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农民的土地问题
土地革命三要素
土地革命三要素
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重要历史。
它是以解决土地问题
为核心的革命运动,具有三个重要的要素:土地问题、革命力量与组织、革命指导思想。
首先,土地问题是土地革命运动的核心。
中国历史上一直存在着
土地问题,尤其是在旧中国时期,土地问题尤为严重。
土地集中在少
数地主手中,绝大多数农民生活贫困,占有土地的权利被严重剥夺。
土地革命的核心任务是要解决土地管理和分配的问题,实现土地国有化,给予广大农民土地权益,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其次,革命力量与组织是土地革命运动的基石。
土地革命的开展
需要动员更多广大农民,组织农民建立起坚实有效的革命组织,用农
民力量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党的工作十分关键。
要有组织、有
纪律地参加到农民中去,向他们传递革命的思想和方針,动员农民参
加到解决土地问题的斗争中去,从而建立起坚如磐石的革命力量。
最后,革命指导思想是土地革命运动的指导方针。
毛泽东领导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政策和思想,积极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通过革命指导思想的传播和实施,农村土地革命不仅在农村地区,也
达到了城市地区,推动整个革命进程。
总之,三个要素的共同作用,使得土地革命运动迅速扩展开来,
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得到了不少农民的支持。
其推动了中国革命
的发展,同时为农民们翻身解放奠定了基础。
在今天和明天,我们也应该继承革命精神,致力于建设一个更加繁荣富强的新中国。
建党百余年来农民土地问题的辩证分析
【哲学与当今世界】收稿日期:2023-08-24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创新驱动视角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力成长的关键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4BJL076)作者简介:刘丽伟(1969-),女,蒙古族,辽宁朝阳人,博士,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世界经济。
建党百余年来农民土地问题的辩证分析刘丽伟(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上海201620)摘要:建党百余年来,农民土地问题一直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其中既包括有效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的“正向实践”阶段,同时也有忽视了农民土地问题的“负向实践”阶段。
“正向实践”阶段的成功经验在于中国共产党在大浪淘沙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把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写进党的行动纲领,在乡村振兴的主旨引领下结合国情和乡情,不断升华农民土地问题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而“负向实践”阶段的教训在于脱离了国情乡情、违背了生产力发展规律,使得农民群众利益遭受损失。
知往鉴今,新时代需秉持解决好农民土地问题之要义,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关键词:建党百余年;农民土地问题;乡村振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传统文化中图分类号:F3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40(2024)01-0038-06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资源。
农民的土地问题,作为贯穿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历程的一条主线,一直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系统梳理建党百余年来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民土地问题的发展脉络,辩证分析其“正向实践”阶段及“负向实践”阶段,总结其经验教训,不仅有助于解决新时代的农民土地问题、丰富中国式乡村振兴理论,更有助于实现高品质乡村振兴。
一、建党百余年来有效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的“正向实践”阶段建党百余年来有效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的“正向实践”阶段有三个,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
这三个阶段拥有相同的工作主线,即与时俱进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这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工作方针。
土地革命与统一战线
土地问题历来是国家稳定的重要问题,我国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这也给政治、经济、文化带来了一定影响。
土地问题作为考研[微博]政治近代史纲要中的重要高频考点,值得引起考生的高度关注,下面我们就随都教授来学习一下。
一、考点解析
二、名师出题
蒋中挺教授日前在微博发布了最新编写的一道有关土地问题的解析题,希望考生通过上面的知识点能游刃有余的解答。
【材料】在全面内战爆发的前夕,根据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的中心工作的变化。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其基本内容是要坚决地支持和引导广大农民群众,采取各种适当方法,使地主阶级剥削农民而占有的土地转移到农民手中;用一切方法吸收中农参加运动,绝不可侵犯中农土地;一般不变动富农土地,对富农和地主有所区别;不可将农村中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方法,运用于城市中反对工商业资产阶级的斗争。
这就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解放区在农民土地问题上,开始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削弱封建剥削,向变革封建土地关系、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过渡。
这是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重要改变。
1947年7月至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问题】简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的胜利进行,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意义。
土地问题一直是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
纵观近现代史的发展历程,土地问题一直是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在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都提出过自己的土地政策。
下面是三个阶级关于土地问题政策的汇总。
一、农民阶级的土地政策(1851--1864)(1)政策:《天朝田亩制度》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土地。
(2)评价:一方面,具有进步性。
实际上反映了农民要求平分土地的强烈愿望,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另一方面,具有局限性。
仅仅是愿望,不符合实际,是空想的性质。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土地政策(1894--1918)(1)政策:"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主张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涨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2)评价:具有进步性,但是并不是将土地所有权分配给农民,没有满足农民的要求,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
三、中共的土地政策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历来是考试的重点。
1.土地革命时期政策(1927--1936)(1)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1930年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原因:①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推翻地主阶级统治。
②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最迫切的问题。
2.抗日战争时期政策(1937--1945)(1)政策:停止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改为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2)原因: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需要动员一切力量,实行全民族抗战,争取抗战胜利。
(3)作用: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生产和抗日的积极性,同时团结了地主一同抗战。
3.解放战争时期政策(1946--1949)(1)政策:①1946年把减租减息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
各个时期的土地问题及其作用及意义
各个时期的土地问题及其作用及意义第一次土地革命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即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革命。
1928年12月,公布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彻底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井冈山土地法》。
1929年4月,红四军到达兴国,在那里制定和颁发了《兴国土地法》。
这个土地法是根据党的“六大”精神,在《井冈山土地法》的基础上修改制定的。
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这是一个原则的改正。
七月在上杭召开的中国共产党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总结了闽西土地斗争的经验,通过了《土地问题决议案》。
其中规定,“没收一切收租的田地山林”,“随即分配于贫农”。
“自耕农的田地不没收”。
“富农田地自食以外的多余部分,在贫农群众要求没收时应该没收。
”“田地以乡为单位,按原耕形势,抽多补少平均分配”。
后来闽西又提出“抽肥补瘦”的办法。
这些规定都是正确的。
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
那就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这条路线,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
土地革命使广大贫雇家政治上翻了射,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证。
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他们积极参军参战,努力发展生产。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仅半年之内,参加红军的翻身农民达3万多人。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黄安七里坪的一个招兵站,一天就招收800名农民入伍。
第二次减租减息减租减息是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基本土地政策,也是调整地主与农民关系、调动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根本措施。
1937年8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洛川会议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决定以减租减息作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
1939年冬和1940年春,华北各根据地兴起了减租减息的群众运动,在晋察冀边区普遍实行了二五减租,最高地租额不得超过土地正产物的37.5%,农民战前所欠的旧债,按年利一分,一本一利清理,利息超过原本停利还本,超过2倍本利停付;同时广泛开展了回赎抵押地和典地的运动。
附录08 近代中国土地问题汇总
近代以来的土地政策、纲领、法令汇总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而农民问题最主要的是土地问题,所以土地政策是重要考点,务必重点掌握。
一、农民阶级的土地政策(1851~1864)1. 《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1853-1864 )内容: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
意义:进步性: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是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局限性:不过,它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性质,即使在太平军占领地区也并未付诸实施。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土地政策(1894~1918)1. “民生主义”—辛亥革命时期(1905 )内容:“平均地权”,也就是核定全国土地的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增价,则归国家,为国民共享。
国家还可按原定地价收买地主的土地。
意义:“平均地权”并非将土地所有权分给农民,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制度,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理论武器。
2. 新“民生主义”—民党(1924 年,国民党一大,大革命时期)内容: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后来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
意义:没有做到“耕者有其田”,没有触及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三、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一)土地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1927-1937)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1、1928年中共六大内容:明确规定了没收地主阶级的一切土地,确定了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的阶级路线,对富农的政策也有调整,但土地所有权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2、《井冈山土地法》—毛泽东(1928.12)内容:土地法关于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禁止土地买卖等方面的规定。
意义:它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以立法的方式,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
土地革命的核心思想
土地革命的核心思想土地革命,即为解决土地问题而进行的革命,其核心思想是贫苦农民的权益。
在中国历史上,土地革命曾经经历了多个阶段,其中最为重要的是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和20世纪中期的土地改革。
这两个阶段都体现了土地革命的核心思想,即推动土地制度的变革,保障农民的权益,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一、土地革命背景中国的土地制度问题始终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
受传统封建思想影响,中国的土地制度长期以来都建立在“有主无民”的基础上,土地是地主的私有财产,农民只能作为佃户耕种土地,并向地主缴纳高额地租。
在这样的土地制度下,中国农民的生活状况基本无法得到改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流动性低,不利于国家现代化建设。
在这种背景下,土地革命的核心思想逐渐形成。
从民初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内的矛盾日趋激化,人民对土地问题的不满逐渐升级。
因此,土地革命开始成为广泛的社会运动,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一股强大力量。
到了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土地革命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开始进行全面的土地改革。
二、土地革命的核心思想1. 土地属于农民,必须归农民所有土地革命的核心思想是土地归农民所有。
这一观点体现了对土地私有制的否定和对农民权力的提高。
在这一核心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的土地制度开始发生变革,农民得到了自己土地的所有权。
在土地改革中,农民通过土地制度改革,实现了对土地的占有和使用这样的权利,从而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增强。
2. 破除土地上的封建关系,平等分配土地一直以来,土地制度的设计都充满了封建关系。
地主作为土地的唯一所有者,农民只能作为佃户,将土地耕种给地主,而佃户并没有土地的占有权。
这样的土地制度制约了农民的生产效率,导致了新农村建设的滞后,也难以充分发挥农业的作用。
因此,土地革命要破除土地上的封建关系,实现平等分配土地。
在土地改革中,农民可以获得自己的耕地,佃户与地主各得一部分,而这种分配是平等的。
通过这种方式,农民可以自己占有土地,从而获得充分的生产自由,并确立了农民们对土地的占有权。
中国的土地革命和农村政策
此外,中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如“三农”政策,农村卫生保健政策等,旨在促进农村的发展和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特别是近年来,中国致力于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保障儿童的权益,为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希望。
总之,中国的土地革命和农村政策对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土地革命解决了土地问题,农村政策推动了农村的现代化建设,给广大农民带来希望和信心。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农村地区得到了空前发展,农业领域的技术创新不断加速,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其次,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国的农村政策。随着土地革命的结束,中国政府开始致力于农村现代化建设。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中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可以将土地集中供应给农民,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管理土地和进行农业生产。通过与城市建设相结合,中国的农村地区得到了空前发展,新型工业和高技术产业也进入了农村地区,为农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国的土地革命。土地革命是指在某些国家和地区,人民通过武装暴动或其他形式的斗争,将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的过程。中国的土地革命始于20世纪初,从毛泽东领导的农民革命运动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土地改革法,将土地归还给农民。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领导农民运动,推动土地改革进程。
中国的土地革命和农村政策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然而,在中国的历史上,农民一直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地主和豪绅占有大了一场土地革命,旨在将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改善他们的生活和劳动条件,推动农村的现代化建设。
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摘要】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系列土地政策,为实现土地革命和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土地改革的理论基础、实施过程、影响和意义、局限性和问题以及后续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土地改革的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关于土地问题的思想,实施过程中主要通过土地革命来推进。
土地政策的影响和意义在于为农民赢得了土地所有权,并改善了他们的生活状况。
土地政策也存在局限性和问题,如土改后农业生产效率不高等。
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在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为中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启示和展望方面,还需继续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土地政策,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
【关键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土地改革、理论基础、实施过程、影响和意义、局限性和问题、后续发展、总结评价、启示和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场重要革命斗争,这场斗争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展开的。
在当时,中国社会呈现出极度不平等的土地制度,绝大多数农民处于被剥削和被压迫的地位。
大部分土地集中在少数地主阶级手中,农民们勉强糊口,生活贫困,无法摆脱贫困的困境。
对于这种不公平的土地制度,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改革的信念,提出了土地革命的口号。
中国共产党通过土地革命战争,试图推翻封建土地制度,实现土地的平均分配和农民的自主经营。
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推出了一系列具有时代特征的土地政策,为土地革命的进程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成为了革命的核心内容,对中国农村社会的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些政策不仅改变了农民的生活状况,也铸就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对于理解中国革命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土地改革的理论基础土地改革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土地问题的基本原则。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土地政策述论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土地政策述论摘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开始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探索中国革命道路。
期间,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土地政策的决议、条例、训令和法律,经过近十年的探索、修正、补充和发展,形成了党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
系统研究这一时期党关于土地政策的演进,分析其特点,总结其经验,对于深化党关于中国革命规律的认识具有最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土地政策;特点;启示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而要充分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就必须解决好他们最关心的土地问题。
1927年—1937年十年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党在这一阶段制定了许多具有重要影响的土地政策,但目前学界对这一专题的研究仅仅停留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土地政策的演变史上,未能揭示其特点,总结其经验。
全面系统的考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土地政策的历史沿革,分析总结其特点和经验启示,对于我们把握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土地政策的基本规律,积极探索新时期土地政策的新思路,促进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价值。
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土地制度的演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开始独立地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上探索中国革命道路。
这一时期,党根据革命形势的变化,一方面积极探索并制定了一系列适合当时斗争需要的土地政策,为调动和团结革命力量,推动革命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左”倾路线的干扰,党的土地政策也随之“左”倾,使党的革命事业遭受巨大挫折;随着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在党内重新占据领导地位,党的土地政策也随之得到纠偏,为中国革命的顺利推进及抗战时期土地政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一)1927—1931年党对土地政策的初步探索:从土地公有到土地私有的政策转变胡乔木在《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一文中对党在大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与大革命失败的关系进行反思时曾指出:“如果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因为没有正确地领导农民解决土地问题而失败,那么,在新的条件下的正确的领导农民的土地斗争就是复兴革命运动的希望所在。
土地改革的问题
中共第一个土地问题决议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始终把土地革命当作一个重要任务。
对农民土地所有制的选择,是在革命实践中边探索边确立的。
农会和农民自卫军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中提出:“要以社会革命为自己政策的主要目的”,没收土地“归社会公有”。
1922年7月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进一步提出了“肃清军阀,没收军阀官僚的财产,将他们的田地分给贫苦农民”。
1923年中共第三次代表大会在总结二七罢工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把组织农民参加革命作为党的中心工作之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民问题的第一个决议,即《农民问题决议案》。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最初几年,在广大农村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农会组织和开展减租减息斗争。
1922年,在彭湃的领导下,广东海丰正式成立了农会。
农会替农民办学校、医院、合作社,领导农民进行反勒索斗争。
到1923年发展到陆丰等6个县,会员达20万之众。
1924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人帮助下,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通过了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孙中山分别任命林伯渠、彭湃、罗绮园等共产党员为国民党农民部部长、秘书和调查委员。
7月,在广州举办了由共产党人主持的农民运动讲习所。
10月以后,南方的农民运动逐渐发展起来。
在广东,除陈炯明、邓本殷盘据的东江和南路外,各县的农民组织迅速建立起来,积极地开展了经济的和政治的斗争。
西江流域广宁一带农民,在共产党员周其鉴等领导下组织农民自卫军,攻打地主恶霸的武装据点水楼和旱楼,并得到共产党领导下的大元师府铁甲车队的支援。
北江流域的曲江、仁化一带农民,也在阮啸仙等领导下组织农军,开展了反苛捐和减租的斗争。
东江各县农民在革命军讨伐陈炯明时发挥了很大作用。
到1925年4月,广东全省已有22个县建立了农会组织。
5月1日,在广州召开全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成立省农民协会,推动了广东省农民减租斗争的开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土地政策
新民主主义⾰命时期中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地政策新民主主义⾰命时期
⼀、⼤⾰命时期
新三民主义中的民⽣主义(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原则,后来⼜提出耕者有其⽥)并提出要改善⼯农的状况。
⼆、⼟地⾰命战争时期
1、井冈⼭⼟地法(第⼀个⼟地法,⾸次肯定以⾰命⼿段获得⼟地,⼟地政策为——没收⼀切⼟地归苏维埃政府)
2、兴国⼟地法(将没收⼀切⼟地改为没收⼀切公共⼟地及地主阶级⼟地,保护中农。
三、抗⽇战争时期
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地主减租减息)(原因——国难当头,联合⼀切阶级抗⽇,救中国)
四、解放战争时期
《五四指⽰》⼜叫做《关于清算、减租及⼟地问题的指⽰》——使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地转移到农民⼿中,⽤⼀切⽅法吸收中农参加运动,不侵犯中农。
⼀般不变动富农⼟地,区别富农和地主(这就将减租减息改变为实⾏耕者有其⽥的政策。
《中国⼟地法⼤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的⼟地制度。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在中国近代史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这一考点是历来是考试的重点,出题角度较多,客观题或主观题都有可能。
因此,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必须要扎实掌握。
下面跨考教育政治教研室王老师就这一考点为同学们做一个详解。
一、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1.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政策(1)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1930年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原因:①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推翻地主阶级统治。
②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最迫切的问题。
(3)作用:农民在经济政治上翻了身;使中共赢得广大农民的拥护,政权得到巩固,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
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抗日战争时期政策(1)政策:停止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改为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2)原因: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需要动员一切力量,实行全民族抗战,争取抗战胜利。
(3)作用: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生产和抗日的积极性,同时团结了地主一同抗战。
3.解放战争时期政策(1)政策:①1946年把减租减息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
②1947年9月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性和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贯彻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者,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
(2)原因:①抗战胜利后,解放区农民要求土地。
②解放战争的第二年,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需要巩固后方。
(3)作用: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大批青壮年踊跃参军,支援前线,农民群众的支援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
强调注意两点:(1)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维护农民基本利益。
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
一、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1.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政策(1)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1930年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原因:①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推翻地主阶级统治。
②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最迫切的问题。
(3)作用:农民在经济政治上翻了身;使中共赢得广大农民的拥护,政权得到巩固,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
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抗日战争时期政策(1)政策:停止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改为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2)原因: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需要动员一切力量,实行全民族抗战,争取抗战胜利。
(3)作用: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生产和抗日的积极性,同时团结了地主一同抗战。
二、解放战争时期政策(1)政策:①1946年把减租减息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
②1947年9月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性和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贯彻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者,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
(2)原因:①抗战胜利后,解放区农民要求土地。
②解放战争的第二年,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需要巩固后方。
(3)作用: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大批青壮年踊跃参军,支援前线,农民群众的支援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
强调注意两点:(1)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维护农民基本利益。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制定土地政策的主要依据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但是始终以农民阶级的利益为重。
二、中共在社会主义过渡和建设时期的土地政策1.过渡时期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问题,进而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土地改革时期(50~52年):面对艰巨的恢复经济和巩固政权的任务,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要求;政策:中共颁布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区继续完成土改任务,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红色革命中的农民运动与土地改革
红色革命中的农民运动与土地改革在中国的红色革命中,农民运动和土地改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两个方面的发展对于革命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中国农村带来了长期的变革。
农民运动是指在红色革命中农民阶级所进行的一系列反抗封建压迫、争取农民权益的行动。
在封建社会中,农民是受到压迫和剥削最严重的社会群体之一。
他们长期以来受到地主阶级的盘剥和压迫,生活在贫困和艰难的环境中。
因此,在红色革命的背景下,农民运动成为了一种追求平等和公正的重要方式。
农民运动在红色革命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农民运动为革命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和社会基础。
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国家,农民占据了绝大多数的人口比例。
他们的反抗行动和参与红色革命的意愿,为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使得革命事业得到了广泛的扩展。
其次,农民运动也为革命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
在土地革命战争初期,毛泽东等革命领导人看到农民的力量和潜力,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将农民视为革命的主力军。
农民通过不断的斗争和实践,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农村革命经验,为红色革命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农民运动得到了广大农民阶级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推动了农村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农民积极参与各种革命活动,如土地革命、农会组织、耕田队等,不断争取自身的利益和权益。
通过这些行动,农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变化。
土地改革是红色革命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在封建社会中,土地问题是农民所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
地主阶级依靠土地和农民的劳动,剥夺了大量的土地和财富,使得农民处于贫苦和无助的境地。
土地改革旨在解决这个问题,为农民提供公平合理的土地分配制度。
土地改革在红色革命中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实施。
在土地改革中,农民得到了土地的平均分配和彻底的解放,实现了土地所有权的转变。
通过土地改革,农民获得了独立的耕作土地,摆脱了长期以来的土地贫困和束缚,提高了农村的生产力和生活水平,也为农民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革命时期解决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革命时期解决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对中国的土地革命缺乏必要的经验.国民革命时期,由于不具备基本的客观条件和陈独秀右倾的影响,土地革命末能深入开展. 国民革命失败后,共产党认识到土地革命的极端重要性,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
1928年中共六大明确规定没收地主阶级的一切土地,确定了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的阶级路线,对富农的策略也有调整,但土地所有权等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在土地革命初期,采取的土地政策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没收一切土地而不只是没收地主土地进行分配,这样没有把地主的土地和富农、中农的土地进行区分,往往造成对富农和中农利益的损害,影响了他们的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不利于土地革命的开展.其次,土地所有权属于工农民主政府而不是属于农民个人,这样不符合中国农村的实际和中国的国情,容易侵犯中农利益,不易为广大农民所接受,不利于土地革命战争的顺利进行.注意:在土地革命初期采取的土地政策存在的两个问题通常是辨析、材料题和相关的论述题的重要的得分点,考生要认真领会,学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1929年4月,在总结赣南土地斗争的基础上,毛泽东主持制定了兴国县《土地法》,将井冈山《土地法》中的“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性的纠正。
随着各根据地土地革命斗争的普遍发展,长期没有解决的土地所有权问题也开始得到解决。
到1931年初基本形成了一套比较切实可行的土地革命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以多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土地政策:抗日战争时期(1941),中国共产党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以适当调节各抗日阶级在根据地的经济利益.这一政策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求地主实行减租减息;另一方面要求农民交租交息。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农民的土地问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农民的土地问题摘要:在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农民问题的认识逐渐深化。
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农民运动,也认识到土地问题是农民问题的根本所在,但是,对农民问题的重要性认识存在着表面化,有国民革命失败时才认识到农民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并下决心解决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土地问题,从而展开了土地革命。
关键词:土地革命、土地问题引言一、提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原因和主张二、土地革命的含义、背景、原因、区域、阶级路线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革命的路线方针政策四、土地革命的影响和作用一、提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原因和主张1、土地问题的来源:像对中国农村的大多数问题一样,解决土地问题并非是共产党独有的主张。
在中国历史中,自古代的“井田制”后,有若干朝代曾实行“均田”或类似的制度;其后也有多次农民暴动提出过土地的要求;仅近代以来,孙中山即明确提出“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的口号。
为此毛泽东评论说∶“耕者有其田”,是一切革命民主派的主张,并不单为共产党人所有。
所不同的,只有共产党人把这看得特别认真,不但口讲,而且实做。
由此看来,这一主张也不是在本世纪才由外国传入,尽管当时中共受到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很大影响;归根结底,土地问题是中国自身存在的一大问题,既现实又古老,国际因素的介入给它平添了某些色调。
2、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之一,在中国革命中有极端重要性(1)封建地主占有土地制度严重阻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经济长期落后的一个主要原因,成为中国政治走向民主化的一个严重障碍。
因此,对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彻底的革命性的变革,推毁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
(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将主要精力放在城市的工人运动的同时,党内已有一部分同志开始到农村去开展革命斗争,随着党领导的农民运动的兴起,党对农村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
李大钊、瞿秋白、澎湃、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发表一系列文章,进一步阐述农民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基本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农民的土地问题
摘要:在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农民问题的认识逐渐深化。
中国共
产党领导了农民运动,也认识到土地问题是农民问题的根本所在,但是,对农
民问题的重要性认识存在着表面化,有国民革命失败时才认识到农民问题的极
端重要性,并下决心解决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土地问题,从而展开了土地革命。
关键词:土地革命、土地问题
引言
一、提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原因和主张
二、土地革命的含义、背景、原因、区域、阶级路线
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革命的路线方针政策
四、土地革命的影响和作用
一、提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原因和主张
1、土地问题的来源:
像对中国农村的大多数问题一样,解决土地问题并非是共产党独有的主张。
在中国历史中,自古代的“井田制”后,有若干朝代曾实行“均田”或类似的制度;其后也有多次农民暴动提出过土地的要求;仅近代以来,孙中山即明确提出“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的口号。
为此毛泽东评论说∶“耕者有其田”,是一切革命民主派的主张,并不单为共产党人所有。
所不同的,只有共产党人把这看得特别认真,不但口讲,而且实做。
由此看来,这一主张也不是在本世纪才由外国传入,尽管当时中共受到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很大影响;归根结底,土地问题是中国自身存在的一大问题,既现实又古老,国际因素的介入给它平添了某些色调。
2、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之一,在中国革命中有极端重要性
(1)封建地主占有土地制度严重阻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经济长期落后的一个主要原因,成为中国政治走向民主化的一个严重障碍。
因此,对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彻底的革命性的变革,推毁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
(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将主要精力放在城市的工人运动的同时,党内已有一部分同志开始到农村去开展革命斗争,随着党领导的农民运动的兴起,党对农
村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
李大钊、瞿秋白、澎湃、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发表一系列文章,进一步阐述农民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基本任务。
3、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
农民是中国革命军队的主要来源,人民军队离开了农民,人民战争离开了农民,都将一事无成。
所以,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力量要生存和发展,要农民积极投身于革命中,就要解决农民的切身利益-----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4、主张:共产党成立初期,有些共产党员回家乡发动农民,成立农民协会,开展减租减息斗争。
国民革命开始后,共产党继续坚持减租的主张,在南方普遍实行“二五减租”。
192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发表第一个关于土地问题的公开文献《中国共产党告农民书》,提出要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办法,谁耕种的土地归谁所有,不再向地主交纳地租:指出革命的工农只有取得了政权,才能够没收军阀、官僚、寺院、大地主的田地,归耕种的农民所有。
二、土地革命的含义、背景与原因、区域和阶级路线
1、含义: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的革命。
2、背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蒋介石发动围剿,中共在根据地发展起来的土地革命。
3、(1)原因:封建土地所有制阻碍生产力发展;
(2)获得土地是农民最根本的要求,也是中国民主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
(3)只有进行土地革命,才能调动农民革命和生产积极性,巩固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取得战胜敌人的最基本条件。
4、区域:革命根据地
5、阶级路线:
(1)内容: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制定的依据:国内主要矛盾(阶级矛盾即中国人民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矛盾)。
从此,农民和土地问题,便成为两党的分界,和斗争的一个关键点。
在中共的领导下,土地斗争也不再停留在字面上,而进一步与武装斗争和夺取政权联系起来,了解这一点,对全面理解中共的土地革命是十分必要的。
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方针政策
1、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领导农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初步形成了一套土地革命的路线方针政策。
(1)1927年11月,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个土地问题的决议案,提出没收一切土地,实行土地公有的主张。
1928年7月,党的六大对土地革命作出了许多重要的规定,将“没收一切土地”的主张改为“没收地主阶级的一切土地”。
毛泽东在领导根据地斗争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土地革命的实践经验,先后制定了多个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法规。
1928年,12月,毛泽东主持的湘赣边界特委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其中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或分配给农民耕种,或由苏维埃政府组织农场耕种;一切土地经苏维埃政府没收分配后,禁止买卖。
(2)没收一切土地,引起了拥有土地的中农特别是富裕中农和富农的不满;农民只有使用权,而土地所有权属于政府而不是属于农民,农民还是没有真正获得土地,禁止土地买卖,难以满足农民对土地的渴求。
所以毛泽东于1929 年4 月制定《兴国土地法》,改“没收一切土地”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1931 年,妥善解决了农民对土地的私有权问题。
保护了中农利益不受损害;明确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四、土地革命的作用和影响
1、作用:使广大贫雇农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证;为保卫胜利果实,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调动了一切反封建力量(如贫农、雇农、中农、富农、中小工商业者)。
2、影响:影响了其后农村改造以至农村改革,使农村的经济利益获得增长。
而最近的事态发展表明,土地问题又重新成为现实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课题,从而引起了人们新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