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长征

合集下载

你了解长征吗(精)

你了解长征吗(精)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 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 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 过去以后个个笑逐言开。
感悟远征难
1、诗中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 服困难的雄壮图画,你能一一概 括吗?
读《长征》
自由朗读,请读准音,读出诗中 饱含的感情。
逶迤(wēi yí)磅礴(pá ng bó )岷山(mí n)
理解诗句的内容: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 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平常。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 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在红军眼 里也不过是小小的泥丸。
课文小结:
这是一首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概括了 红军长征的光辉历程,,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 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 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课外作业
搜集毛泽东评述长征的文 章和描绘长征的诗词。
教学后记:
学生兴趣较浓,在小学阶段已学习过 , 所以很快掌握并能背诵。
你 了 解 长 征 吗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主力从长江 南北各苏区向陕甘苏区进行的战略转 移。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 误领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 第五次“围剿”,被迫退出苏区,进 行长征。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 2、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的意义。 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句。 学习重点、难点: 1、 红军的钢铁意志以及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 业绩和伟大的意义。 2、富有表现力的语句。

国共十年的对峙讲解

国共十年的对峙讲解

会会宁宁
吴起镇
红四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红一方面军
3、历史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 国革命转危为安; (2)保存革命骨干构成日后的主力。 (3)传播了火种,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 神; (4)开始中国革命新局面。
红军红不军不怕怕远远征征难难,,万万水水千千山只山等只闲等。闲。 五岭五逶岭逶迤迤腾腾细细浪浪,,乌乌蒙蒙磅磅礴走礴泥走丸泥。丸。
鄂豫皖
根据地 上海
川陕 贺龙等建立
武汉
湘鄂边革
南昌
命根据湘地鄂赣长沙▲
杭州毛泽东朱德建立赣南闽
西根据地发展成为闽中浙央赣
革命根据地,首府瑞金
中央
左 右 江
湘赣
彭德广怀州等创建 湘赣革命根据地
邓小平等创建的左
海陆丰
右江革命根据地
中国革命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4、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三次反围剿斗争 1930年10月起 毛泽东、朱德
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931年冬、瑞金、宪法大纲、主席)
政权性质:工农民主政权
游击战术: 敌敌敌敌 进驻疲退 我我我我 退扰打追
作战方针:“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 兵力,各个歼灭”
三、红军长征
1、原因: 直接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根本原因: 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倾错 2、经过: 误
二、土地革命
1、八七会议
时间:1927年8月7日 地点:汉口 内容: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 国民党的总方针; 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意义:为中共指明了前进方向
2、秋收起义 时间:1927年9月
领导人:毛泽东
结果:损失严重 进攻长沙失败, 转向农村发展

《十年征战》: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与意义

《十年征战》: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与意义

《十年征战》: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与意义1. 引言1.1 概述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次著名战略行动,发生于1934年至1935年。

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成功脱离了敌人的追捕并转移基地到新的战略地域。

这次壮举被普遍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军事行动之一,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十年征战"这个主题展开讨论,文章目录分为介绍背景、事件过程、困境与抗敌精神以及历史意义与影响等几个部分,以全面探究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深远意义。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红军长征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揭示其中所包含的历史背景、重要意义与影响。

我们将探讨国内外政治环境、党内斗争与土地革命战争发展对红军长征的影响,详述红军长征的起因和经过,剖析红军在长征途中所遭遇的艰难困境和表现出的奋勇抗敌精神。

此外,我们将探讨红军长征对于中国革命觉悟和共产主义信仰的熏陶,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凝聚力和领导能力等方面。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希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以及其对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启示。

红军长征是一段具有不朽价值和深远影响的历史经验,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我们持续关注与思考。

2. 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2.1 国内政治局势:在20世纪初,中国陷入了割据混战的时期,民族危机和社会动荡席卷全国。

中共党诞生于1921年,当时掀起了一系列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的斗争。

然而,到了1930年代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面临着巨大挑战。

北方工农红军遭到国民党军队的持续围剿,并没有取得预期成功。

2.2 国际环境与影响:在大萧条和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对东北地区发动侵略,并逐渐扩大其在华影响力。

这一情景使得中国共产党迫切需要重新调整战略,并寻找新的生存空间。

2.3 党内斗争与土地革命战争发展:在中国共产党内部,存在着相互竞争和意识形态斗争。

毛泽东领导的派别在土地革命战争中根据地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红军的故事大全

红军的故事大全

红军的故事大全红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是中国工农红军队伍的总称。

红军的故事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篇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英勇的军队,他们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红军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近这支伟大的军队。

红军的故事大全。

一、长征。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

为了躲避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中国工农红军在1934年开始了漫长的长征。

他们穿越了草地、河流、雪山,经历了种种艰难险阻。

在长征过程中,红军不畏艰险,顽强奋斗,最终完成了长征的伟大壮举,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二、抗日战争。

红军在抗日战争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抗日战争中,红军积极开展游击战,与日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红军官兵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不懈地与日军作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土地革命战争。

在土地革命战争中,红军发动了一系列的农民起义,推翻了封建地主的统治,实现了土地的平均分配。

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中积极组织农民,开展革命斗争,最终取得了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

四、建立根据地。

红军在革命战争中建立了许多根据地,为革命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在根据地中,红军开展了广泛的土地改革和群众工作,为农民谋取了利益,赢得了农民的支持。

五、革命斗争。

红军在革命斗争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和毅力,他们不惧艰险,勇往直前,坚决执行党的指示,为革命事业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六、精神传承。

红军的革命精神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

红军的革命精神,是一种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是一种为了革命事业不怕牺牲的精神,是一种为了人民利益不怕一切困难的精神。

这种革命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前赴后继,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结语。

红军的故事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光辉篇章,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革命的壮丽诗篇。

红军的英勇事迹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他们的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长征问答题

长征问答题

1、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有几支队伍?“长征”与“二万五千里长征”是同一个概念吗?答:长征是土地革命时期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边区进行的战略转移。

提到长征,不少人都把它等同于“二万五千里长征”,其实这是不准确的。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先后有4支队伍参加长征。

由于分别处于国民党军队的分割包围之中,这4支长征队伍起始的时间、地点各不相同,行程当然也不一致,这几支长征队伍的总行程约六万五千里。

因此,“长征”与“二万五千里长征”不是同一个概念。

2、问:“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般是指哪支长征队伍的长征?这支长征队伍的大致行程如何?答: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后,国民党军队推进到中央苏区腹地,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机关和红军总部率中央红军主力及后方机关86000多人撤离中央苏区,从江西瑞金等地出发,向湘西挺进,踏上向西突围的征途,开始长征。

中央红军后来改称红一方面军。

1935年10月19日,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今吴起县),胜利结束长征,之后,在甘泉地区与刘志丹等领导的红十五军团会师。

红一方面军的长征,行程达二万五千里,于是历史上就有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说。

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般是指红一方面军的行程。

这是红军第一支长征队伍。

3、问:“二万五千里”这个说法是从哪里来的呢?毛泽东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答:红军到达陕北不久,1935年12月27日,毛泽东在陕北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所作的题为《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中,讲到红军长征的意义时这样讲道:“……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

”毛泽东根据什么说红一方面军长征有二万余里?他是怎么算出来的?毛泽东的算法是从1934年10月出发到1935年10月结束,以每天走70里计算,共计25550里,略为“二万五千里”。

关于长征的知识

关于长征的知识

红军长征历史知识竞赛题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知识问答1、长征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边区进行的战略转移。

提到长征,不少人把它等同于“二万五千里长征”,其实这是不准确的。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先后有4支队伍参加长征,总行程约六万里余里。

因此,“长征”与“二万五千里长征”不是同一概念。

2、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后,国民党军队推进到中央苏区腹地,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1934年10 月10 日,中共中央机关和红军总部率中央红军主力及后方机关86000多人撤离中央苏区,从江西瑞金等地出发,向湘西挺进踏上向西突围的征途,开始长征。

这是红军第一支长征队伍。

中央红军以后改称红一方面军军。

3、1935年10月19日,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镇之后,在甘泉地区与刘志丹等领导的红十五军团会师,红一方面军胜利结束长征。

4、红一方面军军的长征行程达二万五千里,于是历史上就有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说。

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般是指红一方面军军的行程。

5、1934年11月16日,红25 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由河南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向西挺进,开始长征,行程近万里,于1935年9月16日到达陕西省延川县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成为红军长征中先期到达陕北的第一支队伍,这是红军第二支长征队伍。

6、1935年3月5日,红四方面军8万人开始退出川陕苏区,向川西作战略转移。

1936年10月9日红四方面军总部抵达甘肃南部的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

这是红军第三支长征队伍。

7、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主力1.7万余人,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退出湘鄂川黔苏区,开始长征。

这是红军第四支长征队伍。

这只队伍于1936年7月5日按照中革委命令组成红二方面军。

1936 年10 月22 日,红二方面军到达甘肃静宁县的将军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合,行程两万余里。

至此,红军三大主力实现大会师,红军长征宣告结束。

长征的介绍

长征的介绍

长征的介绍长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在1927年至1936年间进行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略撤退和远征。

长征的目的是为了躲避国民党的追击,找到一个有利于发展革命事业的根据地。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进入全国扩展的新阶段。

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秋收起义失败后,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党对共产党展开了大规模的反共斗争。

共产党受到了重大打击,红军被迫离开原来的根据地,开始了一场长达一年的战略撤退。

长征从江西瑞金出发,经过湖南、贵州、云南等地,最终到达陕西的延安。

长征共经历了许多战斗和困难,其中最著名和最艰苦的是四渡赤水和雪山长征。

四渡赤水发生在1935年,红军在四川境内面临国民党军队的重围。

红军将领刘伯承、彭德怀以及朱德等人带领着红军进行了四次渡河,最终成功突围,摆脱了敌人的包围。

这一战斗体现了红军的机智和勇气,也给了红军在长征路上的士气极大的鼓舞。

雪山长征发生在1935年,红军在云南境内的神农架地区遭遇了严寒的雪山。

红军不得不在极端的天气条件下进行长时间的行军,士兵们面临极度的饥饿和寒冷,许多人因此丧失了生命。

然而,红军坚定不移地前进,最终克服了一切困难,成功地完成了这段艰苦的长征。

长征期间,红军还积极与当地群众展开工作。

红军广泛开展土地革命,鼓励农民组织起来,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红军还积极扶持妇女解放运动,在红军中建立了妇女独立团,提倡男女平等和妇女参军。

这些举措使得红军在长征中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1936年,红军结束了长征,到达了陕西的延安。

长征的胜利标志着共产党取得了在全国范围内发展革命事业的重要条件,红军转变为中国共产党的主力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长征还加强了共产党内部的团结,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领导核心。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一段重要的历史,它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独特经验的结晶,也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发展革命事业的重要里程碑。

长征内容概括

长征内容概括

长征内容概括及介绍长征的主要内容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

长征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是中国共产党政权斗争的重要转折点。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一次军事撤退,发生在1934年至1936年,从中国东南部到中国西北约12500公里。

长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逃避中国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为中共和红军的生存和发展保驾护航。

长征是1923年为联合反对外国帝国主义和军阀主义的共同敌人而成立的中共和国民党第一次统一战线失败的结果。

然而,中共和国民党之间的合作是短暂的,他们很快就因为意识形态和目标不同而成为对手。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另一方面,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是一个旨在建立民主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民族主义政党。

中共的政治和经济政策,以及它在工农兵中的组织活动,对国民党的统治和利益构成了威胁,中共和红军在内战初期遭遇许多困难和挫折,最终被迫撤出东南根据地,以躲避国民党的围剿。

1934年,红军开始了具有传奇色彩的长征,历时约一年半。

在长征途中,中共和红军要克服重重困难,翻越高山、宽河、大漠,还要面对国民党军队、地方军阀和土匪的夹击。

红军还要适应所经过的各个地区不同的民族和文化环境,保持高度的纪律、士气和团结。

尽管困难重重,损失惨重,但长征对中共和红军来说是一次战略胜利,使他们摆脱了国民党的围剿,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了新的根据地,继续他们的斗争。

权力斗争。

长征对中共的思想、组织和领导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共政治路线、军事战略和组织原则的形成和巩固提供了熔炉。

例如,长征考验了中共的政治路线,确定了它对农民解放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承诺,有助于明确依靠群众和游击战争的军事战略。

长征对中国人民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它鼓舞和动员了中国人民拥护共产党和红军,投身于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长征成为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坚持不懈、勇敢果敢的象征,代表着他们对人民事业的执着。

土地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土地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时间:十年内战,亦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或“土地革命战争”,是指1927至193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战争,国共内战第一阶段。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中国共产党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南昌起义后内战正式开始;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二、战争经过:1927-193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反对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支持下的蒋介石反动统治的伟大国内革命战争。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实行法西斯统治,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人士及革命群众。

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8月7日召开紧急会议。

克服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撤换了他的领导职务,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屠杀政策的总方针。

党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坚持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

同年10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组织工农政府,建立地方武装,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等领导的部队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合后,逐步扩大了根据地。

在此期间,党还在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西等地领导了平江起义、百色起义、宁都起义等武装起义,成立了几支红军和几处革命根据地。

从1930年底到1931年9月,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工农红军粉碎了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一、二、三次反革命“围剿”。

在此期间,其他革命根据地也取得了反“围剿”的胜利。

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央工农民主政府。

同年,发生了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武装抗日,并领导了东北抗日联军等的抗日斗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红军长征中,在贵州、四川、云南三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国民党军进行的运动战战役。

红军长征进至遵义,蒋介石调集30万兵力围追堵截1935年1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到达贵州遵义地区。

15~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这时,蒋介石为阻止中央红军北进四川同红四方面军会合或东入湖南同红2、红6军团会合,围歼中央红军于乌江西北的川黔边境地区,调集其嫡系薛岳兵团和黔军全部,滇军主力和四川、湖南、广西的军队各一部,向遵义地区进逼。

1月中旬,薛岳兵团2个纵队8个师尾追红军进入贵州,集结于贵阳、息烽、清镇等地,先头已进至乌江南岸;黔军以2个师担任黔北各县城守备,以3个师分向湄潭及遵义以南的刀靶水,懒板凳进攻;川军14个旅分路向川南集中,其中2个旅已进至松坎以北的川黔边境;湘军4个师位于湘川黔边境的酉阳至铜仁一线构筑碉堡,防堵红军东进;滇军3个旅正由云南宣威向贵州毕节开进;桂军2个师已进至贵州独山、都匀一线。

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根据上述情况,决定中央红军由遵义地区北上,在四川省泸州西南的蓝田坝、大渡口、江安一线北渡长江,进至川西北,同红四方面军一起实行总的反攻,争取赤化四川。

如渡江不成,则暂时留在川南活动,并伺机从宜宾上游北渡金沙江。

1月19日起,红1、红3、红5、红9军团分三路先后从遵义、桐梓、松坎地区出发,向土城、赤水方向前进。

黔军随即占领遵义、湄潭;川军以一部兵力防守宜宾、泸州,以8个旅分路向松坎、温水、赤水、叙永等地推进。

24日,红1军团击溃国民党军黔军的抵抗,攻占土城。

28日,红3军团、红5军团、军委纵队、干部团、红1军团一部在土城、青杠坡地区对尾追的川军2个旅发起猛攻,予以重创。

此时,川军后续部队4个旅迅速增援,毛泽东等遂决定,立即撤出战斗,西渡赤水河,向古蔺以南地区前进,寻机北渡长江。

党在土地革命战争

党在土地革命战争

毛泽东根据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特点科学的论证了红色政权有可能长期存在
和发展的五个条件: 第一、朱德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地方性的 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割剥削政策,造成了“白色政权间的 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 够在四围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 第二、中国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是在有第一次国内革 命战争影响的地方。 第三、中国红色政权能否长期存在和发展,决定于全国革命形势是否向前发 展。 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 第五、红色政权的存在存在和发展,最重要的条件是“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 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 毛泽东所论述的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大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 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的紧密结 合。三者关系。以上内容,也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重要内容,关于农 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理论,就是在“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

周围各县盛产粮食,可以供给部队给养。 意义:毛泽东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和向井冈山进军,是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朱德毛泽东式的农村革 命根据地的建立,这是在实践上把工作重点由敌人统治力量强大的城市,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的战略转 变的开端。 井冈山会师:一九二八年一月,朱德,陈毅进入湖南南部,发动了宜章郴州耒阳等县的年关暴动,即著名的湖南暴 动。四月,朱德陈毅到达井冈山,在宁冈砻市与毛泽东的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回合后,成立了当时最强大的一支 工农武装----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同年六月四日,中共中央指示改称为中国红军第四军),朱德人军长,毛泽东任党 代表,陈毅任政治部主任。两军胜利会师,是我军建军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它促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巩 固和扩大,也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第 4 课 土地革命战争

第 4 课 土地革命战争

第 4 课土地革命战争1. 南昌起义八一南昌起义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部分国民革命军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的武装起义。

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南京和武汉发动“清共”后,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决定利用共产党掌握和影响下的国民革命军在南昌举行起义,并指派周恩来为起义领导机关前敌委员会书记。

预定参加起义的部队有: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的二十军、十一军二十四师和十师一部、四军二十五师两个团,第五方面军的三军军官教育团一部和南昌市警察武装,共两万余人。

起义原定7月30日夜发动,后因张国焘的阻挠而延期。

8月1日凌晨2时,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指挥各路起义军向驻守南昌的国民党军队发动进攻,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激战,占领了全城。

当天上午,在南昌举行了国民党中央委员、各省区特别市和海外各党部代表联席会议,通过了《中央委员宣言》,成立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同时对起义部队进行了整编,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以贺龙兼代总指挥。

旋因敌以重兵进攻南昌,中共前委决议依中央原定方针转兵广东,相机夺取广州,再次北伐。

起义军自8月3日起先后撤离南昌,经江西瑞金、会昌,转进福建长汀、上杭,于9月下旬到达广东潮州、汕头地区。

随即被优势敌军击散,一部分退至海陆丰地区,加入了东江地区农民的武装斗争;另一部分在朱德、陈毅率领下转战至湘南,开展游击战争。

1928年4月下旬到达井冈山地区,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当权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保存下来的起义部队成为工农红军的骨干之一。

1933年7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自是年起,每年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2. 井冈山会师从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部开上井冈山以后,到1928年2月,以他为书记的前委领导井冈山军民,利用湘赣两省国民党各派军队混战的时机,采取积极发展的方针,已经初步开创出了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地区“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先后成立了宁冈、永新、茶陵。

革命长征故事有哪些

革命长征故事有哪些

革命长征故事有哪些长征,是洋溢着革命英雄主义和悲壮色彩的传奇,是中外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壮举,是人类排除万难,挑战生命的典范。

那你知道革命长征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革命长征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革命长征故事:长征中的外国人李德:来自共产国际的军事顾问在红军长征的历史中,李德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名字。

他是共产国际派给中国共产党的顾问,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中工作、生活了长达七年之久。

他是德国人。

1929年,李德进入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后被共产国际派到中国。

应博古等人的邀请,1933年9月底,李德来到江西瑞金,担任中共中央军事顾问。

当时,中国共产党刚刚起步,他的到来从理论和经验上占足了优势,中共临时中央的负责人博古,对他十分信任,把军事指挥大权完全交给了他。

但李德的指挥是完全脱离中国红军的实际的,长征初期,他的错误指挥使红军作战接连失利,给红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引起许多红军将领的不满。

但他没有接受意见,看清形势,而是一意孤行地按照错误的方向前进。

所以在一九三五年一月的遵义会议上,李德受到批评,并被取消了指挥权。

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红四方面军的领导人张国焘曾经企图分裂红军。

此时,已经调到新组建的红军大学当教员的李德,以自己特殊的地位和身份,坚决反对红军内部的分裂,保护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地位。

从这一点上看,李德是吸取了教训的。

一九三五年十月十九日,李德随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主力,到达陕甘根据地的吴起镇,成为走完长征全程的西方人之一。

李德对中国红军的作用很大,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他曾经参与了长征,是长征中不容忽视的外国人。

洪水:越籍军人“洪水猛兽”一九二四年,洪水追随胡志明从越南来到中国。

一九二七年,他秘密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不久,又加入红军队伍。

从此投身中国革命,开始了他在中国的光彩人生。

他是唯一一个经历了中国人民军队,从建军到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的全过程,并直接致力于新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外国人,又是1955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评定军衔时,唯一被授予军衔()的外国人。

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

• 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即在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下 A.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统一战线结合起 来 B.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结合 起来 C.把土地革命、统一战线、根据地建设结合 起来 D.把武装斗争、统一战线、根据地建设结合 起来
1、某旅行社组团从江西 出发开展“重走长征路” 旅游探险活动,下列长 征重要景点参观顺序排 列正确的一组是( ) A ③②①④ B③①②④ C ③④①② D①②③④
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土地革命
南昌起义南下广州与秋收起义进攻大城市长 沙,结果都失败,为什么会这样?说明了 什么?
因为大城市敌人力量强大;城市斗争道路 不符合中国国情,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武装斗争 党的领导 土地革命 根据地建设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三、红军长征
1、原因: 根本原因: “左”倾错误
• 《一袋干粮》《战地女杰:贺子珍的身体 里嵌入17块弹片》 《金色的鱼钩》《七根 火柴》《一个苹果》、、、、、、
大革命的失败,使中共得到的最深 刻的教训是 A.无产阶级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和 革命武装 B.要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C.要警惕统一战线内的野心家 D.要制定彻底的革命纲领
• 毛泽东第一次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取得 的”著名论断是在 ( ) A.党的“一大” B.“八七”会议 C.三湾改编 D.秋收起义
约10:1 约4:1 约6:1
1936年10月, 三大主力在 会宁会师
过草 地 爬雪山 飞 夺 泸 定 桥
1935年10月, 红一方面军胜 利到达陕北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召 开 开 始 长 征 巧渡金沙江
时间:1935年1月 地点:遵义 内容: (1)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 (2)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3)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4)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中国古代史重要大事年表:土地革命与红军长征

中国古代史重要大事年表:土地革命与红军长征

中国古代史重要大事年表:土地革命与红军长征
1927年7月——陈独秀辞职,从此离开中共领导岗位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人民军队诞生
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右派”的总方针1927年9月——湘赣边秋收起义、三湾改编、
1927年秋冬——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工农武装割据”之火
1927年底——张太雷、叶挺、叶剑英发动广州起义
1928年4月——朱德、毛泽东井冈山会师
1930年底~1931年秋——毛泽东击退蒋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三次反革命围剿
1931年春——毛泽东提出了土地革命路线
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
1933年初——上海临时党中央迁入苏区,“左”倾错误在苏区全面贯彻
1933年春——周恩来、朱德击退了蒋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反革命围剿
1933年10月——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反革命围剿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纠正了“左”倾错误,确立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遵义会议后: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穿过大草地→进入甘、陕地区
1935年10月——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
1936年10月——红军第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等地,三大主力会师,长征结束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
1936年7月---1939年3月西班牙反对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战争
历史知识点总结第 1 页共1 页。

红星照耀中国长征篇读后感

红星照耀中国长征篇读后感

红星照耀中国长征篇读后感摘要:一、引言二、长征背景及意义三、长征过程中的英勇事迹四、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五、结尾正文:尊敬的读者朋友们,大家好!作为一名热衷于红色文化的研究者,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的是关于红星照耀中国长征篇的读后感。

这篇文章将从长征背景、过程、精神以及时代价值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不朽精神。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长征的背景。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反围剿斗争中,由于敌人的残酷镇压和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这场声势浩大的战略大转移,便是我们熟知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在长征过程中,红军战士们展示了惊人的毅力和勇气。

他们翻越高耸入云的雪山,跋涉荒无人烟的草地,英勇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

在这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如飞夺泸定桥、强渡乌江等。

这些事迹成为了长征史上永恒的传奇。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

它包括坚定的信仰、艰苦奋斗、团结协作、严守纪律、敢于胜利等要素。

长征精神不仅在当时激励着红军战士战胜一切困难,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新时代背景下,长征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强大动力。

同时,长征精神也是我们每个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

总之,红星照耀中国长征篇让我们深入了解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和伟大意义。

长征精神是我们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继续发扬这种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让我们携手共进,传承红色基因,共创美好未来!以上就是我对红星照耀中国长征篇的读后感。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激发大家对红色文化的研究热情,更好地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

红军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不可动摇的历史地位

红军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不可动摇的历史地位

CULTURE 文化中等城市核心期刊·长征·责任编辑丨龚 琴红军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不可动摇的历史地位红军长征的历史功绩,不仅仅在于实现了战略转移、建立了新的根据地,更重要的是,经过长征的艰苦探索,中国共产党形成了自己坚强成熟的领导核心。

正如党的六届七中全会作出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指出的:“我党终于在土地革命战争的最后时期,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央和全党的领导。

这是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的最大成就,是中国人民获得解放的最大保证。

”红军长征,把军事上的战略转移与政治上的战略转变紧密联系在一起,把长征前进的大方向与建立抗日的前沿阵地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壮大人民革命力量,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开辟了光明前景。

长征精神,生动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风范,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充分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长征精神突破了时代和国度的界限,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一代代人的接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同时,我们要清醒看到,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前进道路上还有许多新的“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许多新的“大渡河”“腊子口”需要征服。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胜利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

长征是人民军队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也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

长征的胜利,极大地影响和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

经过80年的岁月洗礼,红军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历史地位更加凸显,对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和中华民族的意义更加深远。

一、进行军事上的战略大转移,实现开辟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历史性转折长征是在党内“左”倾路线占统治地位,实行错误的军事方针,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和红军面临生死存亡危局的紧急关头被迫作出的抉择。

土地革命战争

土地革命战争

土地革命四一二事变后,位于南京的国民政府一方面镇压中国共产党,另一方面继续对奉系军阀作战,以其完成统一全国的目标。

1927年8月1日,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一部分共产党人率先在南昌起义。

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正式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中国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随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湘、赣、粤、鄂、豫、皖、闽、浙、陕等地纷纷举行武装起义,组织工农武装,走上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队伍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组织工农政府,建立地方武装,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等率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分队伍和湘南起义中组织的农军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合,创建了中国第一支工农红军,并进一步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此后,中国共产党相继开辟了湘鄂西、鄂豫皖、陕甘、海陆丰、左右江等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其他红军部队。

---百度发展1930年底到1931年9月,红军在毛泽东、朱德的领导下,先后粉碎中国国民党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三次“围剿”。

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1931年九一八事变和1932年一二八事变,加剧了中日间的民族矛盾。

大敌当前,蒋介石集团仍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1932年6月和1933年10月,蒋介石又相继发动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四、五次“围剿”。

面对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和中国国民党的“围剿”,中国共产党一面号召全国人民武装抗日,一面继续开展游击战争,抗击国军的进攻。

粉碎了中国国民党军对中央根据地的第四次“围剿”。

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领导,致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败。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

其他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在“左”倾错误领导下也损失严重,被迫撤离根据地,先后参加了长征。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使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长征中,粉碎了中国国民党的围追堵截。

导致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

导致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

导致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红军长征的事迹广为流传,很多人都好奇红军为何要长征,具体原因是什么?下面一起随店铺来看看引起红军长征的真正原因。

红军长征的原因土地革命后期,由于红军的领导权落在一些根本不懂中国国情,却得到共产国际主义信任的左倾教条主义者手者,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8万6千多人被迫撤离革命根据地——江西瑞金,实行战略转移,踏上向西突围的征途。

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长征。

红军长征的过程中央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起点是江西瑞金和福建长汀,经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宁夏、陕西,最终到达陕甘苏区和陕北苏区.六军团长征从1934年8月到10月,起点是湘赣边界罗霄山脉北段,最终到达鄂西与红3军会师,3军恢复二军团番号,共同创建湘鄂川黔苏区。

七军团长征从1934年9月到11月,起点是中央苏区,终点是闽浙赣苏区。

十军团长征从1934年11月到1935年1月,起点是赣东北,至皖南伏击国民党军王耀武部,遭到白军猛烈反击,伤亡惨重;随后在皖南怀玉山遭到白军围歼,除参谋长粟裕率先头部队突围外,余部全军覆灭。

25军长征从1934年11月到1935年9月,起点是大别山,经湖北、河南、陇东,终点是陕北,与当地红26军、27军合编为15军团。

四方面军长征从1935年5月到1936年10月,起点是川陕苏区嘉陵江畔,经四川、西康、甘肃、宁夏、陕西,终点是陕甘苏区;其中9军、30军和由中央红军五军团改编的5军组成西路军,在到达陕甘苏区前的宁夏战役中西渡黄河,经宁夏、甘肃、青海,在消灭了总数超过自己的马家军部队的同时,先后于1936年12月、1937年1月和3月遭到马家军的歼灭性打击,残部于1937年4月到达新疆,是最后一支结束长征的红军部队。

二、六军团长征从1935年11月到1936年10月,起点是湘鄂川黔苏区,经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西康,在甘孜与由中央红军九军团改编的32均合编为二方面军后,经甘肃、宁夏,终点是陕甘苏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党对红军的五次围剿 第一次反围剿 1930年10月 红一方面 国军10万, 军4万 毛泽东 红一方面 国军20万, 军3万 毛泽东 红一方面 国军30万, 军3万 毛泽东 国军40万
蒋介石亲任 “剿匪”军 总司令)
红军胜利
第二次反围剿, 1931年3月
第三次反围剿, 1931年7月
红军胜利
红军胜利
立了第一个 农村革命根据地 ,从此中国革命走
上了一条 农村 包围 城市 的道路。
3、1931年,第一个红色政权 中华苏维埃共和 瑞金 成立, 毛泽东 在江西 国临时中央政府 当选为政府主席, 朱德 当选为红军总司 令。 4、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转移,实 行长征,在贵州召开的 遵义会议 是挽救红秋收起义1927.9毛泽东
八七会议
会议的目的:总结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 时间:1927年8月7日 地点:汉口 内容: 1、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2、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 重要论 断 意义:中国革命开始有国民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 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土地革命
• 阅读教材回答: 1、土地革命的原因 2、目的 3、内容 4、意义
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7年10月毛泽东在 江西井冈 山建立,开辟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一、中共领导的武装起义
名称 时间 领导人 及结果影响
南昌起义 1927.8.1
周恩来、 失败了。但它是中共 贺龙、朱 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 德、叶挺、 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 刘伯承等 失败了。部队改变了攻 打城市的计划,改向农 村进发,建立农村革命 根据地。

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名称演变
• • • • •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国民革命军 秋收起义:中国工农革命军 井冈山会师后:称中国工农红军 抗日战争:八路军、新四军 解放战争:人民解放军
三、红色政权的建立
时间:1931年 名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红色政权的首都:江西瑞金 领导人: (主席)毛泽东 (红军总司令)朱德
“重走 旅游线路 什么?使用 如何?带什
么衣服等)
军、挽救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1936年,红
军三方面军在 甘肃 会宁 会师,二万五千里 长征
连线题 突破 四渡 巧渡 过 强渡 爬 会宁 金沙江 大渡河 四道封锁线 彝族区 赤水 草地 雪山

三军大会师
参照红一方面军的长征路线,以 长 征路”为主题,设计一条红色 (包括哪一天去哪里?参观 什么交通工具?当地气温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创立的直接原因: • 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湖南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 秋 收起义,进攻长沙失败,转军井冈山。 •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领导人:毛泽东 地位: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创立意义: • 是中共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 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毛泽东与朱德、陈毅 率领的部队合编为工农红军第四军
红一方面 军7万
第四次反围剿, 1933年2月
周恩来、 红军胜利 朱德
第五次围剿, 1933年9月~1934 国军50万, (博古与共 产国际军事 年10月
红一方面 军8万
红军失败
顾问李德等 人)
四、红军反围剿失败和长征
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转移。
红一军长征时间: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红一军,即中央红军,朱德、彭德怀、博古、毛泽 东等领导) 1934年8月——1936年10月
草地 泸定桥
长征前的红军
1、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 党的第一枪在 南昌 打响,主要领导人有
周恩来
、 贺龙 、朱德 、叶挺 、 刘伯承 等。
这次起义也成为创建 革命军队 的开始。 秋收起义 2、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的 爆发,起 义受挫后,毛泽东毅然把部队拉到 井冈山 ,建
土地革命
原因: • ①.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 ②为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必须发动农民进行革命; 而发动农民进行革命,必须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满 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目的:满足农民的土地的需求 内容: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没收了地主的土地 分给农民 作用: ①.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 的胜利; ②.使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为保 卫胜利果实,农民积极参军参战,支援革命战争,巩 固了红色政权;
(红二军,贺龙、任弼时领导)
1935年3月——1936年10月
(红四军,徐向前、陈昌浩、张国焘等领导)
长征路线
瑞金 于都 突破四道封锁线 (湘江血战) 巧渡金 沙江 过雪山、 草地 突破 乌江
练习
遵义 会议
四渡 赤水
飞夺 泸定 桥
过彝 族区 吴起镇 会师
强渡大 渡河 甘肃会宁 三军大会 师
遵义会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