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秋歌──给暖暖》
【课堂设计】高二语文人教选修《中国诗歌散文欣赏》课件1.2.2.2 秋歌——给暖暖 妈妈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相关链接痖弦,1932 年生,本名王庆麟,河南南阳人。20 世
纪 40 年代末去台湾,1954 年与洛夫、张默共同创办《创世纪》诗社,在写作 生涯早期,提出“新民族诗型”的观点,主张追求形象第一,意境至上,强调中 国风与东方味。一再地回响着汉语古典诗歌的声音的《秋歌》可看作是对 这一观点的实践。诗集有《痖弦诗抄》 《深渊》 《盐》 《痖弦自选集》 《痖 弦诗集》等。 江非,本名王学涛,1974 年生,山东临沂人,是中国“70 后诗人群”代表诗 人之一。2004 年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驻校诗人,也是中国首位 驻校诗人。代表作有《傍晚的三种事物》 《水是怎样抽上来的》 《中秋节》 《到北方去》《一只蚂蚁上路了》等。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目标一 把握思想内容,理解思想感情 1. 《秋歌——给暖暖》 一诗,作者选用了哪些景象来表现“秋天”的意蕴? 这些景象的特点如何? 提示:(1)第一节:①景象:选用“落叶”“荻花”“湖沼”“砧声”。②特点:这些 景象一方面使人感受到深秋的凋落萧瑟,另一方面又让人感受到轻柔、 明净、 淡远的秋味。 (2)第二节:①景象:雁子们不在秋空写美丽的十四行诗。②特点:雁子们 消失于秋空,使人感到寂寞辽远,对雁子们在秋空写美丽的十四行诗的联想 却又充满诗情画意,格外轻灵。 (3)第三节:①景象:选用马蹄在南国山径留下踏残的落花,歌人在北方 幽幽的寺院留下破碎的琴韵。②特点:营造了一种秋天残缺破损的美,既传 达出忧伤凄凉的内蕴,也不可避免地让人迷醉于这些场面所流溢出的难以 言说的幽静散淡、神秘诡奇的气氛之中。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目标二 赏析诗歌的意境和艺术技巧 1.诗的末节“只留下一个暖暖/一切便都留下了”有何深刻含义? 提示:(1)这两句诗堪称点睛之笔,抒情、哲理、诗学、人生,尽在其中。 (2)作者在“秋”的天幕下,采用多个外景,以“留”为主角,以“去”为配角,写“去” 是为了“留”。然而,这毕竟太缥缈,太微妙,在感觉上可以说,“秋天什么也没 留下”。然而,暖暖留下来了,爱使一切有了生机,使心灵有了乐趣,精神得到 充实,生活有了幸福,于是“一切便都留下了”。
高中语文 秋歌给暖暖教案 选修《现代诗歌散文选读》(1)
天津市宝坻区大白庄高级中学高中语文秋歌给暖暖教案新人教版选修《现代诗歌散文选读》教学目标:一、感受该诗歌意象组合而成的美好意境二、明白得诗歌内涵,领会真挚情感,体会诗歌以情动人的特点。
3、体会诗歌语言特点,训练语感,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
教学进程:一、导入:有的人写了一生的诗,未必是诗人。
有的人却能够凭借一首或几首诗成为当之无愧的大诗人。
台湾诗人痖弦确实是以一首《秋歌——给暖暖》奠定了他在台湾现代诗坛的地位的。
那么这首诗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呢?下面咱们就从朗诵开始走进痖弦秋的世界。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见讲义)三、朗诵感悟,体味诗情。
一、学生自由朗诵。
二、学生个别朗诵。
学生评判,教师指导。
四、赏析语言、体味意境(一)赏析语言一、诗中的很多东西是从古诗中借用的,请找出来?二、作者化用了这些古诗句,在表达到效上有什么作用?3、诗中还运用了一些叠词,结合本诗谈谈叠音词有何妙处?4、注意诗歌语言中的修饰语,他们各有特色,请大伙儿找出这些修饰语,而后体会其作用?(二)体味意境一、这首诗写秋季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各有什么特点?二、这些意象组合而成的意境有何特点?五、自主研究,开放试探把握这首诗的主题,关键是明白得“暖暖”的象征意义和体会诗的结尾“只留下一个暖暖/一切便都留下了”的含义。
请来谈谈自己的观点?总结:秋季走了,一切走了,但有暖暖伴以晨昏,遂觉万物随身而在。
走了的真的走了吗?留下的又是如何的存在?讲过了就真的讲完了吗?诗的不尽韵味在咱们的体验中不断发酵,历久弥醇。
读诗令人聪慧,每一次读诗都会给你带来新的发觉,哪怕是一首好久以前读过的诗,也会因为你的经历你的参与而呈现与以往完全不同的面貌。
愿同窗们酷爱诗歌!《秋歌——给暖暖》学练稿教学目标:一、感受该诗歌意象组合而成的美好意境二、明白得诗歌内涵,领会真挚情感,体会诗歌以情动人的特点。
3、体会诗歌语言特点,训练语感,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
教学进程:一、导入:有的人写了一生的诗,未必是诗人。
《秋歌——给暖暖》教案
《秋歌——给暖暖》教案教案标题:《秋歌,给暖暖》教学内容:诗歌赏析课程目标:通过赏析《秋歌,给暖暖》,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结构,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把握诗歌语言的特点,分析诗歌结构和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领悟诗歌中的抒情意境,理解诗歌的意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音频或朗读《秋歌,给暖暖》,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第二步:诗歌赏析(20分钟)1.教师解释诗歌背景:《秋歌,给暖暖》是中国诗人元好问的作品,是关于秋天景色和情感的一首诗歌。
2.学生阅读诗歌文本:请学生读一遍诗歌文本,了解诗歌的整体结构和语言特点。
3.学生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诗歌的主题、情感表达和诗歌中的意象。
4.全班讨论:请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指导学生共同分析诗歌中的意义和表现手法。
第三步:课文理解(20分钟)1.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诗歌主题:《秋歌,给暖暖》主题是秋天的景色和情感,通过诗歌描绘秋天的景色和诗人对爱情的表达。
2.学生朗读诗歌:让学生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抒情情感和节奏美感。
3.学生思考问题: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帮助他们对诗歌进行深入理解。
-诗人如何描绘秋天的景色?-诗人对暖暖的爱情表达是怎样的?-诗歌中的意象有哪些,代表了什么意义?第四步:诗歌写作(20分钟)1.教师给学生出示一些秋天的图片或景色,让学生根据图片进行写作,写一首描述秋天景色的诗歌。
2.学生展示作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相交流和评价。
第五步: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对于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多多接触诗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理解了《秋歌,给暖暖》中的主题和情感,培养了学生的文学审美意识和创作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多开展类似的诗歌赏析活动,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秋歌──给暖暖》教学设计(辽宁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秋歌──给暖暖》教学设计(辽宁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秋歌──给暖暖》的内容。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思考,深入理解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秋歌──给暖暖》的内容。
2.2 教学难点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朗读法:通过朗读,使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3.2 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3 思考法: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美好,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秋天的氛围,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感受。
4.2 朗读学生齐声朗读《秋歌──给暖暖》,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4.3 讲解教师讲解诗歌的字词、句段,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4.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4.5 思考与分享学生分享自己对生活的美好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
第五章:作业布置5.1 背诵《秋歌──给暖暖》。
5.2 写一篇关于秋天的作文。
5.3 收集一首自己喜欢的秋天的诗歌,下节课分享。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讨论活跃度以及对于问题的思考深度,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6.2 作业完成评价评价学生在作业中的完成质量,包括对诗歌的理解、作文的写作技巧以及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
6.3 分享环节评价评价学生在分享环节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以及对诗歌的个人理解和感受。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教学内容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考虑是否需要调整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
7.2 教学方法反思7.3 学生反馈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表现,反思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策略。
秋歌——给暖暖说课稿
《秋歌——给暖暖》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是高一年级的语文教师向阳,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秋歌——给暖暖》。
根据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的观点,我安排了自己的教学课程。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秋歌——给暖暖》选自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该单元以“挚情的呼唤”为主题,以“情”字贯穿整个单元。
诗人痖弦,虽诗作不多,但《秋歌——给暖暖》可称得上诗歌中的精品,意绪无穷、含蓄隽永。
诗歌前三节分别采用了“落叶、荻花、湖沼、砧声、雁子、马蹄、落花、南国、山径、歌人、琴韵、北方、寺院”等意象营造了一个寥落、萧瑟、幽静的秋天形象。
因此,要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人情感就只能从意象入手,深入体会诗人的语言。
结合该课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三维目标知识目标:把握诗歌的古典意象,体会诗人描摹的意境,把握诗人的情感。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诗人在寂寥、冷寂的寒秋中对“暖暖”的向往和珍视,学会用“暖暖”给予他人温暖。
教学重点:通过意象把握诗歌意境和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把握“秋歌”与“暖暖”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及依据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因此,要理解和把握诗歌需要从诗歌的意象入手,通过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再从诗人营造的画面中体会诗人情绪,这样才能深入理解诗歌。
(四)、教学难点及依据《秋歌——给暖暖》这首诗歌难理解在于秋天和暖暖有什么关系。
学生可通过体会萧瑟、冷凄的秋天里诗人对暖暖的渴求、向往与珍视,来把握诗人是通过写秋天的寥落、深幽来将“暖暖”反衬到极致,将暖暖写得富有,写得光华四射。
二、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小学与初中的语文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简单的理解能力与欣赏感受能力。
能较快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初步体会诗歌的意境,但要深层理解痖弦的《秋歌——给暖暖》还有一定难度。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秋歌—给暖暖》课件
秋歌
——给暖暖
落叶完成了最后的颤抖 荻花在湖沼的蓝睛里消失 七月的砧声远了 暖暖
雁子们也不在辽夐的秋空 写他们美丽的十四行了 暖暖
马蹄留下残踏的落花 在南国小小的山径 歌人留下破碎的琴韵 在北方幽幽的寺院
秋天,秋天什么也没有留下 只留下一个暖暖 只留下一个暖暖 一切便都留下了
幽幽的寺院
【师示范】:①我选的是荻花(点明对象) ②想到白居易笔下的“浔阳江头夜送客秋风劲吹中瑟瑟发抖更加衬托出秋天的萧瑟、孤寂,
更为诗人的失意和别离添了一层悲凉之感。(意境/情感)
“暖暖”是什么?
“这世界已经够 冷,让我们以彼此 的体温取暖。”
——痖弦
(痖 弦)
秋歌
——给暖暖(氩弦)
落叶完成了最后的颤抖 荻花在湖沼的蓝睛里消失 七月的砧声远了 暖暖
雁子们也不在辽夐的秋空 写他们美丽的十四行了 暖暖
马蹄留下踏残的落花 在南国小小的山径 歌人留下破碎的琴韵 在北方幽幽的寺院
秋天,秋天什么也没有留下 只留下一个暖暖 只留下一个暖暖 一切便都留下了
鉴赏诗歌 ,往往从意象入手。
•
国共内战结束,国民党被迫逃亡台湾。因时
局所迫,全台戒严,断绝了台湾和大陆之间的一
切联系。政治上的戒严必然影响到经济上的缓慢
发展,导致台湾民众之间的极度不信任、不关
心,冷漠的程度足以令人绝望甚至窒息。这种
紧张恐怖的气氛直到1972年蒋介石谢世,蒋经
国上台才有所缓解。
• 在此之前,国共两党之间、大陆和台湾之间, 每周甚至每月都会有相互炮击的事件发生,台陆 之间紧张的时局可想而知。
——彭老师
请浏览全诗,寻找并勾画诗中的意象。
诗是宁静中的回忆
——华兹华斯(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秋歌──给暖暖》教学设计(辽宁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秋歌──给暖暖》教学设计(辽宁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秋歌──给暖暖》。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领会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受。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诗歌,培养审美情趣。
(3)学会抒发自己的情感,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培养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2)学会关爱他人,传递温暖和关爱。
(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诗歌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秋歌──给暖暖》。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抽象的意象和深层次的情感理解。
(2)诗歌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技巧。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秋天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歌的意境。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激发学生思考,提高理解能力。
4. 情感教学法:通过诗歌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关爱他人,传递温暖。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诗歌内容,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2. 学生准备:预习诗歌,查阅相关资料。
3. 教学资源:教学课件、诗歌文本、相关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忆秋天的景象,激发对秋天的喜爱。
(2)板书课题《秋歌──给暖暖》,简介诗人及诗歌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分析诗歌的主题。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闭眼冥想,想象自己置身于诗歌描绘的秋天景象。
(2)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感受诗人的情感。
5. 写作练习(1)以“我眼中的秋天”为主题,进行现场写作。
【高中语文】秋歌——给暖暖ppt精品课件
2. 你觉得本诗在意象的使用上有什 么独特之处?“暖暖”这个此诗独 有的意象的象征义是什么?
a暖暖是爱人,秋天种种美好事物的远去带有作者 对往昔甜美情感的回味。暖暖就是一切,表达了 作者对感情的珍爱,视爱情为生命全部的决绝。 b暖暖是朋友,在冰冷的世界,暖暖人如其名,给 人心灵的温暖和慰藉。朋友的关爱,给人对抗寒 冷的勇气和力量。 c暖暖是亲人,如母亲的怀抱般温暖。当全世界都 抛弃我们的时候,唯一的港湾就是母亲。 d暖暖什么都是,是每个人心中最隐秘最纯洁最令 人向往的一份情怀。 e暖暖什么都不是,人们用暖暖记录季节交替变化 瞬间的感受,一个暖暖对应一切,走了的秋是一 个具象,留下的暖暖是一种精神。
诗人用绝望留下一个暖暖, 又由暖暖留下一切。瞬间亦可永 恒,于秋的荒凉萧瑟中给人以温 暖的慰藉。主题超越了悲秋的传 统,减轻人类灵魂的不安,还人 类以旷达。
诗是宁静中的回忆。
——英国诗人华尔华兹
参考出处:
关于落叶的很多,不一一列举了 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浚发自蔡党,高步出辽夐。 ——元·郝经 《原古上元学士》 拂石坐来衫袖冷,踏花归去马蹄香 ——苏轼 故人惜此去,留琴明月前。 ——唐·李益《闻亡友王七嘉禾寺得素琴》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秋 歌
——给暖暖 痖弦
看 到 题 目 , 你 想 到 了 什 么 ?
1.
走 进 诗 歌
落叶完成了最后的颤抖 荻花在湖沼的蓝睛里消失 七月的砧声远了 暖暖 雁子们也不在辽夐的秋空 写它们美丽的十四行了 暖暖 马蹄留下踏残的落花 在南国小小的山径 歌人留下破碎的琴韵 在北方幽幽的寺院 秋天,秋天什么也没留下 只留下一个暖暖 只留下一个暖暖 一切便都留下了
《秋歌──给暖暖》教学设计(贵州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秋歌──给暖暖》教学设计(贵州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秋歌──给暖暖》的基本内容,掌握作者、作品背景等文学常识。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诗歌形象、理解诗歌主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暖暖的深厚感情,体会亲情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分析诗歌形象,体会作者情感。
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歌主题,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联系自身实际体会亲情。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课文《秋歌──给暖暖》的作者、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情感。
3.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形象,概括诗歌主题,联系自身实际体会亲情。
3.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主题、表现手法等。
3.5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或阅读任务,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3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秋歌──给暖暖》文本。
5.2 课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5.3 参考资料有关《秋歌──给暖暖》的背景资料、评论文章等。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情境创设教师通过播放与课文相关的音乐、展示图片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感人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诗歌情境。
6.2 问题引导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达到理解诗歌主题、分析诗歌形象的目的。
6.3 互动交流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现代诗歌联想与想象式审美阅读--《秋歌--给暖暖》课例赏鉴
鉴
—— —《秋歌———给暖暖》课例赏鉴
本课荣获重庆市第六届中学语文中青年教师优质课 大赛高中组决赛一等奖第一名
筅执教:汪 飞 1 观察:钱金涛 2
执 教 者 (1.璧山中学校,重庆 402760; 2.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重庆 400015)
摘 要:《秋歌— — —给暖暖》一课以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联想和想象为能力目标,对诗歌 进行审美阅读。课中四次学习任务,从学生朗读初感诗意到引导学生“冷意境”铺开赏析,从对 诗歌“暖”的反转认识到最后进行诗歌创作,力主一步步达到言语建构,完成现代诗歌的审美。 教学紧紧围绕联想与想象,对诗歌的“冷”与“暖”进行深刻赏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完 成审美,进而结合自我生活体验运用联想与想象进行诗歌创作。
关键词:现代诗歌 联想 想象 审美阅读
金奖课例 【教学目标】
运用联想与想象,去发现诗歌之美。 【教学重点】
1援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把对这首诗最 直观、最深刻的感受说出来。
2“援 张其意”:选择一句或两句诗,展 开联想和想象,进行“冷意境”赏析。
3“援 思其心”:结合助推资料,谈谈你 是 怎 么 理 解 结 尾 几 句 的 ,实 现 了“ 暖 覆 盖了冷”的反转。
4.诗意表达:用联想和想象创造三 四行诗,书写心中的“暖暖”。 【教学难点】
联想与想象的深入展开—— —“设身 处地”地联想与想象。 【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接触的,是 一种被称为最美的文学样式—— —诗歌。 诗歌怎么阅读呢?唐代诗人王昌龄在 《诗 格》中 说 其 实 读 诗 和 写 诗 的 秘 诀 是 一致的。秘诀就是“张之于意而思之于 心,则得其真矣”(投影)。
2018.7~8
·高中 97
《秋歌──给暖暖》教学设计(贵州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秋歌──给暖暖》,使学生理解诗歌的背景,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提升语文综合素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对家乡的向往和赞美。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秋歌──给暖暖》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理解作者通过意象表达的情感。
2. 学会从诗歌中汲取养分,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主题。
2.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秋歌──给暖暖》的相关背景资料、诗歌解析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秋歌──给暖暖》,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贵州省的秋景图片,引导学生进入秋天的氛围,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朗读诗歌:让学生齐读《秋歌──给暖暖》,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解析诗歌: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暖暖的阳光、金黄的稻谷等,理解作者通过意象表达的情感。
4.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根据诗歌的意象,创作一幅描绘秋天景象的画。
2. 结合诗歌内容,写一段描述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的文字。
八、拓展延伸1. 推荐其他描写家乡的诗歌,让学生进行阅读欣赏。
2. 组织一次以“家乡之美”为主题的作文比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九、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中的意象和主题,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养分,提高文学素养。
十、课后作业1. 背诵《秋歌──给暖暖》。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秋歌——给暖暖》课件设计
探究暖暖:五、六组展示成果(感悟主题)
落叶完成了最后的颤抖 荻花在湖沼的蓝睛里消失 七月的砧声远了 暖暖
雁子们也不在辽夐的秋空 写它们美丽的十四行了 暖暖
马蹄留下踏残的落花 在南国小小的山径 歌人留下破碎的琴韵 在探究暖暖:1.激情投入,将成果标注整理,做好展示准备。 2.推荐一名代表发言。
品味语言
一组 二组
理解关键字词 赏析艺术手法 把握语言特色
把握意象
感悟主题
三组 四组
找准意象,结合修 饰意象的词语加以 描述;分析揭示意 象中蕴含的情感。
五组 六组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 一千个哈姆雷特, 谈谈你心中的对暖 暖的理解
秋天,秋天什么也没留下 只留下一个暖暖
只留下一个暖暖 一切便都留下了
—
秋 歌
给 暖 暖
探究暖暖:(感悟多元主题)
1.暖暖是爱人
4.暖暖什么都是,是每个人心 中最纯洁最令人向往的情怀
2.暖暖是朋友 3.暖暖是亲人
5.暖暖什么都不是,人们用暖 暖记录季节交替变化瞬间的感受 瞬间亦可永恒,给人以温暖的慰 藉。
遇挚爱于世间不易。弱水三千,取一瓢饮之;三千繁花,取一朵放于心间, 暖暖,足矣。
诗歌是青春的 代名词,
世界上唯一能 够对抗时间的, 大概只有诗歌 了。
同学们,诗书 趁年华,拿起 你的笔,加入 这美好的春天, 去收集这一片 诗情!
我心中的暖暖
秋天,秋天什么也没留下 只留下一个暖暖
只留下一个暖暖 一切便都留下了
—
秋 歌
给 暖 暖
探究暖暖:(把握古典意象)
古典意象,尺短意丰,在有限的结构空间里寄寓着无限的 诗意,使这首诗歌具有中国风和东方味, “砧声”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秋歌——给暖暖》公开课教案
秋歌
痖弦
朗读指导
• 读准字音
痖 yǎ 砧 zhēn 辽夐xiòng
• 把握感情基调 感情基调是什么?
1.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宋玉《九辩》) 2.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4.常恐秋节至,焜(kun)黄华叶衰。 (《汉乐府•长歌行》) 5.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马蹄留下踏残的落花”(苏轼:“拂石坐 来衫袖冷,踏花归去马蹄香”)
意象的古典之美
★意象探究
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营造出了怎样的 意境?
总体特征:凋零残败 萧瑟凄凉
落叶、荻花、落花、琴韵——残败凄凉
砧声 、雁子、马蹄——离愁与思念——忧伤 悲凉
山径、寺院——“小小” “幽幽” ——幽深 冷清
• 湖沼、秋空
——明净辽远
• 落叶、荻花、雁子、落花、琴声
•
——飘飞 轻盈灵动
• 前三节,主要写秋的萧瑟:枯叶结束了 在秋风中的颤抖,落了地,静卧在大地的 怀里;荻花形销魄散,已从湖沼深情的秋 波里消逝;初秋母亲召唤游子的捣衣声, 已随时光的脚步远去;雁阵惊寒,早已飞 过,辽夐的天空并未留下它们翅膀的痕迹; 南国小小的山径,落寞得只剩马蹄踏花的 印痕;北方幽幽的寺院,寂静得空余歌人 破碎的琴韵。
“暖暖”是什么?
“这个世界已经够冷,让我们以 彼此的体温取暖”——痖弦
以“暖暖是______” 的格式,写一句话。
一个熟悉的身影
一段青春的记忆
一种收获的希望
暖暖是微笑
暖 暖 是 关 爱
一句振奋人心的话语
暖暖是干渴时的一碗水
暖暖是一次搀扶
暖暖是一种牵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2019《秋歌──给暖暖》教案精品教育.doc
《秋歌──给暖暖》教案这的确是一曲秋天之歌。
痖弦是那种“轻盈型”的诗人,正如这首诗,它是以轻盈的旋律、节奏和姿态步入我们的艺术想象的。
实际上,也可以将它看做一首经过“剪辑”后的诗,线条由复杂归于简单,氛围由喧闹进入静谧,包括那七月、南国、北方、山径、寺院和秋天等,都显然呈现出极其单纯的品质来。
随着“落叶”“荻花”“砧声”“雁子”的陆续消失,“什么也没留下”的秋天似乎又要触动诗人伤感的神经,然而,诗歌最终却没有落入“悲秋”的俗套。
因为秋天留下了“一个暖暖”,初读《秋歌──给暖暖》,还以为“暖暖”是一个“女孩”的名字。
如果诗人写的不是寒暑交替季节变迁,而是写在秋天(自然的秋天或者人生的秋天)的一段人生经历甚至感情经历,当然可以把“暖暖”理解为诗人的一位“朋友”,从诗歌文本上直接解读,都完全是“合理的”。
因此,诗要表达的东西,不是在诗内,而是在诗外,是在语言之外,或者是在你的想象之外。
痖弦是在古典诗词与西方现代主义、超现实主义总的背景下开始诗歌艺术追求的,在技巧和方法上具有一定的前卫性。
“暖暖”的非特指性正是符合了诗歌的“无理而妙”。
所谓“无理而妙”的“理”不过只指人类的理性逻辑而已。
诗歌却正是由于超越这些理性逻辑而获得自己的生命,无理而有情,所以才妙。
诗中的“落叶”“荻花”“砧声”的消失和远去,“雁子”“秋空”和“十四行”的联想,无一不指向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甜美回忆。
在甜美的情感回味之余,固然也难免某种沧桑之变的感叹。
然而,一切皆因“只留下一个暖暖/一切便都留下了”。
常规的音乐性与非常规的“诗家语”形成鲜明对比,也增加了这首诗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还具有古典韵味,特别是第三个诗节中的语言和意象,显示出诗人深厚的古典诗歌修养。
华兹华斯说诗是宁静中的回忆。
读这首诗时,引导学生对美好事物回忆,什么是变和不变,什么是短暂与恒久,什么是爱情的真谛等等,便都会得到诗意的解答。
问题探究一、怎样理解诗歌中的“暖暖”这个意象?我们知道诗歌中出现的人名作为特指词已经被虚化了,超出了其原来有的确指意义,而具有了词语的审美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秋歌──给暖暖》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白居易
,形似芦苇。
)
我选的是荻花,想到白居易笔下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枫叶和荻花在秋风劲吹中瑟瑟发抖更加衬托了秋天的萧瑟与孤寂,更为诗人的失意与别离添了一层悲凉之感。
(PPT:荻花——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营造了一
种萧瑟孤寂的氛围)
落叶
①“一叶落而知秋天下秋”落叶是秋天的名片,是诗人寄托悲伤情感的载体——寥落悲凄
②“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秋风落叶纷纷坠落——悲伤寂寥
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逝水带走的不只是落叶,还有时光——对时光匆匆而过的感伤
(师小结:如果说春天用所有的花朵和枝叶招摇舒展,向天空致敬;那么秋天用它全部的落叶俯下身来向大地感恩。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
砧声(捣衣声,古时制衣的料子都是生料,必须捶捣,使之柔软熨帖,做成的衣服穿着才舒适。
因为妇女白天一般忙于操持家务,晚上才
会再凉风冷月下持续不断的捣衣,所以在古典诗词中又称为“寒砧”“清砧”“暮砧”是思妇主题下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
①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月下捣衣,风送砧声,传递的思念,寄托着相思。
②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同一轮秋月下重复着相同的捣衣动作,诉说着相似的亲情与爱情,悲苦与离愁。
(师小结:清幽月夜,捣衣砧声,多少美丽的生命,在捣衣的砧声中苍老凋谢,又有多少漂泊在外的游子在捣衣声中寄托着相思啊。
)
(4)雁子(随着季节冷暖,南北迁徙。
雁在秋日高空成队飞翔,一丝不苟)
①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空中鸿雁南归,月下伊人独徘徊——归雁撩起闺中人的相思
②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秋雁归家,人却离别,一夜的泪水染红了霜林。
③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雁排长空的辽阔景象,寄寓这诗人豪迈壮阔的生活理想
(师小结:雁无不传递着词客们的悠悠深情)
(5)马蹄
①踏花归去马蹄香
②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各种野花,色彩斑斓,形态各异,让人陶醉于春光美景之中——绚烂美好
③我哒哒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烟雨江南,一个江南女子独守这寂寞的城,倚着微掩的小窗,守望者爱人归来的方向。
——马蹄,响亮而迅疾,突如其来,精髓了小城街道的沉寂,带给了她希望、美好,转瞬又消逝在向晚的青石街道的视野中。
(6)落花
①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包含着多少不舍、惋惜、伤痛
②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落花有心恋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流水正如那匆匆而过的岁月般,悠悠的载着水面上的落花,无情的远去。
③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为的是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的新花。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④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满地的落花,想到自己孤零的身世,自己终将如这落花无依无靠,飘落尘土——衰老、死亡
(7)寺院: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的寺院有着沉痛的哀伤,是对逝去王朝的悲伤——而这首诗中却感觉到淡淡的哀愁,微漠的美好
(8)琴韵(琴音由弦而生,而琴音是无法打动人心的,真正能令人产生共鸣的是弹琴者的心意,即琴韵。
琴韵是由心而生、由情而生,或激烈澎湃,或委婉曲折。
)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大珠小珠落玉盘”(流畅华丽,清脆悦耳——这里的琴韵确实破碎的、残缺的美)
4、小组交流并选派代表发言。
5、师小结:所有意象落脚于意境。
四、深入解读——暖暖
五、学生自主交流“暖暖”的含义
师引导拓展延伸“暖暖”的象征意义。