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学习

合集下载

探究式学习名词解释

探究式学习名词解释

探究式学习名词解释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以探究方式来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

它全面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探究式学习,也称探究主义学习,是一种有系统的对问题深入探究,并尝试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

它包括了实践、发现、解释和据此构建新知识的过程。

实践:探究式学习的第一步是有关事物的实践,从实践环节中获得实际的、具体的知识,并在实践中建立起知识的理解能力。

发现:经过实践,学习者会发现新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究。

解释: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通过推理、思考、分析和研究,来解释这些新发现的问题,并不断提高对问题的理解力。

构建新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可以通过各种资源,以及前面发现和解释的知识,归纳出新的知识,构建出新的概念,及新的理论。

探究式学习的好处1.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探究式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习者对事物有更深入的探究和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2.可以培养学习者的创新能力:探究式学习注重学习者的创新思维,可以促进学习者在学习中能够想出新思路和新方法来解决问题,培养学习者的创新能力。

3.可以培养学习者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式学习鼓励学习者深入地探究和分析问题,促进学习者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在学习中培养学习者的综合素养,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可以培养学习者的团队协作能力:探究式学习鼓励学习者团队合作,以更快的速度来解决问题,可以培养学习者团队合作和沟通协作的能力。

总结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它充分利用实践发现、解释以及构建新知识的过程,可以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另外,它还可以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总之,探究式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让他们在学习中有更大的收获。

学前教育中的探究式学习

学前教育中的探究式学习

学前教育中的探究式学习学前教育是指对幼儿进行教育和培养的教育阶段,也是幼儿从家庭环境向学校环境过渡的重要时期。

在学前教育中,探究式学习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学前教育中的探究式学习的定义、意义以及实施方法。

一、探究式学习的定义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学习方法。

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主动参与并负责自己的学习过程。

与传统的教师讲授式学习相比,探究式学习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探究式学习的意义1.培养幼儿的主动学习能力探究式学习强调幼儿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培养了他们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能力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2.促进幼儿的综合素养发展探究式学习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通过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推理和创造能力,促进他们的认知、语言、社交和情感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3.提高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探究式学习注重培养幼儿的解决问题能力,通过提出问题、搜集信息、进行实验观察等步骤,引导幼儿主动寻找答案和解决问题。

这种学习方式培养了幼儿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灵活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三、探究式学习的实施方法1.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资源为了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资源,如图书、实物、图片、视频等。

这些材料和资源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引导他们进行探究和学习。

2.组织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在探究式学习中,问题是推动学习的关键。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经验,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幼儿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问题可以以情境、故事或实际生活问题的形式呈现,引导幼儿通过实践和探索来解决问题。

3.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合作学习是探究式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幼儿可以互相交流和借鉴,共同解决问题。

探究式学习的实施方法

探究式学习的实施方法
重复性。
得出结论
总结词
总结归纳的能力
VS
详细描述
得出结论是探究式学习的最后阶段。学生 需要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对问题进行总 结归纳,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结论应该 是准确的、可靠的,能够支持或否定假设 ,并能够提供对问题理解的深化和扩展。 同时,学生还需要反思探究过程和方法, 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
学生能力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挑战
探究式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 问题解决能力,但部分学生可能在这些方面存在不足。
解决方案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渐进式问题、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和提 供学习支持等方式,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自主学习和问题 解决能力。同时,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不同学 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 小组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组员之间相互协 作、交流和讨论,共同完成任务。这种方法 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促进知识的共享和互补。
04
探究式学习的评价方 式
过程评价
观察与记录
教师需观察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包括问题解决能力、团队 协作能力、创新思维等,并做好详细记录。
02
它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 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则 作为引导者和支持者。
特点
主动性
开放性
探究式学习要求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观察 、实验、思考等方式,积极探索问题。
探究式学习不局限于教材内容,而是鼓励 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培养其 发散性思维。
实践性
合作性
探究式学习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动手 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动手 能力和实践能力。

什么是探究式学习

什么是探究式学习

什么是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或称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

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

它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其特点是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

1、探究式学习产生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不断涌现,自然科学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图景。

而这一切必然对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传统的仅以文化知识教育为目的的教育体系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学校教育与社会需要之间不相适应的矛盾:教育内容与有限教学时间之间难以协调增长的矛盾;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之间的矛盾。

这些矛盾集中反映了“学校教育就是知识教育”的传统教育观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因此,需要重新认识教育过程,改革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

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放射成功,美国受到极大的冲击和震动,引起了他们对教育意义和作用的重新认识,开始了对以“纯知识教育”为目的的传统教育的改革运动。

1959年9月,美国全国科学院在政府的支持和资助下,召开了专门研究改革中小学理科教育的伍兹霍尔会议。

大会主席,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布鲁纳作了题为《教育过程》的著名报告,提出了应重视科学的知识结构,重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的新教育观,并率先倡导“发现法”,锐意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

“发现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受到教育者的重视。

与此同时,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J.J.Schwab)在1961年哈佛大学举行的纪念演讲会上作了题为《作为探究的科学教学》(Teaching of Science as Inquiry)的报告,提出了与发现法相似,但更具有操作性的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Inquiry Learning)方法。

探究式学习模式

探究式学习模式

探究式学习模式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基于学生主动、探索和合作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这种学习模式以学生的自主性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探究式学习模式中,学生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自主探索、实践和讨论,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认知结构。

一、探究式学习的特点1. 学生主导:探究式学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鼓励他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制定学习目标和方法,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问题驱动: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通常提出开放性问题或情景,并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和实践来解决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求知欲。

3. 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强调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促进彼此之间的互动与学习。

4. 实践导向:探究式学习强调将学习与实践结合,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实验、观察等方式,获得更丰富、更深入的学习经验。

二、探究式学习的优势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具有较大的自主性,能够主动选择和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因此能够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培养批判性思维:探究式学习注重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思考问题的原因、解决方法和可能的结果,从而培养了批判性思维能力。

3. 促进团队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团队精神。

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式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主动搜集、整理和筛选信息,培养了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探究式学习的实施策略1. 设计启发性问题: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或情景,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求知欲。

问题应具有启发性,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展开学习探究。

探究式学习方法名词解释

探究式学习方法名词解释

探究式学习(Hands-on Inquiry Based Learning),又称为研究性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动手做、做中学主动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

它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

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探究有几种用法:1.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根据研究中发现的证据提出解释的多样化的方式。

”2. 基于探究的教学/以探究为本的教学。

“对产生于学生的经验的真实问题的探究是科学教学的核心策略”。

探究可以用于以下内容的教学:(1)物理,生活,地球空间科学的学科内容;(2)科学事业的性质(例如关于科学探究的性质);(3)进行科学探究所要求的能力。

但是,以探究为本的教学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掌握科学内容、科学方法和科研能力。

虽然探究很重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教师都应该追求一种单一的方法来教科学。

”3. 以探究为本的学习。

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探究也指学习过程。

它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学生去做的事,而不是为他们做好的事”( something that students do, not something that is done to them)。

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

从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探究一词的用法可以看出,探究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学习的目的。

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应用

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应用

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应用科学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而探究式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本文将探究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应用,并阐述其优势和挑战。

一、什么是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提出问题、积极观察和实践、合作探索、归纳总结等方式来主动参与学习的方法。

它强调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和深入理解知识。

相较于传统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和思辨能力培养。

二、1. 激发学生兴趣小学生天性好奇、探索欲望强烈,探究式学习将科学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通过实验、观察、调查等方式,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实践,从中体会到科学之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培养科学思维探究式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包括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数据分析、问题解决等能力。

通过培养科学思维,学生能够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并在实践中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进行问题求解。

3.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需要自主制定学习目标、寻找相关信息、制定实验方案、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等,这些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

4. 促进合作与交流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共同探索问题、分享观察和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能够相互促进、互相学习,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探究式学习的优势和挑战1. 优势:-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2. 挑战:- 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资源进行实践活动;- 教师需要具备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引导和指导;- 需要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和个性差异。

四、小学科学教师在探究式学习中的角色在探究式学习中,小学科学教师充当着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探究式学习法

探究式学习法

探究式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是一种基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本文将探究式学习法的定义、特点以及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并进一步分析其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积极影响。

一、定义探究式学习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种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鼓励他们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到知识的探索中。

二、特点1. 学生主导:探究式学习法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学习内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互相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这种合作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思路,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3. 实践导向:探究式学习法强调学习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学习内容。

这种实践导向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多元评价:探究式学习法强调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只关注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更注重评价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多元评价的方式,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

三、教育应用探究式学习法在教育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被认为是一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培养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

以下是探究式学习法在教育中的几个应用场景:1. 科学教育:在科学教育中,探究式学习法能够鼓励学生主动观察、实验,积极探索科学现象背后的原理和规律。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记忆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2. 社会研究:在社会研究中,探究式学习法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收集、整理信息,积极参与讨论和分析问题。

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实践和反思

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实践和反思

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实践和反思一、探究式学习的实践1. 设计引导性问题探究式学习的第一步是设计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考能力。

在学习加法时,我设计了一道问题:“小明手里有几个苹果,小红给了他3个苹果,现在小明手里有7个苹果,那么小明原来手里有几个苹果?”这个问题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思考,还能够让他们学会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

2. 提供资源和材料在探究式学习中,老师需要提供足够的资源和材料,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实践和探索。

在学习几何图形时,我让学生自己带尺子、圆规等工具,让他们去测量各种几何图形的边长和角度,从中探究出各种规律。

3.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探究式学习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我会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合作解决问题,并鼓励他们交流思想,分享解题方法。

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学生自主性不足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在面对探究式学习时缺乏自发性和主动性,他们习惯了老师的“灌输式”教学,缺乏自己动手思考的习惯。

我需要不断引导他们去接受探究式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探究式学习中,资源和材料的提供十分重要,但是在学校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有时候很难提供足够的资源。

我需要不断寻找各类资源和材料,以便让学生更加方便地进行探究式学习。

3. 教学方法不够多样化在实践中,我发现有时候过于依赖探究式学习,导致学生在知识点的掌握上缺乏系统性。

我需要在教学中多样化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探究式学习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1.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针对学生自主性不足的问题,我需要不断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多动手、多实践,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发性。

虽然学校条件有限,但是我需要积极寻找各类资源和材料,丰富教学内容。

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探究式学习,还能够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3. 探究式学习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我需要在教学中更加平衡地运用探究式学习和传统教学的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习惯,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数学知识。

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

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

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一、探究式学习的定义和特点探究式学习旨在引导学生探索、发现、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获得知识。

它强调学生通过实践活动,通过提出问题、观察、实验、总结、归纳、推理,来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探究的能力。

探究式学习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主动性: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学习,学生在学习中是主体,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综合性:探究式学习注重发挥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实际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推理、总结等综合能力。

3.参与性: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通过师生合作,小组合作,实验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的意义在初中阶段,数学是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培养对象。

通过探究式学习,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激发数学学习兴趣2.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探究式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推理、总结等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更加敏锐地发现问题,并能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3.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探究式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具有竞争力。

4.拓展数学知识面通过探究式学习,学生更容易从实际问题出发,整体把握知识点,形成知识结构,提高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1.设立情境引入学习在数学探究式学习中,老师可以通过情境设计引入,让学生从实际问题的角度出发,感受数学的精彩。

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数学问题,或者结合历史文化、科技发展等方面的情境,引发学生兴趣。

2.开展小组探究活动在探究式学习中,小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能力,组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幼儿教育中的探究式学习

幼儿教育中的探究式学习

幼儿教育中的探究式学习幼儿教育是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而探究式学习被广泛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

本文将探讨幼儿教育中的探究式学习的定义、特点、价值以及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应用。

第一节:探究式学习的定义与特点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通过探索、实践、合作和反思来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强调孩子们自主学习和参与的重要性,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

探究式学习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强调实践:探究式学习注重幼儿亲身参与和实践,通过实践活动帮助他们建立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 强调问题导向:探究式学习以问题为核心,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强调合作:探究式学习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与合作,通过小组活动促进他们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和技能。

4. 强调反思:探究式学习强调幼儿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帮助他们从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的策略。

第二节:探究式学习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探究式学习在幼儿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探究式学习能够激发幼儿的主动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问题的引导和自主探究,幼儿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在实践中获取新知识和技能,增强学习的乐趣和动力。

其次,探究式学习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

通过实践和合作,幼儿能够不断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观察力、分析力、判断力和创造力等综合能力,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具备更好的适应性和创新能力。

第三,探究式学习能够促进幼儿的社交和情感发展。

在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幼儿能够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情感智慧,提高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

最后,探究式学习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问题的探索和反思,幼儿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节:探究式学习在幼儿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一系列的方法和策略来应用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的实施

探究式学习的实施

探究式学习的实施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和发现的学习方法,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索、实践和合作,以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相比传统的教师主导教学,探究式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探究式学习的定义、优势以及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探究式学习的定义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它强调学生通过主动参与问题解决过程来建构知识。

在探究式学习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提出问题、观察、实践、讨论和总结等环节,积极地主导学习过程。

二、探究式学习的优势1.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探究式学习通过让学生参与真实世界的问题解决,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的思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探究式学习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沟通,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三、实施探究式学习的方法1.设定引导性问题:引导性问题是探究式学习的核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兴趣设定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2.提供资源和支持:教师可以提供课本、图书、互联网资源等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发现,同时在必要时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3.组织小组活动:小组活动是探究式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分享彼此的思考和发现,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

4.进行实践和观察: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的实践和观察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实验、实地考察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

5.总结和展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应总结全面归纳自己的发现和学习成果,并通过展示、报告等形式与他人分享。

四、总结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法,通过引导性问题、资源支持、小组活动、实践观察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

最早提出在学校科学教育中要运用探究方法进行教与学的是杜威。

他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2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探究式学习也可以称为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它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主要指的是学生在课程中自己探索以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具体来讲就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进行实验操作、开展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探究式学习的特点:教学内容具有综合性与开放性:探究式学习的内容都不固定, 大多来自于生活和实践, 具有很强的开放性; 在探究式学习中对问题的解决不能只运用单一学科的知识, 学生在对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必须综合运用、适当整合多个学科的知识才能解决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的自主性与参与性:在探究式学习中, 由于教师引导、鼓励学生自主研究和讨论问题, 使学生有机会发挥其创造潜能, 有利于激发其参与学习与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成果的创新性与多样性:探究式学习为学生创造了充分发挥创新潜能的宽松环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探究和想象, 由此产生的学习成果必然具有创新性和多样性教学评价的多元性与发展性:探究式学习为学生创造了充分发挥创新潜能的宽松环境,这种和谐的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创造和想象, 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学习者围绕科学性问题展开探究活动:1.学习者获取可以帮助他们解释和评价科学性问题的证据2.学习者要根据事实证据形成解释,对科学性问题做出回答3.学习者通过比较其他可能的解释,特别是那些体现出科学性理解的解释,来评价他们自己的解释4.学习者要交流和论证他们所提出的解释探究式学习具有多样化的模式,可以是发现式学习,也可以是接受式学习意义价值:探究式学习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更重要的是在知识探寻中孕育一种问题意识,亲自寻找并实践解决问题的途径,引发整个学习方式的变革。

教案中的探究式学习

教案中的探究式学习

教案中的探究式学习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而教师则是教育事业中的中坚力量。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教案中的探究式学习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教案中的探究式学习的定义、优势以及实施方法。

一、探究式学习的定义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和实践探究的学习方法。

它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通过提出问题、调查研究、实验探索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协助者,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探究式学习的优势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探究式学习通过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2.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在探究式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索等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在探究式学习中,学生通常需要分组合作完成任务,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探究式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询问问题、评估证据和提出合理的论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探究式学习的实施方法1.引发兴趣:在教案的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故事阅读和实例展示等方式,引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

2.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在教案中设置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3.学生团队合作: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合作,分享思维和研究成果。

4.实践探究:教师可以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探究,如实验、调查等。

5.总结归纳:在探究过程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所学内容,并与课堂知识进行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学前教育中的探究式学习活动

学前教育中的探究式学习活动

学前教育中的探究式学习活动学前教育是孩子们接触学习的最早阶段,其中的教育活动对于塑造孩子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学前教育中,探究式学习活动是一种很受欢迎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探讨学前教育中的探究式学习活动的定义、特点以及对孩子学习发展的影响。

一、探究式学习活动的定义探究式学习活动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探究和发现来促进儿童学习的教育模式。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充当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孩子主动探索和提出问题,通过实践和观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并在不断尝试和实践中获得知识和经验。

二、探究式学习活动的特点1. 孩子的主动性:探究式学习活动强调孩子的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教育活动中,孩子可以自主选择问题、制定学习目标,并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合作与互动:探究式学习活动注重孩子之间的合作与互动。

孩子们通过小组、伙伴间的合作来共同解决问题,互相交流、分享和合作,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3. 实践与体验:探究式学习活动通过实践和体验来促进孩子的学习。

孩子们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来感知和理解世界,将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4. 多元化的资源:探究式学习活动利用多种多样的资源来支持儿童学习。

除了书本、图片等传统资源外,还可以利用实物、情景模拟、外出考察等方式来拓宽孩子的学习内容和方式。

三、探究式学习活动对孩子学习发展的影响1. 激发兴趣:探究式学习活动能够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自主选择和参与学习活动,孩子们能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对知识和学习的积极态度。

2. 培养思维能力:探究式学习活动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需要观察、分析和推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逻辑和创新思维能力。

3. 促进社交发展:探究式学习活动通过合作与互动来促进孩子的社交发展。

孩子们在小组合作中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经验,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社交技能和情感管理能力。

科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

科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

科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1. 什么是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基于主动参与和自主发现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观察和实践,从而促进深入思考和理解。

这种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探究式学习在科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兴趣:通过提供真实的问题和情境,探究式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增加他们对实验过程的投入。

•培养思维能力: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加深理解:通过亲自经历实验过程,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相关概念、原理和规律。

•提高动手能力:探究式学习要求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从而提高他们的动手技能和实践能力。

3. 实施探究式学习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出相关问题或观察现象。

•设计实验:学生根据自己的问题,设计并规划相应的实验步骤和方法。

•进行实验:学生按照设计好的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观察、测量数据等。

•分析结果:学生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比较,得出结论并解释现象。

•总结反思:学生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思考可能存在的错误和改进方案。

4. 探究式学习的教师角色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起到指导者、促进者和引路人的作用。

教师应该:•引发兴趣:通过引入真实、有趣且与学生有关联的话题或现象来激发兴趣。

•提供指导:在学生进行探究时,给予必要的指导以保证他们在正确方向上前进。

•激发思考:教师可以利用适当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并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索。

•提供资源:教师需要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实验器材和资料,以支持学生的探究活动。

5. 探究式学习的优势和挑战优势:•活跃课堂氛围:探究式学习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激发课堂的活力。

•培养综合能力: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和解决问题,学生能够全面培养观察、思考、判断等综合能力。

•提高记忆效果:实际操作和亲身经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点。

教育体系中的探究式学习

教育体系中的探究式学习

教育体系中的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它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教育体系中,探究式学习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探究式学习的意义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式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在实际情境中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探究式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此外,探究式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和职业发展。

二、探究式学习的实施探究式学习的实施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教师需要设计合适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学生则需要积极参与探究活动,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并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和交流。

1.问题设计探究式学习的核心是问题设计,教师需要设计合适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问题设计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等因素,同时需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开放性,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小组合作是探究式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需要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观点、相互支持和帮助,以共同解决问题。

小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引导和支持探究式学习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支持,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资源和工具,引导学生探索问题的本质和解决途径。

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三、探究式学习与传统教学的比较传统教学通常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记忆,而探究式学习则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发现。

传统教学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和知识的准确性,而探究式学习则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我实现。

与传统教学相比,探究式学习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教育心理学依据知识内化途径(皮亚杰认为有同化和顺应两条)的不同,把学习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两种。

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同化,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在探究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顺应,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

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存在的价值,彼此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贬低发现和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死记硬背书本知识即为典型),学生学习纯粹成了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

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基于此,新课程倡导探究学习,旨在通过探究学习来凸显学习的问题性、开放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

一、探究学习的本质属性和教学意蕴1. 探究学习的本质属性第一,问题性。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

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所以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

探究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

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

所以探究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

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二,开放性。

人是开放性的存在,人是不可限定的,教育不能限定人,只能引导人全面、自由、积极地生成。

这是开放性立论的人学依据。

可以说,开放性的精神正是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所谓“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时间,解放儿童的空间。

“六大解放”表面上看解放的是学生的身体,实质是解放学生的心理,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心理氛围,给学生一种心理安全感,而心理安全、心理自由正是学生主动、生动发展的摇篮,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能自由的想象而不担心其怪诞离奇;能大胆的思考而不考虑其是非正误;能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全面展示自己的个性。

这正是探究学习的精神要旨。

第三,创新性。

创新表现为突破和超越,它针对已有的东西,即书本上写的东西,教师讲的东西和学生自己已经掌握的东西。

“尽信书不如无书”,“当仁不让于师”,学生不惟书、不惟师,敢于和善于质疑、批判和超越书本和教师,这是创新素质的突出表现(外在突破);学生不惟己,不守旧,敢于和善于打破已有知识经验的制约和思维定势的束缚,不断否定自我、更新自我、超越自我,另辟蹊径,独树一帜,这同样是创新素质的突出表现(内在突破)。

传统学习过分强调继承和掌握,又由于应试的强化作用,学生惟书、惟师,不敢越雷池一步,思维上墨守陈规、循规蹈矩;人格上顺从听话、唯唯诺诺,从而造成了创新素质的极度贫乏。

新课程则鼓励创新,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

2. 探究学习的教学意蕴探究精神是课堂的灵魂,唯有探究才能培养思想者和批判者,没有探究的教学只能是训练。

为此,要着力弘扬探究精神,让学生在课堂过有意义的探究生活,在批判性的阅读、观察、操作和思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努力从不同维度解决问题,建构自己的思想和意义,产生和形成自己的观念。

“不仅要看学生学了多少新课程和新知识,更要看学生是否真正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课程外的思考和实践;不仅要看学生接受了多少,更要看学生是否敢于批判和批判了多少;不仅要看老师在课堂上教给了学生多少知识,更要看老师给了学生多少思考的机会,给了学生之间多少辩论的机会。

”二、探究学习的实践反思探究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必须通过一定的“形”表现出来并加以实施,这里强调的是探究的程序,也是探究的载体,它表明探究学习要经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再做什么。

现在一般认为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是:形成问题,建立假设,设计研究方案,检验假设,表达和交流结果。

我们据此提出组织学生探究学习和开展探究教学的基本步骤:( 1)提出或生成问题。

这是探究学习的认知起点。

一般来说,教师设置的问题要具备目的性、适应性和新异性。

这样的问题才会成为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实际上也是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

( 2)围绕问题,提出和形成假设。

这是探究学习的关键。

假设具有假定、推测的性质,它是现实中暂不存在的或未被确认的,或是见于彼此却未见于此处的,它可能被证实,也可能被证伪,正是假设,决定了学习的探究性。

( 3)收集证据,形成解释。

这是探究学习的实质性环节,假设是需要验证的,而验证的核心是收集证据。

证据来自观察、实验,也来自教材、教师、网络或其他地方。

收集证据的过程也就是指向问题的学习过程,形成解释就是在问题与证据之间建立起一种实质性的联系,对学生而言,这意味着对现有理解的更新和知识的增长。

( 4)交流和评价。

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解释和观点,既对对方的解释进行质疑,又对自己的解释进行修正,这也是探究学习的本质特征之一。

在真正的探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面对不同的解释结果并展开讨论,通过比较各自的结果,或者与教师、教材提供的结论相比较,学生可以检查自己提出的结论是否正确,推理过程是否存在缺陷等,这是提升探究学习质量的基本保证。

以上几个环节也可以看作是几个要素,它们是探究性学习和教学的基本标志,它们使探究性学习和教学有章可循。

但是,如果只是按照这些环节和要素机械地设计教学活动,安排探究路线,然后组织学生按部就班地实践或经历探究过程的每一步,把学生直接引向所要获得的学习结果,这其中既没有学生对现象、事件和观点的质疑,对问题的自由性探索和观察实验的自主性设计,也没有教师对学生探索的智慧性启发和引导。

那么,这种“探索”就会演变成对智力进行徒有形式的机械训练,而无法使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迷失探究教学的方向,最终导致他们丧失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探究学习不仅要模拟科学探究之“形”,更要渗透科学探究之“神”,科学探究的精神主要表现在:( 1)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类固有的本性,是儿童的天性——喜爱提问是童心的体现。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自觉无知、乐于探索、穷根究底是好奇心的高层次表现,是探究学习的精神动力。

( 2)怀疑精神(批判精神)。

在教育中,学生的怀疑精神突出表现为:不满足于现成的答案和说明,敢于对权威、对教材、对教师提出质问和怀疑。

培养学生怀疑批判精神要特别注意克服理性霸权和教师权威的消极作用。

理性霸权所孵化的知识暴力,挤压着学生的心理空间和精神空间;而来自教师权威的压力会导致学生丧失自信最终使批判精神不能得以张扬和生发。

( 3)求证精神。

学生不惟书、不惟师,敢于和善于质疑、批判和超越书本和教师,这是探究精神的突出表现。

于此同时,养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讲究证据的科学态度也是探究学习的重要目标。

科学探究的“形”与“神”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形”是基础,“神”是灵魂,没有前者,后者就会失去载体,显得虚无飘渺,无从把握,实践上也难于操作,从而导致“探究”的泛化和虚化;缺乏后者,前者就会失去动力和方向,变成没有内涵和精神的“空壳”,从而导致“探究”的形式化和机械化。

应该承认,这也是当前探究学习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请看下面的案例:师:小朋友,怎样记“菜”字?生:菜,上下结构,上面草字头,下面是采字,合起来是“菜”字。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生:菜,上面草字头,下面彩色的彩去掉三撇,合起来是“菜”字。

师:很好,还有其他方法吗?生:菜,上面是辛苦的苦去掉古,下面是彩色的彩去掉三撇,合起来是“菜”字。

师:很好,还有其他方法吗?生:菜,上面是花字去掉化字,下面是彩色的彩去掉三撇,合起来是“菜”字。

师:很好,还有其他方法吗?……学生们越记越复杂,越学越糊涂。

三、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关系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作为两种不同性质的学习方式,往往被人们看成是截然对立、水火不容的,但实际上两者既存在区别,更有诸多联系和相通之处。

首先我们要强调的是,对接受学习要正本清源,重新认识。

其一,接受学习不一定是机械学习。

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相对应,决定一种学习是否有意义主要取决于语言文字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能否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实际上,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主要是针对接受学习而言的,所以也称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其二,接受学习不一定是被动学习,只要学习者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乐于把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适当知识观念加以联系的倾向性,那么学习就是一种主动的学习。

其三,接受学习不一定总是通过讲授进行,日本教育家井上弘将接受性的学习活动分为听取活动、观察活动和读书活动三类。

接受学习的具体方法包括讲授教学、读书指导法、自学法、观察法、练习法等。

在接受学习中教学内容是以现成的、定论的方式系统地呈现,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学习并掌握大量的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这对于传承文明、保持文化传统是十分有利的。

接受学习不需要学习者事事亲身经历和从零开始进行学习活动,而是对前人或他人的认知成果加以继承,从而加速个体的认识发展过程,在有限的生命之中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

因此,接受式学习在知识积累方面的高效性受到普遍赞同。

总之,学校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保持文化传统的主要机制,而面对大量的文明成果,在有限的学校教育时间内,不可能将大多数内容由学生通过“发现”、“体验”等方式来掌握,有效的和主要的方式只能是接受式学习,这已被大量的教育教学实践所证明为一条规律。

第二,我们的基本观点是:接受性与探究性两种学习方式,各有自身的基本特点,不能取代。

接受性学习的基本特点是:( 1)以系统掌握学科知识为基本任务;( 2)比较关注认识的结果;( 3)教学以知识为中心;( 4)学生认识活动的指导性、可控性、预设性。

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是:( 1)以发展学习者的探究能力为主要任务;( 2)比较关注认识的过程;( 3)教学以问题为中心;( 4)学生认识的非指导性、开放性、生成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