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老师讲座录音整理文稿:脉法

合集下载

诊脉六法歌诀白话解释

诊脉六法歌诀白话解释

诊脉六法歌诀白话解释
1. “轻取即得是浮脉”,哎呀呀,这就好像水面上的浮萍一样,轻轻一触就能感觉到啦!比如说你发烧的时候,脉就可能呈现浮脉哦!
2. “重按始见是沉脉”,就好比东西沉到水底啦,得使劲按才能察觉到呢!像身体很虚弱的时候,常常会有沉脉出现哟!
3. “数而有力为实脉”,这就跟打鼓有力似的,一下一下很有劲儿!比如人在很亢奋、很激动的时候,可能就会摸到实脉呀!
4. “迟而无力为虚脉”,就好像没劲儿的小绵羊,慢悠悠的没力量呀!当人劳累过度后,可能就会呈现虚脉呢!
5. “流利圆滑是滑脉”,哇哦,就跟珠子在光滑的管子里滚动一样顺溜!孕妇的脉常常就是滑脉呢!
6. “往来艰涩是涩脉”,哎呀,就好像走在崎岖的路上,不顺畅呀!气血不畅的时候就容易出现涩脉哦!
7. “脉来弦长是弦脉”,嘿,就像绷紧的琴弦一样直直的!人在生气或者情绪紧张的时候,可能就会摸到弦脉啦!
8. “细软无力是濡脉”,这就像软软的面条一样没啥劲儿呀!体质较弱的人可能会有濡脉呢!
9. “三部有力是洪脉”,哇塞,就像洪水一样汹涌有力呀!高热的时候可能就会出现洪脉哦!
10. “三部无力是微脉”,就好像很微弱的小火苗,快没了似的!病重的时候可能会摸到微脉呀!
我觉得这些歌诀真的好神奇呀,通过诊脉就能了解身体的状况,中医真是博大精深!。

行者老师讲座录音整理文稿:四圣心源卷四:劳伤解 文档

行者老师讲座录音整理文稿:四圣心源卷四:劳伤解 文档

行者老师讲座录音整理文稿:四圣心源卷四:劳伤解圣心, 文稿, 讲座, 老师, 录音今天继续讲四圣心源。

以前脉法讲完了,下面继续往下讲四圣心源卷四,也就是各科辩证这方面。

黄元御先生在开始写的这段话我给大家念一下:人不能有生而无死,而死多不尽其年。

外有伐性之斧①,内有腐肠之药②,重以万念纷驰,百感忧劳,往往未壮而衰,未老而病。

顾保炼不谨,既失之东隅③,而医药无差,冀挽之桑榆④。

古圣不作,医法中乖,贵阴贱阳,反经背道,轻则饮药而病加,重乃逢医而人废,金将军且将玉碎,石学士未必瓦全。

叹竖子之侵陵⑤,痛鬼伯⑥之催促,书穷烛灭,百慨俱集。

作劳伤解。

这段是黄元御先生对各家杂病写的序。

现在给大家讲《劳伤解》。

按着黄元御先生的分法,先讲的是中气,劳伤就是说,首先是阴亏、阳亏、气亏、血亏、精亏,然后分别加以阐释。

先看《劳伤解》的中气篇,黄先生说百病所生皆由于中气不得运转有关系。

所以虚劳篇先讲以中气为主,在过去道家里修证就是说,五行四象皆己土,就是说四象五行,四象就是大象运转的几种状态,五行就是五种运动状态,不管是升降浮沉,前后左右,不同的变化跟象的转化都需要中气的运作,而中气的盈缩恰恰又是整个现象的归纳。

先天的变化,我们人之生,先成精,从精气的角度说,先天的部分由一团元精、元气、元阳组成。

其实这些是一个东西,它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用的情况下名字叫的不同而已,然后这一元真气有盈有缩,这一元真气的盈缩合于天地就会产生推动我们人体的种种的气血周流,经脉运行,等等,所以元气的根本它是一切生命活动的来源。

郑钦安先生就把握住了这点,然后从一元盈缩立本,来治疗大病重病,这是非常高明的,能把所有疑惑、病机归为一,把阴阳归结为一,这是在古今医家中十分罕见的。

我们讲的是先天是一元真气,而后天的饮食在于先天的元气,先天元气不可能一下受损,也不可能瞬间受到扼制,因为平常人生的很多病都属于杂病,极危重的状况都是暂时的或者比较少见的,而在杂病的调理之中就以后天脾胃、中气的运转为根本,而中气的运转又受先天原火的温煦,所以这两点其实是不矛盾的。

自学医道捷径:两篇脉法直捷实战篇(最适合自学的脉法)

自学医道捷径:两篇脉法直捷实战篇(最适合自学的脉法)

⾃学医道捷径:两篇脉法直捷实战篇(最适合⾃学的脉法)第⼀篇:清末民间中医⼿抄本《医道捷径》,是清末民间中医李元贞(河南省襄城县柏宁岗⼈)著,本书以脉理为刚进⾏治疗,我从张世化⽼师那⾥复印过来,现将其中的⼀⼩部分打出来,⾏家们看看没有实⽤价值?1、七表脉:浮、芤、滑、实、弦、紧、洪。

⼋⾥脉:微、沉、缓、濇、迟、伏、濡、弱。

2、脉理精要脉理细如毫发,得精微者有⼏家,明其⼤意也就罢;浮沉迟数四个字,虚实寒热紧对答,七表⼋⾥不论他,此四者,辨析分明,⽤药饵,庶乎不差。

3、浮脉听我把浮脉学,轻轻的就摸着;浮字之中分迟数,浮迟表寒何⽤讲,浮数往往假热多,浮⽽⽆⼒⼤虚⽕,浮⽽有⼒风寒搏,把浮字牢牢记着。

4、沉脉将沉字,说与你,重重的按⾄底;沉中亦寓迟数理,沉迟⾥边寒如冰,沉数内热不需提,沉⽽⽆⼒知是⽓,沉⽽有⼒定是积,把沉字,切切记之。

5、脉分部位学看脉,要部位分明,⼨关尺左右相同,五脏六腑配合定,左⼼胞络肝胆肾,右肺膻中脾胃命,肾与膀胱表⾥应,命门脉紧对三焦功,⼤⼩肠两⼨分并。

临诊脉,贵沉静;勿斜视,勿妄听,澄⼼静虑验脉症,病在某脏,在某腑,虚当补,实当攻,寒宜温,热宜清;分清了虚实寒热,庶不愧当医之名。

6、看脉息⾄诊脉时,稳呼吸,以⼰息,侯彼息,察其间断与接续。

⼀息四⾄平和脉,再加⼀⾄亦是吉;六数七热为急脉,⼋九⼗⾄将死期。

当医⼈要阴阳分,浮数阳,沉迟阴,关前关后阴阳论,阴中有阳,阳中阴,阴极似阳,阳极阴,其间最⾜把⼈混,当医⼈,阴阳不分,⽆怪乎,治死活⼈。

7、⼼经浮脉左⼨浮,⼼⽕虚,不能⽣⼟;⼟困兮,⾦必败,咳嗽痰吐,怔忡悸,盗⾃汗,归脾为主,去⽊⾹,易⽩芍,五味敛补;养⼼汤,补⼼丹,⼆⽅酌处。

归脾汤诗⽈:参术龙芪神,远归⾹枣仁,⽢草须⽤炙,⽔煎姜枣引。

养⼼汤诗:参芪神茯苓,枣柏归川芎,半草志桂味,⾎⾜⼼⾃宁。

补⼼丹诗:⼈元(⽞)丹参苓,归地天麦冬,远味枣柏仁,内中有桔梗。

⼜诗:补⼼加⽯菖,开窍效更良,蜜丸朱砂⾐,引⽤灯草汤,去了五味⼦,加草和中堂。

JT叔叔《伤寒论偷偷教》 脉法杂谈篇

JT叔叔《伤寒论偷偷教》 脉法杂谈篇

脉法杂谈那我的中医班呢,其实我的庄子班呢,其实都是,好像比较没有再加什么限制。

可是我的中医班,我是想希望同学能够有几点,就是我比较想要先叮咛同学,我们这个班呢,如果要说门规的话。

门规有两条,不要抄啊,(笑)这是听一下就算了,无所谓的,你不守门规,我也没有办法把你怎么样的,就是门规有两条。

第一条最重要的,如果你听了觉得困了,一定要趴下去睡。

因为中医课有时候,一下子讲了一大堆,有的没的,刚好那一些症状,讲一堆跟你没有什么关系的,听了实在是很乏味;这个时候你想打瞌睡,我想这是祈求各位的一点同理心,你知道我在台上,很怕学生这样(学打瞌睡样),这样子我的心是会一直悬在那个同学头上面。

所以呢所以请你大喇喇的趴下去睡,睡饱了再起来又是一条好汉,以前都是有要求几个助教,带头睡觉的嘛,对不对?现在助教也是照样要睡得话,好好地带领同学趴下去睡,我非常认同上中医课要睡觉的。

第二个算是门规,也算是对同学的一个小小的要求,就是学了中医,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回到家之后,面对你的亲戚朋友,不要希望人家去相信你。

因为若关起门来讲中医的话,实在是有一些病,中医治的很好,对不对?对不对,也不对哦,大家都是初学者的话,就不知道啊。

就比如说你按照伤寒论的方法治感冒,对不对?大概一场感冒的话,打的快的话,大约20分钟就打完了,就医好了。

这样的一个治疗速度,一般人的常识是没有办法想象的。

那这样子的一种疗效,或者是我今天的下半堂课,因为我这个班的存在,是来自于同学的点菜单,就是同学说他什么头痛,月经痛啊,什么哪里不舒服啊,我就想说,做一点小专题教教,等到这些点菜单都处理完了,我们就可以散班了。

所以我们班一个月收一次学费,就是随时准备散班的状态,大概是这样子。

还有就是等一下我下半堂课,因为我上一个礼拜,有同学跟我讲说,想要学怎么医头昏晕眩,那我就想说来玩一玩头昏晕眩的医法。

那你会发现说,我们这个头昏晕眩的医法,如果你用我们比较古方派的操作技巧才处理的话,真的医的是非常好的。

行者老师讲脉法 - 记事本

行者老师讲脉法 - 记事本

行者老师讲脉法20090107行者老师谈脉法今天晚上有空跟大家讨论一下中医脉法。

中医的脉法在中医诊疗过程中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

尤其对于一些急症,和一些儿科、妇科的病,特殊情况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脉法又能从一个侧面很好地反应出来中医的取类比象这种观念。

我今天只是把脉法和大家粗略地概括性地谈一下,然后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我们互相讨论,这样也有助于提高。

内经上讲,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夫脉者,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始之有经,从五行生。

所以我们要讨论脉法的次第,从哪个角度领会脉法,从阴阳五行的角度来认识。

首先从阴阳始,从阴阳来讨论这个脉法的浮沉,然后是散敛这种状况,然后从五行角度来类比诸多的脉。

我们怎么样从五行的角度来类比呢?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气是升降浮沉,土运其中,用黄元御先生的思想来说就是,四象枢土,土气运于四象之中。

就像我所说的,土寄四时,然后木火金水四象游于四周。

这时候我们合于四季来考虑的话,每一季春夏秋冬,而季又潜移默化地运于其中。

所以说在于脉象中来看,察脉的时候,一定要把握胃气。

所谓胃神根这几个东西是什么?这几个东西就是说,胃神根它指的全部是先后天之气的这种状况,只是先天元气所处的部位不同,胃气偏于后天之气,就是中土的柔和之气,而神气,根气全都是指的元气的盛衰,根气没有了人体就无根了。

脉象无神就是元气亏败了。

这两种还有细微的差别,将来我会给大家一一的讲一下。

大家既然搭脉,病人两个手一伸,我们摸他的脉象,体会到脉搏浮沉这种现象,我们怎么去归纳这些现象,然后体会出来这个病人的病情呢?不谈纯理论,我们今天就要谈实践,从实践的角度讲,第一点,我们平常观人待物,有的人性格比较急躁,我们从他的动作,从他的言语,以至于动静之间,我们就能感觉出来他带的所谓的气象,中医呢,取类比象,就类比这个象,怎么类比呢?拿什么类比呢,拿阴阳类比。

怎么取象,拿五行来对比,这样产生出来的象,就是我们需要的。

脉经(全文)

脉经(全文)

脉经(全文)朝散大夫守光禄卿直秘阁判登闻检院上设军臣林亿等类次脉形状指下秘诀第一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芤脉,浮大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

洪脉,极大在指下。

滑脉,往来前却流利,展转替替然,与数相似。

数脉,去来促急。

促脉,来去数,时一止复来。

弦脉,举之无有,按之加弓弦状。

紧脉,数如切绳状。

沉脉,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伏脉,极重指按之,着骨乃得。

革脉,有似沉、伏、实、大而长,微弦。

实脉,大而长,微强,按之隐指愊愊然。

微脉,极细而软或欲绝,若有若无。

涩脉,细而迟,往来难且散,或一止复来。

细脉,小大于微,常有,但细耳。

软脉,极软而浮、细。

弱脉,极软而沉细,按之欲绝指下。

虚脉,迟、大而软,按之不足,隐指豁豁然空。

散脉,大而散,散者,气实血虚,有表无里。

缓脉,去来亦迟,小駃于迟。

迟脉,呼吸三至,去来极迟。

结脉,往来缓,时一止复来。

代脉,来数中止,不能自述,因而复动。

脉结者主,代者死。

动脉,见于关上,无头尾,大如豆,厥厥然动摇。

浮与芤相类。

弦与紧相类。

滑与数相类。

革与实相类。

沉与伏相类。

微与涩相类。

软与弱相类。

缓与迟相类。

平脉早晏法第二黄帝问曰:夫诊脉常以平旦,何也?岐伯对曰:平旦者,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均,气血未乱,故乃可诊,过此非也。

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

分别三关境界脉候所主第三从鱼际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

从寸至尺,名曰尺泽,故曰尺寸。

寸后尺前名曰关,阳出阴入,以关为界。

阳出三分,阴入三分,故曰三阴三阳。

阳生于尺动于寸,阴生于寸动于尺。

寸主射上焦,出头及皮毛竟手。

关主射中焦,腹及腰。

尺主射下焦,少腹至足。

辨尺寸阴阳荣卫度数第四夫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候者,何谓也?然: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脉动也。

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

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周于身,漏水下百刻,荣卫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亦二十五度,为一周也。

中医把脉手把手教,最全动图展示并心法口诀

中医把脉手把手教,最全动图展示并心法口诀

中医把脉手把手教,最全动图展示并心法口诀都说中医把脉很玄乎,其实只要你了解中医把脉的原理,中医把脉是为了获取什么信息,你就不会有这样的困惑。

中医号脉从古代一直被沿用传承至现在,足以可见它的强大生命力和科学性。

中医自古便有号脉这一绝学。

望,闻,问,切始终以普遍应用的技巧,尤其是切脉,这是一个非常具有神奇性的技巧。

中医号脉其实就是医生用手指触按病人的动脉搏动,以探查脉象,从而了解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

其实中医把脉最关键不是为了诊断出一个西医病名,而是帮助辩证知道治疗和用药。

健康人的脉要了生病的脉象,首先得了解健康人的脉是怎样的。

健康人的脉象称为正常脉象。

一般是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强不弱,不快不慢,均匀和缓,节律整齐,又称为平脉或缓脉。

平脉至数清楚,一息(即一呼一吸)之间四至五次,相当于72~80次,节律、强弱一致。

脉象受体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生理的或暂时的变化,也属正常。

如年龄越小,脉跳越快,婴儿脉急数,每分钟120~140次;五、六岁儿童常为一息六至,每分钟90~110次;青壮年体强,脉多有力;年老人体弱,脉来较弱;成年人女性较成年男性脉细弱而略快;瘦人脉较浮,胖人脉多沉;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长途步行,饮酒饱餐,情绪激动,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则脉较弱。

1、大小:管察气:大气旺,小气虚。

2、快慢:管察精:快精虚,慢精足。

3、硬软:管察火:硬火多,软火少。

4、浮沉:管表里:[亦可说阴阳]浮表症,沉里症。

5、匀乱:管察安危:匀则生命及心脏平安,乱则生命及心脏危险。

常见的异常脉象:浮脉是脉动显现部位表浅的一种脉,轻取即得,重按反而变弱。

一般情况下,提示病邪在表。

脉浮而有力者为表实,浮而无力者为表虚。

沉脉是脉动显现部位较深的一种脉,轻取不得,重按始见。

通常主里证,沉而有力者为里实证,沉而无力者为里虚证。

迟脉脉来较慢,每分钟60次以下。

多主寒证,因寒可使血流速度减慢。

迟而有力者为冷积实证,迟而无力者为阳虚证。

行者老师讲座录音整理文稿

行者老师讲座录音整理文稿

行者老师讲座录音整理文稿<汇编本>感谢名单:民间中医网:/主讲老师:行者整理组织者:大海、姜附桂。

整理参与者:铁牛、一页书、兰欣、天色以晚、无智亦无得、走近中医、壁水云间、紫蔓荆、汀上白沙、春天、完美人生、还原、龙行天下、bEwAtEr、无中生有、健康使者、明素析灵、气立、无动于中、橡树、丰明、丝空竹、四圣、左旋、如岳、村夫、姜附桂。

排版汇编者:简单+10%更新日期:2008/11/21神农本草经人参................................................................................................................3干姜和生姜.................................................................................................11桂枝............................................................................................................19附子............................................................................................................27苍术和白术.................................................................................................33甘草............................................................................................................37芍药............................................................................................................46地黄............................................................................................................52当归............................................................................................................58黄芪............................................................................................................67大黄............................................................................................................76四圣心源天人解一....................................................................................................83天人解三....................................................................................................91脉法解一....................................................................................................95脉法解二.................................................................................................100脉法解三.................................................................................................106脉法解四.................................................................................................115脉法解五.................................................................................................120脉法解六.................................................................................................125劳伤解一.................................................................................................131劳伤解二.................................................................................................136劳伤解三.................................................................................................142劳伤解四.................................................................................................149杂病解一.................................................................................................157杂病解二.................................................................................................162杂病解三.................................................................................................167行者杂论六经气化总论..........................................................................................174中医概念.................................................................................................180医道渊源.................................................................................................187后天八卦.................................................................................................193河图洛书.................................................................................................201六经气化.................................................................................................208行者老师讲座录音整理文稿:20070925 人参铁牛整理喂,大家好啊。

行者老师讲座录音整理文稿:脉法篇!

行者老师讲座录音整理文稿:脉法篇!

行者老师讲座录音整理文稿:脉法篇!今天把中医的脉法简单的理顺一下。

脉法的起源、变化整体来讲一讲,这样大家在临证的时候心里有个底。

我们搭脉,根据动向分为来去上、下、至、止几个部分。

就是脉在上面的时候浮现来是什么样子,而沉下去时是什么样子,止时是什么样,来时又是什么样。

而我们今天是根据黄元御的脏腑虚实来诊断。

我们搭脉,一个是脉动,一个是尺肤,脉法的位置有时候,除了脉动,部分有高有陷。

什么是独取寸口,就是以寸口之脉,侯一身五脏六腑气之虚实,这就叫寸口之脉法。

为什么要取寸口呢?古人说,寸口者,气之大会要。

营气是周营全身,一日一夜交汇的地方。

脉气交汇,五脏六腑之气全交汇于寸口。

寸口脉有几个特点,第一个脉是怎么来的,首先是要靠阳明胃气的鼓荡,脉气才能行于周身,阳明胃气,一身原气之本,是为根气,少阴肾气亏虚的话,脉象会浮散微弱,所以搭脉时讲究胃神根第一点讲寸口脉的部位,是根据关部来定的,腕后高骨,定关,桡骨径突,对应的是关部,高骨前,中医讲关,气机在这是阴生阳入,是关隘之口。

我们古人,根据天地之气成象,来定出不同的气象,不同的脉度。

关前一寸,一寸里面取九分,寸口脉阳气出九分,关前是阳出九分,九分里面以六分定为寸,关后阴入一指,阴气伏藏,由关部到尺泽穴。

一尺里面取一寸,一寸里面关后三分,是为关,余下来的七分定为尺部脉,这就是寸和尺的分部。

关于具体部位的长短来历,平常的动脉循经是手太阴肺经,但是也有很多人脉向行的不是手太阴肺经。

一般是至关部以后,脉向内循,内安于手厥阴心包经,这是内斜脉。

还有从关部外出并于手阳明大肠经,这是两种脉向的变化。

按着道家来解释,一般人的脉向出关了以后向内走,心气偏抑郁,脉象偏于往外的,偏于阳的一面,就有点浮动,浮躁,阴的一面就有点抑郁。

所以内弦脉的人经常有心烦抑郁的症状,无明烦恼。

斜飞脉的人,上焦阳气不降,还有一种叫反关脉,是脉行直接从指部并于手阳明大肠经,这种人天生就是阳气不易敛降,阳明经气不容易敛降,这是生理的一种状况。

诊脉六法歌诀白话解释

诊脉六法歌诀白话解释

诊脉六法歌诀白话解释
嘿,咱今儿就来好好唠唠这诊脉六法歌诀的白话解释!
你想想啊,诊脉就像是和身体的一场神秘对话。

那脉象就像是身体
给咱发出的信号,告诉咱它现在啥情况。

比如说浮脉吧,“浮脉轻取即可得”,这就好比水面上漂着的一片树叶,轻轻一捞就起来啦。

你看,这不就很形象嘛!沉脉呢,“重按筋骨
始得之”,就好像要在深深的水底找东西,得使劲按下去才能感觉到。

再说说迟脉,“迟脉一息不足四”,就像是慢悠悠的老牛,一步一步
走得可慢啦。

数脉呢,“一息五至以上至”,那简直就是奔跑的小马驹,哒哒哒地快得很呢!
还有滑脉,“往来流利应指滑”,就像那顺滑的珠子在盘子里滚动,
顺畅得很呀!涩脉呢,“往来艰涩不畅利”,就好像走在崎岖的小路上,磕磕绊绊的。

咱学这诊脉六法歌诀的白话解释有啥用呢?那用处可大啦!就像咱
有了一把打开身体秘密的钥匙。

医生能通过它更准确地判断病情,咱
普通人了解了也能对自己的身体有个更清楚的认识呀!
咱可不能小瞧了这些古老的智慧,它们可是经过了无数代人的实践
和总结才留下来的。

就好比一座宝库,等着咱去发掘里面的宝贝呢!
所以啊,大家都好好学学诊脉六法歌诀的白话解释吧,肯定会让你大开眼界的!
总之,诊脉六法歌诀白话解释真的很重要,咱得重视起来呀!。

行者老师讲中医《伤寒脉法01》

行者老师讲中医《伤寒脉法01》

行者老师讲中医《伤寒脉法01》现在我们开始讲。

停课好一段时间了,现在天气比较暖和,所以又开始讲课了。

前段时间,晚上讲课太冷,很多人回家也不方便。

前面是讲到《伤寒论》的“太阳篇”,但是呢,这回不讲伤寒论了,继续把以前讲过的伤寒论脉法跟大家再次阐述温习一次。

脉法呢,我依据的还是张仲景,即仲景《伤寒论》的“平脉辩脉序”,根据这个线索和他的条文来阐述,和他的原意还是一样的,但是不尽相同,不会拘泥于他的条文。

首先呢,既然讲脉法,先要知道“脉”是什么。

我们面对一个病人的时候,三指既按,候到脉息的动止现象,这个叫脉象。

我们要体会到什么,要感受到什么,这个是我们学脉法首先要突破的;然后,再通过脉法领会到病人具体的“象”,现象,也就是所说的脉象;然后再根据五行、阴阳归类、模拟;模拟完了以后,再用《伤寒论》六经之法来看太过不及之处,知犯何逆,知道问题出在哪个地方,再根据病人的起居、饮食、禀赋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分析病是怎么产生的。

知犯何逆,知道产生的原因以后才能随证而治之,就是要解决掉病因,包括内在的、外在的、周围的环境都要改善。

在临床之中,我治一些病呢,光凭药石的治疗,其实效果是有限的。

因为病人产生这个疾病有他不同的原因,生活、个人生活的节律、家庭、个人喜好、思想上的一些认识、外在的一些境遇、内心情感的变化等等,这些都导致了五脏之气违和;如果外在的因素很强烈,又持续不能改变,这就是疾病产生的一个因素。

咱们现在治病面对的人群多是城市的,他们生活压力大,内心情感比较纠结,各种内在的外在的因素比较复杂。

同样的,农村人跟自然万物打交道多点的,内在外在纠结、名利相争简单一些,环境相对单纯,那时候用药,你单纯观其脉证,随证治之,治完以后,这个疾病的复发几率小。

现在在城市治病,随证治之以后马上就有效,但是效果会有限,你不治了会马上反复,而且经常这么治,效果就不佳了,拖得时间长了反而变成了一个虚损证。

所以说,我们面对一个脉象,首先要体会它的象是怎么回事。

中医脉诊讲座——仲景的脉法(PPT课件)

中医脉诊讲座——仲景的脉法(PPT课件)
者死。
四时气候不同,人体五脏各有当旺之时 ,五脏气血盛衰于脉中可见,故四时有 微小的不同脉象变化,这是正常生理反
映,为有胃气之脉。
如春主肝,其脉微弦;夏主心,其脉微 洪;秋主肺,其脉微毛;冬主肾,其脉 微沉。如果脉与四时不相应,太过不及
或见相克脉象则为病脉。
脉与四时相应
并可根据脉象以判断病之轻重及预后转归之期。如春见纯弦无胃气之脉 ,为太过,是肝脏之真气伤,故预后不好;夏脉来微弱,脉去反大,为 正气不足,邪气反胜。
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92条本为太阳病,但脉反沉,为里虚寒之证,虽有外感 之表,但里虚为重,故用四逆汤先救其里。
沉脉辨析
其他两条俱为少阴病,少阴病为心肾两虚之证,为里虚寒盛阳不 外达、故有四肢厥逆、宜四逆汤回阳救逆,而阳虚更甚者,加附 子二枚,以助回阳之力。
少阴表证: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 主之。此为少阴阳虚又有外感,属于少阴表证,故宜附子温中而 兼用麻黄解表,细辛交通心肾,以治少阴表证。
病在里;或脉来小,去则反而脉体大,为脉之太过,邪在表;或寸脉微 小,尺脉洪大为关格之脉。秋属肺为微毛之脉,如见缓迟之脾脉,土能
生金,其病当愈;
如见数脉为热盛乘袭于肺,火克金之脉,故其病剧。再如二月为春生之 木气当旺,应见微弦而濡弱之肝脉,如果出现毛浮之肺脉,为金克木, 故肝病至秋旺之时而死。
脉与四时相应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方论》以“××病脉证并治" 为每篇命题,说明仲景的诊疾论病是以脉、证、治三 者相结合。
仲景脉法的特点,是辨脉寓于辨证之中,脉、证结合 ,而非阔谈脉象理论。
脉、证、治并举
如:“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 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脉多左关弦右关弱。此乃脾胃虚弱不运,

脉多左关弦右关弱。此乃脾胃虚弱不运,

脉多左关弦右关弱。

此乃脾胃虚弱不运,698-脉诀阐微脉学阐微半佛半神仙2.再生障碍性贫血脉象演变规律:初期右手脉象多现浮大弦滑,常发热恶寒,或高热头眩鼻衄、齿龈出血。

脉象由阴虚到阴阳平衡,阴虚脉初期为虚大,即浮取为4-5个脉力单位而重按1-2单位,为阴气虚损,不能维系阳气,故脉象偏浮而重按无力,如阴虚较重则脉现虚数,如阴虚甚而阳亦伤,则脉多现细数,及阴气渐复则数象渐减,即由每分钟100而95、90、85至,浮象亦见沉敛,沉取逐渐有力,迨浮沉适中,脉象缓和,重按有力,为阴阳暂时平衡。

证脉不可偏废传播中医馆证脉不可偏废证脉不可偏废。

徐春甫谓:“脉为医之关键,医不察脉,则无以别证,证不别,则无以措治。

”《玉函经》言:“脉为医门之先,其理微妙……切而知之以察其内,证之于脉不可偏废。

”笔者从医40余年,深感脉诊在中医诊断中的重要性。

笔者在1972年7月曾诊治一汤姓8岁男童,被西医诊断为流脑,曾注射过多种抗生素无效,时患童四肢厥冷,牙关紧闭,重度昏迷,表面看是寒极之证。

此证的关键是据脉断证,用附子、人参益气扶阳。

中医之号脉红景天(3)根肾为先天之本,是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原动力,肾气足,反映于脉象必有根,沉以候肾,尺以候肾,尺脉沉取应指有力,就是有根的脉象形态,若病中肾气犹存,先天之本未绝,尺脉沉取尚可见,便还有生机,正如《脉诀》所说的:"寸口虽无,尺犹不绝,如此之流,何忧殒灭"。

(6)情志一时性的精神刺激,脉象也发生变化,如喜则伤心而脉缓,怒则伤肝而脉急,惊则气乱而脉动等,当情志恢复平静之后,脉象也就恢复正常。

文魁脉学【读】事不宜急缓则...再如新病与久病,气病与血病,外感。

如伤寒病初起病在太阳为表,温病则为病在卫分亦为表,按部取脉一般反映在里之病,如伤寒病的太阴证,温病的营分证等,杂病反映肝、肌。

如伤寒病的少阴证、厥阴证,少。

在杂病中说明病。

病实质的病变。

谓本质性病变,是指本质阳虚、命门火衰或阴虚阳亢等,或病在营分、血分,以及陈痰久郁。

四圣心源行者老师讲座录音整理文稿:天人解一:阴阳五行

四圣心源行者老师讲座录音整理文稿:天人解一:阴阳五行

===========四圣心源:行者老师讲座录音整理文稿:天人解一:xx中医书籍大全中医经典教程中医论坛这是黄元御先生对伤寒论的重要贡献的体现,我们先学习天人解,这样更有利于理解黄元御先生对这个先后天,气血生化的观念是比较有利的。

黄元御先生呢,他这个对阴阳六气,还有五行的理解。

以前看过河图的人都知道,就是说,基于生化的角度,就是说五行顺生,生化的角度来理解。

应该前面就是:“阴阳未判,一气混茫。

气含阴阳,则有清浊。

清则浮升,浊则沉降。

自然之性也。

升则为阳,降则为阴。

阴阳异位,两仪分焉。

清浊之间,是为中气。

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

”这是黄元御先生,就是说,关于阴阳变化分判,做的一个简单的陈述。

关于阴阳如何分判呢?这一点,就是说,是一个比较难于理解的过程。

需要靠大家仔细的思维,精思达到一定的境界,到一定的程度后,才能真正体会到。

我们先这样,通理上给大家讲讲。

“阴阳未判,一气混茫”这是什么?就是说,我们这个纷纭的世界之中,如我们思维变化,然后是周围事情纷杂的状态之中呢,都属于万物千奇百变的这种状态之中。

这已经是一种万物奔腾的状态,要能归纳到阴阳,这之间需要有过程。

内经上讲,“大之可外,小之一十百千”,这是阴阳的变化之道。

阴阳呢,是我们先贤先圣对事物一个分判的方法。

其实,就是说分判的一个名词吧。

在周易《系辞》中,就讲到这样,“圣人立阴阳以类万物之情。

”这个万物纷杂各有不同,我们去用什么理解它?我们去用我们这个一心,我们用我们的意念,体会万物的不同情状,怎么去体会呢?就是说,简单分判为阴阳来体会。

阴阳对事物初期的进行分判。

这个阴阳的分判,不是对事物的分判,而是对我们一心的分判。

这比如,我们体会这事物,怎么样体会?以事物相应合产生相应和产生共鸣,同气相求。

另外呢,是一股寒气,你体会的时候,你也是一股收束之气来感应它。

感应之后,然后这就是,我们是一个纯净的状态,就像一面镜子一样或者是一潭静水一样,来感应外在的变化。

行者老师:脉法解 浮沉

行者老师:脉法解 浮沉

行者老师讲座录音整理文稿:脉法解浮沉(2009-08-27 18:50:02) 标签:浮沉健康分类:中医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 大海之源时间: 2008/7/22 21:02文章来源:民间中医网,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民间中医网/========================================四圣心源脉法解讲座二简单给大家提个问题,在临床上我们经常遇到好多病人,两寸脉沉弱这样人比较多。

然后问大家:两寸脉沉弱,主什么?就说左寸沉与右寸沉又主什么?大家就我提出的两个问题,发表一下意见我给大家说切脉,不是靠临床得来的,切脉是靠领会的。

得于心而应于手,如果你心中不得的话,这个时候就是你手就是换个机械手,分辨率再高也没有用,所以必须在理上领会了以后才能够下手,领会,真正有所明了,有个问题我就是说两寸脉沉弱这种病人,大概是怎么造成的?左寸沉弱与右寸沉弱,他们分别讲的什么,有什么差别?讲的是两寸脉,大家还没有,也就是说跟着黄元御先生掌握脉法的思路来走,灵素说了一句心里之气不足,两寸脉沉弱,其实是心肺不足,是阳不足,是阴不得出阳,阳衰了阴气必盛,所以这个病人处于阳虚体质,两寸脉沉弱,第一点就是左寸沉不开达,能升而不能开。

肾阳不足呀,肾阳这个词用的不太好,现在大家就是说很多教材就是说脾阴脾阳、肝阴肝阳、心阴心阳这都搞烂了,如果再谈肾阴肾阳的话,因为这个肾吧,牵扯到两个问题,一个是它参与后天的升降,另一个它又主宰先天元气的盈缩,所以你谈肾阴肾阳的时候不够准,还容易搞混。

你要说元阳不足、不能上达,这个不一定,它只能代表就是说一身元阳到了肝脉以后,然后木不能成实,就是说水能生木,木不能化火,这一点导致左寸脉这种沉弱,如何化火,我们要治这样的病人的话,应该从这点考虑,不能用滋水荣木。

两者的治法还是不一样的,因为如果谈到肾阳不足的时候很可能要考虑到收敛这样的阴气,如果考虑到上焦阳阳气不足,我们考虑更多的是温健脾肺问题。

中脉法之左中右三脉

中脉法之左中右三脉
气功为什么有气?用种种方法来测量丹田是不是有气?所以外国喜欢玩这些高尖端技术,
来检测身体里的能量流,还不是能量团,像电流一样在体内来回运行,这样的话身体就会
健康,心情开朗,皮肤的光泽非常圆满。很多人的皮肤光泽非常糟糕,就是因为左右脉不
平衡,中脉堵上了,而且轮也堵死了。比如高速路上开车,突然前面撞车,后面的就堵上
了,堵上之后可能又会发生另外的车祸,本来有车祸又加车祸,这个时候就会出现病症。
正常情况下撞一辆,病不会那么重,如果连串的车祸,这个时候我们的脉轮就开始增加负
担,负担多了,就产生身体的变化,就会有疾病产生。
大家修行就是修中脉,把中脉完全打通,保持理论过关,中脉通说明行法通达了,这个时
候理论要跟得上,就是知和行结合起来,这个时候才是一个真正的觉悟者。
关键秘密就是开中脉。练瑜珈功的人,还有中国古道家,都是脊椎非常灵活的,稍微配合
功法,中脉就能打开。为什么印度很多人练了瑜珈功(不是现在的瑜珈功),就可以在地
下埋三五十年,就跟乌龟一样照样是活的,道家叫龟息功,其实就是瑜珈功,修的是中
脉,修的是乾坤天地之神脉。如果七轮之中有损伤,因压力、忧郁症、悲伤过度、愤怒
之道就是阿谀奉承,只管眼前,谁也不得罪,理解的非常庸俗啊!
脐轮控制我们身体主动脉神经丛,掌管我们的脾脏、胰藏和肝脏,还有肾上腺、胰腺,所
以要经常锻炼身体,尤其我教你们拜佛的功夫就是锻炼七个轮,这样身体会健康。如果是
思想过度考虑问题,或用脑过度的人,要补充脐轮的能量,精力才充沛。充沛的时候,整
个身体或脐轮是发热的。如果长期的透支,就会衰竭,无法照顾自己的脾脏、胰脏、肝
明白道理的圣贤,都教导子孙后代要过一种中庸平和的生活,可以避免走向极端,这是脐
轮产生的作用。

脉法必读内容

脉法必读内容

脉法必读内容脉法必读内容:脉势升降??摸脉是为了感受脉象,也就是脉⽓,通过脉⽓的出⼊升降⽽明了疾病的发展变化,不是为了知道具体的⼆⼗⼋脉,⼆⼗⼋脉只不过是脉⽓在某⼀种情况下的具体现象,或者说某⼀⽅⾯的特点,正因为名相太多,反⽽湮灭了脉学真正的精华,束缚了脉学的发展,所以初学者学起来往往⼼中了了,指下难明,古⼈所谓流散⽆穷也。

并不是说⼆⼗⼋脉就是错的,⼆⼗⼋脉与脉⽓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脉⽓的变化导致⼆⼗⼋脉的产⽣,知道了脉⽓的变化,对脉⽓变化⽽做具体描述就是⼆⼗⼋脉,如果没有⼆⼗⼋脉,对脉⽓的发展变化如何描述?但是,如果把⼆⼗⼋脉当作脉学的全部内涵,那就错了,只抓住了现象,没有深⼊到本质,所以学脉学不仅要学习脉⽓的变化,也要学习⼆⼗⼋脉,⼆者完整的结合。

但学习的次序要从先从学习脉⽓的变化开始,先把握其精髓,再学习现象就轻⽽易举了。

有很多⼈把脉,他⼼中没有⼆⼗⼋脉,只有脉⽓。

所以脉学也是根源于⽓化学说⽽来,脉候的是脉⽓,脉⽓讲的是六经之⽓的变化。

同样也有升降出⼊的问题。

参合于尺肤,可以察脏腑的盈亏。

?1、脉势升降之原理清阳⽓升浮⽽浊阴⽓沉降,阴阳之性也。

五脏之中,肝肾体阴⽽⽤阳,故脉沉⽽有浮意,沉中带浮,此阴中有阳,故脉虽沉⽽不下陷则精不下脱。

⼼肺体阳⽽⽤阴,虽浮⽽有降意,浮中带沉,此阳中有阴,故脉虽浮⽽不上飞则神不上飘。

脾胃位中,居沉浮之间,半沉半浮,亦沉亦浮。

若⼨脉但浮⽽不沉,则阳⽓上逆⽽不交于阴,尺脉但沉⽽不浮,则阴⽓下陷⽽不交于阳,⽔⽕分离,下寒上热,诸病⽣矣。

升降阴阳之权,全在乎中。

中者,⼟也,⼰⼟升则⼄⽊上达⽽化清阳,戊⼟降则⾟⾦下⾏⽽化浊阴。

阴阳交济,是以⼨不但浮⽽尺不但沉,阴阳平合,故⼈⽆病。

?常⼈脉象图?2、脉⼤之原理⼟⽓冲和,则肝随脾升,胆随胃降,⽊⽓荣畅,若⼟⽓亏虚,或有邪⽓,失升降之职,则肝病下陷,胆病上逆,脉即有⼤⼩之别。

⼤⼩者,阴阳之象也。

阳盛则脉⼤,阴盛则脉⼩,⼤为阳⽽⼩为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者老师讲座录音整理文稿:脉法(2009-08-27 20:28:38)标签:脉法健康分类:中医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作者: 大海之源时间: 2008/8/26 13:08文章来源:民间中医网,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民间中医网/========================================今天把中医的脉法简单的理顺一下。

脉法的起源、变化整体来讲一讲,这样大家在临证的时候心里有个底。

我们搭脉,根据动向分为来去上、下、至、止几个部分。

就是脉在上面的时候浮现来是什么样子,而沉下去时是什么样子,止时是什么样,来时又是什么样。

而我们今天是根据黄元御的脏腑虚实来诊断。

我们搭脉,一个是脉动,一个是尺肤,脉法的位置有时候,除了脉动,部分有高有陷。

什么是独取寸口,就是以寸口之脉,侯一身五脏六腑气之虚实,这就叫寸口之脉法。

为什么要取寸口呢?古人说,寸口者,气之大会要。

营气是周营全身,一日一夜交汇的地方。

脉气交汇,五脏六腑之气全交汇于寸口。

寸口脉有几个特点,第一个脉是怎么来的,首先是要靠阳明胃气的鼓荡,脉气才能行于周身,阳明胃气,一身原气之本,是为根气,少阴肾气亏虚的话,脉象会浮散微弱,所以搭脉时讲究胃神根第一点讲寸口脉的部位,是根据关部来定的,腕后高骨,定关,桡骨径突,对应的是关部,高骨前,中医讲关,气机在这是阴生阳入,是关隘之口。

我们古人,根据天地之气成象,来定出不同的气象,不同的脉度。

关前一寸,一寸里面取九分,寸口脉阳气出九分,关前是阳出九分,九分里面以六分定为寸,关后阴入一指,阴气伏藏,由关部到尺泽穴。

一尺里面取一寸,一寸里面关后三分,是为关,余下来的七分定为尺部脉,这就是寸和尺的分部。

关于具体部位的长短来历,平常的动脉循经是手太阴肺经,但是也有很多人脉向行的不是手太阴肺经。

一般是至关部以后,脉向内循,内安于手厥阴心包经,这是内斜脉。

还有从关部外出并于手阳明大肠经,这是两种脉向的变化。

按着道家来解释,一般人的脉向出关了以后向内走,心气偏抑郁,脉象偏于往外的,偏于阳的一面,就有点浮动,浮躁,阴的一面就有点抑郁。

所以内弦脉的人经常有心烦抑郁的症状,无明烦恼。

斜飞脉的人,上焦阳气不降,还有一种叫反关脉,是脉行直接从指部并于手阳明大肠经,这种人天生就是阳气不易敛降,阳明经气不容易敛降,这是生理的一种状况。

会出现这种阳明经气不易敛降,就要靠后天的自己调摄,靠天时、地理几方面来佐助可以达到平和。

下面讲脉法的部位。

两寸部是上焦之分,我主张是不要强分脏腑。

内经里有句话就是,上附上,下附下,就是上对应着上,下对应着下,咽喉对应着寸部朝上入鱼际,尺部朝下对应着双膝足踝,所以我们根据脉象定的上中下这种三部,而强分脏腑有点不太合理,因为如果定出来强分脏腑,象后代的脉经里也写着,左寸心小肠,心膻中,又有外内的问题。

首先我的理解,脉象的靠内侧靠外侧,尺内以候腑,尺内两傍,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内以候腹。

腹中的疾患往往显示在两尺部脉,左侧候之以左,右侧候之于右,它是有左右的的隶属差别,左腿有毛病就是显示在左尺部脉,它不会映射到右尺部脉,相应的脏腑肌瘤都是以左应左以右应右。

我们现在根据黄元御的脉法来看,左上两寸部脉,候于上焦之气,关部脉候于中焦之气,尺部脉候下焦之气。

然后根据两手六部脉升降现象来判断元气升降的这种大象。

左手按照黄元御先生解释,是由阴出阳,主精血,从精血中阳气升达,然后是水中升木,木中生火,来从这里考虑的。

左路阳升阴长,右路阳杀阴藏,在阳气敛藏上有克制的这种作用。

第一种,心火要敛藏,火克于金,肺气才能降,金克于木,胆气才能够下达,木克土阳明气才能下降。

所以临床上很多疾病,阳明少阳之气是要相互克制的,然后是土克水,水气才能敛藏。

所以左路阳升和右路阴藏,它是走的生克不同的角度。

种种脉象之间是什么关系,如何派生出来的?我们把四季脉象掌握好以后,就可以握阳升阴长的这个象。

内经有六脉,就是大、小、缓、急、滑、涩,从这六脉来判断邪气的消长不同的现象。

进而寒伤有十脉,就是伤寒通过十种脉象,也就是对脉气的强弱、脏腑的虚实来判断的。

基础还是对四季脉的把握,进而对伤寒的十脉来判断阴阳的虚实。

后代衍生出来的二十四脉、二十八脉,这些都要以四季脉为基础。

难经里讲的脉象,也是根据四季脉象来的,它这里把五脉的藏象,又分别为五藏六腑,各自生克,显示出来,根据脉象判断脏腑虚实。

今天讲的仲景的脉法和黄元御先生的理解。

现在讲四时的脉体,大家要不断的用思维去揣摸它。

春之脉,如若昭昭,如寻长端末稍,是怎么样为弦脉,其脉如弦。

通过文字的描述,不断的去体会。

春脉是阴中一点阳气,阳气于生动,由震化而生,这时阳气已经萌动,阴气尚末动。

夏季,阳气慢慢形成疏缓涣散,慢慢浮散这样现象,就出来宏脉,阳气也是由内而外产生一种冲,这时一般脉象用离卦来解释夏季这种现象。

大家记住,用卦象来现解脉象,也是一种表示的方法,但如果不熟的谈,这样理解有时会产生更多的名词,造成更多的障碍。

秋季是一阳由内而生,一阴自外而生。

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就是说秋天还是浮脉,已经有一点要收的意思了。

这点要收的意思不是从里面来,是从外面来的。

所以大家看兑卦,外阴爻而内阳爻。

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

冬天是一坎卦,坎的卦象是一阳居于二阴,有人解释是坎中满,一阳居于二阴之中,我认为这个解释就不对。

就这个坎卦的卦象来说,坎卦的内卦应该是阴,是一阴爻,最外面也是一阴爻,如果不用三爻画卦法,而用六卦画卦法,最会看的非常仔细,坎卦代表的是阴阳错杂的一种现象,他表现出来的外在暂时是阴爻,离卦也是一样,离坎两卦是一个互卦,它两是随时可以变化的。

在临床上很多症状要注意,病人出现寒水之象,一转换就变成离火之象,所以离坎不是互相对立的,而是相互转化的,很多少阴病,产生上焦,两卦互相流动,互相变化,互相为用,所以人的心肾之气是相互沟通,心肾相交,相互济济。

由心君之气然后下敛变成肾水。

黄元御先生说过:“方见上热,便知下寒之甚”,三阴病,病人平常就是虚寒的体质,方见上热,刚见到上面有火,就知道下寒之甚,坎水寒甚了,上面才会有火热。

因为水火不相济济了,离越热,坎越寒。

还有张逸安、张志聪,他就提过,有一分浮热则用一分附子,临床上很多虚症病人,上焦火越大,下焦用附子量越大,如果附子量没跟上去,症状不会很快解除。

有微火的话,就用一点附子,这时就用补中益气了,甘温除热了,要是大热、暴热,都是阳不敛降。

下面讲真脏脉。

历来内经里对真脏脉有解释,黄元御先生也有解释,但解释的有一些不是让人一目了然的。

大家想想真脏脉是什么?真脏脉现,五脏六腑之气皆因胃气而至于手太阴,就是必须靠胃气的鼓动,五脏六腑之气而至手太阴脉,就是脏气者不能自至于手太阴。

黄元御先生解释说,邪气盛,精气衰,真脏之气独现,按理说邪气盛,精气衰,应该显示的是邪气的脉象,邪气脉象就是一股不正之气,一股非位之气,导致的这种脉象,即然是非位之气导致的这种脉象,为什么必然是真脏脉现?而且五脏六腑之气必因于胃气而至于手太阴。

真脏脉现是什么含义呢?是一脏脏气败亡所显示的脉象叫真脏脉,即然是一脏脏气亏竭,为什么会显示真脏脉,因为这一个脏气已经亏败,这个脏气必然不能随脉象到达手太阴,这个脏气郁阻住了,手太阴显示是其它四脏的脉象,就象四季之气一样,现每一季之气,并不是哪一季气旺,而是哪一部脉气亏或哪一部脉气亡这种现象,四季之气有生有长有收有合,而无藏时,就是脉气整个都浮在外了,所谓脉气不得藏,这时真脏脉现就如真肾脉至,搏而绝,如指弹石辟辟然。

真肺脉至,大而虚,这是不得敛啊,如以毛羽中人肤,色白赤不泽,真心脉是什么,心气是开散的,脏腑之气不能开散了以后,真脏脉现后,坚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真肝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责责然,如接琴瑟弦,色青白不泽,毛折,乃死。

这是脏腑之气不得升达了,已经无力升达了,全都是郁结于下,所以真脏脉讲的是一脏的脉气亏虚,相反会显示这一脉气非常盛,这是脏腑之气亏,其它四脏之气自然这一气流转了以后,隔绝与此,根据这种状况显示出来的脉象来理解真脏脉,大家就会有一个比较好的认识。

真脏脉现者,皆死于不治。

这也不是这么说的。

真脏脉现对于什么病人,到什么程度,这都是有讲究的。

真脏脉现皆死,有几年死,这都不一定,内经和伤寒里有很多死症,现在也经常有。

黄元御先生解释这个真脏脉,主要是从胃气败竭这个角度来解释的,我解释真脏脉,主要是从一气不至,有五脏六腑之气,有一气不至,一气败竭,从这个角度来解释。

但是从黄元御先生的理论,五脏六腑之气皆属于中气之往来,所以一脏真脏脉现,也就等于中焦胃气的败竭,只不过败竭的方式不一样,部位不一样,会产生脉象不一样。

下面把不同等的脉象按黄元御先生的思路来理顺一下。

浮沉大小,五脏之脉,心肺俱浮,肾肝俱沉,脾胃居沉浮之间。

阳浮而阴沉,其性然也。

然阳主降而阴主升,阳体虽浮而内含降意,则浮中带沉,阴体虽沉而内含升意,则沉中带浮。

沉而微浮,则阴不下走,浮而微沉,则阳不上浮。

若使寸脉但浮而不沉,则阳气上逆而不交于阴,尺脉但沉而不浮,则阴气下陷而不交于阳,水火分离,下寒上热,诸病生矣。

过去古人,很多人不讲究部位,黄元御先生的脉法是非常讲究部位的,不讲究部位是怎么回事吗?不讲究部位是在浮沉之间论部位,讲究部位是在浮沉以外,在佐以六部,举个简单的例子,左寸浮大,只这一点是什么意思,左寸本来就是木火升发的位置,而浮大也是木火外达之象,所以左寸浮大,代表心火内实,心火至盛的现象,然后根据左寸浮大,再看关部,关部如果有浮大之象,就是心肝火盛,木火之象。

再看右寸沉大这种脉象,临床上不常见,但是我为什么举这个例子,就是叫大家按照黄元御先生这个思绪,把脉象理顺。

左寸是木火升达,现在左寸没有浮反而沉,这是木火升达不足,在六部脉象看是这样的。

但是一部来说它沉而大,沉而有力,沉实,按照一部脉象心火本身脉象来说,这是心气内郁,根据这种脉象,木郁就要达之。

一见脉象沉,是金木收敛有余的脉象,它敛在里面了,还要看它是化阴化阳,是有余还是不足,是沉而弱,可能就从阴化,从水化,就是说木火升达不足,是沉郁在下,显示出不足之象,都是寒象。

如果是沉郁而实呢,就是以郁为主,需要以舒达为主,如果是沉实的话,就要舒解心气,以辛凉、辛散为主。

苍朴这些开达郁结,而不应该是以辛热为主,六部有六部之象,黄元御先生在脉法里把六部之象解释的非常透彻。

土之所以升降失职者,木刑之也。

木生于水而长于土,土气冲和,则肝随脾升,胆随胃降,木荣而不郁。

土弱则不能达木,则木气郁塞,肝病下陷而胆病上逆。

胆木化气于相火,胆木右降,则相火下蛰而不上炎,胆木逆升,相火上炎而刑肺金,肺金被克,清气郁蒸,而生上热,于是右寸之脉亦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