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看问题教案

合集下载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教案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教案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教案
教案: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目标
了解和掌握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重要性,并能运用这一思维方
式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及步骤
1.引入(5分钟)
–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什么是发展的眼光?为什么我们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引出本课的主题: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能够帮助我们抓住问题的本质和长远发展的趋势,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2.概念讲解(10分钟)
–讲解发展的眼光的定义:看问题时关注问题的根本原因和未来发展趋势,不仅看眼前的表象。

–引导学生思考例子:举例说明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好处,如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时应该考虑城市未来的交通规划。

3.案例分析(15分钟)
–给学生提供几个案例,让他们分组讨论。

–案例示范分析:老师带领学生分析一个案例,解释如何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并引导学生参与讨论。

4.分组讨论(15分钟)
–学生按小组讨论其他案例,运用发展的眼光进行分析,并在最后汇报讨论结果。

5.总结(5分钟)
–总结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重要性和好处,强调培养这一思维方式的必要性和实际应用性。

教学辅助工具
•黑板或白板
•教案PPT(可选)
评估方式
•小组讨论案例时的参与度和贡献度
•案例分析中的思维逻辑和分析深度的展示
•案例讨论后的汇报结果。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案一、引言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而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每位教师都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教案旨在通过采用“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一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培养问题意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能够主动发现问题。

2.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多角度审视问题。

3.引导学生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3.1 教学内容1.问题意识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身边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多角度审视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审视问题,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3.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步骤1.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和示例引导学生思考,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说明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2.问题意识的培养:教师以一个具体的问题为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原因和可能带来的影响。

3.多角度审视问题:教师将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拓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多个层面。

4.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师通过讲解和范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

5.练习与讨论:教师提供多个问题供学生练习,在小组讨论的形式下,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并给出各自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6.总结与归纳:教师以小结的形式,归纳教学内容,并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

7.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用发展的观点解决一个具体问题,并通过写作的方式提交。

四、教学方法与技巧1.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引导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3.综合评价法:通过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全面评价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问题小学数学教案

分析问题小学数学教案

分析问题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问题本质,并灵活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入问题分析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介绍问题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如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等。

3.示范:以几个不同类型的问题为例,展示如何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4.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练习,巩固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5.讨论:引导学生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法,并共同探讨各种不同的思路和策略。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问题分析的重要性和方法。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评价学生理解和掌握问题分析的能力。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问题分析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及时总结课堂教学的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和效果。

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和实践,帮助学生掌握问题分析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
力和思维水平。

通过逐步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一、教案主题: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联系的概念和重要性;2. 培养学生从联系的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3. 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 联系的概念: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2. 联系的类型: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3. 联系的方法论要求:坚持联系的观点,反对形而上学的孤立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例(如手机与网络的联系)引出联系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2. 讲解:详细讲解联系的概念、类型和方法论要求,结合实例进行分析;3. 互动:引导学生从联系的角度分析一些实际问题,如环保问题、人际关系等;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2. 举例说明联系在生活中的应用,写一篇短文;3. 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联系的观点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

六、教案主题: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七、教学难点:1. 理解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2. 掌握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方法;3. 运用联系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八、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相关实例和素材;3. 课后作业的指导。

九、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分析实例;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是否能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3. 思维发展:学生是否能够从联系的角度看待事物和问题。

十、教学延伸:1. 深入研究联系的其他类型和方法;2. 探讨联系在各个领域的应用;3. 引导学生进行联系的观点创新和实践。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案主题: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联系的概念和重要性;2. 培养学生从联系的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3. 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 联系的概念: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2. 联系的类型: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3. 联系的方法论要求:坚持联系的观点,反对形而上学的孤立观。

学会全面地看问题

学会全面地看问题

学会全面地看问题第二章学会全面地看问题各门具体科学研究各个领域物质运动的特殊规律,物质为什么会运动呢?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科学而深刻地揭示了物质运动的过程和原因,揭示了支配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的发展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告诉我们要善于观察、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学会区别矛盾的特点,揭示出矛盾的特殊本质,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

我们要努力学习并掌握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内容,深刻了解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发展过程、发展方向和基本趋势,学会用矛盾分析方法全面地看问题,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第一节看待问题要全面一、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

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动力和实质内容,“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它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

掌握这一规律,有助于我们掌握矛盾分析方法,理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有助于树立全面观点,防止和克服主观性和片面性。

对立统一,就是“矛盾”。

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

要把握对立统一规律,首先要正确理解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范畴。

一说到矛盾,人们便常常想到《韩非子·难势篇》所叙述的那则“自相矛盾”的故事。

可见矛盾很早就在人类的认识之中。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的哲学范畴。

矛盾的对立又称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又称同一性,这是矛盾的两种根本性质。

矛盾的同一性具有两重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互相依赖性。

矛盾着的每一方都同对立一方彼此互相依赖着,而不能孤立存在和发展。

一方的存在和发展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

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中任何事物和现象,无一不是作为这样的矛盾统一体而存在。

例如,没有生,就没有死;没有正,就没有负;没有战争,就没有和平;没有先进,就没有落后;没有权利,就没有义务等等。

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贯通性。

其意思是:首先,矛盾双方相互包含。

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矛盾着的每一方都包含、渗透着对方的因素或性质。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范文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范文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联系的定义和特点,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2. 学会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 学会运用联系的观点,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事物联系的认识,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联系的定义和特点,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难点:如何运用联系的观点,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联系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例。

2. PPT课件或者黑板。

学生准备:1. 前置知识的学习。

2. 思考问题的习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例,引出联系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联系的定义、特点和作用,让学生理解联系的重要性。

3.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联系的实际意义。

4. 方法指导:讲解如何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联系的观点。

5. 练习:让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一些问题,并进行解决。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联系观点。

五、课后作业:1.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联系的观点,并尝试运用到生活中的问题解决中。

2. 查找一些关于联系的观点的资料,进行拓展学习。

3. 反思自己在解决问题时,是否能够运用联系的观点,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

六、教学拓展:1. 联系与因果关系的区别:联系是指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因果关系是指事物之间的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两者的区别,并学会在实际问题中区分它们。

2. 联系的类型: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直接联系是指事物之间的直接关系,间接联系是指事物之间通过其他事物进行联系。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两种联系类型的特点。

七、教学互动: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生活中的一个问题进行讨论,运用联系的观点进行分析。

用发展的角度看问题(教案)

用发展的角度看问题(教案)

用发展的角度看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了解发展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掌握从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高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发展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发展的定义和目标;- 发展的主要阶段和路径;- 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和影响因素。

2. 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 发展如何影响问题的产生和解决;- 发展对问题解决的重要性和影响;- 通过发展的角度来解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分析。

三、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1. 导入环节:- 通过引入一个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

2. 知识讲解:- 讲解发展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分析发展如何影响问题的产生和解决。

3. 案例分析:- 选择一到两个实际问题或案例,通过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案例分析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分享。

5. 总结归纳:- 总结发展对问题解决的重要性和影响。

6. 作业布置:- 布置一项作业,要求学生运用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和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并在下节课上做分享。

四、教学评价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可以采用以下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活跃程度;- 评价学生对发展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作业评价:- 评价学生在作业中运用发展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 观察和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PPT课件:- 用于展示发展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 实际问题或案例材料:- 用于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素材。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实际问题和案例进行分析和解决。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教案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教案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本课通过对物质世界发展本性的考察,让学生领悟发展的观点,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2.解析:从方法论的角度讲发展,即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既要看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又要知道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既要懂得踏踏实实地做好量变的准备工作,又要在适当的时机促成事物的质变,推进事物的发展。

学习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目的就是为了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为此,我们设计了两目。

第一目,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这一目的逻辑结构是: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本目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懂得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因此要对事物发展的前途充满信心;还要懂得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要勇敢迎接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与挫折。

第二目,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这一目的逻辑结构是: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的状态──量变的概念──质变的概念──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做好量变的积累,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质变。

这一目的重点是让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着眼于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的积累,踏踏实实,埋头苦干,还要抓住机遇,果断促成事物的质变,推进事物的发展。

二、目标及其解析1.目标:(1) 识记量变和质变的基本含义。

(2) 识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

2.解析:学习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运用相关原理,理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说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在理解“l量变和质变”可能会出现困难,原因是学生社会生活经验及理论的欠缺,且有一定抽象性。

要克服这一困难,就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悟,贴近学生生活,加深学生对此的理解。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全教案新部编本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全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教学设计】《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一、教材分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第4册,,《生活与哲学》第3单元第9课的第2框的内容。

本节课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上一框学习了矛盾的观点之后自然而然展开的。

本讲主要通过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地位及关系的讲述,得出我们看具体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这本书的一个重要方法。

学好本课对于学生们能够正确的认识事物,分析问题以及下一阶段的学习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区分事物的基础,是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和途径。

2、能力的目标:使学生初步形成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分析和解决各种矛盾的能力,初步学会从错综复杂的事物中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通过本框学习是学生坚信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如何处理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难点:弄清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含义四、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但实践能力普遍较弱。

本框所学知识理论性较强,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这两个概念极易混淆,学生难理解。

而且本框内容属方法论要求,需要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生在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上还比较薄弱。

五、教学方法:1、探究性学习法。

组织学生课后分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

在探究性学习中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作学习的主人,“爱学、乐学”,并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在小组分工合作中,在生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中,促使学生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合作精神差,实践能力弱“等不足,培养综合素质。

17、学会全面地看问题

17、学会全面地看问题
左边的将军
右边的将军
总结:两将军站的角度不一样,看得问题也不一样。
3、指导阅读课文第9自然段。理解事物的多面性,分析理解两将军的错误原因。
4、讨论:
我们怎样做到全面地看问题?认真阅读课文最后两段。
5、小结:
四、练习指导。
1、请你用全面看问题的方法分析下列建议是否可行。
(1)不可行。因为……
(2)不可行。因为……
课时
教学内容
十七、学会全面地看问题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事例,理解为什么要全面地看问题?学会怎样全面地看问题。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懂得全面地看问题的重要性。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
难点
理解为什么要全面地看问题?学会怎样全面地看问题。
教法
学法
教法
讲授法启发法举例法
学法
讨论法
教学用具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分析现实生活中部分(片面)看问题的人好不好。
2、板书课题:十七、学会全面地看问题
3、学习手语。
三、学习新课,明白事理。
1、指导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理解文中词语:部分(片面)整体(全面)全局
(2)理解“看到部分,看到整体,把握全局”。
2、理解课文事例:
两个将军买盾牌的故事。
(3)不可行。因为……
2、读一读下面的话,想一想是什么意思。观天。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高二教案(3.7 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

高二教案(3.7 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

高二教案(3.7 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 1. 掌握辨别问题的主流和支流的能力; 2.理解主流和支流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重点1.学习如何辨别问题的主流和支流;2.理解主流和支流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3.1 什么是主流和支流•主流:具有决定性地位和作用的事物、观点或情况。

在某个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对其他事物、观点或情况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支流:相对于主流而言,对主流具有一定程度的辅助、补充、甚至对立作用。

3.2 如何辨别问题的主流和支流1.了解问题的背景和相关信息。

2.分析不同观点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3.观察问题的发展趋势和变化情况。

4.辨别问题中的关键因素和核心观点。

5.总结主流观点和支流观点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3.3 主流和支流之间的关系1.主流和支流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关系。

2.主流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支流观点的形成和发展。

3.支流观点为主流观点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向。

4.主流和支流之间的辩证关系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和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4.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主流和支流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课件和示例,讲解问题的主流和支流的定义和辨别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并掌握核心要点。

4.3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实际问题,要求小组成员分析该问题的主流和支流,并讨论其关系和影响。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促进团队合作和思维交流。

4.4 小结归纳(10分钟)收集各小组的讨论结果,让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梳理问题的主流和支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展示学生的思考和观点,加深对主流和支流的理解。

4.5 拓展应用(15分钟)提供更多相关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的主流和支流,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鼓励学生思考问题的多样性,培养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1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8个生字。

会用“一……就……”造句。

2、懂得故事内容。

3、学习全面看问题的思想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本课生字。

难点:弄懂为什么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有不同的看法。

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幻灯或多媒体、小黑板2、青蛙与小鸟的头饰若干。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指导朗读、理解课文一、学生瞬息万变读课文,读准字音,感知课文大意1、板书课题:坐井观天师:同学们通过自己读书都知道了这个故事,谁能说说“坐井观天”的“观”是什么意思。

谁坐井观天。

2、再读读这个故事,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读音是否正确。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读音。

(1)从学生中选出一个“小老师”,负责正音。

(2)开火车读生字卡,谁的读音不准,由“小老师”纠正。

(注意“弄”的声母是“n”,“错”的声母是平舌音)学生没准的字音教师指导。

二、读课文,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的不同看法1、自己读课文,想一想,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鸟说天很大,青蛙说天很小。

2、和同桌讨论一下,把小鸟说天很大,青蛙说天很小的那两个词语(无边无际、井口那么大)找出来作上记号,再读一读。

3、教师在黑板上简笔画小鸟和青蛙。

4、请同学把课文中小鸟说天很大,青蛙说天很小的词语告诉大家。

5、教师板书。

6、教师指黑板引读。

(1)小鸟说:“天无边无际。

”(2)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三、再读课文,理解小鸟和青蛙为什么对天有不同的看法1、提问:小鸟怎么知道天无边无际,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读课文,找出答案。

2、谁愿意告诉大家,小鸟和青蛙为什么对天的大小有不同的看法?(小鸟在天上飞,青蛙坐在井里)3、教师板书:“天上”、“井里”4、指板书小结:小鸟说天无边无际是因为它在天上飞,青蛙只有井那么大是因为它坐在井底。

5、同学们讨论一下,能不能给这只坐在井底看天的青蛙取个名字?(井底之蛙)四、指导朗读,进一步理解课文意思1、放幻灯及教学录音。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一、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联系的观点,认识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2. 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四、教学内容:1. 联系的定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 联系的多样性: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

3. 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分析问题要全面,注意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看问题要长远,注意事物发展的趋势;善于把握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提问:什么是联系?我们在生活中是如何感知联系的?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联系的定义和特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讨论1. 提问:联系有哪些多样性?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案例,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联系的哪些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课堂讨论1. 提问:如何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实例分析1. 教师展示实例,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2. 学生提交作业,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六、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联系的观点,认识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2. 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案教案标题: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发展的观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入:通过一个小故事或题目,激发学生对问题解决的兴趣。

2. 定义:解释发展的观点是什么,并提供一些例子来加深学生对该概念的理解。

3. 讨论:以小组形式,学生讨论他们在生活中或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运用发展的观点来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

4. 团队合作: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并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5. 展示和讨论:各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并进行全班讨论。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并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教学步骤:1. 引入(约5分钟)教师讲述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小故事,或者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例如:你有没有遇到过在学习中遇到难题的时候,感到非常困惑和无助的情况?那么,是否有过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经历呢?2. 定义(约10分钟)通过示例和解释,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发展的观点”是什么。

例如:发展的观点是指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应该从问题的不同角度来看待,积极思考问题的原因、影响和可能的解决途径。

不仅仅考虑问题本身,还要关注问题的发展潜力和可能的发展方向。

3. 讨论(约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他们在生活中或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思考如何用发展的观点来解决这些问题。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个人经验和观点。

4. 团队合作(约15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鼓励小组成员充分发挥各自的想法和创造力。

5. 展示和讨论(约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并进行全班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各种解决方案的优缺点,并提出自己对于该问题的观点。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积极参与、合作沟通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一、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联系的概念和特点;2. 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引导学生认识联系的重要性和方法。

三、教学内容:1. 联系的概念和特点2. 联系的类型和作用3. 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天气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引发学生对联系的思考。

2. 讲解:讲解联系的概念、特点、类型和作用,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3. 实践: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具体问题,运用联系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解决。

4. 分享: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5. 总结:总结联系的重要性和方法,强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联系的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2. 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学生在讨论和评价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六、教学难点:1. 理解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2. 掌握运用联系观点分析问题的方法;3. 将联系的观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相关案例和实例;3. 分组讨论的道具或工具。

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联系的概念、特点和类型;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3. 分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4. 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教学步骤:1. 第一步: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2. 第二步:讲解联系的概念、特点和类型,让学生理解联系的本质;3. 第三步: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进行分析;4. 第四步:分组讨论,让学生选取一个案例,运用联系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解决;5. 第五步: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评价和补充;6. 第六步:总结联系的重要性和方法,强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7. 第七步: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十、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换个角度看问题全国通用(1)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换个角度看问题全国通用(1)

六年级上册⼼理健康教育教案-换个⾓度看问题全国通⽤(1)换个⾓度看问题适应年级:⼩学六年级【活动理念】⼩学⽣涯即将结束,这时候,学业的压⼒,考试的烦恼,⼈际⽭盾冲突等特别明显,每天都会有交往中的⽭盾的冲突或学业上的困难失败等,由这些事情产⽣的负⾯情绪会影响⼈关系或者学习效率等。

这时我们往往需要从积极的⾓度是摒弃消极的⼼理,主动消除误会或者烦恼,并希望学⽣从积极的⾓度看待眼前的烦恼、困难或挫折,培养他们乐观的积极⼼理。

【活动⽬标】1、认识到积极的⼼理的重要性。

2、让学⽣从积极的⽅⾯看待并解决眼前的烦恼或者困难,学习积极思维的⽅式和⽬标。

【活动重难点】让学⽣从积极的⽅⾯看待并解决眼前的烦恼或者困难,学习积极思维的⽅式和⽬标。

【活动准备】课件【活动过程】团体暖⾝阶段:“唱反调”游戏我们做个⼩游戏。

我说“坐下”、“向左看”“举左⼿”、“摇头”、“男⽣起⽴”、“双⼿放下”“⼤哭”,⼤家做出相应的动作。

接下来,换个⽅式。

我说“坐下”、“向左看”“举左⼿”、“摇头”、“男⽣起⽴”、“双⼿放下”“⼤哭”,⼤家做出相反的动作。

团体转换阶段:换个⾓度看双关图⽣活⽰例(6和9)(2)看双关图(3)为什么同⼀幅画,却有着不同的发现?(板书:⾓度)2、⼩结引出话题:从不同的⾓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发现,今天我们就⼀起探讨这个话题。

3、故事感悟:《掉进坑⾥的驴⼦》(1)有⼀天某个农夫的⼀头驴⼦,不⼩⼼掉进⼀⼝枯井⾥,农夫绞尽脑汁想办法救出驴⼦,但⼏个⼩时过去了,驴⼦还在井⾥痛苦地哀嚎着。

最后,这位农夫决定放弃,他想这头驴⼦年纪⼤了,不值得⼤费周折去把它救出来,不过⽆论如何,这⼝井还是得填起来。

于是农夫便请来左邻右舍帮忙⼀起将井中的驴⼦埋了,以免除它的痛苦。

农夫的邻居们⼈⼿⼀把铲⼦,开始将泥⼟铲进枯井中。

当这头驴⼦了解到⾃⼰的处境时,刚开始哭得很凄惨。

但出⼈意料的是,⼀会⼉之后这头驴⼦就安静下来了。

农夫好奇地探头往井底⼀看,出现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吃⼀惊∶当铲进井⾥的泥⼟落在驴⼦的背部时,驴⼦的反应令⼈称奇──它将泥⼟抖落在⼀旁,然后站到铲进的泥⼟堆上⾯!就这样,驴⼦将⼤家铲倒在它⾝上的泥⼟全数抖落在井底,然后再站上去。

《全面看待问题》教学设计

《全面看待问题》教学设计

《全面看待问题》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全面看待问题》
科目: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内容:小学四年级下《换个角度看问题》
教学课时:5分钟
活动理念:本活动通过盲人摸象的小故事,让学生意识到不要以偏概全,全面、正确的看待问题。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全面意识
2.教育学生正确地看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大眼睛
1.讲述盲人摸象的小故事,启迪学生思考。

2.提示:四个盲人由于只了解事物的局部,产生认识上的片面性。

告诫学生不
要以偏概全去了解问题。

二、碰碰车
出示《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和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三、大显神通
刚刚的小故事告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四位和尚分享了他们的感悟。

四、请你参加
请你分享所得到的启示
1。

六年级技术《全面的看问题》

六年级技术《全面的看问题》
二、知识泉
搞创造发明,不能只有想法或设计图纸,要能够做成实实在在的物品,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了使发明易于推广,要考虑的方面很多,如该项发明的体积、重量、成本、性价比和它在生产、包装、运输、仓储、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它对其他技术和社会的影响。
如果只从一个方面思考问题,往往会顾此失彼,带来新的问题,有的发明虽然有节省材料和缩小体积的优点,但却降低了产品性能和可靠性,有的发明在生产或使用过程中会危害到人体的健康,有的发明造价高昂,超出了人们的消费能力,类似这样的发明虽然也可以申请专利,但无法被社会接受。
69技术教案
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十五周)2014年6月2日
课题
《全面的看问题》的实际问题,小组合作调查研究并解决。培养学生的发明创造的能力。
重点难点
多角度思考、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发明创造的能力。
教具
教科书




一、瞭望台
人们搞创造发明是为了解决某个方面遇到的问题,但是,这项发明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是否带来了其他的问题,在实际推广时是否行的通,这些都需要仔细考虑。
只有多角度、全面地进行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拿出有推广价值的好发明来。
三、体验屋
全面的考虑以下发明是否存在弊端
发明
设计意图
弊端
加粗牙膏管口直径
每次牙膏用量加大,从而提高牙膏的销量
将自行车车轮做大
加快自行车骑行的速度
给自行车安装自动变速装置
按一下电钮,自行车就能换到想要的速度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怎样看问题、想问题)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怎样看问题、想问题)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单元主题:怎样看问题、想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会认47个生字,会写50个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情感态度价值观: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懂得课文中所包含的道理。

教材解析:
本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

“识字4”选了三组成语,这些成语与本组课文内容有一定的联系。

成语故事《坐井观天》,让学生懂得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让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只顾“结果”而忽略了“过程”;童话故事《小柳树和小枣树》、《风娃娃》、《酸的和甜的》,让学生懂得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做事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动脑的道理。

单元教学构想:
1、教学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合作释疑,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

2、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模仿课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表演课文内容。

3、利用插图,激发学生主动阅读,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和事,从中理解、懂得故事中的道理。

课时安排: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4-16课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面地看问题》教案
苍南职业中专黄婵娟
[详细过程]
苍南从工贸弱县向工贸强县,从内生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的跨越。

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从1981年的1.76亿增加到2010年的254.8亿,增长了144.7倍;财政收入从1982年的0.15亿增加到2010年的24.25亿,增长了158.2倍;工业总产值从1981年的6615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658.5亿元,增长了994倍。

苍南县”(因该县处于玉苍山以南,这就是“苍南县”的由来)。

苍南是全国百强县同时又是省级贫困县,经济地区差异明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
成功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苍南
浙江省全省平均22727----------24611
温州市【温州地区】22851------24467
台州市【台州地区】22738------24429
舟山市【舟山地区】22257 -----24082
富阳市21238 ----------------23362
湖州市【湖州地区】21604 -----23280
湖州市区21821---------------23242
金华市区21408---------------22915
嘉兴市区21177---------------22730
安吉县20426-----------------22484
永康市20608 ----------------22388
临安市19830-----------------22011
临海市20252-----------------22000
岱山县21940 ----------------21978
桐庐县19980-----------------21791
嵊泗县19344-----------------21487
平阳县19442 ----------------20919
建德市19168-----------------20895
丽水市区19878 --------------20446
浦江县19057-----------------20434
青田县18478-----------------20345
永嘉县19256-----------------20264
苍南县18574 ----------------20190
三门县18233 ----------------20100
东阳市18153-----------------19955
龙泉市18145 ----------------19825
天台县18309-----------------19775
衢州市区18069 --------------19539
遂昌县17979 ----------------19508
缙云县18241 ----------------19051
丽水市【丽水地区】17710------19018 洞头县16709 ----------------18339
江山市17003-----------------18224
仙居县16665-----------------18222
云和县16701 ----------------18180
淳安县16648 ----------------18144
松阳县15622----------------------- 17421
文成县15277------------------------16853
龙游县15686------------------------16795
兰溪市15389 -----------------------16593
庆元县14738 ---------------------- 16398
景宁县14932 ---------------------- 16157
磐安县15240----------------------- 16154
武义县14120 -----------------------15530
泰顺县13198 -----------------------14400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