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亚当斯密与凯恩斯货币理论论货币作用与思考
亚当斯密同马克思关于货币理论的比较
![亚当斯密同马克思关于货币理论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3e9ddb11b7360b4c2e3f6473.png)
亚当·斯密与卡尔·马克思的货币理论比较2013级硕士于子淇对亚当·斯密与卡尔·马克思的货币理论进行比较不能盲目一刀切式的比较,而是要充分考虑两人所处的不同时代背景而进行全面的衡量。
亚当·斯密,1723年出生于苏格兰。
18世纪中叶的英国,已经从农业占优势的国家转变为工业占据首要地位的工业国。
工业产业全面发展,农业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农场日益增多。
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开展。
斯密就是在这样大的社会背景下,开始对经济进行探索式的思考,并于1776年完成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卡尔·马克思,1818年出生于德国。
正是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中后期,机器大工业逐渐取代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在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尖锐的社会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两大对立阶级。
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独立工人运动频频掀起,把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剥削制度。
随着工人运动的发展,经济思想也随之蓬勃发展,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成为了主要经济思潮。
由于两人所处的社会时代背景的不同,所以二者皆受其时代的局限性。
就货币理论来讲,斯密的货币思想理论是初级的有奠定意义的对货币的阐述,而马克思在几代经济学家发展之下,通过深刻的观察与总结,认真思考得出的比较客观的科学的货币理论。
一、关于对货币起源的认识斯密从分工理论中引出对货币起源的认识。
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分工,使得个体劳动人有了“专业性”。
当个体劳动者专门从事一项劳动时,他只能获得生活中的一项必需品。
如果他想维持基本的生活,那么他就必须要通过交换来获得其他的生活必需品。
在进一步阐述货币是如何起源的过程中,斯密更想说明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交换的过程中会存在的很大障碍是促成货币的两大因素。
你所有的和我需要的在生活中未必是时常能匹配上的,那么这就给交换形成了很大的困难。
凯恩斯主义货币需求理论的微观基础及其启示
![凯恩斯主义货币需求理论的微观基础及其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508be656be23482fb4da4c5a.png)
凯恩斯主义货币需求理论的微观基础及其启示尹敬东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是货币经济理论最显著的发展之一,它是众所周知的凯恩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对我国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它构成了我国众多货币经济论题讨论的经济学基础,也是分析评价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绩效的理论基础之一。
但是,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也非止于完善,随着现代经济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对微观基础的日益强调,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也显示出若干缺陷,因此,从现代经济学多元发展的角度重新认识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发展及其局限,这对促进我国货币需求问题的理论研究和正确认识货币政策的作用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及其若干发展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主要是基于其著名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所提出的流动性偏好理论,由于凯恩斯师从马歇尔,他的货币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是剑桥货币需求理论合乎逻辑的发展。
在剑桥学派的货币数量论中,所提出的问题是人们为什么会持有货币,对这一问题的回答直接导向了剑桥对人们持币的交易需求的分析,但是,剑桥理论的缺陷是没有就此作出深入的分析。
与剑桥的前辈不同,凯恩斯详细分析了人们持币的各种动机,对人们持币的所得分析更为精确。
按照《通论》的分析,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包括:持币的交易动机、持币的谨慎动机和持币的投机动机,相应地人们持币的需求包括:货币的交易需求、谨慎需求和投机需求。
在这三种需求中,一般假定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是加性可分的,谨慎需求由于不宜单独分离出来,分别归结到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之中,因此,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就由下列两个部分组成:M=M1+M2=L1(Y)+L2(r)式中L1(Y)代表与收入Y相关的交易需求,L2(r)代表与利率r 相关的投机性货币需求。
由于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在现代宏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政策制订中的核心作用,因此,进一步完善深化凯恩斯所提出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就显得非常重要,而这一发展也就构成了战后至70年代货币理论发展的主流。
亚当斯密马歇尔凯恩斯读后感
![亚当斯密马歇尔凯恩斯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56b9710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d0.png)
亚当斯密马歇尔凯恩斯读后感《亚当斯密》篇章众多,亚当斯密谈到了阶级论、货币、分配、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社会再生产以及自由贸易等学说。
这些都有深远的影响,但其中对世人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他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
亚当斯密认为,人的本性中最重要的是利己主义,人的大部分行为都是受“利己心”支配,社会利益往往被抛在脑后。
这从一开始的他对分工的讨论中就有此思想。
这种行为的结果,不但利己,而且比一个人殚精竭虑、刻意追求公众利益时,更有利于社会。
亚当斯密把这种机制,称作“看不见的手”。
因此,斯密主张完全的自由竞争,认为与其让政府干预经济,还不如听任市场调节来得有效。
政府的职能,只是保家卫国,抵御外侮;建立严明的司法机构;适当兴办公共工程和公众事业,其他,则尽可无为而治之。
亚当斯密一生性情平淡,可他对任何来自制度上的垄断,都深恶痛绝。
他极力主张清除关税壁垒,实行贸易自由,撤消行会制度和专卖公司。
但是我们知道,一味的自由主义虽然能使资本家取得高额的利润,但另一方面却会是资本家过于盲目地对待市场,投资市场,为了高额的利润哄抬物价,结果会出现生产出大量的剩余产品,资本家为了不使物价下降,公然违背价值规律,宁可把商品扔掉也不降价实给消费者。
而消费者由于消费不起干脆不消费,甚至游行示威,这导数的最终结果只能是资本家破产,国家的统治不牢固。
这并不是设想,现实中最着名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胡佛时期的美因了。
也正因为那次的经济危机,诞生了凯恩斯主义,即我们今天所说的国家宏观调控。
但是我们也不能只靠者得见的手。
二战时期苏联的下场,就是因为单单依靠宏观调控导致的下场。
所以说,不管是者得见的手,还是看不见的手,两手都要抓。
只凭市场调节,就会出现经济危机;只凭宏观调控,就会使市场失左自由与活力。
亚当斯密被称为资本主义经济学理论上的巨人,不是没有道理。
他,让我意识到了,原米经济理论高我们的生活并不避远。
或许我的赞关不能为他的荣誉锦上添花,但是我还是要打心底说,他真的很伟大,而《国富论》,也应该是经济学着作中一部不朽的丰碎!》篇章众多,亚当斯密谈到了阶级论、货币、分配、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社会再生产以及自由贸易等学说。
应用文-凯恩斯主义货币需求理论的微观基础及其启示
![应用文-凯恩斯主义货币需求理论的微观基础及其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c8a60b9db9f3f90f76c61beb.png)
凯恩斯主义货币需求理论的微观基础及其启示'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是货币理论最显著的之一,它是众所周知的凯恩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对我国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它构成了我国众多货币经济论题讨论的经济学基础,也是分析评价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绩效的理论基础之一。
但是,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也非止于完善,随着现代经济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对微观基础的日益强调,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也显示出若干缺陷,因此,从现代经济学多元发展的角度重新认识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发展及其局限,这对促进我国货币需求问题的理论研究和正确认识货币政策的作用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及其若干发展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主要是基于其著名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所提出的流动性偏好理论,由于凯恩斯师从马歇尔,他的货币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是剑桥货币需求理论合乎逻辑的发展。
在剑桥学派的货币数量论中,所提出的问题是人们为什么会持有货币,对这一问题的回答直接导向了剑桥对人们持币的交易需求的分析,但是,剑桥理论的缺陷是没有就此作出深入的分析。
与剑桥的前辈不同,凯恩斯详细分析了人们持币的各种动机,对人们持币的所得分析更为精确。
按照《通论》的分析,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包括:持币的交易动机、持币的谨慎动机和持币的投机动机,相应地人们持币的需求包括:货币的交易需求、谨慎需求和投机需求。
在这三种需求中,一般假定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是加性可分的,谨慎需求由于不宜单独分离出来,分别归结到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之中,因此,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就由下列两个部分组成:M=M1+M2=L1(Y)+L2(r)式中L1(Y)代表与收入Y相关的交易需求,L2(r)代表与利率r相关的投机性货币需求。
由于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在现代宏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政策制订中的核心作用,因此,进一步完善深化凯恩斯所提出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就显得非常重要,而这一发展也就构成了战后至70年代货币理论发展的主流。
亚当·斯密、马克思与凯恩斯市场经济理论体系的比较
![亚当·斯密、马克思与凯恩斯市场经济理论体系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80354c284b35eefdc8d333f7.png)
亚当·斯密、马克思与凯恩斯市场经济理论体系的比较摘要:本文论述了亚当·斯密、马克思和凯恩斯的市场经济理论、经济政策建议及其发生的背景、过程、旨在解决的问题,探讨了造成三个理论不同的原因。
通过比较分析,对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起到启示作用。
关键字:亚当·斯密;马克思;凯恩斯;比较亚当·斯密是古典经济学之父,他的”国富论”被视为对市场经济理论的第一次系统阐发。
经济学说史的研究表明,无论是马克思的经济学说,还是现代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学说,都可以说直接渊源于亚当·斯密。
然而,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是对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辩证批判。
而英国现代经济学之魁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其名著代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下称《通论》)一书中,基于现代西方经济的现实及其发展要求,对传统市场经济理论的缺陷与运行流程的弊端作了鲜明的批判、扬弃和补充,从而构架起了具有经典意义的现代市场经济模式。
多年来,学术界一般认为亚当·斯密是市场经济万能论者,马克思则是市场经济的彻底否定论者,凯恩斯的混合经济是一种由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经济。
而笔者认为不能简单的区分三位经济学家对市场经济的观点,从特定的时代和历史视角出发,认真探讨三位经典作家对市场经济所持的基本态度,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的理解,从而大胆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为了考察亚当·斯密、马克思和凯恩斯对市场经济所持的基本态度,有必要扼要地陈述他们在此问题上阐发的基本观点。
一.亚当·斯密的市场经济理论斯密对市场经济理论的贡献就不仅在于揭示了具体的市场经济运行规律,而更在于他确立了一种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的理想或信念。
这种理想是自由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为现代市场经济理论体系的建立打下了理论基础。
(一)自然秩序论--为自由市场经济奠定了思想基础“自然秩序”就是用来保证竞争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能得以充分开展并且贯彻下去,使价值规律的各方面作用得以充分施展出来的秩序。
亚当斯密与凯恩斯
![亚当斯密与凯恩斯](https://img.taocdn.com/s3/m/b5f41019866fb84ae45c8d95.png)
浅谈亚当·斯密和凯恩斯理论与当代中国经济的关系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12级1班张海洋12051004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最近30年来世界经济史上的一个奇迹。
针对这种奇迹,人们不仅用各种眼光去看待,而且还用各种理论去解释,但是最有影响力,还是一些人创造的所谓的“中国模式”的说法,大意是中国经济的增长是在政府主导下,动用全社会的行政资源、社会资源以及经济资源,大力发展经济的结果,它是由政府力量而非完全的市场力量形成的。
姑且不说“中国模式”本身是否站的住脚,单就它所关心的问题而言,在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之后,我们的确需要对当代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因,寻找一个理论上解释,以期为下一个阶段的发展,提供科学的方法论。
如果对中国30多年来经济的发展轨迹,做一个比较全面的回顾,可以发现,虽然在不同的阶段,我们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和解决了不同的发展问题,但是总体而言,中国当代经济实际上经历了两个大的并且非常具有典型意义的阶段,一个是1978—2000年阶段,一个是2000年至今阶段。
前一个阶段,我们非常注重经济发展的速度,后一个阶段我们非常注重经济发展的成效。
在经济发展速度方面,2000年之前,由于各地无不把发展速度,作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状况的唯一标准,因此,它直接导致了在这一时期里,中国经济始终能够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现象的产生。
而在2000年之后,由于人们开始把关注的重点,转向发展的成效方面,它又直接导致了全社会开始反思和追问经济发展的目,即在面临一方面各地经济发展成果显著,另外一方面,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地区差距、贫富差距不断被扩大的现实,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发展的成效,质疑究竟该如何分配经济发展的成果。
当我们把30年来经济发展的轨迹分为追求速度和关心成效两个阶段时,可以发现,其实解释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因,根本用不着所谓的“中国模式”,现有的经济学理论已经讲的非常明白,即当代中国经济,实际上是亚当?斯密与凯恩斯理论的混合体。
货币论读后感
![货币论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7ea293f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99.png)
货币论读后感《货币论》是十九世纪欧洲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Smith)著名的著作。
本书是一部关于货币制度的经济理论著作,系统性地阐述了一个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金融结构,即货币供应、货币价值和货币流通的机制。
首先,斯密提出,货币的供应必须充分。
货币供应的方式有多种,主要是政府发行的法定货币,以及部分政府准许的地方货币和私人的货币,他指出,货币持有量过少,有可能导致投资者无法获取到资金,影响货币流通,从而影响经济。
其次,斯密认为货币价值由其本质决定。
他指出,货币是一种保值资本,如果流通中货币价值不稳定,会引起人们把货币视为贬值资产,并弃之不用,而导致货币流通减少,经济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再次,斯密指出,货币的流通是促成经济发展的基础。
他认为,货币流通主要指货币的传递和转移,货币的流通必须多样化,否则会影响经济的发展。
此外,货币流通受政策制度的影响会改变,政府应采取措施保证货币流通的顺畅。
此外,斯密还指出,货币流通与社会经济一致,应当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发展。
他说,货币服务于社会经济,所以货币的发行要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使货币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而不要简单地为政治利益而发行货币。
总而言之,斯密在《货币论》中对货币制度及其运行机理提出独特的见解,提出了一个系统完整的货币制度。
他强调货币流通的重要性,以及货币制度应当与社会经济一致,充分考虑政治利益等观点,使货币制度更加完善,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
斯密在《货币论》中的理论,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货币制度的作用,并更好地掌握货币的运行机制,为我们的现代经济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货币论》是一部经典的著作,是关于货币制度的经济理论,也是现代货币理论的基础,对于现代经济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斯密认为货币供应应该足够充裕,货币价值由其本质决定,货币流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货币流通与社会经济一致,应当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发展。
斯密的理论对于我们政府在货币政策上的制定,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
凯恩斯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观点
![凯恩斯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e3f6be2f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80.png)
凯恩斯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观点1. 概述凯恩斯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理论对于当今的宏观经济政策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他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凯恩斯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观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见解和理论,对经济政策的制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凯恩斯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观点展开讨论,以期更好地理解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和对当今宏观经济政策的启示。
2. 货币政策在货币政策方面,凯恩斯认为货币供应对于经济的波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提出了“货币中性”的概念,认为在短期内,货币供应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物价水平和产出水平,但在长期内,货币供应的变化对实际经济活动没有影响。
凯恩斯主张,通过调整货币供应来实现对经济的调控,可以有效地影响短期的产出水平和就业水平。
3. 财政政策在财政政策方面,凯恩斯强调了政府的积极作用。
他认为,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来影响经济的总需求,从而实现对经济的调控。
凯恩斯提出了“支出乘数”的概念,认为政府的支出增加会带动整个经济的支出增加,从而刺激经济活动。
他主张,在经济低迷时期,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公共支出,刺激经济的复苏。
4.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结合运用凯恩斯认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以结合运用,从而实现对经济的有效调控。
他提出了“IS-LM”模型,通过分析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的均衡条件来揭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互作用的影响。
凯恩斯主张,在经济低迷时期,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应该配合使用,通过货币供应的调整和政府支出的增加来刺激经济活动,实现经济的复苏和增长。
5. 当代启示凯恩斯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观点为当今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在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诸多挑战背景下,凯恩斯的理论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结合运用成为应对经济低迷和增长放缓的重要手段,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需要在制定政策时深入借鉴凯恩斯的观点和理论,以期更好地实现对经济的调控和管理。
理解经济理论从亚当斯密到凯恩斯
![理解经济理论从亚当斯密到凯恩斯](https://img.taocdn.com/s3/m/ca1728d3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12.png)
理解经济理论从亚当斯密到凯恩斯经济理论是研究资源配置和生产分配的理论体系。
从亚当斯密到凯恩斯,经济理论发展经历了多个重要的阶段。
本文将介绍这些经济学家的贡献,并探讨他们的思想对经济学的影响。
一、亚当斯密亚当斯密是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国富论》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即市场经济的自由能够实现最大程度的福利。
他主张自由贸易、竞争和分工,认为这些因素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发展。
亚当斯密的这一理论被称为古典经济学派,对后来的经济学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大卫·李嘉图大卫·李嘉图是经济学史上的另一位重要人物,他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地租理论。
他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过程中耗费的劳动量,而土地的价值主要由地租决定。
李嘉图的理论为经济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对后来的经济学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凯恩斯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理论对经济学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凯恩斯批评了古典经济学派的观点,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
他认为,在经济危机时期,市场机制无法自行调节,需要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刺激需求,以实现经济复苏。
凯恩斯的理论被称为凯恩斯主义,对后来的宏观经济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综上所述,亚当斯密、李嘉图和凯恩斯都是经济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的理论奠定了经济学的基础,并对后来的经济学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亚当斯密的自由市场理论、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和地租理论以及凯恩斯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理论,都为我们理解现代经济学提供了重要框架。
这些经济学家的贡献不仅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对实际经济政策的制定产生了积极影响。
然而,我们也要注意到,经济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随着时代和经济变化,经济理论也在不断演变。
亚当斯密和凯恩斯的理论虽然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但都为我们理解经济运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理解经济理论的发展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经济变化,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福祉做出贡献。
《货币论(上下卷)》[英]凯恩斯著读后感
![《货币论(上下卷)》[英]凯恩斯著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75124b4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e1.png)
《货币论(上下卷)》[英]凯恩斯著读后感第一篇范文《货币论(上下卷)》[英]凯恩斯著读后感《货币论》是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经典著作,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我对凯恩斯的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对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有了新的认识。
凯恩斯在《货币论》中提出了“流动性陷阱”的概念,认为在经济衰退时,货币政策可能失效,因为人们会持有大量货币而不愿消费或投资。
这一观点对于理解经济周期和制定有效的经济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凯恩斯还强调了政府干预的重要性,他认为在市场失灵时,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
这一观点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更加突出,许多国家采取了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措施来应对经济衰退。
然而,凯恩斯的理论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一些人认为他的理论过于强调需求方面,而忽视了供给方面的重要性。
此外,他的理论也受到了一些实证研究的挑战,一些研究表明在某些情况下,货币政策仍然有效。
第二篇范文《货币论(上下卷)》[英]凯恩斯著读后感——从比较经济学视角出发在阅读凯恩斯的《货币论》上下卷后,我尝试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比较经济学的视角出发,重新审视这本书及其对现代经济学的贡献。
比较经济学强调不同国家、地区或历史时期的经济现象的比较研究,以揭示经济发展的规律和内在联系。
首先,从比较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货币论》中关于货币政策的论述,尤其是在流动性陷阱的概念上,为比较不同国家的货币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
例如,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的“失落的十年”中,就遭遇了流动性陷阱,货币政策失效,而政府干预成为摆脱困境的关键。
这与凯恩斯理论中的观点相呼应,为比较经济学研究提供了实证案例。
其次,比较经济学视角下的《货币论》阅读,使我们能够关注到凯恩斯理论与不同国家经济实践的结合。
例如,美国在大萧条时期采取了“新政”政策,其中就包含了凯恩斯理论的元素,如公共工程和财政刺激措施。
凯恩斯货币金融理论
![凯恩斯货币金融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292d0937cfc789eb172dc84e.png)
现代货币金融学说——对凯恩斯货币金融理论的思考1前言1.1思想发展“凯恩斯主义”的出现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它的出现伴随着许多社会和经济问题。
从经济研究方法的沿革来看,凯恩斯开创了以“收入”为中心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即总量分析方法):以国民收入、总产出、消费和投资、总就业、物价、工资水平等国民经济总量的变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考查的对象。
正如萨缪尔森(Samuelson,P.A.)评价说,“宏观经济学是他的创造”。
货币理论是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凯恩斯自己也认为,是他把传统的货币理论推回到总产量理论。
凯恩斯的货币理论经历了一个从传统的货币数量论,到将这一理论系统化和动态化,最后到对这一理论进行“革命性”变革的过程。
这就是由凯恩斯的《货币改革论》(A Tract on Monetary Reform,1923)、《货币论》和《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所组成的凯恩斯货币思想发展的三部曲(Patinkin,1976)。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通过对凯恩斯货币金融理论的掌握和了解,并结合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对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主张进行全方位、系统性评价。
我们不仅要从近期美国等西方主要国家货币金融政策实施情况入手去探讨问题,而且要充分认识凯恩斯货币金融理论产生、发展和实践的渊源,把理论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这不仅能帮助我们提高利用实例来综合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增强对我国经济政策的理解。
同时对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经济政策的运用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1.3研究内容和方法本作品主要研究现代货币金融学说(凯恩斯货币金融理论)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和实践的渊源,并结合我国国情,研究凯恩斯货币金融理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
本研究结合了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热点,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采用调查研究法、文献法、案例分析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及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等科学方法对凯恩斯货币金融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实践渊源及其带来的问题和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揭示了深层的社会经济问题,具有很好的理论性和科学性。
货币论读后感
![货币论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1eeae13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7f.png)
货币论读后感第一篇:货币论读后感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后感“经济学家以及家之思想,其力量之大,往往出乎常人意料。
事实上统治世界者,就只是这些思想而已。
许多实行家自以为不受任何学理之影响,却往往当了某个已故经济学家之奴隶。
狂人执政,自以为得天启示,实则其狂想之来,乃得自若干年以前的某个学人。
……危险的倒不是既得权益,而是思想。
” ——凯恩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
因开创了经济学的“凯恩斯革命”而称著于世,被后人称为“宏观经济学之父”“资本主义的救世主”。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的判断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制度问题,凯恩斯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的判断是有效需求问题。
面对同一问题两位先贤从不同角度给出了见解,所以结合课堂在阅读过凯恩斯这位伟大经济学家所写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这本著作之后,我在他经济学的理论之下有了一点哲学体会。
(一)、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新事物的成长。
(二)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节俭消费观主张人们在消费时应最大限度地节约物质财富,减少甚至杜绝浪费。
在中国思想史上,持节俭消费观的思想家和学派数不胜数,节俭消费观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在社会生产力水平相当低下、物质资料极为匮乏的时代,正是凭借着对物质资料精打细算的使用,人类才度过了漫长艰难的岁月,才得以生息繁衍并发展至今日。
凯恩斯在书中还讨论了被经典学派奉为美德,能够泽及社会的节俭理论,认为节俭从个人的角度虽然可以说是美德,但从社会的角度看却不一定对整体经济发展有利,因为如果无人消费还谈什么生产呢?从经济学上讲,在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条件下,奢侈消费有扩大就业、增加生产、活跃市场和促进经济的作用,凯恩斯旨在通过消费解决生产问题,他一反传统经济学认为生产很重要的观点,把消费提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
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货币政策分歧的理论比较及其启示
![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货币政策分歧的理论比较及其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b6de423031126edb6f1a10dd.png)
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都是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济学派。
诚然,他们有共识,但更多地是分歧和对立,其中,尤以在货币政策上的分歧最为典型和最具代表意义。
其分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对货币政策作用的目标理解不同,凯恩斯主义强调利息率对货币调节的传递作用,认为利息率应成为政策的直接目标;货币主义则否认利息率在货币政策中起重要作用,认为控制货币量是“第一要务”%#&。
第二,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看法不同,凯恩斯主义相信通过“需求管理”(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两大工具),可以解决经济萧条和失业问题,但是,货币政策的作用有限,仅仅是辅助性的、第二位的;货币主义则认为货币供应量是通货膨胀和经济波动的决定因素,因此“唯有货币最重要”%!&,并反对财政政策被“反复地滥用”。
一、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对传统货币数量说的“革命”凯恩斯主义的创始人和代表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01),他抛弃了传统货币数量论的“两分法”,创立了以流动偏好为特色的货币需求理论。
传统货币理论的核心思想是“货币是中性的”%-&。
就是说,货币仅仅是经济运行的一层“面纱”,它完全不影响实际领域中的就业、产出、投资等。
货币数量变动唯一影响的是物价水平。
这就是古典学派的货币流与实物流截然分开的“两分法”,其前提基础一是假设人们对未来有完全的预期,一是不考虑时间变化的静态分析方法。
与古典学派不同,凯恩斯把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作为人们行为的重要假设,再加入时间因素的动态分析,从而使货币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并推演出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流动偏好说。
流动偏好(23453637)89+:+9+*;+),又称灵活偏好,是指人们基于货币具有百分之百的流动性(变现能力),从而喜好以货币形式保留一部分财富的愿望。
流动偏好根源于人的三种(两类)行为动机。
第一类是交易动机(便于应付日常交易支出)和预防动机(便于应付意外性支出,如医疗费用、事故赔偿等),这类货币需求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的大小并与之同方向变动,如果用<=>表示这类需求,用?表示收入水平,就有<=>@:())。
凯恩斯通论读后感
![凯恩斯通论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65f4056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fd.png)
凯恩斯通论读后感经济学界的重要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的通论》(英文名: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是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
这部著作对于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经济学中重要的理论基石之一。
在阅读《就业、利息和货币的通论》后,我深感凯恩斯对于经济学和政策制定的贡献,同时也对他的观点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首先,凯恩斯提出的“有效需求”理论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认为,经济中的总需求决定了总产出的水平。
他反对古典经济学家的供给决定论,并强调了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影响有效需求,从而刺激经济增长和就业。
其次,凯恩斯对于经济衰退和失业问题的研究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他认为,市场经济在自由竞争下会出现失业的问题,因为存在着有效需求不足。
为了解决失业问题,政府应当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公共支出,刺激消费和投资。
这一观点在经济危机和萧条时期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后来的经济治理提供了借鉴。
此外,凯恩斯的货币理论对于我理解货币供应和利率的关系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他认为利率是货币供应和需求的结果,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可以对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
这一理论为央行货币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也为我理解利率的变动和金融市场的波动提供了思路。
然而,在阅读凯恩斯的著作时,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问题。
凯恩斯对于政府干预经济的态度,可能存在过度乐观的一面。
他强调政府应当通过财政政策来刺激有效需求,但忽视了政府干预可能引发的资源配置问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困难。
在实践中,政府干预经济需要权衡各种利益和风险,不能简单地依赖财政政策。
总的来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的通论》是一部重要的经济学著作,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对有效需求、失业问题以及货币供应与利率的关系的独特见解,为经济学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分析框架。
从亚当斯密到凯恩斯(经济思想史)
![从亚当斯密到凯恩斯(经济思想史)](https://img.taocdn.com/s3/m/8034e7fd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0d.png)
从亚当斯密到凯恩斯(经济思想史)从亚当斯密——凯恩斯:西方经济思想发展历程回顾从今日起,本人借助天涯论坛将过去一年来阅读之余所写下的一些心得陆续上传出来,主要内容简要概括了自亚当斯密以降,包括李嘉图、马歇尔、凯恩斯、哈耶克等经济学家的观点,并结合他们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自己的见解加以评析,毕竟水平有限,文中势必出现不少疏漏乃至错误之处,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个社会长久稳健发展的核心在于正确的价值理念,而价值理念则在于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特性和思想的博弈,至于经济思想本身更是如此,凯恩斯曾经说:每一个政治家其实都是某个已故经济学家的奴隶,每一项经济政策背后都蕴涵着经济学家的思考所得出的见解,进而间接操纵着社会经济生活和人们的实际利益,为此,让我们走入历史的长河,透过浩瀚书籍走进这些学者的内心深处,去体验他们情感、他们的学术价值理念、以及与时代交锋所迸发出来的智慧光芒。
1931年在英国经济学界发生了一件不同寻常的事情,名不见经转的奥地利学者哈耶克在伦敦学派罗宾斯的邀请下来到英国,与当时炙手可热的知名人物凯恩斯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学术争锋。
这是市场自由放任理念与政府干预主义思潮的一次正面较量,也是自由论者试图转变当时社会群体观念的一种尝试和努力。
虽然这场学术论战最终演化成相互指责和攻击而偃旗息鼓,并且充满枯燥晦涩的专业用语,常人难于理解,但是从中折射出来的思想理念却实实在在的影响着每一个人。
可以说,时代价值与学术思想两者之间的关系紧密相连,而不同的学术思潮通过政治驾御改变着社会不同的走向,也决定着作为社会微观个人分子的共同命运。
而凯恩斯与哈耶克之间的博弈正是如此。
其实,也正如凯恩斯说的那样:“讲求实际的人自认为他们不受任何学理的影响,可是他们经常是某个已故经济学家的俘虏,在空中听取灵感的当权的狂人,他们狂乱想法不过是从若干年前学术界拙劣作家的作品中提炼出来的。
”凯恩斯对于我们来说实在太熟悉不过了,但凡接触过经济学的人都知道他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亚当斯密 和凯恩斯
![亚当斯密 和凯恩斯](https://img.taocdn.com/s3/m/c674f291daef5ef7ba0d3c8c.png)
亚当·斯密(1723~1790)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世人尊称亚当·斯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亚当·斯密并不是经济学说的最早开拓者,他最著名的思想中有许多也并非新颖独特,但是他首次提出了全面系统的经济学说,为该领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因此完全可以说《国富论》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
该书的伟大成就之一是摒弃了许多过去的错误概念。
亚当·斯密驳斥了旧的重商主义学说。
这种学说片面强调国家贮备大量金币的重要性。
他否决了重农主义者的土地是价值的主要来源的观点,提出了劳动的基本重要性。
亚当·斯密(分工理论)重点强调劳动分工会引起生产的大量增长,抨击了阻碍工业发展的一整套腐朽的、武断的政治限制。
《国富论》的中心思想是看起来似乎杂乱无章的自由市场实际上是个自行调整机制,自动倾向于生产社会最迫切需要的货品种类的数量。
例如,如果某种需要的产品供应短缺,其价格自然上升,价格上升会使生产商获得较高的利润,由于利润高,其他生产商也想要生产这种产品。
生产增加的结果会缓和原来的供应短缺,而且随着各个生产商之间的竞争,供应增长会使商品的价格降到“自然价格”即其生产成本。
谁都不是有目的地通过消除短缺来帮助社会,但是问题却解决了。
用亚当斯密的话来说,每个人“只想得到自己的利益”,但是又好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牵着去实现一种他根本无意要实现的目的,……他们促进社会的利益,其效果往往比他们真正想要实现的还要好。
”(《国富论》,第四卷第二章)但是如果自由竞争受到阻障,那只“无形的手”就不会把工作做得恰到好处。
因而亚当·斯密相信自由贸易,为坚决反对高关税而申辩。
事实上他坚决反对政府对商业和自由市场的干涉。
《国富论》中记有这样一个典型观察:“同行人很少聚会,但是他们会谈不是策划出一个对付公众的阴谋就是炮制出一个掩人耳目提高物价的计划。
”《国富论》一书是斯密最具影响力的著作,这本书对于经济学领域的创立有极大贡献,使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亚当斯密和凯恩斯二者的经济学理论的异同
![亚当斯密和凯恩斯二者的经济学理论的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b1ed9e54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a5.png)
亚当斯密和凯恩斯二者的经济学理论的异同亚当斯密和凯恩斯二者的经济学理论的异同理论要点亚当.斯密是第一位充分了解并深刻论述市场运行机制作用的经济学家。
主张完全自由地从事经济活动,自由地经营工商业,自由竞争,自由地发展国内和国际贸易,扫除经济上的一切障碍,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制度。
政府的职责仅仅在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安宁,投资于某些纯属共同利益的事业,别的什么都不必干了。
斯密的自由放任主张一直是经济自由主义的最有力的武器。
这种自由经济理论不仅为其追随者所推崇,而且很快被社会所普遍接受,自由竞争市场经济的概念日渐深入人心,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到18世纪的后25年,自由竞争的各种制度日臻完善,迎来了自由竞争的黄金时代。
亚当.斯密的旗帜就是市场经济的象征,它开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自由主义的新时代。
亚当.斯密的理论顺应时代的需要,适应资产阶级的需要,紧密结合当时的实际,使他享有崇高的声望,备受资产阶级社会的欢迎和尊重。
有一次,亚当.斯密去参加一个政治家的聚会,一进门大家都起立欢迎,站着不动,亚当.斯密请他们坐下,首相皮特说:“不,你坐下来,我们再坐,我们都是您的学生。
”200多年过去了,书中的许多理论至今仍被西方经济学奉为经典。
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认为,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国家只扮演一个极其简单的被动的角色——充当“巡夜警察”。
凡是个人依靠自己的力量能够作到的事,凡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作用下由个人做效率更高的事,就不应当由国家来干。
国家仅仅执行某些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任务,例如保护私人财产不受侵犯,从不直接插手干预经济运行等。
也就是说,在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家只是一个外生变量,它只存在于经济体制的外部,作为一种环境因素外在地影响着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
国家的职能被严格限定在三个方面:“第一,保护社会,使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
第二,尽可能保护社会上各个人,使不受社会任何其他人的侵犯和压迫,也就是说,要设立严正的司法机关。
亚当·斯密与凯恩斯经济理论体系比较
![亚当·斯密与凯恩斯经济理论体系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a73fbef9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0b.png)
亚当斯密与凯恩斯经济理论体系比较
王惟中
【期刊名称】《上海经济研究》
【年(卷),期】1986()5
【摘要】亚当·斯密是自由资本主义思想的代表,凯恩斯是垄断资本主义思想的代表。
因此,他们的经济理论体系必然有所不同,也有所同。
本文试提纲挈领,略加比较。
而就建设社会主义来说,其为资本主义辩护的必须摒弃,其有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应
该借鉴。
一、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体系经济理论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经济
范畴构成的。
为了简明易介,把斯密经济理论体系中一些主要范畴的内在联系制成
简表如下:
【总页数】10页(P3-12)
【关键词】资本主义;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资本积累;边际消费倾向;决定性作用;消
费需求;流动资本;国民经济;充分就业
【作者】王惟中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亚当·斯密、马克思与凯恩斯市场经济理论体系的比较 [J], 任燕;马铮
2.亚当·斯密、马克思、凯恩斯对资本主义主张之比较 [J], 周振贵;贾昱;柴兵洁
3.让经济逻辑回归文化自觉——亚当·斯密理论体系中两条主线关系的辨正 [J], 田永峰;王仕军
4.亚当·斯密、马克思、凯恩斯对资本主义主张之比较 [J], 周振贵;贾昱;柴兵洁
5.西方经济伦理学的思想先驱——亚当·斯密与西斯蒙第经济伦理思想评述与比较[J], 刘光明;蒋明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凯恩斯和货币主义理论
![凯恩斯和货币主义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158916007cd184254b3535a9.png)
从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看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货币理论来探讨中国货币政策的选择问题。
通过分析两种货币理论不同的前提条件,对照中国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经济发展情况,找出与实际情况最符合并能够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货币政策理论。
关键词: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货币政策正文:一、实际意义货币政策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一国经济的发展,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情况,货币政策的选择也没有完全一致的模式。
即使在同一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也需要有不同的货币政策模式,实际情况的复杂性造就了熊彼特的非常信用理论、内生一外生货币理论、托宾的货币增长论、凯思斯主义、货币主义、货币税模型、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等各种各样的货币理论。
在这些货币理论中被最受关注的是凯思斯和货币主义的观点。
在中国的宏观调控调控中,如何选择合适的货币政策理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一直受政府和学术界十分关注的问题。
政策的好坏关系到经济的持续发展、物价稳定、充分就业、汇率稳定等众多问题。
因此分析适合中国国情的货币政策是一个有着很强实际意义的问题。
二、凯思斯主义的货币理论凯思斯主义的货币理论建立在货币幻觉和工资刚性这两个基础假设之上。
假定货币工资不变,在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货币供应量增加会导致物价上升,从而引起实际工资下降。
如果货币幻觉的存在,即工人认为实际工资没有发生变化,工人就不会有增加工资要求.因为工人的实际工资下降了,雇主的实际雇佣成本也随之下降,按照微观经济学中所提出的利润最大化的法则——边际成本=边际收益。
雇主则会增加劳动的投入,雇佣更多的工人。
就业会增加,产出也会相应的增加。
凯思斯的理论遭到合理预期学派的抨击。
合理预期学派的代表人物卢卡斯认为:只有未被预期到的价格水平变动才会影响总供给,从而提高国民总产值。
根据卢卡斯判据,公众的预期是理性的,当货币管理当局采用扩展性的货币政策时,在物价上涨时,工人的实际工资回下降,工人因预期到其实际工资的下降会要求增加货币工资,最终使得实际工资回到原来的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斯密与凯恩斯货币理论
—论货币作用与思考
亚当-斯密货币理论:
斯密认为,国民真实财富的大小取决于纯收入的大小而不是总收入的大小。
固定资本中的机器和工具都不是社会纯收入或是总收入的一部分,它只是资本的一部分。
机器和工具的维护费也不是社会纯收入的一部分。
货币也是如此。
构成社会收入的只是生产出来的产品,而不是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
货币不是社会收入的一部分,货币只是货物借以流通的轮毂,而和它所流通的货物大不相同。
斯密在《国富论》第二篇第二章中详细阐述了他的货币金融思想,他认为维持货币费用的减少,必然会增加社会的真实收入,节省的费用会增加产业的基金,从而增加投入的资本,增加社会的生产物即社会的纯收入。
所以用纸币来替代金银币是有好处的,它不仅可以降低维持货币的费用,还能替代金银币在市场上起到流通作用。
有了纸币,流通界无异使用了一个新轮,它的建立费和维持费,比较旧论,显的轻微的多。
然而国内的流通渠道只能容纳刚够流通国内全部年产物的货币量,纸币的发行必然会充满流通界,将金银币挤出。
凯恩斯货币理论:
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历史上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从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暴跌开始,然后影响了美国全部产业,继而席卷了整个西方世界,这次危机使得生产力水平倒退了20-30年,失业率高达1\3。
时值占统治地位的自由放任学说难以继续维系西方金融体系,资本主义金融体系需要一种新的理论体系来救赎。
经济危机中美国经济学界和政界很多人要求政府介入运用政策治理危机,而凯恩斯从其《走向繁荣之路》到《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表明他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干预主义者,这恰恰适应了西方国家的要求,为其思想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凯恩斯理论体系的终极目标是要实现充分就业,为此需要提高有效需求,启动利率作为主杠杆。
他认为,在小于充分就业的常态中,有两种方法可以降低利率:“其一是减低工资,而让货币数量不变;其二是增加货币数量,而让工资水准不变。
”
凯恩斯认为,政府采取赤字财政的政策来扩大公共投资,可以扩大有效需求,促进就业增长,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那么,用什么来支持政府的赤字财政政策呢?他认为,除了上面所说的膨胀性货币政策外,主要靠举债。
采用举借公债的办法来发展经济。
在凯恩斯的理论中,投资与储蓄的调节不是通过利率,而是通过收入的,从根本上说,投资对储蓄有决定作用。
收入=产品价值=消费+投资;储蓄=收入-消费;收入=消费+储蓄。
故:储蓄=投资。
新古典综合派提出的储蓄生命周期论和经济增长理论在西方经济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储蓄生命周期论将储蓄与终生收入和个人的生命周期紧密联系在一起,富有创见性的探讨了影响个人储蓄行为的各种因素,并相应地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同时,还要提到的是,凯恩斯称黄金为“野蛮的遗迹”,从而表明了其对于原有金本位的货币制度的极力反对。
斯密的理论中,货币作为交换的媒介,他提出货币并不是社会产生的这一理论中。
忽视了货币其作为稀缺资源的特性。
因此,掩盖了货币拥有者所具有的阶级性与掠夺性。
创造财富只指制造业,而忽视了财富其具有的剥夺特性。
但由于当时生产力与传统金属货币稳定的特性,货币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远没有纸币的破坏力与掠夺力。
纸币是现代文明经济的产物,其具有高的流通性,但由于纸币其本身的无价值属性,注定了其具有危险性。
银行发行纸币,要以黄金或白银作为贮备金,以黄金价值来保证纸币的价值,从而保证纸币的购买力与流通。
斯密与凯恩斯,货币理论中,对于黄金与白银优良币种的排斥,其都认为纸币作为高流通与低维持费用的优秀性。
在美国经济大萧条的产生,推动了凯恩斯理论的实践,并成功的阻止了经济的崩溃,甚至推动了美国长达几十年的一个经济高增长,这无疑是一个伟大的。
但08年的金融危机,德国马克的贬值,东南亚金融危机泰铢的暴跌的发生,让我们不得不反思,凯恩斯货币理论的完善性。
凯恩斯主张扩张型的货币政策,而传统的以黄金作为储备金的传统纸币发行模式,显然限制了其对于纸币的需求。
布雷顿体系,使得美元完成了货币全球化的进程。
到了布雷顿体系崩塌后,世界各国分别解除了货币发行与黄金挂钩的政策。
纷纷运用凯恩斯廉价货币理论,广发纸币,促进生产,提高就业。
同时,凯恩斯他认为,除了上面所说的膨胀性货币政策外,主要靠举债。
采用举借公债的办法来发展经济。
不能否认,举借外债,没有使得本国的纸币贬值,同时还达到了促进生产作用。
这确实不是一种两全其美的好方法。
但是,我们要认识到,外债是以纳税人的劳动或资源为信用的。
当偿还时间到时,如果不能按期还款,就只能继续发行公债,使得赤字加大。
如此反复,赤字就如同滚雪球一样,增加纳税人的负担,增加信用危机。
同时,赤字的加大,又会作用于货币(纸币)的发行,使得通货膨胀更加严重。
历史中这样的情况就在发生在了中国,清末时期,由于世界各国对我国的掠夺;鸦片贸易逆差对于白银这种优良货币的外流,清政府不得不向世界各国举借外债来维持本国的经济发展创建名族工业,加之战争赔款外债的举借,造成清政府对于人民财富的剥夺,但就这样依旧难以偿还外债,最终造成我国土地与资源的剥夺,彻底使清政府成为了半殖民地国家。
以至于后来的国民党政府,都是由于举借外债而失去了经济与货币自主权,而造成经济发展停滞,税收加重,最后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最终走向了灭亡。
对于我国自然资源的掠夺使得日本能够迅速崛起。
在这里我想谈一下超级通货膨胀,1922-1923年德国发生了超级通货膨胀,德国马克被做空,1923年12月与美元的汇率达到了4,200,000,000,000:1;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时,由于出现了恶性挤兑、做空,使得泰铢与美元汇率暴跌,使得经济陷入一片崩毁的境地。
这些事件的发生,不仅是货币政策的严重失误,同时这是对于财富的剥夺,就像一台巨大金融“绞肉机”;在这样的货币暴跌过程中,投机家赚取了巨额利润,就是这个国家的生产者和储蓄积累多年的财富,社会生产和经济活动将遭受到毁灭性的大家。
而这种两次恶性通胀又是如此的相似!
如今,我们发现美国债务日渐高柱。
但却没有出现恶性通胀,我是这样认为的,由于美国作为世界结算货币,其本身就具有准备金性质。
因而各国在发行货币时,会以美元作为准备金。
因此,美元信用较高,同时需求造成其购买力的保证,从而没有出现恶心通胀。
同时,以美元作为石油的结算货币,这也加大了世界各国对于美元的需求,这也是几十年来,美元的购买力没有降低的原因。
在这我也不得不谈到人民币与美元汇率调整的问题,许多人认为,这是人民币升值的表现,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我用一个代换式来讲明:
假定:
旧的汇率是:1:7
新的汇率是:1:6
假定美元的购买力不变那么等量代换:
6:7
就是说,现在的人民币以6:7的比例,换购了原来的货币。
即人民币贬值1/7。
从而我们可以发现,人民币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了。
综上所述,货币作为财富的象征;不仅仅是交换的媒介,更重要的是,货币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的极为巨大的,不仅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源泉,也是掠夺财富的手段。
因此,保证货币的稳定,保证货币购买力;最为重要的是保证货币价值。
斯密与凯恩斯的货币理论中仅仅只把货币作为一种经济附属品的想法我认为是片面的,应该讲货币与经济理论是相辅相成的,是同一个层级的。
我们追求的不应该仅仅是高增长的经济数据,更多的要将社会的发展放在前面。
货币作为经济
的产物与源泉,我们运用时应该更加谨慎与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