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研单位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科研单位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发表时间:2009-11-25T10:25:35.607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7月上旬刊供稿作者:朱筱群
[导读] 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各个领域都在迅速的发展变化
朱筱群(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
摘要:本文从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入手,结合科研单位的运行特点,探讨了科研单位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信息化的规划原则和内容、安全管理策略和保障机制。
关键词:科研单位信息化建设
0 引言
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各个领域都在迅速的发展变化,尤其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相应的市场需求也持续旺盛,市场竞争也日益加剧。这对于企业研发技术、产品制造以及服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科技作用的日益凸显,各种科研活动也在日益增多,从而导致了科研单位管理工作量的加大。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大部分的科研管理工作还主要依靠人工来进行,即使在工作中应用了计算机,如通过输入大量的数据在计算机上建立数据库等,但这种工作方式反而使得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更加繁重,也减少了与科研工作人员之间的必要沟通,从而难以将新兴的IT信息技术真正应用到科研工作中来。因此有必要在当前形势下,通过应用IT信息技术,实现科研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其目的在于为决策层提供真实有效的参考数据,提升科研管理水平,而这也是科研管理工作的大势所趋。下面本文结合科研单位的特点对信息化建设进行探讨。
1 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本文中的信息化,通俗一些来讲,就是实现企业(单位)的资金流、物流、作业流、信息流的数字化、网络化管理,实行企业运行的自动化和企业制度的现代化。目的是及时为企业决策系统提供准确有效的数据信息,对市场做出迅速反应,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体来说,信息化建设主要应该包括如下内容:①基础建设,要实现信息化首先要做好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信息门户、信息中心、数据库系统、信息安全等企业各种信息系统的支持环境和运行条件;②生产信息化,涵盖了产品的设计和开发、生产工艺流程、物料管理、品质检验等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其核心就是综合利用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来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测和控制,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③管理信息化,就是以各种应用系统为基础,把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应用于企业管理领域,以提高企业管理的水平、效率和效益。按功能可以分为事务处理系统(TPS),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智能支持系统(ES)等;按职能又可以分为财务管理系统、销售信息系统、库存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0A)等;④商务信息化,它是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在企业商务活动领域的综合应用,主要包括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等内容,它大大拓展了企业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从而使企业的信息化从内部扩展到外部,并借助于企业内部网、外部网和公共网络将企业内部的生产管理和外部的供应、销售整合在一起;⑤系统集成,这是企业信息化发展到中高级阶段的必然选择,它是它应用系统集成的原理、方法和技术,通过信息集成、过程集成、企业间集成和综合集成等方式,将企业在产品研发、生产制造、企业管理、企业商务等领域内建立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消除“信息孤岛”,实现企业运营中各个环节的信息共享,使各种信息系统紧紧围绕企业的发展战略,为企业决策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务。
2 科研单位信息化建设必要性
2.1 科研信息的有效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当前科研单位计算机及其网络应用越来越普及,各种办公软件、设计软件及其它工具软件日益丰富,同时各种文档信息不断产生,客观上需要一套机制来对产生的各种信息进行规范和有效管理。而基于网络的科研信息系统可以对科研工作涉及的各个方面进行有效规划和整合,可以通过它进行项目申报、网络搜索下载、发布科研信息和科研成果等,能够共享信息、简化工作程序,促进管理分工的集约化,从而加速科研信息的传递和反馈过程,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2.2 缩短科研周期,促进成果转化一般科研项目的研究周期都比较长,传统的管理方式常常以年度为单位,而新产品要求研制周期却越来越短,同时多个项目进行,对于信息资源的共享、设计协同及一体化工程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通过信息化建设,科研管理部门能够及时获取和提供所需信息,随时掌握最新数据,了解最新动态,通过网络媒体及时发布信息、展示成果,从而提高了评估、决策的能力,增强了科研的目的性和方向性,进而缩短决策周期,促进成果转化。
2.3 提升竞争力当前大多科研单位在参与市场竞争尤其是项目争取方面,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形势。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大气候已然形成,这不仅加速了商品和技术的优胜劣汰,而且开始造成企业和科研单位的优胜劣汰。而信息化建设就是为了提高企业效益,提高企业竞争力服务的,已经成为现代高科技企业的重要标志和核心竞争力之一。
3 所要考虑的问题
3.1 信息化建设的规划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耗资巨大、技术复杂且又内外交叉的工程,做好信息系统规划设计室系统应用成功的关键所在。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涵盖的内容很多,科研单位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即是在科研单位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制定信息化的系统架构、确定信息系统各部分的逻辑关系,全面系统地指导信息化的进程。科研单位的信息化规划应该遵守以下几个原则:以科研单位的总体战略目标和信息化需求为导向、立足现实以及适度超前的原则,适度超前是为了保证信息系统在一定发展阶段内的先进性和可扩展性,以减少系统调整的各种成本。
在具体的规划内容上,主要分为三个阶段:①战略规划阶段,分析科研单位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确定信息化的战略目标;②需求分析阶段,确定总体结构方案;③资源分配阶段,包括各种软硬件资源、人力资源、资金设备等。
3.2 信息化的安全管理策略科研单位信息化网络安全的核心就是安全管理策略,其实施需要工作人员以及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从网络安全的角度来看,信息化的安全管理策略应该考虑以下几点:①访问控制,对用户进行文件和数据操作权限的限制,主要防范用户的越权访问;②网络安全监控与入侵检测;③漏洞扫描与风险评估,提高信息化系统安全的整体水平;④病毒防治,预防、检测、查杀病毒,维护网络安全;⑤安全审计,发现可能的破坏性行为;⑥主要设备、软件、数据、电源等应有备份;⑦实时响应和恢复,避免损失。
3.3 信息化的保障机制科研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方方面面,信息化能带来巨大的效益,但也存在相当大的风险,因此,必须增强风险防范意识,采取必要的保障措施:①组织保障,比如建立建立健全开发组织机构,构建管理支持层,强化信息化管理部门的职能,实行项目监理制,强化项目管理机制等;②管理保障,要尽量按规划进行建设,并在适应性评估的条件下进行相应调整和修改,改进和优化管理模式,强化考核和激励机制,最主要的是单位一把手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③人才、技术和资金保障,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