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建设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信息化建设思考
2007-06-19 17:20:56
大中小
标签:企业信息化建设
经过二十余年风风火火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各具特色的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管理应用系统出现在企业管理各个领域,成为企业脱离不开的管理平台,构成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市场在推动企业信息化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延伸时,信息系统具有的功能不足、应用滞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有时甚至拖了管理创新的后腿,受到了企业的质疑。如何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寻找信息化建设的准确定位,抓主要矛盾,为未来信息化建设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现将本人多年困惑不解的所思所想写上纸面,与大家共同探讨。
员工信息化素质的提高落后于信息化需求的提高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通过信息项目建设完成的,决定项目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是项目功能,决定项目功能好坏的重要因素是信息化需求挖掘深度,而信息系统软件设计是根据信息化需求分析结果完成的。按照信息化建设一般性规则,企业都要制订一部信息化发展规划,由于发展规划本身宏观性很强,那么在实现这个规划过程中遇到的重要问题就是到企业内部相关业务部门进行需求分析,需求分析的过程就是员工参与的过程,员工信息化素质的高低在需求分析过程中将得到充分的体现。
随着企业对信息化认知度的提高,很多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方兴未艾,迫切期望从信息化建设中受益,但很多项目的开发使用效果并没有令人满意,甚至违背了建设初衷,与企业管理实际的符合性没有随着应用需求的提高而同步提高,问题出在哪里?
1、项目调研时,企业员工虽然对计算机的理解与使用较之前些年有较大的提高,但局限于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他们只能提出自己岗位具体的现行业务描述,较少关心自己业务与他人业务在信息流方面的影响与联系,没有能力对系统分析人员提出基于计算机网络管理需求的建议。
2、部门领导对于企业发展战略的理解局限于本部门的业务,把自己业务的战略需求看成孤立的、本位的,企业战略在部门内部大打折扣,即使是部门内部业务的改进也不愿意触及管理创新带来的矛盾冲突,遇到矛盾绕着走,阻碍了信息技术作用的发挥,影响了信息系统效果,拖了信息化的后腿。
3、公司管理层在做数据资源方案整合时对信息化管理理念理解欠缺,通盘应用能力有限,方案审定时丢三落四、顾此失彼,身在业务流程里转,心却难以在流程里驻,专注宏观性很强的功能整体框架的合理性,忽略业务流程对管理创新作用,缺乏具体业务创新性指导,站在传统工业化角度审视信息化建设,把优化业务流程的机会从眼皮底下溜走,造成系统开发内容空洞,概念与实际相脱节、与企业发展战略相脱节,系统分析有其名无其实。
4、系统分析人员对企业业务了解片面,对于不健康的调研结果偏听偏信,顺其自然,凭自
己的理解并借助于用户满意是第一位的理由,为拿到项目,迎合管理层少数人的态度,面对一个机械的、原始性的业务描述进行系统功能设计,应用开发,突出的是现行管理的规范性,丢掉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化管理具有的业务流程创新性,对企业创新管理贡献率较低。
上述问题说明了企业员工素质对于信息化需求的影响,低水平的需求影响信息资源利用,特别是对于信息化需求较高的企业直接影响了投资的有效性,很多系统完成的是一个概念化的开发,与企业日常管理形成两层皮,与管理实际隔岸观火,勉强使用,并没有把企业真正的需求体现出来。
因此员工参与本身就是对专业人员提供信息化效果的智力补充,员工信息化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了信息化建设的效果,提高和改善员工信息化素质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信息化制度建设落后于项目建设
很多企业搞信息化建设热衷于项目建设,忽略相关管理制度的配套,特别是企业现行管理制度有很多是与信息化管理相矛盾的,企业管理制度、管理标准、管理行为决定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主要表现为:
1、有的管理部门建起信息管理系统后实行常规管理与信息化管理双轨制,二者合二为一,常规管理与信息化管理要求相距甚远,没有进行管理制度的及时修订,两套系统谁服从谁没有明确说法,将信息化管理与企业常规管理混为一谈,不自觉中将信息化管理效果淹没于常规管理习惯之中。
2、企业局限于信息化理念肤浅的理解,单纯要求员工计算机使用技能方面的管理,忽视信息化管理意识的培养,各种系统应用培训满足于使用方法的介绍,幻想有了计算机就有了信息化,有了信息系统就有了管理现代化,用项目的日常使用代替信息化的全部,给员工造成错觉,参与意识薄弱,参与思路单一,影响了员工智力资源的挖掘。
3、有些经验主导型管理制度忽略信息资源利用,内容粗放,结构松散,量化意识薄弱,体现不出信息化管理的动态实时性,忽视信息表达的准确性,市场意识滞后,期待市场提供机会,守株待兔想法较重,使得先进的信息技术与落后的管理制度反差巨大,影响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作用的发挥。
4、有些常规管理制度条块分割、部门分立意识较重,阻碍信息流通、流程优化,项目开发时用常规代替先进、用规范代替改造,继承踊跃,创新缓慢,不能把继承与创新实现有机结合,对于信息技术应用而言等于穿新鞋走老路,信息技术难有用武之地。
5、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现行管理制度突出项目组管理,临时性较强,缺乏长效机制,项目完成制度结束,影响员工信息化素质提高、意识改善,对于形成企业整体信息化管理氛围十分不利。
信息化企业管理制度再设计是信息化建设的保证,制度建设本身体现了企业管理层对信息化管理理念的理解深度及应用深度,事关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制度建设与项目建设同步配套应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持续管理改进落后于维持管理现状
现代企业管理面对市场的瞬息万变要求企业借助信息技术工具实时动态跟踪市场变化,以期控制采购成本、生产成本、安全成本、财务成本等最小化,保证利润最大化,降低成本的重要思路就是管理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利用信息技术突出管理特色、思维特色,突出管理个性化是突破市场制约的有效途径,但目前很多企业做不好。主要表现在:
1、企业管理层提出的信息化建设方案本身满足业务现状,害怕创新带来新的风险,风险承受能力弱,追求四平八稳的经验型管理,对管理模型改造力度不足,系统运行起来后柔性差,开发的结果只能仅仅体现出计算机应用,对管理创新没有提升作用,对于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贡献度很低。
2、企业对未来市场变化预测能力不足,管理体系臃肿、管理环节复杂、管理流程冗长,市场已经发生变化了,企业仍然墨守陈规,按部就班维持现状,对于市场反应迟钝,管理模型刚性强,信息系统对于专题应用分析能力不足,对于改善企业抗风险问题作用很低,失掉市场机会的几率远远高于有信息支持能力并依据市场持续改进管理的企业。
3、人的思维惰性是持续改进的大敌,管理者主体对于先进管理理念接受落后于企业市场需求,习惯于常规管理娴熟的思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企业信息化建设,抱着侥幸心理绕着市场走,致使信息系统功能不足,仅仅解决了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岗位工作效率等带有劳保属性的问题,而部门、企业整体效率依旧,狼来的时候临阵磨枪,手忙脚乱中丢掉市场机会,失去竞争能力。
4、对信息系统带来的管理优势利用不到位,对信息平台提供的功能缺乏钻研探讨精神,在使用信息平台过程中不注意利用信息系统表现出的信息资源优势,面对信息系统心不在焉,漠然处之,对于利用信息平台把价值信息向增值信息转换缺乏思路,信息平台潜力得不到很好利用,造成投资浪费。
5、企业依据市场变化持续改进需要信息资源支持,信息资源能否及时到位,关键在于信息的有效组织、正确传输、及时处理,很多企业的应用系统信息分类、检索功能不细,系统分析不到位,在需要的时候很难找得到有用的信息,或者即使能找到也是费时费力,找到以后时过境迁,影响员工使用积极性,影响企业持续改进。
关注信息、掌握信息、利用信息是信息化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信息系统的建设为提高企业驾驭信息的能力提供了工具,利用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企业管理持续改进,不断创新,既可以补充和完善现行企业管理模型改进工作,提高适应市场能力,又可以在持续不断创新中不断寻找管理新课题,完善信息结构,丰富信息资源,将企业管理引入与信息系统互动的良性循环。
以制度建设推动素质提高以素质提高提升信息化水平
探索具有创新机制特点的信息化企业管理制度是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而企业信息化建设离不开制度保证,前些年企业对于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大量投资为深化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