

C型肉毒梭菌在厌氧条件下10~47 ℃的温度范围内均可产生毒素,该毒素在消化道内不易被破坏,耐热性很强, 需煮沸30 min, 其毒力才被破坏。

2流行病学当外界气温在22~37 ℃之间时,温暖适宜的环境有利于肉毒梭菌产生毒素,因此,该病经常发生在温暖天气。

肉毒梭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健康动物的肠道和粪便中也有肉毒梭菌存在。

该菌在有机质中,厌氧条件下能产生很强的外毒素,采食这种有毒的有机物后会引起中毒。

浅谈稻田养鸭

浅谈稻田养鸭

浅谈稻田养鸭浅谈稻田养鸭稻田养鸭是一种生态型的种养技术,就是把雏鸭适时放入稻田里,四周用篾栅围起来,昼夜在稻田中饲养,实行稻鸭共栖双丰收的一项种养配套新技术,它能有效改善稻米质量和提高种粮综合效益,有利于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驯化野鸭为家禽进行饲养,并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国家之一。

稻田养鸭最先起源于我国的明清时期,当时的目的是用鸭防治稻田蟛蛴,其后是用来防治蝗虫。

经过大约400年的时间,稻田养鸭从传统的稻田养鸭法发展到现代的稻鸭共栖法。

现代的稻鸭共栖实现了农牧的有机结合,是传统的稻田养鸭的继承和发展。

稻鸭共作技术,源于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稻田养鸭,完善于日本,发展于亚洲。

一、稻田养鸭的意义稻田养鸭技术是一项发展优质稻、养鸭技术相结合的稻田种养新技术,具有除草、防病治虫、施肥、中耕、减少农药和化肥的用量等优点,能有效改善稻米质量和提高种粮综合效益,有利于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一项农业生态环保技术。

1.清除杂草稻鸭除草效果好于任何化学除草剂。

据调查,鸭子的除草效果可达95%以上。

鸭在稻田里不断踩踏,使杂草明显减少;鸭小时吃小草,长大后以吃双子叶杂草为主;鸭子的频繁活动,使稻田水体浑浊,透光性差,影响稻田水体底部杂草的光合作用,抑制杂草生长,减少杂草的数量。

2.防治害虫鸭在稻丛间频繁活动,可以吃掉潜叶蝇、蛾类及幼虫、二化螟、负泥虫等有害的虫类,对卷叶螟、稻苞虫、螟虫和纹枯病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减少对稻苗的危害。

3.提高肥力鸭在稻田里生活,其排泄物成为很好的有机肥料,能够满足水稻全生长期所需的氮、磷、钾养分,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可增加土壤肥力15%左右。

根据调查,一只鸭在稻丛中两个月左右时间累计排泄物湿重达10千克左右。

相当于47克氮、70克五氧化二磷、31克氧化钾。

4.增加产量鸭有天生拱地的习性,鸭子的频繁活动,有利于疏松土壤,增加氧气,促进水稻根系发育,活秆成熟,提高水稻千粒重和成熟度,而且稻米品质优良、口味佳,生产的大米达到无公害,甚至绿色、有机大米的标准。

稻鸭共作的种、养技术

稻鸭共作的种、养技术
爱追 逐稻 株而影响分蘖 , 应适 当增 加基本苗 ,以 8 ~l 万 万 0 苗 / 6 6 7 m 为宜。 1 3 鸭品种 . 实践证明 ,以当地传统的 “ 麻鸭”较好 ,成鸭个体重 15 .
时, 在浅水池 或盆 中进行 , 下水后毛湿 、 对 不适应的鸭要及 时取 出烘干 ,下次再驯 , 到鸭子能够在水 中活动 自如 、出 直
关键 词 :水稻 ;鸭 ;共 作 ;种 养 技 术
稻鸭共作是 利用水稻与鸭这两个 不同门类的物种构建起
14 3 大 田围栏。围网选用定型铁栏 网, . 高度 17r左右, . n 然
后在拦 刚基部围2c x2c m m网 目的尼龙网, 高度 7 -8 m。 0 0c
1 5 鸭 放 养数 量 . 以 l ~ 1 / 6 为 宜 ,多 放 需 增 加饲 料 用 量 。 4 5只 6 7 m 1 6 鸭 下 田 时 间 .
上海农业 科技
21— 02 3
稻 鸭 共 作 的 种 、 养 技 术
殷 琴 朱 晓燕
刘晓霞 ( 江苏省姜堰 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2 50 ) 2 50 徐 平 ( 苏省 姜丰 种 业有 限公 司 ) 李 霞 ( 苏省姜 堰市农委 ) 江 江
摘 要 :稻鸭共作 是 利用水稻 与鸭这 两个不 同门类 的物 种构建起种 养复合 生态 系统 ,利用役 用鸭旺盛 的杂 食性 , 吃掉 稻田 内的杂 草和害 虫 ,可不用 化学药 剂除草治虫 ,为生 产有 机鸭 肉、稻 米探索 出一 种最有 效的种 养方式 。重点阐 述 了稻鸭 共作 的具体操 作流 程和基 础设 施要 求,介 绍了稻 鸭共作 的鸭饲养 技术 和水稻 栽培 技术 , 以供广 大农 户参考 。
小区 2 ~3 ,网高 7 m,每隔 3 立一根桩 ,将 0 0m 0c ~4m 网固定在桩上 , 鸭下田初期试放 。 供

稻鸭共生鸭的孵化技术

稻鸭共生鸭的孵化技术

稻鸭共生鸭的孵化技术摘要从种蛋孵化的条件、看胎施温、机器孵化等方面总结了稻鸭共生鸭的孵化技术。

关键词种蛋;孵化;稻鸭共生鸭中国分类号S8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8421(2012)08-972-02在稻鸭共生技术中,鸭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鸭又是卵生动物,长期的人工选育驯化,鸭已经失去了自身的孵化能力,只有靠人工孵化完成。

鸭蛋的孵化期为28d,即从种蛋入孵到苗鸭出壳,在适宜的条件下,需要28d才能完成。

1 种蛋孵化的条件1.1温度温度是胚胎发育的首要条件,必须严格正确的掌握。

因为只有在适宜的孵化温度下,才能保证蛋中各种酶的活动和胚胎正常的物质代谢,从而保证胚胎生长发育的正常。

发育中的胚胎对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最敏感,只有在适宜的温度下,胚胎才能正常发育并按时出雏。

鸭胚胎适宜的温度范围在37.5~38℃,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胚胎的发育,严重时会造成胚胎死亡。

一般讲,温度高,胚胎发育快,但很软弱,温度超过42℃,经2~3h以后胚胎死亡;相反,温度太低则胚胎的生长发育迟缓,温度低至23℃,经30h胚胎便会全部死亡。

随着胚胎发育阶段的不同,胚胎对外界温度要求也不一样。

孵化初期,胚胎物质代谢处于低级阶段,本身产生的体热少,因而需要较高的孵化温度;孵化中末期,随着胚胎的发育,物质代谢日益增强,胚胎本身产生大量的体热,因而需要稍低的温度。

但不能用一个孵化温度标准,来保证种蛋的孵化率。

如大蛋与小蛋相比,在孵化前期大蛋接受温度的影响要比小蛋为慢,到了后期,大蛋的散热效能又比小蛋差。

人工孵化通常有恒温孵化和变温孵化2种方式。

恒温孵化即在同一个孵化箱中,有批次不同孵化日龄的胚胎时,采取始终不变的温度(37.8℃)孵化,即为恒温孵化。

变温孵化即变温孵化也称多阶段孵化,在孵化箱中只有单批次孵蛋,则可按胚胎各阶段所需要的温度进行变温孵化。

孵化温度受季节、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

所以室内温度低时,孵化器温度就应高些;室内温度高时,孵化器温度就应低些。

6-21稻鸭共生种养模式

6-21稻鸭共生种养模式

稻鸭共生种养模式一、稻鸭共生稻鸭共生是以水田为基础、以种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的自然生态和人为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是根据水稻各生育期的特点、病虫害发生规律和役用鸭的生理、生活习性以及稻田饲料生物的消长规律四者有机结合起来的一项种养结合技术体系,是目前发展无公害优质稻米生产、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二、稻鸭共生机理稻鸭共生属于环保型立体式种养殖结合模式之一,通过提供动植物之间共生的良好环境,使二者相互依存、互惠互利。

它是将幼鸭在水稻返青后放入稻田,利用鸭子的杂食性和生活习性为水稻除草、防除虫害、施肥、中耕浊水、接触刺激;同时,稻田生态系统为鸭子提供劳作、觅食、生活、休息以及运动场所和大量动植物饲料等。

使现代水稻生产从主要依靠化肥、农药、除草剂转变为发挥水田综合生态功能,使现代规模集约养殖转为更符合鸭子生活习性的自然养殖,饲养出来的鸭子更符合消费者的要求。

从而生产出无公害大米和鸭肉。

以田养鸭,以鸭促稻,使鸭和水稻共栖生长,从而实现了稻鸭双丰收,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开创了水稻、水禽的可持续发展新途径。

三、稻鸭共生方法的确定1 放鸭时段的确定根据水稻和鸭子的生长特点和规律确定了放鸭时段。

在稻鸭共生方法中,稻鸭在时间上的衔接是稻鸭共生方法的关键,是结构的主体。

从稻鸭工作的整个过程来看,在鸭放入水田前,水稻育秧和鸭孵化育雏是分开进行的。

一旦鸭子放入稻田,稻和鸭即结为一个互生共利的整体,稻鸭共生的时间有60~70 d。

水稻秧苗移栽后一般需要7~10 d 才能活棵,秧苗活棵后将脱温雏鸭(7~14 日龄)全天24 h 放入稻田,直至水稻抽穗灌浆后赶鸭上岸。

2 鸭子和水稻品种的筛选根据鸭子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选择放鸭品种。

稻鸭共生强调的是水稻和鸭子两者要共生共长,互惠互利,所以应优先选用体型小、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生活力强、田间活动时间长、活动量大、嗜食野生生物等役用功能较强的役用鸭。

而体型较大的鸭品种,易压倒秧苗、行动迟钝、抗病力不强,如番鸭、北京鸭,在稻田中觅食性和适应性差,较难适应稻田环境,不宜选用。

稻灯鸭生态技术简介

稻灯鸭生态技术简介

稻灯鸭生态技术简介稻灯鸭生态的简介稻鸭共育和灯光诱虫技术是以水田为基础,以种优质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的自然生态与人工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

通过将雏鸭放入稻田,一天24小时生活在稻田中,利用鸭子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害虫,刺激水稻植株分蘖,产生浑水肥田的效果,一只鸭子排泄在稻田里的粪便在10公斤以上,鸭的粪便直接作为水稻肥料,使鸭子、水田、水稻形成一个动态的多级食物链网结构和动物循环再生利用体系。

稻田养鸭和灯光诱虫能有效地控制稻田有害生物的危害,促进水稻增产,提高稻米品质质量,确保稻米安全,实现稻田增值、农民增收,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模式配套技术稻灯鸭——水稻的种植前的准备1、基地选择应选择空气清新、有良好植被的优良生态环境,外界隔离条件好,水源充足、水质纯净,沟系配套,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飞无污染,集中连片,便于规模化生产的水田。

2、品种选择针对本地生态环境和病虫害发生情况,筛选株高中上,株型集散适中,茎粗叶挺,分蘖较强,抗逆性好(包括抗倒伏、抗稻瘟病等)的早,中、晚稻优质新品种。

不论以半旱苗拔秧移栽、盘育苗抛栽或者直播育苗,均要培育壮苗要求进行浸种消毒、催芽,适期适量播种,通过浅湿水、巧施肥和轻度化学调控,育成中龄(20—25天),根旺,茎粗、叶绿(4—5叶龄)的矮壮秧。

3,耕作制度大力推广肥—稻—稻,肥—稻耕作制度。

稻灯鸭——水稻的播种育秧(1)大田选择与基肥施用。

在已划定的水田范围内按秧田与大田比例1:8—10留足秧田,早稻采用旱床育秧的则按1:30的比例留足秧田。

秧田翻耕之前,每亩施足腐熟的猪牛粪1000公斤作基肥;整地时,每亩用过磷酸钙30公斤拌碳铵15公斤作面肥。

如用壮秧剂育秧,则每10平方米秧床,用壮秧剂0.8公斤,要均匀施在秧床表面,并与秧床的表土混匀。

(2)种子处理,播种前晒种1—2天,清水选种除秕后,进行石灰水间歇浸种:早稻种子用清水预浸12小时,滤水12小时;用1%石灰水浸12小时后,用清水洗净种子,再用清水浸12小时,即可催芽到破胸后进行播种。

稻鸭共生田间管理技术

稻鸭共生田间管理技术
日常管理中不仅要经常巡田观察,还要每隔 4 ~ 5 d 下田 检查 1 次,在稻田间仔细观察水稻的生长情况,田里杂草、病 虫害的发生状况,水面浮游生物的数量,还要注意观察鸭子 在田间的活动、采食情况,查看是否有中患病或死亡未发现 的鸭子,一旦发现立即处理,将生病的鸭子带回诊治,等完全 痊愈后再放入稻田内; 对于已经死亡的鸭子,要将其尸体拣 出深埋或者焚烧处理。 1. 3 鸭的调教 1. 3. 1 采食训练。稻田里的主要野生饲料是杂草、害虫和水 生动物,鸭在放入稻田以前,要有意识地进行稻田采食训练。 先尽量少喂食,让其产生强烈的采食欲,使它能适应各种各样 的饲料,敢于采食各种新的饲料品种,在不同的环境里,能采食 各种野生饲料,以便放入田中能马上采食各种野生饲料。 1. 3. 2 信号调教。鸭的听觉比较灵敏,对各种声音和管理 人员的召唤声反应快速,很容易接受训练和调教。在正式放 鸭入稻田前,可在喂鸭的时候进行信号调教,也可结合放入 稻田前在初放区进行信号调教。要用固定的信号和动作进 行训练,使鸭群建立起听指挥的条件反射。一群鸭子,少则 几百只,多则数千只,放在田里,没有经过指挥信号的调教, 则很难控制。信号调教要从雏期开始,用固定的口令或音乐 训练,这种口令因地因人而异。从开始就建立良好的人、鸭 关系,以便于进行规范化的管理。 2 水分管理
随着稻鸭共生技术的普遍推广与实施,全国各地许多种 植户也都效仿,以期获得更大的利润。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 程中,有些农户以为只要将鸭子放入稻田内就可以坐享收 获,田间疏于管理,不能获得预期的经济效果,因此,稻鸭共 生田间管理非常重要,不能等闲视之。 1 鸭的管理 1. 1 鸭的饲喂 雏鸭放入稻田前是在育雏舍内以人工饲喂 为主,当将其放入稻田后,就逐步转向在田间自由采食为主, 根据具体情况辅以人工饲喂。如果鸭子在稻田间采食不够, 可以适当地补喂饲料,这样不仅有助于鸭子能保持充沛的精 力与体力去胜任田间各种工作,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鸭关 系,以便更好地对鸭进行管理。但是在人工饲喂的过程中, 量一定要掌握好,如果饲喂的太多,就失去了稻鸭共生的意 义,变成稻田养鸭,鸭子在稻田间的作用就没有充分发挥出 来。至于饲喂量如何确定,并没有严格的规定,只要根据平 时多多观察鸭子生长发育、在田间活动的情况等灵活调控。

稻鸭共作生态农业栽培技术

稻鸭共作生态农业栽培技术

稻鸭共作生态农业栽培技术作者:赵明来源:《西部论丛》2020年第06期摘要:抚顺的水稻生产主靠化学肥料及农药等的投入来获得高产稳产,这不仅破坏了大伙房水源地的生态环境,也使稻米品质下降。

而鸭稻共生绿色农业是以水稻生产为中心,以耕作水田为载体,家鸭稻田中心网养的生态水稻栽培系统,是有效降低水稻生产造成生态污染。

当前,抚顺对于鸭稻共生的绿色农业有同生、共作、共育、鸭栖于稻、稻丛家鸭野养绿色种养的提法。

关键词:水稻;家鸭;共生1、背景鸭稻共生的免耕水稻栽培系统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充分利用鸭子除虫、除病、除草,免施农药和除草剂也能获得防治病虫草害的效果,而且保护了天敌禽类,防治效果稳定,大大减少了对水源地稻区生态环境的污染;经济效益方面,稻田养鸭对水稻稳产显著,还可以节约农药、除草剂以及机耕费用。

免耕抛秧技术极大地缓和了农忙时期机耕、畜力和劳力紧张强度,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对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有很大现实意义,同时生产了绿色农产品,满足了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需求,稻田养鸭,让鸭子在稻地当中半野生生活,鸭子起到除草、灭虫、排便施肥作用,这样水稻田减少化肥投入量,未喷用除草剂、杀虫剂,在水稻稳产、提升品质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发展绿色食品。

是实现稻田可持续种养,节约种养成本,生产出绿色)优质稻米和鸭肉,创全新了绿色农业新技术,是一个有广泛前景的水稻栽培技术。

鸭稻共生,既提高水稻产值,节约成本还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2、应用地区基础、资源、环境条件2.1项目选址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示范推广实验基地建设选址要充分利用现有基础,既要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又要便于发挥项目建成后的巨大优势。

主要遵循原则:2.1.1符合国家建设计划及城市建设规划,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技术统一布局的原则要求。

2.1.2项目选址要求于水、电等资源丰富,要求交通及通讯便利,以减少辅助设施的建设费用。

2.1.3项目选址应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水稻种植基础。

稻鸭共生技术中鸭饲养管理技术

稻鸭共生技术中鸭饲养管理技术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就是在秧栽插活棵后,将雏 鸭一天 24 h 都放入稻田,营造稻鸭动植物之间共生的良好环 境; 利用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 利用鸭 在稻田里不间断的蹬踏、游走活动,刺激水稻分蘖生长,产生 中耕浑水的效果; 利用鸭的粪便排泄物作为稻田的有机肥 料。鸭子为水稻除虫、除草、施肥、中耕、刺激生长,稻田为鸭 子提供劳作、生活、休息的场所,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 得益彰。最后达到节省养鸭饲料,提高鸭肉品质,减少或不 使用有机化肥和农药,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出无公害、无农药 残留的安全优质大米和鸭肉的目的。 1 稻鸭共生中鸭子的生态效果
稻鸭共生的实质是,以水稻的优质安全生产为主,以鸭 子为水稻提供多项田间作业,能够同时生产优质稻米和优质 鸭肉的两种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因此,在稻鸭共生系统 中鸭子承担了多个生产活动,其产生的生态效果也是多方 面的。 1. 1 控制田间杂草 稻田杂草种类繁多,我国稻田杂草就 有 200 多种,其中危害严重的有 20 多种。杂草通常比稻株 发芽快,吸水和吸收营养较早,群体形成早,以不同方式干扰 水稻生长。鸭子与水稻的共作时间在 60 ~ 70 d,在此期间约 75% ~ 80% 的杂草群体出苗,对水稻危害大。但在鸭子的控 制下无法长大。鸭子首先是嘴脚并用采食,铲除不断孳生的 杂草、块茎及种子; 其次是鸭子的反复践踏活动将杂草及种 子踩入泥土,破坏杂草根系,使杂草难以正常生长; 第三是鸭 子的持续活动搅浑了田水,透光性降低阻碍了杂草的光合作 用,抑制其生长。实践证明,鸭子对稻田杂草的控草效果达 到 90% 以上,比常规稻作提高 40% 以上。 1. 2 防除水稻病虫 鸭子喜欢吃昆虫和水生小动物,能消 灭稻飞虱、稻叶蝉、稻象甲、福寿螺等。据调查,一只 400 ~ 450 g 的雏鸭,1 h 可采食 86 ~ 99 头害虫,种类达 14 种以上; 此外,鸭胃解剖表时,一只鸭捕食到的昆虫有 417 ~ 1 033 头, 鸭子的这种出色捕食能力是其他天敌难以企及的。由于鸭 子的不间断 活 动,除 虫 灭 草,吃 掉 水 稻 部 分 黄 叶,破 坏 了 稻 瘟、白叶枯、纹 枯 等 病 菌 的 生 长 环 境,有 效 地 控 制 了 病 害 寄 主,提高了植株的抗病性,较好地控制了灰飞虱、黑尾叶蝉、 纹枯病的发生。 1. 3 提高稻田肥力 鸭子的排泄物几乎全部排放到了稻 田,而且其排泄物是养分丰富的有机肥。据测定,1 只鸭子在

稻鸭萍共作生态种养技术

稻鸭萍共作生态种养技术

可 观 , 生态 种养 技术 适 合 在水 稻产 区 大面 积 推广 应 用 。 此
其 技术要 点如 下 :
l 场地 和 品种选择
稻 鸭萍共作 的场 地 应 选择 无 污 染 、 土壤 肥 沃 、 资 源 水
25 适 时 适量 放萍 .
鸭 放 到稻 田 2 d 右 , 预 先繁 殖 0 左 把
效 益的 目的 。
只/ m 的标 准投放 鸭苗 , 群 鸭 中放 养 3只 1 2 周 h 在一 — 个
龄 的幼鸭 , 以起 到遇外 敌时 能预警 , 领头 的作用 。 起
湖 阳乡是农 业 大 乡 , 水稻 种 植 历 史悠 久 , 近 年 来 出 但 现 了种粮 效益 低下 , 民增 收 困难 的 问题 。 为此 ,03— 农 20 20 05年我们 在 3 h 田中进 行 了稻 鸭 萍 共 作 、 0m 稻 点灯 诱
维普资讯
安 徽 农 学 通 报 , n u A . c. u1 0 6,2 8 : 5 A hi W S iB l2 0 1 ( ) 1 . 0
15 0
稻 鸭 萍 共 作 生 态 种 养 技 术
何 代 福
( 涂 县 湖 阳 乡农 业 服 务 中心 , 徽 当涂 当 安 235 ) 4 19
棚 。每天巡 查围 网 、 点鸭 数 。 清
鸭 田水 稻增收 稻谷 60 g m , 3k/h 折算 收入 95 4 鸭 纯收 入 25 40
成 本 25 84 h , 纯 经 济效 益 2 1 m后 获 76
h 养 m,
h 十 分 m,
h m 。扣 除 鸭 苗 、 围栏 、 蛾 灯 等 增加 诱
件反射。②防病驱虫 : 鸭苗人 田前 注射预防鸭瘟等疫 苗。 2 —0 5 3d龄接种禽霍乱菌苗。5 d 0 龄左右驱虫一次。③注

稻鸭共生技术规程

稻鸭共生技术规程

稻鸭共生技术规程
稻鸭共生技术是一种农业种植技术,通过种植稻田同时养殖鸭子,相互共生,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

下面是稻鸭共生技术的一些规程:
1. 稻鸭配置比例:稻田面积与鸭子数量的比例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一般可采取每亩稻田养殖鸭子20~50只的配置比例。

2. 稻鸭饲养管理:确保鸭子的饲养条件良好,养殖环境要干净、通风良好,饲料要均衡营养。

定期清理鸭舍,防止疾病传播。

3. 环境保护:在养殖过程中应注意环境保护,避免农药的滥用,以免对鸭子和稻田产生不良影响。

合理利用有机肥料,减少化肥使用量。

4. 鸭子与稻田的互动:科学放养鸭子,让鸭子在稻田中自由觅食,其间可以起到除草、杀虫的作用,并可通过粪便起到施肥的作用,促进稻米的生长。

5. 控制鸭子的数量:合理控制鸭子的数量,避免鸭子过多造成稻田损害,并采取措施防止鸭子损食稻谷。

6. 种植适合的稻品种:选择适合与鸭子共生的稻品种,考虑稻谷的耐鸭性和鸭子的采食习性,以提高共生效果。

7. 定期监测:定期对共生稻田和鸭子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稻鸭共生技术规程的制定应根据具体的农田情况和鸭子的品种选择灵活调整,以确保实施效果。

同时,农民在实施稻鸭共生技术时,需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注重科学管理和经验总结,不断优化技术规程,提高稻鸭共生的效益。

“稻鸭共生”种养模式的优点、技术及典型案例

“稻鸭共生”种养模式的优点、技术及典型案例

“稻鸭共生”种养模式的优点、技术及典型案例“稻鸭共生”是一种绿色生态、循环共赢的综合种养模式,是将出壳十天左右的雏鸭全天候放入稻田,它与我国传统稻田养鸭的最大区别在于,“稻鸭共生”技术改鸭子散养为围养,改白天放鸭为昼夜放鸭,将雏鸭放入稻田后,直到水稻抽穗为止,鸭子一直生活在稻田里,这样稻和鸭构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生长的复合体系。

一、“稻鸭共生”种养模式的优点1、除虫效果:利用鸭子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

这样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实现有机物污染。

2、除草效果:鸭不停地在稻田里活动采食,能非常干净地除去稻田中的杂草和绿萍,完全可以代替有机稻田人工拔草,而且还比化学除草效果好。

3、培肥效果:鸭的粪便作为肥料,在施足生物有机肥的基础上,水稻移栽后基本不追施无机化肥和农药。

4、松土效果:鸭在稻田里不停地活动和游泳,产生浅淘疏松土壤及浑水效果,使稻田土壤松、均、透、熟。

水的搅拌使空气中的氧更易溶解水中,促进水稻生长。

搅拌泥土产生浑水,能有效抑制杂草发芽。

5、促进稻株发育:鸭在稻株间不停活动,鸭嘴不断在水稻植株上寻找食物,这种刺激能促进植株开张和分蘖,促使水稻植株发育成矮而壮的扇形株型,茎杆粗壮、根系发达、穗形变大,增加抗风及抗病能力,提高产量。

6、稻米和鸭肉产品品质得到提升由于有机水稻不使用化肥和农药,不使用除草剂,鸭群在水稻田里,捕食各种昆虫,采食田间幼嫩杂草和浮萍,饮用优质无污染的水源,有利于提高鸭肉品质和口味,增加了养殖效益。

鸭子在稻田里所排的粪便作为有机稻田的有机肥料,所产稻米品质好,口感佳。

7、经济效益显著“稻鸭共生”模式减少了农药、化肥和除草剂的使用,因此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还提高了稻米、鸭肉质量品质提高。

“稻鸭共生”的有机稻米是普通稻米价格的3-4倍,鸭子销售价格高出市场价格1/3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二、“稻鸭共生”种养模式的技术1、稻田的选择及围挡稻鸭共作应选择僻静、无污染、人为干扰少、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排灌方便、集中连片的田块为宜。

有机稻田养鸭技术简介(附图)

有机稻田养鸭技术简介(附图)

有机稻田养鸭技术简介(附图) 有机稻田养鸭技术简介(附图)
稻鸭共育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先进实用技术,稻田养鸭,不仅可以减轻病虫草害,鸭粪还能肥田。

有机稻田养鸭每亩以体重半斤左右12~15只为宜。

放养模式是早出晚归,即白天放养在稻田,夜晚回归到鸭棚,可在田间边角处搭建简易鸭棚,每个鸭棚以容纳150~200只成年鸭为宜。

稻田周围最好能用大岗眼的鱼网进行围栏。

鸭的品种以半番鸭为好。

鸭子田间放养技术:于4月上旬统一购回鸭苗,先在室内经过大约30天左右的人工饲养,当鸭子长到半斤左右,5月中旬入田即早稻抛秧(或插秧)后15~20天,待水稻秧苗返青后。

鸭子放入大田后,每天可适当补充饲料,让鸭子处于半饥饿状态。

这样鸭子既不会挨饿又会外出觅食,抓虫吃草;疫病防治:鸭子下田前要集中打一次疫苗,鸭棚、喂料盒、盛水器等保持清洁,饲养鸭子用的喂料盒可用25%来苏尔消毒,鸭棚用2%生石灰水消毒;适时收鸭,于6月上中旬水稻抽穗灌浆后,稻穗开始下垂的乳熟期之前,将鸭子收回,此时,鸭子长到3~斤,可以上市出售。

22。

稻鸭共生技术中鸭饲养管理技术研究

稻鸭共生技术中鸭饲养管理技术研究

稻鸭共生技术中鸭饲养管理技术研究摘要介绍了稻鸭共生中鸭子的生态效果及稻鸭共生中鸭的选择标准,总结了苗鸭的饲养管理与鸭在稻田中的饲养管理技术。

关键词稻鸭共生技术;饲养;管理中图分类号s8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8421(2012)08-967-02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就是在秧栽插活棵后,将雏鸭一天24h都放入稻田,营造稻鸭动植物之间共生的良好环境;利用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在稻田里不间断的蹬踏、游走活动,刺激水稻分蘖生长,产生中耕浑水的效果;利用鸭的粪便排泄物作为稻田的有机肥料。

鸭子为水稻除虫、除草、施肥、中耕、刺激生长,稻田为鸭子提供劳作、生活、休息的场所,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得益彰。

最后达到节省养鸭饲料,提高鸭肉品质,减少或不使用有机化肥和农药,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出无公害、无农药残留的安全优质大米和鸭肉的目的。

1 稻鸭共生中鸭子的生态效果稻鸭共生的实质是,以水稻的优质安全生产为主,以鸭子为水稻提供多项田间作业,能够同时生产优质稻米和优质鸭肉的两种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

因此,在稻鸭共生系统中鸭子承担了多个生产活动,其产生的生态效果也是多方面的。

1.1控制田间杂草稻田杂草种类繁多,我国稻田杂草就有200多种,其中危害严重的有20多种。

杂草通常比稻株发芽快,吸水和吸收营养较早,群体形成早,以不同方式干扰水稻生长。

鸭子与水稻的共作时间在60~70d,在此期间约75%~80%的杂草群体出苗,对水稻危害大。

但在鸭子的控制下无法长大。

鸭子首先是嘴脚并用采食,铲除不断孳生的杂草、块茎及种子;其次是鸭子的反复践踏活动将杂草及种子踩入泥土,破坏杂草根系,使杂草难以正常生长;第三是鸭子的持续活动搅浑了田水,透光性降低阻碍了杂草的光合作用,抑制其生长。

实践证明,鸭子对稻田杂草的控草效果达到90%以上,比常规稻作提高40%以上。

1.2防除水稻病虫鸭子喜欢吃昆虫和水生小动物,能消灭稻飞虱、稻叶蝉、稻象甲、福寿螺等。

稻鸭共生技术中鸭子的死因及防治对策

稻鸭共生技术中鸭子的死因及防治对策

稻鸭共生就是在水稻秧苗插入水田约7至10天活棵后,将7至10日龄脱温雏鸭放入稻田饲养,直至水稻抽穗灌浆后收回鸭子,稻鸭共生共长时间在60天左右,是一项种养结合、生态环保型的农业综合生产模式。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鸭子的死亡常常困扰着养殖户,阻碍了稻鸭共生技术的大范围推广应用,我们根据多年实践经验,针对稻鸭共生鸭子不同的死亡原因,采取相应的综合防控措施,使鸭子成活率提高了20%~25%,有效地促进了本地稻鸭共生技术的推广实施。

一、饲养管理方面导致鸭子死亡原因及防治对策1、温度过低引起鸭子死亡原因。

温度过低导致鸭子死亡主要发生在育雏期间,由于雏鸭抵御寒冷的能力很弱,育雏前期温度要求较高,虽然稻鸭共生期的雏鸭育雏时间在5-6月份,白天温度在20℃左右,但是夜间的温度还是比较低的,尤其在下半夜,在雏鸭刚放入稻田后的一个星期内,如果疏忽管理,很可能出现冻死现象。

2、防治对策。

在育雏过程中要密切观察雏鸭的活动状态,当雏鸭缩头耸翅相互拥挤在一起,并不断地发出叽叽的尖叫声时,说明环境的温度太低了。

采取的对策一是防扎堆,发现雏鸭拥挤在一起时要及时驱赶开,防止拥挤堆挤窒息死亡;二是升舍温,用电热保温伞给温法、煤炉加温法等人工给温的方式,提高鸭舍温度。

三是建舍棚,在稻田附近搭建多个简易保温鸭棚,主要是为雏鸭在白天加喂饲料补充营养、夜晚休息时提供保温保暖的场所。

3、温度过高引起鸭子死亡原因。

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稻鸭共生后期,放入稻田内的雏鸭慢慢地长成青年鸭,羽毛丰满,水稻也枝叶茂盛,此时也正是夏季的高温时段,外界气温高,田间湿度大,青年鸭生活的稻田环境更是闷热,高温高湿导致鸭子体内温度无法驱散造成中暑死亡。

4、防治对策。

主要是采取措施防暑降温,一是稻田灌水,在高温季节,当外界环境温度超过35℃时,要在稻田里灌入深水,使稻田内水深一直保持在10-15cm左右,可以有效降低稻田温度,改变田间小气候,防止鸭子在稻田里中暑。

二是改造棚舍。

稻鸭共育实施方案

稻鸭共育实施方案

稻鸭共育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稻鸭共育是一种生态农业模式,通过在稻田中饲养鸭子,实现稻田与鸭子的互惠共生,既可以提高稻田的生产力,又可以充分利用鸭子的排泄物,减少化肥的使用,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稻鸭共育实施方案的制定,旨在推动这种生态农业模式的推广应用,促进农业生产的绿色发展。

二、实施方案。

1. 选址规划。

选择适宜的稻田作为稻鸭共育的试点,稻田应该有充足的水源和良好的排水条件,同时要考虑鸭子的饲养和活动空间。

2. 鸭种选择。

选择适合稻田环境的鸭种,如巨洋鸭、樱桃谷鸭等,这些鸭种对水质和水生植物的适应能力较强,适合在稻田中生活和觅食。

3. 饲养管理。

在稻田中设置合适的鸭舍和饲料点,保证鸭子的日常饲养和管理,同时要定期清理鸭舍和鸭粪,保持稻田的清洁。

4. 疾病防控。

定期对鸭子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鸭子的疾病,采取科学的防疫措施,确保鸭子的健康。

5. 稻田管理。

在稻田中合理施肥、浇水和除草,保证稻田的正常生长,同时要注意稻田和鸭子的相互配合,避免鸭子对稻田的破坏。

6. 生态效益评估。

对稻鸭共育模式的生态效益进行评估,包括对稻田产量、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土壤质量等方面进行监测和评估,为模式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三、推广应用。

1. 宣传推广。

通过农业展会、科普活动等方式,向农民和社会大众介绍稻鸭共育的理念和实施效果,提高大家对这种生态农业模式的认识和接受度。

2. 示范推广。

在一些农业示范基地或合作社建立稻鸭共育的示范项目,让更多的农民亲眼见到这种模式的效果,增强他们的信心和意愿。

3. 政策支持。

政府部门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对稻鸭共育模式给予一定的补贴和支持,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和尝试这种生态农业模式。

四、总结。

稻鸭共育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能够有效提高稻田的生产力,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对于推动农业的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实施方案的推广应用,能够让更多的农民受益,同时也为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贡献。

稻鸭鱼同田共生模式管理细则

稻鸭鱼同田共生模式管理细则

稻鸭鱼同田共生模式管理细则1、稻田选择一要选择水源充足, 注排水方便, 水质无污染, 不受洪水威胁环境。

二要选择地势平坦, 倾斜度低, 土质保水力强稻地。

三应采取旱育稀植、人工插秧稻田。

2、稻田设施①田内埂高30-40厘米, 外大圈埂高50厘米, 田埂要坚固整实。

在外围田埂留一个溢洪口, 方便受涝灾时备用。

②进出水口应对角设置, 以利于水体流动交换。

③在进、出水口和溢洪口都要安装用铁丝网做拦鱼栅, 其高度、宽度要略大于水口, 预防逃鱼。

④鱼沟、鱼溜要能保持一定水深和水量, 以调整水温, 保护鱼类。

依据放养稻田池面积大小, 鱼沟可挖成口字形、日字形或田字形。

鱼沟宽30厘米, 深30厘米, 并在鱼沟连接处挖有深50厘米, 长、宽各1米鱼溜。

⑤在放鱼多个稻池中间, 选一个宽一点田埂, 稍加整平, 以做鸭只固定宿营地。

3、鸭雏、鱼苗放养①放养时间选在插秧后3-5天, 待稻秧长出新根系, 叶片返青时放鱼苗。

时令是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

稻苗根本返青后放鸭雏。

②放养规格, 鸭雏为2周龄, 鱼苗为春片鲤、鲫, 单尾重40-50克以上。

③放养密度, 在不投食料情况下, 亩投1-1.25千克鱼苗, 鸭雏平均10只。

④放鸭方法, 待稻苗返青后, 选择天晴日丽中午, 把清晨空腹不喂鸭雏运到所选固定宿营埂子上, 放上饲料, 饲喂后任其自由入团活动和觅食。

其饲槽不动, 过1-2个小时在此再边唤边喂。

到黄昏再边唤边喂1次。

鸭雏经连续几天唤喂, 使其在此固定露宿, 不用人工看管, 也不用喂食了。

稻鸭鱼生态养殖模式: 稻鸭鱼循环模式绿色、生态、高效稻鸭鱼生态养殖模式4、放养后管理①加强巡查, 发觉池埂露珠和坍塌, 立刻修补, 尤其是大雨天预防水大漫埂逃鱼。

②看好水源, 立刻补水, 预防干池。

③依据鸭、鱼生长久不一样, 控制好水适宜深度, 方便适宜鸭、鱼活动和觅食。

④如有相邻地块放养鸭只发生混群, 不要人为追捉, 强行分群, 待其她食和嬉水以后, 能各自识别自己群伙, 分别结伴席地酣憩, 并在黄昏各自返回其固定宿营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稻鸭共生雏鸭的饲养管理技术陈建军1,聂斌2(1.安徽省望江县畜牧兽医局,安徽望江246200;2.安徽省望江县雷池乡畜牧兽医站)摘要从育雏的适宜环境、合理的饲喂方法、开水、开食、开青、驯水等方面总结了稻鸭共生雏鸭的饲养管理技术。

关键词雏鸭;稻鸭共生;饲养;管理中图分类号S83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8421(2012)12-1321-02作者简介陈建军(1956-),男,安徽望江人,兽医师,从事畜牧兽医工作技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12-12-06雏鸭是指从出壳到3周龄的幼鸭,刚出壳的雏鸭由于体温调节机能差,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气候和环境的变化很容易引起雏鸭的疾病甚至死亡。

因此,要人为地为雏鸭创造适合其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条件,以满足雏鸭生长发育的需要。

1育雏的适宜环境1.1适宜的温度温度偏低时,雏鸭趋向热源,相互挤压打堆,这样易发生呼吸道病,易造成死伤,生长速度也会受到影响。

温度偏高时,雏鸭远离热源,渴欲增加,食欲降低,正常代谢受到影响,抗病力下降。

温度适宜时,雏鸭饮水、采食活动正常,不打堆,行动灵活,反应敏捷,休息时分布均匀,生长快。

合适而平稳的温度环境是确保雏鸭成活和健康生长的关键。

雏鸭出壳后,抵御寒冷的能力较差,因此,在育雏初期给雏鸭提供稍高的温度环境,保证其正常的生长发育。

雏鸭出壳后1 3日龄的温度应该稳定在26 28ħ,可按照稻鸭共生技术的要求,雏鸭出壳时间应该和栽秧时间相同,即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是在6月中下旬栽秧,而此时的气温大致是在20ħ左右,到了夜间会降低,大概在15ħ左右,根本达不到正常的育雏温度,这时,需要人工供给温度,然后可以根据雏鸭的生长发育情况,适当地每日龄降1 2ħ,以帮助雏鸭顺利度过这一时期。

人工供给温度的方法有多种,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采取给温。

1.1.1保温伞给温。

用金属或纤维板制成伞状,伞的直径一般是1m 。

保温伞由热源和伞部组成。

热源一般使用电阻丝,包埋在磁盘上,挂于保温伞内。

它的工作原理是热源散发的热量通过保温伞反射到地面,保持伞内一定的温度。

伞保持在适当的高度,并在保温伞周围围一圈高约50cm 的护板,距保温伞边缘75 90cm ,以防止雏鸭远离热源。

这样的保温伞可供应200 300只雏鸭所需的热量。

保温伞的优点是干净卫生,雏鸭可以在伞下自由出入,以寻找最适当的温度。

1.1.2煤炉加温。

这是一种比较经济实用的一种加温方法,也是育雏中最常用的取暖方式。

可按普通煤炉的构造来制作一个比较大的特制煤炉即可,常常是煤球和煤块混用,因此还要注意育雏舍保持空气清新,防止煤气中毒。

1.1.3红外线灯加温。

红外线灯能散发出大量的热量,在温暖的季节里育雏,需要补充的热量不是很大时,可以采用红外线灯加温的方法。

为了增加红外线灯的给温效果,可以再做一个大小适宜的保温伞,罩在红外线灯泡的上部,这样,可以将红外线灯光散发出来的热量集中反射到雏鸭身上,给温效果更明显。

红外线灯泡离地面的高度要适宜,不能太低或太高,一般悬吊的高度不低于30cm 。

另外,还有火炕加温法、内燃煤热风炉加温法等。

1.2适宜的湿度雏鸭出雏后,通过运输或直接转入干燥的育雏室内,雏鸭体内的水分将会大量丧失,失水严重将会影响卵黄物质的吸收,影响健康和生长。

因此,育雏初期育雏舍内需保持较高的相对湿度,一般为60% 70%。

随着雏鸭日龄的增加,体重增长,呼吸量加大,排泄量增大,此时应尽量降低育雏舍的相对湿度,一般为50% 55%。

除了保持育雏室的湿度外,还要注意垫料的干燥,特别是在喂过食或鸭下水后回来休息时,一定要让雏鸭睡在干燥的垫料上,防止久卧阴冷潮湿的地面,会造成雏鸭腹部烂毛和生病,影响雏鸭的生长发育。

1.3合理的密度育雏的密度对雏鸭的生长发育有着很大的影响。

密度过大,鸭群拥挤,导致空气污浊,采食、饮水不均,影响生长发育,鸭群的整齐度差,也容易造成疾病的传播,死淘率增高。

密度过小,房舍利用不经济。

一般1周龄以内的雏鸭以20只/m 2为宜。

1.4新鲜的空气雏鸭新陈代谢旺盛,需要不断吸入新鲜的氧气,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气,同时地面育雏的鸭粪和垫料等分解后会产生大量氨气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

因此,要保证雏鸭正常健康生长,应加强育雏舍的通风换气工作,确保空气新鲜。

2合理的饲喂方法雏鸭消化能力弱,肠胃容积小,容易饥饿。

若遇到可口的饲料往往吃得过饱,引起消化不良,所以应当定时定量饲喂。

饲喂次数宜多些,每次喂量宜少些,以八成饱为宜。

为了培育出高质量的役用鸭,提倡用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饲料,制成混合饲料喂养,以满足其营养需要和促进生长发育。

由于我国稻鸭共生技术在试验、起步阶段,对于役用鸭的培育还没有制定出相应的饲养标准,暂时可参照普通麻鸭。

雏鸭在孵出来后24h 左右开食为宜,过早影响蛋黄吸收,伤害消化器官,影响雏鸭健康;但过迟会使雏鸭受饿,消耗体力,影响生长发育。

雏鸭10日龄内,以日喂8 9次为宜,这样可防止伤食,促进消化。

10日龄后开始进行放牧训练,改为日喂5 6次。

3开水、开食、开青刚出壳的雏鸭第1次饮水称“开水”,第1次喂料叫“开农技服务,2012,29(12):1321-1322责任编辑胡先祥责任校对胡先祥食”,而在育雏期间尽可能喂给雏鸭一些切碎的青绿饲料,弥补维生素不足,并训练雏鸭采食青草的能力为“开青”。

3.1开水雏鸭开水的时间一般安排在出壳后20h内,将饮水器内注满干净水,让雏鸭自由饮水。

水的温度应在25ħ左右为好,过低的水温会刺激雏鸭的消化道,最好注入的水是冷开水,因为雏鸭的消化器官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很差。

3.2开食要在开水后15min左右进行,也可以紧接着开水后就开食。

传统作法是用焖热的大米饭或碎米饭,或用蒸熟的小米、碎玉米、碎小麦粒饲喂雏鸭,食物往往比较单一。

用破碎的颗粒料直接开食,更有利于雏鸭的生长发育和提高成活率。

3.3开青一般在雏鸭开食后3 4d进行。

一般将青饲料切碎单独喂给,也可拌在饲料中喂,以单独喂最好,以免雏鸭先挑食青饲料,影响精饲料的采食量。

4驯水鸭的驯水是稻鸭共生鸭育雏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和普通的鸭育雏驯水有所区别。

4.1驯水日龄根据国内外多次雏鸭耐水性试验来分析,不同日期雏鸭耐水性不一样,1日龄雏鸭的耐水性最强,3日龄雏鸭耐水性最差,以后随着雏鸭日龄的增大,耐水性渐渐增强。

但6日龄、9日龄和12日龄时雏鸭的耐水性仍不及1日龄鸭强。

因此,只要天气允许,在晴朗的时候,1日龄雏鸭便可以进行驯水。

如果天气不好而错过了1日龄,驯水时间最好推迟到3日龄后逐步进行。

4.2驯水方法驯水的鸭日后在稻田里生活力强,耐水时间长,下水后羽毛不湿。

一般雏鸭3日龄时,遇到晴朗的天气,将雏鸭放入运动场中活动,让它熟悉环境,以便为驯水做好准备。

在天气温暖的12:00 14:00,再让4日龄的雏鸭进入运动场,这时不要驱赶鸭群进入驯水池,而是让它们自动下水,一次下水时间不超过10min,上岸后凉干绒毛后还可再下水,第1次驯水时间不超过2h。

5日龄驯水时间可延长至4 5h,5日龄后让其自由下水。

8日龄的雏鸭体温调节已接近成年鸭,雏鸭尾脂腺已较发达,通过驯水,雏鸭可提前进入稻田。

驯水时注意时间由短到长,只让绒毛稍有潮湿但不能潮湿超过一半,过于潮湿的雏鸭应挑出在温室烘干,不然会虚脱致死。

5注意事项5.1掌握适宜的温度雏鸭入舍后,应保持适宜的温度,不能忽冷忽热。

饲养人员要按标准供温、降温。

另外,还要注意观察鸭群的动态来判断温度是否适宜。

如雏鸭相互拥挤在一起,缩头耸翅,不断地向鸭群里钻或向鸭堆上爬并发出叽叽的尖叫声,说明温度太低了,要立即升高温度;如鸭群远离热源,张嘴呼吸,饮水增加,说明温度太高了,要适当降温。

还要特别注意夜间温度,因为稻鸭共生鸭育雏期在6月份,这时的晚间温度还是很低的,以免大意了造成雏鸭的死亡。

5.2合理分群由于稻鸭共生用的役用鸭数量比较多,苗鸭供应集中,同一批苗鸭少则几百只,多则几千只。

因此合理分群尤为重要。

一般尽量将大的、强的合群,小的和弱的合群,并不断地挑选,分类管理,这样可以提高育雏成活率。

5.3建立良好的人鸭关系雏鸭作舍后,应由专人进行管理,不要经常更换,让雏鸭熟悉。

管理人员在进入鸭舍观察时,喂食喂水时,动作要轻,可用固定的呼唤雏鸭的声音来召集雏。

经过1 2d的调教,良好的人鸭关系得到建立。

5.4保持鸭舍清洁卫生及时打扫鸭舍,保持舍内清洁;勤换或勤加垫料,保持舍内干燥,便于雏鸭在下水后有一个干燥的场所来梳理羽毛。

在舒适的环境中,有利于雏鸭的生长发育。

5.5保证驯水池水的清洁雏鸭在驯水后,白天就直接在驯水池中饮水,而鸭子在下水时,在水中洗刷羽毛,并把羽毛上的污秽和嘴里的饲料洗在了水中,还会把鸭粪带入水中,所以,要经常更换驯水池里的水,最好是常流水。

每天必须将驯水池打扫冲洗1 2次,确保水质的清洁,这样,雏鸭能饮用上干净的水,少生病。

5.6逐步脱温雏鸭从出壳到7 10日龄放入稻田,温度差别是很大的,平均每天需降温1 2ħ,这时,需要细心的管理,否则难以成功。

雏鸭1 2日龄时,舍内温度应稳定在28ħ左右,3日龄可降至26ħ左右,依此每天可降低温度1 2ħ。

在降温时,一定要时刻观察鸭子的动态是否正常。

要掌握一个原则:白天室温略低,夜晚室温略高;晴天室温略低,阴天室温略高;驯水前期室温略高,驯水后期室温略低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上接第1290页)(3)施用金楝有机肥750kg/hm2和1125kg/hm2差异不显著,对产量影响不大,但用量达1500kg/hm2对产量影响明显,产量达最高。

施用金楝有机肥的各处理均与施用琨恩肥处理存在显著差异,说明,金楝有机肥对高粱产量的影响明显优于琨恩肥。

金楝有机肥的施用量有待进一步探讨。

表3高粱经济产量验收表处理株高cm穗长cm穗数穗/667m2穗粒数粒千粒重g折干率%理论产量kg/667m2小区产量kg/小区产量kg/667m2与对照比增产率%A24.628.560003454.516.583283.868.9296.621.91B25.131.060003634.916.883304.19.2306.726.06C25.231.260003654.016.983307.59.7323.332.88D24.830.660003598.016.683%297.47.3243.3-2231农技服务2012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