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基本理论
中药炮制学课件 中药炮制基本理论
14.糯饭米制润燥而泽土
糯米:性味甘平,补中益脾,除烦止渴,止泻痢
第四节 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一、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1、纠正药物过偏之性味——“反制” 姜汁制栀子苦寒之性 以热制寒 盐水制巴戟天缓和辛温 以寒制热
热则寒之 寒则热之
2、使药物的性味增强——“从制”“相资为制”
胆汁制黄连,增强苦寒之性 辛热的酒制仙茅,增强温肾壮阳作用 辛热的酒制当归,增强辛散温通作用
“药之生熟,补泻在焉。剂之补泻,利害存焉。盖生者性悍而味重, 其攻也急,其性也刚,主乎泻。熟者性淳而味轻,其攻也缓,其性 也柔,主乎补。补泻一差,毫厘千里,则药之利人害人判然明 矣……殊不知补汤宜用熟,泻药不嫌生”
一、生熟理论的提出和形成
神农本草经 金匮玉函经 备急千金要方,备急千金翼方 珍珠囊 汤液本草 审视瑶函
去毒常用的炮制方法:净制、水泡漂、水飞、加热、加 辅料处理、去油制霜等
注意去毒与存效并重
五、炮制对中药补泻的影响
何首乌 甘草 地黄
[卷一] 用药生熟各宜论 药之生熟,补泻在焉,剂之补泻,利害存焉。盖生者
性悍而味重,其攻也急,其性也刚,主乎泻;熟者性淳而 味轻,其攻也缓,其性也柔,主乎补。补泻一差,毫厘千 里,则药之人害人判然明矣。如补药之用制熟者,欲得其 醇浓,所以成其资助之功,泻药制熟者,欲 去其悍烈,
盐水(咸寒)制知母、黄柏(苦寒):增强滋阴降火
酒炙仙茅、阳起石: 增强温肾助阳
蜜炙百合:
增强其润肺止咳
蜜炙甘草:
增强补中益气作用
煅炉甘石: 增强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敛疮
相畏(或相杀)为制:利用某种辅料能 制约某种药物的毒副作用来炮制该药物
相畏为制:
生姜炮制半夏、南星:杀半夏、南星毒 白矾、石灰、皂荚制半夏、南星 蜂蜜、童便、黑大豆制川乌 豆腐、甘草制马钱子
中药炮制技术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炮制方法
中药炮制技术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炮制方法中药炮制是指将中药材经过一定的加工工艺,包括炮制、制曲、制丸、制剂等,使其达到理想的药理活性。
炮制是中药炮制技术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通过炮制处理,可以改变中药材的化学成分,增强中药的药理作用,降低或消除中药材的毒性,提升药效,改善药物的滋味等。
本文将介绍中药炮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炮制方法。
一、基本原理中药炮制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加热、蒸馏、煎炒、浸泡等炮制工艺,改变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使其达到理想的药理活性。
其中,加热可以使中药材中的挥发性成分蒸发,从而降低中药的毒性;蒸馏可以使中药材中的有机酸、酮等成分挥发,提高中药的药效;煎炒可以使中药材中的蛋白质、多糖等成分凝固,增强中药的稳定性;浸泡可以提取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增强中药的药效。
二、常用炮制方法1. 炒制法炒制法是指将中药材放入炒锅中,用小火慢慢炒制,使其变色、香气四溢。
这种方法常用于炮制一些木质类的中药材,如陈皮、杜仲等。
炒制的时间和温度需要根据中药材的性质和炮制的要求而定。
2. 煨制法煨制法是指将中药材加水煮沸后,用小火慢慢煨炖,使其变软烂。
这种方法常用于炮制一些根茎类的中药材,如人参、黄耆等。
煨制的时间和水量需要根据中药材的特性而定。
3. 炙制法炙制法是指将中药材放入火上烤炙,使其外层变得焦黑。
这种方法常用于炮制一些块茎类的中药材,如白术、山药等。
炙制的时间和温度需要控制好,以免过火损失中药的有效成分。
4. 炮制法炮制法是指将中药材放入炮制罐中,用文火炮制,并配合不同的炮制剂,如盐、酒、醋、蜂蜜等。
这种方法常用于炮制一些动物性的中药材,如鹿茸、牛黄等。
炮制的时间和火候需要根据中药材的特性和炮制的要求而定。
5. 浸泡法浸泡法是指将中药材放入溶剂中浸泡,使其溶解并提取有效成分。
这种方法常用于炮制一些植物的根、茎、叶等部位的中药材,如黄芩、白蒺藜等。
浸泡的时间和溶剂的选择需要根据中药材的特性和炮制的要求而定。
第二章 中药传统炮制理论
第二节
中药生熟论
张仲景的《金匮玉函经》开创中药生熟异用 1、生泻熟补 何首乌生用通便、解毒;制熟补肝肾、乌须发 生地黄清热泻火,主泻;熟地黄滋阴补肾,主补 2、生峻熟缓 大黄生用泻下攻积力猛,熟用缓和泻下作用。 枳实生用破气,麸炒后,缓和峻烈之性。 3、生毒熟减 乌头、马钱子等炮制后降低其毒性,用于临床
第四节
药性变化论
一、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1.通过炮制,矫正药物过偏之性。
吴茱萸制黄连;姜制栀子:以热治寒——反制
2.通过炮制,使药物性味增强。
酒制仙茅(热者益热);胆汁制黄连(寒者益寒) ——从制
3.通过炮制,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用途。
生地(甘寒,主清),——熟地(甘温,主补)
二、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
第二章
中药传统炮制理论
第一节 中药制药论
传统制药的原则
清代徐灵胎将传统的制药原则归纳为:
制药的具体方法: 1.制其形:改变药物的外观形状和分开药用 部位。
炒制、切片、不同功效药物分开入药
2.制其性:改变药物的性能
纠正过偏之性;增强药物功效;改变升降之性
3.制其味:调整中药的五味或纠正劣味 4.制其质:改变药物的质地,便于发挥疗效
中药通过加热和辅料炮制,可改变其归经或“蜜制入脾”等。
四、炮制对毒性的影响
“减毒”、“增效”为中药炮制的重要目 的。毒性中药经炮制,使其由大毒减至低毒甚 至无毒,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如乌头、 马钱子等,生品毒性大,多外用。炮制后,毒 性降低,可供内服。
去毒的途径: 1.降低或消除毒性成分。 如马钱子、巴豆等 2.使毒性成分发生转变。 如川乌、草乌等 3.辅料的解毒效果 如藤黄、天南星、半夏等
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气味和质地,转化其升降 浮沉,使药物更好地适应临床用药的要求。 辅料的作用更加明显:酒炒性升,姜炒则散, 醋炒能收敛,盐水炒则下行。 1.“生升熟降”:莱菔子、柴胡、砂仁等 2. “生降熟升”:大黄、黄柏等 3. “升者益升”:黄芩等 4. “降者益降”:黄柏等
第二章 中药炮制基本理论
八、矫臭矫味,利于服用 (1)矫味 甘草水炙远志。 (2)矫臭 紫河车、乌贼骨、乌梢蛇等。
九、产生新功效,扩大用药范围 1、地黄、何首乌、干馏 等方法,产生新的药物。
第四节
一、
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炮制是中医用药的特点
二、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 辛、甘(淡)性温热,属阳――趋向升浮, 作用向上、向外――发汗、解表、透疹、祛 风、催吐等。 苦、酸、咸性寒凉,属阴――趋向沉降,作 用向下、向内――潜阳、收敛、清热、降逆、 渗利、泻下等。 如生升熟降理论,黄连酒炒、莱菔子清炒等
三、炮制对归经的影响
醋制-归肝经、蜜制-归脾经、盐制
1.饮片是物质基础 2.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3.改变药性,满足临床治疗要求 如某些药物,特别是毒剧药,比如乌头属植物 的应用。
二、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1.净制与临床疗效 ①杂质或混入的非药用部位 ②混药 2.加工切制与临床疗效 ①饮片厚薄大小影响汤剂疗效 “质坚宜薄”、“质松宜厚”
5、其他方法制,减毒增效,满足用药需
求。 如发芽、发酵、制霜、水飞等法
二、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大黄生品――苦寒泻下 大黄熟品――苦寒偏于平和 蒲黄生品――性滑,活血行瘀止痛 蒲黄炭――性涩,止血
三、增强药物疗效 (1)增强煎出,提高疗效 如延胡索 (2)减少损失,保存药效 某些含苷类成分的药物,如黄芩、杏仁等。 (3)辅料协同,增强疗效 黄芪-生品-补中益气 蜜制-补气作用 (4)制备新药,扩大药效 如人发、棕榈、黑豆等。
相喜为制:如五灵脂、乳香、没药、紫
河车等到药材的炮制。
相畏(或相杀)为制:生姜杀半夏、南星毒 相恶为制:米泔水制苍术 制其形:外形、药用部位 制其性:性能 制其味:五味或劣味 制其质:性质或质地。
中药炮制学(重点)
中药炮制学(重点)中药炮制学(重点)第一章绪论中药炮制是一项制药技术,根据中药理论,根据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的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来进行。
历史上,中药炮制有不同的称呼,如《雷公炮炙论》、《本草纲目》、《修事指南》等。
分类法主要有火制、水制和水火共制,但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第二章中药炮制基本理论中药炮制的制则包括相反为制、相资为制、相畏为制、相恶为制和相喜为制。
此外,不同的炮制方法也会对药物的效果产生影响。
中药炮制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经脉来进行,如醋制入肝经,蜜制入脾经,盐制入肾经。
同时,炮制还可以通过消除或降低药物治疗剂量下对人体的伤害来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
第三章中药炮制对药物的影响中药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主要包括溶媒、易溶于水、易水解和防酶解。
同时,炮制方法也会对药物的效果产生影响,如少用醋炮制。
在饮片切制前,药材需要进行软化处理,以便切片更加均匀。
软化的要求如下:1)药材应选用新鲜、质地较硬的品种。
2)软化时间应控制在适当范围内,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切片效果。
3)软化过程中要注意水温和水量的控制,以免影响药材的药效。
4)软化后的药材应及时晾干,以免影响后续的加工和保存。
15.切片的要求:1)切片应均匀,大小适中,厚度一致。
2)切片应避免损伤药材的有效成分。
3)切片应保持干燥,避免受潮霉变。
4)切片应按照药材的不同部位和用途进行分类和包装。
1)软硬适度是指药材的硬度与合水率成反比关系,规定了药材的平均合水率。
药材软化需要控制含水率,以避免因水而伤害其药性。
2)药透水尽是指药材在适当水处理后,药材内部各部分水分的渗透速度为零,即各个部分的含水量相同。
15.片1)按厚度分类:极薄片为0.5mm以下,薄片为1~2mm,厚片为2~4mm。
2)按照片类型分类:顶片又称顶头片,斜片为椭圆形或长圆形的片,特点为个细、质地坚硬,直片又称顺刀片,特点为个粗、质地疏松,刨片又称压片。
第二章中药炮制基本理论汇总
第二章中药炮制基本理论汇总中药炮制是将中草药进行研磨、煮软、炖煮等处理,使其药性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药炮制基本理论主要包括药材选择、药材准备、制粉、煎煮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药材选择是中药炮制的重要环节。
中药炮制的目的是发挥药材的药效,因此要选择符合疾病需要的药材。
药材选择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进行综合考虑,根据中药学的理论进行合理的组方。
选择的药材应该具有药效明确、品质优良、无杂质、正规产地等特点。
其次,药材准备是保证中药炮制质量的关键环节。
药材在炮制过程中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如去杂、洗净、切片等。
去杂是去除药材中的杂质,洗净是将药材清洗干净,切片是将药材切成大小适宜的片状。
药材准备的目的是为了使药材更容易吸收和释放有效成分,达到更好的炮制效果。
制粉是将药材研磨成粉末的过程。
研磨药材可以增加其表面积,提高药效的释放速度,使药材更容易被机体吸收。
制粉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药材的原有药性,避免过度研磨造成药性丢失。
不同种类的药材可以采用不同的制粉方法,如碾压、研磨等。
煎煮是中药炮制的核心环节。
中药煎煮是将药材加水煮沸煮溶取药效的过程。
在煎煮过程中,要掌握好火候和时间,使药材的有效成分充分释放出来。
煎煮的方法主要有煎煮法、煮沸法、沸煮法等,选择合适的方法可以使药效得到最大化。
此外,还需要注意中药炮制的卫生规范和操作技巧。
中药炮制过程中要注意药材的储存、加工和炮制环境的清洁,避免交叉污染和假冒伪劣药材的使用。
操作时要掌握好炮制的时间和温度,避免过度炮制或不充分炮制,影响药效。
总之,中药炮制基本理论包括药材选择、药材准备、制粉、煎煮等方面的内容。
掌握这些基本理论,可以提高中药炮制的质量和疗效,更好地为患者治疗疾病。
同时,还需要不断学习与实践,结合临床经验,探索出适合自己的中药炮制方法,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中药炮制学》第二章中药传统炮制理论
第二章中药传统炮制理论第一节中药制药论一.制药原则清代徐灵胎的《医学源流论》:“凡物气厚力大者,无有不偏;偏则有利必有害。
欲取其利,而去其害,则用法以制之,则药性之偏者醇矣。
其制之义又各不同,或以相反为制,或以相资为制,或以相恶为制,或以相畏为制。
而制法又复不同,或制其形,或制其性,或制其味,或制其质……”。
亦称之为传统的制药原则二.含义与应用1. 相反为制:是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包括药物)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
如:酒黄连,酒大黄。
(黄连苦寒,吴茱萸辛热,用吴茱萸制黄连,可以吴茱萸的辛热杀黄连的大寒之性。
)2. 相资为制: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
如蜜制甘草。
(蜂蜜甘平,益气补中,和百药。
甘草,味甘性平,有益气和中作用,二者药性相似,蜜制甘草可增强甘草的补中益气作用。
蜜制百合可增强其润肺止咳的功效。
)3. 相畏为制:是指利用某种辅料能制约某种药物的毒副作用来炮制该药物。
如姜半夏。
(生半夏有毒,使人呕吐等;生姜发表,止呕,开痰作用,以生姜炮制半夏可抑制半夏的使人呕吐副作用,降低毒性,增强化痰止咳作用。
)4. 相恶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或中药来炮制以减弱某些中药的副作用。
如米泔水制苍术。
(苍术芳香燥烈,米泔水甘平,益气除烦,可缓和苍术的燥性。
)5. 相喜为制:指用某种辅料或中药来炮制,以改善中药的形色气味,提高患者的信任感和接受度,利于服用,发挥药效,增强商品价值。
如醋制乳香、没药。
6. 制其形:是指通过炮制改变中药的外观形态和分开药用部位。
如:碾、捣或切制,不同药用部位分开入药7. 制其性:是指通过炮制改变中药的性能。
如酒制黄连8. 制其味:是指通过炮制调整中药的五味或矫正劣味。
如醋制乳香9. 制其质:是指通过炮制改变中药的质地。
如王不留行炒至爆花,穿山甲、龟甲、鳖甲砂炒至酥脆,矿物药煅或淬等第二节中药生熟论1.生泻熟补:有些中药生品具有泻下作用,炮制后泻下作用缓和,能够产生滋补的功效。
中药学炮制知识点总结
中药学炮制知识点总结一、中药的炮制历史中药炮制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中,对中药的炮制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从古至今,中药炮制一直是中医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炮制方法经历了演变和完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技术体系和理论体系。
二、中药炮制的基本原理1. 原料选择:在中药炮制中,选择优质的中药材是至关重要的。
一般来说,中药炮制的原料应该是符合标准的、无虫蛀、无霉变、无异味的中药材。
2. 炮制方法:中药的炮制主要包括煅炼、炮制和制成等步骤。
煅炼是指将中药材进行初步加工,去除杂质和水分,增强药效。
炮制是指将煅炼后的中药材按一定的比例搭配,并以特定的方法进行加工制作。
制成是指将炮制后的中药材加工成成品制剂,包括丸剂、散剂、膏剂等。
3. 炮制原理:中药炮制的原理主要包括养生理论和中药炮制的特殊理论。
其中,养生理论是指通过中药的炮制加工,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中药炮制的特殊理论是指中药材的特性、属性、药效等特殊性质决定了其炮制方法。
三、中药炮制的经典工艺1. 研磨:是指将中药材进行研磨细粉,以便后续的炮制加工。
2. 炒制:是指将中药材投入镬中,用文火或微小火慢炒,使其表面微微发黄,以增加药效。
3. 炒熟:是指将中药材进行煅炼,去除水分,增加其稳定性和药效。
4. 炮制:是指将炒熟的中药材按一定的比例搭配,并进行加工制作,以获得更好的药效。
5. 撒制:是指将炮制后的成品进行晾晒或加工成颗粒、丸剂、散剂等。
四、常见中药炮制方法1. 煅炼法:指将中药材进行初步加工,去除杂质和水分,增强药效。
2. 炒制法:指将中药材投入镬中,用文火或小火炒制,增加药效和保存时间。
3. 混合炮制法:指将多种中药材按一定的比例搭配,并进行炮制,以获得更好的药效和配伍作用。
4. 润湿、炒熟法:指将中药材进行煅炼,去除水分,增加其稳定性和药效。
五、中药炮制的原料处理1. 研磨:将中药材研磨成细粉,以便后续的炮制加工。
中医炮制知识点总结
中医炮制知识点总结中医炮制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中药饮片经过一定的加工方法,使其适宜于不同的应用要求的过程。
炮制包括加工、处理、配伍、包衣等环节,是中药加工的重要环节。
一、中药加工的基本要求1.遵循“四气”理论中药加工的基本要求是符合“四气”理论,即寒、热、温、凉等不同性质的药物应按照相应的方法进行加工炮制。
其中,寒性药物应进行炮制、温化,消除药物的药性寒凉性;热性药物应进行炮制处理、温化,消除药物的毒性;温性药物应进行炮制处理、温化,增加药物的药效;凉性药物应进行炮制处理、温化,增加药物的药效。
2.保持药量稳定在炮制过程中,需保持药量稳定,避免药物的有效成分丢失或者过多,影响疗效。
3.加工均匀加工过程应均匀细致,确保药物各部分均匀受热,不致糊化、烧焦。
4.去杂、洗净在加工前要对药材进行去杂、洗净,以保证加工后的药物的质量。
二、中药炮制的加工方法1.烘干烘干是炮制过程的基础步骤,通过烘干可以去掉水分,保护或改变药物的性能,增强其药效。
2.炒制炒制是一种重要的炮制方法,通过炒制可以使药物产生变化,提高其功效,去除或减轻药材的不良反应。
炒制还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增加药效。
3.煅制煅制是将药材置于高温下进行煅炼处理的方法。
煅制可以使药材产生变化,改变药性,增强功效。
4.酸制酸制是指将药材浸泡在酸性溶液中进行处理的方法,通过改变药物成分,增强其药效。
5.热炒热炒是指在高温下将药材进行炒制,增强其功效,去除或减轻药材的不良反应。
6.水煎水煎是使用水煎煮药材,提取出药物的有效成分,加工成中药饮片的过程。
7.同伴加味同伴加味是指在炮制过程中将几种药物进行加工匹配,以达到协同作用,提高药效。
8.配伍配伍是指将不同药物进行配合使用,以产生协同作用,提高疗效。
三、中药炮制的工艺1.草药材的加工一般情况下,草药材的加工可以采用烘烤、晒干、炒制等方法,保持药材的色、香、味等物理性质。
2.药物的炮制药物的炮制是指对中药饮片进行一定的温湿加工处理,以改变药材的性味,增强其疗效。
中药炮制知识点总结大全
中药炮制知识点总结大全一、中药炮制的基本原理1. 炮制的目的中药炮制的目的有很多种,主要包括:增强药效、改善性味、消除毒性、减少不良反应等。
炮制后的中药通常具有更好的药效和更适宜的用药方式。
2. 炮制的方法中药炮制的方法可以分为干炒、水浸、蒸馏、煎炮等,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的药材。
3. 炮制的注意事项在进行中药炮制时,需要注意药材的选择、炮制的时间、火候的把握、炮制的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只有做到这些方面的合理安排,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二、中药炮制的常用方法1. 干炒干炒是指用炭火炒热干净容器,然后放入中药材,炒制时要掌握好火候并不断翻动,使药材受热均匀。
2. 水浸水浸是指将中药材放入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然后进行煎煮或干燥。
水浸可以去除一部分毒性成分,使中药更加安全。
3. 蒸馏蒸馏是指将中药材装入蒸馏器,用水蒸发蒸制,再将蒸馏的药液进行收集。
蒸馏可以使中药材的药效更加纯净和浓缩。
4. 煎炮煎炮是指在煎煮中加入适量的酒或盐,以增强中药的药效或改善其性味。
煎炮的方法灵活多样,可以根据药材的特点进行调整。
5. 清洗清洗是指用清水或其他适当的溶剂将中药材表面的杂质清洗干净,以保证炮制后的中药材质量。
三、常见中药炮制材料及方法1. 附子炮制附子时,常用的方法是先将附子切片后在坛中浸透黄酒,再置于坛内封坛(称为附子制斛)。
也有炙炒后包扎小药包小包,密封方式炮制(称为牛黄制斛),目这样炮制的附子性味更温和。
2. 人参炮制人参时,可以将鲜人参晒干后用沙炒糊,也可以用清水泡浸后炮制。
炮制后的人参药效更加显著。
3. 虎骨虎骨炮制常见的方法是用清水将虎骨洗净后晒干,然后用黄酒浸泡,再晒干。
炮制后的虎骨有更好的药效。
4. 茯苓茯苓的炮制方法包括水浸、黄酒炮制等,以去除苦味和增强药效。
5. 黄连黄连炮制时,可以用清水浸泡或用黄酒研磨成泥,再经过蒸馏。
炮制后减轻了苦味和毒性,更适宜用于临床。
四、中药炮制的质量控制1. 完善的工艺流程中药炮制的工艺流程要合理完善,确保炮制过程中每一步骤的操作标准都得到严格遵守。
中药的炮制理论
中药的炮制理论一.炮制的含义是指药物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前,根据医疗、调制、制剂的需要,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的过程,是我国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
炮制,古代又称“炮炙”、“修事”、“修治”。
二.炮制的目的(一)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分捡药物,区分等级(二)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三)干燥药材,利于贮藏(四)矫味、矫臭,便于服用(五)降低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六)增强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举例:麻黄、紫苑、款冬花蜜制增强调肺止咳作用(七)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举例:生首乌补益力弱且不收敛,能截疟解毒、润肠通便;制首乌功专滋补肝肾、补益精血,涩精止崩(八)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三.炮制的意义(一)符合临床用药的需要,保障药效(二)适于不同的药性和治疗要求(三)确保有毒之品的用药安全饮片——以中药材为原料,按中药炮制方法,经过加工工序,制成片、段、丝、块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炮制品。
四.炮制的方法(一)修治1.纯净药材2.粉碎药材3.切制药材(二)水制1.漂洗2.浸泡3.闷润4.喷洒5.水飞是借助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的方法。
(三)火制是将药物经火加热处理的方法根据加热温度、时间和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炒、炙、烫、煅、煨等1.炒:根据“火候”大小可分为(1)炒黄(2)炒焦(3)炒碳2.炙:将药物与液体辅料共置锅中加热拌炒,使辅料渗入药物组织内部或附着于药物表面,以改变药性,增强疗效或降低毒副作用的方法,称为炙法。
3.煅:明断、闷煅4.烫:如马钱子5.煨:如肉豆蔻(四)水火共制蒸、煮、炖、潬(tan,一声)、淬(五)其他制法1.制霜2.发酵3.精制4.药拌5.发芽。
中药炮制实践教学计划(3篇)
第1篇一、前言中药炮制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中药炮制实践教学是中医药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中药炮制技能和理论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计划旨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中药炮制实践教学方案,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实践教学内容1. 中药炮制基本理论(1)中药炮制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2)中药炮制的分类和常用炮制方法(3)中药炮制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及检测方法2. 中药炮制基本技能(1)中药饮片的鉴定与鉴别(2)中药饮片的切制技术(3)中药饮片的炮制方法及操作技巧(4)中药饮片的干燥、粉碎、过筛等后处理技术3. 中药炮制实验(1)常用中药饮片的炮制实验(2)中药炮制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实验(3)中药炮制创新实验三、实践教学安排1. 实践教学时间:每周2学时,共计16周。
2. 实践教学地点:中药炮制实验室、中药饮片鉴定实验室、中药炮制实验室。
3. 实践教学方式:(1)课堂讲授: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进行中药炮制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讲解。
(2)实验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中药炮制实验操作,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技能。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中药炮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4)参观学习:组织学生参观中药炮制企业,了解中药炮制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四、实践教学评价1. 实践教学成绩由以下部分组成:(1)课堂讲授成绩:占总成绩的20%(2)实验操作成绩:占总成绩的40%(3)小组讨论成绩:占总成绩的20%(4)参观学习成绩:占总成绩的20%2. 实践教学评价标准:(1)课堂讲授:学生能够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理论,理解中药炮制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
(2)实验操作: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技能,能够独立完成中药饮片的炮制实验。
(3)小组讨论: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有价值的观点,与其他同学进行有效沟通。
(4)参观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中药炮制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中药炮制产生浓厚的兴趣。
炮制基本理论
制其质
即通过炮制,改变药物的性质或质地。 改变药物质地,有利于最大限度发挥 药物疗效。
3、中药炮制生熟理论
生泻熟补 生峻熟缓 生毒熟减 生行熟止 生升熟降 生降熟升
生泻熟补
一些药物生品寒凉清泻,通过炮制加 热、加辅料成为熟品后,药性偏于甘 温,作用偏于补益。
白矾性味酸、寒具有祛痰杀虫,收敛燥 湿,解毒,防腐功能。经矾汤制后能去 除辛烈之性,降低毒性,减轻对消化道 的刺激,还可防腐。
乳制滋润回枯,助生阴血
乳汁味甘、咸,性平,具有补阴养血, 润燥止渴功能。与药物同制后能增强滋 阴养血,润燥止渴作用,亦可溶化某些 药物成分,增强疗效。
黑芝麻制润燥而益阴
黑芝麻性味甘、平,具有补益肝肾,养 血益阴,润肠通便功能。药物经黑芝麻 制后能缓和其燥性,并有益血养阴作用。
糯米饭制润燥而泽土
糯米性味甘平,能补中益脾,除烦止渴, 止泻痢。药物经制后能增强药物补中益 气,健脾和胃,止泻痢的功能;降低对 胃的刺激性和毒性
米泔水制去燥性和中
经米泔水制后能降低药物的辛燥之性, 增强健脾和胃作用。
猪胆汁制泻火
胆汁性味苦,大寒,具有清肝明目,利 胆通肠,解毒消肿,润燥作用。与药物 共制,能增强清肝火、明目、利胆、润 燥的作用。
吴茱萸制抑苦寒而扶胃气
吴茱萸辛热,用吴茱萸汁制药物可抑制 其苦寒之性而能扶持胃气。
矾汤制去辛烈而安胃
是指利用某种辅料能制约某种药物 的毒、副作用来炮制该药物。
相恶为制
“相恶”本指两种药物合用,一种 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作用降低或 功效丧失。一般属于配伍禁忌。 但据此理,炮制时可利用某种辅 料或某种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 (即某种作用减弱),使之趋于 平和,以免损伤正气。
第二章 中药炮制基本理论汇总
四、炮制对药物毒性的影响 1、使毒性成分发生改变,如川乌、草乌等。 2、毒性成分含量减少,如巴豆、马钱子等。 3、利用辅料的解毒作用,如白矾制天南星、 半夏等。 4、增强机体对药物毒性成分的解毒能力,如 甘草制法半夏。
第三节 中药炮制的目的
1、炮制成饮片提高药效成分溶出率 2、炮制中的蒸、炒、煮、煅等热处理亦可增 加某些药效成分的溶出率。 3、辅料与药物起协同作用,增强疗效
(四)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向
1、引药归经 加入辅料:盐制入肾,醋制引药入肝经 2、突出某一经的作用 杏仁可以止咳平喘,故入肺经;可润肠通便,故入大 肠经。制霜炮制调整,作用专一。
(九)
第四节 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第二章
中药炮制基本理论
要求: 掌握中药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掌握中药炮制的目的; 熟悉炮制如何影响临床疗效; 了解传统制药的原则。
第一节
中药炮制制则与制法
第二节
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一、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1、通过炮制纠正药物过偏之性
栀子苦寒之性甚强,经过辛温的姜汁制后,能降低苦
寒之性,以免伤中,即所谓以热制寒,称为“反制”。
2、通过炮制,使药物的性味增强
以苦寒的胆汁制黄连,更增强黄连苦寒之性,所谓寒
者益寒; 以辛热的酒制仙茅,增强仙茅温肾壮阳作用,所谓热 者益热,称为“从制”。
3、通过炮制,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的用途。
二、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
1、炮制改变性味,可以改变其作用趋向,尤其对 具有双向性能的药物更明显。 明· 《本草纲目》 云:“升者引之以咸寒,则沉而直达下焦;沉者 引之以酒,则浮而上至巅顶。” 2、生升熟降。 如莱菔子能升能降,生品以升为主, 用于涌吐风痰;炒后则以降为主,长于降气化痰, 消食除胀。 3、加入辅料的影响升降浮沉,通常酒炒性升,姜 汁炒则散,醋炒能收敛,盐水炒则下行 。
2第二章炮制基本理论-PPT精品文档35页
改变归经:
生地可入心经,清营凉血,熟地主入肾经, 养血滋阴、益精补肾。
21.09.2019
9
四、炮制对毒性的影响
“毒药”早期古代医药文献是指药物的总称。“毒”—药物偏 性,功效。后世之“毒”—药物的毒副作用。 炮制降毒或消除副作用是中医用药的手段。姜矾制南星、 白附子,醋制甘遂,巴豆制霜,甘草制远志等。 炮制减毒的主要途径: ①改变毒性成分结构。 ②减少毒性成分含量。 ③辅料的解毒作用。
21.09.2019
14
一、消除或降低药物毒性或副作 用,保证用药安全
乌头——生品毒大,外用,水浸、蒸煮 后降毒,供内服。 巴豆——去油制霜,降毒,缓和药性。 斑蝥——米炒,降毒。 马钱子——砂炒、油炸,降毒。 厚朴——姜汁制,消除对咽喉的刺激。
远志------甘草汁煮,消除对咽喉的刺激。
21.09.2019
巴戟天、远志等去心。去除非药用部分。 桑:桑叶—疏散风热,清肝明目;桑枝—祛风湿;
桑白皮—清肺平喘,利水消肿;桑椹子—补血生津, 补肝肾。应分开入药
21.09.2019
30
加工切制与临床疗效
切制饮片,利于调剂和制剂,保证疗效
一部分中药材体积较大,无法直接调剂,更不能保证煎出 效果,必须按药材的质地不同,采取“质坚宜薄”、“质 松宜厚”的原则进行切制,以利于煎出药物的有效成分, 并避免药材细粉在煎煮过程中出现糊化、粘锅等现象,显 示出饮片“细而不粉”、“煎而不糊”的特色和利于提取 的优点。
3
4.相恶为制:是中药配伍“相恶”的延伸应用。
指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作用降 低或功效丧失。一般属于配伍禁忌。但据此理,炮 制时可利用某种辅料或某种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 (即某种作用减弱,使之趋于平和),以免损伤正气。 如米泔水制苍术缓和其燥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中药制药原则
制 法
制其性
是指通过炮制改变药物的性能。如通过炮制,增加药物的香 气,以达起脾开胃的作用;除其臭气,以利服用。抑制过偏 之性,免伤正气;改变药物寒、热、温、凉或升、降、浮、 沉的性质,满足临床灵活用药的要求。
黄连 (苦寒)
黄酒(辛热)
苦 寒 之 性
第一节 中药制药原则
制 法
制其味 是指通过炮制,调整中药的五味或矫正劣味。根据临床用药 要求,用不同的方法炮制,特别是用辅料炮制,能改变中药 固有的味,使某些味得以增强或减弱,达到“制其太过,扶 其不足”之目的。
中 药 炮 制 学
[基本内容]
制则
中药制药原则
制法 生熟理论的提出和形成 Nhomakorabea中药炮制生熟理论
生熟理论的主要内容
中药炮制辅料作用理论
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
中药炮制药性理论
炮制对归经的影响 炮制对药物毒性的影响
第一节 中药制药原则
制 则
相反为制:
是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包括药物)来制约中 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
大黄(苦寒) → 酒制 → 苦寒 ↓ 黄连(苦寒)→ 吴茱萸制 → 苦寒 ↓
第一节 中药制药原则
制 则
相资为制:
是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 效。资,有资助的意思。 知母(苦寒) 盐制(咸寒)
黄柏(苦寒)
滋 阴 降 火
第一节 中药制药原则
相畏(或相杀)为制:
制 则
是指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 毒副作用。
元· 王好古《汤液本草》,李东垣《用药法象》“生泻熟补”
生熟异制/生熟异效
指仅经过净制或者切制的生品饮片和进一步加
热、加辅料炮制后的熟品饮片治疗功效不同。
第二节 中药炮制生熟理论 主要内容
生泻熟补:何首乌、地黄 生峻熟缓:巴东、麻黄 生毒熟减:马钱子、斑蝥、附子、红娘子等
生行熟止:蒲黄,生品性滑,活血祛瘀;
炮制对归经的影响
生姜 ─→ 入肺 ─→ 发表散寒
干姜 ─→ 入心 ─→ 回阳救逆
煨姜 ─→ 入脾. 胃 ─→ 暖脾止泻 炮姜 ─→ 入脾 ─→ 温经止血
制炭性变收涩,收敛止血 生升熟降:莱菔子“其力能升能降,生用则升多于降, 炒用则降多于生” 生降熟升:大黄、黄连、黄芩、黄柏
第四节 中药炮制药性理论
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四气:寒 热 温 凉
五味:苦 酸 甘 辛 咸
太寒伤阳,太热伤阴,过酸损齿伤筋,过苦伤胃耗液,过甘
生湿助满,过辛损津耗气,过咸助痰湿。
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 炮制对归经的影响
炮制对药物毒性的影响
纠正药物过偏之性味
“反制”、“以寒制热”、“以寒制热”
增强药物不足之性味
“从制”、“相资为制”、“”、“热者益热”、 “寒者益寒”
改变药性,扩大用药范围
“生熟异治”
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增强药性
黄连 (苦寒) 寒者益寒
麦麸/米泔水
燥 烈 之 性
第一节 中药制药原则
制 则
相喜为制
指用某种辅料或中药来炮制,以改善中药的形色 气味,提高患者的信任感和接受度,利于服用, 发挥药效。
乌贼骨、僵蚕、乳香、没药等
第一节 中药制药原则
制 法
制其形
是指改变药物的外观形态和分开药用部位。在配 方前加工成饮片,煎熬时才能达到“药力共出” 的要求。
杀
生姜 半夏 南星
畏
第一节 中药制药原则
相恶为制
制 则
是中药配伍中“相恶”内容在炮制中的延伸应用。“相恶” 本指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作用降低或功 效丧失。一般属于配伍禁忌。这里指炮制时可利用某种辅料 或某种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即某种作用减弱,使之趋于 平和,以免损伤正气)。
苍术 枳实
胆汁(苦寒)
苦 寒 之 性
从制
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 缓和药性
黄连 (苦寒) 以热制寒
姜汁(辛温)
苦 寒 之 性
反制
第四节 中药炮制药性理论
改变药性 生地:苦寒,心肝肾,清热凉血,主泻 熟地:甘温,肾肝心,滋阴补血,主补
对升降浮沉的影响
升降浮沉是指药物作用于机体的趋向。
升降浮沉与性味有密切关系
《本草纲目》云:“升者引之以咸寒,则沉而直达下 焦;沉者引之 以酒,则浮而上至巅顶。”
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
升浮 黄 柏 大 黄 酒 制 清上焦热
沉降
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
升浮
莱菔子 能升能散 涌吐痰涎
炒莱菔子 沉降
转升为降
降气消痰
第四节 中药炮制药性理论
对归经的影响 归经是药物在体内脏腑经络的选择性作用
调整五味 矫正劣味
第一节 中药制药原则
制 法
制其质
通过炮制,改变药物的性质或质地。改变药物质地,有利于 最大限度发挥药物疗效。如穿山甲砂炒至酥泡,龟板、鳖甲 砂炒至酥脆,矿物药煅或淬等,有利于煎出有效成分或易于 粉碎。
第二节 中药炮制生熟理论 提出和形成
元· 张元素《珍珠囊》:药物“大凡生升熟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