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二年级混合运算教学反思3篇

二年级混合运算教学反思3篇

二年级混合运算教学反思3篇二年级混合运算教学反思3篇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混合运算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年级混合运算教学反思篇1 加减混合是在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在计算方法上没有什么大的问题,那么我就重要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本课是从学生熟悉的乘坐公共汽车的生活情境引入的。

教学时,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情境图中的动作过程,提出问题,并联系过程列式计算。

学生都有乘公交车的经历,所以理解起来非常容易。

这类加减混合式题是在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运算顺序与连加、连减的顺序相同,所以教学时让学生进行类推,先填好分步计算的第一个竖式,并计算出得数,再填写第二步计算的竖式,并计算出结果,然后让学生自己想简便写法的竖式。

结合情景图例1,先按照运算顺序,分步列两个竖式计算,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怎样写就比较简便?简便在什么地方?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两个竖式连写比较方便。

在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中,让学生结合连加的竖式写法类推出来。

这样既巩固了前面的知识,又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整节课的效果不错。

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情境图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和计算顺序。

所以在例题和做一做的练习中注重让学生说图意,根据图意列式计算,以更好地理解计算顺序。

值得欣慰的是,学生对于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还是掌握较好的,计算速度也较快,正确率也比较高。

在进行巩固练习时,我采用一贯的方法,让全班学生集体检查也就是一边指竖式一边说算法提高准确率,教师强调书写格式和进位、退位的计算。

这样感觉学生计算兴趣很高,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思考能力。

在本节课中发现不足的地方是本想让每个学生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学生的思维很活跃,但缺乏具体的操控办法,有时课堂显得乱,只管自己说,不善于倾听别的同学发言,这样就给学习困难的学生增加了难度。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本节课定好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后,激趣目标利用例题导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得出加法运算律在进行加减混合运算时可简化计算。

通过分组互动学习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抓住学生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并且加强学生彼此间的合作,增强集体荣誉感。

让学生自行编题打破了一味由老师出题的模式,可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灵活性。

在课堂的组织上,精心安排:从“我为小组添彩”-“同伴互助”-“合作交流”各个环节组织有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也为例题的讲解打下很好的底子,使学生能迅速而准确的分析问题的实质。

我想我们在教学时,应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减法转化为加法的运算含义,在进行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适当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来简化运算.真正做到“一找二凑三结合”。

让计算变得轻松。

讲课前教师还要认真总结、分析学生在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常犯的错误,以便在这节课分析习题时,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改正。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2“混合运算”一课是在小学生学习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并且学习了用分步解决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问题的内容。

根据二年级小学生年龄小,思维直观的特点,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的教学手段,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到在一道没有括号的算式中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时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体会混合运算的意义,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学习混合运算一课是学生在已经的知识基础上和积累了一定的运算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制定教学目标时我既注重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又要重视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所以,这一次混合运算知识的教学也正是加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训练的一次好机会。

在以前的教学中也提到过这样的运算顺序,但是不是非常透彻,大多数学生已经知道,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但也有个学生不是非常清楚。

《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6篇

《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6篇

《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6篇《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6篇教学反思需要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从实践中积累教学经验并及时总结。

教学反思需要耐心和深度思考,要对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效果进行全面的思考和分析。

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希望你喜欢。

《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篇1在我校三月份举行的教研活动中,我们数学组开展了“团队课”的课堂教学研讨。

我们选取了四年级苏教版第八册的《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课例进行展示。

计算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各种数学能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发展。

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的地方:一、新与旧——运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自主探索新知。

数学教学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通过自己的____思考就能获取的知识教师完全可以放心、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现知识的迁移。

学生对混合运算的顺序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这些认识包括:要用递等式计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在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的教学中,我们只需要为学生创设新的情境,让他们利用“迁移”以前学过的知识方法就可以正确计算了。

我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我先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①120+25×4 ②(37+87)÷4 ③ 58×20-78÷13,让他们巩固“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再把复习题第1小题改成例题300—(120+25×4),让学生观察例题的特征,引导他们进行尝试戏练习后与复习题第1小题比较。

这过程让学生初步体会在含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在学生初尝知识迁移的滋味时,我再让他们完成书上p37的想想做做,(37+29×3)÷4,58×(20-78÷13),这实际上时复习题把第2题的87写成29和3的积,第3题添____“()”。

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反思(通用10篇)

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反思(通用10篇)

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反思(通用10篇)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小学数学二年级下数学的第五单元学习的混合运算是两级两步混和运算,即乘加、减,除加、减的两步运算和带小括号的两步运算,这部分内容也是以后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因此是十分重要的知识。

我原以为学生只要掌握运算顺序就可以学的很好了,但通过作业情况来看,并不乐观,学生在做混合运算时出现了以下的几个问题:(1)格式不对,不少的同学总是把等号对齐题目,甚至有几个同学在横式后面加上了得数。

(2)同学知道了运算顺序,但还是习惯于把先算的结果写在前面,没有算的写在后面,导致出错。

或者还是从左往右计算。

(3)计算态度有问题,比较粗心,如抄错数字,减法忘记借位。

看错运算符号。

(4)对于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很迷糊,在列综合算式需要加小括号时总是忘记加。

将以上学生的问题罗列出来,为的是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多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教学时讲解更细致一些。

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同时,在混合运算的教学中我打算抓住以下四点进行教学:一、运用数学术语读题意和口述运算顺序。

在复习两步混合式题时,要求学生意读题意。

如:6×4+18读作:6乘4的积再加18,和是多少。

50-35÷5读作:50减去35除以5的商,差是多少。

这样做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差、积、商,乘、除以、除”等数学用语的含义,不但可以减少学生在读题时读错数的现象,也为后面学习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叙述题作了必要的渗透。

二、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解题步骤,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1)观察:观察题目里有几个什么样的数,含有几种运算符号及括号的位置。

(2)分析:分析题目中每个数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运算关系,是否有简算部分,哪些运算可以同步进行。

(3)确定:通过观察、分析,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4)计算:在分析、确定的基础上,根据相应的计算法则和运算性质进行计算。

计算重要看准数字和计算符号,能简算的尽量简算。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案例与反思6篇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案例与反思6篇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案例与反思6篇《混合运算》教学反思篇一新版的课本中例题的呈现就是一道带中括号的综合算式,这样的呈现简单明了,但似乎没什么能吸引学生去探索的东西,所以我学习优秀教师的一些经验,创设了一个情境:“红花有525朵,黄花朵数有81朵,蓝花有56朵,绿花朵数是黄蓝朵数之差的3倍,求红花朵数是绿花的几倍?”接着指导学生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理清解题思路。

同学们自主思考得出:要求出红花朵数是绿花的几倍,就应该先算出的绿化的朵数。

先让学生通过列分步算式,再把分步算式并成综合算式。

许多同学把算式列成525 ÷(81-56)某2后,发现计算顺序与解题思路产生矛盾。

这时我出示了中括号,并说明当小括号不够用时,就可以请中括号来帮忙,而且在一个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

从分布到综合突出运算顺序的一致性,因此学生自己尝试中发现错误,并在明确的错误原因基础上认识中括号,从而突出了中括号的作用,同时加强对比,不仅知道为什么用中括号,而且知道什么时候用中括号。

这样学生对混合运算的顺序清楚、扎实,用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我在教学设计上力求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练习设计上,有层次、有坡度,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有对运算顺序得分析,有针对运算顺序得改错,还有判断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在练习中提高。

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学生不习惯去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小括号与中括号不恰当的使用,我觉得本课还有一些提高空间:教学生明白综合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应更形象化!只是停留在让学生说还是远远不够的,要把抽象的、明理的东西搞得尽可能形象,从而更接近于小学生的实际,更容易接受。

如在教学中,可加入“画顺序线”,即可增加形象感,并多加入一些巩固练习,使学生熟能生巧。

《混合运算》教学案例与反思篇二《混合运算》教学案例与反思教学片断:1、出示例题图,看图,你们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指名交流。

二年级数学下《混合运算》教案及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混合运算》教案及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混合运算》教案及反思一、教案部分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混合运算,理解运算的顺序。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1.混合运算的定义和顺序。

2.常见混合运算的例题解析。

3.实际应用题目的计算。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则。

•难点:理解运算中的括号含义,知道括号内优先计算。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黑板2.投影仪与PPT3.教学卡片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之前学过的加减乘除知识。

2.教学策略: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实例练习。

3.学生活动:小组合作进行练习,互相检查。

教学过程:1.导入:故事导入,分享一个生活中的购物小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2.讲授新课:讲解混合运算的定义,通过例题演示运算顺序。

3.巩固练习:分组练习,每组出题并交换解答。

4.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强调混合运算的顺序和重要性。

评价与反馈:1.设计评价策略:小组报告、口头测试、观察学生的练习过程。

2.提供反馈:针对学生的答案,给予指导性的反馈,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

作业布置:1.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2.出10道混合运算题目,要求有加、减、乘、除和括号。

3.请在生活中找出5个混合运算的实际例子。

二、教学反思本次《混合运算》的教学整体进行得较为顺利,学生对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顺序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以下是我的几点反思:1.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我在教学中发现,虽然学生能够记住混合运算的顺序,但在实际计算时很容易出错。

未来在教授这部分内容时,应加强实例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

2.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小组讨论等。

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局限性。

未来应尝试更多元的教学方法,如游戏化教学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5篇)

数学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5篇)

数学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5篇)数学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1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思索的地方:新与旧——运用学问的迁移,让同学自主探究新知。

数学教学肯定要充分考虑同学已有的学问基础,同学通过自己的额思索就能猎取的学问,老师完全可以放心、放手让同学自己去实现学问的迁移。

同学对混合运算的挨次已经有了基本的熟悉,这些人是包括:要用递等式计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在含有小括号的两部计算的混合运算的教学中,我们只需要为同学创设新的情境,让我们利用“迁移”以前学过的学问方法就可以正确计算了。

运用学问的迁移规律,我先让同学进行计算练习:在数之间添+、×符号,而后再添-、÷符号计算,并说明运算挨次。

让我们稳固“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和“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

这一过程让同学初步体会在含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的运算挨次。

在同学初偿学问迁移的味道时,我再让我们完成“做一做”习题,从习题当中,让同学利用学问的正迁移,沟通了新旧学问的联系,把握了新知,同时体会到学习只要自己勇于探究,真知就离我们不远,胜利就在我们手中。

数学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在解决详细问题中,理解运算挨次,把握简洁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技能。

2、在详细情境中,提出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

3、树立学习的信念,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把握混合运算的挨次。

一、重视情境的引入。

数学源于生活,课堂上我利用书中的情境图——旅游,联系同学的生活阅历,激发学习的爱好,从中自然地提出数学问题,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

这样不仅使同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同学的学习爱好,更便于同学主动调动已有的生活阅历和学问解决问题,而且情境的创设更能促进同学对运算挨次的理解。

二、留意新学问与旧学问的冲突冲突。

课堂上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由于同学认知水平的差异,消失了许多种解题方法,课堂上随之也消失了不同的想法。

《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5篇

《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5篇

《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5篇《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篇1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是四册教材中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这样的问题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但对于比较聪明的学生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

根据学生的基础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

在教学中我努力体现以下几点:一强化“生活性”,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 因此,这节课我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

将全班学生的名字按照行列利用多____呈现出来,7行6列,并告诉学生我们班有16名女生,问有多少名男生,让学生很清楚的看出,并迅速计算出结果,把计算过程告诉大家。

之后又呈现了,学生中的一些相关数学信息:一只玫瑰花3 元,每顿营养餐7元钱,打电话每分钟6角,一根跳绳4元,一吨水4元,每天上6节课,每个星期有7天。

将这节课的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学得有兴趣。

二大胆尝试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

曾经参加过马明艳老师讲的数形结合讲座,当时没有很好的消化应用。

在我的这节课中,大胆的尝试了一把,学生给了我很好的答卷,学生能够理清楚数学信息中的关系,并按照自己的理解把图画出来,利用简单的符号比如圆圈三角小圆点集合图等,加上自己简单的文字注释把题意表述出来,而且还能把自己的理解讲清楚。

三训练学生审题意识。

审清题目要求是正确解答题目的关键,我为学生出示的题都是文字叙述,在学生画图后再解答,但是往往生活中的题是有色彩的,由声音的,需要观察的。

因此,在课的`将要结束时,我让学生认真看了教材,一是了解今天学习了什么,二是让学生认识有图有字的题。

在教学中,我也存在一些问题。

1 没有在黑板上给孩子们一个画图的样板,好让一些学困生有一个基本的数形结合的了解,完全有必要找个学生到前边来画图板眼,老师也好及时的指导。

2 数形结合的图比较单一,没有出现线段图,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遗憾,我完全可以找一些聪明的同学尝试一下画线段图,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另外可以和中高年级接轨。

2024年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6篇

2024年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6篇
二是精心创编计算题。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对于一个六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都会做,但真正准确率很高的学生却不是很多。因此我在教学中精心创编了一些具有典型特点、学生易错的习题。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发现应用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计算时,要合理选择才便于计算结果正确,并形成合理利用运算定律进行运算的意识和掌握一些计算技巧。
学生独立解决。师巡视。
(2)全班交流,展示做题方法。
(1)601/3+601/2 (2)60(1/3+1/2)
=20+30 =605/6
=50(米) =50(米)
方法(1):先分别算出算大中国结和小中国结各有多少个,再算一共有多少个。
方法(2):先算大中国结和小中国结一共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再算一共有多少个。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你会解决这类问题了吗?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敢不敢接受挑战?
1.火眼金睛辩对错。
师:为什么错,如果错了应怎样改正。
2.拓展提升
我们班准备拿出300元钱买糖果,买水果糖的钱数占总钱数的 1/3,买奶糖的钱数比水果糖的 1/2 多30元,买酥糖的钱数占总钱数的 2/5,买奶糖多少元。
2.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
看想算查这四个字可以说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法宝,在教学中,我分两个层次渗透了这种方法:在试一试小练习环节中,重在让学生说清,看的是运算符号想的是运算顺序;而在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时,强调不仅要看运算符号还要看数字特点,能不能用简便算法,还让学生分析在什么情况下运用简便算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该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学设计主要抓住重、难点进行设计。为了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也是为后面学习三步一般应用题做准备。让学生运用从条件入手和从问题入手两种方法对应用题进行分析,为后面做好铺垫。学生通过分析列出两种不同的算式。进而让学生思考这两个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算?通过具体情境学生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5篇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5篇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5篇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混合运算”一课是在小学生学习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并且学习了用分步解决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问题的内容.。

根据二年级小学生年龄小,思维直观的特点,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的教学手段,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到在一道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时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或减法,体会混合运算的意义,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理解运算顺序,掌握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技能。

2、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

3、树立学习的信心,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一、重视情境的引入。

数学源于生活,课堂上我利用书中的情境图——旅游,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的兴趣,从中自然地提出数学问题,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

这样不仅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便于学生积极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解决问题,而且情境的创设更能促进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二、注意新知识与旧知识的矛盾冲突。

课堂上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出现了很多种解题方法,课堂上随之也出现了不同的想法。

当一个学生说出5+4×9这道算式时,显然不能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这与学生在一年级原有的认识产生冲突,抓住这个时机的运算顺序的教学,我除了安排请学生来讲解,又安排了同桌交流等学习方法,学生自然而然的认识到要先用乘发算出分好组的人数,再加上没分的5人。

突破了难点。

在解决第二个问题时,将问题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在交流中发现出运算顺序,在这点的处理上,感到处理的有点老师引的过多,教学机智还有待提高。

三、灵活用好练习题。

在练习题中设计了说运算顺序,计算,解决问题和给小马虎改错几中类型,根据学生中出现的典型错误选取,问题从学生中来,让学生自己解决,学生即能纠正自己的错误,有能体验到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乐趣,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5篇)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5篇)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5篇)《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这周我们进行了第五单元《混合运算》的学习,孩子们虽然不是首次接触混合运算,但孩子们却是首次接触脱式计算。

三个例题的讲解以后,出现了种种问题,尤其是之后讲解的问题解决,更是有一部分孩子难以理解。

学生刚学习两步计算式题时,对运算顺序较难理解,往往难以灵活运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明确算法。

第一个问题,在学生列出分步算式的基础上,引导把两个一步计算的算式合成综合算式,使学生体会综合算式的含义,并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尝试计算,理解运算的顺序;第二个问题,则引导学生直接列出综合算式,帮助学生联系数量关系理解其运算顺序。

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数学源于生活”,课堂上再现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从中自然地提出数学问题,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学生积极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解决问题。

情境的创设也能促进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接下来要进行第五单元的整理和复习,会综合孩子们出现的问题加强练习,同时也进一步巩固复习准备期中考试。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2培养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

在教学中,注意学生在什么知识点上会产生思维障碍,就在这个地方解决,为了弄清例2怎样计算,让学生运用例1探索的方法,类推迁移,尝试做,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然后类推到“做一做”练习之中。

积极引导,发挥主体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学时,我出示例2,问与例1相对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主动探索出:分数四则运算题,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

精心设计练习。

大纲指出:“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

练习主要在课内进行,练习要有层次,有针对性,讲究方式,使全班学生都得到较多的练习机会等。

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反思(精选6篇)

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反思(精选6篇)

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反思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反思(精选6篇)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反思(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加减混合是在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在计算方法上没有什么大的问题,那么我就重要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本课是从学生熟悉的乘坐公共汽车的生活情境引入的。

教学时,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情境图中的动作过程,提出问题,并联系过程列式计算。

学生都有乘公交车的经历,所以理解起来非常容易。

这类加减混合式题是在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运算顺序与连加、连减的顺序相同,所以教学时让学生进行类推,先填好分步计算的第一个竖式,并计算出得数,再填写第二步计算的竖式,并计算出结果,然后让学生自己想简便写法的竖式。

结合情景图例1,先按照运算顺序,分步列两个竖式计算,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怎样写就比较简便?简便在什么地方?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两个竖式连写比较方便。

在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中,让学生结合连加的竖式写法类推出来。

这样既巩固了前面的知识,又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整节课的效果不错。

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情境图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和计算顺序。

所以在例题和做一做的练习中注重让学生说图意,根据图意列式计算,以更好地理解计算顺序。

值得欣慰的是,学生对于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还是掌握较好的,计算速度也较快,正确率也比较高。

在进行巩固练习时,我采用一贯的方法,让全班学生集体检查也就是一边指竖式一边说算法提高准确率,教师强调书写格式和进位、退位的计算。

这样感觉学生计算兴趣很高,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思考能力。

在本节课中发现不足的地方是本想让每个学生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学生的思维很活跃,但缺乏具体的操控办法,有时课堂显得乱,只管自己说,不善于倾听别的同学发言,这样就给学习困难的学生增加了难度。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范文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范文

近年来,由于新课改的实施,混合运算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对于混合运算理解不够深入,思维活动不够充分。

因此,我们需要对混合运算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在混合运算的教学中,很多老师只是简单地传授相关的公式、方法和技巧,而忽略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教学方式只能让学生记住某些套路,而不能真正掌握混合运算的本质和精髓。

因此,我们应该明确混合运算教学的目标:不仅要教会学生具体的运算方法,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过程单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老师只是在黑板上讲解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技巧,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课,缺少亲身参与和体验。

这样的课堂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无法让学生深入理解混合运算。

因此,我们需要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

例如,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课堂演示、游戏竞赛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混合运算的过程,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逐步掌握相关的方法和技巧,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材内容单一在很多的教材中,只是简单地介绍了混合运算的各个部分,缺少对于整个过程的系统性讲解和综合训练。

这样的教材难以满足学生良好的学习需求,也无法将所学到的知识综合运用和转化。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选择和编写混合运算的教材,让它更加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既要考虑到教学的系统性和前后渐进性,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普遍兴趣和个性需求。

四、评价标准不明确在混合运算的教学中,评价标准往往被忽略,大多数老师只是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以及对于公式的记忆程度来进行评价。

这样的评价方式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真实能力和掌握程度。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科学、公正的评价标准,将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因素考虑在内,让评价更能客观、全面、科学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情况。

五、家长参与不足在混合运算的教学中,家长的参与程度也往往不高。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1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1本节课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是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知识通过学生的自学和互学而获得,教师只起到指导和组织的作用。

基本思路是首先在教师设计的问题的回答过程中,复习先前的知识,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讨论提出解决的方法,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课本,分析小颖和小明两种不同解法的正确性,在全班交流达到共识,得到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一般规律,即:将减法运算转化成加法运算,省略加号和括号;弄懂有理数的代数和的意义;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完成例题的解答,教师对有疑问的同学给以适当的指导,形成能力;再通过测学加以巩固,达到掌握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目的。

成功之处:引例的处理比较好,学生的自学感受到小颖的方法是以水面为标准,水面以上记为正,水面以下记为负,而两者的距离则使用它们的差来表示;小明的方法是水面以上距离与水面以下距离的和来表示,用到了绝对值的意义;通过回答问题,自然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解决方法展现在了学生的眼前,使他们通过研究、交流获得了新知,摆脱了教师教学生学的被动局面,效果比较好。

启示:1、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时,对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有启发性,要能将学生的思路引导到具体对知识的探索的正确位置上来。

问题提得过大,学生没法回答,不知道方向;问题过小,又没有挑战性,引不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2、例题的使用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做适当的删减或改编,学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2反思《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本以为这是一节很平常的计算课,应该很顺利地教学,但是却给我不小的启发。

一、努力之处1.体现学生不同的解题思路。

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反思【导语】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

所谓跳出自我就是常常地展开听课交换,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反思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反思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多预设学生可能显现的问题,教学时讲授更细致一些,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1、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书写要整齐、清楚、格式要规范。

要求学生“一次做对”,不要有“反正我还要检查呢”的思想;同时,做题之前和做题的进程中,务必要求学生认真检查。

检查的项目有:①题目有没有抄错?②运算的进程中有没有错写、漏写、少写、多写数字和符号?③每一步运算是否正确?④特别数“0”、“1”的运算是否得当?做好后要进行验算,这是一道必须进行的程序。

验算时要求学生掌控“纵横检查法”。

纵查法:上下式子间检查、核对数字、运算符号是否写错,有无漏写或重写。

横查法:检查每一步的运算顺序是否有错,每一步的运算是否有错。

这样不仅确保了运算的正确,而且对学生逐渐养成严谨、认真、踏实的学风,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2、分清运算顺序。

要求学生先看题中含有哪两种运算,有无括号,必要时可以不运算,只判定运算顺序的单项训练。

先视察算式,再摸索运算顺序,可以划线标号,表明运算顺序。

57-43+36 、60÷5×12(本不是教学的难点,但学生受影响,成为了易错点)应强调,当算式中只有加法和减法或乘法和除法时,依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运算。

3、进行改错训练学生有时视察不细致,摸索不深入,会因某些数据特点影响而造成运算上的毛病。

进行改错训练,可以引导学生摸索:运算进程错在哪里?为何会显现这样的毛病?正确的运算是什么?只要学生在混合运算中做到:整体视察——分清顺序——认真运算——全面检查,运算的正确率肯定会提高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混合运算”一课是在小学生学习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并且学习了用分步解决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问题的内容。

根据二年级小学生年龄小,思维直观的特点,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的教学手段,创设了购物情境提出问题,在结合具体情境中学生了解到在一道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时要先酸乘法,再算加或减法,体会混合运算的意义,逐步提升他们的计算水平,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理解运算顺序,掌握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技能。

2、在具体情境中,提出使用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

3、树立学习的信心,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一、重视情境的引入。

数学源于生活,课堂上我展示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超市买东西的照片,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同学们在大屏幕上看到同学在买物品,马上兴趣昂然。

从中自然地提出数学问题
,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

这样不但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便于学生积极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解决问题,而且情境的创设更能促动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二、注意新知识与旧知识的矛盾冲突。

课堂上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因为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出现了很多种解题方法,课堂上随之也出现了不同的想法。

当一个学生说出3+4×2这道算式时,显然不能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这与学生在一年级原有的理解产生冲突,抓住这个时机的运算顺序的教学,我除了安排请学生来讲解,又安排了同桌交流等学习方法,学生自不过然的理解到要先用乘发算出4个毽子的价钱,再加上一个玩具狗的价钱,突破了难点。

在解决第二个问题时,将问题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在交流中发现出运算顺序,在这点的处理上,感到处理的有点老师引的过多,教学机智还有待提升。

三、灵活用好练习题。

在练习题中设计了说运算顺序,计算,解决问题和给小马虎改错几中类型,根据学生中出现的典型错误选择,问题从学生中来,让学生自己解决,学生即能纠正自己的错误,有能体验到协助他人解决问题的乐趣,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在准备这节课时,我心中一直也存有着一点困惑,在教材中一直没有出现加或减在前乘在后的算式,但在本学期的期末的综合练习试卷中都已出现这种综合算式,为了更能突出先算乘的优越性,在课堂上我大胆做了一下尝试,将两种情况都出现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