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

合集下载

土地革命的演变

土地革命的演变

1、大革命时期:〔1〕湘鄂赣三省都成立了省农民协会,其中湖南农民运动发展最为迅猛。

〔2〕农民在农会领导下,纷纷起来打倒土豪劣绅和不法地主,推翻地主阶级的政权和武装,建立农民的政权和武装,做到“一切权力归农会”。

〔3〕为支援北伐奠定群众基础。

2、土地革命〔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含义: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的革命。

〔2〕背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蒋介石发动围剿,中共在根据地开展的。

〔3〕原因:①封建土地所有制阻碍生产力发展;②是农民最根本的要求,也是中国民主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③只有进行土地革命,才能调动农民革命和生产积极性,稳固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取得战胜敌人的最基本条件。

〔4〕区域:革命根据地〔5〕政策〔主要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6〕土地革命路线:①内容: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②制定的依据:国内主要矛盾〔阶级矛盾即中国人民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矛盾〕。

〔7〕作用〔意义〕:使广阔贫雇农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证;为保卫胜利果实,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调动了一切反封建力量〔如贫农、雇农、中农、富农、中小工商业者〕。

3、“双减双交”政策〔抗日战争时期〕〔1〕背景:①国民党政策由对外转向对内,由抗日转向反共;1939年初,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掀起了反共高潮;②日本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推行“三光”政策。

〔2〕政策内容: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3〕实质:承认地主对土地财产的所有权,同时保证农民的承佃权,即限制封建剥削。

〔4〕制定的依据:①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即由中国人民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阶级矛盾变为中日民族矛盾;②国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

土地革命心得体会

土地革命心得体会

土地革命心得体会引言土地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项重大社会变革,以解决中国农民土地问题为核心目标。

在这次革命中,农民们经历了种种艰难困苦,也收获了种种成功和成就。

本文将从个人角度出发,总结和归纳土地革命的心得体会。

一、深刻认识土地革命的历史意义土地革命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我在参与土地革命过程中深刻认识到的。

改革前,农民们长期受到地主的剥削和压迫,生活在极度贫困的环境中。

而土地革命为农民赢得了土地所有权,并确立了农民在生产中的决策权和控制权。

这种根本性的土地改革,不仅使农民们摆脱了极度贫困的生活,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

因此,我深刻认识到土地革命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二、了解农民群众的真实需求和诉求在土地革命中,农民群众是最主要的力量,他们是土地革命的受益者和执行者。

在走村串户、听取民意的过程中,我深刻了解到农民群众的真实需求和诉求。

他们期望能获得自己的土地,改善生活条件,拥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农村的决策过程。

因此,在土地革命中,我们必须充分听取和尊重农民的意见,制定出符合农民利益的政策和措施。

只有深入了解农民的真实需求,我们才能准确把握土地革命的方向和目标。

三、团结和动员广大群众参与革命实践土地革命是一项涉及广大农民群众的社会变革,只有通过广泛的动员和组织,才能有效推进革命进程。

在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团结和动员广大群众参与革命实践。

首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尊重和关心农民群众的权益,加强与农民的沟通和联系。

其次,要组织群众参与社会活动,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最后,要建立有效的组织机构,提高革命工作的组织力和执行力。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能够有效地团结和动员广大群众参与到土地革命实践中。

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力的提升土地革命不仅关乎农民个人利益,也涉及到农村的整体发展。

在土地革命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力的提升是至关重要的。

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

形成
• 随着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 发展,土地革命也日益广泛和深入地开展 起来。 • 1929年4月,在总结赣南土地斗争经验的基 础上,毛泽东主持制定了兴国县《土地 法》,将《井冈山土地法》中规定的“没 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 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的改正。
形成
• 1930年2月,毛泽东召开了红四军前委,赣 西、赣南特委,红五军、六军两军委联席 会议,即著名的二七会议。 到1930年底、 1931年初,随着各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的 普遍开展,不仅没收和分配土地的对象和 具体办法比以前明确多了,而且长期没有 解决的土地所有权问题得到了解决。
土地革命路线的形成
•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党就领导根 据地人民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 斗争。 • 在1928年底,湘赣边区政府根据井冈山地 区一年来土地革命的实践经验,制定了我 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 法》。这个土地法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 “以人口为标准,男女老幼平均分配”, 主要以乡为分配单位。
1927年9月19日 年 月 日 秋收起义部队 会师文家市
1927年10月27日 年 月 日 工农革命军到达 井冈山
第三,广州起义(1927.12.11) 第三,广州起义(1927.12.11) 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和叶 叶剑英等领导了广州起义。 挺、叶剑英等领导了广州起义。 广州起义是对国民党的屠杀政 策发动了又一次英勇的反击。 策发动了又一次英勇的反击。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各地相继举行武装起义,实行工农武装 各地相继举行武装起义, 各地相继举行武装起义 割据中国共产党人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 教训中, 教训中,逐步认识到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和组织革命军队的极端重要性,走上武 和组织革命军队的极端重要性,走上武 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土地革命的核心思想

土地革命的核心思想

土地革命的核心思想土地革命,即为解决土地问题而进行的革命,其核心思想是贫苦农民的权益。

在中国历史上,土地革命曾经经历了多个阶段,其中最为重要的是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和20世纪中期的土地改革。

这两个阶段都体现了土地革命的核心思想,即推动土地制度的变革,保障农民的权益,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一、土地革命背景中国的土地制度问题始终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

受传统封建思想影响,中国的土地制度长期以来都建立在“有主无民”的基础上,土地是地主的私有财产,农民只能作为佃户耕种土地,并向地主缴纳高额地租。

在这样的土地制度下,中国农民的生活状况基本无法得到改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流动性低,不利于国家现代化建设。

在这种背景下,土地革命的核心思想逐渐形成。

从民初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内的矛盾日趋激化,人民对土地问题的不满逐渐升级。

因此,土地革命开始成为广泛的社会运动,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一股强大力量。

到了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土地革命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开始进行全面的土地改革。

二、土地革命的核心思想1. 土地属于农民,必须归农民所有土地革命的核心思想是土地归农民所有。

这一观点体现了对土地私有制的否定和对农民权力的提高。

在这一核心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的土地制度开始发生变革,农民得到了自己土地的所有权。

在土地改革中,农民通过土地制度改革,实现了对土地的占有和使用这样的权利,从而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增强。

2. 破除土地上的封建关系,平等分配土地一直以来,土地制度的设计都充满了封建关系。

地主作为土地的唯一所有者,农民只能作为佃户,将土地耕种给地主,而佃户并没有土地的占有权。

这样的土地制度制约了农民的生产效率,导致了新农村建设的滞后,也难以充分发挥农业的作用。

因此,土地革命要破除土地上的封建关系,实现平等分配土地。

在土地改革中,农民可以获得自己的耕地,佃户与地主各得一部分,而这种分配是平等的。

通过这种方式,农民可以自己占有土地,从而获得充分的生产自由,并确立了农民们对土地的占有权。

中国近代以来的土地革命

中国近代以来的土地革命
近代以来中国的土地革命
第一次土地革命,1927年,规定没收大地主和中地主的土地,没收一切所谓公产的祠族庙宇等土地,分给佃农及无地的农民.对于小田主则减租.强调贫农是农民运动的主要力量.9月,中共中央提出:“对于小地主的土地必须全部没收,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原则.
第二次土地革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的土地革命,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1931年春,毛泽东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广大贫农雇农在政治上翻了身,生活得到了保证。
为了保证土地革命的顺利进行,县、区、乡各级都建立了土地委员会。分田的大体步骤是:
(一)调查土地和人口,划分阶级。
(二)发动群众清理地主财产,焚毁田契、债约和帐簿,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畜、房屋分给贫雇家,现金和金银器交公。
(三)丈量土地,进行分配,公开宣布分配方案,插标定界,标签上写明田主、丘名、地名和,面积。
第三次土地革命,1942年巩固根据地和争取抗战胜利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也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抗日
同时决定中也指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第四次土地革命,1947年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的需要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第五次土地革命,1950年夏,人民政府颁布,废除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1952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在我国延续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彻底废除了.

中国的土地革命和农村政策

中国的土地革命和农村政策
土地革命的实行,彻底打破了封建地主的剥削体系,给了广大农民希望和信心,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现代化建设。然而,在土地革命后期,中国的农业生产出现了新的问题。农民不再具有反抗性,他们不再进行积极的农业生产,因为他们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可以通过种植自给自足来维持生计。因此,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现代化。
此外,中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如“三农”政策,农村卫生保健政策等,旨在促进农村的发展和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特别是近年来,中国致力于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保障儿童的权益,为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希望。
总之,中国的土地革命和农村政策对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土地革命解决了土地问题,农村政策推动了农村的现代化建设,给广大农民带来希望和信心。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农村地区得到了空前发展,农业领域的技术创新不断加速,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其次,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国的农村政策。随着土地革命的结束,中国政府开始致力于农村现代化建设。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中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可以将土地集中供应给农民,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管理土地和进行农业生产。通过与城市建设相结合,中国的农村地区得到了空前发展,新型工业和高技术产业也进入了农村地区,为农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国的土地革命。土地革命是指在某些国家和地区,人民通过武装暴动或其他形式的斗争,将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的过程。中国的土地革命始于20世纪初,从毛泽东领导的农民革命运动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土地改革法,将土地归还给农民。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领导农民运动,推动土地改革进程。
中国的土地革命和农村政策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然而,在中国的历史上,农民一直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地主和豪绅占有大了一场土地革命,旨在将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改善他们的生活和劳动条件,推动农村的现代化建设。

土地革命相关精神

土地革命相关精神

土地革命相关精神土地革命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革命运动,始于1927年,以农民为主体,旨在推翻封建土地制度,解放农民阶级,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土地革命相关的精神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土地革命的正义性:土地革命是为了推翻封建地主阶级的剥削统治,实现农民阶级的解放和权益的正义斗争。

广大农民因为长期受到封建束缚和压迫,生活困苦,对土地和富农的渴望和愤怒推动着土地革命的进行。

2.农民阶级的力量:土地革命强调以农民阶级为基础,依靠并发动农民的力量。

农民是中国社会的大多数,他们具有丰富的生产经验和较高的觉悟。

土地革命将农民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发展他们在革命斗争中的力量,形成农民军队和农民政权。

3.农村经济建设:土地革命强调农村经济建设,通过进行土地改革和土地革命根据地的建设,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土地革命通过打破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实现土地的合理分配和农民的自主经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革命纪律和组织建设:土地革命强调纪律严明和组织建设。

为了实现农民阶级的解放和革命胜利,土地革命要求革命者具备坚定的信仰和崇高的革命精神,遵守党的纪律和组织安排,发扬无产阶级的纪律观念,保持战斗力。

5.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土地革命倡导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发动群众的广泛参与和自觉行动,激发农民革命热情,积极参与革命斗争,培养农民的革命自觉性和革命领导能力。

土地革命相关的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为中国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中国农民阶级解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土地革命相关的精神还包括以下几点:6.革命意识形态:土地革命强调培养和弘扬共产主义理想和思想,推动革命者和农民阶级具备革命意识和阶级斗争觉悟。

革命者要自觉地坚持共产主义信仰,坚守共产主义信念,为农民阶级的解放和社会主义事业奋斗。

7.社会主义改造:土地革命承诺实现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包括对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改造,实现土地国有化、合作化和农业集体化,推动农村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

土地革命的演变

土地革命的演变

1、大革命时期:(1)湘鄂赣三省都成立了省农民协会,其中湖南农民运动发展最为迅猛。

(2)农民在农会领导下,纷纷起来打倒土豪劣绅和不法地主,推翻地主阶级的政权和武装,建立农民的政权和武装,做到“一切权力归农会"。

(3)为支援北伐奠定群众基础.2、土地革命(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含义: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的革命。

(2)背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蒋介石发动围剿,中共在根据地开展的。

(3)原因:①封建土地所有制阻碍生产力发展;②是农民最根本的要求,也是中国民主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③只有进行土地革命,才能调动农民革命和生产积极性,巩固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取得战胜敌人的最基本条件.(4)区域:革命根据地(5)政策(主要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6)土地革命路线:①内容: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②制定的依据:国内主要矛盾(阶级矛盾即中国人民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矛盾)。

(7)作用(意义):使广大贫雇农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证;为保卫胜利果实,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调动了一切反封建力量(如贫农、雇农、中农、富农、中小工商业者)。

3、“双减双交"政策(抗日战争时期)(1)背景:①国民党政策由对外转向对内,由抗日转向反共;1939年初,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掀起了反共高潮;②日本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推行“三光”政策。

(2)政策内容: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3)实质:承认地主对土地财产的所有权,同时保证农民的承佃权,即限制封建剥削.(4)制定的依据:①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即由中国人民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阶级矛盾变为中日民族矛盾;②国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

新版教材第3课土地革命

新版教材第3课土地革命
第3课土地革命
本课知识点 一、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 改革法>的公布 三、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完成 四、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所占农村 人口比例
10%
占有土 地比例
20-30%
90%
70-80%
地主 农民
故事来源于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民间传说。它以主 人公的命运概括了旧社会亿万农民倍受压迫的苦难 历史,并以此来说明,封建的剥削制度"使人变成 鬼",劳动人民作主的新社会"使鬼变成人"。

课后活动:
观看或阅读<暴风骤雨>、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有关 土地改革的小说和影视作品。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与以往土地改革的不同之处:
注意保护富农经济,对地主由过去没收其一切 财产改为没收土地、农具、耕畜、多余的粮食 及房屋,保护民族工商业等。
资料1: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说: “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 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 成的。所以说,这是一次最彻底的最全面的最成 功的一次土地改革。” 资料2:毛泽东也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 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 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
资料3: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这就 是劳动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感觉。土地改革解放了农 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000万吨,比1949 年增长了26.9%。
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1.彻底---主人 2.这使---生产力 3.农业---条件。
1111
农民长期遭受地主剥削的根源是什 么?

再论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战争

再论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战争

再论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战争是中国革命发展史上重要的一段历史。

这场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土地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并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战争,包括其背景、历程和影响。

首先,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战争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展开的。

20世纪初,中国面临着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生活贫困。

中国共产党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开始以农民为主要力量进行土地革命。

其次,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战争经历了艰苦的历程。

从1927年南昌起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进行了长达22年之久。

期间遭受了蒋介石国民党的残酷打压,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武装斗争为主导,通过游击战、游击区建设等方式不断战胜敌人。

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土地革命战争,获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

在土地革命过程中,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土地革命法令、减租减息以及发展农村合作社等,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状况。

这也使得共产党在广大农民中形成了强大的群众基础,为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战争不仅在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通过自身的革命实践,为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帮助。

中国的革命道路为其他落后国家解决发展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促进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社会主义革命运动。

然而,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战争不仅有光辉灿烂的一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例如,在土地改革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过度激进的行为,对地主和富农的打击有时过于严厉,导致了社会秩序的混乱和一些冤假错案的发生。

同时,在游击战争中也产生了一些负面问题,如破坏性战争行为和农民承担过重的战斗压力等。

总之,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战争是中国革命史上重要的篇章。

这场战争的背景、历程和影响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

第九节课:土地革命

第九节课:土地革命

中共党内连续发生“左”倾错误的 原因
其一, 其一 , 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 厚的“ 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 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 其二, 其二 , 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 错误干预和瞎指挥。 错误干预和瞎指挥。
其三,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 其三,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决 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中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 占大多数,使党处在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 占大多数,使党处在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 其四,主要的原因在于,我们党还处在幼年, 其四,主要的原因在于,我们党还处在幼年,全 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 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 践经验也很缺乏。 践经验也很缺乏。
第五、坚持独立自主,事实求是,一切 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千万 不要 忘记 革 命是千辛万苦、 命是千辛万苦 、 无 数牺牲才得到胜利 的 。 你们是在一帆 风顺、 温暖暖、 风顺 、 温暖暖 、 软 绵绵的温室中长大 千万要警惕, 的 , 千万要警惕 , 不要忘了本。 不要忘了本。 ——廖承志 ——廖承志
星火燎原的抗争: 星火燎原的抗争:土地革命
一、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新探索
二、五次反“围剿”与红军长征
三、土地革命路线形成的过程与意义
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武装反抗 反“围剿” 围剿” 长征 陕北抗日
1927.4
1930.11
1934.7
1936.10
1937.7
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
屠杀现场
挂 在 电 线 首 级 杆 上 的 共 产 党 人 被枪杀的共产党人
泸定桥
红军爬雪山
(3)红军长征精神 第一,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 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 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土地革命前后变化短演讲稿

土地革命前后变化短演讲稿

土地革命前后变化短演讲稿土地革命是中国共产领导下的一场历史性革命,它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下面我将从多个方面来分析土地革命前后的变化。

首先,土地革命前,中国农民面临着极为艰苦的生活条件。

在封建社会的统治下,农民几乎没有土地,他们被地主剥削压迫,生活非常困难。

土地革命的核心任务就是解决土地问题,给予农民土地的所有权。

通过实行土地革命,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并且得以摆脱了地主的剥削和压迫,生活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其次,土地革命使得农民有了政治权利和参与社会事务的机会。

在封建社会中,农民的地位低下,没有话语权,无法参与政治和社会事务。

而在土地革命后,农民成为了革命的主力军,他们参与了地方政权的建设,成立了农民协会和农民革命政权,拥有了一定程度的组织、管理和决策权利。

这为农民争取利益和发展农村经济创造了条件。

另外,农村的社会生产和农村经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封建社会中,农民缺乏土地和生产工具,社会生产力发展受到限制。

而通过土地革命,农民获得了土地和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农村经济得以迅速发展。

农民开始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农业生产的规模和质量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农村经济开始发展壮大。

此外,土地革命还促进了社会公平和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

在封建社会中,社会贫富悬殊严重,社会不公现象普遍存在。

而土地革命使得农民获得了土地和财富,社会贫富差距逐渐缩小,社会公平得到了提升。

同时,通过土地革命,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进入了农村,封建思想逐渐被打破,农民开始积极学习和传播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

总的来说,土地革命前后,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民摆脱了地主的剥削和压迫,获得了土地和政治权利,农村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社会公平得到了提升。

这些变化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应该铭记土地革命的历史,继续努力,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谢谢大家。

反围剿与土地革命知识点

反围剿与土地革命知识点

反围剿与土地革命知识点引言反围剿与土地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的两个重要阶段。

反围剿是指中国共产党在1927年至1934年间,针对国民党及其军队的围剿战争进行的抵抗和反击。

土地革命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在1930年至1949年间,通过农民群众的力量进行的农村土地改革和革命斗争。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反围剿与土地革命的目标、策略和成果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历史背景20世纪初,中国社会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

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成立,开始发起农民运动和工人运动,以推翻封建统治和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然而,国内政治局势复杂,各方势力争夺利益,这使得共产党面临着来自国民党及其军队的围剿和打压。

反围剿的目标和策略面对国民党的围剿,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系列战略目标和策略。

其中,重要的目标是保卫革命根据地,争取时间和空间发展革命力量。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共产党采取了以下几个主要策略:1.游击战争:中国共产党采用游击战争的方式对抗国民党的正规军队。

游击战争具有灵活性和机动性,能够有效地应对敌人的围剿行动。

2.农村包围城市:共产党将重心放在发展农村革命力量上,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逐渐扩大革命势力范围,并最终实现对城市的革命夺取。

3.统一战线:共产党积极发展统一战线,与各类进步力量合作,形成反对国民党的广泛联盟。

这有助于凝聚更大的革命力量,为反围剿提供更多的支持。

土地革命的目标和策略土地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在反围剿后,针对农村封建制度进行的土地改革和革命斗争。

主要目标是打破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土地的公有化和农民的解放。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共产党采取了以下几个主要策略:1.农村包围城市:与反围剿时期相似,共产党继续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

通过发动农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并最终实现对城市的革命夺取。

2.土地改革:共产党积极组织农民进行土地革命,打破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土地的公有化和农民的解放。

这对于农民来说意味着摆脱了封建剥削和压迫,实现了自己的权益。

初中历史土地革命教案

初中历史土地革命教案

初中历史土地革命教案
课题:土地革命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土地革命的背景和意义;
2.掌握土地革命的主要内容和过程;
3.思考土地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土地革命的主要内容和过程;
难点:土地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准备:
1.教材《初中历史》;
2.图片资料:土地革命的相关图片;
3.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幅土地革命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谈谈对这幅图片的印象。

二、讲授(10分钟)
1.土地革命的背景和意义:介绍土地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对中国社会的重要意义。

2.土地革命的主要内容和过程:分析土地革命的主要内容和实施过程,包括土地改革、土地扩大和农民协会成立等。

三、讨论(15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土地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包括对农民、农村经济和国家政治的影响。

四、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土地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性。

五、作业(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日记,以农民的身份描述土地革命前后的生活变化。

教学反思:
本课以土地革命为主题,通过图片资料和讨论,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促进学生思考和分析事件对社会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土地革命的重要性和意义。

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土地革命(1927-1937),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革命。

编辑本段简介土地革命,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革命。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的土地革命,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

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

那就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这条路线,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

编辑本段步骤为了保证土地革命的顺利进行,县、区、乡各级都建立了土地委员会。

分田的大体步骤是:(一)调查土地和人口,划分阶级;(二)发动群众清理地主财产,焚毁田契、债约和帐簿,把牲畜、房屋分给贫雇家,现金和金银器交公。

(三)丈量土地,进行分配,公开宣布分配方案,插标定界,标签上写明田主、丘名、地名和面积。

土地革命使广大贫雇家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土地革命时期命根据地建立后,党就领导根据地人民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斗争。

在1928年底,湘赣边区政府根据井冈山地区一年来土地革命的实践经验,制定了我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

这个土地法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以人口为标准,男女老幼平均分配”,主要以乡为分配单位。

此时,由于党缺乏土地革命的经验,曾经有一些不适当的规定,如:规定没收一切土地进行分配,而不是只没收地主阶级土地进行分配;规定土地的所有权归工农民主政府所有,而不归农民;禁止土地买卖等等。

这些都是错误的。

随着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土地革命也日益广泛和深入地开展起来。

1929年4月,在总结赣南土地斗争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主持制定了兴国县《土地法》,将《井冈山土地法》中规定的“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史基本知识中国的初期土地革命

史基本知识中国的初期土地革命

史基本知识中国的初期土地革命中国的初期土地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场社会运动,旨在推动农民解放,改善农民的土地权益,并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中国初期土地革命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革命的发展背景、目标和影响等方面。

一、背景中国的初期土地革命发生在20世纪初,当时中国内外局势动荡不安。

中国面临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内农民的苦难。

同时,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入和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兴起,为中国土地革命提供了理论和组织基础。

二、土地革命的目标中国土地革命的主要目标是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实现土地的公有化。

农民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阶级,他们承受着传统封建地主剥削的压迫,土地革命的目标是为了解放农民,让他们能够拥有自己的土地,并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

三、革命的进程中国初期土地革命的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秘密组织阶段、地方实践阶段和全国范围推广阶段。

1. 秘密组织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秘密组织向农民宣传土地革命的理念,培养农民的阶级意识,并组织他们进行抗争行动。

同时,中国共产党还积极推动土地革命理论的研究和宣传,为后续的实践奠定了基础。

2. 地方实践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起义和土地革命运动逐渐在一些地区兴起。

通过武装斗争,农民夺取地主的土地,并建立起农村革命根据地。

这些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土地革命的发源地和实践基地。

3. 推广阶段随着地方革命的成功和经验的积累,中国初期土地革命逐渐向全国范围推广。

农民群众纷纷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参与到土地革命中来。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土地革命不断取得胜利,并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四、影响中国初期土地革命对中国社会和国家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 农民权益保护通过土地革命,农民的土地权益得到保护和改善。

农民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土地,摆脱了封建地主的剥削,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2. 农村经济发展土地革命使农村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农民拥有了土地后,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增加了农村经济的产出。

土地革命是哪一年开始到哪一年结束

土地革命是哪一年开始到哪一年结束

土地革命从1927年开始到1937年结束。

土地革命时期也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通常指的年份是1927年到1937年这十年之间。

一直到日本全面侵华后,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土地革命时期才宣告结束。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阶段。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地把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武装和工农政权,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

革命意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极其艰难曲折的道路。

曾从最多时的近30万人减少到约3万人,但在战争实践中锻炼出一支英勇善战的新型人民军队。

开创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造就了大批优秀的指挥员,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形成了一整套适合中国革命战争实际的战略战术,为实现全国抗战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土地革命名词解释

土地革命名词解释

土地革命名词解释
土地革命是指在农村地区开展的一种农民起义和革命运动,旨在通过重新分配土地、改善农民地位以及推翻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实现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根本变革。

在中国历史上,土地革命起初出现在清朝末年,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和国民党的建立,一些农民运动开始呼唤土地革命,以实现农民对土地的自主管理和拥有。

这些运动在国内各地迅速蔓延,农民们纷纷加入到土地革命的行列中。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土地革命成为了中国革命的重要一环。

在1927年至1949年的中国革命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地区建立了一系列的农民武装,如红军和游击队,积极开展土地革命运动。

这些运动以农民起义和游击战争的形式,通过武装夺取地主土地,进行土地改革和农村革命。

土地革命的核心内容包括土地改革和农村革命两个方面。

土地改革是指对土地所有制进行革命性的变革,主要通过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并进行重新分配实现。

农村革命则是指通过建立农村革命政权,推翻封建地主的统治,实现农民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

土地革命在中国农村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打破了封建地主阶级
的统治,给予农民土地和权力,提高了农民的地位和福利。

同时,它也为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地区建立了广泛的基础和支持,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土地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农民起义和革命运动,它以实现土地所有制变革和农村革命为目标,对中国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 4 课 土地革命战争

第 4 课 土地革命战争

第 4 课土地革命战争1. 南昌起义八一南昌起义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部分国民革命军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的武装起义。

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南京和武汉发动“清共”后,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决定利用共产党掌握和影响下的国民革命军在南昌举行起义,并指派周恩来为起义领导机关前敌委员会书记。

预定参加起义的部队有: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的二十军、十一军二十四师和十师一部、四军二十五师两个团,第五方面军的三军军官教育团一部和南昌市警察武装,共两万余人。

起义原定7月30日夜发动,后因张国焘的阻挠而延期。

8月1日凌晨2时,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指挥各路起义军向驻守南昌的国民党军队发动进攻,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激战,占领了全城。

当天上午,在南昌举行了国民党中央委员、各省区特别市和海外各党部代表联席会议,通过了《中央委员宣言》,成立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同时对起义部队进行了整编,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以贺龙兼代总指挥。

旋因敌以重兵进攻南昌,中共前委决议依中央原定方针转兵广东,相机夺取广州,再次北伐。

起义军自8月3日起先后撤离南昌,经江西瑞金、会昌,转进福建长汀、上杭,于9月下旬到达广东潮州、汕头地区。

随即被优势敌军击散,一部分退至海陆丰地区,加入了东江地区农民的武装斗争;另一部分在朱德、陈毅率领下转战至湘南,开展游击战争。

1928年4月下旬到达井冈山地区,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当权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保存下来的起义部队成为工农红军的骨干之一。

1933年7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自是年起,每年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2. 井冈山会师从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部开上井冈山以后,到1928年2月,以他为书记的前委领导井冈山军民,利用湘赣两省国民党各派军队混战的时机,采取积极发展的方针,已经初步开创出了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地区“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先后成立了宁冈、永新、茶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革命一、土地革命战争也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十年内战”。

1927年至193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代理人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国内革命战争。

二、而土地革命土地革命,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度,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打倒地主阶级,解放农村生产力。

那么土地革命内容是什么呢::中国共产党经过实践中的不断探索和摸寻,逐步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土地政策,这些政策可以概括为: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分配土地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分配时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历史背景[请简述](1)农民阶级对土地的诉求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

在封建社会,农民在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土地兼并的农民起义中,早已表达了对土地的诉求,并产生了影响深远的土地平均主义思想。

李自成起义、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说明农民对起义军的支持源自于对土地的强烈诉求和渴望。

土地问题对国家经济发展以及政治统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所以,正确处理土地问题和农民问题是中国共产党进行土地革命的关键所在。

(2)资产阶级革命的平均地权1840年以后,随着西方殖民者的入侵,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被动的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

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因此,中国的农民深受本国封建地主阶级和外来帝国主义的压迫,大量的农民失去土地,中国社会的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也日益加深。

1911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并提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来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

但因为资产阶级的软弱并未成功。

中国人民在受到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的同时又增加了官僚资本主的压迫。

(3)无产阶级的土地农有中国共产党在借鉴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解决土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地农有”思想。

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异常的尖锐,人民群众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形势成为必然,反对封建地主土地占有制,进行彻底的土地革命,越来越成为人民的呼声,成为中国革命的必然。

所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最基本任务。

为什么想要土地革命[详述1,2项3,4没有具体幻灯片]1、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土地政策形成的特点(1)苏联经验是土地政策形成的重要参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土地革命中执行什么样的阶级路线?也就是依靠哪些人?反对哪些人?(苏联将农民分为五个阶级。

前两者相当于我们中国所说的雇农和贫农,小农和大农是指自耕农和富农。

)(苏联对待富农政策上的这种一波三折的变化,对中共领导的土地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固然,苏联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制定土地政策的重要参考,但是毕竟中共领导的土地革命是立足于中国来进行的,当然不能脱离中国社会实际,完全照搬外国经验。

因为农民受着几千年来的私有观念的影响,把没收来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虽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仍不能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所以1931 年4 月20 日颁布的《土地委员扩大会议决议》重新规定:“农民领得田地即为自己所有,有权转租或变卖抵押,苏维埃不禁”,这样以来,农民不仅有了土地使用权,同时也获得了土地所有权,苏联的“土地国有”在中国就变成了“农民所有”。

(2)集体讨论、民主决策是土地政策形成的必要保证在制定土地政策的过程中,各个根据地之间和许多领导同志之间展开了争论。

其中争论最激烈的是“土地没收”问题和“土地分配标准”问题。

毛泽东指出:“中国的大地主少 ,小地主多 ,若只没收大地主的土地 ,则没有好多被没收者 ,被没收的土地即少 ,贫农要求土地的又多 ,单只没收大地主的土地 ,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和需要 ,要能全部抓住农民 ,必须没收地主的土地交给农民”毛泽东的这一思路显然是更加切合中国实际。

但因为当时党内受“左”倾盲动主义的影响,他的这种正确意见没有被认可,在土地革命的实施过程中,采取了“没收一切土地”的政策,包括贫农和自耕农的土地在内,全归没收之列。

对于这种超越革命阶段的土地政策,中共中央后来逐渐有所认识。

于是,在中共六大发出的第二号通告中指出:“大会改正,‘没收一切土地’的口号为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

(3) 调查研究是土地政策形成的基本途径毛泽东更是一位注重调查研究的积极的实干家 ,他说:“要了解情况 ,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做调查 ,调查社会各阶级的生动情况”。

在寻乌调查的过程中 ,毛泽东谦虚、主动地接近群众 ,甘愿做群众的小学生,对他们热情招待,精心询问,并且亲自动手作笔记。

在土地革命过程中 ,通过实地考察,毛泽东写下了《寻乌调查》等一系列著名的调查研究报告 ,为党中央了解土地革命斗争的情况 ,制定正确的土地政策 ,提供了重要依据。

(4) 群众利益是制定土地政策的主要标准共产党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政党 ,群众的利益就是党的生命。

在制定土地政策的时候 ,党总是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每一项政策的制定、调整和实施 ,都要考虑群众满意不满意 ,群众拥护不拥护 ,群众的利益成为党制定土地政策的主要标准。

实践证明,党只有不唯书、不唯上 ,而以群众利益为准则 ,才能制定出正确的政策。

[5删除了 内容太少不单列幻灯片]6、毛泽东领导下的土地革命[以下按时间顺序排列,打破两者界限详细解释一下红色的就行了](1)毛泽东探索、领导能够解决中国土地问题的革命实践➢ 1927年秋,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了中国革命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并开始了土地革“土地没收”问题“没收大地主及中地主的土地” “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土地分配标准”问题 按劳动力分配(江汉)(谁种的多就可以多分土地,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不至于出现土地荒芜和生产凋敝的现象,着眼点是发展生产)按人口分配(毛泽东)(农村大多数的人口是贫农 ,如果按人口来分配 ,可以获得贫农的支持 ,如果只注意发展生产 ,而忽视争取群众 ,纵然发展了生产 ,也得不到广大穷苦农民的支持。

)命。

➢1928年党的六大讨论了土地问题,通过了《政治决议案》和《土地问题决议案》,“指出了土地革命的实质。

➢1928年我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中规定:“没收一切土地。

”《井冈山土地法》的颁布,标志着第一步代表农民利益的土地法正式形成了,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929年1月,红四军在宁冈县贯彻《井冈山土地法》和《兴国土地法》的基本精神,同时结合闽西土地斗争的经验,在分田时,第一次提出抽多补少的原则,对富农政策明确规定只没收多余的土地,不要过分打击。

➢1930 年2 月已明确了土地革命的趋向,确定了以原耕为基础,以乡为单位,按照人口平分土地的原则。

➢➢1929年4月,毛泽东又领导制定了《兴国土地法》,明确规定“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耕种使用。

这是一个原则的纠正,它明确了土地革命所打击和依靠的主要对象。

➢1930 年5 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还提出了很多关于调查研究、深入进行土地革命的著名论断。

➢毛泽东又亲自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查地运动,其中对地主、富农、中农、贫农按照剥削的时间、程度等来详细区分,又主持制定了《关于土地斗争中一些问题的决定》,这些实践和斗争为土地革命总路线的提出提供了翔实的实践依据。

➢1931年初形成了一条“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的土地革命总路线。

➢(这是一条马克思主义的路线,这条土地革命路线为中国的土地革命运动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并成为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基础,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夺取中国革命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3)毛泽东领导土地革命路线的成功经验及现实启示[这个没有ppt,对着刚刚那也说就行,或者就别说]调查研究是土地革命路线形成的基本保证。

维护农民利益是制定土地革命路线的基本标准。

民主决策是形成土地革命路线的重要条件。

10、土地革命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1)政治方面:✧法国毕仰高在《剑桥中国史》第十三卷中分析了中国农村社会和农民运动,认为中共领导的农民运动是成功的,因为控制农民的行动是非常困难的,而共产党却成功地把农民的“骚动”引向一个完全不同的目标——“国家的独立和强大有力”。

✧韩丁以亲身见闻记述了土地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争取农民参加革命并赢得革命胜利的过程,对土地革命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翻身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的前言部分,即《关于“翻身”一词的说明》中,韩丁认为对于对于中国几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来说,土地革命的政治意义在于“站起来”了,在于“它意味着进入一个新世界。

”这些著作都充分肯定了“土地革命”对于中国革命具有积极的政治意义。

从政治学的角度来说,近代中国政治舞台上任何力图有所作为的政治力量都不得不面临动员农民、组织农民,使其参加革命的问题。

有学者将中共在农村中的成功与国民党在农村丧失权威相比较,指出中共进行土地革命成功的原因在于:它对抗了土豪劣绅等顽固势力,在农村确立起了自己的权威。

(2)经济方面:研究者对土地革命的经济意义则产生了争议。

[详述ppt上只有人名]✧马克思主义认为,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会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这是土地改革的经济意义。

✧杰克贝尔登在《中国震撼世界》一书则并不这样认为:“分配土地本身并不能在中国产生健全的农业经济。

它既不能创造出工业化所需的资金,也无法消除过剩的农村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拍金斯以“现代化”的分析模式对土地革命的积极作用提出疑问,并通过对传统观点中租佃制度的弊端的研究,提出“租佃的普遍存在并不构成增加土地产量的主要障碍”,“土地的再分配不一定会提高生产力”,进而考察了土地分配对于中国农业经济发展之意义。

✧国内的学者则认为土地革命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曹幸穗提出:“旧中国农民在社会最底层忍饥受寒的同时,他们的劳动价值的百分之四十左右通过种种渠道被榨取了”,由此认为土地革命对解决土地问题的具有重要作用。

11、土地革命的影响土地革命使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生活上得到了保证。

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他们积极参军参战,努力发展生产。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仅半年内,参加红军的翻身农民达到三万多人。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黄安七里坪的一个招兵站,一天内就招收800名农民入伍。

)土地革命为中国共产党赢得了人心,壮大了共产党的力量,为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同时,农村的改革,为革命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通过土地革命,中共在农村建立了根据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