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经济学案例分析
从经济学视角看待“双十一”现象
2、优化用户体验:淘宝始终将用户体验放在首位,不断优化界面设计、提高 交易安全性,并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支付方式。此外,淘宝还建立了完善的 售后服务体系,对消费者的问题给予及时解答和处理,有效提高了用户的满意 度和忠诚度。
三、结论与展望:
淘宝“双十一”的成功源于商业变革、技术创新以及优质的物流服务和用户体 验优化等多个因素。在未来,随着电子商务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技术创新的发展, 淘宝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以实现更大的商业价值和技术变革。同时,随着消 费者需求的变化和个性化需求的增加,淘宝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大数据、人工 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应用,以提供更加精准的个性化服务和购物体验。
四、竞争优势
淘宝商城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它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商 家群体,这使得它在电商行业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其次,淘宝商城的营销 策略不断创新,使得它能够持续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最后,淘宝商城在供应 链管理方面有着出色的表现,能够高效地处理大量的交易订单。
五、结论
从管理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淘宝商城“双十一”案例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 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创新的营销策略、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和强大的竞争优势, 淘宝商城成功地打造了全球最大的线上购物狂欢节。这个案例不仅对电商行业 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也对其他行业有着广泛的借鉴价值。
一、市场定位
淘宝商城在“双十一”的市场定位非常明确,它不仅是一个针对消费者的购物 狂欢节,也是一个为商家提供的大规模宣传和销售机会。通过精心策划的各种 活动,淘宝商城成功地吸引了数以亿计的消费者和数万家商家参与。这种规模 效应使得淘宝商城在电商行业中树立了独一无二的地位。
二、营销策略
1、预售模式:淘宝商城在“双十一”前一周就开始了预售模式,通过这种方 式,商家可以提前收集消费者订单,更好地安排库存和物流。同时,预售模式 也给消费者带来了购物的紧迫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购买欲望。
双十一购物背后的经济学原理
双十一购物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双十一购物背后的经济学原理01需求弹性和稀缺理论电商讲究人-货-场,而双十一就是搭建了一个超强连接供需两端的场。
首先,时间点选的也比较合理——光棍节,特别具有话题和想象空间的人造节日。
另外,11月初正好处于秋冬之交,换季买衣服肯定是刚需,且离过年也不算太远,所以囤货是一个必须的。
其次,各家电商平台往往会提前做好招商工作,此时可以说客商云集。
商家是深谙需求弹性理论。
一些特定品类的商品可以通过合理压低价格来实现大客流和高转化。
比如服饰、化妆品等品类,在双十一当天即便低至5折、3折甚至1折,大部分商家的收益还是远超过他们平时的。
而正是这些商品作为主会场,也激起了用户侧需求的飙涨。
此外,消费端也符合需求的稀缺理论,双十一的折扣力度通常都是一年内最大的。
并且双十一的优惠券,甚至库存都是有限度的,过了11号或者超过一定数量失去了优惠。
用户已经建立机会稀缺、价值难得的认知,参与度也就有保证,毕竟错过了就要等一年。
02多重激励双十一大促场的建立对于消费者情绪的驱动和需求的刺激,有着极大的作用。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激励会影响人们内在的需要或动机。
比如,用户对于各种红包、津贴和优惠激励的反应,就是需求的明显抬升。
其实,节日促销是一个比较老套的营销手段。
但是,双十一之所以最成功的购物节,不仅是因为电商平台和商家采取了传统的价格激励,还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心理激励或叫情绪驱动,让用户能够更多参与活动去消费。
03购物的非理性繁荣20XX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罗伯特希勒在《非理性繁荣》一书中曾讲了这样一个道理:市场往往受情绪驱动,而非价值判断驱动。
双十一营造的场笼罩着每个购物人,购物的情绪也会快速传染,参与者都在争相分享自己或探听他人的购物清单。
你不仅要为自己买东西,也要为爱人和家人买东西,消费者的非理性需求也被大大激发出来,并在一天之内集中释放。
身边媒体都在报道双十一活动,身边朋友也都在挑选自己想要的打折商品,个体消费者就会不自觉地融入这种状态中,将“败家”行为在心理上合理化,从而大幅削减花钱购物的内疚感和负罪感,更多是兴奋感和愉悦感,甚至导致过度消费。
淘宝商城“双十一”购物节的经济学分析
淘宝商城“双十一”购物节的经济学分析双十一购物节是中国最大的网购节日,在这一天淘宝商城、天猫等电商平台会推出大量的优惠券、满减等活动,吸引着亿万消费者的目光。
其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一、需求与供给原理需求与供给原理指的是商品的价格是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的。
在双十一购物节期间,电商平台会推出很多商品的优惠活动,吸引消费者购买。
这些活动通过降低商品价格和提供更多的物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进而提高消费者对商品的购买意愿,从而拉动市场需求。
供给则指商家提供的商品数量,商家在借助双十一节发售大量滞销产品的同时,还会进行大量的引流、曝光,提高商品的知名度和销量,促进供给的增加。
随着供求的相互作用,成交量的上升,不仅为商家带来了新的营销机遇,更刺激了市场的活跃,推动了整个市场的经济发展。
二、心理学影响心理学影响是经济活动中一条重要的影响路线。
许多消费者往往会在购物中被心理因素影响,比如说购买时会更倾向于和身心健康、年龄相近,有长期稳定购物需求的人,这可以帮助消费者避免可能存在的购物风险。
而双十一则更多地发挥了心理学作用,通过炒作、内部购物群等方式,让消费者在购物时产生一种因“双十一”难得的购物体验,从而激发他们购买的欲望,这种心理状态对消费者产生较强的逼迫,从而使得双十一购物节的消费非常火爆。
三、市场促销力促销力度是一个成功的市场营销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双十一购物节期间,电商平台通过大幅度的降价优惠、满额减或折扣券等方式,推动消费行为的产生并导致购物者的购买冲动。
这种促销方式能够极大的增强顾客购买的欲望,促进销售转化,促进商家对于新产品和滞销产品的涌入,为市场经济造福。
四、货币的时间价值货币的时间价值表示的是具体的现金流动性质的差异是由于时间因素所引起的现值不同的情况。
在双十一购物节期间,电商平台推出的商品具有强烈的时效性,如不及时抢购,可能会变为“卖光光”,所以许多消费者在购买时希望提高资金效率,以获取更高的回报率。
双十一购物背后的经济学原理
双十一购物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引言双十一,即11月11日,是中国最大的购物狂欢节。
每年的双十一活动吸引着数以亿计的消费者涌入线上平台,疯狂购物。
然而,双十一购物背后隐藏着一系列的经济学原理,深深地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和商家的销售策略。
本文将探讨双十一购物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现象。
1. 神秘的“满减”和“打折”在双十一期间,消费者常常会遇到各种优惠活动,如满减和打折。
这些活动背后包含了多个经济学原理。
1.1 打折的心理效应打折是一种常见的促销手段,在消费者心中激发了购买的欲望。
这是因为人们往往认为打折商品是物超所值的,通过降低商品价格,商家可以吸引更多消费者进行购买。
然而,这种心理效应往往使得消费者对商品的实际价值产生误判,因此在购买时需要保持理性思考。
1.2 满减的引导效应满减是指消费者在达到一定消费金额后可以获得优惠。
这种促销策略的目的是鼓励消费者增加购买量,以达到满减条件。
在经济学中,这种策略被称为引导效应,消费者在达到一定条件后会更愿意进行进一步的消费。
这种策略的背后是商家对消费者购买力的精准测算和市场需求的调研。
2. 限时限量的促销在双十一期间,限时限量的促销也是常见的销售策略之一。
这种策略背后蕴含着享受稀缺性和紧迫性的心理效应。
2.1 稀缺性效应在双十一期间,商家会通过限时限量的促销活动来制造商品的稀缺性。
人们常常认为稀缺的商品更具价值,因此会更愿意进行购买。
这种心理效应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2.2 紧迫性效应限时限量的促销活动设定了购买的时间限制,这种策略在消费者心中引起了紧迫感,激发了他们即刻购买的冲动。
商家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推动消费者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购买决策。
3. 个性化推荐和消费者行为分析在双十一期间,消费者面临大量的商品选择,商家则通过个性化推荐和消费者行为分析来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
3.1 个性化推荐的效果个性化推荐是商家根据消费者的历史购买记录、浏览偏好和个人信息等,对其进行商品推荐。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双十一”现象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双十一”现象"双十一"现象是指中国每年11月11日的“光棍节”,这一天被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购物狂欢节。
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双十一"现象反映了消费者行为、电商市场的机制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首先,"双十一"现象揭示了消费者行为的一些特点。
一方面,消费者在"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期间表现出较大的购买意愿和热情。
这可能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有关,购物可以为他们提供一种缓解压力的方式,同时也满足他们对物质享受的需求。
另一方面,"双十一"现象也凸显了消费者对折扣和促销活动的敏感度。
电商平台通过大幅度降价和促销活动来吸引消费者,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他们的消费行为。
其次,"双十一"现象反映了电商市场的机制。
电商平台通过大规模采购和与供应商的合作谈判,获得了更低的采购成本,再通过促销活动将商品以较低价格销售给消费者。
这种市场机制提高了供应链的效率,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较低的价格。
同时,电商平台还通过各种手段,如搭建强大的物流网络、提供支付工具和客户服务等,更好地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
第三,"双十一"现象对经济增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它有助于消费的增长和经济的复苏。
"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提供了一个促销和购物的机会,吸引消费者购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从而增加了消费支出。
这些大规模的购买行为不仅刺激了消费需求,还带动了生产和就业的增加。
另外,"双十一"现象还推动了电商行业的发展,促进了新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提升了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和国际地位。
然而,也不能忽视"双十一"现象带来的一些负面效应。
首先,由于过度购买导致的浪费问题。
一些消费者因为"双十一"活动的热情,购买了大量并不实际使用的商品,这种过度消费产生了浪费和资源浪费。
双十一购物的经济学效用论分析
双十一购物的经济学效用论分析双十一购物的经济学效用论分析1、价格与需求理论双十一最直接的促销就是低价、折扣。
九在双十一到来之前,各电商就开始利用各种媒介进行造势,提前预热,烘托节日氛围,以“预售”、“红包”等一系列活动开始宣传,吸引消费者眼球。
在双十一当天,“五折封顶”、“一元秒杀”、“满300送199”····这些低价促销活动更是竭尽全力吸引消费者,因此需求量迅速增加。
即使电商是采用先提价、再打折的策略,对于需求的扩大也一样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即当卖家提高价格,然后再实行打折优惠活动,当恢复到原价或者比原价稍低一些的时候,也可以带来需求的增加、销售额的扩大。
2.需求价格弹性理论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价格弹性较大的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将大大增加,从而形成薄利多销的结果。
双十一的促销商品虽然种类多样,但是促销力度最大的还是集中在衣服、日化用品、零食等方面。
据了解,双十一销售排名前十的品类是女装、手机、美容护肤、数码配件、男装、箱包、女鞋、零食等。
因为这些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相对较大,而且网络购物市场面临的全国、全球市场,其需求价格弹性会更大,所以价格下降后带来销量的猛增。
3、规模效应从“买全球”+“卖全球”、“线上”+“线下”及“大数据”+“个性化”的销售策略中可以明显感觉到双十一巨大的规模效应。
今天的消费者不只是在本国消费,而是在全球消费。
双十一,阿里巴巴集团全面打通了海内外,实现全球零售一体化,不仅消费者可以享受到买遍全球的乐趣,品牌商家也搭上双11的快车实现“卖全球”。
此外,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根据搜素、新闻源、关键字等信息,掌握消费者的喜好,定制个性化的推送,提前向消费者推荐品类合适、价格相宜的商品。
如此一来,卖家既能够提前预知消费者的购买倾向,提前安排好库存、物流配送的相关工作,加快物流配送效率,在节约成本的同时也给消费者送去了更快更好的体验。
双十一购物的经济学效用论分析
双十一购物的经济学效用论分析引言双十一是中国最大的网购狂欢节,每年的11月11日吸引了无数消费者参与。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各大电商平台推出超级优惠的促销活动,吸引着大量的消费者涌入购物的狂潮之中。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双十一购物进行效用论分析,探讨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所追求的效益。
1. 经济学中的效用理论在经济学中,效用是指个体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或福利水平。
效用理论认为,消费者通过对商品或服务的选择来追求最大化的效用。
2. 双十一购物的效用分析2.1 直接效用与间接效用在双十一购物中,消费者追求的效用可以分为直接效用和间接效用两种。
直接效用是指消费者通过购物获得商品或服务本身所带来的满足感和享受,比如购买自己喜爱的商品、享受购物的乐趣等。
直接效用是购物行为的直接原因。
间接效用是指通过购物获得的其他利益和福利,比如节省成本、满足社交需求、提升自我形象等。
间接效用是购物行为超越商品本身的附加价值。
2.2 精打细算与心理满足双十一购物活动中,消费者会通过比较价格、抢购优惠券、使用积分等方式来追求更好的价格优惠,这体现了消费者在购物中追求精打细算的一面。
消费者在购物时通过捕捉各种优惠机会来实现效用最大化。
这种行为也反映了消费者在经济学中所追求的边际效用平衡。
另一方面,双十一购物活动也满足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在购物过程中,人们可以获得购物的刺激和满足感,特别是在抢购、限时特惠等环节中,消费者可以体验到一种紧张刺激的购物体验,这种体验也给消费者带来了心理上的满足。
2.3 社交需求的满足与社会效用双十一购物活动也成为了社交的一种形式。
人们可以通过分享购物经历、比较购物成果等方式来满足社交需求,这种社交需求的满足也带来了一种社会效用。
消费者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许,从而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心理满足。
同时,双十一购物活动也带动了整个经济的发展。
购物潮带动了电商平台和物流行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商品的需求和供应,对经济的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淘宝“双十一”网购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经济管理117淘宝“双十一”网购现象的经济学分析阮奕潇 武汉外国语学校摘要:所谓的淘宝“双十一”购物节,就是指的每年11月11日开展的网络促销节日。
这个节日是淘宝于2009年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节日。
在淘宝“双十一”购物节的这一天,淘宝交易金额呈现逐渐上升趋势,这也从侧面表明了人们购物能力的提升,也是我国经济实力增强的表现。
笔者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淘宝“双十一”网购现象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关键词:淘宝双十一;网购现象;经济学分析中图分类号:F01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36-0117-01一、淘宝“双十一”网购现象分析从2009年至2017年,淘宝天猫经历了9个“双十一”,交易额从2009年的5000万元到2012年的191亿元,再到2017年的1682亿元,通过这组数据的对比,不难发现这个交易数额的增长速度是非常快的。
同时,这也证明了“双十一”活动的成功。
然而,如果我们仅仅从表面上去分析,在“双十一”这一天,商家通过打折促销的方式,增加了销量,使用的手段本质上就是薄利多销。
根据微观经济学弹性理论,使用这种薄利多销手段的往往是销售富有弹性商品的卖家。
但是,每年有一个怪现象,那就是那些不具有弹性商品的卖家也纷纷加入到了“双十一”促销活动中去了。
那么如何看待在“双十一”的促销活动中的卖家的行为呢?消费者为什么纷纷加入到“剁手党”的阵营中去呢?其实,从经济学的角度去分析,我们可以尝试着去回答上述问题。
下面,笔者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去分析淘宝双十一网购现象。
二、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淘宝“双十一”1.从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角度分析淘宝“双十一”现象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消费者实际支付价格的差值。
商家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和它实际得到的价格之差,称之为生产者剩余。
前者是对通过消费者参与市场获得的收益进行权衡,后者是对生产者从参与市场获得的收益进行权衡。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得知,当价格变得越低时,消费者剩余增加。
基于管理经济学视角的淘宝“双十一”成功分析
基于管理经济学视角的淘宝“双十一”成功分析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消费方式由传统的现实交易转变为网络交易。
在众多的网络营销中,淘宝“双十一”的巨大成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基于管理经济学的角度,分别从成本、需求和消费心理三个方面剖析了淘宝“双十一”取得成功的内在原因。
进一步阐述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管理经济学对于现代企业管理者的启示。
标签:管理经济学;淘宝商城;双十一一、研究背景淘宝“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始于2009年,此后的每年11月11号,都呈现一番全民狂欢的景象。
从2011年到2014年,每年的11月11号的淘宝商城的交易金额分别是33.6亿、191亿、350亿、571亿,这个数字的激增可谓十分惊人。
这一方面使广大消费者得到实惠,另一方面也使淘宝商城得到飞速发展。
二、从管理经济学角度分析“双十一”成功的原因1.成本分析淘宝商品的低价格主要是原因是低成本导致的,主要体现在:(1)商家无需缴纳高昂的店铺租金。
商家每年只需要向淘宝网缴纳一定的服务费,这跟实体店高昂的店铺租金相比相当于是冰山一角。
(2)低廉的人工成本。
淘宝商家只需要雇佣几个网络技术人员和客服人员就可以实现经营运作,人工成本低;而实体店铺需要结账、销售、卫生、仓储等人员,人工成本较高。
(3)税收制度不完善。
目前,电子商务的税收问题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因此,在税收方面可以节约一大笔成本支出。
2.需求分析(1)收入提高,需求增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增强,导致了消费者对正常商品的需求增加。
这是推动“双十一”现象产生的客观原因。
(2)电子商务的出现为快速消费提供契机。
网络的快速普及使得中国网民迅速增长,同时电子商务消费模式的出现架起了一座沟通网购消费者和商家交易的桥梁,促进了网络营销的快速发展。
(3)快递物流业的飞速发展。
近几年来,由于电子商务的流行,快递物流业也得到了共生发展。
现代物流的业务需求量明显增加,运作效率也显著提高,为网络营销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双十一经济学原理
双十一经济学原理双十一,作为中国最大的网购狂欢节,已经成为了全民购物的盛宴。
每年的这一天,电商平台上都会推出各种各样的优惠活动,吸引着大量消费者涌入线上商城,掏空口袋。
这背后到底蕴藏着怎样的经济学原理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首先,双十一背后的供需关系是经济学原理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供给方面,各大电商平台为了吸引消费者,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增加商品的供应量。
而需求方面,消费者在双十一之前就开始积极关注商品的价格变化,等待着双十一的到来,从而形成了巨大的购买需求。
供给和需求的双重作用下,商品的交易量和金额都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其次,双十一背后的心理学原理也是不可忽视的。
人们在双十一之前就开始制定购物清单,等待着心仪已久的商品降价。
而在双十一当天,各种促销手段更是让消费者如痴如醉,纷纷掏出钱包,将购物车一扫而空。
这其中,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和满足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希望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到更多的商品,而双十一正是满足了这一心理预期,从而让消费者感到满足和快乐。
再者,双十一背后的市场竞争原理也是十分重要的。
各大电商平台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不惜重金打造各种促销活动,甚至出现“疯狂抢购”等极端手段。
这种竞争不仅推动了销售额的增长,也加速了市场的洗牌和优胜劣汰。
在这种市场竞争的压力下,电商平台不得不不断创新,提升服务质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推动了整个市场的发展。
综上所述,双十一背后蕴含着丰富的经济学原理。
供需关系、心理学原理和市场竞争原理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了双十一这一消费盛宴的持续繁荣。
同时,双十一也成为了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案例,为我们理解市场运行规律和消费者行为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让我们在享受双十一优惠的同时,也不忘对其背后的经济学原理进行深入思考。
网购盛宴“双十一”的经济学解释
过“光棍节”的一般是80、90后,而这群 人恰是电商销售市场的主力军,这就不难 理解“光棍节”当天各大实体店并没有像
电商这样火的原因。年轻人已形成网上消
费习惯。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马云给了双十
一下的官方定性或许更易被消费者接受。
他说:“中国需要消费者日,315是消费者 维权日,阿里人希望11.11成为真正的消费 者日,商家感恩回馈消费者。”马云在努 力淡化着双十一的营销色彩,但无论如何,
需求定理表明,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将使其需求
量增加。需求价格弹性则是衡量需求量变动对价 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如果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很大, 那么这种物品的需求就是富有弹性的。
(二)需求价格弹性
?
1. 需求弹性:大米、食盐等生活必需品为需求缺乏弹性,而服装
首 饰等为需求富有弹性。当价格变动时,这类商品的需求量变 动的比例将大于价格变动的比例,即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对 于正常商品而言,其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正数,也就是消费者收入 增加会加大对此类商品的需求)
案例一:
2012 年,天猫和淘宝的销售总额达到了 191 亿元,相当于香港三周的零售额,京东易迅等其他 电商也趁机借势。 今年,阿里方面预测,双十一的成交额可能 会达到 300 亿,产生 4 亿包裹,快递公司们已经准 备了上百架飞机迎战。今年的消费者,早在六天前, 就有 5300 多万人把 900 多万商品添加进购物车, 3000多万人收藏了700多万件商品,比去年同期增 加90%以上。更有手快的人早已下定金预购商品, 截止今年11月4日,天猫预售累计已有近百万人支 付定金,预计尾款数量将达十亿元以上。
家装家纺、服饰、 化妆品、食品母婴等
次日00:00 191亿元
通用爱唯欧、荣威、 名爵、熊猫、polo等
从经济学角度浅析“双十一”
从经济学角度浅析“双十一”发表时间:2019-04-04T10:24:36.600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上作者:吴珊珊[导读] 最近京东“618购物节”活动在网络上刷了一波很强的存在感,这让我不禁想到了阿里巴巴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
如今,11月11号不再是众人所调侃的“光棍节”(浙江树人大学管理学院,浙江杭州 310015)最近京东“618购物节”活动在网络上刷了一波很强的存在感,这让我不禁想到了阿里巴巴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
如今,11月11号不再是众人所调侃的“光棍节”,而是在电商巨头阿里巴巴的带领下成为了全民狂欢的购物消费节。
阿里“双十一”全天交易额从2014年的571亿到15年的912.17亿再到去年18年的2135亿,是什么推动了“双十一”购物狂欢节的疯狂发展?有人说“双十一”现象是营销学上的一个经典案例,现在我们用经济学原理来浅显地分析一下。
(一)供需关系在经济学中,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的某一市场上,在每一价格下对商品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需求有两个必要的条件,一是有购买的欲望,二是有购买的能力。
根据需求规律,一般来说,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越小;相反,价格越低,需求量就会越大。
在“双十一”活动期间,最凸显的一个特点,就是售价低。
在淘宝、天猫上许多商家打出的优惠基本是“五折”促销,还有推出“满减”、“店铺红包”等优惠手段,商品价格的明显下降使得消费者的需求上升。
而供给,在经济学中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供给也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出售的意愿,而是有供给能力。
根据供给规律,一般来说,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大;商品的价格越低,生产者提供的产量越小。
而参与“双十一”活动的商家多是促销活动,价格的下调导致利润下降,商家就不可能把所有商品放到店铺里销售。
所以,很多商家会选择限制低价出售的商品数量,这就出现了许多人熬夜守在电脑、手机面前抢购商品的现象。
双十一案例分析(精选5篇)
双十一案例分析(精选5篇)第一篇:双十一案例分析双十一2009至2015的营业额2015双十一营销活动广告方式:————围绕低价以折扣、红包、优惠券、满减等方式进行大规模轰炸式的广告宣传具体实施方式:全民参与引爆双11话题我们从以下几个数据就能看出在微博上双11有多火:1、微博上参与抽红包的人次超过3600万,共发出500多万个红包2、话题#双11来了#产生阅读量17亿、讨论量4297万;3、话题#天猫双11#产生阅读量6.5亿、讨论量74.3万;天猫双11狂欢夜出场的约30位明星,微博粉丝总计高达4亿,这一数据是微博月活跃用户的两倍,日活跃用户的四倍,是双11手机淘宝访问峰值的三倍,也大于支付宝3.2亿的月活跃用户。
这场晚会的话题#双11狂欢夜#阅读量突破8亿,讨论量近1000万。
全面包装营造节日气氛从连续二十天不同主题的微博客户端开机报头广告,到客户端发现频道的深度定制,再到PC端微博右侧导航栏的天猫双11专区。
整个双11期间,无论是PC端还是移动端,只要打开微博就能看到天猫散布在各处的狂欢活动信息。
除了热门话题、右侧导航栏、发现页和开机报头等广告以外,甚至底部的发现按钮也被包装成了天猫的logo,这样的包装让微博上的每一个用户都能感受到天猫活动的氛围。
KOL联动引爆营销效果和以往发红包等单一的玩法不同的是,天猫在今年双11中首次全方位、系统的联合微博上的KOL资源进行多样化的社交电商尝试,以内容营销的方式带动传播。
这其中包括“透视眼”——给粉丝们一次洞悉明星私藏物品的机会;“花式电眼”——发动段子手一起为双11进行内容创作;“桃花眼”——发动微博时尚界博主,每人推荐一款天猫热门商品等众多活动。
这些活动通过明星和粉丝互动的社交方式,让粉丝广泛的参与到双11活动中来。
2009至2013年双十一的营销1、2009 年,C2C 是电商行业的主流,淘宝商城没有自己的独立域名。
主打“品牌商品五折”活动,打出“光棍节一个人逛商场太凄惨了吧”的广告语来营造气氛,并称为“光棍节大促销”日。
双十一活动中的经济学原理
双十一活动中的经济学原理
双十一是电商行业最大的一年,它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参与进来。
作为活动背后经济学原理的分析,需要从供给和需求双方入手,来更好地理解双十一活动的影响机制。
从供给方面考虑,双十一采取类似拼团的形式,价格低廉,引诱力强,促使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这也符合供给侧经济学的典型理论模型中的销售占有率假说,即提高价格可以带动更多的消费,对此,双十一旨在利用经济增量来实现收益最大化。
从需求端考虑,双十一还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相关信息和产品折扣,并且与社交媒体和APP相关联,利用有效的营销工具激发了顾客的购买欲望,鼓励大批量的偏好曲线,以最低的价格获取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因此,双十一的经济学背后是供给和需求双方结合两个侧面,也是实现双赢的基础。
通过减价来增加销量,同时也实现了货源和消费者都能体验到双赢的效果,也提高了商家的经济活力。
对于“双十一”经济学现象分析
经济学原理论文OLE_LINK1OLE_LINK2题目: 对于“双十一”经济学现象分析学院: 建筑城规班级: 建筑113学号: 2011051184姓名: 聂迪简述:2013年11月11日,不仅仅是中国的光棍节,更是阿里巴巴旗下淘宝、天猫创造的网络购物狂欢节。
据统计至11月12日00:00为止,阿里巴巴集团双十一促销的支付宝总销售额达到351亿元,我们在感慨这些惊人的数字的同时,又禁不住去思考为什么阿里巴巴能创造出这样巨大的销售额。
除了淘宝成功的营销策略和准确的时机把握,我们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下销售额的增长。
那就是在现在的消费形势下,为消费者和商家创造一个年度相互回馈的契机。
厂家拿出最好的商品,用最优惠的价格去感谢消费者,消费者用最饱满的热情和消费行为,来给商家们信心和希望。
在消费者和商家之间,发现、创造、拉动和完成需求。
分析:11>.需求理论_GoBack巨大的销售额的产生,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需求增长。
需求曲线向下倾斜,斜率为负,价格和需求数量是负相关。
淘宝打出了全场五折封顶,有的甚至是一折,还有一元秒杀等超低价活动,这样的价位可以说是多么诱人,对于需求的迅速增加也是毋庸置疑的。
如图1所示,价格的降低,需求增加。
对于淘宝天猫中是不是真的采用了铺天盖地的广告中所说的实行五折和超低优惠,存在很多争议,最普遍的观点是认为淘宝天猫是先提价,再打折。
即使是这样的营销策略,对于需求的扩大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如图2所示,当卖家提高价格时,即表示需求曲线向上平移;然后卖家实行打折优惠活动,恢复到原价或者比原价稍低一些的时候,明显可以带来需求的增加,销售额的扩大。
2.效用理论除了从需求理论的角度分析,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主要是受消费者剩余的影响。
网上有一个报道,一个妇女从十一月十日晚上在带电脑旁边等待零点的到来,然后疯狂地抢购,花了一万多元,一夜都很兴奋,很激动。
她觉得她虽然花了一万多,但是如果按原价购买她要花更多,相比之下她觉得自己赚到了。
淘宝商城“双十一”购物节的经济学分析
淘宝商城“双十一”购物节的经济学分析双十一购物节是中国最大的在线购物盛事,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购物节之一。
这场购物狂欢节在经济学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这次购物狂欢节背后的经济学原理。
1.消费者理性行为双十一购物节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中国消费者对购买行为的理性处理。
这些消费者不仅能够理智购物,还能够通过价格比较和促销策略的判断来选择最佳商品。
同时,随着消费者的信用卡和移动支付的普及,使得消费者更加轻松地购买商品。
2.供求关系针对每年的双十一购物节,商家们都会采用一系列的促销策略,在短时间内为消费者提供大量的商品。
此时,供应量远远高于需求量,消费者可以在众多商品中自由选择,而且价格也较低。
这种供求关系能够促进商品的交易,并促进市场经济发展。
3.营销策略为了打响宣传口号,商家们制定了一系列的营销策略以吸引消费者。
例如,他们利用随机立减和电子优惠券这样的优惠方式来将商品卖出去。
此外,商家还通过星级品牌和商品推荐等手段推广产品。
这样的策略有助于增加销售量,并带动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由于双十一购物节的大幅折扣和促销策略,消费者往往会陷入购物欲望,甚至会盲目跟风购买商品。
这样的心理现象使得商家们能够以更高的价格销售商品,获得更高的利润。
同时,消费者也可以在买到心仪商品的同时,感受到购物的“快感”,这也为商家带来了更多的利润。
5.国民经济的增长双十一购物节充分展示了中国消费者对新科技和新产品的热情。
同时,这也推动了在线购物和电商领域的发展,促进了国内私营部门的兴起。
这种趋势不仅可以提高消费者的生活质量,还能为中国经济的增长带来持续的推动。
总之,双十一购物节应用了许多经济学原理来吸引消费者,促进产品销售和市场发展。
而消费者的理性行为和中国经济的增长将继续推动双十一购物节的长足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双十一购物狂欢”的政治经济学案例分析
-------13级市场营销2班30号陈闰11月11日被年轻人戏称为“光棍节”,本是青年男女单身为傲的娱乐与情感的表达随着网络通讯逐渐形成了一种“光棍节”文化。
2009年以来“光棍节”更是被商家巧妙利用变成了商家促销的噱头。
在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天猫两大网络购物商城的策划下发起了“双十一购物狂欢节”。
以淘宝、天猫为主力军,京东、苏宁易购、当当、亚马逊等电商为配角,在这一天商家们通过打折、降价、优惠券、返现、赠品等各种手段促销,掀起一场网购盛宴。
据阿里巴巴的数据显示,2014年“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开始后1分11秒交易额破亿,2分钟破110亿,38分钟交易额破百亿,24小时总交易额达到571亿,其中无线成交达到243亿。
零点15分第一单货物通过物流到达顾客手中。
2014年双十一阿里巴巴公司策划的第6个“双十一购物节”是阿里巴巴上市后首个双十一,它此次将活动范围拓展至全球,吸引了数百家海内外媒体的共同关注。
公司自身加上商家,共投入近百万的客服力量,菜鸟的14家物流快递合作伙伴125万快递员参与其中。
除了交易额逐年猛增以外,今年双十一的一大特点是无线端交易额占比明显上升,网友用无线手机端支付将近占了一半,躺在被子里就可以下单。
“双十一购物节”为什么能掀起这场购物狂欢呢,它的背后蕴藏了怎样的政治经济学知识呢?
消费需求必不可少的条件,一个是购买的欲望,一个是购买力。
价值决定价格,网店与实体店相比减少了租赁商铺销售人员和各种中间渠道的成本本就占有很大的价格优势。
双十一这天商家打折降价优惠券返现主动降低利润甚至是“赔钱赚吆喝”商品价格格外低廉极大刺激提高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因此需求猛增。
这就是价格影响需求,一般价格降低需求增加。
商家不可能把全部商品投入一次促销,淘宝天猫也限定了商品总供给数量,因此商品被爆抢供不应求。
阿里巴巴利用宣传提前营销造势,使很多消费者特地等到这一天购买商品,叠加了消费需求。
消费者的从众心理攀比心理推波助澜,有些没有需要的消费者也会去凑个热闹。
网络商铺商品种类更丰富,价格更低廉,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购方便快捷足不出户,电子货币、网络支付平台支付宝的出现更是使交易更安全便捷,只需拿个手机用无线手机端躺在被子里都能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又怎能不让各种宅男宅女懒人们青睐。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网络的普及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电商的出现和繁荣成为了一种必然的潮流与趋势,它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新的购物模式消费方式新的体验,拉动了消费和经济,促进了物流业、广告业、IT电子软件等各种相关行业的发展,它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创业机会和就业岗位开,网店也成为年轻人中的潮流。
无可否认“双十一购物节”的确创造了一个网购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