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品经济学的角度论述汉代兴衰

合集下载

汉朝的繁荣与衰落

汉朝的繁荣与衰落

汉朝的繁荣与衰落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朝代之一,其繁荣时期堪称中国古代文明的巅峰。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汉朝也面临着种种挑战和困难,最终走向衰落。

本文将以汉朝的繁荣与衰落为主题,探讨其兴盛之因和衰亡之因。

一、汉朝的繁荣1. 强大的政治制度汉朝建立了严密的中央集权制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汉武帝时期的三公九卿制度。

这一制度有效地将朝廷的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中,使得政治体系稳定有序。

同时,通过推行汉武帝的察举制度,选拔了一大批优秀的官员,使汉朝政府能够高效地运转。

2. 经济繁荣汉朝以农业为基础,实行均田制,确保了大量农民的基本生计。

同时,汉朝也重视技术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

铁器制造、水利工程和冶炼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与此同时,汉朝还积极开展对外贸易,通过丝绸之路与西域、中亚和欧洲进行贸易往来,增加了国家的财富。

3. 文化繁盛汉朝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阶段,汉朝的文化代表了古代中国文明的顶峰。

文学、哲学、艺术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著名的诗人杜牧、文学家司马迁和艺术家顾恺之等都是汉朝时期的杰出代表。

此外,汉朝还推崇儒家思想,继续发扬先秦儒家思想的传统,加强教育并制定了较为完备的法律制度,使得国家文化得到进一步的繁荣和发展。

二、汉朝的衰落1. 内部政治斗争自王莽篡汉开始,汉朝内部频繁发生政治斗争,腐败愈演愈烈。

贵族地主和宦官等势力的相互争斗,加剧了朝廷的不稳定。

此外,宦官干政等行为也导致政治腐败,使得皇帝的权威逐渐削弱,政府效能下降。

2. 社会动荡汉朝后期,社会经济出现了严重问题,造成了社会动荡。

边境战争频繁,朝廷财政恶化,税收加重,造成了社会不公和民众不满。

这些问题导致了民变的发生,并最终加速了汉朝的衰落。

3. 宗族内讧汉朝后期,皇帝之位频繁更替,宗族内讧成为了朝廷的又一大问题。

宗族内讧导致了国家政治的混乱,势力对立和争斗不断。

这种内讧最终破坏了汉朝政府的稳定,加速了汉朝的崩溃。

三、总结汉朝的繁荣与衰落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汉朝的辉煌与衰落

汉朝的辉煌与衰落

汉朝的辉煌与衰落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它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展现了辉煌的光芒,但最终也走向了衰落。

本文将从汉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探讨其辉煌和衰落的原因。

一、政治辉煌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权。

刘邦建立了西汉,开始了汉朝的统治。

西汉的统治者深得民心,社会秩序稳定,迅速恢复了战乱后的秩序,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随后的东汉时期继承了西汉的政治制度,发展了朝廷官制,建立了一套相对稳定的行政体系,并保持了相对独立的中央集权。

二、经济繁荣汉朝时期经济繁荣,封建制度稳定,土地私有制基本确立,农业生产大大提高,人口增加。

农业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同时还形成了以手工业为主的城乡经济体系。

开发和利用水利工程也得到了大力推动,提高了农田灌溉和排水系统,增加了农田的利用率。

繁荣的经济为政府提供了丰富的税收,也促进了商业和贸易的发展。

汉朝还开辟了丝绸之路,与其他国家进行繁荣的贸易。

三、文化繁荣汉朝时期,传儒家思想取代了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

儒家思想成为了汉朝的官方思想,并受到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广泛认同。

司马迁的《史记》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在文化史和历史学发展上具有重要影响。

此外,在科技、文学、音乐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如张衡的地动仪和史书,汉赋的发展等。

然而,汉朝的辉煌最终走向了衰落。

以下是一些导致汉朝衰落的原因:一、宦官干政东汉末年,宦官势力逐渐壮大,对朝政产生深远影响。

他们将官员任免权掌握在手,酿成了一系列政治腐败的问题。

宦官干政导致官员的选拔和任用不再按照能力和品德进行,使得朝廷腐败不堪,权臣掌握大权,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

二、内外夷狄侵袭东汉末年,外族侵略逐渐加剧,特别是北方的匈奴入侵频繁。

长期的战乱使国家财政紧张,军队的实力衰退。

汉朝政府因此征发大量的士兵和农民参与战争,使得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受到影响。

三、分封制度的腐败汉高祖时期实行的分封制度是为了达到分权和平衡各方势力的目的。

经济体制与汉代的兴衰

经济体制与汉代的兴衰

经济体制与汉代的兴衰【摘要】西汉初年,因长年硝烟,人民颠沛流离,社会经济萧条,刚刚经历战争的汉王朝国力较弱。

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延续了战国时期的土地私有制度,彻底废除了周朝的井田制。

《二年律令·户令》中将土地授予全体臣民,并允许了土地的买卖,客观上承认了土地的私有。

并根据等爵的不同,臣民占有不同的田宅。

这就使得多种经济体制得以迅速发展,西汉的国力得以迅猛发展。

到了汉武帝时期综合国力达到了鼎盛时期。

汉武帝后期推行的一系列抑商政策,使工商业大受打击。

西汉国力开始衰退,并且最终没有逃脱灭亡的命运。

【关键词】汉代兴衰经济体制土地兼并抑商西汉初年政府将土地授予经历了战乱的幸存者,在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念。

而后政府又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发展经济,增强国力。

1、政府实行了低税收政策。

文帝和景帝时期,都曾经把田税降为三十税一,算赋由每人每年120钱减为40钱。

低税收和土地的私有化使得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这就导致社会财富得以大量积累,综合国力迅速发展。

2、汉王朝以黄老的无为思想作指导,与民休息。

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政策,比较放任,较少干预。

经过70年的休养生息,到了汉武帝初年,社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不仅农业获得了恢复发展,而且工商业也空前繁荣,国家的综合国力大大提升。

3、多种经济体制的发展1)、汉初时,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不再限制工商业。

开放了山川湖泊,提高了商人的地位。

2)、减少政府对于市场自由贸易的不合理干预,比较放任。

3)、开启关梁、免除关税的政策。

使得商旅自由往来。

4)、弛山泽之禁,允许百姓从事矿产、铸造、盐铁的行业。

在这种环境下农民有地,生产积极性高。

再加上工商业的蓬勃发展,私营经济等多种经济体制高速发展。

国家的经济和综合国力在汉武帝时期达到了鼎盛时期。

然而在商人数量的不断增加,他们成为了一小批占有大量财富的群体。

同时也造成了社会财富的两极分化,贫富差距扩大。

这就导致了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社会上各阶级的矛盾逐渐的凸显出来。

汉朝大一统时代的兴盛与衰落

汉朝大一统时代的兴盛与衰落

汉朝大一统时代的兴盛与衰落汉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且极具影响力的朝代之一,它在大一统时代的兴盛与衰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文化等方面讨论汉朝的兴盛与衰落,并探讨其原因。

一、政治的兴盛汉朝的政治兴盛主要集中在其初期,即西汉时期。

西汉建立后,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措施,实现了较长时间的相对稳定和强大的中央集权。

秦朝统一六国后留下的严苛政治制度被逐渐改革,大幅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此外,汉朝还借鉴了先秦诸子百家思想,推行儒家思想并使之成为国家的官方哲学,给予统治者以合法性和道德约束,进一步巩固了政权。

二、经济的兴盛在经济方面,汉朝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政策,使得国家的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汉朝积极兴修水利,进行农业改良,开展广泛的农田开垦和灌溉工程,有效提高了农业产量,满足了人民的需求。

此外,汉朝还大力推进商业贸易,改善了交通运输,打通了内外的通路,使得经济交流得到了加强,商业繁荣。

这些措施使得汉朝的国力不断增强,经济繁荣。

三、军事的兴盛汉朝在军事领域也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战绩,大大加强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刘邦建立汉朝后,相继消灭了各地割据势力,最终实现了大一统。

而汉朝还开展了一系列对外的战争,如南匈奴的战争、对越南的战争等,巩固了中国的边疆,并将领土不断扩大。

这些战争使得汉朝的军事力量得到了强化,国家的统一得以巩固。

四、文化的兴盛在文化方面,汉朝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西汉时期,文人墨客纷纷涌现,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格。

儒家思想得到了推崇,儒家经典《尚书》、《礼记》等成为官方教科书,还创造了汉赋、汉诗等文学形式,扩大了文学的影响。

此外,汉朝还发展了科学技术,如制瓷工艺、冶铁术等,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尽管汉朝在大一统时代有着辉煌的兴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衰落也渐渐显现出来。

一、政治的衰落东汉时期,政治腐败严重,皇权遭到贵族势力的限制,外戚干政等问题愈发突出,导致政局不稳,国家的统治受到了动摇。

从商人地位看汉朝的兴衰

从商人地位看汉朝的兴衰

从商人地位看汉朝的兴衰摘要:西汉初年社会经济萧条, 再加上政府的抑商政策, 商品经济严重枯萎,西汉国力较弱。

西汉中期,惠帝、文、景之时, 实行开关梁, 驰山泽之禁 , 大力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社会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发展, 商品经济亦迅速恢复发展起来,史称“文景之治”。

汉武帝时出现了繁荣景象,达到了鼎盛的国力。

汉武帝后期推行的一系列抑商政策,使工商业大受打击,西汉国力开始衰退。

关键词:汉朝兴衰商人地位经济政策一、前言在两汉四百余年中,由于受到国家工商政策和商品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影响,商人社会地位的演变经历了—个起伏曲折的过程,而从商人地位的变化也反映汉朝商业的发展水平。

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石,社会经济发展的好,人民生活安定,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

二、汉朝是商人地位转变西汉前期,经济凋敝,百废待兴。

自汉惠帝后,为了恢复经济,政府采取了“惠商政策”,商人经济实力增强,社会地位较前有所改善。

汉政府改变了刘邦时的贱商政策,对商人经商采取了某种扶植的态度。

因此,汉初商人亦工亦商亦农,不仅促进了商业城市繁荣、丰富了市场上商品的类,而且还增强了本身的实力,并通过各种方式,达到自身地位的改变。

武帝时期,采取严历的抑商政策,在政治上贬低商人,“发天下七科”谪,将商人视为如亡命、赘婿等这一类人,商人遭政府贬斥,社会地位低下,政府还剥夺商人财产。

《史记·平准书》载杨可告缗,得民财物以亿计。

武帝时期的抑商政策,打击了商贾,使商人社会地位一落千丈。

西汉后期迄止东汉末,商人势力重新崛起。

由于西汉后期,除王莽时期一度病商以外,抑商政策逐渐松驰,官僚、地主、商人之间互相勾结,商人势力又重新抬头。

民众倚市门,趋利经商,背本趋末,于是商贾滋众。

如《书》卷9 1《货殖传》所载的蜀郡大贾罗裒勾结曲阳定陵侯,“赊贷郡国、人莫敢负”过去遭社会贱视的商人,今则与官僚、贵族相伴。

这表明东汉商人在商品经济仍然向前发展的新环境下,其社会地位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得到了提高。

从商品经济的角度看汉代的兴衰

从商品经济的角度看汉代的兴衰

从商品经济的角度看汉代的兴衰市场营销2011级1班冷瑶20115945摘要:在西汉初期,战乱不断,匈奴威胁着大汉王朝,商品经济严重枯萎,国力较弱。

到了西汉中期,汉惠帝、文帝、景帝之时,休养生息,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史称文景之治。

到了汉武帝执政之时,到达鼎盛。

可是频繁的战乱却掏空了国库,但是富饶的商人却没有几个愿意把自己的钱拿来资助国家。

所以汉武帝大怒,推出许多抑商垄断的政策,使工商业受到严重打击。

汉朝的国力开始衰退。

到了汗末期,自然灾害严重,战争不断,土地兼并严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在汉代末期,商品经济主要以冶铁,矿产为主,而在这时候,官府实行垄断政策,对商业造成巨大破坏。

汉末经济从各个方面开始衰落,也决定了整个王朝的覆灭。

关键词:垄断经济、抑商、汉朝兴衰、商品经济汉朝初年由于刚经过秦末农民战争,人口稀少,经济萧条。

由于战争的打击,社会萧条。

加上外有北方匈奴的威胁内忧外患。

因而,古往今来,实行休养生息一般都是在朝代建立之初。

同时人口增多,消费需求的扩大, 是汉代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内因。

经过一段时期的与民休息,文景之治三十税一的轻徭薄赋,使人口大大增加。

因此对社会的需求增加,而需求增加刺激了商业的发展。

汉朝是我国统一统一的时期,形成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时代。

国力强盛,为商业发展提供了基础。

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经过西汉早期原始资本的积累, 商贾大都已财累千金乃至万金。

千金之家堪比一都之君, 巨万之家乃与王者同乐。

富商大贾信守以末致财, 用本守之的原则, 把商业资本积累投资于土地, 进行土地兼并活动,榨取封建地租。

富商大贾还借助其雄厚的商业资本,交通王侯, 进行商业贿赂, 获取暴利。

又由于西汉政府有赎罪之法, 犯罪的人只要肯出钱或者入粟皆可赎罪,。

如此则富者得生, 贫者独死, 是贫富异刑而法不一也,所谓千金之子, 不死于市。

由于力过吏势,他们与封建诸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汉朝的繁荣与衰落

汉朝的繁荣与衰落

汉朝的繁荣与衰落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段朝代之一,延续了四百多年,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之一。

汉朝的繁荣与衰落是一个复杂而多方面的话题,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来探讨汉朝的兴盛与衰退。

一、政治繁荣汉朝的政治繁荣主要体现在统一的政权、明智的统治者以及开创性的政治制度上。

首先,汉朝统一了中国大陆地区的政权,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在这一过程中,汉高祖刘邦以其英明果断的领导和军事策略,成功击败九国联军,建立了西汉政权。

此后,东汉建立者刘氏的统治则将这一局面巩固。

其次,汉朝的历代皇帝普遍明智而贤能,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

像汉武帝、汉文帝这样的明君,在位期间非常重视民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们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

最后,汉朝还开创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政治制度,如选举官员的科举制度、设立太学以培养人才、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等等。

这些制度的创设为后来的中国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二、经济繁荣汉朝的经济繁荣主要表现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蓬勃发展。

在农业方面,汉朝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农民的政策,使农业生产大幅增加。

农业生产的提高不仅保障了人民的温饱,还为军粮供应和贸易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

在手工业方面,汉朝充分利用了各地的矿产资源,发展了冶铁、制陶、造纸等传统手工业。

同时,汉朝还引入了新技术和方法,提高了工艺水平和生产效率。

在商业方面,汉朝积极开展内外贸易。

由于交通良好,商业交流频繁,使得商品流通范围扩大,从而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丝绸之路的开辟也为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契机。

三、文化繁荣汉朝的文化繁荣主要体现在文学、艺术和学术等方面。

在文学方面,汉朝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如《史记》、《汉书》等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由于汉朝制定了标准的文字形式,文学创作的范围更加广泛,为后来的文学繁荣奠定了基础。

在艺术方面,汉朝的壁画、瓷器、织锦等物品在技艺和艺术表现方面都达到了高峰。

马哲--商品经济学分析汉代兴衰

马哲--商品经济学分析汉代兴衰

�结总论讨
衰兴的国帝之课论讨论概理原本基义主思克马
。面局荣繁的前空了现出也 济经的汉西 个整 � 长增速迅富财会 社� 积累的物产生余剩 会社量大了 致导而进� 高增益日望 欲产生民农�繁频益日 政 济经 的 易 贸 业商 于 利 有列 系 一 过 通家 国 � 初汉 在 、 2 动活易交和 换交们人� 荣繁和展发 � 起兴的业商了动带策
府政
况状的间之场立同不
衰兴的国帝之课论讨论概理原本基义主思克马
府官抗反�力势方地
姓百
了时何斗相民官
府政
民压商
商压官
。府官对反�力势黑入加迫被能本生求姓百。上身姓百老到移转削剥 终 最 � 并 兼地 土 又人 商� 收税 的姓 百对 重 加时 同� 人商 削剥 断不 府 政
衰兴的国帝之课论讨论概理原本基义主思克马
衰兴的国帝之课论讨论概理原本基义主思克马
定安不境环�多增民流的中会社�农雇 、农佃为沦�所失离流姓百�象现的并兼 地土了现出上会社。地土的量大了买购� 富财量大的累积中手用利人商的压打到受
向转人商
。展发的由自够能不济经品商 得 使� 间空 的润利 取赚 本资缩 压� 本资 压 打 断不 � 税 产财收 增府 政�是 于。 微甚 效 收 � 捐 募人 商向府 政� 虚空家 国得 使争 战
。了解瓦此就朝王汉西的云风咤叱经曾个一�化恶 级升断不盾矛民人�势局的败腐府政救挽能没也政新莽王�终最
局结的落失
吏奸� 铜挟钱筑 伍邻坐又 �守自门闭。税 贡 给以足不�得所作力“姓 百 得使� 法刑 的酷残 � 发征役 赋的重沉� 争战的 繁频�反 相 �机危 会 社救挽有没但 不制改莽 王� 因原种种为因 但。”制改莽王“称史�制改 ”贼盗为起悉�穷民。民愁以因

从商品经济的发展看汉代兴衰 (2)

从商品经济的发展看汉代兴衰 (2)

五、社会动荡不安,矛盾尖锐,农民起义
富商巨贾凭借财势横行地方,欺压百姓,与官府作 对。社会矛盾尖锐。爆发农民起义,国力衰退。
国贸(商务)200901小组成员列表 廖家培 20098177 易美玲 20098164 李娇 20098168 林青 20098160 明艳 20098162 谢林辉 20098179 汤勇 20098177 任伟骏 20098175 曹锟 20098244 罗春梅 20098161 王江宇 20098178
说明当时分工越来越细
从商业的发展看西汉代兴衰
西汉初商业发展状况及政策
商业百废待兴,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
畜牧、采矿、贩运等新兴产业壮大
致富新捷径,商业发展
(一)文景之治
西汉中期,惠帝、文、景之时, 实行开关梁, 驰 山泽之禁 , 大力推行休养生息 政策, 社会经济得 到迅速恢复发展, 商品经济亦迅速恢复发展起来 , 史称“文景之治”。汉武帝时出现了繁荣景象 ,达到了鼎盛的国力。
(四)汉武帝后期商业发展状况及对商政策
1、由于长期战争国力衰退,所以汉武帝以武力 没收富商巨富的财产,破坏了财产积累。 2、抑制商业。把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导致大 量资本流向土地,发生土地兼并。 3国有经济高度集权,商人的投资渠道减少
商业萧条,国力下降
由于汉武帝的种种暴力政策及抑商政策打 击了工商业商人的投资积极性,商品经济衰退 ,由商业转为投资农业。国力下降。
THANKS!
2009国贸商务一班
主要内容
汉代商业发展原因
商业对汉代兴衰的影响
土地所有制对汉代国力的影响
一、汉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生产力发展 休养生息 人口增加 汉代大一统 社会分工 基础 安定 消费增加 安定团结 秦朝统一六国, 统一货币 促进商业发展,国力逐步 增强

东汉的经济崩溃与社会崩解

东汉的经济崩溃与社会崩解

东汉的经济崩溃与社会崩解东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一个辉煌而复杂的时代。

然而,这一时期也经历了经济崩溃与社会崩解的痛苦历程。

本文将从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经济问题1. 农业衰退东汉时期,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

然而,由于战乱不断、封建制度腐败以及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农田的开垦和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同时,地主阶级加剧了土地兼并,致使大量小农失去土地,无法获得足够的生计。

2. 商业凋敝在东汉时期,由于帝国政权的腐败和无能,长期的内乱战争导致了商业活动的萧条。

商人们由于无法得到保护,在不安全的环境下从事商业活动变得越来越困难。

同时,由于战乱带来的财政困难,政府无力应对商业活动的需求,这也严重阻碍了商业的发展。

3. 城市衰败东汉时期,汉朝的中央政权已经失去了对国家的有效控制力,加上长时间的内乱与战乱,导致了城市的衰退。

农民纷纷涌入城市,寻求生存的机会,而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因此,城市的社会秩序和安全环境逐渐失去了保障。

二、社会问题1. 兵权过盛东汉时期,战争和军阀割据使得各地军队变得异常强大。

军阀们一方面为了保护自己的势力范围,另一方面又把自己的私人军队作为争夺政权的工具。

这种情况导致了国家无法实现统一的控制,社会秩序逐渐混乱,无害之民深受其害。

2. 社会阶层冲突由于东汉末年的社会经济危机,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日益激化。

地主阶级和富商们通过剥削农民和佃户,不断扩大财富差距。

贫困的农民和佃户们则对这种不公感到愤慨,并开始组织起来进行抗争。

这些矛盾最终导致了社会的崩解。

3. 文化衰败东汉时期的文人遭受了严重的打击。

政府的腐败和军阀的专权使得文化事业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这一时期,很少有人能够从事文化教育工作,传统文化逐渐衰落。

这对于社会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损失。

结论:东汉时期的经济崩溃和社会崩解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政治腐败、战乱频发、自然灾害等都是导致经济衰退和社会问题的重要原因。

汉朝的兴盛与衰落

汉朝的兴盛与衰落

汉朝的兴盛与衰落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王朝,其兴盛和衰落是历史的必然。

在汉初,刘邦建立了西汉,经过几代皇帝的努力,使得汉朝达到了巅峰。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汉朝最终走向了衰落。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来探讨汉朝的兴盛与衰落。

一、政治汉初,西汉的政治制度十分稳定,统治者普遍采取仁政,尊重民众的权益,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汉武帝时期,实行开创国策,加强中央集权,提高了政府的管理效率。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汉王朝逐渐出现了贵族势力的膨胀、地方割据等问题,导致政治腐败和内外交困。

同样,东汉时期,政治腐败现象加剧,朝政不断被宦官干政所左右,加上皇权的滥用,导致汉朝政治失去了稳定和公信力,为衰落埋下了伏笔。

二、经济在经济方面,汉朝的发展经历了长期的繁荣和稳定。

汉初,汉武帝励精图治,发展了农业生产,加大了对西南和北方的开发,大大增加了国家的收入。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税收负担不断增加,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农民生活贫困化。

在东汉时期,经济衰退更为明显,战乱频繁,使得农业生产无法正常进行,加上宦官专权等问题,使得国家财政陷入困境,经济面临崩溃的风险。

三、社会汉朝的社会变迁也是兴盛与衰落的重要标志。

汉初,由于汉高祖实行和谐稳定的社会政策,民众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汉武帝时期,科举制度的实施为社会阶层的流动提供了机会。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问题逐渐凸显。

贵族势力壮大,地主阶级剥削农民,造成社会阶级矛盾激化。

在东汉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盗贼横行,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秩序严重失衡,加速了汉朝的衰落。

综上所述,汉朝的兴盛与衰落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政治的腐败、经济的衰退以及社会的动荡都为汉朝的衰落埋下了伏笔。

然而,汉朝在其短暂的辉煌中,留下了众多的文化和科技遗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决定】马哲论文从商品经济学的角度论述汉代兴衰

【决定】马哲论文从商品经济学的角度论述汉代兴衰

【关键字】决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商品经济学角度论汉代兴衰姓名:杨欢学号:班级:农资本硕11-1摘要:汉文帝倡导以农为本,多次下诏劝农,农业逐渐发展,汉景帝即位后平定七国之乱,削弱诸侯势利,巩固中央政权,在经济上实行发展经济、重视农业的方针。

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农业生产的发展是经济繁荣的根底,农业的发展极大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

封建社会主义下的商品经济大力发展,汉社会经济很快走上了复苏之路,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到汉武帝初期西汉的经济发展达到顶峰。

关键词:汉末商品经济上层建筑正文:汉朝是继短暂的秦朝后出现的朝代,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历史时期。

大汉帝国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帝国,是中华民族创造活力最为活跃、人性也最为高扬的时期,和秦帝国一起开创发展了一种崭新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

在中国古代史上,没有哪个朝代能像汉一样至今还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如此巨大的影响,它的成就和作用在中国历史上是无法磨灭的:汉语和汉字是每一个中华儿女通用的语言和文字,汉民族经历无数残酷鏖战终于确立了日后华夏民族的轴心地位……可以说,正是有了两汉400余年的孕育和熔铸,才有了今日灿烂强盛的中华民族。

秦平六国,统一天下,却在短短十五年间被推翻统治。

从农民起义爆发到楚汉之争结束,又是七八年的战乱,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到西汉建立的时候,到处是一片荒凉残破的景象,人民在战乱中死的死,逃的逃,因而汉初人口大量减少,许多农民为生活所迫,卖妻鬻子,或自卖为奴,在此种社会经济凋敝的情况下,统治阶级也无法搜刮,因而有这样的记载:“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为了汉王朝的生存,汉高祖刘邦一开始就颁发了一系列有关这方面的诏令,组织军人恢复为民并给予土地,免除他们的徭役,招抚流亡,释放奴婢,鼓励生育,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保证国土安稳等。

同时,调整土地,发展农业经济,为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秦的赋税制度根底上,刘邦采取了轻徭薄赋的政策,在大力发展农业的同时,刘邦也比较重视工商业的发展,也对这些政策做了相应的调整。

从商品经济角度问西汉的兴衰

从商品经济角度问西汉的兴衰

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论文报告从商品经济角度分析西汉的兴衰班级:环规201102姓名:张少尧学号: 20116769任课教师:王蕾从商品经济角度分析西汉的兴衰摘要:本文从经济视角解读秦汉帝国的兴衰历史。

“以军功授名爵”的国家授田制度,使秦军犹如虎狼之师一统天下;汉帝国将土地按“名爵”大小赠与个人,国力渐至巅峰。

但带来强盛的制度为何却不能挽救帝国的灭亡?本文带着最新的经济学理论和近百年来的考古学发现,深入分析中国历史上第一组崛起的中央帝国的兴衰史,以此并浅析今天中国改革。

关键词:商品经济;西汉;过程;冲突;兴衰公元9年1月19日,王莽废黜孺子婴,建立新政,自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于汜上称帝创汉以来,共15帝,210年,西汉灭亡。

与东汉合成为汉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又一个大的历史时期,构成封建时期第二个大一统阶段。

它曾有着辽阔的版图,繁荣的文化,丝绸之路往来商贾络绎不绝,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四夷来朝,汉朝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在世界的东方吸引着各地的人们。

至今“汉”这个字在带表我们民族与文化等方面仍有着重要的意义。

西汉也即是这样一个王朝的开端,它在历经210年后灭亡,一个封建王朝的灭亡无非是与其赖以生存的小农经济有着莫大的关系,但是如果从其商品经济因素的角度来看也另有一番新意。

商品经济,“自然经济”的对称,是商品的生产、交换、出售的总和。

商品经济是指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西汉虽属于封建社会,它有着繁荣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上的繁荣离不开经济的支持。

西汉是一个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王朝,它的的兴衰过程也伴随着与之对应的商品经济兴与衰的过程,商品经济在一定程度上的发展能够有利于西汉的兴起,但它在本质上是与这种社会制度相矛盾的,商品经济与西汉的兴衰既不是正相关也不是负相关,而是一种特殊的关系。

一、汉初的恢复汉高祖刘邦建汉之初,经过秦汉之际的长期战争,百业待兴,社会经济颓废,汉高祖实行了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不仅是有利于农业生产,农业的恢复,宽松的政治环境也有有利于商品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1]”。

汉朝的繁荣与衰落

汉朝的繁荣与衰落

汉朝的繁荣与衰落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王朝,它的历史包含了两个时期:西汉和东汉。

西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而东汉则相对衰落。

本文将会探讨汉朝的繁荣与衰落,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一、西汉时期的繁荣西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领土面积得到了扩张,政治、文化、经济和科技都得到了发展。

在政治上,汉武帝采用了严厉的法律措施治理国家,同时也维持了和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巩固了西汉时期的政治地位。

在文化方面,西汉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司马迁,他的《史记》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史书。

此外,它还采取了儒家思想为新政策的指导思想,在这样的政策指导下,大量的文化底蕴得以保存和传承。

在经济方面,汉武帝时期推行的铸币、度量衡、单一制和官营商业等一系列措施,促进了货币的流通,加强了贸易和物流,有助于发展汉朝的经济。

同时,西汉时期还开辟了丝绸之路,将中国的丝绸和其他物品运到中亚和欧洲,并引进了一些先进的技术和知识。

在科技方面,西汉时期也出现了一大批的科学家和技术员。

这些科学家通过他们的长期研究和实践,开创出了许多重要的技术,如制锻铁器、造纸和印刷等。

二、东汉时期的衰落东汉时期是汉朝历史上的另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汉室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都出现了严重的危机。

有人认为,东汉时期走向衰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包括政治制度问题、经济衰退、社会动荡和外族入侵等。

在政治方面,东汉时期的政治制度相对薄弱,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政治腐败和官员的贪污现象严重扩大。

这些现象导致国家无力管理和治理,并最终导致了东汉的灭亡。

在经济方面,汉朝时期的繁荣基本上是依靠农业为主的。

而到了东汉时期,由于社会分权和地主贵族对农民的剥削,农民生产力受到损失,产量下降,到了末代,面临的严重饥荒和社会动荡。

在文化方面,东汉时期没有西汉时期那么繁荣。

在汉武帝之后,新的国家政策没有适应文化的进步和发展。

西汉时期的商品经济与社会变迁

西汉时期的商品经济与社会变迁

西汉时期的商品经济与社会变迁西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不仅承载了强大的统一国家力量,也见证了商品经济的繁荣与社会变迁的深刻。

在西汉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与此同时,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个时期,商业活动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自然,不同的商品在这个时期中有着不同的地位。

首先,农产品是基础。

在农业时代,农产品是人们的生命线。

西汉时期,农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不仅粮食的种类增多,而且农业生产技术也不断改进。

这些改进推动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然而,农产品和农民的地位并没有因此得到提升,他们仍然是社会中最底层的人群。

其次,手工业品的兴起也是这个时期的一大亮点。

在西汉时期,手工业品如丝织品、陶瓷器皿、铁器等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丝织品的产量和质量大大提高,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还远销海外。

陶瓷器皿则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不仅实用,而且装饰性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铁器则运用于战争和日常生活中,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这些手工业品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商品经济的繁荣,也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

除了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商贸也成为了这个时期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贸活动也逐渐兴起。

人们开始通过市场和交易进行商品的买卖。

市场慢慢形成,商贩们纷纷涌入市场进行交易。

一些商人甚至组织起来,形成了商业团体。

这些商贸活动的兴起不仅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商品选择,也为社会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然而,西汉时期的商品经济和社会变迁并不完全顺利。

一方面,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使得商品生产者的利益被压缩,劳动者在社会经济中地位和财产也不具备可靠的保障。

另一方面,不少商人利用商业活动谋取暴利,漠视公平与正义,导致社会法制的缺失和社会道德的低下。

综上所述,在西汉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社会变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农产品、手工业品和商贸活动成为了当时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汉代经济的繁荣与崩溃

汉代经济的繁荣与崩溃

汉代经济的繁荣与崩溃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该时期的经济曾经历过繁荣和崩溃。

本文将就这一主题进行探究。

一、汉代经济的繁荣在汉代,经济繁荣得盛,这主要归功于两大因素。

其一,统治者的开明政策,如实行“宽政”,张榜招贤,士农工商皆可入仕;其二,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如修建了漕渠,大运河,结束了战国时期诸侯互相隔绝的局面。

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汉代的钱币制度也逐步完善,货币形成了大量的稳定货币。

同时,汉代的官制也将商业纳入其管理之下,颁布了“商法”,“钞法”,保证市场交易的公正与稳定。

二、汉代经济的崩溃汉代的经济繁荣并非天上掉下来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时期的经济繁荣开始逐渐衰落。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不合理的土地政策:汉朝为了保持统治,制定了不合理的土地政策,导致土地私有化严重,使大多数农民失去土地。

2. 财政紧缩政策:汉朝的财政管理办法不合理,放贷不当,严令归入;一旦遇到战争,就不得不提前消耗财力。

3. 社会阶级分化对经济的影响:汉代社会阶级分化严重,社会不满情绪高涨,反抗运动屡屡爆发。

4. 政治不稳定带来的经济后果:汉代经历了王莽之乱和绿林军起义等重大政治事件,不仅带来了政治动荡,还影响到了经济发展。

三、汉代经济的启示汉代经济的繁荣和崩溃为后代留下了不少启示。

首先,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科学合理地制定各种经济政策。

同时,也要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和监管机构,以确保市场交易的公正与稳定。

当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忽略社会公平和公正,避免社会分化和冲突。

最重要的是,在制定决策时,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以防止政策的不利后果。

四、总结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时期,其经济发展经历了繁荣和崩溃两个阶段。

通过对汉代经济的回顾和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很多有价值的启示,了解经济体系的变化是很重要的,而如何预防汉代经济崩溃那样的事情发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经济学的角度论汉代的衰落

从经济学的角度论汉代的衰落

从经济学的角度论汉代的衰落内容摘要:汉武帝统治时期是西汉历史中辉煌的一页,前经“文景之治”,后显“昭宣中兴”,但在武帝末年却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究其原因,众说纷纭,多数人都从武帝屡兴兵役,赋敛无度,好大喜功等社会政治因素寻求原因。

本文则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从农业、商业两个方面论述汉代衰落的原因。

关键词:汉末经济衰落农业商业人们历来把中国历史解释成是一再重复的王朝循环史,这一传统的说法掩蔽了某些时期在循环表象背后发生的一些根本性变化。

当然,诸王朝的兴亡确是呈循环式。

凡是王朝的创立者总是一个有才干、有魄力的活动家,但是几代以后在宫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其子孙后裔,很可能变得软弱无能、放荡不羁。

虽然有时会出现一个强悍的统治者或一个能干、忠诚的大臣来设法阻挡这种堕落,但总的趋向是朝下坡路走,直到成功的起义推翻王朝,重新开始大家所熟悉的循环。

到了汉朝末年,同样的是战争不断、自然灾害严重、徭役繁重、人口减少……所谓“经济决定上层建筑”,汉末经济从各个方面衰落,也就决定了整个王朝的覆灭。

一.汉代末年的农业到了汉代末年,农业领域商品生产普遍性与狭小性并存。

在汉代,农业经济中医交换为目的的各种经营专业户,有进一步的发展。

战国时期,园圃、林、牧、渔业中专业性生产者多,但规模较小。

当时的园圃业主要分布于城郊,《韩诗外传》卷二记载,宋国贵族桓司马到鲁国国都,在临门附近马逸踏坏种葵之园,结果当年“园人亡利之半。

”指明了其私人经营的性质。

而林、渔业更多的依靠自然品。

到了汉代,尽管经营林、牧、渔业的小生产者仍然占主体地位,但是各种经营专业大户纷纷涌现。

因此,商品生产存在着一个普遍性。

但是,商品生产的长足发展,并不能改变其传统农业的基本性质。

就经营专业户而言,他们生产的东西是商品生产性质,但是整个农业生产中的比例确是很小的,不过是沧海一粟。

至于个体小农的商品生产,其狭小性更是不言而喻。

他们生产中所带的商品生产成分,始终作为自给性生产的必要补充而存在。

东汉的经济繁荣与萧条

东汉的经济繁荣与萧条

东汉的经济繁荣与萧条东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繁荣与萧条之间的交替。

那么,这个时期的繁荣和萧条的原因是什么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此进行探讨。

一、经济繁荣的原因1. 国土面积扩大在汉武帝的时候,中国的领土面积得到了扩大。

当时,汉朝先后征服了大量的边地,使得中国的领土面积达到了历史上最大的程度。

这种扩大的领土面积是东汉经济繁荣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为它为中国的商品流通提供了更多的交通和贸易道路。

2. 商品贸易的发展随着国土面积的扩大,商品贸易也得到了发展。

当时,丝绸之路的贸易发展得越来越繁荣,而长江、黄河等重要河流的贸易也紧随其后。

这些商业交通线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东汉经济的繁荣。

3. 农业生产的增加汉武帝还采取了多项政策来促进农业生产。

其中,向农民发放贷款、减轻农民地税负担等政策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这个时代,中国的农业生产步入了迅速发展的时期,因此东汉社会的粮食供应得到了很大的保障。

4. 工业生产的增长随着国家经济的繁荣,东汉时期的工业生产也得到了很大的推动。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手工业生产步入了高峰时期。

陶瓷、铁器和纺织品等领域的手工业制造不断发展,这些手工业制品的流通促进了中国的经济蓬勃发展。

二、经济萧条的原因1. 货币贬值在东汉时期,由于战争频繁和外贸逆差等原因,东汉朝廷不得不频繁地铸造大量的铜钱以维持财政收支平衡。

这种铸钱行为导致了铜钱数量急剧膨胀,货币贬值就成为了大众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这种情况下,东汉的经济自然会出现萧条现象。

2. 国家财政状况不佳随着货币贬值,东汉朝廷的财政也愈发困难。

当时,汉朝的官员诸侯不断向朝廷敛财,市民的赋税和物资征收也越发严厉,民众的生活负担也不断加重。

这种财政状况的不易保障东汉的经济繁荣,导致了经济萧条的出现。

3. 自然灾害频发自然灾害也是东汉经济萧条的原因之一。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常遭受旱涝灾害等自然灾害的袭击。

同时,农民反抗和战争的频繁出现,也导致了大量的财产流失和生产停滞。

汉朝的经济状况

汉朝的经济状况

汉朝的经济状况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时期,也是一个经济繁荣的时期。

在汉朝期间,中国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壮大。

本文将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和贸易四个方面来探讨汉朝的经济状况。

一、农业在汉朝时期,农业是中国经济的基础。

汉朝时期,土地制度改变了战国时期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封建领主所有制,土地变为皇帝、官府和私人共同所有。

土地中央化、私人土地数量的增加、其所占比例不断提高,都促进了农耕的发展。

汉代的农业生产是高度发达的,主要农作物有稻、麦、豆、棉、麻、柑橘等,此外还有十分特殊的茶叶种植业,并建立完善的农业生产制度。

汉代还有一些著名的农业家,如陶弘景、杨雄、解茔等,提出了许多可行的农业技术,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二、手工业汉代手工业是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特征,不仅胜过其它历史时期而且对以后的时代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汉代的手工业水平也不断提高,制陶、制铁、制瓷等行业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汉朝手工业在炼铁、冶金、钱币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钱币是货币交换的重要形式,汉代的铸钱技术不断提高,铸造出不同种类和规格的钱币,并建立了完善的货币流通制度。

汉代的瓷器制作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技术不但在中国,也传到了世界各地,深深影响了世界陶瓷的制造。

三、商业汉代是中国商业发展的时期之一。

在汉朝时期,由于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生产和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商业和贸易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汉代商业的主要形式是市场交易,流行各种货币,外贸也有着相当大的规模。

汉代的官营商业也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除了给商业市场带来了巨大的稳定性外,还丰富了汉朝的经济生活。

四、贸易汉朝贸易活跃,与罗马、印度等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和经贸往来。

汉代的茶叶、丝绸、瓷器等产品深受外国人民的喜爱,扩大了汉代的贸易规模。

同时,东、南亚、中东等地纷纷进口中国的商品,如蜀锦、绸缎、景泰蓝、瓷器等,扩大了汉代商品的国际市场,为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福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商品经济学的角度论述汉代兴衰【摘要】西汉初年社会经过秦末战乱的摧残,民生凋敝,经济萧条。

再加上政府的传统重农抑商政策,使商品经济严重枯萎,国家积贫积弱。

西汉中期,文、景二帝之时,大力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抑商政策有所放松,社会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发展,商品经济亦迅速恢复发展起来,史称“文景之治”。

至汉武帝时出现了繁荣景象,国力达到了鼎盛时期。

但汉武帝后期推行了一系列抑商政策,使工商业大受打击。

西汉国力开始由盛转衰。

【关键词】汉代兴衰商品经济重农抑商税赋制度经济政策土地制度一、汉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1、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是汉代社会经济( 包括商品经济) 快速发展的基础;汉代生产力有了很大的进步,比如发明了造纸术,铁器的广泛应用。

2、汉初黄老政治与休养生息政策, 促使汉代商品经济加快发展。

汉朝初年由于刚经过秦末农民战争,人口稀少,经济萧条。

刘邦出去考察都找不到住的地方。

更是配不起一样颜色的马,官员只能坐牛车。

由于战争的打击,社会萧条,加上外有北方匈奴的威胁,内忧外患。

一般实行休养生息都是在一朝代建立之初。

3、人口增多,消费需求的扩大, 是汉代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内因; 经过一段时期的休养生息,文景之治三十税一的轻徭薄赋,人口大大增加。

所以对社会的需求增加,由于需求增加刺激了商业的发展。

4、汉朝的大一统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汉朝是我国大统一的时代,形成了中华民族。

大统一的时代,国力强盛。

为商业发展提供了基础。

二、西汉的兴盛与衰退汉代的崛起有着励精图治的雄才伟略也有历史机缘的巧合,汉代的没落有着昏君的无德无能亦有着奸臣贼子混乱朝纲,内忧外患使得明君让汉代走向了自己的兴盛也使得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历史的尘埃;制度改革史成为了王朝兴衰的主线,在制度的改革中土地的分配和税赋的征收成为了最为重要的一点,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始终是古代王朝不可变更的真理,对汉代走向兴盛的原因总结如下:(一)鼓励农耕生产;(二)放宽土地限制;(三)减轻田税负担;(四)重视兴修水利。

1、汉代各赋税、财政制度西汉政权的统一, 开关梁,减免关税政策的实施,无异于解开了捆绑商品经济发展的一根绳索。

文帝时, 下放由政府垄断的造币权, 允许私人铸钱。

文帝之时, 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 不久就形成了吴邓钱布天下的局面, 统一的货币体系的日渐成熟加快了商品的流通,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文帝还采纳晁错募天下入粟县官, 得以拜爵, 得以除罪的建议, 也就是说包括商人在内的天下富有之人交纳一定的粟米给西汉政府, 就会得到相应的爵位,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 爵位是政治地位商业象征, 商人通过这一途径, 使其社会地位得到极大的提高。

景帝即位后, 复修卖爵令。

这就使得西汉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大增加。

汉代赋税制度托生于土地制度,而汉朝的土地制度在秦朝的基础上又有着发展与变化。

西汉初期,《二年律令》让我们可以窥见帝国的赋税制度的结构。

西汉政府凭借中央集权的权威与权力,以法令的形式将全国的土地根据爵位的不同授予全体臣民。

这种分配方式,已经隐隐包含了“耕者有其田”的政治理念。

这就使征税对象大大增加。

文帝、景帝时期可以看成是帝国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帝国的人口增加了一倍多社会财富也日渐积累起来。

国家授田的完成和低税收政策的刺激是帝国发展的重要因素。

汉武帝时期,由于战争和天灾吸引了统治者的眼球,致使私有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达到了手工业的高峰,但天灾使农民收入减少,而手工业却不甚受灾,这是导致贫富差距拉大的重大原因。

政府与私有手工业间产生了巨大的利润分配矛盾。

为了加大国库的收入,分夺私营商业的利润。

汉武帝中后期开始实行抑商的政策。

将所有的矿产、冶炼、铸造、私盐收归国有。

由于国库的空虚,为应对战争和自然灾害,武帝政府加大了普通农民的各项赋税,也实行对私营手工业的高税收政策。

大大打击了农民和商人的利益。

2、汉代各土地制度秦汉以来随着封建制的确立,井田制就瓦解了,而代之以土地私有制,但汉代皇帝作为整个国家的主人,除对农民征收赋税之外,还有权支配那些不属于私人和没有登记的土地。

私田盛行,解除了由采邑发生的压迫而使得生产增加,可是在另一方面,土地兼并和贫富分化便产生了,代采邑而新兴的士大夫地主阶级产生了,且地主富豪的势力增加,土地成为可追逐的财富,兼并便不可避免了。

汉代一些君主也进行过恢复井田的努力,但均告失败,因而汉代土地制度为私有制,发展到后期表现为地主土地所有制。

众所周知,汉代是我国商品经济得以发展的时期,但也恰恰是地主制经济不断巩固和完善的时期。

下面将着重从土地制度的角度说说汉代的兴衰。

封建社会是是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就是家庭小农经济。

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封建自然经济决定着上层的建筑,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而不是所谓的商业。

土地是中国根本问题,能不能解决好土地问题关系着社会安定发展。

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最需要什么,农民最需要土地。

纵观历史每个朝代灭亡基本的根源都是土地兼并,农民失去土地无法生存。

在汉朝初年实行《二年律令》和户律分田地,使耕者有其田。

承认了土地的私有,这就大大刺激了农民的积极性,生产大幅提高。

加之生产力的大幅提高。

(1)无土地所有制到土地国家所有制初离战乱, 土地荒芜, 汉代政府以屯田、假田方式建立了土地国有制关系。

屯田、假田, 使国家支配劳动与土地结合。

原来土地上没有的所有制关系, 现在通过屯田、假田使劳动与土地在国家支配下结合起来, 从而形成土地国有制。

然而放任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土地赏赐和原产发还, 使私人支配劳动与土地结合, 从而形成大、小土地私有制。

首先是小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其次是大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汉武帝赐给他的兄弟。

(2)土地国有制私有化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政治经济秩序由战时到和平的转变之时。

在战争状态下, 由于战争对粮食、棉麻等给养的需要, 战争指挥者利用国家政权的政治经济力量, 组织生产, 强迫兵士和戍卒从事集体劳动, 从而建立土地国有制关系。

随着战争的结束, 退役的军士因为赏封变为中小地主或自耕农。

这种情况在屯田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赵俪生先生指出: 这种屯田上的国家剥削和屯卒被剥削, 其性质和数量, 在百余年中也是有变迁的。

大体情况是, 开始是徭役性质, 剥削的是劳役租; 后来逐渐向假田和租佃的性质上转移; 最后终以军官地主化、屯卒佃农化或隶农化, 租主与私租率相埒而结束。

(3)土地国有制向大土地私有制的转变转变的途径主要是封赏有功的人。

所赏赐的土地,由土地国有制转变为大土地私有制。

(4)大土地私有制向土地国有化的转变汉代政府采用迁徙、算缗、杀戮和族诛等办法来扼制大土地私有制的膨胀, 从而导致大土地私有制向土地国有制的运动。

其中, 以迁徙和算缗为主要方式。

迁徙是国家利用政权力量把豪家、权家强制迁到别的地方( 如京师、皇陵) , 其原来的土地所有权由国家接管。

导致国家实力下降。

(5)土地兼并自耕农转为佃农。

这种现象就是所谓土地兼并。

此现象主要发生在经济恢复后, 荒地被重新开垦利用,不再有剩余土地的情况下。

特权阶层凭借手中的特权( 政治上的荫护权和经济上的免税免徭权) 不断吞并小土地私有制。

小土地私有制由于受到苛捐杂税、繁重徭役和官吏勒索的迫害, 也愿意放弃土地所有权, 把土地送给豪强并到他们家中当佃农。

农民失去土地社会不安定。

(6)无土地所有导致自耕农破产由有土地所有制关系向无土地所有制关系转化主要发生在王朝末期。

自耕农逃亡, 使劳动与土地分离, 导致小土地所有制关系的消失。

自耕农成为流民。

国家强占原来有劳动与之结合的土地建造纯消费的苑囿, 以至土地所有制关系消失。

经济基础而瓦解。

3、汉朝各经济政策中国古代的商品经济,主要是指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下的小商品经济,它既不等于资本主义经济,又与自然经济在本质上相互对立。

封建社会的商品经济主要是为统治者服务的。

当时著名冶铁家有卓王孙、南阳孔氏等。

汉武帝于元狩三年收冶铁为国营,自此之后冶铁业开始衰落,但由于此对国家财政较有利,之后一直没有改变此政策。

到了东汉,冶铁业由社会自营,加上水排的发明,冶铁业更加发达。

铜器虽出现变少,但在两汉时期仍是重要的金属器。

但是西汉早期奉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地位低下。

从经济学角度说,这也是一个中央和地方经济资源此消彼长的过程,中央的权威,很大程度上要依托于中央政府所直接掌握的财力。

当初吴国正是凭借其胜于中央的财力,成为了诸多封国中,对中央权威威胁最大的一个。

汉武帝时期,在桑弘羊的主持下推行了盐、铁、酒官营,均输、平准、算缗、告缗,统一铸币等一系列经济政策,究其根本,这些政策的实质都在于加强中央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力度,加强中央政府的财力,即所谓的“国进民退”。

汉武帝之所以独尊儒术,除了对广大百姓宣扬儒道以示政府的怀柔以外,看中的是儒家“尊王攘夷”,是国家主义。

只不过后世的掌握话语权的中层慢慢地把儒术又改成了“不与民争利(国退民进)”的自由主义而已。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民”其实是一个偷换概念的文字游戏,它所指的并非是此处所说的社会“下层”,而是指社会“中层”)。

在文景时期,儒术是不受待见的,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是黄老无为的学说。

诡异的是,后世的儒生官僚们对文景时代大加赞赏,称之为“文景之治”,反而对儒生有知遇之恩的汉武帝大为不满,以至于要诋毁他导致“人口减半”。

从利益角度来说,这是因为后世儒生官僚们自己坐到了中层的位置上,从在野的,变成当政的,当然是不喜欢汉武帝这种严重损害中层“自由”的领导。

说到底,这些儒生官僚也不真信儒学,否则,他们也不会无视儒学里对他们不利的“尊王攘夷”,而无限放大对他们有利的“不与民争利”。

武帝时期的过度用兵,使汉王朝也出现了“投资过热”的问题,这最终导致了中央财力的下降,上层对中层在财政上的优势开始削弱,于是上层不得不对中层进行新一轮的妥协,这就是昭帝时,“盐铁会议”的历史背景。

最终,中央废止酒类专卖改为征税,盐铁政策则维持不变,国家经济至此开始“民进国退”。

有种说法认为只有“无为之治,与民休息”才是可取的,西汉的衰落应该怪汉武帝。

这其实是本末倒置,无为而治长远来说并不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所谓“无为而治”简而言之就是上层少收税,少兴功利,同时把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权让给中层,实行的是自由放任无为的政治,经济政策。

在大战之后,人口减少,大量土地抛荒的情况下这些政策有利于恢复社会生产,但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导致诸侯,贵族,地主豪强等这些中层的坐大。

也就是说,“无为而治”在实行初期的问题不在于作大蛋糕,而在于分配蛋糕。

而随着分配蛋糕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最终也会阻碍蛋糕的继续作大。

这些问题在西汉表现为坐大后的中层不但不愿意配合中央对外反击侵略,向外扩张,反而更倾向于勾结外敌,打倒中央取而代之或架空中央自保既得利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