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建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建研究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需要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切入点,在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上进行破题。文章在探讨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建的因素,并对如何构建和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进行探索。
标签: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一、引言
创新创业已是全球趋势,也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之一。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升到国家经济发展新引擎的战略高度。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已达到1300余所,在校生人数达到1000万人。如何把这支队伍变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
近年来,我国创业教育风气逐渐形成,各高职院校开展和推进创业教育可谓是百舸争流、各具特色,除了举办创新创业竞赛活动鼓励学生,激发创意,也开设了许多创业课程及相关创新创业教育。同时也应看到,创业教育的内涵丰富、头绪繁多,明确如何在体制机制上有效整合校内外资源,形成相互支撑、分工协作的有效机制,对于推进创业教育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从未来发展方向考虑,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应着力构建符合学校自身办学特色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二、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内涵及特点
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一般是指“一定区域内,包含多样及相互依赖的主体(如创业者、高校及企业等)以及要素(如创业文化、市场、资金、政策、人力资源等)彼此跟着时间演化,而且主体与要素之间共同存在和互动,一起促进新视野开发”。
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就是指学校协同企业在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时,影响其各个环节的因素所构成的创业系统,可具体可归纳为六个层面:一是政策(包含政府、高校政策、法规及规划等),二是资金(包含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资金贷款、高校资助等),三是文化(包含创业文化、社会规范、价值观等),四是支援(包含创业课程建设、创业平台搭建等),五是人力资源(包含師资、校友、创业团队教育等),六是市场(包含创业网络平台、顾客接受度等)。对于接受创业教育的大学生,他们应该和每个层面进行相互沟通、相互激发、相互影响,形成整体化模式。所以,高职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应该把营造创业生态系统及打造好相关生态因子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致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特质和拥有激情、能投入与善于分享的创业家精神,强调实现就业力、创新力的教育目标。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
参与主体多样化,包括政府、高校、创业者及企业等。二是要素间的依赖性。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形成和运行需要创业文化、市场、资金、政策、人力资源等的支持,不同的要素对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各不相同。三是整体互动性。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关键在于不断进化和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主体协同、要素聚合、环境友好、机制健全,这样才能够保证创新创业聚集和发挥更大正能量,推动创新驱动持续深入开展。
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存在的短板
近年来,在国家的政策引导和支持下,各高职院校已成为培育社会创新、新创事业必要的沃土,在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也取得一些成果。但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还不是很明显,体系还不够完善,主要是因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缺乏长期、系统规划。推动创新创业的源头是创意思维,但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学生将学习看作使命任务而不是兴趣,过度重视排名和数据而忽略创业氛围和舞台,缺乏长期系统的规划,过分地将竞赛得奖作为技术的终点,这些都不利于创业教育的推动。例如,有些高职院校没有很好地规划创新创业相关课程,有关课程的研发不是太浮于表面,就是以个别教授的专长为主,并没有整体性的考量。这也导致许多大学生的创业成为即兴式与片断式的技术创作,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规划。
二是创新技术分散、创业特色不足。近年来,各个层面的创业竞赛层出不穷,可喜的是有许多企业或创投公司加入了评审与指导,但可惜的是大部分创业计划书仍以单一技术产品为主,而以产业为主题的设计较少见。平心而论,创业是个漫长的计划过程,需要创新技术人才、创投人才、资金投入及产品行销,这也是创业教育中最困难的部分。但目前各高职院校投入创业计划的经费相较于科研等其他经费较少,这也导致技术门槛不高或创意不足的创业计划不断推出,被模仿的几率大,而且其市场竞争力明显不足,如果真投入使用,其表现也大多不如预期。
三是创新创业支援不足。首先表现在大部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的师资队伍严重短缺。“在整个生态系统的生态因子里,教师的知识水平直接影响创业教育效果。”创业教育对师资的创新意识、拓展能力要求较高,既要求具备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又要拥有一定的创业经验。但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大多数由辅导员或思想政治课教师担任,他们缺乏专业培训,特别是在创业实践上有很大欠缺,大多只能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因此十分不利于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而且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也不合理。目前,高职院校施行就业教育,大多局限于信息的提供、政策法规的解释以及具体的应聘技巧等,真正构建了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开展创业活动的教材还较少。此外,在教材选择上也存在局限性,没有把受学生欢迎的教材纳入教学中。
四、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路径
一个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成功的前提。高职院校要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有效性,就必须从文化、载体、方法、服务创新等方面发力,构建科学有效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一是培育独具特色的创业文化。在创意经济时代,高职院校传授专业知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营造一个适当的环境,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创意可以源源不断地被激发出来。要想让学生切身感受创业文化,要在四个方面下功夫:首先是理念文化。高职院校的顶层设计应该坚持与时俱进,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就业和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无论是在政策层面,还是在操作层面,都应体现一种创新创业导向。其次是制度文化。尴尬的是,我们的一些政策实际操作性不强、落实不到位,大多停留在纸面上,离真正让创业者受益还很远。因此,创业制度文化的作用,是为创业可能性提供可靠稳定的保障。再次是环境文化。目前,高职院校都会有一定数量的创业成功者,特别是企业家校友。他们的创业经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挖掘。如邀请校友回校开设讲座、整理校友创业语录,给在校师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后是校友文化。学校努力整合社会校友资源,让校友创业群体成为给在校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的庞大资源,一方面,可帮助有创业想法的学生,能便捷地寻找到创业导师;另一方面,也能引入创投资金。二是构建高效实用的实践体系。将创新创业基础理论知识转化为实战平台,是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新体系的成功经验。为此,高职院校应当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首先,创建创业模拟实训平台。利用现有教学条件,开展企业经营管理等创业模拟课堂项目。也可通过创业实践软件,让学生在互联网上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整个过程模拟仿真平台,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接受在线创业实训。此外,还可鼓励学生参加营销策划大赛、创新设计大赛等学术科技类竞赛活动,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提高广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技能。其次,建设创业综合实践平台。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优势,发挥创业实验室、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小微企业创新基地等在创新创业能力实训中的活动载体作用,深入实施和支持各类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竞赛项目,完善国家、地方、高校三级创新创业实训教学体系。最后,举办创新创业竞赛。应鼓励并帮助学生参加各式各样的创意、创新及创业竞赛,一方面通过竞赛的过程训练学生;另一方面可在竞赛过程中形成技术研发团队、行销团队及运营团队。
三是强化创新创业的保障体系。首先,加大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和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鼓励专业教师和创业校友承担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和指导教师工作,建立一支专与兼相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其次,开设多元创意创业课程。高职院校可通过整合资源,鼓励更多有条件的学院开设创业类课程,将创业议题融入课程中,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水平与技能,培养学生的创业自信与能力,进而增强创业动机。再次,编撰创新创业教材。通过采集产、学、研合作成功案例编纂教材,以活生生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创业模式。最后,建立政策支援平台。创业教育并非一个单位投入就能成功,必须有明确的推动机制、创业资源支持等配套措施。政府在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资金支持时,除了制定完善的创业帮扶措施,还需要建立大学生创业专项资金,不断扩大企业市场准入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